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99|回复: 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2石门素疏【鱼象鱼说】今日诗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22 1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鱼象鱼 于 2019-9-23 11:54 编辑

熟读并背诵全文?诗情画意写成歌
2019
07/21
21:47
文异复兴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学生时代最痛苦的记忆就是背诵古诗文……


语文老师总是会点名让同学站起来背!


背不下来是不是还要罚抄写?


那时想如果能把难记的诗文唱出来就好了。


现在这些古诗文终于被写成歌了!


下面哪首歌你最喜欢?一起分享吧!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醉翁亭记》


选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岳阳楼记》


选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离骚》


选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雨霖铃》


选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山鬼》


选段: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2#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12:16 | 只看该作者
苏轼此词,第一句便惊艳世人,是写友情的千古名篇
2019
07/21
19:00
谢小楼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词这种体裁,多以写男女情爱为主,在北宋词坛上,歌咏友情的词少之又少,而苏轼却写了很多关于友情的词,极大地拓展了词的题材内容。


今天,小楼推荐苏轼的一首歌咏友情的经典词篇《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这首词第一句便以其逼人的气势,惊艳世人。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苏轼此词,写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应召离开杭州,写此词寄赠好友参寥子。




参寥子书法


参寥子,即北宋著名诗僧道潜,他与苏轼交情甚笃,可比生死相随之夫妻,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苏轼晚年被贬海南,参寥子又欲渡海相随,苏轼得知后写信力劝也不要来,这才作罢。


了解了两人的感情,再读此词,方知词中深情。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词的开篇,即气势逼人。有情之风,从万里之外,卷潮而来,又无情地送潮离去。风哪里有情,哪里无情,有情的是人,无情的是世事。潮来潮去,亦是人生的聚散离合。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在这钱塘江上,西兴渡口,我们曾一起欣赏过多少次夕阳斜晖。这一句既回忆两人同赏夕阳的日子,亦含有历史沧桑变幻的感慨,意境苍茫雄浑。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不用去仔细思量古今变迁,俯仰这间,已是物是人非。谁像我一样呢?白首之年,忘却了世俗的机诈之心。


这里的谁似,即暗含了参寥子与自己一样,都忘却了世俗的机心。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曾记得,我们在西湖的西岸,赏春日最美的山隈,看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算一算,像我与你这样的情感,诗人之间,很少有吧。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之志,但最终还是病死于西州门,未能实现其归隐的“雅志”。谢安死后,他的外甥羊昙素有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想起谢安的平生志向未能实现,竟大哭而去。


我们约定日后,要像东晋宰相谢安的志向那样,沿着直通大海的长江航道,一起向东引退、归隐。希望这一高雅志向不被违背,别让你像当年的羊昙一样,在西州路上为我恸哭。


苏轼的这首词,深情动人,表现出他对友情的无比珍重。全词读起来便如词开篇的潮水,一浪一浪而来,极富韵律节奏之美。




清代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中评:“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是何气象雄且杰!妙在无一字豪宕,无一语险怪,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所谓骨重神寒,不食人间烟火气者。词境至此,观止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12:23 | 只看该作者
王维写了首诗,只有4句,曾被谱入乐曲,道尽男人之间的纯真友谊
2019
07/21
17:41
无风起念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6
中国历史悠久,古人用自己的智慧,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宝藏,其中便包括了诗词歌赋。而有些时候,经典的作品并不在于多,也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华之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便是这样的作品。




作为王维最为经典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仅仅只有四句,但是却道尽男人之间的友谊,并、为人们所传颂,并且曾经被谱入乐曲之中。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显而易见,《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在《送元二使安西》之中,作者在前两句描写了渭城驿馆风景,利用看似简单平淡却又深情满满的风景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同时作者还利用了“朝”和“渭城”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而到了诗句的后两句的时候,作者开始描绘自己的伤别之情。最为经典的地方在于,作者在后两句之中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但是却表达出了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因此成为了经典作品。




读完这首诗之后,我们很容易在脑中浮现这样的场景,作者在一个下雨的早晨送别朋友,在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该场景十分符合现实生活,也体现了男子之间友谊的含蓄委婉。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政治家,号称“诗佛”,早年曾经官至丞相,到了晚年又过起了隐居生活。王维至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等,而《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其送别的对象为元二,此人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护府,或许两个人再无相见的机会了,因此伤别之情满怀于心。


《送元二使安西》虽然不过是一首七言绝句,但是全诗却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这首诗出来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也就是“阳关三叠”。




参考资料:《唐诗鉴赏》、《旧唐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12:27 | 只看该作者
一首送别诗,虽然在发泄牢骚,李白却写得如此诗情画意
2019
07/22
09:06
小珏说历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在唐诗当中,送别诗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题材。一方面是因为唐朝诗歌文化实在太过发达,另一方面临别赠诗也是当时的习俗。因此,送别诗不仅多,而且质量相当高。更有意思是,在不同的阶段,送别诗的风格也很鲜明。在中晚唐,送别诗感伤的色彩浓烈,而在盛唐时,送别诗却依然意气风发。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盛唐时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让人充满着希望,即使是背井离乡,人们也始终抱有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比如李白就曾在《赠汪伦》中歌颂了深厚的友谊,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流露出轻松和快乐,在《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写入了知己之情。但若论到最优美,最有诗情画意的,还得算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的年代非常明确,是在天宝十二年。年轻时的李白,充满着抱负和梦想,希望能够凭借自己满腹才华,得到帝王的赏识,达成建功立业的心愿。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尽管在天宝元年,唐玄宗隆重地宣召李白入京,并授予翰林学士的官职,但实际上却将他当作普通的御用文人,并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


不但如此,长年累月的宫廷生活,连篇累牍的宫廷诗歌,让诗仙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也日渐枯萎。最终,李白与唐玄宗的矛盾爆发,被赐金放还,离开了长安。随即,他游历四方,唐朝失去了一位官僚,却迎来了最伟大的诗人。




这首诗就是李白在游历宣州时,遇见自己的好友李云,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李白在宣州的谢朓楼设宴,为李云践行。临别之时,李白写下了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又名《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这首诗的开篇就出语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诗人不写送别,也不写登楼,更没有写宴会的场景,却一反常态地从内心情感写起。他的“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都表现出对于自己一生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于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然而,李白就是李白,他没有在苦闷中停留太久,接下来的三、四句诗让气氛陡然一变。他写出了谢朓楼的晴空万里,也写出了在高楼纵酒的豪情,这让起先的气氛一扫而空,留下的是壮阔的男儿胸襟和不拘小节的情怀。


第五六句是李白在评价李云和自己的才华,他称李云的文章刚健有力,颇有“建安风骨”,他又毫不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诗也有小谢(谢朓)那样清新秀发的风格。在当时,李白非常推崇大谢(谢灵运)和小谢。千百年之后,我们知道,这不是李白的狂妄,而应该是大小谢的幸运。




第七八两句,诗人再次描述了高楼饮酒的场景。我们可以想象到,与豪情万丈,胸怀天下的李白共同饮酒,畅聊人生,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此时的李白,借着美酒,也一扫心中的郁结,开篇的忧愁,似乎荡然无存了。


没想到,诗仙的作品就是如此的神奇,它一波三折,让人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明明已经在想象的天际内策马奔腾,明明已经摆脱了忧愁的束缚,李白却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让人心碎。




面对无法摆脱的现实,面对无法实现的抱负,李白也提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够散发漂流,无拘无束,做一名隐士罢了。这样百转千回,富有诗意的诗歌,也只有洒脱不凡的李白才能造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15:08 | 只看该作者
王维唐诗三百首中不太知名的诗篇,除了题目,哪句看得出是离别?
2019
07/21
10:44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王维有很多的离别古诗,作为盛唐最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把对于景色的描绘抒发到了极致。而且因为王维年少成名,在朝廷当中担任的职位也不低。结交了很多的好朋友。


所以他不管是在前期朝廷担任职务的时候,还是在后来隐居山林的时候,都免不了会有老朋友相聚,免不了会有老朋友的离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王维写出了很多的离别古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离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也是离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也是离别。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五言律诗,同样表达的是离愁别恨。不过和我们之前所接触的那些诗句不太一样,这首古诗的知名度不算很高,而且除了题目甚至都没有办法看出这是一首表达离别的诗歌。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这首古诗就是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王维入选唐诗300首当中的一首五言律诗。除了题目告知我们是送别李使君外,品读诗词的内容,不太容易发现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主题的诗歌。


恰恰相反,在这首古诗的前两联,我们发现王维一如既往对山林景色的描绘非常精致。群山万壑之中,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到处都是杜鹃声声啼叫。“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对山林景色有特别的感悟,这样的诗句也是如此。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山里中下了一夜的雨,山间到处都是清泉,甚至还形成了小型的瀑布,远远的望去就好像悬挂在树梢上一般。这诗句的信息想象力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其中的意境之美,更是让我们心生向往。尤其在这个酷暑难忍的夏天,我们也渴望能够见到王维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带给我们难得一见的清凉。


后面的诗句看似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实际上已经暗含了离别之意。“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当时的川蜀之地很有特点,妇女们要织布纳税。而巴蜀之地,因为土地资源紧张,人群之间,家族之间也曾经发生过的争执。这样的诗句也就是王维告诫李使君,到了四巴蜀之地之后,对于这样的事情要细心处理。


最后的诗句更是表达了这种期待。“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希望你能够在当地做一个奋发有为的父母官,不辜负朝廷的期望,也不辜负先贤对你的谆谆教导。这一句唐诗当中的“文翁”是一个古代的文学典故,指的是汉景时为郡太守,曾经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使巴蜀日渐开化。

王维用这个历史典故,显然也说明了对好朋友仕途之路的期待。


所以这样的一首古诗有非常丰富的内容,题目当中是离别,前四句写的是景色之美,后两句则是把国计民生对于好朋友未来的期待都放在其中,内容非常丰富。也正是因为此,这首古诗入选唐诗三百首,被代代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15:13 | 只看该作者
李商隐怀古经典之作,前3句气氛渲染十分到位,最后1句水到渠成
2019
07/21
10:35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7
作为晚唐最为著名的唐代诗人之一,李商隐在文学史上得到的评价非常之高。虽然他的人生选择充满了很多的争议,但是他的实质才华却不容置喙。




在李商隐的诗词创作当中,可以看到很多的是咏史怀古之作。这也是古代诗人长期以来的文学创作传统。登上高楼遥想千百年来的历史变故,对当下诗人所担心的事情加以抒发情感。所创造出的诗句,写的是古代,实际上咏叹的是诗人当今所看到的这一切。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这首唐诗就是李商隐的《楚吟》,题目当中就能够看出他是来到了古代楚国之地。看到了一些历史遗迹,抒发的感慨。


这首古诗并不长,全文只有28个字,但是前三句都是在渲染相应的历史气氛,毕竟历史上的楚国多有几分悲凉的色彩。战国时期的楚国虽然非常强大,但是在和秦国及其它国家的天下大势的争夺当中总是处于劣势,这让诗人感到到非常遗憾。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开篇的诗句描绘了景物,分别是巫山,分别是楚国的宫殿,还有长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诗句还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式,读来感觉到饶有趣味。从山上写到山上的宫殿,再从宫殿写到宫殿上的楼阁,一层一层,还有明显的立体感。




而且后面的诗句用流水来衬托时光的无穷无尽,更能体现出这首怀古诗作当中的古今变迁,岁月流逝。毕竟时光已经流经1000多年,曾经楚王的宫殿,现在早已经化作一片废墟。诗人在诗歌当中所表达出的悲凉情感已经不言而喻。更何况此时的李商隐看到了“楚天长短黄昏雨”,这样一片萧瑟的图景,内心深处的感慨更是无法抑制。




在前三句渲染了这种悲凉悲苦的气氛之后,最后一句的到来水到渠成。“宋玉无愁亦自愁”,今天李商隐所看到的景色,当年宋玉和楚怀王也曾经一同游览。想当年的楚国还占领着天下大势的领头羊位置,但今天在哪里呢?李商隐显然把宋雨和楚怀王的历史故事,化作今天自己和大唐王朝的命运联系。




毕竟当时的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李商隐把自己的才华比作楚国宋玉。两相对比,其中的悲情也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了。


古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但是横跨千年,将战国时代和晚唐时期联系到了一起。岁月变迁,咏史怀古的意味盈荡其中,带给我们今天更多的思考。




诗歌当中的宋玉,其实就是作者的化身,岁月蹉跎,壮志未酬,都在诗歌当中有所体现。唐王朝日薄西山,更让他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担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15:17 | 只看该作者
诗经中最美丽的诗句,48字精美绝伦,“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2019
07/21
10:45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通过我们之前对《诗经》的赏析可以看到,在已经品读的十几首古诗,基本上都和当时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都是在写婚姻生活。从《关雎》当中两人之间的两情相悦,爱情追逐,到后来两个人共同走入的家庭生活当中,更是讴歌了对婚姻生活的美好。




虽然在后世的评价当中,这样的诗词都有社会伦理规范的价值。但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种描写先民们简单生活的诗句,是他们最早生活的缩影。


在这样的基础之下,我们今天分析的这首古诗更有特色,堪称是《诗经》当中最为美丽的诗句。因为他第一次把世界放到了对新婚新娘的描写之上,48字精美绝伦,“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古诗就是《国风·周南·桃夭》,我们对于这首古诗的开头的诗句非常的敏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按照《诗经》当中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这首古诗也是以桃花起兴来比喻新娘。一方面用来比喻新娘的容貌非常美丽,另外一方面也在比喻新娘结婚之后,预示着家事兴旺,预示着后世子孙绵延不绝,就如同桃花带来桃子一样。




在古人们咏叹的那些花朵当中,桃花是最为娇艳的,而且这种娇艳就如同新婚当中新娘的笑脸。在这里,诗人最早把桃花和新娘之间建立联系,开辟了诗歌当中咏叹美人的先例,这一文学联系给后世诗歌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就这首古诗的主题来说,是对于女子家业兴旺、早生贵子一种美好的期盼,写的依然是婚姻生活和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古代人追求多子多福,而如同桃花般艳丽的女子,就是多子多福的美丽象征。




“灼灼其华”意思是色彩鲜艳,就如同火焰一般,衬托出了新娘的美丽,以及生命力的旺盛。“有蕡其实”形容桃花的硕果累累,这点也表示的对新娘生育子女的期待;“其叶蓁蓁”指的是桃花的枝叶茂盛,能够给一个家庭带来好运。


“之子于归”,迎娶这个姑娘入了门儿,带来的是夫妻美满又和谐“宜其室家”,带来的是早生贵子,后嗣兴旺“宜其家室”;带来的是齐心协和谐,全家和睦“宜其家人”。




这首古诗可以说是《诗经》当中最为美丽的诗句,开创了用花朵咏叹美人的先例。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惊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7-22 15:26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了,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7-22 15:26 | 只看该作者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15:36 | 只看该作者
东汉末年不知作者的古诗,最后10个字浑然天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2019
07/21
10:25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6
古典诗词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诗经》而来一直到唐诗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有的时间发展速度很快,有的时间发展速度相对慢一点。




而到了东汉末年,古典诗词的发展达到了一个腾飞的时期。在汉赋占据主流的东汉时期,诗词发展也呈现出更积极向上的风貌。尤其是汉代末年,《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今天我们所谈到的这首古典诗词就是如此,产生于东汉末年,不知道作者是谁,但是最后十个字的浑然天成,是极为难得的佳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古诗就是《古诗十九首》当中的名篇。后来为了便于记载,就拿这首古诗的第一局作为这首诗的题目,时间久远,我们已经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但是看这首古诗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很多亮眼的地方。




首先,我们能够发现的是,这首古诗全文只有十句,但是其中有六句用到了叠字,这在古典诗词当中可以说是仅此一例。


“迢迢”比喻的是牵牛星距离之远,在那个时代已经奠定了牛郎织女的历史故事。他们两个人的离别牵动着呛人的心。距离的遥远,更是凸显的这种神话故事本身的悲剧性。


“皎皎”,指的是明亮的样子,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指代织女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对于织女的品行加以讴歌,不畏强权,追逐真挚的爱情,而且能够做到坚贞不移,可以说是代表了爱情中所有最为美好的情感,这样也更加使得这个故事深入人心。




“纤纤”,形容织女的手指纤细柔长,在今天我们依然有纤纤玉手这个成语,可以看得出最早是从这句诗句幻化出来的。前一句的叠字用来形容织女的品德,后面的叠字形容的就是女子的容貌之美。


“札札”这个是象声词,指的是织布机声音的响声。牛郎织女,织女就是在家负责织布的。即便是被罚天庭,她也是需要日日守在织布机前来打发时间。但是因为两个人无法相聚,才会有了织女的痛苦,也就是这首古诗诗句当中所表述的“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盈盈”,这两个叠字一般用来形容水非常清澈的样子。因为横亘的两个人之间的是一条银河,银河水的清澈代表着两人纯洁的爱情,却也代表两个人之间存在着的距离。另外一种说法,说是这个词用来形容织女的美丽,织女的情感都是晶莹剔透。


“脉脉”,指的是用眼神或者行动表达情意,描绘的是两人的情意悠悠的。今天我们也经常有脉脉含情来代表传达情意的眼神和表情,这句古诗可以说是那个成语的最早出处。


在诗歌当中,最精美的还是最后10个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浑然天成,不可多得的佳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10:15 | 只看该作者
中华诗词发展报告:描绘2018年度诗词文化工作的图景
2019
07/22
09:25
澎湃新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中华诗词文化是我们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而自20世纪,中华诗词文化无论是从道统、正统,还是从文统、学统上都面临了巨大的冲击,并一度被边缘化,但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号召的提出和近些年一些对于诗词文化发展的利好政策的制定,中华诗词在当今的历史中处在怎样的方位,面临着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样看待中华诗词文化多重多种的价值本位,这都是我们所需要回答的。


成立于2011年9月的中华诗词研究院,隶属于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是以诗词创作研究以及文化交流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文化单位。该院自2014年启动“中华诗词年度发展报告”项目,目前已陆续编撰出版《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15》《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16》《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17》,2019年6月,《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18》编撰完成并出版。




《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18》由中华诗词研究院组织撰写,来自中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教师、中华诗词学会诗家学者和青年学者参与此项工作。该报告包括总论、诗词创作、诗词理论、诗词文献、诗词教育、诗词文化活动等内容,相对客观地描绘出年度诗词文化工作的图景。




《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18》


报告也对2018年诗词界涌现出的新趋势和新现象进行了梳理,如据报告显示,2018年度诗词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聚集各类重大事件的写作成为潮流,如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一批展现时代风貌的诗歌出现,而2018年11月,随着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去世,各地的诗人亦自发悼念热潮,悼亡诗词创作的数量与质量比往年有了很大提高,是为年度诗坛的重要事件。


此外,文化语境不同,传统的诗学话语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诗词的审美批评,它需要在自身发展的框架中做出演变与更新。宋湘绮在《中华诗词研究》第四辑发表《当代诗词审美学研究纲要》,阐述了当代诗词审美学构建的价值意义与理论框架,建议从方法、材料以至理念方面重新定义当代诗词审美学。


此外,传统的诗词雅集与结社不断回潮,基于网络技术,诗词的学习和教育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如书中写道的:微信公众平台在诗词文化及与提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超过300万粉丝的“诗词世界”微信公号,设有“诗词日课”、“诗享课堂”、“诗词写作”、“免费好课”等精品课程,累计开课1500余节,参加诗词写作及鉴赏性质讲座的人累计超过130万人次。其它诗词组织与诗词社团也陆续通过公号进行诗词创作教学,展示学员的创作成果。诗词文化类手机APP开发,也是近两年诗词发展的一个亮点。


除了这些较为表面性的、现象性的问题,中华诗词的发展仍旧要解决许多重要的问题,如在现下的语境中如何构建诗词的合法性、探求诗词在构建时代文化中的特殊意义,考评诗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用。追问新时代传统诗词回归百姓日常生活对当代社会主流文化建构有何积极意义和影响,如何用巨量的诗词文化资源塑造当代社会民众的精神品格、育化新时代的精神文明?


而如何看待百年诗词的流变,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传统诗词进入现当代文学史的关键点在哪儿,当前需要重点做哪些工作,以及如何有效地促进当代诗词的经典化,当代诗词的写作如何呼应时代关切,如何整体评价当代人的传统诗词写作,如何书写和定义当代诗歌美学等等,都是需要一代诗词创作者和研究者们所需要共同注意的。


为了探讨和回答上述问题,同时也对新一版的中华诗词发展报告进行评述,7月20日下午,中华诗词研究院和中国书籍出版社联合召开专题座谈会,会议由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新主持,《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18》写作组组长王兆鹏,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罗辉,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王锡洋,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马自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仁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于雪棠等参与讨论。






会议现场


新、旧并举,才能获得学术空间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谈道,进入新时代之后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诗和旧体诗的融合。新时代中国诗歌的一个特点就是亦新亦旧,亘古亘今,但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需要突出对符合这个特点的一些具体诗歌作品的评鉴,推举优秀的、重点的诗人和优秀的重点的作品,这才会有真正的鲜明的时代特点。”李少君说。


李少君也谈道:“我不太喜欢用旧体诗这个概念,喜欢用中华诗词的概念,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正统,我觉得它还是有三个问题要考虑的。第一个是时代性,我们诗刊做过一个尝试:在今年的第二期我们把旧体诗发在杂志的最前面,虽然我们创刊号一开始是发毛主席诗词,但我们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旧体诗完全被边缘化,排在最后几页,而且很少的篇幅,我来了之后就立刻改变这个。我们从今年开始准备推出《中华诗词年度选本》,另外,我们诗刊最近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联合办中华诗词复兴论坛,中华诗词和新诗并驾齐驱进入新时代的文学史,我觉得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开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谈道:“现在研究旧体诗在学术方面的确会遇到一些阻力,我每年有大量时间在做新文学研究,如果我把主业都放在做旧体诗词研究的话,那会面临非常强烈的阻击,像一场战役一样。所以新旧并举在这个情况之下才能够获得一种学术的空间。


李遇春教授认为,我们要思考中国传统的文化怎么创作性地转化。“现在通过线上线下,通过各种各样的诗人的创作,我觉得不同代际之间对于中华诗词作为一种传统的创作性地转化已经做出了努力,但是我们的研究还是相当滞后的,因为在我们既有的一种学院派的体制里不愿意拿出时间对一百年来的旧体文学投入精力。”


把最好的作品经典化


黄仁生对《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18》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华诗词研究院重点是研究,并研究来引导创作:“我们现在一年有350万人写作,一年创作的诗词是7000万首,是1400个唐代的总和。中华诗词研究院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要挑出这每年7000多首里面,哪100首或者哪300首是最好的,要把最好的东西经典化。”


《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18》第四章“诗词教育”部分条分缕析写到中华诗词学会对于诗词教育工作的推广,如:主办诗词创作比赛,积极开展讲座、研修班、吟诵活动,推动诗词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协助各单位开展“诗词创先”活动等。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自力对于《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18》的第四章“诗词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诗词教育里面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诗教是什么,诗教和诗词教育似乎不是一回事。诗教是文化的一种理论观念,所以在中国古代的诗教既是正统又是文统,还是血统。那么这里诗词教育和那个诗教是完全不对等的,我觉得应该正面去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目前可能还不够成熟,这个问题可以正面提出来,比如我们说新时代的诗教它的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还是什么。总而言之,要有一些核心的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13:18 | 只看该作者
他是怯懦文人,也是重情汉子,为朋友写一首诗,读罢令人潸然泪下
2019
07/24
08:12
无风起念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倘若说起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的话,王维必然是其中之一,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有才能之人,在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进入了仕途。在后面的日子里,王维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了皇帝的赏识,甚至成为了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但是,王维的事业也受到了人们的诟病,他在国家繁荣之时成为了位高权重之人,但是却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被安禄山胁迫投降,作了他的官员。此后,由于政治上的挫折,妻子的去世等,给他造成心灵上的创伤,王维选择了逃避,将自己送入了佛家学说的殿堂之中,过起了隐居的田园生活。由此可见,从人品上说,王维只是一个怯懦的文人。


不过,虽然王维在为人处世方面受到了人们的诟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在王维的一生之中,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的经典作品,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便是其中之一。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那一天的早晨,王维在渭城送别朋友。天公并不作美,春雨沾湿了轻尘。不过,这场雨也有好处,为渭城洗去了尘埃,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但是无论外界的环境是如何的,王维这一天终究是高兴不起来的,因为老朋友要远去了,或许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于是乎,王维拿起自己的酒杯,对老朋友说道:“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显然的,诗的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青”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看似是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但是却用“柳”暗含着离别,暗含着自己想要“留”下友人的心情,也用“雨”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看似是王维在劝酒,但是却洋溢着作者对友人浓浓的不舍之情。我们的脑海中很容易便能够涌现出作者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悲伤,不断地频频举杯、殷勤话别的情景。




同时,这两句话还交代了友人即将前往的地点“西出阳关”,点明了为何作者会有如此之悲伤的情感,因为友人这一去,或许在外面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


这首诗的篇幅很短,但是却蕴含着作者最为浓烈的不舍之情,因此成为了千古绝唱,并且被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参考资料:《旧唐书》、《唐诗三百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13:51 | 只看该作者
李白有一首诗,只有短短20个字,却意境幽远,千年来无人能超越
2019
07/24
07:35
无风起念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宝藏,其中便包括了诗歌文化。倘若说起诗歌,人们都会想到李白,此人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大诗人,为诗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对于李白的诗作而言,人们最为耳熟能详的必然是《静夜思》了,这是一首仅仅只有短短20字的诗作,但是千年以来却无人能够超越。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描绘思乡之情的作品,李白在一天晚上看到了窗前月光,感觉它仿佛是地上泛起的一层霜。李白不禁抬头望向窗外天空悬挂着的一轮明月,想到了家中的人,不由自主地怀着无限的思乡之情低下了头。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这一年的李白年仅26岁。整首诗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只不过是对景色以及自己想法的一种简单描述,但是人们却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最为浓烈的思乡之情。




最为经典的便是时间的选择了,这是一个秋日的晚上,本就是一个容易多想的时间点,而李白一个人漂泊在外,或许也刚刚经历过委屈,因此彻夜难眠地想念起了家乡,带着凄凉之美。


也许是因为李白这首诗过于出名,因此后世之人越发喜欢用月亮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即使是小学生写作,也常常会用月亮代表自己对某些人或者地方的怀念,毕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月亮。




对于李白的诗作,明人胡应麟是这样评价的:“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李白的诗作大多都是随性而作,但是却又不失技巧和情感,反而带着一种天然的鬼斧神工之妙,而这也是为何李白能够成为我们敬佩之人的原因。




当然,《静夜思》便是最为经典的一个例子。《静夜思》是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流传最广泛的一首诗,自8世纪问世以来,几乎每一本唐诗诗集都会收录。《静夜思》不过只有短短四句诗,但是却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虽然整首诗的内容看似单纯,但是情感却是十分丰富的。诗作的内容很好理解,但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13:54 | 只看该作者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黄庭坚诗词中的道家思想
2019
07/24
10:19
梧桐树边羽飘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这两句诗出自黄庭坚的《杂诗七首》: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创人。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写诗讲究“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法”是取古人之言,经锻炼后为我所用。“脱胎换骨法”则是取法古人诗意灵感,变化脱胎为己用。


而这首古诗中用典就极为丰富,基本上一句一典。作为“杂诗”,其实就是类似于“无题”,诗人随性而至,有感而发,并且懒得拟标题。他的诗意都在诗句里面表露得明明白白,并没有多么深邃难懂。


我们要做的是理清黄庭坚用的这些典故,就能更好地了解诗人的想法,搞清楚这首诗的意思。




还是先看平仄吧。“此身天地一蘧庐”,首句第二字为“身”,平音,“蘧(qu第二声)庐”收尾,为平声收尾,所以这首诗的首句平仄为“中平中仄仄平平”,平起押韵格式,推导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除了几处可平可仄的位置,平仄是符合格律的,“庐”、“疏”、“鱼”押平水韵“六鱼”部,这就是一首合律七绝。


首句“此身天地一蘧庐”直接感慨起笔,“蘧庐”是古时候的旅舍、驿站的意思。典出《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这意思就清楚了:我这身体啊,不过是灵魂(道?)在天地间暂时借用的一个躯壳而已。


承句“世事消磨绿鬓疏”对首句的感慨做出解释。什么是“绿鬓疏”?浓绿为青,“绿鬓”其实就是乌青亮丽的鬓发。世事纷繁琐碎,将我原本乌黑的鬓角消磨得稀疏了。




黄庭坚一生仕途忐忑,屡次被谪,最终客死贬所。也确是江湖路长,岁月消磨。这两句借用了庄子“蘧庐”典故,隐隐透露出一份对道家逍遥世外的向往来。


“毕竟几人真得鹿”转开一笔,以限定句法提出疑问,加强思考性。此处典故更深,“得鹿”出自《列子·周穆王》,并不是所谓“逐鹿中原”的意思啊。故事比较长,简略交代一下。


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一只鹿,用蕉叶掩藏了,结果犯糊涂了,就自言自语“我是不是做梦打死一只鹿藏在蕉叶下?”有人听了,就跑过去捡了这只鹿,回家跟老婆说:“樵夫的梦是真的呢!”老婆说:“只怕是你做梦吧?樵夫在你梦里告诉你的他的梦?”这人就糊涂了:“管他谁的梦!鹿反正我得了!”


后来樵夫又梦到这人拿了他的鹿,告到官府,当官的也搞不清,就让他俩分了鹿。郑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感叹道:”唉!那官员也是在梦里分鹿给他们吧!“大概就是个翻来覆去,盗梦空间的故事。典故其实和庄周梦蝶有些异曲同工之妙,鹿虽然是真的,到底谁的梦是真的?




下一句“不知终日梦为鱼”同样用了典故,出自《庄子·大宗师》:


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你梦到你是鸟,便可在天空飞翔,梦到你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你活得怎么样,取决于你自己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就像梦一样不真实。后来多用“梦为鱼”比喻遭到灾祸。


这两句的意思就出来了:这世间能有几个人像在梦中得鹿一样幸运?不过终日空想,庸庸碌碌,活得自以为是罢了。




黄庭坚果然很深的道家修为,难怪在苏东坡、佛印三人中一直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代表。


整首诗理解下来一股道家仙气自然发散,看破天地大道,生死和人间幻梦。虽然并不是那种传唱度非常高的诗,读起来还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14:14 | 只看该作者
10首唯美词作,意境幽远,荡气回肠
2019
07/24
09:00
诗词轩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意境”一词,幽约难循。一般说来,所谓“意境”是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下面的这些诗歌中的意境各有千秋,但一样的脍炙人口。究其根源,正是因为那些最优秀的诗人,把绝美的意境融入了他们的作品之中:


长安夜寒




《长相思·其一》


【唐代】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醉美宋词:李白的这首长相思,是述说相思之苦的千古名篇。他将复杂的意旨隐藏在诗歌形象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而开头结尾“长相思”的喟叹,更是情真意切,荡气回肠。


江水悠悠




《长相思·汴水流》


【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醉美宋词:这首长相思是抒发闺怨的名篇,算得上中唐时期的成熟词作。全词以恨写爱,浅易流畅,音律和谐。表现人物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无限深情之外又言简意富、词浅味深,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春意将阑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醉美宋词: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的是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词中饱含着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词至后主境界始大,而后主词自亡国后才字字动人。


暮雨潇潇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醉美宋词:本词是登楼远望题材中的代表作品,因为这是传颂千古的词史丰碑。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笔法高妙,于此可见。


幽梦垂泪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醉美宋词: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字字血泪,情意缠绵,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又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流水凝眸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醉美宋词:这是李清照抒写离愁的名篇,写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转,满篇情至之语,一片肺腑之言。词中写近来消瘦,用反说正、以不答而答。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一片宫商,凄婉哀怨。


风荷初举




《苏幕遮·燎沉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坐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醉美宋词: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词却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尤其上片最后三句,用交互的句法,写时间推移,晨光初兴。一个“举”字,更是动景如生,成为写荷花的绝唱。


华灯流转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醉美宋词: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


风雨吴江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醉美宋词:这首心歌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能读到到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年华易逝,人生易老,作者乘船漂泊,客居异乡,凄冷愁闷,倦懒思归之心情,韶华易逝的感慨溢于言表。


寂寞横汾




《摸鱼儿·雁丘词》


【金代】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


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


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


来访雁丘处。


醉美宋词:这首词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形象,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词中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但写法的跌宕多姿下是凄凉的悲苦情感,感动之余,也让人为上天的嫉妒齿冷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17:36 | 只看该作者
一首最凄凉的宋词,以叠字开始,以问句结束,字里行间都是苦涩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社会发展的顶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点就是女性地位得到了普遍的提升。在唐代的时候出现了唐代四大女诗人,在宋朝的时候更是出现了千古第一才女。在以往的朝代,没有办法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女作家群体,唐宋时期发挥出了最大潜能,在文学史上熠熠生光。




尤其是南宋词人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更大,文学造诣也更高。尤其是他后期的作品,因为有国破家亡的因素的加入,情调比较感伤。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宋词就是如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宋词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开头非常特别,用了七组叠词,这在以往的文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苦苦的寻寻觅觅,只能看到冷冷清清,如何不让人心生凄惨悲戚?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之所以得到那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他把当时的历史现实真切地反映到了作品当中。在她后期的作品当中,完全没有了前期闲适的生活,而是字字直逼国破家亡。更何况在老年的时候,北宋王朝灭亡。也被迫南渡。国破家亡丈夫死,这样人生的诸多悲情都到她一个人身上,才会让他“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秋天本就是比较伤感的季节,即便是作者“三杯两盏淡酒”,也没有办法“敌他、晚来风急”。诗词中所说的这一切,不过是外在的风景,不过是写外在的天气比较糟糕,但实际上反衬的是词人自己所遭遇的命运,以及国破家亡的困惑。


“雁过也,正伤心”,看到天边的大雁也非常的伤心,因为它们“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是曾经相识的,而她自己现在就是熟悉的面孔都已经找不到。




上片当中的情感抒发已经非常苦涩了,下片当中引入的情景渲染,更是感觉到悲凉。“满地黄花堆积”,园子里菊花满地凋落。“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偏偏憔悴不堪,还有谁会主动采摘。


更何况此时诗人孤单的百无聊赖,沉浸在这悲凉的景色之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天黑?什么时候才能让这悲哀的情绪过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样的黄昏实在是太难熬了。梧桐夜飘着雨滴答了一天,还在点点滴滴。这种场景,实在让人苦不堪言。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婉约到了极致。可谓是南宋最为知名的婉约派代表词人。后世有人评价“婉约词看易安,豪放词看稼轩”,早就把她当成了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从这首诗词来看,李清照得到这样的荣誉,可谓是实至名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7-25 13:31 | 只看该作者
李商隐最冷艳的唐诗,意境清幽空灵,堪称晚唐唯美主义诗作代表
2019
07/25
07:4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作为晚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歌作品向来非常的精美,所描写的情感也是千转百回,很有缠绵之感。晚唐文学史上,他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最高的。只不过由于他的个人命运,以他的个人选择的缘故,在加上晚唐那个没落的时代才有他的人生如此悲剧。




和李商隐力图在现实社会当中寻求到雄心壮志一面相对应的,是他在世界当中力求追寻一个完美的唯美的世界。我们今天读李商隐的很多诗歌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诗歌当中描写的意境实在是太美了,无论是环境之美,还是人间的情感之美,都代表着他的唯美主义倾向。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古诗就是如此,可以说是李商隐最为亮眼的唐诗,意境清幽空灵。其中充满冷艳之美。堪称是李商隐也可以说是晚唐唯美主义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首唐诗就是李商隐的《霜月》,题目当中就能够看出,这是一首描写寒霜和月亮两种意向的故事,题目就呈现出一幅凄凉凄冷的图景。




“初闻征雁已无蝉”,刚开始听到院去大雁的叫声,此时已经是深秋季节,蝉鸣也早就已经销声匿迹,再也找不到了。毕竟现在已经是深秋了,鸣蝉早都已经过去了。天地之间不再是如此的喧闹。这样平静的空间当中,诗人更有助于抒发情感。


所以诗人登上了高楼,慨叹世界的一切。“百尺楼高水接天”,登上白尺高楼,极目远眺。在诗人眼中的是水天一片,如此充满美感,也带给诗人更多的遐想空间。




但是李商隐的目光不止在这儿,大陆世界当中更是把目光投向了天上的月亮。“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在这两句古诗当中用到了“青女”和“素娥”两个神话人物。“青女”让传说中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这都是在广寒宫中居住的嫦娥,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夜晚,李商隐也感觉到了天地间的一片清凉。


他把目光投向了天边,想起了天上的“青女”和“素娥”,都是不惧怕寒冷的。所以才会在霜月冷霜中争艳,竞相展现各自的冰清玉洁,不知道谁才能更胜一筹。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带给人美感,并不见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价值追求,历史背景来分析。这首古诗就是如此,就代表着李商隐此时此刻的心情,就代表着他对人世间社会的唯美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7-25 13:40 | 只看该作者
陆游临终之际硬撑着写下一诗,仅28字,却被誉为史上最狂的绝笔
2019
07/25
10:00
解忧历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身在唐风宋月下的中国文人是令人羡慕的,那是一段让所有梦想者都心驰神往的时代,或许平步青云只需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而声名鹊起也只是一首宋词的距离。然而盛世之外亦有感伤之言,唐有安史乱,宋有靖康耻,生于这两个时期的文人便不能只醉心风月,心中那份傲骨在抑制不住地隐隐作响,所以文坛才有了为民成圣的杜甫,金戈铁马的辛弃疾。北宋时期,另一位著名诗人陆游也有铮铮铁骨,他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时因被秦桧排斥而仕途不顺,壮年又因与主和派屡发争议而多次被贬,这样一位饱经风霜的硬汉,临终之际会说些什么呢?




嘉泰二年,陆游奉诏入京,开始负责编纂《两朝实录》与《三朝史》。这时期的陆游虽主修文事,但内心依然放不下大宋河山,所以当其修完书立马就拾起了政事,却无奈身体已吃不消了,他只能蛰居山阴,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国事。嘉定二年,即公元1210年,陆游终于撑不住了,他再也看不下去心心念念的大宋再软弱一点点,遂与世长辞。临终之际他将儿子呼唤到身边,强撑着身子匍匐着写下了生平最后一句诗,仅仅28个字,却被誉为史上最狂的绝笔。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目是《示儿》,给儿子看的,相当于是一份遗嘱,但我们仔细读来,却发现这不仅是儿子的遗书,更是给大宋皇帝的诫勉书!陆游起句便豪放大气:死了一切皆空。这样无所畏惧的生死观让人敬佩,这也体现出了一位文人的傲骨。然而陆游虽然已经看破尘世,但有一点他还是放心不下,那就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一个“但”字与前一句的态度形成显著对比,使读者看到了陆游真正关心的东西是什么;一个“悲”字更蕴含了诗人极其悲愤的心境,他悲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祖国统一。




后面两句陆游开始畅想未来,想象那多少年后的胜利场景,等到大宋将士夺回失地、收复河山,那么后辈子孙祭奠的时候别忘了把这个喜讯告诉他!陆游的语气由悲痛转入激昂,一个将死之人不去考虑身后事,反而因想到祖国统一而分外兴奋,犹如回光返照一般,这足以显示陆游那一颗赤诚热烈的爱国之心。这也难怪,几乎千百年来这首诗都能以爱国诗中的至佳之作被人们传诵,因为它的感染力太强,陆游的赤子之心被剖析得太彻底,看过之人无不动然。那么为何说这首诗是最狂的一首绝笔诗呢?




狂就狂在信心,狂在陆游对宋廷的信任,可称其为“悲狂”。陆游逝世于1210年,在写下此诗的11年之前,他曾写下一句诗曰“死前恨不见中原”,从那时起他就一直等待着这个宏愿实现,但他等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议和。


1208年,宋金议和,名义上是议和,实际相当于宋廷给金朝举了白旗。我们来看议和条款都是些什么。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宋帝与金帝由原来的侄叔关系改为侄伯关系,这就相当于宋帝又降了一阶,本就蒙羞的不平等辈分再度蒙上更加羞耻的成分。




第二点,宋廷增加给金国的岁币,而且直接是翻倍式的增长;第三点,宋廷支付金军作战的军费,这相当于别人打我们受了伤,我们还要给他拿医药费;第四点,宋廷用大将韩侂胄、苏师旦的首级去换被侵占的淮、陕等地,万万没想到宋廷真的换了。这份议和仅仅发生在陆游去世两年前,然而,陆游却妄想这样的大宋去收复中原,去王师北定,难道不是痴人说梦吗?故此从这个角度去看,这首悲痛万分又慷慨激昂的诗确是狂之又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7-25 15:07 | 只看该作者
宋词三百首第3首,如椽巨笔却写细腻乡愁,前两句被西厢记采用
2019
07/25
07:3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苏轼的豪放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也在苏轼之前也出现了很多的铺垫。苏轼自然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但是北宋词坛上早已经形成了婉约和郝壮两个词牌。




北宋的范仲淹可以说是豪壮词派的身体力行者。他说写的那首“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非常的精彩,和盛唐边塞是一脉相承。直接开启了苏轼的豪放词派的创作。不过这样的一个词人对于婉约词的描绘也是非常的有特点。


他的落笔非常大,但是所表达的情感会非常细腻。比如今天谈到的这首宋词就是如此。悲壮之笔书写细腻乡愁,开头和结尾都非常惊艳。尤其是开头的几个字,甚至被王实甫的《西厢记》直接采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诗词就是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宋词三百首》当中的名篇。写这首古诗的时候,范仲淹依然在镇守边疆。远离故乡,才会生出细腻的思想愁。




很难想象写出那个“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如椽巨笔,对于思乡愁的描写也能够如此细腻。“碧云天,黄叶地”,整个天空都是湛蓝的,但毕竟秋风来,落叶已经满地。


诗词的一开始已经呈现出一片荒凉,已经为词人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我们后来从王师傅的《西厢记》当中也能够找到相应的回应。《西厢记》当中最美的唱段就出在这里。“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将报纸上笼罩的一层翠色的寒烟,笼罩的是词人的心境。这哪里是黄昏的暮霭呀?那是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




看远处远山,天空连接的江水,水天一线,更有那无尽的芳草在地上无边无际的蔓延。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从边塞之地延续到千里之遥的故乡。每一株草都有诗人特别的记忆,每一株草都有词人细腻无比的思想之情。


“黯乡魂,追旅思”,下片一开始词人的情感抒发的,而且这种愁绪无法排解。每天睁开眼都是做同样的事情,每天睁开眼都是对故乡的思念,却没有办法回去。“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希望在梦境中游走解脱,可惜除非是美梦来临才能够入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当明月照高楼的时候,不要独自的依靠,因为这样的场景实在是太过凄冷。“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哪怕是夜间一个人独自借酒消愁,喝到嘴里了,那不是酒啊,都化成了对故乡的思念泪水,留在面颊上泪流满面。




这首诗词。对故乡的思念非常的真切,但是其中的情感基调就充满了悲壮之美。所以我们才认为,在苏轼之情,已经有了对豪壮词风的自觉追求。就这一首宋词来说,开头和结尾都非常的惊艳,体现出了北宋词人以豪放之笔书写细腻情感的自觉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7-25 15:22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藏头诗?
2019
07/25
08:17
梧桐树边羽飘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这个有意思,试着写写看。


个人喜欢从近体诗入手,用平仄先大致拉个范围,如果实在发挥不出来再看古体诗。


先解诗题。用“春夏秋冬”四字做藏头诗,这个基本上就先定了诗意中要有季节轮回的变化,而且必须藏头,要费些心思。


从五绝开始。虽然五绝首字不论平仄,但是后面的句子首字还是有规则的。我们看这四个字的平仄:“平、仄、平、平”,那么适合这个题目的五绝平仄关系就只有: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写首四季诗,倒是不难,春天怎么样,直到冬天怎么样,安排好平仄用词写景就可以了,只不过这种诗类似于“四扇屏”,是写好诗的大忌。四句景色都写完,却没有交待任何情感出来,这种诗水平高不到哪里去。


其实这真的不难,随口来:


春花香百里,夏雨涨山池。


秋果寒霜落,冬风冻老枝。


这是诗吗?当然是,而且还是押韵又合平仄格律,是一首平起不押韵格式的五绝。但这诗除了四时景色描写之外,说了什么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没有呢?没有。所以不能算好诗。诗需要精巧构思,特别是绝句,要有所指,有所留,既让别人知道说什么,还要让别人跟着你的思路去遐想,这才是绝句的高妙之处。意在诗外。




我们另写一首。


“春风赠我词”,这个是第二种格式,“平平仄仄平”,也就是平起押韵格式,后面的句子要记得平仄格式和藏头字,而且首句的意思大概出来了。春天来了,我有些心里话要说。第二句“夏”字开头,接上首句的意思,“夏雨报君知”,“仄仄仄平平”,可是你不在身边啊,夏天的雨一阵阵的,让它们替我告诉你吧。第三句遵守写诗文法,不再写景,转开写别的,“秋去家山近”,秋天过去了,你离家也近了。最后一句,写一点,藏一点“冬来共赏诗”。咱们冬天相聚吟春天想好的诗词——又转回春词去了。不写相思,但应该能看出这是相思词吧?


春夏秋冬


春风赠我词,夏雨报君知。


秋去家山近,冬来共赏诗。


有春风,有夏雨,有事,有情,有直白,有隐晦,这样是不是比前面那首更有意思呢?


平仄是合的,押韵平水韵“四支”,藏头也没出问题。任务完成。


别的格式就不写了,留给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26 07:08 , Processed in 0.06142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