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3:33 | 只看该作者
将自己的一生交托于佛
2018年12月12日 11:01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0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将自己的一生交托于佛(摄影:吴建新)

  文/汪濤

  从弘化禅寺驱车下来,没过几分钟,便来到位于半山腰的念佛堂。念佛堂由上明尼师始建于1988年,现由宽定尼师主持。宽定尼师俗姓胡,名兰珍,大冶市茗山细胡村人,出生于1965年十一月初七日,1983年出家住禅关庵,1988年主持念佛堂。

  宽定法师自幼出身贫寒。“我刚一出生,妈妈就离开人世,1岁多被外婆带去养。后来,父亲又成了家,先后养育9个孩子。家大口多,常常连饭都没有吃的,经常吃野菜来充饥。”宽定尼师黯然地说。

  有一次,宽定无意间听到三娘说东方山的菩萨很灵,求什么就给什么。她听说后就很想去东方山,“希望慈悲的观世音菩萨,让我的家人过得更好些,他们实在是太苦了。”

  “从灵乡到铁山有火车,那个时候只要两毛钱,但我舍不得坐,我就顺着铁路走过来。走到岔路口时不知道怎么走了,遇到一个贵人,把我留在她家住了七天。”宽定回忆道。

  在去东方山的路上,幸运地认识了还地桥的黄老太。老太太跟她说:“你在外婆家太享福了,回来的家也不是你住的,你要出家最好啦!”宽定听了后便迫不及待地想出家。

  “铁山这位老奶奶,是师太的得意弟子,老奶奶听说我想出家,就把我送到师太这里,师太看到我后特别高兴,二话没说就收下了我。”宽定认为,这一切好像都是佛在冥冥之中指引她。

  “我家里还有亲人,我回去跟他们说下!”老师太虽然很不舍,但还是让宽定回了家。没想到回家以后,父母坚决不同意她出家,说“家里再苦也不能让我出家,有他们吃的,就不会少了我一口”。

  宽定呆在家里,却渐渐茶饭不思。“每天睡觉时,我都听到菩萨的声声呼唤,好像在喊我回去。”几天不吃饭,父母怕把她饿坏了,渐渐松了口,就让她回到庙里,想回家的时候再回家。回到庙里后,师太开心地跟她说:“你看,菩萨把你家人都度了。”

  后来母亲看宽定态度很坚定,就悄悄跟父亲商量说:“真正爱她就让她自由,她要出家就让她出家吧!”就这样,1985年,宽定下定决心,正式到东方山剃度出家,跟着禅关庵的师太一心念佛。“我觉得自己敬佛的路上,遇到的都是贵人,是他们指引我走上这条正道。”宽定感恩地说。

  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老师太跟宽定说:“你可以到外面去看看。”于是,宽定就辞别师父,到普陀山朝拜观世音菩萨。在普陀山,她有幸结识了湖北的了宽法师,跟着她学习念佛。

  之后,宽定又来到洛迦山。这是一个海岛,出行都只能依靠船只,岛上有一座寺庙,有两个师太,年龄大的师太已经有80多岁了。海岛很安静,远离尘世的喧嚣,宽定觉得这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于是央求两位师太收留了她。刚开始,两位师太坚决不同意,最终,宽定用自己的诚心打动了两位师太,答应让她留下来一起念佛。

  就这样,她在这里呆了两年多,跟着两位师太念佛。在这期间,禅关庵的师父一直记挂着她,曾多次派人送信让她回去,但她不愿意离开洛迦山。直到有一天,两位师太跟她说:“你师父这么想你回去,一定是有事相托,你赶紧回去吧,你的师父需要你。”

  1988年农历四月初八,宽定背起行囊,重返阔别了四年的东方山,回来照顾老师太。宽定一直想要一个安静的地方修行,在老师太的帮助下,她修建了念佛堂。2006年,政府建议她为安全着想,重新修建庙宇。在好心居士的帮助下,宽定法师重新修建了这座庙。

  之所以取名叫念佛堂,宽定说:“我别的什么不会,但是我一心念佛,念佛既简单又稳固,什么人都可以念,读没读书都会念,老人小孩也都可以念。”

  她还常常劝居士:“烦恼就是祸根,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把那些惹你生气的人当菩萨一样服务好,你就没有烦恼了。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幸福的日子过得太快了,光阴似箭,福不要享过了,要珍惜现在,多帮别人,帮别人也是帮自己。”

  “我现在很知足,我闻到了佛法,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我的人生没有白费。”正如宽定所言,她对念佛心怀赤诚之心,一心向佛,一心念佛。在东方山的梵音中,将自己的一生交托于佛。(来源:正信杂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6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6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3:40 | 只看该作者
佛门的冬季禅七
  冬天到了,小伙伴们是在北方的暖气里看千里冰封,还是在南方看着绿荫却冷得瑟瑟发抖?无论是哪种,这个时候大家心里可能都是一句话:我这条命是被子和棉衣给的!

  天冷了似乎啥都不适合做?不不不,寒冷的天气,内心容易沉静,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好好静修一番。

  或许有朋友会说:“禅风君啊,道理我都懂,可是上哪儿静修去呢?”那今天,禅风君就为大家推荐一个传统佛教活动:冬季禅七。

  冬季禅七是什么?

  所谓禅七,就是在禅堂里打坐七天。一般来说,有禅堂的寺庙,师父们平时也会到禅堂中打坐。不过到了禅七时期,跟平时相比会拿出更多时间来打坐。许多道场都是几个七连着打,时间可以持续一月有余。

  这么长的时间,说出来可能很多小伙伴会感到震惊。冬季禅七这项传承久远的活动,在今天这个时代,仍然有很多道场在举行,而且不少普通人士都参与过这项活动。

  冬季禅七究竟有多火?话不多说,先来看看有多少寺庙在举行或将举行这个活动:

  现在国内已经开始举行冬季禅七活动的道场,从南到北有广州大佛寺、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湖南南岳南台寺、湖北黄梅四祖寺、宁波阿育王寺、安徽天柱山三祖禅寺、西安古观音禅寺等寺院。

  当然,还有许多道场正在举行禅七,或已经结束禅七的,禅风君实在无法一一介绍。而许多道场目前还没举行禅七活动,但已经发出通告,马上就要举行。

  比如:邢台大开元寺准备于12月21日举行禅七;河北柏林禅寺准备于12月21日举行禅七;扬州高旻寺准备于12月22日举行禅七;湖北荆州华严寺准备于12月28日举行禅七;厦门南普陀寺准备于12月29日举行禅七……

  更让人惊喜的是,现在的寺庙禅七,已经不再是只允许僧人参加。不少道场都慈悲地对外开放,因此一些小伙伴在工作生活之余,就有机会抽空体验这项古老的活动。

  可是等等,有小伙伴就要问了:“这一进禅堂,是呆呆地傻坐七天吗?会不会闷?吃喝拉撒生活起居怎么解决?”别急,禅风君继续为大家介绍~

  禅七要做什么?

  说禅七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禅堂。

  禅堂就是一个空旷的大殿,殿中只在正中间供着一尊佛菩萨或祖师像。禅堂沿四壁设置打坐的凳子,称为“止单”。禅堂门边的位置由维那师父坐,有个小台子,用于放置香板、钟板、香炉等物。

  有禅堂的寺庙虽然每天也会打坐,但是打坐时间不超过四枝香。为什么说四枝香呢?因为古人没有闹钟,打坐又需要“计时器”,因此便以烧完一枝香的时间为准绳。

  一枝香烧完,大概用时是45分钟到一个小时。在这一段时间里,师父们要打坐用功,参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或依止观法门修习,各自静默。

  禅宗从隋唐时期开始,形成农禅并重的传统,自力更生。因此平时虽然需要打坐,但不能整天都打坐,还需要耕作。四枝香之外的时间,便用于出坡劳作、学习佛法、上殿诵经等等活动。

  而到了冬天,农作物收成了,大部分地区还下了雪。这个时候不需要耕作,于是就可以集中精力用功办道。

  此时打坐便不再是坐四枝香,而是增加坐香的次数到六次甚至十余次。持续的时间,也以七天为单位,打五个七乃至七个七,坚持不懈地用功。这便是禅七。

  而整天静坐确实也不是谁都受得了,因此禅七期间需要动静结合。坐香之外还有跑香,也就是在禅堂中围绕着正中间的佛像绕圈疾步行走。

  古时候不少禅师参加禅七,便一直呆在禅堂里。因此这样的禅堂中会设置“广单”,也就是给僧人们睡觉的通铺。而饮食主要由护七的师父或善信送包子和茶水进来。

  对于师父们来说,他们以修行为本职,但为了生活,为了慈悲众生,平时很少有机会这样连续多日专心用功。因此禅七对于他们来说,便是一个精进用功的好机会。

  可以说,一旦进入禅堂,不少师父们便放下万缘,不向外求,一心一意打坐参禅。因此不少祖师大德都在禅堂中开悟。例如来果禅师、虚云大师等,都是在扬州高旻寺开悟。

  而到了今天,不少寺庙禅堂的大门,也向都市里忙碌的一般人开放。例如天童禅寺便在今年11月举行过一场居士禅七,得到了不少人们的关注和参与。

  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年到头忙碌奔波,身心疲劳。如若有机会参与禅修,便不难体会到“狂心顿歇”的自在,无怪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禅七。

  师父们有什么开示?

  不过当然,打坐中也不能只是自己一味死磕呀!所以禅七期间,也会有寺庙中修行较好,经验较丰富的师父,一般是方丈住持等大和尚,来为大众开示佛法。

  禅风君这里找了一些禅七开示,给大家分享一下:

  虚云老和尚

  话头者,‘念佛是谁’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在未说的时候叫话头,既说出就成话尾了,我们参话头就是要参这‘谁’字未起时究竟是怎样的。

  来果老和尚

  打七做甚么事?没有别的,就是一个精进。并且我说是‘真’精进。为甚么打七就是‘真’精进呢?平常也许你们能精进,然而终归不能恒常;由于平常打岔的事多,不能怪你们。

  一诚长老

  参禅不在虚玄之上,无论穿衣、吃饭、睡觉、学习、工作。若能不分别,不妄想,不执著,佛法就在这个地方,即心即佛。

  净慧长老

  在禅堂,最重要的是靠我们每个人有高度的自觉。有自觉就有自由,有自由就有自在。禅本身就是人自身主体自觉的一种发现,完全要靠自己主观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觉悟。

  这样看来,禅七不仅是一个精进用功的好机会,更有机会得到高僧指点,听闻佛法,福慧双修,真是不可错过的法宴呀!

  师父们在禅七中的精进,让禅风君感到敬佩;而师父们对一般人禅修需求的满足,允许大家体验禅七,这份慈悲又让禅风君感到温暖感动。

  又一年冬天到来,又一年将要过去。趁着各地道场纷纷举行禅七,小伙伴们若能偷得浮生半日闲,不妨也去体验一番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6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3:53 | 只看该作者
科学能让人聪明,佛法能让人善良!
2018
12/15
08:31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46

导语: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痛苦就是一个词,是一种感受,但仔细想想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文/鬼脚七

著名的华人科学家张首晟自杀了。

他是全球顶级的科学家,算是走到科学巅峰的极少数人之一吧!他聪明、有知识、有地位、有名望、有事业、有财富,几乎拥有世人所追求的一切!

但他为何还这么“苦”?科学为何不能解决他的“苦”?

这是个值得让人思考的问题。


我老家在农村,村里烧香拜佛的人很多,我奶奶就是很虔诚的佛教徒,早晚会打坐念经,还有阴阳眼,能看见天龙护法鬼神妖精。

奶奶在世的时候,经常有人上门求她老人家看病,我常在旁边“见习”。看病的结果,可能是被鬼魂惊吓游神附体,也可能是妖精作乱先人到访。另外一些时候,奶奶看了好一会儿才说:“没有什么迷信病,你还是要去医院再看看。”

在我们那里,“迷信”二字,已经不是迷信本身,而是和医院并驾齐驱的一个词。所以我从小都觉得病分两种,一种是去医院可以治得了的,一种是医院治不了的,那就属于“迷信”病了。

后来,我上了大学,又读了工学硕士,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科学领域也算了解一二。

工作了几年,我又开始对佛法感兴趣。阅读了不少经典,请教了不少高人,参加过不少灵修禅修课程,还短期出家过一次,也算是对佛法初窥门径。

此时,再回头想想以前的“迷信”,又想起已经去世多年的奶奶,不禁扼腕叹息:没好好珍惜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现在后悔莫及。


以前看过不少文章,有科学家讲佛法不是迷信,有院士讲佛法如何超越科学,有教授讲用科学来证明佛法。他们说:当科学家历经艰辛万苦爬上山顶时,发现佛学大师已经在那里打坐呢。

看到这类文章,我经常会傻笑几声。嗯,看来世人还是更重视科学一些。

到底科学和佛法有什么关系?做为一个从小就被“迷信”熏陶,后来又被科学培养了十几年,再后来辞职专职学佛的人,也来谈几点浅薄见解:

一、科学让人不痛,佛法让人不苦

汉语是门伟大的语言,很多字词来历组合都有寓意。你看“痛苦”二字就很有意思,“痛”是身理体会,“苦”是心理感受。

科学让人不痛,这个好理解。科学发展很快,让人轻松,让人效率高,甚至能用麻醉剂来控制人身体的神经。

以前写封信要好几天才能收到,现在微信消息瞬间到达;以前从湖南到杭州,要坐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现在高铁只要四个小时;以前人均年收入一两千块,现在年薪十万的比比皆是。

相比三十年前,人们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几十倍。按照道理来说,人们现在应该活得更幸福了。事实貌似并非如此,人们生活压力更大了:抑郁的、癌症的、吸毒的、犯罪的可能比以前更多了。

以后呢?科技更发达,人工智能普及,人们能变得幸福一点么?我猜啊,那时人们生活压力会更大!

但愿我说错了。


所以,科学让人不痛,但不能让人不苦。你不反对吧?很显然,对人类的幸福,科学几乎无能为力。

很多人觉得生活过得很苦逼,于是他们想努力赚钱,或者想晋升晋级,或者想有更高的学历,或者想让自己变漂亮,以为这样就可以过得“不苦”。

如果你刚好也有如此的想法,那要小心一点。因为这样顶多让生活过得舒适一点,但你依然会很苦逼。就算你和张首晟一样成功,可能还是过得很苦。

科学只能让你不痛,不能让你不苦。想要不苦,可以去了解佛法。

佛法是干什么的?佛法就是佛陀的教法。

佛陀早就说过:人生皆苦。无论科技如何发展,这些苦都会存在。科技在发展,苦难也一样在发展。而佛法就是佛陀教导人们如何脱离苦海的方法。据调查,有信仰的人,幸福指数普遍要比没有信仰的人高出不少。

二、科学让人富有,佛法让人知足

阿里、华为、百度、腾讯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所以他们的创始人都是亿万富翁。他们的富有,跟科学技术有很大关系。

整个社会也是如此,这几十年,人们的收入也翻了好几番,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以后还会更多。


但什么是真正的“富人”?当我有年薪十万的时候,我在湖南老家就算富人了,但在北京,我还是个穷人,一年的收入也只够买一平米的房子;当我有年薪百万的时候,我在打工族里算是顶富的了,但相对还是穷人,在杭州努力工作十几年,也不够买别墅;以后的就不用比了,比完李彦宏还有马云,比完马云还有比尔盖茨......

老子说: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真正的富人,是知足的人。

科学能让人富有,但不能让人知足。想要知足,可以去了解佛法。

佛法告诉我们,因果不虚。有人以前做多了善事,福报好,所以他有财富;有人以前做多了恶事,福报不好,所以他贫穷。

或许你会反驳:若真是如此,人的努力就不起作用么?每天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好了!

你可以这么想:为什么有人那么努力,有人却不肯努力呢?为什么有人很努力,结果运气还很不好呢?一个人运气如何,和他的福报有关;一个人是否肯努力,也和他的福报有关。


信因果的人,会知足。

什么是“信因果”?因果就是你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三、科学让人聪明,佛法让人善良

现在的小孩子越来越聪明,从小的胎教、优生优育、各种营养品、各种培训班,这些都是科学培养孩子的方法。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山东淄博某中学一个学生,长期班上第二名的成绩,算很聪明了吧?一天,他遇到那位长期考第一名的那个同学,连捅十三刀。被捕后问他为何要杀那同学:杀了他我就是第一名。前些天湖南桃源县发生一起十二岁的学生杀死自己的母亲.......

不说小孩了,说说大人。高校教授性侵学生的故事,大家应该听过很多吧。更有甚者,广州大学的某教授因怀疑被同事举报,在停车场把同事夫妇刺杀。这些都是高学历者,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智商很高,只是不够善良。

科学能让人聪明,但不能让人善良。想要变得善良,可以去了解佛法。

真正学佛的人,哪怕没有法律的约束,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底线。


佛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我知道一些了不起的修行者,他们所做的一切,真的都是为了他人。每每想到他们,我都会感动。

四、科学让人有知识,佛法让人有智慧

人类发展几千年,科学也发展了几千年,人们懂得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有知识。现在拥有一个几寸大小的手机,就能装下几百 G 的数据,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人类知识增长了很多,智慧却没有增长多少。科技在发展,愚痴也在发展。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有时知识越多的人,甚至容易做“蠢”事。

我的高中同班同学里,后来读了博士的有五个,其中一个当了大学老师,工作三年后跳楼自杀了。具体原因她也没写遗书,我了解的情况是:她职称评定没成功,和自己母亲也闹矛盾,和周围的人比她有压力……

我高中母校是湖南华容一中,以前出过一个神童。我读高一时,他才读初一,我考大学时,他也去考大学了,后来十七岁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研究生。但博士没毕业,被学校勒令退学了。为什么?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和同学老师关系处理不好,几乎不能独立生活。这事新闻还报道过。

科学可以让人有知识,但无法让人有智慧。如果想要有智慧,可以去了解佛法。

佛陀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每个人都有一颗明珠,只是上面蒙了诸多灰尘。佛法就是教我们如何把灰尘去掉,让智慧自己显现出来。

五、科学满足欲望,佛法减少烦恼

我们想要跑得快一些,于是就有了高铁;我们想要暖和一些,于是就有了空调;我们想要升天,于是就有了飞机火箭;我们想要过海,于是就有了轮船;我们想要打败敌人,于是就有了刀枪原子弹.......

你有没有发现,人类的欲望是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欲望越强烈,科技就发展越快。只是欲望是无止境的,科学在发展,欲望也在发展。

其实,欲望并不是问题,烦恼的产生,也不只根源于欲望,而是对欲望的执著。

佛法告诉人们要放下执著,这样就能减少烦恼。一切众生都是如此。这里指的众生,不只是人类。佛法讲轮回,人只是六道轮回中的一道而已。


轮回真的存在么?

其实吧,轮回就在当下:每一刻都是上一刻的轮回、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轮回、每一年都是上一年的轮回、每一世都是上一世的轮回......

如果相信轮回,每条狗下辈子都可能成为人,每个人下辈子也可能成为一条狗;

如果相信轮回,就不只是要考虑这辈子享乐的问题,还要考虑下辈子不受罪的问题;

如果相信轮回,这辈子的功名利禄貌似不那么重要,烦恼也会少很多;

如果相信轮回,时间就是无穷的,死亡仿佛没那么可怕了.......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科学家张首晟如此成功,结局却让人叹息,强大的科学也解决不了他的“苦”。

有人说,按照此逻辑,如果一个佛教徒自杀了,是不是说明佛法也解决不了他的“苦”?

或许是吧。

其实,讲这么多并不是说佛法比科学要“牛逼”,也不是让大家重视佛法而不重视科学,反而是想说,对普通人来说,二者都挺重要的。

科学&佛法

科学能让人不痛,佛法能让人不苦;

科学能让人富有,佛法能让人知足;

科学能让人聪明,佛法能让人善良;

科学能让人有知识,佛法能让人有智慧;

科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佛法是为了减少众生的烦恼。

我们既不想痛,也不想苦;既要富有,又要知足;既要聪明,又要善良;既要知识,也要智慧;既想满足欲望,也想减少烦恼。事实上,这些并没有明显的冲突。


当然,如果你深一步了解,你会发现:痛即苦,知足即富有,善良即聪明,知识即智慧,欲望即烦恼。

如果你还能更深一步了解,你会发现:一切法皆是佛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6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5:13 | 只看该作者
色即是空:看完这些图,人生还有什么想不通?
2018
12/15
11:08
如孝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近期一直在连载《心经》讲解系列,对于这部短小却意味深远的经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定是大家最熟悉也最迷惑的一句,今天我们就用更直接的方式来体验下“色”与“空”。

这是一次高速旅行,每次都以10倍的速度跳跃。从 10的0次方开始(也就是1 米), 然后每次按照10的乘方增加。从10米, 100 米, 1000米,以此类推, 直至巨视世界的无尽。

认真看完,你会有所收获。

1米

花园里,从1米的距离看一束树叶


10米

将我们的视线向上移,我们看到的是一片植物


100米

在这个距离,我们看到了树林的边界


1公里

现在我们将从米进入到公里……有可能需要降落伞了


10公里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面貌,但是我们确实已经看不清每栋房子了


100公里

从这个高度,可以看到美国佛罗里达州


1000公里

这是典型的从人造卫星的视野


1万公里

北半球,和南美洲的部分


10万公里

此刻,地球看起来很小了


100万公里

地球和月亮的运行轨道(白色的线)


1000万公里

蓝色区域是地球轨道的一部分


1亿公里

金星和地球的轨道


10亿公里

水星、金星、地球和木星的轨道


100亿公里

从这个高度,我们能看到太阳系和行星运行的轨道


1000亿公里

太阳系看起来变得有点小了


1万亿公里

此刻,太阳看起来就是众多恒星中的一颗


1光年(10万亿公里)

从1光年的距离看,太阳看起来很小了


10光年

在这个无穷大的宇宙里,我们几乎看不到太阳系


100光年

“什么也没有"看到的仅剩下恒星和星云


1000光年

从这个距离,我们开始在银河和银河系旅行了


1万光年

我们继续在银河系中遨游


10万光年

我们开始接触银河系的外围了


100万光年

银河系看起来就像佛教的“卍”字符,还能看到其它的星系了


1000万光年

从这个距离看,所有的星系看起来都变得很小,星系之间相距遥远。同样的法则统治着宇宙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我们地球上那片树叶的画面上,看看微观世界的景像,然后再朝一个相反的方向,以10的乘方减少我们的旅行距离,直至一个神奇的微视世界。

请仔细观察宇宙恒定不变的规律,也请想一想作为人类还有多少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1米

现下我们回到了本次旅行的起点,这个距离我们能用我们的手臂够到


10cm

逐渐靠近直到10cm的距离,我们能描绘树叶的样子了


1cm

从这个距离,我们能观察到树叶的结构


1mm

细胞组织开始得以展现


100微米

此时,细胞得以清晰的展现。你可以看到细胞之间是怎样结合起来的


10微米

我们的旅行将进入到细胞内部


1微米

可以看到细胞的核子


1000埃(一亿分之一厘米)

我们再次更改我们的测量单位来观察更微小的事物。现下你可以看到细胞的染色体了


100埃

在这个微观世界里,可以看到细胞DNA链


10埃

可以开始研究染色体块了


1埃

这看起来像是电子的云丛,这些是形成我们世界的碳原子。你会发现微视世界的景观和巨视世界的景观是如此相似


10皮克米

在这个迷你世界里,我们能观察到电子围绕原子运行


1皮克米

核子和电子运行轨道之间是一个无限的空阔的世界


100飞米

从这个难以置信的微观世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原子核


10飞米

现下我们可以观察到碳原子核


1飞米

现在我们进入科学想象的领域,与质子面对面了


1/10飞米

仔细研究一下夸克粒子,现在我们没办法再走近了...我们已经处于目前的科学能到达的边界了。但它肯定还不是真理的边界


夸克再往下就是一股无形的能量了。组成这个世界的不是物质而是能量,而能量又是怎么来的,如何运作的呢?

佛陀说,一沙一世界,又说,万法皆空,色即是空,“色”指的是一切物质,那么现在想想,你是宇宙的中心吗?

你是世界万物中的一个特殊的创造物吗?在这些边界外是什么东西呢?有所谓的“边界"吗?请注意,往“下"我们只能走到10的16次方的距离,然后到达事物的边界(我们目前的知识所能到达的边界)。但是往上,我们到了10的23次方的距离然后停下来了。

那么,谁能说我们的科学已经能破解所有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也许,今天的科学只是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比起几百年前科学证实地球是圆的,是绕着太阳转的阶段进步了一点点而已。

终极真理或许需要从另一个方向:哲学乃至宗教才能获得。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6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5:45 | 只看该作者
佛舍利是结石吗?给你一份科学靠谱的说明书
2018
12/15
11:14
东北佛教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5

问:最近有几位高僧大德相继圆寂,网上有很多关于佛舍利的说法,但也听有人说佛舍利实际上是“结石”。请师父开示佛舍利包括现在修行人往生之后的舍利是怎么回事?感恩法师。

容通法师答:关于这个舍利,佛的舍利,当然跟我们一般说的修行人的舍利是不一样的,高僧大德他们有些修行好的,当然也都会有他们的舍利或舍利子。当然佛的舍利远远要高于我们一般的后世的这些佛弟子的舍利。首先我们要明白,舍利是有不同的舍利的,有佛舍利,有菩萨舍利,有阿罗汉的舍利,也有这些高僧大德、后世修行人居士的的舍利。

但是这里你说的,听有人说佛舍利实际上是结石,这些高僧大德的舍利是不是也是结石?你不知道是听谁所说的,我觉得大可不必听这些人所说。对于这些舍利的说法,经文之中早有明示,这都是这些圣人,或者这些高僧大德通过自己修行之后,证悟佛法,积聚的种种功德,最终所成就的,而不是我们世间所说的结石。如果是结石的话,我们说的很多胆结石、胃结石的人,这些人一烧出来,难道这些结石就成了舍利吗?

这舍利是专属于佛教的这些出家人、圣人,他们经过修行的功德力,最终所感到的这么一种坚固子。所以说,这里面是完全不要去听信外人所说的这些其他的语言。

我们对于佛法,对于这些修行的高僧大德,应该坚信不疑,而且我们知道最近几位高僧大德都相继圆寂。我们说实话,这样的高僧大德在我们世间都是非常珍贵的、难得的,我们后继现在虽然也有很多比较年轻的、中年的法师,也比较优秀。

但是真正的这种高僧大德,耆年、耆德长老是越来越少,我希望我们所有的佛的弟子,都能够好好地珍惜,真的是要请佛住世,请法住世,请法师长久住世,祈愿我们这个时代能够涌现出更多的这些长老高僧大德,代代相传、代代相承。能够让我们这些众生能够有更好的福德因缘,能够亲近,能够闻法,能够跟随他们修行,最终获得种种佛法的更大的成就。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要去怀疑这些事情。我们也知道世间在我们汉传佛教,也有很多死了之后肉身不腐坏的这些菩萨,有出家人,也有居士,这些事情都是非常真实的修行的例子,在世间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即使我们说了做了一些其他的处理,世间的人他们的肉身也不可能做到不腐败的。

所以我们对于这些事情,千万不要说按照寻常的这么一种世间的道理去思考,真正我们的修行力,这种三昧、智慧、功德的力量不是我们通过我们的意识,思惟能够去想象的。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6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5:50 | 只看该作者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听法师娓娓道来
2018
12/15
11:29
深圳学佛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6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缺意义,便会像行尸走肉一般,何必要生活着受苦。假使生存而没有价值,不仅生存的本身变成多余的赘物,而且也白白地浪费了世界的许多资源。人生的目的,凡夫是来受报还债,菩萨行者是来修道还愿。人生的意义,则因人的身体难得,而又能够知善知恶,能够为善去恶。人生的价值,是在能够自利利人,成己成人,多积功德,增长福慧。

我曾听到一位母亲叹着气说:‘像我这种女人,出身寒微,目不识丁,存活在世上,既没有用处也没有意思。’当时,她有一个不到十岁的男孩,听到之后,似乎觉得有点恐惧,马上对他的母亲说:‘妈妈,千万不要说这种话,我很需要你,对我来说,这世界上你是最重要了!我不能够没有妈妈!’母亲听后,便体会到,她在小孩的心灵里,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便感到虽苦犹乐,非常安慰,这也就是她对人生价值观的确定。

动物本能形态的人生观

告子曰:‘食色性也。’也就是说,饮食、男女,乃是人的本能。不论是文明人或野蛮人,都会有其求生的本能,便是饮食;也都会有传宗接代的本能,便是生儿育女。渴望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不能没有饮食,同时在生理成熟之后,渴望得到配偶,便有男女的夫妇生活。这被称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因为跟其它动物如狗、猫、老鼠甚至鱼类等均十分相似。所以,人类生活的目的,若止于此,便是最低层次的人生观,那跟一般动物的本能相同。

很多人对人生的目的感到茫然,认为人生是件无奈的憾事。既然接受了生命,便唯有凡事听天由命,苟且偷安地活下去。基本上,这还是属于动物本能层次的人生观。一般人往往也会产生这些念头而不容易察觉。当然谁也不喜欢承认,自己是属于这个动物本能形态的层次。但是,我经常会被问及:‘阿弥陀佛,师父,我为什么要在这世界上活受罪?’‘我为什么这样苦?’‘师父,我前辈子欠的债究竟有多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还清?’许多人知道自己有苦恼,却找不出为什么要生活的根源,但也无法摆脱生命的负担,既不能心甘情愿地活下去,又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活下去。

痴迷的人生观

很多人误解地认为,人生就是为了无止境的追求满足感而打拼,所以只有乱打瞎拼,懵懂一生。

(一)为了保障自我的安全而打拼

许多人由于缺乏安全感,渴望获得保障,纷纷利用积蓄金钱、投资房地产、购买股票等以作为安全的保障。以为拥有的财产越多,便越有保障。为了自己的将来,或者是儿孙们的生活无虞,花费一生的时间,努力打拼,汲汲营营,以至终老。然而,有形的财产及权位,能否真正为人带来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却大有疑问。

唐朝时候,有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官居太守,慕名道林禅师(人称鸟窠禅师)住于秦望山中的树上,因而前往拜访。当他见到禅师高居树上,便喊道:‘小心啊!禅师住处太危险了!’禅师却不以为意,倒劝白居易自己小心保重,而说:‘太守的危险更甚于我哪!’白太守心中诧异,自己身居高位,是一位地方首长,所到之处均受到保护,不明白禅师的用意,故问禅师:‘弟子位镇江山,有什么危险?’禅师答道:‘应当小心地、水、风、火四大所成的身体,天天跟你捣蛋,生老病死随时轮候,贪嗔痴慢疑,经常与你作对,岂不危险?’白居易听后,十分同意禅师的说法,因为只要是在无常生死的范围,从那儿来的安全保障!

(二)为了追求名、利、权、位、势而奋斗

每当人在贫穷的时候,极渴望获得财富。当一朝拥有家财万贯之后,便又希望得到名气,随后是追求势力、权力、社会地位等的增长。如果能够达到一呼百应、望重一方的地步,便认为是不枉此生。但是,欲望的标准不断地提高,难以满足。由望重一方而盼能够望重一国,乃至望重世界,拥有越多的同时,越渴望得到更多。于是,一生的时间,便投注在这无穷无尽的追求之中,不断拼命奋斗,只是为了满足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

(三)为满足虚荣心而争夺

许多人的另一种烦恼,是时常与人比高低、争长短。由于好胜心的驱使,每当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时,便心生懊恼,不断地鞭挞自己,强迫自己拼命努力,以致于疲于奔命,为的就是要跟人家一较高下。一旦失败,便自怨自艾,痛苦不堪,一生陷于自我的烦恼之中而无法自拔。得胜之时,狂傲骄纵;失败之后,怨天尤人。不论成败,都是在烦恼中打滚。

也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盼望得到别人的另眼相看,虽然收入不太富裕,却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名牌衣服,坐名贵的轿车,戴贵重首饰,以做炫耀;也有些人,富得穷不得,赢得输不得,明明已处困境,还在死要面子,这叫作打肿了脸来冒充胖子,那又何苦来哉!

(四)像一只愚笨的狗

总括以上所说的,都是痴迷的人生观。事实上,很多人身陷于这一层次,竟然不能自知自救。情形恰似一只愚笨的狗,围绕着一株像直径尺把粗的树干打转,发现树身那边有条狗尾巴,本来是它自己的,却误以为是来了一只野狗,于是不断地追逐,心想非得逮住它不可,结果却把自己很可怜地累死了,更可怜的是,尚不知道它是为什么就这般累死了!

智者的人生观

智者是指有原则、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例如大艺术家、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大哲学家、大宗教家等。

(一)艺术家的人生观

艺术家把生命投注在美的时空之中,既美化自己,同时也美化环境和世界。从内心的体验到环境的改善及改变,内外浑然一体。他们体会到整个宇宙,无非是一件完整的、完美的艺术创作。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呕心沥血,极尽艰辛。每当作品完成后,或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完全投入于一种近乎完美的境界,十分陶醉。但是,由于仍然未能离开贪嗔等烦恼的困扰,故当回到现实世界里,面迎人事的纷争,情感的纠缠,他们的心灵,便马上变得跟丑陋的烦恼相结合,往往难以接受现实人间的生活,甚至无法与别人相处。

台湾曾有一位武艺及画艺非常杰出的高人,但是他的家庭不美满,事业不顺利,生活并不愉快。当他在练武作画的时候,能够浑然忘我,淋漓尽致,浸润于宁静、和谐、优美的境界中,但总不能老是练武作画,所以这种经验是时常间断而不永恒的,也无法以此来排除内在的烦恼。因此,除了艺术生活,便终日以酒为伴,直到他生命的结束。可知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虽然美丽,却是幻起幻灭的美丽。

(二)科学家的人生观

科学家将生命投入在万物现象的分析和观察之中。能够观察到极大的宇宙是无边际的存在,同时,亦观察到极小的质与量也是空无边际的存在。这种无内无外的全体,便是整体的存在。

科学家的理论,指出我们这世界都是物质世界,往大看,大至宇宙,浩瀚无边,是无限的;往小看,细微的质量与能,细小得几乎并不存在,也是无限的。整个地球的生命,便由这一切的无限结合而成。与佛法所讲‘诸法空相’、‘色即是空’的理论十分接近,但仍不足以代表佛法所见的世界真相。因为,如单纯以科学的角度看,仍未能解释为何人类要投生这个物质世界和死后将往何处,也无法彻底解释因果不可思议,因缘不可思议。因此,很多科学家接触到佛法就比较容易接受佛法和亲近佛法。

(三)政治家的人生观

大政治家可以为了救国救民而奉献时间、财产,乃至自己的生命。为了政治理念的实现,可以全心全生命的投入。他们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只想到人民的幸福,他们已能放下自私的小我而为成全全民的大我。可是,政治理念的不同,便是政敌,往往会拼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政治理想,跟现实世界总有距离。

(四)哲学家的人生观

哲学家把生命扎根于他们所发明和坚持的理念。理念是通过逻辑的思惟而证明其合理可信。哲学家的发现,例如唯神、唯心、唯物、人文主义、存在主义、现象论,如今又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均能与哲学家自己的生命结合为一。换言之,他们的哲学理念就是他们的人生观及宇宙观。

他们为了自己的理念而生存,他们的生命亦因他们的哲学理念而有了意义。当他们一旦生命消失,他们的理念仍能留存于世上,继续推动下去,那就等于是他们的生命,进入了宇宙的不朽。

可是,自古以来,伟大的哲学家们,虽然丰富了人类生命的价值,但由于受到时间的考验,哲学家的理论也不断的被改进,甚至被彼此否定,以致逐渐演变成为仅是历史上的哲学名词。

(五)宗教家的人生观

宗教家是将生命来迎接永恒全能的神,并跟对于神的信仰结合为一,人生是由于神的恩赐而来,也当服从神的意旨及安排,期待神的宠召而升天国,永远与神生活在一起。神是创造者,人是创造物,起于神而归于神。人与神既是彼此合一的,也是互相个别的。在人世间总是残缺的,唯有回到天国,才是完美永恒的。此即弥补了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等生命观的缺点。一神论的宗教家认为,人虽与神在一起,然人应各有其永恒的独立人格,否则不免失之以人生个别价值的失落及自我立场的空虚。

正因为如此,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们,多会接受宗教信仰,伟大的哲学家们除了唯物论者,多少也会有其宗教信仰的倾向,纵然不信特定人格的神,也会相信泛神。

踏实的人生观

踏实的人生观,也可以说是禅的人生观。此当先从肯定自我开始,然后提升自我,到达消融自我。

(一)肯定自我

这是说明我们的人生必有一定的目的、意义、价值。也就是自信、自知、自我的立场肯定,人生何为?生命何用?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自己为什么要到这世界来走一趟?人生为什么会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事实上,若能承认我们既是为了受报而来,也是为了还愿而来,就会发觉到人生本身就是原因的事实,是很有内容的,是值得珍惜的。

受报的意思,是我们除了这一生之外,过去还曾有过很多的一生又一生、一段又一段的生命过程;从过去无量世来所累积的种种罪报及福报,来到今生,然后延续下去,再到来生又来生。跟许多的过去世相比,我们于这一生之中的所作所为,非常有限。同样地,所接受到、遭遇到的也极为有限。在现在生中,接受过去带来的罪报及福报,同时又制造了不少的恶业及善业,准备继续受报。

当我们知道了今生是由于许多过去世果报的累积,便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所付出的与所接受的,并不一定相称、相等、相平衡了。有些人,虽然付出的努力不多,却能荣华富贵,集于一身。相反地,有些人虽然不断努力,勤奋不懈,为善不在人后,才智不在人下,却是命途多舛,身世坎坷,甚至潦倒一生。因为,这一生的受报,不论好坏,都是为了对其过去多世以来的一切行为,尽着回收及补偿的任务,有的是你还他人的债,有的是人家还你的债。

小时候,我的心中曾有疑问:‘为什么在众多兄姐之中,只有我一个天生的体弱多病?到底是妈妈不公平还是另有原因?’学佛之后,我知道,这都是自己带来的。当我在一九八八年回中国大陆探亲,与家人团聚时,我的三哥对我很羡慕,认为我是全家人之中,最有福气和最了不起的一个。后来,我告诉他有关我的生活:每天喝的是白开水,吃的只是青菜豆腐;每天只能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我没有假期,乃至生病之时,也得抱病工作;我没有私人的钱财,乃至到了美国也没有一张床铺。三哥听了便又觉得他比我更有福气。因我相信,无量世来,我积欠众生的一定很多,有力偿还时能够及时偿还,也是一大福报。

人在一生之中,总会为某一件事,或向某一些人,做出若干许愿和承诺,也有一些是没有特定对象的许愿和承诺,类似的许诺,从无量生以来,不知已有多少。因此,人生在世,除了为了受报,也是为了还愿。受报是为了克尽责任,还愿是为了实践承诺。偿债比较痛苦,还愿是心甘情愿的;偿债是被动的受到逼迫,还愿是主动的慷慨施舍。有人处处占你的便宜,时时缠着你不放,你便可通过佛教的观念,最好是作还愿想,其次也作还债想;还愿是践诺守信,还债是负责尽责。有悲愿救济众生是菩萨行者,有担当偿还宿债是有德的贤者。能作如此观想,遇到逆境现前时,心中便不会自怨怨人了。

(二)提升自我

这是教我们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提升成为一个贤者和一位菩萨。在提升的过程当中,首先当放下自我利益而提起众生的利益。普通人在不甘愿的情况下吃亏,往往感到烦恼痛苦。假使我们能以菩萨的心作为榜样,或是以自身来学习着修行菩萨道,便会知道,菩萨为了众生,会做无限的付出,而不执着回馈;菩萨为了众生的利益,便不计较自己为何吃亏,也不在乎自身为何受苦受难。无限止地付出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乃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菩萨的慈悲了。把一切利于众生的事提起,且不再在乎自己的损失,也不会引起烦恼,那便是菩萨的智慧。当你全心乃至全生命的付出之后,你已增长了菩萨的慈悲与智慧,岂不就是自我的提升吗?

(三)消融自我

这是从有修有证,有施有受的层次,更进一步,做到完全没有‘自我中心’的存在。从佛法的立场说,称为‘空、无相、无愿’的三解脱门。‘空’是三轮体空:无施者,无受者,无施的事物;‘无相’是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愿’是无四愿:无众生可度,无烦恼可断,无佛法可学,无佛道可成。这是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叫作无功用行,虽其度尽众生,却不以为有众生可度或已度者。

此于一般人而言,很难做到,但何妨心存向往,试着练习,当你付出之时不是为求回馈,付出之后不再挂在心上。对社会大众做了任何多大的贡献,要想象着那是社会大众共同的福报所感;相反地,由于有了让你奉献的机会,你应感激社会大众成就了你的道业。虽然这是道业,你也不要觉得这是你做的一项功德。若能如此,你虽尚未实证‘无我’的境界,却是有助于你的自我的消融。

(四)超越的人生观

超越的人生观,指的是已经彻底得到解脱的圣人。现举出如下的一则禅宗公案来说明。

洞山良价禅师曾说:‘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始得。’接着又问:‘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后来有人将此告知石霜楚圆禅师,石霜便云:‘何不道,出门便是草。’万里无寸草处不离处处都是草。超越了有草及无草,才能脱离执着的烦恼。

《维摩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又云:‘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又云:‘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既不落于左,也不落于右,即左即右,非左非右,才能不受束缚而左右逢源。

《六祖坛经》云:‘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心念不受外境所污,每一念都能明净无染,离主观也离客观,心中无一物牵挂,便是超越的人生境界。正如《心经》所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心无所求亦无所得,才有大智慧的显现。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6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21:24 | 只看该作者
【感恩】石门素疏+370
201916天后到  精勤勿放逸!
2018年已过349天  慎勿放逸!
修戒定慧!熄贪嗔痴!勇猛精进!
(一)【石门素疏】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150,888页。
【今日业绩】20181215课堂笔记370页。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
【评分标准】合格123良好234优秀345。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1013
课堂笔记20180903
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
课堂笔记20180410
【石门素疏】【最新统计】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176,832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
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6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3:14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朝山的意义是什么2018年12月16日 10:30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菩萨应化于世间,用种种身度有缘人,唯有心心相印,方能感应道交。菩萨应化于世间,用种种身度有缘人,唯有心心相印,方能感应道交。
  信徒:师父您好!听说您今年又带队去朝山,为什么每年都去呢?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呢?

  慧广法师答:菩萨应化于世间,用种种身度有缘人,唯有心心相印,方能感应道交。

  我们身逢末法,去圣时遥;又因业力深厚,无缘睹圣,唯有借境炼心,增长道心!观音菩萨显圣于普陀峈迦山,地藏菩萨隆迹于九华道场,皆以无尽悲心,无量慈力摄受我等。

  菩萨法身遍一切处,非以色身示人,我们寻圣故里,觅求道迹,沿着圣者的解脱之路,求忏悔,猛发露,借助清凉法水,洗去无尽尘垢;闻自性,悟真常,尽显本来面目!

  在曲折陡峭的山路上,三步一叩首,借助身体与山石的碰撞,汗水与酸痛的历练,感受祖师开山的不易,花开见佛的漫长。每一次蹲起,都是一次生与死的抉择;每一步的前进,都是进与退的取舍。在精疲力尽之时,选择停留或往后退,则能获得当下的安逸,但有愿的圣者,谁会甘心放弃呢?

  他们从无畏惧过坎坷,从未动摇过愿力,更为怀疑过信念。当用在身心俱疲的拜山者身上,他们每一份的坚忍和抉择,他们每一步前行的脚印,都像火中的莲花一样孤美而不喧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来之不易,唯有用血汗铸就过的人,才能明白行者的心,出海的渔民见过风浪的无情,受过生死的挑战,但毅然决然迎着巨浪驶向深海,其洒脱而强大的内心,非是站在岸上者所能领悟。

  其实现实的生活,就是一座座高山,风晴不定的大海。每个人都要顽强的摔打自己,走出一条超越自己的路,目标在,路就在,用智者的无畏,仰首长笑,在震天的笑声中,让山不在远,让海不再危险,用不退的火种,点亮前行的路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7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7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3:20 | 只看该作者
印光大师:如是阅经如是诵经
2018年12月15日 11:19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看经一事,惟恭敬方能得益。若不恭敬,纵得,亦不过依文解义之益。看经一事,惟恭敬方能得益。若不恭敬,纵得,亦不过依文解义之益。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犹能少种善根。倘全如老学究之读儒书,将见亵慢之罪,岳耸渊深,以善因而招恶果,即此一辈人也。

  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其心专注,不敢外缘一切声色。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

  智者诵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写《法华经》,一心专注,遂得念极情亡,至天黑定尚依旧写。侍者入来,言天黑定了只么还写?随即伸手不见掌矣。如此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同一专心致志。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耳。明雪峤信禅师,宁波府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中来。阅经者亦当以此为法。此老语录已入《清藏》。谭埽庵以名进士,皈依座下,为制道行碑,有一万余言。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如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日到来,决定一毫也用不着。

  若能如上所说阅经,当必业消智朗。三种情见,当归于无何有之乡矣!若不如是阅经,非但三种情见未必不生,或恐由宿业力引起邪见,拨无因果,及淫杀盗妄种种烦恼相继而兴,如火炽然。而犹以为大乘行人,一切无碍。遂援六祖心平何劳持戒之语,而诸戒俱以破而不破为真持矣。甚矣!修行之难得真法也。所以诸佛诸祖,主张净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业力,不能发现耳。当以念佛为主,阅经为助。若《法华》、《楞严》、《华严》、《涅槃》、《金刚》、《圆觉》,或专主一经,或此六经一一轮阅,皆无不可。而阅之之法,断断不可不依吾说,而苟且从事,致令不思议利益,由肆无忌惮并分别妄情而失之,岂不哀哉!

  节选自印光法师:“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二十三)昔承慈示阅经之法,谓“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器钝劣,亦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长乎。”弟子似觉此段训示,为阅经无上妙法。但所谓不起分别,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是否但以竭诚尽敬,将文字认得明白,音读念得圆熟,如老太婆念经之模样乎。以前弟子颇虑,照不分别不加理会文义阅法,或至难能心得,不生法喜,故每读《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即口诵心维极乐庄严,普贤慈悲萦回胸臆,法喜盎然。继思如此读法,未免落于凡情妄想、卜度思量窠臼,纵使微有所得,譬如四大海水,澎湃汪洋,以手掬之,反只涓滴。正如师训所谓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乎。

  答:文义明显者,何妨了了,但不特生心动念理会耳,非并读而了了亦不可也。

  (二十四)又见一僧,识字不解意,乃持诵《法华》,而欢喜之情溢于眉宇,可知能生法喜,与不生法喜,非专关于文义之洞解与否。果能以恭敬心,慈悲心,不起分别心,不理会文义心,蓦直读去,自然获受实益,增长法喜。意拟今后照此读法,回向菩提,未知于师训原旨,有无违异否。

  答:世间聪明人,多是心常理会,于义理则可得,于法喜则难得也。

  节选自印光大师:“答念佛居士问(即周孟由)”

  看经一事,惟恭敬方能得益。若不恭敬,纵得,亦不过依文解义之益。而其业消智朗,彻悟自心,断断无此侥幸,况亵慢之过,有不可胜言者乎。此举世通病,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

  节选自印光法师:“复尤弘如居士书”

  今以汝之身,膺人之职业,又非上等资格,其所立之心与志,真令人可叹可笑。汝且息彼做大通家之狂妄心,专心研究净土法门中书(《文钞》“与高邵麟、徐女士书”中备说)。随所开示,依之生信发愿。不以自己根器下劣,高推往生于度外。

  日常随动随静,将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其居心行事,须要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宗旨合。倘有余力,诸大乘经,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当以志心受持为本,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事也。果能志诚之极,义理自会透彻。若先欲透彻,不从志诚持诵做,即透彻亦无实益,况决难透彻乎。法相禅教,毕生研究,也难得其旨归。即得,谁能不断惑业,了生脱死?欲断惑业了生死,恐梦也梦不著。汝于光《文钞》尚未详阅,故其所说高则冲于霄汉,卑则入乎沧溟。《文钞》中屡屡说所当看之书及看经等法则,并法相禅教之难以得益处。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己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周智茂居士书三”

  至于智静读诵《楞严》,何须用禁?念佛诵经,理无二致。但宜潜心持诵,不宜唯以研究文义为事。如是则尚可以得佛意,况文义乎?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林赞华居士书一”

  所愿读此经者,必须主敬存诚,净手洁案。正身端坐,毋稍怠忽。如对圣容,亲聆圆音。又须敦伦尽分,惩忿窒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其利益,莫能名焉。设不至诚,及不尽分,则感应微小。非佛慈不普,由自心与佛不相应故。感应之道,如撞钟然。叩之大者则大鸣,叩之小者则小鸣。世每有小感而大应者,乃宿生修持之功德所致也。赞曰:

  药师如来琉璃光,誓愿洪深不可量。显令生善集福庆,密使灭恶消祸殃。拔苦必期二死尽,与乐直教万德彰。法界圣凡同归命,蒙恩速得证真常。(民国廿六年丁丑季春)

  节选自印光大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重刻序”

  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于秽土中头出头没,从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脱一切众生。行者,真实依教起行。《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则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当先摄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听,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经亦然。切莫一路看一边分别,则获益少而情想多。昔有写经者至诚写经,专心一意,只管写经,别无情见,迨天已黑,仍抄写不辍。忽有人告以天黑,何能写经?尔时写经之人,情念一动,遂不能写。夫明暗之分,众生之妄见也,众生之凡情也。故当专心一意,妄尽情空之际,只知写经,不知天之既黑,亦不知天黑则无光,而不能写经。迨至为人提破,无明动而情想分。妄念一动,光明黑暗,顿时判别,遂致不能写经。故知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那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

  ——节选自印光大师:“净土法门说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7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3:29 | 只看该作者
详解佛教寺院的过堂仪轨
2018年12月14日 16:02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过堂”,也就是佛门中的“吃饭”“过堂”,也就是佛门中的“吃饭”
  视频:佛教寺院的过堂仪轨 

  “过堂”,也就是佛门中的“吃饭”,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寺院中每天两次过堂,早、午斋各一次。

  僧人吃饭的地方叫五观堂,相当于寺庙里的食堂。佛教僧侣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佛门规定学道者吃饭时要做五种观想。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饮食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和云板。木鱼梆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弟子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废寝忘食。当云板响起,僧众搭衣列队进入五观堂,依序就坐。

  吃饭前大众要唱“供养偈”,奉请十方诸佛菩萨临斋,然后由一僧人负责出食,将七粒米或指甲许的面条送至施食台,通过念诵施食真言,观想七粒米可变四十九粒米,四十九粒米可变无量无数如须弥山,施予大鹏金翅鸟和罗刹鬼子母及旷野鬼神众等,以此体恤饥困众生,愿他们同得饱满并去除悭贪。

  过堂是一个绝对安静的用食过程,整个过程要行堂三次,也就是送三次饭菜。第一次行堂不够吃时,可以在后续行堂时添加。过堂要求禁语,也就是不能讲话,所需饭菜及多少都要使用特定的手势表达。

  用餐结束前,要用开水冲洗饭钵中残余的米粒及油渍,并全部喝下。佛教认为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意思是说出家修行之人,每日所有一切用度,皆是出自世人的供养。哪怕只是施主供养的一粒米,在真修行人眼中,也如须弥大山一般珍贵!

  收拾好钵具后,维那起腔,大众齐唱“结斋偈”。结斋后僧众列队出五观堂。过堂仪式结束。

  “过堂”是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独有的仪轨。虽然“过堂”仪式在各寺院不尽相同,但汉传佛教寺院在早午斋依律奉行的“过堂”仪轨都是“二时临斋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7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3:33 | 只看该作者
出家意味着什么?你想清楚了吗
2018
12/16
09:32
密法智光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7

出家,不仅意味着外在形象的改变,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味着离开家庭进入僧团,更关键的,是出五蕴的家,出烦恼的家,出三界的家。这需要我们尽形寿,乃至尽未来际地努力。

出世俗家所谓世俗,就是世间的家庭和感情。作为僧人,似乎已经放弃了家庭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世俗情爱。但很多时候,我们来到寺院之后,很快会把道场变成家庭的替代。我们对这个新家所形成的执著和贪嗔痴,可能一点都不比经营世俗之家来得少。如果这样的话,出家的意义又在哪里?我们要知道,出家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舍弃家庭,而是舍弃由此形成的执著和凡夫心,这才是构成家庭的基础所在。这种执著是建立在彼此的贪恋和占有之上,进而形成人我是非之心,形成亲疏好恶之别。我们放弃对世俗的占有,放弃对亲人的贪恋,但若将同样的占有和贪恋转移到寺院,结果,仍会在这个新的目标上发展出一大堆凡夫心,不会有任何本质的改变。

出五蕴家所谓五蕴,是指我们的生命体,包括物质的和精神两部分。佛法认为,五蕴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个工具,其中并没有所谓的“我”,也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出五蕴的家,就是让我们从对五蕴的执著中脱身而出,而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将五蕴设定为“我”,再用这个设定来捆绑自己。高兴的时候,觉得是“我”在高兴;生气的时候,又觉得是“我”在生气。时时刻刻,都被这个“我”搅得内心动荡,坐立不安。《阿含经》有个概念叫做舍担,担就是担子,是要我们舍弃执著五蕴带来的种种负担。《老子》也告诉我们:“吾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若无身,吾有何患?”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这个身体提供服务,忙他的吃,忙他的喝,还要为他的各种情绪和需求奔波,何其辛苦。我们之所以心甘情愿地这么做,是因为在我们的感觉中,这个身体就代表着“我”,这些情绪就代表着“我”,都是我们与生俱来、不可分割的部分。既然如此,自然是别无选择,别无退路的了。我们从来想不到,这些其实也可以放下,可以舍弃的。佛法告诉我们,这个五蕴并不是所谓的“我”,而是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由无明制造的一个产品。一旦放下担子,舍弃累赘,生命并不会有所欠缺。正相反,它会因为松绑而自在,因为放下而解脱。具备这个认识后,我们就不必对它的需求一味盲从,亦步亦趋了,就能断除由此产生的种种烦恼。

出烦恼家或者有人会说,烦恼是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难道还有人愚蠢到以烦恼为家吗?事实确实如此。现实中,很多人都活得烦烦恼恼,无法自拔,这就是以烦恼为家。因为我们生命的内在缺乏观照,所以在每个烦恼生起时,很快就会陷入其中。进而对它产生认同,把这些烦恼当做是“我”,就像我们平时说的——我很烦,我很恨,我很痛苦,等等。当这些问题和“我”捆绑在一起时,就会被放大,被强化。于是乎,杀伤力也将成倍增长。修行所做的,一方面,是在烦恼生起时加以观照;另一方面,则是以持戒远离烦恼,以修定止息烦恼,以智慧降伏烦恼。最终,将这个由烦恼构建的堡垒彻底摧毁。

出三界家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仍在轮回之内。出离三界,就是要出离轮回,其基础就是我们内心的惑业。所以,出离轮回不是出离外在的什么,关键在于出离制造轮回的根源。现在人对轮回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因为涉及到前生、后世,和我们现前接受的教育存在冲突,也和我们的认识能力存在距离。甚至,不一定所有的出家人都相信轮回,相信因果。事实上,轮回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而是发生在每个当下。从我们目前的生活状况,就可以认识轮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追求和需要。这种追求和需要是不断重复的,就像沉迷于游戏的孩子,因为内心培养了对游戏的需要,所以时时心系于此。而在玩的过程中,对游戏的需要又会增加。这个过程,正是轮回的缩影。它的起点是我们内心的需要,而终点则是这种需要所追逐的目标。其实,这个目标并没有离开起点。当我们满足它的同时,内心的需要又在增加,使终点再一次成为起点。如此周而复始,轮转不休。

轮回与解脱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办企业的人,每天想着他的企业,这就驱使他每天忙于企业事务。在工作过程中,执著又随之增加,进一步驱使他为之奔忙。事实上,管理寺院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每天只是想着怎样把寺院管好,而不是将做事和修行结合起来,不是以自觉觉他的正确心态来做,同样会在做事过程中增加执著,同样会陷入轮回状态。解脱,意味着任何事物都不会对你形成干扰。倘能如此,哪怕和众生同在轮回,做着同样的事,一样可以超然物外,一样可以用无我、无住、无所得的心去做。否则,我们就会落入这样那样的心理陷阱,它的终点就是轮回——而且是没完没了的轮回。所以,我们要从制造轮回的贪著中走出,这正是轮回的根源所在。我们贪著什么,就会制造与之相关的轮回。贪著名,就会制造与名有关的轮回;贪著利,就会制造与利有关的轮回。只要内心还有贪著,还有需求,就会被这种贪著和需求所控制,就会在它们的牵引下落入轮回之轨。出家是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关键在于,我们必须过着如法如律的出家生活。惟有这样,才能使出家成为解脱的增上缘。如果是以世俗心在僧团生活,那么,这种出家和解脱是了不相干的。作为出家人,尤其要认识到解脱的重要性。否则的话,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僧人。因为内修尚未过关,自身问题尚未解决,自然更谈不上外弘,谈不上利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7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9:57 | 只看该作者
【感恩】石门素疏+367
2019年再过15天就到了  精勤勿放逸!
2018年已过350天  慎勿放逸!
修戒定慧!熄贪嗔痴!勇猛精进!
(一)【石门素疏】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150,888页。
【今日业绩】20181216课堂笔记367页。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
【评分标准】合格123良好234优秀345。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1013
课堂笔记20180903
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
课堂笔记20180410
【石门素疏】【最新统计】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176,832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
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7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3:40 | 只看该作者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
2018年12月17日 09:51  学佛网 微博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0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摄影:在路上)

  为什么过去有人一天就开悟了呢?为什么现在不能开悟呢?你们想一想,这是因为我们众生的业障的深刻。业障时刻把我们包得紧紧地,没有办法啊。这是没有办法,我们作什么呢?我们来修,我们来学,我们人的福德大了,因缘大了,所以就会开悟了。不但开悟的是人,成佛的都是人啊。为什么人家都能成佛我们不能呢?我们是没到时间啊。我们到了时间也要作同样的事,一样成佛。

  那么是不是他能成佛我不能呢?人人都是未来的佛,人人都能成佛。为什么人人都是未来的佛呢?要知道我们要想成佛要福德聚足、智慧聚足。没有福德具足、智慧具足,也不能成佛。成佛要福德具足。

  要福德具足从什么地方来呢?菩提树下的众生,没有众生一切都不能成佛,所以即使要成了佛,菩提众生,在众生之中,众生才是我们成佛、培福修德的本钱,没有众生是不能成佛的原因。众生就是我们成佛的菩提花果,所以希望大家要努力。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成佛最主要的本钱。我们没有这个福德本钱,就不能成佛啊。要知道成佛一定要有本钱,要有智慧和本钱。要知道福德智慧的本钱,是在众生中间。没有众生,一切菩萨都不能成佛,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要知道。

  我讲这个话,不是我本焕本人讲的,这是普贤菩萨讲的,大家听一下。

  大家要发心,这是普贤菩萨认为的成佛的根本。为什么这样讲?世界上的金银财宝都不能够给它自己,而一切事应当体现。

  为了做人,多么的不简单,多么的不容易啊。要知道不简单不容易都是人为的。人人都能成佛。什么时候成佛呢?大家发心。

  成佛不是随便的,也不是可以说:“啊,成佛了!”一切事都是人为的,人能办到一切事,人能成就一切事情。 都是人为的。希望大家作好事,一定要好好用功办道,很好地用功办道。

  “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粥。”所以大家要好好用功办道,好好发心,多做好事。 希望大家好好用功,好好办道。

  你们大家都是出家人,我本人出家79年。

  我现在101岁,我去年三点半起床,有时候四点起床,为什么?要知道,你们大家天天念,大家要好好用功办道, 你们大家要好好想一想,要用功办道希望大家要坚持,我101岁,还要用功办道,我希望大家好,自己也想好,这就是这个因缘。没有这个缘,是做不好事的,缘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今天大家在一起修行,一块儿吃饭,这也是多生多世修得的福德因缘,这个多生多世的福德因缘,我希望大家早点修成佛。

  为什么?我经常讲,大家多修多得,早修早得,不修没得,所以大家要好好用功办道,要发心,好好用功,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7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7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3:4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幸福的理解要更接地气儿
2018年12月16日 15:16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该遇见的不会错过,该承担的谁都不会是偶然。该遇见的不会错过,该承担的谁都不会是偶然。
  文/延参法师

  有些人问,生活为什么总是充满压力?一句话告诉你,如果没有压力,你还不知道自己多么懒惰;生活为什么那么多痛苦,一句话的真相是:那么痛苦你还没觉醒,看起来生活还要更痛苦。

  生活总是要充满压力感与感动力,一边是承载着生活的压力,另一边就是因为压力而产生的内心触动与感动,可以说一种动力。我们允许生活充满怀旧,谁能把过往忘得干净?前二十年的事,忘得差不多了,去年的事,显然是来不及忘记,生活总是充满压力和动力,更充满怀旧感、不堪、脆弱、感伤或纠缠。

  生活既然有那么多的感伤,更应该有那么多的思考;既然对过去有那么多的怀旧,我们更应该对未来充满一种创造的责任感,对未来有心怀焦虑的期待,但总是要迎着希望向前。可以有怀旧感,但是提醒自己不能沉迷在往事之中,对未来可以有焦虑,可以有紧张,可以有忐忑,但是总要迎着光明向前,和未来迎面相逢。

  放下过往种种,展望新的天空,生活一直在路上。生命的经过和喧哗从来都不是生活的劫难和谜底,而是需要你破解生命纷扰烦忧的入门课程。生活就是要轻装上阵,洒脱从容,不要把曾经的苦难,等同了今天的自命不凡。

  有些人误解了自己曾经的苦难,误会了自己取得的成就,认为那是生命曾经的成绩、荣光、辉煌和高度,好汉不提当年勇,一笑而过吧,因为重要的事情还在后边。2018,做了很多,很努力,在成长,但不要把曾经的努力等同了今天的自命不凡,不要认为自己收获了什么经验,成长了多少什么样的智慧,积淀了多少荣光,或者把握了什么生命的密码。

  那些成长与挣扎自是免不了的,总想侥幸,但恰恰遇见,正应了老百姓那句俗话“怕啥来啥”,不愿意遇到什么,结果又遇到了。面对自我的成长,面对这些痛苦当中的挣扎,去面对,去承担,而不是背负着过往的那些成见、经验,自以为是的那些固执傲慢,活成了又一次沉重和伤感。

  每个人都在担当着自己生命全部的课程,该遇见的不会错过,该承担的谁都不会是偶然,这个世界没有谁除外,也没有谁额外,因为你正在经过。做一个出发的少年,内心清澈、简单、自然,做一个出发的少年,脚步轻松,洒脱,单纯,阳光,向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7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3:49 | 只看该作者
禅诗赏析:白云起孤岫
2018年12月17日 10:54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诗赏析:白云起孤岫禅诗赏析:白云起孤岫
  天开岩

  宋·有朋

  栖霞山后峰,天开一岩秀。

  中有坐禅人,形容竹柏瘦。

  饥餐岩上松,渴饮岩下溜。

  爱步岩室前,白云起孤岫。

  [作者简介]

  有朋(生卒年不详),北宋诗僧,福建人。有《螺江集》传世。

  [赏析]

  这是一幅岩中坐禅人的白描图。

  首联描写天开岩的奇秀。颔联描写坐禅人的仙风道骨,形容枯奇。颈联描写坐禅人安于禅定的生活。他不食人间烟火,猿猱为伍,橡栗充食。人不堪其苦,禅者则不改其乐。他端坐岩中,没有任何私欲,抱持的是一颗竹柏般的净心。正因为他超尘脱俗,才有喜欢在岩前独步的闲适,才有陶恋于孤岫白云的高士情致,如同自由自在的神仙一般。

  诗题为“山岩”,然全诗实写坐禅僧,表现的是对僧人崇高的礼赞。“实快活,无羁绊,万两黄金终不换”,这一诗偈正是本诗中僧人心境的写照。

  元僧释英的《径山夜坐闻钟》写闻钟的老僧,自有一种清凛的禅趣:“凉气生毛骨,天高露满空。二三十年事,一百八声钟。绝顶人不到,此心谁与同。凭阑发孤啸,宿鸟起长松。”

  元明之际高僧清进的《漫兴》同为表现坐禅入境界之诗,却一扫枯寂之意,而恣肆汪洋,一发而不可收,与《天开岩》的静寂相比表现了狂禅之风。诗云:“困来高枕卧昆仑,觉后凌风到海门。信手挽回推日毂,转身挨倒洗头盆。山川也作红尘化,富贵徒留青冢存。好在黄眉脱牙叟,且同花下醉芳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7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3:58 | 只看该作者
十分钟短片 揭秘出家人求受三坛大戒全过程
2018
12/16
10:07
黄龙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外离相即禅 · 内不乱即定

欢迎关注江西黄龙禅寺

三坛大戒,分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三个阶段。

初坛授沙弥、沙弥尼戒;二坛授比丘、比丘尼戒;三坛授出家菩萨戒。

初坛传戒仪式,一般于法堂或大殿举行,至时鸣钟集众于法堂。引礼作白,教新戒请师开示,传戒和尚即为开导十戒意义,并举行翻邪三归,次为说授沙弥十戒相(沙弥尼同)一一问:“尽形寿能持否?”众答:“能持!”末后问“能依教奉行否?”众答:“能依教奉行!”初坛即告毕。

二坛传戒仪式则必须在戒坛举行,先由教授师检验衣钵,然后次第询问十三重难,十六轻遮,若无犯者,才可正式登坛受戒。受戒之时,十师依次登坛就座,传戒和尚即为诸沙弥明授戒体法,次依白四羯磨的仪式,为诸沙弥授比丘戒,受具足戒,已戒和尚再为诸比丘开示四重禁,说明任犯一禁即失去比丘的资格。依《四分律》比丘戒250条,比丘尼348条,但在戒坛上只宣说四重戒,其它的命受具者下坛学习,二坛受戒告毕。

三坛授戒仪式,在大殿或丹墀中均可,大众齐集,菩萨戒师即开导三聚净戒,之后即奉请释迦如来为得戒和尚,文殊菩萨为羯磨阿阇黎,弥勒菩萨为教授阿阇黎,十方一切如来为尊证,继之教以忏悔三世罪业及发十四大愿,最后依《梵网经》宣说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相而传授。三坛大戒即告传授圆满。

三坛大戒的传授日期,一般为30日至40日。


戒期功课时间表大抵为:四时许三板,四时半左右四板,五至六时早课,六时许早斋。其后有作务,讲戒,演礼,十一时至十二时午斋。下午一时许演习礼仪,五至六时晚课,六时许药石,七时半以后礼仪,拜愿,开示,十时养息,授戒程序大致安排如下:

一、唱界结坛

二、挂搭

三、演习礼仪

四、发愿

五、下启贴单

六、启请二师(羯磨、教授)

七、教毗尼法

八、请戒开导

九、查验衣钵

十、请行茶

十一、考背毗尼

十二、本堂发露(又名直心发露)

十三、露罪忏悔

十四、呈罪称量

十五、剃头沐浴

十六、礼通宵法

十七、早课下启

十八、传沙弥戒

十九、行持应钵

二十、本堂发愿

二十一、讲沙弥律

二十二、早跪殿堂

二十三、乞具足戒

二十四、请七尊证

二十五、施放焰口

二十六、请十师斋

二十七、编签习仪

二十八、通启二师

二十九、请戒开导

三十、教演衣钵

三十一、审戒忏悔

三十二、回复清净

三十三、搭比丘坛

三十四、净坛演仪

三十五、礼通宵法

三十六、下启

三十七、传比丘戒

三十八、发愿

三十九、乞菩萨戒

四十、讲四分律

四十一、通白开导

四十二、剃头沐浴

四十三、开示苦行

四十四、审戒问遮

四十五、回复清净

四十六、礼通宵法

四十七、下启

四十八、传菩萨戒

四十九、发愿

五十、诵梵网经

五十一、发戒牒

五十二、教朝山挂单

五十三、谢引礼师

以上即是传授三坛大戒的简略过程。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佛教资讯】

【文字来源:凤凰佛教】


助建寺庙 功德无量

期待您的支持与参与

三宝门中福好求,一文付出万文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8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4:09 | 只看该作者
地藏菩萨的名号是无上神咒!
2018
12/17
10:39
九华地藏菩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
有师兄问,《地藏经》上提到的念佛法门与净土宗倡导的念佛法门以及《药师经》上倡导的念佛法门有什么区别?念地藏菩萨名号能不能起到念佛名号的功用?

告诉诸位师兄,这三大法门经典所提到的念佛求解脱的方法,从理上来讲,都是同一法门,可以统称为念佛法门,没有区别。之所以会区分为净土、地藏、药师法门,是因为末法众生均是下根,只能以种种方便法分别施教;如果是上根之人,闻法即成就,无须广设多门。

但如果说有不同之处,也就是念不同佛,摄受不同佛土。念阿弥陀佛,一定求生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念药师佛,求生的一定是东方琉璃世界;念地藏菩萨名号,根据愿求,能接引到任意无忧国土。

有师兄担心念地藏菩萨名号不能往生到净土,这个担心没有必要,认真读诵《地藏经》、《占察经》、《地藏十轮经》、《楞伽经》等就知道,地藏菩萨经多劫修行,积功累德,早已成佛,只是因为本誓愿力的缘故,以菩萨身度众生,所以“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九字真言,凝聚了无量功德,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威力量,得到十方诸佛同赞叹。

所以说,地藏名号也是万德洪名。九字洪名是一切法的总持,是无上神咒,能满足众生一切所求,当然也能满足众生往生到任意一个无忧国土的美好愿望,“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持念地藏菩萨名号还有一个好处,我们从《地藏经》上看到,佛陀多次提到念诵名号千遍、万遍这样的字眼,就是告诉众生一个“积习成性”的原则。大家都知道,要真正定下心来称念佛菩萨名,或者由称念佛菩萨名而定下心都是不容易的。因此佛陀间接的告诉我等众生,允许散乱心念佛菩萨名号,以多念、常念这种方式,习惯成自然。

散心念地藏菩萨名号可以不论时间,不论处所,不论闲忙,不论净秽,不论得意失意,随时随地可以称念名号,这就非常的方便易持。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念地藏菩萨名号的目的不是为了定心,而是为求解难,为求生净土,这与禅宗是不同的。散心念名号不要求禅定,不要求观想,不要求证悟实相,因称名之故,诸罪消灭,所以能除罪带业往生,三不退转,究竟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

南无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6 14:49 , Processed in 0.07402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