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2石门素疏【鱼象鱼说】今日诗词

  [复制链接]
341#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4 13:57 | 只看该作者
美到极致!佛教里的诗词你都看过多少
2019
11/14
10:55
28non古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宋·无门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唐.无尽藏禅师

终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元·了庵清欲禅师

闲居无事可评论,

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

行看流水坐看云。


宋·无准师范禅师

山花似锦水如蓝,

突出乾坤不露颜。

曾踏武陵溪畔路,

洞中春色异人间。


宋·智愚虚堂禅师

烟暖土膏农事动,

一犁新雨破春耕。

郊原渺渺青无际,

野草闲花次第生。


宋·大慧宗杲禅师

荷叶团团团似镜,

菱角尖尖尖似锥。

风吹柳絮毛球走,

雨打梨花蛱蝶飞。

................................

............................


宋·云峰文悦禅师

静听凉飚绕洞溪,

渐看秋色入冲微。

渔人拨破湘江月,

樵父踏开松子归。


宋·雪窦禅师

闻见觉知非一一,

山河不在镜中观。

霜天月落夜将半,

谁共澄潭照影寒?


明·憨山德清禅师

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宋·法演禅师

山前一片闲田地,

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

为怜松竹引清风。


唐·灵一和尚

虎溪闲月引相过,

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

白云深处老僧多。


宋·心闻昙贲禅师

带雪含霜半倚篱,

袤横影里露仙姿。

前村昨夜春来了,

竹屋老僧犹未知。


宋.草堂禅师

云岩寂寂无窠臼,

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

闲行闲坐任荣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13:30 | 只看该作者
《全唐诗》里有唯美的一首诗,通篇一个生僻的字,却是美得令人心醉!
2019
11/17
10:43
品读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全唐诗》一共收录了近40000多首诗,大部分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其中一些经典的作品,更是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所以想要系统性地了解唐诗,这部伟大的诗集,那自然是不容错过。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在这一千多年来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一直喜爱唐诗的原因。


笔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荐《全唐诗》里最唯美的一首诗,也就是盛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相信很多人对于这首诗一定是不会陌生,它写得极为抒情,也很是唯美,通篇只是那么寥寥数语,却是描绘的如诗如画;另外高超的表现手法,也是令人惊叹,诗人用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写出了一首别具一格的经典之作。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也是盛唐不可多得的天才诗人,一生写过了无数的经典名篇,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流传了下来,而这首诗也正是他众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整首诗看似写得平淡无奇,但读来却又是朗朗上口,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所以这样的作品,即使是过去读过了无数遍,那也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柳树原本只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可是对于古代的诗人来说,时常会描写这种植物,往往写得又是出神入化,这也正是诗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可我们看到柳树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普通的植物,可是到了诗人的眼中,那柳树就不一样,它可以是一首诗,也可以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


贺知章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很唯美,这也正是与他的性格有关,现实中的他桀骜不驯,这也令他的作品与众不同,这首诗也正是以另一种角度来描写柳树,从而写出了新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独特的才情,虽然通篇只有那么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但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写得就别具一格,也写出了新意,只要一到了春天,那高高的柳树,便是重新长出了新叶,看上去非常的漂亮,也非常的优雅,万条柳枝垂下来,从而也令这柳枝显得更加唯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最后两句最是经典,也是这整首诗的名句,“,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到底是由谁裁剪出来的?然而那二月里的春风,它就犹如是一把剪刀一样,把这柳枝裁剪的很细腻,也很是好看。

贺知章的这首《咏柳》,通篇写得很是简练,也很是直白,整首诗也没有使用典故,更加没有使用生僻的字,但却是写得很是唯美,读来也是令人赞叹不已,这也正是诗人最高明的地方,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则又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13:02 | 只看该作者
当仓央嘉措遇上纳兰容若,李煜遇上李清照,美醉了!
2019
11/23
08:00
红楼梦研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一个是认定的转世灵童,却寻觅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一个是注定的庙堂权臣,却常有远离高门广厦,心系山泽鱼鸟之思。

两个难逃命运的人,怀揣着同一种淡泊离世的深情。在一生的寻觅与伤怀中,留给我们一篇篇绝世情话。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仓央嘉措《十戒诗》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容若《浣溪沙》


《那一世》《长相思》是两位诗人的成名作品,可惜的是,两位身负绝世天才的少年,一个止于30岁,一个止于26岁,一个站在了词的巅峰,一个站在了诗的巅峰,如果他们的生命可以再稍微延长一些,那么就有可能产生交集,可惜的是,纳兰容若没能等上仓央嘉措,纳兰死后两年,活佛出世。

那一天,我闭目在香雾经殿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那一世》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长相思》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仓央嘉措《见或不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词》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最美的情郎》

回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容若《虞美人》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

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仓央嘉措《地空》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浣溪沙》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容若《蝶恋花》

李煜与李清照,一为亡国之君,一为旷代才女,却同为婉约派,同是词史上的一流大家,两人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古人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二李并称,极受推崇。


李清照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婉约派的传统手法,在词中所体现的感情是真实的。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如梦令》中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寰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


李煜的词前后期风格不同,前期香艳,后期哀婉,然而这两种风格——任纵与纯真是同出于一源的。李煜写得最好的词,还是在他后期当了俘虏以后。

如他的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的真情吐露: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追忆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一个自问,“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可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简直是血泪之歌。

又如《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几成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尤其是末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紧承上文,说出了自已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人将亡矣。把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李清照和李煜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他们前期词多写闺情和宫廷而香艳,后期词多写亡国而悲哀。相似的生活轨迹,使两人的词在风格上有不少相同之处,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生活及感受的不同,他们词的风格又同中有异。


首先,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她的《词论》使她的词在宋代能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这是李煜所不能及的。

但李煜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真”。他的后期词写了亡国之痛,血泪至情;前期词写宫庭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也不加掩饰。

如《玉楼春》: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李清照和李煜被后人称为词坛“二李”,堪称为我国词学史上双子星座。清初学者沈谦《填词杂说》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这是对他们的美誉,也是对他们词风格的最恰当的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13:39 | 只看该作者
最美小雪诗词,陪你看雪到白头
2019
11/23
10:00
孔子学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孔子学院

用我们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关注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群芳谱》:“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往后,便是一年中最寒冷却又最浪漫的时节。即使天气寒冷,浪漫的古人也不忘与文字缠绵,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值得细细品味的词句。


《次韵和王道损风雨戏寄》

【宋】梅尧臣

小雪才过大雪前,萧萧风雨纸窗穿。

而今共唱新词饮,切莫相邀薄暮天。

小雪刚过,大雪未至,屋外天寒地冻,萧瑟的风雨好似要穿透纸窗一般。就让我们相邀此时,纵情吟诗饮酒,不要再等到日落西山的时候了!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雪花随风飘舞,美丽却又孤独无依,我如同雪花一般漂泊寂寞,看着窗外一片苍茫,不禁一阵哀伤,往事浮现在心头。昔年与心上人折柳而别,今日空余漫天飞雪,却不知何日才能再见。执笔慰相思,却不知为何,越写越愁......


《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

【唐】元稹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已是小雪时节,彩虹消失得无影无踪,天气开始寒冷。月光清冷洒满天际,北风呼啸吹响树枝。如此天气使人情绪低落,抚琴饮酒都不能减轻一丝一毫的愁绪。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太阳西斜,独自一人烧着炉子煮着茶。一边喝茶,一边赏着园子里的菊花,看着大雁飞去,连着天边的云霞。小雪时节,就这样闲适寂寞地过去了。时光本就是无奈的,不如写首诗来纪念时光。


《小雪日观残菊有感》

【宋】方回

欲雪寻梅树,余霜殢菊枝。

每嫌开较晚,不道谢还迟。

早惯饥寒困,频禁盗贼危。

少陵情味在,时讽浣花诗。

天气将要下雪了,梅花快要开放了,残霜还挂满菊枝。人们常说菊花开的晚,却不晓得它落花时候也晚。人生也逢寒冬,早就习惯了饥寒交迫的时候,还有盗贼频扰,这境况颇有些杜甫的情味!


《夜泊荆溪》

【唐】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小雪已经停了,天气放晴,芦叶暗了许多,水波急促,鹤声嘶厉。在孤舟上歇了一夜,眼看着山头月亮落到溪水下面。虽然有点寒冷,但景色却很美妙。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宋】黄庭坚

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

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

眼前多事观游少,胸次无忧酒量宽。

闻说压沙梨己动,会须鞭马蹋泥看。

雪后初晴,满城楼阁如同雕栏玉砌,晶莹洁白,积雪似棉被,温暖着竹笋和其它菜蔬。平时事务繁忙,少有空闲外出观游,现在无事烦忧,酒量也大。听说梨花已默默开放,不如就踏着雪后春泥去观赏一番!


《春近四绝句》

【宋】黄庭坚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飘落的小雪下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晶莹的沙滩,阳光带来了许多温暖。梅花半开,春色正在从小草的嫩叶上悄然归来。

你还知道哪些雪的诗词吗?欢迎在下面留言与我们分享~

来源:古典书城

投稿方式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0 14:24 | 只看该作者
宋词中最美的一首田园词,退休后有这样的生活,一生足矣
2019
11/30
13:14
好书天天伴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每天都让人身心疲惫。很多在城里忙碌了一辈子的人,都想退休后在郊区买栋房子,呼吸新鲜的空气,青山绿水相伴度余生。其实古人也一样,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田园诗词?

1181年,41岁的辛弃疾遭到弹劾,过起了闲居的生活,写下了很多田园风光的诗词,这首《鹧鸪天》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一个春天的黄昏,春寒料峭,诗人独行在乡间的小路上,抬头一看,路边的桑树已经冒出了一点点嫩芽,不禁几分欣喜,这可真好,因为他东边邻居家的蚕种已经孵出了蚕宝宝,正需要食物。

这时,几声“哞哞”的牛鸣将他的思绪打断,他抬头一看,旁边的山岗上一群小黄牛,正在如茵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树上几只乌鸦栖息在落日的余光中,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重重叠叠的山,纵横交织的路,在那青布酒旗的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等会去那里打点酒来喝。

城中的桃李最怕风吹雨打,来乡村看看吧,溪边的荠菜花开得正好,这里才是人间的春天!


辛弃疾21岁时就参加过耿京领导的抗金战斗,并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活捉了叛徒张安国。但他一生却仕途坎坷,只在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出任过一些地方官职。1180年,辛弃疾在江西任职时,建起了庄园名为“稼轩”,并自号“稼轩居士”,由于他性格刚直,不久后就被免职,此后他断断续续做官过几次,大部分时间都在乡村闲居。


满腹壮志的辛弃疾,不为当时的官场所容,但在他的那些田园诗词里面,却一点也看不到类似李白那种不得志的苦闷,他像陶渊明那般,完全融入到了乡村生活之中。

在他的眼里,农村生活有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自然之美,又有着“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淳朴之情。

得志时,他可以横刀立马,杀敌擒贼;不得志时,他也可以岁月静好,与世无争,与农人把酒话桑麻。


过什么样的生活也许不重要,关键在于心境。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只要你有一颗自在的心,就能获得内心的幸福,发现生命的真义,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0 14:30 | 只看该作者
芳林新叶催陈叶,看似刘禹锡的两句诗,却揭示了自然界的大规律
2019
11/30
13:11
读书工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我们平时在谈话、在写作、甚至在演讲的时候,常常听到或引用到这句诗,对它已经是很熟悉了。这句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它指的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秋季大风一刮,我们就会看到这种现象。当然即使不刮很大的风,只要气候到了,树叶也是会簌簌地飘落的。

这时我们也许会想到杜甫那个描写秋天的名句来,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它出自于《登高》,被后人评为律诗名句。

写陈叶如此,那么写新叶呢?新叶是在春天生发出来。关于写春的诗句,古今中外,那就更多了。


所以标题里那句诗,实际上是要从秋和春两个时间段去理解的。它是诗人刘禹锡接到白居易两首绝句,因得知三位朋友去世后所作的。诗中既是指自然,也是指人,说明的是一种自然规律,说明应该节哀顺变。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诗的首联就是指收到绝句,知道了三人即元稹(字微之)、催群(字敦诗)、催玄亮(字晦叔)逝世的消息,也写一首诗以示感叹。

颔联是说,年纪大了,故人朋友纷纷地离开了人世,以致在我的诗文集子里,那种祭奠朋友、感叹光阴的作品越来越多,这真是无可奈何。

颈联就是标题里的那句,可算得上是千古名句了,略微有点文化的,谁人不知。简单明了,不用解释。但是它富有哲理,可以推而广之,应用到各个方面。


表面上是说,树林里总是不间断地有新叶子长出来,代替陈旧的老叶;江河中的流水,前面的波浪总是要让给后面的波浪。诗中以此指代三个朋友死去的新陈代谢,是自然界的规律。

尾联寄予感慨,说开天辟地以来都是这种遗憾啊,造物主规定人们都要一茬一茬地生老病死。这样就是伤心哭干了眼泪,又能怎么样呢?

是啊,只要是物质、物体,不论是谁,都在不停地变化,都有生有死,这哪种、哪个能够逃脱得了呢。我们要把生死轮回看淡一些,愉快地接受它的到来。


刘禹锡的另一首诗还有一个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意思和这个也是差不多的,也是揭示了自然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这里也可看出刘禹锡的哲学思想。他把物质的兴亡盛衰,包括生命个体的生老病死,都看得很平常,很淡静,很自然。

春去春又回,那是指的大自然总的生存法则。但是具体到每一种个体,他说走就走了,走了就不再回来。所以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保护意识。


所以我们读古人的诗,就要懂得古人的豁达,生的时候努力,蓬蓬勃勃,不要辜负了美好年华;等到快要凋零枯萎、油干灯熄的时候,该放弃的还是放弃,不要舍不得阳光,不要舍不得花朵,不要舍不得亲人,不要舍不得积累的物质财富。

再说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也无所谓后波,新旧之间本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传承的关系。古人说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并不是否定前者,而是肯定,所以作为前者应该感到欣慰才是。


正如诗人徐志摩所说的,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0:32 | 只看该作者
从诗经汉赋到宋词元曲,中国诗文的极致美学!
2019
12/07
08:00
红楼梦研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诗文:曹操《短歌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秦风》)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代诗赋:《李延年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诗:李白《将进酒》)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代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本期小编为大家推荐 品味诗词曲赋的极致之美全六册:《品味魏晋诗文的极致之美》、《品味唐诗的极致之美》、《品味元曲的极致之美》、《品味汉代诗赋的极致之美》、《品味宋词的极致之美》、《品味诗经的极致之美》。


《品味魏晋诗文的极致之美》


风流魏晋,群星闪耀,照亮历史的天空。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一群平凡而又个性张扬的人,一篇篇震撼人心的诗文。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代更迭不止。在那三百多年的大分裂里,几乎没有片刻的安宁。魏晋是一个真正的乱世。但乱世也孕育出了精彩的文学篇章,都说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齐艳方著的这本《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品味魏晋诗文的极致之美)》即以魏晋时期的诗词歌赋为线索,以故事为基础,用抒情的文字深情讲述魏晋风骨与风流。

《品味唐诗的极致之美》


在这个世界上,当你对许多事物怀抱着很大的深情,一切看起来无情的东西,都会变得有情。在自然当中,一切事物都是无情的状态,人的生死,或者花的开放,都是无情的。可是就情感部分而言,人们会觉得,一朵花落了,虽然是一种凋零,可“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变成对无情事物的有情解释。

这本《花开半季情暖三生(品味唐诗的极致之美)》便阐述了这份情。它说的是唐诗,说的是诗人,说的也是相思,也是深情,也是时光,也是山水,也是风骨,也是人生,也是离别,也是天下。

《品味元曲的极致之美》


如果问一个中国的读书人最想生活在历史上的哪个朝代,那么大部分人可能会选择宋朝;如果问他最不想生活在哪个朝代,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代宋而来的元朝。宋与元这两个朝代,一前一后,就像是历史给现代人的样本展示,一个绝对重文轻武,文人占有绝对地位;一个绝对重武轻文,马上得天下,也习惯马上治天下。虽然两个朝代的文化氛围截然不同,但中国传统文脉并没有在文人地位式微的元朝断绝,相反,承接宋词的辉煌,元曲也走到了文学史的高峰,可以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

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总称。金元之际,随着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新的文化也被输入进来,与中原地区的词曲文化结合,大量口语、俚语出现在文人的笔下,渐渐地形成了元曲。元曲的内容驳杂而庞大,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泼辣生动,用最朴素的文字表达了蕴藉的情感。

《品味汉代诗赋的极致之美》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而汉赋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文体,“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种整饬华美的文体,是那段岁月用心的记录者。除却汉赋,汉代更有质朴无华的乐府诗歌为人所称道。两种文体见证了两汉的朝廷政绩、民间趣事,值得我们研究与欣赏。齐艳方著的这本《千秋一寸心(品味汉代诗赋的极致之美)》用生动的笔触解读汉赋和汉乐府诗,将情感注入,将故事和抒情的文字结合,读来生动,而饶有趣味。

《品味宋词的极致之美》


宋朝的繁衍与光彩尽情地晕染在宋词中,宋词如绝情谷的情花,明知是毒,让人甘心咽下。《品味宋词的极致之美》是一部宋词词曲评论文集,作者蔡多以清新的视角,选择诗酒风流的宋朝词人及词作中精选经典篇章,以优美的文字和精炼的语言对宋词的词与曲进行了细腻委婉的解读,文字华美,内蕴深厚。是诗词爱好者的较好的参考书。

《品味诗经的极致之美》


张玉翠著的这本《越古老越美好(品味诗经的极致之美)》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快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内容积极向上,符合我国讲究传统文化回归的倡导,尤其对中小学生更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2 13:07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2 13:18 | 只看该作者
诗书墨绘二十四节气
2019
12/12
05:07
光明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作者:张燕

二十四节气既是一个科学体系,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传承至今,依然璀璨闪烁。一名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书法家、诗人赵学敏,用自己的心和笔,以书法和诗歌相交融的形式,编著成《中华二十四节气诗书》一书,为我们展现了时序更迭中的传统之美。


立春(诗/书) 赵学敏

赵学敏运用传统格律诗创作了二十四节气诗并书写成优美的书法作品,不仅把节气的气候特征、农事变化、气候变迁,以及劳动人民播种收获的过程描绘得非常生动,而且还注入自己的情感,诗中透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大地的感恩,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挚爱。


立夏(诗/书) 赵学敏

“淑气今回万象新,东君挥手撒芳芬。耕牛遍走鱼欢跳,珍爱春光贵在勤。”《立春》诗中情与景、情与理交织一片,既表达丰美的情感,又蕴含生活之哲理。

“青蛙跃立绿荷裙,蚯蚓耕田格外勤。麦海波翻腾碧浪,油花潮涌滚黄金。苍柯繁茂菜蔬美,芳草葳蕤佳果珍。最是庄稼见日长,累在田间喜在心。”《立夏》一诗,抓住了立夏节气万物萌发生长时期,对这期间动植物和农作物的观察仔细,描绘具体逼真,而且动静结合,活灵活现,给人以蓬勃生机的意象。


立秋(诗/书) 赵学敏

“梧桐叶落金风爽,好雨频频稻谷圆。纵目江山如画里,瓜肥果硕正鲜妍。”《立秋》一诗以饱满喜悦的心情,描绘了秋来丰收的画面。纵目远望,秋天美景的画面,尽收眼帘。结尾用“瓜肥果硕正鲜妍”,是一年辛苦劳动的成果,也是圆满美丽的画面,读到这里让人喜不自禁。

“欣迎瑞雪踏琼瑶,放眼河山分外娇。乍暖阳春飘赤叶,经寒高木尽精条。庆丰歌舞开怀笑,望远蓝图着意描。地北天南呈异彩,严冬窅处绽桃夭。”《立冬》一诗,着眼于对大自然的宏观表现,用简短鲜活的语言勾画出了祖国大好河山波澜壮阔的气象。


立冬(诗/书) 赵学敏

赵学敏出生在关中,从小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他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态文化发展,对传统文化眷顾,对自然亲近,对二十四节气有着特殊的情感。正因为有了这些积累,自2014年开始,由博返约,他首先创作了二十四首格律诗,每首对应一个节气,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皆有,诗作以生动的语言把自然与环境、人文、生活、传统融合,再据此创作成书法作品。如今,这部凝聚着心血的《中华二十四节气诗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诗书画交融,赏心悦目。

书法创作是此书的书眼。作为书法家的赵学敏,研习书法碑帖并重,他以同乡于右任为主,转益多师,如舒同、方毅等名家的指点,博采众长,终成一体。在手札形式的二十四节气书法作品中,他对笔墨随性使转、不加修饰、信手提按、自由布局、浑然天成。书末附录有18米的二十四节气书法长卷,让人一睹此书精华。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2日 15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3 13:44 | 只看该作者
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诗情画意

2019
12/13
07:18
书法家论坛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称,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

四君子各有特色 :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梅花 /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饮酒 /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题画兰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古风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卜算子·兰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高山幽兰 /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

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

更取高山一片遮。

点绛唇(兰花)/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绝句 /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咏新竹 /际智

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

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


潇湘神·斑竹枝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菊花 /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饮酒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0:30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8 15:56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1:34 | 只看该作者
虚云老和尚茶诗十四首
2019年05月22日 15:28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民国高僧虚云老和尚。(资料图)民国高僧虚云老和尚。(资料图)
  采 茶

  山中忙碌有生涯,采罢山椒又采茶。

  此外别无玄妙事,春风一夜长灵芽。

  慧焰禅人索茶

  春光富足野人家,不问优昙问苦茶;

  劫后幽芳须着眼,四时无谢亦无遮。

  无影林中一树花,非红非白遍天涯;

  可怜门外旁观者,信手拈来当作家。

  秋夜偕友坐岑楼

  此际秋色好,得句在高楼;

  启户窥新月,烹茶洗旧愁。

  盘桓无俗客,酬唱有良俦;

  薄袄怜寒意,传灯论未周。

  题寸香斋

  寸香陪客坐,聊将水当茶;

  莫嫌言语寡,应识事无涯。

  岩树井藤命,驹光过隙嗟;

  佛言放下着,岂独手中花。

  山 居

  山居意何远,放旷了无涯; 

  松根聊作枕,睡起自烹茶。

  山居道者家,淡薄度岁华; 

  灶底烧青菜,铛内煮黄牙。

  山居无客到,竹径锁烟霞; 

  门前清浅水,风飘几片花。

  山居饶野兴,柱杖任横斜; 

  闲情消未尽,过岭采藤花。

  山居春独早,甚处见梅花; 

  暗香侵鼻观,窗外一枝斜。

  山 居

  山居活计总天然,不落时人窠臼边;

  却向同心通一线,从苗辨地见根源。

  乱云堆里坐痴呆,世念销镕养圣胎;

  地老天荒都不管,松花食尽又重开。

  见山忘道山犹扰,见道忘山山更幽;

  云散水流天地静,一声长啸白云头。

  林间遁迹世相违,涧曲山深到者稀;

  饭罢茶余无个事,白云为我掩柴扉。

  怪石岩巉路转赊,盈眸景色笑参差;

  斜栽绝壁千年树,倒挂悬岩四季花。

  湛湛灵池彻底清,乱山涌出月初明;

  几人今古曾吞月,饮者须知满不盈。

  云流石窍影离离,丁斧何时凿出奇;

  凛凛寒风吹劫火,就中消息许谁知。

  阅古宿语录口占

  礼罢黄龙已破家,又来重饮赵州茶。

  无明当下成灰烬,鹫岭重拈一度花。

  栖茅九华

  问道幽栖事几般,山中风趣有多端;

  萤流竹罅金千树,月洗松溪玉一湾。

  带雪茶花供古佛,含香梅子荐新盘;

  有时独上天台顶,坐看江南叠翠栏。

  赠五台山显通寺智慧师

  禅分祖席又开山,别有生机展笑颜;

  死句不拈拈活句,先贤企仰后贤攀。

  修心修道无如悟,谈妙谈玄总是闲;

  从此何劳山下问,烹茶挑水听潺潺。

  大觉寺小憩

  薰风拂拂过山家,为入松阴路转斜;

  临水不闻鱼戏藻,到门犹见鸟衔花。

  定心有觉推支遁,法眼无偏羡永嘉;

  小坐竹亭尘顿息。何劳饮我赵州茶。

  厦门虎溪与会泉上人夜话

  溪连海气逼虚空,一道悬崖小路通;

  山色重重图画里,人家隐隐雾烟中。

  鹭江水静月铺白,雪岭枫高霜染红;

  更感会公多雅意,烹茶相对话无穷。

  和方乃斌居士韵

  忽见南山瑞霭浮,郁葱佳气迥难俦;

  材工鸠应经连月①,香火销沈历几秋② 。

  禅悟谁能承鉴祖,溪名人尚说曹候;

  檀那功德真无量,聊献新茶学赵州。

  ①诸君随带工师绘测。

  ②自清初修复又将三百年。

  附原韵

  岭南胜景称罗浮,福地曹溪堪与俦;

  六祖灵身垂不朽,憨师伟绩足千秋。

  名山有幸来虚老,华寺重兴仗李侯;

  但愿甘泉曾饮者,明心见性续新州。

  赠林鸿超居士七律并叙

  居士与余在福建鼓山晤别已十七年,以相忆深。由闽经港来韶,步行抵云门,年届古稀,无饥倦之容,畅叙旧怀,不觉夜永。居士宿植德本,向道殷切,惜余无偃祖之饼茶。以接来机,深以为愧。翌日居士以先有预约,必须赴穗,临行,彼此依依,仍如东林送客。且行且谈,不觉又伴至曹溪,赡礼六祖,返马坝登车南行。居士坚嘱书赠,特缀七律一首。并送《坛经》一部,亦若永嘉之一宿而去也,时乙亥冬月初二日书于南华丈室。

  不辞跋涉乳云蹊,为道浑忘困与饥。

  笑我已忘烟水梦,与君夜话饼茶稀。

  晓风相送曹溪路,午饭才过马坝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2 09:40 | 只看该作者
遇见一首三千年的诗

本文来源:迦陵学舍

编辑:闫晓铮

审校:张静

有一首诗

——在叶嘉莹教授归国执教四十周年

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叶先生好,各位贵宾好:

我今天其实完全没有资格站在这里,所以要先谢谢叶先生、谢谢南开大学。今天我在这里,是因为我有机缘做为一个追随者追随叶先生两次的还乡之旅。

叶先生在十一岁的时候,才听到她的伯父告诉她说,你是蒙古人。我们的先祖是源自蒙古高原上的土默特部,之后往东方迁徙,来到了叶赫水,因此这一部分的部族就用这条河流的名字——叶赫水——做为部族的名字,叫做叶赫那拉,在汉文里,有时候也翻成叶赫纳兰,“叶赫那拉”在蒙文中的意思是“巨大的太阳”。叶先生在十一岁的时候,听到了叶赫水这个名字,她说她一直就没有忘记,之后的几十年里,她一直在想,叶赫水还在不在?是不是有一天我可以走到这条河流的旁边?

大家也知道,几十年来,不只是对于叶先生,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要去寻找自己遥远的原乡都不是很容易的。一直到了2002年的三月,我们第一次见面,叶先生说:“席慕蓉,如果你能够找到叶赫水,我就跟你一起回去。”我听到这一个命令,心里很惶恐,我怎么可能找得到?但是我幸好有朋友,在沈阳住的内蒙古作家鲍尔吉·原野先生拜托《沈阳日报》的记者关捷先生说叶先生要找叶赫水,我们去找。几个月的时间,好消息就来了。我们赶快向叶先生报告,叶赫水还在,在吉林省梨树县,而且还在流动,还是一条很美的河流。

2002年的秋天,九月,在吉林大学的帮助之下,我们所有的人都跟着叶先生到了叶赫水。叶赫水是还在,但是叶赫那拉部族从前的居地,从前的所在地已经消失在一大片玉米田的中间。有人带我们去看为了拍电影盖出来的仿造的宫殿,可是它不是啊,它不是原来的故址,不是原来的叶赫那拉部族的旧居。所以就问还有没有呢?有没有那个从前的城楼的所在地?有人说:“有,叶老师我们带你去,可是不见得你能看得到了。”我们到那个地方看到的是一大片一直延伸到我们看不见的天边的玉米田,秋天玉米的叶子有点干了,所以风吹过来的时候还有声音。那天真的有一轮很大很大的红太阳,叶先生的侄子叶言材先生也跟着去了,我想他可以作证,那天是有一轮很大的太阳,但是因为有雾霾,而且到下午了,所以那个太阳虽然是变得比较红一点了,但是被雾霾遮住,有些模糊的感觉。


叶嘉莹与席慕蓉在叶赫河畔(2002年)


2019年9月10日,席慕蓉与知名学者叶嘉莹(左)在天津南开大学。(视觉中国/图)

在一大片的玉米田,一轮比较模糊的红太阳这样的一个背景前面,人家说叶赫那拉的旧城、故地就在玉米田中间微微高起来的一个土坡上。吉林大学跟着去的朋友,虽然也牵着叶老师往那个土坡上面走,但是有好心的人觉得不要让叶老师走冤枉路,就先跑到那个平台上去看,跑上平台的那位先生远远地回头跟叶先生说:“叶先生您不要上来了,这上面什么都没有啦。”虽然是善意的劝告,幸好叶先生没有听,还是自己慢慢地走上了那个土坡,再上了那个平台。从平台上看过去,是一大片的秋天的在风里面发出声音的玉米田,然后我们其他的人不知道为什么,都觉得不应该跟着叶老师上去,就都站在平台底下的坡地那里,看着叶老师一个人站在那座稍稍高起来的黄土平台上。平台四周全部都是玉米田,满满的墨绿色的、褐黄色的、有些紫红色的玉米田就一直一直铺到远方的天边。

而在叶老师的后方,高大又茂密的玉米已经长到平台上来了,就紧贴在她的背后。当叶老师转过身来,这些玉米枝干就像墙一样逼近到她眼前,叶老师静静地看着看着大概有十秒或者十五秒的时间,然后就忽然侧过身来,对站在平台底下的我们说:“这不就是那首诗吗?怎么完全一样?”

就在这里,就在刚才还有人善意地劝告她说叶先生你不要上来了,这里什么都没有啦的这座平台上,我们的叶先生却遇见了那一首三千年前的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各位,我今天很荣幸能向大家报告,原来,诗可以是这样的。叶先生用她自己的生命,用她一生的坎坷、一生的坚持来向我们证明,你可以在一座什么都没有了的平台上遇见三千年前的一首诗。那个时候你可以是一位真真切切受到感动的读者,但是,你也可以是用你一生的每一个白天、每一个晚上、每一个坎坷的、悲伤的或者欢喜的时刻来证明,你也可以是这一首三千年前就写下的诗的真真切切的作者。

叶老师不单是用她的全心全意向各位传扬中国的诗教,她也是用自己整整的一生来证明,对于一首诗,我们可以是它的读者,但是,我们在同时也有可能可以是它的作者。

谢谢各位!

(本文由闫晓铮根据录音整理,经作者本人审定。)

相关阅读


席慕容《月光下的白马》,油画,1993年

图片来源:《我给记忆命名》

关于一首叙事诗的几堂课

(节选自《我给记忆命名》)

【第一堂课】

二〇一二年八月三日

是早在二〇一〇年的十月左右吧?我的那首《英雄噶尔丹》叙事长诗第一次发表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几天之后,就接到叶嘉莹老师的电话,第一句话就是: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

然后,叶老师可能觉得自己的语气太急迫了,就调整了一下,变得比较客气,她说:

“这首诗不是不好,只是没有你的抒情诗好,很突兀。”

那天,我的回答是说,这是我的尝试,很想揣摩一下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心情。叶老师于是告诉我,如果真要写,就不能只写这一首,要多写几位英雄人物,成为一组诗,别人才能明白你要表达的是什么,否则,突然出现这样一首,是非常奇怪的事。

从叶老师一开始那着急的语气里,感觉到她的关怀,我本来也想再多写几首的,于是,二〇一一年七月出版的《以诗之名》书中,最后就有了以三首叙事诗组成的一辑,命名为“英雄组曲”。

诗集当然寄给叶老师了,不过一直没有什么机会向她请益,不知道叶老师会怎么看待这几首诗。

直到今天,与人在温哥华的叶老师通上了电话,小心翼翼地请教她这个问题。

叶老师说:

“你是性情中人,是一种直接的感发表达。不像写历史题材的诗,有一种理性的思辨,那是不一样的。”

今天晚上,我把当时快速记下的这段话抄在日记本里,我还要好好地再想一想。

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叶老师今天上午在电话里对我说,她最近很忙。当然,人在南开大学住定了,有些研究与整理资料的工作是她本来就想去做的事,但也有些外界的邀请让她不胜其烦。

在叶老师随后的解释里,我想我也许能够明白,她不愿意“文学”本身成为一种浮面的肤浅的消费品,更不愿让文学的原初之心被这个社会一再误用吧。

她问我最近都在做什么?

我说这两年夏天都去母亲家乡,在克什克腾的草原上,采访三位当地的牧马人,除了录音访问之外,还与一位当地的摄影家合作,由他追拍马群的家庭生活,从小马驹出生之后开始记录,预计还要再有两年的时间才可以有点成果。

叶老师欢喜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要去做,并且要持续地去做。

然后,她又说:

“因为,这是宇宙间值得珍惜的事。牧马人如今越来越少,人与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牧养和沟通的知识真的越来越珍贵,一定要有人去想办法保留下来,好好地把这些都保留下来才行。”

得到叶老师这样大的鼓励,觉得非常温暖,所以,那个一直横亘在心中的问题又出现了。在闲谈片刻之后,我就问她,有没有收到我寄去的新诗集《除你之外》?(我是托张静老师转交的。)

叶老师说已经收到了,并且谢谢我。

我向她解释自己知道书中的那首长诗《英雄博尔术》写得不好,可是还是想听到叶老师的看法。

叶老师立刻回答:

“那么我就说真话了,就直说了,你的抒情诗是很难得的。可是,你的长诗实在不如你的抒情诗。”

叶老师如此谆谆告诫,我不能再含糊应答或者默默以对,必须认真地向她说出我心中多年来的渴望。

于是,我试着去解释我自己也不太能明了的状况:这几年在原乡行走的经验稍多之后,发现,在我的周围,并存着两个(甚至多个)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草原上族人心中世代传诵着的英雄人物,在汉文史书上记载的却是极为表面的功过(甚至误解)。我也不能说那些记载是错误,可是总觉得那些解释离游牧民族的时空真相太远。英雄自身的襟怀抱负,他们内里的孤独和悲欢要如何去揣想,去书写?

我向叶老师坦承,我知道自己写得不好,达不到渴望中的那个标准。可是这几年在心里翻腾着的都是这些位英雄的事迹。很奇怪,从前的我,写诗之时从不强求,而现在的我却一再要求自己去写,仿佛是一种日里夜里都放在心上的愿望一样,很难解释。

而今天上午,在电话里,叶老师是这样回答我的,她说:

“如果你心里一直有这个愿望,那么也是由不得自己的,那就去写吧。写了出来,无论好坏,也是值得的。”

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明朗了。

这是生命的需求吗?

这是生命自身生发的渴望吗?

所以,叶老师的意思是说:如果这是生命自身生发的愿望,那就去写吧。唯有听命而行,才可能实现生命自身的要求。因此,就算诗的成就不高,也是值得去完成的。

叶老师的回答一出现,事情就明朗了。

一切是由不得我来决定的啊!

然后,叶老师也举了她自己的一个例子,并且又说了一段话,她说:

“所以,在别人看来,我们有时候做的好像都不是重要的事,但对我们自己却是非如此看重它不可。”

她举的例子是从一九四八年开始。那年,她在南京的《中央日报·副刊》上,读到几篇散曲,觉得作者很有意境,就把这两张剪报一直带在身边。尽管此后迎面而来的是战争、流离、白色恐怖等等的灾劫,叶老师却从来没丢弃过这两张剪报。

直到后来,在南开大学教书的时候,还曾经用过这些散曲来讲课或讲演。近几年,张静教授开始把叶老师讲课的录影整理成文字,陆续在报章上发表,才有了原作者宗志黄先生的消息,是宗先生的学生见到报导前来联系。

原来,宗志黄先生从前是在安徽师范学院里教戏曲的老师,也还有其他著作,叶老师读了之后,觉得其中学问很深,所以准备把他的著作重新出版,最近就在忙这件事。

叶老师电话中的语气轻快又兴奋,一副心愿得偿的快乐。是啊!从一九四八年保存到二〇一六年,已经是六十八年的时光了!这日子不可说不长,这愿望不可说不够坚定吧!

叶老师说:“天下有些好的东西,必须万分珍惜地去保存。”

在我们今天通话的最后,她又嘱咐了我一次:“你一定要去好好地访问牧马人,这是宇宙间很值得珍惜和保存的人和事啊!”

-End-

编辑:孙莳麦


《我给记忆命名》| 席慕蓉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席慕蓉的散文书写有了更广大的格局,有了更深刻的视野,但是,我相信她仍然是矛盾的,或许她仍然愿意是那个对一切美好怀抱梦想、隔着距离、单纯向往美丽草原的过去的自己,但是,显然书写创作使她一往直前,再也无法回头了。

——蒋勋

她的一支笔既含蓄又浅显,既委婉又迫切,既激动又平易,既一针见血又十面埋伏,“反复”到底可以叹为观止了。

——王鼎钧

她的散文的特色就是抒情风格,这可能是因为也写诗的关系,文字敏感细腻,与其说是画家的散文,不如说是诗人的散文。

——痖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5#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1:37 | 只看该作者
苏东坡与禅师的唱酬诗
2019年12月23日 14:18  《禅》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苏东坡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不少禅师与他保持着颇为密切的关系。(摄影:惜缘法师)苏东坡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不少禅师与他保持着颇为密切的关系。(摄影:惜缘法师)
  文/彭印川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苏轼与佛教关系密切。苏轼之接触佛教,至少可以上溯至他十来岁之时,据《苏轼诗集》载:“君(苏辙)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聃释迦文,”《栾城后集》卷二一《书白乐天集后二首》也说他“少年知读佛书,习禅定。”而苏东坡于禅宗则是情有独钟,并对他影响深远,历久而弥真弥坚。禅宗透脱无碍,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使苏东坡在种种危难困厄中仍能保持通脱无碍的姿态和积极乐观的信念。因此他在《东坡居士过龙光留一偈》中盛誉禅宗:“所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苏东坡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不少禅师与他保持着颇为密切的关系。苏杭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他在苏杭的时间前后有七八年之久;苏杭不但风光旖旎,经济发达,而且高人云集,禅师倍出,苏东坡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曾说:“默念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九”(《东坡志林》卷二),此话并非夸夸其谈之辞。

  苏东坡在苏杭结识的禅师,有清顺、守诠、仲殊、道臻、可久、垂云、思聪、惠思、怀琏、善本、道荣等。

  清顺,字颐然,是当时杭州的有名诗僧。苏东坡之结识清顺实由缘份使然。熙宁五年(1072年),苏东坡在仁和县汤村镇开运河,有一天即兴游览西湖,“于僧舍壁间见小诗(印川案:即清顺《题西湖僧舍壁》),问谁所作?或告以钱塘僧清顺,即日求得之,一见甚喜,而顺之名出矣”(《宋诗纪事》卷九一)。当时清顺所题诗为以下四句:“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之后二人交游唱酬,互相往来。苏东坡曾写过两首诗赠给清顺:

  草没问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

  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

  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

  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

  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

  守诠(一作惠诠)也是吴地名僧,《冷斋夜话》说他“佯狂垢污”,但“诗句清婉”。有一次外出游玩山水,他诗兴大发,就在一座山寺的墙壁上挥毫写下了一首禅诗:“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柴(一作松)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履。唯闻犬吠声,又入青梦去”(《题梵天寺》》,见《宋诗纪事》卷九一)。周紫芝《竹坡诗话》说此诗“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苏东坡上山见此诗,细细把玩,觉得颇有意蕴,一时技痒难耐,遂和诗一首于后:“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见《苏轼诗集》卷八),不料“竟以此诗知名。”

  仲殊,俗姓张,名挥,字师利,本为文士,后中举为进士。其妻投毒欲加害于他,遂弃家为僧,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喜食蜜,人称“蜜殊”。苏东坡说他“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又喜他“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之游“(《东坡志林》卷二)。有一年刘泾(字巨济)赴任时路过钱塘,苏东坡留他在中和堂饮酒,仲殊也荣属其列;苏东坡见屏风上有幅《西湖图》,遂索纸笔作《减字木兰花》:“凭谁妙笔,横扫素缣三百尺,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湖上图”,付嘱刘泾续作后叠,但刘泾只是再三谦辞而不肯动笔,苏东坡只好请仲殊续作;仲殊挥毫续出后叠:“一般奇妙,云淡天高秋月里;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苏东坡大加称赞。苏东坡另有《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其中一首是:

  夜半幽梦觉,梢闻竹苇声。

  起续冻折弦,为鼓一再行。

  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

  有怀二三子,落笔先飞英。

  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

  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夸。

  禅老何复为,笑指孤烟生。

  我独念粲者,谁与予自成。

  (《苏轼诗集》卷三三)

  苏州定慧长老守钦,也是吴地著名的诗僧,但苏东坡在苏杭时并未与守钦有往来交游。苏东坡贬谪惠州后,守钦派侍者卓契顺至惠州向苏东坡问安,并寄赠诗作十首。苏东坡见诗大惊,题词于后:“此僧清逸绝俗,语有璨、忍之通,而诗无岛、可之寒。”并自忖:“予往来吴中久矣,而不识此僧,何也?”(《东坡志林》卷二)恐是守钦避攀比炫耀之嫌。

  了元,字觉老,神宗赐号佛印。佛印本出身于富庶之家,后因皇帝说他若肯出家为僧,可以赐他一个度牒,进退维谷的佛印只好答应出家。苏东坡移居湖州过金山时,结识了佛印。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贬谪黄州,开始大量阅读佛教典籍,与佛印了元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关系。有一年苏东坡到江西去看望佛印,久候未至。于是手书一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放于佛印处,返回家中。佛印回来看到偈子,略一思索,便提笔在上面批了四个字:“放屁!放屁!”差人送给苏东坡。苏东坡见到这粗俗透顶的批语,大为愤怒,径直过江找佛印理论,指斥佛印对他虔诚护法的怀疑和不恭,不料佛印从容笑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弄得苏东坡哭笑不得。

  苏东坡在黄州时,还有幸结识了道潜,并保持着二十余年的交情。道潜,号参寥子,钱塘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诗僧,苏东坡特爱其诗,说它“无一点蔬笋气,体制绝似储光曦,非近诗僧可比。”苏东坡在彭城时,参寥专程自余杭往谒苏东坡。一日,宾朋同僚聚会,苏东坡当众说;“今天参寥不留下点笔墨,令人不可不恼。”遂遣官妓马盼盼持纸笔就近参寥求诗。参寥意走神驰,一挥而就,其中两句是:“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苏东坡见之大喜:“我尝见柳絮落泥中,私谓可以入诗,偶未收拾,遂为此老所先。”另据《宋诗纪事》卷九一载,苏东坡曾以彩笺作墨竹赠官妓,参寥因之而作《题东坡墨竹赠官妓》:

  小凤团笺已自寄,谪仙重扫岁寒枝。

  梢头余墨犹含润,恰似梳风洗雨时。

  (《宋诗纪事》卷九一)

  苏东坡从参寥处获益不少。苏东坡在黄州时,参寥从之游,士大夫致函诋毁苏东坡,说:“闻日与诗僧相从,岂非‘隔林仿佛闻机杼’者乎?真东山胜游也。”苏东坡将来函展示道潜(参寥),指着“隔林仿佛闻机杼”说:“此吾师士字号也”(惠洪《冷斋夜话》)。苏东坡尊参寥为师,不可谓不器重参寥。据说苏东坡《浣溪沙》”村南村北响缲车”即取意于参寥的这一名句。苏东坡曾写过《送参寥师》,其中数句云: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现身卧云岭。

  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更当清。

  (《苏轼诗集》卷十七)

  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任海州团练副使,四月游庐山,会晤东林常总禅师,作诗《赠东林总长老》。东坡夜宿东林兴龙寺,曾与照觉禅师“夜情话。有省。”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参禅诗谒:“溪声尽(印川案:《苏轼诗集》卷二三作‘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五灯会元》卷十七)

  苏东坡至荆南,听说玉泉皓禅师机锋不可触,便微服前往参谒。玉泉皓禅师问:“尊官高姓?”苏东坡答:“我姓秤,即是秤天下长老的秤。”玉泉皓禅师喝斥一声,问:“我这一喝重多少?”苏东坡无言以对,于是施礼拜之。(《五灯会元》卷十七)禅本不可道,“说似一物即不中”,更不可斗量斤秤,禅师自也不可斗量斤秤,又怎能秤出禅师的一喝。

  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赴岭外,过金陵时曾与泉禅师(号佛慧)斗机锋。东坡问:“如何是智海之灯?”泉禅师对曰:“指出明月是什么,举头鹞子穿云过。从来这碗最稀奇,解问灯人有几个。”东坡于是欣然。(《罗湖野录》卷三)泉禅师有《送东坡居士》传世,“脚下曹溪去路通,登堂无复问幡风。好将钟阜临岐句,说似当年踏碓翁。”(《宋诗纪事》卷九二)

  东坡与禅,禅味盎然。

  (来源:《禅》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1:49 | 只看该作者
用一句诗总结2019,你会用哪句
2019
12/24
10:39
大道知行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9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19年即将走完,你是如何度过的呢?

岁月如歌,有些事需要用心记得,

有些事需要安心遗忘。

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你这一年的生活,

你又会想到哪句?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看开了,什么都不算是事儿。


《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图 | 视觉中国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清】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人生起起落落,失落、痛苦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图 | 视觉中国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古典君:心有所想,事有所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人都有痴迷的时候,那种忘却一切,只为一人一事的劲头,痛苦又快乐着。


图 | 视觉中国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羡慕过别人的幸福,兜兜转转才发现,原来最爱的人就在眼前,最好的幸福就在身边。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有的人说不清是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世间杂事着实有点多,有时候也会极端,不过也只能想想,最后还得回归平凡的日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人情世故,冷暖自知。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感觉到老了,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做了该做的,转机,可能就在下个路口。


《夏夜宿表兄话旧》

【唐】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成长,总是伴随着失去,所谓物是人非,大抵如是。


《别子才司令》

【宋】方岳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自识荆门子才甫,梦驰铁马战城南。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幸好还有朋友,与你共担风雨。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有个人,令你初见倾心,最后渐行渐远,成长让人学会了告别。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别总想着以后,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谁又知道?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人生琐事多,莫要为小事斤斤计较,眼界放开了,世界也就大了。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宋】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 另一说为“且喜无拘无碍”

另一说为“红尘”)

当前,永远是最重要的,纵使生活一地鸡毛,我们仍要高歌猛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7#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13:22 | 只看该作者
要想写好古体诗,最重要的是……
2019
12/30
08:17
北京大学出版社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两句古谚确实包含着一定的道理。首先,通过熟读可以准确掌握各种诗体。其次,熟读也可以使学诗者体味各种诗体一般适宜于表现何种题材、情绪,具有何种特色,如“五言绝尚真切,质多胜文;七言绝尚高华,文多胜质”(胡应麟《诗薮》),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形式,充分抒发诗情。再次,熟读也便于揣摩谋篇布局、熔铸意境的技巧。


--

掌握古诗的基本词汇

夂小

但是我以为,“熟读唐诗三百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熟悉古典诗歌的常用语,这是从“不会吟诗”走向“也会吟”的捷径。诗歌用语是构成诗篇的基本材料,正如砖石对于大厦之不可或缺。因而,掌握丰富的诗歌词汇是写出大量风格多样的诗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这一点上,冯集梧的《樊川诗集注》四卷所采取的注释方法很有启发性。冯集梧的作法是采用不同的引文注同一词语。举最习见的词“千里”为例,在冯注杜诗四卷共二百六十五首中凡十三见,且都有注。引句如下:“合环千里疆”(《感怀诗一首》);“闻屯千里师”(《雪中书怀》);“千里函关囚独夫”(《过骊山作》);“向吴亭东千里秋”(《润州二首》其一);“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春绝句》);“千里云山何处好”(《自宣城赴官上京》);“千里暮山重叠翠”(《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重过江南更千里”(《新定途中》);“歌谣千里春长暖”(《怀钟陵旧游四首》其一);“日落汀痕千里色”(同上其四);“贱子来千里”(《除官行至昭应,闻友人出官因寄》);“千里长河初冻时”(《汴河阻冻》);“欲寄相思千里月”(《寄远》)。其中只有《过骊山作》与《汴河阻冻》中的两句因涉及地理,有必要诠释,其他均可不注,但冯集梧却不厌其烦,一一注出。


显然,这样作并非由于读者不知“千里”是何意,也不是冯氏卖弄学问,因为即使读书很少的人,也能找出成百上千带“千里”字样的句子来。冯集梧此举必有用意,除想使读者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故选取了与内容相应的引文外,另一个目的恐怕就是他在《自序》中所说的“借以参离合”。据我的理解,“离合”正是指诗歌词语的分离、组合。他所引的注语虽然诗文相杂,但对于我们“参离合”以继续进行这个题目的研究却很有益。


互联网上的古诗词生成器

读一些古诗就会发现,构成诗行的单个词语绝大部分是各个诗人都可以通用的,它们组成了诗歌的基本词汇。以杜牧的《题敬爱寺楼》一诗为例:

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

把这首诗离析为单词或词组,我们就会从唐代其他诗人的诗中找到它的碎片。如:“空林暮景悬”(杜甫《一室》),“千山鸟飞绝”“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春寒入剪刀”(崔道融《春闺》其二),“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江月照还空”(李白《望庐山瀑布》),“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谁人会得使君心”(白居易《代州民问》),“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高适《封丘作》)。而“悠悠”一词在四卷杜牧诗中共出现了七次,除上诗外,尚有“悠悠一千古”(《李甘诗》)、“天地空悠悠”(《洛中送冀处士东游》)、“悠悠渠水清”(《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悠悠心所期”(《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力学强悠悠”(《忆齐安郡》)、“何处送悠悠”(《斫竹》)。不同诗人对同一词语的不断运用与同一诗人对同一词语的反复运用的事实,说明诗人在使用诗歌语言时有相通处。

这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构成了诗歌比较稳定的基本词汇,它们就像一根根普通的丝线,诗人们不断选用其中的一部分,编织成无数幅风貌不同、尺幅不等的锦画,其中固然有高低、优劣之分,但所用原料却无大差别。

力彑

--

推陈出新

形成个人风格

夂小

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较,诗歌的基本词汇又有独特处。古典诗歌与他种文学体裁的区别也反映在它所使用的语词上。古典诗歌不仅要选择最精练的语言抒情写景,而且它的词汇范围也比古代的小说、戏曲为小。其他文学体裁固然有与诗歌共用的词语,这也是诗歌最主要、最基本的词汇,但小说、戏曲的某些词语却不能随意搬到诗中。如《水浒》中李逵的粗话,在小说中不失为精彩的个性化语言,但硬要编排入诗,虽然也会有人视为创新,但大多数人却无法欣赏。所以,刘熙载在《艺概》中主张“诗要避俗”,正是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告诫诗家不可乱来的警言。


自然,俗字不是绝对不可进入诗歌的领域。古来成功地运用俗字入诗,扩大了诗歌语汇的也不乏其例。如北宋词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清人李渔除从词的搭配角度指出“红杏闹春”不合理外,还认为:“予谓‘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窥词管见》)而从古至今大多数人却激赏此句,认为好在有情趣,能传神,“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人间词话》)。宋祁也因此得个“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美号。最为人所称道的李清照更是点铁成金的圣手,化用俗字的佳句俯拾即是。杨慎称之为:“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词品》)这些俗字实际是形象性很强的生动活泼的口语,它们可使诗歌的表现力更丰富。而如不具备这一特点,则“故”仍不可以为“新”,“俗”也不可以为“雅”,可见,使腐朽变为神奇的关键在善于“化”。但这种情况的存在仍然不能抹煞诗歌语言与他种文学语言的最终界限,则是毫无疑义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

以上说明了古典诗歌有相对稳定的常用词及这些词汇的特点,因此,在熟读之后,熟悉了一定量的基本用语,就可以吟诗了。但吟出的是否是好诗,是否有独特的风格,还要看其是否有新意。刘熙载在说了“诗要避俗”后,紧接着又说“更要避熟”,正是深得其中三昧。出新是文学创作普遍的艺术要求,在诗歌的语言使用上也同样如此,杜甫就曾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言。“惊人”既不是如韩愈那样故意堆砌生命已终止的古字,也不是像温庭筠那样常作浓词艳语,杜甫却正是于平淡、妥帖处求神奇,故其诗有“地负海涵,包罗万汇”(《诗薮》)之象。杜牧自言他作诗的宗旨是:“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样的创作意图正是通过他对诗歌词语的选择运用实现的。他很少用尖新的词语,也很少用现成的俗字,这不仅没有使他的诗歌流于一般化,相反,杜牧诗歌风格的“俊爽”却是人所公认的。杜牧对在诗中使用俗词艳语深恶痛绝,曾引李戡的话批评元、白诗“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要求诗歌用语保持一定的纯洁性。他在学习古代诗歌语言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语言风格。杜牧正是以生动的气韵将平凡的词语贯穿起来,自然流走,别具一格。从艺术创作的实践看,每个诗人都有自己偏爱的词语,这正是构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诗歌用语既有其共通的一面,即为各个诗人所公用;也有其独立的一面,即为某个诗人所喜用。

我们在阅读冯集梧所注的杜牧诗四卷时会发现,杜牧很喜欢用“嫩”“娇”这两个鲜明、润泽的字眼,它们分别在二百六十五首诗中出现了八次,而冯集梧所加的注也不同一般。


“嫩”字句有:“嫩岚滋翠葆”(《华清宫三十韵》),“岚嫩千峰叠海涛”(《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其三),“兰畹晴香嫩”(《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眉点萱芽嫩”(《朱坡》),“越浦黄甘嫩”(《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泉嫩黄金涌”(《题茶山》),“嫩水碧罗光”(《早春赠军事薛判官》),“春嫩不禁寒”(《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娇”字句有:“雏娇村幂幂”(《偶游石盎僧舍》),“烟湿树姿娇”(《池州送孟迟先辈》),“云娇惹粉囊”(《华清宫三十韵》),“碧池新涨浴娇鸦”(《街西长句》),“娇云光占岫”(《茶山下作》),“拂尘犹自妒娇娆”(《屏风绝句》),“郑袖娇娆酣似醉”(《题武关》),“候馆梅花雪娇”(《代人寄远》)。有趣的是,几乎字字注来历的冯集梧却并未为这些“嫩”“娇”字样加片言只语的注。“拂尘犹自妒娇娆”句,“娇娆”应与“郑袖娇娆酣似醉”中的“娇娆”同,都是叠韵形容词,而冯集梧在前句下加按语“:宋子侯有《董娇娆》诗。”也不是直接的征引。可见,“嫩”“娇”二字是杜牧偏爱的词,而别的诗人则很少使用。事实上,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用字习惯。即以李白与杜牧相比,同样写饮酒,李白常在诗中直接放进朴实无华的“酒”字,如“花间一壶酒”(《月下独酌》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行路难》其一)、“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酒肆留别》)、“斗酒十千恣欢谑”(《将进酒》)等,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而杜牧则喜欢在诗中嵌入修饰意味很浓的“冻醪”代指酒,如“冻醪元亮秫”(《许七侍御弃官东归》)、“前溪碧水冻醪时”(《寄李起居四韵》)、“似为冻醪开”(《梅》)、“梅引冻醪倾”(《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等,带有杜牧诗歌“气俊思活”(《吟谱》)的特色。这些细微不同的用字习惯,与诗歌纷繁多样的艺术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人对杜牧使用这样鲜活的字眼也有过评述。张戒说:“庭筠语皆新巧,初似可喜,而其意无礼,其格至卑,其筋骨浅露,与牧之诗不可同年而语也。......牧之才豪华,此诗(指《华清宫三十韵》)初叙事甚可喜,而其中乃云:‘泉暖涵窗镜,云娇惹粉囊。嫩岚滋翠葆,清渭照红妆’,是亦庭筠语耳。”(《岁寒堂诗话》)表露了遗憾之情。

这种诗句在杜牧集中确不算佳,甚至与杜牧诗歌总的风格相脱离,但杜牧却对“嫩”“娇”二词有特殊好感,推敲起来,其中还有一定的原因。含“嫩”多的八首诗中,只有《早春赠军事薛判官》和《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两首是五律,《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其三是七律,余皆为古体诗,并且五律的诗味也较古朴;含“娇”字的虽然有《题武关》与《街西长句》两首七律,《屏风绝句》一首七绝,但其中有两个“娇”字不能独立,仅作为联绵字“娇娆”的一部分而出现,而古体诗仍占八首的大半。

所以,杜牧很可能是有意在这些比较沉闷、凝重的基色上涂上点亮漆,以醒人眼目。但有些诗句由于用字太雕琢,反而破坏了诗歌的自然美,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但在同样的艺术追求下,杜牧也写出了许多好诗佳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1 10:47 | 只看该作者
用哪句诗,纪念你的二〇一九?
2019
12/31
08:57
群学书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题图:黄君璧

2019年即将走完,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或平静或波折,或坚持或改变,不论欣喜还是遗憾,都组成你独一无二的记忆。古人喜以诗词寄情言志,感慨万千化作一句掷地有声,如果让你选择一句古诗词来总结2019,哪句会跨越时光戳中你?

用哪句诗,

纪念你的二〇一九?

图 | 黄君璧

《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苦乐参半,潇洒走一回!

《浣溪沙 · 残雪凝辉冷画屏》

清 | 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人生起起落落,过去的美好都变成了不可再现的悲哀。

《青玉案 · 元夕》

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与其羡慕别人的幸福,不如多想想常被忽略的身边人。


《离思》

唐 |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有的人说不清是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临江仙 · 夜归临皋》

宋 |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人情世故,冷暖自知。


《唐多令 · 芦叶满汀洲》

宋 |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重拾少年时光,却不是当年模样。

《游山西村》

宋 |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做了该做的。突破逆境,可能就在下个路口。

《夏夜宿表兄话旧》

唐 |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成长,总是伴随着失去。所谓物是人非,大抵如是。


《木兰花令 · 拟古决绝词》

清 |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望江南 · 超然台作》

宋 |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别总想着以后,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谁又知道?

《西江月 · 日日深杯酒满》

宋 | 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当前,永远是最重要的。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 · 卡根教授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进而带领我们探索生命的价值,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这趟旅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1 13:20 | 只看该作者
王维:禅悟入诗,以情证理,禅意悠远
2019
12/31
07:55
大道知行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王维,字摩诘,人称摩诘居士,太原祁人。中国古人除去有姓名外,往往还有字和号。比如王维,他的名与字合起来是维摩诘,这是梵文的音译,本来是指一个印度人的名字,这个人是佛在世时的居士。所谓居士者,就是相信佛法,但没有出家剃度而在家修行的人。出家就要离开家庭,离开人世间的一切关系和挂碍;而且出家的人就不能再要自己本来的姓氏而以释迦牟尼佛的姓为姓,比如释法云、释皎然等等。释迦牟尼本来是净饭王的太子,他看到人间的生老病死,有这么多痛苦,于是离家去修行,结果成佛了。在他还活在世间的时候,有一个叫维摩诘的居士。我为什么要讲王维的名字,而且特别介绍他的名与字之间的关系呢?因为我要提醒大家,王维是一个信佛的人,而王维之信佛有他家庭的因素。


宋代 佚名 《维摩居士图轴》
中国古代很讲究门第,唐以前的魏晋时代还没有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用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把人分成上、中、下三品,然后每品再继续划分出上、中、下三等,所以共有九个品级。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也就是说,凡是分到上品的人,没有一个贫苦人家的子弟;出身于名门贵族的人,也不会被分到下品中去。我们知道,王维是太原人,而太原王氏是很有名望的家族。他母亲又是博陵崔氏,都属于世家望族,而且他母亲笃信佛教,这是一种潜存的因素,对王维以后做人、作诗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王维的母亲信佛,所以王维受母亲的影响也信佛,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理想志意,所以他早年还是去积极求仕了。唐朝虽然有了科举考试,但一个人能否考中仍然受到有名或者没名的影响。如果你有名,就容易考中,否则很可能屡试不第,于是考生在考试之前,总是先要打出个知名度来。当时流行着“行卷”的风气。什么叫“行卷”呢?因为唐代的文字都是写在丝帛上然后卷起来的,所以有些考生事先把自己的诗文写下来,然后一卷一卷地送给当时的名公巨卿,这叫作“行卷”。

当然,打出知名度的手段很多,像我们以前讲过的陈子昂,他的做法更妙。我们知道,王维出身于名门望族,要想出名相对容易些;而陈子昂是四川人,你读李白的《蜀道难》就知道蜀地向来是与外界交通十分不便的地方。而且,陈子昂是四川射洪一个土财主家的子弟,十八九岁才用功读书,你从四川经过千山万水来到长安,谁认识你陈子昂呢?可是,陈子昂这个人非常聪明。来到长安后,他在大街上闲逛,看见有人卖一张古琴,价值千金,大家都在那里观望,却没有人买得起。他家里不是有钱吗?所以他当场把琴买了,并且对大家说,我特别懂得音乐,知道这是一张好琴,明天某个时间我会到这里来表演。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第二天果然去了一大群听琴的人。陈子昂拿着琴对众人说,这不过是小小的才艺,有什么了不起?我本来有更大的理想,更高的才智。接着他拿出自己的文章分送给大家。就这样,一日之间,他在长安城便声名显赫了。

那么王维是怎么样打出知名度的?你看他有这么多本钱:工书、善画、能诗、能文,又懂得音乐,而且在进京考进士之前,就已经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的解元了。所以他来到长安以后,就与王子公主们交往,人家都很欣赏他。据说有一次,岐王叫王维扮成一个音乐家的样子,把他带到公主府中,演奏了一支叫作《郁轮袍》的曲子。他演奏得很动听,演奏完毕,他又拿出自己的诗文来。公主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博学多才,就极力推荐他,于是王维高中进士。那是开元九年,他当时不过只有二十岁。

王维因为有音乐的天才,所以做了太乐丞,太乐丞是掌管皇家音乐的官职,本来他可以一帆风顺地做高官做下去的,可中间经过了一段挫折,因为他排演了一个黄狮舞的表演。中国的舞狮由来已久,但黄狮舞是不可以随便舞给任何人看的。在古代社会,等级划分得很严格,不但是舞狮子,就是人,你穿什么样的衣服,上边有什么样的花纹,也是不可以随便乱穿的。所以,黄狮只能舞给皇帝看,而王维私自舞了黄狮,因此就获罪被贬到济州,这是他第一次受到挫折。

可是,年轻人总是想再追求的。恰好那时的宰相是张九龄,而张九龄是玄宗朝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宰相,于是王维给他写了很多书信,希望得到援引。张九龄当然也很欣赏王维,不久,在张九龄的帮助下,王维回朝做了右拾遗。后来,张九龄在与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贬到荆州,这对王维来说也是一个打击。在给张九龄的诗中,王维对他表示了同情,但王维并没有随他一起隐退。王维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甚至是厌恶的东西不能够采取一种决裂的态度,他始终不能放下他的官位。他是张九龄所推荐的,当张九龄被贬以后,他一样给李林甫写诗,与他应酬周旋。本来,玄宗早期的政治是很好的,可是自从张九龄被罢免,李林甫专权以后,国势日渐衰落。即使在李林甫做宰相的时候,王维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官爵,而且越升越高,以至做到了监察御史。

等安禄山攻占长安以后,这些没随玄宗离开的人沦陷贼中,安禄山逼迫这些人给他做官。一方面,王维当然不甘心依附安禄山侍奉伪朝,但他没有勇气去牺牲,只能做到消极抵抗,当时他吃了一种药,服药后“佯喑”,就装作不能讲话了。但另一方面,他还是接受了安禄山所授予他的给事中的官职。尽管事实上他以生病为理由不去执事,但名义上毕竟是接受了伪署。长安收复以后,按照律法,凡在沦陷区曾接受过伪署的人都要被三等定罪。王维虽做过伪朝的给事中,却没有被定罪:一是玄宗认为他对朝廷还是有一份忠爱之情的;二是因为王维的弟弟王缙没有沦陷在贼中,后来他参加了收复失地的战争,是个功臣,他替哥哥求情,所以王维就这样被赦免了。不但如此,朝廷还授予他太子中允的官职,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


另一方面,王维虽然做着官,却一直有隐退之志。他曾经两度去山中隐居:一次是在终南山,还有一次在蓝田的辋川。所以,他既有做官的俸禄,又有隐居的闲适,那当然是仕隐两得了。终南山,是距离首都长安不远处的一座山;辋川在陕西蓝田附近,离长安也不太远,这里本来有宋之问的别墅。宋之问用逢迎讨好的办法赢得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信任,所以在当时很有财势,于是在辋川置了一处田庄。后来王维就把这处田庄买下来,建造了他的辋川别墅,并在其中设置了很多景点。他常常请他的一位朋友裴迪到这里来游山玩水。两个人以那些景点的名字为题目,吟咏酬唱,各写了二十首五言绝句的小诗,编成一本集子,叫作《辋川集》。这是王维最有特色的一组诗,而且是前无古人的。

这一组写山水的小诗确实是别人没有而为他所特有的一种成就。我们现在既然说他的这一类诗超过了古人,就先要对古人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看一看古人写了怎样的山水诗。

一开始我就说过,中国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传统的。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那么,什么使人“情动于中”呢?一个是自然界的物象,一个是人事界的事象。如果再进一步分析,鸟兽草木是自然界的一种物象,山水也是自然界的一种物象,可是这两种物象又有所不同。因为鸟兽属于动物,草木属于植物,不论植物还是动物,只要是有生命的,你就可以看到它有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你就容易与它产生一种生命的共感。所以,当你看到草木零落,就会想到美人迟暮,想到人的衰老与死亡。可是山水呢?它是无生命,没有生命的过程,不给人生命的共感,因此在中国早期的诗歌里边,写山水的非常少。你看《诗经》,像什么“关关雎鸠”“桃之夭夭”“硕鼠硕鼠”等等,这都是从自然界的现象引起人的感动的,但他所写的都是草木鸟兽,而这些草木鸟兽的物象,也只是作为人表达内心感动的一种媒介。比如《关雎》,他真正要写的不是雎鸠鸟,而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中国最早的诗歌没有单纯写山水花鸟的,尽管有些诗中写了草木鸟兽,它也是作为“比兴”的媒介出现的。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以写景为重点的诗呢?是在魏晋以后。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明诗》篇中把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其中有一句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他说当老庄思想从诗歌中减少了,山水诗的内容就逐渐增加了。他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东汉末年,群雄蜂起,魏、蜀、吴三足鼎立,然后是曹魏灭蜀篡汉,司马氏又篡魏平吴,建立晋朝。后来晋朝发生了内乱,中国北方就此沦陷在外族人手中;而东晋偏安南方,后来被宋灭掉,接下来的宋、齐、梁、陈都是非常短暂的朝代,所以这是中国历史上变乱频繁的一个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人们开始对人生有了一种反省和思索,自然滋生了一种消极的思想。这时的士大夫们也不再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重点,而是热衷于清谈玄理,于是老庄哲学盛行起来。不仅如此,那些士大夫们一天到晚觉得这个世界太俗了,为了表示超然的态度,他们还要服食一种叫作“五石散”的药。这种药是用很多种矿石提炼出来的,据说吃了以后可以长生。可是,吃这种药还会引起身体上的反应,感到全身从里到外都发热。这时,皮肤就变得特别敏感,如果穿的衣服里边有一点不平的地方,都会使人觉得痛苦。所以你看魏晋人物的服装常常是宽袍大袖,看起来好像挺逍遥自在的,实际上都是他们身体的需要,非这么宽松不可。

现在我们就要讲了,那些魏晋名士们讲究养生,想要隐居、求仙,而在中国,凡提到隐士,总让人联想到神仙,因为他们隐居、修炼、求长生,就是希望能够成为神仙一样的人物。本来,老庄思想还只是单纯的哲学,并不是迷信,可是自从道家思想和古代方士们的修炼方法结合后,就产生了道教。道教认为你可以服食、可以长生、可以羽化而登仙。东晋文学家郭璞曾写过一组“游仙诗”。

一般说来,“游仙诗”主要写山居的生活,写山水自然、道家哲学等等。因为他们吃了五石散以后不能久坐,而要去散步,这叫作“行散”。“行散”就要在山水之间徜徉,他们看到的都是大自然的山水景物,所以他们在诗歌里不再只写有生命的草木鸟兽,也开始写无生命的山水了。于是中国诗歌里描写山水景物的成分越来越多,山水诗慢慢发展起来了,这就是刘勰为什么说“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缘故。当然,早期的山水诗并不是单纯只写山水,而是常常与神仙宗教的信仰、与老庄的哲理结合在一起的。

出生于世家的谢灵运,性情任纵,喜欢奢华,不愿过那种谦卑委屈的生活。他在刘宋朝廷中放言高论,批评新朝,被贬为永嘉太守。因为仕宦不得意,他满腔悲愤,曾经一度学佛,也曾清谈老庄的玄理,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得到宁静。他想通过游山玩水来排遣心中的愤怨,结果还是徒劳。

谢灵运写山水只是刻画形貌,他写得非常仔细、繁富而且美丽,对仗也很工整,这种作风与王维是不同的。王维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的不同风格,就好像绘画中的两种不同的风格流派。你看王维的诗,所描写的景物都是平淡幽静的,而王维的画所描绘的,也都是平淡悠远的水墨山水,笔致非常空灵。那么谢灵运呢?他的风格是密丽工整,一切都展示在眼前,让你看得很清楚,而且色彩鲜明。唐朝有两种绘画的流派:一个是王维这一派,我们称之为南宗山水;另一派是李思训的北宗山水。你看李思训的画,都是涂了颜色的金碧山水,亭台楼阁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所以王维的诗接近于南宗平静淡远的水墨山水,而谢灵运的诗更接近于北派密丽工整的金碧山水,这是他们最主要的不同之处。

一般说起来,在王维的诗作中,五言诗比七言诗写得好,绝句比长篇写得好。什么缘故呢?因为王维是以感觉取胜的诗人,而感觉都是刹那间的直觉,你不能把它扩展。因此,王维的诗在思想感情方面就缺少了一种深度和广度。

下面我们介绍《辋川集》中的作品。

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濑”是水石相击之所,如果只是平静的水流或只有岩石而没有流水,都不能叫“濑”。至于它叫“栾家濑”,可能是有什么姓栾的人曾在这里住过。总之,这里是以水石相击为景物特色的。

“飒飒秋雨中”,“飒飒”是风雨之声,当秋雨飒飒而至的时候,雨水从山石间哗啦哗啦地流下来。“浅浅石溜泻”,“浅浅”是说这不是一条很深的河,只是浅浅的流水。一般说来,越是浅水,从石上流下来,水石相击的声音就越大。“飒飒秋雨中”,是耳之所闻;“浅浅石溜泻”,是目之所见。还不止如此,“跳波自相溅”,当水从上边的石头流到下边的石头时,水波就跳起来,所谓“自相溅”,是说这边的水珠溅到那里,那边的水珠溅到这里,两边的水珠就这么跳来跳去。这时,一只白色的鹭鸶鸟被溅动的水珠惊起,在天上飞了一圈又落下来了。

这首小诗真的是妙!它写的是静态之中的一种动态,是大自然生命本身的一种活动。这里边有没有人的感发?有,但是别人一写,就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这首诗里也有喜怒哀乐吗?没有,它是喜怒哀乐之未发。你说既然没有喜怒哀乐,那么他的心是动的还是静的,是活的还是死的?有人说,喜怒哀乐都没有,那他跟石头一样没有感情,他的心是死的。可是这首诗,妙就妙在他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动态之中人心里的动,虽没有形成喜怒哀乐的感情,但我们确实能感到他的心是动的,而这种心动,我实在要说,在日本的俳句中也有类似的表现。

像松尾芭蕉曾写过这样的俳句:“青蛙跃入古池中,扑通一声!”“青蛙跃入古池”与你何干?你听到“扑通一声”后心中有没有喜怒哀乐?没有啊,就是大自然的生命活动引起人内心的一动,它没有喜怒哀乐,这是很微妙的一种境界。而王维的这一类小诗最能够表现出这样的境界,这是别人没有写过而为王维所特有的成就。

我们看一个诗人,一定要对中国诗歌的演进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把他放在整个历史背景中,看他究竟占怎样的地位。我们已经介绍了在王维以前中国山水诗发展的概况:魏晋六朝人写山水诗并不是纯粹写山水,而是从山水自然过渡到哲理;唐朝人写山水往往从山水自然过渡到感情。那么王维呢?王维写山水既不需要过渡到哲理,也不需要过渡到感情,他的特色就是把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自然写出生命来。在这一点上,他既不同于谢灵运的刻画形貌,也不同于孟浩然的情景相生。像《辋川集》这样的小诗,可以说是王维艺术家的手眼与禅理的妙悟相结合了。

下面我们再看辋川绝句中的另外几首诗,先看《鹿柴》: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也是辋川别墅中的一个景点,“柴”字读zhài,与“砦”意思相同,就是我们普通说的篱笆,“鹿柴”可能是一个养鹿的地方。这首诗也是押的上声韵,韵字是“响”和“上”,“上”在这里读shǎng。上声是普通话的第三声,我们说不同的声调有不同的声音效果:平声比较平,是拖长的;入声有一个收尾,不拖长;去声是降下来的;而上声好像是沉下去再高起来,中间有一个转折,这一转折就有了一种悠远的感觉。诗歌之所以能唤起人的感发,除了形象以外,就是它的声音,声音跟形象结合得好,才能算是好诗。这首《鹿柴》正是声音与形象结合得很好的一首小诗。


“空山不见人”,“空山”就是寂静无人的山。“但闻人语响”,我认为王维这句诗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现实的,山中有很多峰峦涧谷,有很多转折之处,有时候你看不见人影,却听得到人说话的声音,而且山里的回声很大,有时你能听到很清晰的回声,却找不到说话的人,这是现实的;还有一种是非现实的,就是说在空山之中,你虽然看不见人,可是你仿佛听到有人讲话的声音,这只是感受、想象的真实,而不是现实的真实。

接着,“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返景”是落日的余晖,也就是太阳快要沉下去时反射回来的日光。他说,反射回来的日光照到深林之中;山石上长满青苔,所以那日光又照在青苔之上。这两句写的是寂静之中的一点动态,暮色之中的一点亮光,就是我刚才说的,突然间使你的内心有一种感动和警醒。这个很难说,也很难表达,但王维却把它很微妙地传达出来了。

王维诗的好处,就在于他既有画家对色彩、光影的细微的观察,又有音乐家对于声音的敏锐的感受,所以能够把大自然本身的生命掌握住。不只是掌握大自然的活动,他也能把自己内心喜怒哀乐之未发时的活动写出来,这才是他的诗最大的特色。

下面我们再看一首《辛夷坞》: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就是树杪、树梢的意思。他说,在很高的树的枝头开着花,好像是芙蓉。一般中国人所说的芙蓉有两种:一种是木芙蓉,一种是水芙蓉。水芙蓉就是荷花;木芙蓉是种在陆地上的。这一句中的“芙蓉花”既非木芙蓉也非水芙蓉,而是辛夷花,因为这一处景点种的主要是辛夷花,所以才叫辛夷坞;因为辛夷花的颜色与芙蓉相近,所以他才说“木末芙蓉花”。“木末”极言其高,而“芙蓉”花朵较大,色泽鲜明,在那么高的地方,开着那么鲜艳的花朵,它的目标很明显,不是吗?同样写高处的花,杜甫怎么说的?“花近高楼伤客心”,杜甫与王维绝对不一样,你看他接下来就是人的感情了:“万方多难此登临。”整个国家都在灾难之中,多少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而现在春天这么美丽,高处的花朵又开了。杜甫不是为自己伤心,是为“万方多难”而伤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这么美,大自然这么美,更显出人间的悲惨!这就是杜甫,他一张口,感情就投入了。而王维呢?“木末芙蓉花”就是“木末芙蓉花”,是伤心?是快乐?他都没有说,可是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是共同的,杜甫说“花近高楼”,所以才“伤客心”,就是说高处的花朵,它的形象和位置明显,特别引人注目。


接着王维又说了:“山中发红萼。”这首诗跟前面两首有一点不同:《栾家濑》和《鹿柴》写大自然就是大自然,你无须联想到人间任何的感情,它本身就有一种自足的诗意和美感。这首《辛夷坞》是另外一种,它第一层的意思虽然没有喜怒哀乐,但是它可以引起你喜怒哀乐的联想。哪里可以引起你的联想?“山中发红萼。”刚才我说了,辛夷的花瓣鲜明而浓艳,是非常美丽的,可是它开在山中。山中怎么样?山中是寂寞的。所以这一句透露了一种寂寞的感情。何以见得?第三句就点明了他的寂寞:“涧户寂无人”,“涧”是山涧;“户”是两山中间凹下去的山口。他说,这片花开在山中的涧户之间,虽然这么美丽,可是没有人欣赏,就“纷纷开且落”了。“纷纷”是多的样子,辛夷花开了,过了一段时间花季过去,它们又纷纷零落了。有人看见吗?没有,它是自开自落的。

这首诗与前面的两首诗不一样,因为它透露了一点点感情:不仅有生命的寂寞之感,而且是一种生命从生长到凋零的整个过程——一个美好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王国维有一首咏杨花的《水龙吟》,开头两句说:“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你看到哪棵树上开了很多杨花?没有看见过,因为杨花、柳絮只要一开,就被风吹走了,你看不到它在树上开放。它开的时候没有给一个人看见,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就濛濛坠落了?王国维把没有感情的杨花当作有感情的对象来写,他很清楚地写出了一种生命没有得到知赏的寂寞与悲哀,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王维的这首《辛夷坞》,它的第一层意思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感情,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而这种叙述可以引起读者的某种联想,这一类小诗也是王维很有特色的作品。

本文摘自叶嘉莹《唐诗应该这样读》,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5-8 11:53 , Processed in 0.06396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