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ywwcnll97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连名人知多少《待续》水墨画画家----高荐

  [复制链接]
501#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2:43 | 只看该作者
宋黎同志
2010-03-15 www.dlxww.com


    宋黎(1911--2002)

    党政领导干部。吉林梨树人。1911年10月27日出生。大学文化。1932年参加革命,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935年就学于东北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组织联络东北义勇军等抗日爱国斗争,参与组织指挥北平"一二o九"学生运动。

  西安事变后,1936年1月应张学良邀请,以东北大学学生代表身份赴西安,先后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代表书记,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党团副书记、中共北方局东北特委群委书记等职。1939年秋进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5年8月,随周恩来赴重庆、南京等地从事统战工作。1946年8月回东北,先后任中共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1950年12月任辽西省政府副主席。1954年4月后任中共旅大市委第二书记、市长。1958年底受到错误处分,被撤销中共旅大市委第二书记、市长职务。

  1959年4月,任大连机车车辆厂副厂长。"文革"期间受迫害,冤狱7年,1977年后任中共旅大市委第二书记兼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82年3月任中共辽宁省委顾问、省政协主席。在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上均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4年1月离职休养。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2:47 | 只看该作者


宋黎同志逝世
新华网 (2002-12-04 15:35:35)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宋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22日在大连逝世,享年91岁。   宋黎同志逝世后,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曾庆红、李长春、张德江、陈良宇、贺国强、曾培炎、张万年、乔石、宋平、尉健行、薄一波、宋任穷、李贵鲜、白立忱、王文元和谷牧、吕正操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   宋黎是吉林省梨树县人,1932年参加革命,同年组织“辽西抗日义勇军”,任总指挥,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东北大学读书期间,参与组织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之后到东北军做党的地下工作,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工作。1945年12月,随中共中央代表团到重庆,参与毛泽东同志的保卫工作。后随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南京,任党派组副组长。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市工作部秘书长,中共辽宁省委城工部部长,中共沈阳工委书记,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宋黎先后任辽西省政府副主席,旅大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粉碎“四人帮”后,历任大连市委第二书记,大连市第一任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辽宁省委顾问,辽宁省政协主席。他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党的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完)
( 稿件来源:新华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2:49 | 只看该作者
省市领导和干部群众怀着沉痛心情向宋黎同志告别
 2002-11-27 8:18:54

   天健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原中共旅大(大连)市委第二书记宋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11月22日12时在大连逝世,享年91岁。
     11月26日上午,省市领导和干部群众在大连市殡仪馆为宋黎同志送别。
     宋黎同志1911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一个农民家庭,1932年12月参加革命,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东北大学读书期间,参与组织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之后,到东北军做党的地下工作,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辽西省政府副主席、中共旅大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粉碎“四人帮”后,历任中共大连市委第二书记、大连市第一任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辽宁省委顾问、辽宁省政协主席。曾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党的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宋黎同志在中学读书期间,即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组织同学罢课,进行反日宣传。1929年考入东北大学预科学习,加入爱国进步团体“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宣传鼓动东北军对日作战。1932年5月,组织“辽西抗日义勇军”,任总指挥。1933年3月,参与成立“中华青年抗日铁血团”。1935年12月9日,他被全校师生推举为游行队伍的总指挥,带领东大师生走上北平街头,抗议国民党政府向日本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并被参加游行的各学校代表推举为整个游行队伍的总指挥,指挥爱国学生同国民党军警进行殊死搏斗。后又参与领导“一二·一六”北平学生南下扩大宣传活动。“一二·九”运动后,到张学良身边工作。他利用这一特殊身份,对贯彻中共抗日方针,团结东北军上层高级将领联合反蒋抗日,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45年12月,随中共中央代表团,在重庆做上层人士统战工作和党群工作,并参与对毛泽东同志的保卫工作。国民党迁都南京后,又随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任党派组副组长,继续做东北各界知名人士的统战工作和党群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市工作部秘书长、一室主任,专门负责敌占区党的工作。1947年5月,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城工部部长,1948年5月任中共沈阳工委书记,1949年1月任中共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这期间,为做好国民党统治区中共地下党组织工作和我占城市党的建设工作,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宋黎同志先后在沈阳市、辽西省和旅大市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迅速振兴地方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付出了辛勤努力。1958年,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受到错误批判,被降职安排到大连机车车辆厂任副厂长,仍任劳任怨地为党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所蒙受的20年不白之冤得以彻底平反,再次担任中共旅大市委书记。他不顾年事已高,身体多病,怀着极大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使命感,奋力工作,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981年,宋黎同志开始主持中共大连市委工作。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为大连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1982年,宋黎同志当选为中共辽宁省委顾问、辽宁省政协主席。同年9月,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这期间,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东北军党史组,由他领导这项工作。他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组织编写出四卷、近百万字的《中共东北军党史丛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丛书题写书名,江泽民、杨尚昆、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分别题词。这套丛书的出版,丰富了中共党史。80年代末,他不再担任领导工作,但仍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辽宁省和大连市改革开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1994年离职休养后,他应邀担任多种社会职务,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总是积极参加其中的活动,尽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职责。
     宋黎同志在长达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虽然历经坎坷,仍始终不渝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观念,作风严谨,清正廉明,襟怀坦白,平易近人,团结同志,关心群众,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宋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艰苦朴素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胡锦涛、李鹏、朱?基、李瑞环、尉建行、曾庆红、李长春、张德江、陈良宇、贺国强、曾培炎、张万年、乔石、宋平、薄一波、宋任穷、李贵鲜、白立忱、王文元、谷牧、吕正操等同志,分别以不同方式,对宋黎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中共中央组织部,吉林省委、省政协,黑龙江省委、省政协,沈阳军区等分别发来唁电,对宋黎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也发来唁电。
     宋黎同志病重期间,闻世震、薄熙来、王怀远、肖作福、张文岳、张行湘、孙春兰、王唯众、李永金、于学祥、林庆民、王有为、怀忠民、董文杰、王会全等省市领导同志多次到医院看望或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并积极组织抢救和治疗。老同志顾金池、全树仁、郭峰、李荒、李涛、徐少甫、王光中、孙奇、胡亦民、尚文、崔荣汉、毕锡桢等,或到医院看望或打电话问候宋黎同志的病情。

责编:子非鱼 来源:大连晚报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2:51 | 只看该作者
宋黎与海伦•斯诺
单文俊 2004-11-17 www.dlxww.com

“一二·九”时期的宋黎

海伦·斯诺新婚

“一二·九”学生运动

   今年11月22日是宋黎逝世两周年纪念日。宋黎曾参与领导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并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名垂中国近现代史的人物。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省、市党政领导职务,虽屡遭坎坷,却初衷不改。他于耄耋之年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可用八个字概括:壮心不已,鞠躬尽瘁。他的革命经历和感人风范,是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宋黎逝世两周年之际,我们借《宋黎与海伦·斯诺》一文缅怀两位曾经对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传奇人物,也纪念他们之间感人至深的革命友情。     “亲爱的宋黎:想不到昨日(1982年4月10日)收到你从华盛顿希尔顿大酒店寄来的信,告诉我你为签署加州奥克兰市同大连市结为友好城市的协议来到美国。并谢谢你送我织锦缎。”这是与宋黎阔别46年后,海伦·斯诺写给宋黎5000字长信的开头语。   海伦·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女记者、女作家、女社会活动家。她于1907年9月21日出生在美国犹他州一个律师家庭,24岁时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做秘书工作。1932年圣诞节与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结为夫妻。1936年10月3日,海伦以她特有的政治敏感,在西安采访了张学良将军,第一个向外界传递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信息,提前70天预测到将爆发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她还同丈夫一起,亲自参加并报道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时任东北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参与领导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宋黎,就是在这期间结识海伦的。   1982年3月29日,大连市组成以市长崔荣汉为团长、主持市委领导工作的宋黎为顾问的代表团,飞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同著名海滨城市奥克兰市缔结友好城市。临行前,宋黎从原东北大学秘书长王卓然之子、中国国际图书进出口公司经理王福时的来信中得知海伦的近况,十分高兴。这次到美国,宋黎本想见海伦一面,因活动日程安排太紧,未能如愿。只好将随身带去的中国传统工艺品锦缎,委托中国驻华盛顿领事馆代为转交。   睹物思情,海伦兴奋不已。她在信中深情地回忆道:“我记得你,清楚极哩。你当时像风驰电掣般快捷、聪明、态度坚决。我们注意观察你1935年在北平街头领导约八百(笔者注:六七千)英勇学生游行示威,你走在队伍的前头……我们总是用拍照来防止警察捕人,警察怕外国势力,日本人则非常怕挑起国际争端。”“‘一二·九’之后,你到我们在盔甲厂13号的家开秘密会议,商讨今后的行动。与你同来的有黄华、姚依林、黄敬,还有一个人我现在记不起来了。我们那条白毛灵提猎犬喜欢这次集会,在人们脚下坐立不安,也要参加。我记得你们大家倾身向前,围坐成一伙‘图谋不轨之徒’,脑袋几乎碰着脑袋,说话几乎是用耳语,连茶都忘了喝。那时我就判定,这是一场革命。我几次告诉你们坐直身子,议论议论孔老夫子,因为我们家的总管家来了。把客人移交给警察的话,他满可以挣上一大笔钱,可是他不干,一次也没有干过。”“我和埃德加非常爱‘一二·九’运动广大学生。这场运动恢复了我们对人性的信念……这是那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四五件大事之一,毛泽东充分认识到它的意义并作了深刻阐述。‘一二·九’运动冲破了北平及其他地区的白色恐怖,是永远把中国的潮流扭转过来的反法西斯运动。你是这场运动四五个、七八个主要领导者、主要发动者之一。”“你是第一个赶到西安去报告这个新运动的学生。这个运动大大震惊了少帅、他的军官、西安以及第一次听到这个运动的赤区。这是中国的一个完全崭新的革命性变化。”“我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被西安万恶的法西斯们逮捕,是少帅派部队把你释放的。我希望你把西安和学生运动的这些经历都写下来。”海伦提到,她正在发起成立“一二·九”同学会,希望宋黎能作为发起会员之一。   海伦告诉宋黎,1981年她发过一次心脏病,现在出不了家门,活一分钟顶一分钟。“所以,我给你写这封长信是在继续高举火把,这个火把是我们大家在‘一二·九’那天进步地点燃的,是全世界青年的一个象征。”海伦再一次称赞宋黎“是一个英雄人物”。信的末尾,海伦对宋黎说:“谢谢你还记得我。我们之间从‘一二·九’就建立起一种自然而然的友谊。”   海伦从大洋彼岸写来的热情洋溢的长信,几经辗转,到达宋黎手里。当我从大连外国语学院一位老教授那里取回翻译稿读给宋黎听时,宋黎眼圈微微发红,显然被海伦的真情所深深打动。他说,赶快给海伦回一封信。宋黎在信中写道:“读了夫人的信,深为您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一直抱有的炽热情感所感动。四十年前,您和斯诺先生对北平‘一二·九’青年学生运动怀着真诚的同情之心,以外国记者的特殊身份,支持这场伟大的运动,并向世界作了介绍和宣传。在斗争中,我们之间也建立起了友谊和信任。这是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友好的象征。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时期的奋斗和牺牲,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国家。这其中就有许多国际友人的支持和帮助,夫人和斯诺先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此,我们始终保持着美好的记忆。”“夫人在来信中对我当年参加革命活动有许多褒奖之词,实不敢当。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革命者,在强敌入侵、国破家亡的危急存亡之秋,奋起抗争是理所当然的。现在虽已步入老年,但一息尚存,仍要为国家、为民族尽力,这是我们革命者应尽的一点义务。”信的最后说:“夫人身体欠佳,尚继续高举‘一二·九’火炬,坚持写作,为和平事业努力工作,这种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但您毕竟年事已高,还应注意休息,积极治疗。如果身体状况许可,欢迎您来中国看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和几十年前的旧中国已经大不一样了。总之,作为一个老朋友,我衷心希望您健康长寿,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多作出一些贡献。”   1987年,是海伦·斯诺八十寿辰。中国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简称中国三 S研究会)为纪念海伦访问延安五十周年,决定于这年7月10日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联合举办《海伦·斯诺在中国》图片、实物展览。为此,纪念馆专门给宋黎发来邀请函。函中特别提到:“五十年前,您同海伦·斯诺有过交往,她采访过您,在她的著作中多次写到您。这个展览,一定会把您带回战争年代的岁月。我们热忱欢迎您光临古城指导。若不能如愿,我们诚恳请求您能为展览题词、发贺电或贺信。”当时,宋黎正以中共东北军党史组组长的身份,忙于组织中共东北军党史资料的征集、编纂工作,实在不能抽身前往,于是在7月7日给中国三 S研究会、陕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陕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西安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发去贺信:“欣逢海伦·斯诺八十大寿,我作为她的一位老朋友,在此谨向她致以最热诚的祝贺!海伦·斯诺是著名美国记者、女作家、女社会活动家。五十多年前,当北平各大学的爱国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掀起轰轰烈烈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时,海伦·斯诺同埃德加·斯诺一起,义无反顾地站在爱国学生一边,积极热情地以各种方式支持学生的斗争,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我和黄敬同志就曾在她北平的寓所开过秘密会议,得到过她的悉心照料。五十多年过去了,当时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动人心弦。多年来,中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得到海伦·斯诺这样忠实朋友的热诚帮助,我们对这些是永记心怀的。陕西省各有关单位联合举办《海伦·斯诺在中国》图片、实物展览,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衷心地祝贺这个展览获得成功。”7月17日,宋黎又给海伦发了一封祝寿电报:“海伦·斯诺女士:在您八十寿诞之日,请接受我衷心的祝贺。在中国的当代革命史中,您对‘一二·九’学生运动热情而有力的支持,西安事变前后您对中国人民团结抗日向世界所作的真实报道,您对中国革命与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重要贡献,我和当年东北大学学生等亲密战友将永志不忘。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将更加向前发展。专此敬颂大安,并祝健康长寿!”   海伦是一个笔耕不辍的人,一生共出版了42部书,其中《续西行漫记》和她丈夫的《西行漫记》,曾指引千百万中国青年投奔革命。1972年中美建交后,海伦曾两度来华访问,会见了许多老朋友。由于海伦对远东和平和进步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1981年、1982年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1997年1月11日,海伦度过了她90年的不平凡一生,平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纷纷致电哀悼。2002年11月22日,曾任两届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宋黎不幸病逝,走完了他的革命征程,享年92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都敬献了花圈,胡锦涛总书记还专程发来了唁电。
  在宋黎逝世两周年之际,我写下这段文字,就是为了追念和称颂曾经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过特殊贡献的这两位传奇人物以及凝结在他们两人之间的特殊的异国情谊。



来源
http://www.daliandaily.com.cn/gb/daliandaily/2004-11/17/content_512938.htm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5#
 楼主| 发表于 2011-2-17 17:28 | 只看该作者

韩光同志

2010-03-15 www.dlxww.com


    韩光(1912--2008 )

  党政领导干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1912年3月24日出生。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30年代初,任共青团北满特委书记、省委秘书长、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945年10月,受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遣到大连,建立党政组织,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兼大连市警察总局(后大连公安总局)政委。

  1946年1月当选大连市临时参议会副议长。1946年7月后历任中共旅大地委书记兼旅大公安总局政委、关东公署副主席,中共旅大地委第一副书记、旅大地区党委第一副书记。旅大行政公署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旅大市市长、中共旅大市委第一副书记。
  1952年,调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二书记,黑龙江省省长。后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国家建委主任、党组书记。
  先后当选为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8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7 17:43 | 只看该作者

读韩光同志生平有感
  2008年10月07日13:24   新华网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纪律检查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常务书记韩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9月27日5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韩光同志逝世后,媒体公开报道了他的生平,从韩光同志的生平中我们知道,韩光同志的一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正如生平所介绍的那样,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参加革命早,是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红军,参加革命后,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1978年他担任中央纪委重要领导职务以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忠实执行党的纪检机关加强党风建设的任务,认真履行党的纪检机关维护党纪的基本职责。他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了大量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纠正不正之风的工作,在查处违纪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工作中,在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等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碰硬、勇于斗争。
  韩光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韩光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韩光同志的遗体,6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参加了遗体仪式,这种最高规格的遗体告别仪式,也是对韩光同志最大的告慰。
  韩光同志的高尚品德、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立场坚定,百折不挠。他服从党的安排,具有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革命事业心,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先后在不同地区和多条战线工作,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鞠躬尽瘁。
  学习他重视理论学习,始终努力学习、研究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学习他衷心拥护党中央,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他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分析研究问题,善于透过复杂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
  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团结群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7#
 楼主| 发表于 2011-2-17 17:51 | 只看该作者
中纪委原常务书记韩光生平简介
http://news.QQ.com  2008年10月06日21:5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6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纪律检查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常务书记韩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9月27日5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韩光同志1912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29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加入我党领导的青年反帝大同盟,组织社会科学读书会。1930年,在哈尔滨学院就读时,根据中共哈尔滨市委指示,组织学生进行反帝、反奴化教育的斗争。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调沈阳任共青团满洲省委秘书长,1931年起兼任共青团省委特派员和共青团北满特委书记。同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起,韩光同志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他任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军做政治工作,代理第一军政治部主任,转战在南满和北满的广大地区,协助杨靖宇、赵尚志等同志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同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是东北抗日联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人之一。

1935年底,韩光同志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8年回国后在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办事处工作,后任新疆反帝同盟会科长等职,组织开辟了我党领导的在新疆和兰州之间运送物资、接送我党重要干部的国际交通线。1939年底到延安。1940年起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党派科科长,为巩固和壮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掌握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指导原则,并运用于工作中。

1942年,韩光同志在晋察冀边区负责组建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机关并主持日常工作,后任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通过开办干部训练班、组建交通联络系统、选派干部到东北等,为东北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历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旅大地委书记、关东行政督察公署主席、东北人民政府委员。其间,他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东北工作的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先后组建了第一届中共大连市委和旅大市第一个民主政府;领导建立大连市公安总局,与国民党开展争夺大连的斗争,用政治和公安手段打击国民党特务活动,开展反奸清算运动;组织开展群众工作和文艺宣传教育,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迅速建立起来,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接收大连的计划,实现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控制大连战略要地的意图。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为打破敌人的封锁,按照中共中央东北局的要求,他提出“发展生产,安定民生,节衣缩食,投向生产”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大连工业基础较强的优势,大力发展军工、军需生产,集中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使大连成为解放战争中重要和稳定的后方基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非常重视党的工作和教育工作,积极发展党员和培养选拔干部,运用报刊、书籍传播党的声音;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整顿中小学,创办大学、业余学校和职工学校,为大连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旅大市市长,中共旅大区委、旅大市委第一副书记。在旅大工作期间,他充分发挥了把握复杂形势、驾驭全局、善于管理经济工作的领导水平和组织才能。

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韩光同志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东北行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分管工业和城市建设。1954年7月至1956年5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第二书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他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现代化农场的决策,领导开展大规模的粮食生产,使黑龙江省连年实现粮食丰收,上交了大量的公粮,为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6年10月,韩光同志调任新成立的国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这一年,我国编制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等口号。同年成立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他担任中方主席,积极争取苏联的科学技术援助。195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他担任常务副主任,12月起任党组副书记。其间,他协助聂荣臻同志主持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整体发展战略、重大科技政策的制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他参加领导了为尖端技术所需新型材料的研制等一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工作,还领导了我国新的“十年科学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个规划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韩光同志受到迫害,下放工厂劳动。他承受着巨大压力,坚持学习、劳动,交了很多工人朋友。1975年恢复工作后,他先后担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党组)副组长,第一副主任、党组第二书记,主任、党组书记。其间,他抵制“四人帮”的倒行逆施,积极拨乱反正,坚持结合我国基本建设的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调整方针,对调整压缩基建战线做出了成绩。他主持宝钢厂址等问题的调研论证,并代表国务院负责宝钢建设工作,统一协调解决国务院有关部、委、办和相关省市关于宝钢建设的有关问题,使宝钢一期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韩光同志被选为恢复重建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1985年9月增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他在担任中央纪委重要领导职务期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忠实执行党的纪检机关加强党风建设的任务,认真履行党的纪检机关维护党纪的基本职责。他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了大量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纠正不正之风的工作,在查处违纪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工作中,在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等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碰硬、勇于斗争。

韩光同志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风建设和纪检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全党抓党风是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关键,要摆好端正党风和改革的关系,注意掌握政策,从具体案件抓起,纠正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在狠刹不正之风时,必须坚决打击那些投机诈骗、贪污盗窃、走私贩私、行贿受贿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查处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等严重问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不只是纪检部门的事,也是各级党委的事,是全党的事;要认真地抓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既要搞好党性教育,又要努力建立和健全党内的监督制度;要大力提高纪检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纪检工作在新的情况面前和改革中,要改进作风,改进方法,纪检工作、纪检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等等。韩光同志对新时期的党风建设和纪检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7年,韩光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然心系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他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就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多次向党中央、中央纪委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提出建议。他十分关注并积极参加对中共党史特别是东北地方党史及东北抗日联军史的史料征集和研究工作,组织编纂了《中国共产党东北地方组织的活动概述》(1919.5-1945.10),为中共党史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

韩光同志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三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韩光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立场坚定,百折不挠。他服从党的安排,具有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革命事业心,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先后在不同地区和多条战线工作,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鞠躬尽瘁。他重视理论学习,始终努力学习、研究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他衷心拥护党中央,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分析研究问题,善于透过复杂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他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团结群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他的高尚品德、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韩光同志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大损失,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韩光同志永垂不朽!

来源http://news.qq.com/a/20081006/002987_1.htm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11-2-24 21:13 编辑


张有萱同志
2010-06-22 www.dlxww.com
  张有萱,奉天(今辽宁)大连旅顺人。1937年毕业于旅顺工科大学机械系,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敌工干事,一二九师司令部二科参谋,鲁南军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敌工部部长、联络部部长,鲁南军区指挥部政治办公室副主任兼军务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大连市政府工商局局长,关东公署工业厅副厅长兼实业公司经理、工业厅厅长、旅大行署工业厅厅长、党组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旅大行署工业厅厅长,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局长,国家计委机械局局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国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经委技术推广总局局长,国家编制委员会委员,第六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董事长兼广州船舶工业公司董事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11-2-24 21:16 编辑


魏富海同志
2010-03-15 www.dlxww.com
        魏富海,1930年生人,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大连化工厂处长、第一副厂长、代厂长,中共旅大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旅大市委书记,大连市委书记、副书记、市环保委员会主任。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长。
  1968年8月~1978年6月,任 旅大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市八届人大认定为市七届人大选举产生)。
  1978年6月,在 旅大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再次当选为 市革委会副主任。
  1980年8月~1983年4月,任 旅大市人民政府(1981年3月改为 大连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
  1986年,任 大连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
  1988年2月~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 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为人朴实,做事实干,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在任期间,改善大连市人民生活水平,为大连市各方面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为继任者打下踏实基础。深受市民爱戴,是一位称职的好市长。
  离任后历任 中信国际信托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大连模具工业园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11-2-24 21:17 编辑


毕锡桢同志
2010-03-15 www.dlxww.com
   毕锡桢(1930- )

   党政领导干部。辽宁大连人。1930年7月15日出生。毕业于关东文专(大专)。1948年3月参加工作。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学教员、党支部书记、金县文教总支书记、县委秘书、市委组织部秘书、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共甘井子区委书记。
  1972年3月任旅大市计委县区工业组组长、农业处处长。  1975年2月任市一轻局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  1978年2月任中共旅大市委、市革委会办公厅副主任,两委分开后任市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  1981年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1982年3月任大连市委书记兼市纪委书记。1992年3月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96年离职休养。是第六、七届中共辽宁省委委员、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八、九届辽宁省人大代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1#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1: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11-2-24 21:17 编辑


于学祥同志
2010-03-15 www.dlxww.com
于学祥(1940-- )

   大连旅顺人。1940年2月6日出生。196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后留校工作。1978年任共青团大连市委书记、党组书记。
  1983年4月任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  1993年3月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在中共大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大连在面向新世纪的发展中必须坚持外向牵动、口岸经济、科技兴市、区域共同发展的四个经济发展战略,正式写入大连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加快了调整的步伐。1997年1月兼任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5年当选第八届中共辽宁省委委员、常委。是第七届省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五大代表。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11-2-24 21:16 编辑


傅忠海同志
2010-03-15 www.dlxww.com

   

傅忠海,1914年3月14日出生,湖北沔阳(今仙桃)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三军营长、鄂川边区红军游击总队政委。参加长征。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团政委、豫中军分区副政委、关东公安总局副局长、中共旅大区委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旅大市委书记处书记,辽宁省委基建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轻工业局副局长、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辽宁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6:14 | 只看该作者
夏尊元
2010-02-03 www.dlxww.com

夏尊元(1931-1953)大连湾宋家人。1930年生。幼时,家境贫苦。1942年,随其父与三个弟弟颠沛流离于吉林洮南一带。1944年,又漂泊到沈阳。1945年,夏尊元在沈阳一商店当佣工,以补助家用。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夏尊元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和解放海南导战役中作战英勇。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编入志愿军炮兵第2师30团监护连。在战斗中,英勇顽强,战功卓著,曾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1953年7月,牺牲于朝鲜金城,时年24岁。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4#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4:30 | 只看该作者
赵国藩
2010-02-01 www.dlxww.com

   

赵国藩,1925年生,194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钢筋混凝土结构专家。   40多年来,他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工程应用学科领域进行了持续系统的研究,为制定和修订我国工程规范以及在"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四川二滩拱坝、贵州东风拱坝、贵州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龙滩碾压重力坝等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做出重要贡献。有1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省部级一、二等奖。出版专著12部,主编、合编规范6部,发表论文240多篇。培养博士生43名、硕士生70名、博士后6名。历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纤维混凝土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以及国内外7个学术期刊的编委等职。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分组会议主席或主席团成员,先后应美国、日本、瑞士、捷克、新加坡等国的邀请出国讲学。  1984年以来,先后被上海交通大学、武汉水力电力大学等19所高校聘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或顾问教授。曾获得大连市科技金奖及辽宁省优秀专家、大连市劳动模范等称号。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5#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4:32 | 只看该作者

赵国藩(1924.12.29--)山西省汾阳人。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1950年8月,任大连理工大学(原大连工学院)助教、讲师、教授(越级晋升)、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1981年3月-9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做访问教授。1984年,陆续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30所高校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1985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一等1项,二等3项,三等3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19项。1999年获第八届陈嘉庚技术科学奖和 宁省功勋教师 号。1985年,曾先后20余次应邀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主席团成员/分组会主席/委员等职务,1994年起担任《亚洲混凝土模式规范》委员会第1-10届国际会议的国际委员及1996年第6届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1994年7月-2000年2月,担任国家攀登计划--工程技术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大土木及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 家委员会委员。1984年,历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名誉委员等10多个学术职务。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混凝土断裂力学、结构可靠度理论、高强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方面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其研究成果分别鉴定为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获1999年第8届陈嘉庚技术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一等1项、二等3项、三等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8项(一等6项、二等12项)以及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规范工作一等奖、“辽宁省功勋教师”、“辽宁省优秀专家”、“大连市优秀专家”,1985年、1992年至1993年二次被评为大连市劳动模范,获“大连市技术开发一等奖”、“大连科技金奖”等奖励。主编、合编7本规范, 专著、合著著作1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著及合著论文380多篇。至今己招收培养博士生60多名,硕士生80多名,博士后9名,访问学者3名,毕业研究生中有二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一人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五人评为博士生导师,一人获中青年突出贡献奖学金,一人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特别对可靠度分析、大型全级配混凝土试件断裂参数以及多轴受力大体积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强度的测试与分析的某些成果,有开创性,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级科技奖6项(一等1项、二等3项、三等2项)和省、部级科技奖18项(一等6项、二等12项)。培养了80多名硕士生、50名博士生及8名博士后。专(合)著论文290余篇。主(合)编规范6本,专(合)著著作12部。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6#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4:35 | 只看该作者
经历青少年时代  赵国藩13岁小学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父亲从军,家乡沦陷。1938年春,他随母亲跋山涉水,辗转逃难,在西安市郊区的农村读完中学。1945年夏,由在四川全济煤矿做技术员的舅舅资助路费,来到重庆。一个月间先后考取了5所大学,最后选择了临时迁到重庆的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开始了大学生活。 徐芝纶教授的影响  1945年抗战胜利,第二年春,他随校迁回上海。大学生活期间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赵国藩照样刻苦学习。当时上海交大好多著名教授为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授课。著名的力学专家徐芝纶教授讲授“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结构学”一系列土木系主干课程,并亲自指导赵国藩将“结构学”听课心得写成论文,帮他逐字逐句修改,推荐刊登在当时的油印刊物《交大土木》上。这一切给赵国藩影响非常大。 边工作边学习  1949年,赵国藩于上海交大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毕业,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49年9月到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不久调入兰州大学水利系任助教。1950年8月赵国藩调入大连工学院任助教,边工作边学习,曾聆听著名力学专家钱令希教授、桥梁专家陆文发教授开设的“弹性力学”、“桥梁工程”等课程,突击学习了俄文,翻译了当时教学急需的苏联教材和参考书,同时也学习了苏联学派的专业知识。抗美援朝时,赵国藩被借调到吉林省公主岭810国防修建委员会任工程师,获吉林省一等模范干部奖章。 被多所大学聘为教授  1952年,赵国藩开始担任大连工学院“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的讲课任务。1954年后历任讲师、教授(越级晋升)、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并作为访问教授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短期工作。1984年至今,他陆续被上海交大、浙江大学、武汉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郑州工业大学、西安公路交大、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等25所院校聘为兼职教授、顾问或名誉教授。 学术研究  赵国藩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国内系统介绍了极限状态设计理论,60年代在国内首次提出用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安全系数。他在出版的专著《工程结构可靠度》一书中提出可靠度实用计算法及荷载、抗力统计模式,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发行1万多册,被其他学术刊物引用上百次,为中国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编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90年代,赵国藩专题组进一步提出了考虑变量相关性的广义随机空间内的可靠度分析法和精度较高的二次二阶矩法、四阶矩法、体系可靠度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分析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等研究成果。
  赵国藩系统地研究了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机理,为中国规范提出了裂缝控制计算方法。他运用断裂力学理论,用激光散斑法测定混凝土的裂缝特征,提出了混凝土断裂韧度的概率分布模型和混凝土构件裂缝失稳扩展计算方法。他在混凝土静、动力学研究、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研究、高强混凝土抗震设计研究等方面都有学术建树。
  赵国藩长期在工程技术第一线从事结构可靠性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为解决国家能源建设的重点工程二滩水电站的关键技术,国家提出“七五”重大科技攻关专题“水电工程筑坝技术——高拱坝体型优化及结构设计的研究”和“八五”攻关专题“高拱坝建设关键技术——高强度大体积混土材料特性研究”。赵国藩专题组承担了“七五”攻关专题中的子题“平面应变状态下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及“八五”攻关专题中的三项子题:一、动荷载下混凝土强度变形特性及其试验方法;二、全级配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研究;三、混凝土复合型及动态断裂特性研究。在“七五”及“八五”近十年间,根   

赵国藩


据二滩拱坝大体积、大骨料(最大粒径150mm)、全级配(四级配)拱坝位于地震区须考虑动力荷载以及拱坝多轴受力等特点,研究了拱坝混凝土宏观多轴静力性能及动力性能,还应用断裂力学研究了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特性及地震作用下的动态断裂特性。这四项子题被国家电力部分别鉴定为“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和“部分成果国际领先水平”。“七五”和“八五”攻关专题分别获能源部1991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电力部1996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其汇总研究成果“混凝土静、动力学特性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工程中来,为工程服务,赵国藩领导的课题组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难度大,尤其在国家重大土木、水利水电、港口建设等投入大量资金的工程项目中,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问题的攻关研究,得到了众多工程设计、施工单位科技工作者的支持、认同和赞誉。赵国藩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带领大连理工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成为中国首批硕士点,并于1984年创建博士点。他先后培养指导博士生68人,硕士生87人,博士后9人,访问学者2人。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7#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4: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11-3-28 08:11 编辑



接上页(赵国藩)




获得奖项  
“七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东风拱坝,须严格防止危害性裂缝,而混凝土坝的裂缝是国内外工程界极为关注且难度很大的重大问题。赵国藩专题组承担了“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水电工程筑坝技术——高混凝土坝裂缝及其防治”中的子题“混凝土裂缝评定技术”,完成的研究成果被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攻关专题获能源部电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1年)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其相关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水利水电基金研究成果“混凝土损伤和断裂机理”分别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8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1992年)。“混凝土静态及动态断裂特性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6年),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混凝土断裂力学这一新兴学科中,赵国藩共培养了博士生5名、硕士生6名。其中,徐世烺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获霍英东奖金、德国洪堡奖学金,199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研究基金60万元,2000年当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国藩专题组参加的“八五”攻关课题“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在1989年截流时是世界已建的最高碾压混凝土拱坝,该项目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他项目,如“九五”有关“云南小湾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和四川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项目,港口重大工程、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赵国藩及其学生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进行了多方位的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截止1999年底,赵国藩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一等奖奖7项、二等奖13项);获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1项;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一等奖”1项。此外,他还获“规范工作一等奖”和1999年第8届“陈嘉庚技术科学奖”等多项奖励。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8#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4:39 | 只看该作者
担任职务
  他历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纤维混凝土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十多个学术职务。赵国藩曾任《土木工程学报》、《水利学报》编委,现任《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水道港口》等5个国内学术刊物编委以及国际刊物《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编委。

  赵国藩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各种学术会议。1985年到,曾先后20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委员、分组会主席、主席团成员、主席等职务。1994年起,他担任《亚洲混凝土模式规范》研究委员会第1—10届会议委员、常委及1996年第6届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他先后14次应邀去
瑞士日本捷克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大学讲学。1994年至2000年,他担任国家科委“攀登计划”中工程与技术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1999年10月,赵国藩教授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功勋教师。
编辑本段成就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1924年12月29日出生,山西省
汾阳市人。

  1945.9–1949.9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学习。

  1949.9–1950.8 齐齐哈尔铁路局,工务员;兰州大学水利系,助教。

  1950.8–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助教、讲师、教授(越级晋升)、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

  1950.9–1951.1 吉林省810国防修建委员会(抗美援朝军用机场),工程师(获吉林省一等模范干部奖章),825国防修建委员会,工区副主任。

  1981.3–1981.9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1997.11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曾任《土木工程学报》、《水利学报》编委;现任国际刊物《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及国内《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等五种学术刊物编委;1994年起担任《亚洲混凝土模式规范》研究委员会及第1-10届国际会议委员及1996年第6届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和执行常委、国家科委攀登计划-工程技术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重大土木及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名誉委员等十多个学术职务。曾先后20余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分组会主席/委员,10余次应邀赴美国、瑞士、日本、捷克、新加坡、香港等地大学讲学。同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二十余所院校的
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参与制定中国水利、水电、港口、建筑、桥梁等专业的工程结构规范,参与解决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获第8届“陈嘉庚技术科学奖”、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和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18项。招收、培养硕士生86名,博士生68名、博士后9名、访问学者3名;专(合)著论文300余篇,主(合)编规范7本,专(合)著著作15部。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1. 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

  2.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结构基本设计理论

  3. 混凝土断裂力学

  4.
钢纤维混凝土

  5. 新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FRP等)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出版著作和论文
  1 《筋混凝土结构按极限状态的计算》,建筑工业出版社,1961

  2 《工程结构可靠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3 《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海洋出版社,1991

  4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38:92)》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5 《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著作



6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1999

  8 《结构可靠度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9#
 楼主| 发表于 2011-3-20 18:20 | 只看该作者
桑凤亭
2010-02-02 www.dlxww.com



桑凤亭(1942-),辽宁省大连市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科学研究四十年,先后有多项成果通过中科院院级鉴定,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我国的氧碘化学激光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多次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他人合作编写了《短波长化学激光》和《化学激光及其应用》两本专著,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七十余篇,培养研究生十余名。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0#
 楼主| 发表于 2011-3-20 18:22 | 只看该作者

桑凤亭 中国工程院院士


  

桑凤亭,辽宁省大连市人,1942年3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桑凤亭是中科院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863计划的专家,国际气体流动与化学激光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大连化物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博导。  桑凤亭从事科学研究四十年,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六十年代从事固液火箭推进剂燃烧的研究;七十年代开始致力于气动激光,DF/HF化学激光研究;八十年代从事的可见波段化学激光新体系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九十年代以来,在氧碘化学激光研究中,先后有多项成果通过中科院院级鉴定,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我国的氧碘化学激光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96,1999) 二等奖(199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2003),省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1999,2000,2002,2007,2009)多项。同时还与他人合作编写了短波长化学激光、化学激光和化学激光及其应用叁本专著,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七十余篇,培养研究生十余名。







原文http://www.dicp.cas.cn/gkjj/lyys/sft/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18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4 04:26 , Processed in 0.19072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