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格言联壁
学问类口里伊周,心中盗跖。
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独凛明旦,幽畏鬼神,
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译文】满口仁义道德,但内心却充满邪恶,只是
责难他人而从不责骂自己,这种人称为“挂榜圣贤”。
只怕恶行为人所见,能敬畏鬼神,知人事而不知天理,
这才是实际的学问。
本帖最后由 古月胡 于 2010-12-15 20:04 编辑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殴人,
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
无学问底识见,如疱人炀灶,
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译文】没有根本的气节,就好像醉汉喝醉酒打人,
当时很勇敢,酒醒后勇气全消,没有一点力气。
没有以学问为根本的见识,就好像厨师在炉灶前面,
面前光亮而身后周围都没有照顾到。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
不然,耳边口头也。
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
不然,臆说杜撰也。
【译文】事理以内心的领会方能精确,故应当
沉稳,要不然成了耳边口头的琐事,过后即忘。
事理要依据典故,因此必须广博,否则就成了
随意推测,胡编乱造。
格言警世,修身。! 高深 回复 3# 古月胡
我来完了。
看了三篇,太深奥,不适合我,呵呵,:D :D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
所以说惟精。
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
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
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
而必变。
【译文】事理有一点疏漏就是不真实,所以要精确,
众说纷纭必然产生疑惑。只要心不坚定,便不能守理
,所以说“惟一”,否则遇到利害即不能坚持原则。
回复 7# 古月胡
之乎者也,深也。 接人要和中有介,
处事要精中有果,
认理要正中有通。
【译文】待人要平和而有原则,处事要明确果断,
对事理要正直而通达。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
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译文】生于古人之后而议论古人的缺失容易,
易地而处,做古人的事则不容易。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
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译文】古时的学者,得一嘉言便身体力行;
现在的学者,得一嘉言则希望取悦别人。 这三篇,又通俗了。 这三篇,又通俗了。
笑傲江湖. 发表于 2010-12-10 21:17 http://bbs.china-ws.org/images/common/back.gif
您就慢慢看吧!好戏还在后头呢!
哈哈!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
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译文】古时君子,惟恐别人耻笑自己无能,
所以努力学习。现在的君子,恐怕别人耻笑,
则尽力掩饰自己的过失。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
度量要广,熟读五经诸史。
【译文】见识要宽广,则应游历名山大川开阔眼界。
度量要宏大,则应熟读经史等书。 先读经,后读史,
则论事不谬于圣贤;
即读史,复读经,
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译文】先读经书后读史籍,则论事理必不会
与圣贤相反。既读史籍再读经书,那么看书就
不只是为了摘章引言。 读经传则根柢厚,
看史鉴则议论伟;
观云物则眼界宽,
去嗜欲则胸怀净。
【译文】读经传则学问根底深厚,看史籍则
议论宏大,观赏风景则眼界宽广,去除欲念
嗜好则心胸明净。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
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译文】家庭里,应有至高无上的愉悦,
除六经外,没有更新奇的书籍。 何想何虑,居心当如止水;
勿助勿忘,为学当知流水。
【译文】不用怀太多的思虑,心应如水般平静。
不停止不忘记,读书应似流水不止。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
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译文】心境不能杂乱,杂乱则精神恍惚而不能
专一,心不能劳累,心劳累则精神疲倦,读书即
无从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