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
经穴名。见《外台秘要》。位于脐正中。《证治准绳》:“按脐为神阙穴,禁针之所。”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五淋;配公孙穴、水分穴、天枢穴、足三里穴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不和);配长强穴、气海穴、关元穴治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神阙(隔盐灸)配关元穴、气海穴(重灸)治中风脱证。
〖刺灸法〗禁刺;可灸。
〖别名〗脐中,脐孔穴,气合穴,气舍穴,气寺穴,维会穴,命蒂穴。
〖穴义〗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标记。
名词解释1)神阙。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阙,牌坊也。该穴名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
2)脐中、脐孔。指本穴位置在脐中。
3)气合。气,气态物也。合,会合也。气合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会合。本穴为人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对人体中的外表物质有强大的收引作用,任脉之气至此后皆缩合而降,故名气合。
4)气舍。气,气态物也。合,来源也。气舍穴名意指本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来源之处。本穴为人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部位,由于人体引力场的作用,体表的气血物质在此皆为缩合变化,但本穴气血并非全部缩合冷降,而是仍有小部分水气循任脉上行,此部分上行水气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故名气舍穴。
5)气寺。气,气态物也。寺,寺院也。气寺名意指本穴为任脉之气的聚集之地。
6)维会。维,维持也。会,会合也。维会名意指促使任脉气血在此会合的作用。理同气合名解。
7)命蒂。命,性命也。蒂,蒂结也。命蒂名意指本穴为胎儿与母体相连的性命纽带。
功效 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
主治 1)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
2)虚脱。
灸法 在此穴施灸可益气延年,一向受到古今中外养生家的重视。临床上多用神阙隔姜灸和神阙隔盐灸。
神阙隔姜灸 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最好每晚9点钟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神阙隔盐灸 《类经图翼》卷八曾载有,在神阙穴行隔盐灸,“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如用于保健,可取干净食盐适量,研细填满脐窝,上置小艾炷或中艾炷施灸。最好与神阙穴隔姜灸配合使用,以防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
拔罐 神阙穴拔罐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中医名为“瘾疹”,是皮肤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属于过敏性皮肤病。采用神阙穴拔罐法治疗此症,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简介如:
取穴:神阙(脐中)。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将酒精棉球点燃,迅速投入罐内,随即取出,乘势将罐扣在脐部神阙穴,待3~5分钟后将火罐取下,再进行第二次。连续拔三罐为一次,每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
荨麻疹有内外之因,其外者有风寒、风热之分,其内有脾胃虚弱、湿邪内盛等因素。神阙穴乃任脉穴,具有健运脾阳、和胃理肠、温阳救逆的作用。在此穴处拔罐,能祛风利湿,使内邪由此而出。临床经验证明,拔罐局部瘀血越严重,效果越佳。
形状 临床医生发现,从肚脐眼的形状可以看出身体健康与否,详述如下。
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圆形:肚脐若为正圆形,女性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则表示精力充沛、血压正常,五脏六腑都很健康。
海蛇形: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注意。
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
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患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会向内凹陷。
肚脐浅小:表示身体较为虚弱,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浑身无力,精神状况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