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5321#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3:10 | 只看该作者
从儒家、理学、哲学看佛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18
05/11
09:49
济群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对多数没有佛教信仰或不曾接触过佛教的人来说,佛教似乎离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遥远。事实上,佛教在中国产生的影响远不止于信仰范畴,更涉及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


  2000年,佛教界举办了“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的纪念活动。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经过两千年的传播,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佛教和传统文化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


  关于佛教传入的时间,早期多认为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其后,学术界经过进一步考证,提出传入时间应为西汉哀帝元昭元年(公元前2年),这也是目前教界一致公认的。


  佛教与哲学


  在中国文化史上,虽在春秋时期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盛况。但汉魏之后,真正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乃儒、释、道三家。


  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无法对中国文化有全面的认识。


  如魏晋玄学,便深受佛教般若思想的影响。般若典籍谈空说无,正是玄学所崇尚的境界。故在南北朝时期,般若经典的翻译及弘扬成为热潮。


  而隋唐哲学的内涵主要是佛学,如果离开佛学思想,隋唐时期的哲学史几乎就是一片空白了。






  早期的儒家思想比较富有生活气息,发展至宋明理学,则将重点落实于心性。关于心性的内容,是早期中国哲学的薄弱之处。虽然孟子及《易经》有所涉及,但总体较为单薄。


  而佛教的大小乘经论,对心性都有着丰富且深入的阐述。需要说明的是,佛教对于心性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落实于具体修证中。尤其是禅宗,特别重视心性的参悟。


  因而也有人说,宋明理学是戴着儒家帽子的和尚,表面为儒家,内涵却是佛家。且不论宋明理学的兼收并蓄是否成功,其深受佛教之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及至清末民初,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杨度等维新人士,以大乘佛教慈悲济世的大无畏精神从事救亡图存、维新改革,虽然他们的政治改革失败了,但志士们的哲学思想却影响了数代国人。


  而在他们的思想中,又有相当部分是源于佛学。谭嗣同的《仁学》是受到华严及唯识思想的影响,开卷即言“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以为“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康有为的《大同书》则受到佛教无我思想的影响,立志打破社会各阶级的界限。


  纵观中国哲学史,佛教始终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胡适先生早年曾撰写《中国哲学史大纲》,及半便不了了之,原因就在于他当时还不了解佛教。


  其后,他也开始研究佛教,并收集了很多禅宗方面的资料,尽管他的考证未必为教界普遍接受,但也从中反映了他对佛教的重视,及佛教对于中国哲学的深远影响。


  *连载自济群法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2#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3:17 | 只看该作者
纵有十分福气,也只享受三分
2018
05/11
09:28
如是我问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导读


  人一生的福报是有限的,


  就像银行里的存款,


  如果不珍惜而肆意浪费,


  一旦福报享尽了,


  就要遭受莫大的痛苦。


  懂得惜福的人,才会福泽绵长。






  索达吉堪布


  人一生的福报是有限的,它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如果不珍惜而肆意浪费,一旦福报享尽了,就要遭受莫大的痛苦,甚至命不久矣。


  元朝曾有两个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八字完全相同。他们同中乡试,也同日做官,一个在鄂州,一个在黄州。


  没多久黄州官去世了,鄂州官非常恐惧,赶紧交代后事,以为自己也快要死了。但过了七日,他乃身体健朗,就前往吊祭老同学,哭着说:“我与你出生的年月日时一样,出生地点也一样,但你比我早去了,我即便现在死,也比你晚了数日。这是为什么呢?若有神灵,请托梦告知我。”


  当天夜里,他梦到死去的黄州官说:“你凡事都节俭,所以能享长寿。而我享用过度,福报早用尽了,所以寿命短促啊!”


  俗话说:“禄尽人亡。”所以,我们若想在非常短暂的人生里,快乐长一点,活得久一点,就一定要惜福。


  佛教中的历代高僧大德,对珍惜福报尤为重视,他们吃饭能果腹即可,穿衣能避寒就行,其他的并不是特别讲究。


  像汉地的弘一法师就是这样:


  有一次,大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前去拜访弘一法师。中午吃饭时,见他只吃一道咸菜,夏先生不忍心地说:“难道您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法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过一会儿,法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您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法师笑笑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懂得惜福,才会福泽绵长。其实,不管是什么人,拥有的一切就算无人能及,享受的也是寥寥无几。俗话说得好:“纵有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斗;纵有广厦万间,不过夜宿一床。”


  所以,每个人只要能维持必要的生活就好,不要轻易糟蹋自己来之不易的福报。即使你有十分的福气,也应只享受三分,剩下的留待来日再用。


  倘若你能发大心,将福气布施一切众生,无形之中,自己的福报也会更为增上,安乐不会有穷尽之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3#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1:28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511课堂笔记214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410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4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29,46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一、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二、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三、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四、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五、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4#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5#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2:28 | 只看该作者
生老病死与佛教出离心
2018年05月04日 10:03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出离心与生死病死关系密切。(摄影:惜缘法师)出离心与生死病死关系密切。(摄影:惜缘法师)
  文/本性法师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无主宰的自由心;无分别的平等心;护生命的慈悲心;厌娑婆的出离心;救众生的菩提心;证圣道的清净心 。


  其中,出离心与生死病死关系密切。


  出离心怎么来的?就因为人类于生命上难逃生老病死,于自然上难躲成住坏空。诸苦逼迫,众苦缠随,即便一时之乐,亦是乐为苦因。


  众生总是避苦趋乐的,因为生命的苦难太多太重以至太累太悲,所以,众生总是想着出离,有着天生的出离心。


  许多高僧大德的最初学佛,就因为出离心的产生。比如近现代的圆瑛大师、慈航禅师、明旸禅师等。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人,五岁左右父母先后去世,椿萱失荫,由叔父抚养。十八岁时得伤寒,大病一场,生命垂危,称念观音圣号,梦得四大天王,遂出一身大汗,竟得痊愈,遂即发愿出家为僧,佛教因此多了一位高僧也。历任中国佛教会与中国佛教协会之会长共七届。


  慈航禅师:福建建宁人,十岁时,母亲去世,十一岁时,弟弟夭折,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从此,便与寺院结缘,十七岁时于泰宁庆云寺剃度出家。晚年,创办台湾佛学院,往生后,成就肉身不坏。


  明旸禅师:福州人,四岁随母启蒙读书,五岁入私塾,六岁入福州西峰小学,九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十三岁出家。改革开放后,住持北京广济寺、上海龙华寺、宁波天童寺、福州西禅寺、莆田梅峰寺、上海圆明讲堂等名刹。


  慈航禅师与明旸禅师悉为圆瑛大师法脉传人。1996年,惭愧本性,有幸接续明旸禅师法脉,法缘殊胜,誓愿竭尽全力,如法传承。


  惭愧**霞浦,1985年剃度出家,少年时慈母往生,青年时严父往生。期间,亦经历爷爷与叔叔之逝去。出家后不久,又遭遇亲近的二姐永久离去。这些,令吾实实在在体悟到生命之无常、亲情之苦楚、佛法之真理、佛恩之浩荡。


  佛教有言: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因为体悟裟婆世间之苦,所以,对众生之苦难,便会感同身受。剃度以来,虽学浅修薄,但从不敢懈怠,于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之方方面面,虽不乏艰辛,亦从不敢言弃,而是本着难忍能忍与难行能行之精神,坚守之,奋力之。惭愧**不足,福德不具,但愿代受众生之苦,无怨无悔之。


  由斯可见,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虽是逆缘,但却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而出离心又成为修道的助缘。为此,对生老病死,当以平常心等闲视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6#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2:4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调整内心对未来的焦虑
2018年05月09日 11:03  慧灯之光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发掘生命的吉光片羽:慧灯•问道(第一季)》《发掘生命的吉光片羽:慧灯•问道(第一季)》
  现代人对于未来的焦虑和担忧非常普遍,我们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更积极有效的面对各种压力和问题。


  ——《发掘生命的吉光片羽:慧灯•问道(第一季)》


  问:有些人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有特别深的不安全感。忍不住担心自己未来的工作、生活、婚姻、养老问题。也有些人觉得自己福报不够,所以现在才会活得这么辛苦。对这种还是期待这一世的生活能够好一点的态度,您有什么建议吗?


  慈诚罗珠堪布:这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可能有很多很多人都是这样。对未来焦虑、担忧,这对现代人来说是很普遍的现象。


  你刚才问到这个是不是没有福报,不一定是没有福报。对未来有一点焦虑、担忧,这个是很正常的,大家都有的。但是太多的话,可能就有问题了。


  我们过多地担忧未来,这叫作焦虑症。也许我们心理上稍微有一点点问题,但这个问题不严重,可以调节。


  其实,佛教里面就有很多很多调节的方法,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调节一下。还有你必须要告诉自己,我们对未来的很多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心理学家研究过,我们对未来所担忧的事情当中,70%都不会发生的。但是我们自己想得太多了,把一些很小的事情想得不可收拾。


  再搞不好的话,可能发展成焦虑症。焦虑症再发展,最后就是抑郁症。如果觉得自己的担忧有一点过度,有一点不正常,就必须要从源头上调整、解决。


  不管你是学佛,还是好好地工作生活,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用电脑做事,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软件,才能够处理这些问题。如果软件落后或者是有病毒,工作效率就不高,甚至是没办法工作。


  同样,我们人的软件就是我们的心理,这个必须要健康,信不信佛、学不学佛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心理不健康的话,就没办法工作,也没办法好好地生活,也就更没有办法学佛了。因此,心理的健康是每一个人必须要有的。


  所以,这种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的方法就是修禅定、禅修。佛教中讲,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禅修来解决。这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讲过了。


  不但以前讲过,最近十多年,西方又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去反复实验。最后证明,禅修,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内心不太好的想法。完全可以治疗抑郁症、焦虑症这些疾病。


  所以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打坐、禅修,把心态调整好。好好调节一下再去面对,没有必要那么消极。学佛也好,生活也好,各方面都会有进步的。


  只要心理健康,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心理不健康的话,本来实际情况没有那么严重,没有那么糟糕。但是自己认为未来没有希望了,活着没有意义了,这是很危险的。所以首先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其它都比较好说。这不是福报的问题。


  你刚才讲,不想听别人告诉你生活没有意义,要去学佛、修行,这种情况下确实是这样。


  一个人很渴的时候,别人跟他说,喝水是没有意义的,不如干脆去修行。那他不但不愿意听,还会很反感、很反对。一个人饿的时候也是一样,你跟他说吃美食是没有用的,没有意义的,那他当然是听不进去了。


  所以佛也是,你喜欢听什么就给你讲什么。逐渐逐渐地引导你,让你进入更高的境界,一步一步地上,这样才会成功。


  所以,其实佛也没有说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当然很有意义,但是有意义和没有意义,最后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选择。佛教里面讲人身难得,如果你选择好了,那我们的人生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人生。


  所以我们首先要把心调节好,重新面对生活、工作,再去修行。学佛不需要放弃生活当中的一切,你也可以去赚钱,去工作,同时也要学佛。


  这样一步一步来,生活方面有保证,学佛方面也会有一些进步,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一部可以解决当代人精神困惑的心灵之书


  ——《发掘生命的吉光片羽:慧灯·问道 第一季》


  慈诚罗珠堪布对世间种种烦恼与未知的智慧解答


  王菲、胡歌、李连杰 数十位明星 ‖ 至诚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2:48 | 只看该作者
三坛大戒”是哪三坛
2018年05月11日 15:00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三坛大戒”是哪三坛?“三坛大戒”是哪三坛?
  三坛大戒是为汉传佛教出家僧人举行的受戒仪式,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为三坛:即初坛传授沙弥戒,是事务最繁忙的;二坛传授比丘具足戒,是场面最隆重的;三坛传授菩萨戒,是教仪最神圣的。


  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或比丘尼,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清规的顽强意志外,首先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即在剃度出家后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履行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的隆重仪式。


  这种仪式在各大丛林举行,专门设置有为佛门弟子传戒的戒堂和戒坛。对于丛林的方丈大和尚来说,称为传戒,对于戒子来说,称为受戒。各地丛林的传戒法会,在时间安排上有不同,或每年举行,或隔年举行。会期也各异,大多选择在佛诞日阴历四月初八前后的二十五天内,这段时间正值春暮夏初,气候温和;又刚好在结夏之前,是丛林一年中的闲暇之时。会期过后几天,丛林即开始结夏安居了。(来源:云林志工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8#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2:53 | 只看该作者
引导母亲走上解脱之路,才是真正的孝
2018
05/12
06:29
菩提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文:白玛觉美


  不曾想过,能以这样殊胜的方式,和母亲成为金刚道友。


  2014年7月,因缘聚合下,我在扎西持林皈依了上师三宝。当读到上师的著作《次第花开》时,上师对法王如意宝的感恩情思跃然纸上,感动我心。上师的文字,让我找到一种此生不曾有过的归宿感,感受到他的那颗心是多么温柔与悲悯。


  这么多年,家庭的遗憾与痛苦,甚至大学毕业那年,因车祸导致我卧病在床将近两年,期间都不曾流过这么多的泪水。不是委屈,不是埋怨,是上师的柔心与悲悯感动了我,是弟子我找到了家!


  皈依后,我和母亲的关系从表面看来,我孝顺她、关心她,但我心里依旧存在着对母亲的埋怨与不理解。后来,母亲来杭州和我住在一起,慢慢地,她开始愿意念佛,我引导她,替她报名参加了阿弥陀佛圣号600万遍共修。


  但是,我多次创造皈依的因缘,母亲却非常拒绝与排斥。期间,她甚至都不再愿意继续念佛。我开始明白,问题都在自己这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激进反而导致更坏的结果,唯有做好自己。


  2016年,上师发起莲师七句百亿共修。我报名了此次共修,并以母亲的名义参与放生,祈祷莲师、祈祷上师加持,能够让父母皈依佛门。


  做好自己——这四个字,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内心。惭愧的是,平日里我做功课基本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常常以自己找工作太忙碌为借口。但这回参加莲师七句祈祷文共修,我竟然提前半年完成了发愿的数量,并又追加报了十万遍的修量。


  如雨润物,我的心在莲师和上师的加持下,慢慢柔软、包容。


  近来在和母亲的相处中,我能做到放下自己的判断和要求,真正地去爱、去关怀她。听她说起自己一生的坎坷艰难,我会像年少时一样去抚摸她的头发,跟她说:“有我呢,不要害怕。”我开始带妈妈参加身边的佛学读书会,开始陪她一起听闻佛法。我不强求她皈依,也不要求她一定要包容谁,也不再去审判她和责怪她。


  不可思议的事终于发生了。听说上师到了上海,我和母亲商量,让她和我一起去上海拜见上师。


  还未进入接待会场,便已有发心师兄前来指路问安,在这诺大的城市、熙熙攘攘的名利场外,有这一群无我利他的人带给我们如归家般的亲切。


  母亲随我上了二楼,她安静得像个天使一样,合掌恭敬,跟随着大家一起念诵莲师心咒。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看着她,面容沉静。我说:“妈妈,你没有皈依,所以上三楼,去那里,和上师一起。”


  母亲此时极其听话。在这样一种安详喜乐的氛围里,一切都很顺利,母亲完成皈依,并获得了上师的灌顶加持,和我成为了金刚道友。归家后,母亲竟然同意报名十万遍莲师金刚七句的共修。


  从前,我一度想给她报名,又觉得她肯定是不会念的,这么长的句子,老人家记性又不好,便放弃了。其实,这一切都是我自己设想的障碍。


  之后,我用笔工整地在纸上抄写,母亲眼睛不好,我写了很大很大的字,并一句一句教母亲念诵。那个时候,感觉母亲像个孩子,咿呀学语。我的心充满着温柔与爱怜。我说:“妈妈,不要着急,您唱诵得特别好,再来一遍。”妈妈曾唱过黄梅戏,用唱诵的方式,她很快就学会了金刚七句。


  我曾经以为:孝顺,就是给父母一个依靠。可无明的心让自己烦恼不断,非但没有行好孝道,却让父母愈加苦痛。真正的孝,不仅仅是给父母一个幸福安乐的晚年,而是能引导他们皈依佛法,脱离轮回苦海。


  文章节选自菩提洲网站——佛子心语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9#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3:01 | 只看该作者
汶川地震十年周年:灾难给了我们哪些生命启示
2018
05/12
11:48
山东大灵岩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宽运法师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这是宇宙人生亘古不变的必然规律。所以佛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希望我们能对这个变化、短暂、不实的世间生起真正的出离心;虽然如是,我们人类还是竭尽所能,千方百计用尽各种方法,追求寿命永享,天长地久;可是无论再新的科学、再高的技术,亦不可能打破宇宙的自然规律。


  外界的各种天灾人祸,一次又一次地提醒着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不可能是永恒的、不变的;既然意外或灾害都是无可难免的,那么,如何才能在减低人为错误因素的同时,尽量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这些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是否能让我们对人生的“无常”获得更深刻的启发?






  一、 灾难到底为我们的生命带来怎么样的启示?


  在宇宙规律的自然法则下,人间的灾难既然是无法逃避的,那么当天灾人祸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


  1.忍耐哀伤与同感他人


  看到媒体公布的受灾死亡人数逐渐增加,或看到电视画面里的受灾现场,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次心灵的震动。我们可以感受到无数哀伤的人群,也在电视机前暗暗的哀伤——我们正默默地从这些灾难中学习忍耐哀伤,学习同感他人。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无数的天灾人祸;从灾难中,让我们发挥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爱心与同情,让彼此间更加珍惜和友爱。在我们远远地付出哀伤、甚至是伸出援手以作赈济的时候,也分担了受难者面临的苦难,并且在哀伤中学习安慰和期盼、豁达与智能。


  上天取去我们看为宝贵的东西,那是因为他要另外赐给我们更宝贵的。






  2.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目睹灾难中受难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让我们感到一家人能活着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


  突然的灾难,给我们一个厘清“对自己最重要的事物”的机会。


  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早就忘却了珍惜,忘却了每天一个拥抱,一句关怀的问侯;可是灾难一旦来临,让我们顿时清醒起来了,提示我们生命是如此的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身边人的生命。


  每当灾难降临,可以发现很多家庭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了,很多朋友的联系也距离拉近了。因为逝去的人而令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人、身边的人;这也许就是“祸兮福所倚”的道理——就像一句谚语所说:“上天取去我们看为宝贵的东西,那是因为他要另外赐给我们更宝贵的。”


  3.舍弃渺小的烦恼与困惑


  在灾难带来的生死震撼前面,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困扰自己的那些小事情、小困惑突然都变得不值一提了呢?我们还好好的活着,这就是莫大的幸福——与那些哀失性命、失去至爱亲人的大悲痛、大不幸相比,那些“考试焦虑”、“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感到孤独”的小伤感、小情绪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其实很多时候,灾难的发生,可以升华我们的承受能力,教我们学会真正的坚强。所以,我们不妨试着用同感灾难的心情,转移自己情绪的重心,跳出自己长久以来被困的狭小心事,看看它们有多么渺小。


  所以,灾难教会我们鄙视自己的脆弱,向灾难中的人们学习更多的坚强。






  施比受更有福


  4.从心灵出发有效的援助


  任何灾难发生之后,每个人所能贡献的虽然只是小小的力量,但对于灾难来说,都是一种弥补与援助。由于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受过专业救护训练的人员,毕竟无法冲到前线去救人,只能从遥远的地方用真诚的心念提供小小的帮助;但事实上对于灾难来说,心理上的波及面,往往比生理、物理上的还要大,所以我们的贡献,要从心灵出发,只要对于这场灾难的重建是良性的,都无妨去做,例如捐钱、捐物资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直接的帮助;而从心灵出发的助人行为,无论帮助的大小,都是一次有效的支持。


  灾难有时不仅教会我们团结,还能教会我们将身比己、将心比心,有效地去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正如谚语所谓“施比受更有福”,这确是不移的事实。


  结语:


  由此可见,佛陀的教法,其实是色、空不二的、立于中道的圆满教法,也就是即在无常中体验真常,从而超越常与无常;所以佛法修行的目的,并不是消积、避世,而是在摆脱无常的世间的当下,远离贪爱、执着与不正见,转五浊恶世为和乐清净的国土。如此的话,就能在无常中见真常,于苦难中见实相,于烦恼中现清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0#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2:06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512课堂笔记214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410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4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29,46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一、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二、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三、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四、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五、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1#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2: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2#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3:08 | 只看该作者
不仅仅是环境需要保护
2018年05月10日 10:08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不仅仅是环境需要保护不仅仅是环境需要保护
  文/济群法师


  环保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的潮流所向。在这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地球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正日复一日地遭到污染。生活在城市的人感觉会特别明显。曾几何时,纯净的蓝天已成为难得一见的风景;新鲜的空气已成为堪称奢侈的享受。水是生命之源,但我们能够喝到的是什么?清洁的水源似乎只有电视广告中才得以一见。我们的生活被钢筋水泥包围着,被喧闹嘈杂包围着,被工业废气包围着。污染造成了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孕育过中华文明的黄河之水已近于枯竭,而长江沿岸的水土流失则使得特大水灾频频发生。面对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还不能反省,不能检点我们的行为,终有一天,这个地球会不再为我们提供安身立命的庇护。


  这一切和一味强调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在今天这个社会,利润最大化原则几乎左右了所有人的生活观念。而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它所造成的不仅是那些有形的污染,所破坏的也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在不知不觉中逐步侵蚀着我们的心灵。今天,人类的物质条件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富足,我们有了现代化的生活,有了形形色色的享乐,但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事实上,现代人所面临的烦恼和痛苦丝毫没有减少。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我们的思想境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相反,在物欲的怂恿下,我们的贪、嗔、痴正在随之增长,我们所造下的杀、盗、淫、妄诸业也在随之增长。我们以为自己在追求、在收获,却从来没有想到,这种“危身弃生以殉物”的人生,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如果说生态保护是今天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那么,心灵环保的提倡也有着同样迫切的需要。因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仅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生幸福,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3#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3:18 | 只看该作者
从你的内心世界,可以看到来世
2018
05/13
07:38
山东大灵岩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57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浄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楞严经》






  古人常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什么叫开悟呢?从佛法的角度,我们每一个人在没有经过佛法教育之前,我们是活在无明当中。所以我们平常生活…是闭着眼睛在生活,完全没有智慧的光明,就是跟着感觉走。


  我们今天为什么会起颠倒?


  心住在外境!根本问题在这里。


  心在外境当中,就产生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想像,然后就心随境转,一辈子就这样过了。有些人住在财富,一辈子就为财富而活;有些人住在名声,他的生命就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活,那你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打开眼睛在过活。


  所以我们在看人生之前,第一个法法销归内心,你要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看人生,这个很重要;不要站在外境,外境只是你生命的过程,一个历练的过程。所以你今天想要开悟,你第一件事情——把心带回家;你要站在心的角度,来看整个人生的缘起,你才看清楚。所以我们在《楞严经》当中─破妄显真,就是要你把心带回家嘛,任何事情站在心的角度来看,站在一念清净心的角度来看事情


  当你把心带回家之后,怎么看人生呢?


  空、假、中三观─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其实天台宗在修止观─观心的时候,它把人生分两部分:


  第一个,你从什么地方来?


  第二个,你将往哪里而去?


  一、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过去造了什么因?今生会产生什么感受?什么样的境缘出现?这一部分不能怪你。佛法是既往不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表示佛法是不追究过去的,过去追究不了的,无量无边的生死…正如有一个﹝唯识学﹞大师他说:你去看阿赖耶识,我们的那个生命的根本,你造了无量无边的善业,像虚空一样大,我们也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像虚空一样大。


  所以你要去执着过去,你的生命就没完没了,有无量无边的人要报你的恩,有无量无边的人要报你的怨。佛教是活在未来,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只是了解我们的根源,但是过去的因缘要放下,所以我们今生在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产生任何的感受快乐痛苦,认命就好——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过去跟现在互动这一部份啊,这个业力所变现的因缘果报是放下认命。


  二、但是你现在跟未来这部分你将往哪里而去?这是你要经营的,来生掌握在你今生!什么叫做未来?就是很多的现在、现在……现在,就有未来。你今天是从什么地方来?从昨天而来,明天从什么地方来?从今天而来嘛!


  三世因果是互动的,所以你要注意你的来生,你就先要注意你起什么念头!


  关于即空、即假、即中──空观从胜义谛来观察,我们的整个因缘造作,都是因缘的假相,都没有真实的体性;但是我们入假观的时候你要小心,你每一个念头都有它的因缘果报。比方说,你今天你的生活,一天是花三百块,但是你有五百块,你多了两百块,那你跟这个多余的两百块接触的时候,你产生什么想法?这个思想决定你的生命嘛!


  有些人说:诶!我愿意跟人家分享、布施。你从这个思想当中,你就可以看得出来——你来生是富贵的,看你的内心世界,就看到你来生!你说:这二百块我自己要用的,你来生大概是不会太有钱。


  别人刺激你的时候、障碍你的时候,你会选择包容?还是选择嗔恚反抗?你平常习惯性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这样的所缘境?你喜欢包容——来生庄严。你遇到人的时候,你是选择谦卑?还是选择高慢?你选择高慢—你来生生长在卑贱的地方;你选择谦卑——就是贵族。所以这个假观,你一看你平常心、境的互动的起心动念,你大概知道你将往哪里而去了,这很清楚的!


  生命是由我们很多、很多的念头创造出来的,我们从感受看到过去,我们从想像看到未来,所以你要调整、调整你的心态!


  我们讲空观是安住当下、安住不生不灭的清净本心,不要乱动,不要被境所转;假观是开创未来。所以《楞严经》它的重点是两个:第一个是安住当下,第二个开创未来。你只有安住当下,那你就偏空,就跟阿罗汉一样,阿罗汉他也不管未来的,他来生就到无生的涅槃去了,他是厌恶生命的。


  大乘佛法认为生命没有错啊,生命哪有错呢!五阴身心没有错,错在你的妄想,你把妄想拿掉就好了。极乐世界也是有生命现象,它也是有一个感受、有一个想法,只是这个想法是清净的想法,如此而已,所以在整个《楞严经》当中:第一个安住当下;第二个开创未来。这二个同时重要,当然先求安住再求开创。






  编辑/慧圆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4#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3:26 | 只看该作者
惊叹!看佛经记载的华丽时空观
2018
05/13
07:43
济群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9




  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也十分广泛。佛经浩如烟海,仅《大正藏》便收录了一万多卷经文。佛教中的许多经典,如教界广为流传的《金刚经》、《维摩经》、《法华经》,即使单是从文学角度来看,也堪称传世力作。


  佛经所展现的时空观,更是国人闻所未闻的。中国人的时空观比较狭窄,正如庄子所言,“六合之外,圣人论而不议”。而佛经阐述的时空,则为我们展现了极为磅礴的气势。


  在《维摩经》中,维摩诘示疾,佛陀派弟子前往问候。其居处虽仅一丈,但数百人进入后并不感到拥挤,房间也未曾变大,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不可思议的境界。






  舍利弗进屋后转念:众人前来探病,却连坐处也没有,当于何坐?此念方起,维摩诘便询问文殊菩萨:您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处的座椅最为殊胜庄严?文殊菩萨答言:距东方三十六恒河沙国,有须弥相佛国,那里的狮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庄严美妙堪称一绝。


  维摩诘便示现神通之力,即刻运来千万狮子座安放于丈室之内。佛经中的叙述,是以整个宇宙为舞台,以无限时空为背景。对于不信佛教的人来说,或许只是当作神话看待。即便如此,它那开放的想象空间,也从另一个角度极大地拓展了国人的思维。


  佛教典籍的体裁也非常丰富,既有诗歌式、散文式的,也有小说式、戏剧式的。即使不从信仰层面来接受,也可作为文化传承来学习,因而在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中非常普及。






  早在东晋时期,即有十八高贤会集庐山,于高僧慧远法师门下同结莲社,共修净业。及至唐宋,文人好佛之风更盛。著名的王勃、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等,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文学作品代表着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心得及生活积累,同时也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反映,精神信仰的折射。因此,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佛理,流动着禅意。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很难透彻这些作品的底蕴。


  此外,还有部分作品直接取材于佛教或相关内容,如《西游记》便是以唐僧(玄奘三藏)西去印度取经的经历为题材。学过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之一,对汉传佛教贡献卓著。






  《西游记》取材于这段历史,创作中自然渗透了许多佛教思想。遗憾的是,经过部分影视作品的演绎,唐僧反而成了孙悟空、猪八戒的拙劣陪衬,未能再现历史真实。


  而《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笔记小说,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至于名著《红楼梦》中,则为读者展现了许多极富禅意的诗作。如果对佛教一无所知的话,势必无法正确解读这些作品。


  * 连载自济群法师所著《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 关注可收看更多内容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5#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3:34 | 只看该作者
何以解忧?唯有《心经》
2018
05/13
08:27
菩提书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




  第一届企业家静修营主题讲座


  《心经的人生智慧》


  图文 │ 文宣组


  前一小时还在“魔都”高架路上焦灼狂躁,后一小时已置身西园寺园林风格的般若堂中报到签名;


  前一刻还在融资项目计划书中思绪翻滚,后一刻已倾听着暮鼓晨钟安心排班;


  前一分钟还反刍着红尘俗事的悲喜交加,后一分钟已吸吮着济群法师开示的《心经的人生智慧》如饮甘露;


  前一念还混沌于迷惑烦恼的轮回苦中,后一念已了悟生命有究竟解脱的智慧大道!


  5月12日上午8:30,西园寺戒幢讲堂中,上济下群法师为数百位被功成名就“捆绑”了身心的企业家们,作关于《心经的人生智慧》的主题开示,一探被企业家们奉为心灵宝典的《心经》,究竟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静心的力量?


  其实,答案不在别处,正在于每个人自己的内心——“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于人生有何义?


  心似浮云无所寄,事如春梦了无痕。


  相信,在企业中翻手为云覆手雨的老板们面对忙不完的大小琐事时,一定对这句诗中所描绘的意境颇为神往。再多的财富不就是为了换取一种自己想要的活法吗?但究竟什么才是获得身心自在的通途呢?


  不管信不信佛,抄《心经》似乎是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静心效果一流!连玄奘三藏西行取经,渡800里流沙,翻鸟飞绝的雪山,过盗贼出没的险途,九死一生,最终能安然无恙,也有赖于常诵《心经》得到的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对于这短短260多个字,济群法师称之为“《大般若经》的思想精髓”,是佛法精华的浓缩。


  那么,这部经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能帮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究竟和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关系呢?


  般若,为梵语音译,意即智慧。波罗蜜,则为“到彼岸”。故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帮助我们开启圆满的无漏智慧,到达究竟的解脱彼岸。


  “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每个人都有觉悟的潜质,都有拯救自己的能力。”


  点亮每个人内心的那盏明灯,照破无明,如同点亮这漆黑讲堂中的灯光,让我们看清生命的真相、世界的真相。“只要开发出这个大智慧,我们的生命就能完成自我拯救!”






  般若,解脱彼岸在何方?


  2000多年前,西方哲学家就提出:认识你自己。然而,生命面临的种种困惑何止“我是谁”这一问题,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又是什么?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智慧不起烦恼,无明制造烦恼。“因为无明,使我们对自己、对世界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给生命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


  对于这个西方哲学始终无法解答的问题,禅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认识你自己!


  《六祖坛经》道破佛与众生的差别只在一念之间:“前念迷即众生,后念悟即是佛。”带着烦恼看世界、看人生,在做事过程中又会制造更多的烦恼,这就是凡夫的生命现状。


  对照当下的生命状态,在理性或感性、善良或不善、慈悲或嗔恨、包容或对立的种种心灵频道中,将心灵指针拨向哪个频道?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将呈现什么样的心态,更决定了我们张扬的是哪种心理力量,决定了生命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最终造就什么样的人格。


  “当我们懂得选择内心良善的力量,并让其越来越强大时,它就会成为生命的主导力量;我们的生命就会越来越健康,身边的人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给他们带来幸福、快乐。”学佛修行的意义就在于,一方面能对生命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能对生命作出正确的选择。


  彼岸到底在哪里?“好像在另外一个世界,是时空上的一种表达。但事实上,真正的彼岸在我们的内心,迷惑也在我们的内心。当内心充满迷惑、烦恼和痛苦时,就是此岸;当内心充满智慧和慈悲时,就是彼岸。”






  缘起,世界真相如何看?


  草长莺飞、生物基因、人工智能,物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贪、嗔、痴、慢、疑,精神世界中什么操控了我们?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当菩萨通过修行,以甚深的般若智慧观照这个世界时,体认到世界万物的本质就是空性,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条件、关系的假象。包括我们遭受的一切烦恼、痛苦和灾难,根源都来自内心。


  世间万物的终极构成,是原子?是光波?还是极微?NO!佛法用缘起的眼光剖析后发现,一切现象根本找不到永恒不变的实体。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佛法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智慧,使得我们不再对世界、对生命产生迷惑。并且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产生两种执著:我执、法执。”


  当内心生起情绪时,不执著它,而是进行审视,就能认清情绪本身也是缘起的,是空的。“对内心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套用《心经》的公式来观察:情绪不异空,空不异情绪;情绪即是空,空即是情绪。观照的当下就能化解情绪,还能认识到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世间的家庭、感情、事业、地位、名利……以佛法智慧来看待,这能认识的心、所认识的世界及世界中的每样事物,实则梦幻泡影,就能让我们摆脱因为执著带来的依赖、束缚和烦恼。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当去除了设定,摆脱了执著,远离了颠倒梦想,息灭了焦躁不安时,内心回归澄澈清明的本来状态,般若智慧自会生起,宁静自在自会随风而来。


























  【 阅读 · 转发 · 投稿 】


  ▼


  更多分享 · 法宝结缘


  微信 · xiyuanyaji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6#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3:53 | 只看该作者
宗萨钦哲仁波切:佛法,会摧毁你内心所有的伪善!
2018
05/13
12:00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img":{"imgurl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281007120/0","length":22,"width":640,"face_size":{"width":62,"x":440,"y":69,"height":62},"height":356},"imgurl64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281007120/640","width":640,"face_size":{"width":62,"x":440,"y":69,"height":62},"height":356},"imgurl641":{"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281007120/641","width":640,"face_size":{"width":62,"x":440,"y":69,"height":62},"height":356},"imgurl100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281007120/1000","width":640,"face_size":{"width":62,"x":440,"y":69,"height":62},"height":356}},"count":1,"isqrcode":0,"length":22356,"has180":1,"type":"img_url","face":"440,69,62,62;","islong":0,"img_url_width":640,"img_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281007120/640","img_url_height":356,"src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W9TAJFwmiaNs0jGog382ibrdibR8BBbnk9rwCMkza0ch5fEZwKtg6AhTR8m9fC2E1JPwpamtJ6QA8j9VboAPxfUA/640?wx_fmt=jpeg","img_url_wifi":"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281007120/1000","itype":2,"desc":""},{"type":"cnt_article","desc":"宗萨仁波切"},{"type":"cnt_article","desc":"佛教不是道德规范的某种形式。我们热爱伦理道德,我们基于伦理道德成长,我们听了很多关于孝顺父母、祖父母、师长等等的训诫。我们这种对伦理道德规范的过度强调,凌驾在真正的佛法之上。"},{"type":"cnt_article","desc":"很多人走进佛教的原因是,认为佛法将会解决我们充满问题的生命,那不是正确发心,那是非常有神论的动机。很多人这样做,基督教徒这样做,穆斯林也这样做。"},{"type":"cnt_article","desc":"其实你若想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无需佛法,佛法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我敢说佛法带来更多的问题(笑声)。你们听到一些像是“无常、无我”这类的讯息,它们帮不上忙,而且听起来还很悲哀。"},{"type":"cnt_article","desc":"我不怪你们,若要怪,就应该怪老师,特别是西藏的老师,他们把佛教塑造成某种沙文主义、某种充满仪式的宗教──“好,你有某种问题,这就是解救之药,修这个法或那个法。”"},{"type":"cnt_article","desc":"假如这些是出自正确的见地、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襌修、正确的解释,那非常好!密续法门非常有威力,它具有启发性,而且很慈悲,很不可思议!但若是出于只想要解决一时问题的这种动机,那就很危险,会造成误导。就是因为如此,你们很多人最后努力学习的是西藏文化,而不是佛法。"},{"type":"cnt_article","desc":"假如你是个“西藏学”学者,尽管这么去做,因为这是你来这里的原因,但是假如你想要成佛,你不需要西藏的教育、文化,它们不是究竟必需的条件。当然,不论老师给你什么都是必要的。"},{"img":{"imgurl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457627434/0","length":172,"width":940,"face_size":{"width":588,"x":89,"y":160,"height":66},"height":627},"imgurl64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457627434/640","width":640,"face_size":{"width":400,"x":61,"y":109,"height":45},"height":427},"imgurl641":{"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457627434/641","width":641,"face_size":{"width":401,"x":61,"y":109,"height":45},"height":428},"imgurl100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457627434/1000","width":940,"face_size":{"width":588,"x":89,"y":160,"height":66},"height":627}},"count":1,"isqrcode":0,"length":175824,"has180":1,"type":"img_url","face":"89,198,28,28;174,200,25,25;451,169,25,25;647,160,30,30;","islong":0,"img_url_width":640,"img_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457627434/640","img_url_height":427,"src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W9TAJFwmiaPskh5fzYODQCv7euL7YQWRdLpocvqwr1jTatiaPrTxWEJroR6X8dQ7SG2nHPd9VIOeHXCticS3NKVw/640?wx_fmt=jpeg","img_url_wifi":"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457627434/1000","itype":2,"desc":""},{"type":"cnt_article","desc":"说这些是因为我质疑我们许多人的动机,包括我自己的动机。"},{"type":"cnt_article","desc":"至今为止,作为一名佛教徒,我可以很骄傲地对这世界说,我们还没有用佛法僧的名义去屠杀许多人、造成流血、侵略别的国家、用武力改变别人的信仰,我们还没有这么做!"},{"type":"cnt_article","desc":"我特别强调“还没有”,是因为这有可能发生,我觉得有这个倾向,因为大多数佛教徒是如此热爱佛教的文化层面而不是佛法本身。所以,我相信,动机是我们必须自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type":"cnt_article","desc":"我质疑我们的动机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为何要成为佛教徒?我们为何遵行佛法之道?还有,我们遵行的到底是什么?"},{"type":"cnt_article","desc":"对我们很多人来说,佛教只是一个规范,是道德的某种形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有儒家思想的人,我们热爱伦理道德,我们基于伦理道德成长,我们听了很多关于孝顺父母、祖父母、师长等等的训诫。我们这种对伦理道德规范的过度强调,凌驾在真正的佛法之上。"},{"type":"cnt_article","desc":"真正的佛法是一种摧毁偏执的艺术,一种摧毁执迷的艺术。记得卧室拖鞋的例子,你把拖鞋丢到空中然后放松自己――那就是佛法,真的!完全不在乎,那是真正的佛法,而我们却相反地变得如此偏执。"},{"img":{"imgurl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550231698/0","length":38,"width":616,"face_size":{"width":382,"x":137,"y":128,"height":52},"height":416},"imgurl64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550231698/640","width":616,"face_size":{"width":382,"x":137,"y":128,"height":52},"height":416},"imgurl641":{"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550231698/641","width":616,"face_size":{"width":382,"x":137,"y":128,"height":52},"height":416},"imgurl100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550231698/1000","width":616,"face_size":{"width":382,"x":137,"y":128,"height":52},"height":416}},"count":1,"isqrcode":0,"length":38501,"has180":1,"type":"img_url","face":"322,132,48,48;481,128,38,38;137,132,46,46;","islong":0,"img_url_width":616,"img_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550231698/640","img_url_height":416,"src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VjibicpZs8nnBpqBlvpru4OARyJqpgy6DbgxTVaHnomz1cMeh9wyvLFiciaqD7X7IvNYlqqRZR18iaFgV4O4OibibMMw/640?wx_fmt=jpeg","img_url_wifi":"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550231698/1000","itype":2,"desc":""},{"type":"cnt_article","desc":"告诉各位,身为一个老师,我不断担心自己做这样的事。我举某个经验为例。"},{"type":"cnt_article","desc":"最近我有些时间和我父亲在一起,我的父亲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大圆满上师。多年来,我都没有真正正式从他那里接受教法,这次我去他那里请求某些教导。当然,他大部分的教导是用批评责骂的方式,但是他说的某些话确实对我造成数日或数月的冲击,令我置身在另一个世界,并且思索多日。之后,我真的很感激那些出自他自身经验的话语。"},{"type":"cnt_article","desc":"他不只是一位学者,藏文里有“给丛桑坡”一词,“给”是有学问的人、学者,“丛”是戒律,“桑坡”是仁慈。我们很多人受到学者的吸引,那是值得赞扬的,所以请继续保持,但是我们也应该尊崇那些有学问也有戒律的人。不过,我们也还可以忘掉这两个特质。当你碰到一位仁者,而且这仁慈是出自经验,你就可以忽略这两个特质。"},{"type":"cnt_article","desc":"我父亲指着我这样说:“你这辈子永远不会成佛,”我感到讶异而震惊。“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太理性,你陷入理性主义之中。”他的话非常正确,因为我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为了让大家喜欢我,甚至是为了让大家赞美我!"},{"type":"cnt_article","desc":"有个人拿相机对着你,你就会像这样浅浅的微笑(笑声),因为那是仁波切应该要做的;假如你坦胸露背,就会想要遮掩起来。所有这些行动藏文称作“秀哲”,基本上就是虚荣。腿和胸没什么不同。记得我们昨天提到的时尚风格,这就是宗教的时尚,这完全是作秀、伪善,里面空无一物。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表现和善,让别人喜欢你,你在欺骗你自己,也欺骗别人。"},{"type":"cnt_article","desc":"你们知道原因出在哪里吗?它出于我们以为佛法是好的规范或好的道德,或是我们用佛法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超越这些,怎么做呢?学习!利用任何的教授,像是大成就者维如巴及伟大的萨迦大师们的口诀,也就是“囊颂”。"},{"type":"cnt_article","desc":"所以,我们应该以何种动机来取代这种动机(注:以为佛法是个好的规范或好的道德,或是用来解决我们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这种动机)?想要改变、变更、重新整理我们的感知的这种动机,就是“囊颂”。"},{"img":{"imgurl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348258606/0","length":68,"width":1080,"face_size":{"width":195,"x":477,"y":206,"height":195},"height":648},"imgurl64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348258606/640","width":640,"face_size":{"width":116,"x":283,"y":122,"height":116},"height":384},"imgurl641":{"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348258606/641","width":641,"face_size":{"width":116,"x":283,"y":122,"height":116},"height":385},"imgurl1000":{"img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348258606/1000","width":1000,"face_size":{"width":181,"x":442,"y":191,"height":181},"height":600}},"count":1,"isqrcode":0,"length":70139,"has180":1,"type":"img_url","face":"477,206,195,195;","islong":0,"img_url_width":640,"img_url":"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348258606/640","img_url_height":384,"src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VjibicpZs8nnBpqBlvpru4OARyJqpgy6DmzLjoTFEK0OFw2oIyb2lXQVQnz8BWebefoicOSicAibtia5NicnZUhZOTqQ/640?wx_fmt=jpeg","img_url_wifi":"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348258606/1000","itype":2,"desc":""},{"type":"cnt_article","desc":"我们有不清净现分,那是因为我们所有的感知都源于自我、嫉妒、骄慢等等,有关不清净现分我们昨天谈了很多。我们所有的感知,比如朋友、敌人、劳斯莱斯、腿等等,全都是不清净的感知,因为这些都源自希望与恐惧,希望能包容于社会。"},{"type":"cnt_article","desc":"我有个用了很多次的好例子,现在再用一次。"},{"type":"cnt_article","desc":"比如打领带,这块布其实是最没有用的东西──它没有口袋可以装硬币,用来保暖又不够大,吃东西时它扼住你的喉咙,但是你们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条纹绳索却是你花很长时间去选购的一块布。去到店里时,你还得真正知道要如何选择一条领带!有哪件衣服或西装可以搭配这条领带?皮带或鞋子的颜色,一切都得配好。打领带也并不容易,它不像外套,只要穿上就好,领带你必须结好。"},{"type":"cnt_article","desc":"此外,有时在大楼电梯里,我注意到电梯里都有镜子,有些商业高级主管,一走进电梯就像这样看着镜子......(笑声),他们都在调整领带。从你戴上领带的那一刻起,直到拿掉为止,这是个连续不断的偏执。有的领带还很贵,由设计师专门设计的领带是如此的昂贵,一条领带足以提供衣索比亚一千个小孩一个月的食物!"},{"type":"cnt_article","desc":"伟大的圣人维如巴在这里是怎么说的?他并非说你不应该打领带,完全不是这样。假如你说领带是无用的、是荒谬的,它不好所以你不应该戴它,维如巴可不是这样说的,因为假如他这样说的话,那就有点像是声闻乘之道了。"},{"type":"cnt_article","desc":"逃避,抛弃领带,摆脱领带――他不是那样说。他说你应该戴着领带,但同时知道它是荒谬的。你戴着领带,好好戴着,并且不断地想,我戴的是最荒谬无用的一块布。这是不清净感知,这是我的不清净感知,但是我戴着它让我的老板、同事快乐,让有些人可能因为我的外表而受到启发。假如你能结合这点,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接受轮回的荒谬,并且把它融入修道中。"},{"type":"cnt_article","desc":"金刚乘密续道像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回收器,收集各式各样的垃圾,然后把它变成某种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密续的全部目的。"},{"type":"cnt_article","desc":"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type":"cnt_article","desc":"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type":"cnt_article","desc":"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type":"cnt_article","desc":"拥有正知正念,请关注“般若路”"},{"type":"cnt_article","desc":"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4:19 | 只看该作者
爱因斯坦: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
2018
05/13
07:42
传喜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真与善的冲突


  在他那里从不存在


  63年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小镇去世。依照遗嘱,他死后没有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遗体被火化后,骨灰撒在永远保密的地方,原因是他不想让埋葬自己的地方成为世俗所谓的“圣地”。


  尽管如此,整个世界还是为之震悼。前苏联科学家库兹涅佐夫把爱因斯坦的去世比作“格列佛之死”——当格列佛还活着的时候,小人国的居民在夜里都可以听到他的心跳,而爱因斯坦就是这个星球的巨人。


  星


  球


  的


  巨


  人






  在整个20世纪,爱因斯坦是科学与文化最主要特征的典范,真与善的冲突在他那里从不存在,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却时时告诫世人:


  “仅仅依靠知识和技能,还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和受人尊敬的生活,人们有理由把道德标准和价值关怀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


  我的信仰


  What I believe


  文 | 爱因斯坦


  来源 | 《论坛和世纪》(Forum and Century)84卷(1930年)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


  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简单淳朴的生活


  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为基础的,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欢乐时光










  我完全不相信


  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制,而且要适应内在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格言从我青年时代起就给了我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是宽容的持续不断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我总觉得,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都是可鄙的。


  我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我又明显地缺乏与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要求,这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






  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我自己一直受到同代人的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微薄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


  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






  是奥秘的经验


  我们最美好的经验


  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便是模糊不清的。


  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们的心灵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我无法想象存在这样一个上帝,它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会具有我们在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种意志。






  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由于可笑的唯我论,去拿这种思想当宝贝吧!


  我自己只求满足于生命永恒的奥秘,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倘若真能如此,即使只领悟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8#
 楼主| 发表于 2018-5-14 13:02 | 只看该作者
大安法师:生命的轮回
2018年05月14日 11:56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大安法师:生命的轮回大安法师:生命的轮回
  作为修行人应当知道十二因缘法——缘起法的真理。我们生命的轮回,流转门是什么现象?烦恼是怎么产生的?这就必须要了解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所展开的众生之烦恼、业力、苦果,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它非常明晰地把三世两重的因果法则表达出来。大小乘法都会讲十二因缘法,并且它通藏、通、别、圆四教。


  十二因缘法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就是流转门所表达的缘起法。


  “无明”缘“行”,“无明”,顾名思义即不明白,由于我们多生多劫的烦恼、愚痴,内心很暗冥,就是无明。


  我们的本性是妙明本觉之性,本身是无量光。那怎么变成无明的呢?就是于分别执著,一念妄动生起了主客体,能、所的对待,把本具的光明给遮蔽住了。


  无明又有业相、转相、现相。一念无明生三细相,境界为缘长六粗,就使我们越来越在迷惑颠倒当中打滚了。《楞严经》中说“销我亿劫颠倒想”,亿万劫来我们都是迷惑颠倒的,无量的颠倒见啊!所以轮回之根源就是我们烦恼愚痴所产生出来的“无明”。


  “缘”是生起的意思;“行”是我们由于愚痴昏暗,宿世所造的业。这行蕴,如急流水。


  “行”缘“识”,“识”就是阿赖耶识。我们阿赖耶识里是带有着欲望的——最初的妄念,当看到父母交合的情形就好像看到了一束光,神识马上过去,并产生一种排斥——同性相斥。如果它对男根感兴趣,就会自然地排斥它的母亲,自居为一个女人,产生一种快乐觉受。父母的精血一出来,神识马上就昏迷,坐胎了,成为女孩;反之,如果神识对女根感兴趣就会变成男孩。由此可见,生命就是由业力所生起的神识来投胎产生的。


  “识”缘“名色”,“名”就是精神现象;“色”是色法。“名色”就是六根。意根是名,眼耳鼻舌身是色,这叫名色。神识过来以后,人的六根就成形了。


  “名色”缘“六入”,“入”是一种本能地要向外奔驰的生命能量。是指出生之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必定会入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里去,就叫“六入”。有很多人做不到在家安静地呆半天,非得要到街上去眼睛看看这个、耳朵听听那个,才会觉得充实。就是因为他的六根一定要入到六尘里,才觉得舒服,这就是“六入”。


  所以一个人要修心养性、回光返照、关心自己当下的念头,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与生俱来都是关心外在的东西,很少关心自己当下这一念,很少关心己灵。应该关心的不去关心,不应该关心的细枝末节却很关注。我们生命中就带着这种习气,是谓“名色”缘“六入”。


  “六入”缘“触”,“触”是指名色对外界的接触。人在三岁四岁时,对于六尘没有很强的辨识能力,无知,只能是接触。接触得舒服就很高兴,接触得不舒服就哇哇哭,是一个直觉反应。


  “触”缘“受”,“受”是人的感受系统,能知道一点冷热好歹了。人长至五六岁到十二三岁时的少年阶段,认识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对六尘所带来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之受的感觉,有一种领纳、接受、辨别的能力,就是“触缘受”。


  “受”缘“爱”,“爱”,贪爱。当人到了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的青年时期,能够辨识一些事物时,贪爱之心就上来了。六根一接触六尘,马上就贪恋执著这些声色货利,生起了爱心。看到钱他觉得钱很有用,就想怎样能得到;看到漂亮女人,就想怎样去追求。这是“受”缘“爱”。


  “爱”缘“取”,“取”,获取。人到了二十岁之后,既然贪爱之心起来了,他就想要得到。贪欲心越来越炽盛,不得到誓不罢休,千山万水都要去追求,驰求不息;做生意摔倒了爬起来,再去努力挣钱;追求女人,把自尊心放在口袋里,一定要得到。这就“爱”缘“取”。


  “取”缘“有”,“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三有。在恣意驰求获取外在事物的过程中,肯定会造业——善业、恶业、无记业。因为造做就会产生一种业力,自然就会感召来世在三界生死轮回的果报。这是“取”缘“有”。


  “有”缘“生”,“生”就是随着业力,未来之世又要投生到六道里继续轮回。


  “生”缘“老死”,有生就必然会有衰老、死亡。“老死”就是未来之世。死亡的过程很痛苦,如生龟脱壳。很不想死,却非得要死,使人充满了忧悲苦恼。


  十二因缘就这样展示了由于过去世的无明、行、识,感招来今生的名色、六入、爱、取、有,又继续招感未来世的生和老死。这就是三世两重的因果。


  通过三世两重因果的表达,十二因缘为我们展示了生命轮转的事实。而且这种轮转是不断地循环,无有休止。这就是生命轮回的真相——流转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9#
 楼主| 发表于 2018-5-14 13:20 | 只看该作者
学佛后才信有六道轮回
2018年05月14日 09:36  菩提书院 微博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学佛后才信有六道轮回学佛后才信有六道轮回
  文/观历


  身边有人对我说,我学佛后最大的改变,是相信死后有轮回。


  没有学习佛法之前,我对轮回观半信半疑。遇到挫折的时候,愿意相信有前世今生,因为前世欠了人家的,今生人家来讨回去了,这很公平。但大多数时间里,我是不相信有六道轮回的。我是独一无二的人类,有思想,有理性,我只相信自己能看到并掌握的事情。


  那么,我是如何才相信有六道轮回的呢?经历了长期思维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2600年前的佛陀是王子出身,出生时就被预言是位大成就者。父亲净饭王为了阻止佛陀追求究竟之道,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给了他非常好的生活条件,可以说应有尽有。但佛陀看到有漏的生命存在老病死的苦,便抛下一切,出家求道,修习了多种外道和苦行之后,终于在菩提树下证悟。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是拥有大智慧,觉醒了的人,六道轮回是佛陀在定中看到的生命流转的实相。一个应有尽有的王子,一个拥有无上智慧的觉者,他说的话值得相信。


  佛法从佛陀时代流传到现在,已经将近2600年。除了文字、法宝外,还留下了一代代有证有教的高僧大德们传承法脉的故事,他们为了求法、弘法常常忘躯献身。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刚开始看的时候没有太多感受,慢慢地就能体会,如果不是真理,是不会有那么多人追寻的。


  五千年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生命的探索,可是,隐没在历史中的各种学说及思想是片面的、不究竟的,所以,只要时代变迁,那些认识与文化就无法继续流传下来。佛法虽然也经历兴衰,有各种不同教派,但是核心从来没有变过,历经这么长时间,能够流传下来,又经过历史考证的,必然是真理。


  没学佛前,我无意中算过一次命,从未蒙面的叔叔把我前半生的很多事情和性格特点算得非常准。从那以后,我就经常想,如果说生辰八字决定了我的命运,那么,我为什么会在这个时辰出生?是偶然的吗?佛法对命运的解释让我觉得非常究竟,往昔造作的业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延续性,命运就是这个规律下的产物。我以前爱吃冷饮、暴饮暴食,现在四肢发冷、脾胃虚寒,有因就有果,命运是可以推算出来的。


  佛法说,整个地球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人的色身也是如此。现代科学说,人类的身体里70%是水,很多动物的成分和结构都与人类差不多,比如猪;很多动物也有与人类一样的情绪甚至智力,比如猫和狗。在佛陀眼里,六道众生都有佛性,都是平等的。


  突然有一天,我想到,六道众生也许就是表现形式、表现结构不同,像乐高玩具那样,只是拼凑出不同的玩具而已。这期生命结束,根据积累的各种习惯,重新拼凑成其它生命形式。


  我是如何相信人死如灯灭的?在小时候的课堂中、在电视上和各种报道中,种种信息不断地重复熏习,反复告诉我:“看到的才是真的。”那么,这个理论就一定对吗?现代科学才几百年,难道这就是事实的全部吗?几百年前,人们还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可是现在已经知道,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微尘。


  人类用现代最新科技看到的东西,佛陀在2600年前就开示过了。我看不到空气,但是我确信空气一定存在,因为有很多人告诉我空气存在。


  即使我不相信有六道轮回,难道死后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吗?每年清明祭祖是为了什么?面对亲人或者自己的死亡,认为人死如灯灭,真的可以说服自己吗?


  我不愿意相信有六道轮回,其实是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生命状态,因为佛法告诉我,下辈子我可能不会成为人。但是,事实就在那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正视它,改变它,主动掌握命运的走向才是正确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40#
 楼主| 发表于 2018-5-14 13:27 | 只看该作者
印光大师:凡修行人,必要心地好
2018
05/14
10:46
东台弥陀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原文节选


  凡修行人,必要心地好。心地好,再加以恭敬至诚,断无不灵者。心地不好,又不恭敬,既无有感,何能得应。此事理所必然者,祈慧察是幸。(若常念,不必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念,但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已。凡怨业病,医不能治者,及犯鬼犯狐,念之即可解消遣散。凡刀兵水火恶兽恶人等危险,若至诚念之,即有大转折。若心不至诚,兼有疑惑不信之心,及心存恶念,欲成就恶事者,则无效验。汝果能真实如是行,如是化导,则汝乡便可家家观世音,人人弥陀佛,为佛乡矣。)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三编卷二


  ?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参考今译


  凡是修行人,一定要心地好。心地好,再加上恭敬至诚,绝对没有不灵验的。心地不好,又不恭敬,既然没有诚心去感,如何能得菩萨的应。这于事于理是必定如此的,请智慧思察,是为庆幸。(如果常念,不必一并念“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只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可以了。凡是怨业病,医生不能治的,以及触犯灵鬼、狐精,念了就可以消解遣散。凡是遇到、恶兽恶人等危险,如果至诚念诵,就有大转机。如果心不至诚,又加上有疑惑不信的心,以及心存恶念,想要成就恶事的,就没有效果灵验。你果真能够真实如此去行持,如此去化导,那么你家乡就可以“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佛”,成为佛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4-28 17:47 , Processed in 0.07122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