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康介手臂技术分析 2003-2004年北岛的蛙泳主要强势是在于他的下肢力量大,蹬水效果特好,相对而言他的上肢力量比一般选手弱。负责改造肌肉的田村尚之与平井教练反复研究讨论解决北岛力量薄弱问题,决定加强北岛“肩脚骨肌肉群”的训练,采用背部整体肌肉群总动员的划水技术。此举在提高北岛的专项肌肉力量和增强划水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增大划水幅度,加速内划,获得最大推进力 首先,日本科研人员根据北岛的身体条件和力量薄弱的特点,改进北岛的手臂划水动作。北岛2008年划水宽度是其肩宽的1.5倍,2003年划水宽度宽与肩同宽,即过去的宽度是60CM,现在是90CM。这个改进使北岛可以充分利用划臂产生的升力把上体高高拉起,双肩高出水面,回避了肩部的迎面阻力;其次,内划是手臂划水产生推进力的主要阶段。通过“肌肉改造”训练,促进增大双臂水下划水宽度和力量。 对北岛比赛时手臂划水全过程的观察发现北岛的内划动作非常有力,手臂由外向内并稍向后横向划动的加速十分明显,有力的克服了“刹车”现象,整个划水过程动作连贯性强,产生了更强的推动力。据相关研究表明,北岛一次划水可以游进3米多远,这使得北岛在不影响蹬腿效果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手臂划水的推进力。 2. 合理滑行,注重划水技术的实效、经济性 现代蛙泳技术非常注重技术动作的实效性与经济性。恰当和谐的滑行能够减少运动员划水的次数,肌肉得到放松,体现动作的实效性与经济性。北岛康介的划水动作改进后,获得的强有力的推进力使得滑行更顺畅。 北岛划水前伸后手臂自然伸直,使手臂和肩胛骨部位的肌肉得到了有效放松,推进力量的加强克服了过去滑行后的“停顿”现象,据相关研究表明,北岛过去用3次划水动作的推进距离,现在用2次动作可以完成,恰当合理滑行减少了划水次数,肌肉的适时放松为比赛的最后冲刺积蓄了力量。北岛康介100米蛙泳的划水次数为38次,充分说明北岛的蛙泳技术动作的实效及经济性。
3.“小波浪”式蛙泳协调配合技术 通过观察北岛康介的比赛录像,发现其“波浪式”蛙泳技术身体位置越来越平,这种技术被称为“小波浪式”蛙泳技术。与“波浪式”蛙泳相比较,北岛的上半身拉的不高,界于平式蛙泳与波浪式蛙泳之间,前冲方向略向下,形成前低后高之势。他在手臂内划的阶段头部前顶,前伸时上体前冲,整个身体保持笔直的“流线型”姿势,避开了水表面的波浪阻力。几乎在前冲完成之后,收腿并带动躯干和腰部参与运动,利用躯干和腰、腹积极参与鞭打动作,这样有效减小了收腿产生的阻力。 北岛游进时每个动作周期之间身体几乎与水面保持水平状态,使身体在水中所受阻力减到最小,所获得的推进力增到最大。北岛的成功还得益于他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水感和动作节奏感,北岛在水中手臂内划时,腿部非常放松,而双腿连同腰部鞭状发力时,手臂是自然伸直,北岛康介游进时能充分利用上、下肢有效用力的间歇交替进行短暂的放松,这样就有效地延缓了疲劳的出现,使得他自始至终能保持较好的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