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4 10:36
孟浩然科举失利一路旅游散心,写下一首古诗,对故乡的思念很动人
2019
09/14
06:34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唐代诗人孟浩然是一个奇葩的存在。他很有诗词才华,但是一辈子都没有考中进士。他周围的朋友李白、王维等人。都曾经在短时间内受到过重用,但是孟浩然却连进入皇宫最基本的门槛都没碰到。
公元733年,44岁的孟浩然再一次遭遇科举失利,内心当中充满了说不尽的苦涩。他决定去吴越漫游放松心情,在诗意的山水之间,寻找到本真的自我,忘却在京城里发生了这一切不愉快的往事。
但是在这一年的一个秋末,坐在船上漫游的诗人忽然感受到了几分寒意,让他止不住的开始思念起故乡来。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古诗就是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漫游吴越之时,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里想起了远方的故乡。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内心禁不住掠过一层悲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些典型秋景的描绘。树上的叶子都已经落了,大雁也都开始往南边飞,北风呼啸江上,感觉到阵阵寒意。
秋天不就是这个样子的吗?秋天最让人思念的地方,就是故乡就是家。因为那里最温暖,因为那里最能够让一个人接纳。“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孟浩然故乡在今天的湖北襄阳,距离现在所在的地方却有千里之遥,就像是远在天边,远在云端一半。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在这个苦涩的夜晚,诗人的苦涩个性难以压抑。他思乡的泪水都在这里流个不停,看着天边归来的帆船,内心更是禁不住满腹的惆怅。
泪水迷失了他的眼睛。根本看不清楚渡口在何方。茫茫的江水在夕阳下荡漾,天地间一片苍茫。江上生出重重的暮霭,那不就是他的故乡最真切的呼唤吗?
整首古诗以写景开始,最后又以写景结束,但写景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诗人的情感,都浸透的诗人满腹的愁绪。孟浩然的山水诗,那是真正的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4 10:39
柳永长安城漫无目的游荡,写了一首宋词回忆少年,却成经典之作
2019
09/14
06:22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今天我们一提到宋词,就会想到苏轼。但是和苏轼几乎同时代的柳永,在当时甚至比苏轼的名气还要大。柳永很有才华,只可惜得罪了皇帝,一辈子没办法做官,只能流连风月场所,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写诗作词,美其名曰奉旨填词。
看上去这是一个潇洒从容的词人,但实际上的他却非常的悲苦。柳永所处的时代,读书人都热衷于建功立业,他也不例外。但是人生当中遭遇这样的打击,如何不让他心灰意冷?年少时或许有几分轻狂毫不在意,但是等到人到中年,心中的滋味就变得不一样了。
在一个秋天的下午,柳永骑着马漫无目的在长安古道上前行。看着周围的柳树,夕阳西下,看到自己不断被催老的面庞,心中一阵点酸楚。吟咏一首宋词,竟然成了经典之作。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这首宋词就是柳永的《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诗词了一开始就在我们眼前展开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长安古道上,词人蛮慢腾腾的前行。他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秋天的柳树,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树上的蝉鸣。再向外看去,有夕阳,有飞鸟,一阵秋风吹过,秋高气爽,看得很远,却也更显现出词人无穷尽的愁绪蔓延开来。
这样诗意的场景最适合诗人抒发情感,尤其是在夕阳西下、黄昏之时。更何况看到天上的飞云,飞过之后再也找不回来。云彩不知要走向何处,也不知道会不会再回来。正如同人生所经历的岁月,美丽的青春时光就那样离我们越来越远。
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增长。词人的内心全然没有了少年时代的轻狂,也没有了少年时代的梦想,而代之以人到中年的苦涩回应。少年时尚且能体会到人生的纵情欢乐,但是当所有的人生乐趣都被青春时光透支了之后,剩下的还有什么呢?
看着天边的云彩,想到自己曾经的梦想,禁不住内心的伤悲在胸口蔓延。
柳永的诗词向来都充满了离愁别恨,尤其对爱情相思的书写,最为细腻也最为精彩,他把宋词的抒情性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连同时代的苏轼都不敢望其项背。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限制还有几分像杜牧笔下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都是对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感慨。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4 10:48
杜牧笔下最诗意的离别,一组古诗有两首,多少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019
09/14
06:17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是晚唐诗歌的缔造者之一。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为主,虽然篇幅短小,虽然表达的情感多有感伤。但是诗词却有言之不尽的韵味和魅力。
在杜牧的这些七言绝句作品之中,精彩的作品有许多。比如《遣怀》,比如《泊秦淮》,比如《金谷园》等等。要么是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要么是对自己虚度光阴的后悔,要么是借古喻今表达强烈的直面现实的精神,内容丰富,但都是精品之作。
相比而言,杜牧笔下的送别古诗更有味道。他从扬州告别回到长安之时,写下一组两首古诗。两首古诗都很经典。但是多数人只知道第一首还不知道第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就是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虽然题目写的是赠别,但是全部都在夸赞这个女孩儿的美貌。从这首古诗更是引申出形容女孩美貌的豆蔻年华的成语,给这首古诗的知名度增加了不少的助力。
其实他所表达的离别之意,在这一组唐诗当中的第二首当中表现得最为纯粹。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就是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第一首都在写女子的美貌,而第二首是直接写离别时的伤感。相比而言,第一首的美貌描写更像是铺垫,正是因为这女子如此美貌,才会让即将离开的诗人感觉到遗憾。
但更遗憾的是,明明两个人之间都很有情,但是在离别的酒席上却都装作无情一般。只是觉得在这宴席上笑不出声,被一种惆怅的情绪笼罩着。
而在这首词的最后,悠悠道除了离别的情意,他把这种离别伤感的情绪表达,放到了蜡烛的身上。“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离别的人相互之间可能觉得笑不出声来罢了,还不如这酒席上的蜡烛,更加懂得离别的人相互的情谊。
毕竟蜡烛是有心“芯”的,默默地替离别的诗人流泪,一直到天明。
虽然这两首古诗中的第二首最能说明诗歌的主题,但是第一首的知名度显然更高。因为不管是“豆蔻年华”这个成语的流传,还是杜牧全文都在用虚写或者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女子的美貌,显然都给第一首诗的流传加了不少分。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4 10:52
悼亡古诗却开出如此娇艳的花朵,用心之深,唯有李商隐能写出
2019
09/14
06:38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在李商隐的诗歌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于爱情的描写。之前读李商隐的诗歌我们也能感知,这个诗人心思比较缜密,而且情感的表达非常细腻。对于他的人生来讲,几乎一生都和不顺利为伴,在这个世界上得到唯一的安慰就是爱情。
所以我们今天看那些爱情主题的诗歌就会别有味道。《夜雨寄北》的温柔,《无题》的柔情似水,都是诗人对爱情最真挚最诚恳的表达。只可惜他的妻子去世很早,所以他留下了很多的悼亡诗。
而今天我们所分享的这首古诗,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这首唐诗就是李商隐《为有》,之所以说这首唐诗新奇,就是因为在这首唐诗当中看不到诗人真正情感的抒发。看上去诗人只是借助一个抒情女主人公的口,来嗔怪那只顾着建功立业而不解风情的情郎。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诗歌的一开始是一个非常美貌的贵族女子。她长得非常美艳。而且在这个寒意萧瑟的季节当中贪恋闺房的温暖,迟迟不肯起床。
前两句古诗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新意,温庭筠等人的笔下对这样女子的描写已经足够多。都是在写着女子的相思,都是在写着女子的梳妆。不见得有多么高的文学水准,反倒使得诗词陷入了艳俗的怪圈。
但后面的诗句却为之一变。“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很可惜,这个美丽的女子嫁给了一个高官。而这个高官只顾着建功立业,只顾着上早朝,而不解风情地把她一个人丢在闺房之中。
看上去是这个女子的嗔怪,但实际上李商隐是为了向妻子表达自己的悔意。显然,诗歌当中的女子就是他的妻子,而那个金龟婿就是李商隐自己。李商隐很有才华,一辈子不甘心平庸,终日想着能够建功立业有所成就,以至于后来仕途受挫,还要到处漂泊频繁出入各个幕府,都是为了能够有功名加身,青史留名。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妻子只能守候在家,就像诗中的贵族妇女一般苦苦的等待。生命如鲜花一样凋零,一直到最后病怏怏离开了世界。
所以李商隐是在用这样一种手法表达当年的悔恨和亏欠。放在悼亡诗当中,这样的写作手法、这样的情感表达都算是非常稀奇的了。由此也能够看得出,诗人确实对妻子非常的看重,但是很可惜,也很遗憾,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好好把握。
妻子去世几年之后,李商隐也撒手人寰。或许他已经看透了人生,或许他已经明白生命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一生悲苦的李商隐最后终于得到了解脱,在另一个世界,温柔拥入爱人的怀抱。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4 10:56
五代怀人之作少有人知,但其中10个字,却成为一首宋词的灵魂
2019
09/14
06:3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古典诗词当中有很多用到前人诗句的现象,有的甚至用的还不止一句,更有大篇幅的运用。比如苏轼在一首写春天的宋词当中,上片的22个字,他就用到了韩愈的17个字,几乎是全文照搬了。
这种现象在文学史上比比皆是,觉得前人写的诗句意境很好,用词也很精准,就创造性地拿过来使用,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这种写法叫做用典。
今天我没说谈到的这一首五代史的诗歌,谈不上有多么的名气,但其中的十个字我们耳熟能详。因为这十个字的诗句,成为了宋代一个著名词人一首经典词作的灵魂。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这首诗词就是五代翁宏的《春残》,题目当中就能够看出,这是一首写晚春的诗歌。晚春和早春是有很大区别的。早晨青草的嫩芽刚刚发出来儿,花没有开放,而在晚春早已经是遍地青草如茵,花瓣都已经随风飘落了。
这首古诗当中最经典的是第二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用来表达的是抒情,主人公看到春天慢慢的过去,而自己的青春年华被辜负产生了惆怅心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就是拿院里的落花和女子的青春作为一个对比,凸显出女子爱情的被辜负。
这两句诗句用到了晏几道的诗词当中,成为了他回忆之前和他关系密切的一个歌女的最佳载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那首宋词依然在写男女之间的爱情相思,但是却成为了其中最经典的部分。他回忆那首歌里所有的美好,必然会用最美好的语言、最美丽的瞬间来把对方在记忆中留住,而这两句诗句显然符合诗人的要求。
这首古诗从抒情主人公看到春天即将过去而产生的惆怅心理开始,感慨“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观看此景魂魄像要失去,经过很多年梦境也不一样了。诗词中经常有这样的对比,美丽的女子就是娇艳的花朵,花瓣的凋落就是女子爱情的被辜负。
整首古诗都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氛围,尤其“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更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整首古诗和诗人知名度都不高,但是其中的诗句实在是经典无比。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4 15:25
王维最著名一首诗,短短四句,句句都经典,选入课本,人人吟唱
2019
09/12
23:47
每天读宋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浩浩《全唐诗》收录了近五万首、三千余人的作品,在这些诗人中,能开宗立派的还是少之又少的,而王维却是这少之又少中的一位佼佼者。
王维少年成名,十七岁便以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蜚声文坛,那“每逢佳节倍思亲”至今仍是我们节日怀念亲朋最常用的诗句。王维的诗清雅绝俗,空灵自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人称“诗佛”。苏东坡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后世的诗歌影响很大。
王维的好诗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说说他那首千古传诵的《相思》吧!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在中华大地上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短小精悍,平白如话,就像在诉说家常,但却蕴含了深深的情意。诗题虽为《相思》,却没写如何相思,他就在娓娓嘱托:红豆就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便会发出很多新枝,你要多多采集呀!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写的是相思,却句句不离红豆,“超以象外,得起圜中”,委婉含蓄,自然入妙。
但这首诗却不是王维写给情人的,而是写给一位男性朋友的,因为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子——《江上送李龟年》,是王维写给好友、音乐大师李龟年的。“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的李龟年每唱起这首《相思》曲,都不禁泪水潸然,最后,在湘中采访使的酒宴上,李龟年也因唱此歌曲伤心过度,昏厥了四天四夜,不久便抑郁离世。
可见,这并不是一首爱情相思诗,但因为红豆所包含的丰富唯美的爱情内涵,后人则都把它当做爱情诗看待。这也看出这首诗的延展性和包容性。
因为李龟年是名伶,这首诗很快就被他谱曲演唱,当时就成了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
到了宋代,宋人在编《万首唐人绝句》诗,竟把诗中的“多”改成了“休”,也就是“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这个也是有道理的。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为相思,而转怕相思,这也是一种人情状态。是的,如果能够不相思,人生又哪里会有那么多相思的痛苦呢?所谓“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那么,到底是“休采撷”好呢?还是“多采撷”好呢?
胡适先生有一首白话小诗,或许可以借来解释一下。他说“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正如“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是,活在人世间,如果没有了爱情与思念,那人生将是多么荒凉与暗淡啊!
既然“此物最相思”,那还是让爱情和思念来吧,不管它有多痛、有多苦、有多幸福,有多美丽,都让它来吧!所以,还是“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吧,它比“愿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更深情饱满,更一往情深。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4 15:48
“半”字入诗,半是风流半是痴
2019
09/13
12:49
诗词大会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江村即事
【宋】黄庚
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晚秋,百花凋零,难以显示秋色。而芦花、蓼花这些既无花的形状,也无花的色彩,更无花的香味,或根本难以算得上是花的花,却开得正好,无边无际,青 青苍苍,最后独占了秋光。这两句并无轻视、鄙薄芦花、蓼花的意思,而是说芦花、蓼花在天气肃杀时烘托出无限的秋意。
春晓
【唐】元稹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这是一首怀念往昔情人的七言绝句。首句连用两个“半”字,描写春天拂晓时若明未明的朦胧景色;第二句以“醉闻花气睡闻莺”,极写环境的优美、恬静, 以暗衬作者此时心情的安闲舒适;第三句“猧儿撼起钟声动”作一转折,顿生波澜,勾起了诗人二十年前往事的回忆,这句转得极妙,诗中的波澜起伏全是句中那只 小狗撼起的钟声所引起的。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紫惹春风。
在烟雨迷蒙的江桥边,在桃杏掩映的山路中,数不清的柳条柳絮仿佛懂得即将分手的人的离惜别绪,在春风中舞动着,飞扬着。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首诗在前两句“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
复偶见三绝·其一
【唐】韩偓
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唐代士大夫与女冠(女道士)私下恋爱,在中晚唐诗中特多反映。“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诗中女主人公就为女冠。这类不公开的私下恋情,发展过程步履维艰。双方的苦恼,往往超过现实得到的欢乐,又转化为诗的灵感冲动。其间得失很难一言蔽之。
隋宫
【唐】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淫。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难免。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的嘴脸。三、四句借制锦帆点化耗尽民力之罪。语简意赅,贬刺颇深。
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
【唐】温庭筠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
这首词写宫女望柳自伤。傍晚,柳丝在微风细雨的沐浴之下,仿佛带着皇帝的恩泽,故意娇宠多情,拂栏入楼。而长期被幽禁在深宫里的少女们,见此景岂不自伤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4 16:12
李白到底是怎么死的?
2019
09/13
21:07
视觉志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6
作者丨张先森
01
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逝。
也是这一年,5岁的李白跟着老爸千里迢迢来到四川清廉乡。
很多年之后,因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这个地方改成了“青莲乡”。
初来乍到的李白没有小伙伴一起玩耍,常常一个人望着天上的月亮发呆。
对一个孩子来说,月亮时有时无,时圆时弯,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小李白不知道那是月亮,也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王母娘娘的瑶台镜飞到了天上。
“天上真的有神仙吗?”
“月亮上的桂花树是神仙种的吗?”
“听说白兔捣了仙药,它是捣给谁吃的?”
小小年纪就对月亮充满了向往,多年后李白回忆童年时,写下了这首《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这只是李白众多咏月诗中的一首。
在大唐论写月亮,李白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李白笔下有月亮的修饰语:明月、皎月、素月、夏月、秋月;也有月亮的代称:飞镜、玉蟾;还有间接表现月亮的词语:月光、月华、月色……
此外,以月亮为素材进行创作也是李白的拿手好戏。
在李白笔下,没有什么是不能用月亮进行比喻的:
用月亮计算时间: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
用月亮比作弓箭: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用月亮代指风景: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用月亮比喻美女:
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
用月亮形容忧愁: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用月亮比喻文才: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就是一场浪漫的“追月”之旅。
02
25岁那年,李白辞亲远游,第一站是去峨眉山赏月,表达一下对故乡的不舍: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故园之月真美啊,可是别了,我的兄弟们!”
离开四川,李白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流浪之旅。
他一路向北,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寻仙问道,一边写诗干谒。
他很聪明,先在圈子里混个脸熟,为将来踏入仕途铺路。
一路上,李白认识了王昌龄、孟浩然等一拨知己。
他还曾用“月亮”表达对孟浩然隐居生活的钦敬之情: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
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今湖南黔阳),李白闻讯后赠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看吧,月亮就是我李白的私有物品,想送谁就送谁!”
40岁,李白的诗文得到了贺知章的赏识,由此混进了皇家社交圈。
在大唐集团,李白的日常事务就是陪李隆基及其后宫们喝酒赏月。
说白了就是以文卖笑,让皇帝高兴就行。
跟皇帝后花园赏月,他当场就用一句“瑶台月下”把杨玉环的美捧出了天际: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
然而仅仅过了几年,曾得杨贵妃厚爱的李白就被下岗了。
唐玄宗只是欣赏他的文才,并不打算对他委以重任。
怀才不遇让李白产生了厌政情绪,酒和月亮是那段时间李白最忠实的伴侣。
《妖猫传》中的李白
03
744年中秋夜,长安。
官场失意的李白用45°角仰望夜空,在迷醉中一口气写下了四首《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不光一个人喝,他还和贺知章等人搞办公室小团体,号称“饮中八仙”。
这八个家伙每天纵情诗酒,排遣郁闷,不务正业。
李白的爱豆杜甫为此吹嘘: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你是皇帝,我还是神仙呢,什么圣旨不圣旨的,等本仙喝够再说……”
终于,44岁的李白被双开了。
得到一笔安置费的他扬长而去。
临走时还留下了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
说完托梦的故事,李白又说出了可能是史上最狂最拽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远离皇家社交圈后,李白又开始了流浪生活,那首著名的《将进酒》便是这一时期写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浪久了也会想家,这时候月亮变成了李白的乡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静夜思》,日后也成了全球华人的接头暗号。
就连著名诗人余光中也在《寻李白》中夸赞: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04
杜甫的月是乡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晏几道的月是思念: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王维的月是高冷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苏轼的月是博爱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九龄的月是洒脱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若虚的月则上升到了一种境界: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而李白也有一首《把酒问月》,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和张若虚的月,都是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不仅是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胸怀和境界,直到今天仍让人产生超越时空的共鸣。
公元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喝酒赏月的好日子结束了。
李白的思想爱国情怀再次被唤醒,他回忆童年赏月的情景写下了《古朗月行》,向鲍照的《代朗月行》致敬。
鲍照通过月亮影射贵族的奢靡生活,李白写得比他还要高级。
文章开头我们只分析了诗的前半部分。
实际上后半部分才是《古朗月行》的精髓: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前面的白玉盘、瑶台镜,是李白影射自己过去对政治观念的年幼无知。
大唐集团走下坡路了,就像月满转亏一样。
转亏的原因,就是“蟾蜍蚀圆影”——癞蛤蟆把月亮吃了。
可不就是嘛,安禄山藩镇势力的膨胀才导致“安史之乱”,这是大唐倒闭的致命一击。
李白把满月比作盛唐,把安禄山比作蟾蜍,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
05
欢乐时,李白望月: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失意时,李白望月: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忧愁时,李白望月: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思乡时,更是少不了望月: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李白不是在望月,就是在望月的路上。
大概统计了一下,李白以各种形式吟咏月亮的诗篇大约340首,差不多占他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
李白为啥这么喜欢月亮?
首先,今天人类知道,月球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但在古人眼里,月亮是神圣般的存在。
李白性格潇洒豪爽,而月亮正好符合他浪漫派的人设。
另外,李白是富二代兼大唐第一酒鬼,夜生活非常丰富,夜半喝喝酒赏赏月是常规操作。
不像当代人,夜生活不是坐在屏幕前追剧就是在KTV猜码唱歌,谁还有吟风颂月的情调?
最重要一点是,李白信奉道教,他曾千里迢迢跑到济南的老子观,在那里被官方授予道箓,成为“在编”的道教徒。
道教多迷信羽化登仙,追求长生不老,李白也不例外,酒精和月亮是他追寻浪漫的两种体现。
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李白确实是投湖捞月而死的。
他曾为了赏月而登上太白山,踮起脚尖差点就摘到了月亮: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他曾在饯别宴上喝高了,扬言要上天摘月亮: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762年的中秋节,那晚的月色特别美。
大酒后的李白摇摇晃晃来到湖边,望着湖中的倒影大吃一惊:
“嘿,我心心念念的月亮怎么掉到水里去了?!”
他就想啊,我写了那么多月亮,不如今儿直接捞一个出来,给大伙带去中秋的祝福。
扑通一声,李白的追月之旅到此结束……
看更多走心文章
视 觉 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祝大家中秋快乐,团团圆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0:24
苏轼: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2019
09/15
07:06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经典散文精选美文,我们一起品读。
本文来源于:儒风大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彼此之间的伤害很难避免。
凡是看淡一些,不要满怀愤怒,怨气冲天。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心中装着怨恨,也就失去了阳光与温暖。
原谅别人,是放过自己,放下别人的错,就是解脱自己的心。
1
放宽心,少计较,少生气
苏轼被贬到黄州,晚上他一个人去城里喝酒解闷。
路上遇到一个醉汉,醉醺醺地撞倒了他。
这个人也不道歉,反而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苏轼从地上起来,拍拍衣服,竟然没发火。
他说: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轼也喝了不少酒,等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了。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家童就这样把主人关在外面,苏轼也不恼怒,跑去江边吹风。
庄子说: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一个人要是不把自己当回事,那就没有人能让他愤怒,让他生气。
一个人的自尊太强、自我意识太强,别人稍微冒犯,他就立马反弹回去。
把事情看得淡一些,把自己看的轻一点,生气自然就少了。
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没必要为了小事大发脾气,气大伤身,话多伤人,不如看淡看开,解脱自己的心,心平气和度过每一天。
2
人生短暂,应活得明白,通透
老和尚爱兰花,精心培育了数十株,外出云游的时候,交托给了小和尚照顾。
结果有一次暴雨,小和尚忘了收花,全都被打碎了。
老和尚回来之后,小和尚向师傅告罪,请求惩罚。
老和尚说:我养兰花,又不是为了生气的。
对啊,培育兰花是为了那份美好,又不是为了生气。
人生短暂,要把精力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此生才不至于虚度。
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同,在朝堂上斗了半辈子。
等王安石归田,苏轼被贬,二人再次相见,却惺惺相惜,一笑泯恩仇。
章惇把苏轼贬到海南,想让这位老友客死蛮荒,苏轼大赦之后,章惇的儿子章援给苏轼写信,希望苏轼对章家网开一面,不要打击报复。
而苏轼只说了一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
心灵是一个有限的容器,装得下仇恨,就放不下爱与温暖。
人生有更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自己,不跟敌人计较,其实也是放过了自己。
-------------------
你若喜欢,记得点个在看哦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0:30
徐凝的《庐山瀑布》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你喜欢哪一首?
2019
09/15
08:50
梧桐树边羽飘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同为唐诗,同为写庐山瀑布,为何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千古神作,而徐凝的《庐山瀑布》却被苏轼称为恶诗?如果没有苏轼拿着两首诗一较高下,单独去看的话,哪一首更好?
大都都知道,肯定李白的好。
可是好在哪里?徐凝的“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在和白居易的诗会中也是艳惊四座,拉了张祜的脸子的,为什么却不能和李白的抗衡?
我们具体分析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如不知。
因为徐凝这首作品知名度相对小,我们先看这首:
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不知道大家读完什么感觉,先不说内容,一遍读下来,气息是不顺的,就好像开着车在路上走,石头真的有点多。平仄如此不畅,这诗必然不是格律诗。当然,也可能是古今发音变化比较大,不过我们即便用上承唐韵的平水韵来检验,虽然是押韵的,平仄问题还是极多。
譬如首句“虚空”、“落泉”,“空”字虽然是多音字,但和“虚空”共用,必然是发平声,则首句“二、四”位置上都是平声。“雷奔”、“入江”也是这样,而且上下句也没有相对。
这就是一首古体诗。不像有的古体诗,虽然不合平仄格式,但是却发音流畅,这两句其实从如今的朗读层面来讲,是非常失败的,跟是否合平仄,是什么诗体没有关系。
所以徐凝自己在诗会上也只提后面两句。诗是韵文,内容,修辞再好,在声律上出现违背发音规则的现象,叫做反自然,肯定是不讨喜的。
而三四句的发音“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为“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是律句,明显朗朗上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平仄?并不是说一定要写合平仄的诗,而是有些诗句的问题在哪,我们需要搞清楚。
我们再来看内容。首句写瀑布入眼形象,“虚空落泉千仞直”,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震撼壮阔,第二句写瀑布的声威,“雷奔入江不暂息”,如奔雷入江,永不停歇。第三句转开,“今古长如白练飞”虽然还是写瀑布,却化动为静。第四句“一条界破青山色”,把瀑布比成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新奇和柔和。
诗的内容简单,就是写景。只不过运用了比喻从各个方面来描写瀑布,比喻新奇而有特色,形、声、色俱全,算是写景诗文的佳作。特别是后两句横空而来,让人猝不及防。可惜一首好诗,让前两句的发音影响了地位。
我们再来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抛开诗仙的身份和成见,来和徐凝的诗作做个对比。
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会有不顺畅的感觉吗?没有。虽然“川”字和“天”字在今天不能算同韵母,但是吟诵下来,简直是可以摇头晃脑的。
这就是格律的作用。“日照香炉生紫烟”,平仄为“仄仄平平中仄平”,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推出整诗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其中“看”、“三”二字为多音字,所以这是一首合格律的七绝。当然,这个并不重要,可是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是不是一气呵成,朗朗上口?为什么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的诗能流传这么多年,能流传这么广?和好读、好念、好懂是分不开的。
音律上,李白的诗完胜徐凝作品。
再看内容。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写景开头,却和瀑布没有关系,只是交代了太阳天,环境清幽,这种起笔的方法和徐凝一开笔就直写瀑布谁更好?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简单直白,我远远地看见瀑布就在前面山上挂着。这里写明了是远看,所以没有徐凝诗的“奔雷”音效,倒是像极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和徐凝诗相反,李白这是由静起笔,而在三四句由静态的画面进入动态的描写,并匹配了他无与伦比的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要不要写形?要不要写声?都在“飞流直下”里面了,“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的赏析不写也罢。其中味道,大家早就领悟得透彻了。
很显然,徐凝写的近景,详细,颜色丰富,类似于工笔画。李白写的远景,而且字词精炼,想象丰富大气,两句出来的山水泼墨和奇想远远超过了徐凝四句的功力。“白练”和“银河”,“青山”和“九天”,高下立判。
徐凝的《庐山瀑布》虽然并不是苏轼所说的“恶诗”,也有其文学特色,但是无论从音律还是内容、层次方面都无法与李白的作品相提并论。
以上是本人更喜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0:38
九首古诗词,带给你秋天才独有的九种情调,意境悠长
2019
09/15
07: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刘禹锡在《秋词》里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因为情绪繁多,所以诗人总会用各种办法来纾解,不仅吟诗作对,更是对月当歌,叹人生几何。
- 1 -
秋 之 相 思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月满西楼》
《月满西楼》唱尽了李清照的深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甜蜜婉转的歌声中,秋思就像那飘零的花,随着流水远去。
- 2 -
秋 之 清 丽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
一首《苏幕遮》,秋色连波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有人感叹道:伤心的人别听慢歌。可在那黯然乡魂的歌声里,好梦留人睡,化作相思泪。
如果此时你想家了,又找不到合适的情绪表达,那不妨听听看。
- 3 -
秋 之 高 洁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幽兰操》
秋天,正是百花凋零之时,可兰花却次第绽放。“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那幽幽的芳香,从四面八方而来,就像歌声,随我四方。
就像孔子一生被权贵所弃,但其思想深处,有一种“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信与豁达。
- 4 -
秋 之 哀 婉 / 惆 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听过《雨霖铃》,或许才能更深切的领悟到秋的惆怅。多情自古伤离别,诗人问:今宵酒醒何处?歌声唱得缓慢,一口酒入喉,此去一别就是多年,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5 -
秋 之 深 情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
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
劳人只合一生休。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怀念的事物总让人后知后觉,“当时只道是寻常”,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词人为了寄托对亡妻深深的哀思,才作下此词。
西风独自凉,往事追忆茫茫。
当缓缓的背景音乐响起,温柔的嗓音也随之出现,深情款款,百转千回。
- 6 -
秋 之 纯 粹 / 静 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雨后的秋天最让人着迷,无论是那松间的明月,还是那石上的清泉,就连王维都忍不住多感叹几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曲听罢,直教人怀随缘之心,自在安稳;守淡泊之态,静谧优雅。
- 7 -
秋 之 空 灵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宴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鬼》
除了静谧,秋天还有空灵之美。一如《山鬼》中的“东风飘兮神灵雨”。
- 8 -
秋 之 酣 畅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将进酒》节选
秋天也是一个酣畅淋漓的世界,麦子金黄、树叶金黄,仿佛所有的事物都在尽其所能地展现自己。
李白说“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美景与美酒面前,人生的烦恼不过是下酒菜。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 9 -
秋 之 洒 脱 / 豪 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与李白的酣畅相比,苏轼更喜欢秋的豪迈。他的幕僚曾这样评价苏轼: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秋天本就该不应有恨,只因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自古就难全。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或shiwen_xuexi
欢迎读者朋友以个人名义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用于商业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1:39
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1:44
7岁孩童写下一诗,文字浅显却意寓深远,年少读不懂,读懂已年老
2019
09/15
09:13
无风起念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人生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宝藏,比如诗词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国诗词历史上,文采过人的诗人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也不少,但是年幼无知却写出了经典诗作的人却不多。在宋朝时期,就有一个名为黄庭坚的神童,他在七岁之时便写出了一首经典的诗作《牧童诗》。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曾学艺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一生都陷入新旧党争,曾被新党诬害、流放。后来,被宋高宗追封为太师,谥文节。
黄庭坚是个自幼便与众不同的人,他幼年之时便展现出了常人无法与之相媲美的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黄庭坚的舅舅每次到其家中考察功课,都为对方所震惊。因此,黄庭坚能够写出经典的诗作,也是有可能的。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作者用牧童作为自己故事的主人公,前两句描绘了牧童放牛的状态,他骑在牛上,走过村庄,吹着短笛,声音悠扬。显然的,这是一个童真童趣的状态,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状态。然而到了后两句的时候,作者诗中的主人公却换了,变成了长安名利客,他们用尽手段,争权夺利,而在黄庭坚的眼中,这些人的人生反倒不如一个牧童。
倘若读这首诗的人只有七岁的话,他们大多都会想到牧童放牛的状态,也不懂后两句中蕴含的道理。但是,如果等你到了中年的时候,再来看这一首诗,便有心生不少的感叹。
或许,人们追求的名利,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罢了。但是很少人可以做到,在有限的人生中,尽情的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权贵,只要生活快乐便足矣。而这个道理,只有人到了中年,经历过了无数的挫折之时才会懂得。不然的话,只会有无限的不甘心罢了。
整首诗歌,前两句写出了作者对牧童状态的褒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对长安名利客的鄙夷,展现出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宁愿孤芳自赏,不与同流合污。
由此我们不难感叹,人与人之间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一个七岁的人,竟然可以写出一首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诗歌,而七岁的我们,又会什么呢?
参考资料:《宋史》、《江西通志》、《宋稗类钞》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3:16
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3:23
白居易最难解的一首诗,就像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为杨慎所独爱
2019
09/14
12:53
最美诗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在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就像迷一样让人难以捉摸,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商隐的《无题》词,其内容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其实,除了李商隐的作品还有不少诗词也有类似情况,以至于后世出现多种诗解,让读者一时也不知道该相信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首小诗《花非花》就属于这种情况,它出自“诗魔”白居易的笔下,相对于白居易其它诗篇来说,这首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像一个耐人寻味的谜团,也给这首诗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同时也出现了多种赏析,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第一种说法:
这是一首悼亡诗,虽然诗中并没有说明喻义,但是它被作者编在“感伤”之部,里面还有不少比较相似的作品,比如“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真娘墓》);再比如“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简简吟》),这两句和《花非花》最后一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花非花》在诗集中被作者紧编在《简简吟》之后,这也说明这首诗大概和《简简吟》的创作目的是一样的,也就是吊念某人所作的悼亡诗。
第二种说法:
白居易号称“香山居士”,那自然就是一个修行之人,所以这首诗也可以从他的身份来考虑,“花非花,雾非雾”,说的就是自然界的真实情况,也是对作者修行悟道的一个最好说明,后面两句则是作者体悟到人生的世事无常,一切色相皆是空的感悟。
第三种说法: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以后,卸任苏州刺史之前,在这一段时间,白居易被贬谪的忧伤已经慢慢痊愈,并经常和歌姬交往,生活安定而闲适,所以这首诗是描写歌姬的容貌和生活的。
“花非花,雾非雾”两句描写歌姬的容貌,这里用了两个精巧的比喻,说歌姬容貌美丽似花,体态轻盈如雾。
“夜半来,天明去”,这里是写歌姬的生活,在唐代,歌姬常常是夜半时分才出来侍酒陪客,而到天明就离去,行踪飘忽。
接着诗人又用两个巧妙的比喻来写歌姬的行踪:“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春梦”用来表现风光欢快的相会转眼即逝;“朝云”是用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幽会的典故,比喻其去后芳踪难寻。
这首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写隐晦又真实,朦胧中又有节奏整饬与错综之美,还曾被后人谱为曲子,广为流传。明代大文学家杨慎便独爱此诗,评价曰:“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3:28
纳兰性德最冷门的词之一,写于中秋,却成为史上最特殊的中秋词
2019
09/13
23:30
读书狗子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喝桂花酒、赏团圆月、闻桂花香,其乐融融。中秋也会思念的节日,游子他乡不能团圆,唯有望月寄相思,托月照故乡。一喜一悲,实则都是中秋佳节美好的体现,因而历代的中秋节诗词大多都是乐观积极的。
晁补之中秋赏月,一句“看玉做人间,素秋千倾”何等开怀豪壮;而苏东坡虽然被贬谪在外,不能与兄弟苏辙团圆,却也道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就连中秋夜无月可赏的辛弃疾都吟出“杯且从容,歌且从容”的宽慰之语。
然而有一首中秋词却是例外,此词情感悲咽无比,读之令人潸然泪下,可谓是史上最为悲伤的一首中秋词。这首词便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琵琶仙·中秋》:
琵琶仙·中秋
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纳兰性德是古代写悼亡诗词最多的词人之一,其妻卢氏去世后,纳兰性德为她写过大量悼亡词,缠绵凄婉,极为动人。世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说法,便是形容其悼亡词。而这首《琵琶仙·中秋》便是卢氏去世当年,纳兰性德于中秋之夜所作,故而悲戚哀婉,大不同于以往的中秋词。
上阕开篇便突兀一问“年年冰轮为谁圆缺”,仰望中秋圆月何其美好,而词人却心情悲凉,即便风吹来一片秋香,月色清辉,也是冷寂如雪。如此良辰美夜,谁知都是“悲咽”愁看。只因眷侣已去,独留词人形单影只,再难面对“旧时明月”!
上阕布景自天上至人间,感月抒情。下阕紧接“旧时明月”之事,写昔日美好的回忆:昔年中秋与心上人嬉戏游玩,何等欢快亲密、天真烂漫。而如今,只剩“填膺百感”,胸中积郁无限。
一句“总茫茫、不关离别”道尽了词人凄然无助的情感,旁人中秋相思,总归只是生离,尚有相见之日;而词人却与一般的相思不同,死别之思,就连个寄托也无处可寄了!这等无助无奈,唯有任由无情箫声,吹裂寒风!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句句相思,句句悼亡,句句都是悲咽难堪之情,旁人中秋望月相思,尚能“天涯共此时”,而纳兰望月,却“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中秋词中,也唯有此词最为悲戚,令人潸然!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3:40
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5:18
好虫知时节,应景舞西风
2019
09/14
23:04
浅墨草萱绘人生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0
南乡子.月令冷塘秋
.
月令冷塘秋,
平断荷风弱影修。
时蜓纵弹深隽乐,
悠悠,
明月清风一镜收。
.
萧雨落闲愁,
瑞露云端朔雁求。
梦就景华思世事,
何求?
盛茂荣衰尽可筹。
南乡子词牌格律简析: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唐教坊曲名,为单调,至南唐增为双调。
南乡子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单调有二十八字、三十字等变体。
双调有五十四字、五十六字、五十八字等变体。
双调定格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南乡子词牌始兴于唐代,流行于宋代,多咏江南风物。
本词对应格律: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各五句,四平韵。
上段:
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下段:
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虫好风和镜水悠
虫好风和镜水悠
虫好风和镜水悠
虫好风和镜水悠
虫好风和镜水悠
虫好风和镜水悠
虫好风和镜水悠
虫好风和镜水悠
虫好风和镜水悠
图片来自夏溪盛泽手机摄影感谢作者!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5:22
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5 15:31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