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驹 于 2015-8-16 10:05 编辑
健身第一 贵在坚持 竞技第二 重在参与 ——兼谈溺水意外事故之教训
8月21日在长阳清江举行的2006年第九届全国公开水域游泳公开赛,我认为是对。参赛队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一次严竣考验,事实的确如此。特别是对中老年队员而言,他们平时都是以健身为主的游泳锻练,多以“闲庭信步”的方式常年坚持,而参加赛事活动主要带有观光性质、寻求快乐、以泳会友、开阔眼界。一般来说,大多数都是以“重在参与”的心理参与竞技的,只不过比平时的锻炼力度和强度稍大一点而已。能参加全国性的比赛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也体现一种上进精神。我参加游泳(冬泳)锻炼的时间仅4年,泳技可谓一般,也参加过几次小的竞技活动,由于此年龄段参赛的人不是很多,还能拿到前几名昵。这次是首次参加全国性的公开水域游泳公开赛,我想也是对我平时锻炼后,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的一次测验吧!赛前,我有意试游了一次,2000米游了54分钟,整个游程既“没偷懒”,也没“硬拼”,基本上是匀速前进“一气呵成”,只是感觉比平时累些,特别是最初三、四百米比较吃力,后逐渐适应成“机械运动”,1000米以后状态更好一些。对于第二天的正式比赛,我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游的,并将时间定在60分钟之内游完全程,根本没有考虑名次的问题,但结果却比预想的好,整个游程只用了52分钟(52:12.12),比试游提前了2分钟,还取得了名次(第7名。后因第2名取消前移至第6名)。虽然很累,但心情特感惬意、身体也很快恢复,午后进餐食欲特好,几个泳友开心,还喝了不少白酒,若无其事。(有种说法叫喝酒喝年龄、喝身体)。
我一贯坚持的宗旨是“健身第一,贵在坚持,竞技第二,重在参与”。因为我们已是日头偏西的年龄,其生命机器运行状况远不如青壮年时期,各种所谓生命指数都在走下坡路,只有通过锻炼来保持机体的平衡,保持剩下的潜能,以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只要我们坚持锻炼永不放弃,加上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较长时间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就能延缓衰老进程。并有可能在高龄阶段也能健步“走四方”,游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只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高质量的生活和生活的一切,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使人生少有缺憾。
联想这次清江赛事中出现的溺水意外事故(楚天都市报8月22日2版报道)我认为有极其深刻的教训,对各泳友都有警示作用,的确应特别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关爱生命,首先是关爱自己。这次意外,我算一个见证人。60岁以上年龄组有21人参赛,溺水者和我在同一年龄组。9点05分一起下水时有点挤,我自觉落后靠边向前游,游过第一个气球左转后,距离已经拉开,在我前面有7人,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战略方针——匀速运动,后面暂无人追上。前面的人泳技较好,和我距离越拉越大,近千米时,估计在百米以上了,过第二个气球(1000米)后,有2人落下约在我左前方60米上下,又游了约500米,见左前方1人对准第3个气球打自由泳,(其实是他明显慢下来)。结果打向右岸又与我缩短一段距离。当时想,我肯定可以赶上并超过他,他抬头发现打偏方向后又换蛙泳调整,待我赶上并超过他时,他在我左边落下。游约几分钟,我不经意向左回头,却不见人,当时心中只是“不好征兆一闪念",并没有多想,后又听一阵嘈杂声起(估计是岸上围观群众),也没顾及张望,只是埋头发力完成我的游程。因为此时我感觉状态极佳,也有所谓名次的激励作用吧。这时,离第三个气球已经很近了,信心大增,最后20米还冲刺了一下。直到赛事完了以后听说有人出事,才联想到当时水中的那段情节。据第二天我向江苏无锡队一位55—59岁年龄段的泳友(未记姓名)询问得知,此人泳技很好。(2002年,是江苏5千米公开水域游泳冠军,《武汉晚报》8月25日报道),身体没有任何毛病,年龄刚满60岁(45年12月生),但有荣誉感。由此我判断主要是求胜心切,开始阶段发力过猛,加上竞争激烈过度拼抢,最后导致心脏不堪重负骤停(猝死),无任何征兆沉入江中。据媒体和网上信息,第二天上午打捞上岸时体内元积水并保持蛙泳姿式。证明是心脏停跳,大脑缺痒休克沉入江中。对于逝者和其家庭来说,的确是极大的不幸,我们也为他感到遗憾和婉惜。此事给赛事活动也造成很大影响,是不该发生和可以避免的,因此我认为,我们至少要从中吸取4个方面的教训:首先,一定要量力而行、力争名次。千万不要超负荷去拼抢。特别是对50岁以上的成人而言,开始阶段,拼抢更不利积蓄潜能。身体刚入水要有个运动逐渐适应的过程。一下水就大量消耗体力,短时间可以,时问稍长能量就会供应不足,速度必然减慢甚至造成停“车”。超过本人身体极限拼抢非出意外不可。其次,自我保护意识要强。感觉身体不适时要格外警觉,并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呼救或示意救护,这里一定要克服面子观点,中途退出比赛不算丢人,生命比面子更重要。三是,正确看待自信心,克服侥幸心理。不要认为自己年青或身体没任何毛病,就可以随心所欲超负荷运动,须知自信心只是本人的一种感觉,或是一种精神,身体重要部件有没有器质性的毛病还要通过临床检查才能得知。自信心要建立在十分把握的基础上。不要说60岁以上的人,就是二、三十岁的年青人过劳死、赛场猝死的例子也不少见。人其实是很脆弱的。四是,一定要以良好心态参加健身运动和参与竞技活动。要懂得为什么要健身?健身的目的是什么,健身的目标是什么?当然肯定不是为了拿名次、争第一!尽管名誉可以得到精神的慰藉,但它对于生命来说微不足道,对于健康而言不值一提。总之,我们的生活质量源自健康,我们的快乐也离不开健康,追求健康才是我们的唯一,健康万岁!
注: 猝: 突然,出其不意,如猝不及防 猝死:亦称急死,外表像健康的人,因体内潜在的进行性疾病,可在某些外因(如激动、疲劳)的作用下,或没有外因,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死亡。最常引起猝死的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摘《辞海》)。
2006年8月 刋登于2006《全国冬泳通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