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豹哥 于 2010-4-28 20:24 编辑
3 Z) S9 O9 b) o& Y) e3 c2 G! ^
" f( z( [* v* X" n2 }6 u; ]对两腿推力大小不一的最合乎逻辑的3个解释是:1、一腿与另一腿相比,力量较小;2、两腿粗细不一;3、一腿比另一腿动作幅度大。研究表明,第三种解释最可靠。1975年,柴班斯基对蛙泳腿部技术掌握较好和掌握不好的两组运动员进行力量测试结果表明,两组运动员腿部力量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1988年,尼姆斯及其助手报告称,对两腿膝部伸展度和外翻度测量结果表明,左、右腿有差别,然而没发现两腿长、宽及围度上有显著差异。因此他们认为,进行提高膝关节活动幅度的练习,以及进行增强踝关节灵活性的练习可提高蹬腿速度。
9 U. l4 M( b3 v" y
5 J8 @% i ?$ S+ l, ~! {膝痛 2 _9 ]( R- v5 c9 K/ {6 i, a) I
; [8 k6 P, J! c+ @. G* U7 I# O% `( R: j教练员和蛙泳运动员都清楚,膝部疼痛问题的严重性,小而言之,宝贵的训练时间丧失了;大而言之,膝痛可结束蛙泳选手的运动生命。
" j, L# |) C+ u0 X7 g# f, v) _6 M1 u( n6 z* a. A
膝痛一般是由膝内侧副韧带慢性炎和膝关节半月板炎引起的。膝关节结构如图19上的插图。
5 ~0 j# k6 y" q5 s: j' F3 i$ _6 d( ^. H+ K# N# w6 W @! Y
( G4 a3 D! O6 z Y& s9 T9 ^, t" B1 p图19 膝关节结构图
0 {0 e- y, D" s; D
5 L' I, k* `- ~9 ^4 R" |膝内侧副韧带连接股骨与胫骨(小腿内侧骨)。膝关节内侧半月板附在内侧副韧带上,运转在股骨和胫骨之间。它是由软骨结缔组织和股骨、胫骨间的衬垫组织组成的。
2 X$ R; l; k4 h- M, e. A7 Y7 j2 b, ]3 H, q; J
腿部做蛙泳外翻和蹬夹开始动作时,膝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受力很大。运动员小腿做外翻动作时,股骨头内压,胫骨头外拉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过度用力时,韧带往往被撕裂。同时,在韧带撕裂处的半月板受到挤压。这些部位往往产生炎症,进行蛙泳蹬腿时有疼感。从图19可看出,运动员翻腿时膝部组织受力情况。
' q" T2 ^% y% w7 m* @3 F& r- F
3 B3 W V4 g7 j | P蛙泳运动员中的膝痛、膝伤现象较普遍。 ) R% L' ~' |5 Z( W/ g
8 X* f$ ?4 }, F; o
其原因在于对大多数人来说膝部外翻程度是极其有限的,然而做好蛙泳蹬腿动作,首先应做好翻腿动作。因此,蛙泳运动员往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要提高蹬腿效果就要冒膝部受伤的风险。一些选手既可进行正常蹬腿、膝部又无伤痛出现。然而另一些选手一遇伤痛出现的苗头,马上要缩减腿部练习量,直到伤痛消退时为止。
+ `9 J0 d, h; R% m% S* ~
& `( L" C+ w. R膝部易出现伤痛的蛙泳选手应考虑变换一下蹬腿方式,以减轻膝内侧副韧带和半月板的受力情况。这些选手可缩减外蹬幅度,应更注重后蹬。这会减轻膝部负担,但会缩短蹬夹动作路线,减弱腿部动作的推力。
1 S/ @: ?. }. f8 U. N0 R+ F" s
, F9 b1 P1 ]; X# X# _ \还有一种技术既可减少膝部伤痛的发生率,又不会过份降低蹬腿动作的效果。运动员采用这种技术收腿时,两膝外分宽度可稍大些。采用如此宽度开始翻腿时,由于两脚外翻程度适中,无须膝部过份外翻。 采用这种技术应保持类似螺旋桨式的蹬水特点,同时又不至于引起膝部软组织过分紧张。然而由于开始翻腿时,两膝外分宽度略宽于体宽,将加大身体的形状阻力,不过可免受膝部疼痛之苦。因此,为避免膝痛,运动员翻腿动作应适度。
, Z+ }8 `+ {; J7 p2 c$ W V" H3 h! B- B0 Y. {! l9 H/ i
臂、腿动作的配合(Timing the arms and legs)
5 V1 q. y2 t/ s" T6 d
/ l0 G) G* i; F# o Z, k. k游泳专家们认为蛙泳臂、腿动作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即紧凑(continuous)、滞后(glide)和超前(overlap)三种配合方式。紧凑式配合时,两腿一并拢,马上开始划臂。滞后式配合时,蹬腿动作完成之后与开始划臂之间有一短暂滑行时间。超前式配合时,蹬腿动作尚没完成,已开始划臂动作。 # z/ @ ^/ Y3 V+ N2 q$ [
% t8 I) F4 t. a& Q' _5 w- `- `4 a1 x大多数教练员认为,在臂、腿动作的三种配合方式中,滞后式效果最差。这是因为从蹬腿动作结束到开始划臂,产生推力之间游速明显下降。滞后式配合游速下降情况如图20。图中的阴影区游速开始下降,此时,运动员处于滑行阶段。在这一阶段,游速从1。70米/秒大致下降至1。50米/秒。当双臂外划抓水时,游速进一步下降到1。40米/秒。从蹬腿结束至划臂再次产生推力之间大致间隔0.4秒。
4 W$ p5 f5 x/ I2 f* K7 x
' k) e1 s/ ]) R% ^. n% M
) c9 }" i* }' X& { u图20 采用滞后配合技术的运动员游速曲线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