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豹哥 于 2010-4-28 20:24 编辑 % k, s1 I$ \7 Z/ s
0 `9 O! I, H) a: K. C$ F+ F蹬夹(insweep) I- z j/ d( [, `. H1 G. y
7 [* e H/ d5 F8 w% _
两脚对水后,开始蹬夹动作。该动作阶段如图5,i-k,图13,c-f。在蛙泳腿部动作中,蹬夹动作是产生推力的唯一阶段。 : h' x8 P G P: ^, Z% P
& M. g: J; J7 x& c9 n4 V9 C H+ N; W
两脚后下蹬夹,直至两腿完全蹬直,接近并拢时为止。蹬夹动作开始时,脚掌内下转、蹬夹动作结束时,脚掌内转(图13,f)。 ( z$ h3 i8 j8 T& q1 F: B: `# @
* c. ?8 L( A+ b% q( u0 m两脚并拢前,蹬夹动作结束。蹬夹动作一结束,由于惯性的作用,双脚向上,向水面靠近,成流线型的滑行姿势。在整个蹬夹过程中,蹬夹速度逐渐加快。蹬夹动作结束前,两脚开始上摆时,蹬夹速度最快。 8 U# Q) G+ @. w1 p' q- v% V
' G& [$ J* \! `- {( _' }
蹬夹动作实际可分两个推力阶段。更正确地讲,应把第一推力阶段称为下蹬,因为这一阶段两脚向下外蹬水。第二个阶段是夹水动作。不过我们还是把蹬夹动作当作一个动作来分析,因为运动员都认为蹬夹是一个连续动作。然而,我们将分别讨论蹬夹动作的推力机制,以便读者了解该动作推力产生过程。 / S- Q2 t8 F4 S& f
2 b) q% u/ Y e. N
/ m) X2 e, P5 [6 @: h* i" P9 C
图14 蹬夹动作下蹬阶段推力产生过程
$ e2 k( h3 D6 t% L: x' c' O
6 _3 a4 u1 i( l, B" ~" J蹬夹动作下蹬阶段推力产生过程如图14。外翻的双脚在外下蹬过程中应下转。此时,脚掌的大脚趾侧领先蹬水。通过运动员脚掌的水流流动方向是向上, 然而正如粗箭头所示,斜下移动的脚掌上将产生一向后的力(推力)。 9 Q0 ^& [: c% c4 i, b3 g
4 c3 q) k4 F8 F% @* f两脚接近蹬直时,蹬夹动作下蹬阶段动作结束。此阶段是产生推力的最主要阶段。当两脚移动方向由下转向内时,开始夹水动作阶段。夹水动作至两脚接近并拢时为止,两脚继续内下转,转至两脚脚掌相对,蹬夹动作完成,开始下一个腿部动作。此时两脚姿势如图15。图16表示在蹬夹动作的夹水阶段,脚保持何种姿势才有推力产生。 4 m$ n" i5 I- E+ Z( H
9 s: p$ H. ]# @! q0 w, T4 K * C. p" \! t5 ?, x& h- ^! H
图15 该幅蛙泳腿部动作侧视图衷明蹬夹动作的夹水阶段,两脚的理想姿势
( \$ P* x+ I0 S% {6 t+ d- y
0 T, `1 Y5 l& ~+ z: A![]()
1 E7 E9 i X) \2 l( {图16 在蛙泳腿部动作的夹水阶段推力是怎样产生的
7 y# p' M5 a: U+ _ |4 r' K5 r
9 C" `& J! C7 e& H7 o) m同上一动作阶段一样,脚掌大脚趾侧继续领先蹬夹水。然而由于两脚脚掌几乎直接做内夹动作,所以水流从脚掌大脚趾侧向小脚趾侧流动。图16上的粗箭头所示,内转的脚掌使流经脚掌前的水流瞬间向后流动,从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将推动运动员向前游进。 9 r# N9 i" t/ S) a. ~4 V
) r2 o1 k' B# N2 V. q C q
两脚的攻角对推力的大小至关重要,这也是在腿部动作的该阶段最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在腿部动作的这一阶段为获得最大推力,必须屈踝,以便脚趾指向池底,两脚掌相对。然而人们一般叫运动员此时脚趾向后,两腿提向水面。应指出的是,这两个动作应在蹬夹动作已完成,推力已消失时进行。这一技术错误,我们将在下一部分,在蛙泳易犯错误部分进行说明。
. K/ K1 r' n; k) |6 ]; _
! M! Y% w& _9 @8 L( ] i, m蹬夹动作的后一部分产生的推力没有前一部分产生的推力大,有些世界级选手,甚至有些世界纪录创造者忽略这部分动作是可能的。然而这些选手会出色地完成蛙泳腿部其它部分的动作,他们会出色地完成屈踝和脚掌内转动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