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2石门素疏【鱼象鱼说】今日诗词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3:41 | 只看该作者
诗,是人类对文明追求的产物
2019
08/12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诗,是人类对文明追求的产物,诗人自觉不自觉地承诺了对人类文明申诉和辦护的重任。诗人对人类文明的方向特别敏感和穿透能力。并有表达的决心。凡聚合各个时代文明因子的诗人,写出来的作品,都是传世之作,无数好诗证明了这一点。


诗人,文明之子。诗人,一片痴情。诗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常用一些不经意的虚词,勾勒出世间具体存在的事实,令世人感受到不可言语的冷暖。从而揭示出人心与自然之间所产生的,那些玄妙而又普遍的情愫。


诗的存在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木:可作梁,柱,桩,斗拱,桌椅。换言之:诗可写人,写景,写心,写世。总之为的是启迪人类这颗朦胧而无助的心。诗词创作既有文理,又有哲理。既有鲜明观点,又有被读者广泛理解和接受功力。同时又有宽广的思路和韵律的常识。所以说诗人的思维,是上下求索,深入虎穴的思维。


宋代钦定诗韵,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变革,也是传承。如果说远古先人创立朦胧式五行思维模式,那么到了宋代的钦定诗韵,就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人类自我解放,自我完善的全过程。




打开人类文明史,我们不难看到,社会的运行是曲折不平的,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的认识固化,历史上中外许多名哲大贤,出高招劝世救人,然而其效甚微。直至今天,我们通过钦定诗韵的分析,终于明白了思想,思维的工具,即人的大脑习惯性思维,依然是原始的。


习惯性思维不打破,新的思想就无法产生。既然钦定诗韵有造就新人的作用,那么就可借鉴钦定诗韵经验,为人类的飞跃,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作者简介:吴家齐,江苏连云港市人,爱好中医学,文学,社会学。现为:连云港市历史学会会员,连云港市诗词协会会员,连云港市镜花缘研究会会员,连云港市羽山学会理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3:46 | 只看该作者
“平生不见苏东坡,便称文宗又如何?”苏轼的江湖地位无人能动
2019
08/11
21:32
蜀山笔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
【本文由賨人客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要是你生活在北宋神宗、哲宗、徽宗年间,如果你连苏轼都没见过,你就白活了,就算你是诗仙、词圣、文宗,也没有炫耀的理由,只有见过苏轼本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圈儿内人”。


苏轼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大家如此推崇他呢?下面就来看看苏轼其人。




苏轼并不是正统儒学的继承者,他出生在四川,四川人杰地灵,有一股既受外地影响,又保持自己独有特色的文化风格,这就是所谓的“蜀学”。苏轼继承的,就是这种很具个性的蜀学。


参加科考时,苏轼将这种清流带到了北方,早已厌倦了枯燥的“洛学”、“关学”的文人们,被“三苏”父子的这种洒脱所折服,一时间蜀学名动京师。


早想进行文风改革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看中了苏轼兄弟,趁机将他们双双录取,这一年的科考榜单出了很多名人:“唐宋八大家”(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曾布、章惇)、“北宋五子”(张载、程颢)等,这都是欧阳修的功劳。


苏轼成名后,很多文坛前辈都主动和他结交,包括梅尧臣、王安石、司马光等大腕。苏轼也没让他们失望:在诗歌上,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曲上,他和(后来的)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上,他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宋四家)。


此外,他还擅长作画以及儒、释、道三学,真是无所不精,要是放到后来宋徽宗年间,估计蔡京、王黼这些都得靠边站了。只可惜,宋徽宗刚将他大赦还朝,苏轼就病死途中了。


凭借这样的才华以及超高的人气,苏轼本可以在朝中混得如鱼得水,可是,苏轼却过得并不如意,这是为何?只因他心中的一份执念。




王安石变法后,朝廷逐渐分化成两派,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和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这两派斗得头破血流。


苏轼不把自己归为任何一派,他随心所欲。他一开始是支持变法的,可是随着变法的进行,他发现很多小问题,便时常给王安石提意见,因此遭到王安石一派的打击,司马光一派便以为他是自己人。


王安石倒台后,司马光赶紧就将苏轼拉拢过来。可是不久,司马光又发现苏轼原来不是完全反对变法的,只是提意见,又将苏轼弃用。


就这样,苏轼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既不受变法派待见,也不受反对派重用,成为一个无党派人士,仕途可想而知。


好在苏轼名气大,走到哪里都受民众优待,就像明星似的,他倒过得逍遥自在。他胆子大,什么都敢写,差点儿被朝廷处以极刑(乌台诗案),多亏王安石不计旧恨,一句话救了他。两人虽政见不一,但私底下关系却很好。




不光正道上的人帮他,连邪门歪道的人也帮他。


苏轼落难的时候,所有人都避之不及,但他曾经的一个小秘书却不忘旧情,顶风善待苏轼家人,这个小秘书就是大名鼎鼎的奸贼——高俅。


苏轼因政治问题文章一度被禁,他曾经的小妾(已改嫁)生的儿子出来为他鸣不平,在宋徽宗面前极力辩解,这样,苏轼的文章才重见天日。这个假儿子就是“北宋六贼”——梁师成。


连苏轼被贬儋州(今天的海南岛)的几年时间,他都带出了这里历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你说还有谁比苏轼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09:53 | 只看该作者
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是否出律,为何没有拗救?
2019
08/13
09:11
梧桐树边羽飘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因为讨论的是平仄问题,我们就不解诗了,只看平仄格律。


首句“白也诗无敌”,其中“白”、“敌”都是入声字,仄音入律。平仄为“仄仄平平仄”,所以这是一首仄起仄收,也就是仄起不押韵的格式。根据“对”、“粘”规则推导出全诗平仄关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我们一一对应下来,就会发现问题所在:颔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和尾联“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平仄不对。但是两联有疑问的地方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只需要详细说明一处就可以了。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的平仄为“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按照我们开始推导出来的平仄关系,颔联的正格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是不是出句出律了呢?而且对句没有拗救。注意一下,这里“庾”字是发第三声的,大家不要把平时普通话中的变化读音“鱼”代入进去,这个可以查新华字典,这里是仄音。


其实“平平仄平仄”就是“平平平仄仄”的一种变格,是允许的,而且由于这种变格使用广泛,试帖诗中经常出现,所以不算出律。这个还有个专门的叫法,“鲤鱼翻波”,是不是非常形象?


其实也可以看做第三字“庾”字出律,本句自救,第四字“开”做了拗救。


这种情况是非常多的,多到变成了一种通用格。“何时一樽酒”也是同样的情况。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首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第七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还有刘长卿的《寻南溪常道士》:“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都是这种“鲤鱼翻波”的情况。


所以,这就是一种正格变化后的变格,不属于出律,不需要拗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0:40 | 只看该作者
四大名著的开篇词谁写得最好?


记得从小就被老师教育,一定要记住四大名著的名字。至于为什么四大名著是这四本书,老师却从来没有讲过,可能那时候的老师自己也不知道吧。


《醉畊堂第一才子书三国志》写到:


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书之目,曰《史记》也,《南华》也,《水浒》与《西厢》也。冯犹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两人之论各异。


弇州先生是指王世贞,他认为四大奇书是《史记》、《庄子》、《水浒》、《西厢》;冯犹龙就是冯梦龙 ,他说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为什么二人都没有选红楼梦呢?因为....


今天我们说的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代替了金瓶梅。据说上世纪50年代某文学出版社在整理古代小说经典的时候,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小说,以后这四部小说就一直被称为四大名著了。道听途说,老街也不清楚真相如何。


至于四部小说的开篇词,谁写得最好?这就有点争议了,不过首先我们还是要确定一下,真实的作者是谁?




一、西游记开篇


西游记的开篇是一首诗,不过可不是七律哟: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作者很讲究,八句都是标准的律句,但这不是七律,而是一首仄韵的七言古体诗 。这首诗结尾处写到:须看西游释厄传。可知这是专门为西游所写。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点出书名的开篇词。


历史上的《西游记》有三部书比较出名,出自三个作者:杨致和《西游记传》、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吴承恩《西游记》,都成书于明代。


三本西游记中开篇都是这首诗,三个人的年龄好像也差不多,谁先谁后搞不清楚,这首诗到底谁是作者就更不清楚了。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天地宇宙之间原是模糊一片,渺茫中什么也分辨不清。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最近华为的鸿蒙系统成了热词,搜索鸿蒙两个字全是华为了。这两句的意思是,盘古开天以后,混沌的天地之间开始有了清浊之分。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从此诞生万物,包容养育的众生都有仁善本性。


这首诗全从虚处落笔,讲了一番天地初开的玄理。后面两句挺像广告语,欲知其中奥妙,一定看看我这本西游记。




二、三国演义开篇


三国的开篇词不是诗,而是一首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四大名著中,这可能是读者最熟悉的诗词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就是这首词。不过这不是作者罗贯中的原创,三国直接把明朝才子杨慎的《临江仙》拿来用了。估计今天就被杨慎的家人发自媒体讨伐了。


杨慎写过二十一史弹词,按照历史顺序把三代、秦汉、、三国两晋、隋唐等写了一组词。不过杨慎写三分两晋的词并没有入三国作者或者编者的法眼,他选了杨慎写”秦汉“的词。


至于三国两晋的词却没有被选中,我们不妨也看看这两首《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耕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另一首《西江月》: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还要说明的是,这首临江仙并不是罗贯中编入《三国演义》的,而是清初的毛宗岗父子所为。毛宗岗父子还删除了不少俗本三国中的诗词:


七言律诗起于唐人,若汉则未闻七言律也。俗本往往捏造古人诗句,如钟繇、王朗颂铜雀台,蔡瑁题馆驿屋壁,皆伪作七言律体,殊为识者所笑。今悉依古本削去,以存其真。《醉畊堂第一才子书三国志》


毛氏父子所看的三国小说中,汉末时期的人吟出七言律诗,自然是后人离谱的杜撰了,所以都被删去。三国中常常看到”后人有诗云“,而不是书中的某个角色有诗云。


毛宗岗批评的这个现象在《封神演义》就能看见,商周时期的姜子牙动不动吟出一首五言律诗来。商纣王题壁也是一首标准的七律,殊为可笑。




三、水浒传开篇


1、水浒传开篇词,既不是诗,也不是词。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沧海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这一首很像曲,上阕平韵,下阕仄韵,而且入声韵“木”与去声韵“路、度”混用。词中极少看到这样押韵(入声与上去混押是元曲的韵法,宋词中有,但极少)。


如果分成两首,上半段把“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春秋”颠倒一下,几乎就是一首58字版本的《临江仙》,不过有几处平仄不协处: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后帝,七雄扰扰春秋。分真伪占据中州,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2、另有一首诗,作者是北宋神宗年间的邵雍(邵尧夫):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天下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这是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写的是太平气象。古人评价说,水浒传开篇写太平气象,结束时的诗也写太平气象,首尾呼应。




四、红楼梦


下面这首七律仅见于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之前《凡例》的结束处: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首诗的作者是否是曹雪芹颇有争议。胡适说是曹雪芹的自题诗,却又被其他人攻击说胡适不懂旧体诗。其实胡适旧体诗词也写了不少,说其完全不懂也未免偏颇、


另外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脂砚斋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不过这已经是夹在文章当中的一首诗了。




结束语


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不太好判断是否有开篇诗词。三国肯定是用的明朝杨慎临江仙。西游记搞不清楚到底是谁写的开篇诗。水浒传开篇的诗是宋朝邵雍,另一段搞不清是什么体裁的,确实也不清楚作者是谁。


如果要选哪一首最有名或者最好的话,”满纸荒唐言“与”滚滚长江东逝水“有的一拼。估计很多人会选杨慎的这首《临江仙》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4:50 | 只看该作者
最美的读书诗词,唯有书香最醉人
2019
08/12
18:42
光明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躲进小楼成一统,


吟诗作画,


“雪夜闭门读禁书”,


或是两三同好,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消遣和休息。


把书作为生活的常态,


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如果手头、桌头、床头,


总有悦心的书陪伴,


是一生的幸事。


《四时读书乐 春》


【元】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雯读到朝辉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


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人生之快事。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


《移居二首·其一》


【晋】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一个人在自我精神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打开了明灯,保持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人生。




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忌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细商量。


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




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


《励学篇》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


由内及外,付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质,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读书的人不会孤独。这个世界上,寻求热闹的人常常会觉得孤单,精神贫乏的人常常会觉得孤独。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静坐在你的对面。




就像一位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


《随园诗话 补遗》


清·袁枚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以自身的丰富影响着你的丰富,以自身的安详引领着你的安详,以自身的厚重影响着你的厚重。




一本好书,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不思索,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它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的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就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岁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那如兰的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痕迹。


来源:墨香中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御风飞舞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9-8-13 15:49 | 只看该作者
墨香我中华,诗佳人人夸。
神州五千年,大浪尽淘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07:50 | 只看该作者
御风飞舞 发表于 2019-8-13 15:49
墨香我中华,诗佳人人夸。
神州五千年,大浪尽淘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7:36 | 只看该作者
一百句对偶佳句,汉语真的好美
2019
08/14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风流人物


风为裳,水为佩。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仰首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山水花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时令佳节


杏花盛,桑叶白。


梅花尽落,柳眼初开。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漠漠水田飞白鹭,阳阳夏木啭黄鹂。


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梅小院春。


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




风月情浓


东风恶,欢情薄。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相见时红雨纷纷点绿苔,别离后黄叶萧萧凝暮霭。


秋离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


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菱花镜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


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




君子之交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一尊对明月,三径来故人。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胜游朝挽袂,妙语夜连床。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常因流水思今日,每托清风怀故人。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


喜有两眼明多交友,恨无十年暇读奇书。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梦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握手见面还疑梦里身。




腹有诗书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瓢。


文心清若水,诗胆大如天。


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虎尾春冰真学问,马蹄秋水妙文章。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


春亦多情鸟向枝头催逸兴,


人其得意梅从窗外放诗怀。


长吟玉海诗兴动江山皆入句,


大开春酒会醉余天地总为家。




人生哲理


骄招损,谦受益。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傍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静可观人虚能修己,贤当述古智足察今。




言志抒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十里水光心地朗,一林花色性天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而不可夺赤。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


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轶闻博物


孙行者,祖冲之。


各灯登阁各攻书,同椅倚桐同观月。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船漏漏湿盆漏漏干,灯吹吹灭火吹吹燃。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去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秤直勾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


磨大眼小齿稀稀可推细推粗。


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1:51 | 只看该作者
一生写诗2万余首的诗人,28字写小雨,最后7个字乃是一句妙语
2019
08/15
10:45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古代写诗最多的应该是乾隆,据说一个人写了4万多首古诗,甚至达到了《全唐诗》全部唐代诗歌的80%。这样的创作爱好实在了不起,虽然其中没有什么值得后世流传的作品,但这样一份对诗词文学的爱好,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古代文学史上专职写诗的诗人,写诗最多的应该就是宋代的杨万里。他一生创作了两万多首古诗,比陆游流传下来的9000多首诗作还翻了一倍。


我们对杨万里的了解,可能就是从那首写夏天荷花的古诗而来的。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写夏天荷花最为精彩的诗作之一。那种惬意的情调。到今天依然是我们所向往的。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他的另外一首古诗,而且也是对外界自然环境的描写,诗人用了28个字写小雨,最后7个字乃是一句妙语。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这首古诗就是杨万里的《小雨》,和那首《小池》所描写的风格一样,整首古诗所展现出来的情调也同样的惬意自然,只是单纯的对客观自然环境的描绘,没有掺杂诗人太过复杂的情感。


诗词的一开始就描绘了小雨的形态。“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你看天边落下的小雨,细细的如同毛毛雨一般,然后又非常的稀疏。让它放纵自我的去下,小雨也不肯下大;让它停下,它也不肯停下,就维持着这样一种小雨淅淅沥沥的状态。




诗歌的前两句亮点在第一句上面,七个字运用了四个字的叠字。“细细”指的是雨滴非常微小,落在人身上是轻柔的;“疏疏”说明雨滴的形态不够密集,非常稀疏,能够和题目当中的小雨相互呼应。


最后的诗句是这首古诗比较亮眼的一点。“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小雨虽然稀稀疏疏,下的也不大,但是这有几分嫉妒之心。它嫉妒什么呢?“似妒诗人山入眼”,嫉妒远方的青山进入了诗人的眼中,嫉妒诗人只看远方的青山,而不再观察着毛毛的细雨。




所以小雨做出了行动,“千峰故隔一帘珠”。故意的从房檐下形成一层的雨帘,遮住诗人眼前的山峰。就像是水帘洞一样的水幕,使得远方的山在一层雨帘当中似有似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最后的诗句把小雨拟人化了,而且最后七个字形成了一道水幕。想象力非常奇特,是这首古诗的一句妙语,也是这首古诗的点睛之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1:54 | 只看该作者
妻子12字点出春秋月亮不同,苏轼大受启发,一首词字字良辰美景
2019
08/15
11:0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月亮这个意象,在古典诗词当中出现的频率太高了。不管是那些一般的诗人,还是那些本来就是上鼎鼎大名的诗人,都留下了太多关于月亮主题的诗词。




或为表现月亮美丽的景色,或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有或为表达对爱情的相思,又或为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感慨等等,共同构成的诗词当中月亮这个意象的丰富内涵。


而到了宋代,苏轼的一首宋词更是因为受到妻子的启发,写出了春天月亮和秋天月亮的不同。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第一首宋词就是宋代的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在宋词的一开始,还有一段小序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公元1092年春天,农历二月十五,苏轼和赵德麟在“聚星堂”饮酒,在酒宴之上,苏轼写出了这一首作品。




其实苏轼这首宋词灵感的起点还在于他的妻子。夫人说:“春月色胜于秋月色;秋月令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所以让苏轼邀请几个朋友到家中,一同赏月饮酒。王夫人的“秋月令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这12个字给苏轼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所以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词。


整个上片写自己和朋友月夜饮酒赏花,尽力铺陈景色之美。此时正是“春庭月午”,春天的月圆之日,景色最为动人。透过酒杯看其中的美酒,“光欲舞”,光影零乱,好似舞步一般。起身“步转回廊”,更能够看到梅花之美嗅到梅花之香。




整个下片乃是顺承王夫人所表达的意思,点出春天月亮和秋天月亮的不同。妻子12字点出春秋月亮之不同,苏轼加了10个字,意蕴更深刻。


春天的月亮总是“轻云薄雾”,柔媚的春风,薄薄的春雾,让人沉醉。“总是少年行乐处”,这一切也恰似人美丽的少年,总是在积极地寻找着人生的快乐,因为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挥霍。




春天如此让人沉醉,春天也如同人的少年,完全没有秋天那样的悲凉苦涩。


春天的月亮照耀的是少年稚嫩的脸庞,无限的未来,及时行乐的欢愉。但是秋天的月亮照耀的却恰恰相反。“只与离人照断肠”,秋天的月光照耀下的是布满沧桑的岁月,是穷途末路的人生之路,也更是孤独人生路上的漫漫行者。




由此来看,“秋月令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王夫人的话语在苏轼宋词当中更大程度地展现出了其表达的意蕴。


除此之外,苏轼在这首宋词的整个上片侧重于写春天的景色之美,写春天的及时行乐,字字都是良辰美景,和下片当中羁旅天涯的愁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3:17 | 只看该作者
诗词:中国最深情的九首宋词,再忙也要背下来
2019
08/13
16:14
禅不斋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3
宋词,是一方雕花轩窗,窗里的人正对镜梳妆,窗外归人已是泪千行......


宋词,是一株雨后芭蕉,忧愁和雨滴滑落黄昏,叹息隔窗点滴到天明......


有人说,宋词是中国文坛上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


它既能重现山呼海啸般的波澜壮阔,令人潇洒超脱;也能描摹杏花春雨般的细腻婉约,令人柔肠百转……


词海浩瀚,每一首都璀璨。这9首最多情的宋词,再忙也要背下。




最无奈的情,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与献身之志的才有的豪情壮志。


物有不平则鸣,胸有郁气当出却难舒。


老年人的难言之处,不在于他身体的衰老,而在于他的心依然年轻,事事想亲力亲为,为所有值得的事情发光发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然而,却敌不过苍苍老矣的白发。可怜,可叹?可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3:30 | 只看该作者
前两句写田园生活,牧歌背影却不乏沉重,后两句告诉我们不要忘本
2019
08/14
22:35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接触到古典诗词。而那句著名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谓是我们最早接触的诗词。这样的一首古诗,不管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对于我们不要浪费习惯的养成也有重要的价值。




其实这些古代诗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农家生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就是他们,春天的时候播撒种子;就是他们,每日为秧苗打理除草;就是他们,把丰收的果实摘取下来,送到每家每户的餐桌上。


他们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能够延续的基础。这一个行业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历史最悠久的行业。可惜不管古还是今,他们的地位却一直都处于最低的水平。不过有很多诗人还是意识到了他们的重要价值,写出的诗歌也可也很有思想启迪意义。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这首古诗就说颜仁郁的《农家》,颜仁郁是晚唐时期很有名的一个诗人,一辈子没怎么做过官。多数时间以在福州永泰教书为主,怡情当地山水,写下了不少反映当地田园生活的诗歌。


这首唐诗的一开始就是一幅农耕图景。“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当地的农夫半夜里就喊起了孩子们,趁着天刚刚的破晓赶紧的去耕田。一则是因为耕种时间太过紧张;二则是因为早晨的天气凉爽,工作不会太劳累。




忙活了老大一阵儿,田中的耕牛都变得有气无力,更不必说这些年幼的孩子们了。他们一起在田里艰难地走着,就是为了能够尽早的播种下种子,也就是为了能够获得大丰收。


前两句是个是农耕的剪影,其中不乏辛劳。但后两句却转为讽刺,“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一般人根本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他们也没有办法想象半夜里就赶着牛和孩子们去地里干活儿。很多人以为田里的禾苗都是自然而然长成的,根本不需要人付出太多的努力。




最后这两句很明显有讽刺的意味,有相当的批判力度,常常用来讽刺那些不知劳动辛苦、不知谋生艰难、整天只想着吃喝玩乐的人们。


今天我们的孩子们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不能忘本。虽然他们不见得参与直接参与农耕,但是每个人祖上,都曾经是奋战在农耕第一线的劳动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3:34 | 只看该作者
这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你可知道出自哪首诗?
2019
08/15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遣悲怀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断句


宋·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扇示门人


宋·范仲淹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蝶恋花 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宝剑记


元·李开先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又日斜,天涯孤客真难度,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白鹿洞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




集杭州俗语诗


清·黄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题桃花扇


清·陈于之


玉树歌残声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赠邻女


唐·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祝母寿词


清·慈禧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或shiwen_xuexi


欢迎读者朋友以个人名义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用于商业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3:42 | 只看该作者
诗词中的夏天,只看名字都觉得美
2019
08/14
13:30
说文解字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最开始,夏天只有最朴素的名字——夏日,正如: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朴素的名字,正如田垄的小麦,沉甸甸的果实,当夜里刮起南风,低着头等待收获。




夏天慢慢进化,有了时间的差别,初夏、首夏、仲夏、长夏……


傍晚,微风拂过,荷花绽放,荷叶田田,伴着若有若无的淡淡清香,心也跟着静下来。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杜甫《忸村》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张耒《夏日三首》




想起夏天,你最先想起什么?清凉的竹席?浓密的树荫?爽口的西瓜?还是悦耳的莺啼?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韦应物《夏花明》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白居易 《池上早夏》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杜牧《齐安郡后池》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廊。


——柳永《女冠子》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苏舜钦《夏意》




最高级的语言,一切尽在不言中。于是,名字摆脱了“夏”字的束缚,幻化成了更具象的名字:蜻蜓、莲叶、蔷薇、鸣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张先《画堂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苏轼《菩萨蛮》


风,满座凉;莲,入梦香。


——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5:18 | 只看该作者
伤感!一首典型的伤春诗词,字里行间是一种淡淡的哀伤
2019
08/13
18:45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今天我们读那些经典的宋词作品,大多数都能感觉到其中有淡淡的哀伤。毕竟这样的宋词都是用来表达情感的,而这种哀伤情感,最能够吸引人。




宋词当中表达的哀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题材。要么是思乡之情,要么是送别之情,还有一个就是相思之情。尤其是宋词当中的表达相思爱情,可以说是占了绝大多数的分量。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这一首宋词就是晏殊的《踏莎行·细草愁烟》,题目当中就能够看出是一首典型的伤春诗词,字里行间都有一种淡淡的悲伤。尤其是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河边的杨柳不过是为了吸引春风的注意随风起舞罢了,什么时候能真正的挽留住要远行的人呢?




整个诗词的上片,基本上都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一阵春风吹来,纤细的小草随风飘动。就像是一缕青烟一样轻盈却也惹人怜爱。看路边的花朵独自开放,也充满着轻盈的美感,像是害怕露珠的打扰。


“凭阑总是销魂处”,这样哀伤场景的早就,离不开靠在栏杆之上的人儿,总会让人想起遥远的往事。更何况“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艳阳高照,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只是看到一些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更让词人感觉出一个人的孤独。




天地间的景色显然带给了抒情主人公难言的伤感。罢了!她“带缓罗衣”,在“香残蕙炷”的房间当中独自感慨。整理衣物,感觉出几分消瘦,让人感觉到他的憔悴。而香烛的燃烧,就如同他的相思之情一般。一点点的燃烧,点点滴滴都是他的泪水。




这样的背景又能如何呢?要知道两个人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天长不禁迢迢路”,根本没有办法再次相见。况且看河边的垂柳,人们都折柳送别,但是那垂柳不过是在春天风中摇曳罢了,能有几个是真正的挽留住要远行的人儿呢?


到这里,宋词所表达的情感已经非常真切,那就是对相思之人相思之情的表达。抒情主人公在这个春天百无聊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想到心上人的远去,内心可以说不尽的哀伤。虽然是这当中都是含蓄之语,但是抒情主人公内心炙热的情感喷薄欲出。




晏殊的宋词大都是如此,看上去有一种隐忍的情感抒发,但都挡不住抒情主人公浓烈的情意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5:22 | 只看该作者
苏轼被一贬再贬,写下人生最凄凉的一首词,将孤独写的淋漓尽致
2019
08/13
14:20
最美诗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7
在“乌台诗案”后,苏轼被一贬再贬,虽然这时候苏轼惊魂未定,心境寂寞清苦,但仍然作词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幽独情怀。元丰三年(1080),苏轼初到黄州贬所的时候,借孤鸿抒慨言志,语语双关,意高格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开篇写环境,月亮弯缺而昏暗,梧桐树枝叶稀疏,滴水以计时的铜壶中的水已经滴尽,夜深沉人寂寂,环境如此清冷,作者心情的暗淡、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谁见”两句写人写鸿。“幽人”,指幽囚之人或者隐居之人,这里则是指作者。贬谪至此,“郡中无一识者”,感觉上真就如同幽居之人。夜已深,人已静,而他还在独自徘徊,得见者只有缥缈的孤鸿之影,其处境的寥落和内心的抑郁不言自明。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黑暗中的孤鸿,不知受到了什么样的惊吓,骤然飞起又频频回望,心中似有无限的幽怨与遗憾,却无人真正能够理解。这孤鸿的动态与神情,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牢狱之灾的余悸未消,满腹哀怨无处倾诉的抑郁心境。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飘零失落的孤鸿在寒冷的树枝间飞翔,不肯随便栖息在树枝上,最后寂寞的降落露宿在湿冷的沙滩上。这样,既符合鸿雁足上有蹼常宿在沙滩草丛之中的习性,又用“拣尽”、“不肯”之语,使其具有了“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宁愿怀抱寂寞而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性。




全词情景交融,心物契合,作者虽然刚经历大挫折,心怀惊惧与苦闷,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其独立不阿,高傲不屈的人格精神,在孤寂清冷中益见光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0:40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记诗词不如红楼梦吗?第9回中渔夫与樵夫斗诗令人刮目相看
2019
08/16
07:06
老街味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
前言


四大名著中都喜欢插入一些诗词,很多人对于红楼梦的诗词特别推崇,其实其他名著中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品,例如西游记第一回中这首五言律诗: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这首写水帘洞的五律,对仗工整,格律严谨,对于瀑布的描写生动而贴切。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颇有几分盛唐气象,并不亚于唐诗。


当然,这首诗本身就是化用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一、渔樵斗词


熟悉古诗词的朋友知道,诗家化用前人诗句的现象很普遍,化用的巧妙亦不失为佳作。除了这首诗以外,西游记中当然还有很多佳作。


今天我们只读一读第九回中的几首,便可看出诗人水平的高低。


西游记第九回的题目为《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其中写到了一位叫张稍的渔翁和一位叫李定的樵夫,这一日进城卖掉了鱼柴换了一些酒吃,归路上为了山青水秀二人起了争执。


渔翁夸耀“水秀”好,樵夫就夸耀”山青“好,两位都是落第的读书人,出口成章,于是便斗起诗来。


1、蝶恋花


渔翁先来了一首《蝶恋花》,说了渔翁自己一家无忧无虑的水上生涯: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樵夫不以为然,也来了一首《蝶恋花》,说的是”逍遥四季无人管“的山中生活 :


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两首蝶恋花并不是同一个词谱,其中第一首平起仄收比较少见,第二首只有57个字,两种词谱在清朝人收集的《钦定词谱》中都看不到。




2、鹧鸪天


渔翁接着说他们的水秀好,这一次夸耀的是水中物产,换成一首《鹧鸪天》:


仙乡云水足生涯,摆橹横舟便是家。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鸟英花。


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吃货们该流口水了。渔翁词中列举了水中丰富的物产,有鱼虾鳖蟹、芦笋荇芽、慈菇茭白、菱角鸡头.....仿佛看到了这一桌子....


樵夫不服气,立马也来了一首《鹧鸪天》:


崔巍峻岭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腌腊鸡鹅强蟹鳖,獐豝兔鹿胜鱼虾。香椿叶,黄楝芽,竹笋山茶更可夸。紫李红桃梅杏熟,甜梨酸枣木樨花。


樵夫说,山中产的鸡鹅獐豝兔鹿....比您的蟹鳖鱼虾强多了,土里长的香椿、竹笋、桃杏、梨枣更是数不胜数.......荤素搭配,吃货不累....


不过,二人的《鹧鸪天》在词谱也同样少见,和唐宋词的格律不太一样,在钦定词谱中也看不到。《鹧鸪天》的第一句大多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渔樵两位的第一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




3、天仙子


渔翁继续说他水上生活,这回填了一首《天仙子》:


一叶小舟随所寓,万迭烟波无恐惧。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老妻稚子团圆会。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蓑衣当被卧秋江,鼾鼾睡,无忧虑,不恋人间荣与贵。


渔翁说自己小舟为家,蓑衣当被,垂钩撒网,想睡就睡,妻子团圆,无忧无虑,从不羡慕什么富贵荣华。樵夫不肯示弱,也来了一首《天仙子》:


茆舍数椽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窍菘醉了卧松阴,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


你睡在船上,我睡在松阴里。在家里,四季松竹梅菊环绕,出门后,打柴卖钱换酒,利害不相关,世事无牵挂,管什么人间兴亡衰败。




4、 西江月


二人斗来斗去不分上下,于是渔翁说自己打鱼活计轻松自在,“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说的跟割韭菜一样轻松: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樵夫也来了一首《西江月》,你打鱼轻松,我砍柴更舒服:虫蛀空心榆柳,风吹断头(怀疑是首)松楠。虫子帮我把树木蛀空,山风帮我把树枝吹断,看来就差熊大熊二帮他把柴运到家门口了:


败叶枯藤满路,破梢老竹盈山。女萝干葛乱牵攀,折取收绳杀担。虫蛀空心榆柳,风吹断头松楠。采来堆积备冬寒,换酒换钱从俺。


家里干柴成垛,想换酒换钱随我意。这两位似乎也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5、 临江仙


渔翁见对方没有示弱,于是夸耀其水上生活的幽雅,吟了一首《临江仙》:


潮落旋移孤艇去,夜深罢棹歌来。蓑衣残月甚幽哉,宿鸥惊不起,天际彩云开。困卧芦洲无个事,三竿日上还捱。随心尽意自安排,朝臣寒待漏,争似我宽怀?


樵夫说我们山里的日子更幽雅,这首《临江仙》中写到:拨云寻路出,待月叫门开。这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吗?


苍径秋高拽斧去,晚凉抬担回来。野花插鬓更奇哉,拨云寻路出,待月叫门开。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欹捱。蒸梨炊黍旋铺排,瓮中新酿熟,真个壮幽怀!”


二人相斗,共有十首词,不过仅有几首符合《钦定词谱》,看来清朝人收集的词例还是有点少。




二、渔樵斗诗-七律


看到斗词不占上风,渔翁改为了七律,这回是自夸工作之余的闲适生活:


闲看天边白鹤飞,停舟溪畔掩苍扉。倚篷教子搓钓线,罢棹同妻晒网围。性定果然知浪静,身安自是觉风微。绿蓑青笠随时着,胜挂朝中紫绶衣。


樵夫说,您的悠闲也不如我,听听我的这首诗。


闲观缥缈白云飞,独坐茅庵掩竹扉。无事训儿开卷读,有时对客把棋围。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


两首诗对仗工整,粘连无误,写出了山水之间惬意的田园生活。看完这两首七律,不由得想起杜甫的那首《江村》,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上面这两首七律颇有几分杜诗的味道: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写景叙事抒情相互交融,最能看出作者章法的调度水平。三首七律前两句都是写景,西游记的颔联、颈联和杜甫诗的颈联一样,是写人物。尾联相同,都是抒情议论。




三、渔樵斗士-七言排律


仔细读一下书中渔樵的对话,这两首排律的做法应该是,一个人先说头两句,后面一位跟着续上一首排律,二人相互转换角色作成两首排律。文中说到:


张稍道:“李定,我两个真是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但散道词章,不为稀罕,且各联几句,看我们渔樵攀话何如?”李定道:张兄言之最妙,请兄先吟。


前两句应该是渔翁张稍起的头:


舟停绿水烟波内,家住深山旷野中。


后面樵夫李定续上:


.............................................................,偏爱溪桥春水涨,最怜岩岫晓云蒙。


龙门鲜鲤时烹煮,虫蛀干柴日燎烘。钓网多般堪赡老,担绳二事可容终。


小舟仰卧观飞雁,草径斜尚听唳鸿。口舌场中无我分,是非海内少吾踪。


溪边挂晒缯如锦,石上重磨斧似锋。秋月晖晖常独钓,春山寂寂没人逢。


鱼多换酒同妻饮,柴剩沽壶共子丛。自唱自斟随放荡,长歌长叹任颠风。


呼兄唤弟邀船伙,挈友携朋聚野翁。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


烹虾煮蟹朝朝乐,炒鸭毳鸡日日丰。愚妇煎茶情散诞,山妻造饭意从容。


晓来举杖淘轻浪,日出担柴过大冲。雨后披蓑擒活鲤,风前弄斧伐枯松。


潜踪避世妆痴蠢,隐姓埋名作哑聋。




于是后面李定先说两句:


风月佯狂山野汉,江湖寄傲老余丁。


然后渔翁张稍续上:


清闲有分随潇洒,口舌无闻喜太平。月夜身眠茅屋稳,天昏体盖箬蓑轻。


忘情结识松梅友,乐意相交鸥鹭盟。名利心头无算计,干戈耳畔不闻声。


随时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两束柴薪为活计,一竿钓线是营生。


闲呼稚子磨钢斧,静唤憨儿补旧缯。春到爱观杨柳绿,时融喜看荻芦青。


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凉摘嫩菱。霜降鸡肥常日宰,重阳蟹壮及时烹。


冬来日上还沉睡,数九天高自不蒸。八节山中随放性,四时湖里任陶情。


采薪自有仙家兴,垂钓全无世俗形。门外野花香艳艳,船头绿水浪平平。


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


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


古诗的各种诗体中,绝句和五七律比较多,排律中的五律多,七言排律比较少。长篇的七言诗多是七言古体,这两首写山水田园的七言排律殊为难得。




结束语


红楼梦中的近体诗词格律更加标准,相对来说,四大名著中的律诗都是比较严谨。词本来是歌辞,后人依据前人作品制定词谱,难免有些词例被漏掉。唐宋词也有很多不合《钦定词谱》的现象。


小时候读西游记只看热闹,诗词歌赋一律跳过。后来才发现西游记里的不少诗词也是佳作,而红楼梦诗词真缺少西游记这些山水诗的清新可爱。


历史上《西游记》有三部书比较出名,出自三个作者: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杨致和《西游记传》、吴承恩《西游记》,三部都成书于明代。三个人的生平不太清楚,书中的这些诗词歌赋到底是谁所作就更不清楚了。


@老街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1:46 | 只看该作者
高适的这两首赠别诗,先读第二首,再读第一首,才能体会豪迈激情
2019
08/15
11:48
小珏说历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唐朝诗人中,有一位是最为特别的。如果论到诗歌,他可以毫不谦虚地在跻身于一流行列,却与李白、杜甫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如果说到人生境遇,就令其他顶尖诗人望尘莫及了。他就是被名列“边塞四诗人”之一的高适。


学而优则仕,这是每一个文人的梦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是每一个文人的理想。无论是李白、杜甫、王维、杜牧、李商隐,都逃不过这个束缚,即便是那些隐居之士,像孟浩然一般,也对此心心念念。然而,诗人的天性洒脱,放荡不羁,注定让他们很难在仕途如鱼得水,只有高适则是个例外。




高适原本也不得志,但在安史之乱时,被唐肃宗倚重,从而一飞冲天。他从默默无闻,做到了天下闻名的节度使,官至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是唐朝著名诗人中官位最高者。这让对功名利禄孜孜以求的云云众诗人,是何等羡慕?


然而,在高适未曾发达之前,生活也十分困顿。天宝六年时,他在睢阳遇到了久违的好友董庭兰。董庭兰是著名的音乐家,特别擅长胡笳,这次是因为吏部尚书房琯失势,被赶出朝廷,董庭兰才流落至此。故人相逢,自然喜出望外,但短暂的相聚之后,高适和董庭兰又要分离,为此,高适写下了千古名作《别董大二首》: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两首诗合为组诗,显然第一首最为出名。它描述了在黄云覆盖千里,日色暗淡的时候,北风吹着归雁,大学纷纷的景象。这自然烘托出了无尽的哀愁,也是加深了两人内心中无比惆怅之情。然而,高适却反常规地喊出了千古名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第二首诗中,高适回忆了自己离开京城已经有了十来年时间,却依然像失群之鸟一样无依无靠,只能自怨自艾。现在生活也没有改观,作为大丈夫,谁愿意如此贫贱下去,可是今天与老友重逢,却连请喝酒的钱都掏不出来。




小珏不知道这两首诗为什么要这样排序,依我看,应该将第二首调整在前面,或者应该先读第二首,再读第一首诗,这样才能体会出高适内心激情蓬勃之气,才能体会盛唐诗人虽处于困境,依然蓬勃奋进的精神风貌。


第二首诗,虽然是结尾略带调侃,但想必也是真实写照。作为才华横溢的诗人,高适自然不愿意过着沉沦的生活。他到处奔走,就是为了出人头地,要光耀门楣。因此,他诉说自己的困境,与并不得意的董庭兰抱怨之后,这才引出了第一首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也因为流露出的豪迈激情,成为了千古名句,脍炙人口,也成为了千千万万困境之人的座右铭。




虽然这是高适鼓励董庭兰的话,但也是他对自己的激励。显然,高适是实现了抱负,走上了人生巅峰。在众多诗人之中,他在仕途上是最为成功的。这个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盛唐人的精神所在。


在盛唐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勃发,这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来。盛唐诗歌,豪迈奔放,即便是远游、道别、从军、贬谪,也没有其它时期诗歌那样凄婉,它们流露出的是雄心壮志和激情万丈。这些激情,来自于唐朝国力给予的自信,更是来自于唐朝人血液中流淌的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2:03 | 只看该作者
中元节诗词:家祭无忘告乃翁
2019
08/15
07:00
四季美文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这一天是地官的生日。传说这一天,地府会释放大量孤魂野鬼,让其暂享人间祭祀,称之为地官赦罪。在中华传统节日中,中元节又称亡人节、称鬼节、七月半,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在佛教中这一天被称为“盂兰盆节”,脱胎于目犍连救母的事迹。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几千年来,文人们写作了大量描写中元节的经典诗词,使得这一天充满了文化意味: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唐】李群玉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阁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即事中元甲子》


【唐】韦庄


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


只有羸兵填渭水,终无奇事出商山。


田园已没红尘内,弟侄相逢白刃间。


惆怅翠华犹未返,泪痕空滴剑文斑。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看月》


【唐】罗隐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


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夜寄道侣》


【唐】陆龟蒙


学饵霜茸骨未轻,每逢真夕梦还清。


丁宁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


月苦撼残临水珮,风微飘断系云缨。


须臾枕上桐窗晓,露压千枝滴滴声。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水调歌头·天地有中气》


【宋】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


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中元雨中呈子晋》


【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中元日斋中作》


【宋】朱曰藩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




《中元见月》


【明】边贡


坐爱清光好,


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


今夜是中秋。




《中元节有感》


【清】王凯泰


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


万点银花散火城。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


万点银花散火城。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2:04 | 只看该作者
中元节诗词:家祭无忘告乃翁
2019
08/15
07:00
四季美文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这一天是地官的生日。传说这一天,地府会释放大量孤魂野鬼,让其暂享人间祭祀,称之为地官赦罪。在中华传统节日中,中元节又称亡人节、称鬼节、七月半,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在佛教中这一天被称为“盂兰盆节”,脱胎于目犍连救母的事迹。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几千年来,文人们写作了大量描写中元节的经典诗词,使得这一天充满了文化意味: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唐】李群玉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阁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即事中元甲子》


【唐】韦庄


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


只有羸兵填渭水,终无奇事出商山。


田园已没红尘内,弟侄相逢白刃间。


惆怅翠华犹未返,泪痕空滴剑文斑。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看月》


【唐】罗隐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


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夜寄道侣》


【唐】陆龟蒙


学饵霜茸骨未轻,每逢真夕梦还清。


丁宁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


月苦撼残临水珮,风微飘断系云缨。


须臾枕上桐窗晓,露压千枝滴滴声。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水调歌头·天地有中气》


【宋】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


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中元雨中呈子晋》


【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中元日斋中作》


【宋】朱曰藩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




《中元见月》


【明】边贡


坐爱清光好,


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


今夜是中秋。




《中元节有感》


【清】王凯泰


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


万点银花散火城。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


万点银花散火城。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27 07:56 , Processed in 0.06320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