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白山老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網絡新語

  [复制链接]
248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6 0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7-10-6 06:24 编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7-10-6 06:12
外媒:新科诺贝尔医学奖出炉 靠果蝇破解“生物钟”原理  
      2017-10-03 11:22:46 来源:参考消 ...

      外媒:新科诺贝尔医学奖出炉 靠果蝇破解“生物钟”原理(2)
      2017-10-03 11:22:46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解释了植物、动物和人类如何通过调节生物节律,与地球旋转实现同步。”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包括一些著名科学家,比如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和血型系统的发现者卡尔·兰德施泰纳。

  另据德新社10月2日报道,自1901年至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颁发107次。以下是截至2016年有关这项医学奖的其它一些情况:

  最年轻的获奖者是弗雷德里克·G·班廷。班廷因发现胰岛素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一年他32岁。

  最年长的获奖者是佩顿·劳斯。劳斯在87岁时获得196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是他发现了诱发肿瘤的病毒。

  1901年至2016年,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

  1901年至2016年,211名医学奖获奖者中仅有12名女性。巴拉巴拉·麦克林托克是唯一独享奖项的女性。

  没有一位获奖者获得一次以上的生理学或医学奖。

  格哈德·多马克是被阿道夫·希特勒禁止领奖的3名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1939年多马克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它两名德国人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截至2016年,39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颁给一名获奖者;32次由两名获奖者分享;36次由3名获奖者分享。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39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6 0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7-10-6 06:45 编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7-10-6 06:21
外媒:新科诺贝尔医学奖出炉 靠果蝇破解“生物钟”原理(2)  
      2017-10-03 11:22:46 来源: ...

      【延伸阅读】诺奖预测:洞察和指点未来的生活

       张田勘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再有几天,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就要颁发了。

  

     9月20日,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公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奖”,预测了22位可能在今年或未来,获得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化学、经济学诺贝尔奖的学者。

    其中,在中国台湾出生(1959年)的华裔科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特聘教授张远(Yuan Chang)和其丈夫、同为匹兹堡大学教授的帕特里克 摩尔(Patrick S Moore)一同上榜生理学或医学领域的引文桂冠奖,理由是他们一起发现了卡波济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又名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

    对未来的预测是人类古已有之的一种本能和才能,所谓未卜先知便是这种预测的极致,而且在战争、竞技(竞技体育)、赌博、股市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根据,预测也不过是一种算命或纸上谈兵。但如果基于大数据、统计学和算法等,就有可能让预测更为准确,并成为一个学科,即信息学或预测学。

    人们对科睿唯安预测诺贝尔奖津津乐道是基于其预测的准确性,迄今能出其右者还寥寥无几。科睿唯安是根据过去30年间发表研究成果的总被引频次,来定量分析和预测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这些高影响力的研究人员被授予“引文桂冠奖”称号。获得引文桂冠奖的人中有一些人在后来或当年就获得诺贝尔奖,因此,获得引文桂冠奖的人也被视为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引文桂冠奖也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一种预测。

    对诺贝尔奖的预测固然需要娱乐与严肃共舞,搞笑与学术齐飞(已经有搞笑或另类诺贝尔奖了),但更重要的是,预测诺贝尔奖是对科技发展的评价,也是对人类生活和文明走向的前瞻性研究,就像多年前随着互联网、IT技术的发展预测人类将进入信息时代一样,不仅让更多眼光敏锐和善于捕捉机会的人摆脱了贫困或成为富豪,更是让许多社会共同体和国家顺应这样的科技走势而进入民富国强的高速通道。

    预测诺贝尔奖当然不只是科睿唯安的引文桂冠奖,而且还有其他预测,例如被誉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拉斯克奖,比科睿唯安的引文桂冠奖更准确也更具权威性。自1946年拉斯克奖首次颁发到现在,有超过300人获拉斯克奖,其中有86人获得诺贝尔奖。以此为预测标准,准确率为28.66%。拉斯克奖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奖,其中48%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得者随后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的屠呦呦也是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后,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预测诺贝尔奖的准确率来看,拉斯克奖(28.66%)远高于科睿唯安的引文桂冠奖(15.52%)。其实更深入地看,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所有获奖内容都是对科技成果是否真实、是否有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是否有助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理性和客观的评价,也是对人类未来的一种烛照,尽管不排除像诺贝尔奖这样奖项也有看走眼或光照难以企及的地方和时候。

    除了准确率外,更应当看重的是所有这些预测是否反映了未来科技与生活的趋势,以及所预测的科技成果是否真实和符合观实际情况。

    无论是从引文桂冠奖,还是拉斯克奖,最具有价值和最值得重视是,这些对诺贝尔奖的预测到底烛照了未来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哪些趋势和方向。

  (2017-09-28 08:19:33)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39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6 2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7-10-7 00:01 编辑

      黑科技 (动漫中出现的词语)       
                    
    引自百度:

    黑科技是在《全金属狂潮》中登场的术语,原意指非人类自力研发,凌驾于人类现有的科技之上的知识,引申为以人类现有的世界观无法理解的猎奇物。
    黑科技是指远超越现今人类科技或知识所能及的范畴,缺乏目前科学根据并且违反自然原理的科学技术或者产品。
    黑科技没有科学依据但很厉害又挂着科技名义,用起来和魔法一样的东西,如高达的GN粒子,星际的幽能。
    通常情况下,当前人类无法实现或根本不可能产生的技术或者产品统称为“黑科技”,其标准是不符合现实世界常理以及现有科技水平。
    如政府未公开的科技,像SARS AIDS(HIV)之类以及其变种。
  也有引申指现实中某些超乎寻常厉害的事或物。
  如ACGN中,为使剧情合理化而空想出的科学技术,这些技术大多没有理论根据。
    另网络新名词 也指一切“不明觉厉”的新硬件、新软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例如 “盘点中国让世界为之色变的十大黑科技:只能说太强了”
    “三星黑科技:一块芯片=3GB内存+32GB存储+控制器"
    “微软黑科技HoloLens ’ ‘magic leap’”


    中文名:黑科技
    外文名:Loogoos         词汇来源:全金属狂潮》,包含阳电子炮、GN粒子等。
    广泛含义:新硬件软件、新技术工艺、新材料科技改变生活等。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39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0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7-10-7 01:02 编辑

      境外媒体: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排名中国上升至第27位
       2017-09-28 11:22:39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瑞士的排名曾在2008年出现罕见下滑,当时它被美国超过,落到了第二位。此后,瑞士经济一直在世界经济论坛年度排名中成功稳居榜首。

  

  境外媒体称,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7日称,瑞士连续第九年获评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据路透社日内瓦9月27日报道,瑞士的排名曾在2008年出现罕见下滑,当时它被美国超过,落到了第二位。此后,瑞士经济一直在世界经济论坛年度排名中成功稳居榜首。

  世界经济论坛经济学家蒂里·盖格尔说,瑞士拥有由基础设施、机构和教育构成的一个良性循环,但该国成功的核心是它造就和利用人才的方式。

  他说:“这的确是瑞士的秘诀——这种创新能力——得到一系列有利因素支持。”

  然而,在蝉联榜首近十年后,瑞士正面临骄傲自满和民粹主义的风险。他说,因为在一次制定瑞士法律的公投中对外国人才关闭大门,该国正走向老龄化的人口可能会破坏这个创新奇迹。

  世界经济论坛的这项排名依据的是驱动竞争力的诸多因素和对商界领袖的调查。每年1月份的达沃斯经济论坛就是该组织举办的。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全球竞争力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由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所决定。”

  包括瑞士在内,前十名仍然与前一年相同,但名次有所改变。美国超过了新加坡,排名第二;香港上升三位,排名第六,超越了排名第九的日本。

  英国下降一位,排名第八。世界经济论坛称,英国尚未因为与欧盟的脱欧谈判而遭遇排名大幅下降,但这样的情况预计会发生。

  中国上升一位,排名第27,远高于排名第38的俄罗斯和第40的印度。

  排名垫底的是也门,这个因为内战、经济崩溃、霍乱和接近饥荒的状况而遭到进一步破坏的国家排名第137。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27日报道,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称,中国内地几乎在所有要素上都取得了进步。而且,中国内地在技术准备上也愈发充足,这是因为“信息和通讯的愈发普及”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新技术。

  境外媒体:瑞士蝉联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 中国上升至第27位


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总部拍摄的世界经济论坛标志。(新华社)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39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2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7-10-7 22:14 编辑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获诺贝尔和平奖
      2017-10-07 07:52 新华网


      
    10月6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贝丽特·赖斯-安德森宣读授奖声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6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以表彰该组织致力于普及核武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相关知识以及争取彻底消除核武器的努力。新华社记者 张淑惠 摄


      
    10月6日,在瑞士日内瓦,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负责人贝亚特丽斯·菲恩出席记者会。挪威诺贝尔委员会6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以表彰该组织致力于普及核武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相关知识以及争取彻底消除核武器的努力。新华社记者 徐金泉 摄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39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2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7-10-7 23:10 编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7-10-7 22:10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获诺贝尔和平奖
      2017-10-07 07:52 新华网[/ba ...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ntere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简称ICAN。成立于2007年,旨在激发公众及政府支持,去核查及制定一些禁止和消除核武器的条约。2017年10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中文名: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
外文名: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
别  称:ICAN

主要成就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组织简介
该组织是一个联合体,由超过100个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组成,最早在澳大利亚起步,在2007年于奥地利维也纳正式成立。该组织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基督教协进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内部,其成员包括来自101个国家的468个非政府组织,通过接受来自私人以及欧盟、挪威、瑞士、德国、梵蒂冈等国家的捐款维持运转,每年预算约为100万美元。

组织荣誉
瑞典时间2017年10月6日上午11:00(北京时间下午5:00),2017年获得2017年诺贝尔和诺贝尔和平奖揭晓,非政府组织(NGO)“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荣获该奖项。


主要事迹
国际废除核武运动(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十年来致力让原子弹走入历史,也是2017年122国签署的禁止核子扩散条约(NPT)重要倡导者


奖励目的
将奖项颁给该组织是为了表彰其“在引发人们对使用核武器所导致的灾难性的人道后果的注意”方面的工作,以及其“开创性的,旨在推动以条约为基础在禁止使用核武器”方面的努力。ICAN多年来致力于说服世界各国政府,使他们承诺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推动对核武器的批判、限制和禁止,并作为民间社会组织的代表,引领了旨在实现国际法框架下禁止核武器的运动。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31 05:39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0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7-10-11 00:37 编辑

      10月10日译名发布:Richard Thaler
      2017-10-10 12:43:33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Richard Thaler,中文译名: 理查德·塞勒

  外文全称:Richard Thaler


  中文译名: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9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评审委员会的声明说,塞勒的贡献在于,在分析人们的经济行为与心理活动之间架起了桥梁,他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对经济研究和决策意义重大。塞勒1945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目前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担任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39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8#
发表于 2017-10-11 0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色海湾 于 2017-10-11 09:59 编辑


科技发展新动向,新科技引领社会的发展。
谢谢白山老人。


点评

謝謝藍版點評鼓勵!  发表于 2017-10-12 22:55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白山老人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2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7-10-12 22:38 编辑

      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2017年10月10日       11:31:05
      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钛媒体 江瀚视野











     原标题: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北京时间10月9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结果发布,在17点45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奖、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
    这次行为经济学的获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对于所有学习经济学的人来说,行为经济学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行为经济学到底是什么?他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何影响?
           

    跨界为王的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亚当斯密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来,经济学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我们日常的生活购物,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都和经济学脱离不了关系。
    众所周知,传统的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之上,经济人是会计算,有创造性,并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研究这个理性的经济人是一切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然而经济人假设太过于完美以至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都不存在,所以微观经济学能够解释的很多问题都存在瑕疵,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之后,世界的经济学界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乏力,当时传统经济学说在一些理论推演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出现了对日常生活解释的无法解释问题。
    这个时候,经济学界开始进行了跨界的尝试,最先进行跨界的是科斯先生,他通过将法学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开创制度经济学的学派,从而也打开了经济学界的一个全新的大门,在浩如烟海的经济学分类中,有一支经济学流派异军突起,这就是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社会学有机结合到一起的行为经济学,以此次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泰勒先生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学者,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了经济学的研究,从而可以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由经济人变成了非理性的经济主体,从而修正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理性、自立、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等一些基本假设的问题,从而让经济学的市场解释能力得到了大的提高。
    行为经济学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心理分析和经济分析结合的产物,将人类的认知,社会地位,情绪,个性,情境等等心理学因素引入了经济学,从而能够更好地分析我们日常的生活,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维农·史密斯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因为行为经济学,不过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一直到15年后的2017年才获得诺贝尔奖,不得不说是一份迟来的荣誉。


    行为经济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深的经济学界离我们太过遥远,无论是传统的经济人,还是非传统的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我们今天就把行为经济学从神坛上拉下来,来说说行为经济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解释和影响。



    一是令人着迷的羊群效应。中国人有个很好玩的特点,这就是排队,经常在路上能够碰到一群人在排队,而你问排队的人,你在排什么哈?很多人会得到,我也不知道,我看到大家排了我就排了的回答。当然也有稍微理智一点的,在饭馆或者餐饮店门口的排队习惯,著名的很多网红奶茶店就是用托来制造排队的样子来吸引你购买,当然在股市也会有类似的排队情况就是追涨杀跌。
这个在行为经济学理论就是行为经济的个体从众和跟风现象,行为经济学在解释这个现象的时候往往分析一个群体中,如果对于某种决策的想法引发了大家的排队心理,或者说有比较多的人支持这种想法,剩下的人就不会考虑决策是否正确而盲目的跟随这项决策。这就像羊群一样,当一头羊向着一个方向行动的时候,其他的羊根本不会考虑前方是否有危险或者是否有更好的草场,反而跟着向前。在现在的市场营销中,很多企业都会这么用,比如说淘宝的刷单行为,奶茶店的请托行为等等。
二是明星或者自媒体赚钱的网红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关于明星代言或者网红代言的情况是随处可见,我们经常能看到某某明星代言的某个品牌,导致了品牌销量的大涨,或者某个网红卖了某个面膜让面膜成为了爆品等等。这种网红效应,或者说代言效应在我们日常的心理中可以从侧面反映企业产品品质的好坏。
请到明星代言,这个明星的知名度、粉丝数量、社会影响力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形象或产品的销量,甚至某些产品会通过某个明星的代言来改变自己的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从而改变消费者的口味,说到明星代言最近比较有名的比如说吴亦凡代言的小米,董明珠自己代言自己的格力等等,通过网红效应推动产品销量的改变,这就是行为经济学的另一种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你如果被逼到了绝地,在接受一个小损失还是去赌一个翻盘的可能性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去选择“搏一把”这就是行为经济学的反射效应。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丢了100元钱感到失落,和又捡到100元钱所带来的欣喜,往往后者难以抵消前者,这就是损失规避。而很多人会坚持很多年去买彩票,却不怎么中奖,这种迷恋小概率事件,其实也是行为经济学。三是赌博中经常会碰到的前景效应。无论是香港的赌博电影,还是大家日常买彩票、打麻将的日常博彩行为,赌博基本上在大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涉及。在大家的日常博彩过程中,经常大牌的人都会告诉你,要赢钱一定要“落袋为安”,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打牌或者赌博一定要见好就收,这就是行为经济学中的确定效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行为经济学其实无处不在,尤其在股市、房地产等金融领域,大家都在接触行为经济学,但是我们却不自知,希望这次诺贝尔奖之后,能够有更多的人用行为经济学的观点看待问题,这就是诺贝尔奖更大的意义了。行为经济学的例子还有很多,篇幅有限就不再说更多了。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7-10-31 05:40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22:47 | 只看该作者
     【时人语录】“网红”勇敢晒出“瑕疵照”
      2017-10-11 11:14:26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永远记住,你看到的那些照片都经过了精心筛选、滤镜、找角度、补光,以便让人显得尽可能漂亮。不要让别人完美的自拍照影响你的自信——大多数人实际看上去并不是在Instagram上那样。”


“永远记住,你看到的那些照片都经过了精心筛选、滤镜、找角度、补光,以便让人显得尽可能漂亮。不要让别人完美的自拍照影响你的自信——大多数人实际看上去并不是在Instagram上那样。”(英国《每日邮报》网站)

  ——马达林·弗罗德舍姆是一位28岁的健身达人,因为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美照而成为拥有29万粉丝的“网红”。近日,她勇敢晒出自己未编辑过的“瑕疵照”,以此鼓励大家热爱真实的自己,接受健康的形体观念。(张伊宇编译)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40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22:53 | 只看该作者
      【时人语录】美国参议员鲍勃·科克批特朗普
       2017-10-11 11:13:18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白宫成了成人托儿所,这太丢人了。”

   

  “It's a shame the White House has become an adult day care center. ”

  “  白宫成了成人托儿所,这太丢人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

   

  ——上月底,美国资深参议员鲍勃·科克(如图)表示将不再争取继任参议员,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连发推文,称科克曾恳求他支持其参议员连任,还想当国务卿,未能如愿后才决定不寻求连任,还抨击科克“没胆量”竞选。科克对特朗普这一系列言论迅速作出愤怒的回应。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40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2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7-10-13 22:28 编辑

      军事锐评:人类如何“走向末日”?这两款武器将带来毁灭性后果
       2017-10-13 00:44:01 来源:参考军事


    核心提示:在各类关于世界末日的文艺作品中,人类“自作自受”的剧情最为流行,人工智能以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等科技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埋下很多的隐患。


  参考消息网10月13日报道 (文/董磊)长期以来,在关于人类末日的“预言”中,人工智能机器人“造反”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剧情。随着近些年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一众科技大佬频频警告各国要慎重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军事领域,可问题是哪个国家又能抵御军事技术跃进的诱惑呢?好莱坞那些机器人主导的末日剧情似乎离现实越来越近,除了机器人“造反”这种老套剧情外,兰德公司近日公布的一项报告则呼吁大国正视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胁,并联手阻止此类技术的扩散,在人类末日的剧情里,高超音速武器似乎有望担当“新主角”。

  毫无疑问,无人自主武器平台拥有彻底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能力,就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这个领域内的领导者将成为世界的主宰”。但是关于人工智能存在的风险,一直有观点认为这类技术最终将超出人类的掌控。其中持悲观论调最有代表性的如特斯拉CEO马斯克就认为,自动武器平台的发展可能会引发潜在毁灭性的军备竞赛,最终将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直到目前,一些成熟的无人作战平台的“杀伤链”中的关键节点仍由人类掌控,但是以无人机代表的自主集群技术也正快速发展,在一些试验中,简单的自主无人机集群已经取得初步成功。

  目前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领跑的国家都在探索实现无人作战平台的自主决策能力,以无人机为例,即使与人类飞行员失去联系,也能自主飞到目标空域,并根据现场环境做出战术决策。今年夏天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编制程序,让一些轻型无人机集群自己在空中进行混战。这项技术探索意味着,一名操作人员将可以指挥一个庞大的无人机编队,甚至根本不需要人类介入,包括最后的开火许可。

  尚无迹象表明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到好莱坞科幻电影中所呈现的那样高端,即机器人拥有情感和自主思维,目前机器人还只是在某一特定领域超越人类极限而不能像人类大脑那样“全面”而有“深度”,前一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Facebook智能机器人用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来相互沟通一事,最终也被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是无论如何,无人作战平台在敏感复杂局势中拥有前所未有的灵活性,这些新型作战特点所带来的变化将助长新的冲突。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40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22:37 | 只看该作者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7-10-13 22:27
军事锐评:人类如何“走向末日”?这两款武器将带来毁灭性后果  
       2017-10-13 00:44:01 来源 ...

  除无人作战平台以外,高超音速飞行器也被誉为是革命性的武器,正如雷神公司先进导弹系统部门的汤姆·巴辛所说,高超音速武器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性质。各大国在此领域的进展也频频抢占各大媒体的头条位置。兰德公司的报告呼吁中美俄三国阻止这类技术扩散,并提出了有说服力的理由——高超音速武器极具破坏力,拥有惊人的速度且兼具很高的机动性,将令对手防御系统毫无招架之力。

  另外高超音速武器将大大提升一国在常规武器和核武库方面的战力,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反导系统都将沦为摆设,成功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和军事上的巨大收益。目前俄罗斯、中国和美国是这一领域的领跑者,评论往往将三国在高超音速武器上的竞争与重塑国际战略均势联系在一起。

  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尤其还是在“国家安全”这样重大课题的压力之下,各国将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投入更多资源,更多国家掌握这样的极度不对称战力将令使用此类武器的门槛大大降低,其中的逻辑与防止核扩散类似。如今高超音速武器尚处于起步阶段,若各大国领头管控此类技术的扩散则有望获得不错的效果。但是鉴于相关技术的门槛会越来越低,以及高超音速飞行器在民用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军民用的界限将比核更为模糊,此类技术的扩散在未来似乎也无法阻止。

  在各类关于世界末日的文艺作品中,人类“自作自受”的剧情最为流行,人工智能以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等科技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埋下很多隐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大量科技进步都是发端于战场,在科技水平尚不发达的年代,人类在舔舐战争创伤的同时也在享受由战争中各类新型“杀人武器”所衍生出的技术进步成果,但是在军事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真不知在一场惨烈战争之后,是否还有人类能幸存下来。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展示的无人机编队(资料图片)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40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2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7-10-13 23:08 编辑

      【双语汇】Rocket Man/火箭人
       2017-10-11 11:09: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来在讲话中提到“Rocket man is on a suicide mission for himself(火箭人在自寻死路)”,引起轩然大波。

  近一个月来,Rocket Man(火箭人)成为搜索引擎上的一个热词,这大大出乎英国老牌民谣歌手Elton John(埃尔顿·约翰)的意料。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来在讲话中提到“Rocket man is on a suicide mission for himself(火箭人在自寻死路)”,引起轩然大波。这既凸显了特朗普喜欢给人起nick name(外号)的恶趣味,又引发了地缘政治上的新一轮紧张局势。不过特朗普说出的Rocket Man,虽然不如被反击的“dotard(疯老头)”那样可以从莎士比亚或者托尔金那里找到渊源,但也说得上引经据典,至少Elton John就推出过名为《Rocket Man》的著名单曲。

  在《Rocket Man》这首歌火遍全球的时候,特朗普正是20多岁,文青范儿还没有丧失殆尽,有可能被流行歌曲的节奏打动,一直记忆至今。在那首歌里,Elton John唱道:Zero hour nine a.m./And I'm gonna be high as a kite by then... I'm a rocket man/Rocket man burning out his fuse up here alone(发射时间是上午九点,那时我会像风筝一样高高飞起……我是一名火箭人,火箭人在这里独自点燃引信)。

  这首《Rocket Man》推出后,在英国的音乐排行榜上一度冲到第二位,在美国也排名第六。截至去年10月,其数字版本付费下载超过了20万次。而在特朗普说出Rocket Man这个词后,这首老歌的传播再次激增,这也让Elton John体会到了长尾效应(The Long Tail Effect)的甜头。(王亚宏)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40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23:13 | 只看该作者
      【媒库文选】走下去:我的一万步难关
       2017-10-11 11:08: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苹果公司在2014年发售iPhone6时推出了健康应用特色产品,其中之一就是计步器。


  苹果公司在2014年发售iPhone6时推出了健康应用特色产品,其中之一就是计步器。但是我感觉直到今年2月它才被大家察觉,当时似乎每个人都突然决定探查一番那个带着一颗小粉心的神秘白色应用。或许,你们当中的积极分子早就意识到我们的手机追踪我们迈出的每一步以及攀登的每一级台阶已有将近三年之久。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40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23:18 | 只看该作者
      背后的男人
       2017-10-13 09:47:14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电影大亨温斯坦性侵女星的丑闻曝光后,希拉里和奥巴马等平日里口口声声支持女性平权的民主党人保持沉默,在媒体的逼问下才发表了简单的谴责声明。

  希拉里对手握锁链的哈维·温斯坦说:“哈维,你让(民主党)很难拿共和党打压女性的问题说事了。”电影大亨温斯坦性侵女星的丑闻曝光后,希拉里和奥巴马等平日里口口声声支持女性平权的民主党人保持沉默,在媒体的逼问下才发表了简单的谴责声明。原因无他——温斯坦是民主党的大金主之一。(原载美国政治漫画网)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40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23:24 | 只看该作者
      斗牛
       2017-10-12 09:46: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加泰罗尼亚之旗刺入了西班牙之牛的背上,愤怒的西班牙之牛一气之下掀翻了“民主”。近期加泰罗尼亚地区谋求独立之举令西班牙的政治局势陷入胶着状态。

  加泰罗尼亚之旗刺入了西班牙之牛的背上,愤怒的西班牙之牛一气之下掀翻了“民主”。近期加泰罗尼亚地区谋求独立之举令西班牙的政治局势陷入胶着状态。(原载美国《纽约时报》辛迪加网站)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40
赞  发表于 2017-10-14 0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23:14 | 只看该作者

回顾戎马一生:切·格瓦拉逝世50周年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0月2日报道,格瓦拉逝世50周年,这一组图集回顾了他的一生。图为抽雪茄的肖像。拍摄日期不详。


  古巴国家新闻社发布的照片,母亲塞莉亚·德拉塞纳怀抱着年幼的格瓦拉。拍摄日期不详。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31 0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23:21 | 只看该作者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7-10-14 23:14
回顾戎马一生:切·格瓦拉逝世50周年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0月2日报道,格瓦拉逝世50周年,这一组图集 ...



  1956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左)和格瓦拉在墨西哥城的米格尔·舒尔茨监狱中。


  1956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左)和格瓦拉在古巴马埃斯特腊山区。当时是他们领导游击队作战的初期阶段。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31 0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2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7-10-14 23:32 编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7-10-14 23:21
1956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左)和格瓦拉在墨西哥城的米格尔·舒尔茨监狱中。
  1956年,菲德尔· ...

【延伸阅读】古巴纪念格瓦拉逝世50周年 英媒:从革命英雄到世界偶像


  英媒称,10月8日,古巴城市圣克拉拉数千人集会,纪念50年前被杀害的一位革命者——切·格瓦拉。

  据英国广播公司10月9日报道,参加这一集会的,包括格瓦拉生前的革命同志——古巴总统劳尔·卡斯特罗。

  报道称,在古巴全国,无数民众通过家中的电视屏幕,观看卡斯特罗总统将一支白色玫瑰放在格瓦拉的墓地上。

  在南美国家玻利维亚,切·瓦格拉被杀害50周年的纪念活动也将在10月9日举行。

  据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威尔·格兰特从圣克拉拉发回的报道说,50年来切·格瓦拉的名字仍然出现在古巴的每个角落,从钞票到标语牌。他可谓拉丁美洲最广为人知的人物。

  在古巴纪念格瓦拉的活动上,播出了1967年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格瓦拉死讯的讲话录音。在那段讲话中,老卡斯特罗呼吁古巴的孩子们“像切一样”。而这一口号至今仍然在古巴流行。

  其人

  报道称,埃內斯托·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东北部一个富裕家庭。而他后来世界闻名的绰号——切,来自拉美国家对阿根廷人的昵称,意指老友、哥儿们。

  1948年,格瓦拉进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医。

  1951年和1953年,格瓦拉两次游历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多个国家。这两次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对他日后坚定的政治观点和革命思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报道称,他相信,要解决拉丁美洲广泛的贫穷和压迫,只有通过武装革命和共产主义。

  1953年,他回到阿根廷完成了学业。但是不久便离开了阿根廷,北上玻利维亚与革命者为伍。

  1954年,他在墨西哥城的一家医院作为志愿者,听闻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兄弟的消息。在先结识了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后,1955年格瓦拉与老卡斯特罗见面,立刻成为政治上的盟友。

  报道称,格瓦拉作为老卡斯特罗的军事顾问,帮助领导古巴游击队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也成就了他作为古巴革命核心人物的历史地位。

  其事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后,格瓦拉曾出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等要职,成为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古巴政治要人。

  1960年11月,格瓦拉率领古巴经济代表团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会面。

  1964年12月,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36岁的格瓦拉身着军服、脚蹬军靴。他直指美国在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帮助下,企图入侵刚刚立国的古巴。

  报道称,很多人都同意,他的此番讲话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提出了新的理念,而是他特别强调了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等等困扰亚洲和非洲国家的问题。

  1965年2月,中苏交恶期间,格瓦拉曾再次访问中国。

  报道称,同年,格瓦拉离开古巴,决意将革命思想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

  他的第一站是刚果,但经过7个月的努力后,他在刚果的革命行动以失败告终。

  1966年,格瓦拉曾回到古巴,短暂停留后,他转向了玻利维亚。

  1967年10月8日,格瓦拉被美国训练的玻利维亚部队抓获;10月9日,格瓦拉被处决,年仅39岁。

  传奇

  报道称,切·格瓦拉被处决后,1967年10月10日,当局将他的遗体送到一个医院内公开展示。

  格瓦拉遗体的公开示众,成为国际媒体的热点报道,反而使他放弃优裕家庭和职业投身国际共产革命的故事广为人知。

  玻利维亚当局其后将他的遗体埋葬在一个秘密地点,直到1997年才经过多国联合挖掘,送回到古巴修建的格瓦拉陵园内下葬。

  报道称,多年来,格瓦拉的名字成为“革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同义词。

  支持者说,他是英勇的游击战士,是为信仰奋斗献身的英雄, 有为全人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国际主义浪漫情怀。

  报道称,尽管他身后50年仍争议不断,但他已经成为国际之间广为流行的一个文化象征。

  格瓦拉的肖像不仅出现在壁画、游行、音乐会、海报等各种公共场合,也成为T恤衫、邮票、杯子、钥匙链、皮带、棒球帽等许多商品上的图案。

  对很多人而言,他已经超越了为穷人谋利益的革命英雄范畴,成为当代的一个神话和偶像。


古巴领导人号召年轻一代“做人要做切那样的人”。(法新社)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31 0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4 11:18 , Processed in 0.112302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