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25|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0石门素疏【向阳花开】今日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20 1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洪499683166 + 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7-20 12:3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7-20 15:5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7-20 16:25 | 只看该作者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10:29 | 只看该作者
张爱玲眼中的弘一法师,哪怕在围墙外面,也必须要谦卑
2019
07/23
09:25
货二喵说历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红尘俗世,纷纷扰扰,自入佛门,万般皆空。


一个人,想要完全的看破红尘万千烦恼,须得历遍红尘。


提起弘一法师,许多人都知他大悟于世,遁入空门,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也是风流才子,才华横溢,令许多人敬仰万分。就连高傲如张爱玲,哪怕在围墙外,也十分谦卑。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他的一生可谓之传奇。前期的他风流潇洒,流连于红尘灯红酒绿的繁华。甚至于挑战时代和传统的藩篱,做出许多令人惊叹之事。


李叔同学习西方,为女子画裸体画像,自己也男扮女装,登台演戏。


他从不在意世俗的眼光,潇洒自如,走在时代的前端。




年轻时作为风流才子,自然少不了风花雪月的风流韵事。李叔同曾深爱过一个名伶,无奈有缘无分,只能作罢。


在日本时,李叔同又爱上了一位日本女子。他还娶对方为妻。


但无论世人如何不解,他的才华却无人能否认。


一、家境优渥的神童


李叔同家境显赫,是一代富家公子。他出生时父亲已经六十八岁,所以他很小时父亲便去世了。由于良好的家庭和学习氛围,加上母亲十分重视对李叔同的培养和教育,他的童年过得十分幸福。




小时候的李叔同便展现出高于常人的学习天赋,他聪敏机智,掌握知识十分快。他的母亲为他寻得的老师,都是当时有名的名士。在母亲的精心培育下,小小年纪的李叔同就有了神童之称。


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神童呢。


四五岁的李叔同,已经熟背了许多诗歌名言;六岁七岁便熟读《文选》;十二岁便已熟悉各个朝代的书法,写得一手完美的书法。不仅如此,吟诗作词也不在话下,令当时许多文人自叹不如,敬佩不已。


不幸的是,李叔同少年意气,不小心得罪了高官。母亲不得不搬家到上海躲避。




即使在人才济济的上海,李叔同也难掩自己的光芒。他认识了许多的才子,平日里吟诗作对,互相应和酬唱。同时也听戏作曲,流连与风月场所,颇有一番文人雅士的风雅之气。


二、情路失意的才子


正是因为经常出入风月之地,李叔同邂逅了自己的初恋情人。


此人就是杨翠喜。在当时,她也算是一代佳人。在舞台上唱戏的她,腔调圆美婉转,身体如弱柳扶风,脚步婀娜,风情万种,吸引了不少的贵公子。


对于李叔同来说,此人的出现无疑是撩动了他心中一池春水。杨翠喜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的心,令他春心荡漾,心驰神往。




爱情总是有着无限的魔力。陷入情网的李叔同对恋人日夜思念,每日都要去戏院看戏。这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为了恋人。


奈何命运无常,两人还是没能相守。嫁给了有钱的商人。


面对爱人的离去,李叔同十分痛苦,心灰意冷。只能借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遗憾之情。




此后许多年,李叔同都没有再遇到倾慕之人。


后来母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由于李叔同幼年便丧夫,母亲一生的精力都用在教育培养他身上,所以他母亲的感情很深。在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李叔同选择远赴日本,专心学习知识,追求精神的富有。


在日本,李叔同全面学习音乐,绘画,对于戏剧也有研究。此时的学习奠定了他后来在艺术界所取得的成就。




在此时,一位日本女子走进了李叔同的生命。女子名为淑子,是他房东的女儿。


淑子的陪伴与呵护温暖了异国他乡的李叔同,他们在友人的见证下结成了夫妻。


三、成就巨大的艺术大师


对于艺术,李叔同有着非同常人的追求。他从来不惧世俗眼光,活的洒脱。由于话剧演出缺少合适的女演员,他二话不说决定女扮男装,上台演出。不出意料的,该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做事一丝不苟是众多学生以及同事对李叔同的评价。李叔同在绘画,音乐和英文方面,都比专业老师有着更深的造诣。


在看破了红尘牵绊后,他决心修佛,被赐法号弘一,专心研习佛法中的律宗


律宗乃为佛教中最难修习的佛法,戒律森严,日常细节皆有规则,十分严格。


在数十年坚持不懈的修习下,李叔同使得律宗发扬复兴,他也被成为一代宗师。




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但是对于李叔同来说,修习佛法的虔诚与救国图存并不冲突。相反的,他将宗教中的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应用到救亡运动中,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出家后的李叔同,放弃了他曾经苦心钻研的许多艺术,却从未放弃书法。由于精神世界的超脱,他的书法里透着一股宁静与平和,超凡脱俗。




在俗世时,李叔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伟大的艺术大师;而出家修佛,又超脱世俗,不恋红尘,一生只为家国和佛法付出。


正是如此,才能让高傲的张爱玲在面对他的时候,觉得十分的谦卑。张爱玲眼中的弘一法师,哪怕在围墙外面,也必须要谦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13:12 | 只看该作者
陈道明:一个人最成熟的表现,是接受这件事
2019
07/23
11:09
精读君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0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109天


01


读书学习




夏穆:陈道明曾在节目中说过: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或甘于平庸。


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并不是因为前面有千万人阻挡,而是你这一生都在和自己的平凡对抗。


能够接受自己的平凡,也许才是最不平凡的一件事。




夏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当你读的书越来越多,你也就慢慢找到了许多问题的解决办法。


读书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会无形地作用于你的生命,就如女神三毛曾经在《送你一匹马》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夏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不断精进,才能让你的人生越活越精彩。


02


经营人脉




夏穆:终身成长词典词条《308:无效社交》中提到: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一样,和谐相处就要保持双方支出的平衡和对等。一旦彼此的交换不对等,那么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


试想,玩跷跷板的时候,彼此都希望对方把自己抬起来。而让自己能被对方抬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方的重量要比自己大。


类似的,轻的一方只有不断增加重量,双方互相抬举,才有可能让大家都有机会升到上面。


也就是说,一段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保持相互交换的动态平衡。


玩跷跷板主要依靠自己的重量,调节与支点之间的远近,以及施力大小,来使双方互相抬举。社交中,则要通过真诚地关注对方,换位思考,分析对方的需求,并提供对方所需的价值。


因此,经营人脉的关键在于增加自身的社交价值,增加自己的价值输出能力。因为你的抬举能力强,别人都会主动过来找你玩跷跷板。




夏穆:和什么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靠近正能量的人,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朝气。


相反的,和负能量的人待一起,你也会慢慢被其传染,变得消极低沉。




夏穆:蒋勋说过: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所以,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相反地,一个在外面如无头苍蝇乱闯的生命,最怕孤独。”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也写过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


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一个人,若学不会独处,不善于自我净化,注定会变得庸俗。


03


个人成长




夏穆: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当你在细节上不断琢磨,不断改进,很多时候你就已经赢了。




夏穆:记得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该活成一团情绪。”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活成了一团情绪,让混乱的情绪控制了你的思想和身体,那么你还有什么能力控制自己的人生?


要知道,生活的高手,从来不让情绪控制自己。




夏穆:俗话说:未雨绸缪。


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能让你在意外真正来临时,能够更冷静地处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9-7-25 13:46 | 只看该作者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
2019
07/25
08:00
国学精粹文摘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有一颗平静的内心,有一颗温柔的心肠,有一颗智慧的头脑。一定经历过狂风暴雨,体验过高山低谷,也见识过人生百态。惟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何种境遇都能充满智慧的刚强壮胆,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弱者普遍易怒如虎,而且容易暴怒。强者通常平静如水,并且相对平和。内心不平静的人,处处是风浪。再小的事,都会被无限放大。一个内心不强大的人,心中永远缺乏安全感。


不够强大,意味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通常表现为:要么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要么活在他人的眼目口舌之中。从而失去独立的判断能力,变得摇摆不定和坐立不安。


要想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需要具备至少以下六大品质特征:


01 高度自律和自黑




为什么不说自信呢?不自信的人,普遍内心比较脆弱。一个自信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事往往带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并时刻充满激情。所有的盲目自信,和空腹自信,都是自以为是。心中要有真才实学,哪怕在不断的试错,但终究能到达攀登高峰的那一天。


人的自信到底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高度的自信,从高度的自律而来。自律又是什么?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来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


除了自律以外,自黑的能力也相当重要。世界之大,什么鸟都有。等你哪一天稍微做出点成绩,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便在背后,唧唧歪歪的议论是非。从最开始的吐槽,到断章取义的论断甚至无趣的黑你。


自黑就是自己嘲笑自己,自己黑色幽默自己。自黑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另类的修养。你必须看透那些无聊恶俗的人,要比他们还会擅长黑自己,待他们自知无趣后,便会羞愧的退场而去。


02 必须经历绝望




经历绝望的意思,就是已经走过这段岁月。也许你还未曾绝望过,并不意味着你不坚强,但一定没有经历过绝望的人坚强。未绝望过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绝望可能是情感、事业抑或无法面对的孤独等等。


“必须” 是一个前缀词,一个重要的状态。“必须”并非主动选择,而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绝望来临时,坦然无惧的接受它,即使当下极其痛苦,甚至失去了自我。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才是值得体验的一种人生。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一些事情,只有经历过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懂得人生的真谛。绝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和激情。经历绝望,但不要被绝望吞噬。相反你要胜过它,如同战胜黑暗,迎接光明一样。


03 培养独处的能力




孤独和独处并不是一件事,是两码事,而且经常会被混淆。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说不擅交际是一种性格的弱点,那么,不耐孤独就简直是一种灵魂的缺陷了。


要耐得住寂寞,不随波逐流。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所谓的成熟,就是你越长大,越能学会一个人适应一切。在独处的时光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并培养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


人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爱他人。如果你不学着与自己对话,便更难和别人交流。越能独处的人,越能面对和理解困境,也越能与他人相处。


04 不设限的思考




你的眼光要比别人远,你的心胸要比他人宽广。天天算计的人生,未来迟早也会被人生算计。


人生如同开车一样,当你比别人快30码,你体会到的感受别人无法感知。人生又如同开飞机,当你比别人高30000英尺,你看到的视野自然不同于他人。意思就是,当你在追求更高更远的美景时,也就不必在意他人短视的眼目。一切自然云淡风轻,不再受影响。


宽阔之后,就不会受狭隘主义的捆绑。自由之后,就不会受形式主义的限制。


05 需要一个信仰




人实在太有限,不论你信仰什么,总归要有一个信仰,否则和动物无任何区别。


在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信仰,只是各自的信仰不同而已。有人信仰权力,有人信仰金钱,有人信仰自我,有人信仰爱情,有人信仰幸福,有人信仰美食,有人信仰党派,有人信仰制度,有人信仰无神,有人信仰有神,有人信仰多神,有人笃信基督...


不管什么样的信仰,都令人值得尊重,但是任何信仰都需要深入了解并相信,才能称之为“信仰”。


智慧和真理,有着天与地的距离。学会渴慕真理胜过追求智慧。真理能使人更有智慧的来看待世间万物,宽容的态度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比坚定的信念奔走人生之路,从容淡定的直面人性的黑暗和世间的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9-7-27 12:5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花卉协会综合各方意见,推荐牡丹为我国国花
2019
07/27
07:17
商务印书馆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8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相信大部分人会说是牡丹。






但你知道吗,牡丹被尊为国花,不过是几天前的事情。


据报道,之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迄今尚未确定国花的大国”,与“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和国际地位不相称。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在中国林业网、中国花卉协会网站和“中国花卉协会”微信公众号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我国国花的意向。广大公众对国花高度关注,积极踊跃参与。


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投票结果统计显示,同意牡丹为国花的居首位,共288747票,占79.71%;第二名,同意梅花为国花的占12.30%;第三名,同意兰花为国花的占2.48%;第四名,同意荷花为国花的占1.89%。而同意菊花、月季、茶花、桂花、杜鹃、水仙等为国花的选项,投票赞成的比例均不到1%。




中国花卉协会现综合各方意见,推荐牡丹为我国国花。


自此,中国国花才确立为牡丹!


相信你对此一定十分惊讶,其实不只是你,大部分网友也是如此感受。


欲推牡丹为国花,有网友震惊“我一直以为牡丹本来就是!”




那么今天就带大家深入的了解一下


我们的国花——牡丹


唐代之前医药学家认知、记载的“牡丹”或许并不是唐代之后画家描摹、诗人歌颂、药书记载的那一朵朵、一丛丛艳丽的“牡丹”。研究中国医学史的日本学者久保辉幸考证,南北朝时期药书所说“牡丹”(又称“吴牡丹”)应该是紫金牛属植物“百两金”(Ardisia crispa)、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之类,而唐代之后一直到今天大家熟悉的是芍药属植物牡丹花(Paeonia suffruticosa)。


从植物学角度来说两者归属不同,枝、叶、花、果的形态差异很大,紫金牛属植物的花朵小,并不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两者只有根部有些类似,都呈红色。关键的证据是,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的著作《本草经集注》说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这种巴戟天属茜草科植物 “状如牡丹而细”,而它与芍药科牡丹在外形上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古人却认为两者相似,这证明陶弘景所说的“牡丹”和今天的芍药科牡丹应该有很大差异。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游名山记》佚文中也说江南“竹间水际多牡丹”,而芍药科野生牡丹主要生长在中国西北部,在江南湿暖环境下不可能野生成活。




初唐《新修本草》记载,“京下谓之‘吴牡丹’者是真也。今俗用者异于此,别有臊气也”,可见唐代初年官方正统医药界还认为用作药材的正牌牡丹是 “吴牡丹”—长在江南吴越之地的紫金牛属植物的红色根部,而中原不容易得到江南之物,民间医生就用长安周边野生的、根部也发红的芍药科属植物冒充入药,但和“吴牡丹”不同的是芍药科植物根部的芍药酮会散发明显的臭味,官方医生用这个特点辨别真假。唐初中原地区民间采药贩药的人只是让芍药科牡丹冒充“吴牡丹”之名入药,而真正让芍药科牡丹大翻身成为观赏花木并完全侵夺“牡丹”名称的是女皇武则天。


明代小说里杜撰说女皇武则天曾在冬天下诏百花必须连夜开花,独有牡丹拒绝,这当然荒诞,但倒也关联一点真实的历史背景,那就是武则天的确是第一个欣赏芍药科牡丹的著名人物。她的家乡山西并州的寺院多种植这些野生的牡丹用来观赏,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权后她命人将牡丹移栽入洛阳的上林苑,带动权贵富豪乃至一般百姓纷纷在自家庭院种植,每到暮春时分各处花圃就成为游人聚集流连之处,这便成为洛阳的时尚盛事。之后唐玄宗则把这种风尚引入长安,唐代笔记小说《松窗杂录》记载:“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皇宫沉香亭畔牡丹等鲜花盛开的时候他诏来翰林学士李白写“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这样的助兴诗歌传唱。当时洛阳人宋单父善于种花,曾应唐玄宗之召在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各不相同的牡丹。“木芍药”—芍药科牡丹—的流行和大量种植改写了人们原来的认知图景,宋代以后药书里牡丹已经成为芍药科牡丹的专名,之前药书里的正牌紫金牛属“吴牡丹”反倒被排挤,只能叫“百两金”这个俗名了。两者的“混杂误认”“名称交换”与医药经济的发展、南北分隔、统一与知识的建构、权力与时尚的互动紧密相关,可见其关涉的“文化”的形成之奥妙。


而在南北朝之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古墓出土的医简中已有“丹皮”入药治疗“血瘀病”的记载,用红色的药物治疗有红色症状的病,这可能和当时影响很大的“五行”“五色”观念有关,或许可以参照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在《金枝》中总结的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进行解读。东汉人编纂的《神农本草经》里也提到“牡丹”,具体指哪一种药材、植物并不是特别清晰,还提到其别名“鹿韭”“鼠姑”,可见是当时常见的野生植物,还没变成权贵院子里的植株。


就现代植物分类学来说,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植物,野生的好多种芍药属植物在亚、欧、美洲都有分布,中国是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国家之一。唐代人们把牡丹和芍药加以区分,大概把花朵大、枝干高的叫作“木芍药”“牡丹”,把花比较小、花期稍晚的草本蓄根植物叫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后来也有人把类似牡丹、在秋天开放的芙蓉花叫秋牡丹,按现在的植物学分类来说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古今文人谈及芍药花时喜欢追溯到《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 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 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对春秋时候的郑国人来说,农历三月上巳节正值河水解冻、万物萌发,人们在这一天到溱河、洧河边泼水求吉,希冀用香草祛除不祥。这期间也是青年男女嬉戏恋爱的日子,已婚和家有丧事的除外其他人都可以去参加。自然,这位女孩的心也像哗啦啦的水流荡漾起来,她按捺不住去叫心爱的男子一起去河边看热闹,男子开始还故意唱反调逗弄,女子情急之下说河边人来人往乐趣多多,于是他们就一起去玩,临分开时男子还送一种叫“勺药”的东西作为爱情信物。




《牡丹》,清代,纸本设色,赵之谦,辽宁省博物馆藏


古代的道德家说这个地方的民风恶劣才有这样直白的民歌,可是用今天的眼光看实在算不了什么,比现代人在情人节的各种造作言辞清淡多了。可是这对两情相悦的男孩女孩相赠的并非今天我们熟悉的 “芍药花”,而是那时候流行的某种香草植物,可以留存萦绕的香气显然要比仅仅盛开一时的鲜花更绵长美妙。


大概是在汉朝人们才用“芍药”这个名字来定义我们现在看到的多种芍药属花木,那时候长安就有人种植芍药,晋代已有重瓣品种出现,这期间牡丹还没有从芍药中分化出来。唐代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些植物的观赏性,尽力想让它开大花、提早开放,于是不断选育,分化出两个不同的系列:花朵更大的牡丹的叶子宽,正面绿色背面有点黄绿,而芍药的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牡丹的花朵着生于花枝顶端,多数每个枝头就一朵,而芍药的花可以生在枝顶或者叶腋,往往好几朵在一起;牡丹的枝干比芍药矮和粗,过冬不会枯死,而芍药露出地面的茎不能越冬,只有埋在土壤中的纺锤形块根还维持生命,等到来年早春重新抽出新芽长出地面;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谷雨前后开花,而芍药开花要晚两周。所以江南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药”之说。


花大、色艳、香浓的牡丹在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盛极一时,芍药只好屈居下风,留下小牡丹这个别号。隋唐以后扬州以芍药花出名,宋代人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以及“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回头再看牡丹和芍药的分化过程,就像月季和蔷薇的分化一样,当人们在园林种植、欣赏某种植物,就有相应的制度—无论是皇帝的命令还是权贵富豪的购买—激励人工加速培育进程,然后随之产生知识上的不断细化和深化发展。对观赏植物进行选育、嫁接时,花朵变大、花色增多、开花期提前往往是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唐代牡丹的品种出现大爆炸,就是因为那时候牡丹价格昂贵,“数十千钱买一棵”,顶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量,这给了花农们足够多的动力。而芍药可能还主要是作为药材使用,所以培育方面的改进要慢很多。


既然武则天、唐玄宗以下的权贵富豪如此欣赏牡丹花,那花农也就不断培养选择那些世人欣赏的特性,比如花大色艳、芳香浓郁,不断栽种、选育、杂交,让它们在花园里争奇斗艳。和牡丹一样花朵娇艳的荷花没有引起如此狂热的爱好,按照刘禹锡的说法是“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指荷花)净少情”,可是我宁愿从季候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对北方的长安来说,每年农历四月牡丹开的最盛的时候,也是可以脱掉臃肿的冬衣、穿得漂漂亮亮到户外冶游的时刻,人们怀着欢快的心情面对花木和世界。


李唐王室崛起于关陇黄土塬上,黄河中下游的陕西、洛阳一带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适宜牡丹生长,在这里生活的王室权贵和江浙士人爱好不同,后者对芍药属的牡丹就没有如此欣赏。当然也有审美文化上的原因,当时皇家钟爱艳丽的色彩,对金、碧、紫的刻意追求表现在他们的壁画、仪仗、衣服甚至画在脸上的“红妆”上,鲜艳的牡丹也比梅花之类的小花适合映衬当时宏大的宫室、仪仗。每到暮春,长安、洛阳的人们摩肩接踵去观看牡丹花开,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显然从皇室到民间都追捧它,于是也刺激了种植业的发展,“人种以求利,本有值数万者”。据说当时还有人把牡丹嫁接在椿树上,高丈余,可于楼上赏玩,称为“楼子牡丹”。


唐代以后最负盛名的是洛阳和菏泽的牡丹。欧阳修、司马光都称颂过洛阳的牡丹,在北宋的时候与扬州芍药齐名并称“天下第一”。虽然牡丹是武则天首先下令在洛阳引种,但文人却刻意贬低这位女皇的作用。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说:“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执意要在牡丹的富贵寓意之外再增加劲骨刚心的象征精神。现在洛阳、菏泽仍然以牡丹种植著称,也各自有旅游项目“牡丹节”,都弄得无比盛大,我曾经去参观过菏泽牡丹节,几百种牡丹的确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如“酒醉杨妃”的红装素裹,“姚黄”的端庄典雅都很可观,至于粉紫同株的“粉二乔”、随着花期变色的“娇容三变”就有点过于刻意新奇了。


古人喜欢用颜色、形态、结构类似的东西来比喻性地命名牡丹的品种,撇开花的样子不说,光是“庆云黄”“玛瑙盘”“御衣黄”“淡鹅黄”“观音面”“醉杨妃”“睡鹤仙”这些名字就够人遐想的。从《洛阳风土记》的记叙可以看出来,诸如苏家红、贺家红、林家红之类,都是当时富家大族以养花为风尚催生出的产物,他们竞相培植新奇品种,诸如“姚黄”“魏紫”这样的新鲜品种会在几天内名动全城,“姚黄”当时珍贵到一年才开几朵花,想必要比今天手工精制的宾利汽车还珍稀。


观赏的芍药科牡丹据说是9世纪初由空海和尚从中土传入日本,主要栽种在佛寺和达官显贵的苑囿中,也如唐人作为“富贵花”来欣赏,到德川时代才扩散到民间。江户时代(1603~1867年)日本嫁接选育出“寒牡丹”等新的品种,后来欧洲人也是首先从日本引进牡丹品种。20世纪前后这成为日本花木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曾大量出口欧美。至今日本东京的安部牡丹园,奈良的长谷寺、石光寺,须贺川牡丹园,新西井大师牡丹园等还以牡丹花著称,每年四五月间是赏花的热闹处。欧洲人最早了解牡丹花、芍药花是在从中国进口的丝绸和瓷器上所见的装饰图样,直到165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代表来中国访问期间亲眼看到了牡丹,回国后还曾公开报道。大约在1786年,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主管约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看到报道后就让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亚历山大·杜肯(Alexander Duncan)在广州帮忙收集牡丹,第二年送到了邱园。1789年便有一株开出了高度重瓣的“粉球”牡丹,这是最早进入欧洲的中国牡丹花。




19世纪英国又引进过中国其他品种的牡丹,但牡丹没有如月季、山茶、菊花一般受到更广泛的欢迎,也许是因为它缺乏菊花那样集中、高饱和度的色彩,分散的花形也没有月季那样的冲击力和持久性。倒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从欧洲、日本大量进口牡丹在公私花园种植,植物学家和园艺家桑德斯(A. P. Saunders)还成功地把黄牡丹和紫牡丹与日本牡丹品种杂交,获得了一批从深红、猩红、杏黄到琥珀、金黄和柠檬黄等不同颜色变化和组合的种间杂交后代,选育出70多个新品种。但牡丹似乎并不适应美国大多数地方的气候、土壤条件,反倒是芍药非常适应当地的环境,种植和使用更为普遍,芍药鲜切花常被用于婚礼等重要场合。


以上内容选自《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9-7-27 17:38 | 只看该作者
你的磁场,锁定了你的命运
2019
07/27
09:00
伍佰艺书画艺术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5


图 / 网络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人的气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力一样,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这种气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的人生,这种气场是怎么形成的?


你的观念,你的信仰,你的环境,你的朋友,你的呼吸,你吃的食物,你的欲望,你的静息与睡眠等都会影响你的气场,这些气场就形成你的气质、你的运气、你的命运。


一个人的气质很好,外表精神,有修养,有道德,这个人的气场就好,就会吸引好的事,吸引好的运气。


相反一个人如果气场不好,则外表人没精神,委靡不振,做事没效率,如果气场再坏就会走霉运,不好的事情总是发生在他身上,干什么都不顺,喝口凉水把牙给塞了。




那么什么能影响我们的气场,结合我的所学,给大家归纳几点:


1、意 念 场


你想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就有什么样的气场,这也就是吸引力法则。


你的思想吸引你想要的东西,你是积极向上的思想,你的气场就是积极向上的,你的思想是消极负面的,你的气场就是消极负面的,同时吸引消极负面的人和事,所以要加强你的正能量场,就要有积极正面的思想。


具有赚钱意识的人经常吸引金钱,而具有贫穷意识的人总是引来贫穷。通过你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它们将为你所意识到的事物打开通道,无论富有或贫穷,都恰如你所想的状况那样满足你。


一个人在心里怎么想,他就会是什么样。你一直很害怕的事物总是向你走来。也就是说"你所强烈意识到的事物总是会来到你这里。


思想是因,与你思想相一致的人生和境遇就是你的果。你的因会吸引来果,这就是种瓜得瓜,你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


知道这个法则的原理后,你就会运用思想的巨大能量来追求你所想要的一切,你会变得有自信,你会知道世间的因果法则,你会懂得正确积极正面的运用你的思想,人的心脑合一、身心开放后振频就强了,与天地意识信息振频就通畅了。


人体就是一个很敏感的信息场,无时无刻都在与外界的信息、能量进行交换。




2、爱 的 气 场


爱是宇宙间最强大的气场,因为它和宇宙和谐一致,爱是你身上正面的气场,只有发出爱你才会吸引爱,所以不要只爱你自己的那么小我,要爱周围所有的人,爱你的朋友,父母,爱人,亲人,同事,爱你的敌人,爱地球万物,一花一草,你发出的爱越多,你积聚在宇宙间爱的气场就会越大,同时你收获的爱也就越大。


爱是一种物质,一种气场,你发出爱,宇宙就有你爱的气场,一个人积聚的爱的气场越多,他就会吸引更多的爱。


当你有困难有危险的时候,宇宙会发出各种信息让你感知到,这就像灵感一样,灵感发生于有爱的地方,孩子和妈妈,双胞胎,恋人和朋友。


只有两个人的爱的意识体的气场才能让们能够相互共振,虽远在天涯,但爱让意识体联系到了一体,他有危险他会知道,他有爱他会感知得到。




如孩子有危险,妈妈会感到有些不舒服,你某一天想起一个远方的一个朋友,忽然你的这个朋友打电话给你,两个相爱的人虽远在天涯,有时也会感知到对方的爱!


一个人广做善事,他就积聚了宇宙间的爱的气场,当他有危险时,他的潜意识会有感知,身体哪方面不适或出现信号,让他知道,然后避免灾难,就算真有灾难,他也会化险为夷!


宇宙间有一个强大的法则就是吸引力法则,你的思想是有气场有能量有吸引力的,你想什么,你就会发射到宇宙中去,宇宙就会响应你的想法,给你想要的!


而爱是宇宙间最强大的气场,你发出多大的思想,宇宙间给你的气场就会有多大。一个广做慈善发出爱越多的人,他得到爱的气场就会越大。


做任何事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为,这和佛家的因果思想是一样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宇宙是圆的,宇宙是有因果法则的,有付出就有回报,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




3、正 能 量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大量的“负能量”人!


偶尔也会幸运地遇到正能量高的人,他们总是那么积极乐观,总是那么快乐,总是那么具有影响力。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换游泳池不能解决问题;


一个不会做事的人,换工作解决不了根本;


一个不懂经营爱情的人,换男女朋友也没有用;


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变一切,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


其实,无论你是谁,你爱的是那个你自己;你喜欢的亦是你自己。你爱恨的,都是你自己。你变了,一切就变了。


你的世界,是由你创造出来的,你的一切,都是你创造出来的;


你是阳光,你的世界充满阳光,你是爱,你就生活在爱的氛围里;你是快乐,你就是在笑声里。


同样的,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责、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狱里;人的意念如此重要,你一起心动念,整个世界都变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神魔就在一念之间。


正能量: 活力、精力充沛、兴奋、热情、全神贯注、多姿多采、正面挑战、内外合一、自我提升、提升他人,淡定,担当,冷静、平静、宁静、放松、焕然一新、和谐等。


负面能量:愤怒、怀疑、沮丧、担忧、急躁、压力、负面的挑战、所有的事情都是问题、关系是挑战;怨恨、后悔、内疚、嫉妒、自卑、绝望、挫败、羞耻、尴尬、责怪。


所以,一定要记住,你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就要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7-29 11:57 | 只看该作者
林语堂: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连颜值都差很远
2019
07/29
06:00
明伦书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01


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


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一个人如果能在十二小时之中,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两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是和旅行一样的。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


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


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在我看来,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02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如果他对自己说:“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可,我非读索福客俪的作品不可,我非读艾略特博士的《哈佛世界杰作集》不可,这才能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


他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读罢,好像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03


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山谷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


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


我们只觉得那个头额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


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道”,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


读书跟吃东西一样,“此人吃来是蜜糖,他人吃来是砒霜”。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




04


所以,永远记得,这世间上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


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一定应当在合适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


孔子曰:“五十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候尚不可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的训言的冲淡温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读者自己成熟的时候是不能欣赏的。


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




05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实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


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


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


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


苏东坡说,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抱着同样的观念。


当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诗集里,发见一个名叫徐文长的同代无名作家时,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来,他的朋友开始拿那本诗集来读,也叫起来,于是两人叫了读,读了叫,弄得仆人疑惑不解。


所以,人们才会说,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


艾略特说她第一次读到卢梭的作品时,好象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尼采对于叔本华,也有同样的感觉。




06


只有这种读书方法,只有这种发现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像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


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


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


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


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


过了几年之后,这种魔力消失了,他对这个情人有点感到厌倦,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文学情人;到他已经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


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




07


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


有一个实行苦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个学者在夜间读书的时候,叫一个丫头站在他的旁边,看见他打盹便唤醒他。


这真是荒谬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


把大针刺进小腿或叫丫头推醒他,对他都没有一点好处。这么一种人已经失掉一切读书的趣味了。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读书的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答案。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




08


宋代大学者欧阳修说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马上,和厕上。有一个清代的著名学者顾千里据说在夏天有“裸体读经”的习惯。在另一方面,一个人不好读书,那么,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正当理由: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


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


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




原载《生活的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8-2 15:40 | 只看该作者
罗贯中十大名言,不愧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2019
08/02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罗贯中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1、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老虎争斗,必然有一只要伤亡。


2、外君子而内小人。


外表上看去很像正人君子,实际上却是奸诈的小人。


3、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勇将不因怕死而苟且求免,壮士决不毁节而偷生人间。




4、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强手之中,还有更强的对手;用诡诈之术的人,还会碰到能识破诡诈之术的人。


5、紧行无好步。


走路急了就走不出好步代。


6、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连很小的鹪鹩鸟还有一枝可供栖身,狡滑的兔子也有三个洞穴可以藏身。


7、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但赔了夫人,还损失了兵将。


8、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作大事业时吝啬自己的身体,见到小利却忘了生命,这不是真正的英雄。




9、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


金银财物不能动摇他的心神,爵位俸禄不能转移他的志向。


10、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了,不得不发射出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8-4 11:56 | 只看该作者
一篇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好文!
2019
08/04
07:21
国学经典智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在纽约这种大城市开出租车,肯定充满许多有趣或奇怪的经验。出租车将乘客从这个地方载到那个地方,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式各样的要求。


一名纽约的出租车司机,某日就接到一通奇怪的乘客叫车,这次的经验让他印象深刻,感慨许久,于是在网络上匿名分享这个经验。


我接到电话,要前往一个地址载客。到达地点后,我按了按喇叭,但没有人出来。我打了电话,但电话没有通,我开始有点不耐烦。


这是我下午准备接的最后一单,很快就要到休息时间了。我几乎已经放弃、准备直接开走。


但最后想了想,还是留了下来。


我等了一会,下车按了门铃。不久后,我听到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说:“请等一下。”


我在门口等了一阵,大门才慢慢打开。我看见一个娇小的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猜她至少90岁了。她手上拿着一个小行李箱。


我向内瞄了一眼,惊讶地发现公寓内的景象。那里看起来简直像没人居住,所有家具都盖上了布,四面墙光秃秃的,没有时钟、没有装饰、没有照片或画,什么都没有。


我只看到角落堆了一个箱子,里面都是老照片和纪念品。


“年轻人,可以麻烦你帮我把行李箱拿上车吗?” 老太太说。


我将行李放进后车厢后,然后回来扶着她的手臂,带她慢慢下楼走向车子。她感谢我的帮忙。


“应该的。” 我说,“我对乘客都像对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老太太笑了,“噢,你真的很好。”


她坐进车内,给了我一张地址,并要求我不要走市中心的路。


“但那样我们会一直绕道。” 我向她说。


“没关系,我不赶时间。” 她回答,“我要去的是安宁疗养院。”


她的话让我有些吃惊。


“安宁疗养院不就是老人等死的地方吗?” 我心里想。


“我没什么亲人。” 老太太继续说,“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那一瞬间,我决定关上里程表。“所以我应该怎么走?” 我问道。


..... 结果,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们都在城市近郊穿梭。


在车上,她指给我看她曾做过柜台的饭店。我们经过许多不同的地方,她和丈夫早年住过的房子,还有一个她年轻时曾去的舞厅。


经过某些街道时,她也会请我开慢点,好奇地从窗户内张望,什么话都没有说。


我们几乎绕了整个下午和傍晚,直到老太太终于说:“我累了,我们前往目的地吧。” 在开往疗养院的路上,我们一句话都没有说。


安宁疗养院比我想象的还小。抵达后,有两名护士出来迎接我们。她们拿来一张轮椅,我则搬着老太太的行李。


“这趟车总共多少钱?” 她一边问,一边翻找着手提包。


“不用钱。” 我回答。“但你也要养家。” 老太太说。“还会有其他乘客的。” 我笑着对她说。


我几乎来不及思考,就给了她一个拥抱。她紧紧抱住我,“你让一个人生几乎走到最后几步路的老人,感到十分幸福,谢谢你。” 她红着眼眶说道。


我和她握了手道别。回程路上,我发现自己在市中心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也提不起载客的精神。


我一直思考,如果当初我没等到她?如果那时我找不到人,就直接开走了,她该怎么办?


现在当我回想起那一天,我仍然相信我做了重要且正确的决定。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不停地被忙碌轰炸。


我们得做更“重要”的事,更快、更有效率。但这位老太太,让我真正体认到了那安静、有意义的片刻。


同时也让我感伤,人生最后旅程的那种孤独和怅然。


我们都必须花时间与自己相处,享受我们的人生。我们都应该在急忙按喇叭前,更有耐心地等待。


然后,或许我们才会看到,真正重要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1:41 | 只看该作者
常用的47个诗词古文典故,你值得拥有
2019
08/07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9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0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1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2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13连理枝、比翼鸟


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4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5问鼎


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16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17三尺


是法律的代名词。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18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9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0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21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两方面: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2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23执牛耳


用“执牛耳”指盟主。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24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25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


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过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26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7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


28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29壁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30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31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32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33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34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35班马


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6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37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38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39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40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41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2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43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44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45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46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47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8-8 09:33 | 只看该作者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2019
08/08
06:46
国学经典智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没有人会一直给你依靠


总是依靠别人,是不会有安全感的。无论是父母、亲人,还是朋友,都不会一直陪着你身边,你有困难时,他们不会随时随地都能出现,帮你解决。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你无法要求别人一直给你依靠,别人也无法做到设身处地的帮助你。




总是依靠别人,你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强大?


等到下次遇到问题,即使是同样的问题,你还是不能解决,还是要求助于别人。只有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升自己,让自己强大。


靠别人,实际上是一种赌博


依靠别人帮你解决问题其实是一种赌博。因为你在一开始就将主动权交给别人,之后别人尽多大努力帮你,能帮你帮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不是你能控制的,只能看对方怎么做。


这样一来,依靠别人会有很大的风险。如今的社会,人人都深不可测,轻易相信别人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依靠别人,就意味着输赢的主动权在别人那。




只有靠自己,人生才不会输


凡事靠自己,人生才不会输。遇到困难,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靠自己,你就会抓紧时间,立刻采取行动,并且做到全力以赴,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就算你没有克服困难,在这其中你一定也学到很多,下次在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一定可以沉着应对,久而久之,你就是人生赢家。




所以,


你想买什么,尽量花自己的钱;


你想去哪里,脚在你身上,自己迈出那一步;


你喜欢谁,就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别人的喜欢;


“最能靠得住的还是你自己,别人再牛,也不能帮你解决所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4:51 | 只看该作者
理工男算出宋词密码,三秒可做诗词歌赋
2019
08/09
00: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7
网友算出99个宋词常用语,宋词密码在手3秒作诗赋词 。你羡慕那些出口就会吟诗的文人吗?现在可以不用再羡慕他们了!




因为有一位理科生“yixuan”闲来无事,把《全宋词》拿出来“捣鼓”,算出了其中的99个高频词汇。熟记这些高频词,你就可以随性所欲进行创作了!你还可以用“无序”的数字来创造一首“美妙绝伦”的宋词,圆周率也可以哦!


频率分析算出宋词高频词 署名为“yixuan”的网友在个人博客里写道:“突然想看看宋词里面什么样的意象是最常见的,比如可以做个频率分析什么的。当然文本挖掘需要分词,我没法在其中花太多时间,于是想出了一个土办法。宋词的句子都很短,如果穷举可能的字的组合的话并不是太多,况且最常见的词语一般是两三个字,这样可能的组合就更少了。”比如“犹解嫁东风”这句话,可能的二字组合是 “犹解”“解嫁”“嫁东”“东风”,三字组合是“犹解嫁”“解嫁东”“嫁东风”,词的字数越多,可能的组合就越少。如果把每句话可能的字的组合都列举出来,就可以整体统计频率了。”大家一致分析这位网友一定是个理科生。


随后,“yixuan”贴出了他算出来的高频词,排在前面的分别是:1.14852.东风(1382)3.何处(1230)4.人间(1202)5、风流(857)6、归去(812)7.春风(802)8.西风(779)9.归来(771)10.江南(765)……至于为什么第一名是数字,他解释:“排在第一的是无效字符,这跟数据源有关。”这个结果一出来,一位网友就一语道破了 “玄机”,“原来,最流行的宋词就是‘东风何处在人间’啊!”


生日数字也能改编成诗词,还有更绝的呢!署名为“达芬奇的鸡蛋”的果壳网友不知怎么地,就想到了拿大家都会背一点的圆周率进行创作,两个数字一断,对照高频词表,一首“华丽丽”的词就出来了!还附上了说明,特别像模像样。看完这首诗,网友们一边膜拜,一边自己的创作灵感也被打开了。


“丘寒”留言道:“试着用某个号码创作了一首:天上相思,芳草年年,昨夜江南,回首一笑多情。”“零Ronnie”很有创作激情:“我的生日:年年江上,江南春风;我的手机号:明月芳草去年,江南阑干归去……还真挺上口的!我也能做诗人了哈哈!” 理科宅男欢呼消灭文科生。可是这么一来,文科生又不淡定了,一群文科生跳起来反击。“雯名霞迩”大叫:“统统拖出去,斩了!这让学中文的人情何以堪啊!”“Rockfish”代表理科生还击:“理科宅男们消灭文科生的日子到来了!拿起你的计算器,消灭文艺青年吧!”“可可”童鞋呼唤:“就让科技小清新来得更猛烈些吧!” 还有一群网友七嘴八舌讨论着。“沌世界”淡定地说:“不知宋词的粉丝看了是不是有一种偶像破灭的感觉。”“家杰仕”童鞋也总结道:“文艺男女已经阻止不了技术宅作诗了!”


附:宋词高频词汇和数字代码




1空 21一笑 41深处 61一片 81不是


2东风 22黄昏 42时节 62桃李 82时候


3何处 23当年 43平生 63人生 83肠断


4人间 24天涯 44凄凉 64十分 84富贵


5风流 25相逢 45春色 65心事 85蓬莱


6归去 26芳草 46匆匆 66黄花 86昨夜


7春风 27尊前 47功名 67一声 87行人


8西风 28一枝 48一点 68佳人 88今夜


9归来 29风雨 49无限 69长安 89谁知


10江南 30流水 50今日 70东君 90不似


11相思 31依旧 51天上 71断肠 91江上


12梅花 32风吹 52杨柳 72而今 92悠悠


13千里 33风月 53西湖 73鸳鸯 93几度


14回首 34多情 54桃花 74为谁 94青山


15明月 35故人 55扁舟 75十年 95何时


16多少 36当时 56消息 76去年 96天气


17如今 37无人 57憔悴 77少年 97惟有


18阑干 38斜阳 58何事 78海棠 98一曲


19年年 39不知 59芙蓉 79寂寞 99月明


20万里 40不见 60神仙 80无情 100往事




《清平乐圆周率》π=3.1415926…… (1415)回首明月, (一看就是抒情诗) (9265)悠悠心事空, (果然,貌似失恋了) (358979)故人谁知寂寞。(触景生情) (323846)风吹斜阳匆匆, (回忆那天下午的艳遇) (264338)芳草平生斜阳, (平生见过最美的太阳和芳草,都是因为那里有你的身影) (327950)风吹寂寞今日。(到现在就剩我自己) (288419)一枝富贵年年, (好花美丽年年开,好景宜人不常在) (716939)断肠长安不知。(我的思念远方的你可知道) (注:诗词后为网友配的说明) 《如梦令根号二》=1.41421356…… (414213)深处时节千里, (562373)消息当年鸳鸯。(0950)归来今日, (488016)一点无情多少。(8888)今夜,今夜 (724209)而今时节归来。




都来为自己作首词。如果你是1983年1月20日生的,对照编号,你的生日词可以是:“年年肠断,(空)万里。”也可以换一种排法,变成“19,8,31,20”也就是:“年年西风,依旧万里。”或者其他排法均可。如果你觉得这样还是不过瘾,可以再精确到小时、分、秒。


除了用生日作词,手机号、身份证号码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快来一起吟诗赋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10:49 | 只看该作者
心烦的时候,看看这三句话
2019
08/10
07:06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经典散文精选美文,我们一起品读。


本文来源于:读散文赏美文dusanwen.cn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人生在世,很难事事顺心。


不论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总有心烦的时候。


为生活烦恼,为子女担忧,看不到明天的希望,不清楚人生的意义。


心烦意乱的时候,不妨来看看这三句话。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能努力绽放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第一句:你的时间很贵,别浪费在烂人烂事上


街上有两个人因为几匹布争吵不停。


买布的人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


卖布的则说:“三八二十四,你必须得给我二十四个钱!”


他们从清晨吵到了中午依旧没有结果,惊动了过路的县令。


县令弄清楚缘由后,让捕快将两人各打二十大板。


卖布的人十分不满,追问县令,明明是买布的错,是他蠢,为什么要打我?


县令说,你跟一个连三八二十四都不知道的人能纠缠上半天,扰乱交通,不打你打谁?




心就像一辆马车,烦心事装得越多,马车就跑得越慢。


不如把不重要的事放下,把不必要的人看轻。


你的时间很珍贵,千万别浪费在和烂人烂事纠缠上面。


短短一生,还有很多风景等你去看,还有很多美好等你收藏。别再为不值得的人耗费时间。


不管是因为什么不开心,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至少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情。


再没有什么比开心健康地活着更幸福的事了。想想自己拥有的一切,别跟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置气。


要时刻记得:时间很贵,别轻易浪费。




第二句: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释


作家李尚龙曾经说过:“永远不用和不属于自己的一类人过多解释,那纯粹是浪费时间。”


几年前,刘亦菲凭借电视剧《金粉世家》走红,之后又饰演了王语嫣、小龙女等经典人物形象。


在她大红大紫之后,丑闻和谣言也扑面而来。


有人说她14岁就被秘密包养,也有人说后台很厉害,还有人造谣她是个变性人,甚至连图片都修的真假难辨。




一开始,刘亦菲还站出来坚决否认,可是,自以为解释得清,实际却越描越黑,徒增了谣言存在的时间。


后来刘亦菲干脆不作回应了,而那些谣言也不攻自破。


不解释,不多说,不是懦弱,而是明白,人与人之间认知的差距,不是可以靠语言能衔接的,因为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世界很大,人有三六九等之分,你无法改变身边人的品性和素质,但庆幸的是,你有选择远离他们的权利。


不与他们做无谓的争辩和纠缠,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把时间,留给等你的人;把心事,说给懂你的人;把坦诚,拿给信你的人;把情义,送给帮你的人!


交谈得来的朋友,守靠得住的感情,活出最好的自己!




第三句:烦恼只是一时,美好正在路上


泰戈尔曾说: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时区里都有属于自己的步程。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最值得一看的演讲: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个叫塞翁的人。


一次他的马跑丢了,大家都来安慰他,塞翁却说:“这不见得是件坏事呢?”


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了一匹更好的马又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


老人却说:“这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


后来,果然因为这匹好马,他的儿子摔断了腿。


当人们又去安慰他的时候,这个老人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


最后,过了一年,边塞爆发战争,青壮年男子都去参战,因战争而死去。


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免于征战,得以保全性命。




很多事情,既然发生了,就无法改变。与其忧心忡忡地过,不如释然,开心一点,坦然一点,面对眼前的一切。


因为不开心也是过一天,开心也是过一天,生命和时间的流逝,并不能转圜。


人呢,这一辈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你不知道下一刻,会不会是世界末日,如果不在有限的时间里善待自己,真的对不起过去这么多年,辛苦地走过来。


要坚信,烦恼终将过去,美好一定即将来临。




我们都是空手来到这世界,最终也要赤手离开这世间,每一分拥有都是馈赠,每一份失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安排。


遇见欢喜的事,教会你善良;遇见悲伤的事,也让你成长。


人只此一世,如果总是活在焦躁和烦闷中,那这一生未免太过漫长无趣。


所以,别总跟自己较劲,想开一点,天大地大,开心最大。


以后的日子,希望你能学着开导自己、劝慰自己,凡事看轻看淡些。


希望我们都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少烦恼,少纠结,从容坦然地,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11:53 | 只看该作者
最好的人生,能讲究,也能将就
2019
08/10
06:31
国学经典智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来源:诗词天地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


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中年以后,从北到南,却是接连被贬,直到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


就是这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却被苏轼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


身处顺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能讲究。


身处逆境,他能承受最坏的,能将就。


这份豁达和修养,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不由得一赞三叹。




从学士到农夫


在仁宗嘉祐二年,苏轼考中进士,在参加考试的三百八十多人里名列前茅,很多人穷尽一生,也未必能进士及第,可那年,苏轼才只有二十岁。


欧阳修对他的文章赞赏不已,但是因为误认为是好友曾巩所写,为了避免闲话,把他列在了第二名。


考中之后,考生要修书一封,感谢恩师,苏轼也不例外,欧阳修读完苏轼的信后,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他甚至还对自己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之后,无人再谈论老夫”。


欧阳修的推崇,让苏轼很快就名动京城,他一下变得炙手可热,人们争相传诵他的文章,私下里人们找他题字,宴会上歌女找他填词,人们以为东坡手里会一直握着笔,写他的锦绣文章,谁料想,不久之后,笔被搁下,他被迫抬起犁头,从学士变成了农夫。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在一篇谢表中对新法多有不满,因此被新党构陷,寻章摘句,竟然被罗织成欺君罔上的死罪。幸得高太后求情,王安石声援,苏轼才侥幸逃得一死,被贬黄州。


苏东坡带着一家老小在黄州落脚,黄州是一个穷苦的小镇子,过去优渥的生活自此绝缘,从云入泥,心理落差之大,外人着实无法想象。


因为生活拮据,他不得不开垦荒地,自己种粮食吃,建筑房屋、自己打井、移栽树苗,筑造水坝,俨然老农一般。


这是苏轼这一生第一次下地务农,他顶着太阳耕田、插秧、灌溉,以前手里拿着精致的毛笔,书写的是众人称颂的文章,如今却是扶着沉重的牛犁,在山野中耕田。


他写道: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但是,他却并没有被生活打倒。他很快接受了现实,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农夫。


看到地上冒出麦苗,他会欢喜的像个孩子,看到稻穗饱满,他会得意满足。


东坡田里耕作,越来越觉得自己像当年避世隐居的陶渊明,他甚至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改编成一首歌,然后教给一起耕作的农人来唱,他自己拿着小棍,在牛角上打着拍子,和大家一起唱,一时间,山野之中到处是欢声笑语。


其实,人之最大的不自由,是心灵的不自由。


如果心灵没有达到自由的境界,身到何处,也是不自由。


可怕的是看不透生活,可悲的是在失败中不能自拔。


而一个智者,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从羊肉到猪肉


宋代宫廷规定:“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


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宰羊280只,到宋神宗时虽引进猪肉消费,但一年仍要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不及羊肉的零头。


至于一般的士庶贫寒,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是宴请贵客的时候,才能咬咬牙买来尝尝鲜。


猪肉因为寄生虫和味道的原因,不受大家的喜欢,只有下层劳苦人们才会买来吃。


苏轼在京城时,无论是皇家的赏赐,还是宾客宴请,吃的都是上好的羊肉。


在黄州,因为甚是贫穷,苏轼根本买不起羊肉,没办法,他只能选择吃猪肉。


他说: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因为当时猪肉并不好吃,所以苏轼煞费苦心,开发了新的做法,他饶有兴趣的写下《猪肉颂》: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如今,东坡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而东坡那份乐观的精神,也鼓舞着在逆境中前行的每一个人。


做事讲究的是“事来心应”“事去心止”。


“事来”,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应从容应对。


“事去”,只要事情做过了,不论好坏都已过去,不管高兴或悲伤都已无益,就应做到“心止”。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境,我们的人生,就是自由自在的了。


最好的砚台,最坏的书房


苏轼诗词绘画无一不精,在艺术上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正因如此,他自己对砚台十分讲究,他一生收集了很多名贵的砚台,比如,苏轼曾经用的一方端砚,呈瓦形状,色如猪肝,中有冰纹,敲击有铿锵之声,犹如石磬,正上方雕着一个独角兽,面如狮,下巴有须,五爪登云,二目观日,可谓精美绝伦,并且还有藏宝篆书小印,可谓价值连城。


曾经的苏轼,写诗作文一定要匹配最好的砚台,他在这方面的讲究也是当时大部分文人不能比的。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以62岁高龄被放逐到海南岛,海南地处蛮荒,文教不兴,在历史上从未有人科举及第,于是苏东坡身体力行,办教育、开学堂。很多人听说苏东坡在海南授课,不远千里追到海南,跟随苏轼学习。


而当时,苏轼的砚台大多都已经遗失,他甚至连一个像样的书房也没有,很多书都只能靠他自己手抄,当地又闷又热,他经常汗流浃背地抄书,一抄就是大半天,汗水浸透衣裳,他也毫不在乎。


他能用最好的砚台,却也能用最坏的书房。


在他离开海南不久,海南的姜唐佐就举乡贡,苏轼兴奋地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对于一个蛮荒之地,完成了科举的零突破,确实称得上是“破天荒”了,时至今日,海南依然留存着东坡村、东坡井、东坡路、东坡帽甚至还有东坡话。海南人一直把苏东坡当成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


这就是苏轼!他可以是挥毫泼墨名动京城的苏学士,也可以是早起晚归,扶犁耕田的东坡居士。能在京城享受羊肉,也能在黄州做他的猪肉。他能对砚台精益求精,却也能在简陋的书房完成对海南的文化开拓。


他能享受命运的馈赠,也能承担命运的打击,无论好的坏的,他都能变成生命里的风景。这大概就是苏轼的魅力吧。


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最好的人生,就是能讲究,也能将就。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因为风雨人生路,每一步都算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16:49 | 只看该作者
沈从文:中国人的自私源于权利的匮乏
2019
08/10
09:06
哲学园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转自:美国史教学与研究


哲学园鸣谢


原题《中国人的病》,1935年


国际上流行一句对中国很不好的批评:“中国人极自私。”凡属中国人民一分子,皆分担了这句话的侮辱与损害。办外交,做生意,为这句话也增加了不少麻烦,吃了许多亏!


否认这句话需要勇气。因为你个人即或是个不折不扣的君子,且试看看这个国家做官的,办事的,拿笔的,开铺子作生意的,就会明白自私的现象,的确处处可以见到。当政大小官僚情形且格外严重。它的存在原是事实。它是多数中国人一种共通的毛病。但责任主要应归当权的。


一个自私的人注意权利时容易忘却义务,凡事对于他个人有点小小利益,为了攫取这点利益,就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那种谦退,牺牲,为团体谋幸福,力持正义的精神完全疏忽了。


一个自私的人照例是不会爱国的。国家弄得那么糟,同自私大有关系。国民自私心的扩张,有种种原因,其中极可注意的一点,恐怕还是过去的道德哲学不健全。时代变化了,支持新社会得用一个新思想。若所用的依然是那个旧东西,便得修正它,改造它。


支配中国两千年来的儒家人生哲学,它的理论看起来是建立于“不自私”上面,话皆说得美丽而典雅。主要意思却注重在人民“尊帝王”“信天命”,故历来为君临天下帝王的法宝。前世帝王常利用它,新起帝王也利用它。


然而这种哲学实在同“人性”容易发生冲突。表面上它仿佛很高尚,实际上它有问题,对人民不公平。它指明作人的许多“义务”,却不大提及他们的“权利”。一切义务仿佛都是必要的,权利则完全出于帝王以及天上神佛的恩惠。


中国人读书,就在承认这个法则,接受这种观念。读书人虽很多,谁也就不敢那么想“我如今作了多少事,应当得多少钱?”若当真有人那么想,这人纵不算叛逆,同疯子也只相差一间。再不然,他就是“市侩”了。


在一种“帝王神仙”“臣仆信士”对立的社会组织下,国民虽容易统治,同时就失去了它的创造性与独立性。平时看不出它的坏处,一到内忧外患逼来,国家政治组织不健全,空洞教训束缚不住人心时,国民道德便自然会堕落起来,亡国以前各人分途努力促成亡国的趋势,亡国以后又老老实实同作新朝的顺民。


历史上作国民的既只有义务,以尽义务引起帝王、鬼神注意,借此获取天禄人爵。待到那个能够荣辱人类的偶像权威倒下,鬼神迷信又渐归消灭的今日,自我意识初次得到抬头的机会,“不知国家,只顾自己”,岂不是当然的结果?


目前注意这个现象的很有些人。或悲观消极,念佛诵经了此残生。或奋笔挥毫,痛骂国民不知爱国。念佛诵经的不用提,奋笔挥毫的行为,其实又何补于世?不让作国民的感觉“国”是他们自己的,不让他们明白一个“人”活下来有多少权利,不让他们了解爱国也是权利!


思想家与统治者,只责备年轻人,困辱年轻人。俨然还希望无饭吃的因为怕雷打就不偷人东西,还以为一本《孝经》就可以治理天下,在上者那么糊涂,国家从哪里可望好起?


事实上国民毛病再用旧观念不能应付新世界,因此一团糟。目前最需要的,还是应当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学各方面共同努力,用一种新方法造成一种新国民所必需的新观念。使人人乐于为国家尽义务,且使每人皆可以有机会得到一个“人”的各种权利。要求“人权”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它实在是一切现代文明的种子。


一个国家多数国民能自由思索,自由研究,自由创造,自然比一个国家多数国民蠢如鹿豕,愚妄迷信,毫无知识,靠君王恩赏、神佛保佑过日子有用多了。


自私原有许多种。有贪赃纳贿不能忠于职务的,有爱小便宜的,有懒惰的,有作汉奸因缘为利,贩卖仇货企图发财的。这皆显而易见。如今还有一种“读书人”,保有一个邻于愚昧与偏执的感情,徒然迷信过去,美其名为“爱国”;煽扬迷信,美其名为“复古”。


国事之不可为,虽明明白白为近四十年来社会变动的当然结果,这种人却卸责于白话文,以为学校中一读经书,即可安内攘外;或委罪于年轻人的头发、帽子,以为能干涉他们这些细小事情就可望天下太平。


这种人在情绪思想方面,始终还不脱离封建遗老秀才的基本打算,他们却很容易使地方当权执政者,误认他们的捧场是爱国行为,利用这种老年人的种种计策来困辱青年人。


这种读书人俨然害神经错乱症,比起一切自私者还危险。这种少数人的病比多数人的病更值得注意。真的爱国救国不是“盲目复古”,而是“善于学新”。


目前所需要的国民,已不是搬大砖筑长城那种国民,却是知独立自尊,懂拼命学好也会拼命学好的国民。有这种国民,国家方能存在,缺少这种国民,国家决不能侥幸存在。


俗话说:“要得好,须学好。”在工业技术方面,我们皆明白学祖宗不如学邻舍,其实政治何尝不是一种技术?


倘若我们是个还想活五十年的年青人,而且希望比我们更年轻的国民也仍然还有机会在这块土地上活下去,我以为:


第一,我们应肯定帝王神佛与臣仆信士对立的人生观,是使国家衰弱民族堕落的直接因素(这是病因)。


第二,我们应认识清楚凡用老办法开倒车,想使历史回头的,这些人皆有意无意在那里作糊涂事,所作的事皆只能增加国民的愚昧与堕落,没有一样好处。


第三,我们应明白凡迷恋过去,不知注意将来,或对国事消极悲观,领导国民从事念佛敬神的,皆是精神身体两不健康的病人狂人(这些人同巫师一样,不同处只是巫师是因为要弄饭吃装病装狂,这些人是因为有饭吃故变成病人狂人)。


第四,我们应明白一个“人”的权利,向社会争取这种权利,且拥护那些有勇气努力争取正当权利的国民行为。应明白一个“人”的义务是什么,对做人的义务发生热烈的兴味,勇于去担当义务。


要把依赖性看作十分可羞,把懒惰同身心衰弱看成极不道德。要有自信心,忍劳耐苦不在乎,对一切事皆有从死里求生的精神,对精神、身体两不健康的病人、狂人永远取不合作态度。这才是救国家同时救自己的简要药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1:57 | 只看该作者
最好的人生境界,竟然是这两个字
2019
08/11
09:00
儒佛道文化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01


在我们生活的当下,有的人沉溺于人世浮华,有的人专注于利益法则。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度发达的时代,繁杂的各种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使我们也变得浮躁。


生而为人,都在为衣食住行奔波,总有社会所赋予的角色要扮演,总有家庭的责任要担当,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牵绊。


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应该慢慢学会安静,把一切都看得云淡风轻。




苏东坡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只有心安静,才能正确面对世事纷扰,心无物欲乾坤静,安静是为了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只有心境空灵,才能容纳万物,生命也才会变得丰富,达到自由洒脱、逍遥自在的境界。


所谓“真空生妙有”,开凿了池塘,明月总会映照,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阅历世事,行走人间,把身心寄托在世外云岭。


安静与内心丰富并不冲突。


内心丰富的人既不害怕孤独,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既可以独处,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平和。


其实,有故事的人,多数安静超脱;而肤浅单薄的人,大多是浮躁不安。


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丰富的安静。


02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淡饭粗衣,但自然有一段佳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玉食,也觉得万般愁苦。




有人说:“所谓幸福的生活,一定是指安静的生活。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实的人生乐趣。”


安静的起点是让心灵放空,不受欲望的牵缠,抛开固有的偏见,在滚滚红尘中,守住心底的一片清凉,从容不迫地享受平凡而惬意的人生。


丰子恺说:“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安静,不必遁入山林,与世隔绝,而是以“出世”之心,过“入世”的生活,在凡尘中始终保持着独立与自由。


一个僧人,出家不久,耐不住出家的寂寞,就下山了,不到一个月,受不了尘世的烦恼,还是上山了,然后又不到一个月,耐不住寂寞,又下山了。


当他再次上山的时候,师父说:“你不如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办一个茶摊,卖茶过日子,不必拘束于佛门戒律,也不必认真地去做一个俗人。”




僧人听从了,还俗娶了媳妇,办起了茶摊。


他每天下看尘世,上听佛乐,也是自得其乐。


多年之后,媳妇去世,又过了几年,他把茶摊送给了别人。有一天忽然跑进庙里,跪在师父面前说,“我觉悟了”,然后端坐、坐化,修成了正果。


03


庄子说:“夫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


安静,是为了窥得自然神机,获得一种灵性,在平凡的生命旅程中发掘真我,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南北朝时的隐士陶弘景,有朋友劝他出山做官,他用一首诗回复:“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生活的秘密就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内心生活是不能与人分享的。


一个安静的生命,无意去抵制世间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丰富与圆满。


一个安静的人,与世无争,不言人非,亦不去讨好任何人。


“与其违心赔笑,不如一人安静;


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善,


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和美好。”


只有做好自己,强大内心,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在自己的修养上花功夫,没必要花太多时间用在别人对你的看法上。


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会给你多大脸色。


一个安静的人,总在默默坚强的生长。


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




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驿站,为了将来起程不再那么迷惘。


一个安静的人,定然是心中有美景的人。用眼睛去看的,那是别人的故事,用心去感知的,才是自己的人生美景。


保持灵魂的安静,才是真正的大心境。


真正的大心境,并非放弃后的坦然,而是放下后的无意。人生有遇亦有别,遇时珍视,别前祝福,凡人凡事终是尘,莫让过往云烟迷惑了行程。


人生只为一大事而来,只为一大事而去。


内心丰富,才能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与葱茏。


安静,并不是漠视这个世界,而是与这个世界若即若离,享受生命的完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5:52 | 只看该作者
南怀瑾:人生就是一场假戏真做
2019
08/11
20:46
东台市观音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东台市观音禅寺


祈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人生就是一场假戏真做


人生如同一场戏,戏已经开场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戏……


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戏当真,其实人间并不是我们的老家,众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有什么可执着的,有什么可计较的,少说一句又能怎样?退一步又能怎样?


咽下这口气


有一个办法很简单,你做到的话,包你有用处。当你要发脾气的时候,你赶快做个气功,把嘴巴一张,先吐一口气,再用鼻子吸一口气,咽下去,再说要不要发脾气。


那真有气耶!人生气时,硬是有一口气,不是假的。




安于平淡,最难得


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


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贪求伤身


处富贵中时,不以养而伤害自己。相反地,在贫贱之间,“不以利累形”。


人在贫贱中,就要为生活而赚钱,可也不能过分地贪求,所谓“人为财死”,过分的贪求,过分地劳累,同样地会损害身体的健康,而危及生命。


任劳易,任怨难


最难的是“劳而不怨”。大家常说,做事要任怨,经验告诉我们任劳易,任怨难,多做点事累一点没有关系,做了事还挨骂,这就吃不消了。


历史上做大事的人都是能任劳,还更能任怨,甚至要任天下之怨而不悔。




不如意,才是人生


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


一个人活在社会上,都想自己名声好,成就高,一路春风得意,那是不可能的。


真正有道的人,处在这个社会,常有很多的委屈、侮辱、痛苦,没有办法向人诉苦,只有自己挑起来。


苦难是好事


人类的历史中凡是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都是从艰苦中站起来的。而自艰苦中站出来的人,才懂得世故人情。


所以对一个人的成就来说,有时候年轻多吃一点苦头,多受一点屈折艰难,是件好事。


真正要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


相信世界的美好


不要动不动说夫妻是冤家、儿女是债主,也不要说金钱是毒蛇、人心是险恶。


要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一面,善良的一面。


最高的境界是平凡


学问越高,思想越复杂,高学问而变成单纯专一的人,那是天下第一人,由高明而归于平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27 07:46 , Processed in 0.06295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