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游哉悠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5岁单骑孤旅穿越滇藏南线、川藏大北线纪实(全程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281#
发表于 2012-8-9 12:44 | 只看该作者
    在你父亲的照片里,我看到了炉霍去色达的一座山口,在同样的地点,不一样的时间拍下了同样的风光。


你父亲拍的照片。
我们是在2010年6月去的,那时候的公路非常的好,到翁达的那一段路,路况好,空气好,景色好。看到了你父亲去,情况已经是天壤之别。



看是不是一个地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发表于 2012-8-9 13:3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好片片,卢老哥为自己的西藏之旅快要圆满的划上句号。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啦,祝一路顺风。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5:48 | 只看该作者
  730号(第73天)     
路线:映秀镇——成都市      今日骑行:112公里         累计7308公里       今日消费22
     今天上午从映秀镇骑行至都江堰市,随后驰往都江堰景区,却被告知自行车不准入内,在门外找了一大圈,也没找到有车子的存放处。随便放个地方又不放心,也就只好作罢不进去了。回去看记录片吧……
     战国时期,秦王为了吞并楚国,统一中国,计划把岷江改道,使之经过成都,成为一条真正地战争补给线,由时任蜀郡郡守李冰实施。公元前270年,李冰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在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点上建造都江堰以扼住岷江的咽喉。他派人用竹片编成笼,笼内装满卵石,然后渡船抛置江心。4年后岷江河道间出现了一个类似大鱼嘴的江心坝,岷江水被鱼嘴分为内外两江,其中内江为引水河道,也就是从岷江引水通往成都的那条河道。然而,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角的玉垒山是内江水流入平原的必经之路,历经8年,山体上终于被劈开了一条宽20米,长80米的水路,岷江水进入了平原。后人为了纪念李冰的奇思妙想,就把这个进水口称为“宝瓶口”。
     建成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下午从都江堰骑往成都。前几天就听女儿说在成都有几个冬泳的骑友想见见我,这两天他们一直在和我联系,下午都市游人和五彩池专程骑车在城外迎接,并早已安排好了很好的宾馆支付了三天的房费,要让我奔波了两个多月的身体好好调理休息一下。晚上他们和成都冬泳专区的版主天府冬泳等又为我接风,那份热情让我深为感动!在此我要深深谢谢都市游人的盛情款待!!!谢谢大家的陪游!谢谢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哉悠哉 于 2012-8-9 16:46 编辑

        731号(第74天)     
路线:成都市内           今日骑行32公里         累计7340公里        今日消费28
        清早起来,我将衣服清洗干净,随后就在市内骑车瞎转悠了一圈。现代大都市大厦林立,人山人海,交通拥堵,与莽莽草原、高山峡谷反差太大,一时真有点不适应,就还是回到旅馆住处,把前面漏写的日记补充一下,再好好睡一觉。有冬泳骑友的帮助,这几天可以养精蓄锐,准备明天再去完成此行中的另一心愿。


       滇藏318南线和川藏317大北线到此已全部圆满骑行结束了。有一个镜头时时在脑海浮现,那就是磕着长头前往心中圣地的朝圣者。他们携家带口,用破旧的车拉上几件简单的行李,在崎岖险峻的路上艰难而行,口诵经文,三步一磕,两掌相扣高举过顶,从头到口到心,然后五体投地,如此循环往复地用身体丈量着大地,休息时也要在终点画线或垒石为记,继续前行时则以此启程,绝不投机取巧。尽管无数的越野车飞驰而过,扬起的尘土在路面上飞荡,路边磕长头的藏民依然固我。起伏之间,凹凸不平泥泞难行的朝圣之路,在他们眼中心中却如坦途,闪烁着佛祖的光芒。尘埃落定,在他们布满风尘的脸上,是执着的向善追寻。风餐露宿,朝行夕止,磕破额头,磨破衣衫,不达圣地誓不回还。在漫长的滇藏线和川藏大北线,此情此景我不知见过多少次,尤以大北线为多,但每次都会被他们的虔诚、坚毅、恒心所感动。我认为,拥有自己的信仰并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地追求它是充实而幸福的。所以,西藏之旅,美在不仅让我领略了旖旎的风光,而且涤荡了深藏于心的俗世尘埃。

        为什么去西藏?每个人都在问。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于生存方式乃至精神信仰所产生的影响,是神秘莫测却不容置疑的。有很多地方行走可能仍然是进入的唯一方式,能够有机会穿行于这片广袤的横断山脉,在三江流域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理解生存其间的生灵的伟大与不朽,是天赐机缘也是三生有幸。西藏,是心灵上的一种召唤,是心中不设防的天堂,是寻找自己并获得安宁的一次朝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5#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哉悠哉 于 2012-8-9 17:18 编辑

        81日(第75天)    阴     (今日无图)
路线:市内——新德克音响厂    今日骑行40公里      累计7380公里      今日消费32


         我是个音乐发烧友,到成都还有一个重要心愿:到发烧音响厂家——成都新德克,欣赏一下顶级发烧音响效果。


       “新德克”是国内颇负盛名的发烧音响品牌。我在97年升级购得该品牌中大名鼎鼎的8800后级功放和8700前级功放。这次我想欣赏一下两年前研发投产的价值一万多元的600型功放,及其单根2000多元的音箱线的音效。这辈子再给我那套东西整体升级换代已经不太可能,但是耳朵对天籁之音的追求却下不来了。聆听一次,并和烧友交流些心得,回去再对自己现有的东西鼓捣鼓捣,我就充实而满足了。

        好不容易按地址找到厂家,已人去楼空,铁门紧锁。附近人说好久没见人来上班了,几个电话要么是空号要么就是没人接。看来前景不妙,怕是倒闭了?!我很失望。发烧音响近几年国内很是不景气,市场越来越小,90%的发烧音响厂家已经倒闭。发烧人群也越来越少了,老一代音乐发烧友人老耳聋不听了,新一代发烧友没发展起来。音乐退缩成流行乐和娱乐的代名词。其实音乐是很高雅的一种精神享受,陶冶情操,甚至改变人的性格。西方欧美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欣赏古典交响音乐,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场场爆满,但我们中国欣赏这方面的人群少得可怜,甚至不了解,听不懂,这是莫大的悲哀!


          下午我把自行车检修了一遍,明天要继续上路骑行回家。经检查,换变速线一根,刹车皮一副。再上油并把各方面都调试一番,感觉性能良好。很幸运,这次西藏之行爬了这么多山,走了那么多烂泥路,骑行7000多公里,但是自行车故障不多。其实我的车子是捷安特旅行车系列中很普通的一款,这一年半来骑行累计两万多公里,可是总共也只换过几次胎、四对刹车皮、四根变速线、一副链条,其他的都没动过。车子还是重在使用保养得当,并不一定要追求价高的车子。

       愿爱车陪我平安回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6#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7:45 | 只看该作者
三江之歌 发表于 2012-8-9 13:35
欣赏了好片片,卢老哥为自己的西藏之旅快要圆满的划上句号。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啦,祝一路顺风。平安!

好走好走!就是天太热了,大中午的不敢走哇!好在越来越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
发表于 2012-8-10 1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登登登 于 2012-8-10 14:47 编辑

     一看卢老哥的形象,眉宇间就有一种豪迈的气概。卢哥游记要点是心得体会非常的有哲理。是一本进藏经典教科书。


154104rn07f073cwz0arma.jpg (69.88 KB, 下载次数: 26)

154104rn07f073cwz0arm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发表于 2012-8-10 14:4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这张照片,从技术层面来看拍的很完美。

214839kz3kvezkkzu9kk3h_conew1.jpg (70.32 KB, 下载次数: 21)

214839kz3kvezkkzu9kk3h_conew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发表于 2012-8-11 13:29 | 只看该作者
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追寻到属于你的幸福  老哥你做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哉悠哉 于 2012-8-11 18:52 编辑

         82号(第76天)   
路线:成都市——乐至县    今日骑行158公里   累计7538公里   今日消费58



       在成都之前发出的日记,是在极其艰难磨练中踏过来的心声。我在用心写,虽然文笔欠缺表达很不到位,或每日疲累有所疏漏,但一定是真情流露。
       成都之后,将是一帆风顺!




        今早620分从成都出发,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途经龙泉,鸟语花香,号称“桃之故里”。品果、赏花、休闲山庄应运而生。沿途50多公里的山路两边全是果树,此时正枝繁叶茂,低垂着丰满的身姿。沉甸甸而鲜红欲滴的果实艳丽诱人很有卖相。公路旁堆满了果农新摘的大鲜桃。吃桃对我没有什么诱惑力,此时我更多的赏桃惜草的情怀。
      随后骑行在简阳、乐至农村田园风光里,与我们那里区别不大。晚上住乐至县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哉悠哉 于 2012-8-11 19:16 编辑

        83号(第77天)   
路线:乐至县——遂宁市       今日骑行112公里       累计7650公里        今日消费54
         当轮迹滚过乡间土地你会闻到阵阵泥土的芬芳。今天从乐至到遂宁继续骑行在水稻之乡、秀丽的田园风光里。和我们那里不同的是:村庄、房屋隐没在茂盛的“窝竹”里,我在竹林中小憩一会,阴凉清爽,山风阵阵,竹林外还有大片大片的荷叶荷花衬托其间,甚是惬意。
       骑行在公路上、荷花边、稻田旁,近距离嗅闻着成长中的稻花香,清新的气息下暗藏着丰收的喜悦。如果能安安静静地酣歇一段时光,体验这里的生活方式,修养身心,那才是真正的度假旅游。而我没有度假,只有骑游。
晚上住遂宁市25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哉悠哉 于 2012-8-11 19:30 编辑

       84号(第78天)     
路线:遂宁市 ——南充市          今日行程124公里           累计7774公里         今日消费23元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很多人拥有了汽车,钻进车摇上窗,人与人之间就阻隔了。骑自行车不同,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到很多以前生活范围内交不到的朋友,增进见闻,往大了说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前天从成都到乐至,途中遇成都大学学生吴昊,他利用暑假骑单车去南充市拜访同学。在酷暑下,我们一起同吃同住三天,同行近四百公里。吴昊同学骑单车之举,我觉甚好。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说,而且因为我们的教育缘故,大学前都在勤学苦读,身体没有好好锻炼,社会实践也少。骑行既磨练了意志,有体验了生活,对他将来参加工作融入社会,会大有益处。
      南充是个地级市,很大很整洁美丽。晚上吴昊在南充“西华师范大学”的同学吴佳卓、邓翔天盛情相邀住校园,我体验了一把大学生之校园生活。嘿嘿,还真不错!可惜呀,要不是文化大革命,我也可以完成我的学业……他们还要我的QQ号,我欣然应允。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我们成了网友,成了忘年交。我祝他们学业有成,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20:43 | 只看该作者
登登登 发表于 2012-8-10 14:46
欣赏了这张照片,从技术层面来看拍的很完美。

有机会得以一见登版主,一定要请版主收下我这个门外汉做徒,好好给我普及一下摄影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20:48 | 只看该作者
雪山景 发表于 2012-8-11 13:29
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追寻到属于你的幸福  老哥你做到了

在这方面雪版主一直走在前列,每每看你骑行的风采,以及带队所走过的路,更有一系列的摄影作品……让我们敬佩不已!向版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1: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哉悠哉 于 2012-8-12 11:47 编辑

      85号(第79天)   
路线:南充市——渠县       今日骑行112公里       累计7886公里      今日消费28
            风吹树摇阳光晒,告别了几位大学生朋友,我又在单车上体验着所有感动的瞬间。
       今天气温很高,达37°。四川本来就是湿热气候,温度一高人更难受。四川,就我所知是个盆地。我原以为盆地就像盆子一样,翻过盆沿样的大山进来,盆底是平的,都像成都平原一样。走进来才知道,盆底也到处是丘陵,有些山还不小呢。你说,我的见识可笑不可笑!所以说,读万卷书不抵走万里路呢!
      今天不断地在起起伏伏上山下山,公路弯弯曲曲,绕来绕去,不过路况还是很好的。
      沿途田园、山间风光和我们襄阳差不多,是丘陵地带风貌。
     今天走的里程不多,下午5点半就到了渠县。找了一有水的地方扎帐。天气炎热,露天扎帐,要比住室内清爽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哉悠哉 于 2012-8-12 12:25 编辑

        86日(第80天)   
路线:渠县——重庆梁平县大垭山     今日骑行120公里     累计8006公里    今日消费24
         上午晴朗的蓝天已然没入白色天光之中。早晨天空飘过一阵乌云,我以为会刮风下雨,天气凉爽些。现在看来我又要享受上天眷顾的朗朗晴日、似火骄阳。
      清晨从渠县出发,继续在渠县境内骑行40余公里。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享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黄花之乡的称誉。
       黄花仙子的传说在渠县家喻户晓。黄花又名金针,原本叫金珍。是王母娘娘的丫鬟,和七仙女亲如姐妹。七仙女下凡后,金珍哭着要跟着七仙女,王母不让。临别时仙女将一个精美的针线葫芦交给金珍。待七仙女下界时,金珍在半空中把针线葫芦抛与七仙女,这个葫芦在空中被大风刮开,金针撒了一地,落入土中长出苗儿,结出了像针一样的花蕾,便是如今的黄花。
      从渠县过大竹后,进入重庆市梁平县境内,上山下山更多更大。
      爬大垭山10公里至垭口已晚上730分,有一户农家在此从山泉处引水为过往的大卡车加水。我想垭口有水风景优美,山顶夜晚又凉爽,何不就此扎帐?于是我安营扎寨住了下来,幸好带的还有干粮,用泉水洗完澡后,很是舒服。晚风徐徐,清凉快意。看着朦朦胧胧的群山顶,享受着大山里的夜色,听着草虫啾鸣之声,顿感逍遥赛神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哉悠哉 于 2012-8-12 12:51 编辑

       87日(第81天)   
路线:梁平县大垭山——万州区        今日骑行125公里       累计8131公里    今日消费25





        现实和梦想距离太远就是幻想,但能陶醉在幻想中未尝不是幸福,太现实的活着也许更累。昨夜远离城市和人群,在大山上静静地过了一个超凡脱俗之夜,有灵魂出窍之感……清晨不到六点醒来仍让我回味好半天才回到现实之中爬起来收帐篷,半个小时冲18公里下山至七桥镇吃早饭。
       今天走的仍是山路,还爬了两个不大不小的山。现在我才了解到四川盆地平原占7%,丘陵52%,低山41%。盆地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其面积分别约为10万多和16多万平方公里。边缘山地多中山和低山。盆地底部多丘陵、低山和平原。盆地底部又可分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三者以龙泉山和华蓥山为界。 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我从西藏进入川西到川中,现在正走在川东部分。
      沿途山水相间,景色留人,所以耽误了时间,整天走的里程不多,到万州已是晚上8点,天黑了。继续扎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哉悠哉 于 2012-8-14 16:25 编辑

             8月8日(第82天)     晴      今日消费47元

       今天在万州休整一天。从成都出来,连续7天都是晴天,气温都在35C以上。我不怕冷怕热,天热出汗多,心里发慌,骑不了多少里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6: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哉悠哉 于 2012-8-14 16:45 编辑

       8月9号(第82天)    晴
路线:万州区——湖北利川市谋道镇    今日骑行124公里    累计8255公里     今日消费27元
       清晨刚骑出万州区,迎面而来的就是爬山,上得多下得少,行了75公里。我想这大概是四川盆地东边的盆子檐了吧。
       12点50分进入湖北境内苏拉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湖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树立的警示牌:鄂西山区道路险要。90年以来发生特大车祸153起,死429人,伤340人。请谨慎驾驶,确保安全。的确,进入鄂西后发现山越来越高,越来越陡,也越来越险,风景呈现出俊美的峡谷风貌……
        下午4点20分距谋道镇还有约10余公里处,遇上海两骑友从上海沿318国道一路骑车而来,准备沿着318一直骑到拉萨,一条道走到底。这是一趟完整的318之旅,共有5476公里,也是风景优美而不简单的旅程。激动之余大家相互勉励,合影留念。
        随后爬陡坡,下午7点到谋道镇。扎帐。
        每天欣赏不同的景观,享受不同的美食(各种不同的小吃也算是美食吧,哈哈)接触不同的人群,骑车时的体验真是特别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7:03 | 只看该作者
8月10号(第84天)    晴
路线:谋道镇——罗针田乡    今日骑行109公里   累计8364公里   今日消费29元
      鄂西318线是一条风光秀美,充满民族文化之路;是龙船调的故乡,生活着能歌善舞的土家族。行驶中,既能陶醉于自然风光的美丽,也有挑战体能极限的刺激。一部《北纬30度 中国行》让大家不仅看到伟大的景观和未解之谜,更让人了解了国道318。这条横贯中国东西的路几乎就是沿着北纬30度线前行的。那些伟大的景观不是在道路的两旁,就是在道路的南北不出200公里的范围内。
       骑过利川市后,一路向东山更大、更险、更俊、更奇。公路盘山拐来拐去,多处连续上陡坡10余公里。这里的山与西藏的山不同,西藏的山海拔3000多米的时候山上植被就很少了,只有零星的草甸或小灌木,远看几乎是光秃秃的。而这里的山从山顶到山下树木茂盛,遮天蔽日。相机很难穿透树木还原路况的真实面目,加之公路盘山回旋,近距离拍照没有广角镜,所拍照片场景小,与原貌差多了。很懊恼,又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抱着遗憾的心情大饱着眼福。
       下午2点50分爬至朝东岩隧道。一进就发现这个隧道可不是那么容易过的。隧道长1800米,近两公里却黑洞洞的没有安装照明设施,隧道里还是弯道,西口高东口低带下坡的。虽然我带有一个车载手电,可是从外面强光进去,加上洞壁及路面全是水泥,不但不反光,还吸光,手电的光线微弱得可怜,有时只得借助往来车辆的灯光模糊辨路,可车一过,洞内又是黑得吓人。后来,我想到的应对办法是:把手电高度聚光,只照车前右边的墙边一小块,不能照远。依照这样来定位自己车应该走的路线,既避免了撞墙又避免了占了别的车道。就这样终于小心翼翼地平安骑出黑洞。
      出洞后接着下山,很陡,拐来拐去,一点也不亚于西藏怒江72拐。由于山上和公路两旁树木的遮挡无法将这一扣人心弦的路况给还原出来,拍了照片连我自己也看不出公路在哪里,全是一片树木。这让我想起那一张张西藏天路图片,在那里公路暴露无遗,只要选好角度,很容易拍出效果。不知摄影师来到这里会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下山还是我骑行西藏的老办法:将车座降至最低点,以降低人的重心,增加车辆稳定性,这样下坡速度又快又稳。
       晚上七点至罗针田乡,扎帐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28 23:31 , Processed in 0.17916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