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3|回复: 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编辑词条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非生物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工程(项目处于前期论证阶段,为未建项目),是指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 工程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青、甘、宁、蒙、陕、晋等中国西部与北部地区,坝址处海拔高程2900-4000米。引水干线是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长距离隧洞输水采用自流方案。

西线工程 总体布局为:四川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 四川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立方米; 通天河侧仿-雅砻江-贾曲自流线路,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调水80亿立方米。 三条河调水170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缓解黄河上中游地区2050年左右的缺水。

西线调水工程主要作用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6省的缺水问题,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项目规划分三期实施,西线工程规划于2001年通过审查 。

目前,西线工程前期研究工作,仍未进入基建审批阶段的程序。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 外文名称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 途径地

    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


  • 特点

    高海拔、高寒区、跨流域


  • 简称

    西线调水


  • 供水范围

    青、甘、宁、蒙、陕、晋、黄河



  • 总目标

    解决中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


  • 坝址高程

    2900-4000米


  • 起始点

    长江上游


  • 调水量

    170亿立方米


  • 目标点

    黄河







目录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工程(项目处于前期论证阶段,为未建项目),是指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 工程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青、甘、宁、蒙、陕、晋等中国西部与北部地区,坝址处海拔高程2900-4000米。引水干线是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长距离隧洞输水采用自流方案。

西线工程 总体布局为:四川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 四川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立方米; 通天河侧仿-雅砻江-贾曲自流线路,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调水80亿立方米。 三条河调水170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缓解黄河上中游地区2050年左右的缺水。

西线调水工程主要作用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6省的缺水问题,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项目规划分三期实施,西线工程规划于2001年通过审查 。

目前,西线工程前期研究工作,仍未进入基建审批阶段的程序。

折叠编辑本段建设作用折叠必要性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立方米,20世纪

50年代年均耗用河川径流量122亿立方米,到90年代,年均耗用河川径流量已达307亿立方米(其中流域外耗用106亿立方米);20世纪50年代入海水量480亿立方米,90年代仅120亿立方米。严重缺水,造成黄河下游频繁断流,供需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使黄河主河槽淤积增加,平滩过流能力减少,防洪负担加重。

1999年对黄河干流实行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断流的现象虽有缓解,但黄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需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流域未来缺水的形势更为严峻。据预测,黄河流域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下游流域外供水按国务院分水指标控制,正常来水年份2010年流域缺水40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110亿立方米,中等枯水年份缺水更多。


折叠作用

缺水将成为黄河流域和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缺水的根本途径。

南水北调西线、东线、中线调水工程,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调配的水资源网络,共同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北各省区和沿黄人们热切盼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早日实施。



折叠编辑本段历程

前期方案构想筹划

早在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会)就组织从通天河调水入黄河的线路查勘。 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黄委会在中科院的配合下,在1958~1961年间进行了西线调水查勘工作,涉及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范围约115万平方公里。

70年代到80年代初,黄委会又组织了几次西线调水查勘。1987年国家计委决定在"七五""八五"期间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研究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上游的方案,调水工程区范围较50年代缩小到30万平方公里,这项任务历时10年,于1996年完成。

规划纲要阶段

1996年7月开始规划阶段的工作。2001年5月,水利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了黄委会提交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报告,这在西线工程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项目建议书阶段

此后,水利部及时部署第一期工程转入项目建议书阶段。



折叠编辑本段总体方案折叠背景综述

回顾50年的历程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西线工程的认识不断提高、思路不断调整。1978年以后的研究认为:西北地区缺水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与之相适应调水工程也应从小到大,分期开发,逐步扩展。因此调水工程规模要控制在一个适当的限度内。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家计委1987年确定的工作基本思路,就是在原来大范围、大工程规模、大调水量的总体布局框架下,缩小研究范围,提出从距离黄河较近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200亿立方米左右的方案进一步勘查。工作中根据隧洞开凿技术的发展和青藏高原寒冷缺氧、人烟稀少的特点,将输水线路从明渠为主转变为以隧洞为主,从着重研究抽水方式转变为着重研究自流方式。

1997年至2001年的规划阶段,结合超前期的研究,工程方案研究范围确定北到海拔4500米左右的黄河源头,南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四川省甘孜一带,按照"下移、自流、分期、集中、渐进"的思路,最后推荐位于海拔3500米左右的工程总体布局方案。海拔3500米左右的地区,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有森林、农田,适于人类活动,对勘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都有利。

2001年5月,水利部组织专家审查规划报告时,同意工程分三期实施的方案。第一期调水40亿立方米,第二期调水达到90亿立方米,第三期调水达到17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供水目标是,与西部大开发紧密结合,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基本满足黄河上中游6省(区)和邻近地区2050年前的用水需求,同时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促进上中游的河道治理,并相机向黄河下游供水,缓解黄河下游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经过50年的历程,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心下,终于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迎来了大干快上的大好局面,我们一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的步伐,抓紧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争取早日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折叠东线工程概要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折叠中线工程概要

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增加北调水量。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


折叠西线工程概要

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的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黄河上、中游的青海、甘肃、宁夏等省份的用水问题。不过到目前为止,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具体方案仍未定稿。有专家提议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调水,顺着青藏铁路到青海省格尔木,再到河西走廊,最终到达新疆。同时实现引雅鲁藏布江水,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过阿坝分水岭入黄河。计划年引水2006亿立方米,相当于4条黄河的总流量。



折叠编辑本段方案

项目决策前期

2011年6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透露,连续的旱情让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考虑西线调水思路。

在3日下午科学媒介中心举办的"科学看待气候与水电发展媒体座谈会"上,王光谦说:"原来以为这是50年之后的事,现在却有必要着手考虑了。"

为何要西线调水,王光谦解释说,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黄河中下游流域的用水量大增。由于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地表荒漠化严重,长江、黄河上游来水也日益减少。另外,多地大量开采地下水,如今,北至哈尔滨,西到乌鲁木齐,东达上海,南到海口,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因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这种生产生活方式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而西南等地区的丰富水资源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王光谦说。

而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江水在我国境内开发利用很少,大部分都流到境外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

专家预计,西线调水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西北的沙漠,减少沙尘和沙尘暴的发生,使西北土壤干旱变湿润,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

王光谦告诉记者,一位原中央领导召集王光谦等人听取了有关西线调水的汇报,大家的一致看法是"西线调水到时间了"。

记者注意到,有关西线调水的方案目前正在多个层面开展调研和论证。除了上述两个西线调水方案外,另有专家提出了"藏水北调"等多套方案,大意都是将青藏高原大量的水资源调往中国的西部、北部地区。

据悉,王光谦等人率领的研究团队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正在组织专家开展西线调水的可行性研究。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已经开展了西线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的调研,并取得初步成果。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流域调水入黄河上游跨流域调水、解决中国西北地区缺水的重大战略措施。西线工程规划于2001年通过审查 。

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内人均水量仅为全国的25%,耕地亩均水量仅为全国的17%,水资源贫乏;黄河泥沙含量大,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源,承担本流域和下游引黄灌区占全国15%的耕地面积、12%人口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有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供水的任务,黄河水资源不仅要供给流域内外国民经济用水,而且还要留有一定的水量维持流域的生态环境用水和河道输沙用水。

据20世纪90年代资料统计,黄河流域河川径流供水量375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消耗量300亿立方米,除上述已统计的地表耗水量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消耗了河川径流量,估计为50亿~80亿立方米。因此,黄河地表水实际消耗量已达350亿~380亿立方米,占全河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的60%以上。国际上通常认为用水超过河川径流的40%,水环境就严重恶化,黄河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已大大超过了这个限度。

近十几年来,黄河流域降雨径流量偏少,而国民经济各部门耗用黄河水量增多,导致黄河下游及支流河道断流加剧,水环境日趋恶化,河道萎缩,河槽泥沙淤积加重,这是黄河水资源供需失衡的集中表现。

黄河下游河段断流从1979年的21天,延长到1997年的226天;河道断流的长度从1978年的104千米,延伸到1997年的704千米。同时主要支流渭河、汾河、伊洛河、沁河、大汶河等都出现过断流,其中沁河、汾河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断流228天和55天;大汶河曾出现全年断流的情况。入海水量减少,排沙水量和滨海地区生态环境用水严重匮乏。据黄河近海河段的利津水文站实测径流量,1950~1959年年均480亿立方米,1960~1969年年均492亿立方米,1970~1979年年均311亿立方米,1980~1989年年均286亿立方米,1991~2000年年均12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越来越少,维持河流水沙平衡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缺口越来越大。

目前城市缺水日趋严重,如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咸阳、铜川等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和地下水超采现象。城市缺水已给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地下水超采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河上中游河段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河口镇以上河段,1968年11月~1986年10月,来沙量1.06亿吨,河口镇下泄水量239亿立方米,宁蒙河道年均淤积沙量0.38亿吨。1986年11月~1996年10月,来水偏枯,来沙量0.91亿吨?河口镇下泄水量174亿立方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1.03亿吨。前后两个时段对比,河口镇下泄水量减少65亿立方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沙量增加0.65亿吨,并由此产生了生态环境、防洪、防凌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即使要维持宁蒙河段现状淤积水平,在来水偏枯的情况下,河口镇年平均下泄水量,不应小于180亿立方米;河口镇多年平均下泄水量应不小于200亿立方米。

河口镇至龙门的峡谷河段,该河段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73亿立方米,中等枯水年份53亿立方米。据1986年11月~1996年10月资料,该区间来沙量5.4亿吨,汛期沙量占84%,河水含沙量为159千克/立方米。该河段汛期河川径流多以暴雨洪水的形式,挟带大量泥沙下泄,含沙量高,利用困难;非汛期水量少,也只能维持两岸少量用水和河道生态环境基流。

龙门至潼关河段,20世纪50年代龙门实测多年平均来水量320亿立方米,来沙量11亿吨?小北干流平均淤积量0.8亿吨;1986年11月~1996年10月,来水偏枯,龙门实测来水量220亿立方米?来沙量5.9亿吨,水量较20世纪50年代减少近1/3,沙量减少近1/2,而年均淤积泥沙仍有0.75亿吨,造成河床淤积抬高,河势游荡摆动频繁,危及两岸村庄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按龙潼河段维持现状淤积水平,龙门站多年平均下泄水量应在250亿立方米以上;来水偏枯年份,龙门站年平均下泄水量应不小于220亿立方米。

上述表明,黄河上中游河段,为保持生态环境用水和河道输沙用水,必须维持一定的下泄水量,目前上中游河段水资源利用程度已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增多,缺水量增大,解决的根本途径是从上游补充水源,否则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黄河水资源供需预测

为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黄河流域经济必将快速发展。预计到2050年,人口由现在的1.07亿增加到1.36亿;城市化率由23.4%提高到50%,工业总产值由6015亿元增加到128748亿元,人均拥有粮食400千克,灌溉面积少量增加,并维持目前对黄河流域外的供水任务,预计国民经济需水总量有新的增长,当地水资源已不能满足新增的需水要求,在生态环境低限需水量和大力节水的条件下,通过供需平衡,生态环境用水、城镇生活、工业用水的缺口还很大,预测黄河上中游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6省、自治区,正常来水情况下2010年、2020年、2030年、2050年的缺水量分别为40亿立方米、80亿立方米、110亿立方米、160亿立方米,中等枯水情况下上述年份的缺水量分别为100亿立方米、140亿立方米、170亿立方米、220亿立方米。其中2030年正常来水情况下的缺水构成是河口镇以上缺水50亿立方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缺水20亿立方米,龙门至三门峡区间缺水40亿立方米。

河西走廊水资源现状分析

黄河邻近的河西走廊黑河、石羊河等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仅100毫米左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流域内缺水十分严重。缺水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河道断流加剧和尾闾干涸长度逐年递增,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林衰退,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综上所述,西北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北地区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和高效利用当地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但从当地严重缺水的状况和合理配置水资源考虑,根本措施还是从邻近具有丰沛水量的长江,调部分水到黄河,为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增辟水源,恢复绿色的生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西线工程供水范围

供水目标: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同时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必要时相机向黄河下游供水,缓解黄河下游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

供水对象:主要是生态环境?包括支流和水土保持用水减少入黄水量而向黄河干流补充的水量?、城镇生活和工业,兼顾农业灌溉。

供水范围:随着西北地区经济建设速度的逐步加快,黄河上中游支流开发和集雨工程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大支流的用水,减少黄河干流的水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除补充这部分水量外,还可解决干流扬黄、自流引黄、黄河冲沙和生态用水。

在龙羊峡-三门峡河段向黄河两岸地区供水和向黄河干流补水,并向流域外的黑河、石羊河等地补水。

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

规划从通天河调水75亿~80亿立方米,从雅砻江调水45亿~50亿立方米,从雅砻江、大渡河支流调水40亿立方米,共调水160亿~170亿立方米,详见表1。

调水量约占引水坝址径流量的65%~70%,还有35%~30%的水量下泄,从当地生态环境角度考虑,规划的下泄水量和调水量都是合适的。从全河看,调水所占比例不大,通天河调水80亿立方米,占金沙江渡口站径流量的14%;雅砻江调水65亿立方米,占全河径流量的11%;大渡河调水25亿立方米,占全河径流量的5%。

区域地质条件

调水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该区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多为陡倾岩层,褶皱非常强烈,活动断裂较为发育,以北西向断裂为主,大多具有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该区处于可可西里-金沙江地震带内,该地震带为青藏高原地震区强震带之一;区内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发育。但调水工程主要处于强震带内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地区,地震强度和活动性相对较弱,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部分为0.1克?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其次为0.15克~0.20克?Ⅶ~Ⅷ度?;区域构造活动性以基本稳定和稳定类型为主,而且东部较西部稳定;广泛分布的砂、板岩抗压强度一般为40~100米pa,属中等坚硬~坚硬岩类;冻土主要对明渠、渡槽、厂房等地面建筑物有一定影响,而对深埋长隧洞影响甚微。

调水方案及实施意见

经研究,初选了12个有代表性的调水线路方案,其中大渡河调水2个,雅砻江调水4个,通天河3个,雅砻江、大渡河联合调水1个,分为自流和抽水两种引水方式,各方案主要规划指标见表2~表4。

抽水方案主要优点,可缩短穿越分水岭的隧洞长度?3个抽水方案输水隧洞总长204.5千米?自然分段最长洞段30千米?,在枢纽坝高的选定上也有较大机动;主要缺点,建设大流量、高扬程的大型泵站有难度,扬程425~428米?装机427万千瓦,年用电203亿千瓦每小时,若按0.4元/千瓦每小时计,年用电费81.3亿元,运行费用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多处于西北老、少、边、穷地区,如此高的年运行费,难以承受。再者,多种类型建筑物,建设地点分散,管理维护困难,冬季输水受冰冻的影响。

自流方案的主要优点,隧洞避开了地表大量的交叉建筑物问题,比较单一,工作环节少,故障率低,管理人员少,年运行费少;长隧洞输水有利于冬季保温,可延长引水期;减少输水工程规模;深埋长隧洞避开了地表的冻害作用和岩体的物理风化作用,以及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影响;深埋隧洞与地面建筑物相比在抗地震破坏方面也有较大优势,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地表的地震烈度随深度增加而衰减,大体上深50~100米衰减0.5度。主要缺点,输水隧洞长。

根据历次专家咨询会和审查会,众多院士和专家不赞成抽水方案。根据当前开凿隧洞技术水平和已建的长隧洞工程,权衡利弊,目前采用自流方案。如果几十年后,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电力供应条件发生变化,也不排除个别调水河流采用电网供电的抽水方案。

根据方案的工程规模、可调水量、工程地质条件、技术可行性、海拔高程、施工条件及经济指标等因素,经综合比选,三条河调水较好的方案为:

大渡河:达-贾联合自流方案;

雅砻江:仁-章自流方案和阿-贾自流方案;

通天河:同-雅-章自流方案和侧-雅-贾自流方案。



折叠编辑本段规划总布局折叠工程规划总布局

前述三条河五个较好的引水方案有两种组合,形成了三条河调水的两种布局方案,一是达-贾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仁-章自流线路,调水45亿立方米;同-雅-章自流线路,调水75亿立方米,共调水160亿立方米。二是达-贾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阿-贾自流线路,调水50亿立方米;侧-雅-贾自流线路,调水80亿立方米,共调水170亿立方米。

布局方案二具有下移、集中的特点。

下移。布局方案一的通天河引水高程4100米左右,该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严重缺氧,每年野外工作时间仅4~6个月,勘察、规划、施工、运行和管理困难很大。布局方案二相对于布局方案一,引水枢纽和输水线路整体下移,海拔高程处于3500米左右,该区有森林、农田,适宜于人类活动,对施工、运行和管理都有利。下移后的通天河侧仿水库比方案一同加水库的径流量大,下泄水量也大,而且侧仿水库处于三江源保护区的边缘,对生态的影响相对较小。

集中。布局方案二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互相联系,能由近及远、逐步实施,达-贾线先期实施后,后期实施的雅砻江、通天河输水线路相当一部分要从达-贾线近旁通过,引水工程高度集中,后期工程可充分利用第一期工程线路的地质资料和处理措施,节省后期工程大量的勘测、交通及施工等基础工程费用。

根据规划阶段的工作深度,拟推荐布局方案二。根据推荐的布局方案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总体布局如下:

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自雅砻江支流达曲开始调水,建阿安引水枢纽引水7亿立方米,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泥曲;建仁达引水枢纽引水8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雅砻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到杜柯河;建上杜柯引水枢纽引水11.5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麻尔曲;建亚尔堂引水枢纽引水11.5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阿柯河;建克柯引水枢纽引水2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大渡河与黄河的分水岭到黄河支流贾曲;在贾曲隧洞出口后,沿贾曲左岸开挖明渠,输水到黄河。

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立方米。开凿隧洞通过雅砻江干流和支流达曲的分水岭,输水穿过达曲,此后输水线路和达-贾联合自流线路基本平行,走向一致,输水到黄河贾曲出流。

通天河侧仿-雅砻江-贾曲自流线路,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调水80亿立方米。自侧仿水库引水,过歇武沟沿通天河及其以下的金沙江左岸开凿隧洞,到邓柯附近穿越金沙江与雅砻江分水岭到雅砻江浪多,顺河道而下进入雅砻江阿达水库,然后从阿达水库引水到黄河贾曲,自阿达引水枢纽以后的输水线路和阿-贾自流线路基本平行,输水到黄河贾曲出流。

三条河调水170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缓解黄河上中游地区2050年左右的缺水,但从发展战略考虑,要实现西北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尚需扩大水源。因此,规划时还研究了从西南的澜沧江、怒江向黄河调水作为西线后续的远景水源工程。初步研究结果认为,从澜沧江、怒江可以自流调水到黄河,后续水源可调水量160亿~200亿立方米,后续线路均能与目前规划的三条河引水线路相衔接。后续水源调水拟从怒江东巴水库引水,串连澜沧江吉曲、扎曲、子曲,在玉树以上入通天河侧仿水库,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相衔接。


折叠工程分期规划

1.第一期工程的选定

从以上三条河调水工程总体布局初步比较来看,由于各输水线路的入黄出口均在黄河贾曲,出口段输水线路集中在从雅砻江和大渡河支流引水的达-贾联合自流线路附近,工程实施必然要由近及远,先支流后干流的步骤逐步实施,即先从靠近黄河的达-贾联合自流方案开始,逐步扩展到雅砻江干流和通天河引水,实现三条河调水170亿立方米。

本着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规划思路,第一期工程选择达-贾联合自流方案。达-贾联合自流方案调水40亿立方米,需要建5座引水枢纽,引水线路长度260千米。

2.第二期工程选择

布局方案二中,雅砻江距黄河较近,调水条件优于通天河,因此选择雅砻江阿-贾自流方案为第二期工程。

第一、第二期工程的实施,可满足2030年左右黄河上中游6省、自治区增供水资源量的需求。

3.第三期工程选择

布局方案二中,选择通天河侧-雅-贾自流方案为第三期工程。第三期工程调水80亿立方米,输水线路长,投资高达1929亿元?单方水投资24元?,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投资的6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要全部实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按现规划的工期排序,第三期工程的实施时间预计在30年以后,那时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已经实施,西线工程的第一、第二期工程也已实施,南水北调"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已经形成,黄河水资源需要重新配置。再者,那时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需水也有变化,第三期工程的规模势必相应调整,工程方案尚可与抽水方案或其他方案进一步比较优选。由于目前规划的第一、第二、第三期工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一期工程先行实施,第二、三期工程输水线路在通过雅砻江和大渡河支流分水岭时,与第一期工程平行的线路部分都需另外开凿隧洞,与第一期工程互不干扰,故第一期工程的选定不影响第二期工程的调整变化,更不影响第三期工程进一步优选。


折叠实施规划意见

抓紧前期工作的进程,2010年以前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招标文件编制,力争2010年第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开展并完成第二期工程规划,适时转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第三期工程的实施距今尚有30多年,那时水资源配置网络已基本形成,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有很大变化,工程方案尚需进一步优选,但不影响第一、二期工程的实施。



折叠编辑本段效益分析折叠投资估算

按2000年第一季度价格水平,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为469亿元,第二期工程为641亿元,第一、二期工程合计为1110亿元,调水90亿立方米,单方水投资12元;第三期工程为1930亿元,三期工程共3040亿元。


折叠环境和社会影响分析

初步分析了调水对调水河流地区、调水工程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社会环境方面,初步分析了调水对人群健康、三江源保护区、水库淹没等的影响。调水对调水河流梯级发电有一定的影响,但调水入黄河后增加了发电效益,从2030年水平看,损失和效益大体相当。调水对工农业用水、漂木、航运基本没有影响。

自然生态影响方面,初步分析了对局地气候、地下水位、下游水质、干旱河谷和生物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尚未发现制约西线调水工程实施的重大因素。

第一期工程,从雅砻江支流调水15亿立方米,大渡河支流调水25亿立方米,调水量有限,对下游影响甚微。


折叠效益预测分析

从水量丰沛的长江上游,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调水,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2050年调水170亿立方米,在龙羊峡-兰州河段、兰州-河口镇河段、河口镇-龙门河段、龙门-三门峡河段,向两岸地区供水120亿立方米,向黄河干流补水30亿立方米,向流域外的黑河、石羊河等地补水20亿立方米。年净经济效益993亿元,调单方水经济效益6元。

2020年水平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立方米,向兰州-河口镇河段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北部地区供水20亿立方米?其中生态环境用水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5亿立方米?,并向龙门-三门峡河段的关中地区和汾渭河地区供水10亿立方米,向黄河干流补水10亿立方米?由于水土保持用水和支流用水,减少了入黄水量,此10亿立方米水为补充黄河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经济效益248亿元,扣除调水对调水河流的发电经济损失8亿元,净经济效益240亿元,调单方水经济效益6元







发表于 2017-3-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3-29 08:00 , Processed in 0.04999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