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冬河缘 于 2016-5-17 22:38 编辑
6 \- R+ A% @, z# A! K& S( r- T) h
' A; N! ~) H. [1 X2 ?1 c水无情 人有义 血更浓 ——记河南省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发起人、队长黄伟(蓝贝鲸鲨)
5 t. L( y; F3 Z9 r% i3 h4 Q1 a& l
+ w# C9 i% `" {/ @4 f% N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2016年04月12日
; p3 S5 y0 q+ X# H, J" q, h+ X- K4 z" z1 s
; {0 r1 O. j2 T) _6 j. J6 m
* }8 Y/ b, w" |. C) Y6 |1 @
2 z5 Z* K! L" [/ ]; {8 F& u6 } 开展“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宣传水上安全知识,让孩子们远离危险。
0 h; f: a( ?2 T- [$ t9 o
% }4 w% Q1 f" @, x+ Q 2014年9月5日,黄伟为北京一位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J& @. C1 Q6 M- v. B; P/ h7 T5 W& C8 g
黄伟带队搜救,足迹遍布鲁、皖、豫的多个地市。 6 x. @2 t2 z# Z) v, n
寻寻觅觅,凄凄戚戚。) u6 J1 Y- u( K
& v! k% @* Y/ [: h+ s
让生者安心、逝者安宁,路有多长?
, c0 h% a( v l8 x B3 m- l% n" f1 P9 }3 V, h# e% e/ f
三千个日夜奔忙,近四百个家庭安然。: B) {1 O T; T0 Q0 S2 t- B$ r5 s, h f
: x& O$ U; c- `$ w7 | 茫茫水域,黄伟用仁义之心,! u- S+ E/ N+ X
1 \8 |; r3 U8 u$ M4 y+ w 把爱心点亮,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
& t1 V0 g6 e9 ~6 L% m/ x( d& d! b1 x8 L$ a3 q! Y5 j
在冰冷的水下,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 P- c6 e2 h1 G
: J! ^& Y9 e& E% T* N7 s2 O
2015年7月20日,河南省18个地市都在发布寻人启事: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谁能代表这座城市的精神?
- n+ J9 \) Z% m' [* ~& h7 r& c- Y$ J# c0 t
这是《大河报》联合河南省18个地市、106家自媒体共同发起的“点亮城市之光、寻找城市代言人”活动。结果揭晓,点亮商丘的,是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这个民间公益组织的发起人、队长黄伟。
$ s8 a# T: q4 r- l8 ^% H, {# i c6 B; c+ p/ B
料峭三月,记者来到商丘,亲身感受这座城市因为有了黄伟而散发出的浓浓暖意。" \7 ^ |3 J& J
+ Y+ R* M3 v% I1 W* h' j* z& l Y# t
八年坚守的生死承诺6 U2 U. R- T8 M( k' R7 h; Q
# N0 C* Q+ z4 W% I H! \$ I
如果说八年义务救援是一条连接政府和民间的纽带,他就是托起这条纽带的脊梁。
+ v* o5 P* c: |/ {% V1 s7 B; L! r" w6 d+ Q9 l
黄伟酷爱冬泳,常年在自然水域游泳。因此,他亲眼目睹过许多溺水事故的发生和挟尸要价的悲哀。生性一副侠肝义胆的他萌生了义务救援的想法。2 e3 T# |3 W A, r3 G2 f) p6 _; ~
& N6 n( P9 @$ S6 C( Y2 E1 R7 r- i
2008年5月,黄伟联合13名冬泳爱好者,发起成立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签下“义务救援、不收钱物、出现意外、后果自负”的生死承诺。这是义务救援队的成立宣言,更是对社会的庄重承诺。
, g9 x" ~* M: U& N( ?0 H2 M! I# E2 g2 _
为了恪守这句承诺,此后的八年时间里,三千个日日夜夜,他始终保持着手机畅通,随时接受河南省地方海事局和110指挥中心的调遣以及群众的求助,一次次奔向溺水事故的现场;
9 k3 {+ {9 [" Z- N& u
: o4 D; y# I( T# m% C 为了恪守这句承诺,不管是八月十五,还是大年初一,只要有险情,不管是跃入水中挽救落水者的生命,还是钻进水底搜索溺水者的遗体,他都冲锋在前;& u. U8 ]- x4 g- o, L$ R) z+ g2 M
) _5 M$ ]1 }: j; z: F( _
为了恪守这句承诺,他的身上就没有断过大大小小的伤口。救援中,水下锋利的玻璃、坚硬的石块、缠绕的水草……都会成为伤人的利器,他曾经因此九次负伤。
6 `" C" E8 n1 }+ a% i O. g p* \0 N! t0 A4 b& z
2015年3月31日,接到河南省地方海事局派遣,黄伟带队到郑州黄河参加了搜救失踪的见义勇为大学生武耀宗。当时水温低、水流急、泥沙大给搜寻带来极大困难,但是黄伟和队员们不畏困难一直向下游搜索五、六公里,搜索时间达4个多小时,还多次冒着危险潜水排查,深深地感动了遇难者家属。
2 U5 O; | [' Q/ m# y d1 C+ I# h$ H$ Z
河南省新蔡县“9.28”翻船事故发生后,刚刚捐献完造血干细胞23天的黄伟顾不上“不能劳累、不能受凉、不能熬夜”的医嘱,连夜奔赴现场。6天6夜艰苦卓绝的水上大营救,他每天连续工作14小时以上,晴天,顶着烈日冲锋在前,晒脱了头皮;阴天,冒着大雨指挥救援,浑身湿透。忍着身体上的极度不适,黄伟一直坚持到最后。
4 P+ D; `; K: p6 d: h$ L* O8 [9 v% i" v! O" J2 r5 j% }
黄伟常说,“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蒙尘。”捞人不如救命。从惨烈的救援经历中黄伟发现,溺水死亡的大多是少年儿童,为了给孩子们普及水上安全知识,黄伟联合商丘市地方海事局一起走进学校,走上课堂,用救援队所经历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八年宣讲215所学校,受教育学生达60多万人。其中2015年共走访宣讲了76所学校。他们在回访中了解到,所有宣传过的学校,2015年无一人溺水死亡。2 b' j8 k& O2 z$ b2 t" X
0 N1 F) I$ _6 F5 K& G- S 八年来,恪守着这句铁血丹心的誓言,黄伟带领着80多名队员,足迹遍布河南、山东、安徽的多个地市,参与义务救援396次,挽救了56人生命,打捞出溺水者遗体280具,打捞群众财产价值700多万元。仅2015年黄伟就参加救援58次,挽救8人生命,打捞出溺水者遗体25具。其中17次远赴山东救援。在他的影响下,邯郸、三门峡、安阳、民权等很多城市也都陆续成立了水上义务救援队。
[2 N! B2 ]4 { Y7 R7 W# I! p* _6 j: }" i# X" \/ L3 Q
感言:. Q+ G! ]" E( m$ T2 R' Z: x+ ~
# M$ ~6 I8 D: ]4 c; w- M/ \ 在被救人员眼里,黄伟是恩人;在罹难家属眼里,他是维护逝者最后尊严的善人;在社会眼里,他是代表一座城、传递正能量的好人!“水若有情水亦老”。如果黄伟潜过的水塘可以动情,那么,这里的每一方水域都将洒下泪水,敬仰这位民间救助员,用八年九死而不悔的赤心锻就的善举。黄伟的事迹不需要雕琢,它已经成为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惠海泽航,人本至善”搜救文化的缩影与生动展现,作为搜救力量的一个单元,与政府搜救力量共同筑牢水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成为连接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8 W0 H8 i$ J/ f9 w% v6 T
/ y7 t5 F$ y! c6 x5 y# |2 e2 c 一个人的孤独
( d4 t) F- p& n- o0 E8 \5 g8 ?5 [# Q
! v) A2 N' Z+ @2 s( a9 [1 h4 s 如果说八年义务救援是一个人的长征,这条长征路上凝结着他对救人最朴实的理解和义无反顾的执著。/ ]' B, }* s. c" m8 j
' _" z2 O6 {$ _% a3 x5 u! q2 j
当急功近利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面对黄伟八年坚持做同一件事,有人怀疑、不理解甚至攻击。8 O- {3 Z ?: f
- v M# h& }: ~1 j1 s$ u' y
2011年9月,黄伟带着救援队52名成员一起做客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侠肝义胆》栏目录制现场,播放完水上义务救援队的宣传短片,屏幕上忽然打出几行大字:
l1 G5 Y; a' @- o# H& R/ e% g9 U# i! Q( G9 z5 c9 n3 f
“义务救援队成立以来,所有的荣誉都是你一个人的。你是不是在利用救援队作秀、获利?”) [" P0 M) w$ L" R0 z% x; |
4 K9 B& h$ X" N1 w
“这些年来,大家都知道义务救援队有个黄伟。你是不是在博出名?”
' j" e ~+ g: W; E) r" l+ r+ O" ]& ~8 v( w# y" H* N4 X4 O! l( z
……9 k9 K4 L* W3 A7 Z4 M
2 Z9 I- @+ x" V9 F: f* w0 A! V# A 看着这几个问题,黄伟的头“嗡”得一下。' A( `7 p' S; g& Z5 F$ ^
' i' u0 r, Z: [. |1 U
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其义务搜救不获取一分钱的善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可是也搅黄了个别人想借机挟尸要价的美梦,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被黄伟挡在了救援队之外,因此怀恨在心。渐渐地,在商丘冬泳爱好者的论坛圈子里出现了一些对黄伟的诋毁、谩骂。" o. l' r H1 o) Q
1 s! E, `' \; e7 U
2009年5月,救援队成立一周年,黄伟获得“商丘市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有人心里失去了平衡,挑拨队员说,“大家别干了,都是给黄伟一个人干的,荣誉都是他自己的,咱们什么好处也得不到。”有人恐吓黄伟:“要再敢出现在南湖,就让你有去无回。”
% I: l/ c# X7 l! t( K& Y- l
0 K2 M4 U( j# A5 s% ? 一些人被蒙蔽,渐渐远离了黄伟。黄伟常去游泳换衣服的地方,被换了锁,他的东西被扔在了门外;单位有些同事说黄伟正经工作不好好干,完全在不务正业;还有一些当初组队时参加救援队的“元老”选择了离开……0 T; Z* D6 e1 c2 m
: U- F9 V3 q+ l
面对这些误解、攻击,黄伟选择独自承担。“讲出来,只会让家人担心,让救援队的朋友们分心,亲者痛仇者快。”
9 s5 u8 w( [# R( I& d7 a* z5 s1 H6 X5 B9 G7 o7 P
这样的回答让记者心里一颤。
2 D$ \+ T0 O, x; n+ k$ G/ k0 W: R
黄伟说:“当初做这件事就只是为了救人。想想每次在岸边哭成一团、不断磕头求人去救落水孩子的情景,这些就都不算啥。”
, v* b' c/ e: \( l W. D6 R- a0 D4 r+ n+ V7 k
网上的质疑像暗流在看似如常的生活中涌动,在《侠肝义胆》的栏目录制现场被摆到了大庭广众之下。( B0 g0 ?+ c& e5 i+ E: k
* X! X6 N1 e% X0 q! I* M) i 200多号人的演播大厅鸦雀无声。面对直播的镜头和所有人齐刷刷盯向他的目光,黄伟缓缓答道:“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都是义务救援,无利可图。如果说这些话的是救援队的人,他的眼睛只盯在‘利’上,就不配加入救援队!而至于‘名’,今天是侠肝义胆的黄伟,明天也许有个死刑犯也叫黄伟。只有当提到水上义务救援队黄伟时,别人才知道我是谁。无论何时,提到的黄伟就必须有一个标签——‘水上义务救援队’!”- s$ Y9 B/ k: y: q
7 V& W8 R7 c0 V& n4 Q 从电视台出来,黄伟大胆将义务救援队重组。一些人被清退了出去,更多的人被吸纳了进来,救援队形成一个更坚实的团队。就在那一年,黄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同年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奖的是家喻户晓的郭明义。
* a7 _% X( L# P" I0 K% _+ V. |9 l$ ~& N1 X6 U5 v
面对流言蜚语,黄伟坦然笑之。可是面对家人,心头的愧疚是他抹不掉的重压。2011年春节刚过的一个晚上,大雪纷飞。黄伟接到救援电话,匆匆穿衣出门,坐在客厅看电视的母亲说了八年中老人在儿子参加救援前说过的唯一一句话:“非得你去吗?”只这一句话,黄伟的眼泪夺眶而出。
( }( c# n T9 I* Q" g/ {, q+ F. m8 b; O$ |
没有回答,因为,他无法回答。) T: u) G( U6 L
! |9 l! T0 W8 x' q M# c
感言:
- M( m9 N# y1 s9 m' {/ L8 J5 X, c- `
顶住流言、直面恐吓,深埋对家人的愧疚,只为让生者安心、逝者安详。有人问:“小家和大家哪个更重要?”黄伟说:“哪个都重要,都放不下。”放不下,是因为连得紧,联系大家和小家的是同一颗心,一颗为了救人而燃烧的心!
, A8 o Z4 X/ Y
! V; w0 r3 k# Y( k* l 内心的阳光
" Y+ `' B% \: w+ I8 t1 ?' c
a+ H8 g7 z6 m0 z8 G# i, G 如果说八年义务救援是一种“心”的冶炼,他在这冶炼中熔铸进了灿烂的阳光。
" \ T6 ]8 z/ [* f# P/ T0 v$ g: _
& o! ~7 T( J; g8 h9 y+ @8 I0 u- G 生命的长度总是有限,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尽可能拓宽生命的宽度。崇尚简单质朴的理想,做一个纯粹的人。这,与其说是黄伟对自己内心的独白,倒不如说是他对这个社会的反思与坚守。4 O# \9 Y9 n' e
% h1 F/ _* I, O2 F: K; E8 o 初见黄伟,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简单的“物质版”黄伟:光头,质地考究的衬衫、光洁的皮鞋,嘹亮的嗓音,一开口是播音员般标准的普通话。这个1970年出生的北方大汉是商丘市政协常委、市侨联兼职副主席、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分公司经理。
% b; [ G. `/ C( ?
1 t. F, _' v0 z: Y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看到的是一个丰富的“精神版”黄伟:喜欢运动、摄影,爱好国标。34岁时候开始学游泳,为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朗读20分钟标有拼音的汉字读物;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读诗,闲谈间隙,唐伯虎的《桃花庵》被他信口拈来。黄伟笑谈自己最喜欢那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b, U, a! I- u: Q
1 y% b, a' n ]5 j, V( _0 D, N 黄伟的父亲是一位印尼华侨,在上世纪50年代,凭借满腔的爱国热情,告别以泪洗面的母亲,独自一人毅然回到急需建设的新中国。也许就是父亲的爱国情怀和言传身教,从小就熏陶、影响着黄伟,培养出他崇德向善的坦荡襟怀。
! ~0 I8 {0 x& l- H& T' y: q( W& e9 Q+ {6 l1 f
为了救助更多的人,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在2014年9月5日,成为商丘第15位、河南省第446位、全国第443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把单位奖励的两千元投入到义务救援队,把河南省红十字会转给他的五千元误工费捐给了因家庭困难准备放弃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赵鹏。& [8 q- \- ?: O# W8 F5 k
: F% X/ t* l$ b/ F% Y0 ?" k
他说:“体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职务、财产都是个人能力的展示,我尽我所能地去帮助那些遇险、罹难的人们,收获的是感激和尊重。我把这些看做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在我的生命中,奉献与快乐同行。”
" w9 N5 t9 s/ _9 }! @( B! A' N
! Y" V1 f- K& j: F9 N$ t 是啊,奉献与快乐同行,而他的快乐奉献,又成为这个时代的先锋榜样。
7 `9 {8 y, p4 y+ \4 [- E. ^7 b h5 X- ^; a) @$ U) P: U8 {
在他的影响下,义务救援队的队员们共同呐喊出“义务救援”的豪迈铿锵。9 p5 f" a/ S/ U6 P, k- N( M( M
4 [" S4 z: w( N3 j
在一次救援中,80后队员李飞被水下的建筑垃圾割断了左脚大拇指和食指的神经和韧带,伤好后,他二话没说继续投入救援。李飞说:“这事如果发生在黄队身上,他肯定也会这么做。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 [0 k! J$ [! n* w A# p" V# H4 l# z4 ^9 U9 \7 M/ w
有一次,女队员常艳红打捞上来一名溺水2小时的孩子,虽然知道已经没有生还可能,常艳红还是不停地给孩子做人工呼吸,进行20多分钟的心肺复苏。别人问她:“面对冰冷的遗体,人工呼吸怎么还做得下去?”她说:“旁边跪着的是孩子的母亲,我怎么忍心告诉她孩子已经不在了呢。总要给她点希望吧。”
, e; ?2 K$ l# z8 G0 i8 d
- W9 I; z" L( k5 g% g' O* i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9 m( E1 D: V& E+ \6 P* X+ p8 k. M
' R! S/ j! D. n N: u2 n 在黄伟的带领下,义务救援队连续四年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社会搜救力量突出贡献奖”,并先后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河南省十大爱心集体”、“河南省民间志愿服务团队之星”、“商丘市道德模范集体奖”等。八年间,黄伟个人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优秀个人奖”、“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河南省首届十大杰出志愿者”、“商丘市文明市民标兵”等。
0 |* H9 ^. K; x4 g7 { n7 {. T2 j1 y# ]0 r# Z6 o3 ?
黄伟说,八年来,他最成功的地方,不是救了多少人和打捞出多少具遗体,而是创建了一个让80多人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平台。0 U/ d- h: i3 _( v3 Z
3 C+ A2 x1 } X# Z2 Q, |7 { “为了守护生命,我们苦练本领;
- K3 R. q, U& C0 D& A" e3 G" Q
/ _- Y) o' P& D; n; ^ 为了拯救生命,我们卧雪踏冰;
& |. T5 O$ d" c
3 A) l, j6 \! V. _4 m, ], k: e 惊涛骇浪、无畏艰险,酷暑严寒,意志坚定;
$ N+ _8 ?$ K4 ^# y$ y
8 `4 t+ T1 G, Y6 N 披肝沥胆的义务救援,无怨无悔的奉献人生……”
" k7 G. S7 O+ s1 G- U5 V* W! `* K" b
) e7 ^3 \4 I4 L, Z2 m2 S 这是黄伟创作的《水上义务救援队队歌》的歌词,也成为他心中一道神圣的使命。无论何时何地,黄伟都会自豪地说:“我没有辱没自己的队歌,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弘扬了雷锋精神,展示了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的道德光芒!”
) i6 x ?* h, Y# s4 m y
, ^; C% Y9 }' v3 y X& L( a, a8 w 感言:
: G k+ v- U" u, I' F% ]( e( V" v& k( E7 B
黄伟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于他做的事和他的内心。他敬畏生命,虽然他从未想过,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么高尚。他朴实如石,又挺立如山。他用无声的力量实践了自己心中一个朴素的信念,用行动告诉社会,义务救援,不是高调的救赎,而是灵魂的闪光。
- |" u( B2 d$ h5 g2 h" K, r: Z8 [7 f) X8 S1 b' w% k: Z& p
& _. N3 } u' L8 T8 {
□采访手记8 P! A9 {& g! a: O; C
4 E, A) b) {5 x) v
只为初心
* u3 e; v3 l, U( }% a3 X: U$ A. X5 A; b
采访之前,黄伟的事迹铺天盖地,而我只想弄明白一件事。
/ I( G9 R; ]9 O2 S8 O
9 `7 v3 o/ o" x) M0 c$ \ 一句“义务救援、不收钱物、出现意外、后果自负”的承诺,黄伟坚守八年,为什么?: @- c# h$ X# E1 m4 } i4 {+ o
2 o& c8 X( J; ~& [( d, B& |
质疑、谩骂和恐吓,都不能阻止他坚定的脚步,为什么?/ Y: D- ]2 G% Y. i. J
. c0 M, `) q+ r5 W- V8 R 义务救援队里有公务员、企业经理、退伍军人、医生、教师,这样一群人愿意集聚在黄伟周围,为什么?
s. Z; ]( V% Z" ]: E2 c+ j& H" o/ l) D5 d
采访第一天,黄伟便告诉我,这么做只为行善积德。当湖北出现天价打捞事件,他就想通过自己的坚持不让商丘也出现类似的事情;现在他想让老百姓知道,当发生危险需要救助的时候,好人就在身边。" h3 a% e# N+ E2 T
; X% A1 J! q% Z; h( i
这样的答案,并不能完全解答心中的疑惑。三天采访,我跟着他去南湖边上的救援队训练基地,去校园进行水上安全知识宣讲,见了他的女儿、队友还有采访过他的记者,只为更多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其间,我渐渐明白,其实黄伟并没有把正在做的事情设想得多么崇高。初衷只为做点好事,然后坚持了下来。而坚持的理由,是“感动”。
0 L/ q- O6 C2 W& p6 `
: w, F6 D9 A: x: ^$ i3 }) f% N 感动来自救援现场,被救起的人,在手机里把他们的名字存成“恩人”;感动来自救援队内部,越来越多的队员开始有意识地分担责任、承担问题;感动也来自社会各界,随着救援队的事迹被越来越多人知道,退休的老夫妻、企业家,还有个人,主动找到他捐钱捐物,不求回报,只为尽自己一份心意。黄伟说,截至目前,他们收到交通运输部奖励资金及单位职工捐款18余万元,河南省地方海事局及商丘市交通运输局、地方海事局资助的大量救生装备,“如果我们再干不好,不仅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还对不起他们对我们的支持。”. Q8 g5 @* I$ ^9 x8 E4 x- J7 B
7 g- { k" \3 B2 h: s1 N, Z 至于黄伟为啥能当救援队队长,队员们心中有杆秤。一位调侃自己眼里揉不得沙子的队员国胜说:“遇到危险自己先上,需要花钱自己先掏,把队员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谁能做到这三点,谁就能做救援队队长。”
( h" ~6 _. k, f8 g+ }! X8 E5 Y. c& \
八年来,黄伟正是这么做的。救援队水上救助300余次,黄伟参加了200多回。每次外出救援,一切费用都是黄伟自己承担。谁家里有点啥事,黄伟都尽心安排。“他做到了这三点,所以我们才会给他掏心窝子。”国胜说道。: M- o" l2 c* x1 _9 j
( N, R9 D D( k( t
河南省地方海事局副局长于宁评价黄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可坚持一辈子做好事不容易,组织一群人一辈子做好事更不容易。”
1 Q. z6 K% ?+ Z3 _+ `2 D4 ^* W7 z
商丘广播电台主任编辑任飞说,黄伟悲天悯人,他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执着和坚持,这是最让人钦佩的地方。 U9 r- U3 F( \/ F: O0 R9 q# a
+ }/ H' `5 F' ^% [2 y A% N 采访结束,在这座“三商之源·华商之都”,我永远地记住了他——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黄伟。冯伟
% |* c+ O7 U! o& c$ \( U7 L$ W& V% E- O6 g' g
本报记者 冯伟 周爱娟 通讯员 尹永刚
4 d. v7 z$ k3 d* W5 M0 P( o6 n. P3 W$ @ J
本版图片由 河南省地方海事局 提供
4 I0 g* f4 g, ^. x( k8 X6 T2 v9 W* N: B7 U6 ?5 t# b
0 G; ?. R( I- E4 B$ O# @
w$ @; V, N+ H1 d' i4 v: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