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2石门素疏【鱼象鱼说】今日诗词

  [复制链接]
221#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14:41 | 只看该作者
文学史上描写“暗恋”最经典的一首词,写出了多少人内心的伤痛
2019
09/06
11:31
谢小楼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3


暗恋是一种卑微的情感,是一种低到尘土里的情感,但正因为卑微,其情更深,更令人伤痛。
古诗词中有写“暗恋”的吗?很少,至少在小说有限的阅读中,读到的不多,其中中最经典的就是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还被明代评家沈际飞评为绝唱。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的由来,是词人贺铸在横塘遇到一位女子,心生倾慕,却无缘相识,便写下了这一首词作。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词的开篇,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语,凌波与芳尘,都是指女子步态轻盈。词人贺铸,在路上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希望她能走到自己住的横塘路,这当然是希望她能与自己同路,渴望能多看她几眼,但女孩翩然而去,词人怅然若失,只能目送她离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接下来,词人想象女孩的生活。
她这美好的年华,是与谁一起度过呢?她也许是住在月下桥边花木缭绕的庭院里,住在花窗朱门的大户人家里,只有春天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
只有春知处,一则说词人无从探知女孩的信息,二则凡是女孩在的地方,自是春光无限,烘托女孩的美好形象。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蘅(héng)皋(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女孩离去后,词人呆呆地站以那里,直到天黑,他拿起诗笔,写下令人断肠的诗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明代评家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中评:“叠写三句闲愁,真绝唱!”那这最后三句为什么什么被评为绝唱呢?
一、化抽象为具体,无边的愁无可言说,便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这三句用烟草、风絮、雨来喻愁,使无边无际的愁,变得具体可感。
二、比喻的手法新奇。
罗大经《鹤林玉露》:贺方回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他人言愁,或以山喻,或以水喻,大都只限于用一个比喻,这三句却连用三个比喻,且三个比喻不是独立的,而是复合的景色,读起为意味更长。
三、亦虚亦实,工妙之至,无迹可循。
这三句,本是用来喻愁的虚景,但却又是横塘一带的实景,本身即组成一个凄迷的意境,可引起人纷乱的愁绪,所以读起来亦景亦情,亦虚亦实,融成一片,产生极富美感的艺术境界。
在这首词中,词人未能结识心仪的女子,连话都没有说上一句,是名副其实的暗恋,词中那中默默目送女子离去的痴情,幻想女子生活的痴念,和独自黯然神伤的痴心,写出了多少人暗恋的伤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14:46 | 只看该作者
王昌龄笔下最有诗意的江南,句句民歌风情,字字诗情画意
2019
09/05
22:42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1


我们今天有提到王昌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经典的边塞古诗。王昌龄作为王昌龄作为盛唐最最出色的边塞诗人之一,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经典边塞唐诗作品。
在他的诗歌当中我们能够能够看到戍边将士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依然能够看得到戍边将士们赤胆忠心的报国雄心。王昌龄对于边塞题材的诗歌题材有非常好的把握,也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七绝圣手的名誉。
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古诗,和他那些雄壮的边塞诗歌全然不同。那样的诗歌悲壮有余,意境不足,今天的这首古诗却很好地反映出了诗人笔下精彩的意境悠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唐诗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题目当中就能看出和之前的边塞诗有很大的不同。这首古诗想显然写的是江南水乡独有的景色之美,而且更加的富有诗情画意。情感基调的抒发也较为轻柔。
全文的主人公是一个采莲的少女,但是全文28个字当中没有一个字是正面描写,都是用衬托的手法来展现这个女子的容貌之美、身姿之轻柔,还有生机勃勃的活力。
诗词的一开始就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这个美丽的少女就在荷塘当中,和荷花荷叶交相辉映,完全融为一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采莲少女就是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她们用大自然原本的美丽衬托出自身的美艳。她们的笑脸就在荷花和荷叶中间,她们穿的衣服睡着和荷叶的颜色是一致的。诗人的眼中已经不可分辨。
“乱入池中看不见”,可以看得出诗人确实已经看不到。眼前的一切眼花缭乱,根本无法分辨哪里是美丽的荷花,哪里是美丽的采莲少女。诗人最后用什么办法分辨出来的?恐怕只能借助其它的感官。
“闻歌始觉有人来”,听到歌声是其才发现这一片荷塘当中有人过来了。
这首古诗非常富有生活的情趣,而且诗人笔下的诗情画意也让今天的我们心生向往。若有时间,我们一定要到江南水乡的莲叶何田田去观看,去寻找这首古诗当中所出现的意境之美。这可是绝美的江南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14:50 | 只看该作者
苏东坡最“懒”的一首词,懒得动、懒得想
2019
09/05
23:30
读书狗子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0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曲折,宦海浮沉几十年,大多都是被贬在外,漂泊流离。政治上的失意让苏东坡尝试从道家、佛家的经典中寻求解脱之道。因而苏东坡精通儒释道,思想融汇,对人生的沉浮荣辱时而消极颓废、时而冷静旷达、时而幽默超然。
这些思想在其诗词中多有体现,比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便有道家自然超脱的思想;还有“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颇有些得过且过、消极度日的消磨;再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便是其佛学思想的体现:万事皆空,不妨豁达观世。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绍一首颇为冷门的苏东坡词作,这首词同样蕴含着苏东坡经历人生起起伏伏后的感悟,而且还让我们看到一个特别“懒”的苏东坡:
谒金门·秋兴
北宋·苏轼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这首《谒金门》是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与友人酬赠所作,当时苏东坡尚在壮年,却已经历过官场的倾轧排挤,令人心寒意冷,才写下了这首自嘲之作。
词中上阕写景,描绘“秋池阁”的秋色:风吹帘幕、霜叶欲落、惊醒鸦鹊。虽只有简单的三处场景,却仿佛写尽秋日,如同一幅秋日霜天图:秋风、秋园、秋霜、秋叶、秋鸟、秋人,意象尽在其中。
下阕抒情,写词人见秋景而起秋兴:世间名利似浮云,官场情意如薄纸,自嘲为了追名逐利而人情冷漠与“世人”疏远!不如凭这“一片懒心”、“一双懒脚”得过且过吧!
苏东坡初入仕途不久,大有一番“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然而,他此刻所面对的却是:秋景恬淡美好,官场血雨腥风,真个令人心灰意冷,大有隐退江湖,躬耕田园的“懒心”!苏东坡绝非懒人,但此刻“心懒”却比身懒更无奈,身懒尚可纠正,而“心懒”却带的一双脚都懒了!世间无奈,莫过于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14:53 | 只看该作者
多情词牌《菩萨蛮》,两位千古大诗人都爱它
2019
09/06
10:14
诗词大会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0


要论多情的词牌,《菩萨蛮》绝对名列其中,自唐代起,皇帝到文人都喜欢唱此调,唐宣宗甚至自填本调两首,菩萨蛮从唐一直风行到两宋经久不衰。
此调为南调,天宝年间传入中国,据唐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此词牌因而得名。
花间之祖温庭筠多以《菩萨蛮》作浓艳之词,据统计有十四首之多。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是温庭筠众词之中流传最广之一,曾被谱曲演唱,选入大热古装剧做插曲,优美多情煞是好听。
si妹当年追剧时就想,唐时《菩萨蛮》曲调大抵也就是这样了吧。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唐 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唐 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唐 温庭筠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而另一位花间宗师韦庄的则相对淡雅清丽,两位在花间派也是并称温韦。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唐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韦庄做《菩萨蛮》读之似看越女浣纱,清新自然,江南烟雨的朦胧之感跃然眼前。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唐 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唐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 韦庄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和花间派有不解之缘,不知是《菩萨蛮》成就了花间派,还是花间派将《菩萨蛮》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15:48 | 只看该作者
天冷让诗人想起山间隐居朋友,最后20字看似平淡,深情扣人心弦
2019
09/06
22:4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1


唐代诗人韦应物,我们之前曾经赏析过他的几篇古诗。“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这样的唐诗名句出自他的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更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在文学史上一直流传,经久不衰。
韦应物的诗以清淡的诗风闻名后世,不管是写山间的景物,还是写朋友间的友情,还是写田园风光表达归隐之心,其中都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但其中却又不乏清丽之美。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首古诗也是韦应物的经典之作,一如既往的清淡诗风,但是却挡不住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且看这一首唐诗的全文。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首古诗就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全椒山中道士”就是韦应物的好朋友。是一个道士,而且隐居在山中。这首果实最吸引的诗句应该是最后20个字。“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想要带着一壶酒就看看你,让你孤独的隐居生活能够得到一些安慰。但是现在秋天已经来了落叶变山,我都不知道到哪儿去寻找你的踪迹了。
这20个字虽然用语极为平淡,但是人心中那份浓浓的情意已经显露出来。好朋友在山间隐居,而且现在已经是深秋,诗人自己“今朝郡斋冷”,在这人世间已经感觉到寒风有多么的刺骨了。也就更让他想起在山间隐居,各方面条件都不如他的朋友,“忽念山中客”引领全文。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这是诗人心中默默的祝福和祈祷。天气这么寒冷,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正是因为当前环境非常恶劣,才让诗人对他的朋友处境表示担忧。他希望能够安慰对方,带着一壶酒去看对方,却不知道对方踪迹在哪里。心中有一种淡淡的哀伤,有一种淡淡的苦涩,但这首古诗当中的清理之美,却也能够想象中诗人内心的深情厚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15:59 | 只看该作者
纳兰性德的一首经典名作,却道出他英年早逝的根本原因
2019
09/06
22:58
每天读宋词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2


浣溪沙 纳兰容若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康熙年间,纳兰容若在一个残雪之夜,独自徘徊,残雪凝辉,画屏冰冷,夜深人静,《梅花落》笛声,幽幽怨怨,月色朦胧,往事堪哀,惆怅满怀。“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相门翩翩公子,生来锦衣裹身,玉树临风,满腹诗书,最后结局却是坦途在身,荆棘在心,慧极易伤,情深不寿,英年辞世,耐人寻味的纳兰性德 衣食无忧,前程似锦,何来忧愁,世事无不福祸相依,有钱人的快乐,我们想象不到。有钱人的痛苦,我们同样想象不到。就像纳兰性德,永远都是世人想象不到惆怅客。
情之一字,在中国文化中最是动人心魄,多少婉转流淌的诗词歌赋,都是生之于情,因情而起,情就是心的温度。下面一段“情”的三种境界的文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摘录分享:
《世说新语·伤逝》中记载,竹林七贤的王戎儿子死了,山简前去探望,看到王戎悲伤得不得了,山简就是西晋名士,司徒山涛第五子。于是山简劝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山简。王戎的回答,讲出了情的三个境界:
下等人——薄情
中等人——深情
上等人——忘情。
下等人—薄情:
“最下不及情”,“不及情”就是无情和薄情。无情和薄情不是有情、深情之外的另一种存在,而是达不到有情的程度,所以为“最下”。是薄情还是深情,与文化程度无关,与读书多少无关,而只反映着人内心的质地。就像古人那句: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读书多、有权势的人知识高、见识广,自己思想解释就越多,不愿意做的时候,他会刻意加以解释。
当学问越高,思想越复杂,高学问而变成单纯专一的人,那是天下第一等人,由高明而归于平凡。
不要如打油诗说的那样:
世态人情薄似纱——真不差;
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
交了许多好朋友——烟酒茶;
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
……
对薄情不想多做讨论。
世事炎凉,唯情可化。
重点说第二种“深情”
中等人—深情:
这个词,恐怕今人已经不太懂了,真正懂这个词的,是古人,古人的深情,跳动在活着的每一处。
深情是纳兰容若“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期许。多情词人纳兰公子,也是对妻子最为深情的词人。纳兰性德20岁时与卢氏成婚,婚后两人情感笃深、琴瑟和鸣、无限恩爱,纳兰性德公务缠身,身在远方不能在家陪伴妻子,内心极为思念妻子,不禁写下《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落花如烟似梦,内心忧愁无人知。纳兰极为用心地表达了女子等待丈夫的空虚与无奈,是他们热恋时期所写,深情而含蓄的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可惜好景不长,夫妻之间美好的生活只过了短短三年,爱妻卢氏便香消玉殒了。内心沉郁,看到那被一抹微云遮掩着的远山,恰似晨起时妻子梳妆时所描画出的蛾眉,不由得更加思念。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词里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便是足以令人念念不忘,只有一个用情至深的人,才能够写出如此优美的诗句来,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黯然销魂。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这美丽青春。一为裴航,乞浆蓝桥,而得妻云英;一为嫦娥,窃不死药,而飞奔月宫。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于天河相见,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心甘。一首非常深情的爱情词,相信任何一个人读到这样的爱情词,那么都是会感动的落泪。
深情是表面上离经叛道的竹林七贤阮籍,在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仍故作镇定地与人下棋,却在下完之后吐血三升的痛断肝肠。
深情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以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公然绝交后,又在广陵绝唱、慷慨赴死的最后,将唯一的儿子托付给了山涛的信任;是向秀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不得不屈从做官,经过嵇康的旧居时写下的那篇悲凉的《思旧赋》,其中多少欲说还休的追忆和思念…
深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愿望;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相思;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是“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挂念,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沧桑,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坚定,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憾……
这种深情,就是认真;深情地活着,才是认真地活着。一个深情的人,才像个人。
上等人—忘情:
“圣人忘情”,圣人有情,但是不为情所累。我们平常人,却要么是薄情和无情,要么是深情到自伤,难以自拔。
对忘情境界最诗意的表达,则是庄子的那个经典寓言: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水干了,鱼儿暴露在地上,它们相互吹着湿气、吐着泡沫湿润对方。与其这样辛苦,不如各自回到江河湖海,自在游、快活生,而彼此相忘。
人间多少相濡以沫,世人都以为温暖动人,其实是不得已。学会转身和抽离,并非心中无情,而恰恰是情太深,尝尽了其中滋味而终于看透,于是做得到放手。魏晋玄学天才王弼的一句话:“有情而无累”这才真正是“忘情”的最高境界。顺应所有的遭遇,顺应世间的一切,心中放下一切的执念,“不强求”,这所有的心有不甘,所有的自伤伤人,看透了,都是一种强求,所以金庸《书剑恩仇录》里说:情深不寿,纳兰容若也是情深不寿……
或许忘情的境界太高,离我们太远。卑微如我们还不能失去深情,“这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不管生活给予什么,都会高昂着下巴坦然接受,把困苦的生活活出诗意,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那是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是我们活得高贵的根本。只要真情过,不论结果,已是值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楼主| 发表于 2019-9-8 10:35 | 只看该作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十首最美古诗词陪你过白露
2019
09/07
21:40
东家APP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0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是黄金旅游季节。
十首白露诗词,看诗人笔下的白露时节是什么样。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提到白露,大家第一反应一定都是这首《诗经》,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秋日漫兴二首》
宋·洪迈
江湖久客日思家,坐觉微霜上鬓华。
书序又催秋后雁,风光争发雨前花。
倦游已梦庄生蝶,不饮何忧广客蛇。
怪底朝来衣袖薄,一川白露下蒹葭。
洪迈此诗便有秋之多彩悠闲韵味,人生之秋逢季节之秋,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白露一到,秋风渐起,袖手红泥小火炉,深藏毕生功与名,年少春衫薄,诗酒趁年华。少年江湖浪荡已屡有经历,而今中年半醉半醒之间,笑看杯弓蛇影,幻化蝶梦余生。
《无题》
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道无题时,心中自有千百个题,只觉不知用哪一个好。当是诗人也这般意途,却将此等闺怨明燃于笔墨间,这样心情也只用无题。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但惜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踏黄芦草。
惨淡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农历八月,白露中秋,微凉的北风一吹,最容易牵引游子思乡之情。白露之后,一天比一天更凉,候鸟高飞,把秋天的穹庐往上拉高许多许多。白居易来到南湖游赏清秋,褐色衰荷、青枫、黄苇草、白茫茫波涛,斑驳画面实在是又美又凄,难免触景伤情。
《长相思》其三
唐·李白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回到词本身,《长相思》,是词牌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这里带有“白露”的部分是《长相思》的第三首,虽然三首都是相思,却非同时出品,且角度各一,反正人间最熬人的相思在李白笔下入木三分。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五代·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
清露泣香红。
鹿虔扆生活的时代是五代十国和北宋初年,北宋灭后蜀,鹿虔扆不入北宋为官。这首词就是他怀念故国的词作。
《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宋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这首词的内容并无创新之处。上阙描写秋夜秋雨,下阙先往前回忆,然后再回到秋夜,这种叙事方式也无新奇之处。但这首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南柯子·忆旧》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陆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秋意渐浓,白露至,心无涟漪,秋风拂。年少懵懂,今时懒问芳华几许,惹春色。天地恒古,风雨颠簸世间的旅途,而这秋天的一叶又承载了多少情愁,在缤纷的雨中化作泥土里的丝丝温柔。
《湖上》
宋·陆游
石帆山下旧苔矶,回首平生念念非。
秋早明河低接地,夜深白露冷侵衣。
风生古戍茄争发,月过横塘鹊独飞。
却看宦途倾夺地,怳然败将脱重围。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楼主| 发表于 2019-9-8 11:55 | 只看该作者
清代词人穷困潦倒,写下最悲伤告别母亲的诗句,最后七字最为扎心
2019
09/07
21:54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1


古典诗词之所以打动人心,就在于它抒发的情感特别,真实描绘的场景没有丝毫的浮夸。今天我们读李煜的那些经典诗词就是如此。
李煜在宋词当中对于故国游最为深切的思念。虽然一个帝王在诗词当中并没有回想,没有反思自己当时如何沦为亡国之君的,但是他对于故国的这种情感,还是为他赢得了很多的粉丝,而对于他作为帝王的过错甚至是视而不见。
其实这就是文学诗词的魅力。我们只关心他诗词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对于这个人现实当中的过错,并不会有太多涉及。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古诗,同样是以情动人,全文非常简单,描绘的场景也是再普通不过,但是这诗词当中却有如此惊心动魄的力量。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这首古诗就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别老母》,题目当中就能够看出,所表达的意蕴非常简单,就是儿子和母亲告别。但是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最后的14个字,乃至于最后的7个字。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这一句告诉我们两个人是在风雪之夜告别的。面对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他为了生计还要和母亲告别,其中的场景是相当的悲凉。外面却是大雪纷飞,糟糕的天气更是给人增添了伤感,他不能够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还要掩上柴门凄惨远去。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禁不住内心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当中,养一个孩子又有什么作用呢?还不如没有啊!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搴帷”指的是一个动作,掀起门帘准备出门。诗词的一开始,昏暗的灯光下,抒情主人公掀开门帘,要上路要和母亲告别了。但此时老母亲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呢?“白发愁看泪眼枯”,老母亲已经是白发苍苍,而且愁容满面。甚至因为生活的压力,那双眼睛早已经哭得流不出泪了呀。
而在外面又是风雪之夜,所以诗人一方面感慨自己实在是无能,老母亲年纪大了,需要身边有个人伺候;但另外一方面生活所迫不得不远离,否则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这种既难舍又无奈的情景想象就是人内心的无比痛苦。
这首古诗可以说是咏叹母子情中最打动人心的诗篇。今天读来依然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心中的那份无奈。尤其是“此时有子不如无”这样扎心的诗句,刺痛了多少人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2019-9-8 11:59 | 只看该作者
诗豪刘禹锡最凄凉的唐诗,被贬20年后回到京城,老友只剩一个人
2019
09/07
22:53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1


关于刘禹锡被贬重新回到京城,白居易曾经专门写诗来慰问他。不过在那首回应白居易的唐诗之中,刘禹锡内心还是非常豁达的。虽然他自己的遭遇确实是比较悲剧,但是看到整个唐王朝不断有新的人才冒出来,还是比较欣慰的。
其中最经典的诗句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得出这个诗人的胸怀。他看到整个王朝的发展走在正轨上,即便是自己被贬20多年,却也依然能够坦然接受。
但是当他回到长安城之后,发现了一件事,让他的内心不再是如此的坦然豁达,而是充满着一种说不出的悲苦。
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这首古诗就是刘禹锡的《与歌者何戡》,在刘禹锡的诸多诗歌当中不怎么出名,但是却写出了他内心说不出的凄凉。从这首古诗的最后14个字当中就能够看得出。“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当年的老朋友老相识只剩下何戡一个人,他还像当年送别我一样殷勤唱出了那首《渭城曲》。
本来对于刘禹锡来说,被贬在外20多年有机会回到长安城,是非常让人高兴的一件事。但是他也确实没有想到,这20多年长安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前两句古诗都在写明这个诗人心中无限感慨。“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离别京城20多年,今天终于有机会回到这里。
重新有机会听到长安城中的歌声阵阵,让他不胜感慨,20多年都已经过去了,重回旧地,自然心中的感触不一样。
本来他还非常的高兴,认为此后的人生或许会活出一番新境界。但是后面的十几个字重新把他打入了深渊。“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20多年没有见,当年的老朋友都已经半数凋落,只剩下一个老朋友。
毕竟这20多年是人生当中,是最为美好的时光。20多年沧海桑田,谁知道会发生这些事情呢。20多年的生老病死,让他京城的朋友都已经如花到一般凋谢。这比起他被贬感慨要更加凄凉的多。
今天读来,更是一声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2019-9-8 12:04 | 只看该作者
20位冷门诗人,20首千古绝唱,首首经典,一句诗成就一位诗人
2019
09/07
11:09
诗词大会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3


唐宋两代,诗人词人多若星子。据统计,《全唐诗》中收录的诗人共有2200余人,《全宋词》共收录了词人共1330余人。
其中,不仅诞生了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这些名垂千古的诗人,还有许多不大出名的诗人,但是,他们依旧用自己的才华,留下一篇篇绝世的佳作,给整个中国文学史添光加彩。
今天,诗词君要总结20位“不大出名”的诗人,一人一首名作,一人一句千古绝唱。堪称一首诗,甚至一句诗成就的诗人。
韦应物: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传世之作,写景如画,意境幽深。“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更是被后世喻为绝唱。
刘方平: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月夜》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是其中的名句,清代词人顾贞观曾评价此诗:二十有八字无可用者,其“透”一字妙甚,故言唐人村田之诗善者当此绝句。
常建:唐代开元年间诗人,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善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的传世名作,“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更是因清韵自然而受到后世学者的盛赞。
钱起:唐代宗大历年间诗人,为“大历十才子”之首。其诗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
《省试湘灵鼓瑟》唐代: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诗传诵一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地位。“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神来之笔,让人回味无穷,成为绝唱。后世学者评价,结尾犹如神助,余味无穷。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性格豪放不羁,才名远播。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堪称王翰的代表作,“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将士的豪迈无畏表达的淋漓尽致,从而传唱千古。后人称此诗“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朱庆馀:唐代诗人,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则多写个人日常生活。
《宫中词》
唐代: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历来写宫词的很多,朱庆馀的诗别具一格,“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深妙聪慧,其意味却明白如话,让人读一次就记住,余味无穷。
王湾:唐玄宗开元初年诗人,诗风清秀。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的传世之作,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气象高远,妙绝千古,倍受后世称赞。唐代宰相张说曾将这两句诗题写于政事堂,每每与人论文,都要以这两句作榜样。
张志和:唐肃宗时代诗人。
《渔歌子》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渔歌子》意境与山水完美结合,境高韵远,是为佳作。“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笔墨入化,将作者超逸的襟怀表露无遗,后世传诵不绝。
冯延巳:南唐词人,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谒金门》南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冯延巳的名句,“风乍起”破空而来,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思妇们的心。
李璟:南唐中主,李煜之父。其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
《摊破浣溪沙》南唐: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小楼吹彻玉笙寒”流芳千古,南唐大词人冯延巳坦诚,自己的词作不如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宋代王安石也极推崇这句词,认为是江南词最好的一句。
林逋:北宋隐逸诗人,号和靖先生,终身不仕不娶,人称“梅妻鹤子”。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气质风姿写绝了,成为咏梅绝唱,后世学者无不拍案叫绝。
宋祁:北宋诗人,史学家,曾与欧阳修合编《新编书》。
《玉楼春·春景》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让宋祁在文学史上扬名,清代学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而宋祁更因这句诗而得名“红杏尚书”。
张先: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
《天仙子》宋代: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张先的传世名句,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评价:“云破月来花弄影”,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陈与义:两宋之交诗人,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也工于填词,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首词被称为是陈与义最好的一首词,其中“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清婉奇丽,自然而然,备受后世喜爱。
刘过:南宋文学家,与辛弃疾交好。
《唐多令》宋代: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沉郁浑成,令人读之有无穷哀感,久久不散。
叶绍翁:南宋诗人,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因为这首《游园不值》,因为诗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广为传诵,叶绍翁家喻户晓。景小意深是这句诗的特点。
赵嘏:唐武宗时诗人。
《长安秋望》唐代: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一出,当时之人,传诵一时。据说,杜牧很是欣赏这句诗,因此,赵嘏得了个外号,名为“赵倚楼”。
张籍:中唐诗人,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
《秋思》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凡说起《秋思》诗,张籍的这首诗频频被人提及。“行人临发又开封”语句平淡,却将一个思乡之人惟恐有所遗漏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怪道王安石评价张籍诗作: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蒋捷:宋末词人,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蒋捷的名句,词人将抽象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捉摸的自然现象,让后世拍案叫绝。因此句,蒋捷得名“樱桃进士”。
贺铸:北宋词人,人称贺梅子,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
《青玉案》宋代: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贺铸的传世名句,贺铸将不可捉摸的愁思,用“烟草”、“风絮”、“梅雨”作比,后人评价:叠写三句闲愁,真绝唱!贺铸也因此诗,得名“贺梅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9-9-9 10:13 | 只看该作者
杜牧一直是诗坛的红人,伴随着神童的美誉长大。他在担任池州太守的时候,张祜到访。此时距离元稹打击他已经30年了,距离白居易公案也已经27年了,这些年来,张祜早已绝了官宦之心,四处漂流,行踪不定。现在赶来与杜牧见面,张祜已经60岁了。
面对这个白发苍苍,在仕途毫无建树的老人,杜牧也满心感慨。从此,他与张祜成为了忘年交,写下了不少诗篇夸赞张祜。其中有一篇,明显就是冲着白居易来的,它叫做《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这是一首七律,在首联中,诗人不由自主地百感交集从内心涌出,荡读者很想看看到底是何事让作者如此惆怅时,作者话锋一转,写到了画角声起,夕阳晚照的孤楼。虽然没有明说,却让读者充满着画面感,也为后来的情节,营造出了沧桑悲凉的背景。
颔联是对偶抒情的方式,表达了杜牧的同情愤慨:对着青山整日里思绪万千,芳草一年荣枯不断,什么时候这样的恨意才会消失?杜牧巧妙地将愁绪与周围景致相联系,造成万物皆悲,千古同愁的艺术效果。
颈联之中,杜牧用比喻起手,为张祜所受的不公待遇鸣不平:睫毛就长在眼睛的前面却总是看不见,大道就在他的身上,却到别的地方寻找。这句话,细细想来,还不仅仅批评白居易不识人才,甚至是在指桑骂槐说白居易有眼无珠。
到最后的尾联之中,作者才尽情抒发对于张祜的欣赏:有谁能比得过你张公子?写出的上千篇诗歌,足以藐视那些权贵。当时张祜已经60岁了,按现在的观点自然不能算公子哥,但因为是白衣,作为刺史的杜牧自然可以尊称其为张公子。
杜牧写这首诗,顺带痛骂白居易,一方面是他的确欣赏张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一直和白居易不睦。当年白居易写诗,就嘲讽了年老尸位素餐,不肯退休的宰相杜佑。杜牧正是杜佑的孙子,从始至终就对白居易抱有敌意,两人之间毫无应和往来的诗歌,也算是唐朝诗人中的奇迹。
所以,文化总是不可避免主观因素。元稹打击张祜,白居易贬低张祜,杜牧帮张祜出头,都有着各自的用意,不能完全从诗歌文化本身来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9-9-9 12:17 | 只看该作者
在白露为霜的诗词里,迎来秋凉
2019
09/08
19:00
中国美术家网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0


《秋夜长》
【唐代】王勃
秋夜长,殊未央,
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
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
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
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秦风·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夜同永叔看月》
【宋】梅尧臣
青天有右目,昏明不常开。
常时翳云气,古监生莓苔。
秋夜特清彻,乃顾渐西回。
灵兔不捣药,是夜无纤埃。
与君玩流景,置酒临层台。
单衣湿白露,鸣鴈方南来。
以言欢未终,鴈声一何哀。
《秋日漫兴二首》
【宋】洪迈
江湖久客日思家,坐觉微霜上鬓华。
节序又催秋后雁,风光争发雨前花。
倦游已梦庄生蝶,不饮何忧广客蛇。
怪底朝来衣袖薄,一川白露下蒹葭。
《近作小池颇有野意日晚临流吟柳浑独不见慨然》
【宋】晁说之
无波枉陼若堪凭,白露青苹更可陵。
过尽秋风独不见,此时肠断柳吴兴。
《登北楼》
【宋】吴则礼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击骆驼。
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杂诗·秋风何冽冽》
【晋代】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绮怀》
【清代】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9-9-9 16:29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上的经典短诗,美得让人心醉
2019
09/08
09:00
伍佰艺书画艺术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11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与我之间》
希梅内斯
你与我之间,爱情竟
如此淡薄、冷静而又纯洁,
像透明的空气,
像清澈的流水,
在那天上月和水中月之间奔涌。
《深沉的誓言》
叶芝
因你未守那深沉的誓言
别人便与我相恋
但每每, 在我面对死神的时候,
在我睡到最酣的时候,
在我纵酒狂欢的时候,
总会突然遇到你的脸。
《雨后天》
林徽因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香草,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象烟
——象烟。
《春》
冯唐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风十里,不如你
《悲歌》
席慕容
今生将不再见你
只为 再见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
再现的 只是些沧桑的
日月和流年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梦与诗》
胡适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
我不能做你的梦。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9-9-9 16:31 | 只看该作者
八首诗词,全是人情世故,读懂受益一生
2019
09/09
11:14
诗词大会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4


杨绛说:世态人情,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唯有时间,能让人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时间,留住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住真实的拥有。患难时读懂了人情冷暖,平淡中体会到缘分善变。
诗可以言志,诗可以言情。其实,诗词君认为,诗词还可以说世态人情。这八首诗词,全是世故人情,读懂将受益一生。
《古艳歌》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这首诗写弃妇被迫出走,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后两句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衣服是新的好,可人还是故人好。可有多少人喜新厌旧,抛弃故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不是世间常态吗?
《怨歌行》汉·班婕妤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后来,失宠于汉成帝,幽居深宫。这首《怨歌行》以扇子作比拟,写扇子精致无暇,炎热的夏日十分受用,到了秋天,凉意袭来,扇子没有用了,便被收了起来。
有些东西,就如同这个扇子一般,有用的时候,便十分喜爱,没有用了,便丢在一边,不再看顾。
《妾薄命》唐·李白
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汉武帝先娶陈阿娇为皇后,后陈阿娇被废。君王与阿娇之间的情意,如同流水各自东西。昔日阿娇如芙蓉花一样娇美,如今却成了断根草一样可怜。以色相事他人的妇女,能够得宠到几时呢?
女子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这是千百年来的真实教训。
《天末怀李白》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对李白的怀才不遇深表同情。他说李白: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山精水怪喜吞过路人。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其实,不止李白,就如同许多有才之人,遭人嫉恨,最终怀才不遇,郁郁而终。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没有人赏识你,只有当你真正出类拔萃的时候,人们才会投来赞扬的目光。
《题长安壁主人》唐·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是张谓寄居长安时,题在房东墙壁上的诗。诗人自恃高沽却屡遭挫折,所以他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深有感悟。
诗中说: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酌酒与裴迪》唐·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王维一生沉浮宦海,对人情冷暖有深刻的体会。这首诗中说人情反复无常就像波澜。相交到老还要按剑提防,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
对于这样的人情世故,最后王维选择逃离,他放逐山水田园之间,自得其乐。
《西江月》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趋炎附势、落井下石这些都是现实中的真实存在。
世态炎凉如薄云一般,这应该是诗人真真切切的人生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9-9-9 19:13 | 只看该作者
才女写下一首爱情词,连用29个“春”字,读完舌头累却相当过瘾
2019
09/09
10:00
解忧历史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5


文学史上公认的“千古第一才女”的桂冠未李清照莫属,而紧跟其后的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薛涛等一众名流正摩肩擦踵、跃跃欲试,她们皆是拥有一定文化背景与文化底蕴的闺阁小姐,桃花扇一搡便可搡出小资情调,落水袖一挥就能挥出书卷味道——总之,她们是历代才女中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一批。
当然,相较于上流阶层的诗情画意,历史上大多数的女子都是出身于尘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但苦日子里亦有甜头。贺双卿,素有“清代第一才女”之称,但和李清照等人不同,她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农妇,与高贵沾不上一点关系,但她写出的文字却不落后于任何望门名家,甚至有更胜之势。
解读一首诗词,相当于诗意地去扣动历史的脉搏,去揭晓一个尘封的故事,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走近那些已经远逝的少年与红颜,再次聆听岁月悄无声息的脚步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穿越历史,去感受贺双卿的孤独。
贺双卿出身寒门之家,生活于18世纪的江南乡村,每天干的事都是中规中矩,完全符合一位农村妇女的工作范畴。幸好她曾经读过几年私塾,自己又求上进,所以才能在闲暇之余挥洒文字聊以自慰。
如果说李清照是带着花香而来的闺秀,那么贺双卿就是带着泥土的清香走来的碧玉。洗衣做饭、洒扫缝补、饲鸡喂猪、割稻舂谷,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即便生为女儿身,贺双卿也难免农忙与家常。
很显然,这样的女子是很难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就已决定了她悲催的一生。贺双卿曾有感而发写下一首爱情词,虽口口是春语,却字字是血凝,令人读之感伤。
《春从天上来·饷耕》清·贺双卿
紫陌春情。慢额裹春纱,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记那年春好,向春燕、说破春情。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赠与春侬,递将春你,是侬是你春灵。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甚春魔,做一春春病,春误双卿。
这首词共104个字,却包含29个“春”字,堪称千古奇词。虽然“春”字的占比率高达28%,但是读起来却丝毫不会觉得重复拖沓,反而是蛾眉宛转、浑然天成,非常有节奏感,越往后读不会厌恶“春”,反而会更加期盼“春”字的出现,去充实愈来愈饱满的口感!
古来以春天喻爱情的经典很多,但贺双卿这首却给人以千肠百结的感受,她共用春天做了两层象征:一是爱情如春天般美好,亦如春天般难以捉摸;二是爱情如春天短暂,还未来得及好好体验,春暖便已化作春冰,了无踪迹,爱情啊也就已经走了。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贺双卿的生平,她16岁时嫁入周家为妻,20岁便不堪重负憾然离世,如果能了解到她在这短短四年里所经受的苦楚,我们也就能理解她为何会对爱情如此迷茫,还有她为何在花季年纪就已然对爱情绝望。
贺双卿的夫君名为周大旺,她的婆婆是个尖酸刻薄、爱挑刺儿的人,而周大旺平日里听惯了母亲的话,因此成家后也从来是不顾妻子感受,只服从于母亲的管教。贺双卿每天五更起,忙到半夜才能睡,不仅忙内还要忙外,一天下疲惫不堪,竟还要忍受婆婆的指手画脚,各种鸡蛋里挑骨头,骂也得忍,打也要受,很是可怜。
身体上遭受折磨不说,贺双卿的精神也备受打击。由于无处诉说苦楚,贺双卿便将心事倾诉于纸笔,可写的东西都被婆婆撕了扔了,连这种方式诉说的权力都被剥夺。最后扛不住精神与生活的双重压力,贺双卿年仅20岁就含恨离去。
而这首《春从天上来》或许就写于某个不眠的春夜,面对春天的短暂的美好,贺双卿心中稍微有了些许暖意,可现实的寒冬却紧紧压迫着她无法回暖,所以虽然该词以“春”字而流传至今为人广为传诵,但我们从中读到的却是刺骨的寒意。
但我们不仅要看到这位才女的不幸,更要看到她的勇气与坚持,正因为她仍然心存希望,才能写下如此美妙如此动人心魄的文字,才能给后人久远地诉说她那永恒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15:28 | 只看该作者
成都国际诗歌周:用诗歌的魅力感召世界
2019
09/10
14:24
澎湃新闻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0


在大熊猫基地看熊猫、宽窄巷子品尝茶烟和梅酒、杜甫草堂朗诵、篝火前翩翩起舞......9月4日至9月8日,来自40余个国家、上百名中外诗人汇聚成都,迎接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
五天的活动精彩纷呈:主题论坛、诗歌朗诵......诗人们深入成都的高校、小学和社区,以及城市规划馆、绿道、新津农业博览园与当地居民互动,让诗歌不仅存在于高高在上的庙堂,更飞入无数寻常百姓家。
明年将设立成都国际诗歌奖
此次诗歌盛会上,不少诗人首次来到成都。世界诗歌协调委员会会长、哥伦比亚诗人费尔南多·伦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成都是许多中国古代诗人的故乡,也曾生活着他喜爱的诗人杜甫。“全球诗人有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携起手来,促进交流,如今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在宽窄巷子里,澎湃新闻记者遇到印度汉学家墨普德。他在16岁时,第一次尝试把李白、杜甫的诗歌译成孟加拉语,译有《鲁迅诗集》《艾青诗集》,还将毛泽东的诗作翻译并引至国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深深影响了我的创作,我甚至还用中文作了几首唐诗。”墨普德说,他偏爱的中国诗人亦是杜甫,“他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中的第一位,诗歌之中存在高度的悲悯,也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国际诗歌周组委会主席吉狄马加表示,诗歌作为人类最具有灵性的艺术形式,应承担起不同民族心灵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诗歌所发出的声音和力量,仍然代表着人类正义旗帜上的花朵、大地上吹过的自由的风、夜空里最明亮的星星、黎明时闪着光芒的露水。诗歌的存在和延续,是人类和这个地球上一切伟大的文明能通向明天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
同时,他也透露,将从内容和质量上继续扩展成都国际诗歌周的内容,明年将设立成都城市国际诗歌奖,每一届会给两位诗人颁奖,包括华语和非华语两类奖项。
诗歌周的“老朋友”和“新面孔”
在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不少诗人已是轻车熟路。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梁平参与了三次诗歌周的筹划,在他眼中,成都的历史和现在都与诗歌紧密相连,赋予城市诗意和灵性的气质。“来报名的中外诗人很多,我们对报名的诗人具有一定筛选力度,不得不婉拒一部分。”
在梁平眼中,此次成都国际诗歌节和之前最大不同在于规模扩大,诗人不仅局限在属于自己的圈子内,更把诗歌文化播撒到千家万户。“诗歌不应仅仅被局限在象牙塔之中,应该走到社会中去,被更多人领略和思考。”
《上海诗人》副主编孙思首次参加此活动,作为上海诗人的代表,她表达了对成都的由衷喜爱。“赵雷的一首《成都》,让我重新认识了成都这座城市。上海的气质和成都是截然不同的。成都让我感到回到童年时代,更青春洋溢,也有回家的感觉。”
成都的诗歌氛围浓厚,在全国亦是领先。孙思曾在《上海诗人》杂志上曾多次发表成都诗人的作品。“成都诗人笔触细腻,偏爱城市文化和山水风光主题的诗歌,我非常爱读。”
值得一提的是,98岁著名翻译家许渊冲首次出现在诗歌周的论坛上。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构建人类共同体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事,我来到成都,就是为了向世界传播中国诗歌,并分享我的经验。”当天,他完成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诗歌之旅,还重访了杜甫草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中国著名诗人李白、杜甫、苏轼都在四川生活过,所以在成都开这个会特别好!”
用诗歌塑造城市名片
成都国际诗歌周自2017年首次举办,今年已来到第三届。每届都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重要诗人齐聚成都,让诗歌成为成都市民的一种生活风尚。
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为主线,围绕 “一个需要消除壁垒的世界:用诗歌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展开交流和互动,继续将“成都国际诗歌周”活动打造为成都城市文化名片。
“成都是中国诗坛的重镇。从历史上看,几乎每个朝代这里都活跃过重要诗人。”《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作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元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成都诗人们以大胆的艺术探索,拓展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疆界。成都因此成为中国当代诗歌最重要的实验室之一。”
“中国当代诗歌非常多元,整体上处在复杂的进化中,几乎所有的题材都在被写作,无人光顾的角落实在是太少了。但即使是这样,我们对整个时代的把握,对更广阔的现实的把握仍然只是刚刚开始,这不仅仅是需要诗人们的努力,还需要发表平台、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宽容和支持。”李元胜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16:20 | 只看该作者
诗人怀念故人,写下千古名作,也让后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
2019
09/10
11:39
小珏说历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在中国古代,扬州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大都市。从隋朝开始,基本上就成为了江南的一张名片。文人们热情讴歌扬州的美丽,诞生了数之不尽的伟大作品。对扬州最有感情的,还是杜牧,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晚年还大发感慨: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其实,关于扬州的诗歌文章很多,但最出名,也是最吸引人的,却是一个名气相对较小的诗人留下的。他叫做徐凝,他给扬州带来的作品名字就是《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名为忆扬州,其实这是一篇怀念古人的诗歌。只是作者不经意之间对于扬州的描述,让这座城市后世文人的向往如痴如醉。它没有一个字描写“绿扬城郭”,也没有提到扬州的宜人风物,却以离恨愁情注入扬州,让它风情万种。

在第一句中的“萧娘”,并非是特指萧姓的姑娘。在当时,男人对于爱恋的女子都叫萧娘,女人对于喜欢的男人都叫萧郎,颇有阿哥阿妹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姑娘们害羞脸皮薄,嫩脸经受不了泪水。


第二句中的“桃叶”,依然是指代女子。本来王献之有个爱妾就叫做桃叶,后来变成了歌姬的代称。这首诗中,作者指的是心上的女子,她们的眉毛长长,一颦一笑之间更显出愁态。

按理来说,诗歌最忌讳重复,尤其是五言绝句,字数很短,可谓是寸土寸金,浪费不得。然而,徐凝在前两句之中,其实表达的就是一个愁字,词意上也有重复。比如萧娘、桃叶,愁眉、泪眼看起来都是一样的。然而,此处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流连反复,思绪再三的情绪,要的就是无限萦怀的效果。


在描写了离愁别绪之后,在充满伤感的基调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一笔荡开,将感情与扬州联系起来,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营造出一幅极为优美的画面。读者的脑海之中,一定呈现出这样的场景:白天繁华喧闹的扬州街头,夜晚却是一片寂静,在皎洁月光的照射之下,唯有诗人且行且悲。

这就是好诗的重要标志,让人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更让人能够体会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诗人满怀惆怅,本想散步消愁,可是抬头看到月亮,想起和心上人天各一方,只是共着这一轮明月,便更是烦恼,甚至无奈地埋怨月光。


三分明月,两分在扬州,其实应该是活用了《论语》中“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但是,《论语》只是为了表达周文王的仁德,使得天下归心,并没有多少诗意。徐凝这么一写,却盘活了整首诗,让前面的愁情变得灵动起来,也让扬州名声大噪。

所谓三分、二分,更不是不合常理的,完全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理论基础,只是因为诗人的灵感和激情。但就是这样诗意表达,才更有朦胧之美,才会使扬州成为趋之若鹜之处,成为文人雅士向往的胜地。这种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将扬州明月的美景推到了新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16:25 | 只看该作者
不懂格律就不要写诗,这种说法对不对?
2019
09/10
08:25
梧桐树边羽飘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7

格律,顾名思义,格是指格式,律是指韵律。

我们在创作诗歌的时候,遵从固定格式和平仄韵律,写出来的就是格律诗。

而诗是个大概念,并不只有格律诗这一种。

诗歌分为古诗和现代诗。现代诗是以白话文为基础的诗体,而且诗体以自由为大旗,连押韵都不一定必要了,更不要谈平仄格律这些镣铐,所以写现代诗是不用考虑诗歌格律这个问题的,只需要情境饱满就好,念不念得通畅,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那是不是写古诗就一定要懂诗歌格律呢?

也不一定。古诗以唐朝平仄格律的产生作为分界点,区分出讲平仄格律的近体诗和不讲平仄格律的古体诗,也就是古风。古风不讲平仄格律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还没有平仄概念的产生,所以虽然在音韵上自然地遵守抑扬顿挫、高低错落的发音规则,但是是自发的,不规范的,不能纳入平仄格律系统。


所以我们在写古诗时,如果平仄随意、押韵宽松,对仗不严谨,长短不一致,这些也都不是问题,这就是古体诗而已。

只有严格遵守平仄格律(平仄、韵脚、对仗、文法)的诗才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后来还有词牌,散曲,这些虽然不是格律诗,但都是格律体,也就是说在句内发音是遵守平仄的,同时古体诗也进一步变化,如果古体诗的句子都合格律,只是句式有长短,我们也称之为“律古”。

格律产生并成熟规范之后,在有意无意间引导了所有格式中国古诗词的创作方向。包括后来产生的现代诗,同样有闻一多倡导的“新格律体”,讲究汉字的音韵美和情境美。只是到了当代,现代诗已经完全抛弃了格律和新格律体,成为只靠白话文修辞方式来表达情感的诗体,偶有押韵,重在情感的积蓄和喷发,汉字本身的音韵美感已经不再是首要考虑了。


那么再看标题:不懂诗歌格律就不要写诗?

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诗以言情,诗以言志。当你有些情感需要抒发出来的时候,你就可以写诗。懂得诗歌格律会让你的诗歌在意境营造上更幽深,在发音上读起来更顺畅,更上口,但是不懂也没什么大关系,你在吟诵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遵守音韵规则。因为一句话念起来都不顺口,还算什么诗,就算写出来,人家读一遍也就扔到垃圾堆去了。

只要不标注咱写的是“七律”、“七绝”的近体诗规格,没有人会去计较写得到底是不是符合平仄格律。因为格律本身就是近体诗才需要遵守的规则。我们大可以写现代诗、写古风,丝毫不会影响感情的表达以及诗歌打动读者的魅力。

古风作品,经典何其多也。

但是不懂诗歌格律就不要写近体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16:33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1:50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27 22:38 , Processed in 0.06637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