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老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网络连环画】西域漫游记(二)从拉萨——乌鲁木齐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08:21 | 只看该作者



也有骑骆驼游沙山的..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4
欣赏  发表于 2017-5-15 15: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08:13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文由 [B]翻江鼠[/B] 发表:

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新疆是个好地方!

鸣沙山又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达数十米。整个山体由红、黄、绿、黑、白米粒状沙粒堆积而成, 五色沙粒细软滑圆,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山形美观,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如虬龙蜿蜒。它像金子一样灿黄,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在阳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纹状,黄涛翻滚,明暗相间,层次分明;游人登山下滑,沙子发出嗡嗡隆隆的响声,犹如鼓鸣,又似雷声,鸣沙山因此而得名。难怪清代诗人苏履吉称:“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据史书记载,在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成为敦煌十景之一:“沙岭晴鸣”。
  鸣沙山虽然不高,但要登上鸣沙山山顶,可不容易。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登上山顶,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细看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萦回涡旋,真是迭宕有致,妙趣横生。还有那沙山下的一泓清泉,像一个妙龄少女,温存地依偎在情人的怀抱中。极目远眺,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童心不由萌发!下山最为有趣,顺坡而下,只觉两肋生风,一跳十步,驾空驭虚,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当人多结伴下滑,推动流沙疾速下跌,只见沙浪滚滚,犹如山洪奔泻。此时就会听到咚咚咚的响声,似敲锣打鼓,又像笙笛吹奏,令人动魄惊心而又玩味无穷。
  历代文献对鸣沙都有明确的记载。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东汉的《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粮……”《后汉书·郡国志》记云:“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唐《元和郡县志》云:“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山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敦煌遗书中的有关记载更为详细。
  对于鸣沙山的鸣响之谜,古人难以理解,只好用传说故事来解释。如今进入科学发达的现代,人们对此谜进行科学的探究和推测,对于鸣沙山的鸣响之谜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为静电发声。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
  二为摩擦发声。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一起便轰轰隆隆地鸣响。
  三为共鸣放大。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泻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天然共鸣箱的共鸣,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响声。
  鸣沙山现在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游客在这里可以赤足爬山、滑沙、骑骆驼登沙丘,也可以滑板滑沙、跳牵引伞、滑翔伞,进行沙浴、沙疗,情趣盎然。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4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4
了解  发表于 2017-5-15 15: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08:24 | 只看该作者



驼铃
送战友,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
路漫漫,雾茫茫。
革命生涯常分手,
一样分别两样情。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当心夜半北风寒,
一路多保重。
送战友,踏征程。
任重道远多艰辛,
洒下一路驼铃声。
山叠嶂,水纵横。
顶风逆水雄心在,
不负人民养育情。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待到春风传佳讯,
我们再相逢。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4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4
欣赏  发表于 2017-5-15 15: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0:2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翻江鼠[/B] 发表:

谢谢!

发一组在鸣沙山,月牙泉拍的照片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5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5
欣赏  发表于 2017-5-15 15: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08-3-13 14:17 | 只看该作者
敦煌的佛教文化令人震撼,想必佛教对中国古代影响甚大,只是这里保存的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08-3-13 13:5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我把两篇都转发到河南联盟一个帖子里了,方便查看。

题目和网址:

老往西域漫游记--精彩 冰岩
2008-3-9

http://www.china-ws.org/BBS/ShowPost.asp?id=90040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09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世界文化艺术宝库面前,我肯定是要留个影的...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5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5
赞  发表于 2017-5-15 1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12 | 只看该作者






敦煌研究院是敦煌学研究的科研单位,也是保护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和其它文物的文博单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旅游接待单位。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44年的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建立后于1950年成立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由院党委、院务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分别主管院内的党务、院务、科研工作。院党委下设党委办公室,院部下设行政办公室、人事处、保卫处。学术委员会兼办科研处的工作。专业部门有石窟保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文献研究所、石窟文物保护陈列中心、资料中心、编辑部、摄录部、接待部等。另外,在兰州设有分院。

  敦煌研究院从上世纪40年代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创业始,经过几代人艰辛的工作,在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敦煌艺术和敦煌文献研究、敦煌文化弘扬等方面都有辉煌的业绩。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遵循"保护、研究、弘扬"的工作方针开创了新局面,各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6
了解  发表于 2017-5-15 14: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20 | 只看该作者


敦煌莫高窟历年参观人数统计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6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6
了解  发表于 2017-5-15 14: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23 | 只看该作者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而内行却形成了一门大学问——敦煌学。我等外行只能从中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敦煌这座艺术宝库的无比珍贵,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敦煌....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6
了解  发表于 2017-5-15 14: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10 | 只看该作者



近年来,我国的敦煌研究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原来“敦煌在 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观点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每年都有大量的敦 煌壁画图册、研究专著和论文出版,敦煌学的中心正在回归中国。
  但是,敦煌并不仅仅是艺术家的敦煌、文化学者的敦煌,更是万 千众生的敦煌。有人说,“敦煌并不仅仅是一部鲜活的中国美术史、 气象万千的东方世界风俗图册,更是一部人类的心灵画卷。”这样一 部画卷,需要专人从事弘扬、传播工作。然而仅仅依靠严肃的敦煌研究是办不到的,因为严肃的敦煌研究高深精专,普通读者望而生畏。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7
了解  发表于 2017-5-15 14:57
了解  发表于 2017-5-15 1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18 | 只看该作者











仿制的敦煌千佛洞之一 ,二,三,四。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7
敬  发表于 2017-5-15 14: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15 | 只看该作者











常书鸿美术作品之一 ,二,三,四。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7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7
欣赏  发表于 2017-5-15 14: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19 | 只看该作者



仿制的敦煌壁画之一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7
欣赏  发表于 2017-5-15 14: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21 | 只看该作者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等外行只能从中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敦煌这座艺术宝库的无比珍贵,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敦煌....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8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7
了解  发表于 2017-5-15 14: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31 | 只看该作者



































发一组敦煌的照片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8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8
欣赏  发表于 2017-5-15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37 | 只看该作者


敦煌的自然风光同样毫不逊色: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紧紧相连,澄黄的沙山和清澈的泉水相互依存,延续千年不变,景色奇异迷人;阳关及玉门关虽只余下断壁残垣,置身其间,却仍能隐隐感受到边关的铁马金戈之气,使人不得不慨叹历史的沉重和苍凉。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9
了解  发表于 2017-5-15 15: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40 | 只看该作者









耳边听到驼铃声,游客花60元人民币就可以骑骆驼到沙山游览,而且必须骑骆驼去...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9
欣赏  发表于 2017-5-15 15: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41 | 只看该作者



我当然也要骑一骑骆驼噢!骆驼是最老实的动物,真正是做到了温,良,恭,俭,让...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9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9
赞  发表于 2017-5-15 15: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33 | 只看该作者






离开敦煌莫高窟,我又乘车去鸣沙山,月芽泉,汽车穿过一条林荫道...

点评

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0:19
欣赏  发表于 2017-5-15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4-5 10:56 , Processed in 0.146797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