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那仁朝克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螺号——中国冬泳人的骄傲!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8-3-4 20:26 | 只看该作者
天哪,我惊呆了,彻彻底底的惊呆了,想不到,想不到天天在一起的海版居然是???我找他去,隐藏太深了...
42#
发表于 2008-3-4 20:3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钢铁战士[/B] 发表: 天哪,我惊呆了,彻彻底底的惊呆了,想不到,想不到天天在一起的海版居然是???我找他去,隐藏太深了...

 

哈哈,钢铁战士,你还找的着北吗?哈哈哈阿

43#
发表于 2008-3-4 20:5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有这样杰出的斑竹而感到自豪!
44#
发表于 2008-3-4 21:0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钢铁战士[/B] 发表: 天哪,我惊呆了,彻彻底底的惊呆了,想不到,想不到天天在一起的海版居然是???我找他去,隐藏太深了...

你身边藏龙卧虎哇!可怕吧!

包老师泄露天机了,本来海版的大作能卖大价钱,可能都看全内容就不买了。应当卖个关子!

45#
发表于 2008-3-4 21:1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刘娃娃[/B] 发表: 海螺号--好人的生活,生活里的好人。向海螺号学习努力地好好生活!!!!!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11 | 只看该作者

 

潘冬子回复:

原文由 钢铁战士 发表: 天哪,我惊呆了,彻彻底底的惊呆了,想不到,想不到天天在一起的海版居然是???我找他去,隐藏太深了...



你身边藏龙卧虎哇!可怕吧!

包老师泄露天机了,本来海版的大作能卖大价钱,可能都看全内容就不买了。应当卖个关子!

——————————————————————————

这本画册是2004年出版的,第一版印制了1000册。我在这里帮他再作一个电子版的“钢笔画爱乐”,众多泳友网友肯定是还想能有一册珍本,那么,海螺号可要考虑再版了?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4 22:14:26 编辑过]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17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杨fficeffice" />

   拉杨在柏林爱乐那里占山为王三十余年,光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就录制了四套。不过诠释贝多芬的权威大师名单里并没有他。倒不是他成色不佳,盖是因为在他之前早已有人捷足先登了。富尔特温格勒、瓦尔特、托斯卡尼尼、克莱伯和索尔蒂等几位爷已占据了这些把金交椅。而没人能和卡拉杨相争的往往是一些贝多芬以后的浪漫派的作品,如德沃夏克、西贝柳斯、马勒和李斯特等人。令人特别为之动容的是1982年他现场指挥马勒第九交响曲的录音版本。您现在看到的这幅肖像就是在这一录音背景中完成的。笔者遐想此时的卡拉杨已经病魔缠身,和写作第九的马勒自然是心有灵犀,两个悲剧英雄的旋律和形象强烈刺激着我的作画热情,没有这种刺激也就很难获得运笔的激情。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6:45:59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7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17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杨fficeffice" />

位说了,你如此贬损卡拉杨,却还为他画像,且画的又格外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实在不好意思,原因很简单,第一,我能获得的有关卡拉杨的资料与其他音乐家相比要丰富而且容易;第二,卡拉杨的形象、他的动感形态更适合于发挥钢笔画流畅舒展的笔触特征。我第一次接触交响音乐就是听他指挥柏林爱乐演奏的“贝五”,1979年卡拉杨率团来北京演出时我出高价从“排队首席”(一位来自新疆的乐迷)手中买到门票,为的便是一睹尊容。从那时起,卡拉杨眉头紧锁、闭幕凝神的样子和抑扬顿挫、挥洒自如的指挥风格就引起了我为其画像的强烈愿望。可以这样说,用钢笔描画卡拉杨,视觉动机超过了听觉动机。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6:44:46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7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18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杨fficeffice" />

   拉杨执掌的柏林爱乐具有绚丽多彩、通透酣畅的华丽音响,很为世人称道。他的铜管声部清脆嘹亮,在乐曲高潮处熠熠生辉的长号常迸射出灿烂的金属光泽;木管音色清沥洁净,有如深山的泉水坠落于岩石上的冰层,饱满而圆润;弦乐声部更是宛如秋水一般波光粼粼、晶莹剔透。如此超一流的演奏水准,仅有少数几个大交响乐团能与之匹敌,这也得益于柏林爱乐的民主传统。每当乐团有新乐手加盟,必须在乐队全体成员面前当场演奏,接受最苛刻、最挑剔的考核,乐团门槛外有无数身怀绝技跃跃欲试的觊觎者,差强人意、滥竽充数是绝无可能的。在这个君主立宪的王国里国王卡拉杨不免会与议会成员发生冲突,有一次为了选进一位女乐手几乎到了与乐团经理摊派的地步,但最后还是卡拉杨作出让步。不过民主归民主,最终把柏林爱乐调教成世界一流的功臣还是这位颐指气使、君临一切的卡拉杨。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6:46:55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7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18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杨fficeffice" />

的超级大牌指挥家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比如说像克莱伯,他不经常登台指挥(据说此公出场费论分钟计算),灌制唱片就更加凤毛麟角,一生中录制的唱片数量不过十余张,但张张都是上乘之作,名冠天下。相比之下,卡拉杨可耐不得此种寂寞,十年磨一剑,跟苦行僧似的那叫一个憋屈。所以全世界甭管那一个角落,您听到的贝多芬一准儿是卡拉杨版的,您看到的音乐会录像中的指挥家也多半是卡拉杨,恐怕可以这样说,二十世纪在媒体上频频亮相的音乐家,依卡拉杨为最。

   不过说句公道话,出尽风头的卡拉杨为普及古典音乐所做的贡献也非他人所能比拟。无数爱乐发烧友最初接触交响音乐都是听的卡拉杨的演绎。也正是此公把我引入这神圣的音乐殿堂,带我进入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的精神世界。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7:09:21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7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18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杨fficeffice" />

   拉杨的指挥风格近似于在交响的漩涡里迎风斗浪。不过他的搏斗和拼杀比起小泽征尔要含蓄、内敛一些,更多的是表现在他的丰富多变的手势和面目表情上,眼睛永远紧闭,脸颊上的肌肉抖动抽搐往往预示着一个戏剧性变化的来临,突兀的青筋也可以看成是情绪起伏的征候。大起大落的肢体动作看着活象一位施法术的巫师在祭坛上呼风唤雨。面含微笑,视线从远处收拢,渐渐还阳,然后转身向听众鞠躬致意。

   卡拉杨仙风道骨、形状不俗、虽无伟岸身躯,却有帝王之相,于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师本色,非常适合于成为美术家们描画的摹本。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6:51:28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8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19 | 只看该作者

 



小泽征尔fficeffice" />

   于中国爱乐人来说,小泽征尔的名字极有感召力,首先一点,这出生于中国沈阳的日本人常常表露出很真切的中国情结,曾多次来华演出。且对中国传统古典音乐表现出浓厚兴趣,听到“二泉映月”竟感动的泪流满面。(说句不那什么的话,我听到这首乐曲时目光基本上是呆滞的,并无太大的“情绪波动”。)再有就是小泽征尔极度夸张而又投入的形体动作使得即使是爱乐圈儿外的人都留有很深的印象。小泽征尔执棒的波斯顿交响乐团演出曲目非常广泛,但小泽征尔更多的是倾向于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比如波辽滋、李斯特、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樊.丹第等人。作为东方人的小泽从人文气质到哲学修养都和德奥古典乐派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虽然是卡拉杨的高徒,却也难能在从贝多芬到勃拉姆斯再到马勒的作品演绎中获得自己的品牌,但是小泽版的“幻想交响曲”小泽版的“春之祭”和“法国山歌交响曲”都能算得上是同名演录中的精品,最能表现出小泽征尔激情飘逸的浪漫风格。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21:35:08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8
53#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19 | 只看该作者

 



梅塔fficeffice" />

   小泽征尔一样,印度裔的祖宾.梅塔也是美国乐团中的东方指挥,他制造出来的纽约音响很为世人称道,就像是纽约市的明信片,梅塔和他的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在全球各地到处都留有自己的芳踪。

   梅塔的脸上写满了各种性格的音乐语言,有刚毅果断的,隽永抒情的,恬静安详的,春风荡漾的,有恢宏的史诗气概,也有专注的哲学沉思。面部表情的丰富变幻再配合沉着稳健的节拍手势,梅塔成功地演录了无数从古典到现代的伟大作曲家们的鸿篇巨制。

梅塔的注意力不囿于狭窄的某一范围,兴趣无所不在。他说,我在演绎贝多芬时我就热爱贝多芬,我在演绎马勒时我就热爱马勒。梅塔的再创作同时也注入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一次我看到梅塔和黑人女高音普莱西合作演出瓦格纳《女武神》中的“天使传令兵”惊诧的目瞪口呆,简直太出神入化了,太富于穿透力了——我是指那个黑人女高音,原来这世上不仅只有金发碧眼的瓦格纳,同时也不乏有色人种的瓦格纳。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23:17:22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8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0 | 只看该作者

 


富尔特温格勒fficeffice" />

   尔特温格勒不同于理查德.斯特劳斯、马斯卡尼等死心塌地效命于法西斯政权的人,经常为了保护遭受纳粹迫害的犹太音乐家而与当局对抗,但他留在第三帝国不免要受到占领军的审查。不过世人均知道此人的价值,占领军也没有难为他。他是诠释贝多芬的权威,能与他争辉的大指挥家为数不多。贝多芬几大交响曲中“三”、“五”、“七”、“九”的唱片均可首选富尔特温格勒的版本,富氏在其中酣畅淋漓的展现出贝多芬交响乐震撼人心的无穷魅力,每一个细节都处理的令人信服,气息宽广,音色美妙,节奏和速度都恰到好处,仿佛是贝多芬临终前指定的代言人在诠释他的作品。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富氏没能赶上立体声录音的时代,他的唱片不免带有某些音效上的不足,不过听上去倒更有一种历史感,好像是贝多芬隧穿时空与今天的人们对话。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23:18:20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8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0 | 只看该作者

 



孔泽尔fficeffice" />

   泽尔经常与世界著名的TELARC公司合作,以一种西部牛仔的美国风格演录大量美国乐曲和美国大片的电影音乐,同时也灌制了很多严肃的古典作品,其中特别出色的要算是波辽滋的“幻想交响曲”,那里面第四乐章“走向断头台”中定音鼓被特别地凸现出来,用极其强化的打击乐节奏渲染末日的恐怖,效果真是很不寻常,波辽滋要是活到现在见到那场面,定会拍拍孔泽尔的肩膀说,歪尔瑞固德。

   孔老头1998年来过北京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该老头风度翩翩。神气活现,又风趣又快活,一副美国老顽主作派挺讨人喜欢,同时也把乐团里德鼓手折腾的不善,他太看重乐队的打击乐效果,不闹得个爆棚掀顶都觉得对不起谁。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23:19:22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8
56#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1 | 只看该作者

 



切利比达奇fficeffice" />

   十年代初,富尔特温格勒刚去世,切利比达奇和卡拉杨明争暗斗许久的指挥棒便被卡拉杨胜利地夺走,整个柏林爱乐被一种偏狭地民族偏见所支配,连一向对切利很器重的恩师富尔特温格勒也对这位声名鹊起的罗马尼亚后生心存戒备,切利饮恨离开了柏林爱乐,游走于柏林广播乐团、斯图加特乐团和慕尼黑交响乐团,直到卡拉杨作古才又重返柏林。

   切利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使之与众不同,这个罗马尼亚人比很多德国人还更加德意志化——倒不是因为他对蛰居40余年的德国有民族上的认同,而是出于对贝多芬、对勃拉姆斯、对舒伯特、布鲁克纳的忠实和尊重,在这个问题上他特别不满意卡拉杨,认为卡拉杨虽说才华横溢,但太过于急功近利,太看重尽快出名和无休止地灌制唱片赚取钱财。切利反其道而行,把现场演出看的远远重于唱片,和那位慕尼黑郊外地隐士——克莱伯很相象。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18:04:59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9
57#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1 | 只看该作者

 



阿什肯纳奇fficeffice" />

   1980年第一次听到阿什肯纳奇的名字,那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六早晨700钟介绍西方古典音乐(这个时段是我每周企盼的黄金时间,我早年所熟悉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从此时段收获),在电台介绍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时,提到了阿什肯纳奇,在我的想象中,阿什肯纳奇是一个孤寂、沉默的艺术家,后来了解的多了方知道果然如此,1962年在国际钢琴比赛拿了第一名后,第二年便定居冰岛,简直就像拉赫玛尼诺夫一样。随后的日子就浪迹天涯、巡回演出。凭借充满诗情画意、技法细腻的演奏风格征服了全球的听众。在这首凄凉和无所皈依的心境。1995年这位大师来北京演出,竟然提出不允许任何人为其拍照,其孤独和执拗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18:06:38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9
58#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1 | 只看该作者

 



                  托斯卡尼尼fficeffice" />

   斯卡尼尼的大名不仅震撼着音乐世界,也足以彪炳千秋,名垂青史。这并不仅仅因为他的技艺精湛、炉火纯青,不仅仅因为很多伟大作品竟有他登台首演,不仅仅因为他经营了众多世界一流的大交响乐团,如斯卡拉歌剧院、纽约交响乐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NBC交响乐团等等,最重要的还在于,他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艺术家。这从他严辞谴责屈膝委身于法西斯的马斯卡尼等音乐家的举动即可看出。托斯卡尼尼忠实地捍卫民主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事业,在肖思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于炮火中刚刚写就,托斯卡尼尼便设法获得总谱,遂指挥美国华府交响乐团演出并录音,向全世界传送。此举后来成为二战史上的美谈,印证了托翁伟大的艺术家良知,决非一般象牙塔里的艺匠所能比拟。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18:03:24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9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2 | 只看该作者

 



萨瓦利施fficeffice" />

   城交响乐团一向是和尤金.奥曼第的大名联系在一起的,费城音像名冠全球,现而今换了个老头萨瓦利施执棒,颇令人感到好奇。好奇是好奇,我也没功夫细打听此公的艺术经历和指挥特点,反正我听了他在北京的演出,有舒伯特的“未完成”和德沃夏克的“新大陆”,费城音响那是无可挑剔的,不过它太标致、太严谨了,你说这是卡拉杨指挥的亦或是西诺波利指挥的都可以,总之好像没啥各色,爱谁谁吧。其实我所感到兴趣的是萨老头那翩翩风度很上眼,举手投足无不透着学者气质和教授风范。据说萨老头演录的作品上榜的不多,也可能跟他这种古典作派和不屑于猎奇取异的保守有关。不管怎么样人家都快奔八张了还来中国演出多不容易,咱只有感激的份儿。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21:25:14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9
60#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22 | 只看该作者

 



萨瓦利施fficeffice" />

   萨瓦利施的形象特别适合于用钢笔画来表现,单凭那张古典主义的面孔便足以让人从中读出管弦乐的旋律出来,就像俗话所讲的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棱角突出、层次分明、目光犀利、格外精神、要多精神、有多精神……

   这幅肖像看上去不很完整,右肩留有较多空白,这还真不是我偷工减料,为了突显面部表情和指挥家的双手有必要删繁就简,有必要惜墨如金。老话讲叫做意到笔不到——那就是说我呐。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21:26:48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2 15: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0 06:42 , Processed in 0.06754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