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164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17:02 | 只看该作者
养  生  经
1 教你提升肺活量。
一、 深呼吸。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气,使肺的下部充满空气。吸气过程中,由于胸廓向上抬,横膈膜向下,腹部会慢慢鼓起。然后再继续吸气,使肺的上部也充满空气,这时肋骨部分就会上抬,胸腔扩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秒钟,最后屏着呼吸5秒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可以将屏气时间增加为10秒钟,甚至更多。肺部吸足氧气后,再慢慢吐气,肋骨和胸腔渐渐回到原来位置。停顿1?2秒钟后,再从头开始,反复10分钟,
二、 静呼吸。将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慢慢地由左鼻孔深呼吸,当肺部空气饱和时,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把左鼻孔按住,屏气10秒钟再呼出。每边各做5次。
2 消除麦粒肿偏方。
一、 取野菊花30克,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1?2次。二、取丝瓜藤30克,鲜荸荠30克,茶叶6克,水煎服。每日2?3次。三、取石榴叶10克,绿豆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3 巧用葱头治鼻炎。
新鲜生葱,洗净,取葱白,捣烂,放几小团指甲盖大小的药棉浸葱汁备用。治疗时先用棉签沾淡盐水清洁鼻孔,然后将浸了葱汁的小棉团塞入鼻孔内,保持数分钟,一开始感到剌鼻,渐渐会失去剌激性,当效力消失后再换新棉团。每次如此塞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一天两三次,为方便可多备些葱汁,用保鲜纸密封,也可有空就做。
4、捏指可疗疾。
剌激手指的经络,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不妨称为“捏指疗法”。肝病?揿捏右手拇指的2个关节。耳鸣?揿捏双用无名指的3个关节。膝痛?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外侧。糖尿病?揿捏左手拇指的2个关节。高血压?揿捏左手小指根部。心脏病?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内侧。皮炎?揿捏双手食指根部。眼睛疲劳?揿捏右手中指的3个关节。增强体力?揿捏左手中指的3个关节,每次操作3分钟,每天一两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18:04 | 只看该作者
【主题】鱼言鱼语鱼之乐【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0415课堂笔记共58张。同步发布媒体平台:
【百度相册】天天更新!
http://xiangce.baidu.com/picture ... 8e922?isscore=1#pic
【腾讯空间】欢迎光临!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瓯联论坛】敬请指正!
http://qtnews.zjol.com.cn/bbs/index.asp?boardid=119&page=1
【敝人群落】
修心修行,乐山乐水。兵法武道,国事家事。
随缘随喜,正念正定。惠风和暢,群贤毕至。
[东南古田讲武堂]50GoGo群:334086624
[鱼象鱼私人会所]51GoGo群:50994409
[之江芝田正阳楼]52GoGo群:433439389
[西南联合大学堂]53GoGo群:334087269
[南海普陀观音堂]54GoGo群:316987101
[猫扛军旗修地球]55GoGo群:419099968
[群宗群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群规群矩]一不发黄,二不反动。
[温馨提醒]正满群落,恕不加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1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鱼象鱼 于 2016-4-15 18:26 编辑


1.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于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     《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     ……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温故而知新。
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9.     以约失之者鲜。
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13.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         君子耻言过其行。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         小不忍,则乱大谋。
18.         道不同,不相为谋。
19.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
20.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21.         大直若诎,道固委蛇。
22.         不知其人视其友。
23.         兵久则变生,事久则易虑。
24.         故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而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而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
25.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26.         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27.         贵而为交者,为贱也;富而为交者,为贫也。
28.         下比周则主危,下纷争则主安。
29.         贫不学俭,卑不学恭。
30.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31.         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32.         书曰:乃用妇人之言,自绝于天。
33.         先卑后强。
34.         人之常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5.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6.         既来之,则安之。
37.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6:21 | 只看该作者
5、阻击衰老从二十岁开始。
据有关专家分析,人的衰老从20岁左右就开始了。科学家发现,一般来说,从20岁开始,每隔10年,身体的新陈代谢就减慢2%。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吃了很多高脂高热量食物,将导致大量脂肪存留在体内不被吸收。另外肌肉强度和肺功能人20岁以后,也会慢慢减弱,等到70岁时身体所有功能则下降到20岁时的1/3
不管是脂肪存体内导致肥胖,还是肺功能出现衰竭现象,都是由于平时不珍视身体又缺少适度运动造成的。所以,要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机能抵抗衰老的能力,让生命具有勃勃生机,就需要有计划地参加户外活动。例如,每天做几次深呼吸,尽管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它却可以减慢肺活量的下降速度。如果坚持到70岁,那肺活量只会下降20%,而不是可怕的60%70%
6、养睛明目法。
低头法;身体取下蹲姿势,使臀部接近小腿,用双手分别攀住两脚五趾。并稍微用力往上扳。用力时尽量朝下低头,可起到营善养耳目之作用。吐气法;腰背挺直坐着,以鼻子徐徐吸气,待气吸到最大限度时,然后用右手捏住鼻孔,紧闭双眼,然后再口慢慢吐气。此法可治眼睛不时流泪之症。抓筋法;身体取卧位,先缓缓吸气3次,而后用双手抓两侧颈筋脉5下(筋脉位于胸锁乳突肌部位),连续抓10?15次。此法有清心明目功效。折指法;每天坚持早晚各做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扳的屈伸动作,每遍进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侧的基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
7、《五字疗法》治腿痛。
“五字”即“按、蹲、转、拍、踏”,72岁的徐先生采用此法治好了腿痛病。操作如下;按。即将一只脚搁在离地约1米高的护栏处,用双手按压膝关节,两腿交替各压200300下。蹲。即两腿用力下蹲12次左右。转。一是旋转膝关节,即两腿并拢,微蹲,手按膝关节左右各旋转12次,然后拍腿放松;二是旋转脚脖子,即脚尖点地左右旋转12次。拍。即依照第一种的方式将腿搁起来,然后用两拳同时拍打膝关节及疼痛部位,两腿各拍200下。踏。即原地踏步,每次10002000次左右。
8、黄连治脚气。
取黄连10克,以开水250毫升浸泡,冷却备用。消毒棉签浸液擦洗,不得乱搔。治疗期间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得穿胶鞋,多穿布鞋。最短5天,长者11天可见效。
9、高血压病人慎用空调。
据报导,有些患者血压不稳定,极可能与使用空调有关。在此提醒高血压病人,尽量少用空调,用时最好使室内温度控制在27?28度左右为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6:35 | 只看该作者
“茶禅四月到宜兴”一笔字书法旗帜,在江苏宜兴体育馆四周飘扬,4月15日午后,暖阳当空照耀,微风传送禅悦法喜,3500位民众陆续涌进馆内,欢喜聆听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回乡分享首场“襌的生活文化”。
欢喜迎大师话家常
“大师吉祥!大师好!”现场民众以热烈掌声、高分贝欢喜声音,迎接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大师与众人闲话家常般地忆及出家的点滴,以及与宜兴有关的当地特色、古代名人、高僧故事,搭配人间音缘歌曲唱颂,引领大众直探禅悦奥妙,寻找心中宝藏。
点出诚信永不退票
“佛陀讲的心是真如佛性,襌和心相同,但并非佛教专有,生活有禅味,就会自我超越与提升。”大师一语道破禅与生活密不可分,随即以“玉琳国师”的故事,点出诚信的重要。
大师又以其12岁的出家因缘,说明因为一生坚持永不退票,“千金—诺上栖霞”,即使生于忧患、长于困难,却是喜悦一生。“因为人来到世间,并不是为苦恼而来,而是为自我尊严、自我超越与喜悦而来,一切均需靠自己,做自己的贵人。
重视情义感恩报德
“历史文化重要,恩情义理更重要,我要感恩报德,所以回来重建大觉寺。”大师感念大陆政府领导鼓励他回来复兴祖庭。对于宜兴市政府大力协助的恩惠令其难忘。
大师悠然地叙述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趣事,从中带出禅坐要领、五戒意义、勤劳、平等、智慧等修养心性的重要概念。期许每个人明白当下善念即在天堂,—旦恶念生起立马下地狱。同时以“一水四见”勉励所有人在家庭或任何地方不要对境生迷。
享有比拥有更好
大师再次强调,虚空在我们心中,佛不要你信仰,信仰是相信自己,肯定“我会、我能、我懂、我愿”,对自己、对父母,乃至对国家都要有信心。最后以“禅在心中,享有比拥有更好”劝勉在座者共享宇宙世界。
“山明水秀,烟雨朦胧,宜兴的云湖在群山之中……”,佛光山丛林学院学生及宜兴大觉寺云湖书院学员配合大师讲说内容,唱颂“云湖之歌”、“无相颂”、“苏东坡参禅三偈”、“双好”等曲目,以音符谱出佛法与禅的奥妙及生活化。
民众欢喜之余,提出如何将宜兴推向世界?也把握机会,向大师请教工作、家庭、服务大众应如何排序?如何改善沈迷滑手机、玩计算机等疑问。大师建议多元化活动、给人接受、做自己的主人、两岸一家亲等积极态度来解决问题。
复兴祖庭宣传陶都
特别莅临表达感谢的宜兴市副市长尹志华提及,星云大师不辞劳苦而来,不仅提升文化,也丰富活动层次。相信透过大师的影响力,必定让海内外人士走进宜兴、了解宜兴。佛光山秉持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的宗旨促进两岸和平、复兴中华文化。尤其大师复兴祖庭大觉寺,对宣传陶都宜兴起了积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6:39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4月8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大和尚抵达墨尔本,展开为期7天的澳大利亚之旅。
印顺大和尚刚刚下机,前来迎接的人群中便有人兴奋地说:“真好!本老的衣钵传人来了!看见印顺大和尚的威仪,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和激动。”
“本老”,便是佛门泰斗、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本焕长老。长老百年修行,慈悲为怀,为法忘躯,始终秉持大乘佛教精神,关注社会,心系众生。长老的风范僧俗共仰,海内外同钦。
1993年,本焕长老应澳大利亚信众的盛意祈请,前往弘法,从此与南半球的这片土地结下殊胜法缘。曹溪一滴水,遍覆三千界。如今,佛教不只是澳大利亚华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成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重要构成。这说明本老等佛门诸贤种下的慈悲佛种早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有很多信众表示,正是当年本老在澳洲的开示,让他们亲近佛法,不仅有了精神寄托,也让生活美满,家庭和睦。如今,本老的衣钵传人印顺大和尚来了,他们感到格外亲切,并怀着一颗安恩之心,争睹大和尚的风采。
法乳浸漫澳洲首座本焕塔启建
这是印顺大和尚第三次到达澳大利亚。他始终牢记恩师的教诲,牢记恩师与澳大利亚这片祥和之地结下的法缘。4月10日,澳大利亚第一座本焕塔在墨尔本明月居士林正式启建。印顺大和尚与来自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和党派要员、247个华人团体领袖共2000多人共同成就这一盛事。这座本焕塔是由澳大利亚华人自行筹资来建造的,足见本老在他们心目中的崇高位置。本焕塔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将见证佛法的博大深广,见证澳洲华人与故土之间深厚的情义。印顺大和尚说,本焕塔的启建将福佑澳大利亚人民,福佑南半球众生,让他们在繁杂的世界中能有一个心灵之塔、信仰之塔、归宿之塔、吉祥之塔。
维多利亚州政府代表、澳大利亚多元文化部长林美丰(音译)代表表示,本焕塔将会成为维州非常重要的佛教信仰标志性建筑,也将是澳洲最高最大的佛教建筑,为澳洲人民提供了一个心灵家园。
当天中午,印顺大和尚为当地信众授戒,其中不乏社会各界精英。这个跨越了南北半球的皈依仪式,正是印顺大和尚此行的重点之一,极尽庄严。当印顺大和尚开示时,许多受戒的信众热泪盈眶。他们不光感受到大和尚的智慧与慈悲,也激起那从来不曾隔绝的热爱祖国的情愫。
此行,印顺大和尚还会见了驻澳侨领及华侨代表,并参观了几家在澳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人民网驻澳大利亚分公司、神华澳大利亚控股有限公司、神华沃特马克煤矿有限公司,海航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京能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以佛教为纽带澳洲华人感受祖国的自豪与温情
印顺大和尚此次访澳,时间短暂,行程频密,但仍与侨胞们多有互动。居士林信众更是仍难掩心中的激动:“大和尚的到来,令人欢欣鼓舞。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设日新月异,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华侨华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由衷的自豪。”
佛教是慈悲之教,和平之教。佛教在澳洲的宏传,推动了当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谐共存,也成为增进中澳人民友谊的桥梁,赢得了澳洲历任政府首脑和各级政府、民众的赞誉和支持。
博大精深的佛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澳大利亚华人的精神寄托和民族认同感的象征,不忘宗祖,根系中华,团结和睦,是众多海外华人的共同价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祖国一直都是人们心中长久存在的情愫,特别是对于旅居海外的华人,更多的源自于对故乡祖国深深的思念和眷恋。本焕长老与印顺大和尚师徒两代在澳洲弘法,让在澳洲华人的心凝聚了在一起,他们聆听到了来自祖国的亲切法音,仿佛祖国近在咫尺。
总领事:佛教促进中澳人民友谊
从墨尔本到阿徳莱特,再到澳大利亚首都坎培拉,在澳华侨华人及广大信众也从东南部紧随至南澳。印顺大和尚紧锣密鼓的行程,受到在澳华侨华人及广大信众的广泛关注。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代总领事黄国斌代表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表示,中国佛教漂洋过海,到南太平洋、到南半球生根发芽,成为澳洲多元文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同时,维多利亚佛教的发展,促进了中澳两国文化的交流和中澳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中澳两国友好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6:45 | 只看该作者
“涅槃”一词,或更精确地,如以上提到的“般涅槃”而言,是用于特指佛陀、辟支佛(沉默的佛陀)和阿罗汉弟子,所有那些已经从他们的心中除灭烦恼或‘有’和‘生’的种子者。这个名词不能用于世间有情的逝世,因为他们尚未从烦恼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一旦离开了这个境界,世间有情就转生于另一个;而离开了那个境界,他们还是再转生于另一个境界,也许更好,也许更坏,这取决于他们的业力。一个人累积的业力中,像畜生的部分甚于人类的,就可能转生为畜生。
即使在畜生的境界中,仍然有好几个等级,但可以说,比起生往人道和肉眼所看不见的天道,有更多的方式通往畜生道。这是由于(未经训练且不敬信的)心意的性质倾向罪恶的作用——罪恶比善良更迷人。因此,在轮回中,畜生要比人类和肉眼所看不见的天人更多。
所有这些众生,无论是人类、低于人类的或是高于人类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他们自己的心里有‘生’和‘有’的种子,因此,他们都继续着生死的系列,而他们的逝世就不能称为般涅槃。那些心意已经绝对净化而仍然保持着身体的人,在他们身体分解的时候,可以说是进入般涅槃的状况。
那些心意净化的人,完全不执着于身体,他们再已没有什么流连的欲望,或执着于任何事任何人了——不论内或外,远或近。这样的离别是真正的告别诸蕴,没有恐惧或不安,没有到别处去的希望,没有再感受善果或恶果的思想。在那个时刻,只有解脱之心的稳定和不可动摇的特性,没有从有情世间得到利益或损失。他们超越时空,不受时空的限制,甚至没有任何凡情去污染心意。这就是那些已经消除烦恼者的般涅槃——他们完全不执着于身体的情况,不论是在它(身体)生存的时候或是在它分解的时刻。
这是那些心意净化者的专利,不被任何尚未绝对净化了心意的人所了解。它正好跟外在的财产相反——后者能被权大势大的任何人所强迫地占有。但是在另一方面,它又属于每一个想要而敢于去实践佛教教法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9#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6:59 | 只看该作者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乃至到山门迎春等;一年当中更有春秋二祭,及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的多次举行等,方便社会大众参与修持。今略述数条于下:
一、布萨羯磨:僧团中,僧众若有犯戒者,则于大众前发露忏悔,称为“布萨”。凡与大众有关的决策,须经大众三次决议通过,称为三番羯磨。
二、忏摩请戒:三坛大戒中,每于登坛受戒前夕,由羯磨和尚引导戒子忏悔发愿,以便身心清净,纳受戒体。
三、护戒诵戒:僧团中受过菩萨戒的僧众,每半个月诵菩萨戒法一次,藉以勉励自己不忘发心,行菩萨道。
四、升座说法:丛林中,大和尚晋山就职,或逢节日庆典,乃至平日对大众说法,都称为升座。升座就是正式对外宣布、通告。例如新春升座即正式昭告一年的行事。
五、年庆祈祷:丛林中,在大年初一的早课时,大众一起唱赞、诵经,为国家祈祷国泰民安,为护法檀那祈求福慧圆满。所以︿宝鼎赞﹀中有“端为世界祈和平,地久天长”。
六、山门迎春:丛林生活,僧众平日不轻易走出山门,唯过年时,在初一到十五的某一天,早课后,由大和尚或监院领导大众,从大雄宝殿到山门外巡礼参访,藉此接触大自然。
七、上灯胜会:灯代表光明,点灯主要是点亮自己的心灯,因此,信徒在佛前点灯,是表示佛与人的心光互相辉映。一般寺院均在新春期间举行上灯法会,江苏省的扬州,有所谓:“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九算帐,二十开张。”在台湾的北港灯会是从农历二月一日才开始,佛光山则自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举行半个月的春节平安灯法会。
八、结夏解居:结夏就是结夏安居,日期为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解居则于农历七月十五日。另有冬安居,是于每年十月十五日至隔年一月十五日解居。
九、大座讲经:以讲经为主,讲演前先唱香赞、钟声偈等,并有信徒请法等仪式,是一种解行并重的佛事法会。
十、三皈五戒:指皈依三宝及受持五戒。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乃至“自性三宝”,皈依即是肯定自己、尊重自己;受持五戒则是尊重别人、不侵犯别人的善行。
十一、八关斋戒:提供在家信徒学习出家生活,培养出离心,而于一日一夜远离家庭,进住寺院,并持守八条戒。过去一般均于六斋日举行,现在一般寺院均在星期日举行,一个月举行四次。
十二、家庭普照:以信徒家中为聚会场所,一般均邀请法师主持并说法,透过轻松的佛法座谈方式,增进参与者对佛法信仰的理解及解答有关信仰、行持上的疑问。
十三、供佛斋天:供养三宝并请诸天吃饭,台湾习俗称为“拜天公”,佛教则称为“供佛斋天”。一般于农历元月初九举行。
十四、春祭秋祭:指农历四月清明法会与七月孝道月的报恩法会,称为春秋二祭。
十五、生亡普佛:指延生普佛与荐亡普佛。延生普佛用于消灾、作寿、喜庆;荐亡普佛用于往生、超荐、冥寿。普佛者,即对三世一切诸佛普遍恭敬,普遍礼请,普遍结缘的意思。
十六、三时系念:元朝中峰明本禅师着。属净土法门,主要目的是藉着系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超荐亡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离业海,直证不退,圆满无上菩提。
十七、蒙山施食:为超度亡者举行的施食法会,有大小蒙山之分。源于宋朝不动法师(也称甘露法师)于蒙山所发起,后由上海兴慈法师大力倡导,今日一般寺院大都于晚课后随堂施放小蒙山。
十八、盂兰盆会:是藉着供佛斋僧的功德,以解救饿鬼脱离苦趣,并且报答七世父母恩德的佛事法会。一般寺院道场均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
十九、瑜伽焰口:施放焰口,能令饿鬼得度,也是对亡者追荐的佛事之一。除了施食,以解除饿鬼的饥虚之外,最重要的是为他们说法、皈依、授戒,令其具足正见,不再造罪受苦,以祈早日脱离苦趣,成就菩提。
二十、水陆法会:中国佛教中,仪式最隆重、功德最殊胜的法会,着重对水陆众生的普济,除了施食,并有诵经持咒的法施,可令受苦众生心开意解。
弘法利生是寺院的使命,虽然接引众生的法门很多,然而八万四千法门,皆是不离佛语,重要的是,要能应机教化,应病与药,如此才能示教利喜,接引众生悟入佛的知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8:36 | 只看该作者
【主题】鱼言鱼语鱼之乐【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0416课堂笔记共55张。同步发布媒体平台:
【百度相册】天天更新!
http://xiangce.baidu.com/picture ... 8e922?isscore=1#pic
【腾讯空间】欢迎光临!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瓯联论坛】敬请指正!
http://qtnews.zjol.com.cn/bbs/index.asp?boardid=119&page=1
【敝人群落】
修心修行,乐山乐水。兵法武道,国事家事。
随缘随喜,正念正定。惠风和暢,群贤毕至。
[东南古田讲武堂]50GoGo群:334086624
[鱼象鱼私人会所]51GoGo群:50994409
[之江芝田正阳楼]52GoGo群:433439389
[西南联合大学堂]53GoGo群:334087269
[南海普陀观音堂]54GoGo群:316987101
[猫扛军旗修地球]55GoGo群:419099968
[群宗群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群规群矩]一不发黄,二不反动。
[温馨提醒]正满群落,恕不加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鱼象鱼 于 2016-4-16 18:51 编辑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3.     川不可防,言不可弥。
4.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
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     火壮则烟微,性充则情约。
7.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9.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10.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1.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         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
14.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1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6.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17.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18.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19.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20.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21.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22.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
23.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24.         不可不存时时可死之心,不可不行步步求生之事。
2000/8/23
我的笔记(3
l  钱钟书有首诗尾联是“容易一年真可叹,犹将有限事无穷”,人类的理想精神是长存不灭的,国的强盛,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文明的进步,永远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l  古往今来,不乏“犹将有限事无穷”的仁人志士。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陈毅的“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杨水才的“小车不倒只管推”……他们义无反顾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奉献给了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千秋大业,为后世留下了一曲曲雄浑壮丽的人类精神高歌,至今仍回肠荡气,响遏行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1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15:29 | 只看该作者
衣食住三个字让人奔忙一生(图片来源:资料图)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也少它不得。
人道如此,其余五道亦是一样,飞禽走兽虎狼蛇鼠,都要安身住处,要羽毛为衣,也要饮食。衣食住三事本来是苦事情,为佛弟子不要被它转。佛初创教,要比丘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虽减轻了衣食住之累,但还是离不了它。现在时移世易,佛弟子也和世人一样为衣食住而繁忙,耕田插秧一天到晚泡在水里,不泡就没有得食。
春时不下种,秋到无苗岂有收?可见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要花时间,费工夫,劳心力,才有收成。为佛弟子,岂可端然拱手,坐享其成。古人说:“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还要为道求出生死。因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
但修道这件事,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处、一切事,勿被境转。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
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余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什么眉毛长、牙齿短、张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
拾得大士传的弥勒菩萨偈曰:“老拙穿袖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者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是做好汉。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这是一切处都修道,并不限于蒲团上才有道。若只有蒲团上的道,那就要应了四料简的“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说好说歹,打破此关就无烦恼。说我好的生欢喜心,就被欢喜魔所惑,三个好,送到老;说我不好的,是我的善知识,他使我知过必改、断恶行善。
衣食住不离道,行住坐卧不离道,八万细行不出四威仪中。古人为道不虚弃光阴,睡觉以圆木作枕,怕睡久不醒误了办道。不独白日遇境随缘要作得主,而且夜间睡觉也要作得主,睡如弓,要把身弯成弓一样,右手作枕,左手作被,这就是吉祥卧。一睡醒就起来用功,不要滚过去滚过来,乱打妄想以至走精。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都好参禅,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16:46 | 只看该作者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即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慧、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因此,学佛首先应该了解‘佛’的意义。  ‘佛’是‘佛陀’的简称,来自梵语 Buddha 的音译。又称浮图、浮陀等,意译为觉者或智者。亦即佛陀是具足自觉、觉他、觉满,如实知见一切法的性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圣者。自觉、觉他、觉满,是‘觉’的三个层次。
  ‘自觉’,是本身对诸法实相有了正确的认识与觉悟,有别于凡夫的不觉与外道的错觉,因此又称‘正觉’,这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觉他’,是菩萨们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转而觉悟他人,有别于二乘人的自觉,故又称‘等觉’(遍觉)。‘觉满’专指佛陀自觉、觉他的智慧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又称‘无上觉’,有别于二乘及菩萨虽能自觉、觉他,但未能破尽见思、尘沙二惑。佛陀以无漏清净的智慧破除根本无明(无明惑),断尽见、思二惑,圆满菩提,成就佛道,始能成为‘三觉圆,万德满’的圣者,所以也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意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
  佛陀不仅是觉悟宇宙真理的觉者,也是彻知宇宙真相的智者。佛陀具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其中,‘一切智’是二乘了达诸法总相,认识诸法本体是空的智慧;‘道种智’是菩萨认识诸法别相,了知诸法的千差万别乃缘生而有的智慧;‘一切种智’唯佛陀所证,是能通达‘缘起性空’的诸法总别相,亦即认识色空不二、性相一如的‘无上正等正觉’。因此,‘佛’之一字,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能觉察、证悟这种真理的人,就是佛陀。佛陀化导世间众生,为‘能化之人’,故又称为‘能人’、‘能仁’。人与仁同音,假借而相通,能仁原为梵语‘释迦’的意译;佛怜愍众生无不仁慈,故转而以能人、能仁为诸佛的通号。因此,不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只要能够证得真理,达到佛的境界,都可以称为佛。
  所以,‘佛’之一字,就如博士一词,只要具足同样资格,任何人均可称之;而佛性人人本具,只要能证悟自心本性,人人皆可成佛。佛陀出现在世间,为世间难得的珍宝,故称为‘佛宝’。《心地观经》说:‘善男子!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1、有无上大功德田;2、有无上大恩德田;3、于无足者、二足者、多足者中最贵;4、极难值遇,如优昙花;5、独出现三千大千世界;6、圆满世间、出世间功德。以具如是六微妙功德,常能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故,佛宝有不思议恩。’
  佛的意义,既为觉者、智者,所以学佛的目的,不外是要开智慧,求觉悟,而其关键,即在去除烦恼障及所知障。烦恼的根本就是贪瞋痴,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只要三毒息,三慧朗,就能破除无始以来的无明,此即‘自觉’,正如禅宗的开悟或见性。自觉之后进而能够觉他,也就是‘弘法’或‘利生’。自觉是属于修‘慧’,觉他是属于修‘福’,福慧双修即是菩萨;经过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当福慧圆满具足,这时才是‘三觉圆,万德具’的佛陀。
  《佛地论》说:‘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醒觉,如莲花开,故名佛也。’‘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人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佛性人人本具,人人都有成佛的性能。‘佛性’在经典中名称繁多,有‘如来藏’、‘真如’、‘心地’、‘圆觉’,或是‘本来面目’ 等,名字虽异,意义相同。《法华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释迦牟尼佛初成道时,即发出宣言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凡夫的清净自性本来与佛无异,所谓‘般若风光,人人本具’,只因被无明烦恼所覆,因而不能显发,犹如明镜蒙尘、明月为乌云所覆。
  学佛即是去除烦恼,开显佛性的功夫,《法华经》所说的‘怀珠作丐’、‘藏宝受贫’,这是众生最大的遗憾。《圆觉经》说:‘譬如销金,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吾人学佛,亦如开采金矿一般,虽然佛性本具,但不经修行,则如金矿未经开采,终不能得。所以,学佛首先要肯定自己佛性具足,同时要知精进修行,果能如此,则所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论是多么顽劣愚痴的众生,也终有开悟、见性、圆满佛道的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18:34 | 只看该作者
【主题】鱼言鱼语鱼之乐【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0417课堂笔记共58张。同步发布媒体平台:
【百度相册】天天更新!
http://xiangce.baidu.com/picture/album/list/f868943a6b37942462aea356fc7cc47fbe38e922?isscore=1#pic
【腾讯空间】欢迎光临!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瓯联论坛】敬请指正!
http://qtnews.zjol.com.cn/bbs/index.asp?boardid=119&page=1
【敝人群落】
修心修行,乐山乐水。兵法武道,国事家事。
随缘随喜,正念正定。惠风和暢,群贤毕至。
[东南古田讲武堂]50GoGo群:334086624
[鱼象鱼私人会所]51GoGo群:50994409
[之江芝田正阳楼]52GoGo群:433439389
[西南联合大学堂]53GoGo群:334087269
[南海普陀观音堂]54GoGo群:316987101
[猫扛军旗修地球]55GoGo群:419099968
[群宗群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群规群矩]一不发黄,二不反动。
[温馨提醒]正满群落,恕不加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1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鱼象鱼 于 2016-4-17 18:54 编辑

l  人生在世,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只要有了这点精神,纵使不能成为名人、伟人,至少也要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而最可贵的,莫过于这种“犹将有限事无穷”的献身精神,它是人类定神祭台上最崇高、最真诚、最执着的景观。
l  “冷静地去做,但要热烈地去追求”,“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
l  郑板桥一生所画,只作竹、兰、石,但因画中的题词,或评论古今,或臧否人物,或抒发艺理,或表露心机,种种不一,皆信手拈来,妙语惊座,加上他那与画融为一体的独特的书法,使画的艺术内涵得到了升华,单一的题材表现了无穷的变化,绝无雷同之词,加上他高雅的人品,深邃的学问,不受礼法约束的名士风采,使他的名声高树于扬州八家之首,真可谓雅俗共赏,妇孺皆知,人们无不以有其字画为清雅。
l  郑板桥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这种被人称为“乱石铺阶”的风格,郑板桥自解为“以画之关纽入于书”。
l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l  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们的生活就是艺术品。
l  虚心纳物有容乃大,守节藏神无欲则刚。
l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
l  郑板桥早说过的,“读书必欲读五车,胸中撑塞乱如麻。”
l  余秋雨说:“我把龙华寓所中万余册书全部处理了,我已经到了不需要用书房来点缀自己生命的年纪。”
l  与其模仿而成功,不如失败于创新。不经失败,何来伟大?
l  爱莫生说:“人在孤身一人的是最不孤独的,因为只有在这个他才获得了一种自在而不是他在,只有在这个他才使流浪在众人之中的自我回到了真正的家。”
l  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不知道善恶不一定就不能为善,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只有一般神经衰弱的人才把道德讨论不休。可是道德的最重要的规则便是不能神经衰弱。
l  诗人萨迪说:“无论学者、博士、圣徒,也无论圣明雄辩的人物,只要他一旦羡慕浮世的荣华,便是遗失在蜜里的苍蝇,永难自拔。
l  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努力的。
l  一位老太太说,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是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三天,一切就必得正常了。
l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北宋 晏殊词)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 柳永词)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 辛弃疾词)此第三境也。
l  人生五件事:一、读一本好书;二、长于一技;三、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四、心存一份美好的情感;五、做一个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1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10:57 | 只看该作者
《兰亭集序》全文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file:///C:/Users/qtnf/Pictures/捕获03180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12:27 | 只看该作者
不要为了得到保佑才来皈依  “从今以后,我要以佛陀为究竟的导师,以佛法为究竟的道路,以僧众为究竟的道友,以上师为究竟的怙主。”这样从心里猛厉地祈祷,忆念,才是真正的皈依。通过这种方法皈依,才能达到圆满。现在很多人不懂什么是皈依,也没有皈依的方法,随便跟着别人说几句空话就算皈依了。这样皈依是不如法的,皈依不到上师三宝,也进入不了佛门。
  皈是归投,依是依靠。皈依不仅仅是求得保佑。现在很多人都搞错了,一说佛菩萨,就觉得特别神秘。佛肯定是离自己远远的,高高在上的,特别有神通神变,特别与众不同的。我们去顶礼他,供养他,他们高兴了就会保佑我们;我们得到他的保佑了,就能健康,就能顺利,就能平安了。这都是错误的观念。
  现在很多人都是这种状况,平时也想不起来佛,有什么事情了,就到寺庙去供养,去礼拜。如果如意了,就觉得太灵了,然后再去供,再去拜。如果没有如意,没有顺利,就开始怀疑,甚至是生气、埋怨、诽谤:“这些不管用!”把佛菩萨当做神,求保佑、求平安,往外求,这完全是迷信,完全是外道。
  今年春节初一,我去成都文殊院,那是成都特别有名的一座寺院。那天人海人山,一天没有断过。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有这么多人信佛,这么多人学佛!当我跟寺院的僧人说起这些的时候,他们说,今天是正月初一,人们都来求佛保佑一年的平安,所以人多,平时没有几个人。这样看来,大部分人都是迷信,都是外道,根本不是佛教。这样信佛、学佛没有任何意义。信佛一定要觉,不能迷。迷信不是信佛。国家反对迷信,佛家也反对迷信。我们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相续。我们是这种人吗?如果是这种人,那就不是学佛的人了。
  既然不能向佛求保佑,那我们为什么要皈依呢?因为上师三宝有解脱、成佛的方法,有改变命运的方法。为什么事业有挫折,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睦,一切不如意?这是命运不好,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改变命运完全要靠自己,不是靠佛菩萨,也不是靠上师。但是改变命运的方式方法,必须要从他们那里取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16:52 | 只看该作者
当前东南亚佛教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南传佛教在东南亚地区已流传了1000多年,是这些地区诸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佛教已经浸入这些国家民族的骨髓,成为人民生活习俗的重要内容。因此,南传佛教在这些国家的地位不可替代。
当前东南亚佛教国家,仍然坚守传统的佛教文化,政府鼓励、支持佛教事业发展。如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佛教教育是国家事业,佛教思想则是国家的统治思想。而在民间,做功德、行善事、拜佛建塔是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得不到佛教界的尊重,就很难有社会地位。僧人热衷传教,且这些国家佛教界人士受殖民地教育的影响,英文水平较高。因此,东南亚佛教经过100多年后,南传上座部佛教已传到世界各地。
当然,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东南亚佛教也在发生着变化。
首先,东南亚佛教界眼界更为开阔,他们关注世界佛教发展的新动态。例如,伴随中国佛教的崛起,东南亚佛教界高层愿意与中国佛教界交往,这与上世纪80年代前在反共思潮影响下的恐惧心态完全不同。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解世界佛教研究动态,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台湾佛教研究的情况,但对大陆佛教研究的了解则相对薄弱。这与大陆学术成果与世界佛教界没有接轨有一定关系,也与大陆学术界将研究重点放在大乘佛教上有一定关系。
其次,东南亚佛教诸国也在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佛教界要向社会靠拢。一方面,佛教界仍然承继优良传统。例如佛教具有对社会道德提升的教化作用,寺庙仍然是教育百姓行善的中心,传统慈善的责任。另一方面,佛教界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例如许多寺院现在推行“星期佛”,即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推出一尊佛,让信众按照生日挑选自己的佛带回家。“星期”的说法,本是西方基督教产物,但是在东南亚佛教界却被广泛接受,借以推动佛教与生活更加密切的联系。一些寺院正在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东南亚国家曾先后沦为殖民地(泰国除外),西方思想文化对这些国家的民族文化起过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国家都是农业国家,所以在广大乡村地区,佛教传统并没有被彻底毁灭。独立以后,这些国家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弘扬,佛教传统信仰重获重视。在百姓心里,佛教寺院仍是心灵可以寄托的信仰场所,至今都没有改变。
第三,东南亚佛教国家僧伽内部管理已成功转型。自上世纪30年代,泰国佛教界开始仿照西方“三权分立”的形式,成立僧伽议会、僧伽内阁、僧伽法庭。到上世纪50年代,缅甸等国也相继出现“中央僧侣负责机构”、“僧侣大导师机构”和“律法规范师组织”等民主分权制度。僧王只是象征性位置,集体领导成为主要运作方式。但是,对民众而言,僧人权威仍然不能动摇,高僧仍然是民众的崇拜对象,引领群伦。
第四,注重与世界各国佛教交流和传教。过去,中国佛教界在世界佛教界一度失语,日本佛教成为大乘佛教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许多南传佛教国家热衷与日本佛教界来往,学习佛教的僧人都到日本去留学。如今,中国佛教崛起之后,来中国留学的僧人日益增多。同时,随着交往增多,南传佛教也在中国产生影响。
第五,南传佛教国家佛教界内部也在不断酝酿新思想。特别是代表新兴中产阶级利益诉求的教派,不断提出新主张。例如泰国的法灯寺,就是新兴中产阶级的典型寺院。南传佛教国家理论建设发生新的变化,与新兴寺院的兴起关系密切。
第六,泰国寺院注重经济发展,与旅游联系起来更是这些国家佛教发展的特色。诸国都在打造佛教旅游经济,除修缮原有的著名景观之外,也在建设新的宗教景点。改变了过去建造寺院纯粹出于信仰布施的传统,发展寺院经济成为重要动因。由于经济因素驱动,寺院建设也提升了档次。当然,政府参与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第七,佛教在华人宗教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而民间信仰在华人中间也有一定影响。在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佛教都与地方宗教文化接轨,而大乘佛教被视为正统的中国宗教,也成为与这些国家宗教沟通的渠道或交叉点。
佛教自古有民间外交的传统。属于东南亚地区的扶南、林邑国、狼牙修国、婆利国、盘盘国等国的佛教都与中国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少东南亚国家的僧人来中国传经译经,梁朝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扶南馆翻译佛经。当代佛教民间外交,仍然发挥着影响。北京西山灵光寺的佛牙舍利,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到缅甸供奉,对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与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今,中国已屹立于世界,大国的宗教也要有大国气象。以唐代为例,大唐的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佛教发展迎来高峰。这时的佛教,一方面仍然沿袭着“请进来”的传统。例如玄奘就是从印度请回佛经,致力于译经事业的大师;另一方面,大唐的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先后大规模传入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佛教徒最多的国家(总人口上亿),拥有世界最多的佛教寺院。以及悠久的佛教历史和繁荣的佛教文化,这些都是中国佛教界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中国佛教界应利用这些资源与已经来到的机会,积极地“走出去”。  
南传佛教黄金纽带的问题
东亚大乘佛教中、日、韩三国黄金纽带之所以能够搭建,就是基于中国佛教为中心。日本与韩国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这些前提。中国南传佛教与东南亚诸国的佛教关系是有区别的。从历史看,云南的南传佛教不是东南亚南传佛教的中心,也不是发源地。在东南亚地区,泰国和缅甸是南传佛教的中心,而云南上座部佛教是从这两个国家传进来的支派。佛教是最讲传统、传承的宗教,在这方面最明显的表现是尊师重祖,注重门派、注重师学。在此情况下,要让云南上座部佛教与泰国和缅甸的佛教平起平坐很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到这些国家佛教界的重视与承认,需以中国是世界佛教中心为前提。
我们需要确立中国是世界佛教中心,是因为中国佛教有2000年的历史,有世界最多的佛教信徒,有保存完整、翻译最早的佛教经典,有自己特色的佛教仪轨和佛教文化体系,且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三派并存的国家,应树立中国大乘佛教中心的地位,取得中国佛教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中国佛教界要积极在世界佛教界发出自己的声音。除了办好世界佛教论坛之外,还要积极参与世界佛教界的活动,利用中国的影响,站在世界佛教制高点上,让中国佛教真正成为世界佛教中心。
中国佛教经过2000年的传播,理论上承继了印度佛教学说,影响很深。但是,中国僧人在历史上也在不断地改造印度佛教学说,并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建造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与佛教宗派。我们要宣传中国僧人对佛教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中国佛教界则承担着重新打造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与实践的重担。否则,中国佛教的理论与实践很难与印度佛教区别开来,中国佛教的地位及影响也很难在世界上发挥出更大作用。
要将中国佛教推向世界,需要在理论上有所作为。中国宗派佛教的理论比较深奥,其思维也较为特别,对没有这方面基础的人来说,要想了解中国佛教的思想是较为困难的。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理念与实践可以使用,这些理念与实践有助于在世界上树立中国佛教的正面形象。如在中国佛教理论与实践中最为突出的菩萨思想,这是中国佛教里最有特色、也是影响中国人精神生活最有活力的表现。传统的菩萨信仰认为,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故名“菩萨”。具体地说,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自利利他”是菩萨乘的最大特色,这与人类社会的要求是相符合的,也是各个国家与历代政府所提倡的思想。
大乘佛教与南传佛教有相互交叉的地方。例如,佛教的基本概念“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是南北佛教共同接受的基本教义。佛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学说,也是所有佛教徒都要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们要研究大乘佛教与南传佛教教义相通的部分,将这些相通的思想作为双方对话与交流的基础,再把它们作为向外宣传的主干。只有从思想上接受了,文化交流的工作才算取得成功,这在中外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早已成为规律,我们应该加以遵循。
现在,各佛教国家都面临着积极调整、与时俱进的重大问题,中国佛教提出的走人间佛教的思路,不仅是当代佛教可供参考的模式,而且是与南传佛教国家在理论与实践上相互契入的一个极好的角度。人间佛教强调的是佛在人间,成佛不是在来世,而是在今世,所以佛教界要积极参与社会,努力走佛教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这个思想是各国佛教界都共同承认的,中国佛教界要努力宣传这一思想,以此来加强与南传佛教国家的联系,从而在思想上影响南传佛教界。
当前,中国佛教学术界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研究非常不足,虽然近年来有所弥补,但对南传佛教核心教义的研究仍然没有多少成果。佛教的目的是了生死,也就是解决人的心灵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解决人之生死,即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根本问题。南传佛教在理论上,基本上接受的是印度佛教早期部派佛教教义,理论特点围绕着禅学内容而展开,僧人通过禅修实践来体悟佛法的真谛。又由于南传佛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所以在受南传佛教影响的地区,流行的是做功德与行善事的伦理道德,以此构成了整个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佛教的行善却恶是南传佛教地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准。
现有的云南南传佛教研究成果,将南传佛教地区流行的赕佛善事作为慈善研究,而作为南传佛教的主流——云南南传佛教的教义理论思想与历史文化,却并没有多少人去做扎实的研究。慈善不等于宗教,因为慈善不是宗教的根本目的,也不是宗教的专利,只是宗教的功能之一,附属于宗教而已。宗教慈善只是在国家公益事业中“促进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有益补充”。南传佛教研究的重点,仍然应放在它的历史文化与思想教义以及经典仪轨方面,只有把这些研究深入了,才能真正说明南传佛教的特点,才能把握南传佛教未来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人前往南传佛教国家留学,有的已经学成回国。由于他们都在南传佛教国家学习过,对当地的佛教文化有深入了解,由他们来从事南传佛教研究,相信一定会超过学者的研究。充分利用已经毕业或正在南传佛教国家留学的僧人的作用,是当前促进南传佛教研究的最好办法。让这些学僧不仅学习南传佛教,而且承担起宣传南传佛教的责任。我们可以仿照唐代译经院的模式,将已经学成回国的留学僧集中使用,做一些大的项目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越战的需要,曾组织过一批学者从事东南亚佛教研究,撰写了一批南传佛教的研究专著,成为这一领域的话语权掌握者。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利用国家的力量与学者优势组织攻关,深入研究南传佛教的历史与现状。我们要积极推出自己的南传佛教僧人领袖,特别是要推出有学识、有修行的僧人,让这些僧人作为中国佛教中南传佛教的代表,去影响南传佛教国家的人士。
南传佛教发展的思路
在我国制定的宗教政策里,是否可以针对当前的现实情况作一些调整。比如,宗教政策规定,佛教僧人出国一般要得到上一级部门如省宗教局的批准,佛教寺院没有对外交往的权利等。我们是否能够考虑给予佛教界一定的权力,对大的、有影响的寺院,可否让他们去建立自己的对外联系网络。从政策上鼓励他们走出去,鼓励中国僧人在外修建寺院,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佛教的历史与现状来看,舍利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圣物。中国将珍藏的佛舍利送到南传佛教国家供奉,拉近了与各国佛教界的关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中国高僧的舍利送出国外?在中国历史上,外国送进来的佛舍利达数千颗,现在仍然有很多存世。在2000年的中国佛教史上,出现了很多高僧,他们不仅是中国佛教界的有名人物,也享有世誉。除了宣传他们的事迹,使他们在世界佛教界广为人知,还要把他们的舍利送出去,供各国佛教徒参拜。2013年3月,本焕长老的舍利被送至泰国永久供奉,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我们要继续沿着这条思路,充分发扬中国高僧舍利的权威性,将中国佛教传播到异域。
南传佛教黄金纽带的搭建,不仅是南传佛教的责任,也是汉传佛教界的责任,故需要全国佛教界的介入。除了云南佛教界以外,广西佛教界、海南佛教界等也可在这方面发挥作用,最终形成多头并进的态势,从不同的方向与东南亚南传佛教界进行沟通。加强与东南亚南传佛教的沟通应成为中国佛教界的共识。应将此问题提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鼓励汉传佛教界也积极介入,从而使佛教界全面开展这项工作,这样就能使与东南亚地区南传佛教的联系与沟通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
南传佛教在我国传播的地区是边疆地区,也是被列为改革开放的特区。有关部门可制定特殊的政策,将那里作为当前宗教改革活动的试点,发挥特区窗口的作用,从而积累经验,让宗教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贡献。针对目前我国云南地区南传佛教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通过打造南传佛教寺院,提升其竞争力与影响力。国内现有的南传佛教寺院明显跟不上我国佛教形势的发展,也与东南亚其他佛教国家的寺院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主要表现在设施落后、场地不合理、装饰单调方面。寺院环境的好坏,对南传佛教的宣传与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寺院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规模化、精细化、美学化。但是,现有的南传佛教寺院绝大多数还停留在简单的礼佛功能,忽视了寺院的美学、民间外交等功能。在现有的情形下,可以尝试着开展汉传佛教界与南传佛教界“一帮一”的对扶活动,利用汉传佛教建设与管理寺院的经验,尽快完善南传佛教寺院的硬件建设。
二、引进民间资金,打破制约南传寺院发展与弘法的瓶颈。以此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在现阶段,可以考虑引进民间资本的办法,利用市场规律,引入民间闲置资金,聘请有经验的策划与设计团队,对现有的寺院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
三、招聘教师或者自行培养,为南传佛教发展提供必要人才。培养南传佛教人才是提升与弘扬南传佛教的千年大计。要解决当前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除了招聘现在已经回国的留学僧为教师,还可以考虑聘用志愿者。寺庙也可自己培养、挑选一批有志于从事佛教教育的僧侣,让他们成为佛教教育的主导力量。南传佛教本就有男人出家的传统,要充分利用这个传统,发挥寺院曾是历史上教育基地的作用,对出家入寺的人进行系统培训。教育的重点虽是增强信仰,但也要兼顾到社会需要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对寺庙的教材也要有所考虑,除了坚持宗教教育目的之外,应该允许学习和开设世俗知识的课程。
四、寺院与地方政府协调,解决境外僧人居留我国边疆的身份问题。现在,世界各国最通用的是绿卡制度,让那些有贡献和可利用的人安心为所在国工作,这个办法可以考虑用于缓解现在云南南传佛教人才紧张的局面,将境外的僧人或作为专家聘任,或作为友好使者的身份办理聘请手续,考虑为他们制作特殊身份证。当然,在解决身份问题之前,需要对这些境外僧人进行详细调查,并且要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达成各自权与责的统一。 
总之,中国佛教界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继续发扬中国佛教界民间外交的优良传统,确立中国是世界佛教中心的地位,最终形成北传与南传两条黄金纽带,服务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实现中国佛教崛起之理想。(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原标题:着眼东南亚地区佛教发展新趋势做好云南边疆地区南传佛教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2 05:16 , Processed in 0.07868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