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那仁朝克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螺号——中国冬泳人的骄傲!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3 | 只看该作者

 



李德伦fficeffice" />

德伦是中国乐队行当的老前辈,因感叹文革时期大好时光被荒废,从中国刚刚开放起就全身心的投入交响乐的大面积普及,登台指挥演出、举办音乐讲座、培养后起之秀、力邀国外著名乐团来华演出等等往来奔走,一转眼不觉以至暮年。显而今交响乐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已远非昔日可比,李德伦李大爷功不可没。

199911月临近终年的李大爷竟然又一次登台指挥,这一次与他合作的是多次来华的小提琴大师斯特恩。两个老头年纪加起来足有160,李大爷略长几岁,200多斤的身躯外加一身的疾病,现场的听众无不替他捏着把汗,可当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个音符流淌出来,由衷的喜悦便在大厅里缓缓萦绕,旋律舒展而轻盈,可李大爷所承受的艰辛也可想而知。过两天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张照片《大师珍重》,斯特恩双手捧着李大爷的脸,二老泪水隐约、相视无语。这就是大师李德伦的天鹅之歌。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12:22:05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9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3 | 只看该作者

 


                        伯恩斯坦fficeffice" />

   一次听到伯恩斯坦的名字,还以为是那个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呢,我就纳闷,怎么回事?这位先生不玩修正主义,改玩音乐啦?细一了解原来ffice:smarttags" />两码事。

   伦纳德.伯恩斯坦既是位创作勤奋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一位音乐教育家,还曾兼职电影人、社会活动家,当然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他是一位成就非凡的指挥家。

   作为最早向世界推广和介绍马勒的指挥大师之一,伯恩斯坦无数次演绎并灌制马勒的交响乐作品,并以讲座的形式对马勒作品加以解释和普及。有一套他指挥演录的“马勒全集”集中体现了这些成果。尽管有不少马勒专家各自拥有不同特色的马勒,可伯恩斯坦的马勒应该说具有相比之下的整体优势。瓦尔特演绎的“大地之歌”堪称头号权威之作,可惜那是单声道录音。塞尔演绎的“第四”,罗伯特.萧的“第八”各争其辉,但伯恩斯坦的“全集”献给我们的是一个系统完整的、内在逻辑清晰的马勒;是一个大起大落、焦虑不安、在跨越1920世纪时跌跌撞撞、身不由己,但始终为贝多芬守望家园的马勒。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21:28:20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0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3 | 只看该作者

 



伯恩斯坦fficeffice" />

   是伯恩斯坦早年的一幅肖像,专注的眼神、微锁的额头昭示出一种义无反顾的使命感。我很喜欢两个以上光源所形成的立体构图,明暗交界面被凸现于画面中央地带,嘴角、鼻翼、下颚、眉宇和双眼在这个区域里的凹凸起伏得以明确地表现,因而获得舒展而有节律的线条排布。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21:29:21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0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4 | 只看该作者

 



陈佐湟fficeffice" />

德伦他们之后的新生代英才辈出,陈佐湟算的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改革后的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条例整顿了乐团的纲纪,中国这只头号“皇家”乐队总算变了一副面孔,各声部组声音齐整,衔接和呼应也层次清晰、干净透亮、再请上几个外援,包括一些国际上重要的指挥家,演奏家帮忙给咱们的乐手点拨点拨——象这个迪图瓦、孔泽尔、梅塔、穆特、帕尔曼什么五六的,国交还真让人刮目相看,录制的一些CD也不同凡响。阿什肯纳奇金口玉言夸得他们心头暖流是一股接着一股:如果有一天中国交响乐团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21:46:44 编辑过]

点评

快乐  发表于 2016-12-22 15:20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4 | 只看该作者

 


黄飞立fficeffice" />

飞立先生1917年出生,1941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前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任讲师、副教授。1948年赴美国耶路大学音乐学院留学,师从保罗.亨德米特音乐大师学习理论作曲。1951年毕业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先后任作曲系副教授、管弦系主任。1956年创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任教授、系主任至1988年退休。黄飞立除教学外经常应邀到国内各主要城市的演出团体担任客座指挥或训练乐队,还多次应邀到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进行访问、交流、客座指挥、讲学和音乐比赛评判等活动。1988年退休后仍积极参加许多社会音乐活动,特别是北京市教委主持的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活动。任北京市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他参与创办了北京市中学生《金帆交响乐团》,中关村二小《金帆少年交响乐团》。现任北京101中学《金帆交响乐团》终身指挥和艺术总监,五十多年来黄飞立为繁荣祖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贡献。美国耶路大学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都分别授予黄飞立《功勋证书》、“杰出贡献金奖”、“教育建设奖”等奖项。2001年,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学会为在音乐事业中的突出贡献,给黄飞立颁发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及荣誉证书”。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授予他《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奖》。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12:23:45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0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4 | 只看该作者

 



霍洛维茨fficeffice" />

   洛维茨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钢琴巨擘,其地位等同于小提琴世界的亚莎.海费茨,而且也是个犹太人。演奏曲目无所不包,演奏技巧炉火纯青,也许只有鲁宾斯坦肯普夫、巴克豪斯可以与之争辉,但我个人更倾心于霍洛维茨的俄罗斯味道,那是一种和拉赫玛尼诺夫同出一辙的气质,一种被俄罗斯大地所感染和教化了的品性。这一切最集中地表现在他所演绎的一系列俄国作品之中,如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随想曲、老柴第一钢琴协奏曲等等。不论你身处何处,霍洛维茨的精湛演绎都会把你带到一望无垠的森林和旷野,从第聂伯河到乌拉尔山脉,夕阳斜照下的晚钟回肠荡气,宽广辽阔的俄罗斯大地深呼吸永远使人沉醉和忘情。在霍洛维茨的钢琴声中,俄罗斯仿佛是所有人精神上的祖国。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21:48:18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0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5 | 只看该作者

 



海费茨fficeffice" />

   20世纪小提琴巨擘,世人公认为亚莎.海费茨,这个出生在立陶宛的犹太人把小提琴艺术水准推向极致,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听听下面几位大师是怎样说的——萧伯纳说:您能否适当拉错几个音符,否则全能的上帝也会嫉妒的。克莱斯勒说:听了海费茨的演奏我真想把我的小提琴砸了。斯特恩一讲话简直令我等陷于绝望:只有把琴拉到我这份儿上,才能听的懂海费茨……不过这话也不必当真,反正就我来说,我搜集的好多部小提琴CD都必有海费茨的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赫、柴可夫斯基、拉罗、威尼奥夫斯基、西贝柳斯、圣桑、萨拉萨蒂、等等等等。在这些情感激流的宣泄中,海费茨的琴声辉煌而嘹亮,高亢、饱满的音符穿透历史的云雾,连接起从贝多芬到未来所有的时代。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21:49:26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1
68#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5 | 只看该作者

 



梅纽因fficeffice" />

   纽因曾多次来中国访问、演出、教学,这自然是李大爷等人力邀的结果,这老头很快变成为李大爷的挚交,对东方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据说走哪儿都扛着《老子》、《论语》,80多岁还能练瑜珈功,拿个大顶、竖个蜻蜓什么的跟玩似的。他自己成立了一个教授小提琴的学校,还特意从中国挑选了几个孩子去培养,那个胡坤便是他的关门弟子。1997年师徒二人在北京演出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81岁的老先生担任起指挥之职,高尚的音乐旋律在大厅里回响,人们惊叹这个绝版的勃拉姆斯依然是层林尽染、湖水浩瀚,然而不到两年,老先生便嗑然辞世,全世界都默然致哀。对于中国的哀乐人来讲更是悲情无限。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21:50:56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1
69#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6 | 只看该作者

 



斯特恩fficeffice" />

以前常常惊叹为什么世界级的小提琴大师多是犹太人呢?亚莎.海费茨、耶胡迪.梅纽因、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埃尔曼、津巴利斯特、米尔斯坦、西盖蒂等等……当我得知爱萨克.斯特恩也是犹太人(而且是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会主席)时,更加瞠目结舌(其实不止这些人,还有诸如胡贝尔曼、帕尔曼、祖克曼、沙汉姆等人)。后来我一头扎进故纸堆中自认为找到了答案:犹太音乐家本质上讲都是独奏者,自从耶路撒冷被焚毁,漫长的中世纪残酷地压制着这些圈在“栅栏区”里的异教徒,他们只有靠着独奏小提琴才能宣泄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自己和大卫王的精神纽带,当年大卫王也是一位“嗓音甜美的歌手”。颠沛流离的亡国史、曾经有过的辉煌、苦难和浩劫、使得这个小小的民族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并抑制不住要用小提琴把这种情怀唱出来给世人听。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36:13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1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6 | 只看该作者

 



斯特恩fficeffice" />

   1996年我在以色列参加一项劳务合作项目,周末游览特拉维夫的时候,在拉宾广场见到一位老艺人在拉小提琴,我感觉他特别象斯特恩便和他盘道,他说他和斯特恩倒是有点缘分,斯特恩访问苏联时他曾和斯特恩在一个弦乐四重奏组里合作演出,可惜时过境迁,苏联已不复存在,他移民来到以色列却沦落街头卖艺为生,说罢黯然神伤。等他缓过劲来,又跟我聊起斯特恩。我说从打1979年以后斯特恩就是中国的亲人,经常来华访问演出、教学,还从中国挑选一些孩子送往国外培养,不知您是否看过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他说看过看过,说着便拉起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首乐章的片断,并模仿斯特恩的动作和微笑,仿佛在为自己的犹太同胞而自豪,这次该轮到我感伤了,因为这首协奏曲正是17年前斯特恩首次访华演出的曲目,音色饱满而明亮的琴声带我穿越了时光隧道,眼前这位老头俨然就成了近在咫尺的斯特恩。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37:10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1
71#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6 | 只看该作者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fficeffice" />

   太血统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苏联自己培养出来的小提琴大师,人称“莫斯科的帕格尼尼”。演奏俄罗斯作曲家的经典最具权威性。比如说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大卫手里浸透了老柴全部的喜悦和悲伤。如果说论及演奏技巧他与海费茨不分伯仲的话,那么与海费茨的冷峻和理性相比,大卫的感情世界更加贴近作曲家本人,更加具有俄罗斯本土气息。卫国战争期间,在前沿阵地上到处都能听到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琴声,在列宁格勒、在顿河河曲、在突出的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在塞瓦斯托波尔、在通向柏林的道路上,大卫小提琴的铿锵与硝烟相伴相生。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38:17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1
72#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7 | 只看该作者

 


 

沙汉姆fficeffice" />

   1998年犹太裔小提琴手沙汉姆扛着一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来北京演出,动静不太大因为该小伙名气不大,所以没有惊动我,他的唱片我也没听过。您想,有他的师哥祖克曼、他的师父帕尔曼、师叔阿卡尔多、以及那么多的师爷象海费茨、梅纽因、斯特恩等等统治着CD排行榜,哪儿有功夫去听沙汉姆。不过这倒并不妨碍为他画张肖像,那张娃娃脸在不少音响店里都随处可见。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0:57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1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7 | 只看该作者

 



美岛莉fficeffice" />

   于这个女小提琴手美岛莉,我没什么可说的,我对她的了解可能还没您多,仅仅是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她的一张照片,觉得构图不错、光线适中、黑白灰对比也挺均衡,层次清晰而丰富,有一定的动感效果,适合于用钢笔画来表现,视觉元素集中在面部、琴板和揉弦的手指,蓬松的头发向后梯级递减、变虚变柔,视觉元素集中的部位排线相应讲究一些,力图表现出柔韧的节奏感和徐缓的韵律,用以化解这位日本女士脸上小资产阶级的忧郁。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1:59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1
74#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7 | 只看该作者

 




祖克曼fficeffice" />

   查斯.祖克曼,当代杰出的小提琴大师,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少年得志,13岁那年被斯特恩和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看中,举荐去了美国朱丽亚特音乐学院,师从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1967年在勒文垂特国际比赛上和南韩的郑京和平分了一等奖,从此一举成名。

   祖克曼为人平易、谦和,艺术上精雕细琢、一丝不苟。我记得中国开放后电台里最早介绍的贝多芬小提琴浪漫曲便是祖克曼的版本。祖克曼技法娴熟、热情奔放,让人领略了贝多芬宽广雄浑的伟大襟怀和春风化雨、水滴石穿的艺术感召力。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39:26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2
75#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8 | 只看该作者

 



弗雷妮fficeffice" />

   卡拉斯之外,我最欣赏的歌剧女高音就要算是弗雷妮了。这第一印象是来自普契尼的《波希米亚人》,她在其中饰演的绣花女“咪咪》非常的完美,被公认为是最标准的和无可替代的咪咪。论嗓音卡拉斯虽极富表现力和煽情手段,但却不及弗雷妮温存甜润和柔媚可人怜爱;论扮相苔巴尔迪也稍逊风骚。弗雷妮的 “咪咪”以其亲切动人、润物无声的超级感染力享誉世界,如果普契尼当年首演此剧时能得到弗雷妮的鼎力相助,必不至于遭到嘘声一片相反会大获全胜。据说1896年此剧首演时,当咪咪病入膏肓而高大肥硕的扮演者却毫无病态反而气冲斗牛、气贯长虹,台下观众都给气乐了——这哪儿是小鸟依人的咪咪呀,整个一睥睨群臣的女王。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5:32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2
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8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斯fficeffice" />

   腊裔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可以说是历史上的最伟大的歌剧女皇,在不算长的艺术生命里竟主演了多达一百余部的歌剧,当然她的价值不在数量上,就其音色而言,苍劲之中还透着似水的柔情,宽广的音域迄今难有人望其项背。卡拉斯是个具有强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在她“为艺术为爱情”的一生中,却没少遭遇挫折,和希腊船王不幸的婚姻,42岁就过早地损坏了歌喉,以至于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听到她的立体声录音。而卡拉斯自始自终始终都在逆境中抗争着,象她所饰演的那些个性刚毅烈女一样,人们时常在她身上看到诺尔玛、阿依达托斯卡和乔乔桑的影子,有时候她也分不清是生活在戏里戏外。据传说,在德寇占领希腊期间,有一次一帮德国鬼子到她家搜查,卡拉斯视若无睹,继续她的唱歌,德国兵里便有人同她一起唱了起来,完全忘记到这里干什么来了——艺术改变了人性。1975年,卡拉斯为艺术熬到了生命的尽头。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3:57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2
77#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8 | 只看该作者

 



斯苔芳诺fficeffice" />

   大利杰出的男高音斯苔芳诺是西西里岛奉献给世界的无价之宝。依照那里的传统和其本人的天赋,斯苔芳诺本应该出道更早一些,可法西斯的战争撕碎了他的梦想,他被征兵入伍上前线,当部队奉命调往德国布防时,他机敏地逃往瑞士,并在那里初步尝试了一下自己的艺技,战后他回到米兰继续学习声乐,随后便开始活跃在斯卡拉大都会等世界著名歌剧院。斯苔芳诺纯净通透的嗓音时常折射出地中海温暖明媚的阳光,好像斯特拉迪瓦里共鸣箱就长在了他的胸腔。在他活跃于舞台的时光里,欧洲的报纸毫无保留的盛赞他那抒情而富有魅力的音色和发自深心的炽热、恳切而动人的真情实感。在他艺术的颠峰时期,他与卡拉斯合作演录了普契尼的《托斯卡》,和卡拉斯一样,其情感的宣泄恰如奔涌如潮的火山熔岩无比震撼,至今仍在亚平宁半岛上回荡。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2:58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2
78#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9 | 只看该作者

 



多明戈fficeffice" />

明戈人高马大、帅气袭人、风流倜傥、骨骼不凡、唱得一口好歌,弹得一手好琴、更兼有乐队指挥的才艺,在音乐舞台上叱咤风云,业绩不同凡响。拿这样一副尊容用来作画不大讨好,因为用钢笔作画最多是在尊重人家肖像权的基础上在追加一点排笔布线、强化蚀刻画效果的努力,想给这位大师哥好上加好、锦上添花看来是徒劳的——他怎么就不给画家们一点借题发挥的空间呢!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6:28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2
79#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9 | 只看该作者

 



费莉娅尔fficeffice" />

   勒的复兴得利于几位功臣,主要是瓦尔特、克伦佩勒伯恩斯坦、巴比罗里和塞尔等著名指挥家。马勒的声乐作品较多,而马勒之声打动世界则离不开一位短命的天使,伟大的女中音——费莉娅尔。费莉娅尔出身贫寒,靠自我奋斗成才,终于在31岁那年登上舞台,但好景不长,刚过40岁便因患癌症溘然长逝。临终前四个月她与瓦尔特合作演录了马勒的不朽名作《大地之歌》,身患癌症的费莉娅尔此时怀有同马勒一样的惜别之情,在末乐章葬礼进行曲之后的尾声,王维的《送别》和马勒补加的填词构成了费莉娅尔与马勒的千古绝唱:这可爱的大地/布满春花,重披绿装/在那无际的长空/到处是蔚蓝色的光芒四射/永远/……永远……费莉娅尔清润醇厚的美声渐行渐远、绝尘而逝——天使蒙召复归天国,惜哉。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7:35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23
80#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37 | 只看该作者

好像图片发完了,下一步我要一个一个填写文配图。这需要好多天才能完成。请朋友们耐心等待,耐心阅读品味欣赏。有吵架的功夫,还是到这个高雅殿堂来接受艺术和精神的熏陶吧。

点评

发表于 2016-12-22 15: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7 21:40 , Processed in 0.099813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