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2石门素疏【鱼象鱼说】今日诗词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2:30 | 只看该作者
王立群推出“新诗话” 妙评百首经典古诗词
2019
08/06
15:00
全民阅读导报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近日,著名文化学者、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新作《王立群妙品古诗词》由东方出版社出版。此次,王立群着力于恢复中国古人点评诗文的传统,全书见解独到,风趣幽默,力求发前人所未发,道今人所未言,深入浅出的流行语言让传诵一两千年的100首古经典诗词活在当下。


“新诗话”见解独特、风趣幽默


中国自古就有点评诗文的传统,或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标注名句;或于字里行间,纸页留白之处,记录三言两语的感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词文本本身就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王立群妙品古诗词》是他以数十年学术造诣,将教学中教授古诗词的独特感悟著作成书。全书对诗歌的解读,从个人的评点出发,立足诗词语境,针对经典名句,抽丝剥笋,旁敲侧击,深入浅出的流行语言让传诵一千多年的经典古诗词活在了当下,可以说是一本“新诗话”。既可供读者长时间仔细研读,也适合于百忙之中“走马观花”。


这本古诗词书呈现了两大特色:


一是见解独特。


比如,在点评王维《终南别业》一诗时,王立群说,终南山之所以能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中脱颖而出,还在于中国古人的一种审美意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终南山中有“仙人”。


谁是终南山上的“仙人”呢?“诗佛”王维就是其中之一。王维中年之时就特别信奉佛教,隐居终南山时,更是活出了自己的模样,把日子过成了诗,所以王维可以说是一个“佛系男神”。王维的在,“引爆了”终南山,让终南山成为一座诗性的山,令人向往的山。


王维青年顺风顺水,中年险山恶水,晚年游山玩水,《终南别业》恰恰就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他闲步山间,随性而走,行到山穷水尽之处,就坐下来看天上云卷云舒,看地上溪流淙淙,不惊不喜,不闹不怒,一幅淡然画境,烛照一颗悄然诗心,这正是“一山一水一别院,一诗一画一人生”。


这样的点评是百度上查不到、鉴赏辞典看不到、作家选本里找不到、课堂上听不到的。


二是风趣幽默。


在本书中,王立群点评的100首经典古诗词,金句频出,幽默风趣,让读者阅读快感爆棚。比如,从星座角度讲《诗经》,从男子化妆、小鲜肉角度解读《离骚》,认为王维不仅是“诗佛”,更是“终南山的佛系男神”,说李白的诗集就是一部“狂人日记”,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是北宋版的“舌尖上的中国”……他读李商隐的《无题》诗,写的是一场“确认过眼神”的美丽遇见与回肠荡气的无奈转身;品评张九龄的《感遇·其一》,品出的是“我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的自信与坚守……


以大家视角重述100首经典古诗词之美


提起王立群,许多人的第一反应 “他是一位研究历史的学者”,而忽视了他的真实身份——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招标项目《文选汇校汇注》首席专家,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


在他看来,一首诗歌能够成为经典,从诗歌本身而言,经典名句的存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些经典诗歌能够被历代反复传诵,不少是从其中的经典名句开始广为人知的。因为名句的惊警,蕴藉的丰富,它甚至能够脱离诗歌原初文本,独立出来,具备超越诗歌本身的意义。


因此,王立群认为,对诗歌经典名句的聚焦与解读,一方面,是捕捉到了诗歌的关键与核心,有振领提纲之功;另一方面,并非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而是关注经典名句的文本意义、传承及演化。故本书对诗歌的解读,不追求一字一句的详细解释,不追求一句一联的全面鉴赏,主要是从个人的评点感悟出发,立足诗词语境,针对经典名句,抽丝剥笋,旁敲侧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前后勾连,左右照应,力图建立另一种理解诗词核心的“语境场”。


此外,除却诗词本身必须写得好的因素,诗词还必须具备时刻指向当下的质素,也就是说,诗歌所写,能够时刻呈现于今天。虽然不少诗词距离今天已经很遥远了,但是经典诗词仍然能够为我们提供足以借鉴的东西,仍然能够不断刷新我们的审美,仍然不断冲击我们的阅读视野与阅读期待,所以诗词的解读不能脱离它产生的时代,更不能离开解读它的时代。这正是诗词生成已久却历代阐释不断、魅力常新的根本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精选的100首经典古诗词,其中有75首来自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正值一个人学习古诗词的黄金时期,本书或能为家长和老师教授孩子古诗词提供独特的视角,为他们与孩子互动打开一扇崭新的诗词之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9-8-8 09:37 | 只看该作者
当绝美宋词化作歌曲,惊艳了耳朵!2019
08/08
07:00
读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与唐诗并肩而立的一座高峰


宋词的魅力


在于意境的千般变化


环环相扣的却是词人复杂的情绪


而当宋词被谱上曲调


浅斟低唱之间


花娇柳媚的婉约风


气象恢弘的豪放范


无不惊艳了我们的耳朵!




婉约派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藏在婉转旋律背后,那些欲说还休的轻愁。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豪放派


这种豪放,“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不羁放纵爱自由的狂野范儿,弥漫着令人迷醉的雄性荷尔蒙气息…


《念奴娇 赤壁怀古》(节选)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当这些诗词,碰上音符,


化成歌曲,


有没有惊艳你的耳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9-8-8 09:56 | 只看该作者
古诗词十首,一叶梧桐一报秋
2019
08/08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化。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下了一副容颜,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满阶梧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立秋夜扇的风特别凉爽。这都反映出诗人对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这是一首悲秋之作。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在这个立秋的夜晚,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友人刘禹锡。与他相别,已有一年了吧。他如今在遥远的地方,我的思念要跨越千里。




《新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立秋来了,垄上的禾苗半熟,原野上的草已经微露衰迹,这些生活化的描写,让这首诗极为清雅有趣。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一句“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将夏去秋来写得生动有趣,令人久久回味。




《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宋·高观国


不肯楼边著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


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


醒醉梦,唤吟仙。先秋一叶莫惊蝉。


白云乡里温柔远,结得清凉世界缘。


立秋前一日,作者在西湖游赏,白鹭、红莲,俱是风景。诗人在游览中,对即将到来的秋天,十分喜悦,因为有清凉世界就要来了。




《宣府逢立秋》


清·计东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节气时令都有差异。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边城的秋天,寒气来得太早了,三伏天,都一直披着裘衣,五更天时,还盖着被子。


话说,面对这样的天气,诗人不知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节气到了立秋,萧条的秋天从此开始,莲花虽盛也有了凋谢的气象,柳叶虽在也有了稀疏的面貌;朗朗秋日少了云层环绕,风雨减少只留下清风徐徐;卷起珠帘,凉风暗度;偶尔运扇,暑气渐无;青草静默,燕子翻飞天空;河水澄净,鱼儿时时露头。如今我官务轻松,写诗一首以助兴。




《立秋》


宋·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立秋时节,天气转凉,诗人出门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写诗的灵感。天气凉了,诗反而难作了,只得听着梧桐雨声安眠吧!




《新秋》


唐·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这首诗写新秋黄昏到夜晚的景色,本来天上火云峥嵘,尚未散尽,而凉风却卷着落叶来了。一片树叶带来了秋讯,于是无数园林处于萧瑟的气氛中,捣衣声在寂寥中传来,蝉在残月下悲鸣,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这些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新秋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9-8-8 10:16 | 只看该作者
少年读李白,中年读杜甫,晚年读苏轼
2019
08/08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1


少年读李白


问起来谁是大唐气象的代言人,第一人选非李白莫属。属于盛唐的风采,李白基本上都占全了,他的绝代风华甚至一直延绵千年,影响到后世的万千文人。


李白的风采,一言以蔽之,就是永远的国民少年。当时的国民少年不仅会唱歌,会写诗,还会喝酒,会舞剑,是背包客们的带头人,


他是远近闻名的侠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侠,没有郭靖那样的老气横秋,还要在襄阳英雄大会上慷慨陈词一番。他是陆小凤,是楚留香,是孟星魂那样的少年郎。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




他是嗜酒如命的酒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皇帝来叫他也是没有用,酩酊大醉的时候,那里顾得上你是贵人还是布衣?所以他很喜欢贺知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估计就是贺知章家中藏了很多美酒。


他还喜欢请客,请到千金散尽也一笑置之,摸摸身上,索性用挂着的金龟去换酒。即便是失意归来时的《将进酒》,亦有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浩大气势。


他桀骜不驯,是不可能在体制内俯首低眉混饭吃的。高力士多得宠,即便一脸不情愿,还是要乖乖给李白脱去脚上的靴子:杨贵妃多高贵,可是再高贵的女人李白也能让她为自已捧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写的诗文最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特别崇拜他,经常写诗给他,在离别之后屡屡梦见他,相信李白会是大鹏,有朝一日乘风而起,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所以李泽厚会这样说李白:“一副强横乱闯甚至带点无赖气的豪迈风度,跃然纸上,这决不是宋代以后那种文弱书生或谦谦君子。”


这就是李白。


得意时豪放,失意时也不气馁。他的头上没有高悬的利剑,不管年纪有多大,他永远都是最辉煌的年代里最得意的少年英雄,有着纵横家风采的酒后狂徒。对名利金钱不屑,极度追求个性的张扬。虽然几度春风荣辱,但仍然一路诗篇,一路豪情地傲岸着。


但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李白,没有人能够从始至终保持着这样纯粹且肆无忌惮的青春,好像永远不会老去。


更多的时候,经历过太阳的状态,酒神的状态,反而会更加觉得失落与空乏。这个时候,杜甫出现了。


02


中年读杜甫


相比于李白的飞扬恣肆,年少轻狂,杜甫就要稳重许多。


杜甫活在今天,我们或许是不把他当圣人看,会发现他也是普通人,比我们高一点的普通人。甚至在更多的时候他不再是一位大诗人,他只是一个携儿带女背井离乡的穷苦老头。


他长得也很普通,甚至少年老成,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稳重。


他的确少年老成,像是小学生就天天想着报效祖国,好好学习一样,从小就有特别的使命感,有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着。杜甫有句话:诗是吾家事。“奉儒守官”是杜家的传统,是“先臣绪业”。他所学的重点是“修文”。其祖父杜审言擅名诗坛,“吾祖诗冠古”,杜甫很是引以为荣。




他不是没有李白那样的条件,他的创作中亦有着“方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这样丝毫不让李白的飞扬恣肆。但是那只是昙花一现。责任和使命一直是他生命里的主线。


他的诗歌总是和强烈的时代色彩相联,安史之乱的缩影都在他的笔下: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时候毫不手软,稳扎稳打,直面社会黑暗,反映了一个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哀切至极。


而这些恰恰是他人格魅力的所在,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不单单抒写个人的艰难和困顿,而是将自己的目光和情思由此及彼地推向那些比自已更为艰难的士兵和百姓。




他的稳重已经不仅仅是沉稳,而是更加发展成坚定和刚毅,背负着一个民族的山山水水往前走。


《史记》伯夷列传中讲过每个人许身的不同:“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而杜甫这种对世界上的至真至善则是出自本能的追求。“士当以天下为已任”,这是杜甫没有办法放下来,令他自己也无可奈何的一份感情。正是由于这种几乎是本能的关怀,成为杜诗光芒四射的精华。


但是这样的坚定究竟意味着什么,却很难说得清楚。更何况期间还有数不尽的误会和委屈。


03


晚年读苏轼


那年苏轼贬在黄州,偏僻荒远,人生空前低落,政敌却仍不肯放手。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交织在心头,挥之不去。吃的也很贫乏,他写《寒食帖》,写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但是,这怎么能是东坡居士生活的全部呢?


他能从早年所受的佛老思想中寻找安慰,吸取儒释道三家中的精髓,为己所用,便是“慎静以处忧患”的静者思想。有了这个精神支柱,生活从此变得达观起来,在谪居生活中随性而适。正如他给子由信中所说的那样“任情逍遥,随缘旷放”。




他自己开荒种地,甚至不顾君子远庖厨的教导,亲自下厨烹制猪肉。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足。焖得一手好猪肉。清贫的生活从此多了些许滋润,躬耕劳作的日子也有了生动的色彩。


所以在清苦惆怅之外,也有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旷达与淡然。那些苦难和艰辛在岁月的流水间被打磨淡化,甚至带上了一点浪漫主义的色彩,剩下的是人生的五味俱全。


所以,就算你是天下的主人也无法随心所欲地左右一个人的人生。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中国文人是有着自己立身的准则和信条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面对变幻莫测的生命长途,唯有不卑不亢的从容淡定才是无往而不胜的力量。




学会适应平淡,学会守住寂寞。困境困住的是信心,顺境溜走的是初心。


在近乎寡淡的味道中品味出平静的滋味是一种大智慧。让人恍然间明白漫长是一个必经的旅程,华彩只是最开始的部分。


万物皆有其时,生活总有起落。


生命之河流在流过春日的激沛、夏日的热烈、秋日的沉默之后,最终归入冬日的安详。


生命的曲折终归平寂,宁静才是不变的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9-8-8 10:48 | 只看该作者
风雅《宋词》:最美的是这50句!
2019
08/08
09:00
儒佛道文化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词,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字、最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它和美,浑融蕴藉。它深微隐幽,意味隽永,优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


【1】送别抒怀: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2)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满庭芳》秦观 )


(3)月皎惊乌栖不定。(《蝶恋花·早行》周邦彦)


(4)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丛花》张先)


(5)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踏莎行》欧阳修)


(6)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欧阳修)


【2】羁旅思乡:


(7)碧云天,黄叶地。(《苏幕遮》范仲淹)


(8)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唐多令》吴文英)


(9)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蒋捷)




现实生活中的小事也是这样,高高的堂叔到我家串门的时候,总会开着玩笑说:“长的太高了也别扭,到了谁家里都得低着头才能进去。”说着就低着头迈进了门槛,往往我母亲就会接上一句:“是因为你长的高了,俺这门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扬,还是批评,总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假如堂叔到我家进门时不低头,必然就会碰着头,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别人也跟着不自在,哪还有低着头走进去换来的那种欢笑?


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最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些看来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实现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有时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有时需要我们低头弯腰,才能跨过这道关键的门槛,获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睡前伴你夜


现实生活中的小事也是这样,高高的堂叔到我家串门的时候,总会开着玩笑说:“长的太高了也别扭,到了谁家里都得低着头才能进去。”说着就低着头迈进了门槛,往往我母亲就会接上一句:“是因为你长的高了,俺这门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扬,还是批评,总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假如堂叔到我家进门时不低头,必然就会碰着头,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别人也跟着不自在,哪还有低着头走进去换来的那种欢笑?


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最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些看来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实现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有时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有时需要我们低头弯腰,才能跨过这道关键的门槛,获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睡前伴你夜听


【3】思人伤情:


(1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


(11)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12)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幕》晏几道)


(13)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思远人》晏几道)


(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秦观 )


(15)一川烟雨,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


(16)红酥手,黄藤酒。(《钗头凤》陆游)


(17)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吴文英)


(18)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


(1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2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


(2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


(23)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晏殊)


(24)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晏殊)


(2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蝶恋花》晏殊)


(26)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李之仪)


(27)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木兰花》欧阳修)


(2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欧阳修)




现实生活中的小事也是这样,高高的堂叔到我家串门的时候,总会开着玩笑说:“长的太高了也别扭,到了谁家里都得低着头才能进去。”说着就低着头迈进了门槛,往往我母亲就会接上一句:“是因为你长的高了,俺这门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扬,还是批评,总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假如堂叔到我家进门时不低头,必然就会碰着头,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别人也跟着不自在,哪还有低着头走进去换来的那种欢笑?


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最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些看来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实现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有时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有时需要我们低头弯腰,才能跨过这道关键的门槛,获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睡前伴你夜


现实生活中的小事也是这样,高高的堂叔到我家串门的时候,总会开着玩笑说:“长的太高了也别扭,到了谁家里都得低着头才能进去。”说着就低着头迈进了门槛,往往我母亲就会接上一句:“是因为你长的高了,俺这门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扬,还是批评,总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假如堂叔到我家进门时不低头,必然就会碰着头,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别人也跟着不自在,哪还有低着头走进去换来的那种欢笑?


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最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些看来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实现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有时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有时需要我们低头弯腰,才能跨过这道关键的门槛,获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睡前伴你夜听


【4】怀古伤情:


(2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5】咏物言志:


(3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3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3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芳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33)九万里风鹏正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6】人生感慨:


(3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


(35)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临江仙·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3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3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苏轼)


(38)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苏轼)


(39)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虞美人》蒋捷)


(40)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浪淘沙》欧阳修)




【7】伤春感怀:


(41)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木兰花》晏几道)


(42)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总被无情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43)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蝶恋花》贺铸)


(44)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辛弃疾)


(4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


(46)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浣溪沙》晏殊)


(47)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千秋岁》张先)


(48)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张先)


【8】怀念亲友:


(49)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苏轼)


【9】其他


(5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0:40 | 只看该作者
李白其实是个格律诗高手,只是不愿多作而已
2019
08/09
07:27
老街味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前言


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一种人,不懂格律却反对格律。其中有一部分人特别喜欢把李白拿出来作为例证, 李白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都不需要遵守格律,所以就误以为李白不做格律诗。


这是最初级的外行了。高级一点会用《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夜泊牛渚怀古》等举例,您看,李白出律的“律诗”不也是很多吗?


的确,在李白这个时代,依然还有不少出律的“律诗”。不过这不是后人学诗可以随意出律的理由。今天在说李白的诗以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李白这个人。




一、李白其人


李白的出身地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出生在今天的中亚国家,不过《新唐书》记载他出生在巴西(在今四川):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李白妈妈生他的时候,梦到了长庚星(太白星),所以取名为太白。李白19岁的时候,“燕许大手笔”之一的苏頲就称赞他是未来的司马相如:


“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不过李白可不仅仅是个简单的读书人,“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他的这种特质常常在自己的诗中体现出来。李白的理想就是建功立业后,像鲁仲连和范蠡那样功成不受赏,归隐江湖。可惜的是,归隐之事他常作,建功立业这件事不但没有实现,反而走火入魔,差点丢了姓名。


天宝年间,李白的好友道士吴筠被召入长安。李白也随之进京,并受到了贺知章“谪仙人”的赞叹。贺知章把他引荐给唐玄宗,皇帝也非常欣赏李白,留下他做了翰林供奉。但是李白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唐玄宗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弄臣看待。加上李白与皇帝身边的人关系不睦,于是领了一笔辞职补偿金后(不知道n+几),就辞官畅游天下去了。


安史之乱以后,李白觉得乱世出英雄,该自己大显身手一番了,没想到出山后竟然跟错了队伍。不知深浅的李白还作了一组《永王东巡歌》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结果永王兵败后,李白也受到了牵连,若不是郭子仪求情,恐怕要丢了这条性命。最后被判流放夜郎,总算留下一条姓名。正在大家为他担心的时候,李白竟然遇到大赦回来了,路上还兴高采烈地写了一首《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旧唐书》说李白“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唐才子传》说李白“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两种说法都认为李白饮酒过度而死,可见饮酒不仅仅帮助作诗,还能帮助找一个好归宿。


李白的时期,已经开始进行诗赋取士,所以读书人一定会作格律诗才有机会被录取。李白也不能免俗,他当然学习过格律诗,而且有相当数量的格律诗。所以说李白不作格律诗的人,其实没有真正读过几篇李白的作品。




二、李白标准的七言律与古风式的七言律


李白的各类诗体中,七律传世最少,仅仅有八首。《登金陵凤凰台》是他最好的七言律诗,不过这首诗也是著名的“折腰律诗”。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李白这首诗常常被拿来举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看上图【】内的字,第2句和第2句的第2个字:去、宫,失黏。第四句和第五句的第2个字:代、山,失黏。


这八首中当然有标准无瑕疵的七律,不过只有《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题雍丘崔明府丹灶》两首“整炼合格”.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清朝《删订唐诗解》作者吴昌祺认为“太白七言诗此首为佳”,这首诗从格律说没有一点瑕疵。


《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火自飞。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这两首都是标准的七言律诗,平仄、黏连无误,中间二联对仗工整。可见李白不是不会作七律,而是不喜欢做而已。


李白有四首失黏七律如《登金陵凤凰台》等、还有一首半古半律的七律《鹦鹉洲》,一首出律又失黏的七律《题东溪公幽居》。李白一生当然不仅仅这几首七言律诗,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已 。




三、李白的五言律诗


《瓯北诗话》的作者赵翼说:“青莲集中古诗多律诗少。五律尚有七十馀首,七律只有十首而已”。


李白作品中古风多律诗少,古人早就有定论了。其实这十首(完整的八首)七律、七十多首五律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标准的律诗。七律刚才说过了,我们下面看几首他的五律。


1、不对仗的五律


这首《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著名的不对仗的五律: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五律的规则就是押韵、平仄、对仗、黏连,这首五律却没有一联对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特别说道:


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




2、平仄不协的五言律


《赠薛校书》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誇观涛作,空郁钓鳌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第一句是拗体,仄仄平仄仄,第二句是平平平仄平。只是常见的救拗方式。第7句是半拗体:举手谢东海,仄仄仄平仄,第八句也救拗:虚行归故林,平平平仄平。


不过第5句失黏,誇,字应该仄声,用了平声。另外这一句:未誇观涛作,仄平平平仄,也不是律诗的句式。


《沙丘城下寄杜甫》第二句:高卧沙丘城,三平调。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城边有古树,平平仄仄仄,三仄尾在唐律中很常见。鲁酒不可醉,五连仄,也是可以救拗的拗体,齐歌空复情。平平平仄平,是救拗的方式。


但是“高卧沙丘城”,平仄平平平,这叫做三平调,是律诗中不允许的。




3、完全标准的五律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唐·李白)


汉帝长杨苑,誇胡羽猎归。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


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


子云叨侍从,从,在这里是去声。逢君奏明主,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常用变格。这首是标准的五言律诗。


李白的标准律诗并不少,例如这首《口号赠徵君鸿》: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唐诗品汇》评价这首诗说:


律诗必须守规矩。试看此等五言,何其严哉!今人虚实轻重且不审,恶乎律?


李白严谨的五律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这首《渡远荆门送别》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结束语


李白的五律、七律甚至排律和绝句中,都有貌似格律诗但有不少出律的现象。这首现象不仅在李白的诗里能看到,在他同时期的其他人的作品中也能看到。这种类型的“格律诗”其实在南北朝后期就已经很常见了。


不过这不是今天作律诗可以随意出律的理由,我们学诗还是要严谨一些好。唐朝的诗人们平时作诗可以很随意,但是在科举考试中就马虎不得了。唐朝的试帖诗可不敢出律,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前程。


例如李白的这首五排,也是精切严格的五言六韵诗,和科举时的诗体一样。就是题目真挺长。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二首 其一》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傍来。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依图上见,溪即镜中回。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结束时,按照惯例,用诗人原韵作一首五言排律吧。


《五言排律·忆太白》


夜郎惊未定,惜此谪仙才。挂席桑榆晚,因风月下来。


凭舟思范蠡,把盏忆燕台。苍鬓浮生老,东篱五柳催。


将辞白帝去,忽见楚江开。买得山公马,朝朝沽酒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4:31 | 只看该作者
二十首经典古诗词:愿岁月静好,叹沧海桑田
2019
08/09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清代: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寄黄几复


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古风


唐代:李白


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


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


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


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


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




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行香子·述怀


宋代: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杂诗十二首·其二


魏晋: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代: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沈园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清代:纳兰性德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无题


唐代:李商隐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 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阁夜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宋代: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五代: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代: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登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宋代: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4:43 | 只看该作者
汉代戚夫人最经典的一首诗,也是她最凄美的绝唱
2019
08/09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戚夫人曾红极一时,极得汉高祖宠爱。但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即汉惠帝,吕后便做了太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戚夫人穿上囚衣,戴上铁枷,关于永春巷舂米。戚夫人悲痛欲绝,乃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也是她一生最凄美的绝唱《舂歌》。


舂歌


两汉——戚夫人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译文


我的儿子啊,你贵为赵王,而做母亲的我却成了奴隶。每天舂米直到日落西山,性命还常常受到威胁。和你相离三千里,谁能够去给你送信告知你我的境况呢?


赏析


“子为王,母为虏”,开头的短短六字,诗人仅仅用三言六字就将母子地位之悬殊横暴世人眼前,表达了戚夫人内心深深的愤懑之情,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紧接着“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戚夫人向自己唯一亲近的儿子诉说自己每天起早贪黑舂作不止,生命还常常面临威胁。


最后一句“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戚夫人用“三千里”一词表达与儿子的相距之远,更加衬托自己 的这种思念之情,犹如一声绝望的呐喊,将自己心中的悲苦和对远方儿子的思念一倾而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5:42 | 只看该作者
李煜的这首词,写尽他降宋被囚后的落寞,让人心疼
2019
08/09
10:04
诗词歌赋汇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文/田华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唐诗宋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诗歌被世人传颂了千百年,有些诗歌已经沁入人心,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会哼出一两首来。后来经过后人的编辑、整理出了《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这样的经典诗歌合集。很多诗歌也被定为了中小学生必背,这也说明了古人留下的这些文化财产是多么可贵了。


唐诗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历程。盛唐时期的代表人物如诗仙李白、王维、杜甫等人,他们的作品引领了整个大唐的诗风走向。尤其是诗仙李白,他斗酒诗篇,他仗剑天涯,他给后人留下了一首首经典诗歌。在中小学生必背的诗歌中,李白的诗可以说首首皆为经典!


盛世之风一去不复返!随着大唐的衰败,唐诗也在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走向了衰落。之后南唐时代的金陵城内,一位风度翩翩的多情男子,常常在月下竹林之中抚琴赋词,这位词人便是李煜,后来南唐的最后一任皇帝!




李煜多才多艺,他更善于写词。在唐诗落寞之后,李煜潜心钻研词的创作,以致于最后丢掉了南唐的江山。李煜的词风以其肉袒出降为分界线,前期的词风多为描写男女之情,降宋后词风大变,他将自己的悔恨与对故国的相思全部写进了词作之中。这时期李煜对词的创作和钻研达到了顶峰。也正是这个特殊时期,李煜奠定了后来宋词的坚定基石,开拓了宋词的创作道路,为后来婉约派代表柳永指引了创作方向!


宋词的璀璨离不开李煜的贡献,而这位多才多艺、被命运无情摆布的多情男子,在公元975年时,李煜从一国之君一落千丈,沦为别人的阶下囚,这般耻辱又是何等的辛酸呢!他被囚禁在汴京城内一处小院之中,门外有重兵看守,李煜是没有自由的!陪伴李煜的是无尽的落寞和万般的无奈!




正是这样的环境,给了李煜无穷的灵感,创作出了诸如《虞美人》、《相见欢》等著名词作。今天小华给大家带来的也是他被囚禁时所写的一首词《乌夜啼》,这首词中,写尽了李煜被囚后的落寞与对故国的相思与无奈,读之让人心疼不已!


乌夜啼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上片中,李煜开篇就对环境进行了叙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氛围。彼时的屋外,刚刚经历过昨夜的一场风雨,秋风肆无忌惮地吹响了窗外的帘子。屋子里的蜡烛已经燃尽,漏壶中水也所剩无几,此时的李煜辗转难眠,又这样一夜无眠!词人先写屋外情景:昨夜风雨交加,词人李煜听得明明白白的,说明他一晚没怎么睡觉,就连窗帘被吹动的声音他都能听得非常清晰。


之后再写屋内情景:屋内蜡烛也景燃尽,漏壶中的水也已经没有了,这两种物品都是古人用来计时的工具。词人之所以写到这两种物品,意在表达这一晚是多么的难熬,无人相守的李煜是孤寂、落寞的,他心中惦念的是家国,是妻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不详,但据推测,应该是小周后常被召入宫中临幸),所以李煜才会寂寞,他辗转反侧一夜,难以入眠!




下片中,一夜的无眠,让李煜感慨万千!他慨叹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场梦一样,而自己的这个梦更加的荒唐、悲催!自己败光了先祖打下来的南唐江山不说,如今从一国之君沦为了阶下囚,这巨大的落差,真的如梦一般!李煜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他害怕等待他的是无尽的落寞与无奈!为了逃避,李煜选择饮酒,因为醉梦中有他那三千里美好的南唐江山,和秦淮河上那一排排荡起涟漪的画舫,还有教坊中吹奏优美曲子的千百宫娥……




降宋后的李煜,虽然身在汴京,但他的心无时无刻不牵挂故国金陵。无尽的相思与悔恨折磨得他鬓白体瘦,正如他的另一首词中所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确实如此!再锋利的刀也斩不断李煜对家国的相思,再好的梳子也理不清李煜对亡国的悔恨。种种忧愁像一团团乱麻,将李煜心口堵得严严实实,也正因此,李煜的词才会如此得真切、动人,才会被流传千古,被后人称之为“千古词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12:08 | 只看该作者
忠孝难两全!明代最大冤案的主角,一首古诗写尽赤心肝胆
2019
08/10
08:2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就当前的历史评价来说明代历史有两大冤案。最著名的应该是明朝末年的袁崇焕。另外一个则是明代中期的著名官员于谦。


这个历史人物和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娱乐人物很不一样,那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形象,非常正直也非常果敢。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大明王朝,但是后来含冤而逝,他的生命历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为什么他的人生是一个悲剧?是因为他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不管是在皇帝被俘之后扶持新皇帝,还是后来领导的京城保卫战,他的目光是敏锐的,他的战略是最正确的。只可惜陷入到皇帝兄弟皇位的争夺当中,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牺牲品,才造就了他如此悲剧的命运。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这首古诗就是于谦的《立春日感怀》,当时诗人正在前线领军作战,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就是忠孝难以两全,为了为国尽忠不得不离开家,没有办法尽孝。古诗当中最经典的诗句,“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可谓铁骨铮铮,光明磊落。




诗歌的开头点明是立春的季节,“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马上一个春天就来到了。但在这个应该是团圆的日子当中,诗人也在反思自己为什么长久地留在边疆,要知道岁月不饶人呀!


这后面的两句是算作是一个答案,“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一片赤子之心都是忠心报国。想起来家中的老父亲母亲,潸然泪下。忠孝不能两全,他把一颗心全部献给了大明王朝,但却成就了他明朝最大冤案主角的悲剧命运。




但是她的精神,他的选择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虽然他以悲剧结束,但是他的历史功绩,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后世诸多知识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1:54 | 只看该作者
李煜一首词,句句写思妇之愁,但“秋怨”2字却深藏不露
2019
08/11
07:5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著名的词人皇帝,李煜在文学史上得到的评价很高。他那些怀念故国的哀思都寄托在宋词之中,形成了摄人心魄的审美特征。我们今天读到他流传下来的那些诗词,无一不闪烁着真情实感的光芒,无一不渗透的是人对故国最沉痛的哀思,无一不让我们感动。




当然这只是后话,是李煜生命后期的代表作品。如果我们了解他前期的作品之后,我们对这个人物形象或许会有新的看法。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诗词就是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题目当中就能够看出这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作品。在古典诗词当中,书写男女爱情是重要的内容,而在表达男女爱情的诗作当中,书写两人之间的相思,又占了的更大的比例。


这一类的诗词通常没有多么复杂的内容,只不过是随外界的变化,内心深处的感慨而已。不过仔细品味其中,发现李煜的文学修养确实很高,勾勒的意境也非常的美丽。


诗词的一开篇就有阻隔之感。“一重山,两重山”,山峦重重叠叠,挡住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人的思念。也正是因为这种阻隔的存在,才会让这种情意的表达更加的动人。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展现的抒情主人公眼前的是山高路远,烟雾迷茫。但他的思念此时此刻就如“烟水寒”一样,有着深切的盼望,有着属于秋天的悲凉。




上片已经交代这是一个秋天的季节,而其中字里行间渗透的都是闺怨之感。句句都是写抒情主人公秋怨之惑,但没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这两个字具体的内容。反而通过现实当中的花朵的开放来隐喻人生命的短暂,来隐喻人青春时光的不可逆转。


“菊花开,菊花残”,美丽的菊花开了又败了,等到第二年又重新绽放。季节时令的变化交替轮换,可惜人的青春只有这么一回。“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正如同菊花的开放都有特定的规律一样,大雁南飞也是有迹可循。可惜远方的新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却总也找不到漂浮不定的规律。




而抒情主人公的身边,只有“一帘风月闲”。


李煜前期的诗词就是这样,多写宫廷的爱情感触。内容比较狭窄,但风格相对而言依然有清新之色,为他后期那些惊世骇俗的作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不过这一首诗词。本来句句写抒情主人公的秋怨,却又字字不提,着实有几分含蓄之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2:04 | 只看该作者
唐代诗人并不出名,但是一首诗流传甚广,偶数句皆有传神之语
2019
08/11
08:15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唐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唐诗的发展之中,著名的诗人更是后浪推前浪。


有的诗人留下了很多精彩的作品,在文学史上青史留名。有的诗人虽然不常见他的名字,却也能够在实际当中看得出他的用心之作。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这首古诗,就是唐代诗人窦巩的《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关于这个诗人的名字我们并不太熟悉,实际上历史关于这个诗人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




但是这个诗人的这样一首古诗在今天来看却有着很高的审美特征。虽然表达离别是唐诗诗人都会写到的主题,但这首古诗且别出心裁。一首诗流传很广,尤其是第二句和第四句都有传神之语。


诗句的一开始,就是一个生意盎然的新世界。“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水面上的一层薄烟刚刚的散去,远远的可以看到岸边许多户的人家。这是对湖北襄阳城美景地描绘。地处长江沿岸,多有几分江南的秀丽。




春风吹过来,千万条柔媚的柳树枝随着春风轻轻的摆动。古典诗词当中,一旦出现柳树枝的印象,几乎都和送别有关,这首诗词也不例外。题目当中“寄宇文籍”,显然是在诗歌当中表达对离愁别恨的感触,也诠释出了对老朋友的思念。


相比而言,后面的诗句表达得更为直白。“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没有人相伴,只有诗人自己在河堤上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这首古诗当中第二句和第四句最为精美。“东风吹柳万条斜”很容易在我们的眼前形成相应的画面。柳树枝的摆动,轻柔的春风。无一不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


最后一句“马踏春泥半是花”,更容易让我们想起著名的“踏花归去马蹄香”,蝴蝶翩翩起舞,围绕着马蹄的旁边。这样的诗词意境多有几分美感,也更显现出了诗人对唐诗作品的细致把握和充分的想象。




即便是这样的一个诗人,在文学史上没有很高的名气,但这样的两句古诗可以把我们带到那个诗意的世界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4:15 | 只看该作者
夏日最常见荷叶细雨,却不料“荷叶送秋声,雨声凉入梦”
2019
08/11
08:3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夏天荷花的开放是最为美丽的,而且其本身的特点,花朵和叶子同时出现,和春天开放的那些花儿很不相同。李商隐很早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同,所以写下来一首《赠荷花》。




荷花的生命贯穿在整个夏天和秋天,很多诗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往往用荷花的生命来象征着季节的变换,体现出了诗人的别出心裁。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这首古诗就是清代诗人陈文述的《夏日杂诗》,夏秋之交最适合读这样的诗句,有梦境,有意境,更有胜景。本来夏日最常见荷叶细雨,却不料“荷叶送秋声,雨声凉入梦”。


在很多人看来,经历了酷暑难忍的夏天之后,人们对秋天总抱有很高的期待,毕竟秋意能够带来身心的清凉,这个诗人的诗句也不避讳这一点。




古诗的一开始,“水窗低傍画栏开”,临水敞窗,像是生活在一个水景房之中,也最能感受到秋凉。夏天的酷暑到处都是热腾腾地,而在这个夏秋之交,秋天的来到让人感觉到爽身的快感,来自寝卧的枕席,这让人感觉到凉意沁人。


这样的诗句讲得浅白,人人同感,倍增亲切,很有生活的体验也很有生活的味道,尤其对于我们刚刚经历的这个夏天来说更是如此。




此后的意境更是“荷叶送秋声,雨声凉入梦”。诗人看到“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秋雨点点滴滴的洒落在荷叶之上,那种独特的响声,更是把凉爽带入了你我的梦境之中。


而这种凉意习习,让诗人的梦境都浸透着秋天的色彩。


这样一首小诗,虽然篇幅很短。但写出了诗人的梦境,也表达出了诗人的心情。雨打荷叶,更有一种意境之美。




诗人就是通过敏锐的触角,来感知自然界细微的变化。他把这种细致入微的感觉,融入到诗词的创作之中,味道十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4:24 | 只看该作者
柳永最文雅的宋词小令,把每一个失意的人生,都写到了诗词中
2019
08/11
08:0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由此可以看得出柳永对于北宋宋词的影响之大。虽然我们今天看柳永的那些诗词,其中不乏俗语,少了几分雅致,但也不过是词人有意为之的结果。




我们参考词人的生活经历,可谓一辈子都是在失意当中度过的。“奉旨填词”不过是一种调侃,他内心的悲哀和失落,无人能够体会得到。所以他才会把时光和精力都用到了诗词风月之中,在偎红倚翠、纸醉金迷当中透支生命。


但这样一个词人偶尔也有文雅的宋词之作,一首诗词虽然不长,但是把每一个失意的人生都写到了宋词之中。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这首宋词就是柳永的《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情感的表达多有几分雅致,书写了所有人生最为失意的瞬间。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宋词的一开始就是一幅悲凉的剪影,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道路两旁只剩下最后的秋蝉,在不住地鸣叫。秋天本身就是让人伤感的季节,更不必说有秋蝉最后的鸣叫。




但这样的环境词人还觉得不够味道,他把目光投向了更远处。“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夕阳、秋风,他看到的是天地广阔,夜幕降临。


这样的景色最适合抒发感慨。“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归去的云朵杳无踪迹,再也找不回来。旧日的美好盼望,要到哪里才能寻找的回来?




又想起曾经有过的少年时光,内心更是涌出一阵酸楚。“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如今再也没有兴致饮酒作乐。过去的酒肉朋友有现在也所剩无几,毕竟如今早已经不是狂放不羁的少年时了。


一句宋词当中有多少无奈?有多少人生的失意?有多少人到中年的悲哀?人生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慨,但人到中年以后总会回忆起少年时光无穷尽的精力,无穷尽的想象,无穷尽的期待,总会有无穷尽的苦涩。




拿现在和少年相比,内心的苦涩是一定的。更何况此时的自己人到中年而一事无成,有辜负了多少少年的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4:28 | 只看该作者
杨万里最经典的一首诗,短短28字,将初夏池中美景写得诗情画意
2019
08/11
10:05
诗词歌赋汇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导读:


盛唐时期,唐诗之风吹拂着整个大唐。在这股盛世之风的影响下,诗词歌赋、书画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就抓住了这股暖风的尾巴。李白年轻游历期间,常常在高山流水之间游走。他出口成诗,他仗剑天下,诗仙李白曾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经典名诗。


在众多唐代诗人之中,李白对唐诗的掌握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再加上他那天马行空一般的想象力,李白笔下的经典唐诗就如同一座座凡人难以逾越的高山一样,让后人无法超越!就算论唐诗的产量来说,诗仙李白也能位列前茅!


我们知道,在宋朝盛行的是宋词。宋词之风吹来期间,诞生了如柳永、李清照、王安石等文坛大咖。而与这些专注于写词的文人格格不入的,还有一位大诗人,他就是杨万里,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说杨万里格格不入,那是因为在宋词盛行的宋朝,他却偏偏不跟主流赋词,而是专注于工宋诗,而且还不少写。杨万里一生所写的宋诗产量惊人,多达25000多首,不过因为外界的种种原因,其中只有少量的宋诗得以保存下来,想想实在有些遗憾了!




杨万里的宋诗名篇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小池》,其中名句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宿新市徐公店》,其中名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等等。今天小华给大家推荐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小池》,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时间应该是春末初夏。这首诗中杨万里只是取了小池中的一处小景,他仅用短短的28字,就将池中的这处美景写得唯美至极,诗情画意,不得不让人佩服!


我们来看全文: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初夏里的一天,诗人杨万里在园中悠闲地逛着。此时的微风刚刚拂过诗人的脸颊,之后径直朝着不远处的一处水面拂了过去。开篇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描写的是此时杨万里看见眼前涓涓而流的泉水,水流看上去很细,但却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此时的“泉眼无声”既写出了初夏时池中的宁静氛围,又为后面的“蜻蜓立上头”埋下了伏笔。




“树阴照水爱晴柔”,诗人在这句中巧用了一个“爱”字,将树阴拟人化,树阴将它伟岸的身影盖在水面之上,生怕晒到了池中的水一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正因为泉水无声而流,树阴遮住了阳光,才使得蜻蜓肆无忌惮地停在了荷花的嫩尖上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杨万里笔下所勾勒的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首先诗中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活泼的蜻蜓,透亮的泉水,诗人将这五种独立的景色融入到了一起,构成了一幅唯美的初夏唯美的画面,虽然没有诗仙李白那般的恢宏、狂放,但杨万里笔下描绘出的这般宁静和柔美才显得诗情画意,让人陶醉呢!




杨万里的这首诗你是否喜欢呢?欢迎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4:32 | 只看该作者
格律诗中的排律,格式是如何安排的?
2019
08/11
10:21
梧桐树边羽飘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排律的格式是如何安排的?




排律是近体诗(格律诗)的一种。


不管哪种格律诗,都不是平起随平起写下去。


这种说法是不精确的,硬要这么形容的话,那也是“平起”-“仄起”-“仄起”-“平起”。句与句之间遵守的是格律诗的“对”、“黏”规则。


我们平时聊到遵守平仄的近体诗,一般就是说绝句、律诗,估计有些同学并不清楚排律。这是因为相对于古体诗和绝句、律诗来说,排律实在是有些难。因为难,所以写的人少,写得好的更少,到最后就没什么人写了。


写排律本身就有炫技的意思在里面。


排律和绝句、律诗的区别就在于句子数量。每句的字数也是分“五言”、“七言”。但是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而排律就是八句以上,也就是至少十句,多则没有限制。


虽然篇幅很长,能装下更多内容,但是并不好写。




排律有以下要遵守的格律规则。


平仄


首先,排律是近体诗,那么和绝句、律诗一样是要遵守平仄关系的,要遵守“对”、“黏”的句子关系,绝句四句,都经常有人晕头转向的出律,何况排律那么长的篇幅?要在篇幅超长的情况下保持平仄对应关系,这是第一点难处。


押韵


第二点,押韵。因为是近体诗,所以只能押平声韵,并且一韵到底。那么就必须对韵部中的字非常熟悉了,而且严格用韵,不能平仄同押,不能邻韵通押,不能中途转韵。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很长的诗,只要发生了韵脚的变化,那就是古体诗,不是排律。这是第二点难处。


对仗


第三点,对仗。这一点要求对普通诗歌爱好者来说,接近变态了。绝句不要求对仗,律诗要求颌联、颈联对仗,甚至放宽到只需要颈联对仗,而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中间不论多长,都必须对仗!这就是排律佳作极少、创作萧条的原因。




诗圣杜甫于格律,已臻化境,所以他的排律既多且精。选一首举例,大家对照着看一下排律的格式安排。


清明二首之一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平仄上首句“朝来新火起新烟”为“平平仄仄仄平平”,是平起押韵格式,根据对粘规则推出二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湖光山色净客船”,再根据黏的规则,得出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绣羽衔花他自得”,这样可以一直推到最后一句,都是符合平仄格律的。


再看押韵,全篇押“一先”平水韵,没有转韵,没有出韵。


上面提到,排律除了首尾联,其他联必须对仗。杜甫显然意犹未尽,他的尾联细看也是对仗的,虽然是宽对。也就是说这首排律,除了首联,全部对仗。非高手不能为之。


平仄严和,通篇一韵,除首尾联全部对仗。


这就是排律的格式安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0:24 | 只看该作者
农活也是需要技术的,诗人回归田园,却发现耕田也那么不简单
2019
08/12
08:0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古人在现实世界当中不如意,总会想办法找到出口。虽然历史上有武死战文死谏的传统,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有那种执着的精神。




更何况他们还要考虑一个成本的问题。武死战文死谏这样一种品格,在贤君面前尚且有它的作用和价值,但如果整个社会都是污浊的,整个朝廷都是混乱的,还不如挂印而去,归田园居。


有不少人选择了这条路。但是到他们回到乡村之后,却发现农活也是需要有技术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以上的这首古诗就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农活也是需要技术的,诗人回归田园,却发现耕田也那么不简单。否则按照这个大诗人的智慧,“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如此辛劳,也不至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因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所以才下决心归园田居,从一个文官变身为一个农夫。或许在他来看,农活是非常简单的,所以才会不顾自己的前途去当一个农夫。




士农工商中国古代社会向来都有这样的历史传统,每一个阶层都有自身的价值。古代文人向来都是如此,在官场上混不下去就会回到农场,而极少有人去到工厂做工,去到商场经商。其中的原因也是不言自明。一方面,工厂和商场地位比较低下;另外一方面,这两者的工作难度要比做一个农夫大得多。




但即便如此,农活也是有技术含量的。“草盛豆苗稀”说明诗人并不擅长这一行。或许他并不懂得如何施肥,或许他并不懂得选择适合这块地生长的作物,或许他并不懂得种子的甄别……他只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到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之上,但对于整个庄稼的生长来说,好处是有,但并非决定性的。




当然,陶渊明的这首诗作主要还在于展现自己的品格:不与世同流合污,此所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至于他的种田水平一般,倒也没有什么人关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0:30 | 只看该作者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到底是什意思?
2019
08/12
08:16
梧桐树边羽飘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在格律诗中的平仄对应位置上的用字方法。


我们在学习格律诗的平仄关系的时候,经常会明明知道一个地方该平或仄,但是写诗用字语义和词义完全没办法合平仄。所以四种基本平仄格式虽然固定,在创造格律诗时,有些位置的发音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发生变化的。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笼统地总结出来这种说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也就是说每一句诗中的平仄位置(以七绝为例),在一、三、五三个位置上的字可平可仄,而二、四、六位置上的发音绝对是固定的,当然第七个字是句尾要用来合韵,平仄是固定的,肯定不能变化。




二四六分明


这种总结只是相对简单化平仄异常。其实前一句宽泛,强调的是后一句“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首先必须保证重音节位置的平仄正确,然后才能来看“一三五”能否不论。律句都是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单数音节相比而言显得不很重要了。


我们在格律诗的平仄关系推导中遵守的“对”、“黏”的规则,也是看“二、四、六”音节。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平”,那么第二句要相对,则主要看“白”(二)、“舟”(四)、“欲”(六)三字平仄对应,这三字分别为“仄”(白是入声字)、“平”、“仄”,那么在下句中对应的二四六字就应该是“平”、“仄”、“平”。“忽闻岸上踏歌声”,“闻”、“上”、“歌”三字符合平仄,没有失对。


再根据“黏”的规则,第三句的二四六字要与第二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平、仄、平”,“桃花潭水深千尺”,“花”、“水”、“千”三字平仄与第二句二四六字相同,没有失黏。


然后第四句“不及汪伦送我情”,“及”(入声字)、“伦”、“我”平仄又是“仄、平、仄”,与第三句相对。所以整首七绝的平仄关系是正确的,是合乎首句仄起押韵押韵格式的。




这一整首诗推下来,估计大家对平仄关系推导也有了概念,所有的格律诗都可以这样推导,大家只要搞清首句平仄关系,后面都不用死记硬背。


这就是“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


那么在二四六分明的基础上,是不是在一、三、五位置的字的平仄真的都是可以随意吗?


答案是否定的。


唯一能肯定的就是首句首字。因为首句首字无论平仄,都不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平仄关系。我们看一首格律诗的整体平仄关系,也是从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做出判定。


那么其他位置为什么并不是我们讲的“不论”呢?


因为平仄格式有很多限制,也就是所谓“病”,基本的平仄格式都是双音节发音,抑扬顿挫,错落有致。而“一三五不论”肯定会改变发音规则,在不出现格律忌讳的情况下才可以灵活处理的。




格律诗有哪些忌讳呢?孤平,孤仄,四连平,四连仄,三平尾,三仄尾。


出现这些情况即为出律,会影响整句诗的节奏美感。当然,这里面像孤仄、三仄尾是否出律都有争议,这里我们不谈,只看“一三五不论”对出律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句五言,“白日依山尽”,首字“白”字为入声字,发仄音,平仄为“仄仄平平仄”,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第三字肯定就不能不论平仄,假如改成“白日落山尽”,“仄仄仄平仄”,这就犯了孤平大忌。肯定不是格律诗了。


再来看一句七言,“平明送客楚山孤”,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情况下第五字也是绝对不能不论平仄的,如果改成“平明送客云山孤”,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尾,格律大忌。




这是两种很明显的情况,其他还有很多涉及到变格,出律,拗救,就不在这里讲了。


所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是一个大致的总结,给初入门的格律诗学习者临时使用的,肯定不能全靠这个来作诗。


“二四六分明”是必须的,


“一三五不论”不很靠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0:39 | 只看该作者
古诗词中夏天的雨声,一齐聆听,一同欢喜
2019
08/12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夏天的雨,不似春雨的娇羞温柔,不似秋雨的慷慨凄苦,它来则兴致勃勃、气势滂沱,去则心满意足、艳阳高照。喜欢夏天的雨,喜欢它的潇洒与随意。喜欢夏天的雨,喜欢它留下的最为清凉的气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唐】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九江北岸遇风雨》


【唐】白居易


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


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


人间隐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喜晴》


【宋】范成大


窗前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暴雨》


【唐】韦庄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宋】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3:37 | 只看该作者
南宋诗人陈与义这首词,被后人评价为直逼苏轼
2019
08/12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代: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首词大概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天下还承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那时候的作者,“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宋史》本传)。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把国家兴亡、人生穷通的大感慨,付之于渔唱,是文学中从《楚辞·渔父》开始,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意象。诗词中都有,如王维《酬张少府》诗云:“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即是。直至清代,孔尚任写明朝亡国之痛的《桃花扇》也还把渔樵晚唱作为全戏的尾声余韵。此词的结尾,正利用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寂寞悲凉的情绪,同时又因以景语来代替叙事抒情,而能收到宕出远神的艺术效果。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笔意超旷,逼近大苏。近代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此首豪旷,可匹东坡。上片言昔事,下片言今情。“忆昔”两句,言地言人。“长沟”三句,言景言情。一气贯注,笔力疏宕。换头,忽转悲凉。“二十”两句,言旧事如梦。“闲登小阁”三句,仍以景收,叹惋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4 04:57 , Processed in 0.29474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