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688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8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4:11 | 只看该作者
感恩父母应诵读什么经
2018年11月29日 14:53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感恩父母应诵读什么经?感恩父母应诵读什么经?
  网友私信问:法师,您好~请问,感恩父母,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应该多诵读什么经?金刚经可以吗?谢谢您!

  昌善法师回:《业报差别经》中讲: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四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味现前;十、生于净土。

  《金刚经》的功德利益:

  一:金刚经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平等慈悲,不管贫富贵贱都同样看待,令他们离苦得乐。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一切人爱护和恭敬的功德利益。

  二:金刚经中佛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而不执着已经度脱无量众生得证圣果之功。佛教导我们有广大胸怀,以及不居高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积蓄无量阴德的功德利益。

  三:金刚经中佛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教导我们做一切好事之后,不要执着它的果报,其福报会扩大无数倍。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扩大功德的功德利益。

  四:金刚经中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教导我们世界上一切都不常住,转眼成空。不要念念计较,要康惠大众。并且要借假修真,得证法身。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常住永乐的功德利益。

  五:金刚经中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教导我们利益一切众生的善法,我们加以学习,但心尚且不应该贪着我修学了善法,何况去做不如法之事。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正信的功德利益。

  六:金刚经中佛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教导我们一切法门都没有定法,只要能利益众生就行,所以要灵活运用。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灵活聪明的功德利益。

  七:金刚经中佛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甚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当然,无量财宝送与贫苦而救苦救难,福德甚多,这是因。于此经中能够受持、体解一切法空、更能够为他人说广度众生,当然以是圣贤境界,这是果。佛教导我们,为他人宣言本经和正法的功德无量。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福德的功德利益。

  八:金刚经中佛赞叹须菩提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佛教导我们与事无诤,与人无诤,从自性流露功德,不向外边攀缘。从浅而讲,即是不与人攀比,唯求不断提高自我的能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自得多福的功德利益。

  九:金刚经中佛说菩萨庄严佛土,但不执着住在庄严佛土的功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教导我们要创造人间净土,行动更应该去创造美好环境,使大家都得益,而内心不邀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我们处所环境庄严的功德利益。

  十:金刚经中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佛教导我们对于正法要生信心,要如法修行清净不染,就能得证法身实相,那就是得到最大的功德。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第一希有的功德利益。

  十一:金刚经中持经功德分,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佛教导我们要经常印发、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不要间断。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家业,都是得成不可思议功德。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无法计数的功德利益。

  十二:金刚经中佛说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佛教导我们修学本经和正法的人,如果被人欺负侮辱,我们本来前世造的罪业,应该堕落恶道,由于被人欺负侮辱的原因,前世所造的罪业,即刻消灭,并且很快就成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能净业障的功德利益。

  十三:金刚经中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教导我们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使我们悟道,因为正面和反面教材,都有教育意义和彻悟人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得证一切种智的功德利益。

  十四:金刚经中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佛教导我们世间变迁,不要执着眼前烦恼,自得心安。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身心安宁的功德利益。

  十五:金刚经中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因为各人的因缘不同,只要能得福慧、成佛道就好,不管何种法门。佛教导我们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成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速得成佛的功德利益。

  十六:金刚经中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教导我们只有断烦恼,长修戒定慧才是正道,不要向外攀缘,才能得见自性如来。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清净法身的功德利益。

  十七:金刚经中佛说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佛教导我们要学会忍耐、忍辱、忍苦的力量,因为一切法得成于忍。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无生法忍的功德利益。

  十八:金刚经中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导我们应该知道世间有为之法的无常,我们要发菩提心,把佛菩萨教给我们的道理,传给人们,使他们都能获得利益。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最福德的功德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8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5:41 | 只看该作者
学佛老母亲百岁往生记
2018年11月30日 11:50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学佛老母亲百岁往生记学佛老母亲百岁往生记
  文/董文骏

  末学母亲杨澄志于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县正道寺念佛堂安详往生,时年一百岁。往生时因缘殊胜,瑞相种种,再次为大众证实了西方净土的真实不虚以及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在此,末学把母亲往生的事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母亲于一九一九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沥海镇。起初在我外公外婆开办的越兰女子学校读书。十六岁时在国民党元老经亨颐先生创办的上虞大同医院学护士。十八岁时抗战爆发,她立即去宁波报考了浙江省国民政府招收的战时医疗防疫队,其后辗转于浙西南各战时医院及孤儿院。解放后服务于浙江第一康复医院及省第六康复医院(现在的省皮研所),直至退休。

  母亲性情温和,善良仁慈,从不与人争执吵架,碰到吃亏的事总是忍耐为先。她常常对我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无论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居民社区,大家都称她为最好相处的伙伴,都乐意和她共事和交往。

  乐善好施是母亲的又一特点。早在抗战工作期间,她遇见路上逃难而暴亡的灾民,慷慨捐助大洋帮助买棺木安葬。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常常省下钱买些食品送给单位附近的村民儿童充饥。二〇〇八年汶川大地震,九十岁的母亲带头捐款两千元支援灾区。她住在民政福利院时,对年长的护工嘘寒问暖,把自己的衣服拿给她们穿。

  母亲性格又很开朗,爱好文艺活动,从小就喜欢唱越剧,单位里的文艺演出总有她表演的节目。退休后,她去上海跟我大舅学太极拳和健身功,也爱外出旅游。后来又去县老年大学学习,把每门课都上个遍,虽无成果,却乐此不疲。母亲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乐于接触新鲜事物。八十八岁时在佛友的介绍下,在德清正道寺住持妙顺法师座下皈依了佛门。应该说她当时的决定,纯粹是为了结伴玩乐而参与的,对佛法尚无正知正见,只是把诵经礼佛当作是和上老年大学一样的活动。但她也由此进入佛门殿堂,走上了回归极乐世界的正道。

  后来的两年,她经常在正道寺参加各种佛事。因眼睛近视,年老体弱,后就不再参加佛事活动了。她叫我用毛笔抄写了大本子的《佛说阿弥陀经》等经典,每天上午读诵经本,随后就是念佛,以此作为日常功课。有时她也会问我:“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宇宙飞船都进入太空了,怎么没有看见过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这个地方?”我对她说:“这个您不应该怀疑,我们这个世界和极乐世界是在不同维次的空间,凡夫当然看不到。如果您专心念佛,一心不乱,极乐世界在一念间即可现前。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说的,我们应该深信切愿,持名念佛。这样才能在往生时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多次讲解,她也能认真听进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也患了脑萎缩症,什么事都容易忘记,但叫她念佛,从开头至回向都还是能记得住,每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

  今年母亲刚跨入一百岁的行列。她的身体日渐虚弱,到了春节前后,每天只能吃一小碗营养米糊。过了元宵节后,她说要回家里去,我说您就在家里呀(三月三日)。现在想来,其实她是有点儿预知时至了,是要准备往生,回西方极乐世界老家去了。我三月四日就去杭州办理坟地之事。五日给几个亲属通了电话,并和正道寺念佛堂方师兄及红英师兄联系母亲助念往生事项。六日母亲就吃不下米糊和水了。六日晚上子时,母亲呼吸急促,已无法与我们说话。七日凌晨六时我们将母亲送入念佛堂,在方师兄的安排下,德清助念团组长范师兄带领二十几位师兄从各地赶来为母亲助念。范师兄至诚地为母亲开示,劝她放下万缘,念佛往生。母亲的皈依师父妙顺法师也来为母亲开示。上午九时后,母亲停止了呼吸,安详地离开人世。这之后助念继续,其间我女儿和芳珠师兄去河边为母亲放生,将放生功德回向给母亲,以期往生莲品增上。

  助念至八日上午九点半,已满二十四小时了。师兄们为我母亲更换衣服,并进行了第一次探视,发现她肢体柔软,但胸腹部还很热。范师兄继续开示,叫母亲不要留恋娑婆世界,赶快跟阿弥陀佛走。助念到下午三点,进行第二次探视,腹部已凉,但胸口还热,说明我母亲还不想离开我们。范师兄对我们家属排查了老人家生前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事,并让我们回想过去有没有对不起母亲的事,向她一一忏悔,让她放下顾虑走,同时助念不间断。又念到第三天即九日上午九点,范师兄开始第三次探视,结果胸口尚热,头顶还凉,一时大家都弄不明白,老人家为什么还不想跟阿弥陀佛走呢?其实这也正是我平时担心的。我母亲生前生性好动,热爱生活,对什么都感兴趣,而对佛法也仅是一种爱好,信愿并不深切,把诵经念佛当作老年生活的调剂。现在她进入中阴身阶段,一下子自由自在,神通广大,游戏人间更不想离开了。范师兄立刻和宁波助念团的唐老师联系,唐老师通过手机对我母亲作了半个多小时的恳切开示。从老太太高寿无疾而终的福报,讲到能助念往生的殊胜因缘,以及六道轮回的艰险苦难和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妙乐庄严,告诫老太太如果错过这关键时刻,将堕入永劫轮回的危险。随后,在方师兄的带领下大众一起念往生咒一百零八遍,再继续助念,并安排晚间助念人员。大家对老太太的往生充满了信心,发愿要助念成功。阿弥陀佛的名号,响亮地环绕在往生堂的四周。到下午两点助念团开始第四次探视,在佛力的加持下,不可思议的景象出现了。范师兄一揭开面巾,我母亲的嘴唇上部竟然长出了黑黑的胡须,转为男相,现出了老头的面容,银白色的双鬓也呈现为灰黑色,肢体柔软如绵,头顶部感觉温热了。大众见此情景,无比喜悦,说明我母亲已跟随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大家又助念了两个小时后助念结束,并把贴在墙上的往生牌位送到天王殿前焚烧。焚烧完毕,西方天空又出现了一殊胜无比的景象:原本光芒刺眼的太阳变得柔和明亮,并向四周散发出五彩的光圈,无数淡蓝色、黄色、粉红色的圆影像一串串气球般快速飞向天空。好几位师兄和我妻子、姨妹都看见满天布满了粉红色的莲华,大如车轮。红英师兄看见了和挂像上一样的阿弥陀佛立像。我表嫂(原来并不很信佛)也看见了一尊佛的坐像。有人用手机拍摄下了录像和照片,发现在太阳边有几个会移动的小亮点。天空中的瑞相持续了十几分钟,大家都欢呼礼拜,久久凝视着这难忘的景象。

  三月十日(第四天),在念佛堂众多师兄的陪伴下,在一路佛号声中我们送母亲去德清殡仪馆火化。火化后,在骨灰中发现了数颗彩色的舍利花。

  三月十一日,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我们一家人把母亲的骨灰灵盒送往杭州南山陵园安葬。母亲的后事至此圆满结束。

  母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事例,再次向世人证实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不虚,种种瑞相都符合无数往生者共有的特征。像我母亲这样普普通通的念佛人,在临终时只要能得到善知识的助念和开示而生起愿往生心,同样能得到往生的殊胜法益。这也再次证明了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救度众生、不舍一人的宏誓愿力。

  愿我母亲在西方极乐世界,华开见佛,精进修学,圆成佛道,早日乘愿再来,普度一切有缘众生。祈愿普天下所有众生都能在阿弥陀佛佛力加持下,信愿行具足,同归净土法门,厌离娑婆,超脱轮回,同登极乐。南无阿弥陀佛!(来源:《净土》杂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8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5:51 | 只看该作者
佛陀最基础最重要的开示 仔细想想有没有道理!

佛(网络图)
世间上每个宗教都强调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所谓真理必须合乎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等四个条件。

佛教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就是合乎这四个条件的真理。

因此,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视同佛说。因为三法印是“印”证佛法真伪的标准,如同世间的公文,凭借印监可以确认公文的真假,因此称为“三法印”。

三法印是佛法的根本大纲,不仅说明宇宙人生生灭变化的现象,也诠释诸佛寂灭无为的解脱境界,是涵括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三条定律:

一、诸行无常:

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著缘聚而生,缘散而灭,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说“无常”。

无常有“念念无常”与“一期无常”两种。佛法中的无常,并非“断灭”,而是“变灭”,这种“变灭”是前灭后生,相续不断的,这就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

诸行无常所以是三法印之一,是因为它对人生有积极的激励意义。《大般涅槃经》中说:“一切诸行悉无常,恩爱必归别离。”体念无常,能激发广大菩提心,完成自己,也救护一切众生。当初佛陀舍弃世间荣华,出家修道,是有感于人生的无常;成道之后,也以苦、空、无常的人生真相来开导众生。因此,原始佛教教团的成立,可以说是源于佛陀对诸行无常的体悟。

二、诸法无我:

一切有为、无为法并无独立的,不变的“我”的实体,一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彼此相互依存,并无“我”的恒常不变的实体与自我主宰的功能,所以说“无我”。


涅槃寂静(网络图)
无我有“人无我”、“法无我”二种。因为一切法“无我”,所以“无自性”,无自性即“缘起性空”,无我系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所以要正确的了解佛法,必须彻知诸法无我。

三、涅槃寂静:

这是灭除贪、瞋、痴、慢、疑等诸烦恼,达到身心俱寂的一种解脱境界。“涅槃”就是四圣谛中的“灭谛”。“寂静”是远离烦恼,断绝苦患,也是涅槃的异名。

涅槃佛性是人人本自具足的,佛陀成道之初曾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显现。”众生从无始以来,因为“我执”之故,起“惑”造“业”,因“业”受“报”,于是流转生死;“我执”若除,则惑、业不起,当下即能证得涅槃实相。佛陀宣说三法印,就是为了破除众生的我执,以引导众生出离生死之苦,而得涅槃之乐,所以《法华经》说:“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

三法印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一切小乘经典都是以“三法印”来印证是否为佛说;大乘经典则以“一实相印”来印证佛法的究竟与否。一实相印其实就是三法印中的“涅槃寂静”,所以有不同的立名,是因众生根机有利有钝,所以佛陀说法才有广略的方便,而究竟之理只有一个。

过去佛教一直给人悲观消极、遁世避俗的印象,这是因为一般人对佛教所说的“苦”、“空”、“无常”等义理,有了错误的理解,以为佛教只是消极的讲苦,讲无常,却不知道其中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认识苦、空、无常的人生真相,从而发起欣乐厌苦之心,积极的追求究竟涅槃之乐。三法印所要传递的就是:无常才有希望、无我才能和众、涅槃才是究竟,这是我们对三法印应有的认识。

在原始佛教的教理中,三法印是缘起说的思想基础,缘起说是佛陀教法的代表,两者意义相通,同为最初的根本佛法。因此,若能理解三法印,也就能把握佛陀的根本思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8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6:03 | 只看该作者
千万千万别把你的好运气给逼走
2018
11/29
12:13
东台弥陀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2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叹佛陀时,他就想尽办法挑拨离间,这就是提婆达多的习气。

那天比丘们聚在一起议论道:“为什么提婆达多对佛陀那么不满?为什么他要在外面散播许多谣言呢?”

佛陀刚好走过,问道:“你们在议论什么?”

有一位回答:“佛陀,我们都很疑惑——提婆达多和佛陀是堂兄弟,又是您的弟子,为什么他事事都妨碍佛陀,甚至听到有人赞叹您时就想尽办法散布谣言、诽谤佛陀,提婆达多和您曾结了什么样的因缘呢?”

佛陀说:“提婆达多诽谤我不只是在今生此世,在过去生中他就一直抱着嫉妒心,常以险恶之心加害我。”佛陀接着又说:“你们坐下来,我告诉你们过去生中的提婆达多。以前有一个摩伽陀国,国王养了一头大象,是一头洁白的大象,不论行走、外貌都是上等之选。国王请了驯兽师来调教,这头白象很聪明、人见人爱备受赞叹。有一次在祭拜大典上,国王骑着这头白象在人群中巡视祭拜的队伍,大白象一走出来,全国的人民都大开眼界,每一个人都赞叹它,因为它的动作优雅稳重,让人一见就生欢喜心。”


国王看到这么多人赞叹白象,他心中很不高兴——大家竟然都只赞赏被我骑的大白象,却没有人赞赏我的英姿焕发。于是国王就想尽办法要置它于死地。

国王问驯兽师:“这头大象驯得如何?”

驯兽师说:“很好啊,这头象聪明伶俐,很好教。”

国王说:“如果它站在最高的断崖上,是不是可以表演被调教的技术?”

驯兽师说:“没问题,因为它很聪明。”

国王就说:“好,我要看大白象献艺。”

于是,国王就指定在摩伽陀国最高的山顶上,那山间还隔着很危险的断崖,国王要大象在那里献艺。驯兽师随着国王牵着大象到那里,国王和许多大臣百姓都等着要看大象表演,国王命驯兽师骑在大象背上指挥。国王下令说:“你要它缩一脚,用三只脚站在山尖上。”驯兽师就指挥象用三只脚站立,大象就开始表演,姿态真是美啊,在场的老百姓都很赞叹大白象;国王愈听愈气,又说:“要大象缩起两脚,用两只脚站立。”大象真的做到了,赞叹的声音更大了。国王更是嫉妒了,又要大象用一只脚站立,其它三只脚都缩着,没想到大白象竟然也做到了,此时赞赏的声音真是震动天地!

那时,国王除了嫉妒之外又加上痛恨,他咬牙切齿、无理地告诉驯兽师:“要它四只脚都缩起来,悬空在山顶上!”

当时,驯兽师就贴近大象的耳朵说:“国王有心要置你于死地,像这种无道的国王不值得为他服务,你是否能展现神力,将四只脚都缩起来,腾空飞到婆罗奈国去?”结果大象真的四脚悬空、身体轻飘飘地载着驯兽师飞过断崖,一直飞到婆罗奈国的城门上空。


婆罗奈的人民抬头,突然看到一头白象轻飘飘地载着一个人在天空中飞翔,大家都喝采说:“啊!好神奇的大白象,它带着福气到婆罗奈国,这是个好预兆!”那里的百姓都跪在地上喊。国王在宫中也听到了,就和大臣们出来观看,看到那大白象果真是良象,国王说道:“不知它是否和我国有缘,希望大白象能降临到这里来。”

大象就真的降落在婆罗奈国的宫殿旁,国王问那位驯兽师:“你们从哪里来的?”

驯兽师说:“我们从摩伽陀国来。”

国王说:“这头象到我的国家来,必能带来吉祥,希望能让它留下来。”

驯兽师就对大象说:“这是一位仁王,我们应该投靠他,为他服务。”于是他们就留下来了。国王很高兴,封大白象为象王,又为象盖了一所很好的屋子让它住,而且喂食最好的食物。

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又对比丘们说:“你们知道吗?那位怨恨嫉妒心强的国王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婆罗奈国的国王就是舍利弗,那位驯象师是眼前的阿难,而大白象就是我——释迦牟尼。提婆达多生生世世不断用嫉妒和怨恨之心结怨连仇,直到现在还要不断地逼害,这就是他过去生无量劫前、生生世世累积的嫉妒心。”

佛陀又说:“大家修行就是要把内心的怨恨和嫉妒心扫除,心中的这分无明、黑影若能拨开,才能透彻了悟真如本性。”

教遵天台 行归净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8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6:0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是善多,还是恶多?
2018
11/30
10:27
如瑞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具足惭愧的心灵才是美丽的。因为有惭才崇重善法,有愧能轻拒暴恶,不作恶法,所以一惭二愧是两种白法,达到一种境界,一定能起远离恶法的作用。

人有惭愧心,感到十恶太羞耻,厌离三恶道,才不会去做坏事。没有惭愧的人,可以说是不知羞耻,那和动物又有什么差别呢?人是知道礼义廉耻的,学佛之人更应每天自我反省:今天我是善多,还是恶多?一旦失去正念,要知道忏悔。可以在佛前忏悔:尊敬的佛陀,我一时疏忽犯了错,请您老人家慈悲原谅弟子,以后我再也不敢重犯!

我们只有懂得惭愧忏悔,从最基础的日常生活开始,一举一动都发好愿,才会有改过向善的机会。也才能激励自己不断向上更新,一天天进步。因此,惭愧忏悔,敢当敢为,为护持正法,既要具足惭愧,也敢直下承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8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6:11 | 只看该作者
人存福报,胜过存钱
2018
11/30
10:28
广州光孝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么行业都能赚钱,因为福报在的缘故。没有福报,钱也守不住。而且钱只能这辈子用,那福报呢,可以生生世世都可以用的到。

在佛陀时代,波斯匿王有个公主,名叫善光,长的很庄严漂亮,众人爱敬。

王就很傲慢的说,你能得到大众欢喜,是我的原因。

善光公主说,是我的福德因缘,不是因为父王的原因。

波斯匿王问了她三次,三次都这么回答。

王就很生气,把她嫁给一个贫穷的人。

说:看是因为你的自力,还是我父王的原因。

嫁给穷人后,夫妻两人努力的做事,不久又发财了,两人就变得很富贵。


波斯匿王很惊讶。就问佛,佛说,善光公主在过去迦叶佛时,很喜欢用饮食来供养修道人。

他丈夫阻止她,她说,我已经发心,不要让我退心。

她丈夫就同意了。

因为善光公主过去供佛的因缘,这辈子很富有,而丈夫因为阻止他的因缘,就变得贫穷,但后来丈夫同意了,遇到了善光公主,才得到了富贵。

人有福报,自然会感召到富贵家庭。而且嫁给穷人,都会把穷人给旺成富人。这就是福报的重要性。钱别人会抢走,但福报不会被抢走。

很多人做什么都赚钱。以前改革开放初期,那些人赚到钱的,都是本来有自己福报,再加上开放的因缘,就赚到钱了。如果自己没有福报,怎么努力,赚来的钱,也是小钱。有的人做什么都赚钱,有的人做什么都只能养活自己。这就是福报问题。


一个人的成就,靠的是智慧加福报。单有智慧,很会读书,没有福报,走到社会上赚钱就很困难。读书要会读,但赚钱和读书,是两码事。做生意,做企业,靠的是福报,智慧是第二个。

古代的范蠡,他每次去经商,发财了,把财布施给穷人,又白手起家,又发财了。连续三次都是如此。中国人把范蠡供奉为财神,是有道理的。这就是他有福报,做什么都能赚钱。

人的福报都是自己培的,哪怕亲人都是无法代替的。孩子有他的福报业力,父母无法代替。那父母能做的,是多让孩子培养福德。古人讲的,留钱给子孙,子孙如果能发达,不需要留。子孙不能发达,留了钱也会败坏。所以不如留下阴德给子孙。


现在人喜欢存钱,其实正确讲法,大家要去存福报。那福报存在哪里,存在三宝是最好的,多多布施给三宝,给修行人,给贫苦的人,给最需要的地方。把钱财布施出去。那我们提出供米,建寺活动,都是布施财富,而得到福报。不要小看钱,钱也能救命。因为钱是个人努力培福的结果,布施出去,少的是有形的财富,多的是无形的福报。无形的福报,可以带给下辈子,直到成佛。

这个世界上,佛在世间人看来是贫穷的,衣服是粪扫衣,吃饭托钵,住在树下。佛没有任何财富,但佛拥有三千大千世界的福报,佛的一毫毛的福报,都能让天下所有修行人吃饱饭。那开悟的祖师也是如此。好比星云大师,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但他要在全球建道场,大家都支持,一个个道场就建起来,佛光遍照五大洲。这就是用钱的最高境界了。

有了福报,一切财富都能为你所用。


若有受益,随喜点赞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8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6:15 | 只看该作者
断烦恼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逐步磨练心性
2018
11/30
10:35
广州光孝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问:我这几天修行很精进,为什么还很烦呢?是什么原因呢?

答:修行精进几天,你就没有烦恼了?无量劫以来的烦恼犹如油入面哪!那是浩浩的见思惑呀!所以你修行越精进就越有烦恼,它是正常的。往往念佛念得越清净的时候,觉得自己妄想杂念还更多。

为什么?因为通过念佛,把阿赖耶识宿世的种种的业力种子都给它激活了,翻出来。所以烦恼,妄念来了,你要认为这是正常的。妄念来了,你不要烦,要知道烦恼啊,妄念哪,它也是自性本空的,你不要去计较它,你不要跟它去形成一个对峙的关系,你就还是专注在这句佛号当中。


以这句具有真实实相功德的名号,来降伏虚妄的妄想。这样的心就慢慢的澄清,慢慢清凉,慢慢专一。这就叫以真如消融虚妄,以真融妄,慢慢子,烦恼降伏住,我们自性的法喜就会现前。

不能说我们修行几天就没有烦恼,无量劫以来的烦恼太多了。所以我们要咬定这句佛号,要有一个过程,慢慢子,佛号的力量超过了烦恼业力的力量,我们才能得到一点心安,得到一点法喜,最后把烦恼降伏住,这个念念都是这句佛号,这就是念佛的心,这样才能在两军对峙当中有一种胜利的凯旋。


若有受益,随喜点赞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8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7:43 | 只看该作者
对父母最大的孝顺竟然是……
2018
11/30
10:41
密法智光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很多修行人为什么临终的时候不能往生呢?就是放不下亲人、财物。有一位出家人,非常喜欢自己吃饭用的钵,临终时还贪执这个钵,死后转生为一条毒蛇,仍然缠绕着这个钵。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公案,因为临终时心里舍不掉家人,而转生为魔鬼,经常好意地回家看看,但每看一次,家里就会出一次事。这些贪恋对家人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我们现在好好修行,真正懂得了诸法无常、诸法性空的道理,就不会再贪着了。

无论是家人、亲朋还是同修道友,都不要太贪恋了。关系太近了,临终时会留恋,对往生是种障碍,对双方都有伤害。包括对父母也是一样,可以孝顺,但是不能贪执;对爱人和儿女可以关心照顾,但也不能贪恋。

我对我的父母说过,我现在把你们送到喇荣佛学院,你们要好好修行;我们不一定谁先走,如果我先走了,我不会留恋你们;你们先走了,也不要留恋我。

我为什么把父母送到学院?是为了他们能学法修行,临终能往生净土。我认为这是最大的孝顺。送父母吃的、穿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让父母学佛修行才能断烦恼。我现在一见到他们,就劝他们从心里学,从心里修,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上。现在很多人学修都是停留在表面上。

我没有时间经常去探望父母,也没有经常给父母打电话,我知道他们的情况就可以了,若是接触多了也没有好处。父母的心和儿女的心不一样。我跟父母也讲过,若我经常跟他们联系,他们会更贪恋我,到时候会变成障碍。从世间的角度来说,父母是我最亲的人,应该是我最在意、最牵挂的人。但我跟父母讲过,我这样做是为了他们,希望他们临终的时候没有任何牵挂,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作为修行人,对父母、儿女,应该以智慧去利益他们、救度他们,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不要以愚痴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这样没有多大意义。现在很多人对父母虽然也有一点孝心,送鱼虾,送衣服,送钱财,让他们到处旅游,心处在散乱当中。孝顺父母是对的,但是以这种孝顺的方式不是最究竟的。

我们必须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仔细地想过:让父母学佛修行,让他们得度,是最好的报答方式,也是最究竟的孝道。我现在心里非常踏实,我已经尽孝心了,已经帮助了我的父母。

我希望大家,若是有这个能力与机缘,多劝父母、爱人、儿女等学佛修行,让他们明白道理,进而觉悟、解脱,这才是真正的帮助和救度。给他们吃的、穿的,给他们好的生活,也解决不了他们内心的烦恼痛苦。

我现在特别注意人际关系,不能与人走得太近,不能有所牵挂。假使我自己今天突然死了,也不会留恋任何一样东西,不会留恋任何一个人;这是我非常注意并为之修持过的,不是随便说的。希望大家也能这样。这样,临终的时候,就能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那时业障也消除了,可以在西方极乐世界继续修行,还能保佑在世的亲人,等到他们临终的时候引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多好啊!若是自己经常牵挂他们,死亡以后由于贪心转生为饿鬼,去看望他们,对他们只有害处。所以一定要完全断除这种贪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7:47 | 只看该作者
人生一场梦,死时方知晓!
2018
11/30
09:40
印光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南无阿弥陀佛


文:益西彭措堪布

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贪嗔痴中度过,求解脱心很微弱,念佛也泛泛悠悠。到临终时念佛心提不起,被恶业、病苦缠住,就万分危险了。

所以,不能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生前就要时刻求出离生死,求往生净土,不松懈地修法。

孟子说:“人人都可作尧舜。”

荀子说:“这路上的人都可作大禹。”

常不轻菩萨对任何人都恭敬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所以,人人都可以作圣贤,人人都可以作佛祖。西方净土就是作圣贤、作佛祖的要捷门径,无人不可以修,因此,合掌普劝众生同修净土!

以道眼来观察,今天的人们从早晨睁开眼起床,洗漱、吃早点,然后出门奔波,到晚上回家,看看电视,就倒在床上颠倒梦想。

像这样,一天之中,心一直往外奔驰,在尘境中攀缘、执著,无非尘劳之事,难得有片刻返照自身。所以说,都是既执着自己,却又忘了关照自己的人。

人照顾自己,以一天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饥渴,所以一定会准备饮食。

以一年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寒暑,为了冬不受寒、夏不受热,必定会准备冬夏两季的衣服。

以一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死生,但很少有人为往生净土做准备,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只知道为小事做准备,却不知为大事做准备,真是颠倒啊!


如果人有一百斤金子,突然遇到大难,不能抱着金子走,就一定会舍弃。如果抱着金子死,人人都会说他太愚痴,都知道身体远比百斤金子宝贵!

虽然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可是,人们却仍死死地抱着还不如百金价值高的小小名利,小心谨慎,唯恐受损,而对这一期暇满难得的生命却从不知珍爱至此,实在是愚痴!

被人无故指责为“盗贼”,或被恶骂为“禽兽”时,马上就变得很愤怒,有的因此终生怀恨,有的相互殴打,甚至吃上官司。其实,说“盗贼”也好、骂“禽兽”也罢,都只是虚假的声音,丝毫无损于自己,却厌恶成这样。

可见,人们爱惜自己的虚名远远超过了爱惜自己的实际!而虚名终究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外在的五欲不是自己,虚假的名声不是自己,四大假合、旋生旋灭的身体也不是自己。排除了六尘、虚名和幻身,往里看,只见念念迁流的心。实际上,心从没有断灭。

从前世到今生到来世,以前心为因,而生后心,是一条相续不断的心识之流,所以说“心”从没有死,这个一直在生死轮转的心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看见一个人舍下身体走了,就说他死了。孰不知,只是心从此处迁往他处。既然心有所往之处,怎么能不预先准备呢?所以,西方的教法绝不能废。只有树立起它,才能让无数人得到安乐的归宿。

愚人是怎么颠倒的呢?愚人的心往外奔驰,忘记了自己,看不到内在三世迁流的心的相续,因此就根本不为来世做准备。既然不为来世做准备,就一门心思追求现世名利,为一点小利,耗尽毕生精力!

财富、身体、名声是虚假的法,不是人生所应追求的重点。内在的心是决定苦乐之本,所以要着重修心。心不会断灭,短暂的此生过后,还有无限的未来,所以要为来世做准备。

在来世的去处中,以弥陀宏深愿力,求生必生,所以极乐净土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认定了这一点后,就要把人生的重点放在求生西方上。

人生在世,有父母、妻子、儿女等亲眷,也有产业、住宅、轿车、家具、电器等财物,这些东西,不问大小,或是祖上、父母传给自己,或是自己经营而来,或是儿孙或他人给自己积累的,没有一件不执为己物。一旦对这些眷属、财物生起了执著,一生的心就被绑在上面,不由自主地成了家眷和财物的奴隶。

一个杯子虽小,被人摔破,就有怒心生起;一支笔虽小,被人拿走,心里还舍不得;家里摆得满满的,心里还不满足;财富已经够多,追求还不止息;出门才一天,就挂念起家来;孩子晚回来一会,就担心是不是丢了。

举眼动步,对冠上“我所”的东西,没有不生爱著的。人,就这样在整天牵挂执著中耗尽了一生!

大限来时,一切都要抛去,连一生片刻不离的身体也是弃物,何况身外的财富、眷属?一生所经历的苦乐悲欢,除了记忆中残余的影像外,一切都了不可得。

静心想想,人生的确就像一场梦。

庄子也说:有大觉悟,才知人生是一场大梦。

那么,应该选择渐渐放下执著,系心净土?还是继续被它牵引,流转轮回呢?

戊戌年(2018)燃灯节暨

宗喀巴大师圆寂日供灯法会共修

2018年12月2日(农历十月二十五),是纪念宗喀巴大师的燃灯节。应大众所请,积福慧启建戊戌年燃灯节供灯法会共修,祈愿如来正法久住世间,持教大德长久住世;加持众等恒时享用正法的妙乐,究竟证得无上菩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7:52 |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处处是佛法 处处都可以修行
2018
11/30
09:19
三亚南山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生活中处处都是修行修心的对境。我们依赖佛陀的教育实践佛理,并非指是要让我们与世间格格不入,成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只懂拿着佛珠秀身份的“伪教徒”。满口的经文咒语,行为与处事上却傲慢无理,处处伤人。这不是佛陀倡导我们如实观察世间苦并升起强烈出离心的本意。我们一反常态不入流,还处处招人烦的行为,只是我们自己拿了佛教徒的名号,重新树立更顽固“我慢”的姿态。

佛陀如实告诉我们世间苦、空、无我的真相。但其本意是要我们如实观察世间一切因缘合和的无常本质,不要因此而执著,要去深思快乐背后所隐藏的苦。一切行为的动机都是对于“我执”作用所蔓延开来的贪、嗔、痴、慢、疑,这些习气的辐射让我们自私自利,很少真正放下自己而为他人全心付出。

佛陀要我们如实面对自己的劣根性,与顽强的我执较量,放下为了满足贪心和欲望的一切出发点。但并不说明我们就要什么都不做。恰恰相反,如果我们懂得在心上放下,事上不放下,用大爱的姿态处理好世间法,处处学会舍弃这个无理的自我,从点滴处做好人做好事,慈悲喜舍地将佛理用在生活中。这才是至高的人间佛法。

如果我们拥有智慧和慈悲,无论观察哪里,哪里都会有佛法,处处都可以修行修心。“菩萨是因众生而成佛的”!没有世间的人、事物、环境的影像作用,我们是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只会沉迷于自我的满足中。


我们要真正依照佛陀的方法来训练自己,让心不是一味地奔驰,情绪不是无止境地放纵。但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我执”慢慢地淡化,从而指导我们行为作用的表现一定是尊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以往的嗔心、嫉妒、傲慢渐渐被慈悲、智慧和大爱的行为取代,在我们的观念中会慢慢树立,并从内心懂得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都是很短暂的,彼此之间都是过路客,但有缘相聚,无论敌亲,这个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与爱,但凡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都是有缘众生,可随时都有可能分离道别。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要能够彼此珍惜缘分,这个世间没有一个生命是可以因为我们的自认强大而轻易藐视和不尊重的。

人间处处是佛法!要明白“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做好世间人,行好世间事。对于佛法的修行,对人、对事、对境是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善待所有有缘众生,感恩戴德地知足常乐,人做好了离成佛也更近了!(文/图:网络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7:56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学佛才能不走歪路!这四条原则佛陀亲自开示
2018
11/30
09:12
极乐法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四依法,是佛陀教导弟子们随顺教诲的原则。学佛的人,在没有取得正觉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随顺佛陀的教诲。

依法不依人

依法是依靠经里所教导的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方法。不依人是不管你多么有名、有地位,如果你所讲的与佛法不一致,都应以佛法为准则,不能感性的依某个人为准。

依义不依语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佛学所有的经典,都不是释迦牟尼佛自己写的,而是佛圆寂后,由弟子们回忆写出来,这到底可靠不可靠?佛经翻译成中文或其它的文字到底对不对?是不是翻译人自己的意思?像这类的疑惑太多了。所以,佛的这一句“依义不依语”,破除了我们的疑惑,只要意思合于佛义,言语上多说少说、怎么说没有关系。因此在中国译经史上,有意译与直译两种,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是依据经文大意而翻,所以属于意译;玄奘大师则是直译,依梵文一句句地翻译过来。鸠摩罗什大师是翻译经文的大意,没有顺着经文更容易契机与理解。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佛经的义理,有些是随顺真理法相而说,有些是曲就众生的根器而说,所以对于是胜义说或世俗说,如果不分别清楚,而以佛随机的方便法作为思考的依据,修行就难免多走冤枉路了。那什么是“了义”呢?如果这个法是正确的修行方法,修学以后能断除烦恼、能真实的利益众生,这就是了义;反之,这方法修学以后,不能断除烦恼、真实的利益众生,又增长贪嗔痴,就是“不了义”。

依智不依识

佛法以正觉的解脱为目标,但是如果依执着取相的分别心识而修行,是怎样也不会解脱的。必须亲近善知识,依戒、定、慧、离相、无分别的智慧而修,才能引发无漏正智趋向解脱。

极乐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内容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我寺观点。分享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7:59 | 只看该作者
如何看自己修得好不好?这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
2018
11/30
09:43
九华地藏菩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信仰和修行的特殊之处在于,修得好不好,是无法用皈依或修行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当然,如果平常付出比较多的时间念经持咒,一定和比较少把精力投入修持会有不同。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通过诵经、拜佛和平常的修炼,自身的行为有没有发生改变?言语上有没有发生改变?最主要是我们的心灵有没有改变?

一方面,能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也可以检验自己的修行如何,而不是会念经、背经,就叫修行很好。念经,是一种开发我们慈悲和智慧的善巧方法,但不代表就是修行。

念《金刚经》、《心经》、《般若经》等等,主要是希望透过诵经,借由佛的加持力改变我们的大脑频率,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慢慢转化成佛的快乐和智慧。


人,不可能没有起心动念。突然觉得某个人不顺眼,心里马上就不怀好意地嘀咕了,而且隐隐希望对方发生不如意的事情,这种负面情绪的蔓延,就可以叫做恨了。随后,嫉妒和傲慢就跟着全起来了。

这一切都很正常,但是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当念头产生的时候,自己要很清楚,不要跟随着它们,不让它们继续发展下去,不要贪恋、放大这些对你有害的思想,要转而去爱、去放大正面和积极的思想。

地藏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21:42 | 只看该作者
【感恩】石门素疏+372
2018年已过334天  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普皆回向!禅悦法喜!
(一)【石门素疏】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150,888页。
【今日业绩】20181130课堂笔记365页。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
【评分标准】合格123良好234优秀345。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1013
课堂笔记20180903
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
课堂笔记20180410
【石门素疏】【最新统计】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
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普皆回向!感恩三宝!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5:03 | 只看该作者
别人伤你一次,你伤自己千百次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8-11-29 14:00:15)转载▼分类: 学佛入门
  很多时候,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就是抱着无益的烦恼不放。提得起,放得下,才是让自己活得轻松的人生态度。



别人伤你一次,你伤自己千百次



  有一位高僧酷爱陶壶,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他都会前往鉴赏,如果中意,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最中意一只龙头壶。

  一日,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他拿出这只龙头壶泡茶招待他。朋友对这只茶壶赞不绝口,观赏把玩时一不小心将它掉落到地上,茶壶应声破裂。

  高僧蹲下身子,默默收拾这些碎片,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事后,有人问他:“这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打破了,难道你不难过吗?”高僧说:“事实已经造成,对碎壶留恋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寻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很多时候,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就是抱着无益的烦恼不放。提得起,放得下,才是让自己活得轻松的人生态度。

  也许,昨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再想到这个人以前对你的所作所为,心里更是生气?然后,你开始想要是过会儿遇到他,你该怎么做?不理他?还是给他一点颜色?



别人伤你一次,你伤自己千百次



  你继续想,若是他也还你颜色该怎么办?你要跟他硬拼吗?你甚至想到以后,你要怎么修理他。总之,你从过去想到未来,始终带着愤怒的情绪。

  有位妇人向禅师诉说着过去种种的不平:“我会如此难过是因为那个人实在太过分了……”

  禅师回答:“嗯!你的境遇的确悲惨。但你的痛苦难道不是你自己的想法造成的吗?你想一想,那个人和那些事都已经过去,你现在的痛苦又从何而来?还不是因为你自己紧抓着过去不放,不是吗?

  对方也许只伤害过你一次,你却在心中一而再、再而三,反复想着,好像已被伤害过千百次似的。想想看,他都已经伤害你了,难道你还要对他念念不忘吗?

  或许你的遭遇真的很悲惨,但真正痛苦的本源还是你自身啊!如果没有你自己情绪的支持,没有你给身体内的痛苦以能量,这些痛苦又怎么会继续存在呢?”

  我们是唯一能决定自己要受苦多久的人。放下痛苦,就能轻松自在。既然决定权在自己,为什么我们总要让自己苦上个十天半个月,甚至好多年还不肯“放下”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5:13 | 只看该作者
只要一念觉悟 佛就来了
2018
12/01
07:31
山东大灵岩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文 / 一诚长老

大家平时都知道“如来佛祖”这个称呼,佛祖就是“如来”。那么“如来”是什么意思?

《金刚经》上面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无来也无去,如《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法就是这个道理。

佛永远在这里,在每一个人面前,我们看不见它,是因为被外在的欲求迷得太深,只要一念悟了,佛就来了,立现眼前,所以称“如来”。

佛经是从古印度的梵文翻译过来的,这个翻译的方式里边,包含了古代高僧大德对佛法的领悟。

古德写的一首禅诗,说的也是“如来”的道理:“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求佛不必向远处求,因为灵山就在你的心头。每个人自身都有一个灵山塔,你只向灵山塔下修就行了。

大珠慧海禅师曾向马祖求佛法。马祖却说:“我这里一点东西也没有,还有什么佛法可求?自家的宝贝都不顾惜,跑出来乱求什么!”

大珠问:“什么是我自家的宝贝?”

马祖说:“你现在问我的东西,就是你的宝贝。本来一切都有,什么也不欠缺,还向外寻求什么?”

大珠慧海由此顿悟。

在开示信众时也说:“此法从来未曾失,不须向外更求禅。”为的就是让大家领会这其中的道理,佛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若去心外求法,便是多绕了冤枉路。

宋代成都府有个姓范的女子,一心向佛,听闻圆悟克勤禅师在成都昭觉寺,就去向他请益佛法。圆悟禅师教她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

女子就回去专心参究,可是看来看去不明白,于是哭着求师父教她个方便法门。圆悟禅师便教她只看“是个什么”。

女子回去后,在日常起居,举手投足间,一心一意地去看 “是个什么”,如此日以继夜,终于有所领悟:“原来这么近啊。”

所以佛法喜洋洋地,没有离开我们,我们背道而驰,日走日远,若能返照回光,不离立地即是。

在每一个当下,起心动念间,都问一问“是个什么”,那就已经触着了佛法,无须再向外去求。

说了半天,是为了告诉大家,佛法的道理其实就是人生的道理。我们看人的这一生当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从内在去解决,可是人的毛病就是常常向外去追求,埋头于感情、工作、事业,忙碌于交际、钻营,奔波于生计和名利,真正需要注重的内心状态却不去在意。

假若内心不够安定,缺乏力量,那你在向外追求的时候,怎样才能在外界千变万化的遭际面前保持淡定,找准方向?首先你内在的坐标都不稳,那么遇到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能也会让你生出诸般烦恼。

很多人以为烦恼是外界的挫败和伤害造成的,事实上呢,烦恼是由心而生的,是你的心里有计较,放不下,外界的挫败和伤害才会影响到你。

有的人心里一烦恼,就放纵自己玩乐,通过忙碌或者一些不负责任的方式来逃避烦恼,这样做,当然就没办法真正解决问题,一旦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烦恼又会卷土重来。

内心的毛病,依靠外面的力量来治疗,这没有用。我知道许多人喜欢找人算卦,去庙里拜神佛,或者花钱请人作法,靠着这样一种外在的仪式来安住内心,这么做并没有错,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花点心思在源头处,时时回到内心,直面、审视、对治内心的病变。

自己的情绪、生活、工作、家庭、人际上出了问题时,一定不要向远处寻找缘由和解决之道,要先管自己,再管他人;先反省己身,再追问错误;先改变自己,再改变环境。外在的干预只是一时,没有人能抱着神佛过日子,人生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事。

你有善处一切因缘的智慧,有安定自我的力量,有面对所有境遇的内在能量,这都是你自己的事,别人不能够给你这些,你也没办法用这些智慧和能量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对不对?

所以大家都要去追求自我、内在的完善,把自己做好了,人生就有了正向的力量,外在的境遇自然就能够平顺。

编辑 / 慧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5:13 | 只看该作者
星云大师:再坏的命运,也能用这种方法去改变
2018
12/01
07:59
东台市观音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2

东台市观音禅寺

祈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命运既然如此奥妙,那么佛教对于命运究竟有什么看法呢?我分四点来说明:


1、佛教认为命运不是定型的,命运是可以改变

佛教虽然也讲命运,但是有别于外道机械的宿命论。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空无自性,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坏的命运可以借著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像小沙弥增长福寿,就是有名的例子。


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师父,一天在禅定中知道自己疼爱的徒弟只剩几天的寿命,心想:

“这么乖巧的孩子怎么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呢?真是太不幸了!不可以将真象告诉他,他小小的年纪,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呢?”

天一亮,师父压抑著悲伤,将小沙弥叫到跟前说:

“好孩子!你有好久不曾回家看望父母了,你收拾行李回去和父母聚一聚吧!”

不知情的小沙弥虽然感觉到师父的异样,但是仍然高高兴与地拜别了师父回家乡去了。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过了七天小沙弥还没有回来,虽然断了烦恼的阿罗汉,也难免为小徒弟的不幸遭遇而怅然伤感,心中正在为再也见不到徒弟而郁郁不乐时,小沙弥突然平平安安地回来了。阿罗汉大为惊讶,牵著小沙弥的手上下打量地说:

“你怎么好好地回来了?你做了什么事吗?”

“没有呀!”小沙弥迷惑地摇头回答。

“你仔细想想看,有没有看到什么?做了什么?”师父不放松地追问。

“噢!我想起来了。回家的途中,我经过一个池塘,看到一团蚂蚁被困在水中,我检了一片叶子,把它们救上了岸。”小沙弥如实地回答,乌黑的眸子,散发著喜悦的光芒。

师父听了之后,马上再进入神通之中观看徒弟的命运:这个孩子不但去除了夭寿之相,并且有百岁的寿命。小沙弥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蚂蚁的性命,也改变自己的命运。

除了慈悲能改变命运之外,修福也可以转坏命为好命。有的人认为自己罪障滔天、恶贯满盈,永远无法扭转命运,其实不然。佛教认为再深重的恶业也可以减轻,好比一把盐,如果将它放入杯子之中,当然咸得无法入口。但是如果把它撒在盆子里或者大水缸中,咸味自然减淡。罪业的食盐无论如何咸涩,只要福德因缘的清水放多了,仍然可以化咸为淡,甚至甘美可口。一块田里,虽然杂草和禾苗并生在一起,但是只要我们持以精进,慢慢除去芜杂的蔓草,等到功德的佳禾长大了,即使再多一些蔓草,也不会影响收成,因此深重的罪业可以藉著广植福德而加以改变。

普贤十大愿中说:忏悔业障。忏悔也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改变命运的法门。我们的衣服肮脏了,要用清水来搓洗才能洁白;身体垢秽了,也要用净水来沐浴才能干净;心地染污了,要用忏悔的法水来洗涤,才能恢复清净,所谓‘随缘遣旧业,更莫造新殃’,挚诚恳切的忏悔能去除我们烦恼的污垢,把原本无染的清净自性心显现出来,因此佛教非常注重忏悔法门,如慈悲水纤、梁皇宝歼、天台约三纤,都是历代大德为我们敷设的方便法门。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2、佛教重视宿命,但是佛教更重视未来的命运

佛教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佛教虽然重视过去的命运,但是更注重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因为过去的宿业已然如此,纵然再懊恼,也无法追悔;但是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却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只要我们妥善地利用每一刻真实的现在,前程仍然是灿烂的。因此佛教不沉溺于对过去命运的伤感之中,而积极追求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命运。


如何把过去坎坷的命运改变成未来美好的命运呢?

那就要实践改性、换心、回头、转身的工夫。平常说:‘江山易政,本性难移。’如果能将难改的性格改变过来,把暴燥的脾气改成柔和,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随缘,命运一定随之改观。现在医学发达,有人得了心脏病,换个心脏,仍然如生龙活虎般充满活力。我们的肉团心坏了,固然要动手术换掉,智慧妙心坏了更应该改换,把坏心换成好心,把恶心换成善心,把邪心换成正心,才能延续生命,常保健康。

改性换心是改变命运的药方,回头转身更是创造命运的良剂。人间有许多的纷争、痛苦起因于不知回头,平时我们只知道向前挤进,甚至把自己赶入烦恼的牛角尖而浑然不觉,凡事要留个转身的余地,回头退一步想一想,以退为进,我们将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的宽广辽润!

3、佛教不鼓励人听天由命,佛教希望人开创命运

有的人遭遇困境的时候,就认为冥冥中上天早已如此安排,任何的努力都是枉然的,于是消沉、沮丧,不知奋发振作,把自己宝贵的前程委诸子虚乌有的唯一神只去主宰,甘心做宿命的奴隶。佛教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力量都不能主宰我们的命运,即使天神也无法操纵我们的命运,我们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是创造自己命运的天才,佛陀本身就是典型的例子。


释迦牟尼佛未成道时,贵为一国的太子,享受无比的人间欢乐,得到万民的景仰。但是佛陀不以皇宫的生活为满足,不甘愿做个庸碌的凡夫,于是舍弃一切的荣华富贵、亲族情爱,独自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创造了自己广大如虚空的生命,而一切的众生也随著佛陀的证悟,开创了未来正觉幸福的命运。

人生的境遇并不是命定如此,绝对不变的。上天没有能力把我们变成圣贤,上天也不能使我们成为贩夫走卒,成圣希贤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只要我们精进不懈,慧命的显发是可期的!

4、佛教不光是希望人乐天知命,更希望人洗心革面

孔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到了心智渐趋成熟的中年,才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可见乐天知命的不容易,但是佛教主张除了顺应天命之外,更要进一步的洗心革命。

佛陀是一位慈爱众生的宗教家,也是一位充满道德勇气的革命家。佛陀不止要改革印度四姓阶级制度的社会弊病,更要革除众生心里的种种毛病。佛陀所主张的革命不是伤害别人的性命,而是自我针砭;佛陀理想中的革命不是向外,而是对自己内心的欲望所进行的一场搏门,唯有勇于革新自己的人,才有光明的人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5:24 | 只看该作者
觉得极乐世界很陌生,怎么办呢?
2018
12/01
07:44
广州光孝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7

问:师父您好,弟子愚痴,虽然非常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但总觉得那里很陌生,请问如何消除这种陌生感?

答:你觉得极乐世界很陌生,这也是实在话。我们常常讲极乐世界依报是无尽的庄严,穷微极妙。虽然它很庄严,但是我们一概都没去过,当然会觉得很陌生了。

佛说娑婆世界八苦交煎,但我们在这儿待得太久了,很熟悉了,就有亲切感,就不想走。这是想要解脱之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熏习、要闻法、要读诵净土经典?就是要把陌生的极乐世界变成很熟悉,把熟悉的娑婆世界变成很陌生,要倒个个儿,这叫生处变熟,熟处变生,这要有个过程。


你觉得极乐世界很陌生,怎么办呢?



若有受益,随喜点赞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0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5:24 | 只看该作者
轮回大海中,谁不是无名之辈?
2018
12/01
07:23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74

文/续祥法师

这个星期不止一次被人安利《无名之辈》,据说很像宁浩导演的巅峰之作《疯狂的石头》,一样荒诞离奇又发人深省。

其实《疯狂的石头》成功后,内地扎堆出过很多类似的黑色喜剧题材。这些电影大多师承盖里奇,都是通过环环相扣的的多线叙事、快速剪辑不同空间完成叙事,有起有落,有因有果,有棱有角,有情有理,《无名之辈》就是个中翘楚。

这类电影的妙处正如脂砚斋评《红楼梦》的那一段: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哄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

电影有两个两个主线故事:手机店劫案、工地失枪案。再配合波仔、真真等若干辅线,齐头并进互为因果,在种种巧合的推进下齐聚大桥,完成剧尾的终极一战,实现一种矛盾冲突的集中爆发与终极处理。

并在过程中为我们呈现山城众生的群像,世界的荒诞以及人生的苦厄如浮世绘般全景铺陈开来,道尽了缘起缘灭时的众生的执着与无奈。

电影的剧情充斥着现实主义魔幻色彩,将神秘气氛融入普通的主题,各种画面随着屏幕的明暗交替逐个倾倒而出,不仅有天马行空的奇妙构思,还有市井传奇独具的缭绕烟火气。

故事的四个主要角色:抢模型机的哈皮劫匪;霉运连连的保安;身残志坚的毒舌妇;上演“江南皮革厂倒闭戏码”的开发商。

和那种为了搞笑而搞笑而搞出来的闹剧不同,《无名之辈》是更高级的黑色喜剧,而想要让喜剧不沦为闹剧,就要有喜剧大师陈佩斯经常提到的“悲情内核”。

这部电影完美演绎了《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解释:“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1、好的喜剧仔细看去其实都是悲剧

陈佩斯曾说过:人发笑,其实是在表达一种优越感。

电影前半段时人们笑的前仰后合,是因为电影中人物的荒诞。

你被打脸打的声泪俱下的样子在别人眼里蠢萌无比;

你疲于奔命用尽全力的的挣扎却只不过是别人眼里的徒劳;

你野心勃勃的想要换个活法,却活成了别人眼里的一个笑话。

而电影后半段时人们哭的稀里哗啦,同样是因为荒诞,因为荒诞的另一面就是无奈,我们看电影时伤心的根本原因是,你在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无奈。

喜剧电影让人笑是本职,让人哭则是本事。而哭也好,笑也罢,都是因为无处不在的荒诞,这种喜剧的荒诞性,对演员的演技要求格外的高,所有笑料和悲情都是通过演员沉溺其中自我丑化、自我放低、自我折磨换取的。

而《无名之辈》中无论是“悲情内核”的展现还是演员演技表达,都是通过“尊严”这座桥梁完成的。

漆皮保安为何要当协警?无良奸商为何放弃卷款潜逃?大好年华的的病人为何放弃生命?乡村杀马特为何要成为杀人如麻的悍匪?满口谎话的妓女为何安于和老实人共度余生?

他们所有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答案:被尊重。

他们其实不是无名之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没有尊严的Loser。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八苦中的求不得苦在这个问题上展现的最为淋漓尽致:生而为人都有被尊重的愿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

你想要尊严,可就像是猫追线团越追越远。

假如生活糊弄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因为他还会再糊弄你!

生活就是要愚弄你,把你的脸踩到地上,打你的脸,让你尊严扫地。

它残忍到不但让你没有办法有尊严地活,甚至没有办法有尊严地死。

你歇斯底里的呐喊:为啥要耍你啊!

因为生活这出戏本身就是荒诞的黑色幽默啊。


2、悲剧源于各自的枷锁

电影的每个角色其实都是带着枷锁出场的。

嘉旗的高位截瘫的身体、大头的爱情和眼镜的野心、马先勇的傲慢,高明的面子,真真和小三的欲望,这些枷锁是他们悲剧的来源,也是他们舞蹈动人的原因。

以两条主线故事的主角:眼镜、马先勇为例。

一个是无知挑风车的堂吉诃德,另一个是无奈推巨石的西西弗斯。

眼镜所有的勇气全都来源于自己的无知,对世界无知、对自己也无知。

这种认知的偏差导致他一步错,步步错,越努力越滑稽,越证明自己就越让自己显得可笑。

某种程度上他就像误入庭院的一只刺猬,浑身上下都乍着刺,充斥着生人勿进的狠戾,看起来勇悍无比,实则都是装腔作势,是源于恐惧的被动反应。

眼镜的内心实际上胆小柔弱,就像刺猬铠甲下的软软的肚皮。

至于马先勇,比起眼睛的装腔作势,他的勇悍则是在无奈的境遇中摸爬滚打多年的真实气质。

马先勇一出场,就是典型的失败者形象;先是打架撒泼打滚,再是买枣小偷小摸,接着又去学校跟老师油嘴滑舌拖延学费,然后当着大庭广众之下打女儿。

然而镜头一转,从警察的交谈中得知,这个如此不堪的男人,当年也是个正能量爆棚的警察,虽然没文化,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转正了。可因为醉驾后的一场车祸,老婆丧生、妹妹瘫痪,工作也丢了。

念及此处,他先前的恶劣此刻都令人对他更加怜悯,原来这个看上去油滑无赖至极的男人,还背负着如此沉痛的负担。或许马先勇不是一个成功的男人,但是他在悲惨的人生之后,没有一蹶不振,一直都在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承担一个男人该承担的东西。

哪怕被人瞧不起,也没有气馁和绝望,心里也憋着一口气,要向这沉重的命运进行抗争。

可在命运的摆弄下,他的抗争显得那样的费力,又是那样的无力。


3、命运是因缘业力的交响曲

影片里有一句台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就是命不好。”

命运是什么?我们如何掌控它?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种疑问。

在佛教看来,命运既不像宿命论宣扬的那样改无可改,也没有成功学鼓吹的那样好改变,想要理解命运是什么和改变命运,我们先要了解它的两个组成部分——因缘与业力。

因缘,其实就是这个世界所有精神和物质的根本连接方式,就像二进制是信息的最基本换算方式一样。

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果),都由种种条件(缘)和因素(因)所组成,彼此如钩锁,相环相连,构成了缤纷多彩复杂多变的现象界,而因缘果相生相灭,相互激荡产生的能量,就是所谓的业力。

俗人所谓的命运,在佛教看来,不过是是“业力”产生作用的表现,因为因果之间具有某种“作用”的必然性,所以种下种种善因恶因的众生未来会产生一种近乎固定的轨迹。

而现在的我们其实并非全然是命运的产物,也是命运降临后我们选择的产物。

《无名之辈》打动人的点其实不在于“小人物”三个字上,而是小人物身上焕发出的本不属于他们的光芒。

换而言之,这些小人物不认命。于是他们用自己方式去抗争、改命。

佛教徒的修行其实也是改命,佛说: “缘灭果绝。”

我们虽然无法决定、改变很多已成定局的东西,但是却可以通过把握许多许多微小的良好缘起把自己的命运轨迹往康庄大路上拉扯,而每一次的改变,其实也都是对所谓的“定局”的一次松动,假以时日,命运一定会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而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的细微处把握缘分,选择好的缘起,断除世间的染缘,维护佛法的善缘。

改命之路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我们身后只有深不见底的轮回深渊。

对于我们而言,不为所谓的出人头地,只为自我救赎,也必须奋勇前行;即使身处幽暗也要追光前行。

只不过世人追的光是剧尾那升腾的烟花,将万古长夜瞬间照的无比绚烂,瞬间却又归于阗静,只剩一地火星慢慢熄灭。

而我们追的光是趋向菩提念念无间的无尽灯,一念解脱念念解脱,譬如一灯燃千百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轮回大海中飘零的我们其实都是无名之辈!

你可记得你上辈子姓甚名谁吗?我们都是无可奈何无处安身的无名之辈,唯一有的,就是如影随形的惑业苦。

觉得生命太荒诞,觉得人生不值得,想要解脱,只能向佛陀学习,将身份从“无名”变成“无生”。

但这就不是一篇影评能说清楚的了。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6 11:59 , Processed in 0.06148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