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水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经典名著,句句精华,读懂处事哲理

  [复制链接]
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0 | 只看该作者
04
大乐易失察
天上不会掉馅饼。
很多快乐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陷阱。
如果你觉得你贪了大便宜,开心之余,人的分辨能力就会下降,就不免被骗。
所以,如果一件事让你“喜出望外”,不妨想一想,会不会是陷阱。
05
大思易失爱
太多的顾虑,太多的计较,会让自己丢掉亲人、爱人。
亲密关系中,最严重就是计较。
你付出的多,我付出的少,一旦计较起来,关系就毁了。
全心付出,真诚去爱,不辜负就好。
06
大醉易失德
小饮怡情,大饮伤身。
酒喝多了,不仅伤肝伤肾,更容易伤德。
喝多了就容易多说,该说的不该说的都会说,轻轻松松就能得罪一批人。
喝多了还容易妄行,酒精麻痹之下,人无法自我控制,行为很容易失格。
人到中年,全家老小都在身上,身体健康最重要,修身养性,清茶伴书,才是延年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1 | 只看该作者
07
大话易失信
言既出,行必果。
说话做事,讲求的就是一个诚信。
食言而肥。
一个人越喜欢信口开河,越难取信别人。
不轻诺,诺必果。
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
08
大欲易失命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欲望太多,终究没有什么好下场。
有多少能耐吃多少饭。
做人做事,尽自己本分,对得起自己良心,就足够了。
太多的欲望,求而不得,是一种煎熬。
太多的欲望,不择手段去获得,得陇望蜀,永远无法解脱。
外物的丰盛无法滋润贫瘠的内心。
内心丰富安宁,才是最大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2 | 只看该作者
1、杯水车薪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
【解释】: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
【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3 | 只看该作者
6、出尔反尔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
【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
【解释】: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
【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
【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自】:《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3 | 只看该作者
11、独善其身
【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返求诸己
【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解释】:媒:男方的媒人;妁:女方的媒人。媒妁:婚姻介绍者(媒人)。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14、顾左右而言他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5、寡不敌众
【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4 | 只看该作者
16、好为人师
【解释】: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出自】:《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7、何出此言
【解释】: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出自】:《孟子·离娄上》:“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18、君子远庖厨
【解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就是这个道理。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9、具体而微
【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20、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自】:《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4 | 只看该作者
21、解民倒悬
【解释】: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2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解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3、乱臣贼子
【解释】: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出自】:《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24、明察秋毫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5、茅塞顿开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5 | 只看该作者
26、却之不恭
【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出自】:《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27、仁民爱物
【解释】: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28、水深火热
【解释】: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9、事半功倍
【解释】: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30、舍我其谁
【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9#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6 | 只看该作者
31、舍生取义
【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2、同流合污
【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出自】:《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33、五十步笑百步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4、为富不仁
【解释】: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35、挟泰山以超北海
【解释】:挟:挟持,夹着;超: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渤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6 | 只看该作者
36、心悦诚服
【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37、习焉不察
【解释】: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出自】:《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38、先知先觉
【解释】: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出自】:《孟子·万章下》:“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39、引领而望
【解释】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40、一暴十寒
【解释】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自】:《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7 | 只看该作者
41、缘木求鱼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42、与民同乐
【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43、言近旨远
【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出自】:《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44、以邻为壑
【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45、与人为善
【解释】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8 | 只看该作者
46、知人论世
【解释】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47、自暴自弃
【解释】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出自】:《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8、左右逢源
【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出自】:《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49、自怨自艾
【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出自】:《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50、专心致志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19 | 只看该作者
1.淡装浓抹——比喻优美的景物和绝代美人一样,不管是淡装还是浓妆,不管是刻意还是随意,都能显示出其美仑美奂的韵致来。
出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2.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出处: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4.雪泥鸿爪——比喻人生飘忽不定,难以预知。
出处: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这四句诗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雪泥鸿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5:20 | 只看该作者
5.沧海一粟——比喻事物的渺小。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沧海一粟”由此而得。


6.水落石出——常用来比喻真象大白。
出处:苏轼《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7.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不明真相。
出处: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坚忍不拔——常用来形容意志坚强。
出处: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4:51 | 只看该作者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这两个字!





第一个字:「度」
▌一、胸怀要大度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说的就是做人要有度量,心胸要宽广。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凡事不必斤斤计较,往后一步,海阔天空。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大度的对待伤害过你的人或事吧。
▌二、说话要适度
有些人觉得,做人要真,所以说话要直。其实大错。
中国人写「真」字,是「直」下面两点。也就是说,一些实话、直话,也要保留两点。实话实说是真,但实话全说就是蠢。
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了解自己,这是高明。当你渐渐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就能体会生命盛大。
▌三、读书有厚度
读书有厚度,这里的厚度不只是尺量的高度,也包括书内容的质量。
如果你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你就要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有多了不起,而是读书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size=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4:5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字:「给」
▌一、给掌声
有些人一生都没给过别人掌声。
1.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
2. 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
3. 不懂鼓掌的人生太狭隘;
4. 一赞值千金。
▌二、给面子
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
1.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
2. 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3. 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
4. 伤什么,别伤人面子;
5. 千万不要揭人老底。
▌三、给信任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1.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2. 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4:53 | 只看该作者
周公《诫伯禽书》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即位时年少,便辅政成王。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故事】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这就是周公的《诫伯禽书》。他告诫儿子伯禽:“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而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4:54 | 只看该作者
司马谈《命子迁》
司马谈(?~前110年),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喜,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东巡至泰山,并在山上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史称“封禅大典”。司马谈当时因病留在洛阳,未能从行,深感遗憾,于是抑郁愤恨而死。
【故事】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并认为,“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圈点】
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4:55 |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经过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流传,关于他的许多传奇故事,比如“借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等等,都为中国百姓所熟知。
【故事】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他们要有远大志向,戒绝欲望,心态平和,珍惜光阴,重视学习。
【圈点】
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可谓两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0#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4:56 | 只看该作者
颜之推《颜氏家训》
颜之推(531~591),字介。颜氏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
【故事】


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他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不少见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圈点】
历代统治者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被后世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可见《颜氏家训》影响之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4-10 20:10 , Processed in 0.05532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