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5121#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3:02 | 只看该作者
徐夤《山寺寓居》赏析
2018年04月03日 11:04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徐夤《山寺寓居》赏析徐夤《山寺寓居》赏析
  山寺寓居


  (唐)徐夤


  高卧东林最上方,水声山翠剔愁肠。


  白云送雨笼僧阁,黄叶随风入客堂。


  终去四明成大道,暂从双鬓许秋霜。


  披缁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作者简介]


  徐夤,字昭梦,号钓矶,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说明]


  徐夤生长在唐末五代之时,那时的李家王朝气数将尽,已经浮现出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景象。政权腐败,国弊民困,当政者仍过着“所饭必稻粱,所衣必锦绣;居则邃宇,出则肥马”的奢侈荒淫的生活,底层百姓不堪赋役繁多,多次爆发武装起义。面对这种现状,众多诗人的笔下,或多或少都有反映,可在徐夤的四卷诗集里,却很少有对当时社会现状的触及,在《探龙》、《钓矶》二集里,更多时候表现的是作者散漫和恬淡的心境。


  [注释]


  寓居:寓,寄也。寓居,客居之意。


  夤(yín):敬惕也。即寅之别体,因寅为借义所专,别制此字。


  剔:把不好的挑出来。


  阁: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传说山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宿之光,故称四明山)得名。此处指四明山。


  从:依顺之意。


  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披缁:出家为僧尼。缁,缁衣,僧尼之服。齐己《夏日寓居寄友人》诗:“披缁影迹堪藏拙,出世身心合向闲。”


  鹤氅:氅,大衣,外套。鹤氅原意是指鸟羽制成的裘,用作外套。因仙鹤是道教常用的图案,故“鹤氅”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


  [白话释]


  住在东林寺最高的地方,青山流水荡涤我的愁绪。


  雨天僧舍笼罩在迷濛里,清风将落叶送进我屋中。


  最终要去四明山学道术,双鬓斑白也就由它去吧。


  出家学佛不是我的本意,可是谈谈空性却也无妨。


  [赏析]


  徐夤为乾宁间进士,做过“秘书省正字”这样的官,可能时间不长,就因“礼待简略,遂拂衣去”。我们可以猜测,徐夤要么是不得志,要么是受不得约束,他在《古往今来》诗里说:“雀儿无角长穿屋,鹦鹉能言却入笼。”可见,以他的情怀,是不愿意为了些薄利浮名而委屈自己的人格的。而他感到适意的生活则是“蔷薇花尽熏风起,绿叶空随满架藤”的闲雅,为此,他甚至在《退居》诗中嘲笑范蠡说:“笑他范蠡贪惏(古同“婪”)甚,相罢金多始退闲。”徐夤的这种人生境界是从他清雅淡适的心态中自然流露的,心无挂碍,正合自然流畅。


  作为晚唐五代知名的文学家,徐夤以赋知名,与王棨、黄滔并称晚唐律赋三大家,早年所作的《人生几何》、《斩蛇剑》、《御沟水》三赋,远传至渤海等国,其人甚至以金书为屏。徐夤一生著述颇丰,现存赋四十七篇,诗二百六十九首,《全唐诗》收录二百四十五首,为唐五代闽人之冠,另有诗格《雅道机要》二卷。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产”作家,其生卒之年在史书中确未见有明确的记载,可见其“隐”的境界,已基本被排除出主流价值圈,若不是其丰富的文学作品,早已被历史所湮没。


  正因为是纯粹的以文留名,徐夤的文学功底由此可见一斑。这首《山寺寓居》前四句描摩景致,后四句表白心迹,外境的落寞与内心的彷徨彼此呼应。一个志心学道的儒士,蹭蹬举场十七年,内心的清高和傲岸让他与现实世界显得处处格格不入,如果没有出世之法对心性的滋养,笔下是很难营造出那样灵动的境界的。


  此处一个有趣的细节就是徐夤作为一个儒生,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破灭后,开始厌离尘嚣,向往羽化飞仙、不食人间烟火的修道生活,在这个生命的转型过程中,接纳他的却是一座佛寺。这种角色错位的荒诞感,让这位客居于东林寺的诗人也有些尴尬,或许没有任何人向他进行这一番诘问,他也只好自问自答,以“应无分”、“亦不妨”之句来剖白心迹。对于一个儒生,一个讲求“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儒生,这种剖白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他所“寓居”的佛寺和所要去的四明山道观来说,却是不值一提的。入世法对名相的执著和出世法对名相的淡泊,其境界分野即在于此。


  如果说像徐夤这种弃儒归道、暂居寺院的读书人是一种特例的话,那么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读书人在寺院苦读,然后求取功名,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寺院大多地处僻静之处,利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另一方面是寺院大多有藏经楼,相当于现代的图书馆,内有大量藏书,其中包括世间的典籍,并可以提供基本的食宿条件,这一点对于一些穷苦的读书人尤为重要。历史上,范仲淹、王安石、吕蒙正、史可法等宿儒名将都是在寺院里苦读成功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佛教本身的包容性。


  佛教作为一个外来宗教思想体系,经过李唐一朝的繁盛,已经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这种过程可以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之所以能形成这种格局,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双方同时具有的包容性合力使然。


  当然,在这个交融的过程中,中国各个阶层、各种文化也曾经以自身思想的力量试图对佛教施加影响,特别是儒家、法家等中国主流学派曾一度对佛教采取了漠视、抗拒和激辩的态度,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理解成是一种来自中国文化智慧的审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佛教以自身的生命力和远见在和平传播的旅途上,没有拒绝,没有固执,更没有犹豫,而是主动迎合了中华文化。


  佛教是最具和平精神的宗教,其能够和平传播和融入当地文化的原因在于佛教本身的八种特性:兼容性、理智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平性、慈悲性、忍辱性、普遍性。是因为佛教教义中强调没有远近、敌我、叛教者或不可触者之分,而这种包容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就是八个字: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慈悲心是佛教包容的源头,正如《华严经》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建立在这个最基本的价值观之上的胸怀与包容理念,与儒家的“和而不同”、道家的“天人合一”、世俗价值观的“和平共处”相比,其高度与广度上都是其他思想流派所不能企及的。


  正如徐夤发现的,作为一个修道之人,和佛家的僧侣“谈空亦不妨”,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在哲学思辩上的天赋,他敏锐地发现了佛法的最核心内涵。在佛陀时代,舍利弗就是因为听闻“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缘起道理,因此与好友目犍连相约,共同率领二百五十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证悟空性是通往解脱的必经之路,对于徐夤来说,此次客居东林寺最大的收获就应该是这一点了。(来源:《净土》杂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3:12 | 只看该作者
禅诗赏析:两片柴门竟日开
2018年04月04日 11:01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0人参与) �ղر���     
禅诗赏析:两片柴门竟日开禅诗赏析:两片柴门竟日开
  山居之五


  元·石屋清珙


  黄叶任从流水去,


  白云曾便入山来。


  寥寥岩畔三间屋,


  两片柴门竟日开。


  著者小传:


  石屋清珙,元朝高僧,临济宗第十八代禅僧,住浙江吴兴霞雾山。


  赏析:


  清珙的山居诗总是信手拈来,又浑然天成,俨然已得诗禅之三昧。“黄叶任从流水去”,秋日已至,秋风肃杀,草木渐渐凋零,黄叶纷纷坠落。叶落归根,而在溪涧水流之旁,落叶自然“一任流水”。“白云曾便入山来”,秋高气爽,青山少了一片绿色,只有几朵白云从远方徐徐飘来。“寥寥岩畔三间屋”,此时此刻,与老僧相伴的,没有那到“满山笋蕨满山茶”,也没有“一树红花间白花”,只有那山岩畔的三间石屋。“两片柴门竟日开”,陶渊明隐居时,“门虽设而常关”。但清珙禅师却不同,连关门的必要都没有了。禅师自是身心坦荡于天地之间,了无一物可以挂怀了。清珙的山居诗皆是禅诗佳作,兹再录一首以飨读者:“入此门来学此宗,切须仔细要推究。清虚体寂理犹在,忖度心忘境自空。树挂残云成片白,山衔落日半边红。是风动耶是幡动?不是幡兮不是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4#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3:17 | 只看该作者
佛七开示|何谓打佛七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8-04-01 21:16:00)转载▼
标签: 福建佛学院 崇福寺 教育        分类: 法音宣流
2016级律学研究班 释慧益


一、“打佛七”缘起


打佛七是佛教净土宗的一种修行法门。简单说来,打佛七是举行七天或以七为周期的专门念佛的修行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是集中一定的时间,让修行者放下外缘,集中精力不受打扰地认真念佛,力争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持名念佛,因为简单、方便、快捷,所以更适合末法众生修行。因此祖师大德提倡每个月中,要有七天,行净行道,昼夜专心念佛,不要停止,不要怀疑,也不要有杂念,让佛号在我们的心中连成一片。


二、何谓打佛七


就是设立道场以七天为一周期做佛事,若念阿弥陀佛,则称念佛七,若念观世音菩萨,则称观音七,若禅坐,则称禅七,此外还有楞严七、大悲七等等说法,可以统称佛七。


打,是方言俗语,就是做的意思。打也是对治的意思,就是打掉习气、毛病、业力,强制对治自己的妄想执著。打七也就是把我们的妄念打掉,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清净之念来代替千百万个妄念,以四大假合之身修证清净自在的法身。


再来说说七这个字,七代表的是时间,这是克定念佛的期限。从古至今,无论东西方都以「七天」为宇宙运行之一循环。如果七天不够,还可以再增加至十四天、二十一天、甚至四十九天。克定一个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能发起殊胜、勇猛、精进的心来修行。






佛七开示|何谓打佛七


三、打佛七的心态


1、要有菩提心。念佛法门是大乘佛法;不但要自己了生死,亦要使一切众生了生死!但是念佛能否和大乘佛法相应,还要看你发心如何?若发大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大乘法。若发小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小乘法。念佛法门是一,因为发心不同,其结果不但有大乘小乘之分,而且有世间出世间之别,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2、要有生死心。有的居士念佛是为了消灾、祛病、除邪,这种心态,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如法,不究竟,没有实现由善念向正念的转变。我们要懂得因果,如法修行,当下如果没有种下欣慕极乐的因,临命终时就不会获取往生极乐的果。以生死心念佛就是用真心,就是深信切愿真实修行。


3、要有感恩心。末法时期,正法道场成就一个佛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些都是因缘和合,四众弟子的福德感召,是我们自己生生世世种下的佛缘、法缘、僧缘。一定要珍惜机缘,勇猛精进。




佛七开示|何谓打佛七


4、要有平常心。无论在修行时出现什么境界,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做到不贪、不嗔、不痴、不惊、不怖,不为境界所转。老实念佛,不求境界,不找感应,不求病好,不求无念,不求断烦恼。念佛要自然、朴实、真切。不要做作,不要著相。


5、勿起疑念。念佛全凭信心,若起疑念,则念佛就念不成功了。我们是佛的弟子,一定要相信佛说的话。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他自己已经成了佛,他是过来人,所以知道成佛的经过;那一条路难走,那一条路易行,都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了。


6、愿意往生。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念佛一日,即能得到“一心不乱”。正因为我们的根机浅薄,才需要急起直追,努力精进!才需要时时反省,见贤思齐!若是悠悠泛泛,不肯真实用功,须知空过了七天光阴!


四、佛七的要求


1、要讲究威仪。讲究威仪有利于对治懈怠。


2、要老实念佛。也就是无论行、住、坐、卧,只知道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念得“南无阿弥陀佛”和自己分不开,念得“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我,我之外又没有一个“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南无阿弥陀佛”和自己合而为一。




佛七开示|何谓打佛七


3、要和合念佛。念佛时要注意和合随众,唱念要合拍,不抢拍、不拖腔,起落同步,步履和谐,步调一致。要出声唱念,以音声作佛事。


4、要放下万缘念佛。在打佛七期间要放下一切,切断外缘,降伏其心。要把心交给道场,交给阿弥陀佛,不要交给别人,也不要交给过去,不要交给未来,不要交给现在,交给佛才是真正皈依处。


愿大众在这难得的佛七期间都能老实念佛,精进念佛,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5#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3:23 | 只看该作者
佛教认为清明节这样祭奠 对已故亲人最有利!
2018
04/05
11:36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url=][/url][url=][/url][url=][/url][url=][/url]
评论
61


  清明节怎么过?
  对于看淡生死无常的古代出家人来说,怎样过清明呢?
  《敕修百丈清规》中这样写道:“清明日,祖堂、诸祖塔、诸檀越祠,库司预报洒扫,严备供养,集众讽经。此月出榜禁约山林茶笋。”
  这就是说,在清明来临的日子,寺院中的祖堂、祖师塔、施主祭祀处,库司行者(禅家司掌会计事务之行者)需要预先打扫以上各处,并且准备好各种供养物,准备集合大众一同诵经。
  而在清明所在的月份,寺院会贴出榜文,严禁采伐山林或者采茶、采笋,而让万物生长。
  虽然这段文很短,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个中包含了三点:
  一是追思先贤大德、感念施主恩德;
  二是慈悲诵经,济度有缘众生;
  三是爱生护生,不过度地砍伐、采摘,让山林中的众生有生长的空间。
  由此可以看出慈悲的精神是一直伴随着寺院度过清明节的。
  而现代的佛弟子们缅怀先祖,思亲弘孝之时应用清净无为的佛法来寄托我们无限的思念。我们可以:
  亡灵供食
  可亲自制作素菜或买点水果在家祭祀祖先。要特别注意,祭祀祖先,万万不可以杀生!你杀生祭祀祖先,不祭祀就不杀生,不但你自己有罪,这是加重祖先的罪业,这叫大不孝。
  护生放生
  放生功德无量,不但给了被放众生一条命,而且为他们做了皈依后,在他们的八识田里种下了善根,功德无量,将此功德回向给已故亲人,比得到纸钱、吃上一顿饭菜,利益更大。
  甘露施食
  可以做施食,施食这种方式,以清净的物品布施饿鬼道众生,比世间通常的祭祖方式要殊胜很多倍。你的心量有多大,施食的功德就有多大。饿鬼道众生千年万年不得食,给他们施食利他利已,功德无量。
  佛事超度
  这是佛弟子最应该做的,而且最圆满、功德最大的事。如果做的好,甚至有可能将祖先直接从三恶道中解脱出来,这比扫墓供鲜花、供食、焚香更能利益祖先。
  时值清明,十方善信缅怀祖德之际。莲台山观海寺常住将如法启建“无遮斛食超度功德法会”。法会期间常住大众同声讽诵《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入夜戌时,住持义辉法师亲自登坛施放《瑜伽焰口》。以此功德回向已故先亡灭除罪障,十方孤魂往生净土。
  清明,怎样祭祖对已故亲人最有利?
  佛教里没有清明这个节日,因此佛教经卷中也没有关于“在清明节如何如法祭奠过世亲人”的记载。对于佛教弟子而言,如果讲到要“祭奠超度亡者”,那么每一天都可以当做清明来过。
  因为我们只要把每天所作修行功课的功德回向给亡者就可以了,至于是否扫墓、烧纸、是否上供品、是否燃香,这些风俗习惯更多的是出于自己情感的需求,让自己心里“过得去”,跟亡者的关系并不大。如果亡者有知,不管此时他流落到哪一道,他也一定会感应到。
  但是,最能利益亡者的莫过于按照佛教的方法,将所修的功德为亡者做回向,这是最能直接利益亡者的事情。如果做得好,甚至可能将亡者直接从三恶道解脱出来,这岂不是比扫墓、献花、上供、焚香更能利益亡者吗?
  在佛教的《善生经》中提到,为人子女的义务就是时常做功德回向给已故的父母。因此,身为佛弟子者应在清明节追思怀念已故的祖先,并以亡者的名字做供养来帮助他们解脱。是故清明之际,佛教各大道场都会举行清明思亲法会,超度十方六道亡灵,而居家佛弟子则可以实行以下的项目:
  一、到祖先灵位的坟墓、骨灰塔等地做打扫和拜祭。
  二、到寺庙为往生者做超度法会,并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三、为亡者受戒,并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四、为亡者做任何功德,如供僧、点灯等,并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五、为亡者做一切善行,如放生、布施等,并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正常来讲,佛弟子祭拜祖先的时候,是不磕头的,只是念经持咒,为先人做功德回向,或是请寺庙念经做超度。但从中华传统的礼节上来看,不少地区有磕头等习惯,毕竟是自己的亲人,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佛弟子清明祭祖最好的方式就是:恭敬地去到坟墓边上,把杂草和乱石清理干净,把周围的环境整理地干干净净,可以带着鲜花,如果想要供奉,可以供一些素食,以表追思与纪念。实际上为他们念念经、做功德,比磕头烧香这些好多了。
  祭拜祖先最好还是用素食,很多地区习惯供荤食,这对亡者是不好的。真要做,最好是请正规寺庙的法师来做烟供等施食法。如果没有法师,我们自己带一些食品和水,在旁边念经,念佛号,念六字大明咒,将这些撒在坟墓周边,也是可以的。
  清明祭祖之时,佛弟子当以诵超度类的经文为主,如果时间足够,可以虔诚地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阿弥陀经》、《三十五佛忏悔文》、《华严经》中的《普贤行愿品》、《往生净土祈请文》等等,还可以念诵:南无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释迦牟尼佛心咒、百字明等等殊胜的密咒与佛号。
  作为佛弟子,不一定要到清明节才想到祖先,日常也可以做功德、念经持咒回向往生的亲人。就好像亲人去远行了,你可以直接把“钱”打到他的卡上,这里的“钱”就是福报。我们向先祖的福报银行里存福报,他们什么时候有需要,都可以获得利益。
  因此,在清明节的时候,除了扫墓及祭祖以外,应遵循祖先的教诲、发扬祖先的美德,并且将一切善行功德回向给他们,令他们早生净域,离苦得乐,这才是实践孝道最具体的表现。
  清明将至,谨以此文:一则追思前贤,二则激励道心,三则告诉自己岁月无情,还是要珍惜光阴,好好修行才是正道啊。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6#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3:37 | 只看该作者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清明节的这些诗词……
2018
04/05
10:42
如孝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宋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黄孝迈 · 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孟浩然 · 唐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


  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


  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柳永·宋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 ·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吴惟信 · 宋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窦巩·唐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1:56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405课堂笔记233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222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3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23,250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8#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9#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5:33 | 只看该作者
为何说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2018
04/06
14:03
五台山佛教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示 厨


  明·紫柏)


  佛言:凡三宝之地,办造饮食供养佛、法、僧之所,谓之香积厨。故办造饮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业不净,则办食之所不名香积厨,谓之秽积厨矣。


  何谓三德?清净、柔软、如法是。何谓六味?淡、咸、辛、酸、甘、苦是。盖奉佛供僧之食,若不精洁,荤秽不拣,便失清净德;若不精细甘和,稍有粗涩,便失柔软德;若不随时措办,制造得宜,忽略纵情,兼未供流涎,便失如法德。又三德若无六味调和,亦不成就。盖淡味为诸味之体;咸味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辛味其性热,能暖脏腑之寒,故味之辣者为辛;酸味其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为酸;甘味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甜者为甘;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脏之热,故味啬者为苦。


  汝等即三德六味谛审观察,了知德之所以然,与味之所以然之说,加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勤勇善巧,办造饮食,奉佛供僧,此人功德,假使以满虚空七宝布施,无量劫不生疲厌悭吝之心,与相较量,其功德亦万不及一。


  何以故?三德无阙,六味无失,此等饮食,若触佛鼻,若入僧口,如嗅旃檀,如饮甘露,五内调和,百毛畅悦,身适心安,显资色力,冥资心力。色力得资,则身康健;心力得资,则神无扰。身康健,则进道有资;神无扰,则观智易成。凡饮食不如法,则身多病,心多扰。身心既病且扰,而能精进开悟者,无有是处。


  即此观之,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故厨中人三德不辨,六味不精,谓之牛头阿旁,杀人无外。如三德辨,六味精,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曰:「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又为常住悭吝,不尊贤敬贵,当来得饿鬼报;为常住破费,不察来处艰难,当来得贫乏报。又办造饮食,六根不谨,九窍放肆,四肢不净,当来得粪蛆臭虫报。


  如上所述,皆如来所言,若闻若见,当生惭媿。遵而行之,愚痴必破,般若必开,众罪必消,万福必集,现在身心安隐,当来得无上道,登菩萨位,佛言无诳,厨中佛子,当体佛心,出苦有分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0#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5:3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看待网络弘法和网络学佛
2018
04/06
14:01
济群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问:如何看待网络弘法和网络学佛?


  答:网络弘法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但面对的众生和问题还是一样的。


  今天,网络使我们看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法宝,也可以听到不同法师、不同宗派乃至不同语系佛教的开示,这种便利都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网络提供的资讯太多,许多人热衷于在网络到处闲逛、攀缘、论战。虽然看得很多,花的时间也很多,真正落实到生命实处的几乎等于零,甚至造作不少口业,殊为遗憾。


  若不能亲近善知识并选择一个法门深入修学,网络提供的方便,很可能会给学佛带来负面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1#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5:43 | 只看该作者
南怀瑾:修心养性“六字诀” 字字千金
2018
04/06
14:03
中国佛教报道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佛教新


  佛教禅语


  导读?静,缓,忍,让,淡,平,被称为是南怀瑾先生修心养性的“六字诀”。






  授权图片 | 陈卓 摄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会随心转。


  ——南怀瑾


  大家一想到南怀瑾,总会将他跟“国学大师”联系在一起,“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可每当人们叫他“国学大师”,他都尴尬笑道:“我只是一个年纪大、顽固的、喜欢中国文化的老头子罢了”。


  静,缓,忍,让,淡,平,被称为是南怀瑾先生修心养性的“六字诀”。这“六字诀”,利身心,淡名利,值得借鉴。


  静


  少说话,多倾听。


  孔子曰:“智者静”。静能生慧,在平静安宁之中增长智慧,即心清静、意清静,智慧即会涌现。水静极则形象明,心境极则智慧生。平日里,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


  而且,言多必失。古言“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网络这个靠语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会让人讨厌的。想说话了,就对自己说,不要对别人说,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听。


  缓


  稳着做事,不急不躁。


  “欲速则不达”,人生如登山,并非一味的快就好。在追求成功和成果的道路上,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要懂得快与慢的辩证法。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并不代表走得好;根据地势,该快时快,该慢时慢,顺其自然,快慢相宜,才是人生最好的节奏。有时候,慢是一门高超的人生学问,是一种高深的智慧。


  忍


  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


  不公平的事情太多,想来这些世间燥事不免气愤,一来伤身体,二来又不解决问题,又奈何?“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能去区别上述两类事。”这是成功者要具备的三个素质。既然有些事情不是个人能力所能作为的,何不冷眼旁观呢?宣泄不满,只会让旁人看戏。


  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生在世,大是大非,不能退让,但小事情,如果不涉及原则,不妨忍一忍,让一让,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越不过的河。能按别人的意见办的,就不坚持己见。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淡


  一切都看淡些,很多事情随着时间会变成云烟。


  对名利,对金钱,对感情,没有什么是离开了就不能活了的东西。得失也是辩证的,你在这方面损失了,你的心灵会得到释放,会有机会去尝试别的选择。越是看得淡,就越是心灵平静,就越能体会平凡的幸福。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空中云卷云舒”,要知道“淡”是人生最深的一种滋味。繁华过后是寂寞,绚烂背后是平淡。而淡泊就会宁静,宁静就能致远。


  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


  有棱角的坏处,就是让别人咬起你来很容易下口。尽管平凡的人,没有什么色彩,但往往生存的时间最长。人要活得精彩,首先是要能活下去,而不被踢出局。因此,我们需要有亲密的朋友,要有自己展露思想的安全空间。在那里,我们就可以显示我们的不平凡了。


  社会上关于南怀瑾的言论很多,有神化的,有妖魔化的...直至2012年,南怀瑾病危无法说话,于弥留之际写下两个字:平凡。


  所有的一切,都抵不过这“平凡”二字。“万一我随时随地死去,最好有人将此残留污染之身,碎为微尘,洒下虚空大地,供养一切众生。”


  在南怀谨95年的漫长生涯里,既不负自己,也渡了众生。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做个平凡人,如是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2#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12:20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405课堂笔记236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222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3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23,250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3#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1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4#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13:08 |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如何把佛法和生活工作结合
2018年03月30日 15:23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14人参与) 收藏本文     
把佛所教导的方法,把你所学到的佛法,运用在工作上,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把佛所教导的方法,把你所学到的佛法,运用在工作上,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佛法最了义的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的过程,在家学佛工作忙,事情也多,要怎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如何把佛法跟你的工作及生活结合在一起来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接触很多的事,遇到人该怎么处理?遇到事时,又该怎么处理?我想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要知道佛的涵义。“佛”,印度话叫“佛陀耶”,译成中文就是知觉的觉,觉悟的觉,就是觉悟;再浅显一点说,就是明白,你要是明白了,就是佛;要是不明白、糊里糊涂的,就是众生。学佛就是学觉悟、学明白的方法,用这个方法能使我们明白,使我们觉悟,我们就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至于要怎么来运用方法呢?


  悲心与出离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第一、要有出离心,要怎样生起出离心呢?就是要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你当前所生活的环境,若是认识了当前所生活的环境,你就不会受环境的迷惑和伤害;能够随顺这个环境,使这个环境中生存的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都能够愉快安定,你就是行菩萨道了。


  这次我们在医院演讲,这所医院里所有的医生、护士、勤务人员都是在行菩萨道,这就是菩提心中的大悲心,要能对一切人慈悲,医生对待病人要付出大悲心,这个大悲心里头就要有智慧,没有智,大悲心就生不起来。这个大悲心是“爱见大悲”。当你看见那些失去工作能力,甚至失去生活能力的人,如病人、断气的人或植物人,你总能想到他们的痛苦。如果你能设身处地的用佛教导的方法去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能认识痛苦是怎么来的,这样这个工作与环境,对行菩萨道、发菩提心的人而言,是一个特别好的环境,能够这样想,你对这个工作就能有耐心。特别是学佛的人,这就是你行菩萨道最具体的,最现实的一个环境。


  要发菩提心,首先要具足出离心,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事情是快乐的,因为不快乐,你就不会贪恋。面对世间所有的事物,不会争名也不会夺利,不会去贪恋;因为你生起了更大的慈悲心,对你的患者就能爱护得更好一点,为了希望他能减少痛苦,就尽你的力量帮助他,这样你的大悲心就生起来了。


  但是发大悲心要有智慧,必须观照。因为我们都是凡夫,我们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有一种烦恼特别重的患者,经常会骂医生、骂护士;还有植物人,你们如何爱护这些失去知觉的患者?这真正得要具足大悲心。你要随时发愿,愿他们能够恢复知觉,我们发愿是一回事,他们能否得到是一回事。这是走你自己的菩提道,发了这个心,这个心就是明白的心。


  菩提路与方便道


  上面讲过,“佛就是菩提,就是觉悟”,菩提也翻成觉悟。你要自己明白,也让一切众生都明白;但是从你发心走入菩提道,一直到达成就佛果,是很艰难的,路途非常长,不只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所说的十万里、百万里。我们知道,念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要经过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地球只是小千世界当中的一个小洲,所以这条菩提道,路很长。你走这条道路,也有很多种,有智慧的人,就有方便善巧,方便道就多了。譬如护士在照顾病人时,要想种种方法减少病人的痛苦,手术、麻醉……等都是方便道,有了方便道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学佛也一样,行菩提道,也有好多条道路通向菩提果,佛所教导我们的,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及周围环境,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苦,而且是在这里头忍受苦。为什么要忍受呢?这叫业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在忍受苦的当中,我们还要找出各种形式的快乐!一般人认为是快乐的事,但从佛学的道理来讲并不快乐,这就是一种苦的因,将来要受苦的果,如果你在这不快乐之中能产生一种快乐──求你的心安,心里的快乐,这就是佛所说的方便道。


  智慧与观照


  要怎样离苦?怎样得乐?在受苦或生病或受灾难等,种种不如意的时候,你要观苦,知道苦是无常的,这样你就能用智慧的力量去克服它。因为你知道这是无常,它不会常在你身上压迫,这样苦就会很快消失了。


  假使没智慧,又没大悲心,就无法忍受这些苦,反而把你的苦转嫁他人。就像抢劫犯或强暴犯,他们只想得到自身的快乐,若因缺钱而去行抢,那是苦上加苦,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人人都能学这种明白的方法,就不会自讨苦吃,不会苦上加苦。


  至于要怎么样才能减少痛苦呢?要观想。观想我们所受的都是苦,不受,可以不受吗?可以。要怎样才能达到不受的境界呢?不去贪求!少一点欲望!这需要观想,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就应当安心的付出自己所应付出的,得到自己所应得到的,不要另外去攀求,也不要占别人的便宜。遇到有人对我不好,侮辱我或骂我、轻贱或夺我的利益,损害我,我们应当忍他、让他。佛教导我们要忍,而这个忍并不表示我们卑贱,忍也不表示我们没跟他奋斗的能力,这种忍是一种智慧,让他是成就他,不让他再去造业,这里头就要有智慧。学习这种智慧时,你要先认识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并不是用贪嗔痴得到的就能保得住。保不住的,你知道无常,一切都是假的,人的寿命才多少年?最后不是什么也没有了。


  所以在医院里看得最清楚,你认识到了,就不会被迷惑,这样能使你的出离心更坚强,大悲心更坚固,智慧心更增长。但是这里头还有很多方便的道路,你想走这条道路,如何能忍下去呢?这必须得学,看看我们四周的那些榜样,那些有智慧的人是怎么做的,这些道友并不一定是出家人,有的学佛很多年,看他们怎么做,怎么付出,就向他们学习,照他们的样子做。我们最大的榜样是佛,因为他才是最究竟明白的人,我们照著他的话去实践,不会错的!这就是从发菩提心到证菩提果的方便道。


  慈、悲、喜、舍


  大悲心也是方便道的一种。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快乐,让别人离苦,让别人欢喜。佛想了很多的办法,教你怎样离苦,离开苦你就得到乐,你对别人慈悲,照样是对自己慈悲。首先,你不烦恼,如果你经常笑脸迎人,对谁都不烦恼,谁惹你了,你也不烦恼总是欢喜心。如果你看到一位向你瞪眼的人,你的心情会如何?看到人家恭恭敬敬的,欢欢喜喜的对你,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喜”就是欢喜,就是你对人内心永远保持欢喜,这就很难了。任何忧愁或烦恼的事,你知道这都是假的,是一种现象,会损害你的慈悲心和智慧心,这就要观照了。通过观照,就能看得破,知道一切事物是无常的,就能忍受,就不会去争不去计较,能看破这个就不容易了。明白了还得放下,不要去执著,这样才能生起欢喜心。看破了,放下了,才能舍。若你能尽量发挥佛教我们的方法──“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你就能受用无穷。


  问题是,一听到“舍”大家可能慌;给别人几个钱、舍点衣物,是最基本的舍。我说的“舍”不是这个,而是舍去你的知见,当你看问题时,不要以为自己所说的都是对,听听别人的声音,这也叫“舍”。


  舍自己财物,得量力而为,有些人舍完了,就生烦恼,这是自不量力,不要过分,因为你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至于舍身或舍自己的家庭或眷属,那就更不容易了。就拿出家人来说,不管男女,发心落发的那一念,及至真正落发都是“舍”,这舍不容易啊!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嗔恨心,一发脾气,丢身家性命的例子多得很!嗔心一起一百万个障门都开!由此可见这一念嗔恨心多可怕啊!因此你要舍,为什么“慈悲喜舍”的“舍”放到最后?就是因为舍不容易,特别是舍自己的身体或看法。人的主观意见通常是很深的,以为自己都是对的。我说这话不是说,看到别人不对也不争,而是需看因缘,得有方便善巧。有了方便智慧,就能适当的帮助,让别人能接受;不适当的帮助,徒增他人烦恼。有些人自己信佛之后,看到所有的人都想帮助他脱离生死轮回,劝他信佛。不要热心过头了,如果他没这种因缘,你怎么度也度不了。因缘得遇合,先得有那个因,这样你想帮助他的缘才能成就;如果他根本没有那个因,就算信佛了,你又怎样去帮助他,使他更进一步呢。


  一般人开始信佛的目的是,希望佛能帮他解决困难,菩萨能救度他,要是精进没退堕,佛菩萨就帮他发财;生病了,因为有佛菩萨的帮助,病苦就没有了,那是他未明佛法的意思。为什么有人求了,却没得到福报?过去没做过有福报的事,今生想要有福报、想发财、想得富贵,怎么可能呢?不可能的!你得先从这些方法学起,等你真正明白了,不必外求,就在于你自己的心,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我们信佛之后,恐怕都是向外求,藉著外来帮助,最后还得明白你自己的心即是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句话必须经过几道解释,才能使你相信自己的心。现在我们的心是妄心,不是真正佛的心。我们要先发菩提心,再行菩萨道,直到证得究竟,也就是证得自己的心。所以要有信心,既然信你的心,就用你的心来对治你的烦恼,对治那些痛苦、危险与恶难。自己能够救度自己,解救自己,当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时,最初就是信佛,佛是已经修行成就,已经究竟明白他的心!因此我们要向他学,学一切的菩萨,怎样能使这个心快一点明白,使我们不糊涂。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开始我就跟大家说过,学佛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譬如家庭主妇,在家得做饭、做菜给全家人吃,这是不是行菩萨道?是不是菩提心呢?如果你认为只是做饭、做菜,围着锅台转,那就不是菩提心,而是迷惑;如果你认为这是行菩萨道,你要照顾周围的众生,让他们吃了你做的饭,都能明白,能发心,能没三灾八难等痛苦;吃了你做的饭能发菩提心,渐渐行方便道,行菩萨道,渐渐能成佛;这样,你做饭就不只是做饭,而是供养众生,乃至使众生都能得度。


  再说医生治病,治病能去掉身上的痛苦,这是物质上的,随便你怎么治,到老他一定得死,不论任何人都一定得死,这点是肯定的!你把这病治好了,只能减少他当时的一点痛苦而已,你不能让他不死,死是既定的,你应当怎么帮助他,发心让他恢复原来的自信,消灭他一些妄想烦恼和障碍呢?心病就得用明白的法,去对治他的糊涂病;身病要用药物,但没有药物能把病完全治好,只能多延续时间而已,不论你的势力有多大、财产有多少,你想呆在这个世界上不死亡,是不可能的。但人人都有这种迷惑,就是不相信另外有一种方法,能够使你明白,能够永远不死,这不是肉体而是心灵。


  这个“心灵”就是上面所讲的──真正的般若心。当你有智慧时,任何事都明白,都能知道前因后果的一切过程。我们今生所受的,有智慧的人就会观现在我受的,就是过去自己所做的。明白之后,看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你会感觉到一切平等平等,没有不平等的,自己做的自己受,有什么不平等的呢?我们心里不平,为什么坏人还能那么享受?而某人对人不错,布施行善,但他一生却坎坷,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不知道他过去多生以前做过什么,我们只是看到眼前这个样子。当你有智慧、明白了,你就知道原来这都是他过去生自己做的,现在他所受的是应该的,这样就叫平等。佛教所说的“平等”就是这样的说法,在因果律方面讲平等,自作自受的平等,这也就是菩提心行菩提道的一种方式。


  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我介绍了很多跑道,但路要你们自己去走!就好像不论你从那个方向,都可以来到“荣民总医院”一样,不一定要走同一条道路,这就是一种观。并不是说这种观适合某人做,某人修一日就能成就;某人修就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是因为他过去生没学过,或不是这个根机,那就换一个跑道,学另一种方法。


  修行,有很多种方法。有念佛、持咒、诵经、打坐、习褝观……,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和自己相应的去做,但不论是那一种,都不要离开现实,不要离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不论你作什么工作,在你的工作本位上,把佛所教导的方法,把你所学到的佛法,运用在工作上,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做任何事要专心一致的注意在这件事情上,不要这样做做、那样做做,手里做著这个,想的却是另一个,这样你的心不住,不住就是妄想心非常重。当你念经就住在念经上,学佛时就住在学佛上,当你护理病人时,就去护理病人,这就叫念住。


  不论做什么,你的念头就住在上面,这样事情就会做得很好。这个“住”的念头,是从佛那里学来的,这么做你就会得到一定的效果,这就叫“专心一致”。学佛如是,参褝也如是。坐褝时先把身调好,身调好,再调呼吸,呼吸调好再调心,这样才能静下来,才能渐渐的入。念经时也一样,读诵大乘经典时,一句一句的念,清楚明白的念,不要嘴念着经,心想到别处,妄想纷飞,这样就不能契入,也不会进入。


  当你看护病人时,一心一意看护病人,心住在看护上,若你是佛教徒,就用佛教的观点,把念经的功德回向他,减轻病人的痛苦。有没有人不专心呢?还是有的,那一行那一业都有,尤其是出家人要是都能专心上面所说的,早就成道业了,我说的这个方式,就是把佛所教导的道理,运用在一切时,一切处,这就跟你的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当中,你既不厌烦生活,也不贪恋生活。


  上面讲的“出离心”是厌烦,厌烦是不贪恋六亲眷属及世间这么多的众生。并不是我要走要出离了,他们干我什么事,我管不着,这就不是菩萨心了,大家能体会得到吗?


  除此,我们要有爱心,但是这个“爱”不是一般的爱,而是“大爱”。“爱”是慈悲心的一种,要如何发挥平等的精神,对一切人都如是。如果看到相貌长得很庄严的,就对他特别客气;看起来丑陋又脏又臭的,从你眼前经过,你就嫌他气味多,躲他远一点,这就不是平等心,学佛的人不应该有这种的心。


  我讲“平等心”、“爱心”、“慈悲心”,这都牵连到“出离心”,念念想出离,念念度众生,念念对这个世间不贪恋,念念舍去这个世界。大家都知道“家家观世音菩萨”,在极乐世界不是很好吗?观世音菩萨怎么会跑到娑婆世界来?他本来是男相,为什么会现女相呢?这就是他大慈大悲,示现女相度众生更方便一些!观世音菩萨的出离心具足成就了,他知道众生还没有出离心,所以就到这个世界来劝众生,不要再贪恋这个世界,要认识这个世界是苦,在这个世界找享受是没有的,一切受都是苦,你要“观受是苦”。


  刚才讲的心是“真心”,现在大家用的心是妄心,是妄想。念念在变,念念不住。我刚才讲“念住”,就是要把这个妄心止住,我们的妄心是念念不住的,所以心无常。


  “观心无常”是说我们的妄心,妄心不是住,不是常,它的变化太大了。一个人从早晨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一天之中多少念头生起?自己都不知道,也弄不清楚!除非有定力的修道者,才能够住,否则我们都随着环境转!外面的环境变,你也跟著变,所以要“观心无常常”。


  “观法无我”,“法”是指一切有形有相的,包括我们的身体在内。我说这个法是“有法”不是“无法”。“法”就是环境,各式各样客观的事物,不要把“我”摆进去,没有“我”。


  我们也承认“一切法无我”,但是就是不能悟入,不能领会,为什么说我们承认呢?我们说“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耳朵”或“我的,我的,我的”,全是“我的”啊!并不是“我”,“我的”并不等同于是“我”,所以说这个身体是我,这是整体的我,但这是因缘和合的,你不得不承认,“我的眼睛”不是“我”,没有眼睛成了瞎子,“我”还是存在,聋子没有了耳朵,只是听不见而已,那是“我的”耳朵聋了并不是“我”聋了。整个身体,“我的”心、“我的”眼睛,不论那一部份都是“我的”,每个人说话都是这样,为什么呢?


  如果耳朵、眼睛不是“我”,这身体不是“我”,没有了这些,“我”在那里呢?


  因为这就是“无我”,根本就没有“我”,“我”是怎么来的?是一切法因缘和合而缘起的,这个不是真实的,当缘散灭了,“我”没有了,如是观一切无我,“我”还贪什么!“我”还执著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13:26 | 只看该作者
人间经过总会春意盎然
2018年04月06日 10:07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0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人间经过总会春意盎然

  文/延参法师

  每个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风景,那就每个人都栽一棵属于自己的树吧,这就是你的生命之树,幸福之树,愿望之树。

  今天在耕种,明天就看见,春天是耕耘,秋天就是风景。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做着一件小事情,栽树吧,放下那些生活的计较、抱怨和感叹,为自己栽一颗树,见证它经风历雨,见证它茁壮茂盛,见证它生命昂扬,见证它色彩万千。

  愿生活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梦想、生命力量,有属于自己的生命看见,让自己的生活因为努力而改变,为幸福而奋斗,不辜负这生命经过的所有时光。为时代而点赞,不辜负自己走过的所有的春夏秋冬,做自己生命最强大的支撑者,不问西东,管它朝朝暮暮,只去耕耘,何问得失。

  放下内心的那些忧患、攀比、比较和忐忑,做一个幸福的勇敢者、智慧者和塑造者,每个人都是自我命运的解读者。活得怎么样,还要改变,活得怎么样,总在改变,活得怎么样,有力量就是最好的人生,有希望就是最好的生活,有梦想就是最好的存在。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生命的真相是此地、此时、此刻,欢喜接纳这生命所有的风雨;生命是什么,外柔内刚,用欢喜去传递生命的祝愿,用坚强去塑造生命的自我,活出生命的强大风骨,也活出生命的温和温暖。

  鼓足生命所有的勇敢,愿生活从荒芜到山水,从苍凉到茂盛,从寂寞到合作。每个人都在寻找着一份自我的存在,如何融入这伟大的存在,如何融入这生命的美好?这个世界怎么样,赋予它一份景色,为生活赋能,点亮生活的希望,点亮生活的美好。

  生命是一场遇见,我们在等待一场花开,等待一场遇见,等待一场相约,等待和美丽重逢,等待一场见证自己如何从苍凉走向精彩,如何从自我走向一场合作,如何从时代中的自我局限走向突破又突破,成为一个真正不同的自我。这一棵树,我们见证它成长,见证它花开,见证它硕果累累。

  春天的风景,就像生活的幸福一样,它正在发生,它原本就存在,需要你去分享,去见证,需要你用最好的状态去呈现,去链接这生活所有的美好、信念、精彩。自己见证自己在成长,就像树苗一样,自己见证自己在绽放美好,生命是一场芳华。生命需要去跋涉,跋涉那些山山水水,从此经过,有句话说,时光不老,我便少年,我们都是经过这岁月的孩子,没有人能老过时光,岁月静好,一切便好,打起十二分精神,活好自己生命的芳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6#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2:05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407课堂笔记234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222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3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23,250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7#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8#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5:20 | 只看该作者
如瑞法师:法乐是无穷长久的甘味
2018年04月08日 10:04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如瑞法师:法乐是无穷长久的甘味如瑞法师:法乐是无穷长久的甘味
  人们通常认为快乐离不开财富,因此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物质,有的人会不惜一切手段。种种不善的行为,目的只是一个——追求享乐,却不知这中间已造了多少的恶业。


  反之,世间的君子,再简陋的物质也挡不住精神的快乐。如孔老夫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再有,黄念祖老居士在撰写《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的时候,有一次由于太聚精会神,竟然忘记了炉上烧的米粥,等粥烧干烧糊后,才被家人发现。老人家笑言:“这饭就很好,不要在吃上花费力气和时间。现在我过着神仙般的生活,拿谁的生活跟我换,我都不换。人生极乐是什么?是法乐啊!”


  可见,同样是“乐著”,如果乐著五欲快乐,就流落生死海中;反之,乐著正法,依法而修,就可以得到解脱,证得菩提。因此,当菩萨见到贪著快乐这类人的时候,就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用正法润泽心田,爱乐不舍,因为世乐不如法乐,法乐之乐才是无穷而长久的甘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9#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5:31 | 只看该作者
博鳌亚洲论坛


一、时间:2018年4月11日15:15-16:30


二、名称:2018亚洲博鳌论坛“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


三、主办单位:国家宗教事务局;


承办单位:海南省民宗委、海南省佛教协会


四、主题:行愿大千,心手相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嘉宾简介


宗教领袖对话:2018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


印顺大和尚


印顺大和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海南三亚南山寺方丈、尼泊尔中华寺方丈


Venerable Master Yin Shun


Committee Member of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uncil;Vice Chairman of 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hina; Chairman of 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Abbot of Shenzhen Hongfa Temple, Sanya Nanshan Temple and Nepal Zhonghua Temple


印顺大和尚,佛学博士,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之衣钵弟子,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长期致力于拓展中国佛教的国际交流,开创南海佛教圆桌会议,首倡博鳌亚洲论坛宗教分论坛并多次担任主讲嘉宾。积极倡导“人文佛教”理念,重视佛教教育与传播,先后主持与北京大学和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战略合作,创办了本焕学院和南海佛学院。在公益慈善、文化教育等领域颇多建树,编辑著述出版了《弘法文库》等多部书籍,多次受邀于凤凰卫视等著名讲坛,开展了数十场公益演讲。印顺大和尚在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享有很高的教誉,被泰国国王御赐“华僧大尊长”荣誉称号,担任柬中友协最高顾问,获得柬埔寨最高国家勋章。


Venerable Master Yin Shun, PhD in Buddhist Studies, the Dharma successor of Venerable Master Ben Huan,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respectable elder monk in China. Master Yin Shun devotes himself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Buddhism. He founded the South China Sea Buddhism Shenzhen Roundtable and the Religion sub-forum of Boao Forum for Asia, and participated as keynote speaker in these influential events. Moreover, he devotes himself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istic Buddhism”,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Buddhist education and transmission. After his efforts, Master Yin Shun signed cooperation agreements with Peking University and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and established Benhuan Buddhism Academy and Nanhai Buddhism Academy. Besides, he contributes a lot in public char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 He edited and wrote many Buddhist books, such as “Hongfa Series”, and was invited by many influential media such as Phoenix TV, to launch speeches to the public on the screen. Master Yin Shun has made a lot of contribution in the oversea Buddhist cultural exchange. He enjoys high repu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s a lot of believers, especially in Southeast Asia. He was honorably awarded the title of “Prominent Chinese Monk” by the king of Thailand. He also has the following titles: The Supreme Consultant of Cambodian and Chinese Friendship Association; The Medal Honor Winner of Grand-Order-of-National-Merit of Cambodia.


宗教领袖对话:2018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


张高澄


张高澄:


天台山桐柏宫 主持


Chief Rev. Zhang,Gaocheng


Tongbai Gong Daoist temple at Mountain Tiantai


Tiantai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张高澄道长,生于1952年, 中国道教龙门派27代传人。 是谢希纯大师的弟子。虽然终生两袖清风,一襟烟霞,仍然逍遥自得。自2000年开始任桐柏宫监院、主持以来,一直满世界奔走,上下游说,前后策划,致力于祖庭修复,和南宗道统恢复的事业。


Master Zhang,Gaocheng ,born in 1952, a Daoist priest of the twenty-seventh generation descendant of Dragon Gate school from Quanzhen. He is one of the master Xie Xichun’s disciples, who lives currently at top of mountains with mist and clouds in the twilights, remaining simplest ancient life style with free and unfettered all the time. In the year of 2000, He was chosen in charge of Tong bai Gong Taoist temple located at mountain Tiantai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since then, he has been devoted himself to the cause of restoring ancestral temples and as well as renovation of Daoist traditional teachings from Daoist southern school.


宗教领袖对话:2018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


周贤正


周贤正:


新加坡三一神学院院长 (1991-99)


圣公会新加坡教区主教 (2000-12)


圣公会东南亚教省大主教 (2006-12)


The Rt Revd Dr John Chew Hiang Chea


Principal, Trinity Theological College, Singapore (1991-99)


Bishop of the Anglican Diocese of Singapore (2000-12)


Archbishop of Anglican Province of SE Asia (2006-12)


于南洋大学主修政府与公共行政及国际政治。之后获得谢菲尔德大学旧约研究哲学博士学位。


他极力推动新加坡与区域 (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越南) 的神学教育战略发展关系。


近年专注近读圣经核心文本寻回其原始根基,并于跨越 “中国-东南亚-埃及” 古文明廊道讲解 “西奈相遇“ 对文明及信仰的蕴含价值。


南洋大学选为“卓越校友” (2013)。谢菲尔德大学授于荣誉文学博士 (2014)。


Majored in Government &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t Nanyang University. Later obtained his Ph.D in Old Testament Studies at Sheffield University.


He was instrumental in forging strategic links in theological education between Singapore and the region, particularly China, Indonesia, Malaysia, Myanmar and Vietnam.


In recent years, he actively engages in close reading of the fundamental texts of biblical Christianity leading to critical presentations of “The ‘Sinai Encounter’ and Implications for Civilizations and Faiths” across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corridor of China, Southeast Asia and Egypt.


Recognized as Distinguished Alumnus by Nanyang University (2013) and conferred the Litt.D Hons by Sheffield University (2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40#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12:49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408课堂笔记210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222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3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23,250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18 01:19 , Processed in 0.06973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