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4941#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14:13 | 只看该作者
养老问题引关注 寺院兴办养老院是一条出路吗?
2018
03/05
08:08
禅风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将于明天召开


  佛教界28位代表将参加会议


  禅风君此前撰文《35位佛教界代表参加2018年全国两会 这对中国佛教发展有什么意义?》(点击可查看),并发起佛教热门议题投票,以下为本次投票结果。






  结果显示,“寺院养老问题”最受读者关注,其次是“佛教’被商业化’问题”“优秀佛教文化遗产保护”“佛教慈善事业发展”等议题。


  两会召开在即,禅风君将持续关注最新消息,并针对读者热议的话题分享优质内容,欢迎大家共同关注讨论。


  今天,针对大家较为关心的“寺院养老问题”,禅风君分享西北政法大学宗教问题研究所所长彭瑞花的一篇文章《寺院兴办养老院:佛教的时代担当》。


  本文转载自中国民族宗教网,有删节


  全文共224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公民年老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是我国《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养老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人口基数大、养老资金不足等现实问题导致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障无法覆盖所有公民。






  在这种情况下,支持和鼓励寺院兴办养老院,参与养老事业,无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


  随着《民法总则》、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寺院兴办养老院有了更多制度保障。


  就佛教自身而言,寺院兴办养老院契合佛教的教义教规,符合国家提出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也是佛教的时代担当。


  寺院兴办养老院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寺院养老院在很多地区悄然兴起,寺院养老成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寺院兴办养老院是指由寺院出资成立专门的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全天候的生活照料、精神抚慰等养老服务。从本质上看,是寺院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其最大特点在于非营利性。






  1999年福建吉祥寺兴办的国内首家寺院养老院,免费提供养老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寺院的宗教属性决定了寺院兴办养老院与一般社会力量兴办养老院有所不同,更需要国家在制度层面提供支持。


  2005年,民政部颁布《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社会力量办福利机构的意见》,明确了对社会办福利机构的支持和鼓励态度。


  2012年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对于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做出了明确规定。






  寺院养老是佛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重要活动。《意见》对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基本形式、基本原则、可享受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也做了明确的规定,为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指明了发展方向。


  寺院兴办养老事业最大的制度障碍是寺院的主体资格问题。在《民法总则》颁布前,寺院作为宗教活动场所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从事相关的民事法律行为。






  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第92条第2款规定:“依法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具备法人条件的,可以申请法人登记,取得捐助法人资格。”


  捐助法人制度的设立,与我国宗教活动场所的具体国情相适应,为宗教活动场所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


  2018年2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活动场所作出了详细规定,涉及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登记、组织管理、宗教活动、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场所建设等诸多方面。






  今年11月3日,国家宗教局联合中宣部等11个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严禁商业资本进入佛道教,进一步明确了佛教活动场所的非营利性质。


  《意见》是对新《条例》的进一步落实和补充。根据《意见》,佛教寺院设立捐助法人,要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税收、资产、会计制度;寺院兴办的经济实体,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独立进行财会登记核算并照章纳税,引入社会监督管理机制,加强财务公开。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佛教寺院兴办养老事业,从事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弥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足


  做好养老事业,除了国家层面的基本养老保障外,应多方面吸引社会力量举办养老事业。


  可以说,寺院兴办养老院是国家现有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能有效分担国家养老事业的压力。






  就佛教而言,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对于教职人员的养老保障有了明确规定,逐步纳入国家的养老体系中,但寺院普通出家僧人尚未纳入国家基本养老体系,无法享受国家养老保障。


  除了僧人自身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年轻的出家僧人本就是独生子女,出家后不能孝养父母,而他们的父母如果没有覆盖在国家基本养老体系中,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就无法解决。






  因此,寺院兴办养老院,一方面可以解决寺院出家僧人的养老问题,其兴办的养老院还可以收纳无力兴办养老院的其他寺院的出家僧人。


  另一方面,寺院兴办养老院可以收纳出家僧人的父母,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分担国家和政府的养老负担。


  更重要的是,寺院兴办养老院可以收纳社会上失独老人、无力自养却又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体系中的老人。






  养老的目的是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安享的内涵不只包含物质层面的满足,还包含着精神层面的满足。


  寺院养老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注重精神层面的慰藉和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寺院养老与临终关怀相结合,注重临终前的心理慰藉,帮助老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具有传统养老模式所没有的优势。


  契合佛教教义和时代要求






  佛教教义中包含着丰富的慈悲济世精神。大慈大悲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大慈即给予众生安乐,大悲即拔除众生苦难,拔苦与乐,正是佛教慈悲精神的集中体现。


  佛教倡导积极入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修行的核心要义是践行菩萨道,普度众生。因此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是佛教教义的重要精神。


  寺院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其财产主要来源于信众的自愿布施和社会力量的捐赠。寺院兴办养老院,以布施和捐赠来的财产为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是利乐有情、普度众生精神的具体体现。






  戒律是佛教三学之首,戒律被称为三聚净戒,根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断一切恶、行一切善、度一切众生。


  佛教戒律经典《梵网经》提出“孝名为戒”的思想,以孝养父母的态度对待六道众生。因此,佛教的孝被认为是大孝。


  寺院兴办养老院,不仅解决出家僧人、出家僧人父母的养老问题,还解决相当一部分社会人群的养老问题,这正是佛教注重孝道的体现,是“孝名为戒”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具体践行。






  佛教界对寺院兴办养老院的热情和积极态度反映了佛教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勇于担当的历史使命感。


  鼓励和支持寺院兴办养老事业是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举措,符合时代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


  文章来源于中国民族宗教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42#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11:22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305课堂笔记206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222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80228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16,519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素食素衣素言,无执无贪无嗔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43#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1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44#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13:06 | 只看该作者
蕅益大师:发心应学二事
2018年03月05日 14:57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发心应学二事,一智慧,二慈悲方便。发心应学二事,一智慧,二慈悲方便。
  文/蕅益大师


  示沐苑


  发心应学二事,一智慧,二慈悲方便。


  欲学智慧,莫若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深解义趣,随文入观,不堕嚼木之讥,不招数宝之诮。又数近明师良友,讨究决择,不可师心自是。


  欲学慈悲方便,须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定当作佛,见僧俗造恶者,勿生轻慢,须怜悯爱念,种种善巧而回护接引之。傥恃己修,见不修行,便生忽慢,自持戒,慢破戒者,自读诵大乘,慢无闻者,自解义,慢愚鲁者,自观心,慢口说者,人我山高,胜负情重,毕生勤苦,止成修罗法界,去菩萨道远矣。


  ——摘录自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45#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13:11 | 只看该作者
蕅益大师: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
2018年02月08日 15:36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20人参与) 收藏本文     
须猛念身世无常,幻缘虚假,人道难生,佛乘难遇。须猛念身世无常,幻缘虚假,人道难生,佛乘难遇。
  文/蕅益大师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加锥拶,何由顿革?


  须猛念身世无常,幻缘虚假,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便将是非人我,体面界墙,身见慢幢,爱染情性,全体放下,不复踌躇。将如来出世要法,彻底承当,爱乐受持,精勤趋向,自然福慧增长,日造深微。


  而出要无奇,正在平常日月间。切不可离事觅理,舍粗求精,厌动求静,喜顺恶逆。或钻他故纸,认指为月,或枯守蒲团,钉椿摇橹。此近世讲禅学人,膏肓痼疾,习气最恶毒者。设不深自省察,力加克除,愈趋愈下,无救无归。


  当知此辈,若劣有微福,必作魔家眷属,万行若荒,直感三涂剧苦。吾人暗识相传,长夜不晓。今得人身,不值正法,魔外充斥,无从问津。幸善根未绝,获闻遗教,何容更悠悠视作等闲!生大惭愧,尝胆卧薪,念便应决断,想道不由别人也。


  ——摘录自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46#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13:14 | 只看该作者
藕益大师:十不求行
2013年10月23日 15:53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1人参与)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扰。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白话译文】


  1.在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总希望永无病苦。身体无病,就容易产生贪欲的念头。贪欲念起,就一定会破戒而退失无上道心。如果能知道病痛本来是空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末病魔也就无法折磨我了,因此病苦是对治贪欲的良药。


  2.在处世待人方面,不要总希望没有困难。处世无困难,就会产生我慢贡高之心,自高自大、目空一切。骄傲心起,一定会欺压别人,藐视真理。如果能了知困难境界的本身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困难对我们有什么伤害呢?因为患难可使我们不起骄慢之心,这不是解脱吗?


  3.在学问的参究方面,不要总希望自己是最聪明的人,一学就会,没有障碍。在求学上一有逾越之心,就会产生急躁求进之念,往往认为自己已经不错了。在修证上也会以为自己已得到什么。如果能理解障碍也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障碍也不为碍了。因有障碍而使我们稳步求进,不会因急误事,这不是逍遥自在了吗?


  4.在日常修行方面,不要总希望太平无事,永无魔难。修行无魔难,就会逐步退失精进的愿心。如果愿不坚,未证悟到的,就会自以为已证到了。如果能知道魔难也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魔难也就不能恼乱我。因有魔难来锻炼我们的道心,群魔不就成了我们的法侣了吗?


  5.在计划办事方面,不要总希望一帆风顺地成功。办事易成,就会产生妄自尊大的心情而自尊自夸。堕入狂妄自大后,一定会认为我什么都能,要知道事的成败,都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所谓成功也是业力果报所感,并不是个人有什么大的能耐。因为办事难成,故不落能所、随缘而精进,常使心态处于安乐状态。


  6.在朋友的交往方面,不要总希望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在交际上总希望自己得益,就会产生贪欲执著的心理,而有损于道德和朋友的情谊。心有染著,必常去找人之不足,见人之短而起分别。如果懂得交情也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就可明白交情的深浅亦是一种果报,并不是靠你的“才能”而可强求的。在朋友交往上的不顺,反可激起自已的忏悔向善,因此交情不好也可成为进道的资粮。


  7.在人事处理方面,不要总希望人家都能依从我、尊重我。如果人人都能顺从于我,就会产生夜郎自大的心态,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是正确的。应该认识到人家对你的顺从也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别人对自己是否顺从,也是因缘果报而已,并不代表你什么都正确。因此当遇到不如意的人时,要除去人我之相,检查一下自己,这样逆我之人就成为树我德业的园林了。


  8.当我给人以好处、办有利于人之事时,不可存在受人赞扬、得到好报之心。做好事图望人家报答、贪著名气,就会陷入扬名自喜的我执而不能自拔,反受做好事之累。如果知晓德行本虚,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倘若没有一定的因缘,也不会受到赞美,受到称赞也不能说明你什么都好了。应切实地布德于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唾弃要人家记住自己的好处的行为。


  9.在有利可图的时候,不要总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些好处。有利就想沾光,就会产生痴心妄念,痴心贪财之念一生起,往往为想得到钱财,而毁掉自己苦修的德行。如果知道世利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也就不会去盲目地追求了。因为富贵是由布施行善而来的,而疏利正是布施,这不就是真正的富贵吗?


  10.当被人误解而受到抑制的时候,不要总希望通过申辩而得到谅解,因为这样做会产生人我分别之心,加深怨憎之情。人我心起,嗔恨之火滋生,多年积聚的善法功德就要被毁。我们应懂得受抑也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是一种果报,并不全是自己目前的过错所成的。因此受抑后应该忍辱,一个人能谦虚的话,即使受到抑制又有什么伤害呢?相反,我们在受抑之后,不是怨恨,而是靠忍辱精进力来将其转为道用,这正是修行之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47#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13:30 | 只看该作者
佛陀说人人都有佛性,我的佛性在哪儿找?
2018
03/06
08:08
如孝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1








  佛陀在开悟的时候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的佛性与佛无异。佛性在哪里呢?在我们心里。


  凡夫位的众生有没有慈悲呢?比如,大家看哪一个父母对孩子不慈悲?在国家没有灾难的时候,大家都看似无所谓,但当灾难来临时,人人都会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生命中的某一种力量就在此时被激发出来了。在境界没有显现出来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拥有这样的力量。


  我们的佛性一直隐藏着,需要在一定的因缘下才能被激发出来。但是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想要激发它,就会走很大的弯路。






  佛陀传授我们模拟未来的方法,让我们知道生命当中有一种品德要去开发;让我们知道开发的过程是快乐的,把它开发出来,你就成功了。而现在人们开发的是什么呢?在这个时代,我们普遍开发的都是贪嗔痴而不是佛性,这种方向就是错误的。每天都在寻找美好,实际上却每天都是在自我欺骗。


  大家都在传递信息,用信息代替了落实。就好像你听到别人的故事可能会很感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因为那是他人的真实体验。同样,我们也许能够理解圣贤所说的话,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落实,这就是佛法所说的“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48#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1:10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306课堂笔记210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222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80228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16,519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素食素衣素言,无执无贪无嗔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49#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1:49 | 只看该作者
心地清静当下安顿清凉
2018年03月07日 10:11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心地清静,当下安顿清凉心地清静,当下安顿清凉
  文/恒愚法师


  多年前,某晚报曾出了一个题目,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北京到上海,最短的道路是什么?很多人拿出地图来寻求答案,结果都落选了,只有一个答案是:一个好朋友,有一个好的旅伴,沿途谈笑风生,不仅不会路长,还会叹说路途太短,这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其实,真正的答案是在你内心的安顿里,安住当下,不把它当成距离,哪来的距离呢,所有的距离都是来自于内心的分别。


  一切向上看,切莫学下流。我们就应该积极努力的去改变我们的心态,去对应这个社会,去适应这眼前的生活,开拓我们的胸怀和眼界,去包容这眼前的发生,去理解所有的相逢,去释然这所有的遇见,这样才能心包太虚。我们凡夫看世界,处处都是不平等,看这个不如意,看那个不顺眼,看这个恶心,看那个烦心。然而,用佛的眼光看世界,则世间一切都是清净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在佛陀的时代,印度可以说最不平等了,贫富极为不均。他们的地位和财富完全是依靠姓氏来区别开的。比如有刹帝利和婆罗门等,最卑贱的就是首陀罗,连侍奉君王的资格都是没有的。而佛陀的慈悲之处就是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枷锁和束缚的陋习,特意的选择身为首陀罗的忧婆离尊者来管理和制定佛教中最神圣和最具尊严的戒律,掌管整个僧团的管理和律令。目的就是把人性的尊严放到平等,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出生在任何家庭,在佛法里面都是平等的,没有分别,任何问题都可以化解,是一片的清净和光明。


  在佛法中,只问道行不问贫富贵贱。如寒山拾得等他们都是出生在普通的家庭里,又如六祖大师本来就是个樵夫,以砍柴为生,诸如此辈的大德高僧,他们似乎都很平凡,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却传播久远,从而也成就了他们的伟大和不平凡,若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们可以说是普通的再不能普通了,但是他们的胸怀却是广阔无垠的 ,他们的人格品质又是至高无上的。


  佛陀时代有两位比丘尼,一是迦叶尊者的未婚妻金色比丘尼,一是莲花色比丘尼。她们出家之前历经沧桑,遭遇了诸多的坎坷和不幸,后来依旧是证得了圣位,成就了比丘尼中的典范和楷模。所以说佛法最平等,只要认识了佛法,真正的能用佛法指导我们的生活,不管你过去做了什么样的恶业,若能告别过去,回头是岸,迷途知返,能够自我的醒悟,依然是可以至尊至贵,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如此。


  世间很多不平等不如意的事,不在事情的本身,而在内心的映现里和感知里。只要你能回光返照,反思自我,在深观内心以后,就会发现世界上的一切皆为平等,如果说有不平,也是内心的不平。生活当中我们的所有遭遇都不是偶然的发生,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把一切的发生都当成是一种自然而然,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一切,也就没有了什么大惊小怪和怨恨可言,不论你的境遇如何,都是自己造作来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修学佛法不是叫你如何得到神通,也不是祈求哪位神明改变你的人生,得到什么好处。佛陀的教育是要我们每个人都看清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每个人都能成佛,这就是佛法的不可思议之处。佛法里所谓的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就是让我们时时刻刻把握自己的心地,用一个善心善念善行去经历这人生,心地清净,业何存?心地清净,哪造殃?。


  佛教有语,莫以小恶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善恶有报,丝毫不爽。倘若不懂继续努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福田里 ,又怎么能使身心自在,道业日增呢。


  用一种善意去感知生活的清澈和温暖,不辜负人生旅途中的那些似曾相识,努力叩响命运的门,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盼望和等待和你相遇,你活得已经恰如其分,如果稍加修正一下心态,继续坚持它的好,向好,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51#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2:08 | 只看该作者
学僧习作 | 你未经历过的佛学院生活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8-03-04 21:50:25)转载▼
标签: 福建佛学院 崇福寺 教育        分类: 学僧园地
学僧习作 <wbr>| <wbr>你未经历过的佛学院生活


2016级预备班 延成


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青山环抱,香雾萦绕,白墙灰瓦,梵音悠扬;这里有一群特殊的人,她们芒鞋衲衣,淡饭粗食,研习佛经,守戒修行。曾对这里心怀无限向往,如今终于,我也成了她们。


清晨四点,板声敲醒了沉沉的梦。我们匆匆起身,有序盥洗。二十分钟后,排班到大雄宝殿,开始了第一堂课——早殿。礼佛,诵经,持咒,赞颂佛菩萨,发愿,皈依。有的人会去大寮洗菜备菜,或者烧水,以备大众师父日用所需。


天亮以后,我们才可以去过堂,用早斋。吃饭之前,要供养诸佛菩萨和一切有情众生;吃饭之时,要口口作观,断恶修善;吃饭之后,要感恩施主的布施恩德,也提策自己用功修行。


简单收拾内务后,打扫完各自的卫生区,便开始上课。我们学习佛陀的遗教,追随古德先贤的脚步,思维世间八法所衍生的贪嗔痴,思维种种无常,然后尝试将所学付于实践——如何调服身口意的烦恼。能学以致用,正是佛学院与世间学校不一样的地方。


有时会去劳动:拔草,拉柴,或者清洁校舍。法师们说,劳动是修行,也是培福报。






学僧习作 <wbr>| <wbr>你未经历过的佛学院生活


在这里,还有机会为往生的人助念。赤裸裸面对生死时,会帮助我们克服恐惧,领悟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这不是消极,书上说,这只是不走极端,不过度相信事物真实而已。当我们慢慢了解生命的本质,不再执着时,心便平静下来。


除此之外,念佛、诵经、拜佛也是我们每日的功课。


我们要在最叛逆的年纪学会恭敬和顺从;我们要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学会反思和忏悔;我们要在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过简单而传统的修行生活。日日如此。


这是真实的佛学院生活。当心平静下来,世间一切都变得熠熠生辉,变得美好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52#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2:13 | 只看该作者
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2018
03/07
10:13
如是我问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4
  导读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千拜万拜都只不过是眼前这一拜,


  根本不需要去挂碍,


  更不必费心去想下一拜,


  只要时时刻刻拜好眼前这一拜,


  享受眼前这一刹那和佛面对面的时光就好。






  道证法师


  拜佛蕴涵的医学原理


  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你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中会有很大的突破和帮助。在我刚生病不久,忏公师父就指示我,要多拜佛,消除业障。「业障」两个字,浅显一点说:「业」就是行为,「障」就是障碍,也就是由过去种种行为累积下来所产生的障碍,不论是身体或是心理的障碍。所谓过去的种种行为包括我们心里想的念头,嘴里说的语言和身体的姿势、作为。为什么说念佛、拜佛可以消除业障呢?因为在拜佛的时候心念要调整到「恭敬」而且「清净」,口里念佛就没有其它的杂话,达到「言语清净」,身体的动作是柔软又谦和恭敬,这样身口意三方面都清净恭敬,就可以消除过去的障碍。这也训练在「动中的安定」,仿佛把水管不断地灌水、冲洗,慢慢地就可以流畅而清净,可以开发出潜能,也可以活化身体各部分的机能。


  以前听忏公师父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和气功,比太极拳更好。我还不能体会,后来在拜佛中发现很多拜佛的好处,以及拜佛和医学的原理相应的关系才渐渐了解师父的话。拜佛是使我们身、口、意清净的运动,可以和佛相应当然也可以治病。拜佛和医学的关系,我们有另外一个专门单元来讨论,在这里只是简单说几句话。










  1


  拜佛具有「脊椎医学」的疗效,强化内脏、增加细胞带氧量


  现代人精神很紧张、压力大,全身的肌肉不自觉地都是很紧绷,而且因为缺乏运动,整条脊椎都很硬很难弯曲。在医学上来讲,脊椎一节和一节中间的缝隙是神经和血管通过的地方,由脊椎出来的神经是负责管理各个内脏的,如果脊椎一节一节挤得太近就会压迫到血管和神经,哪一节的血管神经受压迫,那一节就会出问题,它所支配的内脏功能就会渐渐坏掉,因为脊椎太挤了,血流不通,所以不能输送充分的营养和氧气给内脏的细胞,细胞若是欠缺氧气就容易变成癌细胞,所以和癌症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姿势、动作和呼吸对整个病情有很大的影响。


  2


  拜佛动作正确可以帮助治疗,消除生理、心理障碍


  拜佛的动作如果正确就可以帮助治疗。因为拜佛的时候要把头很柔软地低下来,尽量低垂到下巴可以贴到胸骨,这个动作可以把脖子的脊椎一节一节地拉开,所以送到脑部的血流就会比较充足。


  3


  拜佛矫正脊椎,消除腰酸背痛


  拜下去的时候是用「后脚跟」作支持点,人一面蹲下来,一面又把腰弯下去,最好弯到肚子可以贴到大腿,这个动作可以把脊椎两旁的肌肉都拉长放松,使得脊椎的隙缝可以拉开,这样对整个内脏的血流和神经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拜佛时双手本来是合掌,但在跪下去之前把双手先放开放松,按在地上作支持,然后膝盖才跪下去。跪下去之后脚底要翻向上,人就坐在后脚跟中间,然后上身俯下来把头部印堂的部位贴在地上,要注意这时候眼睛必须要打开。


  这个动作可以矫正我们的脊椎,因为人类为了要维持站立的姿势所付出来的代价就是腰酸背痛,一般人站立的时候,腰的部位比较紧张,所以腰椎都会向腹部的方向塌进去,这样会使腰部的脊椎一节一节挤得太紧造成压迫的障碍。拜佛可以消除这个障碍,也就是「消业障」——矫正塌进去的腰椎,使它再度向背部的方向膨出来,也就是把挤得太紧的脊椎都拉开,消除压迫。


  4


  拜佛增加肺活量,打开心量,并开发自觉之力


  在趴下去的时候,同时两只手很柔软轻松地向前伸出去,准备来接佛的脚,手大概伸到离头顶一个拳头的距离。同时两边的腋下要尽量地张开,它的意思是打开我们的心量,也增加肺活量,也就是增加肺部交换空气的量。在手伸向头部前面以后,就把手心翻向上面,这个动作表示「我决定要转变自己的心境,来迎接佛的光明」,也是「我要尽我的心来供养佛,一点都没有保留」。这个时候要观照我们的手指头,像莲花的花瓣那么柔软轻松,不要用力。以双手的莲花来接佛的脚,这个动作是提醒我们:莲花的开放并不是靠外面的力量,而是靠内部自觉的力量,我们的心花开放也是一样。这时候要观想大慈大悲的佛站在我们的双手莲花上接受礼拜。我们可以和佛面对面,这是多么欢喜的事啊!这时候自然会由内心笑出来。我们再观想佛放清净慈悲的光明由我们的头顶照进来,使全身全心都清净光明。一切的病痛就好像黑暗,若是有光明就没有黑暗。我们再观想所有的众生都和我们一起沐浴在佛的光明中。


  5


  拜佛引发彻底呼吸,吐尽陈积废气,吸入清净佛气


  我们一般人好像时常都在呼吸,但是事实上很少人知道怎么呼吸,很少人能有完全又彻底的呼吸,为什么呢?你可以观察:只要人在忙碌的状态,或者是心在注意外面的事情,他的呼吸就会受影响——变成很短、很浅的呼吸,甚至有时候会在半停顿的状况,尤其心情不好、生气的时候。这种呼吸会使我们体内肮脏的空气没有办法吐出来,换新鲜的空气,所以久了以后就会累积污浊的空气在体内,缺乏氧气。


  细胞缺乏氧气很容易发生癌病变,所以容易得癌症。我们用拜佛可以调整呼吸,使呼吸变成彻底又完全,所以拜佛也是很好的「气功」。我们拜佛的动作自然会使得我们彻底地「吐气」,使全身的废物、污浊的空气都吐得干净,然后五体投地的时候,因为全身放松,肌肉放松就没有阻力,在没有阻力的状况下自然就会有很深很完全的「吸气」,血流也会因为深吸气的吸引作用,很顺利地流回心脏再打出去。我们每一个细胞都能在拜佛中得到丰富的滋养和氧气,以及极乐世界快乐欢喜的气氛。当拜好要站起来的时候,必须要趁着吸气的时候,趁着吸气的时候,运用吸气的力站起来,就会很轻不必费力。


  二、


  道证法师的感悟


  慢慢地,我发觉到原来一千拜、一万拜都只不过是眼前这一拜而已,根本不需要去挂碍,更不必费心去想下一拜,只要时时刻刻拜好眼前这一拜,享受眼前这一刹那和佛面对面的时光就好。古人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万古以来广阔的天空,就是眼前你看到这一时的风月,每一个一朝风月都是万古长空。所谓「永远快乐无忧」就是每一个「现在」都快乐无忧。


  其实佛本来就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够觉悟而快乐无忧,但是因为我们心里充满了妄想和执着,每天烦恼东挂碍西,被乱七八糟的思想牵引着,所以没有办法快乐无忧,本来有的佛性、力量和潜能也发挥不出来。其实我们也可以选择把妄想执着当作垃圾一样丢掉,来享受清净自在的本性,这是没有人可以阻拦的。但是我们很莫名其妙地很喜欢「占有」,就是占有着痛苦、黏在痛苦上不能自拔也甘心。


  假如现在不能够开心欢喜地发挥生命造福大家,那么说实在,争取明天也没有用,争取更长的生命也没有用。我还是喜欢一句老话——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仍要在园中种满莲花,以清风明月的胸怀歌咏阿弥陀佛。


  (摘自道证法师《毛毛虫变蝴蝶》)


  观世音菩萨圣诞供灯共修


  农历二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圣诞。积福慧发起供灯共修,以清净心点亮盏盏莲花灯。愿观世音菩萨的悲智之灯,灯灯相续、普照世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53#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2:25 | 只看该作者
用慈悲对待敌人,到最后便没有敌人。
2018
03/07
09:32
昌列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嘎玛仁波切精彩开示节选






  对三宝的虔诚是不是增长了


  问问自己 脱离苦海的心坚定了吗


  大家要经常反观自己的内心,看看对三宝的虔诚是不是增长了,早日脱离轮回苦海的出离心是不是坚定了。不管我们现在过得好不好,都要经常问问自己。通过闻思修的不断积累,对于世间法的执着,到底是有增还是无减。






  菩萨们在满众生的愿时 也是悲智兼备的


  什么样的愿望是菩萨不会满足的


  我们身边最多的债主,往往是亲朋好友。对方提要求,你不会怀疑他,觉得他是最亲的人,因为感性把你的理性蒙蔽了。但当我们向诸佛菩萨提要求的时候,菩萨们在满众生的愿时也是悲智兼备的,不会一切有理无理的愿望都满足。


  所以,带着贿赂的心祈祷诸佛菩萨加持,如果贪婪大于福报本该承载的拥有,那么结果也会事与愿违。






  缘分成熟时 那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缘分未到时 那只是书


  有些弟子皈依了很多年后,会突然问,"上师,您写了那么多书,我最近才看。真是有用,受益匪浅啊!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书里有这么多解决生活工作等各种问题的方法?"


  当因缘没到的时候,就算身边有一摞高僧大德写的书,也只是很尊重地"供"在那儿,束之高阁,从来不看。当缘分到了,会突然想从头到尾去看看这些书,才发现自己经历的所有苦难,书里都有答案。


  看着就是一本书,可里面都是珍贵的佛法。早一点遇到佛法,早一点闻思佛法,人生会过得很快乐!






  愿诸有情众,经常供诸佛。依佛无边乐,恒常具安乐


  供养的意义是扶持我们“贫困”的心


  伟大的寂天大师在《入菩萨行论》中说道:"愿诸有情众,经常供诸佛。依佛无边乐,恒常具安乐"。供养的意义在于对治我们"贫困"的心理,这种"贫困"并不是指物质财富的多少,而是我们内心的贪而不知足。


  当我们能够把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都通过实物或观想,全部虔诚的供养给十方诸佛菩萨,就能逐渐破除我们充满欲望而贪念的心。






  用慈悲对待敌人,到最后便没有敌人。


  有不完美的佛教徒 但没有不完美的佛法


  只有不完美的佛教徒,没有不完美的佛教。能够依教奉行,灵魂将会变得完美。佛教的宽容慈悲博爱,可以比天空更广大。佛教教育人永远用慈悲对待敌人,到最后便没有敌人。


  佛教从来不伤害别人,也不去诋毁别人,无论对方是否信仰佛教,都一视同仁尊重,甚至视对方为自家父母。完美的灵魂,没有瑕疵。


  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只是拥有使用权。


  控制自己的欲念,也是一种环保。


  祝福是美好的,但无常是任性的。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是真理,谁造业谁承受是自然法则


  以德报怨,是修行更是福报






  图文来源昌列寺 转载请在文首注明出处与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54#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2:32 | 只看该作者
有恶的念头,首先是伤害到自己
2018
03/07
08:08
禅觉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达照法师


  有一位居士跟我讲,他特别希望他这个地方的人生意兴隆,大家都健康、有钱。我说,你真是菩萨!因为学佛的人就是希望大家都好。他说:“师父,我不是菩萨,我是凡夫。我是觉得我很有钱,如果他们穷了,会来找我麻烦,所以他们都有钱了,就不来找我麻烦了。”


  你看,他在背后还打这样的算盘。如果他没有这个想法该多好,希望别人好,别人自然不会来找他麻烦,但如果他只为自己想,那他的心态就被破坏了。


  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当前的心态是否能成就善法。如果有恶的念头存在,那一定是会污染的,而且首先是污染到自己,先伤害到自己,然后才伤害到别人。


  比如说,你生气发火,骂别人,看到被你骂的人脸红起来,不敢讲话了,你就暗自得意,实际上他脸红是实在不好意思,你骂人的嗔毒他接受了可能连百分之三都不到,受苦的还是你自己。那些骂人的人,心里面生起烦恼,中毒最深的是自己,别人接收到的只是余毒。就像你把农药全部都喝完了,别人只是喝了洗农药瓶的水。


  当你生起痛苦的时候,首先是自己的心灵遭到破坏。一个人心灵遭到了破坏是很难弥补的。无量劫以来,我们的心灵一直在遭到破坏,现在想修行,要弥补这个被破坏了的心灵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尽量不要伤害自己,也不要伤害别人!


  通过这样对恶法的觉照,使自己的心多一些快乐,多一些承担。即使痛苦也要承担,让自己快乐地、勇敢地去承担。有些人说,信佛的人可能是想到有菩萨保佑,所以自己很开心快乐,别人骂他也无所谓,别人在那里争,他也不跟人家争,像阿Q那样。


  实际上阿Q跟菩萨是不一样的,菩萨修善心的时候是有理由的,他知道生起恶的念头会染污自己,也会染污这个世界。


  所以要生善法,不停地改善自己,改善他人;要庄严自己,也要庄严这个世界,庄严人间净土。而阿Q呢,人家骂他了,他说:“我是你爹,你是骂你爹,所以不是骂我。”他心里这样想也就不生气了,这叫做自我安慰,比生气的人可能会稍微好一点。可是他想到 “我是你爹”,这没有一点道理,没有客观的理在,而佛法讲的一定是有客观的理,使自己可以依理履行。


  观世音菩萨圣诞供灯共修


  农历二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圣诞。积福慧发起供灯共修,以清净心点亮盏盏莲花灯。愿观世音菩萨的悲智之灯,灯灯相续、普照世间,法界众生俱蒙慈光护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55#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2:46 | 只看该作者
弘一大师的终极一问:人的欲望是什么?
2018
03/03
22:39
北海禅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摘自苏泓月《李叔同》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


  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


  緜緜灵响彻心弦,幻幻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污,


  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彷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


  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


  钟声沈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晚钟》一歌,是李叔同夜半静观所得。世界仿佛水天辽阔,世界亦是混乱不堪。他回首过往,早已将投身审美的茫茫大林,众生病苦,尘网颠倒。在这片审美的丛林里,路上会遇见殉道者的遗骸,有人通过审美,走向了世俗,有人通过审美,走进了宗教,在宗教里超脱,在宗教里重生。


  敏感脆弱的神经,容易受环境所影响,假设他不是在大慈山定慧禅寺,而是在自己的住所尝试断食,每天抄诵天理教的教义和敬辞,皈依佛门的心,也许就飘渺了。


  秋天,他又去了定慧禅寺,遇见法轮禅师在那里说法,他在座下静听,一点一滴感受崇高的觉醒。思想中原本是一些微小的齿轮在缓缓转动,随着断食、阅经、听法……带动了大的齿轮,然后,改变了他的行动。






  少年时期的李叔同


  冥想的快乐胜过从前的一切心灵体验。


  他书写了一对联语:“永日视内典,深山度大年。”题记:“余于观音诞生一日,生于章武李善人家,丁巳卅八。是日入大慈山,谒法轮禅师,说法竟夕,颇有所悟。”落款为婴居士。


  冬天,夏丏尊见他在书桌上供起《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烧香拜佛,拜的是地藏菩萨和观自在菩萨。


  又是一年了。


  这一年,李叔同没有回上海过春节。在定慧禅寺,李叔同目睹了马一浮好友彭逊之落发为僧的过程,彭逊之是小说家和传媒人,曾主编《小说月报》,亦是易学学者,无奈江湖飘零,投佛习静。


  “彭先生缘何出家?”他问。


  “经推算,出家可免遭一劫。”彭逊之答。


  他听了只能摇头。


  许多年后,彭逊之又推算了一次,确实有劫,遂自沉钱塘江未果,然后还俗了。


  在南洋公学时,他就与马一浮相识,但无甚交情,直到他来杭州教书,才渐渐有所往来。“人命危浅,真如早露,生年欢爱,无几时也。一旦溘逝,一切皆成泡影。”从这首誓不续弦的诗中,他读到马一浮不再眷念红尘情事的生命态度。


  人是以欲望为嗅觉的动物,他有了向佛之心,主观意识催使他一次次投问马一浮。


  “儒佛等是闲名,孔佛所证,只是一性。果能洞彻心源,得意忘象,则千圣所归,无不一致。”马一浮学佛信佛,但不剃度出家,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而他却再难入世。






  初到上海的李叔同


  目睹彭逊之落发,李叔同下了决心。同是出家,因由不同,道路也将不同。


  多年以后,马一浮的话证得此因果:“他天才不及安仁(彭逊之),而持律守一,一事不苟。由今观之,成就乃有过之。”


  他去方丈楼上拜见弘祥法师,表示愿心。


  弘祥摇头,不是不允他的愿,而是自认资历不够。出家投师,须戒腊十夏的知法能勤比丘来引导。“戒腊十夏”意思是僧人受戒后,每年旧历四月十五日始,在寺院中过结夏安居生活九十日,一夏一岁,纵是满僧年龄满十载,若愚钝者也不可作皈依师和剃度师。


  正月十五那天,弘祥将师父了悟法师从松木场护国寺请来,收李叔同为在家弟子,皈依三宝。


  皈依,皈向依赖;皈依三宝,即乞三宝救护。佛教三宝含义甚广,简要说是佛、法、僧。


  佛宝:如大觉悟者释迦牟尼佛,或如药师佛、阿弥陀佛等已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


  法宝:佛住世时所说之法,以及佛灭度后,诸菩萨依据佛意所诵之法,即现今流传大小乘经、律、论三藏;


  僧宝:修行佛法的僧团,上至释迦牟尼住世时,代佛弘法的菩萨、声闻诸圣贤众们,下至释迦牟尼灭度后,传授佛法的出家人,他们剃发、受戒、有智识、有威仪。


  《大乘义章》云“依佛为师、凭法为药、依僧为友”,此三种毕竟归处能令众生出离生死,而至涅槃。


  “今日起,汝法号演音,字弘一。”


  李叔同双手合十,向了悟法师深深叩拜,受赐法名。


  冬去春来,他披着新做的海青,在母亲凤玲忌日之际,去定慧禅寺诵了三天《地藏经》,每天做两堂功课。


  在经文中,他更愿意去追究灵魂的来源和去往,宇宙之根本。


  有时候他反问自己:人的欲望是什么?人一定要有欲望吗?


  欲望有两种:荤欲和素欲。前者为红尘之欲,情欲物欲食欲性欲,很容易解决,就像肚子饿了的人给他吃一顿。后者属寂静之欲,欲安宁欲空明,一旦犯了,欲壑难平。


  他有的是强烈的人生欲,他需要作为。和尚抄经、撰律、弘法,皆欲使然,欲什么?普渡之欲,悲悯之欲,离难之欲,解厄之欲。


  这个欲徜若消失,梵天也将空旷。


  这是一个宏大的欲望,教书的工作远远满足不了。


  他不再是励勤躬耕的教书匠,上的课能请假缺席一半,他怀疑学校里的同事称他有神经病,心存内疚。


  每天,他都在计划着辞职的事,只是刘质平在日本还没有毕业,他还得硬撑着精神上课,慢慢等着。


  皈依一事,已通过信件告知刘质平,又托他在日本帮助购买两件物品。一是夏天罩窗户以防蚊虫飞进的绿色铁丝纱,他要用来做佛前灯罩;二是旧式铜器店里有售卖的薄铜小合叶一对、八只钉子,木制书箱的门上所用。






  李叔同在上海梨园活动


  一直等到学校快要放假,他实在等不急了,提前将手上的课目安排考试,递交辞呈。


  还有什么事未了?


  画作,整理好送给北平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九十三枚印章,赠予西泠印社,叶为铭效昔人“诗冢”、“书藏”之遗意,为它们凿壁庋藏,以石匣封嵌在通往四照阁的石径旁,小径名“鸿雪径”,取意东坡诗中的“雪泥鸿爪”,叶为铭亲书“印藏”二字及题跋,镌刻在石匣上,以期“庶与湖山并永”;笔砚碑帖,过让给金石书画家周承德;折扇、字幅和他上课时必不可少的那块金表,交由夏丏尊妥存,另赠一幅卷轴,名曰《前尘影事》,里面是朱慧百、李苹香所赠的诗画扇页、写给歌郎金娃娃的诗词,他在上面写着:“息霜旧藏,今将入山修行,以贻丏尊。”


  最后领到的薪水,分成三份:一份连同自己剪下的胡须寄给杨白民,嘱他到时候交给雪子;第二份寄省政府转北平内务部脱俗籍入僧籍,为印花税及手续费费用;另一份留作剃度受戒期间的斋资。


  他已做好一切准备。


  又给东京美术专科学校校友会写了封信,以告知去向。


  拜启:


  仲夏绿荫,惟校友诸君动静安豫为颂。不慧近有所感,定于七月一日入杭州大慈山定慧寺为沙弥。寺为临济宗,但不慧所修者净土。以末法众生障重,非专一念佛,恐难有所成就也。寺在深山之中,邮便不通。今后通信处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内李增荣转,草草


  校友会诸君博鉴


  李岸 法名演音 号弘一法师


  六月廿五日


  信上写的是公历日期,时是一九一八年旧历五月二十三。


  这就准备告别了。


  “老师何所为而出家乎?”丰子恺等一众学生问。


  “无所为。”他答。


  “忍抛骨肉乎?”学生们又问。


  “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他心意决然。


  一篇为姜丹书母亲强太夫人写的墓志,既是在家时的绝笔,又是入山后的开笔。


  夏丏尊要送他去,他摆手。


  “丏尊,你回去罢。”他不要老友送,学校里纷纷议论他要入山的事,校长经亨颐特别撰写了训辞,评价此事“可敬而不可学,嗣后宜禁绝此风。”


  学校里欲将借此事整顿流毒,他把老友留在校门内。


  “叔同,望此去珍重,丏尊将为你茹素一年护法。”夏丏尊的话从他背后传来,他听见了,没有回头。


  丰子恺、叶天底、李增庸三位学生及校工闻玉,陪着他从学校走出来,过涌金门,经净慈寺,向虎跑走去。


  定慧禅寺就在前方,遥遥能望见,路程不过半里地。


  他停了下来。众人也随之停下。


  他从闻玉手中接过衣箱,利索地从里面取出僧衣和草鞋,将身上的布衫布鞋换下。


  “李先生!”闻玉惊唤。


  “你看错了,不是李先生。”他让开闻玉接行李的手,自己将行李担起,向前方而去,只抛给众人一个背影。


  那是一个僧人的背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56#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2:09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307课堂笔记253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222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80228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16,519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素食素衣素言,无执无贪无嗔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57#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58#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3:41 | 只看该作者
明海法师:真正的“佛系”如何随顺因缘
2018年03月08日 11:58  柏林禅寺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明海法师告诉你,真正的“佛系”如何随顺因缘明海法师告诉你,真正的“佛系”如何随顺因缘
  我们坚持初发心特别是坚持发菩提心是非常不容易的。佛法里有许多故事讲到坚持菩提心不退的不容易,其中一个故事讲释迦牟尼佛座下的比丘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很久以前就发菩提心、修菩萨行。


  要修菩萨行就要修六度,六度的第一度是布施。布施分外布施、内布施,最初菩萨修外布施,当他的修行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就要修内布施。内布施首先指身体,包括头目,髓脑,眼珠等。当众生有需要来向你乞讨你的眼珠子时,刚刚发菩提心、修行还未到一定境界的人不要去布施,但修行到一定高度的菩萨没有问题。


  舍利弗发了菩提心后,修行到了比较高的境界。有一天他就碰到一个人,说自己生了重病,医生说只有修行人的眼珠子做药方才可以治好,所以他向舍利弗乞讨他的眼睛。舍利弗对色身不像我们那么执着,就顺手把自己的眼珠子抠出来了。


  这个人得到那个眼珠子后,说:“哎呀对不起,我搞忘了,医生说必须是左眼,你挖给我右眼没用。”舍利弗听后毫不犹疑又把左边的眼珠子抠出来给对方。这个人把左边的眼珠子拿到鼻子跟前闻了一下说:“哎呀,真臭!”然后扔到地上了。舍利弗并不吝啬他的两个眼珠子,但是这个人这样说真臭并且扔到地上时,舍利弗的心就动了。他就觉得,众生真难度啊,行菩萨道真难!就在这个动念之后,他就退转了菩提心。


  当然,《妙法莲华经》里释迦牟尼佛有授记,所有在会罗汉弟子们最终都能成佛,其中舍利弗是第一个被授记的阿罗汉。我们听到的这个故事,既是舍利弗过去生修行的真实经历,也是启发我们要坚持菩提心不退的教材。


  坚持发心是修行的第一个要点,但仅有这一个要点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随顺因缘。随顺因缘这四个字,在汉语里面后来被简化成了两个字“随缘”。因为用得太多了,很多人错误地把随缘理解成不努力完全跟着外界的环境跑。


  其实真正的随缘是随顺因缘,但内在宗旨不变。发心只是我们在主观层面上确定的一个目标和方向。在向这个目标方向努力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环境。面对千差万别的情况和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取舍,怎么判断,怎么做决定,这是一个大问题。


  在落实发心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仅仅只有发心不动摇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观察因缘做出正确取舍判断的智慧。如果把全部佛法的修行简化,可以说就是这四个字:发心,随缘。


  这里的随缘我再说一下,是要随顺因缘。发心是贯穿始终不变的,但我们面对的外在因缘却往往千变万化、纷繁复杂。怎么在变动不居、纷繁复杂的因缘里落实我们那个不变的发心,蕴含着我们工作、生活及修行的规律。所以说全部佛法的修行可以简化为这两点。


  随顺因缘并不是不作为,并不是被动和放弃努力。随顺因缘的背后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做观察因缘。如果你不懂得观察因缘,你怎么能随顺因缘呢?你的面前有很多因缘,就像有时候你走进一个超市,那里面有很多选择,即便你冲着想要的某一样商品走去时,可能也有很多品牌,这时你就要观察。


  那么观察因缘需要什么?需要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就从禅修中来!禅修修的是什么呢?禅修修的是止观,止观是术语,止是定,观是智慧。禅修的目的是慧,但是没有定也就没有慧。


  智慧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明白,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不被它迷惑,叫断惑;第二个作用是取舍,即了解事物因缘果报的规律,在具体的环境和因缘中做正确的判断和取舍。其实这两样东西也是一个,就是“断”,文殊菩萨手里拿的宝剑就是表达“断”的意思。智慧的这两个作用对应两方面的明白,第一个方面是对事物因缘普遍规律的明白,第二个方面是对事物因缘差别规律的明白。


  修禅是要修定慧、修止观,但是修定慧止观的前提是要持戒。佛法的戒定慧三学要最终落实到止观、落实到智慧,戒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按照戒律去生活是符合智慧升起的缘起规律的,它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安定和智慧增长。在家人如果能把居士五戒持好,会比较容易人相具足、有智慧,但真正与佛教解脱智慧最相应的生活方式是出家持守比丘戒,这个在佛教里叫别解脱戒。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的居士五戒,也属于别解脱戒。别解脱戒是般若智慧现前的缘起和近因。


  当我们通过修学戒定慧现前了缘起智慧,我们就能够正确地观察因缘。也许现在我们都还没有真正现前这种缘起智慧,这里我指的是实相智慧,即心性本具的智慧。但我们仍然有闻思的智慧,即通过学习佛法懂得了缘起的道理,这种道理又在我们内心成为一种正确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方法。尽管闻思慧可能只是在观念层面、在看事物的方式层面,但是这个智慧也很有用。智慧并不神秘啊!


  不是说非要大彻大悟了,见诸法实相了,才有智慧。我们闻思修学一点佛法,懂得一点缘起的道理,懂得用这种道理看事物跟事物之间的关联,并依照闻思的智慧去判断去取舍,就会少犯很多错误,就能对因缘做出正确的观察,知道哪一个因缘是自己要随顺的。


  因此,发心以后观察时节因缘、随顺时节因缘,可以说就是我们修行的全部了。记得过去老和尚住世时我们亲近他,早些年中国的佛教经过文革后百废待举,柏林寺也要从一个废墟上修复起来,因此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没有经历过文革,更没有经历过文革以前或解放以前汉传佛教的寺院修行生活,所以那时我们就抱怨是不是事情太多了?我们很简单地跟老和尚提要求,是不是可以不修庙,不要做这么多事啊?我们就在这个简单的棚子里面修行就好。


  当时老和尚经常讲一句话,令我印象极深。他说如果那样的话,就有负于时节因缘,负就是亏待的意思。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回想老和尚那个时候的话,确实是他以他的智慧看到了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时节因缘。老和尚看到了随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大众对佛法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


  如果按我们当时那个旧棚子的话,可能你们在座的有一半人都要到外面露天站着。其实这个斋堂还是小了,今天仍有一些人找不到位置坐。老和尚正是看到了这个因缘,并随顺这个因缘去担负了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使命。这是什么?这是一种更大的修行!而我们很多人只把修行理解为打坐诵经。


  有时候我想,那时我们亲近老和尚的感觉像什么呢?比如说让你画一个圆走出一个圆圈来,因为我们的内心是执着的,我们的理解是狭隘的,我们想象的往往是按照一个圆走出一个圆来。但是像老和尚这样的高僧呢,他会带着你直线往前走。你的发心是要走出一个圆,直线往前走怎么能走出一个圆呢?如果你走得足够远,把整个地球走一圈过来,你就会发现,那个直线无限的延伸,最终是一个更大的圆。而我们的心,却常常执着于一个小范围的圆。因此观察和辨别因缘确实需要智慧,需要善知识的引领啊!


  关于因缘缘起的规律释迦摩尼佛有很多教导,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简洁的表述“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你看这两句话仅十个字,但“此”和“彼”之间的关联,就是我们在修行中要学会的观察因缘的方法。我们的一个行为发出来后,在时空的维度上或者更多的维度上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和因缘和它响应,这就是我们要观察的。


  所以为什么出家人的戒律很殊胜呢?因为在出家人的戒律生活里,更易体验到“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在生活中这种缘起之间的关联。在家的居士在生活中也可以普遍地去体验和观察事物与事物之间,一件事与另外很多件事之间的这种缘起关系。


  比方说你吃素,这是你的一个行为抉择。那么这个行为抉择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呢?从刚才说的缘起的关联上,影响是不可思议的。比较简单的道理是,吃素的人容易去素餐馆,素餐馆里没有喝醉酒的人,因喝醉酒而打架的人也没有,很多素餐馆里还有很多国学、佛法的书,你也有很大的概率在素餐馆碰到出家的修行人,或者其他吃素学佛的道友,而这一切都有可能改变你的生活。所以任何一个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每一个行为都会给我们整个的生活带来相应的变动,一件事出现会有很多事在不同的维度上跟它相呼应。


  这一点汉传佛教华严宗的祖师有讲,比如“一多”,“局部”和“全体”。局部的一件事出现,整个的全体会随之变化,我们要用这种方法去观察生活里的现象。我们看到院子里的梅花开了,“梅花开”是一个现象,是“一”。但是这个“一”的背后是什么呢?简单的表述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又意味着整个天地万物相应的一种变化,天地万物就是“多”。


  梅花是我们眼前能看到的,它是“显”。在这个“显”的背后有很多隐伏着的我们所看不到的。有的人可能会说现在还是很冷啊,感觉跟冬天一样。其实,在“梅花开”这一现象的背后,不管是自然界的还是我们身体的,有很多隐伏的方面已经随之群动发生变化了。比如说,有的人身体上已开始感受到有一点燥、容易口渴了。如果观察大自然也是一样的。这是“隐”和“显”。


  很多时候居士们到寺院来,会把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提出来问师父。他们也许会说,哎呀我的小孩就是不想上学、不认真、不用功,总是想逃学。他们说的是一个“一”,是一个“显”,但是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有太多看不到的因缘和这个小孩不想上学这件事相关联。有可能是班上有同学一直欺负他,也有可能是他跟某个老师关系处理不好,要延伸起来问题就很多。


  所以我们要善于从这个“一”、从眼前的这一个现象去体会,它有很多的关联,在时间上和过去未来关联,在空间上和十方关联,所以叫“十方三世”。“十方三世”这四个字讲的就是因缘的这种关联,在时间、空间尺度上互相的呼应。


  当我们做出一种决定,采取一个行为,你要懂得它会在时空上发生很多关联。很多时候,你可能只是注意到了自己当下的一个想法。有的人为了出门方便买了部车,这是一个选择。当这个选择发生后,会有很多情况出现。他会发现买了车以后还需要伺候车,有时候要车检,有时要维修,违规以后要扣分,扣分有时要找人托关系消分等等这些情况都来了。所以众生看事情,如果不懂缘起规律,可能很容易只看到一个局部,不容易学会从这个“一”看到“多”,从局部看到全体,从明显的看到隐蔽的。


  我们看自己的一个行为和选择,可能只注意到了自己关切的兴趣点,却忽略了用这种方式实现了这个关切后,这样一种选择同时会带来的一系列相应的回应。我们的内心对此需要有很好的觉察,要有预案,这样才不会生烦恼。用这样的方式去看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你的先生今天回家莫名其妙、毫无道理地冲你发火,其实这是一个现象。在这个现象的背后可能有很多的因缘与其关联,也许是他在单位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也有可能他的身体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其它的各种情况。


  当我们用缘起的正见去观察因缘,就能够比较好地保持那个初发心不变。不管外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因缘,不管我们做出一个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都让这一选择朝向初发心的目标。初发心是不变的,但是外面的因缘以及我们做出的各种选择会变。“不变”和“变”之间的这种统一,就是汉传佛教一个很经典的表述所说的,“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初发心不变,但当外面的条件和因缘出现时,我们的修行、工作、生活也要随之做调整。


  佛教在时间上的传承、在空间上的传播,称为应化。从佛教应化的开展来说,也体现了“不变随缘”的精神。佛教核心的宗旨是觉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它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在教理教义的表达方式以及宗教仪轨的表现形式上,它一定是根据所处的时空因缘而不断调整的,而不会一成不变。这是相对整个佛教来说的“不变”与“变”。


  我们汉传佛教的历史就是发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社会环境下适应中国文化土壤,并成功地进入到中国文化血脉基因里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个经典案例被称为佛教的中国化。它并没有令佛教改变或丧失其最核心的宗旨和价值,而是在社会教化的层面与中国社会环境相适应。在二千多年的佛教史上,这个适应的过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正是因为佛教能成功地中国化,它才能化中国,教化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众生。二千多年来,从修行得道的高僧大德到普通的信众乃至非佛教徒的社会大众,都得到了佛法的利益。而得到这种广大利益的前提是佛教适应中国社会,这正是佛教随顺因缘的一个体现。


  由于我们在汉传佛教里面浸润太久,对佛教适应中国环境的一些表现,有时候会失去敏感。比如说寺院的建筑,如果有机会到东南亚的佛教国家去看看,他们的寺院建筑跟我们不太一样。汉地寺院建筑其实是与中国传统皇家园林建筑一个风格的。传统的佛寺布局里,大雄宝殿佛像所处的那个位置其实是中国古代皇帝上朝所处的位置,以示对佛教请进来后的尊重。


  但是走进殿里面后,人活动的空间往往很小。在今天这个时代,社会大众很多人希望到寺院里来参加活动、听经闻法。为了让更多信众能在里面活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做些调整。现在在台湾有很多佛殿供佛像就做了一些调整和艺术化的处理,以便有更大的空间给人活动。这种调整完全是符合佛法的精神的。


  当然,汉传佛教很多传统是非常好的传统,我们要坚持。过去有居士问我说寺院里过年吗?我们昨天有辞岁,今天有拜年,然后我们还写春联、挂灯笼,你可以称之为过年;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过年又不离佛法、不离修行,辞岁、过年要念经,对联写的也都是佛法的话,并且要上普供,这就是佛教适应汉地文化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所有汉地传统的一些节日我们寺院都过,但同时过节又都是以佛法为主导,都是往道上会,修行佛法、体会佛法。印度佛教没有过年,到中国来变了,但不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佛法的修行。你看,这就是一个“变”与“不变”。


  不变和变的这种结合,在汉传佛教的僧团生活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中国元素,就是我们出家人师徒的传承。印度佛教也重视传承,但是汉传佛教的师徒传承里有中国本土文化儒家的宗法血缘。比如我们的字号,“深演妙明耀乾坤”,我是“明”,那么我的弟子就是“耀”,可能你是一个别的名字。这种传承的一大好处是能令佛法延续,但是它也可能会滋生一个弊端,可能会产生世俗的执着,比如说这是“我”的徒弟,不是“你”的徒弟。


  佛教在教化中所体现的随顺因缘,处处我们都能体会到。比如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面话不投机后来到长江边上。据说有一个人在那里摆渡,这个划船的有眼不识泰山,不愿把他划过去,达摩祖师就在岸边扯了一根芦苇往江上一放,立在苇上过江,这叫“一苇渡江”。


  后来很多画家就画这个一苇渡江,你们相信吗?其实我相信在达摩祖师的境界里,没有芦苇没有船他也能渡江,要有神足通踩着水也能过去,踩着芦苇可以说有点多此一举。但是一个出家人踩着芦苇从波涛汹涌的长江过去,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很有美感的叙述方式。这个“一苇”其实是来自于《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航之”,意思是谁说黄河宽呢?芦苇做的筏就能渡过它。所以描述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很有中国人诗情画意的美感。


  后来达摩祖师到了河南嵩山又面壁九年。其实面壁后来可以理解为闭关坐禅,不一定是对着墙,他有可能九年间一直在那里打坐而已。但是我们就把它做了一个很有美感的表达,说他面对一个墙壁,然后把它画成一幅画,这个画面是非常有震撼力的。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它的表达把禅的智慧与信仰,把诗意以及艺术的审美都融为一体,这又来自于儒家的雅。


  这个就是我讲的佛教中国化。为什么我们老和尚提倡“生活禅”呢?生活禅还是禅,它的宗旨、核心与佛法和禅宗仍是一味的。它的出发点和意义在于,在新时代作一种强调和提醒,要把禅修落实于生活,同时也对治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大众对佛法和禅修的误解。


  现在佛教的中国化可能是要时代化、大众化、生活化。这并不是要把佛教改造成一个别的什么,并不是要我们丢掉或减少佛教的核心宗旨,而是在坚持这个不变的宗旨与初发心的前提下,在今天的时代因缘下做出努力。今天初一,我跟大家分享这么一个想法,就是随顺因缘,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在此衷心的祝愿诸位既要不忘初心,同时又要善于观察因缘、随顺因缘,令我们在新的一年中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能够福慧增长、所作成办,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59#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4:19 | 只看该作者
惊奇!佛经中竟然有这么多现代医学知识!
2018
03/08
07:08
念念观自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2
  一位学佛的医生庆幸自己能听闻到佛法,她说:


  我们在学医时,我们念病理、内、外、妇、儿……种种的科别,里面所讲的众生种种痛苦,就是佛经的脚注,可以说是给佛经的「苦谛」作批注。念下来,会发现我们所学的东西,样样不离佛法。在念组织学的时候,电子显微镜显示告诉我们,细胞膜上有孔,后来又发现,孔上又有膜。所以,当我们在念《华严经》的时候,更容易了解到「一尘中有尘数剎,一一剎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的伟大。念一念「在一毛孔中转大法轮」的句子,就觉得很有意思。


  佛陀在古时候就讲过,我们的身体里有好多、好多的虫啊!当我们念了医学以后,发现白血球的运动、变形虫的运动,它一下子在血管里头,一下子钻到血管外头,哪里有问题,它就奔赴而去了。这些佛陀在二千多年以前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不需要搬一个电子显微镜,这是何等的大智慧啊!他老人家也不需要拿一个天文望远镜就可以说:「有世界如盘形,有世界如洄复形。」(不同的星系)


  我们上解剖的时候,更容易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而容易练习不净观。一个人的眼睛、鼻子、头发都还在,可是他的呼吸没有了,一切都停了,本来你可以跟他握握手、谈谈话的,但是,现在你看着他竟然无语以对。再把他一样一样的割开,发现人在哪里呢!我在哪里呢?我们应该由这种分析上慢慢的来思考一下,进而体会《心经》上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道理。以前在法师讲到净色根的时候,曾经回想到我们在念「神经」的时候,讲到「痛觉」,或是其他的感觉传导,说穿了,只不过是细胞内外的一些钠离子、钾离子出出入入电位改变,一些化学物质传送而已。它出它入然后又大概各自回去,就是这样,那就是平常我们所执着的「痛」,或是我们平常所执着的触觉、欢悦或是痛苦啊!从这些里头,一样一样的来回想,才发现,其实佛陀老早就把这些医学的道理说得很清楚了,只是我们现在用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叙述来看而已!






  佛经天天念,不懂也念,但愿书念千遍,其义自现。后来,发现这都用上来了,最近才慢慢体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所讲:「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当我到医院去以后,我发现不仅是「十二如来在一劫当中」,我发现每天都有好多的「如来」(病人),敲了我诊察室的门,进来告诉我苦、集、灭、道的道理,来教我念佛,来提醒我要提起这一念佛号,免堕生死轮回。本来学佛学得很散漫,在过去总是觉得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很简单的,五逆十恶念个十句都能够往生,这有什么难呢?哎呀!像我这个样子,决定没有问题!行医以后,每天那么多尊的「如来」(病人)来「演戏」教我,演出了这种念佛的困难性,才叫我整个心境改变了,不敢再轻忽,也才发现到佛菩萨是何等的慈悲!佛菩萨为我们,如此倍尝辛酸!当我到肿瘤科以后,更加体会到佛菩萨在教导众生的时候的那种心境。


  无始劫以来,佛陀眼看着我得那么重的「病」,伸着手一直要拉我,但我一直不肯接受治疗,至今流浪生死,备受众苦。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里面互相猜忌、互相怀疑,习惯了以后,我们不能够相信任何的好事,我们不敢相信阿弥陀佛老早老早为我们苦心设计了一个极乐世界,在那边等待我们,每天每天在那里等待我们,伸着手,准备接引我们到那里去,我们已经失去了这种相信的能力了,在这段时间,我才慢慢体会到,佛说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在医院里几乎每一位病人来告诉我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告诉我一段不一样的法,来提醒我们念佛;用一种不同的角度,一种不同的激励方法来教我们念佛,这时候才发现到:原来每一个众生,都是我们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对象,他来教我们怎样往上求佛道,怎样往下度众生,就好像观世音菩萨所拿的杨柳枝一样,杨柳枝心是向上的、坚实的,但是它的枝条是柔软的、向下的,我们在学习当中,必须要同时学得杨柳这种坚硬的枝心向上,以及这种柔软的枝条向下。当我们换了一个角度的时候,当我们用一种学佛的心来学医,用学佛的心来行医的时候,这一切似乎都变了!慢慢才体会到所谓的「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有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是鼻咽癌,她告诉我:「喝牛奶的时候像刀子割喉咙一样,几天几夜喝不下一点东西。」 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孩子,这么大的压力与恐惧,常使她瞪直了眼睛,呆呆地躺在床上。由于观察病人的痛苦,听他们细诉,我才明白原来饿鬼、地狱的苦,不是像我原来所想象——「是佛怕人做坏事讲来吓人的。」也才深信佛是真语者、实语者。我也感受到烤鸭的呼唤——我的内心跟看到病人是一样的难过!「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们怎么晓得,今天我们加在烤鸭身上的痛苦,来日不是这样的加在自己的身上呢?这种痛苦使她念佛,她和她妈妈也发心皈依,受五戒了,当我为她们讲解杀生戒时,她的妈妈流着眼泪说,一直到她看见女儿在生死边缘的挣扎,皮肤焦烂的苦,她才了解过去杀鸡时,刀子加给鸡脖子的痛苦。佛菩萨教人念佛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等如此千般受苦才回头呢?






  还有另一位鼻咽癌患者,他的肿瘤很大、烂穿了皮肉,颈总动脉都可以看得见,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脸都已经歪了,颈动脉大血管破裂,血流得一蹋胡涂,在这个时候,我教他念佛,没有想到,他真的能够把持住这一句佛号,一句又一句地念,他的声带已经受到了肿瘤的破坏,念佛已经不能够念出声音来,他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说:「我在这里修身养性,我在这里反省我一生所作所为,什么事做错了,我很想去做一些善事,当我好起来的时候,请你带我到寺庙去。」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等到这一天,才想到「我要去做善事,我要去寺庙?」请问大家,我们平常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的人,每天有没有这样的用功来念呢?我们一定要等到这种力不从心的时候吗?当我们像他一样痛苦的时候,有没有像他这种忍耐力来念佛呢?若静坐的时候,念佛有十分的工夫,亦即念得一百句是一百句,没有一句打失;念得一万句是一万句,没有一句打失,才是十分的工夫。静坐中有十分的工夫,动中只有一分;动中有十分的工夫,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有十分,病中只有一分;病中有十分,临命终只有一分,我们有多少的工夫能够来经历这种生死的考验呢?我看着他的时候,陪着他念佛,念到我泪流满面,想到佛在《地藏经》里面咐嘱地藏菩萨的话:「勿令众生堕于恶道中一日一夜。」看着他人也看着自己,在这个六道轮回中生死流转,不知要到几时?而佛菩萨那么慈悲,甚至不忍心让我们堕到恶道中一日一夜,辗转反复,一劝再劝,诚如灵山寺佛堂上题的对联:


  累吾化身八千次


  为汝说法四九年


  若不觉悟,我们怎么对得起佛陀呢?


  另外一个鼻咽癌的女病人,才二、三十岁,半夜里她在别的医院里,呼吸困难(因肿瘤压迫呼吸道),被送到我们医院来急救,作气管切开术。而气管插管急救无效,早上就断气,血压、心跳也都测不到了,家属在办离院手续!我一看,人已经断气了,那时候内心感到很难过,在耳边跟她说:「你在短短的生命中,已经经历了那么大的痛苦,在这个时候,请你提起正念跟我来念佛。」因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此时唯愿佛慈悲摄受。我在旁边一句又一句地念,没有想到,她竟然泪流满面,当时,我把加护病房的护士请过来,告诉她们:佛法所说的人在呼吸停止以后,「八识」 64还没有离开,得到了证实。我们千万要善待一个临终的人,我们千万要善待一个所谓「死掉的人」。面对死亡,我每次都会记得她流下来的眼泪,希望大家也能够记得!






  当深入了解一个众生的苦楚,倾听他们夜晚的呻吟时,才会体认到佛为什么要一再一再地来说这个「苦」字,佛法并不是悲观的,佛已经用他的大智慧,看到我们所受的种种苦,所以,他才来说这些法,为的是叫我们不再吃这样的苦头。


  在我值班室的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病人,从他的脸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一个相当有学问修养的人,据说他以前是大学教授,每天我进去的时候,从来没看他张开过眼睛,大、小便不能控制,就泡在这个屎尿堆里面,过去曾经是一位有学问、有地位的教授,今天却躺在这个屎尿堆中,不省人事,也没有家属来照顾他,每天我进病房的时候,就在他耳朵边喊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总是把他叫一叫,摇一摇。这天,他竟然很出乎意料之外的,念了二声阿弥陀佛,而且他奋斗着合掌,他想要念,但是那二声过后,我却没有再听到第三声的佛号。大家想想看,这就是「老」啊!想要合掌念一句的佛,想要奋斗出一句的阿弥陀佛,都这么难,我从他的眼睛里面,看到他的意愿,却听不见那个声音,原来,老来念一句佛,是娑婆世界的大难事啊!想想生、老、病、死,想想人生的种种痛苦,现在就应该加紧用功学佛、念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60#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5:11 | 只看该作者
中佛协副会长明生大和尚两会提案:加强网络信息污染治理
腾讯佛学珠海普陀寺2018-03-08 11:24分享
0评论
收藏
[摘要]2018年3月3日至3月20日,全国两会于北京隆重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珠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方丈明生大和尚出席两会,代表佛教界向两会提案。


中佛协副会长明生大和尚两会提案:加强网络信息污染治理


明生大和尚出席两会


2018年3月3日至3月20日,全国两会于北京隆重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珠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方丈明生大和尚出席两会,代表佛教界向两会提案。关注两会,关注佛教现状,关注佛教未来,珠海普陀寺宣传部与您一起直击两会,倾听2018年,佛教最强音。


提案:加强网络信息污染治理


事由: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和社会带来许多方便快捷与创造越来越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其中较为严重的就是不良信息带来的网络污染问题。


现状:


朋友圈被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养生帖”刷屏;拼凑而成的文章,内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内容未经核实,掺杂着各种猎奇、色情等内容,内置营销广告,甚至暗藏骗局。


某些网站上,充斥着大量教唆、诱导青少年犯罪的图片和文字内容,严重地污染了青少年的身心。


利用网络的低门槛、匿名性等特性,肆意传播欺诈、迷信、暴力、色情、反动的信息,操纵舆论、妖言惑众,严重践踏社会底线和公众道德良知。


网络污染的不良影响映射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对文化、经济等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


长此以往,将进一步扰乱网络秩序、煽动不满情绪、诱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安全、侵犯公民权益,甚至侵蚀、颠覆维系社会安全的主流价值观,改变公众的认知模式,恶化和毒化舆论环境。


缘起: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当前:网安则民安、民安则国安;网强则国强、国强则民强。如何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大程度地进行宣传和普及,如何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植入每个中国网民的价值观,这是考验国家网络污染问题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空间


二、建立合作共治机制,加强虚拟社区管理


三、倡导网络行为自律,提高网络用户素质


四、制定网污界定标准,设立严格监督体系


五、改进网络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控污能力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学习他国管理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28 06:19 , Processed in 0.1256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