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8421#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5:13 | 只看该作者
菩萨行证:弥勒欢喜佛
2019年05月30日 14:10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弥勒菩萨出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名为慈氏,又名阿逸多。弥勒菩萨出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名为慈氏,又名阿逸多。
  第八课 弥勒欢喜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这一首赞偈是当初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共同在底沙佛前修学时,因为多修此一赞歎法门,持诵上述的偈颂,故早于弥勒成佛。所以,弥勒菩萨现在只能称作补处菩萨,等到当来下生,才能成就佛道。

  弥勒菩萨出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名为慈氏,又名阿逸多,跟随舅父阿波离申修行。后来亲近佛陀,有所契入,佛陀为之授记,将来在龙华树下三会度众,成为末世众生美好的希望。

  弥勒的修行,有一特色:‘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他发愿在世间常行布施,给人慈悲,重视持戒,内观智慧,不急于像小乘人一样,只求自我的了生脱死。

  《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弥勒大成佛经》是为‘弥勒三部经’。《上生经》主要讲弥勒上生兜率天的事迹,在兜率内院说法的情况。《下生经》主要叙述在未来世,弥勒菩萨将从兜率天下生,再次降生于我们这个世界,然后成道说法度众。

  弥勒菩萨的造像,当初是头戴宝冠,身著天衣,披挂璎珞,或作两脚相交倚坐之形,或作一脚自然垂下,一手扶著脸颊,半跏趺思惟的形状,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弥勒菩萨的塑像,是一尊笑容可掬,胖大身形,光头大耳,袒胸露腹,箕踞而坐,一般民间都以五代梁时应化的布袋和尚的形像,作为弥勒菩萨的造形。布袋和尚在游化人间的时候曾说: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另外,有一首形容他自己的诗偈,尤其为人津津乐道。偈云: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乾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

  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至今,在各寺院的山门口,都有一尊皆大欢喜的弥勒圣像,世人都称他为欢喜佛。有对联曰:

  大肚能容,容却人间多少事;

  笑口常开,笑尽天下古今愁。

  佛寺的五观堂中央,皆有供奉弥勒像,是为布袋和尚的遗风,如浙江天童寺的斋堂,有一首偈写道:

  弥勒示贫相稳坐主位,当纠察拖耳耳拖长;

  密祖现海量喜让客居,命侍者移座座移位。

  东晋时代苻坚曾送一尊结珠弥勒像给道安大师,道安大师和他的弟子法遇、辅僧、昙戒等,发愿要上生兜率内院弥勒净土。至此以后,我国高僧大德,如唐朝玄奘大师、民国太虚大师、慈航菩萨、浩霖法师等,都是兜率净土的信仰者,都是发愿往生弥勒净土的人。

  弥勒净土所以殊胜,是因为它不像其它的佛国净土,距离我们的娑婆世界很远。兜率净土在欲界,发愿往生的人,不一定出家,不必一心不乱,只要受持五戒,常参加八关斋戒,作福行善,就可以往生了。往生弥勒净土比较容易,非常合乎现代人的意愿。

  弥陀净土是三根普被,弥勒净土是众生平等,法界圆融。有人认为,弥勒净土是在欲界中,恐怕将来不能了生脱死。其实,常居内院,亲近弥勒,时时听闻说法,那里会再轮回生死呢?

  在我国,常有一些旁门左道藉弥勒菩萨的信仰,招摇惑众,如弥勒教、白莲教等,常宣说:‘释迦佛已退位,弥勒佛掌天盘。’以此说非法结社,乱人耳目,自欺欺人。因为根据佛经所说,弥勒菩萨要等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要当来下生,于龙华树下集会说法,广度众生。

  一般人对于弥勒菩萨的信仰,只重视往生兜率内院的种种利益。其实,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弥勒菩萨对人间净土的建设,但却一直未受到世人的重视。在《弥勒下生经》中曾说,弥勒菩萨当来下生时,我们的世界一片光明,大地平整如镜,遍地绿草如茵,花朵芬芳美丽,四季气候宜人,农业五谷丰收,不用占有,物品随意所有,大家和睦相处,慈眼相待,没有战争,社会安全,是一幅皆大欢喜,纯善美好的人间净土。

  所以,我们大家应该共同祈愿,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早日降诞人间,龙华三会愿相逢!

  (本文节选自《佛光教科书》第三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2#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5:23 | 只看该作者
学佛是为了消业障,还是为了断烦恼?
腾讯佛学
2019-05-29
图片
又有居士说了:“放生超度效果最好,消业神速!”
还有人说:“我今天遇到了倒霉事,就当作消业障了!”
听起来这些话,学佛就是为了消业障,那到底对不对呐?下面我们好好的分析下。
作者丨合儒法师
首发丨腾讯佛学
第一
业障是什么?
图片
我们首先看看什么是业障。
《大般涅盘经》卷11说到:“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
《俱舍论》:“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
《涅槃经》中提到的五无间罪其实就是《俱舍论》中说到的五种业。
《瑜伽师地论》卷29中说到:“言业障者谓:‘五无间业及余所有故思造业,诸尤重业。彼异熟果若成就时,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业障。”在这里是说造的五无间业以及较重的恶业,果报成熟时,能够阻碍菩提道,使我们修行不能成就。
《三藏法数》:“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谓诸众生由贪嗔痴等惑,于诸善法不能勤行,而随身口意造作恶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
《三藏法数》相当于古代的佛学辞典,其中提到两种业障的定义,一种和前面的基本相同,指的是极重的五无间业,后一种泛指一切身口意所造的障蔽正道的恶业。
综合上面所有提到的业障的定义,业障主要是由贪嗔痴所造的五无间罪,以及极重恶业,使我们善法不能生起,从而障蔽圣道。特别强调的是业障主要是指特别重的恶业。
第二
烦恼障是什么?
图片
那我们再看看什么是烦恼障。
《佛地经论》卷四说到:“又烦恼障者:谓贪嗔等一切烦恼、缠随眠位,若行不行,皆有势力,障生圣道,障得涅槃,乱身心故;名烦恼障。”缠是烦恼的现行位,随眠是烦恼的种子位。也就是贪嗔痴一切烦恼,不管现行,还是不现行,都会障蔽圣道,阻碍我们证得涅槃,并恼乱身心。
《成唯识论》卷说到:“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这里是指由我见为根本,所引起的所有贪嗔痴等烦恼,皆会扰乱身心,障碍涅槃,称为烦恼障。
《三藏法数》中说到:“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瞋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贪嗔痴等烦恼,能够扰乱身心,障碍修行,使我们无法证得涅槃,这就是烦恼障。
第三
报障是什么?
图片
我们平时念的偈子:“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其中三障就是业障、烦恼障和报障。
《大般涅盘经》卷11中说到:“报障者,生在地狱、畜生、饿鬼,诽谤正法,及一阐提,是名报障。”这里一阐提是断善根的人,不信佛法。
《三藏法数》中提到:“报即果报,谓由烦恼惑业,生在地狱、畜生、饿鬼诸趣,因此障蔽正道,是名报障。”因此报障主要是生在三恶道,诽谤不信佛法的人,无法听闻信受佛法,而障蔽圣道。
第四
三障中哪一个需要最先处理?
图片
对于这三种障,虽然都可以障蔽圣道,但对于我们信受佛法的人,一般报障不是大问题,因为我们不是处于三恶道,也不是没办法信受佛法。而业障主要是指的极重恶业,像五无间罪,而我们一般的人是较少犯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烦恼障,断烦恼才能证得圣果,烦恼有见惑和思惑,见惑就是我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而思惑指的是贪、嗔、痴、慢、疑。
见惑是认识上的迷理之惑,见道位所断;而思惑是思想上的迷事之惑,修道位所断。见惑容易断,思惑较不容易。
另外报障是已经呈现的果报,业障是过去所造的业对现在产生的影响,烦恼障主要是现前的烦恼,因此烦恼障才是我们目前需对治的。
因此在《佛说佛名经》卷1上也这样说到:“所言三障者:一曰烦恼障;二名为业障;三是果报障。此三种法更相由籍,因烦恼故所以起恶业,恶业因缘故得苦果。是故,弟子!今日至心,第一先应忏悔烦恼障。”
当然一个人如果业障是真的非常重,障碍也非常大,可以先处理,可以先忏悔业障,但一般人还是先来对治和断除我们的烦恼为要,因为这个直接通向于解脱的。
第五
三障中哪一个障碍最重?
图片
那三障中哪一种障是最重哪?
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115提到:“问:如是三障何者最重?或有说者,异熟障重。所以者何?因时可转,果时不可转故。复有说者,业障最重。所以者何?业障能引异熟障故。如是说者,烦恼障重,以烦恼障能引业障,业障复能引异熟障,如是皆以烦恼为本,是故最重。”
在这里异熟障就是报障,有的说报障重,因为报障是已经果成熟了,因时容易转,果的时候没办法转了。所以我们经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为菩萨因上就看到了不敢去做,而众生在果成熟的时候,才产生畏惧,可是已经晚了。
有的说业障最重,因为业障能够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产生果报,也就是报障。那么如果这样说的话,烦恼障才是最重的,因为烦恼障会引起业障,业障从而导致报障,所以烦恼障才是最重的。
第六
学佛最重要的还是断烦恼!
图片
回到开始的问题,我们学佛是为了消业障,还是为了断烦恼?
当然我们较重的恶业消除了,那我们的障蔽就消除了,我们就容易修行了,但是业障主要指的是非常重的恶业,能够障蔽到善法的生起,但是一般人还不到这个程度。并且我们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
身口意的任何造作,都能够产生业,如果以消业为目标,恐怕是很难消完的,释迦牟尼佛还受报呐!
消业障也要明白道理,《普贤观经》中说到:“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可消除。”
业障来自于我们的烦恼妄想,想要消业障还是要靠智慧,来断除我们的烦恼,这个才最究竟,所以断烦恼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它直接通向于解脱。
消业障、断烦恼是需要靠定慧力,因为定可以伏惑,慧可以破惑。我们通过经典的闻思,建立起正确的知见和明白修学的路径,然后靠戒定慧之力,来达到断除烦恼,解脱证悟的目标。
如果我们的读经、诵经、打坐、礼拜、忏悔等等的一切善法,如果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知见,增强我们的定慧力,那就很难消除我们的业障和断除我们的烦恼。
所以我们要检点自己的修法,是人天善法?还是解脱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3#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5:35 | 只看该作者
掌政九农,功参元造:恭贺神农大帝万寿圣诞
腾讯道学
2019-05-30
到了四月下旬,两位药神的圣诞接踵而至,今天四月二十六,是神农大帝的圣诞佳期。
神农大帝,道教尊为“太古医圣尝药神农皇帝”、“当药辩性神农圣帝”、“百谷祖主神农大帝”、“开崡演奥天尊”等,与上古医圣伏羲圣帝、医宗教主轩辕黄帝,为上清天医院最高宗祖,
合称“天医院中三皇大帝”、“天地人甲三皇上帝开明祖劫天尊”,居三皇帝阙。
图片
道教尊为“太古医圣尝药神农皇帝”(资料图)
1
神农大帝本生
神农先帝,是农业、医药、茶叶的发明者,因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世本·帝系篇》称“炎帝神农氏”,谓炎帝即神农氏。
汉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提到赤帝时又把赤帝与神农氏合起来,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
《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
《水经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农氏相并,说谬水西南经过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个洞穴,
相传是神农氏的诞生处,所以《礼记》称神农氏为烈山氏。而有关烈山氏称号的缘起,又有二说。
《路史》认为,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因神农氏“肇迹”于列山,故以列山、厉山为氏。
图片
神农大帝成为了我国最早信仰供奉的药神。(资料图)
延至后代,神农大帝成为了我国最早信仰供奉的药神、医神。
我国民间最早、最普遍祀奉的医神为伏羲、神农、黄帝三位古代传说中的圣王,之所以把他们祀为万世医药之祖,是因为相传伏羲为中国之第一皇帝,教人民熟食;
神农尝试百草,而知药性;黄帝曾召集臣下,完成神农之要性研究,并著《黄帝内经》。
三皇庙又称药王庙。三皇被尊为医神,是从元朝才逐渐兴起的信仰。《续文献通考》记载“(元)成宗贞元初,命郡国通祀三皇,如宣圣释奠礼,以医师主之。”
黄县《三皇庙记》“曰:医有学,学有庙,庙以祀三皇,肇自皇天,前此未有也。”三皇神医,自元朝以来,被历代皇帝列为国家祀典。
图片
神农大帝尝百草,救苍生。(资料图)
2
神农大帝尝百草,救苍生
神农是中国古代用中草药疗病的开创者。神农大帝和医药的关系最早见于《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说尝百草,有了药而医学勃兴。
后又见于《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既尊神农为三皇之一,又是医药的创始人。《世本》也说:“神农和药济人”。
可见神农不只是尝百草认药,还有遣药之能。宋代刘恕又把以上诸论综合起来,
他在《通外纪》中说:“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这里不仅记载了神农“教民播种五谷”的历史功业,而且突出强调了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3
三皇之一,启迪文明
神农大帝被尊为三皇之一,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作出过卓越贡献,除了上文已经说过的尝百草之外,神农大帝还是农业、商业的开创者。
图片
神农"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资料图)
神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开创者。《周易·系辞传》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据此可知,神农发明了木制农具“耒耜”,给农业带来了“耒耨之利”;又《淮南子·齐俗训》载:神农“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一记述告诉我们,神农曾带头从事耕织,“以为天下先”。
这对于“教民稼穑”,发展当时的农业生产,无疑作出了重大贡献。神农是中国古代商业的开创者。
《周易·系辞传》又曰:神农之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意为神农时代,在日中时分,举行集市交易,召致天下民众,汇聚天下货物,让百姓们相互交易,“各得其所”,满意而归。
显然,这是对中国古代原始商业所作的开创性贡献。
神农宝诰
志心皈命礼
掌政九农,业开百谷。力扶根本,职守田畴。承平水土,勤力佐天。司执稼苗,功参元造。
恩全民命,德赞天灵。农主垂恩,救济万民。世资根本,旺灵田畴。仰望苗谷而清秀,稼穑希谋好结成。
总赖田功施惠泽,全干大造攀丰盈。得农饱乐无疾苦,田禾大熟救苍生。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百谷祖主神农大帝,开崡演奥天尊。
(编辑:孟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4#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5:56 | 只看该作者
不为过激之事 给人留有余地
腾讯儒学
2019-05-29
文/清江
河流遇到石头而激起浪花,大风受阻于山岭而风势强劲,言语过于激烈而引发争论,性情过于直率而激起争斗。天下的纷扰争斗,很多时候,就坏在一个“激”字上。不能心平气和商量讨论,互不让步,势同水火。造成的后果,小则一事不成,大则反目成仇。许多祸乱的根源就在于此。
图片
如果管制得太严,压制得太厉害,让人东西南北无所容身。反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进退都逃不了最坏的结果。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怎能不趁机作乱,说不定还能有一线生机。
所以,不管是做人做事,都要给人留有余地,让人有回旋的空间。不可为了自己一时的口舌之快、心头之气,激成仇恨,埋下祸根。这也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中道,无过无不及,不走极端。凡事,只要走极端,只会导向危亡之境。当今世界的各类恐怖事件频繁发生,可以说就是极端思想在作祟。
人的欲望,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是无法断然遏制的。如果不能从容引导,而想以一己之力,挫败他人的欲求,无异于缘木求鱼、螳臂当车,多见其不自量也。儒家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对于不仁之人,痛恨太甚,也是一种祸害。因而,不要激怒小人,也要给他们退一步的机会。
图片
孔子在路上遇见季孙氏的家臣阳虎,阳虎质问孔子为什么不出来做官,孔子只是随口应声:“诺,吾将仕矣。”而不与阳虎争论。
齐国大夫陈恒杀死齐简公,孔子听说此事,请求鲁哀公发兵讨伐,鲁哀公让他向季孙、仲孙、孟孙三人去报告,他们没有采纳孔子的意见,孔子也只是自我解释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因为我曾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至于三家如何行动,则非我所能掌控,与之争辩亦无补于事。
像孔子这样做人行事,也就不会有过激之病了。
鲧治理洪水,用的是堵塞之法,九年不成,流放而死。大禹接过父亲的担子,以疏导之法治理洪水,最终完成治水大业,功齐天地。鲧和大禹之间的区别,就在激与不激。水堵在那儿,暂时看来是没有危害,可是稍有不慎,决堤而出,将造成更大的祸害。
人情亦是如此。说话要给人留些情面,让人有后退的余地,一次就将话说死,给人定性,等于是把人往恶性发展的路上逼。
图片
做事要让人有失败的可能,如果出现一点问题,就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还有谁愿意尽力而为呢。这种情景之下,众人只会想着尽量不犯错,明哲保身要紧,绝没有开拓进取的心思。特别是对于职场上的新人,要敢于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给他们试错的机会,这才不会打压人才的积极性,才能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图片
不做过激之事,不是要做和事佬,只是为了给每个人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时间,多一些成长进步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5#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6:01 | 只看该作者
这四个字成了官场信奉的至理名言,违背了它最终都会被逆向淘汰
2019
05/30
14:28
山川文社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诗·大雅·烝民》中这样说道:“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中庸》第二十七章中也说道:“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可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明哲保身”是每个庙堂之人信奉的至理名言,违背了这一信条的大臣,最终,无不被逆向淘汰了。

  然而,究竟什么才是“哲”呢?许多大臣终其一生都搞不懂这个问题,始终摆不正位置,轻则回家种田,重则小命不保。身为侍读学士的纪晓岚,某次替朋友向乾隆说情,将话题引到政事上,被乾隆劈头盖脸一通臭骂,这才顿悟了属于自己的“哲”为何物。

  三十年来,乾隆的那通臭骂犹在纪晓岚耳边:“朕认为你文采出众,所以,才派你修撰四库全书,其实,你与戏子没什么两样,你还敢在我面前谈国家大事?”年轻的纪晓岚始终认为乾隆赏识自己的才华,觉得自己有参政的权力,所以,经常凭借职务之便向皇上谏言。


  直到被乾隆的这句话点醒,纪晓岚这才幡然醒悟。

  原来,在乾隆眼中自己根本不是重要角色,只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戏子、小丑罢了。纪晓岚终于看破了其中关键,及时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从此化身鹦鹉,成为乾隆身边的常青树。鹦鹉的职责是什么?食君之禄,学君之舌。

  纪晓岚存在的意义是给乾隆解闷,替皇上提振精神,而不是帮乾隆料理国家大事。诸多像纪晓岚一样的古代官员,在领悟了“哲”的奥秘后,将无处发挥的精力全部用于阿谀奉承,将无处宣泄的理想抱负全部转换为荣华富贵。这些原本有治国之才的文人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为我国古代官场增添了一大“亮点”。

  乾隆爷五十寿诞,纪晓岚借机献上楹联一幅,替皇上算起了阳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这样的楹联堪称古今马屁之最,足见此时的纪晓岚早已将一身的理想抱负全都用于此道。翻阅史书,你会发现纪晓岚一生的功绩全都集中在修撰全书的工作中,除此之外,毫无建树。当然,纪晓岚对对联的本事天下无双,这是大伙都公认的事实。


  可以说,纪晓岚是个好票友,好奴才,却不是个好大臣。

  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纪大人通常与和珅格格不入,观众们都为纪晓岚斗和珅的桥段拍案叫绝,谁曾想到真实的“铁齿铜牙”就是个官场老油条呢?否则,他以影视剧中他的所作所为,还能活到八十岁高寿吗?真实的历史是赤裸的,让人难以接受的:纪大人与和大人的关系非常融洽,两人都是官场上的油条,只不过一根比较老,一根比较年轻罢了。

  老油条纪晓岚眼光独到,看出乾隆重视和珅,便经常找机会拉拢和珅这个青年人才,两人经常聚在一块探讨“明哲保身”之道。和珅懂得感恩,在手握大权后,更是给予这位老前辈最大的关照,让他继续在官场屹立不倒。

  在《虫鸣漫录》(采蘅之)中更是说道:“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看到这一段文字,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但是,最值得讽刺的却是:像纪晓岚这种大臣甘于作戏子,许多戏子却努力成为百姓心中的纪晓岚。


  秦始皇一统江山,喜不自胜,某日心血来潮,想征召民夫建立一座规模庞大的“动物园”,宫里的戏子优旃讥讽道:“皇上此举甚妙,最好在动物园中多收集一些奇珍异兽,倘若,有朝一日敌军来袭,我们便让这些动物迎敌!”嬴政听罢,立即打消了这一念头。

  唐德宗时期,朝官李实谎报灾情,称天下虽旱,但收成甚好。听信谗言的唐德宗立即放弃了减免天下赋税的想法,致使全国民不聊生。戏子成辅端将李实的罪行变成曲子,四处传唱,李实恼羞成怒,栽赃成辅端妄议朝政,唐德宗将可怜的戏子乱棍打死。

  明宪宗喜欢看戏,戏子阿丑在戏台上扮演酒鬼。别人喊道:“皇上驾到!”阿丑故作醉态,丝毫不加理会。别人又喊:“汪公公到!”阿丑连忙躲避起来,说道:“我从来不知道国家有天子,我只认得汪公公!”这是冒着生命危险演出对朝廷的讽刺。


  从地位上来看,戏子们比不上高居庙堂的纪大人,但是,从精神品质上来看,这些戏子比纪大人不知要高出几个层次。在皇帝面前,有些戏子仍忧心国事,不惜用性命向皇帝死谏。反观纪晓岚,他流芳千古,后人知晓最多的却只是他在皇上面前插科打诨的“佳话”,却从未见其留有任何政治上的高谈论阔。对巨贪和珅,纪晓岚从未对其敬而远之,反而尽心竭力巴结讨好。

  像这样的老油条,对国家又有何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6#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6:10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富有,是你内心的安宁!
2019
05/30
09:00
儒佛道文化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寒山拾得对问录》记录了一段很经典的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年轻时看这段话,觉得拾得大师的话太过于软弱,可是年纪越大越能感受到这段话的大智慧。


内心的安宁,是需要岁月的磨砺和沉淀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也越来越成熟,平添了几分从容、淡然;生活的艰辛与磨砺,使我们不得不学会从容、学会释怀,从而使内心变得更加安宁。

真正的富有,就是你内心的安宁。

何为内心的安宁?

陆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乐观豁达,就是内心安宁。

中国古代诗坛的长寿冠军当属享年85岁的陆游,而他的长寿秘诀就是豁达。

有一次他家里房屋上的瓦被狂风掀掉,墙壁被大雨淋湿快要塌了,家中无米无粮揭不开锅,如此凄凉的场景,普通人早就忧郁了。

可他没有因此发愁,反而当即作诗一首“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

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困难,但区别在于你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它。

乐观豁达的人总是很快就走出挫折,平复心境,并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而悲观消极的人往往会深陷在挫折中,惶惶不可终日。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聚散无常,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

把握好每天的生活,照顾好独一无二的身体,就是最好的珍惜。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随性而往,随遇而安,一切随缘,是最豁达而明智的人生态度。


何为内心的安宁?

孟郊说,“君子量不及,胸吞百川流”,胸怀宽广就是内心安宁。

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

你人再好,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你,有人羡慕你,也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也有人看不起你。

面对他人的偏见,何必生气呢?还不如吃顿好饭出去散散心,将那些话抛在脑后,生活如此美好,没必要为一些闲人浪费自己的心情。

修一颗静心,才能冷眼旁观看待问题。敛一些脾气,才能从容不迫和人往来。

如果你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你的生活就像条内裤,别人放什么屁你都兜着。

用微笑去面对生活,用真情去书写人生。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人的一生中除了遇到开心快乐的事,也是会遇到伤心难过的事。

心胸放宽一点,你也许就能找回最简单的快乐和内心的安宁。


何为内心的安宁?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泊名利就是内心安宁。

陶渊明中年后的人生并不顺利,但他身在田园,心灵洒脱,在俗世中保持着淡然的态度。

一生为争名夺利所累,实在是本末倒置。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末能与之争”。

第一,不与俗人争利。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争名夺利是小人所擅长的,争不过,也别去争。

第二,不与闲人争气。你和别人争执某个话题,你争输了,很丢面子,生气又伤身;你争赢了,看似高兴,实则是失去了一个朋友,甚至埋下了祸根,最终还是输了。

纠缠于那些没意义的争论,伤了别人,气了自己,何苦来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个人都只不过是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名和利都是过眼烟云,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淡泊是一种本色,一种选择,一种风范,一种追求。淡泊明志,使人领略和感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心静如水胸襟开阔。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一个人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自己的内心,生活可以拒绝给你一栋别墅,一辆豪车,但绝不拒绝给你清风,明月,和内心的安宁。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内心的安宁求不来,只能自己去领悟。给自己卸去重负,给灵魂解压,让自己的内心清静无为,有水的包容,有山的镇定。这或许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中的一种境界。

不管经历过多少不平,有过多少伤痛,都应该舒展着眉头过日子,内心丰富安宁,性格澄澈豁达。

毕竟,真正的富有,就是你内心的安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7#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6:21 | 只看该作者
此人被称是“中国学者的完美化身”,钱学森之问,他作出响亮回答
2019
05/30
10:44
十三姨说历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2

“清华大学今犹在,再无校长梅贻琦”,这是对梅贻琦最高的评价,丝毫没有夸大。在清华百年校史上,梅贻琦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并称为四大哲人。从1931年到1948年,梅贻琦担任清华校长17年,为清华发展做出了难以超越的贡献。

当钱学森发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世纪之问时,梅贻琦早在八十年前已经给出了一针见血地回答:“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已然成为经典,更成为中国教育界的至理名言。


如果你看过梅贻琦的照片,就会发现他多以一袭青布长衫出境,脸上棱角分明如同雕刻一般,显然是一个大帅哥。梅贻琦当年这个形象为无数清华学子所铭记,甚至连前来清华访问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也是称赞有加,称梅贻琦是“中国学者的完美典型”、“中国学者的完美化身。”

正如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上所说的那样:“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不使坠落。我所谓特殊地位,并不是说清华要享受什么特殊的权利,我的意思是要清华在学术的研究上,应该有特殊的成就,我希望清华在学术方面应向高深专精的方面去。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


从担任清华校长那一刻起,梅贻琦就把师资视为一所大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尽全力来招贤纳士,不惜破格录用。这点在招纳华罗庚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华罗庚从初中毕业到破格进入清华教书,再到破格聘为教授,都是在梅贻琦过问下才实现的。

这种不唯学历、资历,只凭真才实学的用人理念。在梅贻琦看来实属正常,正如如今教育家们所说的那样,“清华或者西南联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与梅校长不惜代价诚聘国内外一流的师资是分不开的。”


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梅贻琦一手造就了清华的黄金时代,使得中国教育一跃成为世界领先水平。看看这些从清华走出的大师们吧,李政道、杨振宁、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有训、叶企孙、顾毓琇、陈岱孙、陈省身、钱钟书、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等。

清华在梅贻琦的领导下,真正实现了学术自由、百花齐放,成为百年清华历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铸造了清华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这是梅贻琦的座右铭。


除了埋头工作外,梅贻琦平时话语很少,以至于大家称呼他“寡言君子”。不过,梅贻琦爱喝酒,一度还有“酒圣”之称,因为他在全体清华师生中,酒量排在第一。1947年,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次清华校庆,教职人员轮流向梅贻琦敬酒,他竟然老老实实地喝掉,最终足足喝了40多杯。

参考资料:《百年清华之梅贻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8#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6:38 | 只看该作者
当你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
2019
05/30
09:45
儒风大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来源 |**(jd-988)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沉默,是一个人最大的哭声。”

意思是说,人之所以沉默,是被生活抹去了棱角,是对世界的一种妥协,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我却觉得,如果你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这不是懦弱,不是妥协,而是意味着,你看淡了很多事,看轻了很多人,你变得越来越成熟。

明亮而不刺眼,柔软却很有力量。

把人看清,不如把人看轻

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与人争辩,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遇到点芝麻大的事情也喜欢找人诉苦。

后来,慢慢长大,发现越来越喜欢沉默的感觉。

不再急着与人辩驳自己的看法,逐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经历不同,三观不同,对一件事的看法也一定会有所不同。

道同则同行一段,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不再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觉得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多多交往,如果觉得累了,选择沉默,慢慢远离便是。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没必要强求自己去取悦谁,迎合谁。

生活里有了苦,也不再急哄哄地找人诉苦。因为自己的苦,只有自己懂。说得多了,别人只会觉得你矫情,不如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找一件令自己开心的事情,独自疗伤,寂静欢喜。

人这一生,终究会遇见许多人,而每一个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有其意义。

爱你的人,给你温暖与勇气;你爱的人,让你学会如何爱与分享;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如何宽容和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学会自省和成长。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有的人在这一站下车,有的人在下一站下车,能同行一程,已是莫大的缘分。

当陪你的人要离开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学着看轻,然后挥手道别。

我们都是天地间的过客,世上很多人和事,我们都做不了主。

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红尘陌上,我们终要独自行走,看轻了,人才会更快乐。

把事看透,不如把事看淡

半生已过,你越来越沉默,不过是明白了,很多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想一想,就算了,于是选择了沉默。

很久以前,一位国王想找一句话,这句话要让高兴的人听了难过,难过的人听了高兴。

但他花了很多时间问了很多人,都没有找到。

直到有一天夜里,在梦中一位智者对他说了一句话:“这一切都会过去的!”

世事如烟,沧海桑田,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没有一件事是永恒不变的。

对于那些看不透的,难以放下的事情,沉默是最好的武器,时间是最好的解药,会让一切过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疯狂地喜欢上了这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它几乎成了我的人生箴言。每当我伤心难过、被人误解、工作不顺的时候,我就会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人生数十载,我们现在所在意的、计较的、已得的、未得的,不过是生命长河里非常短暂的一瞬;

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完全不值得我们耿耿于怀。

往后余生,告诉自己,得也开心,失也淡定,看淡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沉默安静,浅笑安然。

喜欢沉默

不过是因为越来越成熟

看过这么一句话:

没人在乎你怎样在深夜痛哭,也没人在乎你要辗转反侧的要熬几个秋,外人只看结果,自己独撑过程。

等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不会在人前矫情,四处诉说以求宽慰。

当你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应该是你越来越成熟,很多事看淡了,很多人看轻了。

所以,当想争辩的时候,想一想,就算了,于是选择了沉默。

也不再像年少的时候那样,时时想着如何融入别人的世界。年岁渐长,慢慢喜欢上安静和独处。

闲来无事,给自己和家人准备一顿精致的餐点;打扫屋子,摆上自己买来的好看的小物件;戴着耳机,听着喜欢的音乐在公园里散步;捧一本书,安静地待一个下午......

如果你远远地看见一个人,端坐一隅,浅笑安然,不喧嚣,不张扬,他并没有不开心,只是觉得,沉默的状态,更舒服。

一个人再聪明,也不能事事都看透;一个人再智慧,也不能人人都看懂。

真正成熟的人,明白往事如流,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往后余生,愿你不争不抢,不闹不恼,不卑不亢,沉默以对,寂静欢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9#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6:49 | 只看该作者
批评你的人,往往是你一生的贵人
2019
05/30
10:19
老子道德经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6
说都会年少轻狂,不屑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认为别人是故意找茬挑事,却很难正视自己的错误。

我们回顾一下会发现,一直以来批评我们最多的是父母,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能够理解。

上学之后会发现,老师批评我们最多,他们希望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教育下出人头地,成为祖国的栋梁。

那些批评你的人是为了你好,在乎你,否则他都懒得搭理你。


谁都喜欢被表扬,觉得脸上有光。但是别人的批评是负责任的,是想让你提升自己,是真心待你的。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正能够使你进步的还是那些批评的话语!

因此若是在生活中被人批评了,不要伤心难过,你要珍惜被批评的机会。


之所以我们被批评时会有抵触心理和负面情绪,就因为以下两点:

一种是觉得自己没做错。事实上人无完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应该学会包容,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

一种是感觉自己没面子。似乎受了批评会很丢人,伤到自尊一样。但实际上若真是有自尊,就应该多吸取别人的教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若不能及时改正错误,那最终就会酿成大祸。

当我们听到批评时,可以做以下两件事:

一件就是尽力做好自己,去证明自己,不要因为别人 的声音而动摇。若你没做好,那么再多的辩解也无济于事!

一件就是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仔细反省自己究竟错在哪了。被批评了也不要气馁,而是直面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且相信自己,相信别人!


能直接批评你的人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反而整天说好话,阿谀奉承的才是等着看你笑话的人。

去感谢你身边每一位批评过你的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0#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6:52 | 只看该作者
大唐经典边塞诗十首,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2019
05/30
09:53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凉州词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张仆射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少年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古从军行

  唐代: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1#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6:57 | 只看该作者
人生九悟,看完大彻大悟!
2019
05/30
12:05
诗词轩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一 悟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二 悟

  解决烦恼的最佳办法,

  就是忘掉烦恼。


  三 悟

  今生注定,

  我们什么也带不走,

  那就活在当下、笑在当下,

  悟在当下。


  四 悟

  心中无缺叫富,

  被人需要叫贵。

  快乐不是一种性格,

  而是一种能力。


  五 悟

  心甘情愿吃亏的人,

  终究吃不了亏。

  能吃亏的人,人缘必然好,

  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

  人的一生,

  能抓住一两次机会,足矣。


  六 悟

  心眼小的人,

  天地大不了。

  心有多宽,路有多宽。

  内心宽阔,

  才能包容一切。


  七 悟

  爱占便宜的人,

  终究占不了便宜,

  捡到一棵草,

  失去一片森林。


  八 悟

  笑看风云淡,坐对云起时。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

  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九 悟

  只有惜缘才能续缘。

  亲人多半是前世的好友,

  好友多半是前世的亲人,

  给你带来烦恼的,

  多半是你前世伤害过的。

  因此切记:

  善待身边的亲人,

  关心身边的朋友,

  宽恕伤害你的人。

  这就是因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2#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17:02 | 只看该作者
《镜花缘》经典名句10则,简短却耐人寻味!
2019
05/30
10:19
素儒堂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李汝珍(1763~1830年),字松石。清代小说家,其一生不得志,最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这本《镜花缘》。《镜花缘》经典名句10则,简短却耐人寻味。

1. 若论名色,有杀人放火的强盗,有图财害命的强盗。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谋财害命是指为了夺得别人的钱财而杀害别人。

2. 彬彬有礼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彬彬有礼是指十分文雅的样子。


3. 国计民生。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国计是指国家的经济财政。这句话是指国家的财政经济和百姓的生活状态。

4. 水米不曾沾牙。

出自《镜花缘》九十九回。水和米都不曾进过口。形容没吃任何东西。


5. 一把尿,一把屎。

出自《镜花缘》六回。形容养育儿女的辛苦。

6. 上天有好生之德。

出自《镜花缘》一十二。上天有怜惜众生生灵的德行。


7. 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清·李妆珍《镜花缘》。耿耿是指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8. 归心似箭。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归心是指回家的念头。希望像箭离弦后那样快地回到家中。形容急于回家的心切。


9.老夫适才所说,乃就事论事,未将全体看明,不无执着一偏。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我刚才所说的,是就事论事,全看事情的整体,就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

10.看破红尘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看破指看透,看穿。红尘是指尘世间,俗世。原指人看穿了人世间的一切,厌弃现实生活,离开世俗繁华之地而出家或隐居。现常比喻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也比喻由于对事情无能为力,只好乐观地想开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3#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13:04 | 只看该作者
【石门素疏】每日公报
2019年已过120+31=151天,慎勿放逸!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一)【喜报】末学数字读书笔记《石门素疏》: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最新业绩】20190530读书笔记131页。
【最高纪录】20181015读书笔记399页。
【最近统计】 20140218-20190430共215,317 页。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统计举例】
《石门素疏》数字读书笔记:
*20140218开始,截止20190430
共有: 215,31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
共有: 193,8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随缘随喜,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随缘随喜,珍贵日志!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随缘随喜,典藏影像
【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晨钟暮鼓,早课晚殿,
过午不食,夜不倒单,
弘法利生,三皈五戒,
勇猛精进,感恩三宝,
诗书画意,不二法门。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经念佛
每日甘露施食
每日精勤笔记
每日持咒忏悔
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叙事诗】鱼象鱼说
末学乃鱼象鱼,阴鱼象阳鱼也。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大学。
荣幸回归母校,执教高中语文。
加盟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贵人扶我上马,仕途一路顺风。
鹤城镇长助理,镇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敝人何德何能,感戴组织栽培。
优哉游哉冬泳,组建青田冬协。
生活玩世不恭,沉迷灯红酒绿。
三高相伴无知,一朝卒中突发。
五行有救未死,五月住院康复。
三百善人探访,一心发露忏悔。
戒贪戒嗔戒痴,素心素食素言。
小乘大乘密乘,修行修道修心。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劝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马。”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
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心素食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一、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二、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三、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四、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五、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七)【诗书画意】向阳花开
《石门集》
石门赋
春花漫漫,秋月皎皎
夏风习习,冬雪皑皑
石门曲
人间理想,近心至真
人生理念,静心至善
人道理性,净心至美
为人修心,唯心至心
石门联
有门无门,实为石门,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大关小关,斯乃禅关,
风风雨雨在在朝朝暮暮。
石门偈
朝阳东升,暮月西沉。
夜黑犬吠,天晓鸡鸣。
石门令
采菊石门前,
悠然水南边。
登芝田春台,
享处州太牢。
观之江涨潮,
感中土盛世。
觉天大地大,
悟自强人生。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4#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14:46 | 只看该作者
傅成玉:中国要做好短期石油断供准备 15年内自给
2019
05/30
11:33
环球时报评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9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5月29日在上衍能源论坛上表示,中国要从长远战略上立足自己,应该从现在起用10到15年时间做到能源基本自给,也就是80%以上能源靠自己供应。

  傅成玉认为,这是中国有基础、有条件可以实现的。而实现上述目标,应该在三个领域着力。

  第一,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明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可以达到15%,但由于技术进步使成本大大降低,我们可在未来5到10年将比例再增加15%。”傅成玉说。

  第二,大力发展页岩气。他表示,中国页岩气埋藏深,在偏远地区,没有基础设施。但这几年发展下来,开采成本已大大降低。希望政府要把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提高效率,页岩气市场将会走得非常快。政策方面,建议尽快大幅降低页岩气的税收和贷款利率,及时出台支持企业在这个领域发展的政策。

  第三,发展清洁煤体系。他认为,中国清洁煤已经有重大的技术进步,但还要再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改造力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5#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15:10 | 只看该作者
42句犀利的名言,让你看到真实的人心
2019
05/31
09:21
曾国藩读书会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喜欢我们的文章,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来源|诗词世界


  1

  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的。

  ——莫言 《生死疲劳》

  2

  世间的万物就是这样,小坏小怪遭人厌恨,大坏大怪被人敬仰。

  ——莫言 《生死疲劳》

  3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莫言 《生命中总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4

  在这个城市,要么我是刺猬,要么我是乌龟,不是刺猬不是乌龟就特别害怕别人对我笑。

  ——莫言 《食草家族》

  5

  早熟的人凋枯得也早。

  ——富兰克林

  6

  旁观者眼里的悲剧未必是受难者心中的悲剧。

  ——爱默生

  7

  一切聪明人都是自私的。

  ——爱默生

  8

  有两件事我最憎恶:没有信仰的博才多学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

  ——爱默生 《处世之道·崇拜》

  9

  有权力的人毁于权力,有钱人毁于金钱,奴才毁于卑躬屈膝,寻欢作乐的人毁于享乐。

  ——黑塞 《荒原狼》

  10

  事事既可以这么解释,又可以反过来解释。人们能够把整个世界的发展史说成发展和进步,也同样能够将之叙述为一无是处的堕落和荒谬。

  ——黑塞 《玻璃球游戏》


  11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钱钟书 《围城》

  12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淨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钱钟书 《围城》

  13

  上帝会懊悔没在人身上添一条能摇的狗尾巴,因此减低了不知多少表情的效果。

  ——钱钟书 《围城》

  14

  自以为干净的人,总嫌别人龌龊,甚至觉得自己就是肮脏,还比清洁的旁人好受,往往一身臭汗、满口腥味,还不肯借用旁人使过的牙刷和手巾……这样看来,我们并非爱洁,不过是自爱。“洁身自好”那句成语,颇含有深刻的心理观察。

  老实说,世界上是非善恶邪正等等分别,有时候也不过是人我的差异,正和身体上的秽洁一样。所以,假使自己要充好人,总先把世界上人说得都是坏蛋;自己要充道学,先正颜厉色,说旁人如何不道学或假道学。

  ——钱钟书 《写在人生边上》

  15

  对牛弹的琴本就不用挑选什么好曲子。

  ——钱钟书 《写在人生边上》

  16

  猪是否能快乐的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钱钟书 《写在人生边上》

  17

  越是不思考的人,越不愿倾听别人说话。

  ——村上春树 《1Q84》

  18

  一个人 ,如果没空 ,那是因为不想有空。一个人 ,如果走不开,那是因为不想走开。

  ——张爱玲 《红玫瑰与白玫瑰》

  19

  刀生了锈,然而还是刀。

  ——张爱玲 《倾城之恋》

  20

  当你发现你最喜欢的人也会离开你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最讨厌的人也不是那么讨厌。

  ——张爱玲 《半生缘》


  21

  自己生活贫乏的人才喜欢刺探别人的私事。

  ——张爱玲 《小团圆》

  22

  伪君子也还比较好些,至少肯假装,还是向上。

  ——张爱玲 《小团圆》

  23

  她一向怀疑漂亮的男人。漂亮的女人还比较经得起惯,因为美丽似乎是女孩子的本份,不美才有问题。漂亮的男人更经不起惯,往往有许多弯弯扭扭拐拐角角心理不正常的地方。

  ——张爱玲 《小团圆》

  24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25

  哗众取宠本是年轻人的天性。特别是在他们无足轻重,换句话说,无所事事的时候。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26

  阿谀奉承,其言外之意就是要从中捞取好处。

  ——巴尔扎克 《欧叶妮·葛朗台》

  27

  献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而是小人的伎俩,他们卑躬屈膝,把自己尽量的缩小,以便钻进他们趋附的人物的生活核心。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28

  忌妒的人或者愚蠢的人由于从来不知道才智高明者的行为的动机,总是马上抓住一些表面矛盾来提出指控,暂时将才智高的人列为被告。

  ——巴尔扎克 《无神论者做弥撒》

  29

  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识的流露;当你瞧不起一个人的时候这种轻视一定能够感觉得到那他/她就会做出某些事情来自卫。

  ——弗洛伊德

  30

  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弗洛伊德


  31

  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苏格拉底

  32

  世上只有一种善,那就是知识,也只有一种恶,那就是无知。

  ——苏格拉底

  33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34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35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36

  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每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时候表现出这样一种本性,有的时候表现出那样一种本性,有时变得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

  ——托尔斯泰 《复活》

  37

  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

  ——托尔斯泰 《妈妈》

  38

  人弄坏了自己的胃,总是抱怨伙食。那对生活不满的人也是如此。

  ——托尔斯泰

  39

  手里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马克·吐温


  40

  他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自己还不知道——那就是,为了要使一个大人或小孩极想干某样事情,只需要设法把那件事情弄得不易到手就行了。

  ——马克·吐温

  41

  同样是说话,同样是阐述自己的思想,有人惹来了一身麻烦,有人却赢得了阵阵掌声,这就是表达的哲学。

  ——马克·吐温

  42

  绝不要和愚蠢的人争论,他们会把你拖到他们那样的水平,然后回击你。

  ——马克·吐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6#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15:30 | 只看该作者
人与人,有缘才聚,无缘则散!
2019
05/31
14:34
老子道德经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相知相守,皆因一个“缘”字。有缘才会聚,无缘则会散。



当下雨天没伞的时候,愿意给你送伞的人,才是真心待你的;当你遇到事情时,愿意帮助你的,才是在乎你的。

不求朋友锦上添花,但求他们可以雪中送炭,但往往后者少之又少。

甚至还有趁机火上浇油的,这样的“朋友”根本就不值得去结交。



世间万物都会有盛开和凋零,但岁月却只有一次,无法继续重来。流逝了就流逝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所以一定要在有限的时光里,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珍惜该珍惜的人,其它的不用太在乎。

说的再好听,不信守承诺,那也是枉然;情谊再浓厚,不去珍惜它,那也是徒劳。



人与人,就是因缘而聚,无缘便散。既然活着,就得好好善待自己,不要太看重别人了。

不论友情还是爱情,有了就好好珍惜,没有也不要伤心难过,坦然一点,这世界没有谁离不开谁。

不属于自己的,不必强求。万物都在变,不必解释。



人与人交往信任为先,对懂你的人,不用过多的解释;而不懂你的人,解释再多也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7#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15:37 | 只看该作者
做人,少记仇多记好,方能快乐一生!
2019
05/31
10:56
老子道德经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这样,当别人扶了你一把,你可能转身就忘了“恩人”,但若是别人踩了你一脚,你却能记住这个“仇人”。

  我们总是记住了别人的缺点而否定他身上的优点,将人家的缺点耿耿于怀便看不到他的任何优点,越来越觉得这个人不顺眼了。


  实际上,别人恰好是照亮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对他微笑,镜子里的人也会微笑;同样我们横眉冷对,那人家也会横眉冷对,这样彼此就互不顺眼了。

  与人相处,我们要学会多记好少记仇,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毕竟人无完人,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朋友相处时,免不了有磕磕碰碰,我们要彼此包容理解,记住对方的好,这样关系才会越来越好,而且结交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多。

  家人相处时,免不了有拌嘴争吵,一定得互相理解,毕竟家人没有隔夜仇,大家坐在一起把事情说开了,才能使得家庭更和睦更其乐融融。


  我们要记住别人的好,心怀感恩,感恩身边的一切,看淡生活琐事,放下心中的烦恼。若一味地抱怨,耿耿于怀,那么既是在伤害别人,也是在折磨自己。

  愿我们与人相处都可以多记好,少记仇,过得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8#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15:39 | 只看该作者
《史记》中一生必读的10句话,读懂其中一句,便受用终身!
2019
05/31
10:01
素儒堂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编撰的历史经典,其对于后世的文学和史学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一生必读的10句话,读懂其中一句,便受用终身。

  1.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项羽这个人嫉贤妒能,有功劳的人,他便会残害,贤能的人他便长生怀疑。对品德、能力比自己强的心怀怨恨。

  2. 秦,形胜之国……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出自《史记·高祖本记》。秦国,是在地形上占优势的国家,其所处的位置就像是在高屋顶上倒瓶子里的水。高屋建瓴是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3. 运筹于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能够在军营中谋划,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这边是张良的功劳所在。

  4. 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物价低廉的时候,便买进货物;货物昂贵的时候,便将手中的货物都销售出去,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这就像是水往低处流,没有什么休止。


  5. 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如果商人多了,产出的粮食便不会充足,而货物却会有剩余。这句话指出了,要将商业和农业平衡发展。

  6. 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礼书》。水满了如果不去减少一些,便会流出来,如果不讲容器扶正,便会倾倒。这句话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所节制,否则,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7.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人们都以着自己的才能来做事情,竭尽自身的全部力量,以此来满足自身的愿望。

  8.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的人们,都是为了利益而来。天下攘攘的人们,都是为了利益而往来。


  9.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出自《史记·驷马穰苴列传》。在接受任命的时候,就要忘了自己的家庭。严明军队纪律的时候,就要忘记亲属关系,在击鼓作战的时候,就不要顾念自身的生命。

  10.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将个人的恩怨放在后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9#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15:43 | 只看该作者
要想修福报,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佛!
2019
05/31
09:42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3
  作者丨德光法师

  首发丨腾讯佛学

  学佛修行的福报说之二:

  认识福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跟福报大的人一起出行会异常顺利。

  比如某个堵车的时间段,因为车上有福报大的人,结果一路畅通;本来天气预报说要下雨的,结果晴空万里;本来平常不开放的景点,恰好赶上临时开放。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巧合或者过于迷信了,那我们换种方式表达一下:本来你没有权限进入的场所,跟着一个有权限的人,是不是就能进去?炎炎烈日下,躲进大树的树荫下是不是可以避暑?不管你信不信“福报法则”,现实中基本都是如此。

  生活中交朋友或者托关系办事,大家都会找比自己财富多、职位高或者人脉广的人,因为这才会对自己有增上作用,而这些各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不就是做事比自己顺,福报比自己大的人吗?

  试问世间谁的福报最大呢?恐怕没有人可以比得过释迦牟尼佛,佛陀虽然已经圆寂两千五百多年,但世人仍然终日供养不断。佛陀是福慧圆满者,所以想要修福,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佛。

  学佛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深信,《华严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如果不能做到深信不疑,在执行起来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信是一切功德建立的基础,只有深信才能长养一切诸善根。

  佛陀将修福的方式比喻为种福田,福田有三种:


  首先是恩田。

  我们应当怀着感恩的心去报答有恩于我们的一切,包括父母、师长、国家及众生。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理当恭敬孝养。

  师长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包括为我们皈依受戒的师父,师父是给予我们慧命的人,恩德甚至超过给予生命的父母,所以要感师长恩。

  国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安全、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我们的成长提供福利保障,国家之恩不可忘。

  地球是个大的生态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一切所需无不是众生共同和合的结果,所有生灵的存在都为我们的生活或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帮助,所以要感恩一切众生。他们无一不是我们的福田。


  其次是悲田。

  修行路上离不开慈悲心的建立,一切需要帮助的众生都是我们的悲田,尤其是病苦之人。

  古语云:“诸苦之中,病苦为深;作福之中,省病为最。”人在生病的时候,内心亦十分脆弱,此时最需要人看护安慰。因此佛在《梵网经》中说:“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

  玄奘法师当年在四川曾遇一身疮臭秽,衣服破污的病人,心生怜悯将其带回寺庙疗疾,并施予衣服及饮食,此病者感念玄奘法师恩德,授其《般若心经》,后此经成为玄奘法师西行途中解厄之法宝。

  还有一例,唐悟达国师当年还是云水僧时,也曾遇到一个身患恶疾的西域病僧,他耐心为其擦药疗疮,后来此西域僧亦成为其解怨人面疮的关键人物。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当遇到恰好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这正是我们种福田的好机会。


  第三是敬田。

  我们当恭敬三宝,恭敬声闻、缘觉、菩萨等圣人,恭敬一切值得我们恭敬之人。

  佛菩萨是我们修行的楷模,佛法是我们修行的指南,僧团是我们修行的依怙。没有三宝,我们就只能在生死苦海中流转;没有三宝,我们就没有解脱的希望,因此三宝对于我们有再造之恩,理当恭敬供养。

  很多人对大殿里面的佛菩萨很恭敬,但是对出家人却生不起同样的恭敬心,因为他们将身边的僧宝视为凡夫,眼中总是能看到出家人这样那样的不足,殊不知这些都是自己内心不清净的映射。

  只有当你将僧宝发自内心地视为引领自己解脱的导师,观想为佛菩萨在娑婆世界的化现,虔诚恭敬供养的时候,才能真正得到法流甘露,建立功德,获得福报。


  无论你拥有多少身外之物的财富,那都是一时的,随时面临着无常,与其执着,不如将富余的部分布施给有需要的人。

  有道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在端正发心的基础上,于该供养处做供养,该布施处做布施,则能生诸种福报,犹如农夫播种于田,只要认真耕作,秋天必大获丰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40#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15:49 | 只看该作者
千古奇文百读不厌,他的魅力在哪里?
2019
05/31
09:27
道教天下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吕蒙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读书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他有一篇流传了上千年的《命运赋》。

  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引述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落,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与大家共赏。



  原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译文

  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云变幻,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人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不能实现。

  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子的文章写得超过世人却被围困于陈国。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钓等待机会。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早亡,但绝非凶恶的人。盗跖虽然活得长,却不是善良人。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不肖的儿子。舜的父亲瞽叟顽固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的大孝子。张良原来只是普通百姓,萧何也只是县吏。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却被封为齐国宰相。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却能担当蜀国的军师。项羽虽然强大,却兵败而自刎乌江;刘邦虽然弱小,最终取得了国家政权。汉将李广虽有射虎石的威名,却终身都未获得封侯。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一生怀才不遇。韩信时运不济时,连饭都吃不上,等到运气来了,成为掌印的大将军,而一旦运气衰败,又死于阴毒人的计谋。


  有的人先富裕后贫穷,也有人老年富裕少年衰落。满腹锦绣文章,直到老年还没有考上功名;才疏学浅的人,可能很年轻就金榜题名。皇帝的妃娥在动乱中可能沦为妾妓,风流的妓女,时来运转也能做贵夫人。青春美丽的女子嫁了愚蠢的丈夫,俊秀的青年倒找了丑陋的妻子。蛟龙没有机遇,只能藏身于鱼鳖之间,君子没有机会时,只能屈从于小人。衣服虽然破旧,常保持恭敬礼仪,面带忧愁却可能怀有兼济天下的志向。不得志时,只能安于贫穷和本分,心中坦荡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君子贫寒也有一身傲骨,暴富的小人脱不了内心的贫寒。

  天气不好时,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土地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时,草木都不会生长。水得不到恰当的环境时,就会掀起疾风巨浪;人若得不到机遇时,好运就不畅通。富贵荣华命中都有安排,谁不想要呢?人如果没有依从八德而生活,哪里能做高官当宰相?

  以前,我在洛阳,白天到寺庙里吃斋饭,晚上住在寒冷的窑洞里。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饭抵御不了饥饿。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讨厌我,都说我卑贱,是我没有机遇啊。现在我入朝为官,官职做到最高层,地位达到三公,地位只在皇帝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拥有管理百官的权利,有惩罚卑鄙悭吝官员的权力。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出门有武士保护,回家有仆人侍奉,皇上宠爱我,百官拥戴我,所有的人说我尊贵,不是我真有多大本领,这是我得到天时和命运的眷顾啊。

  所以人活在世上,居富贵不能尽情享用,处贫贱也不要自暴自弃,听从天地的循环和周而复始吧!


  赏析:

  《命运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的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剧烈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7 06:54 , Processed in 0.04468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