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未必在学习,看手机未必在玩 如果就地铁上看书的现象就认为中国人不看书,就像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著作《低智商社会》中说:“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这未免只看到表象,一叶障目。 通常人们认为看书为学习是上等,为消遣是下等。其实刷手机的也未必在玩,可能在读自媒体的一篇深度好文。看书的也未必在学习,可能在看言情小说。 看看2015《全球数字阅读报告》显示的各国人民爱看什么书: 美国:科幻小说和爱情小说超 35% 英国:西部题材、科幻小说和爱情小说销量最高,达 50% 以上,另外减肥、游戏题材最近两年开始畅销 中国:最青睐都市、玄幻、言情小说,份额占据 72% 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不管你是哪个国家,很多人爱看的还是通俗小说,对于严肃的文学大多数人还是“敬而远之”的。 据《卫报》报道,最近一项调查表明4%的英国成人读过《战争与和平》,3%的人读过《悲惨世界》,7%的人读过《白鲸记》。更多的人表示是想读这些名著的,只是因为“缺乏时间和耐心”而作罢。 中国读者也是“彼此彼此”。2013年广西师大出版社在网络上对3000多位读者进行一项“死活读不下去的图书”调查,结果令人瞠目:《红楼梦》高居榜首,成为“最难读”之书。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悉数上榜。此外,《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不幸”跻身前10名之列。 欧美人爱读通俗小说就类似于咱们大众读些琼瑶言情、金庸武侠、《故事会》之类,只不过他们是捧着书读,我们是在网上追连载。所阅读的内容数量和质量上其实没有那么显著的差异。并不是捧一本纸质书才叫读书。 在中国的地铁上,用手机、电子书学习的也大有人在。用手机看博尔赫斯和拿着报纸看八卦新闻,谁的逼格更高一些? 而且,没有证据表明,通过电子屏幕获取知识的一代,知识面和创造能力比阅读纸质书的人差。电子阅读容量更大、呈现方式更多元,或许更能激发人们的求知和创造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