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豹哥 于 2010-4-28 20:24 编辑 / R2 [: }" T0 G8 E, {
1 }: _6 P7 d4 H; R8 _5 f, r( @( @6 @2 W8 J上摆和滑行(Leg Lift and Glide) 4 m: o5 e, T1 L/ Y, S( G
5 A7 h0 j, @; d' h S上摆动作如图4,c和d。上摆动作实际是蹬夹动作的继续。当两脚接近并拢,蹬夹动作接近完成时开始上摆动作。两腿上摆至与身体成直线时为止,此时两脚恰在水面之下。然后滑行阶段开始。划臂时,两腿应保持流线型姿势,以免产生额外阻力而减小划臂动作产生的推力。滑行时,腿应完全伸直,两脚也应绷直、并拢,与身体成直线。开始划臂动作时,上摆速度应减缓,然后双腿与身体一同向前游进。 $ u% g' L) ?3 b1 n i! K
3 a& Z5 Y: j5 g" m- ?4 N2 `, R' o腿部上摆动作不产生推力,虽说有人对此持异议。从图17可看到。腿上摆时,两腿既有向上,又有向前的动作。运动员脚下箭头所示方向即为腿上摆时的运动方向。腿只有直接上摆,当然最好向后上摆动,才会有推力产生。直腿做前上上摆动作时,腿部上方产生向前上流动的水流,在腿部运动的反方向形成一向下后方向的反作用力,影响运动员前游速度。基于上述原因,上摆动作速度不宜过快,上摆的目的只应在于使腿部与身体成直线姿势。 ) n! @/ t& g( c+ Q( p- x; @- P
@2 R5 f9 Q3 ~- o% D' p5 ~' ?0 ^ m; E* w8 }& Z$ [0 w
图17 蛙泳腿部上摆动作
. `: f4 m# Z& J; Z4 J5 \ ]( i
' U) ~" H6 P; V" n# s海豚泳动作有益吗? 4 E& G: |/ N: J, P
- j! Y! U* ~( B* m7 u运动员正确进行蹬夹动作时,臀部略上提,做海豚泳动作。该动作如图4,i。这一动作是两腿下蹬时臀部上提,同时两臂内划时,臂向下划水使肩上提造成的。通过图14上的矢量图可看到臀部上提的原因。腿部下蹬动作除产生推力之外,也产生一方向向前上的阻力。该阻力是造成臀部上提动作的因素之一。如果这一阻力减小,推力也随之减小。因此,臀部不大的海豚泳动作是正确蛙泳腿部动作的必然结果,不宜刻意使身体保持水平姿势。另外,双臂再次开始外划时,身体由微屈髋姿势再次返回整个身体成直线姿势时,也会产生点推力。 9 v1 h9 I0 y n! X+ ]4 s) C
; T z7 y- t3 f0 L2 I0 s" a1 n/ {
虽说蹬水时,幅度不大的海豚泳动作是合理的,但有些运动员做得有些过分。如果运动员提臀过高,蹬腿动作则会过深,从而造成很大阻力,进而影响游进速度。蛙泳运动员不应像蝶泳运动员那样做海豚泳动作。臀部只应做小幅度的海豚泳动作。进行海豚泳蹬腿动作时,应更注重前游动作。 6 r8 [* c, C B+ V9 d
! n8 f! x1 S. k: X y6 a7 h+ b
踝、髋关节的柔韧性 9 M8 i2 P7 U5 i5 o& r& l
4 V; T- x( u* r4 Z踝、髋关节专项要求的柔韧性是做好蛙泳腿部动作的基础,其中包括内、外翻足能力。良好的内、外翻足能力有助于在外翻阶段更快的对水,从而延长蹬水路线。同时,这也有利于运动员脚部充分外翻,提高蹬夹动作效果。良好的髋内翻、踝外翻能力也有助于外翻时尽快完成对水动作,有助于蹬夹时脚掌保持最佳的对水角度。
8 C4 V- V4 F* D3 _2 P0 H& [, `
- J! s6 A- l$ X0 v+ \$ e1979年,弗瓦耶克和佩辛调查178名运动员后发现,蛙泳腿部动作较好与不好的运动员相比,外翻时间较长。腿部动作不好的运动员蹬夹动作尚没结束时,翻脚动作就结束了。上述两位作者原以为两组运动员翻脚能力会有较大差异。然而研究结果发现,这两组运动员翻脚能力并无很大差异。尼姆斯及其助手后来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研究结果(1988年)。 ' L" }3 F. j; \- g9 c
0 C+ m Q1 p; K5 w$ z一般说来,进行髋、踝部柔韧性练习是安全的,然而做膝部外翻练习则是危险的,因为膝外翻幅度极有限。所以进行膝外翻柔韧练习虽有助于做好蹬水动作,但也孕育着膝部受伤的风险。
2 n9 c( P6 L1 }2 `0 e. Q0 `- ]6 |; ^4 v! y
蹬水路线
+ p B9 l7 _( Y: J- l' b2 a" T: E" q# U
蛙泳腿部动作脚掌移动路线前视、侧视和仰视图如图18。图中的1点是收腿的起点。2点为收腿的终点,外翻动作的起点,外翻动作持续到3点,此时完成外翻动作。由3点开始蹬夹动作,至4点蹬夹动作结束。上摆动作起于4点,至5点处开始滑行姿势。该图是脚掌相对于水的移动路线。 从前视图上可清晰地看到,蹬水路线是环形的,可将这环形路线分为外翻、下蹬、夹水和上提几个部分。从侧视图上可看到,在产生推力的蹬夹阶段,脚掌后蹬幅度实际很短。虽说运动员感觉自己好象在向后蹬腿,然而脚掌蹬水路线却表明,他的双脚在向下,然后向内夹动,同时身体被推向前进。
4 V- J0 V# U' G0 E
6 s( B4 |0 E$ w6 ?这一组插图反映下述二个重要的技术特征。一是腿下蹬深度。腿下蹬深度大致与下划深度相同,大约在50~60厘米。这一向量对蛙泳腿部的推力是来自两脚的螺旋桨式动作,而不是来自荡浆动作这一理论以有力支持。 " ` \# V' N, A- @; _
4 j* ~/ A2 b7 U. R
另一技术特征是左右腿蹬腿路线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大多数蛙泳运动员共有的特点(柴班期基、科斯泽济克,1979年)。正如两臂力量大小不一一样,两腿产生的推力大小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左腿力量较小(柴班斯基,1975年)。从图18上的仰视图上可看到,该运动员左脚后蹬距离稍长,说明该脚推力较小。 8 t$ f! k3 O# o" [
7 o& c& E1 h+ t r: c+ y: e- I
- H5 e0 m) N2 V) _1 y# V
图18 蛙泳腿部动作脚掌移动路线前视、侧视、仰视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