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18 15:09

20210517笔记古今会通、东西互动、中外相知、文理交融习近 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要抓住机遇,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推出标志性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前沿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超常规发展;要推动文化学、生态文明学等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鼓励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要加大力度更快一步推进经济学学科、政治学学科、社会学学科、法学学科本土化,加快推动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和本土特质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要加快推动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力度推进哲学学科建设,深化科学思维为重要内容的当代哲学研究。 黑格尔讲解哲学史时有一个提醒:我们在哲学史中可以找到很多著述,但找不到所了解的哲学。哲学可以在何处寻找?黑格尔认为,哲学的真正出现,在于与现实的和解,即理解和把握现实。马克思随后明确提出,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都要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马克思的提示与阐发告诉我们,在黑格尔之后,让哲学疏离现实的任何做法,都将是“时代错乱”或“文明缺陷”。 哈贝马斯曾认为,“1500年前后发生的三件大事,即新大陆的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则构成了现代与中世纪之间的时代分水岭。”从这一判断引申开来可知,现代社会的诞生与发展,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走上历史舞台、把资本提升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原则是分不开的。《共产党宣言》极为简要而又最关本质地描述了资产阶级的历史性贡献。   其一,构建具有全新内容和载体的社会联系。资产阶级无情地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打破了血缘关系或地域联系的束缚,用“纯粹的金钱关系”置换前现代社会“田园诗般的关系”,把诸如宗教虔诚、骑士热忱、乡愁伤感等过往时代的文化元素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资产阶级开辟的现代世界,实现了社会关系的简单化和单一化。   其二,“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与以往“坚固的”时代图景相区别,资产阶级建立并推广“流动的”世界图景,即“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作为“流动”世界成就的现实证明,资产阶级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的总和还要多得多的生产力,现代社会形成了有史以来最为繁华丰裕的物质生活。进而言之,资产阶级把诗人、艺术家、知识分子视为梦想的事情,逐一变成生活世界的现实场景,即建造了巨大的物质生活设施和物质工程,有意识地实施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开拓统一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正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积极行动的工作方式,昭示其统治的权威并不源自与生俱来的自然身份,而在于当下的劳作和努力所确立的合法性。 其三,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新世界。资产阶级创立了机器大工业,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每个民族国家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与消费都要成为世界性的。易言之,资产阶级终结了封建的所有制关系,“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在近代以后的世界格局中,中国作为后发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所构建的现代世界体系之中,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遭到历史性的延误。在参与现代世界的博弈中,中华民族摆脱不了与现代文明的交集,不可避免地需要吸收资本主义先期发展起来的积极成果。在充分吸收现代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中华民族毅然决然地通过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来实施自己的现代化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深谙近代世界历史大势、基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实践中,当代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引起了当今世界的普遍瞩目。正是经历了近代世界的风云激荡,中华民族从艰难困苦的境遇中成功开启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其道路也对世界社会主义、对人类整体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世界历史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拓展了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为不同国家和民族谋求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真实可凭的中国方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实践,作为当今时代最有活力的推动力量和建设力量,决定性地把“东升西降”的世界变局从历史必然性的存在状态转变为实际开展的现实过程。 现代世界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历经几个世纪,几经调整和挣扎,现在已然日渐式微;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代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东升西降”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这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 “中国之治”再创奇迹,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这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质。 在19世纪后半叶,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唯一受实证科学的支配,并且唯一被科学所造成的‘繁荣’所迷惑,这种唯一性意味着人们以冷漠的态度避开了对真正的人性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单纯注重事实的科学,造就单纯注重事实的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面对当时相当严峻的国际局势,中国该如何应对?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只讲一个道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总之,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这是何等的政治气概和责任担当。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19 10:34

20210518笔记无政府状态”是世界政治最独特、最重要和最持久的特征之一。世界范围内不存在一个单一权威来协调不同国家在安全上或利益上的冲突,即使各国或各地区通过协商做出全球治理决策,也很难保证该决策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使违约行为受到应有惩罚。 由于学科特性的差别,文理两种学科培养的人才具有显著不同的学科气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训练。工程和自然科学则强调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 过去一两百年间,理工科推动的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无论是各类科技发明还是医学技术进步,都使人类的生存更加体面。社会和企业对理工科的重视,使部分学生重理轻文,在学科选择方面也倾向于弃文从理。文科生往往被打上标签乃至污名化,文科也被认为是学不好理工科的出路。   理工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文科的价值也不容忽视。如果一个社会只强调效率至上,而没有精神寄托、人文修养、价值共鸣和艺术陶冶,那么则很难称得上是一个文明社会。文科告诉一个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而理工科让这种理想的生活成为现实。文科能够让人更加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复杂性,避免简单化乃至物化导致的价值扭曲。文科生获得的批判性思维和整体观念,能够使其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有利于发现和解决社会重大问题。与此同时,文科生在组织、管理和协调等社会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黏合剂作用,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和跨学科交流,推动棘手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虽然科技日益发达,但是文科生的作用不会被弱化,反而可能会更加重要。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技术人员开发技术,而技术的应用则需要考虑法律的边界、人文的关怀和哲学的反思。如果没有文科方面的省思和前瞻,那么技术就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而无法做到科技向善。近些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在社区管理、隐私保护等方面遭遇的非议乃至抵制,恰恰同文科思考的缺位有关。查尔斯·斯诺在《两种文化》一书中就指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很深的鸿沟,但是文理科之间要架起沟通的桥梁,才能共同推动社会良序发展。文科与理工科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学科基础。唯有培养文理兼修的复合型人才,使文理科交叉融合,才能避免偏颇一科所带来的弊病,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历经百年探索,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人民怎么样”并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它是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的行动,只有不断赋予“人民”以新的价值内涵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巨大威胁时,党中央果断提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生命健康是人民最普遍的利益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民至上”与“生命至上”的统一是“人民”价值内涵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也是人民幸福的根基。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仍没有忘记摆脱贫困的历史任务。“精准扶贫”“不落下一人”的坚定信念一直立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这已然成为全面摆脱绝对贫困的成功之钥。正如习近 平总书记所言,“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无论是“生命至上”的疫情防控理念,还是“不落下一人”的脱贫信念,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民”价值内涵的当代中国之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由实践检验的科学思维,直面党和国家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重大论断,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战略;从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胸怀两个大局,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论断,到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提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到实现“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正是因为坚持正视问题的战略思维,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前,不断取得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胜利。也正是因为我们党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百年大党才能够在各种惊涛骇浪面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不息的顽强斗志。 始终坚持“问题意识”是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的根本。一部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也是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百年奋斗史。只有始终秉持“问题意识”,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才能深入全面系统地了解我们党成立、成长、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才能科学评价党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正确对待党在前行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得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结论,才能从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善于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一般规律进而指导实践的政党。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人的解放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不断探求人的解放的现实表征和理论阐释。百年大党的发展历程证实,正是问题与理论的互动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正是问题与理论的互动推动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问题与理论的互动必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城市语言景观既是城市软实力的标志,也是形成相应软实力的手段。需要改变对日常语言的平淡印象,认识到语言景观不仅是呈现语词本身的含义,而是以独特的可视化魅力,直接影响着城市活力的呈现。这是建设新时代城市的有益思路。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19 10:34

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伟大成就鼓舞我们,千秋伟业梦想照亮我们。荣光源于创造,伟业源于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勇担使命,不懈奋斗,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休谟在《人性论》中指出:“理性是,并且也应该是情感的奴隶,除了服务和服从情感之外,再不能有任何其他的职务。”⑨理性被看作是一种服务于情感,特别是欲望的工具。由于人类的理智最终需要以服务于欲望等情感为目的,因而人在理智指导下进行行动理由抉择的根据是欲望。对于欲望与信念的关系而言,休谟认为信念是一种与当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对象的印象相关联的观念⑩,与欲望不是完全等同的。信念是欲望的手段,在没有欲望的支持下,信念不能单独激发任何意志活动。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是一个趋向未来与解放的世界图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具社会感与历史感的共同体构造。在共产主义的理论论述中更是充满了道德与理想的辉光。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以贯之的道德理想主义的价值追求形成了强烈共鸣。这种内在文化基因、文化诉求、文化心理上的共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就此而言,中华文明深厚的道德理想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的救世情怀,共同锻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文化信念。这一文化信念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组织动员,尤其是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认同与价值感召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政党,更是一个延续几千年文化根脉、与我们的人民与我们的传统血肉相连的政党。这种深厚的文化自觉使其在中华民族遭遇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19 10:37

习近 平总书记在“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忘初心,指的不仅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的初心,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初心和本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走上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五千年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融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土壤。在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的文化身份、历史使命、思想传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定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植根于中国文化与历史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历史脉络,才能借助文化这一基础性的力量深入到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有效的组织动员与价值整合。也唯有如此,才能为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为“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今天,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是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同时,这也是深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理论成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历史契机,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统厚度与历史深度,不断铸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辉煌。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今天,对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思考,无疑具备了比以往更为广阔的思想视野。这种思考不仅是对延安时期文化道路的延续与开拓,也是在新的历史境遇、新的时代境遇中,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形象与历史使命的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者。未来中国的发展,亦是要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坚定而深刻的使命觉醒和文化觉醒,才能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真正的文化生命力;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弘扬民族特色,重塑文化道统与文化觉悟,才能在博大深厚的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开拓新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精神。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万 里长征中,支撑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而矢志不渝的内在力量,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砥砺情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更深刻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解放一切被奴役者、创建新中国的伟大共产主义信仰。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一方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意识,另一方面又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的救世情怀紧密相连。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创立了一套基于传统又高于传统之“尚民”意识的现代政治价值观念——“为人民服务”。这一浸润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人民情怀的政治文化观念,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人的一生最终呈现为怎样的价值,其衡量的标准并不在于个人,而在于人民。这种震撼人心的超越意识与人民情怀,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人类命运的普遍关切,更展示了一个具有担当意识的政党,在中华民族遭遇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向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在这里,个人的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中得到了最终呈现。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19 10:3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进行了一系列深刻阐释。2019年,在面对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提问之时,习近 平总书记曾给出过一份相当精彩的答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份答语所彰显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身许国的信仰、使命、责任与担当。其中蕴含着两重深刻的意义。一重是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勇毅信念。古代圣贤常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习近 平总书记借古人之境,谈的恰恰是当下共产党人的奋斗与奉献之心。因此,共产党人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正是“功成不必在我”的理想信念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另一重则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生命观密切相关。正像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因此,习 近平总书记所谈的“无我”,恰恰是将小我融于大我,融于对人民的奉献与担当。只有当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命运、与最广大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之时,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力量与幸福。诚如习 近平总书记所言,“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3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与坚定不移的人民信仰。 1989年,时年37岁的日裔学者福山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认为人类历史将终结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但历史并未按照他所预言的方向发展。最近几十年来,资本主义世界愈演愈烈的贫富分化、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进入了一个极不稳定的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引发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危机状态下,国际社会对公共意识、互惠意识、合作意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的复兴趋势,正是对这一历史趋势的有力证明。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的一个中国,同时也是迈向现代化、放眼世界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延展。它不仅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理论路径,同时也丰富了人类对于社会发展规律与发展道路的认识,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一方面,它是一个立足中国、胸怀历史、充满动量的文化体系;另一方面,它是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放多元的文化体系。它不仅显示了我们坚定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更以“中国智慧”的方式,向全世界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吸引力。   百年华诞时,回首来时路。中国共产党在这波澜壮阔的一百年间,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为了中国的自由与解放、繁荣与稳定、开放与探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不仅焕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光辉、引领了中国人民自由解放的革命征程,更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方向。“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明,就是普照天下的光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必须建立在全人类的视野之上;世界文明的更新转化,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代中国为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蕴含着“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理念,对于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不仅在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且在于造福全世界的人民,推进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不仅是传统中国的担道情怀与天下关怀的现代书写,同时也是一个来自于人民的现代政党向未来中国与人类文明,所交出的一份时代答卷。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20 14:23

2、安身立命。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何如?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释义:现指生活安定,衣食无忧,精神上有所信仰和追求。   3、八风不动。   出处:佛教中常说八风吹不动,八风指的是利益、衰耗、毁谤、荣誉、称赞、讥刺、受苦、受乐这八种境界。佛教认为遇到这八种境界的诱惑时要不为所动,心不被外境所转,这是对一个修行者的基本要求。   释义: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立场坚定、不动摇,不为外界压力和诱惑所动。   4、百尺竿头。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十:“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道行虽然高深,但还是需要不断修行提高的。   释义:比喻做人做事虽然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也不能满足懈怠,还要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5、半路出家。   出处:在佛教中,不是自小出家,而是成年以后才离开家庭,出家受戒的,称为半路出家。   释义:现在比喻中途改行,开始从事其他工作。   6、辩才无碍。   出处:《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没有任何障碍。   释义:现比喻一个人口才很好,能言善辩。   7、不二法门。   出处:《维摩诘经》:“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不二法门。”意思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有差别,只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都会有所成就。   释义:现在比喻最好的或者别无选择的方法、门径。   8、不即不离。   出处:《圆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释义:现指对别人的关系或态度要保持一定距离,既不太亲近,又不太疏远。   9、不看僧面看佛面。   出处:据说韦陀菩萨本来站在山门外的,因为他的职责是护法,出家僧人或在家学佛居士,有犯戒犯错的,他看不下去,就举起棍子直接把人打死了。佛陀慈悲,看了不忍,就叫他对面而站,每天就面向着佛看,这叫做“不看僧面,看佛面”。意思放人一马,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释义:现在比喻看在第三者的面子上,帮助或者原谅某一个人。   10、晨钟暮鼓。   出处:佛寺中早上撞钟,晚上击鼓,用来报告时间。比丘在讲经布道时,也会撞钟击鼓用来召集大众。   释义:现多形容寺院寂静清苦的生活,或者指岁月推移,循环不已。   11、痴心妄想。   出处:佛教中讲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三种习气:贪、嗔、痴三毒,贪心、痴心、妄想等就叫做痴心妄想了。   释义:现在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者愚蠢荒诞的打算。   12、此中三昧。   出处:佛教中指的是排除一切妄想杂念,心神平静。《智度论》卷七:“善心一处不动,是为三昧。”   释义:现在引申为对某事深藏的诀窍、奥妙能够感悟理解,谓之曰:“深得个中三昧”。   13、打成一片。   出处:《五灯会元》卷二十:“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意思是各种人事、环境、苦乐本无差别,应该放下执着与分别,平等看待。   释义:现在表示把不同的部分合为整体,也指思想、感情、生活等融为一体,密切无间。比如经常说某某领导干部下基层,和民众打成一片。   14、大彻大悟。   出处:佛教中指的是明心见性,彻底的觉悟,完全证悟“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真如实相。《观无量寿经》谓:“廓然大悟,得无生忍。”   释义:现在形容一个人最彻底的觉醒和醒悟。   15、大千世界。   出处:佛教中讲现在世界的一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一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一千倍为大千世界。   释义:现在指广阔无边,纷乱复杂的世界。   16、单刀直入。   出处:禅宗讲究痛快直接,不必依经论文字,迅速斩断烦恼分别,当下彻悟。《景德传灯录》卷十:“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释义:现在比喻一个人说话办事痛快利索,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17、当头棒喝。   出处:禅宗大德接待初来学佛的人,经常一言不发的先用棍棒当头一击,或者大喝一声,要求对方立刻回答问题,借以考验对方对佛教信心的程度以及领悟能力。   释义:现在比喻用比较强烈的手段和方法,促使人猛然惊醒,或者是给人提出严重警告。   18、刀山火海。   出处:指的是佛教中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其残酷的刑罚或者最凶险的环境。《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炕镬汤地狱;种种受苦;无复休已;何罪所致”。   释义:现在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   19、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出处:道,指的是佛家修行的功夫。魔,是一切扰乱身心清净、破坏修行的事物。佛家常用这句话警戒修行者要时刻警惕外界带来的各种诱惑。   释义:现在比喻为正义而奋斗,必定会受到反动势力的巨大压力。也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前进道路上可能有更大的障碍和困难。   20、电光石火。   出处:佛教常用来比喻世间事物生灭变幻,无常迅速。禅宗也经常用“电光石火”比喻机锋敏捷,忽然触发,有所领悟。《五灯元会》卷一:“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   释义: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突然出现,又瞬间消失。   21、顶礼膜拜。   出处:这是佛教中的两种礼节。顶礼,指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膜拜,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佛教中通过顶礼、膜拜等礼节来表示放下自我,一心向道,以求证悟佛法。   释义:现在比喻对某人特别崇拜,多含贬义。   22、法力无边。   出处:指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没有穷尽,超出想象。   释义: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比喻力量、能量极大,不可估量。   2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出处:《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里的屠刀,不是真正的刀,而是指恶意、恶言、恶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着。意思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能成佛!   释义:现在常用来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改过向善,重新做人。   24、功德无量。   出处:《景德传灯录》:“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佛教中讲的修行,持戒、念佛、布施等等皆有功德。功德无量,就是功德很多,无法计算。   释义:现多用来称赞人的功劳、恩德非常大,或者做了一件对大众非常有益的事情。   25、呵佛骂祖。   出处:这是禅宗接引学人的一种启示方法。《景德传灯录》卷十五:“是子将来有把茅盖头,呵佛骂祖去在。”   释义: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作敢为。   26、哼哈二将。   出处:哼哈二将,是佛教中守护寺门的两个金刚力士。   释义:现比喻有权有势者手下的得力干将,含有贬义。   27、恒河沙数。   出处:佛经中,佛陀经常用恒河中的沙子比喻数目多的无法计算。《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释义:形容数量非常多,多到无法计算,无法估量。   28、灰飞烟灭。   出处:《圆觉经》卷上:“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释义:形容一件事物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干净,或者是完全消亡。   29、极乐世界。   出处:佛教中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地方,也是学佛人最向往的地方。《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释义:泛指清净快乐,幸福安详的地方。   30、家贼难防。   出处:佛教中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内六贼”。家贼指的就是内六贼。《五灯会元》:“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释义:原指家里人偷东西是最难防范的。现多比喻隐藏在内部的坏人很难让人防范。   31、见风使舵。   出处:原是禅语,意思是要随缘,应机。《五灯会元》卷十六:“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   释义:比喻根据事态发展的形势随时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言行,改变自己的立场,一般含有贬义。   32、将错就错。   出处:《联灯会要·道楷禅师》:“祖师已是错传,山僧已是错说,今日不免将错就错,曲为今时”。   释义: 比喻事情反正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33、皆大欢喜。   出处:一般是佛陀讲经结束后的习惯用语,意思是大家听完佛陀讲经,各个法喜充满,身心愉悦。《佛说观无量寿经》:“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释义:比喻一件事让大家都很高兴,都很满意。   34、劫后余生。   出处:劫是佛教中讲的一个时间单位。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说的小劫,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的,人的寿命从80000岁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为止,然后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0000岁,这样一增一减就叫一小劫。一中劫是二十小劫,一大劫是四个中劫。   释义:现指经历灾难过后,能够幸存下来的生命。   35、借花献佛。   出处:意思是拿别人的花献给佛菩萨。《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使我生死不失此愿”。   释义:现比喻用别人的东西送人,做自己的人情。   36、金刚怒目   出处:金刚,佛教中比喻坚硬、锐利,能够摧毁一切烦恼。金刚力士指的是寺院门口两个手持金刚杵的护法神,一般是怒目并且勇猛的形象,所以称金刚怒目。   释义:形容面目严厉威猛,让人心生畏惧。   37、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出处:浮屠,指的是佛塔。七级浮屠就是七层的佛塔。   释义:比喻救人一命所获得的功德,比建造七层佛塔的功德还要大。   38、聚沙成塔。   出处:意思是只要与佛结缘,即使像小孩子玩沙子建造佛塔那样的游戏,最后都会成就佛果。《妙法莲华经》:“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释义:比喻积少成多,积水成河,做什么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   39、开山祖师。   出处:开山,是指最初在某座名山建造寺院。祖师,宗派的创始人。   释义:现比喻在文化事业中各个学派的创始人,或者某项事业的开创人。   40、空中楼阁。   出处:《百喻经·三重楼喻》:“昔有富人,痴无所知。至于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心慕之,即念:吾有资,盍造斯楼?乃召工匠,嘱以如是。翌日,工匠经地垒砖,日入而息。富人见之,怪而问:“欲作何等?”匠曰:“先做底重。”富人曰:“吾不欲下重之屋。”匠讶曰:“何有不做下重而为第三重者?”富人固言欲如是。时人闻人,毋不嗤之。”佛教中指修行要有次第,打好根基,循序渐进。   释义:现比喻虚无缥缈的东西,或空想不实际的理论。   4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出处:佛教认为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但是只要肯于回头,回归自性,就能获得解脱。   释义:现在比喻犯罪的人如堕苦海,只要肯悔改,还有人生机会。一般用来劝人弃恶从善或者弃暗投明。   42、冷暖自知。   出处:佛教中指个人修行的境界,只能自己感悟,无法用言语告诉他人。《景德传灯录卷》:“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释义:比喻自己经历过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别人很难体会。   43、临时抱佛脚。   出处:烧香礼佛是佛门的日常课程,但有的人平时不用功,等到大难临头的时候,才想起来烧香拜佛。   释义:比喻平时不做准备,事到临头了才开始想办法补救。   44、六根清净。   出处:佛教的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只要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就能保持清净无染,远离烦恼。   释义:形容不受外界干扰,没有任何欲望。   45、龙蛇混杂。   出处:《景德传灯录·文殊》:“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释义: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让人很难分清。   46、泥牛入海。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八:“我见两个泥牛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释义:比喻一去不回头,断绝消息,踪迹皆无。   47、牛鬼蛇神。   出处:牛鬼:传说中地狱里的牛头鬼卒,又称阿傍。 蛇神:即佛教所说“天龙八部”之一的大蟒神摩睺罗迦,相传它是人身蛇首的乐神,护卫佛法。   释义:现比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种坏人。   48、抛砖引玉。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十:“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稔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墼子是指还有没有烧的砖坯)   释义:比喻把自己还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拿出来,以便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   49、普度众生。   出处:《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是指佛家以慈悲为怀,普遍度脱世间一切有情无情众生。   释义:佛法度脱众生,不分高低贵贱,一切有情无情都将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50、敲骨吸髓。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三:“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济肌。”指的是修道人,为了求道应该放下身心,破除我执。   释义:后世比喻极其残酷的剥削压榨。   出自佛教的成语,非常之多,很难统计,今天先为大家分享经常应用的成语五十条,希望大家喜欢!阿弥陀佛!(来源:@禅理禅趣)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21 16:35

20210519笔记一位在上海长大并在教会学校受教育的青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弃笔从戎,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最终在哲学研究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本,他还有一段从事行政管理十七载的经历。如此丰富的阅历中有着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那就是对真理和美的追寻。禅宗的禅不是禅定的禅,大慧宗杲禅师讲“禅乃般若之异名”。永嘉禅师《证道歌》中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都是讲的禅宗悟后的生命境界。关于开悟以后修行定慧等持的功夫,永嘉禅师是这样表述的:“忘缘之后寂寂,灵知之性历历。无记昏昧昭昭,契真本空的的。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法久弊生。晚近以来,禅宗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基础学修不够丰富;闻思正见的建立被不正常地忽视了;更严重的是,由于参禅功夫过度提纯和单一,又罕遇明眼善知识的当机启发,使禅宗的修持失去了活泼的慧观特色,很多学人甚至把参禅功夫当做修禅定的法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很多学人不能当下获得殊胜的法益就不足为怪了。当然,这些都是人的问题,丝毫不妨碍法门的殊胜。另一方面,当代学人与古人的教育基础和文化环境截然不同,所以,现证传统的恢复是一个艰难的开拓过程,其难度并不亚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所经历的本土化过程。不同之处只是一个是要超越中印文化的差异,一个是要超越古今文化的差异,或者说是要超越东西文化的差异,因为当代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是西式的现代教育。由文字般若引发观照般若,然后证入实相般若,这是修证佛法的基本次第。疑情和思维心是一对水火不容的冤家。现代人由于知性发达,且接受了太多数理逻辑的训练,思维心变得非常坚固,如果不以长时间闻思经论来转化思维心,则很难生起稳定的疑情功夫。同时,由于当今主流教育体系中道德教育严重不足,全社会处在严重的道德危机之中,大多学禅人的欲染也同样非常焦灼,只有通过常年严格地持戒和修习基础止观,才能转化如此粗重的烦恼习气,以此来落实达磨祖师“外息诸缘,内心无喘”的开示。在粗重的烦恼没有被有效地调伏之前,任何止观法门都是难以深入的。所以,当代学人若想深入禅宗堂奥,必须要发长远心,打定主意,终身办道。只要坚持不懈,当必备的前行基础具足之后,今时的学人依然有机会透彻禅关,与历代祖师们把手共行。在文化泛滥的二十一世纪,禅宗对人类的启发和教育将是多方面的,不但能令我们从繁华浮躁的生活中简单平静下来,更能帮助我们直接而亲切地体会佛陀伟大的智慧,信心和善根具足的文化精英们将会乘着禅宗的大法船顺利抵达智慧的彼岸。 英国文化地理学家迈克·克朗提出:“地理景观是不同的民族与自己的文化相一致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在家乡的土地上留下“我”的印迹,从此它便成了家乡风景中的一部分。山水有情,温情永存。古老的歌谣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传唱,爱的音符永远不会中断。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每一个主体生命都应该坚守信念,深化对人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乃至宇宙之间关系的认识,努力实践自我的生命意义与价值。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22 16:23

20210521笔记十年磨一剑 当时杨先生已是82岁高龄,但仍每天清晨都在周边快步疾走,面色红润,长髯飘于胸前,一派仙风道骨。 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今年的热播剧《山海情》正是这样一部如阳光清风般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山海情》取得观众一致的好口碑,靠的不是美颜滤镜或者流量小花的颜值担当,而是编剧、导演和众多演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用心与用情。   短短23集的《山海情》打破了电视剧越演越长、剧情越来越拖沓的魔咒,更是用实力讽刺了主人公在第一集打个喷嚏、第十集才抽出纸巾的垃圾剧。可以说,剧中每一处细节都令人深思、引人回味,每一句台词都在刻画表达人物的心灵,每一件道具都彰显出剧组的精益求精。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一部作品中,除了着墨较多的几位主要人物外,其他角色即便是寥寥数笔,也能勾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没有任何一个人是面目不清的配角,每一个人都仿佛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每一个人都用力生活,坚韧善良、有情有义,活成了自己人生的主角。 黄轩扮演的马得福应该是《山海情》中着墨最多的角色,但他却不是传统意义上自带光环或者出场自带背景音乐的主角。他不是来自星星的你,也不是霸道总裁,更不是能够拯救潘多拉星球的魅影骑士。他那么普通,除了一双眼睛清澈坚毅如同大海星辰,他浑身上下土得掉渣,就像黄土地上的一块土疙瘩。 人生中,总有一条水或一座山,告诉你怎样成人,怎样立世,在我这儿就是松台山、九山湖。我之所以成长为一名教师,并且终生以读书、教书、写书为乐,乐此不疲,种子就是在温州师范时播下的。   回望走过的路,竟发现路标越来越清晰,我要好好记住这些风范。有时间,我还要回温州师范,去看望我的那些恩师,去看看那些风里雨里与我一起见证成长的树木。 《巷战歌》的歌词是当时《战歌》周刊的热心读者和组稿者殷杨(杨帆)送来的。词作者方之中(1907—1987)是黄埔军校四期学员,作为一名久经烈火与残酷战争考验的战士,他用写实手法与准确语言表达了身临巷战战士的真实情感与内心呼声——   “脚尖落地,轻轻呼吸,   紧捏住武器,掩藏着身体,   从黑暗的深巷,从荒凉的基地,   从破旧的窗口,从高耸的屋脊,   我们爬行,我们偃息,   我们静听敌人的足音,   我们防御敌人的偷袭。   看吧!国土抢去了三分之一;   听吧!枪炮震破了天和地,   千万人炸成肉泥,   千万人做了奴隶。   谁无父母?谁无儿妻?   昨夜一堂共欢笑,   今朝生死各东西,   这是血海的冤仇,   报复责任在自己,   我们要以猛烈的巷战,   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23 14:06

20210522笔记弗洛姆在《自为的人》一书中写道:“圣人乃是千百年来由中国人塑造、又为中国人所企慕的最高理想人格。相当于救世主的圣人,其非凡的智能以及崇高的品德,早已成为中国人在生命繁衍和文明创造中赖以汲取力量源泉以及加以奉行的规范准则,甚至圣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具有巨大精神号召力和情感凝聚力的伟大旗帜。”任何时代都需要道德品质高尚之人,尽管时代的评价标准不一,但树立高尚人格,注重人格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攀升始终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在中华文化中,“至圣孔丘”“兵圣孙武”等圣人具备了理想人格与能力,有利于树立中国人的理想自我。圣人之间人格各异、职业各异,个体从圣人中建构的理想自我也具有多元性。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在家庭教育中,对于父母而言,圣人形象让父母对子女有更高的成就期望与教育动机;对于子女而言,圣人形象既能够激励儿童的成就动机,又能够为其生涯发展提供广阔多元的视角,促进其自我提升。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修身”教育代际传递的现象。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表明了希望孩子能够专注于提高自身修养,做到淡泊宁静的愿景。《朱子家训》集中体现了“修身”“齐家”的宗旨。直至今日,这些家训依然成为家庭教育的参考。“修身”作为一种自我提升倾向,能够以代际传递的方式促进儿童的道德与认知发展。从儿歌《苏武牧羊》的“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到《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体现着爱国主义的色彩。 前瞻行为倾向。前瞻行为(proactivebehavior)是指自我发起、未来导向以及试图改变现状的积极行为,能够为个人与组织带来正面的影响。与享乐主义(hedonism)的吉卜赛文化不同,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前瞻行为倾向。《易经》指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君子不论日夜都要勤勉努力,战兢谨慎,只有这样,在面对灾祸时,才能不受到殃害。此外,前瞻行为倾向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中也早有呈现与推广,春秋时期的民歌已载有前瞻行为的现象。《诗经·鸱号》中“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正是“未雨绸缪”的由来。前瞻行为倾向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知识,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习惯。 区块链技术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集体维护、匿名可信等显著优势。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即实践。中国共产党正是抓住实践这一武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取得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阶段的成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党的事业成功的三大法宝之首。   对群众和人民给出学术意义上的清晰界定和解释的,是当代的事情。《马克思主义辞典》里说,群众“包括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劳动群众。它通常与‘人民’一词并用称人民群众。……主要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不管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而“人民是指在历史上一定时期内起进步作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总和,其中包括正在进行革命和革新的剥削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从概念表述中可以看出,“群众”强调体力劳动的“草根性”,而“人民”则暗示“进步”的意义,包含的群体更多,包括了“正在进行革命和革新的剥削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即争取进步的资产阶级。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界定一度与“劳动”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劳动的就是人民,不劳动的(大资本家)就不是,但“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就是人民内部的一分子。改革开放后,毛泽东有关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得到认可和重申,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人民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涵盖面再次扩大,除了领导干部之外的所有人群都是人民。 作为党的重要原则,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源于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同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新闻工作者时说,“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的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再次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工作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句话也被写入了党章。 以知行先后(41)的不同为依据,中国古典哲学形成了三类知行观:以程朱为代表的“知先行后”观、以王夫之为代表的“行先知后”观、以王阳明为代表的“知行合一”观。 谭嗣同的《仁学》是中外各种思想传统综合影响的产物,《仁学》中基本概念的建构,无不反映出这种混杂性影响。例如,《仁学》中“天”的概念,既有传统儒家的思想因素,又受到基督教和佛教的深刻影响。谭嗣同借助于基督教的“天”概念,对传统儒家作为人伦依据的义理之天概念进行了重构,将其改造为形上原理,并用之来论证政治、伦理、社会平等。基督教之“天”有实体上帝的含义,《仁学》对之进行了去实体化,在这个过程中,佛教《成唯识论》破天之法执的思想发挥了直接的作用。 何以佛、孔二教“大”而耶教“小”,《仁学》引用康有为28的话说,佛教和孔教之所以“大”,是因为佛教将天列于六道,而“佛超出于六道之上”,29孔教则以仁(元)统天;耶教之所以“小”,是因为耶稣“自命为天”。《仁学》引文如下:“佛其大哉,列天于六道,而层累于其上。孔其大哉,立元以统天。耶自命为天已耳;小之,其自为也。” 孔曰‘改过',佛曰‘忏悔',耶曰‘认罪'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24 16:46

20210523笔记自古及今,经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瑰宝,一直为人们所咏叹,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我们研读经典诗词,含英咀华,益处颇多。 在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对艰危时事的忡忡忧心,有对普通百姓的殷殷深情,有对光明正义的孜孜追求,为社稷而高歌,为黎民而请命,敲时代之警钟,唤社会之良知。战国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身赴虎穴的慷慨悲歌,这是为国献身的英雄壮举,令人热血沸腾,气冲霄汉。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抒发了慷慨激昂、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千百年来,一直奔流不息。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感同身受,仰天长叹,倾情动容。晚唐诗人罗隐的“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公私分明,“国计”至上,告诫我们树立良好家风。“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身为穷困潦倒的一介诗人,却时刻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知之深,爱之切,让人感佩。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昭示后人,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明代廉吏于谦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清贫自守,取信于民,显示了铮铮风骨。“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却总是在倾听老百姓的啼饥号寒,如此亲民爱民,彰显了公仆之情怀。 凡此种种,这些荡气回肠的诗词名句,以高雅的品位、厚重的意蕴,引导我们净化灵魂,升华境界,勇于担当。 斯蒂芬斯说:每场悲剧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来。 要想活出精彩,就要懂得放下。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25 20:46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把原定于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之后再奋斗15年,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中国从“富国”走向“强国”的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立足高远、求真务实,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并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早在20世纪中期,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就对美国社会学泛滥一时的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实用取向、科层制气质等四种问题进行了振聋发聩且鞭辟入里的批判(米尔斯,2017)。然而这些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同行相似,在追求整齐划一的科学视角中忽略了社会学者的社会义务;在慌忙解释令人应接不暇的社会新变化时染上了科层主义的特质。今天,要求学科发展的呼声甚嚣尘上,我们却被一种智识上的不协调所困扰:学者在卷入时代之时,竟无暇去审视时代;在应对问题之时,却无力去思考问题;在求变创新之时,却又不想扬弃固有的成见。面对此种现实,我们需要回顾并超越中国社会学建立的初心。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 近平同志引用列宁的话来评述马克思的科学研究。习近 平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就像列宁所说的那样,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习近 平,2018b:7)。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初就具有开放性、发展性、科学性与实践性,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发展中国社会学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社会学必将在对社会实践的时代关切中,在对社会治理再转型的研究中不断生发并开启自己的新征程。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26 19:33

20210525笔记比较宗教学家普遍认同“存在巨链”(GreatChain of Being)是前现代(主要是西方)各宗教和智慧传统的世界观核心。所谓“存在巨链”,即从物质到身心再到精神层面层叠交织的现实世界图景,每个较高层次超越且涵摄前一较低向度。 “当整个世界都除魔的时候,现代理性与科层制取代了城邦宗教和天主教会,在强迫每个个体都变得更加自由的同时,对灵魂的束缚却更加残酷和彻底,神秘学则提供了几乎同样自由的宗教超市,超市里可供选择、用来拯救自身的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不菲。”在现代性裹挟下,佛教日益成为西方人宗教超市货架上可供选择的精神商品,抑或更严苛来说,成为宗教产品流水线上可供与其他知识自由组合的原料组件。 《共产党宣言》开篇有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以“幽灵”一词揭开共产主义圣经的序幕,说明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包含一种“幽灵”政治学。那么,为什么马克思把自己的思想成果称作“幽灵”呢?德里达指出,马克思把共产主义比喻成“幽灵”,一方面是说共产主义是让旧势力恐惧的隐形力量,它必然遭到诅咒与谩骂;另一方面则是说共产主义能给无产阶级以巨大的力量,引领他们进行革命实践活动。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27 20:29

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演艺界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两年。 海明威说,今天的飞机比马快,并不是说今天的人们比以前进步了。 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俗话说,男怕进错行,女怕嫁错郎。 事实证明,0.618在建筑、书法、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充分体现。 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居必择邻,交必择友。 “难得糊涂”是“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的谨慎,藉助于它,暂时“吃点小亏”,作点退却的姿态,以躲过某种“灭顶之灾”的袭击,它具有“自我防御”,“保护自我”的功能,是一种“自我反省”。还可以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手段,使人“以不变应万变”,不动人之“真气”,调节“阴阳”,巧妙地保持自己的内心平衡。总之,借助“难得糊涂”,可以保护自己,恰当地表现自身的才能,充分显示心胸之宽广,气宇之不凡,一般而言,凡能成大事者,或多或少都有些“难得糊涂”这番功底的。 看得破,熬不住。 阅透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语曰:如欲取之,必先予之。 <围炉夜话> 何者为益友?凡事肯规我之过者是也。何者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最难处者,为富家儿作师友。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耍亦无多,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淡而置之,则自消矣。 东坡志林有云: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 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 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 正可於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 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二途不无奸险人藏其内。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或亡。 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 献血广告: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哲学可以把呆板的人生变为活跃的人生,把被动的生存变为主动的生存。 在我们身上,生与死,醒与梦,少与老,都始终是同一东西,后者变化了,就成为前者,前者再变化,又成为后者。 一个人如果是最优秀的人,在我看来就抵得上一万人。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28 15:23

20210527笔记妈妈,稻子熟了2021年05月27日 10: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袁隆平打印 推荐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他们还一直陪着,谢谢他们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   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   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   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   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   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   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28 15:24

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作者:刘同光  忽闻驾鹤宇寰惊,   四海涌潮呜咽声。   实验田中寄壮志,   稻花香里度平生。   忧国济世岂求利,   克难攻艰不为名。   旷世功名史册颂,   流芳万代耀天星。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29 18:51

20210528笔记唐时流行烹茶,茶具以“越瓷青而茶色绿”为美。宋代时流行点茶,茶色白,故以“黑盏”为美,因此研究茶的审美一定要结合历史背景。茶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活动是其三个基本要素。   审美主体是指对茶、茶事活动、茶艺术作品进行审美的人。   审美客体是指茶以及茶事活动,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就茶本身而言,包括茶名、茶形、茶色、茶香、茶味的审美,同时还涉及对水、火、器、境、艺、人等的审美。茶事活动中的审美由人的眼、耳、鼻、舌多感官参与,给人带来从物质到精神的多重体验。从茶园采摘鲜叶,经加工制作,贮藏运输,再到烹煮饮用这一过程,茶的色、香、味、形也随之呈现动态之美。而由于产茶的地域、栽培和制作方法、品茶的环境、备茶方法、器物的选用、烹煮技艺、参与人员等因素的变化,又呈现出多姿多态之美,如茶园的生态美、采制过程中的技术美、煮茶过程中的技艺美、茶包装的艺术美、茶事活动中体现出的人文美和伦理美,以及以茶为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之美等。   审美活动是开展茶事活动、创作茶文艺作品的行为,包括审美态度、审美感知、审美经验、审美趣味等。总之,可以将茶美学理解为以茶、茶事活动、茶艺术创造以及这一过程中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等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如何审美茶、创造茶美感以及这一过程中人的感官与精神感受的一般规律,从而促进茶文化和茶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美化人们生活的学科。最早从理论上明确提出饮茶理念的人是陆羽。他在《茶经》中提出的“精行俭德”,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对饮茶者品格的要求。在陆羽之后,重要的茶文化理念或者茶文化思想,还有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提出的“致清导和”“韵高致静”。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30 15:15

20210529末学笔记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时代性、实践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基本特征。在百年辉煌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以此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进程中的问题。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继续深化推进,需要我们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践为先导、以规律为遵循。

中国共产党有其他政党不具备的一系列优秀、特殊的品质: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党宗旨和践行自己的神圣使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5-31 10:17

20210530笔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治理问题是“十四五”时期首都发展的工作重点,我们须必充分认识老龄化社会治理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构建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年工作新格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县域人口达8.15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1.8%。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介绍,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意义重大。抖音等短视频、直播产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的“界面”,是县域经济朝着产业化、融合化方向创新发展的基础。2020年疫后在抖音集中出现的“县长直播带货”现象,就集中体现了县域经济创新对县域治理创新的带动作用。 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以新发展理念统领百年路、新征程,一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要做好区域协调和发展共享,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五要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扩大开放,切实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国际竞争中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关于中国诗学或美学之“兴”,我们首先不是把它视为一种修辞手段,而是尊之为中国早期思想关于世界整体关联以及天人关系变化的一种运思策略。此一运思下,“比”和“兴”的关系,确实颇类似于西方“比喻”和“象征”的关系。前者所构建的联系比较紧密,后者就相对疏松,或者让人感觉失去了固定结构,联系变得飘忽不定。朱自清、宗白华和朱光潜三位前辈在给“兴”作定位时,不约而同选用了象征,隐喻倒反而用得少一些。象征策略把“意象”作为一个解释单位,并在“意”与“象”的关系语境中解释“兴”。这样,“兴”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世界整体关联和天人之际的传统语境,而关于意象的美学也和它成立的初衷——重建中国品格的美学——渐行渐远。 鸦片战争以后,与中国经济、政治的相对衰弱相应,中国文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文化和半封建文化的杂拌。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自己独立的现代文化,封建主义则常常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立场,排斥世界先进文化,从而妨碍了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为救亡图存,无数中国有识之士向西方寻找真理。五四运动时期,在做出各种比较选择之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重新观察中国和世界的思想武器,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由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开始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6-1 20:10

20210531笔记约翰在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伦理观。第一,美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种品格的习惯。第二,美德有适度原则,找到过度和不及的中间点,适度原则的习惯运用对道德生活十分重要。第三,约翰认为知识对德性获取十分重要。知识有助于理解什么是美德,决定何为适度。 “认识你自己”。在维柯看来,这句镌刻在希腊德尔菲太阳神庙的“律令”,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发展史上的高峰”。它直接指向一个人所要认识的自己是“自己的精神”。也就是说,认识你自己即是认识你的精神。他主张,一个人一旦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精神的神圣性、高贵性和伟大性,就会以敏锐的心灵洞察一切,从而以理性去追寻智慧。由此,维柯非常强调精神的重要性,他感叹道:“精神的明智、敏锐、精准、才能、创造力和敏捷,都是伟大而神圣的,都令人惊叹。”那么,精神靠什么来培养和塑造呢?维柯认为,“用德性和智慧塑造我们的精神”。可见,他是站在人类心灵的制高点上,要求我们遵照心灵的各种真理,以德性和智慧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维柯还认为“探求真理即是人的第一特性”。他引用了奥古斯丁、西塞罗和柏拉图的思想来论证他的这一观点,强调“追求真理和探究真理是人类之天性”。实际上,维柯的真实目的则是想说明教育的最大价值是使人具有对真理和智慧的热爱。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受过教育的最好的公民”。总之,维柯的人文教育思想强调以勤善的欲望和对真理的热爱共同塑造完整的自我,以达至一种思想觉醒与精神觉醒的自我完善。 人的处处堕落:首先是语言的幼稚贫乏;其次是心灵纷扰纠缠于各种意见;最后是精神为各种邪恶所玷污”。   正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认识到人性的堕落、愚蠢与无知,而这些精神或心灵方面的弊病,使得人类难以认识和承认普遍的真理,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精神方面的弊病更是危害了人类社会,使人们难以形成正义观念和追求公共的善。学习整体智慧可以克服和纠正人的堕落本性,能够使个人本性与社会本性达成和谐。在第六篇开学典礼演讲中,他指出,研究学问的目的还包括恰当的言谈,这就需要通过雄辩艺术的培养来实现。他认为,柏拉图在《高尔吉亚篇》中曾说,“体育和医术照管身体,立法和司法照管精神。人类犯罪后的受罚只是为了治疗人的精神疾病,雄辩艺术也是为了引导人的精神遵循理性所规定的法令,将人的肉体的堕落本性改造为德性”。可以说,柏拉图的这个观点同样也是维柯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 一个人如果既把尊严又把荣耀当作自己的政治目标,那么他就能在政治路途上胜不骄、败不馁,为国家谋福利,为君主尽职责,从而具有伟大的精神。”在这里,维柯使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达成了真正的一致。可见,公民精神的德性和智慧是作为一个人的根本要求,也是个人教育的核心任务。 一个具有神圣心灵的人就更应该为国家谋福利,为人类造福。 法律和人类社会产生的根源,在于高尚、道德以及对正义的热爱。从个人教育到人类教育,必须经历三个方面的培养:第一,首先培养心灵的神性,最后通过心灵接近真理;第二,经过神圣事物的知识修养之后,应该研修人类的审慎智慧;第三,为了造福于人类,这些智慧研究应该和雄辩术结合起来。

鱼象鱼 发表于 2021-6-1 20:11

习近 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回望过去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我们要深入推动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通过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善于应用规律处理问题;要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进入新时代,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关键是要根据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要求,挖掘和用好中国的丰富实践这座“富矿”。要以人民为中心,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需求的问题,不仅要关注需求侧,还要关注供给侧;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页: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1215【石门随笔】学中西马 习儒释道 写诗书画 净身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