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2石门素疏【向阳花开】今日禅宗

  [复制链接]
20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12:24 | 只看该作者
来果禅师:破三关的历历景象
2019
10/11
11:21
五台山文殊道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

十二月十二日开示(八七第七日)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念皆是真如。一个妄想,一个真如,究竟是同是别?要问你们一下子:妄想是甚么?真如是甚么?同,在甚么地方?别,又在甚么地方?

破了本参的人当然是清楚的;要替你们工夫未到的人,详细分别一下子,不然,恐怕你们都是儱侗的:

我们未悟以前,妄想一动,就是一个相;打南京的妄想,南京的相就现出来了;再打上海的妄想,南京的相早已灭了;上海的相就跟到生出来了。以此类推,此相生,彼相灭;此相灭,彼相生;彼灭,此生,无暂刻停留,这是一个妄想。你们在妄想不停留的中间提起一个“念佛是谁”,一提,疑情现前;疑情是甚么形相?你们讨论一下子有甚么相?你们七打了八个下来,虽然没有开悟,疑情上有相没有相?大概都知道一定没有相。这一个“念佛是谁”提起来只有疑情,疑情是无相;妄想不停就是形相不停,于这个中间安一个无相的疑情;人的心行上只存一个,那里有两个的呢?所以有了无相的疑情,有相的妄想就没有了。渐渐用,渐渐用,自然会到纯一无相;自有这个纯一的工夫破本参。破过本参,就是一个纯一无相,不会再有一点妄想影子在。你若要承认破了本参,我问你:“还有妄想没有?”你若讲:“有,不多,一时、半刻还有一点。”我就要吐你的口水!这还算破本参?你哄那个?破了本参,要想找个妄想是没有的。到了这步工夫,举心、动念都在这个无相工夫上;吃饭也没有离,穿衣也不少一点,任是再有事,这一种工夫是不会缺少;在这个地方立一个名字叫做“真如”。

真如两个字是对妄想说的,因为离了妄想,才说一个真如;不安这个名字,怎么说呢?虽然勉强叫它一个真如,真如的本来面目,还是这个样子吗?还不是的?究竟是个甚么样?就要你们自己工夫用到了这个地方自会知道;光是听我讲是没有用,不但没有用,即使我说出来,你们还要不相信。何以呢?从前有位学者要我把真如讲到他听,我说:“讲到你听,你还相信吗?”他说:“我相信。”“你既相信,我说到你听:‘真如头上四个角,前门两个,后面两个;有两条尾巴,一条在屁股上,一条在肚子上。’你信吗?”他说:“不对!那有这个道理?真如那里有角、有尾巴?即使有角,那里会有四个,前面有,后面还有?屁股有尾巴,肚子那里会有尾巴?岂有此理?我不相信!”我说:“我早已说你不相信。”我说:“这,还是真的真如;这个真如,你不相信,我说个假的你听听:‘真如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无净,无染。’”他听了说:“这个大概差不多,教我相信还可!”你们想想:我说真的,他不相信;我说假的,他到相信。今天,我讲到你们听,你们有人相信吗?你是不会相信的!终归破了本参是无妄想;无妄想,即是无一切生、灭念头;念头有生、有灭,就有相,有相,阎王老子一把抓得到,抓到去变牛、变马,就要听他指挥。我们没有妄想就没有相,阎王老子抓甚么?所以破本参的人,生、死一定会了。

破重关的人,一定没有梦想;睡觉还是睡觉,梦是不许有。每每有人说:“宗门下的事实一点找不到,说起来,宗门开悟的人,还有昏沉,岂有此理?”其实他不知道宗门下的事,要达到那一步才没有昏沉。那么,要知破重关的人没有梦想,还有甚么呢?要知道梦想是从那里有?任你甚么梦,不出世间事相。破重关的人,理、事俱了,心、境双融,那里还有世间事在?所以决定破重关的人没有梦想,有真如在。那么,有妄想,就有相;有相,阎王老子看得到,就是有生、死在。有真如在,阎王老子虽然看不到,释迦老子还看得到;释迦老子看得到,就有涅槃在;了生、死,还要了涅槃。破末后牢关的人,他是昏、妄俱除,梦想全灭;到了这个地方,他没得昏沉,他到了这里,生、死不住,涅槃也不住;说一真法界,他连一真法界都要超过。再则,破本参是见法身,破重关是证法身,怎么说见?怎么说证呢?譬如禅堂:见法身的人,如站到禅堂门口,堂里的事看见得清清楚楚的,但没有进来。证法身,就是进禅堂来,一直就到维摩龛里坐下来。怎么坐来维摩龛?还有点关系,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说,破本参,见法身;破重关,证法身;破牢关,透法身。一切法门,证法身就是到了极顶的工夫;唯有宗门下要透过法身,才是宗门下的事。我所讲的这许多话,与你们本来没甚么讲头;不过,我这么讲一下子,你们用耳朵听一下子,可以说“一入耳根,永为道种”。有此种,将来一定会发芽,发芽便会结果。佛说:“如是因,如是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16:14 | 只看该作者
永明延寿禅师:法空之理,超过有无,即法身之性
2019
10/11
11:23
五台山文殊道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夫教明一切万法,至理虚玄。非有无之诠,绝自他之性。若无一法自体,云何立宗?

答:若不立宗,学何归趣?若论自他有无,皆是众生识心分别。是对治门,从相待有。法身自体,中实理心,岂同幻有,不随幻无。

《楞伽经》云:“佛言:大慧!譬如非牛马性、牛马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相。”古释云:马体上不得说牛性是有是无,然非无马自体,以譬法身上不得说阴界入性是有是无,然非无法身自相。此法空之理,超过有无,即法身之性。然有趣有向,智背天真;无得无归,情生断灭。但有之不用求,真规宛尔;无之自然足,妙旨焕然。则寂尔有归,恬然无间,顿超能所,不在有无,可谓真归,能通至道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0:04 | 只看该作者
世间有哪四种可贵之人
2019年10月11日 14:21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有四种修行人,可敬、可贵,为世间之福田。(摄影:惜缘小和尚)有四种修行人,可敬、可贵,为世间之福田。(摄影:惜缘小和尚)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有四种修行人,可敬、可贵,为世间之福田。是哪四种修行人呢?就是持信、奉法、身证、见道这四种修行人。

  什么是持信人呢?如果有发心向道的修行人,因为受到他人教导,而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内心没有丝毫怀疑;相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坚信如来之教,也相信一切修道人所说的,并不会依着自已的想法来修行,这便是持信人。

  什么是奉法人呢?就是可以分辨正法和邪法,不轻信他人所说的话,而是深入观察这些道理:‘是有?是无?是真实?还是虚伪?’能清楚地明辨:‘这是如来所开示的教义,那是外道行者所说的道理。’然后,奉行持守佛陀所讲述的法要,远离外道所说的言论,如此的修行人就名奉法人。

  什么是身证人呢?就是以自身行持证明真理的修行人,专注于心性,用功行道,这便是身证人的行持。

  什么是见道人呢?假使修行人能够断除身见结、戒取结、疑结这三种烦恼,证得须陀洹果,成就不退转法。成就初果圣位,以无漏清净法眼,了达今生、来世、父母亲眷,乃至于一切有情之间的三世因果,更明白从凡夫至阿罗汉的种种修学次第。能够以自身的修行证量作为证明,即为见道人。

  比丘们!这四种修行人,当专心一意修习身证之法。诸位比丘!应当如是精勤修学。”

  所有在座比丘闻佛陀开示后,皆欢喜奉行。

  (来源:五台山佛教协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1:59 | 只看该作者
业障”和“魔障”是一回事吗
2019年10月12日 16:48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学佛人常常能听到“业障”和“魔障”这两个词语。学佛人常常能听到“业障”和“魔障”这两个词语。
  我们学佛人常常能听到“业障”和“魔障”这两个词语,但是如果让你说出这两个词的区别,即便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怕也是模棱两可地说不清楚。如果简单一些来说,业障能障人道业,这个道当然指的是修习成佛之道;而魔障能断人修行成佛的慧命,魔障由业障而来,但又与业障有着不同之处,那么此二障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什么是“业障”?

  “业”,梵语为羯磨,有造作之意。指我们人类以身、口、意三业所造作善恶是非的一切行为。

  所谓“障“,即是障蔽。无明为造业的根本,我们众生因无明而生烦恼,使意念不净,意不净而懈怠,因懈怠而不精进,因不精进而失禅修,因不禅修,而无法得定,即离圣道。所以说,烦恼能障碍行者超凡入圣。

  从无始以来,人类因贪、嗔、痴、慢、疑等种种烦恼而造业,因所造善恶,业力所感,而轮回天、人、阿修罗、畜牲、恶鬼、地狱六道之中。一切业力的造作,皆随着我们世世投生,轮转受报。譬如,倘若今世得遇善知识,出家种子萌芽,心想要出尘,但因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所感,宿障现前,不能如愿,这就是业障。

  什么是“魔障”?

  何谓“魔”,是摩罗的简称,含有能夺人生命,障碍善事,扰乱世人,破坏道场等意思。

  魔障是正道修行者的障碍,一个学佛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会遇到内在、外在环境等重重困扰与阻碍。

  因此我们作为学佛人,应时时生惭愧心、慈悲心、忏悔心,对一切人事物都应该慈悲为怀,谦恭有礼,处处与人方便,恒顺众生,给予他人安慰、鼓励的爱语,无人我相的待人处事,如此之行才能将业障消除,才能受到每一个人的爱戴与崇敬,而魔障也就无缝可入,知难而退了。

  “业障重”有哪些表现 ?

  我们经常听到学佛之人说到“业障重”这三个字,那么哪些才是“业障重”的表现呢?

  一、昏沉。这是业障重的表现之一,既是常常昏沉,每日里整个人无生气。

  二、掉举。业障重之人学佛之后,很不容易平静下来,而且常易兴奋,不能自己。

  三、散乱。业障重者的心很容易散乱,不易集中精神。例如禅坐时修习数息法,从一数到十,都很难作到,好像被一团大雾笼罩住了,故每次数着数着,就如在大雾中迷失一般而忘失了。

  四、失念。业障重者的心容易失去正念,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做事怎样做才是如法的。

  五、妄想。业障重之人的心容易有妄念,整日无所事事,胡思乱想的时候比较多。

  “魔障”无因可寻又来势汹汹

  ■ 魔障说来就来,毫无缘由

  如果我们遇到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但又说不出究竟是什么原因。譬如于修行时,忽然得一场大病,而且是急性病须看急诊,但说也奇怪,等到了医院,医生一检查,却又查不到任何病状,而说你没事,休息一阵子就好,这就是魔障。

  刚才说的是属于身体层面的,至于心理上的病是指事先没有什么征兆,但却能忽然大怒起来,暴跳如雷,令你因太激动而无法修行,诸如此类无原因可寻、离奇异常之事,令人废修道业,都叫做魔障。

  倘若生气的现象和生气的原因很正常可解,而且比较理性且温和,但在事情发生后也会障碍修行,那就是业障而不是魔障。有人因有某些特殊业障,会感得某些特殊烦恼因缘来令他自己生气、嫉妒、或疑谤佛法等,这就是业障。业障皆是无始以来自己所造之业而致。魔障却不是这样。

  ■ 魔障来势汹汹,值得注意

  魔障的震撼力很强,魔障要来便是来势汹汹。往往来临时,其余威及副作用也都很大。若不念佛、打坐及时忏悔回向,便很难度过难关。

  如果当我们遇到业障时,意志不坚,心生恐惧,失去道心,那么魔障也会趁隙而入,运用种种的手段来诱惑我们,打击我们,刺激我们,从而使我们丧失理智,失去对佛法的信心,致使终生沉迷于凡夫的欲海里,生生世世都欲火炽盛,以欲为乐,茫然不知三界火宅的可怕。所以才在前文中说到,魔障能断人慧命。

  如何对治“业障”和“魔障”?

  ■  忏悔得清净,忏悔得安乐

  首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忏悔。我们常常能听到的一句话便是“忏悔业障”。而魔障又是由业障而来,所以忏悔“业魔二障”是解决业障与魔障的最好方式。

  佛经上说我们每个人所造作的恶业都如须弥山那样之多,无穷无尽。如果说我们造作的恶业如同冰山,那我们的忏悔就像阳光一般可以融化冰山。我们忏悔因过去无明所造就的恶业,不仅忏悔的是过去的罪业,更是悔不再造作新的恶业。而忏悔重在心念,罪从心起将心忏。真正的忏悔要立足在改过的基础上,如此才能真正的远离“业魔二障”。

  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忏悔后我们还要记得回向,回向给自己解除“业魔二障”。再将自己念经、持戒、放生、布施、行善等功德利益回向给广大一切有情众生,祈愿众生都能知因果,懂忏悔,早日离苦得乐,远离一切障碍,福慧双修,最终成就无上佛果!

  (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2:10 | 只看该作者
然教法师:广结善缘和攀缘的区别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10-10 17:00:09)转载▼
标签: 然教法师       
然教法师:广结善缘和攀缘的区别

在佛门当中经常可以听到“广结善缘”这个词。只有广结善缘,多行善积福,并把自已的所有与别人分享的人,才是最欢乐、最幸福的人。但也经常听到“不要攀缘”这个词,因为攀缘就有烦恼,所以为人处世应该随缘。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打着广结善缘的幌子到处攀缘,最后弄得自己和他人烦恼;也有的人谨慎得几乎忘了菩提心,当有人向出家人或居士询问时,很多人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怕被别人见到扣上“攀缘”的帽子,结果给很多准备了解佛法的人印象是佛教徒不积极弘法、冷漠。那么“广结善缘”和“攀缘”的分水岭在哪里呢?

首先应弄明白概念。“广结善缘”亦简称结缘、有缘。隋智顗(yi)《法华经文句》卷二谓:“结缘者……过去根浅,复漏污杂,三慧不生,现世虽见佛闻法,无四悉檀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此名结缘众。”是说前生没有累计福德因缘,对佛法不能了知,今生听闻佛法只是结缘而已。梁简文帝《相宫寺碑》:“皇太子萧纬,自昔蕃邸,便结善缘。”即指学佛,于佛法结缘。唐司空图《赠岑上人》诗:“巡礼诸方遍,湘南频有缘。”指与僧人结方外之交。又如树恒《绚烂之极归于平谈》谓:“(弘一法师)书写了大量作品,广结善缘。”由此可知行一切善事,都可以称为“广结善缘”。后来,与人往来、与物接近的机缘,亦泛称“结缘”。如唐·白居易《醉后重赠晦叔》诗:“岂是今投分,多疑宿结缘。”又宋·陆游《湖上》诗:“桃李已忘畴昔分,禽鱼犹结后来缘。”

广结善缘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有一位僧人在回寺途中,时近傍晚,突然雷声隆隆,天下起了大雨。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怎么办呢?”所幸不远处有一座宅院,只好拔起脚步去求住一宿,避避风雨。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冷冷地说:“我家员外向来和僧道无缘,你最好另作打算吧!”僧人恳求:“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它的小店人家,还是请您给个方便”。仆人无奈入内请示,一会儿出来,仍然不肯答应,僧人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可是仆人依旧摇头拒绝。僧人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员外名号,然后冒着大雨回了寺庙。三年后,员外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庙里上香祈福,员外便陪着一起出门。到了寺院,员外忽然瞥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纳闷,找到一个正在打扫的师父,向他打听这是怎么回事。小师父笑了笑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淋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和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一块长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至于详情,我们也都不是很清楚。”员外听了这番话,心中既惭愧又不安。后来,他便成了这座寺庙虔诚供养的功德主,香火终年不绝。 

还有一位出家人,跟随师父修行,几年之后便精通教理,并且学问渊博,知识丰富,辨才无碍,修持也很好。于是辞别师父,准备四处宏化。可无论走到哪里就是没有人愿意听他讲经说法。他一讲经,别人都不爱听,都跑走了。几年下来依然如此,他想:我发愿弘扬佛法,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听我讲呢?什么原因呢?怎么办?他很是疑惑。于是就回到师父身边,师父就对他说:“你不用去弘法了,就在我身边做些杂务,你再把你所有的东西都卖了,卖了之后把所有的钱都买粮食,买来之后你念佛念咒来加持这些粮食,然后把这些粮食扔在草地里头虫子多的地方,让这些虫子、鸟什么的来吃,与众生结个缘。之所以没有法缘,就是你前世没有和人家广结善缘啊。所以今生你要想人家来听你讲经说法,就先须与他们广结善缘,这样你的法席才会隆盛,他们才会依你来学习佛法”。他就照着做了,二十年后果然法缘殊胜,法席大盛,有许多人踊跃参加、恭敬护持。

那什么是攀缘呢?攀缘就是攀取缘虑之意。凡夫由于以妄想缘取三界诸法,故乃产生种种烦恼。《维摩诘所说经》中说︰“从有攀缘,则为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本经中还说:“攀缘取相是妄动之始,病之根也。”僧肇︰“攀缘谓妄想微动,攀缘诸法也。妄想既缘则善恶已分,善恶既分则憎爱并炽,所以众结烦于内,万疾生于外。”《楞伽经》中说:“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楞严经》亦云:“诸众生以攀缘为自性”。众生因为无始一念无明,产生贪爱,以为一切可得,六根攀缘六尘,攀缘三界所有,如果以无所得之心就没有什么可攀缘的。攀缘,心就不清净,心就不平等,烦恼于是就如影随形,甩不掉了。

广结善缘就是在一切有情无情身上广做一切善事,心态是没有分别,没有取舍,没有得失。结果是诸事顺利,众缘和合,万事大吉。

攀缘就是随顺自己的贪心,名闻利养心重,对待众生两个面孔,心态是有所得,有所取,有所求。结果是烦恼重重,患得患失,名声毁坏。

知道了广结善缘和攀缘的概念,很明显地看出广结善缘和攀缘的区别,并非不好操作。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必要像文章开始讲的那样,口是心非或因噎废食。只要如理如法,就可心安。



(原创作者:然教法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2:18 | 只看该作者
旷劫流浪不知归东林之行毕竟回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10-10 05:00:00)转载▼
标签: 大安法师 东林寺 东林寺净土苑 佛学 净土        分类: 《净土》2018、2019年文章
旷劫流浪不知归东林之行毕竟回

旷劫流浪不知归 东林之行毕竟回

《净土》2019年第2期    文/蒲列翠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九日早晨,我和善友,也是邻居,怀着一颗急切的求戒之心,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净土祖庭庐山东林寺之行。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三十日下午四点多钟终于到达寺院,在到山门前的那一刻,我不由地热泪奔流,与半路遇到的山东及上海的莲友一齐感叹:阿弥陀佛!我们到家了!到家了!



初入祖庭,千人念佛

安单后,下午六点半,我们便随众进入庄严的青莲念佛堂念佛。殿门口,护法义工微笑的请姿好温暖。在踏入殿门的瞬间,我恍然置身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七宝讲堂中,金碧辉煌,富丽广大,超乎我的想象,真的庄严无比!在殿内护法义工有条不紊的指引下,东西两单排班有序,整齐肃穆。当维那师父悠扬宛转的嗓音扬起后,来自海内外的几千名操着各种口音的佛子们,此刻念佛都变成同一音声: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天籁——东林佛号声飘荡虚空,好像和极乐世界的妙法音声相融相和,荡涤心髓,让人顿觉清凉,仿佛我们正在阿弥陀佛慈父身边环绕,环绕……八点整,念佛结束,我们回到寮房,九点就寝。

第二天早上三点,我在微微的响动中醒来,看见两位义工老菩萨已经梳洗完毕,一位去上岗,一位在打坐念佛。我想还早,想再睡会儿,又看到别的师兄也陆续起来开始刷牙洗脸,于是也慌忙起床。要知道,在家里我是不过七点都不起床的人啊!四点半,如潮如水的“南无阿弥陀佛”声,在黎明的晨曦中,又一次涌向了阿弥陀佛慈念我等的大悲心海中,一声声,一念念,三千佛子,三千心音,三千愿力,汇成一心:南无阿弥陀佛!儿要回家



过斋行堂,亦是修行

早课结束后,在空灵如云的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覆被中,东西两单的男女众在比丘师父与比丘尼师父的率领下,列队快步出堂,来到斋堂门外等待过堂。依然是分男众女众两边列队,层层行行,整整齐齐。清一色的海青缦衣,殿宇楼阁,飞檐悬铃,宝塔钟鼓,高低山峦,翠竹古树,在清晨的微蓝天幕下构成一幅绝美的风景。我多想拍下这一画面,可我不敢动一下,唯恐我的一个轻微动作破坏了这幅庄严宁静的画面。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使多少人对庐山生起向往,可此情此景,若东坡再生,该用怎样的笔墨另赋一首诗来描写东林寺的美丽呢?旷劫流浪不知归东林之行毕竟回

分批依次进入斋堂后,男女众在两边坐定。中间弥勒菩萨像笑容可掬,墙上“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的“五观”法语,让人顿失贪心,惭愧感恩。十几位年轻男女义工笔直地侍立一旁,桌子上每人两碗一筷摆放整齐。大众共唱供养偈后,义工将饭菜次第分类行堂。米饭、馒头、粥、豆浆以及四五样菜,色香味美。待大众吃完后,义工菩萨们又为每个人碗中倒入惜福水饮服,随后大众将碗筷整齐地置于桌边,在义工菩萨引导下,一起合掌念诵印光大师法语:“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复叶福备居士书一》)然后共唱结斋偈出堂。

令人随喜赞叹的是,虽几百人一齐吃饭,现场却肃静无声,添饭添菜,眼神动作,自然会意。那些行堂的义工小伙姑娘,大的不过三十岁,小的十七八岁,沉重的木桶、汤面、菜盆等,他们挎在稚嫩的臂膀上,穿梭在狭窄的过道中,观察每位用斋者的眼神和动作加减用量,动作利索,态度和蔼。待几千几百人用餐完毕,他们才吃饭。想想寺院之外,多少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正在沉溺于繁华都市、网吧手机呢?而这些年轻人在这里,满心欢喜地护持三宝,不计报酬地为众生奉献,他们何尝不是在用朴实真诚的行动来向我们诠释菩萨的行愿呢?南无阿弥陀佛!仅在这行堂吃饭间,就让我明白了修行的真谛!感恩十方三宝!感恩十方众生!感恩一切父母师长,一切善知识!



寻访圣迹,礼拜诸圣

用斋完后,回到寮房,同寮的安徽师兄邀我们一起去拜塔。我们总共三人,一齐来到观音殿后北山口,朝拜山顶文佛塔。青石阶从山顶寂然平直垂下,石阶护栏两边,苍翠笔直的绿竹幽然林立,将石阶掩映得阴凉清雅。向上看,全是三步一拜的朝圣者,下方也多是一步步跪拜的信众。我们三人赶紧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齐拜下,上三个台阶一拜一念,再上三个台阶一拜一念……大概拜了几十个台阶,我已经气喘吁吁,而其中一位师兄却拜得很快。为了赶上她,我几乎被长长的海青绊倒,于是只好让她一人先拜上去,我和另一位师兄随后沉住气,不紧不慢地拜着念着,终于也拜上去了。此时文佛塔就在眼前了,塔内的释迦牟尼佛玉像高贵典雅,对着世尊慈颜,弟子唯有深深地顶礼!顶礼!顶礼……

目及之处,皆是虔诚的拜佛人和绕塔人,僧俗男女,年长年幼,皆是双手合十,低眉敛目,宁静安详地拜着绕着。此刻,面对我们的人天教主,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我相信大家的心都回归到了最纯净最柔软的状态,世间的是非名利、财色物欲在这玉洁冰清、巍巍宝相下荡然无存。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梵网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您的话语让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罪恶累累的生死凡夫知道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有的性德!尽管我们现在还在六道娑婆,然而您的慈光却已为我们照开万世昏蒙!

拜完文佛塔,我们又朝上拜了观音阁。面对千手千眼、千处祈求千处应、寻声救苦、慈航倒驾的观世音菩萨,我像失乳婴儿忽遇慈母一般,急切的求救之心油然而生,诚心向菩萨许了三个愿望,有我的,也有来时别人托付的。我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南无福被众生观世音菩萨!

拜完观音阁,我们又准备去拜东土莲宗初祖远公大师灵塔。经过凉亭的间隙,我们向正在休息的师兄问清楚了地方,赶紧朝那个方向赶去。路过东林寺前方丈果一老和尚灵塔,我们虔诚礼拜。随后终于来到远公塔院前,青石垒起的远公灵塔在经历了一千六百多年的风雨后,依然灵瑞祥茂。在我们深深拜下去的那一刻,一百二十三位先贤如在眼前。面对这位莲宗初祖,一代圣僧,我只能用深深的叩拜来表达敬仰!正如憨山大师所说:“青山开白社,高贤毕在斯。惜晷刻莲漏,清修礼六时。净念绝尘想,极乐为归期。高风振千载,翘首结遐思。光容如在眼,梦寐相追随。”(《憨山老人梦游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无上微妙法!南无一切贤圣僧!

拜完初祖,我俩又去朝拜庄严神圣的东林寺大雄宝殿。踏进殿门,法相庄严的三尊大佛如真佛在前,我们低眉敛目不敢观仰。在西侧拜垫上倒头便拜,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起一拜间,只想对释迦慈父说:“灵山失散徒步行,六道轮回尽皆经。万死千生难出头,今朝父子始相逢!十方诸佛诸菩萨!西方路上齐援手!南无阿弥陀佛!”



福报深厚闻妙法,因缘具足受大戒

朝圣完毕后,已到午斋时间,在回房的路上碰上了我们的老乡——太白县的张师兄,我们在从九江市区来东林寺的公交车上结识,刚到寺院后他热心帮助我们安单。他早我们十天来寺,虽仅而立之岁,但已学佛多年,可谓宿福深厚,这次也是来求受菩萨大戒。我们见面好欢喜,毕竟在南方忽然遇到我们陕西人,而且还是同乡,实在很幸运,也许是佛菩萨的安排吧,我们一起合影留念。旷劫流浪不知归东林之行毕竟回

下午两点多,我们又进入念佛堂,开始下午课的念佛。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唱起后,我居然意念纷驰,只好努力地观想佛眉间的白毫光贯注我头顶乃至身心,慢慢地定下心来。可刚念了不大一会,无始来的妄想恶念又起,只得偷眼一看:只见法王宝座上金光闪闪的西方三圣,和四周宽阔的红木宝柱上的阿弥陀佛金色立像,庄严慈祥;还有纯金色的雕花宝幢和雕花宝盖,一排排金黄色的莲华拜垫,青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能容纳四千多人的宽大空间,身着黄色马甲笔直合掌站立墙边的年轻护法义工;一排排身着海青缦衣低眉垂目缓步经行的佛子,其中不少还是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这哪里是青莲念佛堂,分明是极乐世界的七宝金殿!我顿觉羞愧难当,仿佛所有的龙天护法也在责备我。我紧闭双目大声唱佛,观想佛用手来摩我顶,慢慢的,心静下来。忽然,维那师父佛号变换,四字名号响起,大众归位回向,下午课结束,我觉得时间好短好短,却已到五点。

晚上药石,我们不吃,就回寮房了。稍微休息了一会,又见大家穿海青,我俩慌忙洗漱换衣进殿。一进殿门,哇!一排排拜垫上已经坐满了人,只剩最后几排位置,我们在护法义工的指引下落座。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大众礼佛三拜后对面排班,佛号响起。四位年轻男戒子,四位年轻女戒子,手执鲜花、莲华灯,在如雷如云的佛号声中,从宽宽长长的中间过道与合掌而立的佛子们面前穿过出殿,迎请东林寺方丈大安大和尚升座讲法。过了八九分钟,在香花请、香花迎的仪仗后,两位仪容堂堂的侍者师父手执如意和宝具分两边在前,后面身着金黄色海青、大红色袈裟的大安法师威仪庄严,低眉缓步走向法座。待法师在中间法座上升座毕,佛号落板,磬声响起,维那师父扬声:“众佛子,礼大和尚一拜!”未等众人躬身,法师一声:“不为礼。”众人齐呼:“阿弥陀佛!”回应后坐定,法师开始讲《弥陀略解圆中钞》,法师声音柔和缓慢,循循善诱开示,大众全神贯注聆听。我好激动,因为我虽学佛多年,但还从未现场听过任何一位法师升座讲法,只是在光牒中看到听到过,所以倍感珍惜。八点钟到了,法师讲法结束,大众又在佛号声中恭送法师回寮。我们回到寮房后,两位义工老菩萨直夸我们有福报,来寺第二晚就闻到法师讲法。我们也法喜充满。

第三天早上又是三点起床,早课后刚用完斋,还没来得及回房换衣服,就接到了头天晚间认识的湖州一位师兄的电话,让我俩赶紧去护法团报名受戒。我俩赶去时,队伍已排起长龙,好不容易轮到我们,我才看到人家都上交了受过五戒的戒证,我俩傻眼。以前因缘不具足,我俩没受过五戒。对这次受菩萨戒,我们一直很欣慕,千里迢迢来欲求受大戒,若受不上,自己伤心不说,回去又如何面对那些羡慕我俩能来而她们不能来的同修呢?等我们说明来意后,一位不知是师父还是居士的年轻男子说,菩萨戒是心地法门,是顿立戒,以前没受三皈五戒没关系,这次一起受上就可以,于是我俩终于报上了,领到了戒本和进堂证。好高兴!(注:菩萨戒只需要发菩提心,是菩萨的种性,能听懂法师的语言,就可以受戒。《梵网经》菩萨戒是顿立戒,不需要其他附加条件,也不需要渐次的过程。没有受过三皈依,没有受过五戒,都可以顿然去受《梵网经》菩萨戒。实际上,东林祖庭在授戒的过程中会补上,如果没有受过三皈五戒,在传授菩萨戒期间,会先传授三皈五戒。)回去后又听说要请缦衣,我们又匆忙去外面请回,回房后在别的师兄指导下搭上缦衣,默念着“善哉解脱服,钵吒礼忏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搭衣偈,看着镜中的自己,庄严、神圣,不禁为之激动、感慨,世间一切盛妆华服怎堪相比!南无阿弥陀佛!旷劫流浪不知归东林之行毕竟回

下午课时开始净坛,当洁坛净水赞响起后,维那师父宛转柔妙的声音在整个大殿回荡,大众齐声相和,那声音如云如雾,“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除愆,火焰化红莲,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我仿佛看到观世音菩萨就站在粉红色的千叶宝莲上,以柔软的杨枝在翠绿的宝瓶中沾水轻洒。随着声声大悲神咒,菩萨的净水甘露飘满尽虚空、遍法界,有情无情尽沾法露,地狱众生刹那清凉,一时超升!真的是感应吧,我当时顿觉一股清气直透心际。数千佛子,一遍又一遍地念诵大悲神咒,祥光加被,紫气升腾,观世音菩萨、香云盖菩萨怎不云集东林寺上空呢?由此开始了授受在家菩萨戒的庄严过程!直到结束返回后,我俩依然激动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描述当时的心情!

南无观世音菩萨!众生的慈母!

茫茫宇宙,就是您博大的胸怀!

芸芸众生,全是您胸前的娇子!

我愿永生永世常蒙您慈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0:30 | 只看该作者
汾阳善昭禅师:是非歌
2019年10月15日 09:03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宋·汾阳善昭禅师(图片来源:禅林网)宋·汾阳善昭禅师(图片来源:禅林网)
  出家学道总须知,

  在众丛林切莫亏。

  尊幼古今诠有德,

  勿同愚辈是兼非。

  闻说好,心便喜;

  闻说恶,恨不死。

  好恶都来只自心,

  刚向其中觅道理。

  世间人,多无智,

  不解思量是非起。

  大智之人看着伊,

  自己容身入无地。

  子路曾遭渔父呵,

  夫子惭颜足忘履。

  舍利尊,第一记,

  亦被愚夫亲正指。

  如来慈眼视众生,

  了达古今明本际。

  看周秦,及汉魏,

  败国亡家皆总是。

  历劫是非地狱因,

  闻说是非须审细。

  我闻说,心不起,

  只个是非便亲旨。

  些子浮言尚不销,

  问甚西来祖师意。

  要分明,辨根带,

  晓个是非真有地。

  更有人来说是非,

  向道余今识得你。

  (来源:禅林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0:34 | 只看该作者
净界法师: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10-12 07:42:07)转载▼
分类: 净界法师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因缘慢慢地放下。因为,你越攀缘外在的人事,就容易去激发过去的生死业力。这对你临终是极度的不利。你必须让生死业力沉淀下来,万缘放下。

第二个,你要好好利用你的第六意识,好好地作如理的思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第三个,你要修习空正见跟愿力——观照力跟誓愿力,好好地调伏引导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你不去调伏,它临终会坏事的。

掌握了这三个重点,你就掌握唯识的整个纲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6 11:43 | 只看该作者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发愿文
2019年10月16日 11:26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人民安乐!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文/如瑞法师

  南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您是夏日的凉风

  冬天的太阳

  人人渴望,人人需要

  我们以思念慈母般的心情

  称念您的圣号

  虔诚跪在您的座下

  至诚地向您老人家祈愿:

  南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您以大慈之心

  给予众生快乐吧!

  您以大悲之愿

  拯救众生脱离苦难吧!

  慈悲的观世音菩萨

  只要众生不断杀盗淫妄之业

  这个世界就不会安宁

  瘟疫、地震、洪水、台风……

  天灾人祸恐惧威胁着人类

  弟子众等

  只有在这里代众生忏悔

  众生啊!

  昧于因果  不明事理

  不辨善恶  颠倒是非

  不知孝养父母

  不知尊敬师长

  不知爱护弱小

  内心污浊不清

  充满贪欲、嗔恨

  怀疑、傲慢……

  慈悲的观世音菩萨

  求您老人家加被

  给予众生改过更新的机会

  给予弟子们更新的力量

  愿您老人家的甘露水

  遍洒世界

  洗涤众生一切罪障

  弟子众等

  在这里代父母师长

  家亲眷属

  护法檀那 怨冤债主

  忏悔发愿:

  弟子众等

  无始劫来身不善

  口不善 意不善

  今于菩萨前深深忏悔

  忏悔无始劫来于三宝前

  所造种种不恭敬之罪

  于父母师长前

  所造种种不孝不敬之罪

  于所有众生处

  有意无意所造种种伤害之罪

  如是恶业无量无边

  今皆发露忏悔

  慈悲的观世音菩萨

  弟子众等

  愿以慈悲心扩大胸怀

  愿以智慧力改恶向善

  愿以大行力精进向上

  未生恶不令生起

  已生恶今皆忏悔

  更不敢作

  弟子众等至诚发愿

  愿从今直至菩提

  永远归依三宝

  违缘消灭

  顺缘增长

  愿无边功德施有情

  愿无上觉体今生证

  并祈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世界和平 人民安乐

  十方善信福寿康宁

  弟子众等

  誓断一切恶 无一恶不断

  誓修一切善 无一善不修

  誓度一切众生 无一众生不度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三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6 12:12 | 只看该作者
修行如月亮之盈亏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10-13 07:02:19)转载▼
分类: 随机说法
修行如月亮之盈亏

佛法跟世间法是相反的。世间的一月是从初一到三十,一个月结束的时候看不到月亮,失去了光明,一片黑暗。佛说世间人就是这样的,刚开始年轻力壮,成家立业,意气风发;中年年富力强、功成名就、家庭幸福;慢慢越来越衰老,死时积累的财富带不走,儿女也不能跟着走,连自己的身体也带不走,两手空空,独自在恐惧和无奈中离开这个世界;来世堕落恶趣,出脱无期,前途一片黑暗。



佛法则是相反的,佛说我们应该从十六开始,到次月的十五结束,此时正是圆圆满满的月亮,一片光明。



这就像我们修行的过程,万事开头难,尤其是最初修行时非常难。现在很多学佛人不是真正的修行人,都去找感觉。若是感觉不好就觉得这个法不殊胜,这个师父不厉害,于是就远离,再去找自己有感觉、更厉害的师父,更殊胜的法。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禅修班,通过别具一格的环境、精心设计的引导词等各种方法,把学员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学员能进入一些状态,就觉得这个师父太厉害了,这个法太殊胜了,其实不过是心灵鸡汤而已。



真正的佛法不是这样的,修行不是这样的。开头非常难,打基础是最难的。降伏内心的烦恼是个艰难的过程,就像月亮的盈亏,从十六开始到三十,逐渐见不到月光,但是从初一开始就有月牙了,光明初现了。慢慢到十五圆满的月亮,象征着福德和智慧二资圆满,功德圆满,成佛了,再也不堕入轮回,这就是学佛人的历程。



所以佛说一个月应该从下旬开始,下旬和上旬加起来是一个月,但是一个月结束的时候,月亮是圆满的。圆圆满满的月亮代表一片光明,以此比喻取得成就的学佛修行人。





——摘自《俱舍论》讲记(二十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10:19 | 只看该作者
弥陀接引临终人事迹三则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10-17 05:00:00)转载▼
标签: 大安法师 东林寺 东林寺净土苑 佛学 净土 杂谈        分类: 《净土》2018、2019年文章
弥陀接引临终人事迹三则


弥陀接引临终人事迹三则

《净土》2019年第2期    文/夏志先

阿弥陀佛怜念悲悯我等罪业众生,如慈母对待独生子女一般。用兆载永劫的时间,为我等构建了最理想的佛国——西方极乐世界。施设了胜异方便的往生西方极乐的方法:凡惑众生,仰赖阿弥陀佛的愿力,信愿持名,即得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径登不退,一生成佛。  

阿弥陀佛成佛前,曾发四十八大愿。其中有两愿,就是专为众生能方便往生极乐国土而发。即: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勤修我皆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

末学在这里记叙三个往生事例,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佛对众生胜过慈母般的悲心。



一、临终念佛,往生极乐

第一个是莲友董玉巧讲述的关于她二哥往生的事迹。

她的二哥李恒修,享年七十六岁,是河南开封市开封县南桃园村村民。平时为人厚道善良,乐于帮助别人,给别人东西时,总是给好的,自己留较差的,三兄弟中他对父母是最孝顺的。在他临命终前两天,还向老伴忏悔自己曾经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说自己没让老伴跟自己过上好日子,很过意不去。

二〇一八年农历三月,她二哥病情加重,四月初她从西安回到河南二哥家中探望照顾他。他原先没有信佛,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没有什么了解。他的老伴、儿子、媳妇、女儿等,都信基督教,他们还给他做工作,让他也信基督。她回去后,就给二哥讲六道轮回,讲人死了到哪里去,讲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苦。讲极乐世界环境的美好: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七宝为底的莲池,水面有各色放光大如车轮的莲华;有七宝和万种宝香建的楼阁等等。讲往生到极乐世界后,人们所得的利益:寿命无量,不再有生老病死,不再有生离死别;那里的人们长相都一样美好,没有丑陋的;想吃什么东西时,想吃的美食就在七宝的盘碗中出现在面前;想穿什么衣服,衣服就已经穿在身上了;到那里就有神通了,想看家中亲人怎么样了,用天眼就看到了;想知道家人在想什么、说什么,他心通和天耳通就能让自己知道;还有神足通,想回去看看,弹指间就回去了;那里全是善人在一起,没有烦恼……

董玉巧告诉二哥,要好好念阿弥陀佛,并且发愿命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要不然,就到地狱、饿鬼、畜生道去受苦了。她还告诉他,念阿弥陀佛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会来接引这个人去极乐世界。她讲这些,她哥都能听得进去。

因她二哥当时还能下地稍做活动,还没到危急时刻,又因家中其他人不信佛,为避免引起矛盾纠纷,她就让二哥在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她二哥很痛快地说:“中!”就坚持在心中默念佛号了。

大约在命终前十五天,她二哥说看见三个人来接他。她问他是不是去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都说不是,也不是其他亲戚熟人,来人面相看不清。问穿什么衣服,他说穿得绿里花红的。董玉巧心想兄长还没到临命终时,平日也没有信佛念佛,见的可能是怨亲债主,就没有太在意,没有进一步了解,只是让他一直在心里念佛。

到农历五月六日这天,她二哥吐了两次血,好像把烂了的内脏都吐出来了。她预感到二哥可能要走了,就又给他讲了三恶道之苦,极乐世界之乐,并叫他尽量出声念佛,不要停。她二哥仍很痛快地答应说:“中!”就跟着她和念佛机一起出声念佛。虽然他两次大吐血,身体极其虚弱,但神志一直很清楚。他竭尽全力地一句接一句地使劲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李恒修的家人听到他念佛,就说他:“你不是都要信主了吗,怎么又念佛了?”他说:“你们不要管我。你们信主,我念佛。”可见病人对往生极乐的信愿多么深切坚定。念了一会儿,他就说有三位佛菩萨来了。因为二哥家原来不信佛,家里没有佛像。为了确定是不是西方三圣来接,董玉巧就叫村里一位信佛念佛的亲戚,请来西方三圣像让她二哥辨认。他一看就说:“就是这三位佛菩萨来接我。”又对他的家人们说:“佛来了,你们都快念佛。”他自己也尽力地念。董玉巧又对他说:“佛是带着莲华来的,你赶紧上莲华吧,上了莲华,跟着阿弥陀佛很快就到极乐世界了。”这时其他人也不阻拦念佛了,还说他们也在心里念着佛呢!几分钟后,病人就断气了。当时身边的人都看到,亡人面相表情十分安详,毫无痛苦恐怖的样子。

但是,二哥家人不听董玉巧劝说,病人刚一断气,就立即给亡人擦洗穿衣了。趁他们为二哥穿衣时,董玉巧赶忙到外面向天上看,看见在全是灰黑的云上,有三道带着粉红色的白云。她心想可能这就是往生的瑞相吧。断气后,她又为兄长念了七八个小时的佛号,然后才让人把遗体抬放入冰棺,这时发现她二哥居然全身柔软。三天后从冰棺中抬出,要装入木棺时,身体仍然非常柔软。真是不可思议!

李恒修老人一生厚道善良,乐善好施,孝顺父母,而且善根深厚,听到念佛法门立即信受奉行。最后的时日,不受他人阻拦,深信切愿持佛名,临命终时,感得西方三圣前来接引。命终后有面相安详和身体柔软的瑞相,可见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真实不虚。



二、自利利他念佛人,预知时至入安养

我熟识的一位叫安桂花的七十多岁的老居士,原先是西安煤研所的一位工作人员,是一位念佛多年的净业行人,平时基本上是“珠不离手,佛不离口”。老菩萨家里设有佛堂,每天早晚供灯燃香,诵经拜佛,回向发愿求生净土。她慈悲利生之心甚切,在单位院里,碰见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她都会念句“阿弥陀佛”打招呼,起初有不少人不理解,甚至反感。后来则是凡碰到她的人,都会主动向她念“阿弥陀佛”。她只要外出,都在胸前挂着念佛机,让公交车上、路上、店铺中的众生都能听到弥陀圣号,以利益众生。如此这般,她为多少人心中种下了菩提金刚种子啊!

老菩萨持戒甚严,常年戒杀吃素,时时处处都按佛的教导去做。有一次,她坐中巴去很远的念佛堂念佛,下车时,一只脚还在车上,司机就关门开车了,她被摔倒在地上,还被拖行了一段,车才停下。起来后,老菩萨对司机一句责备抱怨的话都没有,只是劝告司机以后开车要当心些。自己拍拍土,一拐一拐走到念佛堂。平时,无论在家还是在饭店吃饭,饭毕,她都会用馒头把所有的盘子及碗擦得干干净净,再把馒头吃掉。有段时间,老菩萨的腰出了点问题,直不起身,走不了路,她仍坚持连爬带走去佛堂上早晚课,艰难地坚持拜佛……总之,老菩萨一举一动,都表明她是一位真正的净业行人。

二〇一五年年末,老菩萨因癌细胞多处转移,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可能有预感要往生了,她非要子女接她回家。子女们不放心,给她保留了床位,算是向医院请假回家。无论在医院还是在家,她每天躺在床上仍念佛不断。命终前三天,她给农村来照顾她的亲戚多次举起三个手指,亲戚不解地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她再过三天去见佛。

我是在她命终前一天去探望她的,当时还不知道上述情况。当我问她见到阿弥陀佛了没有时,她点头表示见到了。但我问佛给她说什么了没有,她却不给我讲。我看望她时,见她十分虚弱,说话时只有极微弱的声音,但神志十分清楚,神态安详平和,无一点痛苦恐怖的症状,还一直在以金刚念诵法念佛。她临终前两天,交代子女们,说我们这些莲友年龄也大了,怕我们受累,不让我们助念了。只是让她的一儿一女,在她断气后的晚上,轮流为她助念。可见她的慈心和对往生极乐的信心。

果然,在她给亲戚举三个手指后的第三天,即二〇一六年元月三日下午,她命终往生了。她命终当天下午,我和几位莲友去她家时,她已断气了。但看到她的面相,却如同在酣睡。莲友们都惊奇地发现,她原先以白色为主的头发,明显变黑了。后来,她的子女还告诉我们,老菩萨断气十多小时后,准备把遗体送往殡仪馆,当往灵车上抬遗体时,她全身很柔软。命终后第三天,我去火葬场参加安老菩萨告别仪式,当她的遗体从殡仪馆冰棺中抬出时,仍全身柔软。抬她的工人说,第一次见到冰棺中放了两三天,身体还柔软难抬的亡人。

安老菩萨多年精进念佛,求生极乐的信念坚定,修诸功德,严持戒律,戒杀吃素,临命终前见到阿弥陀佛,预知时至,命终后身体柔软,面相安详,头发变黑,证明老菩萨多年的精进修行功不唐捐,为净业行人作出了一个好的榜样。

弥陀接引临终人事迹三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10:28 | 只看该作者
禅宗公案:君闻木樨香否
2019年10月17日 14:20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散发着淡淡的木樨花的香味。(摄影:@惜缘小和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散发着淡淡的木樨花的香味。(摄影:@惜缘小和尚)
  人的生命跟朝露没有什么两样,看起来不乏美丽,甚至有的时候是如此的凄美壮观,若逢阳光照射,瞬间即可蒸发消逝在这个空间。同样,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与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相比,与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一粟,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实在是微不足道。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既然人生如此短暂且渺小,那么我们在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虚度。珍惜生命中的所有,无论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难,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不断前进,才不枉度此生。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禅宗史上有一个经典的公案:黄山谷学禅(即黄庭坚,字山谷)。山谷兄师从有名的晦堂大师多年,一无所获。有一日,山谷问大师:有没有什么更好更巧妙的办法可以参禅?晦堂大师问他念过《论语》没有?哈哈,晦堂大师问他这句话,他是十分尴尬的,古时候的功名考取,怎么可以不读四书五经呢?

  山谷说:“当然念过”。

  晦堂曰:“你既然读过《论语》,可知‘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晦堂大师引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随时随地都在教你啊,你还不明白,我有什么办法啊?

  黄山谷还是茫然。

  一年秋,桂花盛开,二人在寺,大师看山谷在旁边,摆一摆袖子,自己往山门外走去。山谷莫名其妙,只好跟在后面,晦堂不理,故作不知。

  大师忽回头,问“闻木樨香否?

  山谷答:“闻”。

  晦堂大师瞪起眼睛,说“二三子,吾无隐乎尔。”

  山谷由此恍然而悟,找到心性的本源。

  常引烟霞为伴侣,全凭日月记春秋。同样,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散发着淡淡的木樨花的香味。“生活是一场学习,最根本的学习就是人格的进修”。修养来源于生活,谁道花香鸟语不是禅机?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也许都有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就看你是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我们每天面对着全新的工作生活,接受着不同的挑战,总会采取一种小心谨慎并全身心投入到这种繁忙中去,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总持有一股钉子精神,坚持到解决问题为止。但时间久了,我们难免会滋生厌倦和痛苦感,面对现实压力,逐渐意识到不只是坚持就能顺利解决所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解决王冠纯度时的灵光一闪,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中国人讲慕春风,思飞扬,临秋云,思浩荡。其实,人生有时不需要繁文缛节,需要活的洒脱,活出一份真性情。如果我们把目光局限于现前的困难,而失去生命中本有地一种从容与自在,这难道不是生命的遗憾吗?佛法讲,莫向外求,反求诸己。因此,如果我们面临一个难题久久攻克不下时,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享受一段美丽的心情,说不定会举重若轻,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而更多的是我们拥有属于内心深处的玄妙感受经历。

  记得《法华经》有则“怀珠求乞”的故事,谓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亲友以宝珠系于其衣中;而其不觉知,自受贫苦。后经亲友告知,乃得宝珠,衣食受用无极。这则譬喻也告诉我们:人人本来具足清净如明珠的本性真我,这本性真我有无限的功用能源,而愚痴的我们却不知道观照自性,把内心的能源开采出来,反而一味向外追逐,汲汲营营,终其一生,好比穷人怀抱明珠,却求乞异乡。我们人人本来具足的一颗明珠,为什么含藏不现?因为生活中的爱执尘埃蒙蔽了它的清明,因此六祖惠能大师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世上人人求自在,佛前步步透禅机。圣严长老曾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既然生命来去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珍惜它、利用它、补充它,透过生命烈火的淬炼,去除层层的覆藏,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重现自性的智慧之光!

  试问,君闻木樨香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10:32 | 只看该作者
读诵《法华经》所得感应故事(两则)
转载2019-10-17 11:24:09
标签:佛学文化星座
1.

  释僧衍是唐朝并州人。并州人到了七岁以上,都知道念佛,而且往生净土的人很多。僧衍持诵《法华经》,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因为《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说:「即往安乐世界」,所以他每天诵读一遍《法华经》,三年诵了一千遍。

  有一天,僧衍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身体左右两侧生出翅膀,《法华经》上的文字化为翅膀上美丽绚烂的羽毛。僧衍动了飞翔的念头,身体自然而然变得很轻,飞到西方极乐世界,看见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等七宝装饰之地,华丽的宫殿层层迭迭,宫殿内外全是散发出圣洁光芒的天人。僧衍再看自己身体,左右两侧的翅膀忽然变成大宝莲花台,《法华经》上的每一个字都变成一丈六尺高的佛身,这些佛各自说着偈子:「汝在浊世诵妙法,众生业障唯见字。实是三身圆满佛,今成羽翼复本身。」

  僧衍听完偈子,看到大宝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六万九千三百多化身佛坐在莲花瓣上。僧衍向前跪拜礼敬,阿弥陀佛对僧衍说:「你回阎浮提后,把看到的景相讲给众生听,继续弘扬《法华经》的功德。」说完后,尊尊佛像又变化成翅膀,僧衍飞回娑婆世界。

  僧衍梦醒之后泪流满面,从此诵读《法华经》达到了观想的境界。诵经的时候,舌端有八瓣莲花,花上有跏趺而坐的佛,《法华经》里的一个个文字,从佛口飞出,都散发着金色光明,再由字变成金色佛身,遍满虚空,围绕在自己周围。僧衍闭上眼睛就会看到这种景象,睁开眼睛就不见了。


  僧衍专注修行观想和持诵。临终的时候,天空布满紫色祥云,僧衍端坐诵经,闭目而逝。离世时七十九岁。僧衍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感应,秘密收在经室里。后来见到僧衍记录的人,都感动得流泪赞叹。





  2.

  释慧思,俗姓李,是项城武津人。小时候做梦,梦见一位梵僧劝他出家,于是他就出家做僧人了。他立志一天只吃一顿饭,不接受别的供养。一次慧思看到朋友诵《法华经》,诵读时流露出深挚的情感、极大的快乐,很让他感动。于是他就借了一部,在空坟中独自看经。因为没有人教他读诵,他很难过,日夜流泪。

  坟墓毕竟不是人住的地方,恐怖的事情经常发生。后来,慧思又搬到古城,凿了一个洞穴,住在里面。他白天到外面乞食,晚上不睡觉,对着《法华经》流泪,不断礼拜。那年夏天雨水特别多,洞穴里闷热潮湿,慧思全身浮肿,内心的力量却越来越强。一天他的身体症状忽然都消失了,恢复了健康。慧思又梦到普贤菩萨骑着六牙白象来给自己摩顶后离去。从此以后,不认识、不理解的《法华经》文自然就认识、理解了。慧思受过摩顶的地方隐隐隆起,像肉髻一样。

  慧思十年持诵《法华经》不断,开悟法华三昧和其他大小法门。后来,他在光州大苏山受众人邀请讲《法华经》。一次,慧思走到南山,告诉大家这里在古代是寺院,众人发掘,果然发现大殿地基和器皿等东西。又到了山岩下,慧思说:「这是我前世修行的地方,因为被强盗砍头而命终。」众人挖掘到一具骷髅,慧思把骷髅顶在头上表示尊敬,后来还修了一座塔纪念前世恩德。

  慧思身上常有神奇的事情显现:走在雨里衣服不湿,过泥地腿脚不脏,有时候现大身、小身,有时候隐身不现形。瓶子里的水没有人续,却总是满的,好像有天童服侍一样。有人问他的修行果位,慧思答:「不过十信位罢了。」临终那天,慧思把弟子集合起来说法,大家都很伤心,慧思就说:「如果有十个人不惜身命,修法华三昧,我就为他们做事,供养他们。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就走了。」门人弟子无人答话,慧思就说:「佛菩萨来接我了。」说完坐化,异香满室,很远的地方都闻得到。时年六十四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0:18 | 只看该作者
念佛一定要念很大声吗
2019年10月18日 14:16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有较重的妄想杂念及昏沉时必须大声念佛,才能对治妄想及昏沉。有较重的妄想杂念及昏沉时必须大声念佛,才能对治妄想及昏沉。
  文/人生杂志

  问:我喜欢参加念佛法会,感觉很受用。但每次念佛念到嗓子哑了,却看到其他师姊仍然轻松自在,是否我念佛的方式不对,请开示。又据说‘念大声见大佛,念小生见小佛’,真的是这样吗?念佛一定要念很大声吗?

  答:念佛是很好的修行法门,可以清净身心。不过,念佛的时候除了要专心之外,也要把身体坐正、身心放松、气沉单田。⠀

  念佛号时气从单田出,声音经过口中出来,这样放松身心专心念佛,即可杂念减少,又不会哑了嗓子。在念佛共修时,身体可能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心理会有许多杂念,这时要端身正坐, 大声念佛始可降伏妄想、杂念;妄念减少了,心中呈现平静时即可不必大声念,只要适中的音量,让身心感到清明轻松舒畅即可。⠀

  所以,有较重的妄想杂念及昏沉时必须大声念佛,才能对治妄想及昏沉。

  (来源:法鼓山《人生杂志》204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0:19 | 只看该作者
你积累的是哪一种善根?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10-17 07:03:29)转载▼
标签: 善根 随福德分善根 空性        分类: 随机说法
你积累的是哪一种善根?


一般来说,善根有随福德分善根、随解脱分善根和大乘善法。



随福德分善根就是普通的善根,没有智慧的摄持,是将来获得人天安乐的因;随解脱分善根有无我智慧的摄持,是解脱的因;大乘佛法里讲的善根是将来成就佛果的因,是智慧和方便双运的善根。大家要对照自己,有没有积累这些善根?



大乘佛法里讲的善根是我们将来成就佛果的因,是智慧与方便双运的。这里讲的“智慧”是指证悟大空性的智慧,“方便”是指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大家要看看自己有没有智慧和方便双运的修法,有没有这种善根。



我们要有证悟大空性的智慧,如果你现在没有真实的证悟空性的智慧,但是有相似的证悟空性的智慧也行,虽然它不是真实的,但也是相似的,我们不能连相似的智慧也没有。所谓相似的智慧是指通过逻辑推理而领会或真正了知了大空性的真理,我们通过修行而自己亲自体验的智慧,则是真实的智慧。这两种智慧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相似的,一个是真实的。



我们要有大空性的智慧,再加上摄受众生、度化众生的善巧,这种智慧和方便双运的善根是大乘佛法所特有的善根。



随解脱分善根是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有证悟无我的智慧的摄持。虽然没有真实的智慧,有相似的智慧也行。你做善事时,若是有这种智慧的摄持,则属于随解脱分善根;如果没有这种智慧的摄持,就是随福德分善根。



随福德分善根是属于世间的善根,是将来获得人天安乐的因,但这也要有因果正见和轮回正见的基础,然后断十种恶、行十种善,才有这种随福德分的善根。



大家自己要反省反省。有的人学佛很多年,现在已经在修大圆满法或者禅宗等法了,心里很傲气:“我现在在修禅宗,我现在在修大圆满,我很了不起……”你要看看自己有没有积累善根,有没有行持善法?如果你自己在行持善法积累善根,那么你所积累的善根是属于哪一种?是随福德分善根、随解脱分善根,还是大乘佛法里特有的智慧和方便双运的善根?你应该这样思维反省。



你所行持的善法、所积累的善根都包括在这三种善根里,无论你修的是禅宗还是大圆满,你积累的善根不会超过这个范畴。





——摘自《入菩萨行论》讲记(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0:36 | 只看该作者
一代徽商自述前世生死恩怨,观音菩萨慈护之力不可思议
2019
10/19
08:09
念念观自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皆仁法师



最近发教理方面的文章太多,很多小伙伴表示抗议,说要听故事。

那好吧,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发生在清代初期的离奇故事。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的夏天,清兵路过扬州。

当时扬州城中有一名徽商,名叫程伯鳞。

他平时信奉观音菩萨,很是虔诚,常常广行布施,救济贫穷。

当他听到清兵将要攻打扬州的时候,心中很是焦急,于是虔诚向观音菩萨祈请求救。

这天夜里,他在朦朦胧胧中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你家中一共有十七人,其中十六人都可以得以幸免于兵难,只是你在劫数之中,无法逃脱。”

他从梦中惊醒,出了一身大汗,梦中菩萨的话还历历在耳,他的心如坠冰谷。



醒后,他继续向菩萨祈请不已。

第二天,他梦见菩萨一声叹息后,对他说道:“你要知道,这是你前世的宿债啊!你前世曾经以二十六刀杀死王麻子。如今,到了你偿还的时候了。你可以将家中十六口人安置在东厢之中,你在中堂守候你的宿仇,千万不要连累家人。”

他从梦中醒来,心中不由得黯然神伤,自知这一劫是躲不掉了。

他心中暗自想道:“既然宿债躲不掉,那就安心偿还了吧。”




五天之后,他家的大门被人砸得震天响。

程伯鳞早已如菩萨所嘱咐的那样,将家人安置在东厢房中,自己独自一人在中堂等候宿仇。

听见敲门声时,他心中已经将生死放下了,于是他来到了大门口。

他隔着大门朗声问道:“来人可是王麻子?如果是王麻子的话,我欠你二十六刀,你可以来杀我了。如果不是,我和你本无旧怨,就不须进门了。”

门外敲门声停住了,外面的人惊讶地回答道:“我正是王麻子。”

于是,程伯鳞就把大门打开,放外面的人进来了。

那人面露凶相,目露凶光,手中的刀锃亮,刀光晃得人眼晕。

那人一进门就劈头盖脸地问道:“我就是王麻子,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

程伯鳞便将菩萨在梦中所说,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麻子。

王麻子听了他的讲述,脸色变了好几变,半天后叹息着说道:“唉,你前世杀我二十六刀,所以我今生要还你二十六刀。如果我现在杀了你,你来世还不是一样又来找我报仇?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王麻子说完后,咬咬牙,用刀背砍了他二十六刀后,应了过去的宿债后,就放过了他。

后来,程伯鳞一家迁往南京去了。

这场穿越前世今生的生死恩怨,终于落幕了。



后来有人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将这件事记录了下来,并且说道:

记录这件事情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以此彰显菩萨的大慈大悲,能够转定业。

二是一旦宿业成熟,那就难以逃脱,从今以后,一定要谨慎行事不能再造恶业。

三是要知道,现在所领受的一切,都是因为过去生所造的业所致,应该欢喜领受,不应自怨自艾,要勇敢面对,而不要逃避责任。



在《六十华严》中,观音菩萨曾对善财童子说道:“我已成就大悲法门光明之行,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常于一切诸佛所住,随所应化,普现其前。或以惠施摄取众生,乃至同事摄取众生,显现妙身不思议色摄取众生。放大光网,除灭众生诸烦恼热,出微妙音而化度之,威仪说法,神力自在,方便觉悟;显变化身,现同类身,乃至同止摄取众生。”

菩萨慈护众生之力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愿与大家共勉,随缘消旧业,不复造新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0 10:25 | 只看该作者
时时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2019
10/20
09:45
东台市观音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1

东台市观音禅寺

祈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文:道证法师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作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切都帮助我们忆佛念佛——周围环境越是吵,我心念佛念越好。

各种声音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各种声音都提醒我们念佛。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不管外界是什么音声,都要听内心的佛声。境界好坏都念佛,睛天念佛,打雷下雨也念佛。宛如站在宽阔的海边面对一片天空,念佛的心,也要这么开阔广大。任凭尘世滔滔浊浪,我心永远莲花绽放。

念佛,念出极乐国民的欢喜,念出阿弥陀佛的慈悲。生病躺在床上,身体虽然不自由,要念佛给心自由,念得平静欢喜,念到健康有力。

阿弥陀佛是清净光,仿佛清彻的流水,洗净我们的烦恼。遇到什么事,都是阿弥陀佛在考试。心花开放,莲花开放,里里外外都芬芳。

佛声像海浪,一浪接一浪,涌向西方。阿弥陀佛是欢喜光,心情苦闷,念佛自然欢喜!


真信佛大力,有何可忧虑?

真信佛护念何事不满意?真信佛遍知还有什委屈?真愿生西方念佛常欢喜!

过去,何必思量,未来无须恐慌,现在不用紧张,念佛自然吉祥!开车走路要念佛,上班忙碌也要念佛。

我们是极乐国民,时时都念佛微笑,每一念都改造命运,每一念都享受净土。智者遇缘皆得力,无论顺逆都有益,有人扔来烂泥巴,正好种朵金莲花。

一生紧张担忧,不会得到什么!不如轻松念佛,吉祥、自在、快乐!不管多么忙,著急,不会比较快。安定念佛,乐又快!

欢喜快乐时,别忘了阿弥陀佛。

晚上睡觉时,别忘了念阿弥陀佛。

信愿坚固,越念越欢喜!佛光加被越念越有力!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把所有修行功德,全都融在他的名号中,念佛时就把佛功德全摄为自功德,一切圆满一切具足!

满天霁月光风,尽入一方水中;如来无量功德,尽入一念心中。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0 10:28 | 只看该作者
印光大师:难过的时候 就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吧!
2019
10/20
09:48
东台市观音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2

东台市观音禅寺

祈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凡极难医之病,均以念观音为治。果虔诚,必有奇效。(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观音大士,唯以寻声救苦为事。从古至今,其蒙感应而离苦恼者,何止百千万亿也。而载籍所传,乃亿万中略见一二而已。(增广文钞·致谛闲法师问疾书)

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無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文钞正编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

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

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無阿弥陀佛,及念南無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

不但不复为崇,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音英,得)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文钞续编卷下《学医发隐》为弟子朱清泰说)

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著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

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

倘怨业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文钞续编卷上·与马星樵医士书)


余素不知医,颇欲世人咸皆无病,日持《大悲咒》,加持净水。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均不能治者,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及念观音。

果真至诚, 即可立刻回机,不久自愈。纵不即愈,决无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无所费。

汝欲学医,虽以针灸、药品为事,须以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萨圣号,及《大悲咒》,普为自他持诵。以期彼此同获现生身心安乐,临终决生西方。则不负为佛弟子,随分随力,普利自他之道。(文钞续编卷下《学医发隐》为弟子朱清泰说)


既有宿业婴恶疾,当吃素念佛,为宿世怨家作超度事。所言超度,亦不必请僧做佛事,但自己认真恳切至诚念佛,及念观音耳。

且勿谓只念一佛一菩萨,便可愈病乎。须知念佛,为佛法中最圆顿直捷之法,其利益超过一切法门。但以心之诚不诚为差等,非法有或灵或不灵也。(文钞续编卷上·复黄诵平居士书)


遗传之病,亦宿业所感。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文钞三编卷二·复琳圃居士书)


大悲咒咒水治病。当发至诚恳切心,方有灵验。……不贪名,不贪利,唯欲救人病苦,则便灵。有或持灵后,贪名利,或破戒,则便不灵矣。凡事无一不以至诚为根本者。(文钞三编卷二·复尹孝全居士书一)

时疫流行,妻子罹病,当令彼等各各志诚念“南無观世音菩萨”。汝若会念《大悲咒》,当加持大悲水令服,自可痊愈,正不必汲汲于医疗也。(文钞续编·复吴沧洲居士书)

今为汝寄大悲香灰一包,以书夹之。此灰用大悲咒加持四千多遍,果能志诚念南無观世音菩萨,定可不日痊愈。

此一包灰,可冲五六十回。如嫌烦,可取六分之一, 放大碗中,用开水冲之,搅搅,候灰质沉下,将清水倒在壶中,或瓶罐中,日三四服。

必须吃素,日常念观音圣号。若大见效,下次止冲。以留水不如留灰。病好后,所余之灰,挂于高洁之处,或供佛龛下旁边,不可亵渎。

若有危险病症,冲而服之,必可起死回生。即世寿已尽,服之亦有利益。冲过之灰质,当加水泼于房上,或倒于井中,不可倒于污秽之处。

此比大悲水功效大。以大悲水或加持数十遍或数百遍,即被人要去,无有经三四月之久者。此灰为备远路不能寄水者之预备。(文钞三编卷一复陆培谷居士书,乙亥九月初十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0 10:34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正能量经典禅语,让人大彻大悟!
2019
10/20
09:44
东台市观音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

一、真正的修行和功德:让每个靠近你的人都很舒服!不刻意,不勉强,自然而然,从善如流。

二、水,看似清澈,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看似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

▂▂▂▂▂

三、你的善良里,藏着你的福气,你有多善良,就会多有福。茫茫人海,坎坷旅途都是生命的一种历程,不必计较,无须介怀。你给自己一个高度,世界总会还你一个尺度。做人,心存善念者,必会好运连连,鸿福相伴。

四、人生就是一次长跑,输赢得失都是暂时的,从容淡定,张弛有度,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

五、禅本无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要纠结于别人的评说,照自己舒服的感觉生活。我们的幸福,不在别人眼里,而在自己心里。

六、问禅师:当我与他人有矛盾时,我好心退让,他人不但不会看到宽容,相反还会觉得我很懦弱好欺负,真让我难过!禅师问:你拿出宽容是为了让别人感恩你的么?我说:也不是,我只是不想让人嘲笑懦弱。禅师微笑道:表面的激烈是由于内心的单薄,真正的力量如同流水一般沉静。


▂▂▂▂▂

七、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八、许多看似拥有的,其实未必真的拥有。那些看似离去的,其实未必真的离开。倘若因果真有定数,有朝一日,该忘记的都要忘记,该重逢的还会重逢。

▂▂▂▂▂

九、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财富来自施舍,尊贵来自谦恭一样,美丽的容颜来自柔和善良的性情。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性情柔和的人面相柔和美丽。笑看风云淡,坐对云起时。愿你能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十、在自己的年龄段做好份内的事,就是本分;本分地走过一生,就是境界。

▂▂▂▂▂

十一、世间一切痛苦都是来自我执,一切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苦非苦,乐非乐,别因一时的执着,让自己更苦。

十二、时间,是世上最无情的东西,再深的感情,恩义,情愫,都会因天涯远隔岁月流失而渐渐淡去。所以请记住,再熟的路若不行走也会陌生,再深的情如不呵护也会如烟而逝。缘起缘灭,世事皆无常!


▂▂▂▂▂

十三、其实人活着,开心就好,在乎的越多、计较的越多,苦难就越多。

十四、命由天定,运由己生。三问自己,悟透原谅。人生一世,糊涂难得,难得糊涂。活得太清楚,才是最大的不明白。

▂▂▂▂▂

十五、不过世上的事情,常常都是这样,有的人求得太急切,最后什么都得不到,有的人放弃了,却又得到了。其实得得失失又算什么?最终还是都要失去的,只可惜很多人在得得失失里面失去了自己的心。

十六、真正的修行不是逃离,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对,全然的接受。

▂▂▂▂▂

十七、看世间芸芸众生,多少人从白手起家,到达荣华富贵,又从荣华富贵,落得一文不名,所以世事无常,无论什么都会过去。

十八、人的心啊,简直像是一个牢笼。每一种思绪,每一种情感,每一种本能的冲动,每一种社会的理念,都像是一头怪兽,互相纠缠,互相冲撞,互相折磨。你东逃西撞,左奔右突,但是你看不见出路,你的心是牢笼,心里的东西是困兽,没人能够拯救你,你是你自己的囚徒,你是你自己的结果。


▂▂▂▂▂

十九、把每一段旅途,都当做最好的修行;把每一段旅途遇到的困难,都当做自己的助力;把每一段旅途中遇到的人,都当做今生的因缘。

二十、抬头时,便看云;低头时,便看路。淡泊宁静,自然从容,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清空心里的阴霾,心净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自在自安。

▂▂▂▂▂

二十一、现在中国人有个误区,以为挤垮了谁,超越了谁,就是比谁强,以这种逻辑在成长着。其实,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摆平了多少人,而要看他能帮助多少人,能帮助别人,这是德,能帮到别人,这是能。有德、有能的才是强者。——星云大师

二十二、时光静好,则人生静美。静,踏实而安稳。世界从来宁静,浮躁的是人心。人浮躁在人的世界,花宁静在大地的怀里。若不是欲火熊熊燃烧,人生亦如花宁静而淡雅。放下执念,人生就是一个快乐的净土。

▂▂▂▂▂

二十三、所谓平常心,就是为善不执,老死不惧,吃亏不计,逆境不烦。人生难免会遇到坎坷和困境,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以平和的心态消除偏狭和狂傲之气,舍去浮躁和虚华,用平常心直面人生,人生才会淡定从容。

二十四、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的悲欢。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其实,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缘在惜缘,缘去随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0 10:47 | 只看该作者
写给想认识佛教的朋友看一看!请耐心读完……
2019
10/20
09:44
东台市观音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东台市观音禅寺

祈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1

什么是佛?

“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

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翻译呢,因为佛陀的含义是无限的深广,这两个字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

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讲是“觉悟”。

2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存环境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

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关系。

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不同于一般的教育,佛教讲的是三世的教育。即过去,现在,未来。


3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佛教的创始人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十九岁那年,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出家修行,三十岁得道,成道后称为释迦牟尼佛。

据中国历史记载,他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距现在两千五百多年了,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入灭,住世七十九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

佛入灭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

4

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人吗?

不了解佛法的人,看了电视剧《西游记》后,常对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这两个名词有错误的认识。

“如来”是佛的一种称号,释迦牟尼佛只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一尊佛,它方世界还有无量无边的诸佛。比如,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佛有十种称号:如来、应供、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明行足、正遍知、善逝、世间解、世尊,如果加上“佛”之名号共十一种。

如来只是一种统称,我们可以称释迦牟尼佛为释迦牟尼如来。

就像我们称呼老师,老师是一种统称,然后才有张老师,李老师。


5

涅槃是什么意思?

涅槃的意思,粗浅地讲,就是除尽了烦恼,到了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宁静的境界。

佛为了教化世人,所以才出现世间,同世人一样的生活,等到教化的事办完了,佛就离弃肉身,回到原来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安宁的境界中去了,那境界就是涅槃。

不懂得佛法的人,看见佛入了涅槃,就说佛死了,其实佛是永远不会死的。

佛如果有死,那就和凡人一样了,还能算是佛吗?再说俗点:就是我们一般人归西了,有道高僧就称为“涅槃”。


6

学佛只是追求心灵的寄托吗?

寄托心灵的方式有很多,学佛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但这并不是学佛的目的。

所谓寄托心灵,其所指的心灵,只是我们的妄念而已。追求心灵的寄托,为的是使心灵得以安顿。而寄托心灵的方法,不外是借用艺术或宗教等外境,以虚幻的外境羁绊妄念。但妄念是念念生灭、变幻不定的,即使暂时获得安顿,也不会永远,终究会再度失落,再度追求别的目标来求寄托。

虽有少数的人,能把一生、甚至把生命部献给艺术,但这是妄念强烈的执著,强烈的追求,不断加强追求同一境相为目标,表面上看似找到终身的寄托,事实上依旧是不断在追求,并不能使心灵得到安顿。所以向外追求心灵的寄托,事实上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寄托的。

学佛,则正好相反,是向内追求自己的真心。追求真心的第一步,是止息妄念,使妄念对外境不起作用,而不是向外境找寄托,用外境满足妄念。

妄念止息了,身心自然安顿,而真正达到追求心灵寄托的目的。

但这并不是学佛的目的,而只是学佛的开始。


7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

因为“因地不真,果召迂曲”,如果动机不正确,怎么学、怎么修,都会走到歧途去。

一般说来,学佛有四种不同的发心:

一是为了此生或下一生的福报,或为了自己或家人的寿命健康,而来学佛;

二是为了自己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而来学佛;

三是除了追求自己解脱,也要救度一切众生都能和自己一样解脱痛苦,乃至都能究竟成佛,为了这个目的而来学佛;

四是了解一切生死轮回、或成佛涅槃,一切的痛苦与解脱,一切的众生和佛果,都一样只是虚妄的幻相,没有什么可追求,也没有什么必须脱离的,为了让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能觉知这个道理,并回归这种超越的绝对境界,而来学佛。


这四种发心,虽然有层次上高低的差异,但基本士都还不算错误。当然我们不鼓励第一和第二种发心,但如果你是以这两种发心而来学佛,我们也不排斥,但你自己必须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随著对佛法了解的深入,和心量的逐渐开展,让追求的目的也跟著提升。

事实上,学佛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圆满觉悟。

除了这四种目的之外,如果你还有不同的目的,那就要小心了,最好自己彻底检讨一下。

特别是如果为了追求超常态的能力、为了感应、或通气脉、练灵动等等目的而来学佛,请一定要重新考虑,重新了解佛理,重新建立学佛的理念,等确定具有正确的动机后,再来学佛。

因为学佛是一条追求正确觉悟之路,而不是追求迷惑于超常态能力感应之路。

如果以超能力或感应来吸收信徒的,必定不是真正的佛法。

如果为了超能力或感应而来学佛的,必定会走入歧途。

拿自己的慧命去换取虚幻的超能感应的眩惑,那是最不值得的事。


8

佛教是迷信吗?

所谓迷信,是自己未经探究了解,就附和他人的说法,盲目地相信。

任何教法,都没有所谓迷信不迷信。迷信与否,是你信仰的态度。

如果你已经深入了解,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它的教法没有错误,和你的观念相吻合,而产生信仰,那便是理智的信仰。

如果还没了解,只听别人说很好,或者依从家族的传统而跟著信仰,信仰之后还不深入了解,只纯粹当做是“信仰”,那即使你所信仰的教法有多好,你本身也是迷信。

如果你不了解佛教,只听别人说佛教是迷信,或看见佛教的一些仪式表相,未经深入了解其义理,就评断佛教是迷信,那你自己才是真迷信——迷信他人的说法、迷信自己的成见。

佛教从不赞同人迷信,相反地,它鼓励人怀疑,并把所怀疑的事提出来讨论。唯有知道怀疑,才会认真地探讨,而得到答案,如此才能产生埋性的信心。

事实上,没有任何宗教是像佛教这样容许怀疑,这样开放,这样不迷信的。


9

佛教是消极悲观吗?

许多人听到佛教讲“无常”、讲“生死”,就认为佛教是悲观消极。但是事实上,无常、苦、空、生老病死,都是这世界存在的事实真相,它不会因为你不谈它而消失。

消极或积极、悲观或乐观,不是在于无常、苦、空、或生老病死这些事,而是在于你如何面对这些既存的事实、你用什么态度来面对它。

如果你能正视它,这就是积极;如果你认为这些太消极,而不愿意谈,或者不敢碰触,以为不面对它就不存在了,这种逃避的心态,才是真正的消极,不只是消极,更是自欺欺人的愚痴想法。

如果你面对这些事实,而认为无法突破,甘心被它所限,因而消沉,或放纵享乐,那是消极;如果能正面探讨它,突破它的限制,就是积极。

如果你不愿去突破它,而认为人生完全没有任何意义,那才是悲观;如果你能从探讨和突破中发现人生的另一层真实意义,那就是乐观。

佛教正视这世界上一切现实问题的存在,用心来探讨,并找寻解决的方法,从内心真正的自己,来突破外在的限制,找到无量的生命的意义。

所以事实上,佛教是真正积极乐观的。


10

佛教相信死后的生命吗?

当然,佛教的生命观就是永恒不灭、无始无终的生命观。不只死后还有生命,生前也有生命。每一番生命的生死现象,都只是一次受业报的形态而已。

当这一阶段的生命“死亡”之后,会暂时进入一种叫“中阴”的过渡状态,等待再一次的“出生”。至于下一生的地点和形态,是依过去世所造的业而决定。这就叫做“生死轮回”、或“六道轮回”。这就是一般众生的生命现象。

11

什么是六道轮回?

六道,是众生死后的六个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周而复始的在这六道中轮转,前三个为善道,后三个为恶道,造善业死后去善道,造恶业死后去恶道,随自己生前的业力牵引,该去哪一道就去哪一道。

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12

真有极乐世界吗?

极乐世界是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到的,佛制定的戒律里有不妄语,难道他自己反而说瞎话骗人吗?可见极乐世界确实有。


13

极乐世界和天堂一样吗?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极乐世界和天堂都是完全不同的。

天堂,是由众生的共业力所现的,一个供善业成熟的众生享乐的地方。每一层天大多都有它的天帝管辖,却不一定有佛法。

它的快乐是相对的乐,是感觉作用的乐,是终必会消失的乐,是会引生痛苦的乐,是不究竟的乐。

它的景象、享用的物品,尽管再多么美妙,也都终必坏灭,都不是真正清净的。

最重要的是,它还是在六道之中,福报享尽后,还是要堕入其他五道之中,继续再受轮回。


而极乐世界,它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建立的清净国土,是一个供发心努力修行者专心修行的地方。

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世界没有恶道,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也都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寿命非常长,长到足以修行成就,所以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永远没有机会再受生死轮回。除非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承著弥陀宏愿到六道中示现生死,广度众生。

又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所有生活上的必须品,和修行上所需要的东西,都只要动一个念头就自然出现,不必再为生活和修行而烦恼,可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神都用在修行上,所以能够很快成就。

又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世界没有任何会障碍修行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是帮助大家修行的,所以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很快就能成就。

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必定都安享清净的究竟大乐,因此称为“极乐”!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2 03:59 , Processed in 0.04638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