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01215【石门随笔】学中西马 习儒释道 写诗书画 净身口意

  [复制链接]
32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17 |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所有精神导师都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活在地球上的目的,就是与我们基本的、觉悟的自性结合。
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踏上精神之旅,以我们的一切热诚、智慧、勇气和决心来转化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1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一切传统的伟大精神经典,了解一些大师们所说的解脱和觉悟是什么意思,然后找出真正吸引你,并且最适合你的通往绝对实相之道。在你寻找的过程中,尽可能做拣择;修行之路因为事关最高的真理,比起任何其它学问,还需要才智、冷静的了解、精细的辨别力。时时刻刻都要使用你的常识去判断。踏上精神之路时,要尽可能放轻松,清楚你随身带来的行李:你的缺陷、幻想、缺点和投射。明白你的真性是什么,并且保持彻底的谦卑,一方面要清楚地了解你在精神路上已经走了多远,还有哪些仍然等待你去了解和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18 | 只看该作者
最重要的是,不要陷入在西方随处可见的“购物心态”:从一位上师到另一位上师,从一种教法到另一种教法,到处选购,不肯持续或诚心一意地修行任何一种法门。几乎所有传统的伟大精神上师都同意,最重要的是精通一种法门,以你全副的心来遵行一种传统,直到精神之旅的终点,同时要以开放和尊敬的态度对待其他一切法门的智慧。在西藏我们常说:“了解一个,你就完成了一切。”现代流行的观念,如:保留一切选择、不必从一而终,正是我们文化中最大、最危险的迷惑,也是阻碍自我修行的最有效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19 | 只看该作者
在当前充满暴力和分崩离析的时代里,精神的远景不再是精英分子的奢侈品,而是关系到我们的生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点很重要,您必须牢牢记住:无我的原则并不是说原先有一个自我,然后再来扫除它。相反的,它的意思是一开始就没有自我。体悟到这一点,才能称为“无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21 | 只看该作者
虽是多向度的考察,努力沟通“史”与“思”、“中”与“西”、“古”与“今”,但难显精华,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21 | 只看该作者
“唯有藉着恭敬心,你才能体悟绝对真理。”绝对真理是不能在凡夫心内体悟的。一切伟大的智慧传统已经告诉我们,超越凡夫心之路必须通过心。修心之路就是恭敬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22 | 只看该作者
那种不假设计、真诚的感觉,总是根源于重复的、确定的内心经验,不断清晰而直接的体认心性,唯有这种感觉才是我们所谓的恭敬心,藏文叫做mogü,意思是“渴望和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22 | 只看该作者
深藏不露的伟大人物,他们非比寻常的品质,可能会让我们这种凡夫看不出来,尽管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检验他们。另一方面,即使是平凡的江湖郎中,也擅长装扮成圣人来欺骗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23 | 只看该作者
佛陀提醒我们要“四依”:
  依法不依人:
  依义不依语;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智不依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24 | 只看该作者
哲学家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在《沉思录》中所言: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25 | 只看该作者
杜甫《戏为六绝句》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以《诗经》《楚辞》为师,转益多师,成为一代诗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26 | 只看该作者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说:“词章中一书而为学,堪比经之有‘易学’‘诗学’等,或《说文解字》之蔚然成‘许学’者,惟‘选学’与‘红学’耳。”言下之意,其它如现在流行的“龙学”(《文心雕龙》)、“金学”(《金瓶梅》)等,都是现代人封的名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27 | 只看该作者
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严经修慈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0:27 | 只看该作者
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
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智者大师)
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佛遗教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9:50 | 只看该作者
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说,今天这个社会是一个“铁笼”,而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实际上有两种理性,一种他概括为“目的理性”,就是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回报,现在也有人称之为“工具理性”;一种是“价值理性”,就是出于信仰、爱好和兴趣,不计报酬地去做一件事,但是这种理性已经开始衰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9:51 | 只看该作者
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因触犯了众神,被惩罚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然而,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中,慢慢消耗殆尽。日复一日重复着这些劳作时,我仿佛与西西弗斯同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9:52 | 只看该作者
鲁迅曾风趣地说:“我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苦痛也怕很难当。现在可又有些怕上天堂了,四时皆春,一年到头请你看桃花,你想够多么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在初上去的时候,暂时吃惊,决不会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鲁迅的话道出了一个真理:再美好的事物不断重复,久而久之也会令人生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9:52 | 只看该作者
世人都在寻求成功的路上孜孜探索,却很少有人教我们领略平凡。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把日子过成诗,却不知该如何对抗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琐碎日常。《魂断蓝桥》《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等经典爱情故事,无一不在讲述迥异于日常生活的浪漫情缘,却鲜有作品对平常日子的早茶、普通人家的晚餐大肆书写。中西方的结婚典礼上,一对新人都会在亲友的见证下许下山盟海誓,承诺生死相依。然而,真正让我们感知生活本质的,或许不是几十年携手共度中遭遇的生死抉择、艰难坎坷,而是极其琐碎的日常生活。正如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昭示的主题那样,生命中有太多的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9:5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往往随着阅历的增长、时间的延伸而在不断改变和刷新,不免感叹年少之时所谓的“愁滋味”,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有人说,我们用数十年去成长,用一瞬间去长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2 09:23 , Processed in 0.0529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