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ywwcnll97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连名人知多少《待续》水墨画画家----高荐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1:04 | 只看该作者
孙楠

  生日:2月18日

  
  星座:水瓶座

  籍贯:大连

  血型:B型

  身高:177CM

  最喜欢的服装:休闲服

  最喜欢的食物:海鲜

  最喜欢的歌星:很多

  最喜欢的影星:很多

  最喜欢的颜色:黑、白

  最喜欢的男人:坦白、诚实

  最喜欢的女人:性格

  最讨厌的一件事:食鸡肉

  最难忘的一件事:第一次登台

  最尊敬的人:父、母

  孙楠从艺经历

  1987-1989年北京煤矿文工团

  1990-1991年大连市歌舞团

  1991-1993年中央歌舞团(谷建芬艺术中心)

  1990年广东音像出版社为其录制首张个人专辑《弯弯的月亮》

  1992年作为当年中国十大歌星之一出访香港,受到热烈欢迎,此次活动为后来人们提到的首届“中国风”(其他九位成员分别是那英、解晓东、毛阿敏、蔡国庆、成方圆、杨钰莹、淘金、谢津、腾格尔)。

  1992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举办六场“孙楠之夜”个人演唱会,这是第一位在国外举办个人演唱会的中国流行歌手。

  1992年12月出访新加坡参加“首届亚洲心连心音乐节”,此次音乐节汇集了刘德华、叶倩文、巫启贤、张清芳等一批亚洲明星。

  1993年05月正式加盟香港艺能动音有限公司,旗下艺人有刘德华、梁朝伟、关之琳、莫少聪、古巨基、何家劲等香港明星,而孙楠加盟“艺能”是从艺历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1993年10月香港艺能动音有限历时七个多月,为孙楠制作了第二张个人专辑《我们都是伤心人》,其中大部分作品出自港台名家之手,如(那英最新专辑《征服》)的制作人丁晓安,词曲高手邰正宵,林利南、熊美玲、林秋离,魔鬼监制李安修、陈耀川。

  1994年6月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心连心音乐节”。

  1994年9月与何家劲、李丽珍共赴新加坡,举办<双星伴月音乐会>。

  1995年2月第三张个人专辑中的《谁的心忘了收》,《我们都是伤心人》,《爱你的心无法自拔》,《雨和泪》,《留什么给你》等六首歌曲,分别被刘德华、梁朝伟、古巨基、邱绮玲、李克勤等翻唱为粤语版。

  1995年8月赴吉隆坡参加“第三届亚洲心连心音乐节”。同年,第三张个人辑《生生世世》以十万张的成绩在马来西亚写下光辉的一页。

  1995年10月参加“95中国风”巡回演出,演出人员包括黄格选、高枫、孙国庆等。

  1996年1月单曲《红旗飘飘》是孙楠签约海外唱片公司后,向内地歌坛正式推出的第一首作品,一经推出,即产生巨大的轰动,国内媒体争相报道,而此歌的音乐电视也被作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当年的第一号作品向全国推出。

  1996年8月正式进军内地市场,签约星工场音乐娱乐有限公司。

  1997年2月参加9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直播节目,与众歌星演唱《一九九七》。

  1997年8月在马来西亚录制第四张个人专辑《认识孙楠》,并在全亚洲同步发行。

  1998年5月作为嘉宾出席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型文艺晚会,现场反应热烈。后应邀参加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校庆晚会。

  1998年6月以嘉宾的身份参加了“谭咏麟中国巡回演唱会”,并与谭共同演唱了歌曲《朋友》,一万多歌迷观看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演唱会。

  1998年7月参加东方电视台庆七一大型演唱会。

  1998年12月录制第五张个人专辑《不见不散》。

  1999年4月随电影《不见不散》剧组赴香港参加首映活动。

  1999年4月参加第三届“京粤港”普通话歌曲群英会,与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及大陆著名歌手同台演出。

  1999年5月参加北京电视台《公益歌曲大擂台》,节目以观众现场呐喊声评分,凭内地成名作《红旗飘飘》两夺擂主宝座,成为参加该节目歌手中唯一蝉联擂主的歌手。

  2000年8月参加“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








[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09-4-20 12:37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9:57 | 只看该作者
杨洪基

(1941~)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大连人。1941年2月8日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9年考入大连歌舞团歌剧对。1962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多年来得到了李梦熊、杨化堂、沈湘等声乐艺术家的指导,并自学了包括钢琴、声学、视唱、练耳、意大利语等课程,打下了音乐理论基础。1979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来华与中央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担任其中“欢乐颂“的男中音独唱及四重唱。1984年与香港圣乐团和美籍指挥家黄永熙合作用古典英文演唱了海顿的大型古典音乐作品《四季颂》,担任男中音独唱。后又与中央乐团合作在威尔第《安魂曲》,海顿的《创世纪》,莫扎特的《弥撤》,贝多芬的《庄严弥撤》等多部大型古典音乐作品中担任男中音独唱、重唱。在总政歌剧团与中央歌剧院合作演出歌剧《卡门》、《蝴蝶夫人》、《托斯卡》,苏联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扮演主要角色。在多部中国歌剧如《一滴泉》、《两代风流》、《党的女儿》等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在已故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歌剧《屈原》中扮演屈原一角,夺得极大成功。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和国务院文华大奖。为数十部电影、电视剧录制主题歌,如电视剧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别了莫斯科》的片头篇为等,都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杨洪基

  总政治歌剧团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政协委员、西城区政协委员。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少将军衔,国家一级演员。大连人。1941年2月8日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9年考入大连歌舞团歌剧对。1962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多年来得到了李梦熊、杨化堂、沈湘等声乐艺术家的指导,并自学了包括钢琴、声学、视唱、练耳、意大利语等课程,打下了音乐理论基础。1979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来华与中央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担任其中“欢乐颂“的男中音独唱及四重唱。1979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Seiji Ozawa)来华与中央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Beethoven Symphony NO.9)。在全国几十名歌唱演员的选拔中,杨洪基被选中,在演出中受到小泽征尔的赞扬。1984年又在沈湘教授的推荐下,与香港圣乐团和美藉指挥家莫永熙合作用古典英文演唱了海顿(Haydn)的大型古典音乐作品《四季颂》(Seasons)(担任男中音独唱)。后来,又同中央乐团合作在威尔第(Verdi)《安魂曲》(Requiem)、海顿的《创世纪》(Creation)、莫扎特(Mozart)的《弥撒》(Mass)、贝多芬的《庄严弥撒》(Missa Solemnis)等多部大型古典音乐作品中担任男中音独唱重唱。在总政歌剧团与中央歌剧院合作的歌剧如《卡门》(Carmen)、《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托斯卡》(Tosca)苏联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扮演主要角色。在几十部中国歌剧如《一滴泉》、《两代风流》、《党的女儿》等歌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尤其在1998年,在已故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歌剧《屈原》中扮演屈原,获得极大成功。
  杨洪基曾获全国戏剧梅花奖和国务院文华大奖。杨洪基还经常参加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大电视台的重大文艺晚会节目及中央文化部总政文化部主办的重大活动,并为几十部电影、电视剧录制主题歌,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别了莫斯科》的电视片曲等,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984年与香港圣乐团和美籍指挥家黄永熙合作用古典英文演唱了海顿的大型古典音乐作品《四季颂》,担任男中音独唱。后又与中央乐团合作在威尔第《安魂曲》,海顿的《创世纪》,莫扎特的《弥撤》,贝多芬的《庄严弥撤》等多部大型古典音乐作品中担任男中音独唱、重唱。在总政歌剧团与中央歌剧院合作演出歌剧《卡门》、《蝴蝶夫人》、《托斯卡》,苏联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扮演主要角色。在多部中国歌剧如《一滴泉》、《两代风流》、《党的女儿》等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在已故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歌剧《屈原》中扮演屈原一角,夺得极大成功。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和国务院文华大奖。为数十部电影、电视剧录制主题歌,如电视剧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别了莫斯科》的片头篇为等,都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986年在歌剧《两代风流》中饰演男主角李辰获第四届全国戏剧“梅花奖”;1992年在歌剧《党的女儿》中饰演七叔公获国家“文华表演奖”及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1998年他成功的在大型历史歌剧《屈原》中扮演男主角屈原,该剧获得了由中宣部颁发的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他还在歌剧《卡门》、《蝴蝶夫人》、《托斯卡》及歌剧片段《白毛女》等多部中外歌剧中担任主要角色。
  1997年与中央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担任独唱、四重唱;1991年参加十大男中音、男低音歌唱家独唱音乐会;1998年在大型民族歌剧《屈原》中饰演屈原,受到中央首长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他常年活跃在首都及全国、全军的各大舞台上,参加了许多重大演出,录制了大量电影、电视剧主题歌,其中他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录制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曲唱红大江南北并在广大群众中流唱。曾出访过朝鲜、菲律宾、芬兰、美国、俄罗斯、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09-6-2 18:36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5:28 | 只看该作者
姓名:余男
性别:女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78年9月5日 大连
星座:处女座
国籍:中国
地域:中国大陆
身高:169CM
血型:A型
三围:
嗜好:
生平介绍:余男曾因影片《惊蛰》先后夺得200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2004年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及2004年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一共三项影后桂冠。
电影作品
《白鹿原》 饰:田小娥 导演:王全安 2005年
《惊蛰》 饰:二妹 导演:王全安 2002年
《狂怒》 饰:晴 导演:KRIM DRID 2002年
《月蚀》 饰:雅男与佳娘 导演:王全安 2000年
个人获奖情况
2004年4月,法国巴黎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2004年4月,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2003年10月,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
2001年,法国杜威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电影获奖情况
《月蚀》:2001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2002年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
2001年法国杜威尔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狂怒》:2003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发行奖
《惊蛰》:200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4年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2004年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您所在的位置: 大连晚报首页文化
大连姑娘余男出任金鸡奖最年轻评委
来源:大连晚报 编辑:叶鹏 时间:2009-09-17
■本报记者 郝岩
    近日在蒙特利尔电影节斩获大奖的电影《纺织姑娘》,即将开始全国上映,而在昨天举行的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上,曾经相恋10年的导演王全安和余男在分手一年多后第一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见面,而《纺织姑娘》据称也成为两人终结之作。
余男说,《纺织姑娘》是两人一起创作的作品,虽然两人在情感上有了分歧,但是在创作上,一直非常默契,而这部电影与斩获金熊奖的《图雅的婚事》相比,感情更细腻,也会让更多的观众喜欢。据悉,两人分手已经有一年半了,昨天还是第一次见面。
《纺织姑娘》沿袭了王全安和余男的合作路线,片中只有一个女主角,余男出演一个患白血病的纺织女工,说到分手之后最后一次合作,余男表示还是很感谢王全安,“我们在这10年里一起成长。”
记者获悉,余男和王全安分手之后一直处在感情的低谷,她除了工作,就很少出来应酬,在感情方面一直是一个人,但是她的工作总是排得非常之满,用她自己的话说:“希望用工作去忘记10年的感情。”近几年,余男多次出任国际电影节评委,今年她还担任了金鸡奖的评委,也是本届金鸡奖中最年轻的评委。



[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09-9-20 10:29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23:47 | 只看该作者
邹振先(1955— )
             籍贯山东威海  辽宁大连人

    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健将。
    1973年入选辽宁省田径集训主练跨栏跑,1974年改练三级跳远。同年五月,在全国田径分区赛上跳出 15.27的成绩。
    1976年入选国家田径集训队,在北京地区的田径比赛中,以 16.60米的成绩打破三级跳远全国纪录。1977年在与南斯拉夫的田径队的比赛中以7.81米打破跳远全国纪录。
    1978年获第8届亚洲运动会三级跳远银牌,成绩16.47米,破亚运会纪录;同年在中国、日本田径对抗赛中,三级跳远成绩达16.90米,破全国纪录。
    1979年获第2届世界杯田径赛三级跳远第4名(16.68米);在第三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中突破17米大关获冠军,成绩为17.02米,列当年世界第三名,1980年在美国国际田径赛中以16.90米的成绩获冠军。
    1981年获第四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17.05米),七月在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以17米32的成绩获得金牌并打破大会纪录和亚洲纪录。九月在第3届世界杯田径赛中以17.34米获亚军,并破亚洲纪录。
    1982年获第九届亚洲运动会三级跳远冠军(16.80米)。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获得第五名。1985年第一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第七名(16.05米)和第6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第4名(15.83米)。1986年获第10届亚洲运动会三级跳远第三名(15.76米)。1981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4年被评为全国10名最佳运动员之一。
  他保持了28年的17米34的全国记录至今仍未被人打破,近年经常举办“邹振先三级跳远挑战赛”。









[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09-4-21 23:58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1:05 | 只看该作者
王军霞
(1973~)世界著名女子田径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大连甘井子人。1973年1月19日生于吉林蛟河。1991年从大连体校选调至辽宁省田径集训队。1992年在韩国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获10000米第1名,199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10000米金牌;在1993年10月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杯马拉松赛中获个人和团体冠军,同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全运会3000米比赛中取得冠军,并两次(预、决赛)打破3000米世界纪录(8分12秒11、8分06秒11)。在10000米决赛中,不仅夺取冠军,还以29分31秒78的优异成绩打破世界纪录。1994年在日本岛举行的第十二届亚运会上,获10000米金牌,同年还取得‘9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冠军;1995年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亚洲田径锦标赛上,勇夺10000米和5000米两枚金牌。1996年,在美国亚德兰大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上,以14分59秒88的成绩夺得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银牌,被誉为“东方神鹿”。1993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首,获得英国环球电视台“环球体育最佳运动员“、世界“十佳运动员“称号。1994年2月1日,在美国纽约接受了第十四届杰西.欧文斯国际奖,这是中国也是亚洲运动员首次获此殊荣。当年,被评为建国45周年体坛45英杰之一。荣获1993年、1994年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03:00 | 只看该作者
秦海璐
代表作:《榴莲飘飘》

  生日:1978年 籍贯:辽宁大连

  学历:中央戏剧学院本科
简历:生于大连,9岁被妈妈送进营口市戏曲学校,专攻最辛苦的刀马旦。1996年告别京剧团,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转学舞台剧,经人介绍拍了陈果的《榴莲飘飘》,改写一生。

  199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2000年入中央实验话剧院

  作品:话剧《灵魂拒葬》、《梁祝》、《费加罗的婚礼》、《臭虫》

  电影:《榴莲飘飘》,获第5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提名

  2000--2001年亚太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提名

  2000--2001年香港第六届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女主角奖

  2000--2001年香港金紫荆电影最佳女主角奖

  2000--2001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获最佳新人奖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4-24 16:54 | 只看该作者
王心刚

  中国电影演员。辽宁大连人。1932年1月出生。1949年中学肄业,后参加沈阳市举办的文艺骨干训练班,学习话剧表演。次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军工局文工团任话剧演员,曾在《李闯王》、《三个战友》等话剧中饰演主要角色。1957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寂静的山林》中饰男主角,后又主演影片《牧人之子》。1958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相继在《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大河奔流》、《伤逝》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81年在影片《知音》中成功地塑造了爱国将领蔡锷的银幕形象,于1982年获第五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后任八一厂副厂长。

  银幕上的第一军人--王心刚

  他的表演以朴素自然,又富有激情见长,善于在性恪上刻画,细腻而不显雕琢痕迹,质朴中显其艺术功力。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看电影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回想起来,那时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侦察兵》,英俊潇洒的王心刚饰演的解放军侦察连连长用雪白的手套往敌军炮口上一抹,蔑视地瞥着敌军团长,拖着长腔:“你们的炮是怎么保养的?”那动作、那神态、那声调用现在时尚追星族的话说绝对是“帅呆了,酷毙了。”从那时候起,我幼小的童心对王心刚饰演的电影人物就刻下了深深的印象。这部《侦察兵》,我前前后后看了六七遍。

  在随后的岁月里,无论是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洪长青,还是电影《海鹰》中的人民海军鱼雷艇中队长,以及电影《秘密图纸》中的解放军侦察参谋等等,王心刚饰演的一系列正面电影英雄人物给我、给一代中国观众留下了难忘的艺术形象。曲海波

  骑车上班的高干

  王心刚属于军内文职,所以他肩膀上扛的是文职少将军衔,陆军领花,加上一串麦穗,其待遇是副军级。

  不愿做官的他在“文革”后期,是服从上级的调动才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业务副厂长的。同时他也被迫从制片厂的集体宿舍搬进了北京白广路一号的部队高干住宅楼。可他不想享受这些特权,就是专门为他配备的专车他也很少用。除了开会之外,他每天都要骑自行车上下班,连与他做了十几年老邻居的著名演员里坡都说:“王心刚不是当官儿的料。”

  他是部队演员,对军人形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寂静的山林》、《海鹰》、《红色娘子军》、《哥俩好》、《野火春风斗古城》、《秘密图纸》、《侦察兵》、《南海长城》、《知音》……他塑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角色。虽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他退出了影坛,但人们仍记着这个兵味十足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偶像”的背后是艰辛

  起点高、成名早、外在条件优越、塑造的角色深入人心……王心刚在当年的走红程度和号召力绝不亚于现在的任何一位“天王”、“巨星”。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王心刚变得孤芳自赏,他一直在实践中摸索表演经验,探求电影艺术的规律,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代价。

  王心刚在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党代表洪常青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翻阅了大量有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书籍,并深入到海南岛“老苏区”体验生活,努力摒弃身上固有的“书生气”,表现出人物性格中粗犷的一面。

  王心刚一生所塑造的银幕形象大都在30岁左右,而他“不老”的秘诀就是“深入生活,体验角色”。“文革”后期重拍《南海长城》时,王心刚身体已明显发福,可他扮演的区英才是个不到30岁、健壮威猛的小伙子。为了贴近人物,当时已40多岁的王心刚严格控制饮食,每天举哑铃、练双杠。经过两个月的苦练,他俨然是一个海南岛民兵了……

  对此,王心刚是这样说的:“演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在银幕上,你的形象会对千千万万个人产生影响,所以你必须要对观众负责,对国家为电影事业支出的每一分钱负责……”

  决意远离公众视线

  1981年,王心刚凭借扮演电影《知音》中的爱国将领蔡锷一角,获得了第五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这之后,他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直至近年来彻底远离了演艺界。

  曾和王心刚合作的同事、老友,都认为生活中的他性格内向、不事张扬,办事谦虚而又极其认真,与他塑造的那些风流倜傥、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曾与王心刚合作过4次的著名导演严寄洲说:“他平时就是个不显眼的人,不怎么爱说话,也不嘻嘻哈哈的,没事的时候就看剧本看书,做人老老实实,特别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

  与王心刚一起主演过《秘密图纸》的师伟说:“我们只合作过一次,此外没什么接触,他不常在厂里出现,性格很内向,不太爱说话。”

  老演员里坡性格爽直,曾和王心刚一起出演过《海鹰》,并做过多年邻居。他说现在最希望的就是王心刚有空儿能多与老合作者们见见面、叙叙旧。

  作为最知心、最要好的朋友,张勇手最理解王心刚:“心刚为人低调,可能是他的缺点,但辩证地看,这也是他的优点,不想张罗、不爱出头、不留恋名利,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心刚说:“那时我们一个月40元钱工资,拍戏到半夜不吃饭,才有4角钱补助。但人活着光有钱是不够的,现在的演员收入虽然高了,却少了很多我们那时候的幸福。”王心刚回忆说:“那时候拍戏要体验生活,演渔民要跟渔民一起生活,演海军跟海军一起吃住。在剧组,大家也一起吃住,一起劳动,修道具、搭布景,我们跟着一样抬木头、搭架子,全剧组同心协力就是为了把电影拍好,那时在物质上我们很贫瘠,但在精神上却很富足。”

  

  王心刚的养生之道

过两个月的苦练,电影开拍时,他俨然已是一个“海南岛民兵”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息影后的王心刚,仍然对体能和体形的锻炼很重视,作为一个出生在海边的大连人,他对海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就非常喜欢游泳,定居大连后,游泳就成了我的最爱。”他说:“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在众多健身活动中,是能同时锻炼体能和体形的运动项目之一,因此我几乎坚持天天游泳,尤其是夏季,在风光旖旎的海滨踏波踩浪、沐浴阳光,十分惬意,身心都有一种舒畅的感觉。”

  除了游泳外,生性好静的王心刚,平时最大的乐趣是一个人静静地看看书、听听音乐,曾与他合作过4次的著名导演严寄洲常说:“他平时就是这样的人,没事的时候就看剧本、看书,最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王心刚则风趣地说:“人心静,少生病,养精益神,能增寿!”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20:5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您的加入谢谢,王心刚,呵呵我都忘了,那可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偶像啊,可谓家喻户晓。
电影界还有很多大连名人例如著名导演李前宽夫妇,还有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日本军官,叫什么名字忘了,慢慢查吧,欢迎参入!你也是大连人吗。


[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09-4-26 13:12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0:41 | 只看该作者
来你们是丹东的朋友,听说大连丹东的方言差不多,那大连和丹东应该是直系亲属了,可能老祖宗都是山东人吧,可称其为老乡啦。冬网版主会不知丹东来没来,欢迎到大连来做客。

[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09-4-26 13: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0:43 | 只看该作者
孙继海




 1984年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业余体校练足球。1996年初进入大连万达足球队。1996年入选国家足球队。1997年3月再次入选国家足球集训队,备战第16届世界杯外围赛。1998年2月,入选英国人霍顿执教的国家队。1998年8月,与上海申花队范志毅共同转会英国甲级联赛球队水晶宫队,签约二年,二人转会费共100万英镑。1998年10月入选国家亚运足球代表队。1999年7月从英国水晶宫足球队转会回到大连万达俱乐部。1999年10月,参加奥运会足球赛亚洲区预赛期间,因对裁判有无理行为,被国际足联处以无限期停止比赛的处罚。1999年12月入选国家男子足球集训队。2001年在与米卢冷战后重新入选国家队。2002年初以200万英镑身价加盟英甲曼城队。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首战哥斯达黎加受伤。   


1996年,参加全国足球甲A联赛,与其他队友合作获冠军。是第二届超霸杯冠军成员
1996年12月,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亚洲杯足球决赛,小组赛未能出线
1997年5-6月,随队参加第16届世界杯外围赛第8小组比赛,与其他队友合作获小组出线权
1997年9-11月,参加98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未能出线
1997年参加全国足球甲A联赛,与队友合作获第一名
1998年2月,参加远东足球俱乐部足球赛,与队友合作获第二名
1998年3月,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东亚足球四强赛,与队友合作获第二名
1998年4月,参加亚俱杯足球赛,与队友合作获第二名
1998年参加全国足球甲A联赛,与队友合作获冠军
1998年12月,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十三届亚运会足球比赛,与队友合作,获男子足球第3名
所获荣誉:
1998年2月,入选由中国足协、足球世界和欣格制衣有限公司评选的1997年中国足球最佳阵容
1998年8月,被亚足联评选为7月份亚洲最佳球员
1999年3月,被大连市委、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曾效力俱乐部:
大连万达、大连实德、英格兰水晶宫

第一次
孙继海

首次亮相甲A:1995年5月28日 大连1-1四川

首次代表国家队出场:1996年12月6日 中国0-2乌兹别克
首粒国家队比赛进球:2004年6月9日 中国4-0马来西亚

首次亮相英超:2002年8月17日 利兹3-0曼城
首次英超进球:2002年10月26日 伯明翰0-2曼城

首次亮相欧洲联盟杯:2003年8月14日 曼城5-0TNS
首粒欧洲联盟杯进球:2003年8月14日 曼城5-0TNS

英超出场次数:100多场
英超进球数:3









[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09-6-10 21:36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7:20 | 只看该作者
方化

  中国电影演员(1925--1994)。生于辽宁大连。1945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参加话剧《太平天国》、《家》的演出。同时在东北剧社、大黄河歌剧团演出的《洋状元》、《狂潮》等剧中饰演角色。1946年随长春电影制片厂迁北平后,参加《松花江上》、《小白龙》、《平原游击队》、《哈尔滨之夜》的拍摄。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79年起任珠江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等影片。多饰演反派人物。擅长塑造日本中高级军官的形象。







  参与影片:


  逢凶化吉 TURN ILL LUCK INTO GOOD(1989)


  南岭传奇 LEGEND OF THE NANLING MOUNTA(1988)


  十天 TEN DAYS(1980)


  一个美国飞行员 AN AMERICAN PILOT(1980)


  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THE MAN WHO DEALS WITH DEVILS(1980)


  山寨火种 SPARK IN MOUNTAIN VILLAGE(1978)


  延河战火(上集) FIRE OVER THE YAN RIVER(1977)


  平原游击队 (1974)


  三进山城 (1965)


  南海的早晨 (1964)


  两家人 (1963)


  甲午风云 (1962)


  未完成的喜剧 (1957)


  马 (1956)


  平原游击队 (1955)


  智取华山 (1953)


  哈尔滨之夜 (1948)


  小白龙 (1948)


  松花江上 (1947)








老一辈表演艺术家——方化,在银幕上与日本“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所扮演的“鬼子”形象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他先后五次在银幕上扮演日本鬼子,因此在民间被封为中国银幕上的“鬼子王”。  

与“鬼子”结缘  

    1925年8月30日,方化出生于大连市郊的村子黄泥川。少年的方化秉承父愿,考入了大连商业学堂。当时,这所学堂全由日本人把持,日本教官总是大张旗鼓地拼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奴化教育。他们凶恶的嘴脸,指手画脚的丑态,以及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动作,令方化十分反感。总算熬到了毕业,1944年年底,方化来到设在长春的“满映”制作部录音科,当了一名录音助理员。  

    凶神恶煞的日本人对中国雇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用工纪律,中国雇员稍有不慎,轻者便会被日本主管拳打脚踢,重者被开除出厂,有的甚至被强加罪名关进监牢,生死不明。仇恨的种子,深深铭刻在方化的心中。  

    好在苦难的日子在半年以后,随着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而结束了。随即,受党派遣,金山等人前来接管“满映”,并在次年开拍了一部由张瑞芳等人主演的进步影片《松花江上》。在片场,该片编导金山碰见了干勤杂工的方化,当即选他扮演一个很有戏份的反派配角———日本伍长。从此方化在银幕上就与日本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个方化两个“松井”  

    1955年长影拍摄《平原游击队》,影片公映后产生了轰动效应,广大观众在记住了由郭振清扮演的李向阳英武形象的同时,也记住了方化扮演的狡诈残忍的日本鬼子松井。这一正一反两个角色,乃是新中国银幕上难得一见的典型形象大组合。  

    19年之后,处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长影厂,又奉上级指示,重拍《平原游击队》。重拍片按照江青的意图,维持了原来的故事框架。江青曾经公开扬言:重拍片一定要超过老片。所以,摄制组人员进行了大换血。但是,惟独日本鬼子“松井”一角,始终没有找到令江青满意的人选。最终还是江青自打耳光,被迫让方化再度出山。  

    然而,在那个极端岁月中,“三突出”的清规戒律,致使摄影组政治空气异常紧张,根本容不得演员一星半点的“创作自由”。刚刚捕捉到的创作灵感往往被导演打断,重新按照导演的意图,去开始那种极端脸谱化、概念化、格式化的表演套路。  

    在这样严峻的创作环境中,又怎能发挥出一个演员的真正水平?方化第二次扮演的“松井”,虽然也成为街谈巷议的一个热点,但是在角色的创造和发挥上却没有任何突破之处,反而在内行人眼里看来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退步。  

就这样被打成“右派”  

    1957年,方化参演的《绣江山》和《未完成的喜剧》,在“反右”运动中被说成是有意的影射,遭到了批判。当时,厂里著名的导演沙蒙、郭维、吕班等人都被打成了“右派分子”,然而,必须完成上报的“右派”名额还缺两个。厂里的个别掌权者突发异想地想到了方化,他们竟拿《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与方化可笑地“对号入座”,于是,蒙在鼓里的方化,一夜之间变成了反党、反人民的“右派分子”。  

    在一片“打倒方化、打倒松井”的口号中,方化真是欲哭无泪、百口难辩。一年之后,被强加的“右派”罪名实在是没有任何事实,方化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又可以重新上戏了。  

    在随后的几年间,方化又重新燃烧起旺盛的创作热情,把几部影片中的不同角色塑造得活灵活现,特别是在1962年拍摄的《甲午风云》中,方化成功塑造了日寇“吉野号”舰长伊东,再次让广大观众从银幕上看到了他继《平原游击队》的松井之后,又一个入木三分的日本鬼子形象。一时间,热情的观众都以“吉野”相称。1965年,方化又在另一部风靡一时的《三进山城》里扮演了日本小队长小野,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在银幕上扮演日本鬼子了。通过这些影片,方化的日本鬼子形象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可,在民间被封为中国银幕上独一无二的“鬼子王”。  

最后画上圆满句号  

    “四人帮”垮台后,固有的套路,使方化对反派角色的表演失去了兴趣。  

    1994年,姜文盛情邀请方化,请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出演一个我军高级将军,方化对此欣喜若狂。这一角色可是方化演了一辈子戏才终于等到的机会。虽然在这部电影中,方化的许多戏被删减了,最后仅存了短短几分钟,却为他晚年的演艺生涯画上了一个最圆满的句号。  

    1994年11月7日,离开《阳光灿烂的日子》摄制组不久,方化因病去世,终年69岁。方化的过早离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永久不能弥补的遗憾! (《大众电影》)




网友评论:



能把角色(不谈正派还是反派)演得入木三分,有血有肉的,实在不多。所以象方化演的松井等鬼子形象,陈强演的黄世仁,刘江演的汤司令等都是不可多得的银幕形象。借此深切缅怀方老先生。祝陈强,刘江两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作者:川椒


方化的演技绝对超一流,除了演鬼子,其他角色也有绝佳表演,像《铁道卫士》里的敌特站长,整个一个老奸巨滑的代表。很难想象换了别的演员,会演出这样的味道。遗憾的是方老先生过早的走了,咳!用现在的话说,本人是他的粉丝呐。





方化老师的演艺水平太高了,看他演的电影就好像看到了真的日本鬼子。

我们是看着方老师的电影长大的,方老师的演出让人振奋。


真的是太棒了,近代中国电影公认的五大坏蛋:方化,刘江,陈强,陈述,葛存壮.可惜其中两位已然过逝,实在是电影界的损失!我是个20岁的小伙子,但十分喜爱看老电影,也就是在其中认识了许多老电影人物,真的太了不起了!真的觉得为中国拥有这批老演员而感到自豪,骄傲!










[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09-4-27 13:04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9-4-26 10:42 | 只看该作者
于永波


  于永波 (Yu Yongbo, 1931.9—)前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原副主任。上将。辽宁复县(今辽宁瓦房店市)人。生于辽宁复县(今属瓦房店)碾信沟村楼沟屯。满族。中专学历。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9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南满独立师。曾任第四野战军团宣传队副队长。参加过东北1947年冬季攻势和辽沈、平津、西南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团宣传干事,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11月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师政治宣传科科长、团政委、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军政委。1985年起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1989年12月任总政治部副主任。1992年10月在中共第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92年1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93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93年5月任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副组长。1993年6月任全国打击走私领导小组副组长。1997年9月在中共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97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副主任。1998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九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三至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6月7日被授予上将军衔。

[ 本帖最后由 中国人民很行 于 2009-4-30 08:5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9-4-26 10:47 | 只看该作者
徐才厚
    徐才厚,男,汉族,1943年6月生,辽宁大连瓦房店人,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8月入伍,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上将军衔。
    1963—1968年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学员
    1968—1970年 陆军第三十九军农场劳动锻炼
    1970—1971年 吉林省军区独立师三团二营六连当兵锻炼
    1971—1972年 沈阳军区守备第三师炮兵团一营二连副指导员
    1972—1982年 吉林省军区政治部干部处干事、副处长(其间:1980—1982年解放军政治学院培训班学习)
    1982—1983年 吉林省军区政治部干部处处长兼离退休办公室主任
    1983—1984年 吉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84—1985年 沈阳军区政治部群众工作部部长
    1985—1990年 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政治部主任
    1990—1992年 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政委
    1992—1993年 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助理、主任助理兼解放军报社社长
    1993—1994年 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解放军报社社长
    1994—1996年 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96—1999年 济南军区政委、军区党委书记
    1999—2000年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常务副主任、总政治部党委副书记
    2000—2002年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常务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委书记、总政治部党委副书记
    2002—2004年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党委书记
    2004—2005年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2005—2007年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07—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六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五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十六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十六届四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十七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1: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丹东网友“中国人民很行”,你找出了两位解放军上将,家喻户晓的名人,可怎么也没想到是大连人,谢谢你!大连还有上将吗?让我们再找找看。

[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09-4-26 13: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2:06 | 只看该作者



李前宽

  


  李前宽:男,汉族,原籍山东蓬莱,1941年1月出生于大连,大学学历,民进党员。1964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任长影厂美工。1976年转任导演,1981年开始与肖桂云合作执导影片。现为中国影协副主席,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导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前宽从事影视导演30余年,先后获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世界反法西斯“长城杯”优秀影片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是首批国务院认定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吉林省劳动模范、广电部和人事部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世纪金奖”。


  李前宽、肖桂云拍《开国大典》成名,以《决战之后(上下)》征服影坛,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又精心推出力作《重庆谈判》。


  李前宽、肖桂云以革命重大历史为题材,在银幕上重新塑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的形象。将毛泽东从“偶像”化的神坛请回人间,“脸谱化”为“反动符号”的蒋介石则被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他俩的作品具有史诗性的风格,他们从不讳言社会主义电影家的历史责任,同时又十分注重作品的艺术感召力。李前宽曾言:电影艺术家应承担电影的教化作用,不应废弃这个作用,当然娱乐作用,审美作用同教化作用是不可剥离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李前宽对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解放前后的历史颇有研究,这些激发着他的创作激情。他的影片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力图将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避免了这一题材影片常出现的空洞感。


  《开国大典》获得了多项大奖,并创下当年最高拷贝的纪录。


  李前宽,肖桂云一直奋斗在影片创作的道路上,1996年又拍摄了以抗战为背景的影片《红盖头》。


  参与影片:


  传奇皇帝朱元璋 (2006)


  朝鲜战争 "The Korean War" (2001)


  世纪之梦 (1998)


  旭日惊雷 (1997)


  红盖头 (1996)


  金戈铁马 (1995)


  七·七事变 THE LU GOU QIAO INCIDENT(1995)


  重庆谈判 CHONGQING NEGOTIATIONS(1993)


  决战之后(上、下集) AFTER THE FINAL BATTLE(1992)


  开国大典(上下集) THE BIRTH OF NEW CHINA(1989)


  鬼仙沟 GUIXIAN VALLEY(1988)


  逃犯 THE ESCAPED PRISONER(1986)


  田野又是青纱帐 GREEN FIELDS AGAIN(1986)


  黄河之滨 AT THE BANK OF YELLOW RIVER(1984)


  甜女 SWEET GIRL(1983)


  佩剑将军 GENERALS WITH SWORD(1982)


  瞬间 IN A TWINKLING(1979)


  熊迹 BEAR’S PRINTS(1977)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2:07 | 只看该作者
李前宽:大连是我的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07:32 大连日报
李前宽导演夫妇在星海广场。

李前宽导演为《大连日报》题的贺词。

  “身为大连人,无论走到哪里,置身世界何地,眼前时常闪现的是大连秀美壮丽的山山水水,耳畔经常回荡的是渤海之滨澎湃的涛声。血质里有一种故乡情结,我无法用语言描绘对故乡大连的爱有多大多深,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始终’。”

  著名导演、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李前宽不久前刚刚结束了中国电影艺术家代表团赴香港、澳门参加中国电影百年庆典活动返回北京,又马不停蹄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十天的工作访问。一路风尘的李导,在中国电影基金会办公室里热情接受了来自家乡记者的专访,张口即出上述感言。

  1 .始终故乡情

  “大连的山美、海美,大连的人更美。”说着这句众所周知的老话,李前宽用手围成取景框,儿时故乡朦胧的画面一幕幕回放着。“六七岁时候的夏天,我几乎整个夏天泡在寺儿沟附近的海里游泳、赶海、捉虾。看着翩跹的海鸥,渴望在蓝天上飞翔;望着海浪里的船帆,向往着长大也能驾船奔向一个又一个神秘的彼岸。”

  “难忘我家附近有一处豪宅大院,那里住的是一位大胡子苏联老人,他养了许多奶牛和羊。我和一些小朋友常常爬过高墙到院子里玩,虽然惹了不少是非但到最后又都化干戈为玉帛了。在那里玩得真是开心极了,我要把这些美景画下来,让亲友们也跟着开开眼界。我在大院里寻到一种粘点唾沫就能画出画来的紫色小石子。于是,亲友们看到了我画在石板上的美丽景色。”

  “这一画就不可收了,大海、小鸟、树林、故乡质朴的自然风光都成了我临摹写生的对象。当我能识几个字时,看到的第一张报纸就是《大连日报》。那时没钱买报纸,一放学我就拐到离家不远的报亭看报上的漫画。”“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寺儿沟市场零乱的陈旧感现已被宽阔的广场花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取代。俊美的九曲十八弯通向海之韵广场,原来破烂不堪的小渔村现已被勤劳的大连人打扮成耀眼的北方明珠。”李前宽自豪地说:“世界上有一个地杰人灵的地方,她的名字叫大连,她是启迪我走上艺术之路的宝地。”

  为报答家乡人民的厚爱,多年来李前宽鼎力为大连文化艺术的发展献计献策、乐此不疲。大连第四届国际服装节上,他不仅担任《相聚在星空下》大型广场艺术晚会的总导演,还请来台湾著名影星胡慧中与自己一起联袂主持。2000年,李前宽和妻子肖桂云导演率《抗美援朝》剧组回家乡拍戏,带来众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知名表演艺术家,他们一到大连即为美丽的风光所吸引。李前宽带着他们除了每天紧张的拍戏之外,还专门领这些外国艺术家参观游览大连,还带领他们参加大连国际服装节。

  在大连,经李前宽导演的巧妙设计,大型电视剧《抗美援朝》中的60%多的场景都在大连完成。大连孕育了李前宽,李前宽又在他的工作和艺术中塑造了大连、宣传了大连。

  李前宽表示,希望不久的将来,不仅要在家乡拍戏,还要为家乡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他说,咱大连是出人才的地方,是一处十分优良的苗圃。如果晚年能在家乡当一个园丁该是一大幸事。

  2 .云开天地宽

  当李前宽得知今年是《大连日报》创刊60周年时,欣然挥笔为《大连日报》读者书写留言。他将即兴写就的留言递给妻子:“请肖老师过目,你说好才能过关。”肖桂云边朗诵边拍着李前宽的肩头清脆地喝彩:“好,通过!”这是他们夫妻二人拍片时常见的镜头。在影坛,李前宽、肖桂云可是众人皆知的绝配夫妻,更以中国电影夫妻店享誉国内外。

  李前宽不仅是好导演,还是好的人大代表。1994年,国家决定在中央电视台设立第六频道为电影频道,就是李前宽作为议案的领衔人联合32位人大代表提出的,在八届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在中央电视台建立电影频道的议案得到了落实。11年来,广大观众在央视电影频道与国内外佳片有约,咱大连人李前宽功不可没。

  李前宽与肖桂云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电影艺术家,他们深谙培根“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的真理,也从不讳言社会主义电影家的历史责任,同时又十分注重作品的艺术感召力。《开国大典》一片充分证明了他们驾驭重大历史题材的特质,也为他们囊括了当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优秀影片奖,香港亚洲十大名片奖等多项大奖。还创下当年最高拷贝的纪录,让这对夫妻捧到了“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1991年,国务院通过“政府特殊津贴”的形式,在全国奖励了1万名有突出贡献者。李前宽当之无愧地成为万分之一。从此,各种荣誉接踵而至……

  1991年,原国民党军统局云南站少将站长、全国政协委员沈醉先生,看过他们夫妻俩联合导演的《决战之后》感言:“我很尊重这对夫妻导演。他们拍的《开国大典》我很欣赏,那里还有我一个镜头呢。这部《决战之后》很生动,耐人寻味。那时他们都还小啊,拍起国民党的戏,不论是上层的还是战犯监狱的,怎么那样真实?真是天才!”老先生挥毫运笔,写下了“前折蟾宫桂,云开天地宽”的条幅。寥寥几个字,不但把李前宽和妻子肖桂云的名字融在一起,更为他们执著艺术、忠于爱情作了经典的概括。

  1995年,世界各地隆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李前宽与肖桂云联合执导的《七七事变》在香港首映好评如潮。参加该片首映式记者招待会的“美国之音”驻香港首席记者尖刻地提问:“我们注意到李先生和太太拍了许多大片,都是表现共产党打国民党的,可是你们今天却拍了国民党打日本人的《七七事变》来到香港。请问,李前宽导演对这现象作何解释?”

  李前宽打量着这位记者挑衅的眼神,沉稳地回敬:“是的,正如你说的,我们的确是拍了不少共产党打国民党的片子,这是历史。作为导演,我要把镜头对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有国民党打日本的事,这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击日本的历史,这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场上,国民党将军就有150多人牺牲。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就是杰出代表,至今北京的街名还以这些抗日将领的名字命名。在民族英雄面前,我们不以党派论高下。你要想了解抗日的历史,请看我们的影片。”全场爆发了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见无懈可击,那位“美国之音”记者自我解嘲地又问:“你们下一部拍什么?”李前宽说:“国民党该打的打了,日本鬼子也打了,下一部就拍打美国鬼子。”那位记者一愣。李前宽笑着说:“下一部拍抗美援朝,这不是打美国鬼子吗?”李前宽的回答,赢得大厅内如雷的掌声。次日,香港报纸就用大字标题刊发李前宽答美国之音记者问的文章———《打完日本鬼子就打美国鬼子》。

  李前宽在香港期间出尽风头,身边簇拥了众多美女。有记者便追着肖桂云问:“你的先生和那么多女演员接触,你会不会吃醋?”肖桂云优雅地笑着:“有那么多女孩子帮助我照顾他,我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拍片子,这不很好吗!”随即报纸又豁然登出:肖桂云导演说先生和女孩子接触不会影响夫妻感情等等。

  私下来,肖桂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别说在外面,就是在内地,李前宽一旦被女明星们围着,也有人问我吃不吃醋?“有什么好吃醋的,这是正常的人际交往,这说明他有魅力。”肖桂云美滋滋地这样说。其实,肖桂云的心里踏实着呢。想当年,李前宽先以优异的成绩被鲁迅美术学院录取,后又被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录取。从小就喜爱看电影的他,为了到北京寻求更广阔的发展,背着可能被处分的危险来到北京。当时来自哈尔滨的肖桂云也放弃许多知名高校,成为1960级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慧中秀外人见人爱的才女。当李前宽走进她的视野时,她眼前一亮———默默记住了这个能书会画、多才多艺又质朴憨厚的大连帅小伙。

  当肖桂云患病住院期间,又是这位大连小伙子热情地跑前跑后,默默祝福着她心爱的姑娘。患难之中见真情,从此,碧绿的松花江水汇入蔚蓝的渤海之涛。1968年10月1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肖桂云与美术系的李前宽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地下室里结婚了。37年过去了,他们彼此欣赏、宽容、互补,使事业和爱情的参天大树越发根深叶茂。在他们的心里,爱情和电影已经牢牢地融合在一起,是任何人、任何力量也无法分离和阻隔的。他们执著追求、兑现着电影之梦,即使在那些十分艰辛的日子里,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那般美好和充实。眼前是狭窄的斗室,胸中是偌大的未来世界。

  如今,功成名就的李前宽和肖桂云也该宝剑入鞘了。可是他们始终保持着艺术家旺盛的激情与才智。在影视圈,两位艺术家洁身自好远离浮躁、庸俗和低级的炒作之风的侵袭,一心一意沉淀下来研磨精品。他们认为:作为一名有责任的导演,绝不能被金钱驱动粗制滥造速朽的垃圾之作。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过百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分离的精神伴侣。影视工作者们一代又一代奉献着他们的热情和才华,使许多优秀的作品频频亮相世界舞台,不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让世界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无论拍电影还是拍电视剧都承载着寓教于乐的社会功能,每一名影视艺术工作者,任何时候都不该辱没这神圣的使命,让小小的胶片匣子蕴涵丰盛的内容。

  最近,他们夫妻潜心执导的由著名演员陈宝国、徐帆、唐国强等国内一线演员演出的50集电视连续剧《朱元璋》现已完成,不久将与广大观众见面。前几年在大连拍摄的33集电视连续剧《抗美援朝》早已经通过审批,这部作品题材重大、分寸得当,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面对世界上强大的敌人,不惜付出血的代价换来和平的历史画面。该剧感人泪下、制作精良,是极具震撼力的成功之作,相信不久也会与观众见面。李前宽还欣慰地告诉记者,由他亲自上书给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并邀请30多名著名艺术家签字的倡议建造中国电影博物馆一事,历经七年也将于今年12月在北京机场路旁占地万亩的“大山子”隆重开馆。届时,北京将诞生一座反映中国电影百年发展与辉煌的标志性建筑。

  与李前宽交谈,你会忘记他的年龄,情不自禁被他洋溢的激情点燃,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倍增对家乡大连的热爱,勃发出创造美好未来的万丈豪情。李前宽感叹:“人活一辈子,从知事起都在找自己的定位。如果定准了,又能脚踏实地将浪漫与现实结合起来,可能就会做出一点事。”有崇高的理想、美好的爱情相伴,李前宽与肖桂云艺术和生活之路越走越宽阔,路在他们脚下不断延伸……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1:28 | 只看该作者
周扬

姓名:    周扬   
性别:    女   
生日:    6月6日   
身高:    170cm   
体重:    49kg   
出生地:  辽宁大连   
民族:    汉   
星座:    双子座   
血型:    A   
现住地:  北京东城区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2002级表演系本科班   
职业:    影视演员   
特长:     舞蹈、琵琶   
最喜欢的车:捷豹   
最喜欢的书:哲学或有深刻哲理的书籍   
最喜欢的明星:马龙·白兰度、张曼玉   
最喜欢的电影:《美丽人生》   
最喜欢的颜色:大红   
最喜欢的食物:湖南菜、饺子、包子   
最想从事的职业:幼儿园老师   
最喜欢的歌:《假如爱有天意》主题曲   
最喜欢的季节:夏天   
最喜欢的口头语:你知道吗?   
最喜欢的花:百合   
1999年全国舞蹈比赛第二名   
2004年:入选“奥运宝贝”同年8月参加第28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演出   
2003年,电视剧《跟着阳光跳舞》饰演“吴茜”  导演 彦小追   

2004年,电影《死亡的诗意》饰演“林杏儿”    导演 马原   

2005年,电视剧《老城》饰演“四格格”        导演 王瑞   

2005年,电视剧《越王勾践》饰演“西施”      导演 黄建中   

2006年,  电视剧《特殊使命》欧阳荷、.         导演 彦小追   
2007年,  电视剧《宝莲灯前传》三圣母   







《越王勾践》西施扮演者——周扬图片资料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9-4-27 21:56 | 只看该作者
全是名人,学习: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3: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哩哏郎 于 2009-4-27 22:46 发表
   哎呀!我说伙计,搜集资料再整理发到网上,这可是个功夫活。你太不简单了,你才是真正的劳模,给你作揖了。

我说哥们,我这是从哪到哪啊,你可是电视台的特约记者啊,这次冬网版主会你可立了大功了,你才是真正的劳模,我给你作揖了。
其实我是想抛砖引玉让大伙都参入,可能是忙也可能不感兴趣,只有丹东的两位网友参入。
细想一下大连名人还有不少,足球界我只挑选了两位,迟尚斌和孙继海,历届的男足国脚大连人数不胜数,但国足实在太臭,不值一提。这想法不知可否。不过一代著名国脚现役教练贾秀全应该上榜。女排国家队员:赖亚平,杨昊,王一梅,刘亚男等还有女足韩端、毕妍、马晓旭和韩文霞等,她们都应该上榜,因为她们成绩突出,国人认可。
如果感兴趣,欢迎您的参入,既宣传大连又长知识何乐不为。

[ 本帖最后由 bywwcnll976 于 2009-4-28 16:49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23:12 | 只看该作者
赖亚文

    姓名:赖亚文(Lai Yawen) 姓名:赖亚文 性别:女 生日:1970.9.9 出生地:辽宁大连 职务:国家女排教练 项目:排球
    辉煌战绩
    1982年--进入辽宁青年队
    1985年--进入辽宁女排一队
    1987年--进入国家青年女排
    1988年--进入国家女排二队
    1989年--进入国家女排
    1999年起--任国家女排助理教练
    作为国家女排队员在世界大赛上获得的主要成绩:
    1989年--第五届世界杯女排赛第三名
    1990年--第十一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第十一届亚运会女排冠军
    1991年--第六届世界杯女排赛亚军
    1992年--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女排赛第七名
    1994年--第十二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八名,第十二届亚运会女排亚军
    1995年--第七届世界杯第三名
    1996年--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女排赛亚军
    1998年--第十三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第十三届亚运会女排冠军
    作为助理教练在世界大赛上获得的主要成绩:
    1999年--第八届世界杯女排赛第五名
    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女排赛第五名
    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第四名
    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3年--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2003年--世界杯女排赛冠军
    2004年--奥运会女排金牌
screen.width-460) { this.width=screen.width-460;  this.style.cursor="pointer";}'>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9-13 1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4 12:15 , Processed in 0.07113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