|
叫醒你的耳朵
3 X5 N' _3 e* G, U v2 h ——告诉你健康的秘密
* T) H5 I5 O6 j& q4 @5 L; l2 a 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有49个穴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是一个“缩小的人体身形”。祖国中医学相关理论认为,耳与脏腑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关系。《灵枢.五阅五使》记述:“耳也、肾之官也”、“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所谓“耳聪目明”就是肾气充足,身体健康的一种写照。其次,耳与心、肝、脾、肺皆有一定相关性,“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肺主声、令耳闻声”,“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4 ` |1 t0 N, y- I* p& b1 b; u
从现代解剖学来看,耳廓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分布,躯体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等与耳廓相互吻合、重叠,形成神经丛。耳穴与整个人体间存在着信息的交换,当身体某个部位出现异常时,通过全息反射,将信息传递到耳区,产生阳性反应(耳穴探测仪可探查),此时用王不留行籽或磁丸制成的耳针可刺激该相关部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若在配合相关手法,如轻柔的扯、拉、按、摩、搓、点、捏等,对耳朵进行刺激,能够疏通十二经脉,加快血液循环,调理五脏六腑,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6 ?9 l; E9 u, P: I. U
耳穴疗法就是在以上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耳廓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中国古老的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形成了望耳诊病的理论,并以耳针治疗相关疾病。
O9 }( w) I+ m: o. o 临床上,耳穴疗法的适应病种包括:失眠、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消化不良、慢性鼻炎,慢性呼吸系统疾患等。尤其是那些长期被失眠、慢性鼻炎困扰的患者,只需每天适当按摩你的耳朵,刺激耳朵上的相关穴位,就能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该治疗方法已大力开展,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在此希望医患共同努力,叫醒耳朵,做做保健操,保护我们的耳朵,保护我们的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
1 |" y, b" v: y! m' G7 ` 下面简介几种常用按摩耳朵的方法,用于日常养生保健。# `5 u2 B c) \$ @6 d
1.拉耳屏: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拉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并治头痛、头晕、神经衰弱、耳鸣等。
% K' i: f2 r5 Q, u }2 ^ 2.拨双耳:两食指伸直,分别插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立即拨出,耳中“叭叭”鸣响。一般拨3-6次,此法可促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8 N8 l( F k" r1 q: p# ?* Q7 Q5 t 3.鸣天鼓:两掌分别紧贴耳部,掌心将耳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它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扣击头后枕骨部,即风府、哑门等穴位处,耳中“咚咚”鸣响。该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可作为养生保健,并对中老年常见的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均有良好的疗效。+ ` x& ]5 \( C0 T; }( R2 B4 L* ]
4.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该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效。5 F9 h+ A9 r$ X) t" P/ @
5.摩全耳: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耳正面,再反复按摩耳背,如此反复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 M3 b. C5 t- t% h& Z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