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9201#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2:18 | 只看该作者
菩萨是如何修持而得到大富有果报的?感受一下
2019
07/17
09:44
念念观自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皆仁法师

今天我们来说说菩萨是如何修持而得到大富有果报的。

在《佛说须摩提菩萨经》中,佛陀曾经说过:菩萨有四种方法,可以得到大富有的果报。

那是哪四种方法呢?


第一是布施以时。

什么叫布施以时呢?这是需要有大智慧的。

在一般世间人看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而在佛法中,要布施以时就更不容易了。

菩萨行持布施,不仅仅是要周济别人,救度一时之困,而且还要让对方能够萌发善念善心,对佛法生起好乐之心。

布施具体要如何做?要如何帮助对方,而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帮助别人的时候,又不会伤害其它的众生?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有大智慧来一一处理。

第二是与已倍悦。

这是说菩萨布施之后,心中倍感愉悦。

这个对菩萨来说比较容易,而对凡夫来说就比较困难了。

因为佛经中曾经有一个比喻:凡夫之人行持布施,如同钝刀割肉。这是说,凡夫之人向别人布施之后,心中就会对钱财百般不舍,万般放不下,就像被钝刀子反复在自己身上割一样痛苦,久久放不下。

而对菩萨而言,众生就如同自己的父母兄弟亲属一样,对他们而言,见到众生欢喜,自己也倍感欢喜。


第三是与后不复悔。

这是说,菩萨就算把整个王国布施出去,也不会感到后悔,更别说是小小的珍宝等物了。而且对菩萨而言,布施之后,就如同清风吹过一般,在心里不会再挂怀这件事情,更不要说因为不舍而感到后悔了。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菩萨这么看得开呢?因为在佛法看来,世间的财宝都是为王、贼、火、水、恶子等五家所共有,不是自己所能完全掌控的。一如《大智度论》卷十一(大二五·一四二中)中说:“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而只有行持清净布施之后,所得的功德才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就算是万人也夺不走的。


第四是既与不求其报。

这是说菩萨布施之后,不求他人回报,也就是不为得到他人回报而行布施。

在这里,忍不住想起了一则听长辈提起的旧事:有一个村子中有位生产队队长(不知道这个名词的亲们请自行百度),他兢兢业业领着村子里面的人们辛勤劳动,而村子里面凡是有困难向他求助的人,他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伸手援助。

尽管他家中也不算十分富裕,但是他依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到临终的时候,他让子女们从他所说的地方拿出了一个铁皮盒子,说现在就当着他的面把里面的东西烧了吧。

子女们打开铁皮盒一看,都惊呆了:里面放满了村子里的人向他借款的欠条,这几十年积累下来,竟是满满一盒。

老爷子竟然眉头也不皱一下,就说烧了。

子女们虽然心有不舍,但是也不便在老爷子临终前违背他的意愿。

现在回想起来,这位老爷子的行为,也是菩萨之行了。

今天关于菩萨是如何修持而得到大富有果报的话题,就说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以经中的一首偈子和大家共勉:“以时施无悔心,喜悦与无悕望,所作施有勇慧,在所处常大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02#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2:25 | 只看该作者
李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纳兰性德改了几个字,意境完全不同
2019
07/17
09:35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我们之前读李煜的宋词,对于其中渗透的炙热情感有充分的感受。李煜后期的作品当中,多数是对于故国的怀念,对于曾经岁月的怀思,风格倾向于无限婉约,但其中不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诗句。


比如在他的经典宋词《虞美人》当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非常精美。虽然全词笼罩的一层悲凉的气氛,但是在悲凉的背后有无限真情。到了清朝的时候,这一句经典宋词给纳兰性德带来了灵感。他在一首《虞美人》当中,对于这句著名的后主词改了几个字,但意境全然不同。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这一首作品就是纳兰性德的《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最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上面的最后一句。“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显然化用了李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把李煜对于故国的思念改成了对于亡妻的无限哀悼。妻子去世之后,纳兰性德无限凄凉,每逢月圆之时,就因为不能团圆而倍感伤心。


诗词一开始,纳兰性德回忆当年两人幽会的场景,“匀泪偎人颤”几个字写出了两个人的相偎相依,水乳交融,柔情似水。可叹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凄凉别后两应同”,妻子去世之后,两个人都承载着同样的痛苦。尤其到了月圆之时,纳兰性德的伤感最为难以忍受。

纳兰性德用了大量的词句回忆往事,回忆之前和妻子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此时的纳兰性德不过20多岁,给人的感觉他对于这份思念用尽了一生的力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每逢从梦中醒来,“山枕檀痕涴”,心中情绪都是无限哀怨,无限悲情。


尤其是想到两个人曾经共同拥有的一段美好时光,想到给纳兰性德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那个瞬间,“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更是潸然泪下。回忆起当年最让纳兰性德心动的时刻,那就是当年妻子曾身着绘有折枝图样的彩色的罗裙的瞬间。

在那个瞬间当中,纳兰性德感受到了妻子所有的美丽。这是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开端。是纳兰性德爱情激发的起点,也是他爱情的所有出口。


婉约词向来讲究意情动人。北宋晏几道如此,李煜更是如此。纳兰性德的诗词也继续发扬这一传统。后人都说纳兰性德的词作直逼李后主,而纳兰性德在诗词中自觉对李煜宋词的学习和模仿,更加确认了这一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03#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2:29 | 只看该作者
他曾是唐代人最看好的诗人,地位甚至在李杜之上
2019
07/17
08:22
北京大学出版社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人们对诗人、文人的评价常常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例如现在无出其右的李杜,在盛唐人的眼中,却并没有那么夺目。反而是现在仅仅被划定为山水田园诗人的王维,引领了那个时代的主流诗歌趣味。以唐人选唐诗为例,《河岳英灵集》收15首,《国秀集》收7首,《极玄集》3首……姚合称王维为“诗家射雕手”,代宗甚至誉之为“一代文宗”。

那么,王维何以能在群星闪耀的盛唐诗人中脱颖而出?


01

李杜不及王维之高超

右丞能备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即一相,即无相。

姚鼐《今体诗钞序目》

在表现一点上,李、杜不及王之高超。杜太沉着,非高超;李太飘逸,亦非高超,过犹不及。杜是排山倒海,李是驾凤乘鸾,是广大神通,佛目此为邪魔外道,虽不是世法,而是外道。佛在中间。自佛视之,圣即凡,凡即圣,其分别唯在迷、悟耳,悟了即圣,迷了即凡。此二相即是一相,即是无相。


太白是龙,如其“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等绝句,虽日常生活,太白写来皆有仙气。杜甫诗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笨,笨得好,笨得出奇,笨得出奇的好。


老杜真要强,酸甜苦辣,亲口尝遍;困苦艰难,一力承当。“两个黄鹂鸣翠柳”是洁,“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力(真上去了);“窗含西岭千秋雪”是洁,“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力,而后面两句之“洁”、之“力”与前面两句有深浅层次之分。王右丞则是“蚊子上铁牛,全无下嘴处”(药山惟俨禅师语)。

王摩诘诗法在表现一点上,实在高于李、杜。说明、描写皆不及表现,诗法之表现是人格之表现,人格之活跃,要在字句中表现出作者人格。如王无功“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数语,不要以为所表现是心外之物,是心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表现王无功之孤单、寂寞,故曰“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令人起共鸣。于此,可悟“心外无物,物外无心”。即白居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亦是即心即物,即物即心,是一。

02

王维诗之玄妙

杜甫,人推之为“诗圣”,而老杜诗实非传统境界,老杜乃诗之革命者。诗之传统者实在右丞一派,“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皆此派。中国若无此派诗人,中国诗之玄妙之处则表现不出,简单而神秘之处则表现不出;若无此种诗,不能发表中国民族性之长处。此是中国诗特点,而不是中国诗好点。“名士十年无赖贼”(清舒铁云《金谷园》),人谓中国人乃橡皮国民,即此派之下者,如阿Q即然。


放翁一派诗好在情真、意足,坏在毛躁、叫嚣。右丞写诗是法喜、禅悦,故品高韵长。右丞一派顶高境界与佛之寂灭、涅槃息息相通,亦即法喜、禅悦(ecstasy),非世俗之喜悦。(善言名理。)写快乐是法喜,写悲哀亦是法喜。如送别是寂寞、悲惨,而右丞写来亦超于寂寞、悲惨之上,使人可以忍受。人谓看山谷字如食蝤蛑,使人发“风”(不是“疯”);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元祐文章世称苏黄,然二公当时争名,互相讥诮。东坡尝云:‘黄鲁直诗文如蝤蛑、江珧柱,格韵高绝,盘飱尽废。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

放翁诗读久,亦可使人发风。(人不能只有躯干四肢,要有神气——“风”。没有神气,便没有灵魂。灵是看不见的,神是表现于外的。)读右丞诗则无此病。


右丞不但写大自然是法喜、禅悦,写出塞诗亦然。如其《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右丞虽写起火事,然心中绝不起火(若叫老杜、放翁写,必定要发风),此点颇似法国写实派作家。此种小说当读一读。然其中莫泊桑(Maupassant)还不成,莫泊桑、佛罗贝尔(Flaubert)有点飘,不如读都德(Daubet)的小说,如其所作《水灾》(见《译文》杂志)。右丞诗与西洋小说写实派相近者在不动感情,不动声色。此声、色须是活着的,有生命的。其“明月松间照”岂非色?其“清泉石上流”岂非声?而右丞是不动声色,是《诗》所谓“不大声以色”(《大雅·皇矣》)。

有——非有无——无,三个阶段。右丞诗不是“无”,而是“非有无”。老杜写诗绝不如此,乃立体描写,字中出棱,“字向纸上皆轩昂”(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此须是感觉。若问王右丞之“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一首是否“字向纸上皆轩昂”?曰:否,仍是不动声色,不大声以色。老杜与此不同,如其《古柏行》:“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余赞成诗要能表现感情、思想,而又须表现得好。言中之物,物外之言,要调和,都要好。右丞诗是物外之言够了,而言中之物令人不满。姑不论其思想,即其感情亦难找到。如“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亦不过是伤感而非悲哀,浮浅而不深刻。伤感是暂时的刺激,悲哀是长期的积蓄,故一轻一重。诗里表现悲哀,是伟大的;诗里表现伤感,是浮浅的。屈原、老杜诗中所表现的悲哀,右丞是没有的。

03

王维诗之静穆

王维诗中禅意、佛理甚深,与初唐诸人不同。唐初陈子昂、张九龄、“四杰”,尚气,好使气,此气非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此气乃感情的激动。初唐诸诗人之如此,第一因其身经乱离,心多感慨;第二则是朝气,因初唐经南北朝后大一统,是真正太平的,人有朝气(欢喜),蓬勃之气。故人自隋入唐,经乱离入太平,一方面有感情之冲动,一方面有朝气之蓬勃。但不能以此看王维诗。王维乃诗人、画家,且深于佛理,深于佛理则不许感情之冲动,亦无朝气之蓬勃,统辖其作风者,乃静穆。


初唐四杰

王维受禅家影响甚深,自《终南别业》一首可看出: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放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与王维《终南别业》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颇相似,而那十四字真笨。王之二句是调和,随遇而安,自然而然,生活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王摩诘诗是蕴藉含蓄,什么也没说,可什么都说了: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夜独坐》)

“无生”,道是长生,无生指佛。“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是静,不是死静,是佛的境界,佛讲“寂灭”而非“断灭”。王维盖深于佛理,“灭”乃四谛之一(谛,真理之意)。“断”是止,是死,佛非如此。佛讲寂灭,既非世俗盲动,又非外教断灭,“雨中山果落”二句即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04#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3:45 | 只看该作者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2019
07/17
07:06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经典散文精选美文,我们一起品读。

本文来源于:读散文赏美文dusanwen.cn

来源丨网络朗诵丨宋扬

在网上有个问题引发了讨论: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

其实古人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是一个先后关系,而是并列关系,读书和旅行应该是同样重要的。

钱锺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西安、南京、洛阳和北京,少了学识的浸润,没有了刀光剑影,丹心汗青,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

故宫、避暑山庄、岱庙、曲阜三孔,有了文化照耀,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

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


阅读不仅仅会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能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小窗幽记》中有两句诗: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哪怕是身处深山,阅读也能让精神插上翅膀,来一场跨越地域千万里,时光千百年的精神旅行。


在阅读中可以去古罗马斗兽场看一场酣畅淋漓的角斗,可以去古希腊听智者们激动人心的演讲,可以去三国时期探访竹林七贤与他们一起饮酒作赋,也可以去宋朝汴京的市井感受那里的繁华和热闹,前人的著述都是开启一段精神旅行的大门。

在这里,你可以去任何地方见任何人。

这就是阅读的巨大魅力,但是不去旅行,一味地读书,也只是将自己困在文字的牢笼里,孤独地去想象。

庄子在 《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天地有大美但是却不去炫耀,自然默默地不说话,如同摊开的一本书,等着人去用脚步,用切实的感官去阅读。

这些是文字之中无法体会的,也是别人的言语和文字无法传达的。


就如同你不去绍兴,不去尝了硬得很的茴香豆,喝辣得很的雄黄酒,不去瞧白墙黑瓦,长凳和四角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哪怕写得再真实,想象起来也觉得缺了一份真实和烟火气。

如果你不去敦煌,不去看在时间中残损的汉长城,不身处荒凉壮美的雅丹地貌,不去领略莫高窟的深厚的佛教文化,就无法知道这里既是故土又是他乡的感受,就无法明白古代丝绸之路究竟是怎样伟大的壮举,也不会去想起余秋雨在《阳关雪》中写到的:

“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是怎样的一种苍凉和深邃。

如果你不去故宫,不去用脚步丈量青砖的厚重,不去用目光眺望宫殿的雄伟和壮观,就无法体会到古代帝王拥有的是多么大的权利和财富,也无法去明白他们又被囚困于多么大的孤独之中,更无法理解有的帝王为了守住这权利和财富的兢兢业业,有的帝王为摆脱这孤独而生的放纵和疯狂。


清代文人张潮写:“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人生一直都是在阅读:“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而旅行又是身体的阅读。二者同时进行,又缺一不可。就如有人总结的:“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

在这样一个求快的时代,读书是慢的,旅行也是慢的,有些人不会去思考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因为读书和旅行都不在他们的选项之中。

他们认为读书是效率低下的,读了再多的书对自己追求的金钱和地位都是没有裨益的。


但是正如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的:“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人生是自己的,无论世人追求的财富、权利或者其它都只不过是人生的附加物,真正的核心只有自己,试想,还有什么能比认识到自己,成为自己,从而去追求不违心地为自己而活着还要更棒的事呢?

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更有气质,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所有人都知道,曾国藩也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气质,说起来是个玄乎的东西,其实就是内心深处的修养和才华,也切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谈吐举止上,让人更有魅力和亲和力。

同样的,作为身体的阅读,旅行也可以改变气质。

如余光中所说: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

所谓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所见识的多了自然就会心胸宽广,豁达包容,最终得到的就是由内而外的气质醇厚的魅力。

去看书吧,去旅行吧,也不要去纠结是该先走出家门,还是先翻开书,阅读和旅行就像是人的双脚,同时发力又交替进行,你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才能让精神和身体都在路上。

*朗诵:宋扬,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视导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连云港赛区评委,微信公众号:颂扬语言工作室。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05#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3:58 | 只看该作者
若要快乐,与人为善; 若要幸福,与己慈悲
2019
07/17
07:00
拜佛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人生的命运,

不是求来的,是自己修来的,

真心向善,上善若水,

以善修心,天地自保。

真正的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没有一点造作,没有一点企求,

像水一样一往无前地流动。

没有分别心,取舍心,

这样才是真正的上善若水。


以善修心,以善洗心,

以善造心,以善治心,

人就会快乐和幸福。

向善首先要有一颗静定的心,

一种定力,能够放下烦恼,

不担心未来,不执着现在,

内心自然会平静。

因为,静由心生,

当一个人能品味恬静之美时,

则无恐惧之心,便无罪恶之行,

贪婪与私欲最能破坏宁静的心。


心中装着多少怨恨,

生命就会感受多少苦痛。

无论遭受过多少打击伤害,

都不能放弃心中的善良。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出身,

无法左右环境,更不能改变他人,

但是做一个充满善心和爱意的人,

却是我们自己可以做主的。

与其伸出脚去绊倒别人,

不如伸出手去援助他人。


若要快乐,与人为善;

若要幸福,与己慈悲。

无自私之心,常念人恩,

善心生愉悦,自然随和;

无纠责之意,随遇而安,

福心常满足,自然祥和。

一切皆源于心,

善心善行,必得善果。


没有人愿意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

也没有人愿意一生都背着个包袱。

自己才是生命的那个真正主宰者,

或痛或乐,或悲或喜,自己选择。

当我们想得到一方净土时,

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

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宽容大度,笑对人生。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

愿你:

晨有清逸,暮有闲悠,

梦随心动,心随梦求。

愿你:

天天快乐,悠然自得,

随心随缘,快乐一生。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分享转发,自利利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06#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4:03 | 只看该作者
贺敬之的革命理想:诗歌要有家国情怀,要有阳光的一面
2019
07/16
23:25
封面新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薛维睿 柳青 施诗晨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回延安》,1956年

杨清茨说,在贺老众多的创作中,《回延安》是老人自己比较满意的一首作品,是贺老创作的最高峰。

1956年春天,贺敬之受邀回到延安。此时距离他离开已经离开已经11年,延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他,写下了《回延安》。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在《延安河》杂志上发表后,受到读者和文艺界的一致褒奖,还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贺敬之鲜有诗歌创作,这次延安行让他再次打开自己,诗歌创作从此进入成熟阶段和黄金时期。


不久以后,《北京日报》编辑向贺敬之约稿,希望他为“七一”党的生日写首诗,为此还将他带到海淀区温泉学校找寻灵感。这是个十分静僻的地方,贺敬之很快进入创作状态,一鼓作气写下《放声歌唱》。

写了一半他拿给编辑看,想知道写得是否合适。编辑看了十分满意,当即拿去发表。7月1日,《北京日报》刊登了《放声歌唱》的前两节,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贺敬之接下来又创作了后面三节,最终出版了《放声歌唱》单行本。这是贺敬之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

1963年,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贺敬之的妻子柯岩来到抚顺,在雷锋所在的部队住了一个月,看了雷锋亲笔写的日记,见到了抚顺人民送别雷锋的感人场景。回来以后,柯岩把见闻和感受都告诉了贺敬之,建议丈夫为雷锋写一首长诗。

“受苦受难的雷锋就是解放前的白毛女,解放后的白毛女应该就是雷锋这个样子”,雷锋的事迹给贺敬之很大的触动,为此他写下了一千二百余行长诗《雷锋之歌》,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又被《北京日报》《人民日报》相继转载。

这首长诗慷慨激昂,加上人们学雷锋高涨的热情,迅速成为贺敬之又一首经典之作,奠定了贺敬之在政治抒情诗创作的地位。

著名诗人周良沛曾评价《雷锋之歌》:“不仅标志了他的诗的成就之高度,更是开一代诗风之作。”


杨清茨和贺敬之。

在贺敬之的诗歌中,饱含时代情感。

他曾多次对杨清茨说,现在的年轻人写诗一定要有家国情怀,一定要有阳光的一面。

“贺老说,现在是和平年代,不见得都要去写革命主义,也不是说每首诗都要有英雄气概,但诗歌的思想、内容一定要是纯净的、健康的,同时又要带有一种诗的美感。”杨清茨说,“贺老认为,诗歌不能过于颓废,有点个人小情绪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分渲染。”

贺敬之说:“诗一定要有自己干净的灵魂,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主题。”

从十六岁在奔赴延安的途中写下了组诗《跃进》开始,贺敬之就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诗歌是他记录、赞美时代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07#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4:11 | 只看该作者
“孙女”眼中的贺敬之:他一生都在为文学艺术而奋斗
2019
07/16
23:30
封面新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杨清茨和贺敬之。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薛维睿 柳青 施诗晨

从2012年起,杨清茨与贺老结识。这些年来,两人已经成为忘年交,在贺老眼里,杨清茨就是他的一个“小孙女”。

在“孙女”眼中,贺敬之是一个和蔼的普通老人。

“贺老做过文化部的代部长,又是艺术界、文化界的元老,但他真的一点领导架子都没有。”杨清茨说。

1978年1月,贺敬之出任文化部副部长,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1980年2月,他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兼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同年8月,他调离文化部,升任中宣部副部长;1987年12月离任;1989年9月,又被中央任命为文化部党组书记、代部长,重任中宣部副部长;1991年4月,他因病向中央递交了辞呈未被批准,直到1992年10月,才被批准辞去两部职务。


杨清茨和贺敬之。

贺敬之曾说:“诗人要有诗人的气质。”走上仕途的贺敬之没有官僚气,他仍然没有放弃诗歌创作,他曾经在会上说:“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我的前辈、我的老师、我的学长,只不过是因为工作需要,偶然把我放在了中宣部和文化部的位置上,是让我为大家服务的。”

杨清茨说,贺老晚年很少写诗,也很少出去,但每天都会看书,坚持学习。

贺老喜欢诗词方面的书籍,有古诗词,也有现代诗,“包括现在年轻一代的诗人,贺老都会很认真地看,他很关心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如今,也会有一些年轻的后辈们慕名前来,向贺老求教。只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贺老都尽可能给一些指导。

因为在诗歌界所处的地位,贺老不会轻易的去评判任何一个人。

同时对于国家的文化工作,贺老依然保持关注,而且有一定自己的看法。

贺敬之也经常会向杨清茨回忆起他在延安时期的时光;会想起创作那些名篇时的情景;也会想起他的夫人柯岩。柯岩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作家,两人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对模范夫妻。


如今贺老很少动笔挥毫,每天保持着固定的生物钟,早晨七点钟起床,在天气允许的情况,在院子里走一走。

杨清茨常常感动于老人这种对生命的抗争,“他是以一种坚强的意志力活着,是以一种顽强的姿态活着。”

对于自己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贺老一直很谦虚。

贺老常常说:“自己这些年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创作出更多的作品给大家。以前留下的作品也不是特别多,能给大家看的就那么几首。”

1996年在贺敬之的老家“贺敬之文学馆”竣工开馆。

“贺老常说,他也不是什么伟大人物,不值得为他建馆。”杨清茨说,“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文化艺术工作者。”

贺老唯一热爱的就是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行走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他一生都在为此而奋斗。”杨清茨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08#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4:21 | 只看该作者
人的三种敬畏:敬天、敬地、敬自己
2019
07/17
06:10
国学经典智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人须有三种敬畏:敬天、敬地、敬自己。

生在天地间,行在红尘中,每个人都要心存敬畏。

《围炉夜话》中说:“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为人处世,只要处处存有敬意,便能理顺所有头绪。

在时光里,不欣喜若狂,也不黯然神伤;在岁月中,收敛欲望,珍藏梦想。这样的恬淡,总会让人心生敬意。

在困难前,不屈服,也不言弃;在生活里,不抱怨,也不慌张。这样的从容,总能让人心生敬意。


古人说,人须有三种敬畏:敬天,敬地,敬自己。

天佑苍生,片刻不离,因“知时”而被敬畏;地生万物,春播冬藏,因“知止”而被敬畏;人成万物,审时度势,因“知度”而被敬畏。

我们敬畏天,敬它的包容,敬它的苍茫,敬它的威严,更敬它春夏秋冬持之以恒的不懈坚持与无穷耐力。

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休养生息,学会进退之法,知道命运有时需要人为,有时也要天意。有所敬畏,有所释怀,有所努力,有所期待。即便气象万千,也能从中寻得一片晴空,找到一轮朗月。


我们敬畏地,因为它有荣有枯,有收有藏,并且稳中求进,稳中向好。如果一切顺其自然,静待水到渠成,恭候瓜熟蒂落,盛开枯萎,自不必挂怀。

我们敬畏自己,忙着欢喜,别去忧伤;透着简单,不要复杂;持有安静,躲开喧闹。行事平稳,都在情理之中,做事规矩,不在意料之外。纵然有时不如愿,也还能对尘世种种轻松一笑,还能让自己豁达、坦然,还能让心平和、温暖。

经历许多后,你会发觉,敬畏之心,如此挥之不去。捕捉生活中的快乐,把抓得到的幸福抓住,把能完成的事情完成,把要珍惜的缘分珍惜,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敬意。


学会让步,学会妥协,学会敬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它平和温暖;左右好自己的心情,让它轻松愉快。如此摆布之后,你的生活定会开出繁花,结满硕果,有一个甜甜美美的收获。

世人心存敬意,才有无穷妙用。放下俗念,与天握手言和,天也欢喜;拿住尘心,与地和谐相处,地也欢喜;布下恩慈,与世间所有温柔以待,你也欢喜。

敬天敬地,也是有意,也是无意;敬人敬己,也是有情,也是无情。常存喜悦,定有祥云缭绕;常怀感恩,宛若春风和煦。

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行事有约束,心中有信仰。养成一点浩然之气,守在规矩中,居在方圆内。一切安宁都会不期而至,一切美好都会如约绽放。

如果到最后,你的敬意,满天都是,满地都是,满心都是,那才是一场最盛大的欢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09#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7:38 | 只看该作者
诗词中的江湖,江湖中的诗词
2019
07/17
00:46
梧桐树边羽飘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江湖在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一词,出于《庄子·大宗师》: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可见那个时代,江湖不过是字面上的意思——江河湖泊的简称。

随着大中华的疆域越来越宽广,江河湖海统统纳入版图,到了汉朝,“江湖”已经用来指代四面八方,《汉书·王莽传下》:

太傅牺叔士孙喜,清洁江湖之盗贼。

进入魏晋乱世,杀伐四起,兵荒马乱,文人士子,避乱隐居。“江湖”又多了一层意思,代表隐居之地。隐士诗宗陶渊明就不止一次提到江湖,《与殷晋安别》: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进入唐宋,政权稳定,经济繁荣,国家制度慢慢严谨,“江湖”又用来指代远离国家政权和官场规则的地方,渐渐地就有了些“法外之地”的意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元明清发展时期,各行各业兴旺发达,“江湖”就用来形容那些社会边缘人士,三教九流,都成了跑江湖的。江湖术士层出不穷,也开始为这两个字带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而我们今天理解的“江湖”,多来源于近现代武侠小说的描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生活的平行世界,里面的人不愁吃喝,只要快意恩仇,完全可以不按现实生活中的规则行事,刀光剑影,邪不胜正。

这是一个存在于成年人脑海中的童话世界。热血、豪情、杀人不用抵命,犯事从来不用擦屁股,自然是义气云天,快意人生。

而现实生活中苟且的我们,只能通过哪些江湖诗词去想像我们在这个平行世界中的人生。

易水歌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大风萧萧,易水悲歌。慷慨赴死,壮志未酬。

荆轲的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被剁成了肉泥。


近代的江湖小说、武侠电影中的诗词很多,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徐克《东方不败》中的两首了。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王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因为是近人新作,所以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武侠豪气,世事如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书写得大气磅礴,实在是江湖诗的翘楚。至于平仄什么的,就不用管了。

说起诗词中江湖豪侠风范的经典,当属李白的《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这个大家也很熟悉,是李白写古寓今,他自己本身也是个剑客,自己也曾“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吹牛皮,但是李白好剑是公认的。这种豪气干云的气质也洋溢在他的古风歌行里,灿烂了整个盛唐和中国古代诗词史。

其实古诗词中关于江湖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是真正写得好的不多,因为文人嘛,特别是到了后来,是非常轻视动手的,以说理为主。不动手,哪来的江湖?写战斗的都是边塞诗。也正因为这一点,江湖诗虽多,却精品少,更多的是在现代武侠小说里面的文人生造。当然,都造得挺好。


再送一首张时彻的《侠客行》给大家:

登君堂,把君肘。

生从卫霍游,复与金张友。

主仇尚不报,肝胆向谁剖?

脱下纮骦裘,换得新丰酒。

千钱作使邯郸倡,北斗阑干挂朱牖。

平明走马长安市,翻身戏折章台柳。

这个张时彻,是明朝的兵部尚书,是个文人武将,与范钦、屠大山共称“东海三司马”。他这首作品,是年轻时意气之作,还是看戏文有感而发呢?背景资料很少,不好说。我们来看内容。

我到了你家,握住你的手肘(握住手肘,相当于拥抱了。这是要义结金兰啊)。我曾经与卫青、霍去病一起游历,又和金日蝉、张安世交朋友(这是吹牛逼)。主人的仇不能报,这份心思向谁诉说?脱下精美的羽毛大氅,换来昂贵的新丰酒。钱都拿去嫖妓了,深夜的北斗挂在朱红的窗上。明早上便骑马离开,且翻身去戏弄身边女子。

邯郸倡、章台柳,都是烟花女子的代称。但是这里章台柳也可能不是指烟花女子,而是指章台的柳树,折柳送行是千年来古人惯例,也许这里还是明早出发的意思。不过他又说“戏折”,送行的话干嘛“戏”?还是看作戏弄女子吧。

这就江湖气很浓了。估计要帮主子去报仇,先取了银钱,到烟花柳巷潇洒一晚,明早出发去干事。个人觉得张时彻本人应该不是干这事的人,可能是有感而发的作品,但是格调不高,所以并不流行。

不过,真实的江湖,不就是这样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0#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7:44 | 只看该作者
王维唐诗三百首中第3首五绝,加上题目共22字,两个字却常读错
2019
07/17
09:2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盛唐王维最经典的诗句是那些对山林景色的描绘。不过侧重于孟浩然对水的描绘,王维更加喜欢对山林景色的细致反映。他那些最精彩的诗句基本上都是在写山景,有山有树有流水,和孟浩然笔下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还是存在差别的。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一首唐诗,是王维唐诗三百首中的第三首五绝,加上题目一共22字,有两个字却经常读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唐诗就是王维的《鹿柴》。全文只有20个字,但是有两个字却非常容易读错。第一个就是题目当中的这个“柴”,不能按照我们平常读到的“chái”,其实这是一个通假字。应该读做山寨的zhài。

鹿寨其实是一个地名,是王维的辋川别墅之一,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西南。王维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对于这一片的山林景色,他也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看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样的诗句应该是出自诗人的亲身体验。幽静的山谷里看不到人,只能听得到说话的人的声音。由此也能够看得出大山深处,层峦叠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就是王维生活的地方,这也是王维潜心修佛的地方。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落日的影子映入了深林,又照在了幽暗处的青苔之上。透过树林的光线,在诗人眼中形成的。最美的风光。树林深处本来就是幽暗的,而长出青苔,更加说明其常年不见阳光。但是“返景”射入深林,映照在青苔之上,给这幽暗的森林带来一线光亮,更带来一份生机勃勃。


大自然的美丽是无穷无尽的,即便是王维也不过是对其景色有片刻的描绘而已。“返景”的“景”,也不能按照我们平常做理解的读作“jǐng”,还应该读作是影子的影“yǐng”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通假字,指的是返照的太阳光线。

王维不但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画家,这决定了他对色彩非常敏感。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写出这样精美的诗句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1#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8:12 | 只看该作者
看懂唐朝这3位诗人的3首咏荷诗,就明白怎样写出咏物诗的神韵了
2019
07/17
00:15
老街味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前言

诗词一道,少不得风花雪月,荷花在百花从中,有纯洁清高的寓意。关于荷花的诗词更是多不胜举。早在诗经中,就能看到荷花的形象了,: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在屈原的《离骚》、《九歌》中,也能看到荷花的形象。荷花可以作衣服,还可以作车盖和屋顶,: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不过,在这些作品中,荷花都不是主角,老街选了3首看几首专门咏荷的佳作,一起看看有什么不同。后面老街也会录入几首自己关于荷花的诗词,欢迎诗友指教。


一、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杜甫曾说过: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都是仕途失意之人,除了杨炯以外,结局都挺悲惨。骆宾王兵败失踪、王勃落水溺亡,卢照邻长年受到疾病折磨,竟然投水而死。在他们的创作中,常见到命途坎坷的牢骚、羁旅游宦的愁绪。

即便是咏荷,也充满了淡淡的忧伤,我们看看卢照邻的这首《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前两句写荷花的姿态,后两句既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之意。卢照邻用拟人手法,通过描写临秋的荷花抒发自己的失落与不平之气。


二、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白居易的《衰荷》可以和卢照邻的那一首对比来看,卢照邻的荷花是自怜,白居易的荷花是他人怜惜,而且白居易的更有一层深意: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这首诗的章法和上一首一样,前两句写荷花,后两句议论

古人咏物常隐含感怀和寄托,卢照邻的咏荷相对简单,仅仅是自怜身世而已。而白居易的诗除了对于人生的感悟以外,隐隐有对于时局的担忧,此中深意不须道破或者不敢道破,读者自去揣摩。

三、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唐朝施肩吾的这首咏荷就简单多了,《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和卢照邻与白居易的诗来对比的话,这首诗没有烧脑的地方,就是单纯写景咏荷花。

老街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似花还似非花 言情与赋物 苏轼宋徽宗告诉我们创作咏物诗词的秘密》。咏物诗词常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所咏之物以人类的特点,用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咏物可以简单地如同施肩吾这样写,也可以像卢照邻那样写自己身世,更高一层如同白居易这般深藏不露却似有所指。如果要写出所咏物体的神韵,除了描摹体态特征外,最好赋予其人格精神,或有寄托隐于其中,令人感到自然传神且韵味深远。


四、老街的几首习作

1、绝句《荷塘四首》

柳岸虹桥暮色长,连荫接翠下河塘。老鱼惊梦渔翁起,风送涟漪菡萏香。

野凫白鹭似相随,蝉亦逍遥柳自垂。菡萏溪中少人语,一竿斜钓隐塘陂。

暑退秋来雨脚长,飞流悬瀑扰芸窗。柳腰渐入清溪里,迎面荷风淡淡香。

雨湿天光接水光,浓荫流翠下池塘。露桃满径无人捡,裁柳荷风澹澹香。

看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老街的四首绝句是施肩吾的一类,仅仅是描写景物而已,没有什么人物感悟和议论。

2、绝句 芙蓉

烧烛海棠红更艳,折腰杨柳是谁栽,芙蓉月下醉秋露,任尔东风不为开。

前两句写春天的海棠和杨柳,后面写还未长成的荷花。明明是时候未到,却仿佛荷花孤芳自洁不与俗物为伍的样子。比起前面四首就有情感在其中了。

这首绝句是老街作观唐绝句时,次韵唐朝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的习作,可以看看高蟾这首诗是怎么写的: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的这首诗很明显借咏荷花自比,我高蟾不是天上的碧桃、也不是日边的红杏,只不过是一棵江边野生的荷花而已。没有人照顾和引荐,所以我落第了,不过出身卑贱的我,不会埋怨别人。据说高蟾因此诗获得了官员们的赏识,第二年就考上了:

人颇怜其意。明年,李昭知举,遂擢第。

高蟾借咏荷诗表达干谒之意,这种失意以后的表态很值得职场上的朋友们学习。

3、《浣溪沙-咏荷 》

菡萏香销似梦裁,莲心玉骨奈霜来,无边愁绪不须猜。曾是清都嚼蕊客,几多风月倚君栽,一江烟水逝冰怀。

这首浣溪沙也用了拟人的手法,上面三句有临秋的光阴流逝之感,后三句转折,表达一种旷达的情怀。菡萏、芙蓉都是荷花的名字。

4、七律--春日赏荷

菡萏香飘一水间,锦鳞二尾对缠绵。暖风熏得春三月,新柳图来绿四边。

五角六张游子醉,七零八落画舟颠。九儒十丐同沦落,且把花池作酒泉。

这是一首无善可陈的游戏之作,学诗之人万不可浪费时间沉浸于中。

5、《 西江月》 @老街味道

紫陌朱轮一瞥,秋波浅笑盈盈。谢桥忽转梦初醒,萍皱荷喧不定。

欲去欲来云雨,似无似有风情。芳华从未怨飘零,万事悄然深静。


结束语

几首良莠不齐的小诗,一点创作时的感悟,未必准确,欢迎大家的指教。结束时录入一首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词中的荷花形象,曾经被王国维评价极高: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您觉得王国维为什么这样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2#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8:21 | 只看该作者
《华严经·入法界品》菩提心118喻
2019
07/16
23:23
明贤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6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

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

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

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

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大乘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犹如坑阱,陷没一切诸恶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箧,能贮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

菩提心者,如白栴檀,除众生欲热使清凉故。

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

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如毘笈摩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为尊故。

菩提心者,如毘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

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如劫烧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

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消一切烦恼毒故。

菩提心者,如水精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

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

菩提心者,如白 线,从本已来性清净故。

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

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

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

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诸度身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诸功德故。

菩提心者,犹如眼药,灭除一切无明瞖故。

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故。

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

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

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

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

菩提心者,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

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

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故。

菩提心者,犹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犹如罥索,摄取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

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能令无病永安隐故。

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含爱毒故。

菩提心者,如善持呪,能除一切颠倒毒故。

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卷一切诸障雾故。

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故。

菩提心者,如好种性,出生一切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市肆,菩萨商人贸易处故。

菩提心者,如炼金药,能治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器,能持一切白净物故。

菩提心者,犹如时雨,能灭一切烦恼尘故。

菩提心者,则为住处,一切菩萨所住处故。

菩提心者,则为授行,不取声闻解脱果故。

菩提心者,如净琉璃,自性明洁无诸垢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三乘智故。

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觉诸众生烦恼睡故。

菩提心者,如清净水,性本澄洁无垢浊故。

菩提心者,如阎浮金,映夺一切有为善故。

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故。

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

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

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能伏烦恼阿修罗故。

菩提心者,如婆楼那风,能动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能烧一切诸惑习故。

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8:33 | 只看该作者
弘一大师的这两句话,真的是在说我自己
2019
07/16
23:07
如瑞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求失之者,麟角圣上有失可取。求德之者,断善者身有德可录。世间无有凡而无失,谈人之短,短在己身。麟角失者,舍大悲故。断善德者,有佛性故。故须舍失,唯求赞德,此是菩萨所应作也。

这段引文的大意是说,如果怀着一种求过失的心,眼里看到的都有错的。我们知道圣人很少,就像麒麟的角一样,太珍贵了!如果你要求过失的话,麟角圣上也有过失可取的。求德的人,“断善者身有德可录”。那也就是说,你的心若好,断善根人的身上,也有德可以找出来的。世间没有凡夫没过失的,“谈人之短,短在己身。”“求人之短也是病。”看别人的毛病,自己也有病的。

对于圣者也要去挑剔,都是舍大悲心的缘故。对于那些不修善的人,他们也有佛性,到最后也能成佛,所以也要对他们生起尊重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要培养自己不求人过,唯求赞德,这是菩萨所应做的。

我们现在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从我个人来讲,修行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是。弘一大师自称“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我曾想,弘一律师那么大的功德,不可能到一事无成、一文不值吧?老人家是不是太谦虚了?

到我现在总结自己:看看有为法的事,建了几个庙,度了几个人,度得不堕落地狱恶鬼畜生了。可又一想,他再来为人造业怎么办?没把他度得了了生死,这个都没算完;没把他度得成了佛,这个也没算了的。我想,如果这一生不度上几个人成佛,真是一事无成。既然一事无成,还说什么呢?所以我就觉得,弘一大师的这两句话,真的是在说我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4#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0:28 | 只看该作者
【石门素疏】每日公报
2019年已过181+18=199天,慎勿放逸!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一)【喜报】末学数字读书笔记《石门素疏》: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最新业绩】20190717读书笔记189页。
【最高纪录】20181015读书笔记399页。
【最近统计】 20140218-20190630共227,701页。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20190601-20190630共5432页。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统计举例】
《石门素疏》数字读书笔记:
*20140218开始,截止20190430
共有: 215,31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
共有: 193,8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随缘随喜,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随缘随喜,珍贵日志!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随缘随喜,典藏影像
【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晨钟暮鼓,早课晚殿,
过午不食,夜不倒单,
弘法利生,三皈五戒,
勇猛精进,感恩三宝,
诗书画意,不二法门。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经念佛
每日甘露施食
每日精勤笔记
每日持咒忏悔
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叙事诗偈】鱼象鱼说
末学乃鱼象鱼,阴鱼象阳鱼也。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大学。
荣幸回归母校,执教高中语文。
加盟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贵人扶我上马,仕途一路顺风。
鹤城镇长助理,镇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敝人何德何能,感戴组织栽培。
优哉游哉冬泳,组建青田冬协。
生活玩世不恭,沉迷灯红酒绿。
三高相伴无知,一朝卒中突发。
五行有救未死,五月住院康复。
三百善人探访,一心发露忏悔。
戒贪戒嗔戒痴,素心素食素言。
小乘大乘密乘,修行修道修心。
阴鱼仍象阳鱼,芥子还纳须弥。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劝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马。”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
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心素食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一、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二、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三、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四、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五、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七)【诗书画意】向阳花开
《石门集》
石门赋
春花漫漫,秋月皎皎
夏风习习,冬雪皑皑
石门曲
人间理想,近心至真
人生理念,静心至善
人道理性,净心至美
为人修心,唯心至心
石门联
有门无门,实为石门,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大关小关,斯乃禅关,
风风雨雨在在朝朝暮暮。
石门偈
朝阳东升,暮月西沉。
夜黑犬吠,天晓鸡鸣。
石门令
采菊石门前,
悠然水南边。
登芝田春台,
享处州太牢。
观之江涨潮,
感中土盛世。
觉天大地大,
悟菊香人生。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5#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0:39 | 只看该作者
美媒称特朗普对华加税得不偿失
2019
07/18
06:57
参考消息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3
参考消息网7月18日报道外媒称,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15日在白宫举行的“美国制造”产品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即将赢得贸易战的胜利,关税为美国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这一经济胜利将使他能在不损害国内利益的情况下继续把贸易战打下去。但事实并非如此。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16日报道,政府数据显示,美国通过向价值2500亿美元(1美元约合6.9元人民币)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总统对农民的财政援助成本,更不用说补偿因贸易紧张而受到损害的许多其他行业了。与中国的争端拖得越久,特朗普就越难以忽视这一差额。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当前,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增加了208亿美元。特朗普已经承诺向受贸易战伤害的美国农民支付280亿美元。

报道介绍,特朗普已推出两轮对农民的财政支持:去年7月宣布的120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其中近100亿美元已经投入使用;另外,5月又宣布了160亿美元的相关计划。

由于特朗普的关税和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反制,包括飞机制造商、科技公司和医疗设备制造商在内的无数其他企业损失了合同和收入,而政府并没有向它们提供类似的救济。

报道称,大多数贸易专家和商界领袖不同意特朗普政府的说法,即贸易战对美国企业没有负面影响。

“要说这不会让美国付出代价,那当然是绝对愚蠢的。”代表美国主要出口商的全国对外贸易理事会会长鲁弗斯·耶克萨说。

报道还指出,大量研究表明,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关税的大部分成本。美国税务基金会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预算模型的研究表明,关税提高了商品价格,相当于对美国人大幅增税。按照在收入中所占百分比计算,损害主要集中在最低收入者身上,他们在进口商品上的支出占工资的比例高于中产阶级和富人。

报道介绍,过去一年,美国政府逐步增加了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范围,从最初的价值340亿美元产品增加到价值2500亿美元的产品,并且提高了这些商品的关税。

但今年每月从关税得到的收入并没有增加。这是因为与一年前相比,美国进口的中国商品减少了。

这种下降似乎是贸易整体放缓的结果,这也导致了美国制造商出口下降。

报道认为,特朗普政府一直试图利用政府杠杆为美国企业提供庇护和支持。7月15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联邦合同资助的项目中最终由美国制造的钢铁比例从目前的50%提高到95%。

这是特朗普为鼓励更多购买美国商品而发布的一系列命令中的最新一项。今年1月的一项命令鼓励企业尽量使用美国的钢铝和水泥等产品,但没有设定任何有约束力的目标。


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华社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6#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0:50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到内埋弹舱的存在,FC-31航程1200公里,比米格-29的1500公里航程稍短一些,才是合理的。


  四代机中腿最短的是美军的F22,由于当初它的设计目标是从西欧的机场起飞,拦截苏联的战略轰炸机,因为航程从来不是它的考虑重点,这也导致F22的作战半径只有852公里,动不动就要挂上两个“奶瓶”,但即使这样,也要比500公里的作战半径要多得多。而四代机腿最长的就是咱们的歼20,据说它的作战半径超过2000公里,这是由于它需要面对浩瀚的太平洋,需要穿过大洋去打击第二岛链而决定的。可是,歼20需要面对的任务,FC-31也需要面对,即使FC-31成为舰载机,作战半径500公里的舰载机,只能是不折不扣的“航母保卫者”。

FC31必须提高自己的航程FC31必须提高自己的航程

  所幸,我国的第四代舰载机肯定不是简单的FC-31上舰,即使最后选择FC-31,也要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对于四代机来说,要坚固航程、隐身、内埋弹舱,体型必然小不了,大型战机才是唯一选择,即使美军号称中型的F-35,空重也在13.2到15.6吨,超过重型战机F15的13吨。(作者署名:铁翼苍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7#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0:58 | 只看该作者
乡镇干部
                                              图|文 陈雄鹰

  湖南资兴高码乡龙头村老屋头被几十棵古樟树环抱着,大的要4个人才能合抱,1976年,我出生在这里。

  龙头村背后是狮子山,左右两边都是小山坡,左边的山坡叫“树山里”,这里的樟树最多最大,环绕着中间一块很大的坪地。那时,村里的大会,乡里来放电影,外面走江湖卖艺的戏班子,都在这里活动。村后山下有一处更大规模的古宅,那里有一汪泉水,大暑天也冰凉清甜,农村“双抢”时,我们小孩子就会提着水壶给田地里的大人送水。在农村的那段美妙时光,也许从性格上影响了我的一生。

  1997年11月,我被分配到了资兴市原坪石乡财政所工作。坪石乡是资兴东乡片的一个小乡镇,挨着老县城兴宁和东江湖,乡政府就在湖边,风光十分优美。老县城有850年历史,街上老房子老街紧挨在一起,让人有些时光错落感。

  送我们去报到的是一辆警车,由于已经是年底了,收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尾欠成了当时的大事。干部们被分成4到5人一组,到各自常驻的村里,由村干部带着一家一户上门收取。村干部,也分片分工。这对从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到处走动的我来说,很对胃口。

  也许周边的美景、古街古宅、下乡时看到农民面对乡干部时种种不同的面孔,让我有很多感触,起了要把这些美景、人物记录下来的念头。

  1998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买了一台宝达牌傻瓜相机,开始自学摄影。这台相机有单反的外形,可以调光圈,但不能调焦距和快门。

  那时,有个邮递员从兴宁老县城开着摩托车到坪石乡送信送报,我便从他那定了《人民摄影报》和《中国摄影报》。而当时所里定的《中国财政》《地方财政》封底和中间彩页的摄影作品,也是整本杂志里我最喜爱的内容,每每拿到手,便会仔细研究人家的用光和构图。我的摄影技术,就是从这些报刊上学的。拍摄《乡镇干部》专题的想法,也是从这两种报刊上得到的启发。

  那时刚上班,人还懵懵懂懂的,但有一股雄心壮志:知道自己将来必有一番作为。而拍摄这个专题,我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摄影界,凭这个专题,或许能跻身“大师”行列。当年只是有这么一个模模糊糊的想法,结果就这么一路拍下来了。

  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我们市的乡镇工作主要围绕着三个“一票否决”开展,一是计划生育,二是综合治理,三是税收(包括国税、地税、农业税。国税、地税由税务局收,乡镇主要收农业税)。这三项工作只要一项没完成,当年度乡镇就没法评优评先进,领导干部也没法得到提拔重用。

  年底,乡镇的主要工作是征收农业税尾欠,同时也包括乡统筹、村提留。因为那时工资还没统发,乡里的干部还是要靠收的乡统筹,完成上缴任务后,才能发工资。村干部则要靠收村提留。

  1999年,又到年底了,乡里安排黄柏华(乡人大副主席)、综治专干刘志平和我去税里村。税里村在回龙山和七宝山之间,交通不便,一去要准备2天时间。

  12月的一天,我们带着洗簌用品,农业税、乡统筹收据、和尾欠清册,由村支书带着,一户一户走。黄家组一户老党员家里,除了一个灶台、一个橱柜,几乎没有其他家具。但相对于其他村民对待我们的冷眼,他还比较客气。黄柏华跟他讲道理,这个老党员闷着不做声,等他说完了,闷声闷气地开了口:“公粮是要交的,皇粮国税自古就有,我当然知道,应该交……”后面的话就不再说了。村支书跟我们打眼色,我们也不好再坚持下去,只交代说:“老人家,以后有钱了,到村里、乡里去交清尾欠。”

  后来工资由市里统发,乡统筹、村提留也取消了。 2006年全国免征农业税,改为发放粮食补贴。乡镇干部门便不用再提着皮包走家串户收税,而是每年给农户发放各项粮食补贴。这张照片就成了历史。

  90年代的乡镇,到了晚上,基本没什么娱乐活动。干部远离城区的,只有打打牌,下下棋。后来有些乡镇街道上便开起了小小的卡拉OK厅,人们的业余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

  当时财政政所有辆摩托车,有些年岁了,刹车不灵、喇叭不响、车灯不亮,但一开起来,“突突突”很响。坪石乡湖滨的公路很美,夏夜的凉风带着苦栗子花的清香。1998年夏天,我常骑着这辆摩托车,带着和我一样刚上班的三四个年轻人,去兴宁的歌舞厅唱歌跳舞。

  兴宁老县政府的二楼改成了歌舞厅,10元一个人,音响效果很好,很多人在里面载歌载舞。老街上还有一个年轻人办的青苹果卡拉OK厅,一个很漂亮的年轻姑娘经营着,我们也经常去。

  不知为什么,这辆摩托车每两个星期就要出一次问题,去坪石街上修一下又能接着骑。一天夜里,我开去兴宁歌厅接人,没有路灯,车灯也不亮,上了一个长坡后是平路。我刚一加油门,就听到“嘭”的一声,车压上一块石头带着我飞了起来,我头脑一片空白,在空中只觉得人跟车分开了,落地时,我一个前滚翻,站了起来,才听到几米外“嘭”的一声响。我迷迷糊糊站那里,不知道刚才发生什么,也看不清周围的景物,到处黑呼呼的。更不知道怎么会在黑暗的空中翻个大跟头,飞出那么远居然毫发无伤。这件事后来想起就后怕,以至于现在骑摩托车,都会很小心。

  再后来,当时的党委书记看年轻人越来越多,就把政府办公楼六楼的会议室改成了多功能活动厅,配了音响等设施,还举办了两期OK大赛、一期才艺比赛。全镇七站八所的干部、老师、街上的居民都报名参加了。

  2000年3月,我调到东江镇,还是财政所,任农税专干负责农业税。以前是协助同事,现在变成了以我为主。有个同事叫曹志刚,人很瘦,下乡时,村干部叫喝酒他从不推辞。以前常听乡干部说有些农民,要干部喝酒后才说话,但我没遇上,直到那天跟曹志刚下乡。

  2001年12月的一天,我和曹志刚两人开了辆边三轮摩托车到仁里村收农业税。罗仙岭半山腰的一个组,那家农户真要我们一人一碗土烧酒才交税。

  山高路陡,只记得酒后我开着边三轮,带三个村干部及曹志刚从山路上直冲下来,车底撞出个洞,机油漏个精光,村支书从路边取根木杆插上接着开。车在山路上东撞西撞,曹志刚面不改色坐得安安稳稳,我两眼看不清其它东西,只感觉在跟着路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他半睐着眼坐车斗里左右摇摆的样子。

  过去有人说乡干部喜欢喝酒。那些年,不与农户拉近关系,做不好农村工作,而很多关系就体现在一杯酒上。有时候,这个干部是拿命在当。自“中央八项规定”过后,干部不喝酒了,农民也不再劝酒了。

  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艰苦,边远乡镇的干部长期与家人两地分隔。往往一个乡镇二三十号人,上面几十个单位、部门的工作压到他们身上,而他们本身又没有什么执法权,完全是靠做思想工作来推动工作。村民理解的、不理解的,都要苦口婆心反复做工作。领导、干部的压力都极大。而所有人最为关注的升迁机会却少得可伶,一个乡镇一年基本只有1到2人的升迁名额,年轻干部只能靠等靠熬,混个一官半职也就到头了。很多没有机会的,干一辈子工作,还是个一般干部退休。

  我一个乡干部,如此爱好摄影,总不免给人不务正业之感。加之总喜欢独行,不太合群,时间长了,就闷闷不乐,不知以后会怎样,前途渺茫。那天中午,在宿舍思来想去,决定给自己拍张照片,记录下当时的心情。于是架好相机,拍了一张自拍,桌子上摆着几十本杂志,全是在地摊上买的,5角钱一本,《中国摄影》《大众摄影》《大众电影》……最早的到了70年代。没想到这张照片后来在《中国青年报》的微信号上做了头图。其实我也很认可这张照片,真实地表达了我当时苦闷无助的心情。

  在东江镇干了十二年,最后两年,我的工资表排到了单位会计工资表上的第一位。

  2003年6月,市里统一组织各乡镇收取农户超生抚育费,镇里也组织了几个小组。在文昌村一户超生户家,工作人员给女主人做工作。她的一个小孩坐在沙发上低着头,默默流泪。我给他拍了两张照片,以后每次看到照片就会想起那一幕,小孩心里留下的阴影,也许会伴随很久。后来,计生办主任在下乡做工作时,被计生对象拿刀砍了。他肚子上的两个刀口,还有些惊恐和委屈的眼神,在一道闪光下,留下了永恒的影像。计划生育是当时的一项国策,上上下下都抓得很紧,更与党政一把手的升迁有着莫大的干系,可想而知会有多大的力度。我参与过一些收取计生抚育费和抓计生对象送到计生委的中心工作,亲眼目睹了一些于心不忍的惨剧。作为一个乡干部,执行国家政策不走样是基本职责,而具体到执行对象,很多时候却又会生出恻隐之心,内心的矛盾恐怕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2004年,我跟另外一个领导驻木市村。木市村是一个老圩场(集市),又叫木根桥老街,四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来这赶集,很繁华。后来边上建了水泥场,采石场,时代发展,老街逐渐破败。当地村民依靠水泥厂,在省道边家门口做些水泥预制件,收入也算可观。水泥厂到晚上会翻出很大的灰尘,而紧邻的采石场几乎搬去了半座山,又老放炮,经常有石头飞到街上来,还震倒了一些老房子。村民常有怨言,纠纷也算是常年累月的事了。一次,我们去处理一些老问题,村干部也在场。领导是当地人,比较了解情况,也有一套处理农村问题的经验,我在边上插不上话,就走到不远处,偷偷拿出相机,拍下了他们的一张照片。恰好拍到了这样一幕:一位男村民笑着和干部交谈,他旁边的女村民叉腰骂人。拍完心里一阵狂跳,这么戏剧性的画面也拍下来了,肯定会是张好照片。

  那段岁月里,我上班时拍乡镇干部,下班就拍风光。2005年,资兴摄影界几乎不上回龙山,也不知回龙山有如此壮观的云海日出,而我2002年听同事欧艳文多次提到古八景中的“回龙望日”,此后便专门拍摄回龙山。来的次数多了,跟山上庙里的何师父与段师父就很熟了。自2005年起,他们便不再收我住宿吃饭的钱。现在,他们都已去世多年,回想那些时日,两位师父音容犹在。

  一个周五,很冷,天气预报说第二天要下雪。镇政府要接受市里的“三文明”考核,这是一年到头所有工作的政绩总结,关系到领导的政治前途,各个乡镇都极为重视。下班前,领导打过招呼,周六所有干部待命。我看到外面已开始下雪,忍无可忍,连夜踩着积雪从双坑村步行上了回龙山,山间云海跟着我涨落,仙境一般。

  上山前约了一个摩托车师傅第二天一早到双坑村部接我,以防万一。当晚到山顶古寺时已精疲力尽,但仍在庙门拜了几拜,希望第二天早上遇个好天气。

  古寺给客人住的地方很冷,一床阴湿的被子,四处漏风的石壁。段师父烧了盆碳火放到床边,才感觉好些。第二天一早,天空一片清澈,远处东江湖上空一大片云海向我涌来。不久,日出前的霞光映红了白雪山头。我拍完这张单像后,最担心的事来了:单位袁所长来电话说考核组要看我的资料。

  只记得我自山顶沿之字形的路狂奔而下,路上积满了厚厚的雪。我几乎是连滚带爬冲下去的,但就算这样,还是没忘在路上拍几张雪景。一小时后,我到了村部,那个摩托车师父在等我,万幸,他冒雪上来了。他开着摩托车在冰雪覆盖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走过了很长一段路,又载着我到了三都镇。然后,我租车到东江政府,已冻成冰人。

  结果,还没进门就遇上了袁所长,被告之,考核组又不看我的资料了。那天的照片上了《湖南日报》的头版。当年10月,我拍下了后来为我带来很大影响的作品资兴古八景之一《回龙望日》。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以前的事,仿佛做梦一般,历历在目,却又遥不可及。永远回不去了,不管是过去的自己,还是那座回龙山!

  2008年,我买了辆摩托车,从此拍摄范围大了很多。在那之前,我要到其他乡去拍照,除了搭公交,就是租摩托。那时叫“脱手”,给车主50元,可以自己加油跑一天。

  坪石是我第一次参加工作的地方,也是在那自学的摄影。那里的山水非常秀美,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那些年,我拍了很多照片,现在看来,有一种远古时代的美好。

  2006年夏季的一天,我与以往一样,租了辆摩托车到坪石何家山转悠。

  何家山政府前的西坌河里有小孩戏水,我就过去拍了几张。小孩害羞又好奇,也不跑,让我拍。夏天艳丽的阳光照在小女孩稚嫩的脸颊上,她笑得最灿烂时我拍了下来,与她一起的小女孩则有些羞涩。照片洗出后,我去拍片时,把照片送她们了。只是没见到她们,是由旁人转交的。

  送照片几天后,资兴遭遇7.15洪灾,何家山乡更是重灾区,七宝山下,哀鴻遍地,惨不忍睹。那条小河,完全失去了原样,深埋在沙石之下。小女孩的家在马路边,远离河边,应该不会有事。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应该读高中了。

  灾害面前的乡镇干部,处于最严格的管理中,随时待命,随时调动奔赴灾害一线。我也不例外,主要工作就是救灾,领导安排去哪救灾就去哪。除此之外,哪里也不能去。

  后来的一个周日,我去何家山、波水乡拍受灾情况。真是满目疮痍,触目惊心。想起平时拍风光时,大自然各种美好景致,然而一旦发起威来,真是令人不寒而栗。那些天,我拍下了村民展开重建家园的场景,也拍下了中国文联带着文艺家们来资兴慰问的场景。

  那两年不知道为什么,夏季老下雨。2007年8月18、19日,资兴又连续下了两天大雨。全市各乡镇如临大敌,领导干部都下到各自驻守的村里去防灾了。19日下午6时许,我驻的泉水村值班室秘书接到电话,称18日晚因山体滑坡有人下落不明。蛇形组在泉水村大山里,信号不好,头晚的事,第二天傍晚了才收到信息。镇领导当即决定派6名乡干部、2村干部连夜赶赴蛇形组。大雨继续下着,我们8人在山里迷了路,凌晨3点才到蛇形组一户人家,找到受灾户了解情况。当时已筋疲力竭,无法组织搜救,只得草草找地方睡下。第二天一早,我们到达受灾地点,现场一片狼藉,冲下来的山石把整座民房都盖住了。不久,镇长也赶来了,送来了政府的慰问金。直到第三天,被埋在沙石里的一老一小才被挖出来。小孩的父亲是我的小学同学,看他悲伤的样子,我心下凄凉,但也只能安慰几句。

  山里到处都有受灾的地方,我们又走了一天,领导指示我们可以下山了。不料,刚出山,还没上大路,就接到书记电话,又要重新回去,再核实各个小组灾情。大家这三天没日没夜的奔波,早已身心疲惫。几个干部已忍不住骂人了:“难道我们不是人吗?已经很累了。”带队的领导也很为难,但他还是有政治高度,说你们谁不想去的就先走。结果,大家谁都不敢走,又跟着上了山,在山上又坚持了一天一晚。

  转眼到了2010年,长久萦绕在心中的那个电影梦,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变得确实可行。虽然没有钱,但也在器材店里赊了一台佳能5D2相机,隔了大半年才还清,拍起了以资兴古八景为题材的本土电影《八景迷踪》。影片拍了几年,运用摄影技术,拍摄自己认为的电影,在资兴,也多少引起了一番轰动,当然,风言风语也没少听。

  拍到后来,越来越难,就接些小片子,挣些拍大片的钱。

  2014年,兴宁镇的党委书记李宁找到我,要我拍部访谈类的短片,结果一年后,我拍了一部微电影《古城岁月》给他。《古城岁月》是资兴市第一部微电影,它融合了音乐电影、电视诗歌散文、纪录电影三种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以片中女主角谭倩的个人情感经历为主线,展现古城兴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5年,李宁书记又要我帮她拍了一部纯风光片《兴宁.心宁》。

  两部影片,记录了兴宁古城的过去和现在。《古城岁月》所拍摄的古城原貌在影片完成后不久就变了,变成了具有六七十年代风格的特色小城,这便是第二部影片的《兴宁.心宁》所展示的那样:红墙红瓦。这两部影片,及时把兴宁古城的过去现在记录了下来,为将来人们追寻历史,忆古抒怀留下了两部作品。 这两部影片都是当时兴宁党委政府主持拍摄的。时过境迁,小城的急速变化,凸显了用影片记录历史的重要,也表明了当时党委政府所具有的远大目光和人文情怀。还是得感谢当时拍板做决定的人,没有他们的敢为人先,冒着风险、顶住压力,我想,这类风格的影片是不可能推出的。

  受资兴原政协副主席、作家李宙南邀请,我参加了兴宁镇2017年的春节晚会创作筹备。一个乡镇,自办春晚好些年,所有节目都是老百姓自编自演的,确实难能可贵。我用数码相机拍了很多张,总觉得是资料片,不太满意,直到结束了,所有演员、领导上台拍合影,我本来相机已收到包里,此时眼前一亮,赶快拿出胶片相机抢拍了一张,背景、主体、台上的人物都达到了想要的要求。

  2017年,乡镇的扶贫工作已践行了3年,乡里的很大一部分工作都在扶贫上。我跟着唐洞街道办的一个领导去拍摄村干部选举,本届选举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为严格的一次,所有候选人实行了最为严格的初选,选票会场都派了警察参与。

  我作为一个随行工作人员跟着他们带着选票到一个组里去。路过一个门时,我看见里面有两个小女孩在做作业。我手里正好有相机,他的门是纱窗门,刚好破了个洞,我连忙对焦调光圈,只拍了2张,那个小姑娘就转过头来看我们了。同行的领导告诉我,这家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已有专门的帮扶人了。这张照片恰好可以补充我的乡镇干部专题的扶贫工作部分。

  1998年至今,我拍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学习及各乡镇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12000多张照片。用的相机也从最初的凤凰到后来的佳能,再到哈苏、禄莱;到现在的4X5座机。我在各种场合下,向照片中的领导、同事、村民表达了我拍摄《乡镇干部》摄影专题的想法,因此拍摄、发表也得到大多数人口头或书面的同意和默许。我作为生活在他们身边的同事,拍摄行为自然不会引起大家的不适,所以拍出的照片很少有摆拍痕迹,多是在真实自然的情形下拍摄的,这样就保证了纪实摄影专题的真实性。

  2016年5月我调入资兴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外事侨务局)。年底,我拍的乡镇干部入选了全国影展,这无疑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也促使我把出书提上了议程。

  书中照片按时间排序,一张照片,一段文字说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万万不是凭哪一个人就能拍摄完成,只能说我在那,发生了那样的事,我拍下来了,记录下来了。而我拍摄的内容,也是偏重于摄影本身所要求的那样:有趣味、有代表、有故事、可看经看。

  也许,将来这些照片会成为反映乡镇这个最基层政府的重要历史资料,成为中国这20年来乡镇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8#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6:40 | 只看该作者
佛教史第十二课:宋元明清佛教史
2019年07月18日 14:36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佛教史第十二课:宋元明清佛教史(摄影:海琳)佛教史第十二课:宋元明清佛教史(摄影:海琳)
  第十二课 宋元明清佛教史

  中国佛教经过唐末、五代两次的法难,以及朝代更迭的战乱后,由于经典散佚、寺院毁坏、僧侣受迫等,致使佛教几乎到了衰萎凋落的地步。直至宋代始现复苏之迹,唯宋元之后至盛清八百年的佛教,因国运不兴,佛教虽绵延不绝,然已不如隋唐时代的弘盛。自此,佛教一改传统型态,逐渐倾向生活修行与宗派调和的路线。从弥陀信仰的结社念佛、禅院农林的寺院经济生活,到与儒、道二家的调和及禅、净、教、戒融和的现象,佛教融入了中国文化之中,此即宋元以后中国佛教的特质。大体上,北宋一代(九六○-一一二六)佛教的复兴较盛,南宋以迄明代世宗时期(一一二七-一五六六),则为平淡晦暗之期。明末穆宗(一五六七)至清代,再度兴盛一时,唯佛教积弱过久,仍不及北宋的兴盛。

  一、宋代佛教

  宋代帝室对佛教多采保护政策,太祖建国后,即废止后周世宗毁佛之令,修订出家考试之制、诏度出家童行八千人,遣使西行求法。宋太祖开宝四年,敕令张从信等至成都开雕大藏经,称《开宝藏》,这是中国全藏刻版印刷的开始,也是一切官、私刻藏及高丽刻藏的共同依据。后来又陆续完成《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和《资福藏》等,此乃宋朝佛教发展的伟业,影响后世刊刻藏经甚钜。太宗时,诏立太平兴国寺为先皇帝寺,并设立组织完备的译经院,使中断二百多年的官刻译经,一度复兴。真宗一代则设立戒坛七十二所,推行登坛受戒之制。另外,由于帝室的护持,寺院的田园、山林享有免税权,寺院乃以此为经济基础,从事长生库、碾场等各项公益事业,对民间社会助益匪浅。

  北宋佛教的复兴,唯台、贤、净、律四宗,禅宗则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特殊教法,幸免于唐末五代战乱,而法纲益振,形成‘五家七宗’之势,因之祖师‘灯史’著作特别丰硕,禅宗的盛行可说是宋代佛教的一大特色。宋代理学发达,其思想受禅宗影响甚钜,其间或有排佛之论,然禅学开展理学精神特色,故排佛后又皈佛者甚众,自宋迄清皆呈如此状况。

  天台宗得高丽传回典籍而弘扬一时,后有山家、山外二派互宣宗义,各传其学;天台教义虽博洽深玄,然因辅以律行、礼忏、念佛,故能广流普及。在华严宗方面,因教义与禅宗同为真常唯心一系,故得力于禅宗而得复兴,呈现‘教禅一致’之风,以子璿、净源二位大师的弘扬最力,后者有‘贤首中兴’之誉。律宗方面,有允堪、元照的弘持,致力于律学撰著,又因天台宗师多兼弘戒法,律学乃应运中兴。净土宗则于宋朝三百年间持续兴盛,念佛结社之风深入广被,不让禅宗。台、贤、禅、律诸宗祖师亦多秉其教学,严以律行,而趣净土,因此台净融和、禅净双修的思潮风行,净土信仰因之深植于民间。直至宋徽宗时期,因其崇信道教而破坏佛教,如烧毁经像,诏令寺院置孔子及老子像,并将道士位次列在僧尼之上等。佛教严重受挫,除禅、净二宗犹能盛行外,其余各宗渐没。

  二、元代佛教

  元朝佛教与朝廷的关系密切,其能以一蒙古外族而统治华夏一百多年,可说多得力于佛化政治。太祖建国之初,重用禅宗行者耶律楚材制订典章,令慓悍好战的蒙古百姓摄化于佛教。其后诸帝承袭此风,皆倚重僧信以协助国政。至元世祖迎请西藏萨迦派的8思巴入京,请制蒙古文,译述藏经,对蒙古文化贡献巨大,赐号‘DB法王’,世祖封赏全藏为俸爵,地位职权之高仅次于皇帝。此后萨迦派僧侣世代为国师,遂使西藏佛教(喇嘛教)成为元代的国教。

  藏教虽受元朝帝室的崇信,然终究不合民情,故仅能在宫廷中流行。民间则以禅、净二宗最为盛行,禅宗有曹洞宗的万松行秀著作《从容录》发挥曹洞家风;临济宗则以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中峰明本为代表。此期禅僧多兼修净土,仍延续宋代禅净双修的风潮。

  三、明代佛教

  推翻蒙古统治的明太祖朱元璋,初为皇觉寺僧,宰相宋廉亦出身于寺院,故对佛教特别崇敬,也力图整顿佛教。因此,即位后即颁布了一连串新的佛教政策如:立僧官、定考试、制度牒、刻藏经(南藏)、整理僧籍、分寺院僧为禅、讲、教三类;成祖永乐帝以临济僧道衍为宰相,刻北藏,并作〈赞佛偈〉、《金刚经解》,力护佛教。此后,诸帝王无不奉佛,禅、净二宗与喇嘛教并行。

  明中叶后,朝廷为救饥荒而有卖牒之举,僧团迅速膨胀,因而弊端丛生,再加上世宗信奉道教,导致再一次的毁佛事件。然而没落的佛教却因之觉醒,而力图复兴。迄明末莲池、紫柏、憨山、蕅益等四大师辈出,不仅于禅教诸宗大为弘扬,更力倡禅、净、教、戒为一体,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为一宗,于是佛教融和思想益趋流行,成为日后三百年佛教发展的主流。又儒家士大夫向佛者也日益增加,更增长了居士佛教的力量。

  四、清代佛教

  清代同元朝一样,王室崇信喇嘛教,可说是以佛化政策统治了蒙、藏、汉三个不同的民族。朝廷不仅在西藏以达赖治前藏,以班禅治后藏,在蒙古各地赐封喇嘛‘呼图克图’的尊号,更将皇宫中的雍和宫改为喇嘛寺。对于显教虽崇信诚笃,但在施政上则以儒家为主。

  清初诸位帝王与佛教的关系颇深,顺治皇帝曾作〈赞僧诗〉‘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来表明愿为僧侣的心迹;康熙帝则迎请明末以来的各宗派高僧入京,促进佛教的复兴;雍正帝则亲事章嘉活佛,参礼迦陵性音禅师,自号圆明居士,主张禅、教、净调和之论,尤其热心净土法门,对近世以念佛为主的禅净共修,影响甚大。

  清代著名的高僧,计有华严宗的柏亭续法,禅宗的天童道忞、玉林通琇、憨璞性聪,净土宗的省庵实贤、彻悟际醒。杰出的居士也很多,其中如皈依禅宗的宋世隆、毕紫岚;皈依净土的周安士(梦颜)、彭际清;以及郑学川、龚自珍、魏源、谭嗣同、杨文会及梁启超、章太炎、丁福保、蒋维乔等佛教学者,都对当时的佛教有很大的贡献。

  清末印经事业发达,属于官方开雕的有《龙藏》,以及汉、满、蒙、藏、梵五译本对照的佛典出版。民间则有《百衲藏》、《频伽藏》,可见清代对佛教文献整理的重视。清末,由于洪、杨等人作乱,以信仰上帝教为号召,十余年间,东南半壁江山都落入太平天国的统治之中,军行所至,佛寺、经像焚毁殆尽。太平天国的排佛祸患非但不亚于三武一宗的法难,而国运不断的遽变,也使得佛教的发展一再受阻。

  (本文节选自《佛光教科书》第四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9#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6:51 | 只看该作者
《修心八颂》讲记第四颂
转载 2019-07-11 09:36:33
标签:太桥旦曾堪布原创修心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第四颂

愿我目睹恶劣众,造罪遭受剧苦时,

犹如值遇珍宝藏,以难得心爱惜之。



上一颂讲的是断除烦恼,属于内在的障碍。我们首先要破除内在障碍,做一个不受烦恼影响的人,这需要有一定的定力。这一颂讲的是外在的障碍。



第一句所说的“恶劣众”,是指刚强难化的众生、没有道德良心的众生、没有因果概念的种种众生。这些非常恶劣的众生,只追求眼前利益和感官享受,只为自己着想,不顾他人感受。遇到这类众生,我们自然会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而从大乘佛法的角度看,这种心态是不对的,为什么呢?



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观察一下这些“恶劣众”:这些众生自己愿意做“恶劣众”吗?其实他们并不愿意,但是没有办法。就像《入行论》所说:“他们被烦恼控制着,中了烦恼的毒。”比如说,如果一个喝醉的人,对我们毫不尊重,口出不逊之言,甚至对我们又打又骂,我们会跟他计较吗?不会的,我们会说:“他喝醉了……”然后躲得远远的,我们也不会想方设法要去报仇。同样,“恶劣众”从无始以来,喝了由贪嗔痴烦恼酿成的烈酒,一直醉得不省人事,完全没有支配自己的自由,完全失去了控制自己的能力。一旦酒醒了,他们都是善良的人,也一定会对自己以前的行为道歉。也就是说,这些人之所以成为“恶劣众”,不是他们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受到强有力的烦恼的支配。因此,身为大乘佛子,当我们遇到“恶劣众”时,一定要有包容的胸怀,有怜悯、智慧的心态,就像对待醉酒的人一样,哪怕被骂,挨打,被他的呕吐物弄脏衣服,我们也要毫无怨言,用毫无嗔恨的心态去处理。


下两句“造罪遭受剧苦时,犹如值遇珍宝藏”,所谓“造罪”,是指我们曾施恩于对方,对方却忘恩负义,反而来伤害我们。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造罪”之人,或者发现他们自身正在“遭受剧苦”,我们应如何对待?这一颂告诉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像遇到“珍宝藏”一样。



何为“珍宝藏”?珍宝藏就相当于如意宝,能让我们有求必应,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物,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衣得衣、求命得命,一应俱全。有了珍宝藏,我们的人生就会富裕、幸福。所以,对珍宝藏我们当然会倍加珍惜。



现在,《修心八颂》要求我们:遇见伤害我们、障碍我们修行的“恶劣众”,我们必须把他们看做“珍宝藏”。为什么会有这样看似不近人情的要求呢?



因为我们是大乘弟子,是修持菩提心的人,遇到伤害我们的人,才能考验我们的修行水平;遇到伤害我们的人,我们的忍辱才能进步;遇到伤害我们的人,我们的违缘、业障才能清除。所以,能遇见“恶劣众”是非常幸运的,能消除我们极多的业障。我们之所以长久以来流转六道、未能成佛,就因为业障太多了,而消除业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遇见“恶劣众”。



从另一个方面说,“恶劣众”之所以遭受剧苦,是因为过去造过深重的罪业,他们的悲惨遭遇帮我们相信了因果,督促我们谨慎地取舍。“恶劣众”就像一部反面教材,让我们知道因果的不虚、造业的可怕,促使我们在断恶上更加果决、在行善上更加勇猛。从这个角度看,“恶劣众”难道不是我们的善知识吗?



所以,每当遇到恶劣众生“造罪遭遇剧苦时”,我们当然要像遇见珍宝藏一样分外珍惜。因为他们,我们的修行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菩提心才能一年比一年增强。俗语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大乘佛法的角度看,这个“苦中苦”,不仅是指生活的艰难,更要面对“恶劣众”的欺辱、经历各种天灾人祸,才算是“吃得苦中苦”。而能成为发起菩提心的“人上人”,正是因为经过了这些人生磨砺。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尚未出家时是一位太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那时,他虽然在王宫里享受着荣华富贵,心里却总是在思考着生命的意义,那时的心态只是不开心而已,并没有强烈的追求解脱之心。因为他总是不开心,所以父王就派一位马夫带着他去四处游玩。在游玩时,他陆续看到了三个人:第一次看到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第二次看到一个痛苦呻吟的病人,第三次看到一个形容枯槁的死人,这三个人都是“遭受剧苦时”,这对于太子来说真是比珍宝藏还要殊胜,他问马夫:“我们也会老,也会病,也会死吗?”马夫回答:“所有众生都会生老病死,这是必然的。”太子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全然洞察了众生的痛苦,生起了无比强烈的大悲之心,于是放下一切,毅然出家求道,经过六年苦修,最终大彻大悟,成为释迦牟尼佛。



我们要学习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当目睹恶劣众生“造罪遭受剧苦时”,不能以悲观的心态来对待,更不应该产生嗔恨,反而要视为珍宝,“以难得心爱惜之”。



把前一颂和这一颂连起来理解,这一颂说的是外在障碍——恶劣众,上一颂说的是内在障碍——烦恼妄念。



对于烦恼,首先要恒常观照,一旦发现烦恼妄念,必须立即强行断除。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假如我们是一位国王,有一个弱小的邻国跟我们发起挑衅,如果我们不果断地把他降服,而是轻视他、纵容他,等他变得强大凶猛以后,一定会对我们大举进攻,令我们破家亡国。或者像戒酒,是刚开始喝酒的时候戒酒容易?还是喝了三年以后,有了酒瘾以后戒酒容易?当然是开始时容易。这两个例子可以比喻修心,当烦恼妄念刚出生时,解决起来会比较容易,一旦放纵烦恼,让它变得强而有力、根深蒂固,那就很难断除了。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对治内心的烦恼,即使遇到外在的恶劣众生,我们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这两颂就是这样的关系。


外在的“恶劣众”其实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内在的烦恼妄念。如果我们的烦恼非常炽盛,别说遇到“恶劣众”,就是遇到和蔼善良的人,我们也会感到难以相处;如果我们的烦恼比较轻微,哪怕值遇“恶劣众”,我们也能坦然处之——把他们视若珍宝、变成修行的助缘。关键在自己的心。不要抱怨众生的恶劣,只能抱怨内心的烦恼。



最后,给大家举两位祖师的例子:​一位是噶举祖师密勒日巴尊者,他从小就遇到了品行恶劣的伯父和姑母,饱受种种虐待。后来在皈依玛尔巴大师后,又经历了无数难以忍受的苦行。最后,这些磨难都变成了他修行的助缘,帮助他证得了至高无上的大手印境界,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大成就者。



另一位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从五祖那里得到了释迦牟尼佛的钵和法衣,因此受到很多恶人的追逐,只能隐身于猎人中间,生活了十五年,经历了很多磨难。但对他的修行来说,无论是恶劣众生,还是地水火风的伤害,都是“犹如值遇珍宝藏”,他不仅没受到任何影响,反而都将其转变为成就的助缘。后来,六祖将禅宗广弘于天下,度化了无数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20#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7:01 | 只看该作者
《修心八颂》讲记第五颂
转载 2019-07-17 10:55:14
标签:太桥旦曾堪布原创修心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第五颂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这一颂是《修心八颂》中最殊胜、最具窍决性的一颂,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一颂。



1、释义——世间法和出世法的不同要求



“非理诽谤”的反面是“合理批评”。“合理批评”是指:我们本来就没有某个优点,对方也批评我们缺乏这个优点;我们确实有某些缺点,对方给我们如实地指了出来。无论对方的动机是嫉妒还是关爱,他们所说都是正确的、合理的。作为世间君子,合理批评是可以接受的,是可以“亏损失败自取受”的。作为大乘修行人,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



而“非理诽谤”的意思是说:我们明明具备的优点,对方却予以否认;我们明明没有的缺点,对方却横加指责。对于世间君子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对于大乘修行人来说,这也必须要接受,这样才能体现出大乘修行人比世间君子更伟大、更有胸怀,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



具体来说,“非理诽谤”就是指对方出于嫉妒心而否定我们本有的优点,指出我们并不存在的缺点,导致我们“亏损失败”——或被众人误解,或被大家否定人品,导致我们交不到朋友、找不到工作、赚不到利润,令我们感到难以忍受的委屈。


“非理诽谤”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之事,比如说,我们对父母非常孝顺,别人却讥讽我们是不孝儿女;我们开了一个合法的公司,别人却说我们非法经营;我们凭良心推销商品,却被他人说成是骗子;我们开的餐厅生意兴隆,却被竞争对手横加污蔑,说采用了过期的原料,因此惹来很多麻烦,以至于生意越来越亏本,甚至被迫倒闭;我们本来美满的婚姻被第三者插足,第三者在背后说了自己很多恶言恶语,导致夫妻之间感情破裂。这些都属于“非理诽谤”。



按照世间为人处世的原则,这类“非理诽谤”是绝不能容忍的,更不可能把“利益胜利奉献他”。然而,大乘佛法是出世法,完全超越了世间标准,要求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要“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这才是大乘菩萨的真精神。如果我们听到这些要求,深受感动、法喜充满,甚至出现汗毛竖起、眼泪流下的现象,说明我们具备了大乘根器;如果我们听到之后,心里想:“好过分啊,怎么可能做到这样?”觉得难以接受,说明我们的根器还不够成熟,过去世没有修习过《修心八颂》这类大乘教言。



当今的学佛人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佛很多年了,佛法知识也很丰富,可是一旦被别人指出某个缺点,立刻就会拉下脸。哪怕别人指得很对,属于合理批评,也还是不愿接受。甚至有时上师和善知识指出弟子的缺点,弟子也不愿接受。这种现象很普遍。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名义上是一个大乘弟子,实际上却连一个世间君子都不是。是不是这样?世间君子的素质很高,当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他会坦然接受并努力改正;当别人虚假夸张地称赞他本来不具备的优点时,他也不会得意忘形。身为大乘弟子,有时真应该跟世间君子对比一下:“世间君子能做到的,为什么自己做不到?”这是值得深思和忏悔的问题。如果连合理批评都难以接受,怎么可能接受非理诽谤呢?





这一颂是《修心八颂》最难做到的一颂,难在两点:第一,对方的动机并非善意,而是嫉妒,为了达到其险恶的目的,故意来伤害我们。第二,对方的指责不是合理批评,而是非理诽谤。所以,做到这一颂确实相当困难。



但是,既然我们已经发愿要成为大乘弟子、要修持菩提心,那么,做不到也必须要做到!否则,我们的修行就徒有虚名,仅仅是空有一个大乘佛教的旗号而已,仅仅是戴着大乘佛教的面具而已。就像我们有一个高雅时尚、价格昂贵的首饰盒,里面却装满劣质的塑料珠。所以,尽管很困难,但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训练自己,积少成多,由生变熟,最后融入骨髓,发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这才是学习《修行八颂》的意义所在。


2、理由   



​那么,这一看似有悖常情的教言,道理究竟何在?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因果决定人生的际遇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各不相同,各种际遇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由因果规律所决定的。有些人与生俱来就总是遭遇逆境,再怎么努力也总是“亏损失败”;有些人仿佛含着金钥匙出生,生来就备受宠爱,在父母亲友的呵护下一帆风顺长大成人,总是能获得“利益胜利”;还有些人虽然在少年时期历尽艰辛,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后半生得到了“利益胜利”;还有些人儿时家境殷实,没有“亏损失败”,但随着父母的离去,自己越来越潦倒,最后落得晚景凄凉;还有一种人,生活富裕,福报有加,同时乐善好施,热衷慈善事业,把全部财产都奉献出来修塔、盖庙,表面上显得“亏损失败”了,但却积累了巨大的福德;相反的一类人,不信因果,无恶不作,此生虽然获得了辉煌成功和种种“利益胜利”,但造下了无数恶因,这是最可悲的一类人。



不同的因,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际遇。而这一颂则揭示了最殊胜的因果规律、最正确的取舍原则。如果能做到“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不仅能获得巨大的世间福报,还能够获得不可思议的出世福德。



谁真正亏损失败了



如果我们把这一颂作为生活原则,表面上会有一些“亏损失败”,实际上,真正获得“利益胜利”的并不是诽谤我们的人,而是我们自己。为什么这样说?



假如我们总是被他人以嫉妒心非理诽谤,可能我们的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差,亲人朋友对我们越来越不认可,我们的人生显得不那么温暖,不那么享受,不十分精彩。但是从菩提心的角度看,虽然我们有外在的亏损失败,但我们内在的我执也亏损失败了,烦恼也亏损失败了,业障也亏损失败了,是不是这样?



噶当派有一位大德,在阅读了很多经论之后,总结出一句话:一切功德都是众生的,一切缺点都是自己的。


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流转轮回,造做了各种各样的恶业,遭受着永无止境的痛苦,究其祸根就是一个——我执。有了我执才有烦恼,有了烦恼才会造业,有了造业才有痛苦。所以,只要我们想解脱痛苦,必须推翻我执。而当遇到别人对自己非礼诽谤时,如果能“亏损失败自取受”,我们的造业、烦恼和我执,也会受到严重的“亏损失败”。



例如,从造业的角度说,那些造下严重恶业的人,大多是有权、有钱的人,他们能力强、人脉广、事业大,同时造恶业的机会和能力也大为提高。但是对一个在钱财上、声誉上、人际关系上总是亏损失败的人,造恶业的机会和能力也会大幅度地亏损失败。



再例如,如果我们的事业总是亏损失败,甚至穷得一无所有,这时也带来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我们的贪欲也会亏损失败。因为贪欲会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增长。一个人有了一套房子,就会有一套房子的贪执;有了十套房子,就会有十套房子的贪执,更会增加十套房子的傲慢,对于那些没有十套房子的人,他就会加以轻视和欺辱。所以,对于一个修持菩提心的人,表面上虽然亏损失败了,但贪嗔痴烦恼也亏损失败了,而菩提心却获得利益胜利了。



从另一个方面看,“亏损失败”对大乘修行人还有一个更大的帮助:由于常常“亏损失败自取受”,因此,自己的无数业障也都亏损失败了,彻底消除了,无数冤亲债主都得到了满足。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比如晚上做恶梦,白天开车遇到剐蹭,莫名其妙地被他人欺辱,这些倒霉事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跟我们过去世的冤亲债主有关系。在往昔的轮回历程中,我们做过无数恶业,伤害过无量生命,这些冤亲债主会善罢甘休吗?不会的,他们会一直追逐我们,想方设法地找我们的麻烦,因为我们欠他们的债没有还清。无论我们投胎到哪个国家,无论投生于天堂还是地狱,他们都会穷追不舍。除非我们已经解脱、成佛,把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才会心满意足。所以,这一生我们之所以会被别人非理诽谤,让我们感到委屈难过,是因为我们在过去世对他们做过同样的事,他们这辈子是来要账的。没有这样的前因,我们这一世不仅不会受报,甚至跟他们根本不会相逢。这样看来,虽然我们这一生常常亏损失败,实际上是还清了债务,去除了业障。因此,我们越是“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我们与冤亲债主之间的债务越能早日了断。





因果规律是丝毫不爽的。拿世间的例子来说,如果别人欠了我们的钱,我们可以去追债,或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乃至诉诸法律,可有时这些手段依然不能奏效。但因果律不同于此,因果是宇宙间最公平的规则、最公正的法律,绝不可能让我们占到一丝一毫的便宜。造了恶业,或者通过忏悔、禅修来净化,或者坦然面对非理诽谤,然后通过“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来逐步净化。



我们看,《修心八颂》的窍诀是多么殊胜啊,无数业障都可以通过这个窍诀彻彻底底地清还,否则我们将永无出头之日。“亏损失败自取受”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消业,而“利益胜利奉献他”最大的帮助是积累福德资粮。该消的业不消、该积累的福德不积累,我们怎么能成佛?所以,有些佛弟子虽然修行多年,但是该消的业不愿意消,该证的功德不愿意证,这是非常令人痛惜的事。佛陀之所以能证得佛果,获得一切众生乃至阿罗汉和菩萨都无法测度的功德,正是因为断、证的修行都圆满了。


一生与永生



对于“亏损失败自取受”,世间与出世间的观念是截然不同的。世间观念认为这一生很重要,必须成功,不能失败。但从出世观念看,这一生仅仅是无数生命循环中的片刻而已,重要的不是这一生,而是无穷无尽的来世。



世间人目光短浅,只知道明天比今天重要,所以为了明天,今天可以行善;为了明天,今天可以忙碌;为了明天,今天可以劳累。却不懂得为了来世,这一世要劳累忙碌、亏损失败。世间人只求今世的荣光和辉煌,为此甚至可以无恶不作——为了地位、财富和成功,能不吃亏就不吃亏,能占便宜就占便宜,能骗就骗,能抢就抢,不择一切手段。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是在无尽的来世永远遭受亏损失败,陷入无边无尽的痛苦深渊,这就是世间观念的愚痴和可怕。



从出世间观点看,《修心八颂》提倡: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无尽的,这一生如石火电光,极为短暂,而且充满无常,所以这一生的亏损失败不是什么坏事。很多修行人持有这个观念,所以表面上看总是逆来顺受,活得比较消极,实际上,他们内心是非常积极的。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今生做到“利益胜利奉献他”,来世才不会亏损失败;如果将过去世的利益胜利全在今生享用耗尽,来世只能永远亏损失败。这才是正确的观念。



如梦如幻



从幻化的角度看,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无论“亏损失败”还是“利益胜利”,差别并不大,都是一场梦而已,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比如我们大家的相识相聚,我们现在的讲课与听课,乃至人生的一切悲欢离合,都是如梦如幻的。这样说大家可能一时难以理解,那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过去的时光,是不是跟做梦一样?你经历过的一切和你曾做过的梦境,有什么不同吗?再美好的成功,再风光的阅历,过去就过去了,就像做了一个美梦,只剩下一点甜甜的回忆;再痛苦的遭遇,再难忍的煎熬,过去也就过去了,仿佛是一场噩梦,只剩下一点苦涩的回忆。



当下这个刹那,无论快乐还是痛苦,在第二个刹那,或几分钟之后,最多延续到明天,就变成脑海里一个虚无缥缈的记忆了,是不是?这难道不是如梦如幻吗?身为佛教徒,我们要把这个观念融入于心,在生活中随时训练自己。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乘弟子,就要培养不怕亏损失败、不贪利益胜利的习惯。因为无论美梦也好、噩梦也罢,都是一场虚幻,并无实质。无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在死亡之际,都一样会如幻如梦、如露如电。“利益胜利”仅仅是当下的感受,并不能延长我们的寿命,也不能让我们死亡时更加安详,更不能保证来生更光明,所以对我们没有什么真实的利益,不值得贪执。


3、实例


佛陀所获得的不可思议功德,可以概括为两种,一个叫断圆满,一个叫证圆满,实际上就相当于这两句——“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从无始以来,我们的身口意积累了无数污染和习气,要想成佛,这些东西必须要断除,要改邪归正,这叫断圆满。而“亏损失败自取受”就是一个殊胜的窍诀,能让我们逐步净化污染和习气,直至彻底断除。



第二个是证圆满,证圆满就相当于“利益胜利奉献他”,需要通过六度万行,圆满五道十地的修行,才能彻底证悟、获得佛果。佛陀两个字在藏语里翻译为“桑杰”,意思就是完全觉醒,仿佛一个人从大醉中彻底醒来。无始以来,我们凡夫一直因无明的“酒”而沉醉不醒,而佛陀则完全觉醒了,没有丝毫的习气,这就是“桑杰”。佛陀之所以能够觉醒,获得证圆满,就是因为在无数世中一直把“利益胜利奉献他”。



比如我们上面讲过的月光王的故事,月光王就是佛陀在因地中的一世,他心甘情愿地把头颅奉献给恶人,舍弃世间享乐、舍弃国家,甚至连生命也舍弃了,还有比这个更“亏损失败自取受”的吗?还有比这个更“利益胜利奉献他”的吗?表面上看,月光王太吃亏了,但实际上,月光王因此而实现了自己往昔“布施一千次头颅”的愿望,圆满了福慧资粮。在月光王心目中,砍自己头颅的恶人是位大恩人,如果没有他,月光王可能几百世、几千世都无法圆满福德资粮。所以,真正受益的不是恶人,正是月光王自己。



在贡嘎山曾经有一位老喇嘛,是一位真正的修行人,一生都在闭关。有一次在康定山沟里出现了一伙强盗,抢走了主人的很多财产。主人后来逢人便述说他的遭遇,大家都说“你真是太不幸了。”老喇嘛听说了这件事,老喇嘛却说:“哎呀,这个强盗太不幸了。”这就是站在修行角度看问题的观点。从修行的角度看,哪怕强盗满载而归,实际上是最亏损失败的,因为他要用无数的来生偿还抢劫的债务,承受很多恶报;而失财的主人却因此还清了很多业债,这何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呢?


4、小结

总的来说,身为大乘修行人,实修这一颂能带来两个帮助。



第一,能减少自私之心,减轻我执,逐渐成为一位菩萨。



真正的菩萨没有利己之心,反而愿意“自他交换”——自己承受一切众生的“亏损失败”,把一切“利益胜利”奉献给众生。不仅心甘情愿,而且还充满欢喜。这种真正的菩萨行可以从这一颂展开。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不仅是修心的道理,同时也揭示了一个修持菩提心的窍诀——自他交换,具体方法是这样:



“亏损失败自取受”,在修习自他交换时,一边念诵这一句,一边观想所有如母有情的亏损和失败化作黑光,从自己的右鼻孔吸进来,由自己承受——心甘情愿、欢喜勇猛地承受。把黑光吸到自私、我执之上,让自私、我执备受折磨,直到被彻底推翻。



“利益胜利奉献他”,念诵这一句,同时观想一切利益胜利、健康财富、名誉地位等世间福报和出世间功德都化成白光,从自己的左鼻孔呼出,奉献给如母有情。这些白光涵盖虚空——虚空无边则众生无边,众生无边则烦恼无边,烦恼无边则痛苦无边。我们观想这无边无际的美丽白光照耀一切如母有情,令一切有情获得加持,离苦得乐,当下圆满福慧资粮。



自他交换是修持菩提心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窍诀,非常殊胜,非常有加持力。如果我们不修持自他交换,菩提心则难以生起,利益众生更是无从谈起了。



第二,这一颂能帮助我们承担起“令一切众生解脱成佛”的责任。



发菩提心有三种境界——国王般的发心、牧羊人般的发心、船夫般的发心,无论哪一种发心,都是为了让所有众生获得佛果而发愿成佛。换句话说,身为大乘修行人,我们要承担起“做一切众生母亲”的责任。一位母亲,养育了很多儿女,一定愿意承担儿女们所有的亏损失败,一定愿意把所有的利益胜利奉献给儿女,是不是这样?不仅我们人类会这样做,很多动物也有这样的天性。想要成为一位菩萨,就要把一切众生视为子女,承担他们的一切亏损失败,奉献给他们一切利益胜利,这样才能圆满五道十地,最终获得佛果。



总之,这一颂对于修持菩提心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盼望大家能够铭记于心,依教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7 15:58 , Processed in 0.04743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