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2石门素疏【向阳花开】今日禅宗

  [复制链接]
38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4:37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在卧室里设小佛堂吗
2020年02月19日 14:15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可以在卧室里设小佛堂吗?做定课可以在卧室里吗?(摄影:惜缘法师)可以在卧室里设小佛堂吗?做定课可以在卧室里吗?(摄影:惜缘法师)
  可以在卧室里设小佛堂吗?做定课可以在卧室里吗?

  问:我们是大家族,全家住在一起,只有卧室是属于自己的空间,我可以在卧室里设小佛堂吗?做定课可以在卧室里吗?

  答:家族的客厅经常有家族的人在使用,或者经常有家族成员的朋友来访,所以比较不容易找到空出的时间来自修做功课,从而,在家族的客厅供桌放置佛菩萨的形像,家族的成员不一定都适合,如果是这样就只好在自己的卧室里设佛堂,但是卧室必须整理干净整齐,佛桌及佛像不用时要用布幕把它遮盖起来。

  如果在家族的客厅里还是有可能安置佛堂做功课,那么还是在客厅设置比较好。

  ——转载至《人生杂志》 211期

  (来源:法鼓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4:39 | 只看该作者
圣严法师:给人方便就是成就自己
2020年02月18日 15:58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给人方便等于自己方便,这是不变的真理。(摄影:惜缘法师)给人方便等于自己方便,这是不变的真理。(摄影:惜缘法师)
  给人方便等于自己方便,这是不变的真理。可是,有很多人只看到现实的,眼前的利益,只想到自己一时的方便,没想到应该先给别人方便,虽然这个方便可能只是举手之劳。

  例如一个人为图方便,把一些垃圾随便乱丢在一张椅子上,第二个人来了,看到那堆垃圾,心想反正已经有垃圾了,干脆再多倒一点上去,第三,四个人也如法炮制。等到第一个人再回来时,那个地方已变成垃圾堆,不是原先干净而可以坐下休息的地方了。如果事先有想到自己将会再来,就会把那位子弄得干干净净,,第二个人就会受到影响,不好意思把它降低,第三,四个也如此,等第一个人回到这个位子时,那个地方还是干干净净的。

  一个人可以影响很多人,这是循环的。

  当然,也有人给人家方便十次,自己却只得到一次的方便,甚至只有付出,完全没有得到回馈。有的人碰到这种情形,可能做到第十一次就灰心了,心想算了啦!但我的期望是,甚至做了一百次给人方便的事,得不到任何回报,还是要坚持给人方便的信念,就是所谓的“锲而不舍”。如果社会上十个人中,些,两个人能够抱持锲而不舍的信念,慢慢地,这种人会渐渐增加。“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的理想能够合并,而不是讲给别人去做。

  《维摩经》说:“菩萨是向众生中求的。”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为有众生让他度,有众生让他做功德,所以,菩萨成为伟大的救世者,佛能成福德和智慧的大圆满者。如果没有众生让他们度,让他们服务,那他们就不能成为菩萨,不能成为佛了。芸芸众生并没有给菩萨与佛任何回馈,在没有任何回馈之中,他们本身已经完成了自我成长,自我建设,自我成就,从这个观点看,“给人方便”就已经成就自己,实在很划算。

  ——本文摘自《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来源:法鼓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3#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0:52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是如何看待疾病的
2020年02月20日 14:15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我们应以病为友,修一颗慈悲之心。(图片来源:玉佛寺)我们应以病为友,修一颗慈悲之心。(图片来源:玉佛寺)
  庚子年荆楚大疫,让无数人感悟到,在忙碌的生活中健康的重要性。没有人的一生会疾病不侵,有人说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最为恐惧的一种磨难。因为“病”与“死”直接挂钩,佛家讲“人生八苦”,其中就有一苦叫做“病苦”。

  疾病是人这一生无法回避的现实。那么,以佛教的角度来说,我们应以何种心态来看待疾病呢?这还得从人类得病的几种原因开始说起。

  人类生病的原因,可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由“四大不调”引发的疾病

  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地水火风也可称为“四大”。

  “地”是指坚硬的特性,“水”是指湿润、聚合的特性,“火”是指暖的特性,“风”是指流动的特性。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由这四大组成的。因此不论是这四大“先天不调”,还是“后天不养”,都会导致人生病。但因四大不调而产生的疾病,一般都可以治愈,不会威胁生命。如风寒、感冒等。

  第二类:由“饮食不周”引起的疾病

  《佛医经》中讲“饮食无节制”,这种疾病多是由于饮食不规律,也就是世俗说“吃出来的毛病”“病从口入”“暴饮暴食”。这种疾病,如今社会上非常常见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胃病等等。

  第三类:由“鬼神作乱”引起的疾病

  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谓“迷信”的部分,但这些疾病却确确实实存在,相信很多人的身边人或家里人都遇到过无法用现代医学解释的疾病。

  很多人心脏不舒服或者呼吸不畅,到处求医,到了医院医生对病因也说不清道不明,做了一系列的检查也没什么大的毛病,于是回家静养,但还是不见好,而且越来越严重。

  这一类疾病,多是由于“鬼道”众生而致,究其根源是宿世的业力在这一世有因缘得以显现的缘故。

  第四类:由“业力缘故”引起的疾病

  虽然,人的致病有上面三种因素,但归根究底,以上三种都还只是外因,而能够形成实质性疾病的致病因素,还得说是“业力”。

  因为宿世积累的业力,而引发的疾病,是一种由因缘产生的异熟果。不论是谁造下了恶业,都一定会受到恶报,虽然可能会等几年、几十年、或者几世、几十世,然而若是机缘一到,便一定会在业力的牵动下,结下恶果,表现在疾病上多数都是恶疾、绝症。

  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的开示

  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里也总结了六种人类生病的原因:一四大不顺故病;二饮食不节故病;三坐禅不调故病;四鬼神得故病;五魔所为故病;六业起故病。

  在所有这些病因中,佛教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心意识,正是由于我们心的无明妄想,颠倒执著、贪嗔痴毒炽盛,所以才导致我们的轮回无尽,生命残缺痛苦。

  简单说,身体上的疾病,实际上都是由于内心的烦恼所引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当今的疫情,我们都知道是由吃野味导致的。那么想要吃的这种口腹之欲实则也是贪欲的一种,贪欲是人类烦恼中最为粗重的烦恼之一,所以说我们生病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我们内心的烦恼而生发来的。

  我们应以病为友,修一颗慈悲之心。

  (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0:59 | 只看该作者
疫动的心|与其抱怨外境,不如反省自己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20-02-15 10:58:00)转载▼
标签: 昌列寺 嘎玛仁波切 怨恨 反省 正能量        分类: 每日开示
疫动的心|与其抱怨外境,不如反省自己

为什么不少人总是活在抱怨的世界中,因为内心有许多脏东西——自私、执著等等,就是它们带给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怨恨。很多时候,这种怨恨只能窝在心里,让我们的快乐昙花一现。



如果内心的怨恨不抒发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发霉,令我们的行为发霉、语言发霉,所思所想的都是负面的东西。这样,当我们与人相处时就会给人全都是负面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学会反省,只要诚心诚意反省,身心里面发霉的怨恨就会消解许多。就像一个腐烂的东西放在房间里久了,现在你把窗户打开了,身心里的很多杂念也都换掉了,人的精神和心情都会为之大变。



另外,一个人懂得反省自已的不足,在与人相处时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很多阳光的一面,大家与他相处时也会是真心真意的。物以类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身心都坦荡的人有种很强大的气场,会吸引很多有正面能量的人来帮助他。



如果不是一个爱反省自己的人,会经常把很多事情放在心里;不找自己的缺点毛病,天天埋怨别人、埋怨社会,我们就会发现他身边有一群和他一样的朋友——见面时每个人都在讲自已遇到的困难、痛苦,然后埋怨。讲来讲去,你影响我,我影响你,大家到最后就是一个“怨团”。这样的“怨团”只会招来对我们不利的负面的东西。



经常反省自己对我们的身心有极大的益处,会让我们产生很多积极向上的念头、言语和行为,让我们的生命出现奇迹,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3:02 | 只看该作者
  弘一法师:抄经十大功德利益


  一、 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也得转轻。


  二、 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盗贼、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三、 夙世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四、 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虎狼,不能为害。


  五、 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身力充盛,所做吉利。


  六、 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


  七、 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多众倾城爱戴,恭敬礼拜。


  八、 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不愿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揭转男身。


  九、 勇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


  十、 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所生之处,常得见佛闻法。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6#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3:05 | 只看该作者
成功和因缘的关系是什么
2020年02月22日 09:32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摄影:惜缘法师)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摄影:惜缘法师)
  星云大师曾说“因缘能成就一切”,世间无论什么事,成功的背后必是众因缘的相互依存与成就。

  因缘和合即指万事万物互有影响,前因后果都具有重重无尽的关联,懂得重重无尽的因缘,才能有重重无尽的成就。

  圣严法师也揭示了成功与因缘的三重关系。

  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见有机缘宜把握,没有机缘要营造,机缘未熟不强求。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长的经验。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

  佛教最重因果,只有种善因、结善缘,才可以得善果。无论是否信佛,都逃不开因果。不计成败得失各种“结果”,人生意义就在如何把握“因缘”。正如圣严法师所说,成功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

  (来源:南普陀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7#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3:08 | 只看该作者
憨山大师:发菩提心勉之毋怠
2020年02月21日 14:30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明代高僧憨山德清画像(资料图片)明代高僧憨山德清画像(资料图片)
  文/憨山大师

  示省然觉禅人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是故佛说金刚戒,心地法门,乃断欲之利具,出苦之舟筏也。

  汝今幸闻此法,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如圆觉经云:“当观此身,四大合成。”我今观此坚硬归地,润湿归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谛观四大,各有所归,今此妄身当在何处?

  如是观察,念念不忘,心心不昧,久之纯熟,当见此身忽然脱空,四大若空,诸苦顿脱。即此工夫,便是出生死之第一妙诀也,从上诸祖,未有一人不从参究中来,得了悟心性者,未有不修而能得利益者。

  汝当更念,此身虽苦,幸存一息,尚可求能出之方。若一失此,身枉着袈裟,则将来三途之苦,动经长劫,虽欲求出,不可得也。故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勉之毋怠。

  ——摘录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九

  (来源:禅林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0:58 | 只看该作者
憨山大师:发菩提心勉之毋怠
2020年02月21日 14:30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明代高僧憨山德清画像(资料图片)明代高僧憨山德清画像(资料图片)
  文/憨山大师

  示省然觉禅人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是故佛说金刚戒,心地法门,乃断欲之利具,出苦之舟筏也。

  汝今幸闻此法,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如圆觉经云:“当观此身,四大合成。”我今观此坚硬归地,润湿归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谛观四大,各有所归,今此妄身当在何处?

  如是观察,念念不忘,心心不昧,久之纯熟,当见此身忽然脱空,四大若空,诸苦顿脱。即此工夫,便是出生死之第一妙诀也,从上诸祖,未有一人不从参究中来,得了悟心性者,未有不修而能得利益者。

  汝当更念,此身虽苦,幸存一息,尚可求能出之方。若一失此,身枉着袈裟,则将来三途之苦,动经长劫,虽欲求出,不可得也。故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勉之毋怠。

  ——摘录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九

  (来源:禅林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10:30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发表于 2020-2-26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1#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10:42 | 只看该作者
修行感悟:回归自然享受生活
2020年02月26日 14:17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4人参与) 收藏本文     
幸福生活是可以从简单中获得的。幸福生活是可以从简单中获得的。
  文 | 莲如

  大自然的美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越是自然的东西,越接近生命的本质。只要我们把欲望放下,随时都可以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自在;只要我们把欲望放下,随时都可以在自然的馈赠中获得滋养。想要获得幸福获得快乐,首先要回归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给予,少欲知足,过简单的生活。

  “想要获得幸福,首先就是回归自然,少欲知足,过简单的生活。”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触发了我思考:我每天忙碌不停,不就是想要获得幸福吗?可我真的幸福了吗?真正的幸福是物质带来的吗?这些物质都是身体所需吗?

  我一直认为人生有追求,活得才精彩,有欲望才会有动力去拼搏。还盲目地认为拥有好的物质条件的人,幸福指数肯定比贫民高。常常以羡慕的眼光夸赞身边条件好的人:谁谁谁每天打扮得光鲜亮丽,日子过得好幸福呀!

  进入三级修学前的我,虽然谈不上挥霍无度,但也是执著于追求物欲、爱跟风攀比,和众多女性一样爱逛街消费,也是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凡夫心很重的人。常常为吃喝玩乐、化妆品、首饰、衣服、鞋子和包包等这些外在的东西忙碌不停。买回来的这些衣服包包鞋子,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整理,我还经常为这些搭配伤脑筋。有时候在淘宝找一个物品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苦恼的是最后收到的实物竟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模样,因而失望和烦恼。严重的一次,恼火得跟客服争执,弄得心情烦躁。被欲望驱使,可真是身心疲惫啊!

  “幸福的生活,可以从简单中获得。我们用以维持基本生存的所需并不是很多。衣食住行就其原始意义而言,只具有简单的功用:食物是为了充饥,服装是为了避寒,房屋是为了休息,交通是为了代步。”

  我开始认清自我,过去都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爱面子包装自己,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美,没有做真正的自己。现在我开始慢慢改变自己,我不再执著于外表,不再为了这个色身而忙碌于它的装饰。食物现在也是营养搭配均衡、简单吃饱为主,不再像过去那样跟风,听说哪里什么好吃有名气,特意开车好几个小时过去排队尝尝,然后发朋友圈晒晒。服装现在也就那么几套麻料,节省了大把的时间搭配和整理,而且穿着很舒服又轻松自在。过去买的有些衣服,必须得搭配耳环、首饰和包包等配饰,简直是身体的累赘。穿高跟鞋磨破皮起水泡,以前更是家常便饭。

  认识到了房屋是为了休息,对房子的要求也改变了。之前一直嫌弃住的房子旧小,抱怨没有电梯,走楼梯累死人。因为房子这事,对我先生都抱怨了好多回。现在觉得房子小也有小的好处,可以节省好多打理的时间。每天走走楼梯可以锻炼身体,还不用特意去哪里爬山,真的是太方便的锻炼机会了。

  现在出门能不开车的,尽量骑自行车或者走路。上下班时间骑自行车,既方便又可以避免高峰期拥堵,还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为环保尽一份力,真是一举多得啊。

  欲望少了,追逐的东西少了,烦恼也少了,还节省出大把的时间,享受生命的闲暇之余,还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做更多对人生有意义的事。生活简单,心也变得简单清净自在,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亲身体会到只要我们把欲望放下,随时都可以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自在;只要我们把欲望放下,随时都可以在自然的馈赠中获得滋养。幸福生活是可以从简单中获得的。

  (来源:菩提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2:25 | 只看该作者
梦参老和尚:如是因如是果
2020年02月28日 08:03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修行就是把心看好。(摄影:海朝)修行就是把心看好。(摄影:海朝)
  如是因,如是果

  我们要相信因果,现在受的都是因果报应,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譬如过去生,破坏他人家庭,今生遭人破坏时,就想,好吧,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业果。正因为自己过去生曾破坏他人,今生才遭此果报,现在欢喜来还,从此彼此互不相欠。假使你在还的过程中,还不断地反驳或反击,虽然老本是还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无始劫来,生生世世,六亲眷属经常不停地轮转,这其间的因缘说也说不清楚,要到了自己真正明白自己的心,明白他人的心,明白一切众生的心时,才看得清。善因恶因,善恶因果业报就是这样来的,佛菩萨的加持与否就看自己是否心诚。

  至于如何求呢?用一颗诚诚恳恳的心去求,求消业障,业障消失了,福报自然现前。这些道理看似浅显,真正做起来却很深刻。例如同一件事,看他人做起来,觉得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等自己真正去做,才知道困难,知道并不容易。

  再以叩头为例,叩头很简单,人人都会,若与佛无缘者,你要他在佛前叩头,那可是比什么都难。同样的,信了佛的,对三宝非常恭敬。不信的,就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观照我们的烦恼,把这一连串心的活动,从受、想、思乃至善恶的心境,你就能明白一半了。

  知道自己现在所受的,都是自己过去生所做的,现在想解决问题,从今后别再做就好了。不做就不再受,以前的,我今生受了还了,还了之后就不再受。

  再举个例子,譬如我们诵《地藏经》,或《观音经》、《金刚经》,就不再堕入三途,因为我们的心和念及所有意识的活动,都没有堕三途的念头。念头没有了,身不行,怎么会再堕入三途呢?

  有人曾问我:“老法师啊,监狱里头是什么味道?”我回答说:“你想尝一尝吗?想尝的话,你造点罪就去啦!”你一犯罪,警察就来捉你入牢,你没造罪,自然没有进监狱的因。所以《地藏经》第一品,婆罗门女问无毒鬼王,我怎么到地狱来呢?无毒鬼王说到地狱有两种力量,一是业力,另一种是威神力。一切的业都是自己所做,都是自己现前这一念心所起。

  修行就是把心看好。看看自己一天之中起了多少好念头,起了多少利益他人的念头,又起了多少个坏念头,起了多少害他人的念头。

  我们的身若是清净,心也清净,这样进佛堂拜佛,都是清清净净的。反之,身不清净,也许多天没沐浴,或几天没换衣服,浑身散发异味,又带了一颗烦恼的心,这样进了佛堂,想求佛菩萨加被,替你解决问题,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人最好先解决自己的身心问题,再进佛堂。

  ——梦参老和尚

  (来源:南普陀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3#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2:31 | 只看该作者
皆仁法师:为什么要修忏悔
2020年02月27日 14:08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谁也不敢担保自己在有意无意是否会伤害到众生。(摄影:@箫吟清)谁也不敢担保自己在有意无意是否会伤害到众生。(摄影:@箫吟清)
  皆仁法师: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法门呢?”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说真的,谁也不敢担保自己在有意无意是否会伤害到众生。纵使今生没有伤害到众生,那过去无始劫以来呢?谁又能担保自己没有伤害过任何众生,没有造作任何恶业呢?

  更何况这些恶缘的业果,不会马上现前让你觉察,却会在机缘成熟的时候,成为你前进路上的阻碍。

  那什么是业障的表现呢?

  业障的表现有几种:

  一、病苦缠身,病痛不断;

  二、感觉身有病苦,但是在医院中却检查不出来;

  三、人易昏沉,心有妄念;

  四、常常观察他人过失;

  五、心常散乱,不易专心一念;

  六、心头闷塞,不见光明,总觉得心中闷闷不乐;

  七、身体重拙而不轻快。

  当感觉有这些症状的时候,就表明需要修行忏悔法门了。

  什么是忏悔呢?

  忏是梵语忏摩的略译,中文是忍,也就是请求别人忍罪;悔为悔过之义,也就是追悔过去的罪业,在佛菩萨和师长面前告白道歉,以达到灭罪的目的。

  根据《四分律羯磨疏》中说,忏悔需要具足五缘:

  一、迎请十方佛菩萨

  二、诵念经咒

  三、自白罪名

  四、立誓

  五、明证教理

  那么忏悔分为多少种呢?

  根据《金光明经文句记》中记载,忏悔分为三种:

  一、作法忏悔,简称作法忏,也就是依律的作法而进行忏悔。

  二、取相忏悔,简称取相忏,又称为观相忏悔,也就是观想佛的相好庄严,以佛为对境除罪忏悔。

  三、无生忏悔,简称无生忏。观实相之理,而念罪体本无生的忏法,这是理忏。

  根据《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记载,在家居士的忏悔法有六种:

  一、不毁谤三宝,进而修六念法,也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

  三、以正法治国,端正人心。

  四、六斋日不杀生。

  五、深信因果,信佛不曾入灭。

  那忏悔需要什么仪轨呢?

  现在流通的忏法很多,如《梁皇忏》、《法华三昧忏仪》、《慈悲水忏》、《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机缘选择适合自己的忏法来修持。

  如果觉得拜忏所需时间太长,那也可以选择依《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仪文》来修持,一佛一拜,拜完一部仪文是一百零八拜。

  (来源:佛教导航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3:35 | 只看该作者
达照法师:生命没有重复
2020年02月17日 11:16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5人参与) 收藏本文     
无常变幻,春去秋来,成住坏空,都在展示着妙曼的诗情!(摄影:@海朝)无常变幻,春去秋来,成住坏空,都在展示着妙曼的诗情!(摄影:@海朝)
  文/达照法师

  对生命负责的人,都是珍惜生命的人;珍惜生命的人,都会感受到生命中每一种情景出现全是唯一的一次,生命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重复出现的!天天吃饭,天天喝水,天天走路,天天说话,都没有一次是重复的,每次都是唯一的经历,无始无终的形状,延续了我们的生生世世,可是那么新鲜稀有啊!

  在学茶道的时候,我们特别欣赏茶道里那“一期一会”的精神,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的记忆,从来没有原原本本的再现过,未来的一切也是希望的幻想,从来没有提前或者如同幻想一般的呈现。因此,所有的理想都带着注释,一切的交往都是初逢!此时此刻,你是孤独的,其实任何时候你都是孤独的,因为你已经展现了生命中的全部景观,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微尘都是自己生命真相的显现,没有丝毫造作,全体即是,除此更无他物,所以你是孤独的。

  然而,你也是从来就不曾孤独的,一切无相不生不灭的本体,与所有的生命一样一起不分彼此。在心灵中完全融合了彼此生命的所有形象,在物象上,一切都是相融相摄彼此相依,从未分离,所以一切都不孤独。世界同体、众心同体,生佛不二,身土不二,人我相类,灵肉相依,一切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何其完美!

  孤独是因为生命不受任何事物干扰!

  不孤独是由于生命内在的和谐完美!

  除了这二者外,还有什么可以用来形容这不可思议无法形容的生命真相呢?青山无语,绿水常绕;天地不言,万物相依;人心不语,唯清唯善;真谛无语,起诸妙用!没有重复的生,日复一日,时复一时,分分秒秒,都在演绎着绝胜的美景!没有重复的死,无常变幻,春去秋来,成住坏空,都在展示着妙曼的诗情!

  (来源:南普陀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5#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16:15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16: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2 00:53 , Processed in 0.03784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