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2石门素疏【鱼象鱼说】今日诗词

  [复制链接]
321#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16:09
最富诗意的题画诗,最后一句很精彩,一个字就让画面动了起来
2019
09/30
07:37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古代文化当中,诗词、绘画以及书法关系紧密,彼此间都有相互融合的地方。诗人往往写了一首诗,就有书法家题写;也会有绘画家根据这首古诗的意境,画上一幅画。而有的画家则是先有了一幅画,再根据画中的景色题上一首诗。

这样就形成了古典诗词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门类,叫做题画诗。


一直以来觉得最精彩的题画诗歌应该是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一首古诗虽然只有20个字,但却有无穷尽的意味,也更像是一个谜语。这首题画诗为今后所有的此类作品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一首题画诗也很精彩,也是在静止的画面当中寻求动态美感。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这一首古诗就是明代沈周的《题画》,沈周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一个书画家,和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人并称为明四家。能和唐伯虎并列,看得出他的绘画作品非常出色。

这首古诗的一开始,就是一片青山绿水的美丽场景。“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拄着拐杖悠闲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还未落山的太阳斜斜地挂在小桥的西边。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画作当中有溪水,有小桥,有山峰,有夕阳,还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翁。


虽然这是一幅画,但读来依然诗情画意,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尤其是其中夕阳、小桥意象的排列,更能从中读出中国画的味道。

但这样的画面终究是静止的,并没有脱离平面画作论述的范畴,多了些细致,但是终究少了点活力。所以,诗歌的后两句尽力体现出绘画的动态之美。

来看:“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轻声低语却不小心惊飞了溪鸟,它们啼叫着飞入那乱云的深处。


诗人所看到的景色并不是自然中真实存在的,而是绘画中的。但单纯是绘画的场面又太过于单薄,没有什么新奇的亮点。诗人的着笔落笔就在其中能够凸显出画面动态美的景色之上,第三句当中用了一个“惊”,第四句当中的“飞入乱云深处啼”,用了一个“飞”,一下子写活了,使得画面更有动态感,更有生命力之美。

诗歌的前两句对动态美的景色描绘非常出色。而在后两句当中,更是借助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把静止无声的画面写活了,才真正看得出其中的精巧。
支持 反对

322#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16:13
盛唐最多情写诗最好的道姑,让陆羽空等一生
2019
09/30
09:48
嗨强哥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文:晋文珂(读史专栏作者)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首《八至》,想必很多人听过,但对其作者可能不是太熟悉,她就是盛唐时期的一位才女——李季兰。她没有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名气,但才华横溢的她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女诗人。

李季兰出生在盛唐,在“唐初七杰”以及李白、孟浩然等人才辈出的时代,她没有被这些“大人物”掩盖锋芒,而是能站在哲学的高度,以敢爱敢恨的才女形象留给世人。

李季兰生于吴兴,才高貌美。据《唐才子传》记载,李季兰幼时“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

这段话不难看出李季兰容貌甚好,光是萧散两个字,就仿佛看到了一位深情自若,从容淡定的美娇娘。

传闻李季兰六岁时便作“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结果被父亲认为此诗不详,送她到了玉真观出家。

就这样,李季兰每日在观中作诗弹琴,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

十六岁的李季兰,自然是亭亭玉立,面容姣好,再加上一身的才华,在那个开放的盛唐,当然也耐不住寂寞,毫无新意的观中生活,使她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文人骚客与满腹诗情的才女结合,向来都是令人传诵的佳话。像李季兰这种才情满腹又眉目如画的女子,自然少不了几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与当时的名士朱放、皎然、陆羽等都有或甜或苦的感情。

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

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瞰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青春年华的少女,正是对爱情向往憧憬的年纪,在道观中的李季兰难免心生寂寞,这首《感兴》,毫不保留的透漏了她寂寞的心境,大有一副“锁在宫中无人识”的姿态。


终于,在一个午后,偷偷跑出观的李季兰遇见了她人生中第一个男人,他就是隐居名士朱放。两人一见如故,一起谈论诗词歌赋,好不欢快。

可以说,朱放在年少的李季兰心里留下了一抹绚烂的色彩,使她枯燥无聊的生活霎时间有了生机。

只可惜朱放后来离开吴兴,并且此后再也没回来过,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两人也就此断了联系。

朱放离别时,给李季兰赠诗一首: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由此可见,朱放对这段时间的相处,也是非常留恋的。

后来,李季兰寄给朱放的一首诗写道: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失去朱放的李季兰长昼无聊,携琴登楼,一曲又一曲地弹奏,渲染着心中的激情;月满西楼时,独对孤灯,编织一首《相思怨》倾诉心声: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就在李季兰还沉浸在对朱放的思念中时,她的生活中迎来了另一位多情男子——陆羽。

陆羽,著有《茶经》三卷,人称“茶神”。其身世坎坷,原是一名弃婴,被一位姓陆的僧人捡回,取名陆羽。陆羽在寺中饱读诗书,也是一位名士。

因为李季兰在当时已小有名气,所以住在附近的陆羽慕名前往。两人因为成长经历相似,谈得很是投机。从谈事论文到惺惺相惜,从互诉衷肠到知心密友。两人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就成了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关系。

不仅如此,她和陆羽还有一段榻前相伴的甜蜜。当时李季兰身患重病,陆羽听闻,赶忙前往,在李季兰榻前精心服侍,为她煎药煲汤,李季兰对此更是感激不尽。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答谢: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虽说现在的影视剧中总要安排一女两男或是两男一女的三角恋,似乎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高的收视率,观众看着觉得很起劲儿,事实上,在李季兰的身上,也发生了一场三人间的感情。

陆羽日日与李季兰谈天说地,不禁对这个才貌双全,眉目含情的女子动了心。奈何造化弄人,李季兰却心属陆羽的朋友,僧人皎然。

皎然,俗家姓谢,是谢灵运的十世孙,工于文章。李季兰在和皎然相见后,便被他深深吸引。

然而,面对李季兰的暗示柔情,一心事佛的皎然却不为所动,并写下一首《答李季兰》给她: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见皎然这样答复自己,李季兰虽有满腔热忱,也只能望而却步了。但李季兰仍心属皎然,不能接受陆羽。


别看李季兰能写出“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但她内心一直住着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并且一直表现得淋漓尽致。

都说大唐风气开化,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骑烈马,穿齐胸襦裙,尽显女子的娇媚与豪爽。这一点在李季兰身上愈发明显。

李季兰可以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来形容。静能琴棋书画,谈诗作赋;动能开元寺中举行文酒之会,与男性友人谈笑风生。真的很像《红楼梦》中的史湘云。

敢爱敢恨向来都是李季兰一向的处事风格,但再生性洒脱的人也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李季兰一生虽有朱放、陆羽等人的情意绵绵,却一生未嫁,难免令人惋惜。

随着声名的远播,李季兰的才名传到大唐天子唐玄宗的耳朵里。玄宗皇帝想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名才女,便下旨召她入京一见。

当时的李季兰已不再是少女,不免伤春悲秋,感叹年华易逝,写下了一首《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收拾一番,出发赶往长安。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从这句诗不难看出,李季兰对自己当时的容颜老去耿耿于怀,虽才名远播,却人老珠黄。

但不管怎样,终是天子召见,若能顺利入京,凭借她的才气,定能名扬长安。可惜造化弄人,李季兰这一去,却正好碰到安史之乱爆发,而她又恰恰落入叛军的手中,不懂政治厉害的她为叛军首领写了一首诗,结果最终被朝廷扑杀。

一代才女李季兰终究不得善终,实在令人惋惜。陆羽听闻李季兰去世的消息,自然郁郁寡欢,从此隐居山林。

但不管怎样,李季兰在人世间四十多年,虽久居道观,但能与朱放、陆羽等人相逢一场,也是幸事。人生虽短,却能在人才辈出的盛唐时期,十六首诗被收录于《全唐诗》中,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世事洞明又天真烂漫的李季兰。值得我们去记住她。
支持 反对

3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 18:31 | 只看该作者
优秀文艺作品展播 诗歌:《春天的凉山三河村》
2019
10/01
14:56
封面新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音频格式


春天的凉山三河村

作者:周世通 朗诵:乔伊

春天的三河村,所有色彩都被一种包围

是喜色。

首批彝族乡亲

迎来乔迁之喜

告别让人牵挂的土坯房,搬入彝式新居

张张笑脸,个个如花儿般绽放

吉好也求的脸上洒满光芒

坝坝宴,达体舞,经典的留客歌唱起来

旋律之间,升腾一股透明的力量

有种子在心中萌发

万物生长,一幢幢彝式新居簇拥着花儿

三两只飞鸟在芳香里追逐撒欢

鸣叫声里有对春天的祝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18:12 | 只看该作者
优秀文艺作品展播 诗歌:《秋天的院子——写给敬老院的老人》
2019
10/02
15:26
封面新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音频格式


《秋天的院子——写给敬老院的老人》

作者:黄晓 朗诵:甲锋

1

院子非常安静

老人们菩萨一般

坐在秋日的阳光里

只有那只大花狗在走来走去

仿佛在搜寻

空气里那久违的味道

2

阳光从屋檐斜进来

整个房间就变成了新的

新的床上,铺着花格的新毯子

新的桌子上,摆放着新的杯子

对面的新墙上,一面新的镜子里

坐着两个穿着新衣服的老人

露着新装的牙齿

一直在笑……

3

在崭新的院门边上

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

我看到那块让他自豪的坡地

地里的高粱,如火炬般

在阳光闪耀

那时,我才突然明白

他的名字里为什么紧紧地

嵌着一个“田”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3:52
祖国,我额头上的一粒朱砂痣

作者:李 严 朗诵:王芸

习惯了存在,祖国

——我额头上那粒朱砂痣

她卧在皮肤上

成为我示人最骄傲的标记

那种感觉,那么近

又那么远;那么亲,又那么痛

此时,没有一只鸟儿飞过

是云朵和辽阔,滋生了我的念想

一个声音滑过

那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激励

那是我的族人,对未来的宣誓

从陆地到海洋,从平原到高山

我种下桦树,牡丹

砌上我的城,我的江

我要等南归的燕

找得到一个点,进到一扇门

接受一粒种子,对另一粒种子的抒情

适应一个家,到另一个家的走向

而地址不变

就像接受一棵树,一夜之间,缀满的桃红
支持 反对

32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4:21
读懂李白,这一首诗足矣
2019
10/03
12:46
诗词大会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不可否认,李白不但是个天才诗人,更是个放荡不羁的剑客。他一生好酒,追求仕途却又屡屡受挫,好游历名山大川却放不下心中“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人生理想,与他追求道家的清静无为相左,当然虽然成功地成为翰林,却因为自身狂放不羁的性格被“赐金放还”,在游历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我们从这首李白最著名的诗之一,大抵可以窥见其人。
支持 反对

3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1:37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2:20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我要把热烈的掌声献给我的祖国
2019
10/04
11:07
封面新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我要把热烈的掌声献给我的祖国

作者:王昌东 朗诵:贾逢韬

广阔的田野上,那些绿色的庄稼

站成了整齐的队列,正庄严地

肃穆地,等待那一声军号般的收割声

这是收获的季节,翠绿的岁月

稻子正在抽穗, 那扬起的花蕾

含着蜜糖,不用多问,稻花深处的时光,有着不一样清芬

山坡上,晨曦浇灌下的玉米

每个身上都怀着骄傲的小娃娃

那些玉米秆子,是我们的母亲

笔直地站在山坡上,勤奋地

编织着粮食满仓的希望和梦想

肥沃的田野上,一片耀眼的金黄

那是已经快要分娩了的红高梁

此时的梁穂,已低羞着盛唐的头颅

农家的镰刀,也已磨得雪一般亮

农家的镰刀,就像助产的护士

有的是耐心,有的是细致,有的是慈祥

希望的田野上,我奋进的祖国

就像阳光,温暖照耀玉米稻梁

轻风抚慰中,农家收割的号子格外嘹亮

此刻,我悄然无声,激动站进

这绿色钢铁的气势磅礴的队列

在这支伟大行进的队列中,我一点没有迟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10:54
雷雨过后,刘伯温写下一首诗,极具人生哲理,每个人至少要读一次
2019
10/05
06:35
无风起念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电视剧《夏至未至》中有台词令我印象深刻,它说:“这世上有一千种等待,最好的那种叫来日可期”。的确如此,永恒本就是个伪命题,世上一切皆是瞬息万变的,弹指流年。


人生总是喜忧参半,正所谓三年河东,三年河西,风水总是轮流转的。缪斯女神不会永远眷顾一个人,因此只要做好自己,耐心等待,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正如《五月十九日大雨》这首诗所写的: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这是刘基七言绝句中广为流传的一首。刘基,字伯温,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民间有俗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刘伯温为人熟知的是他军事才略,实际他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他的《诚意伯文集》传世有20卷,其中收诗、词、骚和赋一千六百篇有余,可谓文韬武略之全才。


欲读懂本期与大家分享的这首 ,以及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就需要了解他多舛的仕途。虽说后人常将刘伯温比于诸葛亮。但诸葛亮比刘伯温幸运得多,伯乐刘备识得他是千里马,三顾茅庐只为求孔明出仕。


而刘伯温聪慧过人,从小过目能诵,邻里皆称其为神通,师从文豪郑复初,学富五车。刘伯温生于战乱年代,虽一举高中进士,却闲赋在家三年之久。一番波折后,终于成为朱元璋谋臣谋划全局,助君统一天下。虽于官场被小人算计,郁郁而终但仍,保留爱国爱民初心,最后主追赐为太师。


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呼啸的大风驱使着骤雨,从城楼上泼洒而下。顷刻间乌云密布,雷声轰鸣。暴雨过后,那兴云作雨的龙已经不知所踪,雨过天晴,池水四溢,青草翠绿,蛙声齐鸣。

此诗开门见山,字面意思简单易懂,读之你可以见到这样一幅画。诗人立于城楼,风雨欲来风满楼,一时间大雨滂沱,可一会又雨过天晴。这首七绝前两句写风雨雷电,气象磅礴,给人沉闷之感;后两句雨住风停,清新恬静,给人轻快放松之感。一前一后形成鲜明对比。


此诗是写大自然的现象,当然也是写人生。他想告诉读者,你现在可能前路迷茫,不见希望;可能抑郁不得志;可能孤身奋斗孤立无援。但没关系,疾风骤雨虽来势汹汹,但稍纵即逝。只要坚持,永不言败,就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云销雨霁的晴天。

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其中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同样是写诗,同样是写大雨,诗人的心境不同,诗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所以说“诗言志”,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明史》、《刘伯温传》
支持 反对

3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12:50 | 只看该作者
杜甫最伤感的一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读来却是令人肝肠寸断
2019
10/05
06:46
无风起念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经历,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宝藏,比如诗歌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诗歌文化最为繁盛的年代为唐宋时期,在这段岁月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杜甫便是其中之一。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与李白并称“李杜”。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


杜甫用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经典作品,因此被称为了“诗圣”,而杜甫的诗也被后世之人,成为了“诗史”。而今天的主题,便是探讨杜甫的一首诗《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在戍楼上想起了更鼓声,也断绝了人们的通行,而在秋天的夜晚中,边塞地区则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天晚上开始,就进入了白露节气,而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是彼此的依赖,但是却离散各去一方,甚至都已经无法打听到对方的消息。感伤之下,我经常往洛阳城寄家书,但是却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此时的杜甫身在秦州,与弟弟分别。而在几年前,也就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到了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杜甫和几个弟弟刚好都分散在了这一带,虽然相距并不会太远,但是在战乱之中,通讯被阻隔了,因此他们无法获得对方的消息。这样的状态,让杜甫感到忧虑和思念,这才写下了这首作品。

在故事的第一句中,作者先是描绘出了一幅边塞秋天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而在颔联之中,作者则点明了写作的时间,也点名了寒夜漫漫,我望着月亮,想到了故乡的你们的状态。


到了颈联,作者则由望月转入抒情,表现出了自己对兄弟离散,天各一方,并且生死未卜的担忧之情。而到了尾联,作者进一步抒发自己的忧虑之情,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鲜明,循序艰辛,一字一句之中,都充满了作者的无限思念和担忧,令人读了之后感同身受,因此成为了经典作品。


参考资料:《旧唐书》、《全唐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6 11:37 | 只看该作者
史上最唯美的一首词,意境幽美,每一句都是情歌,非常适合做签名
2019
10/06
09:21
无风起念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高中阶段我们都学过北宋著名文学家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但对于晏几道可能就比较对朋友不甚了解。


其实,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也是北宋著名的词人。晏殊出生在时代簪缨、累世高官贵族之家,用今天话说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了。

晏几道自幼聪慧过人,继承了父亲的文学细胞。且在写诗作赋上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就参加科举考试,就高中进士。但比起他政治上的建树,文学上的成就更令人称奇。


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粉黛堆中长大,金尊玉贵,锦衣玉食。“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每天的生活就是吟诗作画,斗鸡走马,举杯豪饮肆意奢华。这样的生活可能也给晏几道带来巨大的创作灵感。


晏几道著有《小山词》一卷,存词二百六十首,除有长调三首,余下皆是小令。他的小令词在宋初发展到一个高峰。鲁迅先生评价说:“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小山词》中的许多至情至圣形象,其实是至情晏几道的真实写照。今天要分享的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流传盛广。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代: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深夜梦回楼台,质检朱门紧锁,酒意消退朦胧醒来时分,只见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佳人在落花纷纷中亭亭玉立,燕儿在微微细雨中双宿双飞。记得与小萍初次见面的时候,佳人穿着绣有双心的罗衣,轻轻弹着琵琶诉说着浅浅的相思。当时明月如今还高悬夜空,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与恋人小萍别离后,故地重游。主要抒发了作者对歌女小萍的四年之情。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这两句写人去楼空,抒发孤独伤感之情。“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其中春恨起承转合,去年表示春恨已经持续很长时间,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今方春已过,落花微雨的氛围更让人神伤。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两重心字暗喻自己和小萍是心心相印,互相倾心爱慕。“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明月还在,彩云安在?借由彩云的美好描写小萍在诗人心中的美好形象,抒发浓浓的四年之情。

这首词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全词结构严谨,情景交融,每一句都很雅致,每一句都是情歌真的是非常适合做个性签名。


参考资料:《试论小山词朦胧深美的意境追求》、《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1:37 | 只看该作者
从白居易的诗看禅的竟境(图)
2019年10月07日 08:38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摄影:惜缘小和尚)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摄影:惜缘小和尚)
  文/何庆年

  白居易咏参禅的诗有多首,其中有一首题为《在家出家》,这是深含哲理而又意境清新的一首诗,内容如下: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

  夜眠身似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

  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

  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都不应。

  全诗朴素无华,通俗易懂,跏趺坐即是俗话所说的盘膝打坐,是参禅的一种姿势。白居易一生清贫,仕途坎坷,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白居易(772~846)中国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少经战乱,家境贫困。29岁成进士,历官翰林学土,左拾遗,刑部尚书。敢于指陈时弊。后以言得罪权贵,贬江州司马。”又说:“一生诗作近三千首,在唐人中为数最多。……以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最有名。杂律诗多抒情写景短章,以白描手法勾画生意盎然境界。”这一评介是符合实际的,且看《在家出家》这首诗中所描述的境界:“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既是写景,也是刻画他自己参禅时所处的心境:“清唳数声”充满了生机,“寒光一点”预伏着憧憬,寓静于动,盎然自得。联系到他另一首诗《枕上作》如下:

  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

  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

  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余生杳若浮。

  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飚何必荡虚舟?

  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

  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

  且看:当风疾痹症侵凌到这位老翁身上,使他只好从此卧床不起,和从前能够无拘无束地漫游相比,回思往事又是何等地渺如梦境?然而,“浩然之气依然能够充满我这静静的卧室,那是由于有了乐天知命的精神使我不会忧愁!”在这种情况下这位老翁依然能够作诗不辍,这又是何等乐观的人生哲学?又是何等坚韧的精神境界?

  要问这样的人生哲学和这样的精神境界是如何得来的呢?不妨读一下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自觉》: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回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盛衰随忧乐。

  畏老老转逼,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看起来,白居易不仅仅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而且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养生专家。他把与自己同岁的崔舍人作了比较,为什么自己形骸一天一天损耗,而人家却容光焕发精神灼灼呢?原来形体的盛衰和精神的忧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你越是怕老,老却越逼你;你越是担心病,病却更加来缠身。自己觉悟到这样一条道理,那就不用再怕老,也不用再忧病,实践的结果证明这是一种除老祛病的良药。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获得这种抗老的良药呢?古代帝王由于轻信了方士的话,曾经不惜代价地派人去求仙寻药,白居易对此持否定态度,他写了一首讽刺诗,题目就叫——《戒求仙也》:

  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云涛烟海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

  山上多生不死药,服之羽化为天仙。

  秦皇汉武信此语,方士年年采药去。

  蓬莱今古但闻名,烟水茫茫无觅处。

  海漫漫,风浩浩,眼穿不见蓬莱岛。

  不见蓬莱不敢归,童男幼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诳诞,上元太一虚祈祷。

  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毕竟悲风吹蔓草!

  何况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在否定了这种虚无飘渺的求仙途径之后,白居易把目光转向人间,他用心向最早对养生哲理提出了论述的老子请教,唐代由于推崇道家思想,给了老子一个至尊的称号——玄元皇帝,白居易也就这样来称呼他,并写了一首《读道德经》:

  玄元皇帝著遗文,乌有先生仰后尘。

  金玉满堂非已物,子孙委蜕是他人。

  世间尽不关吾事,天下无亲于我身。

  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逼心神。

  从老子所阐述的哲理中,白居易领悟到要想爱护自己这唯一的身体,就必须少让世上的炎凉来左右自己的心神。对于这种心与身的相互关系,白居易在另一首《自戏三绝句》中刻画得更形象:

  心问身

  心问身云何泰然?严冬暖被日高眠;

  放君快活知恩否,不早朝来十一年。

  身报心

  心是身王身是宫,君今居在我宫中;

  是君家舍君须爱,何事论思自说功?

  心重答身

  固我疏慵休罢早,遣君安乐岁时多;

  世间老苦人何限,不放君闲奈我何?

  这三个绝句写得十公隽永,采用拟人的手法一问一答的形式,点化出心和身的二者关系,明确地指出“心是身王”、“身是心舍”,正是由于体验到了心身二者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白居易才能用下列的诗篇来描述他养生的诀窍:

  新秋早起有怀元少年

  秋来转觉此身衰,晨起临阶盥嗽时。

  漆匣镜明头尽白,铜瓶水冷齿先知。

  光阴纵惜留难住,官职虽荣得已迟。

  老去相逢无别计,强开笑口展愁眉。

  这最后一句“强开笑口展愁眉”,表明白居易在明镜中看见自己“头尽白”的情况下,仍能自觉地控制情绪,豁达乐观。他在另一首《逸老》诗中回顾了自己几十年养生的心得时谈到:

  白日下(馬+侵 馬+侵),青天高浩浩。

  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

  顺之多吉寿,违之或凶夭。

  我初五十八,息老虽非早。

  一闭十三年,所得亦不少。

  况加禄仕后,衣食常温饱。

  又从风疾来,女嫁男婚了。

  胸中无一事,浩气凝襟抱。

  飘若云信风,乐于鱼在藻。

  桑榆坐已暮,钟漏行将晓。

  皤然七十翁,亦足称寿考。

  筋骸本非实,一束芭蕉草。

  眷属偶相依,一夕同栖鸟。

  去何有顾恋,住亦无忧恼。

  生死尚复然,其余安足道?

  是故终老心,冥然合玄造。

  这里,“冥在合玄造”意思是指默默然顺乎大自然的造化,要说参禅中有什么意境的话,这种顺乎自然怡然自得的心态应该说就是一种自觉而又陶然的意境。白居易在描绘他参禅感受的一首小诗《负冬日》中叙述得更为形象: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请看,白居易在冬日背向着阳光闭目静坐,感受到的好象是冬眠的“蛰者”正在复苏一般,这既是顺乎自然,又充满了盎然生机,它和诗人的整个心灵是融成一片了。

  有些人描绘参禅的意境,好象要说得越玄越好,殊不知它的绝妙之处乃在于返朴归真顺乎自然,白居易在参禅时乃至于在平时都达到了这种精神境界,难怪他的诗歌虽跨越了一千多年时代的沟沟坎坎,至今却仍保持着感人肺腑的生命力,难道我们不应该从他的遗篇中吸取对我们自身生命有益的东西吗?

  (来源:《禅》刊1991年度第三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12:19
更深露重,今日寒露,赠你十首最美寒露诗词
2019
10/08
11:21
东家APP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今日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古人很重视寒露节气,也因此留下了很多描写寒露以及寒露风物的诗篇,在此与君共赏。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稀聚更难。

寒露时节的一个月明之夜,梧桐树叶上的露水引起了诗人浓烈的兴趣。通过一滴寒露,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深秋时节令人神往的美妙画卷。


《寒露》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凉风习习,晨露清冷,兰花凋零,荷叶虽残破依然带绿,一只鹤独自栖息在沙滩上,萤火虫双双飞舞在水面上。作者自认为寥落无奈,还是酒醉初醒的意境中所见眼前景象。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自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



《长相思·一重山》

[唐]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霜天晓角·桂花》

[宋]:谢懋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石榴》

[唐]李商隐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石榴在李商隐生活的那个朝代绝非凡品,它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诗的末句把石榴花的娇态与香闰中的美女相类比,浪漫的魏澹也将那榴花比作思念中的闺中人。


《新植海石榴》

[唐]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只要读者联系柳公的身世经历,就不难发现,这株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石榴,正是柳公的自画像。根本无法区分得开,哪是石榴,哪是柳公。这种物我浑然一体的意境,正是王国维所认为的,非得“豪杰之士能自树立”的“无我之境”。


这个寒露,你遇见了什么美丽的风景呢?
支持 反对

33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12:39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12:51 | 只看该作者
范仲淹经典宋词,下片十几个字看似平淡,却在李清照手里形成名句
2019
10/08
11:59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北宋实在是一个文学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人在朝堂上官职很高,同时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造诣。比如范仲淹,比如王安石,比如晏殊,他们在朝堂都升到了宰相的位置,而且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也让后世为之倾慕。


尤其是被后人尊称为范文正公的范仲淹。年少家贫,却一步步升到宰相的位置,仕途之路非常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着很高的文学素养。那首著名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已经让我们见识到他的才华,而这一首最著名的思乡怀人之作,更是意蕴深沉。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宋词就是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堪称是他最著名的思乡之作。仅仅是开篇七个字,看似非常平淡,却是意蕴深沉。最后的十几个字,也给了李清照灵感,最终在她的笔下形成了经典诗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诗词的一开篇七个字,“纷纷坠叶飘香砌”,就是一幅黄叶坠地的图画,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铺满残花的石阶上,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其中内蕴着非常深沉的情感。“夜寂静,寒声碎”,一阵寒风吹来,能够听得到落叶索索的声音。


而后是他笔下秋意景色的经典描绘。“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玉楼之上,将珠帘高高卷起,环视天宇,显得奔放。“天淡银河垂地”,评点家视为佳句,皆因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实不减杜甫“星垂平野阔”之气势。

而后以“月华如练”引出对故人的思念,同时也开启了下片当中词人的内心抒情。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开头的一个愁字,就把词人满腹的愁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思乡之苦借酒浇愁,酒还未喝,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词意转化几层,终不脱新意。“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实在是把孤枕难眠的悲伤描绘到了极致。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所有的相思之苦都急剧的眉头凝结在心解,实在没有办法回避。而这十几个字也给了李清照灵感,最终在李清照的笔下形成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千古名句。


范仲淹这首诗词佳句不断,“纷纷坠叶飘香砌”最有意境之美,“天淡银河垂地”最有气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显然对后世的影响力最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11:43 | 只看该作者
元曲中的秋天,原来这么美
2019
10/09
11:01
28non古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塞鸿秋·代人作

贯云石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蟾宫曲

郑光祖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兼葭,千点万点、老树昏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哑哑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槎,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迎仙客·秋夜

张可久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沉醉东风·渔夫黄芦岸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候,不识字烟波钓叟。

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端正好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11:49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09:32 | 只看该作者
中峰禅师禅诗百首欣赏
2019年10月10日 14:36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一炉古篆一枝莲,目挂寒空万虑捐。(摄影:海朝)一炉古篆一枝莲,目挂寒空万虑捐。(摄影:海朝)
  01

  尘沙劫又尘沙劫,

  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

  无边生死自羁留。

  02

  四大聚成玄兔角,

  六根缚住白龟毛;

  沤花影里翻筋斗,

  出没阎浮是几遭?

  03

  东海一丸红弹子,

  流光日日射西林;

  世间多少奇男子,

  谁向窗前惜寸阴?

  04

  捏目横生空里花,

  妄将三界认为家;

  大千常寂光明土,

  不隔纤尘总自遮。

  05

  爱绳牵入苦娑婆,

  哭到黄泉泪转多。

  孰谓别离穷劫恨?

  通身浑是古弥陀。

  06

  迷时无悟悟无迷,

  究竟迷时即悟时;

  迷悟两头俱拽脱,

  镬汤原是蕅花池。

  07

  四十八愿水投水,

  千百亿身空合空;

  法藏慈尊无面目,

  不须重觅紫金容。

  08

  正念阿弥陀佛时,

  宝池树影日迟迟;

  更驰心欲归清泰,

  又是重裁眼上眉。

  09

  浊水尽清珠有力,

  乱心不动佛无机;

  眼前尽是家乡路,

  不用逢人觅指归。

  010

  万劫死生如重病,

  一声佛号是良医;

  到头药病俱忘却,

  不用重宣母忆儿。

  011

  成住坏空真净土,

  见闻知觉古弥陀;

  但于当处忘生灭,

  父子相牵出爱河。

  012

  一炉古篆一枝莲,

  目挂寒空万虑捐;

  清泰故家归便得,

  谁分东土与西天?

  013

  禅外不曾谈净土,

  须知净土外无禅;

  两重公案都拈却,

  熊耳峰开五叶莲。

  014

  大梦宅中无一法,

  于无法处有千差;

  回观自性离分别,

  念念纯开白蕅华。

  015

  暗室中藏大黑蚖,

  未曾驱尽莫耽眠;

  骷髅压碎须弥枕,

  匝地香风绽白莲。

  016

  蕅池无日不华开,

  四色光明映宝台;

  金臂遥伸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

  017

  血池干处蕅池清,

  剑树枯时宝树荣;

  苦乐本来无住相,

  于无住处自圆成。

  018

  乐土本无三恶道,

  禽声浑是佛宣流;

  当机未尽众生界,

  啼断春风卒未休。

  019

  鹦鹉频伽绕树鸣,

  好音和雅正堪听;

  殷勤不断缘何事?

  曲为劳生味己灵。

  020

  自家一个古弥陀,

  声色头边蹉过多;

  狭路相逢如不荐,

  未知何劫离娑婆。

  021

  故乡易到路无差,

  白日青天被物遮;

  剔起两茎眉自看,

  火坑都是白莲花。

  022

  十万余程不隔尘,

  休将迷悟自疏亲;

  刹那念尽恒沙佛,

  便是莲华国里人。

  023

  佛与众生夙有缘,

  众生与佛性无偏;

  奈何甘受娑婆苦,

  不肯回头着痛鞭。

  024

  念根是一串轮珠,

  痛策归鞭作远图;

  念到念空和念脱,

  不知身在白芙蕖。

  025

  人间天上与泥犁,

  劳我升沉是几时?

  白蕅有根如不种,

  尘沙生死自羁縻。

  026

  七重行树影交加,

  昼夜开敷白蕅华;

  佛手自来遮不得,

  众生何事觅无涯?

  027

  白玉毫吞红菡萏,

  紫金聚映碧琉璃;

  本来自性常如此,

  既禀同灵合共知。

  028

  黄金丈六老爷身,

  白蕅常敷劫外春;

  等视众生如赤子,

  以何缘故不相亲?

  029

  六时不断雨天花,

  风味新奇孰有加;

  清旦满盛衣裓里,

  归来重献佛袈裟。

  030

  烛破群幽大日轮,

  光明中现紫金人;

  妙存心观忘诸见,

  觌体何曾间一尘?

  031

  最初注想存涓滴,

  念力增深至禹门;

  观尽百千香水海,

  不消轻放一毫吞。

  032

  独坐幽斋万虑逃,

  一团山月上松梢;

  不将迷悟遮心眼,

  尽是眉间白玉毫。

  033

  八功德水映金沙,

  百宝楼台散晓霞;

  更有一般奇特事,

  开敷红蕅大如车。

  034

  自性弥陀不用参,

  五千余卷是司南;

  不于当念求真脱,

  拟逐文言落二三。

  035

  世界何缘称极乐?

  只因众苦不能侵;

  道人若要寻归路,

  但向尘中了自心。

  036

  自心无住云何了?

  系念慈尊六字名。

  和念等闲都打脱,

  西天此土不多争。

  037

  自家一个弥陀佛,

  论劫何曾着眼看;

  今日更随声色转,

  这回欲要见还难。

  038

  贺了新正看上元,

  万家银烛照金莲;

  展开常寂光明土,

  佛法何曾不现前。

  039

  示入泥洹记仲春,

  风前歌舞恨波旬;

  谁知自性黄金佛,

  常共千华转法轮。

  040

  寒食荒郊尽哭天,

  有谁遥念老金仙?

  劫初埋向莲花土,

  不要人来化纸钱。

  041

  初夏清和四月时,

  九龙喷水沐婴儿。

  乐邦化主无生灭,

  只把黄金铸面皮。

  042

  不悬艾虎庆端阳,

  唯面西方古道场;

  一炷炉熏一声磬,

  六门风递蕅花香。

  043

  清泰故乡无六月,

  从教火伞自张空;

  金沙地上经行处,

  阵阵吹来白蕅风。

  044

  七月人间暑渐衰,

  晚风池上正相宜;

  遥观落日如悬鼓,

  便策归鞭已较迟。

  045

  登楼共赏中秋月,

  回首谁思父母邦?

  不问多生逃与逝,

  至今垂念未相忘。

  046

  谁知九月东篱菊,

  便是西方四色华;

  一个髑髅干得尽,

  百千闻见自无差。

  047

  人间十月尽开炉,

  深拨寒灰问有无;

  金色愿王原是火,

  能烧千劫爱河枯。

  048

  群阴剥尽一阳来,

  五叶心花当处开;

  遍界枝条无著处,

  香风吹上玉楼台。

  049

  腊尽时穷事可怜,

  东村王老夜烧钱;

  即心自性弥陀佛,

  满面尘埃又一年。

  050

  一串数珠乌律律,

  百千诸佛影团团;

  循环净念常相继,

  放去拈来总一般。

  051

  念佛直须图作佛,

  不图作佛念何为?

  但当抱识含灵者,

  白蕅均同有一枝。

  052

  念佛须期念到头,

  到头和念一齐收。

  娑婆苦海风涛静,

  稳泛乐邦红蕅舟。

  053

  四蛇同箧险复险,

  二鼠侵藤危更危;

  不把莲华栽净域,

  未知何劫是休时。

  054

  人间五欲事无涯,

  利锁名缰割不开;

  若把利名心念佛,

  何须辛苦待当来。

  055

  自性弥陀绝证修,

  只消扣己便相投;

  瞥于当念存能所,

  又被空华翳两眸。

  056

  深思地狱发菩提,

  父母家邦勿再迷;

  痛策归鞭宜早到,

  莫教重待日沉西。

  057

  要结莲华会上缘,

  是非人我尽倾捐。

  无时不作难遭想,

  欢喜同登解脱船。

  058

  为存爱见起贪瞋,

  埋没黄金丈六身。

  今日幸然归净土,

  不应仍旧惹风尘。

  059

  蕅丝缚住金乌足,

  业火烧开车轴花。

  更有一般难信法,

  脚尖踢出佛如麻。

  060

  要将秽土三千界,

  尽种西方九品莲,

  仔细思量无别术,

  只消一个念心坚。

  061

  七重密覆真珠网,

  三级平铺码瑙阶;

  安养导师悲愿切,

  遥伸金臂接人来。

  062

  寄语娑婆世上人,

  要寻归路莫因循;

  银山铁壁如挨透,

  千叶莲开别是春。

  063

  长鲸一吸四溟干,

  自性弥陀眼界宽;

  眉里玉毫遮不得,

  珊瑚枝上月团团。

  064

  六时叩问黄金父,

  赤子飘零几日归?

  话到轮回无尽处,

  相看不觉泪沾衣。

  065

  朝参暮礼效精勤,

  金沼莲胎入梦频;

  粉骨碎身千万劫,

  未应容易报慈尊。

  066

  才要归家即到家,

  何须特地起咨嗟?

  门前大路如弦直,

  拟涉思惟路便差。

  067

  一钩萝月照松龛,

  门外无人宿草庵;

  万亿紫金身化主,

  不离当念是同参。

  068

  诸苦尽从贪欲起,

  不知贪欲起于何?

  因忘自性弥陀佛,

  异念纷飞总是魔。

  069

  势至曾参日月光,

  教令存想念西方;

  自从亲证三摩地,

  不离慈尊左右傍。

  070

  泥牛耕破莲华土,

  铁马蹋翻功德山;

  自性弥陀浑不觉,

  犹将心镜照慈愿。

  071

  道人别有唯心土,

  不属东西南北方。

  眨得眼来千里隔,

  难将悲愿当慈航。

  072

  《观经》一卷是家书,

  日落之方有故居。

  多办资粮期早到,

  免教慈父日嗟吁。

  073

  兄呼弟应念弥陀,

  要与浑家出爱河;

  办得此心常与么,

  直教佛不奈伊何。

  074

  跳出娑婆即是家,

  不须特地觅莲华;

  娑婆不异莲华土,

  自是从前见处差。

  075

  昔有士夫吴子才,

  扣棺日日唤归来;

  虽然迹未离三界,

  已送神栖白蕅胎。

  076

  莲华国土无金锁,

  闻见堆中有铁围;

  透得目前声与色,

  百千贤圣合同归。

  077

  活计唯撑一只船,

  流行坎止只随缘;

  古帆几度张明月,

  满目纯开佛海莲。

  078

  船居念佛佛随船,

  常寂光摇水底天;

  两岸中流如不触,

  枝枝红蕅发心田。

  079

  破晓移船直过东,

  满帆披拂蕅华风;

  一尊自性弥陀佛,

  出现扶桑照眼红。

  080

  船上西来忆故乡,

  四华池上晚风凉;

  飘零不奈归心切,

  一片轻帆挂夕阳。

  081

  任运移船过水南,

  不须向外觅同参;

  自家屋里弥陀佛,

  念念开敷优钵昙。

  082

  船驾天风上北方,

  风汀月渚映心光;

  忽移念入同居土,

  不觉浑身在蕅航。

  083

  船往东西南北了,

  依前不离古滩头;

  等闲拨转虚空舵,

  香气满船花满舟。

  084

  若不行船便住家,

  从教门外拽三车;

  笑看火宅深深处,

  陆地纯开水面华。

  085

  现成公案绝商量,

  晓磬频敲蜡炬长;

  昼夜六时声不断,

  满门风递白莲香。

  086

  心中有佛将心念,

  念到心空佛亦忘;

  撒手归来重检点,

  花开赤白间青黄。

  087

  念心如影每随形,

  静闹闲忙不暂停;

  打破形躯和影灭,

  西天此土绝途程。

  088

  青旦黄昏礼忏摩,

  低头泣告老弥陀;

  轮回六趣知多少,

  誓欲今番出网罗。

  089

  扶出顶中红肉髻,

  扫空省里白毫光;

  阿弥陀佛和声吐,

  旷劫轮回应念忘。

  090

  金沙地上无红蕅,

  赤肉团中有至尊;

  千圣顶[宁*页]移一步,

  等闲踢倒涅槃门。

  091

  六个驴儿拽辆车,

  雨余泥滑路尤赊;

  阿弥陀佛悲心切,

  痛策归鞭欲到家。

  092

  念弥陀佛苦无难,

  入圣超凡一指弹;

  除却弥陀存正念,

  万般闻见不相干。

  093

  是非莫辩事休寻,

  更遇繁难莫惧心;

  常与愿王省厮结,

  百千魔恼不能侵。

  094

  弥陀西往祖西来,

  念佛参禅共体裁;

  积劫疑团如打破,

  心华同是一般开。

  095

  讲座平分性相宗,

  相成相破不相同;

  朅来讲到花池上,

  菡萏何曾两样红。

  096

  佛教戒衣持净戒,

  律云五戒未全修;

  哪知六字真经里,

  八万威仪一句收。

  097

  六方佛出广长舌,

  俱赞娑婆念佛人;

  须信白莲花世界,

  无时不散劫壶春。

  098

  动地惊天勤念佛,

  槌门打户劝修行;

  问渠因甚忙如此?

  只怕众生入火坑。

  099

  便就今朝成佛去,

  乐邦化主已嫌迟;

  哪堪更欲之乎者,

  管取轮回没了时?

  100

  念佛不曾妨日用,

  人于日用自相妨;

  百年幻影谁能保,

  莫负西天老愿王。

  101

  富贵之人宜念佛,

  黄金满库谷盈仓;

  世间受用无亏缺,

  只欠临终见愿王。

  102

  贫乏之人念佛时,

  且无家事涉思惟;

  赤条条地空双手,

  直上莲台占一枝。

  103

  老来念佛正相当,

  去日无多莫暂忘;

  南无阿弥陀六字,

  是名越苦海慈航。

  104

  尽道少年难念佛,

  我云年少正相当;

  看她八岁龙王女,

  掌上神珠放宝光。

  105

  身膺宰辅与朝廊,

  盖世功名世莫量;

  自性弥陀如不念,

  未知何以敌无常。

  106

  一等师家每劝人,

  自心三昧不精勤;

  身居净白莲华土,

  空把弥陀播口唇。

  107

  一般平等唯心土,

  贵贱贤愚没两途;

  漆桶要教连底脱,

  大家齐用着工夫。

  108

  机动籁鸣唯自然,

  不谈净土不谈禅;

  若于句外同相委,

  百八摩尼一串穿。

  (来源:禅林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0:36 | 只看该作者
现代快报讯 (记者 孙旭晖 杨亦文 文/摄) “我爱你祖国,前辈之路,吾辈偕往!”这是南师附中宿迁分校九(12)班王炜玮创作的三行诗中的句子。国庆前夕,该校七年级1000多名师生齐聚校园的广场大声诵读三行诗,以昂扬的激情和满满的自豪感向祖国献礼,向祖国致敬!


师生们在国旗下诵读三行诗
学生老师纷纷创作三行诗

“这个活动有深度有内涵,也正好适合我们学校参与。不仅能提高文学创作水平,更能提高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学校领导介绍,当他在网上看到现代快报“燃情三行诗·礼敬新中国”大型全媒体活动的相关内容后,第一时间产生了组织学生参与的想法。

该校初中部教导主任董琪老师是具体负责这次活动的,一个星期里,董琪老师就陆续接到了学生和老师创作的400多首三行诗,经过仔细阅读筛选,共挑选出127首。接过厚厚的一沓三行诗时,现代快报记者也非常惊讶。

仔细阅读这些诗歌,不得不为师生们精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而击节称赏。如七(5)班同学张思睿创作的三行诗:这世界上最温暖的怀抱,是祖国的怀抱/这世界上最芳香的花朵,是祖国的花朵/我最永远长久的母亲,是祖国。

全年级同学参与诵读拍摄

经过老师们反复商讨,最终选出了六首三行诗进行诵读拍摄。根据诗歌内容,董琪老师精心安排了诵读的老师、学生以及拍摄的地点。

七(26)班的王紫琪老家是山西晋城的。她说,宿迁是一座绿色的城市,气候宜人,她特别喜欢宿迁。王紫琪诵读的诗是由七(27)班徐爽创作的:鸟的幸福是有一片天空/鱼的幸福是有一片海洋/我的幸福是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岳毅是初一语文老师,2005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他要诵读的三行诗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所以,他这位80后的男老师就被选中了。这首诗是王梓萌创作的:从泥泞到开阔/从屈辱到荣耀/70年,从山河零落到满目春光。

由邱海涛老师指导九(17)班张新鹏创作的诗“长江在血液里奔腾/黄河在胸膛里激荡/我爱你——中国”,则是由20名男生集体朗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1:53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2 03:48 , Processed in 0.05915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