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10-7-2 21:21 编辑
于培智
旅美著名书法家于培智先生擅真草隶篆诸体,与于植元先生、于涛先生并称“大连三于”,是大连市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大连市书法家协会第一任秘书长,组织举办过大连市第一届书画篆刻展。
于培智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移居美国,此前在大连文物部门工作,与启功、刘海粟、叶浅予、梁树年、张衍、徐邦达、谢稚柳、陈云浩、溥雪斋、罗福颐等大师交往深厚,常有书画印往来。
于培智先生现任美国加州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有《于培智书法作品集》、《北美百名书画家作品集》问世。
读于培智书法
崔自默
于培智,号大愚,真个是愚而生智、智而返愚,那是怎样的精神境界呢?1934年出生的于培智,由农村而城市,由无学而有学,由普通而不普通。大学中文本科,是他的问学之始;而后是为人之师表的经历,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再往后有机缘进了文物部门,搞古代书画鉴定,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和积累,所谓穷究毫末,岂可轻易言哉。实践出真知,没有切身的笔墨经验,对于书画鉴定而言,总是隔膜。明乎此理,是于培智从事书法创作的客观动因之一。张珩、徐邦达、启功、谢稚柳、陈云浩、溥雪斋、罗福颐等都是他的指路人,他由业余爱好者,开始走向专业化。地利条件,使他亲自触摸到全国出土的许多文物实物资料。秦汉简牍、铜器铭文、碑版砖碣、墨迹手札,他悉心临摹、揣摩。时间就这么一日日地过去了。
平地起波澜,生活的真味,没有遭遇到大的波折者是难以体会到的。波折,也只是为成功者准备的,一个人的幸福度,与他的挫折商有密切关联。使于培智刻骨铭心记忆住的,也许是两年的牢狱之冤屈;虽然可以象叶浅予开导他说的那样,人没坐过牢其经历是不完整的,但是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经历来实现人生的完整呢?不管怎样,人的傲骨和正气,会自然地散发在他的周身四围,从于培智书法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这种消息。读他临习的《中山王错铜器铭文》,读他的篆书、隶书或篆刻,优游不迫,沉着痛快,其风骨洞彻,气格凛然。
传统,我以为可以分为活的和死的两部分,我们所要承继的,当然是活的部分。启功先生认为,要了解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要找活人交谈,而要学习优秀的书法作品,则要去找古人。其实不管是找今人还是古人,也不论是面对实物真迹还是亲聆大师教诲,其目的还是一个:掌握活的所在。惟有其活,方得以变通融会。于培智的书法,能推陈出新,依靠的原动力,还在于激活了这活的因子;这活的因子不存在于外物一隅,而在于内心诸方。
一切由新始,心与时间俱。已届古稀的于培智先生,对于笔墨之道,乐此不疲,老笔弥坚,其成就存乎其中。一个人的成就,不由自己主观决定,而且其大小总是相对的,重要的是要自己经由“日日新”之路,来验证知行合一的率性之道。艺术的境界,同生活的层次一样,必须以不可知的领域来最后区分。过去与未来,有许多未知的成分,而当下,不间断地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快慰,则可以证明个人的崇高性--------那是行而上的精神生活,是超脱了行走在米盐之地后的冰雪之心的极至升华。愿与于培智先生共勉。
摘于《书法江湖》2005年第12期
浩歌一曲大江东
半翁 于培智是我市书法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也是四十多年前我学习书法篆刻艺术的启蒙老师。
去年9月,老师携夫人回连探亲。再次相见,我已年近六十,而先生更是一位古稀老人了。
先生早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后供职于大连市文物店。“文革”前,当书法艺术刚刚在我市普及的时候,他便开始从事我市业余书法活动的教学与辅导,并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文革”后,他曾主持筹备举办了首次大连市书法篆刻展,并参与了大连市书协的组建工作,为我市的书法事业作出过贡献,被辽南书界称作“三于”之一。而后来发生在他身上的带有悲剧色彩的传奇经历,令他的家境和人生跌宕起伏。
那是8年前,先生第一次回连时,曾到我家作客。多年没有见面,他即席为我留下了两件墨宝。一件是摘录陶铸诗句的篆书联“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其深刻的寓意、平和的襟怀可想而知;另一件是他特地为我作的一首七言诗,并在诗后补跋曰“我与德鹏相识三十余载,栉风沐雨,始终肝胆相照。去国五载,书此以致友情”。师生情谊,跃然纸上,令人百感交集。作为一位身居海外十余年的中国传统文人,他在国外的生活并不富裕。从前些年经营书画和鬻字治印到如今依靠微薄的退休金,他的生活可谓清苦。但环境和生活的改变却未能改变他坦然处世、不卑不亢的顽强个性,更改变不了他为之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的艺术事业。先生的书法,四体皆能,兼工篆刻。这些年他以自己从艺数十年的深厚功力和在文物部门工作多年的丰富阅历,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探索书法篆刻艺术,创作出一批艺术精品。前几年,在由中国书协、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同日、韩等书法组织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上,先生的作品曾荣获海外组金奖;近年国内编撰的一些篆书字典,也收录了他的墨迹。目前先生还担任美国加州书画协会的顾问等职。人书俱老,艺有所成。
去年春天,他让从日本来连出差的女儿捎来留我存念的一件行书中堂,内容为“历尽艰辛七十春,陶流书艺至于今。白发忧梦儿时事,异国更怀故乡人。汤山忧患同忧患,三峡欢欣共欢欣。华夏艺葩绽寰宇,纵于泉下亦称心。”是他于非典时自作七言诗,翰墨行间表露出他对故土、对艺术的一片赤诚。
其实前年春节我同他通话时,他本打算回来的,却因非典未能成行。这次回连探亲期间,他先去北京联系出版自己的作品集,又专程去山东文登祭祖寻亲,日程匆忙,亦不忘给家乡留下大量墨宝。先生耳闻近几年多位书界知己的相继谢世,追忆往昔,更不免多了几分伤感与哀思。
“年届古稀近归程,一如秋叶渐凋零。宴席好聚应好散,浩歌一曲大江东。”这是临别前老师相赠的又一件墨宝。他说:“心求其静,人求其德,艺求其精。”
当春天他的书展在家乡开幕的时候,我们期待他的作品会散发出艺术的芳香,也由衷地祝愿他办展成功!
作者简介 书法篆刻家张德鹏,号半翁、素斋主人,国家二级美术师。1946年生,大连市金州区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连市职工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入选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第二届全国刻字艺术展”;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篆刻艺术展”、“西冷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展”、“当代细朱文精品篆刻展”、“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等国内外重大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