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65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7 18:39 | 只看该作者
【感恩】石门素疏+268
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         
勇猛精进!普皆回向!禅悦法喜!
(一)【水南禅堂】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150,888页。
【今日业绩】20181027课堂笔记268张。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张。
【评分标准】合格100 良好111 优秀222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1013
课堂笔记20180903
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
课堂笔记20180410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50,888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
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普皆回向!感恩三宝!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2:39 | 只看该作者
弘一:振兴近代律宗的一代宗师(组图)
2012年08月21日 17:26  新浪佛学
弘一大师法像弘一大师法像
  弘一大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悲欣交集”。当弘一法师用他那留下无数传世之作的妙笔写下这几个字时,回望三十九个春秋的在俗生涯以及遁入空门的二十四年的岁月,此时的心境也许只有这四字能涵盖与包容了!而法师身后,这四字又留下了那么多众说纷芸、莫衷一是的解释,在他传奇而谜一般的一生中再度涂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为后世无数景仰法师的人猜测、迷惑、感怀。而法师正当盛年,由昔日的风流佳公子及名噪中华的名士,毅然皈依佛门,潜心修律的行为,又使多少俗家弟子,勘破迷情的生活,循着法师的人生轨迹,做了永久的解脱。

  死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与选择的,因为有生,就注定有死,而如何在这个“向死而在”的过程中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则每个人有太多的自由。众生在现实与超脱之间常感无所适从,而能将崇高的超脱与平淡的现实和谐合一,确是将人间的痛事悟透之后才有的正觉,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解放自我的世界的新人。许多人将法师在俗与出家后的生活视为截然的对立而不能理解,实际上,终其一生,他的出家行为与其在俗世时一样,依然是他忠于生命,忠于自己的延续。

  弘一法师1880年生于天津,俗姓李,名叔同,幼年即聪慧无比。父亲是一位笃信佛教的在家居士,在叔同五岁时去世。也许是父亲的言行濡染了年幼的他,以致成为他后来遁入空门的最始的缘起。在此后三千多个寒暑中,叔同以他独有的秉性与感悟,对所历经的人间世事,无一不是全身心的投入,自由自在地挥洒着自己的生命,无论是对自己的国家、热爱的艺术以及钟爱的红粉知己,都倾入了生命中的全部热情。1898年当李叔同结婚后的第二年,正值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失败,李叔同十分崇拜康有为,赞同变法,他曾以“南海康君是吾师”来明志。这种对于变法志士的崇拜侵透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忧怀与热爱,这种情怀又可在风靡大江南北的《祖国歌》中窥见:

  “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允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这是何等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度而感到骄傲!而在1905年秋,他正值年少,东渡日本留下的告别祖国的《金缕曲》中,又一次酒意诗兴,豪放满怀。

  脉“恨年来絮萍飘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堪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其中“度群生哪堪心肝剖”一句也许是他出家为僧前朦胧时心迹的剖露,是他在浪迹天涯、遍尝人间滋味种种之后,终感在尘欲所累的世间,随波逐浪、自救不了。所以才终于从黑漆激绕的世间解放出来,热肠而冷眼地透视人间,为身忘世,勘破自我。

  对于自己所钟爱的艺术,李叔同更是体现了这种忘我精神。作为中国第一家话剧团“春柳剧社”的创办人,他所扮演的《茶花女》一剧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以及在日本登台演出的《黑奴吁天录》中的女主角爱美柳夫人,都给人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印象。尤其是他所饰演的茶花女,其优美婉丽,使台下的观众为之动容,情不自禁地跑到后台去与之握手。作为美术家,他既擅长丹青,又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洋油画的人之一,他工于素描、水彩、油画、国画及图案设计。作为音乐家,他集作词、谱曲、演奏于一身。他的一曲《送别》至今还传唱南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其中的情韵使多少不堪离别的性情中人感怀。此外,他善书法、金石,各体的碑刻他都临摹过,写什么象什么,即使在出家摒弃了一切艺事之后,也亦独独没有放弃书法,常以手书的经文佛号赠与他人,继续以他的艺术与对佛的参悟来启迪世人。对情爱,李叔同亦是倾其真情,无论是对生身之母,还是欢场女子,亦或是异国女郎,他都是以人的情感挚爱着。他对母亲极尽孝道,因为念其母不是父亲的正室夫人,他格外体谅母亲的一颗孤苦与难以为外人道的情感,不惜携母南下上海,为的是给母亲一个舒适宁静的环境以慰其心。甚至在他出家以后,每逢母亲的忌日,他都要设法纪念。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多情,潇洒豪放的翩翩佳公子,在从日本回国后,竟于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在杭州虎跑大慈寺剃除须发,披上袈裟,正式出了家。

  出家后的李叔同,法名演音,号弘一。从此将他半生“绝代才华绝代姿”的生涯划上一个句号,竹杖芒鞋,严持戒律,勤学苦修,广事弘扬,成为被佛教界推崇的中兴南山律宗的一代高僧。

  以李叔同的盖世才华与绝顶的情智,在他刚值三十九岁的盛年就已达到了艺术的颠峰。但他是绝不会囿于其中而满足的,他要向着生命的最根本深处去探究。说到底,学术、文艺不过是生命存在所依托的形式,连身体都是生命的物化,而财产、子孙、情爱也只是生命存在的外延。对生命的究竟与根本的探究是弘一法师这样悟性极高的人最终要追寻的。本来众生的苦迫,皆因贪爱所系,爱为系缚的根本,也是现在、未来一切苦迫不自在的主因,爱的含义极深,如胶漆一样粘连而不易摆脱。虽以对象种种不同,而有种种形态的爱染,而对于身体、财产、子孙、情爱以及艺术、事业都可归于爱染的种种形态,是世间无明的境界之爱,即“有我即有我所”。由于爱本身的特点,于是就有无限的欲求与无限的烦恼。“什么是自己,什么是自己所有?”这是李叔同在体验了生命爱染的种种形态之后注定要思索的问题。

  他先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又读了一些理学和道学的文章,于是到虎跑大慈寺去断食。第一周,半断食,渐减食量;第二周,全断食,只饮泉水;第三周逆着第一周的顺序而行之,一直断食十七天。他将断食期间的感受详细记录下来。这段时间他的感受非常清凉,感觉亦特别灵敏,能听人所不能听到的。悟人所不能悟到的。有此体验之后,他始觉此间的喜乐才是生命的真乐,是超越世间为贪爱所系缚的一切的人境之乐,找到自己,找到真我。出家前,弘一法师把平生所用的印章赠给西泠印社,把书籍、字画、衣物,分赠给几个学生,毅然离俗弃世,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把俗人以之为苦的视为至乐。唯此,才能解释为什么出于豪门世家,遍尝人间锦衣玉食,在温柔富贵之徜徉徘徊了半生的叔同终于参破世间的迷情,一入佛门,青灯古佛,勤研戒律,终此一生。唯有此,才能解释昔日怜香惜玉的叔同,能在与已厮守了十年之久的爱妻前去探望之时,闭门不见,致使其痛不欲生,挥泪离去。哪知此时的弘一法师已非昔日的叔同,他早已不为世间的爱染所系,一心向佛,遵守戒律。

弘一大师遗墨弘一大师遗墨
  出家后的弘一法师生活极其严肃,一改昔日贵公子的面貌。他起初修净土宗,后修律宗。律宗是很严格的,一举一动都要严守戒律。弘一每次坐藤椅时,都要把藤椅摇一下,怕一下子坐下去会压死藤椅缝中的小虫。他曾亲侍当时名播中外的印光大师,亲眼目睹大师俭朴的生活,这对弘一影响很大。他的生活也极尽俭朴,他常把别人对他的供养移作佛教事业经费,自奉很薄,他行游各地时,锡杖芒鞋,三衣一钵,有时自己还挑行李,完全是一个苦行头陀。他严守“过午不食”的戒条,有时缺医少药,生活清苦,以致于体质都变得非常赢弱。

  弘一法师到浙江、福建一带由寺院挂单或闭关,每到一处都要用大量的时间整理佛经,以振兴南山律宗。他把修道参佛的功夫融于日常的意理机趣。出家后的弘一法师,旧日的朋友学生常去看他,还有慕他在俗的声名的人,想一睹他的风采。但法师清癯消瘦,淡泊笃定,全无当日的风流意气之态,且常微笑默然,并无高谈阔论,致使慕名前去的不少人非常失望。这恐怕是悟道之人的心态,明白以后不愿也不能更多的表达。

  很多向他求字求教的人,弘一法师也只是写一些最为常见普通的如“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持赠,言谈之处总是让人潜心修律,严守戒规。而且他对人的教诲也是从日常的生活着手,全无故弄玄虚之处,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万事万物。

  拜他为师的宽愿法师一直跟随在弘一法师的身边,弘一教他学文化,教育他怎样处世接物,认真做人,并教他许多格言。如“放宽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立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所以,出家后的法师对人对事淡然处之,不掠不怒,从容应对,真正做到了他教诲于人的“人到无求品自高”。他对宽愿法师说过:“人生在世,有三大难得。一是中国难得,二是佛法难闻,三是良师难遇。”弘一法师对此还逐条加以解释,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地大物博、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能做中国人是何等幸福。佛法难闻,则是做一个和尚并非穿袈裟就算是皈依佛门了,必须排除一切杂念,坚持戒律,勤学苦修,才能得道,才能超度众生。学佛得道,必先求得知识学问,深透理解佛经的精义。要达到这一步,又需借助一定的方法,这就需要良师的诱导教诲,指引道路。这是弘一法师究其平生所悟,言词虽平实朴素,然却是为身处世的中道,是法师的自觉觉人,自度度人,虽是对出家弟子而言,而对于声闻之人,亦有本限的义理。他不仅这样教诲后生弟子,在出家修行的过程中那种认真严肃,首重器识的高尚品德,较之在俗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

  弘一法师既从繁华的世间遁入空门,早已把浮名看淡,因此在他修行期间对于世俗的应酬,尽量回避,尤其不结交官场中人。1937年,弘一法师应青岛湛山寺之请,前往讲律。行前约法三章: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名。而且为了防人接船,他特地临时改搭他船。到了青岛之后,除讲律外,闭门谢客。有一天,青岛市市长来访,法师拒绝会面。市长设斋邀请,也请不到他。弘一法师特写“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的偈句来婉谢市长的盛情。

  1937年抗战爆发,法师不顾炮火连天,依旧按预定日程行事。这年冬天,厦门时局紧张,大家劝弘一法师赴内地避难,他却坚决不愿离开厦门,自己给所住的房室题名为“殉教堂”,誓为诸寺院护法,与共存亡,如逢变乱,愿以身殉,并以诗“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来言志。这种高标傲世的节操亦可在他1941年冬的红菊花题偈的诗中看出:“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他自称“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并对此解释“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他把身、家、国三者的认识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了忘却我所有的世间,勘破自我,不从自我的立场看世间,从而真正地理解了世间,救护世间。也从此语中亦可以看出,他早年对祖国的满腔热血,这时已融化到虔诚的弘法中去,并且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了。

  1942年,弘一法师自感将不久于人世,提前将自己的死期写信告知几位如夏丐尊一样的知交,然后写下“悲欣交集”的绝笔,此时,他眼中盈满了点点泪水。

  弘一法师的一生,无论是做人、为僧,都将生命的热情倾注到自己所热爱献身的事业中,以过人的智慧对生之方式进行自觉的选择,从而使他的生命在生死流变的过程中超越了生死,作了永久的解脱,实现了无限清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3:00 | 只看该作者
佛性是什么?是我们最基本的善良本性
2018
10/28
01:23
般若路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8
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在我们这个课程里,我们并不把佛性叫佛性,我们把他叫做“基本的善良的本性。”之所以要用这个名词而不用“佛性”,就是因为每当别人提到佛性,你就会想到佛,马上想到你自己的佛堂,佛堂里有一尊佛,那个佛身上都是金色的,然后怎么样……所以当我们提到佛或佛性的时候,我们总把他和一个物质的东西连在一起,所以我们用这个词,可以赋予“佛性”一个更新的意思。我会试着用一个逻辑来证实我们内在是有佛性的。

基本上我们相信有佛性,就因为相信一切染污都可以被清净。佛教徒是相信因果的,举例来说:你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愤怒并不是从它本身所生起来的,它必须要有某一个原因,然后产生这个结果。就算你有生气的原因,但如果你对原因有一个对治的相反的力量,也许这个结果就不会出现。所以我觉得能了解因,就可以知道果。

这种所谓因果之间的关系,讲小的方面就算一个农夫他也懂。例如他们想要种稻子,他们用稻谷的种子做原因,并知道种子可以发芽,然后他们知道把种子种到土地里,配合适当的温度、湿度、阳光肥料等,最后能得到稻谷的果实。但中间如果有一个对治的力量出现,譬如说有一把火将这个种子烧掉了,那就不会有稻谷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业。其实业力并不是一个有什么特殊的色彩、有三个眼睛、有獠牙的那种东西,它只是很普通的。

例如:愤怒(生气),它需要有原因,也许生气本身就是原因,也需要一个缘,这个缘可能是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通常你只要去了就会很不舒服,或是让你和你最讨厌的人同坐一辆公共汽车。而你那天早上心情又不好,当这三个情况都具备的时候,你就可能会生气。但是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对治的力量,比如说你有慈悲,这个慈悲就会把这个结果减弱,甚至使它不发生。

由此可见,我们实际上是可以把这个愤怒(生气)消灭掉的,就好像我们前面讲的,可以消灭稻芽是一样的。如果要稻子不长出来,要不然可以不播种,用热水去浇它,或者根本不浇水,也许我们把太阳都挡住等等。(如果我说的话被农业部长听到了,那么很抱歉!农业部长会不高兴的。)

同理,如果能把去让你不舒服的地方的次数减少,愤怒(生气)也是一样会减少的。要减弱或消灭一样结果,通常有两个方法:一是把因或者缘减低。譬如在刚才种稻的例子里:我们可以把种子或种子需要的东西减少;二是我们可以把一个外在的力量拿来做对治。譬如说我们可以把它烧掉。此方法也可用于愤怒(生气),我们可以把愤怒的因或者缘减少,或者增加慈悲来对治。因此就可能把愤怒完全消灭。如果我们可以很努力地去把产生愤怒(生气)的力量减弱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消灭掉。

当然,当你把愤怒(生气、嫉妒、愚痴等),一个个都消灭的时候还剩下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在这个完全没有烦恼的状况时候,佛教徒必须要给这个状况一个名字,这个状况我们叫佛性,我们这边叫做最基本的善良本性。

诸功德中,法布施最!如您觉得本文有益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点亮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3:15 | 只看该作者
印光大师:非念佛于现世了无所益
2018
10/28
11:10
弘化社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请大家按照以下方式“置顶”:

2018年已过301天 慎勿放逸


原文节选

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非念佛于现世了无所益也。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圣号,后于世间经书,悉皆不读而知。当看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方可知念佛之妙。

???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增广卷二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参考今译

念佛所注重的在往生,念到极点,也能够明心见性。不是念佛对于现世就没有任何利益了。过去明教契嵩禅师,每天功课念诵十万声观音圣号,后来对于世间的经书,都能够不读而了知。应当看《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才可以知道念佛之妙。

——如诚法师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3:55 | 只看该作者
修行路上,这几件事时刻不能忘
2018
10/28
07:06
拜佛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正知、正念”。

第一是要知道“人身难得”,就是我们得到这个人身非常不容易,佛经上讲,六道轮回里,得人生者如爪上土,失人生者如大地土。

第二是要知道“佛法难闻”,我们能遇到珍贵的佛法,这珍贵的佛法能帮助我们从人生的贫乏里走出来,从人生的烦恼和痛苦中走出来,非常珍贵,太不容易了。

第三是要知道“善知识难遇”,我们学习佛法要修行,要有老师,要有同修伴侣,要有人护法,这些因缘非常难得。

第四是要知道“时光迅速,人命无常”,时间过得很快,人的生死在呼吸间,要知道生命的珍贵。

这一些正知、正念,不管修什么法,都应该念念不忘,这样保持正知正念,我们就容易与道相应。


01、身体是我们生命中的怪客

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身体是我们总要安排的一个东西。比如说,你家里来了一个很麻烦的客人,一进门他要水喝得赶紧给他倒水,要吃饭得赶紧给他做饭,想坐下来得赶紧给他找椅子……总而言之,身体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怪客,你老要安排他。在佛教里,这叫做苦。也就是说,他对我们形成逼迫,这个逼迫就是苦。什么时候等把客人送出门了,客走主安,主人就轻松了。

02、修行,一定要向自己开刀

不管是禅修,还是佛法的修行,一定要向自己开刀,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观念要打破。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观念和前提是接受“我”再说别的,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说:反正我就是这个脾气,就是这个毛病。这是世间法的观念,在禅修里不可以有,禅修就是要改变你的脾气,改变你的毛病。

03、打开心灵的结

如果讨厌的人,在你心里出现的时候,你能用感恩的心,向你心中的这个影像去发出感恩的念头。

你非常贪着的一个东西,在你心里出现的时候,你能看到它的无常、它的苦、它的可厌相,你的心结就能慢慢打开。因为我执是抽象的,在不同的人心里表现出来的就是这些心结的不同,就是这些分别心,就是这些让你心动,让你在意的事情。当这个心结出现的时候,其实正是我们解决这个心结的时候。

修行,其实就是一次次打开心结的过程。


04、培养精进的力量

在修行的路上,我们要学会自我激励,要有探法源底的意愿。

相信佛能做到的,古人能做到的,祖师能做到的,虽然比较遥远,但是我也一定也能做到。这种意愿它会推动我们,使我们有精进的力量。而精进的力量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心念不空过,心念如果能不空过,我们的生命就不会荒废。

05、没有一个实存的我

实际上没有实存的一个我,一个我的命运,一个我遇到什么事。我们的生活都是由分别心——不同层面的分别心,以及互相之间复杂的关联,内外的感召,时间空间上的缘起所组成。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的修行,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要透过禅修,透过对自己内心的透视,真正的看到缘起。

06、无所求,恰恰是一个无限的求

如果你的心无所求、无所住的话,它的功德是不可思不可议、无量无边的,就像无边无际的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没有相状,所以经文里用虚空来描述这个无所求心的功德。

无所求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恰恰它是一个无限的有,无限的有就是一个空无边际,无相状,无来去,就是如如之心,如如之心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在这里所有的对立都超越了。


07、学会用三种心

第一、待人接物要有公心,首先不要想自己的私利,我能得到什么,我能占什么便宜,这个都是愚痴的心在动——痴心妄动。

而先想别人、想集体、想大家,这个心就是公心,公心就大,古人说:“公生明”,有公心你自然就明。

第二,要有奉献的心,有奉献的心就不会计较收获,计较结果。将奉献当成自己的本性,当成自己的习惯,这其实就是克服我执的一个状态。我执在这种心态下会慢慢被克服。

第三要能够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能够把自己心中的意图出发点放下、舍弃,接受别人的意图,那样你的心也会大起来。


修行是否进步有四大标志:

第一,对人生宇宙的真理越来越明了,并且去遵循它。表现在对因果法则的日益深信,对戒律的日益尊重。因为没有因果与戒律就没有佛法。

第二,恶念、妄想、欲望、抱怨减少,内心越来越宽容、安定与安详,越来越看清人生的方向与希望。

第三,智慧越来越大。看待一切问题一目了然,直抵根本。表现在自身烦恼越来越少,迷茫越来越小。

第四,福报越来越大。表现在家庭和谐、做事顺利、受人尊重、健康与财富增长。内在则表现为满足、喜悦与感恩、报恩之心增加。

这四大标志其实就是“戒定慧福”。戒定是方法,福慧是目的。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分享转发,自利利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20:14 | 只看该作者
【感恩】石门素疏+262
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         
勇猛精进!普皆回向!禅悦法喜!
(一)【水南禅堂】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150,888页。
【今日业绩】20181028课堂笔记262张。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张。
【评分标准】合格100 良好111 优秀222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1013
课堂笔记20180903
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
课堂笔记20180410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50,888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
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普皆回向!感恩三宝!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3:21 | 只看该作者
长期行医看到的无常观
2018年10月29日 10:53  佛弟子文库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长期行医看到的无常观长期行医看到的无常观
  文/毕高峰

  掐指算来,我从九六年考上医学院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也整整十年了。工作之余,我从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络上看到一些关于佛学的知识,还有一些明星皈依佛教的报道,对佛法一直抱有敬畏、好奇的态度,及至年龄越来越大,阅历越来越多,对佛法又多了一丝向往和理解,慢慢地也就理解了那些当红明星皈依佛教的心路历程,知道了佛法中的无常、因果、轮回等观点。

  因为我在临床工作中见到了较多的生老病死,感觉自己对无常有一些体会,今天借这方“净土”在我的心里播下一颗学佛的种子,希望将来能开花结果。

  佛教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皆遵循因缘法则而生灭。无常法则即世间万物无法恒常,自然界的沧海桑田,人类的生老病死,一切都在生住异灭中。世间万物永恒不变的是变化。人类短短几十年的寿命不过是生老病死四个大字。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除了能体验自己的一生,我们很难看到别人一生的全貌。我们也许能看到父母的死,却看不到父母的生;我们能看到子女的生,却很少看到子女的死。我有幸在一家拥有上千张床位的医院工作,虽然看不到别人一生的全貌,但是我能同时看到不同人的生、老、病、死。

  “生”喻指的是产科。记得产科的一位老师说过:“选择产科是因为迎接新生命就是迎接希望。”的确,产科是所有科室中最充满希望的地方,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诞生对于他的家庭都是一个新的希望,对于世界来说多了一种新的可能。看到每一个新生命的呱呱落地,人们心中的那份激动难以言表。但是作为一个医生,我要告诉你:其实每一个受精卵的诞生都意味着同时有上亿个精子失去受精的机会,因为正常情况下男性一次排精量为1-5毫升,每毫升里含有精子2000万-6000万个,而跑的最快的那个精子进入卵子后就不允许别的精子再进入卵子了。

  即使成功受精,十月怀胎也是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怀孕早期强烈的妊娠反应,目前认为是为了减少母亲摄入对胎儿成长不利的有害物质。因为妊娠前三个月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旦接触到某些物质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严重的就流产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初震惊全球的“反应停”药害事件,造成了近万名短肢畸形“海豹儿”的降生。胎儿终于顺利出生了,但也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很多缺陷都是科学家能逐渐意识到的,比如镰刀细胞性贫血、苯丙酮尿症、唐氏综合症等,还有很多稀奇少见的疾病还没有被认识到。

  “生”虽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同时还有很多没有受精的精子、没有出生的胎儿的“死”我们没机会看到。你以为健健康康地生下来就万事大吉了吗?即使活到成年,依然还有“老”、“病”、“死”在等着你。

  “老”喻指的是老年病科。住在老年病科的病人或多或少会有疾病,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肿瘤等老年病。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病,但一时半会儿不会危及生命,距离最后的死亡还有一段路程。“生”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懵懂无知,由于不同的“成长”经历,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老”,有的人顺其自然安享天年;有的人觉得老了就没用了期望早死;有的人想发挥余热给世界留下些什么;有的人拼命想活“千岁”、“万岁”,但中国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过40岁。“生”的时候我们表面看起来都一样,但是却有无限种成长的可能。“老”的时候有了贫富贵贱的区别,但死亡的结局都一样,最明显的区别是在“老”和“死”之间有什么“病”。

  “病”在医院的科室就多了。人这一生不管大病小病,没有得过病的几乎没有。有些人会说,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打过针吃过药。但是肯定也得过病,只是有些疾病不自知罢了。根据2006年卫生部的统计,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中国的携带率为7.8%,据此估算大约有9300万人,肯定没有那么多人到医院就诊,只是因为大部分乙肝携带者是隐性感染罢了。至于说到疾病的种类,那真是不胜枚举。就像2003年之前我们不知道有SARS一样,疾病的种类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也在不断增多。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寿命的逐渐延长,疾病的分布也从传染性疾病为主到现在的心脑血管病、肿瘤性疾病为主。目前医院各临床科室主要还是以发病部位的不同来区分,比如心脏的问题有心内科、心外科;气管、肺的问题有呼吸内科、胸外科;肝、胆、胃、肠的问题有消化内科、普外科。

  有句老话说:“河里没鱼市上看”,同样我们在大街上感觉看不到几个病人,但是到大医院一看,都住得满满的,很多科室还加床。有时候我也纳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病呢?旧的疾病消失了,又会源源不断出现新的疾病。看过一本名叫《达尔文医学》的书,里面提到很多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的进化和环境的变化不协调所致,套用佛法无常的观点:变化是永恒的,有生就有死,当我们生下来之后,就在一步步走向死亡。这样说似乎显得太悲观了,但这就是事实。

  我是血液科的一名医生,工作十年看到了几十个病人的病逝,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最不忍心看到的就是几岁、十几岁得了白血病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还没有正式展开,就要承受骨穿、腰穿、化疗的痛苦,随时面临夭折的可能;还有孩子刚刚几个月就查出白血病,年轻的母亲多么想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却不得不随时和自己的骨肉面临生离死别。

  面对这些病人,我常常想:我能够健健康康地活到三十多岁,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拥有这些就足以让我感谢上天的恩赐,什么是非恩怨、名利情仇,在生命和健康面前都不值得一提。我们都会死去!

  什么是“无常”?我理解的就是世界上其实并没有永恒的“常”。什么“常”呢?“常”其实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短暂的、片面的、固定的看法,是常态的看法。而实际上世界是永恒的、全面立体包罗万象又互相联系的、不停变化的,我们不停地给这个世界的东西命名,例如:看得见的桌子椅子,看不见的爱恨情仇。万事万物从无名到有名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演化。在这个“有常”名词越来越多的时代,人们对“有常”也越来越执迷,提醒一下“无常”的存在有助于避免“不识人生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生中”的误区。(来源:《净土》杂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3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3:3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连“八正道”都不知道,学佛就算白学了!
2018
10/29
12:21
山东大灵岩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佛教常识| 什么是“八正道”?

八正道是指获得最终解脱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八正道是四圣谛中道谛的具体内容。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通过八正道的修行就能通往成佛之路。

八正道最初是释迦牟尼佛针对婆罗门教、耆那教的苦行主义和六师的享乐主义而提出的修行方法。在他看来,苦行主义是对自我施加折磨,不会带来什么收效,而享乐主义沉迷于寻欢作乐的生活,更会通向毁灭之路。就此,他提出了不苦不乐的中道,就是八正道。


原始佛教十分重视这种不苦不乐的八正道修行方法,并将其列为道谛的具体内容。在佛教教义中,八正道就好像是盘旋直上的八个阶梯,沿着阶梯我们就可以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具体说来,八正道分别是:

正见

八正道的正见:正确的见解,就是对缘起论、四圣谛等佛教教义理解信服,并坚定不移地信奉。这是八正道中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有了正见,才能对事理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破除外道的邪见,只有将正见作为基础,才能精进不懈地修行。

正思维

八正道的正思惟:正确的意识或观念,断除邪恶的欲念,生起正当的欲念。正思惟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舍弃执著或自私之心、慈善仁爱、无害,这些是修行的意志决心。

正语

八正道的正语:纯正清净的语言,合乎佛法的言论,也就是不说谎、不谩骂、不诽谤、不恶语、不暴语,而使用友善纯洁的词句。


正业

八正道的正业:正当的活动、行为及工作,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作一切恶行。正语、正业这两个阶梯是很难攀登的,一旦登上这个高度,就已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自制能力,修行的前景就会变得清晰、宽阔。

正命

八正道的正命:正当的谋生手段,就是按照佛教的标准来谋求生存的必需品,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职业。

正精进

八正道的正精进:正确的修行,使自己的身心臻于完善。到达这一阶段的人将完全理解自己行为的目的,无论衣食住行、工作休息,都能毫不松懈地按照佛法行动,从而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正念

八正道的正念:正确的思维,牢记佛法,念念不忘佛教真理。到达此阶段的人,完全抛弃了“我”的念头,只考虑世界的真相,不再执著于不如实不如理的妄想。

正定

八正道的正定:对佛法有坚定不疑的定见,专心一志精进的修行。到达此阶段的人,完全抛弃了无根据的信仰和妄想,不再混乱与恐惧,身心寂静地修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3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3:44 | 只看该作者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2018
10/28
11:12
云居山真如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5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浩浩宏恩被沙界,巍巍金佛立冠头。

瓶中甘露涤沉垢,掌上祥光灭隐忧。

遍尘刹感尘刹应,一月万川印现周。

观世音菩萨于一念中,遍法界感,遍法界应。感应道交,无少差殊。与此一月普现众水,随人随地各见全月,了无有异。良由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以众生之心为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不谋而合,无缘而应。岂世智凡情所能测度者哉。至若水昏而目盲,则不能见。非月不现,是昏盲咎。

其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

显感显应者,现生竭诚尽敬礼念供养,即蒙加被,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及业消障尽,福增慧朗。

冥感冥应者,过去生中曾修竭诚礼念等行,今生虽未修习,由宿善根,得蒙加被,不知不觉,祸灭福臻,业消障尽。

冥感显应者,宿生曾种善根,今生得蒙加被。

显感冥应者,现生竭诚礼念,不见加被之迹,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临,业消障尽。

亦冥亦显感而显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显蒙加被,转祸为福。

亦冥亦显感而冥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冥冥之中,承其慈力,获种种益也。

了此则知功不虚弃,果无浪得,纵令毕生不见加被之迹,也不至心生怨望,半途而废。感应之道,微妙难思。

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已一念之诚,而分优劣,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

摘选自《印光法师文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3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3:47 | 只看该作者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2018
10/29
13:08
佛藏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导读

学佛首先要肯定自己佛性具足,同时要知精进修行,果能如此,则所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论是多么顽劣愚痴的众生,也终有开悟、见性、圆满佛道的一天。


文:星云法师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即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慧、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因此,学佛首先应该了解‘佛’的意义。

‘佛’是‘佛陀’的简称,来自梵语 Buddha 的音译。又称浮图、浮陀等,意译为觉者或智者。亦即佛陀是具足自觉、觉他、觉满,如实知见一切法的性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圣者。自觉、觉他、觉满,是‘觉’的三个层次。

‘自觉’,是本身对诸法实相有了正确的认识与觉悟,有别于凡夫的不觉与外道的错觉,因此又称‘正觉’,这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觉他’,是菩萨们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转而觉悟他人,有别于二乘人的自觉,故又称‘等觉’(遍觉)。‘觉满’专指佛陀自觉、觉他的智慧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又称‘无上觉’,有别于二乘及菩萨虽能自觉、觉他,但未能破尽见思、尘沙二惑。佛陀以无漏清净的智慧破除根本无明(无明惑),断尽见、思二惑,圆满菩提,成就佛道,始能成为‘三觉圆,万德满’的圣者,所以也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意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

佛陀不仅是觉悟宇宙真理的觉者,也是彻知宇宙真相的智者。佛陀具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其中,‘一切智’是二乘了达诸法总相,认识诸法本体是空的智慧;‘道种智’是菩萨认识诸法别相,了知诸法的千差万别乃缘生而有的智慧;‘一切种智’唯佛陀所证,是能通达‘缘起性空’的诸法总别相,亦即认识色空不二、性相一如的‘无上正等正觉’。因此,‘佛’之一字,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能觉察、证悟这种真理的人,就是佛陀。佛陀化导世间众生,为‘能化之人’,故又称为‘能人’、‘能仁’。人与仁同音,假借而相通,能仁原为梵语‘释迦’的意译;佛怜愍众生无不仁慈,故转而以能人、能仁为诸佛的通号。因此,不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只要能够证得真理,达到佛的境界,都可以称为佛。

所以,‘佛’之一字,就如博士一词,只要具足同样资格,任何人均可称之;而佛性人人本具,只要能证悟自心本性,人人皆可成佛。佛陀出现在世间,为世间难得的珍宝,故称为‘佛宝’。《心地观经》说:‘善男子!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1、有无上大功德田;2、有无上大恩德田;3、于无足者、二足者、多足者中最贵;4、极难值遇,如优昙花;5、独出现三千大千世界;6、圆满世间、出世间功德。以具如是六微妙功德,常能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故,佛宝有不思议恩。’

佛的意义,既为觉者、智者,所以学佛的目的,不外是要开智慧,求觉悟,而其关键,即在去除烦恼障及所知障。烦恼的根本就是贪瞋痴,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只要三毒息,三慧朗,就能破除无始以来的无明,此即‘自觉’,正如禅宗的开悟或见性。自觉之后进而能够觉他,也就是‘弘法’或‘利生’。自觉是属于修‘慧’,觉他是属于修‘福’,福慧双修即是菩萨;经过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当福慧圆满具足,这时才是‘三觉圆,万德具’的佛陀。

《佛地论》说:‘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醒觉,如莲花开,故名佛也。’‘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人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佛性人人本具,人人都有成佛的性能。‘佛性’在经典中名称繁多,有‘如来藏’、‘真如’、‘心地’、‘圆觉’,或是‘本来面目’ 等,名字虽异,意义相同。《法华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释迦牟尼佛初成道时,即发出宣言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凡夫的清净自性本来与佛无异,所谓‘般若风光,人人本具’,只因被无明烦恼所覆,因而不能显发,犹如明镜蒙尘、明月为乌云所覆。

学佛即是去除烦恼,开显佛性的功夫,《法华经》所说的‘怀珠作丐’、‘藏宝受贫’,这是众生最大的遗憾。《圆觉经》说:‘譬如销金,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吾人学佛,亦如开采金矿一般,虽然佛性本具,但不经修行,则如金矿未经开采,终不能得。所以,学佛首先要肯定自己佛性具足,同时要知精进修行,果能如此,则所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论是多么顽劣愚痴的众生,也终有开悟、见性、圆满佛道的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3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3:52 | 只看该作者
释迦牟尼佛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2018
10/29
13:11
达玛妙林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对于真正希望探寻真理的人们,若是不想被错误的见解左右和支配,或者为了澄清对佛法的误解和怀疑,就要先知道佛教的来历,要知道佛是怎样出生的,佛教又是怎么创立的,否则,就容易产生既没有任何道理也不符合历史真实的邪思倒见。

在历史上确确实实是出现过释迦牟尼佛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不但他所说的经书保存至今,其教法由一代代的弟子传承延续下来,而且他圆寂火化后的舍利、牙齿等也一直珍藏于世间,为人们所供奉。据历史记载,释迦牟尼佛圆寂以后,古印度的阿育王曾把佛遗留的舍利共分为八万四千份,起塔供养,目前仍有十多座佛真身舍利塔存留在中国境内,比如五台山塔院寺的白塔、宁波阿育王寺的佛塔等等,就是当年阿育王置造的八万四千塔之一。

又1987年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中发现的佛指骨舍利,在历史上就曾被唐代的高宗皇帝,女皇武则天以及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等七代帝王先后多次隆重迎请到皇宫,供帝王大臣后妃们礼拜供奉,后于唐懿宗皇帝咸通十五年正月(西元874年)将此舍利珍藏于法门寺地宫之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唐朝皇帝迎送佛骨舍利以及人民争相朝拜的盛况,在古老的石碑以及史书中皆有详细地记载。

此外,释迦牟尼佛当时留在世间有四颗牙舍利,一颗在龙宫,一颗由天人迎请到了天宫。一颗在现在的斯里兰卡,这颗斯里兰卡的佛牙舍利在藏地高僧根登秋培的《印度游记》一书中就曾记载过,这颗佛牙被斯里兰卡人民视为国宝,每年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届时由专门的御象驮著佛牙出巡,全国上至总理、内阁部长,下至普通的老百姓,都夹道欢迎顶礼膜拜,这种大规模隆重的佛牙游行活动,作为斯里兰卡的传统信仰,从古代就一直延续到如今仍然承续不断。


这第四颗佛牙就在现在中国北京的灵光寺内,作为稀世国宝,由中国佛教协会和国家宗教局等国家部门派人专门严加保管,中外佛教徒来此朝拜的人络绎不绝,1996年12月,应缅甸政府的恭请,经党中央和国家批准,这颗佛牙第三次迎送到缅甸,在首都仰光的大塔内供奉了90天。

希饶加措格西是中国佛教协会著名的藏学研究员,他说:“我从五、六岁开始入了佛门,学习和研究佛法,现在已经有八十多岁了。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我觉得佛教是真实不虚的,除了疯子以外,不敢说佛教是迷信或者是假说的。因为佛教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真实的对人们有利的宗教,并且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也是真正有这么一回事。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尼泊尔蓝毗尼花园,修六年苦行的地方尼连禅河,成道时的金刚座,还有释迦牟尼佛在毕钵罗树下证悟后,初次宣讲佛法之地波罗奈斯城的鹿野苑(现名萨尔奈德),以及其他讲法的地方比如王舍城附近的灵鹫山等,释迦牟尼佛以前曾经活动过的很多古迹胜地现在还在,这些都不是假的。1956年的时候,印度和尼泊尔政府开了一个世界性的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周年的国际性会议,那时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代表都参加了,中国政府叫我去参加这个会议。虽然对于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间有不同的演算法,但现在公认的是那个年代,我也参加了这个纪念大会,当时给我的感受是很大。既然是这样,那我们没有学问的人呢,也就不能随随便便地那么去胡说一番,有些历史也是任何人也否认不了的。”


对于我本人(作者)来讲,1990年我曾去印度朝拜了释迦牟尼佛的许多圣地,尤其在释迦牟尼佛降生的地方,有阿育王时代的石碑,石碑上用梵文明确地刻写著释迦牟尼佛降生在这个地方。并且古时印度释迦族中的圣者释迦牟尼佛,也为后世中利根的人们留了很多大藏经的经典,而对于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们,释迦牟尼佛当时则亲自显示神变踩下了足印,留给他们作为凭证。

所有这些事实也并不是一种传说,而是现在印度以及国际上许多考古学家们所公认的,印度前总理马哈特玛·甘地也说:“我慎重地认为,佛陀教法的核心现已成为印度不可分割的部分。印度教的印度,今天已不可能折回原路去重温乔达摩(释迦牟尼佛在家做皇太子时的名字)发动的那场影响了印度教的伟大改革。他的巨大奉献,他的出家学道和毫无瑕疵的生活,在印度教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印度教也会永远感激这位伟大的老师。”


当时在我们朝拜期间,看到像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还有西方国家的很多知识界的人士,这些科学信徒们在亲眼目睹到这一件件铁证般的历史事实后,对佛法也生起了无上的信心。当时我们的法王如意宝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的科学家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历史。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大藏经经典和释迦牟尼佛一生当中曾经活动过的地方,现在都一一地历历在目,如果像这些都不承认的话,那我们人类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国王和各个时代活动过的很多著名人物,他们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论典和历史足迹也没有理由成立了,这二者可以说是相依相存的。因为佛教和人类历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说现在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并非出于强迫,而是自愿地信仰佛教,这些都说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佛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认为那些具有智慧的人们应该研究佛教和历史,如此,则自己以前曾对佛教的误解自然而然会澄清,从而使这个短暂人生的未来更具意义,进而对佛法和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敬摘录于《佛教科学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3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4:06 | 只看该作者
济公和尚酒肉穿肠过?你恐怕不知道其中的真意
2018
10/29
12:31
广行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济公

现在许多人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禅师的这句话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成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却不知济公还有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从而以讹传讹,误导了无量迷茫众生。


济公属于大神通圣人,他显露神通是为了启发我们对于佛法的信心,他饮酒吃肉表现癫狂,是为了掩盖自己神通圣人的身份。凡夫与圣人各自有不同的秩序和规则,所以佛经严禁显露神通,否则会显异惑众,干扰世间的正确秩序。佛菩萨圣人应化到世间,都以道德教化世间,如果有小的神通就无法在世间安住下去,只有像济公那样表现癫狂,才能在世间待下去。世间的善人尚且不吃肉,佛弟子要教化众人,应该比世间善人做的更好,更不应该吃肉。

济公的高深境界绝非凡夫俗子所能想象。比如,沈员外派家仆给济公送两只熟鸽子和一壶酒,仆人路上偷吃一只翅膀、偷喝了几口酒,以为能瞒天过海,神仙也难知。结果济公指了出来,仆人不承认,于是济公到阶前吐出两只鸽子,其中一只少一个翅膀……这种特别神奇的境界,世人完全望尘莫及,故不可乱学表面行为。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关于这方面也有诸多教言,劝诫后学者万万不可随学,以免自欺欺人。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其实也有来历:明末的破山禅师,于战乱年间,在夔东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阳营中度日。因李立阳嗜杀成性,为了救度一方生灵,禅师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杀业。李立阳见禅师严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对他说:“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杀人。”禅师马上与李立阳订约,不惜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以活下来,一时传为美谈。


此外,明朝还有另一位和尚,也是为了救逃到寺院里的难民,在山贼面前吃肉喝酒。当时山贼说,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过那些人。于是他气定神闲地端起酒杯说:“我以酒代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肉说:“我以肉作菜,请!”吃后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山贼见了为之一惊,鉴于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

可见,为了饶益有情而吃肉喝酒,在汉地有些大德的传记中也有,但这不是普遍的行为。藏地的每一座寺院,也并不是所有僧人都行持这些高深之举。藏传佛教对戒律的重视程度,来藏地求法的人应该知道,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任何人都不允许做超凡的行为。若是极个别人做了,也许他确实有这种境界,也许没有。所以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一定要分清,否则明明什么境界都没有却装模作样、无恶不作,这肯定不合理。

妄学和妄诲济公的因果报应是不堪设想的,会得极大的恶报。所以学习济公正确的态度,是敬信济公所示现的不可思议的神通智慧,却不要学习他吃肉喝酒。所以千万记住“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走近佛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3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9:50 | 只看该作者
【感恩】石门素疏+334
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         
勇猛精进!普皆回向!禅悦法喜!
(一)【水南禅堂】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150,888页。
【今日业绩】20181029课堂笔记334张。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张。
【评分标准】合格60 良好10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1013
课堂笔记20180903
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
课堂笔记20180410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50,888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
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普皆回向!感恩三宝!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3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2:36 |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华严十玄门
2018年10月30日 11:01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梦参长老:华严十玄门梦参长老:华严十玄门
  从总相说,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十法界,是总相,总相就是一相,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大就是总相。“佛”、“华严”就是别相。同相,比如说,我们现在同是人,就是同相。但,人与人不同,有男相、有女相、有老人、有小人,这就是异相。我这是简单说的,没有拿教义上说,这,大家很容易懂。有总、有别、有同、有异、有成。成,就是成就。你做一个事业,开始发起、筹划、设计、完了之后开办,这就成了。公司衰败了,没挣着钱了,要关门了,那就是坏了。人成长的过程,出生的时候,成长,到衰微的时候,就是坏,坏的开始。我在拿最简单的例子说。

  但是,十玄门可就深了,十玄门这样解释就不行了。但,要学华严,必须得知道。第一个“玄”,玄就是妙。“妙”,就是不可思议。我们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九十天,只讲一个字:“妙”,这叫“九旬谈妙”。

  从前在唐朝的时代,鼓山有个老和尚,他每天从天王殿,拈香完了到大殿去,侍者给他端着个香盘。老和尚嘟嘟喃喃地念,好多次了,侍者就问了:“师父大和尚,你念什么呢?”他说:“念华严经啊。”“啊哟,你念华严经啊!从天王殿到大殿,你念好多?”“我念一部啊。”侍者笑了,一部《华严经》,在我们平常读的经里,《华严经》的分量最重了,八十卷华严,普贤行愿品是第八十一卷。“你走这么几步路,就到大雄宝殿了”,“你不信啊?”侍者说:“我当然不信了!”老和尚说:“我可以让你信。”“你怎么让我信?”“你等着吧!”他把我们的师傅选了八十位,一人拿一卷,老和尚就诵。老和尚诵得非常之快,哎!拿第一卷的,听老和尚诵的第一卷,拿八十卷的,听老和尚诵的八十卷,诵完了!这叫“顿”。

  这个是形容什么意思呢?《华严经》,你可以把他收缩起来,就是你的现前一念心!这个意思大家慢慢地去体会。八十卷那么多,就是你的现前一念心、一动念。在密宗,修得大圆满次第了,修得究竟成就了,是什么呢?现前一念心。我们学华严的,觉得很深、很玄。不要看得太深、太玄了。就从你的现前一念心掌握。修成佛,成就的就是:把你的妄心,变成真心。把妄心变成一念真心。

  我还想起了福建的雪峰,毕生祖师,这是唐朝的事。在雪峰坐禅的时候,参禅的有53位,正好华严大士也53位,华严善财童子53参。那一天,一打板,静坐完了,一打板,一放腿,53位全部开悟了!悟得什么?悟心是佛。大寮一个煮饭的师傅,听到说“哇!今天参禅的时候,收获特大啊!此是选佛场,都成佛了!”他把做饭的调子一丢,说:“我也开悟了!”凑上他一个,54个。

  这种悟啊,这种顿悟啊,在《华严经》,只是理即佛,相信自己是佛。顿悟了以后才起修啊。禅宗上得过三关,这仅仅是第一关。开悟是第一关。我说这,什么意思呢?你以这种心情、思想,来学华严,你能进入。十大愿王也是一念。不过,他有别相,我说的这是总相。

  十玄门,“同时具足相应门”。善财53参,一念同时具足了,相应了。“一多相容不同门”。《华严经》经常讲;“于一微尘转大法,于一毫端向宝王刹”。一微尘多小啊!有时,微尘看也看不见。一个头发尖上,就现得到一个国的宝王刹。阿弥陀佛的全世界,极乐世界,就在眉毛尖上现了。相信吗?一容多,多即是一,互相相融,诸法相即。你既是我,我既是你;佛即是众生,众生即是佛。要没有这个信心呐,学华严,你学不了。华严的经文的意思里头,经常是这个意思。你必须先把这个学了。

  就像武则天,她对这个意思不懂,贤首国师就用皇帝宫殿里头的金狮子来说。单有一本《华严金狮子章》,用那个金狮子的名字来表现,让皇帝信。他说:你随便捻金狮子的一根毛,它也是金子,从金子上含义来说,同的,同是一个金子。以这个意思来解释。诸法相即自在。所以才能把一微尘,转成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你把一微尘放开了,无穷无尽的世界!

  大家可以这样想:现在你在这儿心里静坐,你所到过的地点,广东啊、北京啊、哈尔滨啊,你这么想,顿现,没前后次第的。要是把你所到过的地方都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顿现。我现在在这儿说话,这边一作揖,一想,旧金山啊、纽约啊,我到过的地点,顿现。这边还说着呢,那边脑壳里就想,就顿现了。这就是自在。诸法相即自在。不是法自在,是你的心念自在。这种含义啊,你懂得了,事事无赖,心遍一切事。到了这种境界的时候,就是华严菩萨。《华严经》是讲这种意力的。

  “因陀罗网法界门”。第四天的罗网,照着整个第四天。他那个网啊,这个网里头是第四天,那个网里头也是第四天,他的每个网孔,都是第四天。也是形容你的心量跟一些事物的。表现的是事事无碍的。十玄门嘛,就是解释的事事无碍。

  第五“细微相容”,各不相妨碍、各不相障碍。表现的是心量,只要你的心量有。

  有的时候是显说,有时是密说。什么叫密说?咱们知道密宗。显里都是密。刚才维那师父唱偈,文殊菩萨就唱这么个偈:法呀,无相说,当观第一义。我们说的都是第一义。“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他唱这个偈子,佛再没说第二句话。这座法会,就让文殊菩萨唱个偈子就完了。什么意思?《华严经》的意思。还有一次,佛说法的时候,升座,还没说,就把供佛的花,拿来拈,大家都没表情,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了。这就是心法,心心相应。懂得这个意思了,你就懂得了:微细相容、密显具现。

  好比,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时候,你看每部经都有这个意思啊,十方无量诸佛都来赞助。十方诸佛就是密,释迦牟尼佛就是显,密在显中。刚才说的拈花微笑,显在密中。懂得这个意思了,你才能够学华严。

  不过,十玄门这个名词,有时各个主持立的不一样。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华严的四祖澄觀大师,他立的十玄门,跟这个十玄门名字上有差异,意义上没差异。

  还有一个“十世格法”: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过去的现在、未来、现在的未来、过去、未来的现在、过去、加上一念,现前一念心。这十种,叫十玄门。有时候,这个门成就了,那些个门隐了,有时这个隐了,那些个门成就了。

  还有“唯心回转善成门”这是个回向心。把一切,咱们所谓的有善法、有恶法,凡是有念的,都不可以。在相对的时候,用善谴恶,恶要没有了,这个相还在吗?是对的。因为有我,说他、说你,连我都没有了,你他不存在了,是这个意思。有时候佛说法,用些个比喻,用些因缘,目的是什么呢?叫你生觉悟,托事显法。这样所说的法,都是指心说的。法即是心,心即是法。

  托事显法,必须假个事情来引发。像我们现在大家在这儿,共同来学习的时候,这个事,引发你的心。这个环境,你很少见到,我以前,我请大和尚免了,大和尚说:“不,要给大家一个印象!”

  但是,我的老师呢?我有三个老师,当然是我跟着学的老师。弘一法师,最初我请他的时候,到了厦门。他第一个要求:“不接不送,不能做任何仪式,如果你一做任何仪式,我马上就走。”我说:“好”。我跟倓虚老法师打个电报说:“弘一法师第一个条件,不接不送,不做任何仪式,要是接了,他马上就走”。我还没这么严肃,我还没有学这个,要请就请,要做仪式就做,我也随缘。倓虚法师也是不接不送,还有一个智者老法师。我们诸位法师在学堂上,在学校里面上课,哪位法师来了,还给他作个仪式吗?这个仪式,看过去半个钟头,咱们只上45分钟课,要去了半个钟头,你还上什么课呢?

  这个仪式就是佛教。教,就是形式,讲的呢,是义理,是教义。现在我们做的,是教的形式;又者,教者圣人对下之言。佛教导我们,对我们所说的话,给我们的指示,就叫法了。他给我们指示,是起悟我们,让我们学法的方便。

  现在我们学《华严经》,从普贤行愿的十大愿,你得有这么个心情:如果我想生极乐世界,学普贤十大愿,完了,你就回向:“我以读普贤十大愿王,我求生极乐世界”。普贤到你临命终的时候,普贤菩萨就把你送去了。那个送去了,不是下品下生,也不是边地余城,是上品上生!在《普贤行愿品》里,花开见佛,顿悟无常!你到了极乐世界,你那个莲花,你那个楼阁,就开放了,当时就见到阿弥陀佛跟你说法!

  像平常我们一般生去了,也行十劫啊,也行八劫啊,时间可长啦!你想花开?你在这里头,还有很多的不清净的手续没办完。在这个里头,在你修行里头,就等于在了娑婆世界的一切手续。这时候,让你纯善了。业是很重的,能生娑婆嘛。为什么读普贤行愿品能生?当你心开意解的时候,普贤菩萨送你!这是假他力。那你在学习《普贤菩萨行愿品》的时候,知道十大愿王,他的含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3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3:07 | 只看该作者
禅诗赏析:不逐春风上下狂
2018年10月30日 11:42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口占绝句

  [宋]道潜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赏析]

  据《侯鲭录》载:“东坡在徐州,参寥自钱塘访之。坡度上令一妓戏求诗,口占云云,自是名闻海风。”一个风流倜傥却时遇贬抑的才子,一个风流灵透且净心永在的诗僧,弄出这一段诗坛佳话,是诗坛的风流,也是禅林的风流。才情饱溢的道潜即兴吟诵的这首艳情绝句,拉开了禅风诗坛上崭新的一幕。自此,很多禅诗爱用艳情诗来表达禅意,从传统的山水清雅诗、恬静田园诗中另辟蹊径,进透出一股灵秀温馨的活鲜生机。

  全诗首二句寄语歌妓,尾二句表白自己。首二句以神女与襄王梦中神会的典故,委婉含蓄地将风流才子苏轼与芳龄歌女的世间风流表现得诗意盎然,令人不由忆起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辞行楚襄王时的词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诗人通过这段世人熟知的典故,肯定了世间的风流与人生快意,不过这是世间才子佳人的生活,于禅者则不然。后二句写自己清静修行的禅心已化作沾泥柳絮,不会像杨花一般随春风上下癫狂,而是收住心猿,看住自性,不再起心动念了。

  下面我们略略浏览一下禅诗中的风流:

  宋报恩演《佳人睡起》为:“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她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这首诗描写懒睡佳人的风流在于她的“肌骨好”,处子的肌肤风骨还保持着清纯,心境尚未沾染,这也正是禅心的体现。

  宋代肯堂元禅师《美如西子》为:“美如西子离金阙,娇似杨妃下玉楼。终日与君花下醉,更嫌何处不风流。”将悟禅后的风流别致表现得淋漓酣畅!

  宋代法泰《高楼美女》为:“高楼美女一双双,各向琼窗坐玉床。绣出鸳鸯呈似了,金针深插锦香囊。”这首悟道偈俨然一幅缤纷叠彩的美女织绣图,哪有半点清冷的禅意。然而正是这琼窗玉床间的高楼美女,绣出何其神似的简直就是像全了的鸳鸯,却难圆好梦,只好将那一腔柔情深深地刺入香袋中。这空幻绵密的感觉,正好比禅者对悟境的孜孜不懈。

  清僧安生的一首《挽旃那》,似写女施主的笑貌音容,实写其心底对佛的虔敬与深深的禅意:“玉容从此谢空华,小阁游丝护碧纱。宛转曾遮松下扇,清幽谁供佛前花。蒲团初撒怜春月,贝叶空遗映晚霞。几处香温悲手泽,青鞋倚壁冷袈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3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3:1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有修养、有气质的人,应该如何待人?
2018
10/29
12:53
佛光文化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7

图/喜慈

和颜无瞋色,

亦复不暴恶;

言无所伤触,

亦不使忧恼。

──《大庄严论经》

这个四句偈主要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有气质的人,或者是一个修道的人,应该如何待人。首先,要有和颜悦色的面容,不要表现出瞋怒的样子。所谓「面上无瞋是供养,口中无瞋出妙香」。做人应该慈祥恺悌,和颜悦色,不要常常一脸怒气,让人家一看到你,就觉得好可怕。此外,也不能常常满面忧愁的模样,这样忧愁感伤会传染给别人,人家就不高兴与你在一起。

人与人相处,最简单的结缘是从态度上做起,例如对人和颜悦色,没有不高兴的表情,还有个性很乐观进取,他人自然乐意欢喜与你在一起。一个总是和颜悦色、没有瞋怒的人,必定能获得许多的朋友。

除了面容上没有恶色,口头上没有恶口外,「亦复不暴恶」也很重要。就是不可以突然的或不时的大发脾气,好像天气突然变天一样,性情突然大变,让人觉得你这个人阴晴不定,喜怒无常,难以捉摸,人们当然不欢喜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人我的相处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有的人说话,话里总是带刀、带刺的,这是很不当的。说话本来应该要多给人欢喜,多给人赞美,可惜这种人他不是这样,讲话老是带着一点伤害人的意味,这样就不是有用的人。

你逞一时之快,在语言上伤害了别人,虽然只是短短的二分钟或三分钟,可是受你伤害的人,可能会记恨你一生一世,难以忘怀。再者,你说了得罪人的话,可能一两天就忘记了,可是你这一世,由于这句话造下了恶因,将来所得到的果报,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言无所伤触,亦不使忧恼」,说话最要紧的,就是不要让人受到伤害,也不要让人忧愁苦恼。要多说给人欢喜、给人快乐的话,也就是多说赞美的话、常说好话。一个人能够用心做到面无瞋、口无瞋,这也是做人很重要的修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4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3:16 | 只看该作者
佛说:既为过客,何不放下
2018
10/29
23:40
佛说放下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人是很容易遗忘的生命,但是对名利就是忘不了。

其实忘不了就是放心不下,我们都只是人间的过客而已,空手来,又空手来回去。有一首诗写得好:“苍田青山无限好,前人耕耘后人收;寄语后人且莫喜,更有后人乐逍遥!”

就是我们住的地方,不知经过了多少地主,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以为那土地是他的,现在他早已不存在了,但土地仍在那里。秦始皇、凯撒大帝都拥有万里江山,但人是带不走的,还是易手他人。

清朝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作了一首劝世歌,叫“忘不了”其实是叫人“忘了”,歌意是能无忧无虑,逍遥自在乃神仙生活。人们知道功名利禄到最后还是空的。但总是依然贪恋痴求世俗的一切,忘不了那一切,却忘了神仙生活。

这首歌词是:“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至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在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在此物欲横流的时代,人很容易迷失他的自性。为了名利贪赃枉法,终至倾家荡产,身败名裂。为了子女有更好的生活,拼命的赚钱,身体累到了一身都是病,到老了被送进安养院。许多活生生的例子,都是放不下造成的。

我有一位友人,为了想自己有一栋别墅,假日可携眷渡假,好好的放松一下。年轻时拼命的赚钱,前几年花了一千万把别墅盖好了,因别墅盖在乡下需要请人管理,一个月自己才不过住了三两天,花了这么多钱盖的,自己享受少,且让管理员住去了,还得给他薪水,大呼划不来!这就是放不下的结果。

南非开国元勋罗德斯临死前,叹口气说:“我在非洲发现了无限的财富:钻石、黄金、矿源、土地,现在临死也不能带走。我心灵很空虚,我其实是一无所有。”亚历山大帝临终时,他吩咐他的宰相说:“当我死后,你把我的身体带到墓园时,让我的手伸出灵柩外。”

首相问:“这不合传统!为什么?你要这么做?”亚历山大帝说:“我想让人们看到,我空手而来,而我空手而走,我整个一生都浪费掉了,让我的手伸出灵柩外,好让每个人都能看见──甚至亚历山大帝也是空手而走的。”


人为什么会痛苦?放不下名位、金钱、感情、孩子、丈夫、牵手……这样对关系的执着,对肉体和外物的我执,即是整个痛苦的根源。所以常常有人说,我放不下工作、我放不下孩子、我放不下……你真的放不下他们吗?你放不下的其实是自己,放不下的是你对“他们”的执着,若能无我,当下你就能放下。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一切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我们可以如神仙般的逍遥自在享受一切,享受自己现有的一切。不要想占有,你就能放下一切,就能忘了那一切。

放下,不是放弃。不是叫我们失去责任跟义务,不是这样。放下的意思是叫我们要面对现实、透视现实,放下不必要的执着跟妄想。你若是已经尽人力,剩下来的就是听天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4-28 17:59 , Processed in 0.06633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