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430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2:00 | 只看该作者
惟觉大和尚: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2017年10月26日 15:00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0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常存知恩、感恩的心

  惟觉大和尚开示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感恩”、“报恩”。知什么恩?知父母、师长、社会、国家及三宝的恩德,并且进一步感恩、报恩。先想一想哪些人对我们有恩?想即是思,依着佛法思惟,把事情想通了,就能心开意解,心中感到清净、宁静;如果道理想不通,生活便容易落入烦恼当中。

  知恩,“上报四重恩”,思惟感受所有人对自己都有恩德,就是大慈悲心的表现;不论亲疏、上下、同事、同学、师长、父母,乃至于世间上所有的人,都在帮助自己,都在为自己服务。事实的确如此!一个人从出生到学业成就的阶段,都是仰赖父母生育、养育与照顾;求学阶段,师长给予我们指导与教诲,使我们学得谋生的技能与知识;创业阶段,社会与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和工作机会,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产生困难,事业也不能成就;在人生的历程,三宝能指引我们使人生迈向光明,开启我们的智慧,转化一切烦恼业障,让我们能超越生死大海,出离轮回之苦,到达极乐的彼岸。这些人、事、物对我们都有直接与间接的帮助,如是思惟我们确实应该感恩、报恩!

  知道自己与父母、师长、国家、众生是一体的、是共同依存的,这个就叫做“知”,知了以后,便能心存感谢、心存感恩,更进一步还要积极地采取实际的行动──报恩,如何报恩?成就自己的学业、事业;成就自己的福报、功德、愿行及定力;有了这种报恩的心,在生活中落实、努力,每个人的学业、事业及道业,就能增进,永不退转。

  知足是积极快乐的泉源

  能知恩、感恩、报恩,人生就能知足常乐。功利社会讲求的是效率与竞争,“知足常乐”听起来似乎有点消极,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的形容词即为“敬业乐群”。

  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当找到了一份工作以后,心里所想的是这份工作种种的缺点,计较工作时间太长、老板不知体恤、抱怨同事不和、厌烦工作性质,觉得自己不应被埋没……,所谓“这山望过那一山高”,当心里都是这些负面的想法时,烦恼就产生了;反之,若能用知恩、感恩、报恩的心来思惟:“这份工作确实是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自己得到这个工作机会。”自然就会珍惜、尊重这份工作,而且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感恩的心”,用这种心态对待工作与工作伙伴,随时都会感到愉快与满足。

  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承担

  常存知恩、感恩的心,就能时时做到“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承担”。“好事给他人”,例如一家公司如果没有员工及消费者,就不能成就“董事长”这个职务;一个国家若没有人民及文武百官,就不能成就“总统”这个职务;个人的成就,其实是大众所成就的,所以成就的果实应该归功于大众,与大众共同分享。“坏事给自己”,当碰到挫折或失败时,应该仔细的自我检讨,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而不是责怪或归过予大众。明白这些道理,心就会安定下来,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就能积极而光明。

  用感恩开创光明人生

  在这个充满物欲的社会里,人们的烦恼与苦闷在加深,伦理与道德也开始在沦丧,社会的乱象层出不穷,人们已经不知道要将心安住在那里?如果我们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道理,而且能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里,不但可以减少很多烦恼,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和谐,社会也会更祥和、更有希望。

  普愿法界众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文章来源:佛教导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2:05 | 只看该作者
用感恩的心去消除怨恨
2017年10月20日 08:26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18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用感恩的心去消除怨恨

  文/圣严法师

  有一句话说‘恩将仇报’,一般人往往记怨不记恩,能够记住的恩情总是比怨恨来得少,就如俗谚所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别人对你好一点,你会希望他能对你更好一些;或是别人已经借你钱,却还觉得不够多,反过来嫌别人小气。

  如果有这种想法,便是不知感恩图报的人,只希望别人付出,不想回馈,而且还贪求无厌。不仅怨恨不给自己好处的人,甚至也会怨恨帮助过自己的人,而不知道感恩。这种心态多半认为,别人对你的照顾是应该的,所以父母、兄弟姊妹对你好也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认为别人帮助你可以得到快乐,所以他们对你好也是正常的。以至于一旦别人的态度稍微不好,就心生怨恨。

  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对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会怨恨。晴天时他会埋怨:‘太阳这么大,是不是要热死我,为什么不是雨天呢?’雨天时则又发牢骚:‘这么冷,怎么不出太阳呢?’即使四季如春,还是会埋怨节气不分明。这种人对天气、对环境、对人都不满意,在这个世界上,好像没有一个人、一件事是他需要感激的,总是处在怨恨的情绪之中。

  所以,忘恩负义的人永远不会满足,永远都在怨恨别人。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怨恨心生起;怨恨心生起以后,也要想方法予以化解,才不会影响内心的平静。

  消除怨恨最佳的方法,就是多从感恩的角度来看人和事。人不可能离开万物独自生存,因此生活在天地之间,包括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甚至于呼吸一口空气,都要感恩。能够如此,怨恨心就会减少,甚至于冰消瓦解。

  一个人满不满足、快不快乐,并不在于他拥有多少,或是别人如何对待他,关键在于自己心里的感觉,以及看待事情的角度。佛经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世间万法都是由心念所产生的,如果我们能感恩、知足,生活就会满足。即使已经一无所有,但如果对喝一口水、吃一口饭,甚至呼吸一口空气,都觉得满意,认为应该感谢的话,便能天天都活在快乐的世界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2:09 | 只看该作者
感恩生命中遇见的一切
2017年09月22日 08:02  菩提书院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4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感恩生命中遇见的一切

  文/道昆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参加三级修学也快一年了,皈依也有四个多月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悄悄地变化着,是佛法让我找到了人生方向,是导师的三级修学让我找到了回家的路,是皈依强化了三宝在我心中的地位和分量,让我感觉自己不在是一个流浪在外的孩子,不知道家的终点在哪里。是皈依让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让我觉得自己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后盾一直在无条件地支持着我,保护着我,无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都会无条件地包容我,让我在心里不踏实的时候有了依赖感。

  儿子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大男孩,九月份开学读高二了,开学之前,儿子就和我声明不会像上学期一样隔一周一回家了,我虽然千般万般的不愿意,还是选择了沉默。孩子不会理解做父母的心情,我知道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我说与不说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

  开学了,儿子像一个离开笼子的小鸟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作为一个母亲,我则是无尽的牵挂与担心。牵挂他在外面会不会按时吃饭,能不能照顾好自己,担心他会不会努力学习,会不会沉迷于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家长群里说的都是开学补雅思的事情,因为儿子读的是国际高中,高三就可以申请大学了,大学的申请好坏也取决于雅思的分数。想考好一点的大学,雅思分最好能拿到6.5分,这就意味着高二必须把雅思的成绩拿下来。开学第一周儿子没和我提补雅思的事情,第一个周末他选择了玩游戏,我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也没问。虽然心里特别着急,但还发微信对他说,我相信儿子能计划好自己的学习,将来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就在这样的心态中艰难地过了一天又一天。

  在三宝的加持下,昨天早上做定课的时候,我特别有感觉。在唱诵三皈依的时候,观想自己领着六道众生一起在唱颂三皈依,想到自己有这样的责任,一定不能唱错了,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最后让我泪流不止,直到定课做完我一直也在哭。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作完定课,马上就诵经,而是认真整理了一下思路,找了一下自己哭的原因,首先是我带领一切众生读诵的时候,我想到了佛陀的慈悲,想到了三宝的功德,再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凡夫心,平时想到的仅是家庭、孩子、工作……

  通过皈依的修习,我的凡夫心逐渐在变小,我的心变得也越来越柔软了,也越慈悲了。当我想到自己还有责任的时候,我的心变的越来越有力量了!当我心里装的都是别人的时候,我的心量也打开了,所谓执著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对于儿子学习的事情,我也不应该再执著了。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他有他的因缘因果,儿子是一个有智慧的孩子,他也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相信在我和家里师兄的影响下,将来他也会走进三级修学……

  我正在建立良好的缘起,有时也会和他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把我的分享发给他,在假期我还领他参加了一次读书会,想想这些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我是在自寻烦恼,况且我身后还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后盾,有三宝的加持,我还担心什么呢!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皈依带给我的。我是幸运的,感恩导师在生命长河中将我打捞上来,感恩生命中遇见的一切,一切的遇见都是最好的安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2:17 | 只看该作者
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未进佛门者的疑惑解读腾讯佛学2017-10-26 14:11
[url=]分享[/url]

[url=]收藏[/url]


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

不。素食虽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却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为慈悲一切有情众生的原故,所以在南传地区的佛教国家乃至出家的比丘,都不坚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也不守素食。但他们不亲自杀生。



因为,五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信佛之后,如能实行素食,那是最好的事,若因家庭及社交上的困难,不吃素也不要紧,但是不可再去亲自屠杀,也不可指挥他人屠杀了。买了屠死的鱼肉回家,那是无妨的。

佛教对于烟酒赌博什么看法?

佛教的戒律中并无戒烟的规定,甚至为了防止热带性的疾病,佛陀也准许比丘吸烟,但为了风俗及威仪的理由,中国佛教徒一向是不主张吸烟的。不过,有害身心的麻醉品及刺激品,佛教禁止,所以酒是五戒之一,饮酒的本身并非罪恶,酒精的刺激,使人在饮酒之后,却可能引起罪恶的行为。根据这一观点类推,佛教也不容许染上鸦片及海洛英等的不良嗜好。至于赌博,根本是劳神丧财与败家丧志的东西,故在佛经中严格禁止(长阿含善生经),同时,赌博的本身即是一种欺诈的行为,甚至因此而能犯杀人、窃盗、诽谤、恶口等罪,所以佛教是严禁赌博的。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不。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但是,出了家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够解脱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持,也未必不能解脱生死。小乘佛教是以解脱道为依归的,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三果虽未出三界,但也不再受生死,死后上生色界净居天,再证四果阿罗汉,就入解脱之境了。所以在家人证到三果,也就相近于解脱了。

若照大乘佛教的观点来说,为了化度众生,菩萨随类应现,到处化身,经常是化现在家人的身分,所以在有名的大菩萨中,除了地藏弥勒之外,多数是现的在家相。印度的维摩居士及胜鬘夫人,都能代佛说法,但他们是在家人。所以,真正行菩萨道的佛教信徒,那是不一定要出家的。出家人在佛教中的地位崇高,乃是由于住持佛教教团而使佛教存在及弘扬的理由,也是由于教内伦理制度的理由。说得明白些:出家的佛徒是佛教的骨架,在家的佛徒是佛教的皮肉。在本体上说,出家的重要;从作用上说,在家的重要。因此,信了佛的,可以出家,但却不是必须出家。

佛教的信仰共有多少等级?

从本质上说,佛教是主张平等的,所以人人都有信佛的权利,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但在修行的层次上说,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由于所持戒律的高下等次的不同,佛徒便有男女的九种等级,那就是:近事男、近事女、近住男、近住女、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

受了三皈五戒(十善)的在家男女,称为近事;受持八戒或住于寺院的在家男女,称为近住;受了十戒的出家男女,称为沙弥及沙弥尼;受了具足(全部)大戒的出家男女,称为比丘及比丘尼;式叉摩尼是由沙弥尼至比丘尼之间的必经阶段,为时两年,目的是在察验女子的曾否怀孕,以及能否习惯于出家的生活而设。

至于受了菩萨戒的人,不在等级之中,任一等级乃至异类的傍生,也可受持菩萨戒的。

怎样成为一个佛教徒?

基督教的新旧各种教派,无不重视洗礼,经过洗礼之后,才算是合格的基督徒。这与印度外道以为在“圣河”中沐浴即可除除罪恶的迷信行为相似。

不过,若要加入正信的佛教,成为佛教的教徒,必须经过“三皈”的仪式,这一仪式的重要性,也像国王的加冕、总统的就职、以及党员的入党等,是打内心表现出来的一种效忠的宣誓、一种恳切的承诺、一种渴仰的祈求、一种生命的新生、一种虔诚的皈投,所以这在佛教看得极其重要。否则的话,纵然信佛拜佛,也不是合格的正科生,而是没有注册的旁听生,这对于信仰心理的坚定与否,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皈的仪式,是请一位出家的僧尼作证,并且教授三皈的内容,那就是:

我某某,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念三遍)

我某某,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天魔外道。

我某某,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说。

我某某,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三皈的仪式,简单而隆重,主要是使自己一心一意地皈投三宝、依仰三宝,获取圣洁而坚贞的信心。佛是佛陀,法是佛的言教,僧是弘扬佛法的出家人,从这三大对象的皈依,可以得到现前的身心平安,以及未来的解脱生死乃至成佛之道的无上至宝,所以称为三宝,所以信仰佛教也就称为皈依三宝。

佛教相信忏悔吗?

是的,佛教确切地相信忏悔的功能。

佛教相信,除了重大的如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妄称自己是圣人)等的已遂罪,必须随业受报之外,其他的未遂罪,以及过失犯戒与威仪犯戒等罪业,均可依照佛所规定的方法忏悔。

忏悔的作用,是在毫不容情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束;是在自觉心的警愓和自尊心的洗沥,从此之后再不复犯;只要能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往事已过,不复追究,心地便会从罪恶感中得到解救,恢复平静,这就是忏悔的功能。犯罪之后,必须坦诚地发露(以情节轻重,分向众人、向三数人、向一人、乃至自对良心,吐露所犯的罪行,恳切悔过,决志不复再犯),否则,这一罪恶的阴影,势将永藏心底,也就成为他日感受报应的种子;忏悔之后,这一罪恶所感的种子,也就随即消失。

不过,忏悔的目的,是在自净其心不复再犯,如果常常犯罪,常常忏悔,又常常再犯,那末,忏悔的行为,便会失去应有的功用了。同时,佛教的忏悔决不同于耶教的祈求上帝赦罪,佛教不相信有任何神只能够赦人的罪。佛教的忏悔是在洗刷染污了的心,使之恢复清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2:24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会话不投机半句多?你会好好听话吗?《好好听话》学诚法师2017-10-24 14:41
[url=]分享[/url]

[url=]收藏[/url]


你会好好听话吗?

文:学诚法师

职场和社会有这样一个共识,你的成功取决于和对方谈话时让对方愉悦的程度。

在商业领域中,大家为了承揽客户,积累了很多原则、方法、技巧等等,这些方法都有很好的指导性,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

有一位成功的广告从业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人生经历。他要说服一个企业家把广告费交给自己。谈判在午餐中进行,整个午餐,他都在倾听这位企业家讲述。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一直倾听。正在他懊恼自己没有向对方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时,对方已经明确表示把自己的广告费交给这位倾听者。这个经验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成为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心得。其实,这也应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是说服对方,而是理解对方;不是告诉对方我多么有能力,而是告诉对方,我愿意接受你的想法,体恤你的感受。

世间常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说法,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会产生种种的认识和想法,这些想法只是想法而已,是会变化的,这就是无常。今天这么认为,明天可能就那么认为。今年这么想,明年可能就会那样想,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当我们执着自己的想法,并认为永远不会变而且绝对正确的时候,就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人活在世界上,怎么可能总是让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呢?

所以,在交流中,及时放下自己的想法,至少不要让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对立,就能愉快地交流了。因为,那只是想法而已。

人生在世,太执着自己的想法,就常常会与人话不投机,常常与人冲突、对立,就失去了经营好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机会。

在具体的职场和生活中,会遇到非常复杂的境界,想要坚持,就会与人对立,但是我们不必生气,分清哪些是情绪,哪些是就事论事,这样,虽然想法有差异,但是内心没有对立。

摘自学诚法师《好好听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17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今日】20171027课堂笔记203张。
【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930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709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84,624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20170906计500篇)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热线公告】鱼象鱼说
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清爽,白发变黑。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1:44 | 只看该作者
圣严法师: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所生
2017年10月27日 16:03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0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明白了“缘起性空”的智慧,我们就能够接受苦而远离苦,而离苦本身就是乐。

  文/圣严法师

  以佛的智慧来看世间,无论是我们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环境,包括心理、精神、物质、自然等一切现象,全都是因缘所生。而缘起缘灭之间,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性,所以一切都是空的,这就是佛法所说的“缘起性空”法则。

  “有生必有灭”,生灭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变化,其中并没有一定不变的元素,到最后彻底瓦解时,就变成了“空”。实际上,不用等到坏灭,在变化的过程中,当下就可以看到空的事实。例如,某样东西虽然现在很漂亮,但它不断在变化,美丽不断地消失,并不可能永远保持漂亮的外观,从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来着眼,它的本质就是空的。因此,“空”并不是指所有的现象都不存在,而是从不断消长的变化中体现它的空性,这也是‘色即是空’的意思。

  例如,在美国东部,一到秋天,随处可见一整片黄色、红色的叶子,仿佛油画般美丽。然而,一幅油画完成以后,大概能够保存几十年、几百年不变,可是真实的景色经过一、两个星期,就全部改变了。花朵也是一样,原本是红色的花,当它枯萎之后,就会变黄、变黑,最后灰飞烟灭,这样的过程显现这朵花也没有不变的自性,而是随着因缘而产生各种不同而变化。由此可见,所有鲜艳美丽的花草都会逐渐失去它的色泽,直到最后完全干枯、化为泥土,并不能永远都维持美丽,所以它们并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

  人类也是一样,或许有人会以为,我们这一辈子是男性,就永远都是男性;这辈子是女性,就永远都是女性。但其实这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把时空范围扩大来看,人死了以后,下辈子是男或女是说不定的。又例如,小孩虽然年纪小,但“小”并不是他的自性,当他随着时间渐渐长大成人之后,就不再是小孩子了。因此,人并没有不变的性质。我们的身体以及所处的环境都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所构成,其中连我们生命的主体“识”,也是没有自性的。

  如果我们能够时时刻刻以这种角度、观点来看世间,这个世间就没有什么非追求不可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事情是值得我们讨厌、烦恼和放不下的。因为因缘一直在改变,一切都是暂时的现象,当好的状况出现时,要知道它会渐渐失去,所以不需要太兴奋。从另一方面来说,好的现象可以使它变得更好,坏的现象也可能使它好转,即使再坏的状况发生,最后也不过是一无所有,但是一切本来就是空的,所以并不要紧。

  当我们以无常的观念为着力点,就会看到万物的自性都是空的,并没有任何真实不变的东西,因此佛教说“五蕴皆空”。既然五蕴皆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所生,而因缘所生的东西又是没有自性的,如此一来,还有什么苦可言呢?

  明白了“缘起性空”的智慧,我们就能够接受苦而远离苦,而离苦本身就是乐。这种快乐并不是吃饱喝足、接受感官刺激或麻醉后所感觉到的快乐,而是让我们放下一切负担,并且从这些刺激中得到解脱的快乐,我们称之为“寂灭乐”。

  寂灭乐是灭苦以后真正的快乐,在这种情形下,并没有相对的苦与乐,而是超越了苦与乐以后的境界。这是智慧与精神层面的快乐,也是一种清澈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2:12 | 只看该作者
印光大师:如何得到观音菩萨加被!腾讯佛学印光大师2017-10-27 16:34
[url=]分享[/url]

[url=]收藏[/url]


[摘要]好多人修持佛法希望求福求慧,所欲者极大,但付出的极少,不肯好好修持,至诚心又拿不出来,一旦没有法喜就不能坚持,看待佛法反而不如世间学问,这样做是信道不笃的表现,怎能得到实益呢?

文 / 印光大师

好多人修持佛法希望求福求慧,所欲者极大,但付出的极少,不肯好好修持,至诚心又拿不出来,一旦没有法喜就不能坚持,看待佛法反而不如世间学问,这样做是信道不笃的表现,怎能得到实益呢?

观音菩萨(图源:网络)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又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黄涵之作宁绍台道时,发心吃长素,劝其母亦吃,为备素菜,则但吃白饭。涵之函询作何法方可。光示代亲至诚忏悔,业消则能吃矣。未一月而长素矣。戚则周之女,年十九,双目失明,伸手于前,亦不见。来信以告,时彼在山三圣堂,得信即欲回家,送其女于杭州尼庵。光令写信与其女,令至诚念观音圣号,未一月亲自写信告愈矣。一女人于十六岁时,得气疼病,每日必二三次发,发时辄疼得要命,今年五十六岁,来求皈依。光令至诚念观音。并与一药方,即文钞中戒烟方,但不加烟。彼即熬一料,头一次吃,气便不疼。四十一年之群医莫能为力之痼疾,一经一次吃药,即完全好矣。非至诚念菩萨名号故,得遇此方乎。此三者,皆用力少而得效大。乃诚也。汝为母之痼疾,叹无法设,光责以何不念佛求消母业。汝便写出许多经佛礼拜,然亦不见功效。以是写的所谓少实胜多虚。设汝果真实如此礼拜持诵。汝母之痼疾不愈,光当瞎眼,天地当易位,日月当倒行矣。---《印光大师文钞》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德相(图源:网络)

印祖对这位居士苦口婆心的开示,先列举了当时所见闻的观世音菩萨灵感,最后批评这位居士没有至诚心,果真能至诚恳切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而无感应的话,印祖当瞎眼,天地当易位,日月当倒行。以印祖的身份,都说到这个地步,可见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功德极大,无业不消,就看我们能拿出多少诚心了。所谓大感则大应,小感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2:17 | 只看该作者
弘恩法师:随时为死亡做准备 是修行人必须要有的观念

2017年10月28日 08:37:05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弘恩法师








7人参与 2评论


济南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山东大灵岩寺住持弘恩法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山东大灵岩寺)
我们这一生要为死亡做准备、为来生做准备,这是修行人应该具有的长远的眼光,我们有没有呢?
譬如说,我明天就要死了(我们不要觉得说死晦气,说死一点都不晦气,死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能不能很坦然、很安然、很淡定地面对死亡?
心平气和地,甚至面带微笑地,很多病痛能够放下,不受病痛困扰,还能够安处在对三宝的祈祷、圣号的念诵,甚至对众生的回向之中。
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假如做不到,死亡来临时就会迷乱,一迷乱,就是堕入三恶道的因。
有些世间人并不学佛,但是内心善良,善业修得足,也能够预知时至,能得善终。
如果死的时候,一迷乱一痛苦,就会成为堕落三恶道的因。
在这个末法时代,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人身一旦失去,再想找回来,太难了,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所以,修行人这一生一定要有一个强烈的观念——我们这一生一定要为死亡做准备,一定要为来生做准备。
这是一个修行人必须要有的观念,如果没有这种观念,就会因循怠惰,整天悠悠忽忽,觉得死亡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感觉自己好像也不那么害怕,这都是善根浅薄的表现。
佛经中曾记载莲花色比丘尼的故事,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莲花色比丘尼,她有时候回忆起过去世在地狱中受的苦,会恐惧到根毛皆竖,毛孔流血。因为这个缘故,佛陀特别开许,莲花色比丘尼可以多穿一层小衣。
莲花色比丘尼就是回忆起自己在地狱中受的苦,才会恐惧至此。
但是,我们都忘了,在轮回之中,我们忘记了很多东西——我们忘了自性是佛,我们忘了轮回的苦痛,我们忘了人生的无常,我们忘了因果的不虚。
我们的眼睛只是专注于眼前的利益、眼前的快乐、眼前的得失,所以,我们的眼界不宽、智慧不广、心胸不阔,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都忘记了,学佛就是给我们一个提醒,依靠佛陀、菩萨、祖师大德这些伟大的智慧、无上的教言,提醒我们,赶快回忆起来吧!
轮回是这么的可怕,人生是这么的无常虚幻,世间是这么的颠倒不净,没什么好贪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0:15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今日】20171028课堂笔记180张。
【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930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709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84,624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20170906计500篇)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热线公告】鱼象鱼说
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清爽,白发变黑。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1:47 | 只看该作者
圣严法师:结恩不结怨
2017年10月13日 08:46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21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圣严法师:结恩不结怨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关,但两者不太一样。嫉妒是觉得一样东西本该属于我,别人不该拥有,也就是见不得别人得到好处,例如:看到别人有轿车、洋房,而自己没有,就会眼红,心生嫉妒。怨恨则是自认为所付出和所得到的回馈,有明显的不公平,例如,看到有些企业家以钱赚钱,转眼间就赚进大把钞票,甚至不必努力,就有源源不绝的财富进来,但自己辛苦卖命工作,却发不了财。有些人会对这种现象感到愤愤不平,觉得自己很委屈,怨恨心便由此产生。

  所以,怨恨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现象,认为这个世界,或是某件事、某个特定对象,对自己很不公平。例如,有些人认为老天爷对自己特别不公平:明明没有做坏事,为什么单单自己受苦?为什么不幸的事发生在自己家里,而不是发生在别人家里?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坏人反而逍遥法外,难道真的是老天瞎了眼吗?有这种怨言的人,总认为政府制度、社会环境、亲戚朋友等,都和自己唱反调,好像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这种不平衡的心态,就是怨恨产生的原因,也会造成自身的痛苦与不幸。

  有人认为‘情到深处无怨尤’,关系亲密的人理应相亲相爱,不至于互相怨恨。可是从现实生活看来,亲人间的接触愈频繁,产生的利害冲突与感情矛盾就愈多,如果不懂得化解之道,怨恨就会愈积愈深。有时候对外人产生怨恨的机会比较少,反而是对关系亲密的家族、亲人,怨恨比较多。例如,大多数的母亲都是以平等心对待自己的小孩,可是只要对这个稍微好一点,另外一个就会吃味,觉得没有得到应得的照顾,认为父母不公平,当孩子心理不平衡时,就会产生怨恨。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有些人不也昵称自己的情人为‘小冤家’吗?这种‘欢喜冤家’的聚合,正说明了怨恨与恩爱之间,是纠缠不清、暧昧模糊的。这一生和我们相聚的人,彼此之间做亲家也好,做冤家也罢,都是有恩有怨,不容易分别清楚,但是大体说来,通常是结怨的比较多,结恩的比较少,所以下辈子还会继续来做彼此的亲人或冤家。

  西方有句谚语说:‘当你怨恨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成了他的奴隶。’人与人相处,当然最好能结恩不结怨。结恩不结怨的家庭、团体、社会,一定都能相处和谐、生活愉快,否则,只记怨而不记恩,彼此相处不会愉快,而变成一种折磨。

  所以,在面对任何人、事状况时,心中只有包容,没有敌人,只有慈悲,没有怨恨,内心平安宁静,就能达到自安而安人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1:51 | 只看该作者
圣严法师:七大观音法门
2017年09月16日 09:00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 [url=]收藏本文[/url]     


观音,亦称观世音、观自在,为大乘佛教菩萨。

  文/圣严法师

  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

  这是修定发慧的方法,出于《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此一法门的修法与层级段落,已经非常清楚,不过初修之时,未必人人能够得其要领,所以我在教授初入门者的初步修法,称为“闻声音法”,共分四个步骤:

  ⑴专念普听一切声音,不选择对象,不分别对象,由大至小,由近至远,不以耳根去听,乃让声自来。

  ⑵知道自己在听声音,也有声音在被自己所听,此时只有声音和自己的和应,没任何杂念现前。

  ⑶仅有声音而忘失了自己,自己已融入无分别无界限的声音之中。

  ⑷声音与自己双亡双照,双亡则无内外自他,双照则仍历历分明。故与世间的四禅八定的仅存独头意识的境界不同,也与小乘的灭受想定有异。经此四阶,再对照《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继续用功修行。

  般若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法门

  《心经》开头便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观音法门中大小乘共通的基础,也是大乘的极则。即用分析的方法,观察众生及众生所处的环境,包括色法的物质世界和心法的精神世界,不出五类。物质的色法,即是众生的身体及身体所赖以生存活动的环境。精神的心法,即是心理的活动以及其动因、动力、动的结果,此结果又成为另一循环的动因,佛学专有名词,称为心念,称为识。凡动皆由于因,凡动皆产生果,其间动的作用,称为造业,造业的结果,称为业力的感受果报。如果众生能洞察,五蕴所成的世界,无一是真,无一能常,便不起贪嗔等执着。不执着的当下即能不受贪嗔等的烦恼所苦,便能不再继续造循环不已的生死业,便能虽处生死,而离一切苦了。观自在菩萨是以甚深的智慧力,直下彻见五蕴的世间法,无非是空。小乘知空而不住有,所以出世;菩萨证空,连空亦无,所以入世。凡夫未证五蕴皆空,所以恋世、迷惑、困扰、不知何去何从,而又事事执着,处处烦恼。

  法华经普门品的持名法门

  《普门品》云: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接着说明,若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能入火不烧、入水不淹、恶鬼远离、刑器自毁、怨贼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难、满一切愿、成就一切福德,而且随类应现、处处化身、救苦救难、无求不应。

  这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时时可修,处处可修,效验也最彰著的一种法门。只要持之以恒,信之恳切,有事无事都可称念的法门。

  大悲心陀罗尼经的大悲咒修持法

  此经属于密教部类,却是一种素朴的密法,虽无上师传承,人人也都可以修持。该经中说:

  观世音菩萨重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世尊,怜念我故,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超第八地。

  又说此咒的相貌,即是大慈悲心、平等心、无为心、无染着心、空观心、恭敬心、卑下心、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无上菩提心。所以诵持此咒,即能通达外道典籍,能治世间八万四千种病,能降一切天魔鬼神,能缚一切山精、魑魅魍魉,而能感得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力士,常随卫护。持此咒者,不论在何时何处,若有任何恐惧、灾难、危险、迷路、病变、烦恼业障,确可应验化解。所以名为无碍大悲、救苦、延寿、灭恶趣、破恶业障、圆满、随心自在、速超上地。

  “大悲心咒”,简称大悲咒,共有八十四句,到处可以请到,此处不录。

  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即“唵嘛呢叭嘧吽”,在中国的流传,始于元代,是跟着西藏及蒙古喇嘛密教的传入而到汉地。故在元朝以前的佛教文献中,尚未见到,至清初已被收入《禅门日诵》所录十小咒内。然在蒙藏喇嘛教的化区,此咒是一般信徒经常持诵的法门,即是表征观世音菩萨利益六道的神咒。

  白衣大士神咒

  此咒的出现和流传,为时更迟,不知出于何经,为何人译出,大概是出于大士化现时为某人所授的法门,而非来自印度的传译。内有“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的句子,相当俚俗化,近于道佛相融的民间信仰。可见,其中的归敬三宝,归敬观世音菩萨,归敬摩诃般若波罗蜜,乃是自古即为佛教徒们日常持诵的内容,所以灵验非常显著,民间的传诵也极为普遍。并以持诵一万二千遍为一愿,一愿不成再持二愿乃至多愿,必得成就。满愿后即当印施此咒一千二百张。此咒的内容是: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怛垤哆,唵。伽罗伐哆,伽罗伐哆,伽诃伐哆,罗伽伐哆,罗伽代哆,娑婆诃。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凡为正当心愿,如求愈病、消灾、解危、求福、求职、求子、求延寿等,均有奇验。

  延命十句观音经

  此经系《高王观音经》的精简本,同出于古人的梦中传授。据赵宋时代四明志磐于一二六九年撰成的《佛祖统纪》卷三十六所载:“元嘉二十七年,王玄谟北征失律,萧斌欲诛之,沈庆之谏曰:‘佛狸(魏世祖小子)威震天下,岂玄谟所能当,杀战将,徒自弱耳。’乃止。”不仅未来遭刑戮,后来官至开府,年八十二,寿终正寝。王玄谟如何得此际遇?乃由于受诛之前,夜梦异人,告以若诵《观音经》千遍,可免死难,并了授经文十句:

  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僧缘,常乐我净,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

  这部观音经,虽出于古人的梦中感得,并非传译自印度,以其仅仅十句,已具足三宝及观音的持名念法,故迄赵宋乃至清初,仍受到佛教界的普遍传诵。

  ——摘录自《正信》杂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1:59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导读:何谓无诤三昧
2017年10月27日 11:42  禅风网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0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经典导读:何谓无诤三昧

  《金刚经》云:“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无诤是佛教徒修行中的重要事项之一。不只部派佛教于此有详细的阐述,到大乘佛教时,也有进一步的发挥。“无诤三昧”便是大乘佛典中所常见的修行方法之一。

  无诤:音译阿兰那。“诤”,即诤论,为烦恼之异名。诤有三种:(1)烦恼诤:指百八烦恼。烦恼为诤论之根本,故云。(2)蕴诤:死。此亦为诤论之根本。(3)斗诤:诸有情互相凌辱,言语相违。透过修行,使此三种诤论止息不起,谓之无诤。又《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七亦谓,和合方便,共为一事,名为无诤。

  无诤三昧,指随顺空理无违无诤之三昧。此词多被用来称赞须菩提是离欲之阿罗汉,但天台宗则用以称任运证三谛行法者。《大智度论》卷十一云:“须菩提于弟子中得无诤三昧最第一,无诤三昧相,常观众生,不令心恼,多行怜愍。”《注维摩诘经》卷三云:“无诤有二:(一)以三昧力将护众生,令不起诤心。(二)随顺法性,无违无诤。”又云:“善吉(须菩提)于五百弟子中解空第一,常善顺法相,无违无诤,内既无诤,外亦善顺群心,令无诤讼,得此定名无诤三昧也。”

  无诤就是不分别的意思。合而言之,就是无分别心达到了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境界。冲突、对立、不和平就是诤。诤,见于语言文字,见于行动,而实际深刻地存于内心。诤有见诤和爱诤,这二者是五蕴假合的产物。见诤是因为各自执着自己的观点而发生冲突,爱诤则是物质、情感等切身利益的冲突,这都是人类最大的烦恼。譬如有人争论:我说《金刚经》是经中王,他说真正的经王是《法华经》,观点一下子就对立了起来,为了一个虚名开始争执,这就是见诤了。

  天台宗认为圆教初门之行者,于修一切无漏对治、观练熏修之禅定时,即证得圣果,成为大力罗汉,具足六通,同时也可证得此无诤三昧。

  三昧: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又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定、等持、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等。三昧即心定于一处,就是说离诸邪乱、摄心不散,故称定;远离昏沈、掉举而保持平等的心,故称等持;正受所观之法,故称正受;调整散乱的心使正直,故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的依处,故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言息虑凝心。此一将心集中于专一对象的精神作用,可分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精神集中能力(生得定),二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后得定)。前者乃前世业力的结果,后者由修行而得。心到达三昧的状态时,起正智慧,进而与所观境冥合,分明了知,而悟得真理,甚至于直接感见圣境,此称三昧发得,或称发定。可知,三昧是证悟(正见)的必须阶段。

  然而对此三昧,各宗看法不一。俱舍宗以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列为五别境之一。而此二宗均以之为心所之一,认为心为此心所所摄持,故能住于一境,然而经部则认为心于一境相续而转,名三摩地;《成实论》主张三昧与心无异,即二者皆不许另有心所存在。

  《楞严经》云:“须菩提即从坐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须菩提由于通达空性,所以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人都能做到无恼无诤。他也由此成为众比丘的表率,被众人推崇。有起嫉妒心者,背地里对须菩提冷朝热讽,须菩提不仅不恼,反而劝阻为他鸣不平的众人说,辩白和争论就是有胜负心。这与诸法性空,无高下分别的真理有违。佛对须菩提的境界很是欣赏,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而且比诸比丘的成就都高,是第一离欲阿罗汉。须菩提却不觉得自己是什么第一离欲阿罗汉,若是他有此念,心中就有了高低上下的分别,那他就不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了。也正因为如此,佛才对他高度评价。得阿罗汉果时懂得不执着,我辈学习做菩萨度众生,道理也是一样的,你度众生一着相,就不能降伏妄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1:57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今日】20171029课堂笔记200张。
【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930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709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84,624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20170906计500篇)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热线公告】鱼象鱼说
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清爽,白发变黑。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2:44 | 只看该作者
禅味小故事:一言不合
2017年10月30日 12:00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0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禅味小故事:一言不合

  —— 师父,师兄又让我打扫殿堂,太气人了!

  —— 呵呵,一言不合就嗔怒啊

  ——……好吧,我错了

  —— 呵呵,一言不合要开悟

  [师父说]横看成岭侧成峰,你有你的“放眼大局”,我有我的“从长计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造就不同的结论和观点,“一言不合”很正常。

  当然,以凡夫的心来看,“一言不合”往往是不悦、是违缘、是逆境。逆境怎么对待呢?愚者嗔怒,于事无补,徒增烦恼,生出过患。智者或许也嗔怒,但能及时反观自照,把逆境当修炼,转障缘为道用,化嗔恨心为感恩心、慈悲心。即为,悟,在迷中得。

  再进一步,若人能放下“自我”,消融“人我对立”,那么,就没有不合之人,没有不和之事,此为圣人。当“一言不合”之际,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来源:中国佛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2:47 | 只看该作者
禅诗赏析: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2017年10月27日 09:33  禅风网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17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千 家 饭

  南北朝·契此和尚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作者]

  契此,明州奉化县人(今宁波奉化),生活在唐末五代。他是一个下层游方僧人,由于经常被着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

  契此一生逍遥自在,为人放诞不拘。平生惟愿持杖云游,浑身上下别无长物,止一钵一布袋而已。喜啖千家饭,淡看人间名利。尘劳行脚,化身千百亿,度脱了不少世人,人皆以为弥勒佛转世。

  [赏析]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描述盛行于印度和南传佛教国家如泰国、缅甸、锡兰等地出家人的生活形态。每天早上在几条街或几个村落沿门托钵,但不至于托千家的饭,这是形容没有固定的寺院,经常在行脚之中。中国只有少数云游僧,布袋和尚是其中之一。他具有神异能力,被尊为圣僧,神出鬼没,居无定所。这种生活方式使人感觉自己只有一个身体。

  “青目睹人少”,这一句用了稽康用青白眼对待知己与俗人的典故,表明他不为人知的寂寞与孤独。同时也形容了布袋和尚逍遥放旷,无拘无束的一生。他用非常澄澈、明亮、无染的眼光,也就是智慧的眼光来看人,然而看到的人很少。这句话有双重意思。在山林野地要遇到人不容易。另一重意思是他用智慧冷静的眼光看人间,像人的人太少了,也就是说有智慧、有高洁品格的人太少了;而修行人之中,对佛法、禅法有实修实证、正知正见的明眼人也太少了。

  注:“青目”,“青白眼”名典,对人好就“青眼有加”,对人不好就“白眼相向”。阮籍是始作俑者,《晋书。阮籍传》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稽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买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问路白云头”,一路碰不到人,遇到的人又不知道路怎么走,只好向白云问路了。另一层意思是,像我这样的人要问道于何人?有智慧、开悟的人太少,在修行的路上找不到伴侣或可以指路的人,只好请大自然来告诉我了。

  这首诗很美,画意浓厚,从中可以体会他的心境,一方面觉得很凄凉,却又很自在。

  在禅宗的僧侣之间常提起此诗,是所谓闲云野鹤的生活。可是如果生活像闲云野鹤,心中对红尘物欲还是放不下;或者物欲放下了,知见障碍、观念执着却放不下,就都不能用这四句诗来形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2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2:5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个人接受这四项真理 他就是佛教徒!腾讯佛学宗萨仁波切2017-10-29 16:10
[url=]分享[/url]

[url=]收藏[/url]


[摘要]许多人误以为佛陀是佛教的神,甚至在一般认为的佛教国家,如韩国、日本、不丹等,对佛陀和佛教都有这种神化的看法。

文 / 宗萨仁波切

许多人误以为佛陀是佛教的神,甚至在一般认为的佛教国家,如韩国、日本、不丹等,对佛陀和佛教都有这种神化的看法。难怪局外人会认为佛教徒就是追随这位外在的称为佛陀的人。然而,佛陀本人曾说,我们不应该崇拜个人,而应该崇拜此人所教导的智慧。有许多人也同样先入为主,认为转世、业报是佛教最重要的信念。另外还有许多这类粗略的误解。举例而言,藏传佛教有时被称为“喇嘛教”,而禅宗在某些状况下甚至被认为不是佛教。有些略懂一点却还是被误导的人会用诸如“空性”或“涅槃”等字眼,却不了解其真意。



修行(图片源自网络)

如何才是佛教徒?假设你要给他们正确的回答,那么答案就会直指佛教2500年传统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 (诸行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 (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 (诸法无我)

涅槃超越概念 (涅槃寂静)

这四句佛陀宣说的话,称为“四法印”。“印”在此处意指确定真实性之印记。虽然一般认为这四法印包含了佛教的一切,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这种回答通常会冲淡了兴头,无法引起更多的趣味。四法印的意旨原本就是让人们直接了解,而非隐喻或神秘性的,他不应该像餐后幸运饼干里的字条一样看看就算了。然而法印也不是教令或圣诫。稍做思维,也许大家就能看出来,其中没有任何道德性或仪式性的内容,也没有提到善或恶的行为,他们是根据智慧而来的实际真理,而佛教徒最关注的就是智慧,道德和伦理是次要的。偶尔抽一两口烟或有一点风流韵事,不表示你就不能成为佛教徒,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被容许去做邪恶或不道德的事。



修行(图片源自网络)

广泛地说,智慧来自佛教徒所谓具有“正见的心”,但一个人甚至不需要自认为是佛教徒就能具有正见。究竟而言,是这个“见”决定了我们的动机和行为。也就是“见”,在佛教的道路上指引我们。如果我们能在四法印之上再发展善行,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佛教徒。但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呢?

① 如果你认为并非一切和合或造作的事物都是无常,你认为有某些基本的元素或概念是恒常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②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情绪都是痛苦的,如果你相信实在有某些情绪是纯然愉悦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③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现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事物确实本具自性而存在,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④ 如果你认为证悟存在于时间空间及能力的场域之内,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修行(图片源自网络)

那么什么令你是佛教徒呢?你也许不是生长在一个佛教的国度或出生在一个佛教家庭,你也许不穿僧袍或剃光头,你也许吃肉,而且崇拜饶舌歌手Eminem或性感名模Paris Hilton,这不表示你不能是佛教徒。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是超越概念的。

当然,你不需要随时随地不停地专注于这四项真理,但它们应该常存于你的心中,就好像你不需要随处都忆起自己的姓名。但当有人问起来,你马上就记得,完全不会犹疑。任何接受这四法印的人,即使没有接受过佛陀的教法,甚至从未听闻释迦牟尼佛的名字,也可以与佛同道。

修行(图片源自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5-19 07:34 , Processed in 0.06642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