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3|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802石门素疏【向阳花开】今日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2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9-8-2 10:06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发生在西南联大的真事:


西南联大的学生,


正坐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


外面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大雨敲打铁皮屋顶,


发出巨大的声响,


教授数次提高音量,


但还是盖不过雨打铁皮声。


大家以为教授会气急败坏,


可是他并没有。


教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静坐听雨。


于是学生们收起了焦急情绪,


开始静静听雨、静静赏雨。


在那样一个金戈铁马的年代,


在那样一个不知何去何从的年代,


教授竟让大家静坐听雨,


真是一高人也!


为什么要让学生浪费时间静坐听雨?


其实就是在教学生要有从容的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9-8-2 1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8-2 10:23 | 只看该作者
要有从容的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8-2 15: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9:32 | 只看该作者
最高级的智慧,是不把事情做绝
2019
08/03
07:06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经典散文精选美文,我们一起品读。


本文来源于:富书(kolfrc)


文 | 砚无声 · 来源 |富书(ID:kolfrc)


表哥做烟酒生意,常常需要和酒楼饭店的采购员打交道。


有一次,一个连锁分店的采购员赊账过了期限,表哥便去催。


对方态度倒是不错,只是支吾了半天还是拿不出尾款。


本来事不大,但因为那时候表哥手头也紧,一着急上火,就甩了句狠话:“你这样的人,我们以后再也不合作了。”


此后,虽然那个采购员来过店里两次,表哥都找各种理由搪塞。


可不知怎的,一年后,这位采购员升职到了总店,负责全市店铺的烟酒采购。


结果自然是,所有连锁店的生意都对表哥关上了大门。一年利润白白损失二十多万。


后来表哥自己说:“当初做事,要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就好了。”


活在社会上,我们难免遇到各种不顺心,碰到各种刁难事。


正因为世事无常,所以不把事情做绝,不把话说死,不将他人逼到绝境,对人对己都留点腾挪回旋的余地,才是人生最高级的智慧。


伤人面子的话不说尽,是尊重


有句话叫:“看破不说破,面子上好过。”


作家刘墉曾说过国画大师黄君璧在世时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位贵妇拿了四幅从国外买的古画,请黄大师鉴定,说四幅画都是价值连城的“传世之作”。


黄大师在看画之前,先问了一句:“这些画您都已经买下了吗?”


贵妇得意地告诉他,花了相当多的钱,才抢回了这几件国宝。


说完,贵妇指示三位随从把画一 一打开。


第一幅,展开一半,黄大师就摇头:“假的!”


第二幅还是假的。


第三幅,打开来看了半天,黄大师说:“这画家的作品,我不内行,虽然说不准,但是看得出画上的笔法相当老练。”


第四幅,才展开三分之二,黄大师就叫好:“这幅看起来不错,有欣赏价值!”


走之前,黄大师又特意叮嘱:“以后买画还是带上信得过的专业人士,就不需要麻烦了”


那贵妇虽然有点失望,但想想有两幅可能是真迹,还算安慰,便带着随从高高兴兴走了。


才走,黄大师就叹口气:“冤枉啊,花了那么多钱,四幅都是假画。”


刘墉大惑不解:“既然都是假画,为什么不说呢?”


黄大师说了一段话,让刘墉刻骨铭心。


她对自己的眼光那么有自信,又已经花了那么多钱,而且当着她的那么多手下,我能说是假的吗?以后找机会再提醒她吧。


钱对她来说是小事,伤了她的面子,可就是大事了。


她已经买下了那些画,无论真假,已成定局,如果当面点破,会让她既下不了台,又伤了感情。




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当一件事已经无法挽回,就不用再说了。


公共场合谁都要面子,即便是真相,看破不说破,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曾国藩曾说:


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为人处世,面子不可不慎。


爱面子,是人之常情。


伤人面子的话不说尽,尊重他人,给人留面子,不让别人难堪,让别人活得轻松,也让自己活得自在。


利不可占尽,利他也利己


有句俗话:“留几个柿子看树”,说的是摘柿子时不能把柿子全摘干净,要留些柿子给鸟儿。


鸟儿有了柿子过冬,就不至于饿死。到了第二年,它们又来吃掉柿子树上的害虫,保护了柿树。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人与人相处也是这个道理:利不可占尽,给他人留有余地,也是给自己留后路。


可有的人在利益面前,原型毕露,自私贪婪,占尽利益。殊不知,独利的人,只能做一锤子买卖,机会已经远离他。


作家桌子先生曾说过一个故事,印证了那句话:“利益面前,最能暴露人心和人品。”


张杨和李磊是一对关系不错的朋友。


张杨拿下一个项目,盛邀李磊加入。两人都投了钱进去,约好了比例分成。


项目定期四个月,前半期李磊负责跑市场和框架搭建,后半期张杨负责施工。


这时李磊母亲生病,张杨全权负责这个项目。


项目如期完成后,两人把账一算,竟然亏了两千,李磊有些失落。


直到有一天,李磊从已经和张杨分手的女孩那得知真相:那个项目赚了一大笔钱,张杨在账目上动了手脚。


张杨这么做的目的显而易见,他想吃独食。


后来李磊母亲找到张杨,勉强要了三万元,两人也不欢而散。


可想而知,李磊以后还会和张杨合作吗?




财聚人散,独享利益的人,只能孤单前行。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路,走不远。”


项羽不愿与有功之臣分享所得利益,也就没有多少贤才、良将愿意追随他,最终落得个“独利则败”的结局。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或早或晚。利益占尽,不顾他人,伤了人心,只能孤立无援。


而刘邦把所得利益与部下共享,财散人聚,得民心者得天下。


曾文正公说:“利可共而不可独,独利则败。”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一个人把利占尽,没有他人的份,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因为,没有几个人愿意做无利可图的事。


利不独占,福不独享,利他也利己,是做人的最高级智慧。兼顾他人,才能温暖人心,好运相随。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大胸怀


《傅雷家书》中说过一句话: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


一个人是否有大胸怀,就看他得理时的样子。


相声演员岳云鹏至今对一个人,还怀恨在心。


岳云鹏早年家境贫寒,他15岁便去餐馆当服务员,因不小心把三号桌点的两瓶啤酒,错写在5号桌上,其实也就6块钱的事。


岳云鹏又是道歉,又是补给他两瓶啤酒,并找来经理解释,客人依旧不依不饶,大骂岳云鹏三个多小时。


最后岳云鹏赔了那个客人的全部饭钱352元,还被负责人开除,那客人才罢休。


为什么岳云鹏这么恨他?


因为他得理不饶人,把事做得太绝。


一个孩子无意做错了事,已经赔钱又道歉了,他还是不放过,让小小年纪的岳云鹏生生丢了饭碗。


得理不饶人,无非是内心不够纯良,穷追猛打,将他人置于死地而后快。


佛说: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世事多变,此一时,彼一时,富贵贫贱都不是永恒的。


《菜根谭》里有句话:“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


把事情做绝,不给别人留余地,其实也是断了自己的后路。


你今天把别人逼的走投无路,说不定哪一天命运颠倒,对方也会把你逼入绝境。




《三国演义》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袁绍起兵讨伐曹操时,曾要求手下文官陈琳草拟了一份声讨檄文,指责“曹操身处三公之位,而行盗贼之态”,并连他祖上一起骂了。


袁绍大败后,陈琳被曹兵抓获,手下同样要求曹操将陈琳处死。


但曹操不但没有处罚陈琳,反而将陈琳留在身边委以重任。


正是他这种得饶人处且饶人的胸襟,宽宏大量,爱才惜才,志存高远,才让很多人心甘情愿追随他,他也成为一代枭雄。


陈琳后来成为“建安七子”之一,对建安文风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自己占上风时,不对失意者赶尽杀绝,而是手下留情,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别人也会感恩戴德,对你知恩图报。


不把事情做绝,得饶人处且饶人,能让一步是一步,放人一条生路,既是成全他人,又能成就自己。


不把事情做绝,是人生最高级的智慧


杜甫的《可叹》里有句话: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宋朝的法演禅师说:


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


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


这都是告诫我们,凡事不要做的太极端,留点空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利己达人。


我们对人对事不能太苛刻,就如莫言在《檀香刑》中所说: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


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


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不把事情做绝,是人生最高级的智慧,给别人留路,就是给自己积福。


作者:砚无声,富书签约作者,用理性观点抒写生活百态,每天一万步践行者。做喜欢的事,爱爱我的人。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9-8-4 12:09 | 只看该作者
悟透二十联,胜读十年书!
2019
08/04
07:00
读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来源:诗词世界


01


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感悟:人生就是一个局,局中人看遍世间万物,也别忘了观己身。


02


上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下联: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感悟:所谓荣华富贵、功成名就皆是黄粱一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莫要太执着。




03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感悟:世事难参透,不若静心修自身,一颗豁达的心让人可在浮躁中静下来。


04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感悟: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能看到结果,或许所有的春暖花开,都已在来的路上。




05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感悟:一朵花就是一世界,见微可知著,小不是真小,小中蕴含大世界,大能量。


06


上联: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


下联: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感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以善走天涯,上天自会将好的送给你。




07


上联:人生哪有多如意


下联:万事只求半称心


感悟:人生事,不如意十之八九,以一颗坦然的心看世事纷纭,不求万事皆如意,但愿人生半称心。


08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感悟:胸中若广阔而悠长,方得人间的从容不忙,对人间事,世间人,一切皆可一笑而过。




09


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感悟:山门静雅,不为世事所扰,虽是身无长物,却有豁达心胸,也能笑口常开。


10


上联: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下联: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


感悟:自然之境,清静自在,天高云阔,初心不改。




11


上联: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下联:名场利场无非战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感悟:人生就是个圈,善恶皆有回应,你投出的善,收的亦是良善,混在名利场,那终究是在红尘中。


12


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为难


感悟:人人皆想不劳而获,让那财神爷左右为难,终将求而不得,不若自食其力,奔向美好未来。




13


上联:一粒米中藏世界


下联:半边锅内煮乾坤


感悟:寻常小事里藏有大道天下,世间万物,不论其小或是大,都有乾坤世界。


14


上联: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


下联: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感悟:扁舟一叶,依水而行,忘却烦扰三千,修得自在法,破除虚执妄相。




15


上联: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


下联: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


感悟:万物之上似蒙纱,双眼所见亦非真实,双耳所听也有虚言,诚心,静气,方可见真知。


16


上联:湖水本无愁,狂客未须浇竹叶


下联:美人渺何许,化身犹自现莲花


感悟:都说生活多忧愁,皆因心未静,以豁达心胸应对世事更迭,可达人生自在境。




17


上联:干净地常来坐坐


下联:太平时早去修修


感悟:闲时多自在,莫忘修德行,清静之地,还人淡然心。


18


上联: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切莫放年华虚度


下联: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可晓得脚步留神


感悟:人生若白驹过隙,转眼即逝,莫待白发空悲切,雁过可留痕,人亦如此,无论你做了什么,时间都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19


上联:世路崎岖,看迷人捷足登山,争利悬崖无退路


下联:佛天悲悯,愿众生回头是岸,早离苦海渡慈航


感悟:人生之路多有艰辛,有人追名逐利,登上峭壁险崖,没了退路后,方才醒悟,人活一世,求的是心安,钱财、名利多为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亦不带走。


20


上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下联: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感悟:人在世间,做该做之事,不在春天忧伤冬雪的离去,已过去的事就不再恋恋不舍,人应活在当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9-8-4 13:48 | 只看该作者
白居易: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
2019
08/03
19:03
煮酒君谈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文 | 大老振


本文摘自《一本书读懂经典古诗人》


原标题《白居易︱煌煌大唐的独行人》,有删减,


公元815年6月3日,长安。


月牙还在天空静默着,咚咚咚,报晓的鼓声从城中承天门上传来,瞬间打破了这份静谧。


一辆马车嘚嘚地走在铺满青石的长安街道,车内坐着宰相武元衡,他要赴大明宫上早朝。


忽然,从远处飞来一支箭,车前红灯笼应声而落。


堂堂大唐宰相武元衡,竟然在长安街头被暗杀!


这就是“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官吏贪婪、百姓贫苦、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盛唐繁华不再,唐诗江湖里的高手也早已作古。


后来小辈,再也看不到“诗仙”李白手拿酒杯高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狂傲。


也看不到“诗圣”杜甫满怀悲哀地仰天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怆身影。


“田园派”掌门王维、孟浩然,“边塞派”宗师高适、王昌龄,也都化作一抔黄土,湮没在传说里。


唐诗江湖,一片昏暗和沉寂。


有谁会接过诗林盟主大旗,为唐诗繁荣撑起一片蔚蓝天空?!


公元807年夏,陕西周至县。


大太阳照着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一位头戴草帽的老伯站在麦田边的一棵大树下,沉默不语地看着地里弯腰割麦的农民。


毒日晒着他们黝黑的皮肤,似乎想要从那干瘦的身体里榨出一些油来。田垄在太阳的照射下反射着干巴巴的白光,小麦的叶子打起了卷儿,只有根根麦芒直指天空,在猛烈的阳光下刺人的眼。




老伯摘下草帽,慢慢地扇着,忽听得一阵说话声从冒着炊烟的不远处传来。


一群妇女手拿竹篮来送饭,小孩子手里提着壶,光着脚趔趄地走在烫脚丫的土路上,壶里装着的,是清凉的水。


小小的树荫下立刻热闹起来。


一个白胡子的农民爷爷捧着一碗水对老伯说:“老弟,你是做什么的?来喝碗水吧?”


老伯摸了摸头上已经白了一大半的头发,没有说自己其实才刚刚三十五岁,尤其是前面的牙还掉了一颗,背也有些驼,怎么解释呢?


难道说因为北方藩镇间的战乱,自己从小就颠沛流离?难道说父亲常年在外做官,自己跟着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在家缺吃少喝有多么不容易?


他接过水,喝了两口说:“天真热,要是这会儿刮阵小风就凉爽了。”


旁边几个人露出憨厚的笑:“热了好,热了好啊,千万不要刮风,更不要下雨,这一变天,一年就白干了,抢收麦子要紧!”


他有些发愣,已经快被晒成干儿的人如此珍惜这样热的天气,估计也只有这些农民了吧?


他张了张嘴,想说他就是周至县的县尉,是来收税的。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开口,那些人就匆匆扒了几口野菜饭,拿起镰刀,又埋头到那一望无际的金黄中去了。


“娘!饿!娘!饿!”麦地里一个孩子的哭声传来。


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左手抱着一个瘦瘦的孩子,瘦得只剩下了深陷的一双大眼睛,无力地望着自己的母亲。而那同样瘦弱的妇人,抱着孩子的左胳膊上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抓着几根麦穗。


“各位大爷行行好,俺不是来偷麦穗的,拾一些俺就走,”她用右手手背抹了一把眼泪,“家里的地都卖光了,才把官府的税交上,俺拾些麦穗给娃充充饥。”


一个妇女哭着跑过来塞给她一块馍馍:“给娃吃吧,谁家的娃不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俺们现在还有吃的,可是这麦子收了,不知道够不够交税。明天,俺们也可能要卖地呀!”


老伯觉得自己的喉头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他就是那个来收税的人,可是现在他却可以一年拿着三百石的粮食,衣食无忧。


他的心像被锤子狠狠地锤了一下,尽管这并不是他个人的过错。


他把身上的干粮掏出来放进了妇女的破筐里,扭头离开。没有人看到,两行清泪从他的腮边滑过。


回到县衙,他拿出纸笔,饱蘸了他的同情和自责,写下了一首诗。


就是这首诗,为唐诗江湖在昏暗的时代里杀出一条血路,为他把“现实派”发扬光大、为中唐诗歌打开一片新局面扎牢了根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


老伯用他忠实记录事件的笔为剑、用他滴着血的良心为气,剑气合一,在已是明日黄花的中唐,开展“新乐府运动”,在唐诗江湖里开宗立派,从此后,“新乐府派”正式立足。


元稹、李绅、张籍、王建等一批诗人汇聚“新乐府派”门下,在晦暗压抑的中唐横冲直撞,他们把锋利的剑锋伸向了整个时代:现实黑暗、大唐山河、百姓疾苦、帝王恋歌……


当盛唐繁华至极、归于成熟,一个新的唐诗江湖已经来临。它洗尽所有铅华,冷峻安然,一代 “诗王”白居易在历史的召唤中,隆重登场。


公元807年冬,长安。


在周至县并没有待很长时间的白居易,因为他的讽喻诗《观刈麦》被唐宪宗所知。他非常欣赏白居易一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丹心,还有卓越的才华——白居易那时写出了名震江湖的《长恨歌》。


他钦点白居易为左拾遗。


白居易想起杜甫曾经也担任过左拾遗,禁不住心潮澎湃,这是他非常崇拜的人啊!可是杜甫生前并没有受到世人的欢迎,他默默地病死在了湖南湘江的一条破船上。


白居易想起来就觉得心痛,心里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像杜甫那样,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查,天下利害无不言。




白家老伯,出手了!


他一反体弱多病的常态,挺直腰杆,多年患病的眼睛里射出明亮得令人不寒而栗的光。此刻,他就是王,高高在上的王,一切的不合理都无法逃脱他的眼睛!


他一出手就是五十首的《新乐府》,每首诗都有一个题解,每一个题解都有一个中心,每一个中心都是一把利剑。这五十把剑在天空开出一朵森冷的剑花,然后落下,每一把剑里都有他的痛、他的怜、他的恨。


卖炭翁,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冬天的卖炭翁,夏日的割麦农。一个“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个“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家老伯,哦不,是“诗王”,他厉声疾呼,我的诗是“为君、为臣、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


“诗王”左手掌、右手剑,心里想着“新乐府派”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嘴里念着“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秘诀,把那些贪婪残暴的权贵和专权跋扈的宦官打得屁滚尿流,他们闻诗而色变、听音而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公元815年春,洛阳香山。


白居易这年44岁,应好朋友元稹之邀,到他的老家洛阳来散散心。


就在长安街头武元衡被刺之后,白居易上书唐宪宗要求严查凶手。这实在不是一个过分的要求,然而他却被唐宪宗给贬官了。


这是有原因的,他的“新乐府派”已经在江湖上树敌无数,那些宦官和权臣互相勾结,正面打不过,偷发暗器那可是他们的专长。


他们首先瞄向了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给他下套,并在华阴驿站把元稹打了一顿。宦官殴打朝廷命官,听信谗言的唐宪宗不仅没有惩治宦官,反而将元稹贬出朝廷。


现在,白居易只是提了个很正当的要求而已,那些人就以他只是太子左赞善大夫,无权干涉朝政为由,要唐宪宗把他贬谪。


更狠的是,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不慎落井而死,他们居然说他在为母亲丁忧期间写过《赏花》和《新井》,是对母亲最大的不孝,这样的人不适合在朝中为官。不孝是大忌,也是对手能拿出来的最厉害的武器,白居易被贬官到江州做司马。




此刻,站在香山之上,风吹动着白居易的白发,皱纹像是用刀刻在额头、眉间、眼角,一道道,是愁绪,风吹不散,也抚不平这深深的伤心和失望。只是四十四岁而已,俨然已是一个老伯。


壮心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翅,俄成失水鳞。他不明白,自己当初美好的愿望,如今为什么会落得个遍体鳞伤。


“白兄你看!”忽然元稹指着对面的龙门石窟叫道。


白居易抬头,隔着伊河,大大小小的石窟内,几千个小佛并排而立。而他,正对着那尊卢舍那大佛。卢舍那眼神柔和,嘴角带着淡淡的笑。从建成的那一刻起,她的笑容始终未变,而千年之后,她的笑容仍不会改变,无论斗转星移、无论沧海桑田。


白居易笑了,他席地而坐,对元稹说:“我喜欢这个地方,将来我要来这里安度晚年,我还要取个号,就叫香山居士。我要天天看着这尊大佛,看着她天天对着我微笑。”


元稹也跟着他坐了下来:“你不是说你想和那些小人同归于尽吗?现在你不想了?”


白居易没有回答他,顺手拔起身边的一株小草,放在眼前:“元弟,还记得我十六岁那年写的那首诗吗?”


“记得啊,《赋得古原草送别》。你当时拿着这首诗去长安拜访顾况,他还和你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呢!可是看了你的诗却说:有这样的诗、这样的才华,长安米再贵,你居之都很容易。”元稹笑道。


“你说,我还会和他们同归于尽吗?”白居易轻轻地用牙齿咬着那棵小草,微笑着问。元稹愣了一下,旋即明白过来,他哈哈大笑,白居易也跟着哈哈大笑。


笑声久久地回旋在香山之上,中间还夹杂着两个好朋友的大声吟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


从此后,诗王白居易从“兼济天下”开始了他“独善其身”的生活。


他放下了他手中的剑,开始习练柔中带刚的太极拳。咄咄逼人的讽喻诗写得少了,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成为他此时练功的主要内容。


在江州任司马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并为我们留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他在杭州、苏州任职期间,不仅兴修水利,留下了美丽的白公堤,还写下了歌颂西湖美景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他的生活越来越有情趣——


春天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秋天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读万卷书,却难测人生沉浮。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行万里路,方知世间疾苦。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浮生若骄狂,何以安流年。


正如这一辈子,做了那么多,你怎知你努力争取的就一定能得到?你怎知你不去努力争取就得不到?


《中庸》里有这样一句话: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是啊,白居易的父亲为儿子取名字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人一生中必将经历的坎坷?那就做一个君子,坦坦荡荡地接受上天的安排吧!


可是父亲没有想到,时代把白居易推到了风口浪尖,他用一把利剑把黑压压的天斩开了一道裂痕,露出一点希望的蓝色,然后转身,平静地走进人群中,去做那个平凡的自己。


真正的王者,是在时代的洪流里拼尽全身力气去力挽狂澜的人;真正的王者,是能睿智地看清现实不随波逐流、随时抽身的人;真正的王者,是在面临打击的时候,依然能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人。


面上减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白居易,他拼过、恨过、哭过,然而他也爱过、生活过、美好过。他不是生命中的过客,他是这个江湖中真正的王者。


唐诗江湖,王者归来!


公元846年,洛阳香山。


诗王,啊不,白家老伯,他看着对面龙门石窟里那尊卢舍那大佛。他四十四岁的时候看到她,就是带着那淡淡的笑。如今他七十五岁了,她还是那样淡淡的笑。


她微笑着看他捐资重修了香山寺;看他掏出所有的积蓄又到处筹钱开挖了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看他和刘禹锡诗歌唱和;看他给朋友元稹写下了墓志铭;看他埋头整理自己的诗稿,三千多首啊,一一修改,最后收录进《白氏长庆集》。


然后,他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香山的草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一千多年过去了,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风景如画:


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馀步。


历史的硝烟弥漫不了盛唐的华彩、湮没不了中唐的声音、熏染不了晚唐的落日。


唐诗的江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09:12 | 只看该作者
我辞掉了正式在编教师的工作!全国老师都看哭了……
2019
08/04
22:00
环球物理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7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在连家都养不起的时侯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肩膀上还要背负着别人家孩子的未来。


去年8月18日,我辞职了。当我从教体局走出来的那一刻,心里是别样的轻松。


看着那一屋子等待领取面试通知的考生们,我的辞职似乎成了一种讽刺。


也许,在他们眼里,我的离开更是给了他们进去的机会。


从做出这个决定到现在,整整拖了三年。这应该是我这一生之中拖延症的巅峰。时间太久了,却终于做到了。


我从八岁开始,就把自己的理想定位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很幸运,在成年之后我实现了这个理想。没有走关系,没有花一分钱,我当上了一名有编制的老师。


于是,在所有人眼里,我的工作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


为数不多的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每年三个月的寒暑假,稳定的收入,五险一金,再加上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我连最基本的升学压力都没有,这份工作被很多人羡慕的直流口水。也就是这样一份在世人眼里最适合女孩儿的稳定工作,我却选择了辞职。


在递交出辞职申请的一瞬间,我有种说不出的轻松,那是种发自内心的舒畅。


我不否认,教师的工作的确很稳定。它稳定到,可以让你提前看透了自己的一生。每一天的工作都是重复的,每一分钟,甚至是每一秒钟都是大同小异,生既是死,死亦是生。


我今年26岁,就已经看到了我的36岁,46岁,56岁,直到退休的前一天。这种毫无创意且又连续不断的ctrl+v的生活,让本就不算活泼的我显得有些死气沉沉。


也正是这样,当2016年的新年钟声响起的那一瞬间,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也扪心自问,觉得自己应该抓住青春最后的尾巴,趁着年轻再去生命的浪潮中努力地扑腾一把。既然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那也就不必再在这里浪费我有限的生命了。


辞聘理由里这样填着:虽是女儿身,却有男儿心。男儿志在四方,而我亦想趁着年轻出去闯荡。


据说,我是我们单位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准备任何退路就辞职走的人。


局里的老师,看了我的辞职申请,对我说,你文采这么好为什么要辞职?我笑着没有解释,但心里很清楚,千言万语,如若不是懂你的那个人,说的再多,他也是不会明白的。


也许这就是属于我这个90后的任性,但我绝不后悔。




辞职的另一个原因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钱少、事多、离家远”。


说出来有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上班四年,从每个月1100元熬到现在的2100元,除去来回路费,每天的吃喝,手里没留下过一分钱,甚至是倒贴。如果赶上同学朋友结婚生孩子,那这个月基本就可以吃土了。


对于一直秉承着工作了就不应该伸手向家里要钱思想的我,连换个手机都只能借着过生日的时候管我妈要,这心里的憋屈劲儿只有我自己才能体会。


逢年过节,连过节物品都没钱买的我,看到喜欢的东西却还囊中羞涩的我,也终于明白了这个工作对于我来说的真正价值。


在工作上,我是没有升学压力,但是我的事儿可不比其他学校的老师少.


作为老师,备课、上课、听课、公开课、康复课、写教案、写听课记录、写各种计划总结、各种反思心得、出卷子、改卷子、布置作业、改作业、做教具、做课件、写论文、做课题、评职称、搞专长、学技术、写党员学习笔记、基本功比赛、说课比赛、运动会比赛、迎接各种检查慰问……这是最基本的工作内容。


作为一个月拿了30元班主任费的班主任,处理孩子间的各种矛盾、开家长会、大扫除、学籍建立、安全教育、成长档案、请假记录、体温记录、班会记录、教室文化、贫困补助、节目表演、国旗下演讲、家访、职业道德考核……这是最基本的工作职责。


作为年轻教师,节目主持、值夜班、征文比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调研报告、文本设计、表格制作……这是最基本的工作任务。


老师不是超人,却被活生生地逼成了超人。


我本就是一个家比天大的人,所以即使在离家30多公里的外地上班,也会坚持每天回家。




为了不迟到,每天5点起床,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再经过一个臭气熏天的涵洞,才能到单位。


下班的时候赶上堵车,有时候9点才能到家。每提前10分钟签到,我就要再早起半个小时,但是公交车司机不会早起,所以偶尔迟到是必然的。


没有人会理会你迟到的原因,人们只看结果。


退一万步说,就算我天天开车上下班,但是距离确实不近。从经济上说,我有这个钱干什么事情不行,为什么要非砸在路费上?


从生活上讲,如果家里真的有了什么事情,就算开飞机,第一时间也赶不回去,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就后悔莫及了。所以时至今日,唯一值得我庆幸的是这四年来,母亲安康,妹妹快乐,家庭平安。


曾经的我总会这样告诉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千里马总会遇到伯乐。可事实却告诉我,平台很重要,环境很重要,跟对人也很重要。


一个人再优秀,如果没有遇到愿意赏识和欣赏你的人去挖掘,如果没有能够让你发展的平台,如果身边大多数的人都用自己的人生对你的人生进行道德绑架,那么,你也就只能埋没在滚滚红尘之中,然后用你的“人生哲学”去道德绑架着下一代的人生。


怀才不遇,孤芳自赏,这是大多数才子的一生.我虽不是什么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但也有一腔为我国教育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澎湃激情,更认为总有一天我也能成为桃李满天下,学子遍天涯的良师。




但是,随着青春的渐渐流逝,我终于理解了古人那空有满腹经纶却不被赏识的心情,也终于被现实的海浪扑灭了我熊熊燃烧的豪清壮志。于是,收拾行囊,重新出发。


得知我辞职的消息,比我年长的同事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女孩子当老师多好,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好找对象,而且还有寒暑假,有什么想不开的非要辞职。


嫌工资低?慢慢熬吧,时间长了工资就高了;嫌离家远?在那儿找个婆家,连终身大事也解决了,一举两得。


更何况,你一个女孩子除了当老师还能干什么工作?还会干些什么?但是,人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有一天鄙视自己的理想,而我,不想有一天在无限复制的日子中后悔自己此生的碌碌无为。


到那时,青春不再,生命也开始了倒计时,所有的悔恨都为时已晚。


新闻上说,在农村干够三十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一张。听到这条新闻的我忍不住笑了。


教师用三十年的青春换了一纸证书,却连自己的家都养不起,这是何等的荣耀?


我体会不到这样的精神快乐,也没有这么高的境界这么好的觉悟。我只知道,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在我连家都养不起的时侯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肩膀上还要背负着别人家孩子的未来。


精神的愉悦或物质的满足,连其中一个都给不了我的工作,放手也罢。


就将这个位置留给有需要的人吧,毕竟还有那么多比我有境界的人,他们也许更适合这份工作。


从此,我不再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只是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0:31 | 只看该作者
名利等世间福报的实质是什么?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08-07 08:00:41)转载▼
标签: 名利 福报 镜花水月        分类: 堪布答疑
名利等世间福报的实质是什么?




问:名利等世间福报的实质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澄净的蓝天上,时常漂浮着各式各样的气球。它们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小的若粉拳,初生之婴儿即可把玩;大的若房屋,可以承载若干彪形大汉。有的是为了欣赏,如节日喜庆等活动;有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如悬挂广告标语之类。但不论如何千变万化,有智之人均知其内在实质——只不过是一团虚空而已,一旦遭遇不利外缘,即当下破灭。


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人名声再大,财富再圆满,眷属再多,除了诸佛菩萨应世化现以外,均与气球无异。当居于高位之时,众人趋之若鹜;潦倒之时,则如树倒猢狲散。世人说:“猫儿得势雄胜虎,凤凰落魄不如鸡。”名利实在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卡绕巴格西说:“名声是魔王的诱饵;利养是束缚的绳索;福报是善法的违缘,不应将这些毒品当成药。”


《释尊传》里描述一群修行人互相诅咒时,就说“愿他具有大福报”,或“愿他成为国王”。可见,具有所谓福报的人,反而会有解脱之障。丹巴桑及的大弟子丹巴刚噶曾在上师前祈求五个悉地:“愿我成为无家可归的人;愿我成为无有财物饮食之人;愿我成为没有亲友的孤寡之人;愿我成为何人也见不到之人;愿我不要有芝麻许的世间福报。”发愿之后,就前往寂地精进不懈地修持,终获不共之等持。


《富楼那请问经》云:“自身不谋诸资财,即使获得也舍弃,今起唯求深佛法,护持清净之戒律。”真正的智者应唾弃名利,崇尚佛法与净戒。如果一个修行人仅仅具有世间名利,那即与气球一般,无有丝毫实质。世事幻象不过是镜花水月,“功名一枕黄粱,佳人一堆白骨”,只能成为流转的因。


——《旅途脚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8-8 09:14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人生,从五十岁开始
2019
08/08
06:46
国学经典智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五十岁的人,都懂了。


走过山水,见过江湖;


真的,假的,美的,丑的,


善的,恶的,甜的,苦的,


都见过,都尝过。


无论成功与失败,


无论是喜悦与苦痛,


都化作了深刻的理解。


该爱什么,不该爱什么,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都懂了!




五十岁的人,深沉了。


如果二十岁的心像小溪,


三十岁的心像小河,


四十岁的心像条江,


那么,五十岁的心就是大海。


他含笑别人,也嘲笑自已


过往的肤浅与轻浮,


只有时间,


让五十岁才真正懂得


生命的内涵,还有担当。




五十岁的人,心宽了。


争过了;拼过了;


得意过;失意过;


该有的都有了,


不该有的也不作非分之想,


一切都习惯了。


当年的豪气化作了宽容,


当年的棱角磨成了圆润,


当年的拼斗换来了今天的安逸。


偶有不顺,一笑了之,


并不放在心上。




五十岁的人,心专了。


因为没有了家庭琐事的干扰,


可以专心致志地


干点自己喜欢的事;


工作一辈子,


一切都轻车熟路,


又认真,所以绝无差错。


五十岁的人干事、


做人都让人放心。




五十岁的人,知病了。


五十以前,人找病,


五十以后,病找人,


肩周炎是五十岁的人特有的病,


所以又叫五十肩。


其它,三高与心脏病开始出现。


人到五十,


如果无病,


是一大福分。


五十岁的人需要亲情;


五十岁的人渴望健康;


五十岁的人心里——


是淡淡的忧伤、


浓浓的无奈……




佛学大师说:


“我的人生是从五十岁开始的。


以我的经验来说,


五六十岁是人生的折返点,


由此人生可分为两段:


50岁以前是打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


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


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


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




50岁以后,


经济基础已经垫定,


职业也已经完成,


这才到了实现自我、


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


50岁之前的人生:


为别人活着,


如果能活到(90-100岁)


你怎么规划人生?


如果你年近五十,


你相信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吗?




101岁的佛学大师


给了我们乐观回答:


人生就是一场长达百年的马拉松,


五十只走到一半,


另一半行程才是真正的人生!


好了,终于到了50多岁了,


松一口气真正的人生开始了。


50岁正好是“百岁马拉松”的折返点,


你仅仅走一半路程,


却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却能看到来时未发现的美景。




如果人生是一条抛物线,50岁的你体能下降了,但综合能力却处在人生抛物线的的顶点。


你的人生历练、社会关系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只要认真规划,善于配置,注意保健,你在人生顶峰停留的时间就可以能更长。


50岁的人生是巅峰状态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2:17 | 只看该作者
时间,终将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9
08/09
05:25
无锡百草园书店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作者 | 知秋 · 朗诵 | 花晨


摄影 |水天镜界· 编辑 | 绢子


1


时间磨平了棱角,却赠与了我们平和


从青涩的年华步入饱满的人生,从不谙世事的年少轻狂,走进中年之后的成熟安稳,慢慢地走过,也渐渐的懂得:时间是一把刀,悄悄地消减了我们的锐气,却也是一块上好的磨刀石,磨平了我们的棱角,让我们明白了平和才是与这个世界最好的相处之道。


曾经哭过,也在泪水中感叹命运的不公,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微笑中把控了命运的转折点;曾经苦过,也在风雨里埋怨生活的薄彼,却又在一步又一步的坚实中迎来彩虹的美丽;曾经痛过,也在隐忍中叹息人生的起落,却在一个又一个的黎明中谱写着扬帆的高歌。


时间煮雨,经过洗礼,足以让一颗布满风尘的心,在愈来愈清澈的世界里,撑起一个干净丰满的灵魂。




2


时间冲淡了记忆,却让我们学会了珍惜


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值得等待:等待和一个有趣的灵魂共细水长流,等待将一枚心心念念的好物据为己有,等待把一份守了又守的心愿欢喜相迎……,然而岁月不饶人,来日并不方长。我们能在等待中触摸到生命的芬芳,却也常常会在等待中细数人生的不安与慌张。


有一种心酸,叫记忆。那些活在记忆里的人,以及与之相系的点点滴滴,虽无法拥有却从未失去。因此在渐行渐远中我们会愈加去珍惜。在珍惜里,我们可以去洞悉和领略,人生的路上纵有风景万千,唯有远观近赏是心岸。


岁月缝花,经过绽放,可以让一段深刻的领悟,在愈来愈浓郁的记忆中,明媚成一树春天的永恒。




3


时间改变了容颜,却让我们回归了本真


时间面前,容颜是一种奢侈品,没有任何一种途径,可以让青春成为一个不老的神话,而本真,却可以让一个有趣的灵魂,在时间的无涯里,活成一个永久的传奇。


世事有无常,生活亦艰辛,每个人,都不得已穿上了一件世俗的外衣。有的人,慌忙于远方,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背离了初心;有的人,沉静于当下,走着走着,无形之中却靠近了自己。


光阴过隙,经过沉淀,得以让一份不安的性情,在愈来愈明朗的光影里,映射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人生是一场未知的旅行,途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皆在眸里。能在乱花渐欲处,入眸的,不迷茫;在纷纷扰扰处,入心的,不慌张,必是一副动如清风,静若秋水的模样!


生活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不是在别人眼里有多成功,而是当你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后,依然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可以在任何处境中都可以带来正能量的人,于人于己,都散发着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


你若是光,无人可挡。余生还长,愿你柔中带刚,不失锋芒;纵有慌张,终有无恙。一切,都保持刚刚好的模样。




诵者简介:花晨,珠海花生,酷爱朗诵,喜爱用声音表达文章的音韵之美、意韵之深。


插图简介:水天镜界,资深摄影师,曾获太平洋生态十佳摄影师,深圳奥色摄影网超级版主兼生态版主、深圳耐思摄影网生态版主,擅长画意摄影,喜欢用相机去思考,用镜头去说话,力求从传统的写实摄影上升华到写意摄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5:00 | 只看该作者
钱锺书:吃饭有时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2019
08/08
20:55
收获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吃饭


文 | 钱锺书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把国家分成三等人,相当于灵魂的三个成分;饥渴吃喝是灵魂里最低贱的成分,等于政治组织里的平民或民众。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请客上馆子去吃菜,还顶着吃饭的名义,这正是舌头对肚子的籍口,仿佛说:“你别抱怨,这有你的份!你享着名,我替你出力去干,还亏了你什么?”其实呢,天知道——更有饿瘪的肚子知道——若专为充肠填腹起见,树皮草根跟鸡鸭鱼肉差不了多少!真想不到,在区区消化排泄的生理过程里还需要那么多的政治作用。


古罗马诗人波西蔼斯(Persius)曾慨叹说,肚子发展了人的天才,传授人以技术(Magisterartisingenique largitor venter)。这个意思经拉柏莱发挥得淋漓尽致,《巨人世家》卷三有赞美肚子的一章,尊为人类的真主宰、各种学问和职业的创始和提倡者,鸟飞,兽走,鱼游,虫爬,以及一切有生之类的一切活动,也都是为了肠胃。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饱满的肚子最没用,那时候的头脑,迷迷糊糊,只配作痴梦;咱们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吃了午饭睡中觉,就是有力的证据。我们通常把饥饿看得太低了,只说它产生了乞丐,盗贼,娼妓一类的东西,忘记了它也启发过思想、技巧,还有“有饭大家吃”的政治和经济理论。德国古诗人白洛柯斯(B.H.Brockes)做赞美诗,把上帝比作“一个伟大的厨师傅(dergross Speisemeister)”,做饭给全人类吃,还不免带些宗教的稚气。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样的上帝,不做也罢。只有为他弄了饭来给他吃的人,才支配着我们的行动。譬如一家之主,并不是挣钱养家的父亲,倒是那些乳臭未干、安坐着吃饭的孩子;这一点,当然做孩子时不会悟到,而父亲们也决不甘承认的。拉柏莱的话似乎较有道理。试想,肚子一天到晚要我们把茶饭来向它祭献,它还不是上帝是什么?但是它毕竟是个下流不上台面的东西,一味容纳吸收,不懂得享受和欣赏。人生就因此复杂了起来。一方面是有了肠胃而要饭去充实的人,另一方面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第一种人生观可以说是吃饭的;第二种不妨唤作吃菜的。第一种人工作、生产、创造,来换饭吃。第二种人利用第一种人活动的结果,来健脾开胃,帮助吃饭而增进食量。所以吃饭时要有音乐,还不够,就有“佳人”、“丽人”之类来劝酒;文雅点就开什么消寒会、消夏会,在席上传观书法名画;甚至赏花游山,把自然名胜来下饭。吃的菜不用说尽量讲究。有这样优裕的物质环境,舌头像身体一般,本来是极随便的,此时也会有贞操和气节了;许多从前惯吃的东西,现在吃了仿佛玷污清白,决不肯再进口。精细到这种田地,似乎应当少吃,实则反而多吃。假使让肚子做主,吃饱就完事,还不失分寸。舌头拣精拣肥,贪嘴不顾性命,结果是肚子倒霉受累,只好忌嘴,舌头也只能像李逵所说“淡出鸟来”。这诚然是它馋得忘了本的报应!如此看来,吃菜的人生观似乎欠妥。




不过,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摩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最粗浅的例像白煮蟹和醋,烤鸭和甜酱,或如西菜里烤猪肉(Roastpork)和苹果泥(Applesauce)、渗鳘鱼和柠檬片,原来是天涯地角、全不相干的东西,而偏偏有注定的缘分,像佳人和才子,母猪和癞象,结成了天造地设的配偶、相得益彰的眷属。到现在,他们亲热得拆也拆不开。在调味里,也有来伯尼支(Leibniz)的哲学所谓“前定的调和”(Harmoniapraestabilita),同时也有前定的不可妥协,譬如胡椒和煮虾蟹、糖醋和炒牛羊肉,正如古音乐里,商角不相协,徵羽不相配。




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孔子早已明白,所以《论语》上记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先生虽然在《乡党》一章里颇讲究烧菜,还未得吃道三昧,在两种和谐里,偏向音乐。譬如《中庸》讲身心修养,只说“发而中节谓之和”,养成音乐化的人格,真是听乐而不知肉味人的话。照我们的意见,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追随孔子,而愿意推崇被人忘掉的伊尹。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吕氏春秋·本味篇》记伊尹以至味说汤那一大段,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顾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老子也说“治国如烹小鲜”。孟子曾赞伊尹为“圣之任者”,柳下惠为“圣之和者”,这里的文字也许有些错简。其实呢,允许人赤条条相对的柳下惠,该算是个放“任”主义者。而伊尹倒当得起“和”字——这个“和”字,当然还带些下厨上灶、调和五味的涵意。


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那就是“请吃饭”了。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这便是慈善救济,算不上交际了。至于请饭时客人数目的多少,男女性别的配比,我们改天再谈。但是趣味洋溢的《老饕年鉴》(AlmanachdesCourmands)里有一节妙文,不可不在此处一提。这八小本名贵希罕的奇书,在研究吃饭之外,也曾讨论到请饭的问题。大意说:我们吃了人家的饭该有多少天不在背后说主人的坏话,时间的长短按照饭菜的质量而定;所以做人应当多多请客吃饭,并且吃好饭,以增进朋友的感情,减少仇敌的毁谤。这一番议论,我诚恳地介绍给一切不愿彼此成为冤家的朋友,以及愿意彼此变为朋友的冤家。至于我本人呢,恭候诸君的邀请,努力奉行猪八戒对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说的话:“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将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11:48 | 只看该作者
破窗定律:放任第一次,就会有以后的无数次
2019
08/10
07:00
读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人,一旦放任自己有第一次,就会有以后的无数次。


-1-


相信,在生活中,你肯定也有这样的经历。


晚上睡觉前,你拿起手机对自己说,就玩几分钟,结果成了几小时。


酒席上,朋友给你劝酒,你实在拒绝不了,说只喝一杯,结果就有了第二杯、第三杯,最后几乎大醉而归。


你和朋友逛街,本打算什么也不买,结果,店员给你推荐了一支眉笔,最后你几乎买了一整套化妆品回家。


很多事情,就像这样,一旦有了开始的第一个突破口,结果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曾听过一个故事。


讲的是一个小孩小时候第一次偷东西,偷了一根针,他母亲觉得只是一根针而已,就没有责怪他,于是就有了他以后的一次又一次的偷东西。


后来,他长大了偷金子,被关进大牢,判了死刑。


他在刑场上,对着他的母亲大哭:如果我第一次偷针的时候,你就严厉的惩罚我,我今天就不会死去。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最初的那个小诱惑,小妥协,小毛病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最后它将会变成击垮我们的罪魁祸首。


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第一次的背叛,不可挽回的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人,一旦放任自己有第一次,就会有以后的无数次。


-2-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在讲坚持,但是真正做到坚持的人却很少。


这是为什么?


作家村上春树从1982年的秋天开始跑步,一直到今天,坚持了几十年,他是怎么做到的。


曾坚持过跑步的人,都会遇到过这种状况:今天太忙,不跑了;今天太累,明天再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跑……


当有了第一次找借口,让自己放弃坚持,到最后,往往就会放弃了坚持本身。


但是村上春树不一样,他说:因为不想跑步,所以要去跑步。


因为从未有过一次“偷懒”,所以他坚持到如今。


坚持做一件事情,坚持到底,确实很难,因为我们总有不想做的时候,总会给自己找理由,让自己处于轻松舒服的状态。


但是,即使坚持一件事很难,也不要让自己有放弃的第一次想法,因为放弃了一次,第二次就更容易了。




-3-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


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


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


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


这就是“破窗理论”的表现。


好的东西人们会尽量保护它,而好的东西一旦有了劣痕,人们就会自觉的任其变得更坏。




-4-


让一件原本好的东西变坏,往往是由一个看起来很小的行为产生的。


就像第一次迟到,没有被惩罚,然后养成了迟到的习惯,第一次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最后变得对自己没要求…………


所以,不要给自己那些放任自己的第一次机会,不要打破自己的第一扇窗户。


2019伊始,给自己订一个小目标吧,可以是每天6点的准时闹钟,是每天20分钟的静坐冥想,是每天30分钟的读书思考;


也可以是每天早晨对着镜子给自己的一个微笑,是每天给爱人的一个拥抱,是每天给孩子多一点点的陪伴……


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坚持,终究会成就未来更好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1:4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式父子,无数人泪崩!少年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2019
08/11
08:00
儒家圣贤文化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家庭


父爱无言,却如山...


作者:我是小妃


来源:爱家有道(ID: trgfajyd)


视频来源:北京卫视 | 我是演说家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么一个男人,严谨认真,不苟言笑,可能你与他话不投机,沟通也很少。


心上嘴上你时常和他斗,无数次想要脱离他的管教,想要和他抵抗一切。


这,就是中国父亲。


马丁在视频里对父子关系的描述,代表了很多中国家庭,他们不陪伴、不沟通、不了解,终此一生,最后才发现如此深爱着对方,却空留遗憾。


父爱无言,却如山。


不要等这座大山轰然倒塌的时候,才突然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方向。


父亲80岁,得了老年痴呆。


有一天,窗外飞来一只麻雀,他问:那是什么。儿子说:麻雀。


过了一会又问是什么,儿子不耐烦地说:麻雀啊。


没多久,父亲又问:这是什么。儿子恼火了:说了是麻雀,你有完没完?


父亲默默的坐在轮椅上,不再吭声。一年后,父亲去世了。


儿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父亲几十年前的一本日记上写着:儿子三岁了,窗外飞来一只麻雀,它指着小手问是什么,我说是麻雀。


儿子用稚嫩的声音一直问,我就一直答,儿子问了15次,我回答了15次,儿子真是太可爱了。


看到这里,儿子泪流满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多少儿女对家中老人的耐心,能像当年父母对待我们一样?




我一直因为父亲是环卫工人,抬不起头。


那年我考上重点高中,父亲激动的对我说,他以后改到我们学校那条路上班了。


我一下子就爆发了:你干嘛来这,还嫌不够丢人吗?然后摔门而出,只留下父亲愣在那里。


第二天,母亲告诉我,父亲又回到原来那条路了,让我不要生气。


那年的冬天真的很冷,我提前到学校门口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也发现了我,迅速的躲了起来。


我慢慢地走过去,竟然是我父亲。


他涨红了脸,不安地搓着双手,结结巴巴地说:我和你妈骗了你,我每天早早过来打扫,然后躲起来,就是想每天都能看见你,可今天被你发现了。


一阵寒风吹过,我猛然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我有一个这么爱我疼我的父亲,我竟然不知道。


平生第一次,像电影里那样,我紧紧抱住了他,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要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外人,却把最差的脾气留给了最亲近的人。




大多数人的父亲都是平凡的,但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分贵贱。


生活很苦,无数的父亲在默默地硬扛,因为他肩上是家的责任和对儿女的爱。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你永远不知道,你不在家的时候,他们的餐桌有多么的简单;


你也永远不知道,你回家的日子,被他们计算了多少次;


你随意的一句来日方长,对他们而言就是人走茶凉;


你随口一提哪道菜好吃,他们会一次一次的做,直到你厌烦为止。


他们的一生,都在拼命的对儿女好,不要因为习惯了接受,就忘记了感恩。




古代有个孝子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父亲在孩子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


待他长大成人犯错时,父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父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父亲很惊讶, 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


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


他回答说:从小到大,父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


我能感受到,父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


但是今天父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


这说明父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父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父母为了抚育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


为人子者,更当孝养父母。




在亲情的世界里,较之温柔和爱唠叨的母爱,父爱是沉默的寂静的,甚至是责备和对你的不认同,但请不要怀疑这份爱的深沉。


2015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上海交通大学罗俊鹏的获奖作品,短短几句话看哭了无数人:


三岁时,你说让我等你五分钟;


二十三岁时,你却还没回来。


爸,我现在不要马路对面的冰糖葫芦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往后余生,愿你能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让陪伴,成为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1:5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盯着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了?别慌!这真不是幻觉……
2019
08/11
08:46
文汇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一个字盯久了,慢慢地你会发现竟然不认识了,到最后可能连自己名字都产生了怀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不信,来挑战一下!请盯着“答”这个字看,10秒,20秒,30秒……










请回答,这个“答”字读什么?有人会问了是自己大脑退化了吗?是出现幻觉了吗?


为什么字看久了,反而感觉更不认识了呢?这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呢?下面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这种有趣的现象。


原来,盯着一个字看久了,容易产生陌生感,这一现象被称为“语义饱和”。


因为人们的眼睛持续接受同一个字的刺激,连续不断地把相同信息,传送到大脑相对固定的位置,久而久之,这个位置的神经活动就会由于疲惫而受到抑制,最后造成联想阻断。


如果偶尔会为“不认字”感到烦恼,可以转转脖子,动动手指,暂时不去看这个字,过段时间再回来看它,就会发现顺眼多了。


另外,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对字的识别上,还包括其它视觉、味觉等多个方面。比如,我们面对一个熟人或本来已经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也会觉得陌生。


所以,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先放松一下,回头再看就好了。


放心,别觉得自己傻了,你的智商依旧在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4:20 | 只看该作者
民间谚语20句:家人说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
2019
08/11
07:00
读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5


1、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做父母的不要过多掺和子女的生活,子女有子女的日子,很多家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就是由于老一辈参与年轻人生活导致的。


2、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距离产生美,人与人之间也要有点距离,事事在一起,总会不自觉的拿放大镜挑对方的短处。人与人之间要有宽容之心,凡事不要斤斤计较,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重要。


3、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亲人有时还没有外人来的贴心,在利益面前很多亲人反目。很多朋友在你困难时向你伸出手去,比亲人做的更好。不管是对朋友还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要做到心里有杆秤,别太软弱可欺。


4、再三行善事﹐第一莫欺心。


做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善”,有善心,做善事,才能招好运。别说谎话,不要坏事,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最好的。


5、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朋友不在数量,而要看质量。朋友众多只为吃喝玩乐,这样的朋友还不如没有。与人交往也有有所选择,跟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你才能变得更优秀。




6、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说话做事,时机很重要,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点可能有不同的效果。这要求我们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要做到三思而行,说话过脑,做事走心,不要拿着愚蠢当天真。


7、家人说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


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忽略家人,其实家人才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与家人说话不要不耐烦,不要听不进去家人的话,他们才是真心对你毫无保留的人。


8、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要想出人头地,就要下功夫。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付出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即使你侥幸获得了成功,那这个收获也会像泡沫一样随着时间消散,不会长久。


9、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很多是非都是由嘴引起的,可能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在别人的耳朵里产生误会,管住自己的嘴才能减少是非。


10、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恶人自有恶人磨,为非作歹可能一时爽,但过后必然会遭到惩罚付出代价。善良的人可能会因为善良一时受困,但上天都会在未来补偿你。




11、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遇见不讲理的人,不要跟他们浪费口舌,跟他们争辩只会让自己生气,给自己添堵。这些不讲理的人,横行霸道的人早晚都会被社会教育。


12、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得饶人处且饶人,人生在世朋友多路才多,给自己树敌人就是给自己绝后路。大家都不容易,各自都有各自的苦衷,何必把人逼到绝境,相互体谅一点,社会也能和谐一点。


13、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钱财再多权势再大,也不如孩子们个个优秀来的让父母开心。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就要在给孩子提供物质的同时,还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14、富人思来年,贫人思眼前。


贫穷是一时的,如果一个人贫困多年,只能说他目光短浅只顾眼前。财富都是不断积累出来的,钱攒着攒着才能变成有钱人,做人不能只看眼前,还要考虑到未来可能遇到的情况,月月花、月月光的生活不足取。


15、但能依本分,终身无烦恼。


做事别超越自己的本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与职责,超越自己的身份做事不仅会遇到困难也会招来他人的非议。




16、强中自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磨。


人外有人,天外有人。人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是优秀的,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要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


17、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没有钱不可以,但也不要一头钻进钱眼里,只认钱不认人。人一旦被金钱绑架,就会走上邪路。再多的钱都买不来内心安宁,知足才能活的快乐,比上不足不下有余就很好。


18、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权势再盛也有消逝的时候。家庭要兴旺就要学会节俭,珍惜每一粒米,每一棵菜,不该花的钱不要乱花,精打细算才能把日子过好。


19、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人年纪一大,就怕疾病找上门。老年人要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不舒服的地方要及时就医,不要讳疾忌医。


20、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嘴上说的再漂亮,不行动那还是等于零。熟能生巧,做事不要怕,谁都有第一次,谁都有不擅长的地方,只要你敢迈出第一步,上天就会给你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15:25 | 只看该作者
劝人看破生死会显得冷漠无情吗?
2019
08/17
06:00
济群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2


问:若有人病重濒死,我以佛法观点劝他看破生死,会不会显得冷漠无情?


济群法师答:面对病人,首先要以感同身受的慈悲,切实体会对方的身心之苦,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进行说教。


此外,本着悲心开导他人也有两种方式,一是和他一起哭,一起悲叹,虽然表达了你的同情,对方或许也会感到欣慰,但对病人却没什么实际利益,反而会增加他的执著。


如果你能换一个角度,以真正对他有所利益的方式劝解他、开导他,让他正视世间的无常变化和生死流转,从而以正确心态看待疾病,面对死亡。


倘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在无法避免色身苦痛之际,帮助病人减轻内心痛苦。即使病人一时不能接受你的观点,只要有足够的诚恳,注意方式的善巧,就不会显得冷漠无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11:38 | 只看该作者
苏轼:一时的朋友很多,一世的朋友很少
2019
08/17
20:29
王阳明心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最有格调的心学微刊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最爱历史


作者:最爱君


获取更多好看文章,请关注最爱历史


982年前,四川眉山境内的彭老山百花不放,草木枯萎,禽鸟高飞,野兽远走。一座秀丽之山忽然变成荒瘠之地。


多年以后,眉山的乡亲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年,一位不世出的伟大天才在当地诞生了。彭老山的灵秀之气,独钟于他一人身上,才出现了这种怪异的现象。


你看,连民间传说都要为他的伟大背书。


这个人就是苏轼,眉山人,生于1037年。最爱君最爱的偶像,没有之一。


苏轼一生,逆境多于顺境,苦难多于安逸。但一切都被他随手扭转过来,谈笑间他已修炼成了一个至死不渝的乐天派。




苏轼交游广泛,据学者统计,他的朋友圈有好友近千人。他自己曾不无得意地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但是,他一生所遇、所交的朋友真的都是好人吗?他没有把谁拉黑或删除吗?


他曾经的挚友章惇,他终生的密友王巩,最终在苏轼的朋友圈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交朋友,三观相同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苏轼将要告诉我们的。


1


你有朋友,我有朋友。但是,朋友与朋友的含金量是不同的。


有的朋友只在酒酣耳热之际,酒醒了,连哥们的名字也想不起来。有的朋友只在富贵繁华之时,没落了,朋友们都得了健忘症。有的朋友只值五毛钱,不用一块就把你卖了。还有的朋友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


苏轼的朋友有很多种,章惇无疑是其中最特殊的一种。




章惇。


章惇是福建人,比苏轼大两岁。他们同在嘉祐二年(1057)参加科举考试,都是牛人,所以都考上了。然而,章惇一看侄子章衡的名次比他好,一股不服输的牛劲逼得他两年后重考,结果,又考中了,还得了个甲等。这才心满意足地做官去了。


那个时候,苏轼与章惇都很年轻,彼此惺惺相惜,相得甚欢,成为莫逆之交。


苏轼后来在给章惇的信中回忆说:我第一次见到你就惊呆了,逢人便说“子厚(章惇字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


苏轼的性子很直,一辈子学不会阿谀奉承,他这样捧章惇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


那个时候,两人几乎无话不说,情同手足。


宋人笔记记载,一日,章惇坦腹而卧,看到苏轼来了,就摸着自己的肚子问苏轼:“你说这里面都是些什么?”苏轼说:“都是谋反的家事。”章惇大笑。(很多年后,苏轼如法炮制,摸着大肚子问了爱妾朝云同一个问题。)


连“谋反”这种可致人于死罪的话都说出来了,可见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入世愈深,两人的政治见解分歧愈大。苏轼入了司马光阵营,是旧党,章惇是王安石的铁粉,属新党。两人的友谊小船面临考验。


朋友如衣服,功名如手足。苏轼很快体验到了。乌台诗案发生时,许多人再见苏轼跟见了瘟神一样,避之唯恐不及。苏轼也很“识相”,主动切断了与他人的来往,“虽骨肉至亲, 未肯有一字往来”。


章惇的表现,却绝对对得起他们的友谊。他不仅不畏闲言冷语,写信抚慰苏轼,还给予苏轼诸多帮助,解其困急。


宰相王珪多次拿苏轼诗中的“蛰龙”二字出来,挑唆宋神宗治苏轼“不臣”之罪。章惇据理力争,还指责王珪:“你是想使别人整个家族倾覆吗?”王珪辩称:“我不过是转述舒亶的话罢了。”章惇讥讽:“舒亶的唾沫你也吃?”


章惇的友情相助让苏轼感动得稀里哗啦。在下狱、初次流放的日子里,他屡屡感慨世态炎凉:那些当年捧杀你的人,在你落难时是不会为你哭上一声的,而章惇真是世俗中的一股清流。


然而,恐怕连他们两人也想不到,这段患难相知却成了他们纯真友谊的回光返照。


此后,随着新、旧两党的轮番得势相煎,政治立场相异的两人卷入其中,越陷越深,交恶已形同路人。


来啊,互相伤害。


这是两人一度的状态,尽管他们身处政治漩涡,往往情非得已。


到了绍圣元年(1095),章惇拜相,达到个人仕途的顶峰。


这时的章惇,原本有足够的权力去修复两人的关系,但他没有这个肚量。他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变本加厉,欲置苏轼于死地。短短两年内,将苏轼一贬再贬,直到天涯海角。




苏东坡在海南的塑像,一身入乡随俗的装扮。


这次远谪对苏轼的打击特别大。年过花甲的苏轼到了海南,第一件事是为自己做棺材。


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功名插朋友两刀。当年苏轼眼中的那股清流,早已与世俗合污,成了泥石流向他涌来。


宋徽宗上位后,轮到章惇倒霉。章惇被贬到了雷州,差一点也要过海了。


劫后余生的苏轼则表现出气量。他让章惇之子章援转告其父保重身体。


也许从前不是他们两人的错。任凭政治无限度介入他们的私谊,才是最大的错误。


苏轼说,他与章惇订交四十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


是的,苏轼至死都承认并怀念他与章惇的友情。至于两人的政见分歧,曾经的倾轧迫害,通通轻描淡写。这些和朋友比起来,都不重要。


相逢一笑泯恩仇。


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再相逢了。章惇被贬雷州大约半年后,苏轼在常州去世。


2


人的一生很短,又很长,长到可以分成许多阶段。


在这些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比如中学时代,我们会遇到一起踢球一起结伴出游的朋友,等上了大学,这些玩伴已绝少往来。大学时代,我们会遇到睡在上铺的兄弟,一起泡图书馆、看美女的兄弟,等毕业后,很多人散了也就散了。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作单位,也都有曾经相从甚密的新朋友,然而这些密友,随着我们换城市、换工作而联系渐少,慢慢变成通讯录里的一个头像和号码。


仔细想想,你人生中90%以上的朋友,是不是都是阶段性的朋友?


不过,人生中也总有那么三五个密友,从一结交就注定终生,甚至比婚姻还牢靠。不管彼此身在何处,不管落魄与发达,不必黏在一起,无需刻意维持,你们的联系一直都在。要借钱,一个电话;很纠结,微信吐槽;想约酒,打个飞的。没有客套,不用啰嗦,就这么简单率性。


对苏轼来说,这个终生的密友是王巩。




王巩。


王巩出身名门,祖父王旦、父亲王素都是高官。他又是苏轼恩师张方平的女婿。但是,就算背景这么硬,王巩还是一生非显非达。这与他为人比较冲,说话太直有关。反正每次机会来了,新官上任,屁股还没坐热,大宋的言官们就拿他开刀。


王巩如此落魄,苏轼其实负有部分责任。


乌台诗案中,遭受处罚的总计24人,其中最惨的就是王巩。事主苏轼才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而已,而他只是受牵连,竟一下子被贬到了宾州(今广西宾阳)。


苏轼对此十分心痛,满怀抱歉地说,王巩“为某所累尤深,流落荒服,亲爱隔阔。每念至此,觉心肺间便有汤火芒刺”。


苏轼一开始担心王巩对他心有怨恨,一直不敢给他写信。


没想到,王巩压根儿不在意,更无怨恨。到宾州后,他主动给苏轼写了信,对牵累之事只字不提,尽管在流放的日子里,他经历了两次丧子之痛,本人也大病一场,差点客死他乡。


苏轼恨自己小人之心,对这个朋友的了解远远不够。


患难见真情,生死定知交。两人的友情由此上到了新阶段。此后,从黄州,一直到惠州,宦海沉浮,苏轼与王巩的联系未曾断绝。




苏东坡在惠州西湖的塑像。


苏轼的豁达乐天,肯定受了王巩的影响。他以刚强的面目示人,却时不时在给王巩的信中吐槽流放生涯的各种不如意,末了不忘加上一句:“勿说与人,但欲老弟知其略尔。”


王巩小苏轼11岁,苏轼在信中会以“老弟”相称。意思是,老弟啊,这些牢骚困惑我就跟你一人说,你敢说出去我跟你急。这显然是密友间的“私房话”了。


正因为两人关系非同一般,苏轼也才会直指王巩的隐(缺)私(点),让他注意点儿。


王巩好女色。苏轼说,女人是狐狸精,希望老弟以道眼看破。这还不过瘾,苏轼还在信中像唐僧一样碎碎念,说你就把我这封信当座右铭制止欲念吧。


此后的信中,苏轼反反复复叮嘱王巩远离女色,保重身体。“言不可尽,惟万万保啬而已。”“未缘言面,千万保啬,不一一。”“回合未可期,惟千万保啬。”···


总之,唠叨起来,没完没了。不是掏心掏肺的朋友,不会如此再三说对方的性生活。


王巩后来说:平生交游,十年升沉,惟子瞻(苏轼字子瞻)为耐久。


“耐久”两字用得妙极。我们可以想象两人友情的保鲜期很长,长到终生质保;也可以想象苏轼不厌其烦,反反复复规劝好友的样子。


有研究者统计苏轼一生中与人交游的频率,发现高居榜首的正是王巩。


人生得遇王巩,苏轼足矣。反过来,王巩得遇苏轼,亦是如此。


因为,这种朋友绝不会分你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9-8-19 12:17 | 只看该作者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8-3 09:32
最高级的智慧,是不把事情做绝
2019
08/03

当前有这么一句话: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4-25 19:47 , Processed in 0.05660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