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1石门素疏【向阳花开】今日国学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1:54 | 只看该作者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2019
10/22
06:43
稷下之风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日是《大学》日课第36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孟献子,鲁国贤大夫仲孙蔑,献是其谥号。《论语》中向孔子问孝之孟懿子、孟武伯皆其后人。

畜马乘,初任大夫的人,已经有了俸禄,不当又去理论鸡猪小事,以侵民之利。畜,蓄养。马四匹为一乘,这是古时士初任大夫的规格。察,是料理的意思。养猪养鸡是平常百姓的生财之道,出仕有俸禄,就不要做与民争利之事了。

伐冰之家,是指卿大夫以上,因其俸禄更厚了,不当又蓄养牛羊,以侵民之利。伐,是凿而取之。为什么称为伐冰之家?

古人停尸待葬的时间比较长,周代,天子殡七个月,诸侯殡五个月,大夫殡三个月,士庶人愈月而葬。超过一个月以上的,就需要用冰来降温保存尸体。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才有资格有条件用冰。

百乘之家,是诸侯公卿有采地十里,可出兵车百辆的。百乘之家,他的俸禄用度,既然已经有了百姓的赋税供给,就不当蓄养那聚敛之臣,搜刮百姓,以夺取民财。与其有搜刮百姓钱财的家臣,不如有窃取自己财物的家贼。

为国者,不当私利于己,而以利为利,而应当公利于民,以义为利。以利为利,则失了人心,败了国家,本是求利,反而有害。以义为利,则有人、有土、有财用,虽不求利,而利在其中。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为国者,当以义为利,倘若为国者一心只追求聚敛财富,一定是有奸邪小人,借此以投人君所好,人君不察而用之。这等小人若用来治国,必然聚敛夺民之财,以奉君之欲,使民穷财尽,而生叛离之心,天灾人祸纷然而至。到这时候,即使有贤德之人,也无可奈何,救不得了。

所以说,有国家者,必不可以利为利,而当以义为利。否则,上下交争利,则国危矣。

加入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涵泳儒雅人生。

温故知新

论语孟子温故

声律启蒙

家风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1:59 | 只看该作者
人要善良,也要有锋芒!
2019
10/22
06:00
国学生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本文系国学生活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国学智慧,美好生活”,这里是【国学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学生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只有你坚硬无比,世界才会对你温柔以待。

生而为人,务必善良

圆因法师: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在天国花园里有一口井。这口井可同地狱,井里没有水,而是一片永不止息的火海,每日都能听到井底的人传出的呼救声。

有一个粗脖子、大块头、高嗓门的人叫得最响,他两眼怒睁,踩着别人的头、身体胡乱往上爬,喊道:“救苦救难的佛陀,大慈大悲的救世主,快救救我吧,我好苦啊!你如此善解人意,怎么忍心弃我而去。求你救救我吧!”

佛陀一看,便认出这是在人世间作恶多端的乾达多。他诸恶做尽,才堕入这地狱。【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佛陀开口道:“乾达多,你让我如何救你呢?你在世时作恶多端,唯有一次,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时,突发恻隐之心。为救这条小生命,抬脚跨过,算是救了它一命。这算起来也是善事一件,既有这丝善念,便用这小蜘蛛的力量救你出苦海吧!”

于是,一条银光闪闪的蜘蛛丝垂进地狱,这蜘蛛丝又细又长,乾达多顾不得那么多,抓住蜘蛛丝就奋力向上爬。可等他爬到一半时,突然发觉蜘蛛丝晃得非常厉害。他回头发现,地狱中正涌来无数的人也拽着这蜘蛛丝往上爬。

他急嚷:“你们这些混蛋!这是我的善业果报,是我的蜘蛛丝!不准你们爬,你们再爬的话,蜘蛛丝就会断的,快滚下去!你们这些混蛋,无赖!休想沾我的光!”

可是,乾达多的大喊大叫没有人在意,他的下边仍有无数人在争抢这根蜘蛛丝,他们在人间,不管他人死活,只顾自己。现在落在这地狱里,仍然这么自私!


“你们这些可恶的东西,统统给我滚下去……”乾达多愤怒之下,从腰间拿出一把刀,将脚下的蜘蛛丝“嗖”的一下全部割断了。

一片片绝望的哀号传来,乾达多开心的笑了。可就在这时,蜘蛛丝断了,乾达多跌落下去,狠狠地砸在他的地狱同胞们身上。

“救命啊!佛祖发发慈悲啊……”乾达多依然叫的响亮。

佛陀离开了那口井。

拯救的机会,大多都被心存恶念的人,自我放弃了。

生活不易,善良,是我们最好的资本。为人善良,是对彼此的负责。我们选择善良,不是为了有一个好的结果,而是为了问心无愧,给自己内心一个交代。

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人活在世,谁有比谁容易?一份温柔以待,彼此多点理解,给每一个在为生活而拼搏的人,一份安慰。

人与人之间,多一分善待。这世界其实很美好,需要每个人的善良。一时的吃亏不必放在心上,上天从不会亏待我们的善良。


相遇,请别伤害

佛曰: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人与人之间相遇已是不易,遇到请别伤害。

有一天,一位信徒找到一休禅师,向他哭诉自己家境艰难,因为治病而债台高筑,每日都有债主催债,他实在不想活在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里,想一死了之。

一休禅师好言相劝,询问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信徒只摇头说:“没有,什么都没有了,现在我只剩下一个年幼的女儿了!”

一休为难了。信徒见状,又忍不住大哭起来:“真的是活不下去了啊!只是苦了我那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

听到这里,一休忙拦道:“别急,我有办法了!你不是还有个女儿吗?你可以找个女婿,让他来帮你还债呀!”

信徒愣了楞,才绝望地说:“师父!我女儿才八岁,哪会有人娶她呢?”

“那我来娶吧!我替你还债。”一休禅师笑着对他说。

信徒本是不忍,却挡不住一休禅师的坚持,于是回去就将一休禅师要在某月某日来做他女婿的事,告诉了他的邻居们。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一休娶妻的事轰动了全城。到了迎亲那天,信徒门前来了无数看热闹的人。【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一休见状不急着进门,而是在门前摆好桌椅,拿出《狂云集》,签名售书。众人见了争相购买,过了不大一会儿,就积累了几大箩筐钱。

一休禅师问信徒:“这些钱还债可够?”

信徒兴奋道:“师父,够了!够了!”一边说着,一边磕头谢恩。

一休禅师忙将他拉起来说道:“既如此,我的任务便也完成了,这女婿就不用了,我还是接着做你的师父吧!”说罢转身而去。

人与人,相遇是缘,既已相遇,就请不要吝啬你的善良。

有缘相遇,就别浪费。这世间,有多少缘分,在我们不经意间便远去?若能缘在时珍惜,彼此善待,也能在缘尽时,好好放下。

相遇,请别伤害。也许我们曾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但我们却不曾理解。这世间,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也许我们的自以为是,正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

做人,也许你无法做到时时善良,但请不要轻易伤害。


人要善良,也要有锋芒

仓央嘉措《问佛》: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善恶在于人心,但也要有底线。

深山中有座千年古刹,一位高僧在此隐居,为此,很多人千里迢迢来此地,只为求得大师指点一二。

等他们到达深山时,发现大师正在山谷里挑水。只见两只木桶的水都没有装满。

众人不解,大师应该能挑满满的水才是。于是,纷纷问大师,这是何故?

大师说:“挑水不需过多,够用就好。一味贪多,反倒容易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大师便让其中一人打满了两桶水,那人走在路上非常吃力,不一会儿就摔倒,水洒了,膝盖也破了。

大师便说:“都觉得水越多越好,但超过能力所限,水没了,人也摔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怎么估计到挑多少呢?”

大师笑着指到桶里的一条线。

“这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此。”

凡事都要有底线,人要善良,也要有能保护自己的锋芒。善良是件好事,但千万别让这份善良,成为别人伤害你的工具。

善良不该受伤害,一个人无条件的信任你,善待你,不是傻,而是在乎你。可在这善良之余,不要请易受到伤害。善良自有善人帮,你的善良,自有天佑!

善良,也不要忘记保护自己。正是因为世间有善良,才会如此美丽。不要让善良给自己带来委屈。往后余生,善良,也要有锋芒,保护自己,不留遗憾!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1:55 | 只看该作者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旧文化论战
2019
10/29
06:30
huanbuxunfang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五四新文化运动历来被视为一次促成中国文化近现代转型的文化启蒙运动,但与西方的启蒙运动相比,它却是一种“外源性启蒙”,是在“中西文化碰撞冲突中发生的,表现为文化比较视域下的文化启蒙”。

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于近代列强不断发动的对华战争以及中国接二连三战败的惨烈事实,加上当权政府种种腐败无能的举措已逐渐消磨了这个千年古国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力,坚船利炮只是西学之皮毛,部分国人开始反思旧有的传统文化,主张学习西方近代文明思想。这种思潮在五四期间达到高峰,反传统成为主流,学界内外呼声高涨。新旧文化、东西文化之争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焦点。

但是,在此之前,中国文化就曾经历过外来文化的较大影响。印度佛教的传入,在经历了释义、矛盾、冲突之后,最终走向融合,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后,明万历年间,西方文化已开始传入中国,但那时的传教士在传播科学文化时采用的仍然是“迁就”的策略,即迎合中国本土文化以便使民众易于接受。然而近代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开始被当做对峙的两大体系看待,尤其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派主张全盘西化,摒弃封建文化,保守派则力图维护民族文化自尊,实现文化自强。

新文化派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并不全是因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本身就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这些弊病在太平盛世中或许还未能那样明显地突现,可是一旦小农经济下的社会平衡被西洋舰炮打破,这些弊端加速扩大,已成为人人可见的“毒疮”。一批先进的有志之士已然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察觉到中国社会积弊之深,纷纷把目光投向西方文化。西强东弱,西方国家在近代西方思想的引领下强大起来了,贫弱之中国自然希望向成功的“前辈”讨得一些经验。

经验可以讨得,但是成功从来不是仅靠模仿得来的。西方的崛起,正是建立在以往所有之历史文化上,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辉煌文明、中世纪的专制黑暗、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等所有的历史积淀上,一点一滴构筑起西方国家的强盛。若只看成功后的结果而不看其成功的条件,想将过往中国数千年历史撇去不谈,凭空移植进一整套西方文化,就好比事先不匹配就进行器官移植,难免导致术后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的献礼影片《建党伟业》中的辜鸿铭是一个相当出彩的角色,当然这部分也归功于刘佩琦老师的传神演绎,将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学问大家身上那股傲气、古旧、怪诞彰显得入木三分。他的初次登场是在北大的授聘仪式上,一身旧式打扮,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脑后那根长辫,在周围一众短发中显得迂腐而可笑,众人这么想,也的确这么做了,连校长蔡元培也未能掩饰嘴角的笑意。哄笑声中,这位老先生却仍泰然自若,不慌不忙走上台,与范静生握手后接过聘书。在此,他使用的礼节是握手,非常西式,而非传统的作揖,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细节。

辜鸿铭此人生前身后都饱受争议,作为学贯中西的“清末怪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数国语言,按照常理,他应当是新文化运动中走在领导者行列最前沿的先锋式人物,但事实却是,他选择退居保守战线,并在后来的新旧文化之争中据理驳斥陈独秀胡适等人。或者,也并不能这么说,辜鸿铭其实并不是个彻底的保守派。他一生的文化活动,都围绕着三个方面的文化危机而进行:之于他个体而言的身份认同危机;之于民族而言的民族文化危机;之于人类而言的人类文明危机。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辜鸿铭始终游离在中西方之间寻求身份认同,他“既非西方亦非东方的”,“乃一没有安全感的‘外人’”。

为了寻找文化认同,他深入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并向西方译介,力图改变当时西方对于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偏见。在阐释推崇传统文化的同时,由于他对西方文化有着比常人更深的了解,故而对西方近代文明之弊病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批判:“欧洲之文明及其学说,在使人先利而后义”。因而他非但不愿“西学东渐”,反而希望通过中国之传统思想挽救整个世界的道德文明,这让他与狭隘保守的民族主义有了明显的区分。故而他说:“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

思想之新旧,不在于辫子之有无,也不在于儒学之去留。在亚洲大陆上延续千年不断的华夏文明依靠的绝不仅是一句“孔家旧学”,这个民族有它的文化根基,是中国人之所以成其为中国人的内隐条件。几簇枝叶的腐烂不代表要将此树整个地连根铲除,即便中国需要新文化,也应当是在旧有的根基滋养下孕育而生的新文化,外来文明或可作为养料,却不应本末倒置。

事实上,外源性启蒙必然会涉及到民族文化自尊的问题,依当时中国之弱小而西方列强之强大,一旦开始意识到自身文化之缺陷后势必会引起文化怀疑进而导致文化否认,但两者并非两极对立,需要明确的是,外源性启蒙需保留本国文化之根基,坚持自身文化民族性维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09:44 | 只看该作者
《庄子》:自由就是最大的牢笼
2019
11/02
08:57
群学书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萨特说,自由也是不自由,但选择决定存在。自由总是有代价的,选择才能活出自己。不断突破笼子,朝向天空,像鲲鹏一样飞去南冥,这是庄子倡导的自由的人生。成功不是外在的成功,不是符合社会的标准,成功是内心的自我满足。自由是相对的,天空是最大的笼子,不停地跳出自己的小笼子,精神才能一步步走向逍遥。现实与自由并不是矛盾的,而只是在考验我们的内心,拷问我们自己。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否敢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林光华

自由就是最大的牢笼

文 | 林光华

原载 | 人大出版社学术守望者

图 | 马文麟

1

庄子讲过一个泽雉的故事,泽雉就是野鸡。他说,“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它走十来步才能找到点吃的,走上百步才能找到喝的,但是呢,它“不蕲畜乎樊中”,不想被关在笼子里。为什么呢?庄子说:“神虽王,不善也。”(《养生主》)关在笼子里,有吃的,有喝的,精神看起来很旺盛,不用劳神去找吃的、喝的,但是这样不好。因为不符合野鸡的天性。野鸡,就该在野外自由自在地生存。虽然有些艰辛,但符合本性,就像外篇《马蹄》中说的野马一样,就适合在野外跑。

庄子用野鸡做比喻,我们也可以说成是鸟,庄子用这个来说明天性的重要,自由的重要。小的时候,我们就不喜欢被束缚。几个月的时候,不喜欢被裹在包被里,不喜欢被缠住腿,会挣扎,会反抗。长大一点,不喜欢穿鞋,不喜欢穿袜子,不喜欢穿很多衣服。我女儿很小时候不穿衣服就跑出去了,我给提溜回来,她问我:“猫咪为什么就可以不穿衣服?”我说因为它们长毛了。第二天她又光着身子往外跑,我又给提溜回来,她说:“我长毛了。”小孩子好想做自由自在的小动物,最好连衣服都不用穿,这就是我们的天性。

你看,小时候的我们多少有点野,因为我们不喜欢被束缚。长大了,束缚多了,慢慢妥协,慢慢麻木,对自由可能就不敏感了。更严重的是,对很多造成自己不自由的原因也懒得去追问了,顺从和奴性渐渐就根深蒂固了。只要能凑合,就不去反抗什么了。加上物质的极度发达,只要有吃有喝有房有车,好像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人对内心的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听不到了,有时间就刷手机,懒得去思考什么。


2

什么是天性?庄子《秋水》篇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牛和马是四条腿,这就是它们的天性,就是天然的样子。你给马戴上辔头,给牛穿个鼻孔,这就是人为,人要利用它们,所以束缚它们。我小时候经常看到钉马蹄掌、牛蹄掌,就是为了让它们能走远路。我那时候就在想,牛和马会不会疼呢?咔咔地往脚底钉铁掌,牛和马会不会不舒服呢?它们穿着铁掌走路,会不会不习惯呢?庄子虽说的是牛和马身体上的事,但比喻的是人被各种东西束缚。

在国外,有些女性解放运动,其中有一个就是脱掉高跟鞋运动。她们认为高跟鞋是为了满足男人的审美,是对女性的束缚。其实医学早就有过研究,穿高跟鞋对女性的脊椎非常不好,而且还会影响脚骨。女性朋友们可能都会有这个感觉,当你穿着高跟鞋走了一天之后,脱掉高跟鞋的那一刻,瞬间可以感受到解放和自由。这是身体直接的感受。

可能站在儒家的立场会说,人当然要被束缚,这样才有秩序,才好管理。从这个角度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哲学则提供不同角度,你适合哪个角度是自己的选择。道家的角度恰好与此相反。人释放天性,不意味着去干坏事,而只是干符合自己真性情的事。比如你的正常的爱好,自然的长相,简单的生活方式,真实的情感,等等,这些是应该捍卫的,这是基本的自由。庄子《骈拇》篇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野鸭的腿虽然很短,你不能给它续一截上去吧;仙鹤的腿长,你不能给它截去一段吧。庄子讲的天性,是这个意义上的。

更高的层面是个人的性情。庄子自己选择“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他不喜欢当官,尤其在乱世,他就不当。后来陶渊明也是这样。这就是自己的天性。所以,养生的关键,是尽可能做适合你的事,你喜欢的事。有一些是我们不得不做的,是无奈,是义务,这个可以理解。庄子的意思是在你哪怕有一点选择的余地的时候,选择符合天性的会更快乐。


3

笼中之鸟代表衣食无忧,但没有自由。空中之鸟代表衣食无保,但有自由。

假如生存与理想之间发生冲突,你会选哪一个?我们提供几个可能:

第一,做空中之鸟。意味着先最大限度实现自由,接受生存上的不稳定。像很多歌手年轻的时候,背着吉他北漂。我有个大学的同学,为了做音乐,就在北漂,后来在网上出的音乐唱片也没有多少人关注。他就在饭店刷盘子,生活很艰辛,天天熬夜,身体也搞垮了。坚持了5年的理想,最后放弃了,回到自己的小城市,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结婚生子,从此放弃了理想。大家更多看到的是那些成功者讲述北漂的故事,可能很少关注那些失败的人付出的代价。选择坚持理想,追求热爱的事情,这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而且,还未必能实现理想。

第二,做笼中之鸟。一辈子都在妥协,它的代价是压抑,总是在为了什么而委屈自己。这个自己的小宇宙也会爆发的,像《巨婴国》里说的那些好人。武志红说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人去咨询,都是心理压抑型人格,都是好人。做好人的代价是把自己累疯了。

第三,先做笼中之鸟,再做空中之鸟。以自由换物质,不停地妥协。很多人想的是等我赚够1000万,我就退休,学音乐,学画画,周游世界。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要赚够多少多少钱,提前退休,做自己热爱的事。问题是,等你赚够了一定的物质,就再也不想买你从前想买的东西了。青春逝去,你可能再不会背着吉他去流浪了,也不会痛痛快快地去爱你所爱了。

第四,先做空中之鸟,再做笼中之鸟。但是,你在年轻时做过所有自己想做的事,不惜一切代价,体会到了自由的快乐,还愿意再过非常束缚的生活吗?

第五,一会儿做空中之鸟,一会儿做笼中之鸟。这就是说,有钱的时候就赶快去享受自由,没钱的时候再安心赚钱。但这是不稳定的生活,很难建立和经营一个需要稳定的家庭。

第六,自己做笼子,别人做笼子里的鸟。这是个企业高管给我提供的意见,就是自己先强大,做老板,让员工在笼子里很不自由地为他服务。问题是,现在哪有那么多笨的鸟愿意一直待在你的笼子里?

无论选择哪个,都有代价。萨特说,自由也是不自由,但选择决定存在。自由总是有代价的,选择才能活出自己。不断突破笼子,朝向天空,像鲲鹏一样飞去南冥,这是庄子倡导的自由的人生。成功不是外在的成功,不是符合社会的标准,成功是内心的自我满足。自由是相对的,天空是最大的笼子,不停地跳出自己的小笼子,精神才能一步步走向逍遥。现实与自由并不是矛盾的,而只是在考验我们的内心,拷问我们自己。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否敢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庄子在思维上很通透,在情感上很洒脱,在生活中很有趣,他解构了世间所有的尺子,生成了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庄子思想具有极强的自省与批判精神,以语言、卮言、重言的独特写法,生成了一种最不容易被概念化与意识形态化的活泼文本。《庄子》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很多扇门,道术,生死,天人,美丑,善恶,真假,梦醒,……每一扇门都是通向自由的方便法门。本书立足学术,面对现实,针对工业化与信息化时代的焦虑、困顿、颓丧等实际生活处境与心灵生态,系统讲解了《庄子》内七篇,引领我们通过自省与批判,解除外在的尺子;通过修身与功夫,解除内在的尺子,身心合一,万物一体,合乎大道而能游刃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2:02 | 只看该作者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祖先留下的规矩还真得学学!
2019
11/02
06:00
国学生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自周代起,中国便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餐桌礼仪制度,后来经由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

不断发扬传承,使得餐桌礼仪为后世延续,并将其作为彰显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自古至今,饮食文化一直为百姓们尊崇,餐桌这一形象,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有很多功能。

上至宴请王公大臣、招待外宾、贸易往来、交谈生意等,下至接待亲朋好友、家庭聚餐等,这其中当然就包括各种各样的礼仪和规范

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给家里的长辈座,菜没上齐之前不能动筷子,吃饭不要发出声音,筷子不能长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这些用餐规矩至今都还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并且还会不断的传承发扬下去。


那么,除了上述常见的餐桌礼仪外,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餐桌礼仪,具体到菜肴上几个、筷子怎么摆、客人怎么坐等等,答案就是“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所谓“菜不摆三”的意思就是在宴请宾客时,哪怕只有一两个人,也不能上3个菜,原因有三个,首先,中国人聚餐或者吃饭讲究一个团团圆圆,好事成双,双数在中国人眼中就是成双成对圆圆满满的意思。

3为单数,听起来不是很吉利;其次,三的谐音为“散”,寓意解散,中国人习惯将字谐音化,例如看望病人不能送梨,意味“离”。

所以同理,三这一数字在大家眼中不是一个好的寓意;最后,在祭祀时,常摆设三盘贡品或者菜品,如此招待宾客,客人可能会心生芥蒂。

所谓“筷不成五”,并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它是指的筷子的长短,主人分给每个人筷子必须长短统一。

并且我们在用餐前和用餐完毕后摆放筷子时不能胡乱摆放,看起来长长短短的,因为这样会有“三长两短”的意思,并不吉利,甚至还会得罪人,除此之外,筷子也不能竖插在米饭上,这一行为有烧香拜佛祭祀之意。


最后所谓的“席不成六”就更有意思了,酒席桌上一般是“八仙过海”,也就是坐八个人,而不能坐六个人,主要是为了避免宾客们坐成“乌龟席”。

所谓“乌龟席“是指一张桌子的两侧分别坐两人,上下分别坐一人,俯瞰如此形态像是一只乌龟,别称王八,虽说乌龟在古代文化中有长寿的意思,但是也难免会让人心生歧义,为了避免误会,所以才有了这一谚语。

以上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餐桌礼仪的冰山一角,还包括上菜顺序、食用礼仪等等,虽说现在的我们除去那些惯用规范以外,很少了解其余餐桌礼仪。

但在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字里行间里所积淀出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和经验,更是彰显了治国平家、为人处世的真谛和道理,所以称之为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14:24 | 只看该作者
曾国藩:聪明人,一辈子“三不说”
2019
11/05
13:27
书画文化新风景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曾国藩家书中说:“真正聪明的人,有三不说,越是不说,越能积德积福。”祸从口出,也许因为你无意间说了一句话,你的人生可能就会改变。

1、不说抱怨话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都抱怨的话,日子真是没法过了。怨天尤人,你的人际关系也会紧张,到头来,只会让你福气浅薄,沦为一个尖酸刻薄之人。有德行之人,都能管控住自己的情绪和嘴巴,少发牢骚,少说抱怨话。


2、不说揭人短的话

曾国藩说:“欲去骄字,总以不轻笑非人为第一义。”想要戒骄戒躁,要首先做到不要轻笑他人。

常言道嘴下留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曾国藩是个具有大智慧的人,他说的这些话值得深思。


3、不说废话

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中写道:

“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曾国藩说自己年少时有说废话的习惯,因此告诫儿子不要说废话,言行举止要端庄大方,这才是成为贤德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2:01 | 只看该作者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2019
11/09
11:00
如是我问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文:索达吉堪布

没必要整天争论我是你非,彼此又何必辩论我长你短呢?世事从来都是缺陷比较多,自己的幻躯又焉能免于无常呢?

我们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不是极乐世界,所以肯定会有许多缺陷。如果是极乐世界的话,那一切都是清净快乐的。《白莲花经》等经中说,“娑婆世界”意为“堪忍世界”,所以在这里度化众生的菩萨要有顽强的毅力,否则度不了刚强难化的众生;生活在这里的人也要有堪忍力,否则很难呆下去。既然这个世界缺陷这么多,加之自己的幻化之躯也免不了无常,如果天天讲人我是非、不断进行斗争,这有什么意义呢?人生这么短暂,哪有工夫搞这些啊?

以前罗状元有一首《醒世诗》,里面也有类似的教言:“世事纷纷如电闪,轮回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工夫理是非?”大意为:世事像闪电一样瞬息万变,轮回犹如滚滚的乌云一样,今日根本不知道明日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哪里有讲是非的时间?


如果一个人重视自己的修行,或者利益他众的心比较强,那他根本不会谈论别人的是非。我们这里有些道友就是如此,除了自己的基本生活以外,白天晚上都在想着利益众生的事,从来没时间说是非。我前两天也说过,如果是为了众生,事情越多越好;如果是为了自己,事情越少越好。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自己的琐事太多会障碍修行,而利益众生的事情太多则不同,即使障碍自己的修行也是值得的。我们是大乘佛教徒,所以首先要有利益众生的发心,然后要实地行持。如果舍弃了利益众生,我觉得有点可惜。我不是因为找不到发心人员,才故意这样说的。

我自己经常有这种情况,如果某一天因为做事情而耽误了修行,我就会返观自身:我是因为利益众生还是因为散乱、烦恼而耽误了修行?如果是因为利益众生而耽误了修行,那我就不会有后悔心——毕竟是为众生而忙碌,虽然自己的念经、磕头、观修没有完成,但众生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比较起来,我应该选择为众生做事情!

这是我个人的少许体会。当然,每个人各有价值观,有人认为我这样做很好,也有人认为我这样不合理,应该先度自己再度他人。但话说回来,不管是先度自己还是先度他人,我们哪有谈论是非长短的时间呢?世间本来不可能十全十美,再说自己的身体也无有恒常性,既然如此,我们就没必要谈论人我是非,要么自己认认真真修行,要么勤勤恳恳利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0 13:16 | 只看该作者
送给没心眼的实在人!
2019
11/10
10:00
3号放映室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没心眼的人,为人特别单纯。

听了几句好话,

就认为全世界都是好人;

被人帮过几次,

就认为所有人都是真心。

没有戒备之心,很容易相信别人;

没有算计之心,从不会利用别人。

.......................................................


.......................................................

没心眼的人,做事非常认真。

不会投机取巧,钉是钉铆是铆,

常被人说成一根筋;

不会敷衍了事,说到哪做到哪,

总是用诚信闯天涯。

不糊弄,不圆滑,

不阴险,不狡诈,

始终以真面目示天下。

.......................................................


.......................................................

没心眼的人,不会辜负别人。

帮过他的人,会心怀感恩;

暖过他的人,会铭记于心。

疼过他的人,会加倍情深。

眼里一直看着,念着,

心里一直记着,存着,

生怕愧对了关心他的人。

可是:

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

总让没心眼的人伤了心。

或许是怀有目的的贴心,

或许是带有想法的靠近,

没心眼的人,难分辨难看清,

再也不敢轻易就信任别人。

.......................................................


.......................................................

如今的年头,如今的世道,

总让没心眼的人寒了心。

交友不慎,让人触目惊心。

用情太深,落得满身伤痕。

处世太真,玩不过心眼多的人。

.......................................................


.......................................................

没心眼的人记住了:

别见人,就掏心掏肺。

别遇事,就不知后退。

别心软了,就大慈大悲。

别受伤了,还了无所谓。

该拒绝的就拒绝,

别死要面子活受罪;

该装傻时要装傻,

问心无愧活着不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3 10:07 | 只看该作者
物以群分 畛界八德
2019
11/13
09:15
师子吼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庄子讲道是绝对的,没有什么界限,无所谓形上形下,也无所谓古今,也无所谓本体非本体。夫道未始有封,未始不是开始的意思,封就是界限。言未始有常,言,言语,代表所有的文字理论,也代表所有的思想,没有一个言论思想是永恒的真理,没有什么是永远存在的。


如果言语文字可以确定,那就永远都不变,实际上人类言语文字,三十年变一次,再过六十年,我们的许多讲话,说不定后人又听不懂。为是而有畛,畛就是界,畛界,不得已,人文假设建立一个区域,建立一个象田坎一样的畛界。

请言其畛?庄子提出“八德”观念:有左有右,有伦有仪,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这跟孔子在《易经-系辞》上提出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相通。方就是方位,东南西北,每一方位不同,人类、动物、植物、矿物就不同。


以类来分开,万物是一群一群的,这是孔子的思想。我们把庄子提出来的“八德”,用孔子的《易经》思想一归纳,即“群分类辩”四个字。

庄子用“八德”,这八个方法、八个程序的逻辑,把战国时的逻辑名家如惠子、公孙龙等人,辩得一塌糊涂,在庄子的逻辑面前站不住。禅宗也是走这个路线,如珠之走盘,没有边际,没有轮廓,逻辑论辩到这个地步,没有边际可以给你拿,没有尾巴给你抓。


《易经》的辩证是八段乃至十段观象,每一个卦的错综复杂,真是八面玲珑,都有八面的看法,最深点来讲,且有十面的看法。

西方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正、反、合三段论法,印度有因明五段论辩法。假若任何理论只是正、反、合,肯定,否定,矛盾统一,那么可以说永远只有否定,也可以说永远都是肯定啰!由这个道理我们便知道,老庄的思想与孔孟的学说,都是由易理而来,就明白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八德”讲什么呢?“有左有右”,物理世界的次序;“有伦有仪”,人文社会的次序;“有分有辩”,理念世界的次序;“有竞有争”,人类社会的现实,庄子不过用八个类别加以归纳。

我们知道,孔子让人家挖苦得最惨的是道家,但是天地良心,道家每个人都很捧孔子,骂孔子最厉害的是庄子,但捧孔子最厉害的也是庄子,可以说庄子是孔子的知己,这里他又在捧了!(南公怀瑾《庄子讲记·齐物论》37)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国学正能量,智慧识人性;相遇皆是缘,生命众欢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3 10:43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5:29 | 只看该作者
浅议国学中的精华与糟粕是什么?
2019
11/20
14:22
小诗开满园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国学的精华是什么?糟粕是什么?

国学究竟该学习与传承什么,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准确与清晰的认知,不能分辨精华与糟粕就会造成思想的混乱,对教育子女或者学生埋下隐患。国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历史上诸家的经典文集,从文学、历史、政治、哲学、中医理论、音乐、美术等等都在其中。很多著作与思想融入人们的血液,成为影响中华儿女的宝贵的思想财富。当我们去粗取精,会发现太极八卦图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根基,是国学思想的精髓。


太极八卦图含义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的规律,一个是生命的规律。它有阴阳两个面,同时在阴阳里又有未来的阴阳,也就是阴阳在运动。而内在的阴阳里边也是变化的,是有生命力的。太极八卦图整体是一个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过程,既包括了哲学辩证关系,也包括哲学里的变化发展观。

太极八卦图是《道德经》的思想源泉,是《易经》的思想源泉,是儒家思想善恶理论的思想源泉,是《黄帝内经》及中医理论思想的根源,因此,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是八卦太极图的延伸,太极八卦图是中国文化思想之源泉。

也就是国学真正的精华是太极八卦图,并且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融合。


如果国学思想是一幅水墨画,而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其中的色彩,用仁爱来渲染颜色。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其中的线条,严谨而科学。老子与庄子的思想是意境,突出画作的内涵。当我们把这三家思想结合起来,就可以画出一幅完整,完美,完满的作品。


其实我们做人也是如此,道家的思想教给我们做人做事的方法和规律,就像是我们的长辈。儒家思想就像是母亲,从仁义出发,感化教育我们做人,用仁爱与善良之心待人。法家更像父亲,用严厉的框架来约束我们的言行,从而避免触犯法律。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是国学思想的精华,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与传承。


二、男尊女卑思想与封建特权与等级制度是国学思想的糟粕。

1、为什么封建社会会产生男尊女卑的思想?

一方面从女人自身的特点来看,女人的力量相比男人要小,劳动能力与强度都不如男性,社会发展力水平越低,越需要重体力劳动,这样女人的地位也就越低。因此,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大部分的人会觉得男人比女人要重要。

还有,女人从外表上是弱者,而且女人天生爱美,有用自己靓丽的容颜博得男人的青睐的思想,而且需要男人的保护。这是女人自身的心里和身体的弱点所形成的,女人一旦认同自己是弱者,那么就会成为弱者。


另一方面,女人看问题的方式是从家庭出发,从个人出发。这与封建社会的男人需要干大事业,抛弃小我,成全大我,相违背。男人所谓的做大事,建功立业,是要抛弃儿女情长的,就需要有绝情的一面。就像刘备,他的口头语就是女人如衣服,而这样的贬低与歧视女人,却收买了许多好汉的心,可以让很多人来投靠他。

因此,封建社会男人若想取得成功与地位,是需要脚踩女人的,当女人与自身利益相抉择,女人就处于非常低的地位。


2、封建社会皇帝的特权制度与社会等级制度是国学思想的糟粕。

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任何人不能违抗皇帝的命令。因此在这种制度下,无论大臣还是百姓的生存权都没有保障,缺乏民主的意识,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在这种制度下有的思想是扭曲变形的、是压抑的,是不符合广大民众意愿的。因此维护封建统治的,麻痹我们,让我们失去斗志的思想就是国学的糟粕。

其实在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里也有这样的部分,但要把其排除在外。一种思想有正确的部分也有错误的部分,对我们传统的思想一分为二的看待,是看到精华部分,把不好的剔除,辩证的传承与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学成为永恒的经典,永远流传。


生活中的小事情,

变成美丽的音符,

穿越岁月的长河,

留下经典的记忆。

我把生活变成诗,

你也能做到!

小诗开满园,

在这烦乱的社会中,

找到心灵栖息的地方,

给你轻松,休闲,快乐!

编者茹立文,文学爱好者,喜欢写诗。

愿生活因诗而美、因诗而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15:21 | 只看该作者
何为“十翼”,它的每一“翼”,对《易经》是怎么解说的
2019
11/23
07:55
煮酒论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我们知道,《易经》也称《周易》,《周易》又叫《易经》,其实,如果严格来说,《易经》与《周易》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易经》只不过是《周易》的一部分。


既然《易经》只是《周易》的一部分,那么很明显,除了《易经》之外,《周易》一定还有别的内容;那么,《周易》的别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对了,就是“十翼”。“十翼”,其实就是《易传》,它是对《易经》的解说,由于它共有十篇文章,就像是《易经》的翅膀,能够让《易经》飞起来,所以被称为“十翼”。


“十翼”究竟包含哪十篇文章呢?它对《易经》又是怎么解说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问题吧。

《彖传》。《彖传》又称“彖(tuàn)辞”,分为上、下两篇,它是用来解说“易经六十四卦”卦辞的含义的;比如,“乾卦”的卦辞是“乾,元亨利贞”,而“彖辞”就是去解说“乾,元亨利贞”的。当然,除“乾卦”之外,其余的六十三卦,也都有各自的“彖辞”。


《象传》。《象传》又称“象辞”,也分为上、下两篇,“象”者,“图像”也,“卦”和“爻”就是图像,而“象辞”就是根据“卦”与“爻”的象去解释“卦”与“爻”大意的。顺便多说一句,解释“卦”的,叫作“大象”,解释“爻”的,被称之为“小象”;每一“卦”,都有一个“大象”,每一“爻”,都有一个“小象”。

《文言》。《文言》是专门用来解说“乾”、“坤”两卦的小论文,换句话说,除了“乾”、“坤”两卦之外,其余的六十二卦,是没有《文言》的。


《系辞》。《系辞》是总体论述《易经》易理的一篇文章,一般附在“六十四卦”之后,主要解说的是“太极两仪生四象”,以及“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深奥理论,它也分为上、下两篇。

《说卦》。《说卦》解说的就是八个“基本卦”,即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


《卦序》。顾名思义,《卦序》解说的就是六十四卦的顺序,它从第一卦“乾卦”开始,一直到最后一挂“未济卦”结束,组成了一个万事万物周流不息、不可穷尽的运动序列,而且更加指出了一卦与一卦之间的关系。

《杂卦》。《杂卦》是一篇非常简短的小论文,主要解说的是各个卦的大意,由于它的解说比较杂乱,所以就被称为《杂卦》;《杂卦》通常被放在《周易》全书的最后面。


好了,以上就是“十翼”(《易传》),即《彖传》两篇、《象传》两篇、《系辞》两篇,《文言》一篇、《说卦》一篇、《卦序》一篇、《杂卦》一篇,共计十篇,而关于这十篇文章到底解说的都是些什么内容,想必你已经知道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15:00 | 只看该作者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019
12/03
12:09
自然加火龙果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阎立本(唐)《孔子弟子像》(局部)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语 译

有子说:“一个人在家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会去做犯上的事,就是有,也必定很少的。一个人不好犯上,却会在外作乱,那更是没有的。所以君子做事,都要从根本做起,根本树立了,道德便也生成了。孝弟之做事,岂不是为仁的根本吗?”


讲 析

这章有子之言,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放在全书最前面,与孔子之言并列,老实说并不合理。孔子之道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仁”道,“仁”是所有道德的最高或最后的成就,所以孔子从来不轻言许某事、某人“达仁”,只说某事、某人“近仁”。

“仁”是道德的最高成就,《孟子》“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但这最高成就必须靠许多大节细行共建以求达成,一个人与社会接触之前先在家庭与家人共处,所以孝顺父母、恭敬长上是所有道德生活的开始,也是基础。人通过家庭生活,以完成人格实现,再将人格的实现推向更广的社会,所以此处强调孝弟的重要,不是没有正确理由的。程颐曰:“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但有子在比喻上却以犯上、作乱相况,这使他的语言变得比较粗糙,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儒家是为权威的“统治阶层”立言。其实强调孝亲、尊长,并不该只着眼在其人之后是否会犯上、作乱上面,如果指孝弟是品德的基础,是操守的实验场,也许会有更高的说服力。孔子以执御、执射来反应达巷党人“博学而无所成名”之讥(《子罕》9.2),又以浮云相况“不义而富且贵”(《述而》7.15),都说得很深入,也很感人,使用的况语兼具幽默与美感,有子与他老师相比,不论在道德认知或语言精致的程度上,还相差一段距离。

《论语讲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15:05 | 只看该作者
《孟子二章》:孟子真的雄辩吗?
2019
12/01
19:37
胡爸爸的通识课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精讲中学古诗文系列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为什么《孟子》篇幅比《论语》长

我们刚学过《论语十二章》,十二章《论语》也就和《孟子》的一章篇幅差不多。类似的现象在道家著作里也能看到,比如《老子》只有五千多字,而《庄子》的一篇文章就有几千字,全本八万多字。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孟子、庄子的写作能力比孔子、老子更强吗?这个没证据不能瞎猜。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百家争鸣”里面去寻找。

提到百家争鸣,人们一般都会想到春秋战国。把孔子和老子归入诸子百家的范畴是没问题的,而百家争鸣,这两位老先生至少是没有亲身参与的。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百家争鸣,一次是战国,一次是清末民初,战国是从封建制向中央集权的帝制转折时期,清末民初则是从帝制向共和转折的时期。这都是历史上的大乱世,只有大乱世才会有百家争鸣:上层没有权威了,更没有统一的主流思想;社会大乱,底层精英自会从各种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为了争夺话语权而激烈争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时期,是“王纲不振”,周天子至少在形式上还是受尊敬的,所谓“尊王攘夷”,诸侯的理想是当“霸王”,而成就霸王的事业,首先一条得是尊崇周天子。社会乱了,但还没大乱,只有孔子、老子这样有大智慧的知识分子才能觉察到“风起于青萍之末”,他们的思想曲高和寡,没人响应,诸侯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价值,所以孔子到处吃闭门羹,“惶惶然若丧家之犬”,就这境遇,有啥好“争鸣”,谁和他“争鸣”呢?所以,《老子》、《论语》的内容都是观点,而没有展开论述。

战国时期不同了,“王纲倾颓”,赵魏韩三家大夫把诺大的一个诸侯国给分了,而周天子得了点贿赂竟然给予官方认可,于是“尊王”这个遮羞布也被扯掉了,诸侯间展开了无底线的灭国战争。干事业最关键要有人才,知识分子往往在乱世更体现其地位和作用,大师只在乱世出现,太平年间只有公知没有大师。天下诸侯纷纷延揽人才,不同学派为了树立权威、争取利益,自然免不了相互辩难,于是才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有质疑,自然要反驳,所以战国时期的著作中有大量问答式的内容,就是作者在反驳他人的质疑,这么一来,篇幅自然也就长了。也正因此,战国时期的著作论辩性都很强,孟子就被视为一位雄辩家。

孟子真的雄辩吗?

记得我小时候学语文,《孟子》就是拿来作为议论文的典范教的,说他“说理畅达,气势充沛,逻辑严密”。年长之后再读《孟子》,又有不同感觉,说他气势充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要说“说理畅达、逻辑严密”,似乎就有问题了。

《富贵不能淫》辩的比较成功,比较成功的关键是孟子抓住了题眼。景春提出的论题是: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论据是他俩“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抓住题眼进行反驳:你认为使用武力慑服别人叫做大丈夫,实际上顺从乃是妾妇之道,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场辩论的题眼就是大丈夫的标准,孟子抓住了题眼,且论证充分,场面占优。但这场辩论实际并没有结束,景春完全还可以继续反驳:“你说的大丈夫这三个标准我不认同,我还是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标准,因为……”因为辩的就是什么是大丈夫嘛,凭什么孟子说完了就定论了呢?

但即使像《富贵不能淫》这样比较成功的辩论,在《孟子》中其实也不多。我们再来看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先是大量举例,连续举了舜、傅说等六人成功的经历,然后总结这些人经历的共同特点,再进一步抽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遵循舜等人的经历特点则成功,违反这个规律,“国恒亡”,最后掷出观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气势充沛,酣畅淋漓,这是典型的孟子文风。

但可惜逻辑上存在问题。文章开头连举六个例子,都是出身底层,经历坎坷,最终成就大事业的名人,从中得出的结论是: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这样的逻辑很容易攻破:耕于畎亩、劳作于版筑之间的人何止千万,舜、傅说等人出人头地应当是小概率事件。另一方面,有没有未经艰难困苦而出人头地的人呢?当然有,而且还不少。其实只要有一个,就能反驳孟子“必先”的结论。

像这种观点深入人心但论证不严谨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孟子与告子辩论人性善恶,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反应非常快,他以告子之矛攻告子之盾:你说人性像水,东西南北没有固定的方向,好,我承认水流不分东西,可总得分上下吧?人性本善,就像水总向下流一样。

孟子完胜告子,但这只是辩论技巧上的完胜,逻辑上仍是一捅就破:你凭什么说水往下流就是代表善呢,我说他代表恶行不行?把孟子的话再说一遍,只把善字改成恶字,没有任何问题,仍然成立!因此,从逻辑上讲,这是一次失败的辩论,问题就在于双方都没抓住题眼:善和恶到底怎么定义。这个前提不定下来,要想辩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就永远都是自说自话。

这正是孟子留给后世的文风:大量举例,用比喻来论证观点,需要反驳别人的时候则用气势磅礴的排比句。这些都是现场辩论的技巧,如果运用的好,确实能把对手辩的理屈词穷,哑口无言。但是,场面好看不见得就占理,逻辑才是辩论的根基。

逻辑的基本形式是前提和推论,先设定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前提,后面的推论都得顺着这个前提往下推演。没有前提就没法辩论,比如两个人辩论“甜豆腐脑好吃还是咸豆腐脑好吃”,这就没法辩出结果来,因为没有共同认可的前提:好吃不好吃完全是个人体验,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富贵不能淫》辩的比较好,就是因为双方都是围绕“什么是大丈夫”这个问题来辩论,逻辑方向没偏。而“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就是典型的不合逻辑,因为这句话缺前提条件:水往下代表着善还是恶?实际上水往下流什么也不代表,只是一个自然现象而已,根本就不能用它来论证人性。

不重视逻辑是中国古代文章的一个通病,这种文风遗传至今,在今天人们探讨公共事务的时候,逻辑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不重视逻辑和说理,讨论问题最后就变成了各说各话,甚至比谁的声大。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增添新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0:50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3:52 | 只看该作者
易经的乾卦揭示:失败到成功,成功到失败,一共有六种处境
2020
01/16
12:32
史书江湖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易经》就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易经一书由来已久,曾一度被认为是一本”天书“,对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易经包罗万千,其中就有包括为人处世的哲学道理。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起有落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熬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说,一个人的成功,背后都会带着辛酸,得经历一段苦心志,熬筋骨,饿体肤的艰难时光。

易经中的乾卦,就列举出了六种人生处境,对待这六种处境,得采取九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这样就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第一,潜龙勿用

这种情况,是指在外界条件不能够支持自己,典型的例子就是遇到人生低谷,或者被人排挤,或者无用武之地时,再或者自己能力不足时,君子就应该像龙一样,潜伏起来。当然,潜龙只是暂时的,因为是龙,所以不会忘记遨游在天的志向,预示着这个时候,该默默努力,增强自己的实力,到时候,潜伏的龙,就能够慢慢的逃离低谷,浮起来。

第二,见龙在田

经过潜龙勿用之后,实力慢慢增加,这个时候,就应该顺势而为,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稍微露下锋芒,这样有利于认识比自己还优秀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也会因此变得优秀。由于刚刚露出锋芒,就像龙在田野上翻滚一样,所以被称为见龙在田。

见龙在田的卦辞是利见大人,简单的理解,是能够遇见赏识自己的人,将自己的人脉圈重新洗牌一次。


第三,终日乾乾

经过见龙在田后,有的人稍微常到了些甜头,就以为自己很厉害了,从而止步不前,这是人们常犯的一种错误。这时候君子就应该注意了,得终日乾乾,每天保持谦虚,反省,借鉴,学习的态度,不可因为一点点成功得意忘形。

第四,或跃在渊

经过终日乾乾,君子在稍微成功的基础上,能够再次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时候就到达了或跃在渊的地步,当然,这个地步是普通人已经很难达到了,这也是最危险的境界,因为进一步便是成功,退一步便是掉入深渊,人们常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深,指的就是这个时候。

活跃在渊的卦辞是无咎!也就是说,君子在此时应该保持谨慎,不可因为小的疏忽,而前功尽弃。


第五,飞龙在天

在活跃在渊熬过一段时间,便是人生最佳的时光,飞龙在天,这时候就是所谓的成功了。这个时候,君子的地位,才智都达到了成熟的阶段,此时是君子大展拳脚,实现人生抱负,为社会做出奉献的时候。

第六,亢龙有悔

飞龙在天是君子最风光的时刻,也是人中龙凤的时刻,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飞过头了,物极必反,被成功冲昏了头脑,指的就是这个时刻。这时候应该避免”亢“,避免孤傲,避免固执己见。亢者必有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13:47 | 只看该作者
《易经》中的四个字,道破人生四种境界
2020
01/26
07:45
曾国藩读书会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传统文化中元、亨、利、贞,就是天地变化的规律,也是《易经》中最常见的四个字。读懂这四个字,便知《易经》如何经世致用、指导人生,获得好运。


元:最好的开始

仁者初心,是最好的开始。

“元”是万物的开始,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生。”所以“元”,就是讲开始。那么什么样的开始才好?《易经》告诉我们“元者,善之长也。” 只有向善增长的方向才是好的开始,才是我们要的开始,如果是向恶增长的开始,那绝对是不允许的。

孟子说:“仁者无敌。”事业要有好的开始,初心需发乎仁念。仁人者,以利益社会的角度出发,而不单纯为追名逐利。

仁人从来不需要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仁念。因为他们的仁心,自可通过他们的事业,传达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亨:事业亨通

诚信严明,方能事业亨通。

“亨”又是讲什么呢?讲发展,什么样的发展,才是我们要的发展呢?《易经》讲,“亨者,嘉之会也。”“嘉”是美好德行的意思。能够把“嘉”会集过来的发展才是我们需要的发展,所以“元、亨”都是讲以善、以嘉为基础。

要想事业亨通发展,必须以诚信原则来经营,建立严明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如此才能迅速成长。

孔子认为诚信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道德底线,人只有先取信于人才能与人合作交往,只有不失信于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所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利:收获富足

以义为利,方能收获富足。

“利”是什么呢?我们做任何事,不能不考虑到利益的问题,利就是取用的原则。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做任何事的时候,在我们的人生当中,都会涉及到利益,要有一套取用的原则, 义,就是正义,是利益他人的、利益社会的,这叫做义。

求富是人的本能欲望,关键在于如何去求?儒家义利观的精华就是:以义去求。在求利的同时,以义为准绳,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

孟子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可见,孟子并不在乎利大利小,关键在于是否有义,有则利再大不为过,无则利再小也不能受。

贞:事业常青

守成防亢,方能事业常青。

《易经》:“贞者,事之干也。”程颐说:“贞者,万物之成。”“贞”既代表事物、事业的守成,也代表事物、事业的新发展,再开启下一个“元、亨、利、贞”的循环。

事业有所成就后,就算不会骄傲自大,也要警惕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心态,应该保持求新求变的旺盛心态, 使事业有新的发展。

易道变化万千,《易经》中留下来的智慧,“元”、“亨”、“利”、“贞”,细细思量,对经营人生事业的裨益极大。深刻理解和把握这四个字,也就理解了人生和经世致用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3 10: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1 21:46 , Processed in 0.04120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