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46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3:31 | 只看该作者
净慧长老:念佛与调五事
2018年01月10日 16:14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5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净慧长老:念佛与调五事

  文/净慧长老

  严格地说,念佛也是禅定的一种。大家每天念的回向文中就有“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的话。念佛的人都希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正定。念佛三昧也就是念佛的正定(或禅定)。念佛如果不能念到一心不乱,念佛就不容易有受用;能够念到一心不乱,那就是定相出现。没有定,要想念到一心不乱,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禅定与念佛是一码事。各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要把念佛和修禅定打成两橛。从佛教修行、修定的根本意义上来讲,念佛与禅定是密不可分的。另外,从我们念佛的仪式或念佛七的仪式来看,也是念佛与禅定相结合的,如我们每支香除了称佛名号,还要“止静”。止静实际上就是默念佛号,默念佛号也是禅定的一种。所以从这两方面来看,念佛与禅定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希望各位从思想上、道理上明白这个意义,把这一点弄明白了,我们在修净土法门时,就不仅仅是追求一天要念多少名号,而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散漫心、妄想心得到调治,得到止息,得到息灭,这才是我们修行、念佛的目的。妄想心不除,尘劳念不除,要想得到一心不乱,要想在当下得到受用,要想在临命终时往生极乐世界,那也是不可能的。为了使念佛达到除妄想、得禅定的目的,就要讲究修行的方法,讲究打坐的方法,讲究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还要讲究调饮食、调睡眠的方法。只有使这些方面都能够协调起来,都能够与道相应,我们的修行才能顺利、快速地得到受用。这几方面就是天台宗《小止观》里讲的“调五事”方法。把这五件事调整妥当了,修行就有条件,修行就容易进步。懂得这些方法,不仅在打佛七时有用,自己平常修行、在家里打坐也同样有用。

  所谓调五事,第一,调饮食。食物本来就是我们滋养身体、修行进道的一种资粮。我们利用得当,就能够成为我们的助道因缘;利用不得当,吸收过量或不足,都对身体有影响,对修行没有好处,甚至会引生百病,所谓病从口入嘛。调食要注意四个方面,一、饮食不要过量,只能七成饱或八成饱。因为吃得太饱了,打坐、念佛,就会胸闷气胀,心不容易静下来,念头不容易把住,身体就不安稳。二、也不要吃的太少。我们平时一顿能吃二两、三两,修定时只吃一两,那也不行。因为肚子饿了,身体支持不住了,营养不够,同样无法修定。如果我们饥肠辘辘,妄想纷飞,怎么能修定呢?没法修定,没法得到念佛三昧、得一心不乱。这两条结合起来就是不饥不饱、适可而止,即适中。佛教主张中道,只有安住中道,才是修行的正道。三、不吃秽浊之物,如鱼、肉、葱、韭、蒜及喝酒、抽烟等。这些食物都与修定、念佛不相应。油腻太多,心沉不下来。葱、韭、蒜刺激性大,气味很重,自己闻着都感到难受。这种气味对我们的眼根、鼻根有刺激,不容易入静。四、不吃不宜之物。即不吃对自己健康有损、或者与自己的饮食习惯不协调的食物。如有人不能吃辣椒,猛然吃了许多辣椒,那对修定肯定是不利的。吃了不宜之物,容易滋生种种疾病。所以修行、念佛、打坐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寺院里,调食是第一件要事,饮食调好了,身心舒畅,进道有方,才是修行的前提。

  第二,调睡眠。佛教不管修哪一法门,都讲究精进不懈。六波罗蜜当中,精进非常地重要。不精进,布施没法修,持戒没法修,忍辱、禅定、智慧都不可能持之以恒地去修持。修学佛法,不管是哪个法门,都不能懈怠,不能贪睡眠。所以寺院里规定每天早上四点半或五点起床,诸方大丛林都是三点钟起床,晚上九点钟才睡眠。睡眠按时按量,既能够在时间上为修行提供保证,又能在精神上保持清醒。当然,不贪睡是一个方面,但过分地疲劳身体,不睡眠也不行。因为我们的身体毕竟是脆弱的,还是要爱护它、爱惜它,使之成为我们修行、做事业、为众生作贡献的一种工具,一种方便。我们要爱护这个身体,借假修真,我们要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休息、睡眠。睡眠时间多少要根据每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来确定。一般地说,老年人有六、七个小时睡眠就够了,青年人要保证八小时的睡眠。假使睡眠时间太少,我们坐在那里就容易昏沉,修定、念佛都不会有真正效果。睡眠过少,神志不清,意志不明,要想净念相继也是办不到的。睡眠调好了是我们修行的基础。从上述两条来看,修行是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我们修行的人、学佛的人不应当轻视忽略物质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调身。调身一是指我们修禅定、打坐时如何来调身,二是指我们平时不打坐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打坐的位子、坐的垫子非常重要。打坐用的垫子一般要与跏跌坐的长度、宽度相等,或略宽一点。坐在那里四平八稳,才能真正起到调整身心的作用。坐垫要柔软,臀部要有一个小垫子,使臀部略高于两腿。坐下来以后要盘腿,盘腿的要求是先把右脚收回来,然后将左脚压在右脚上,以脚背与大腿齐平为标准,这叫做单盘或单跏趺。一般上了年纪的人能单盘就不错了,年轻人应要求高一点,都应练双盘。盘腿对修行、入定、得念佛三昧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切诸佛的成道相都是跏趺坐相,跏趺坐相就是定相。盘腿是入定相,所以一定要锻练。不要以为光念佛就行了,盘不盘腿并不重要,不能这样看这个问题。如果要真的修行的话,就要下决心练盘腿子。腿盘好了,手要结禅定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拇指相对,放在腿上,与自己的腹部靠紧。两拇指一定要相对,这样才能够从各方面来加强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的精力能够集中,意念能够集中,这对于念佛、修定是一种增上缘。手放好了,头、颈、脊骨正起来。所谓正,并不是要把身子故意挺得很直,但也不能弯腰曲背。挺得太直了,容易伤气;弯腰曲背又容易憋气,气出不来,气不顺。一定要端身正坐,不偏不倚,不俯不仰,这是调身一个要领。要而言之,不宽不急是身调相。

  第四,调息。调息就是调呼吸。不管念佛还是修其它法门,调息是基本功。只有把息调好了,才是修定的开始,得念佛三昧才有希望。息有四种相状,一是风相。我们平常人呼吸声音很大,这不是息,而是风。二是喘相。喘相即是不通顺,快一下,慢一下。三是气相,即呼吸很粗。这三种相都不是修定的正常息相。修定的正常息相应把心住在息上,使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既没有声音,也不结滞,非常通顺。如果我们把息停留在风的阶段,那我们的心就容易散漫,所以说“守风则散”。如果我们把息停留在喘的阶段,则不通顺,“守喘则结”。如果把息停留在气的阶段,不但呼吸粗重,而且容易疲劳,“守气则劳”。不管是散也好,结也好,劳也好,都不是修定的正常息相,只有把息调整到不涩不滑,出入绵绵,若有若无,若存若亡的阶段,才能保持这种息相,我们就容易得定,所以说“守息即定”。大家一定要记住息的这几种相状:所谓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即定。守就是保持。

  怎样把念佛与调息结合起来呢?我们在念佛时,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声声入耳、念念印心,念与息同步、息与念相融,使念佛之念与呼吸处于一种非常协调的状态。呼一口气,吸一口气,叫做一息。比如说,我们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出气时念“阿弥”,吸气念“陀佛”,这是一种方法。如果使用这种方法感到自己的呼吸非常急,念佛就很吃力,这就是因为呼吸停留在风相和气相上。呼吸调到了息相的时候,若存若亡,那就可以随呼吸时默念佛号了。息相稳定了,纯熟了,只要有佛号这个意念存在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念出佛号。息相稳定,净念相续不断,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是禅定现前,念佛三昧成熟。这种方法,在我们打坐时可以用,平常走路、做事、睡觉时都可以用。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呼吸很难把握,心容易散乱。默念佛号与呼吸保持同步,是摄心的一种方法。但有时默念佛号,因为四个字(阿弥陀佛)或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很难与呼吸协调,很难与息协调,利用数息来摄心也是一种方法。就是以一呼一吸为一个单位,从一数到十,然后再从一开始。每呼一次或每吸一次,数一个数字。数息也是很有效的修定方法,天台宗的《六妙门》首先就是讲“数息门”。这种方法同样能够止息妄想、深入禅定。

  第五,调心。我们讲调身也好,调息也好,最终目的是要调心,把我们的心调到一个不沉不浮、意念清明的状态,这才是我们念佛修定所需要的心理状态。调心有三个阶段:一是入,二是住,三是出。“入”就是我们把前面这些问题都注意到了以后,就要使我们的意念或心进入禅定的状态,这就是入。进入禅定状态要注意两点,一不能昏沉,二不能掉举。所谓昏沉,就是当我们进入禅定状态以后,我们的意念不清明,或者是姿势不对,如低头曲颈,闭目弯腰,这样就精神不振,意念不清。掉举就是妄想多。如果感到昏沉,就把意念提一下,注意自己的鼻端,眼睛睁一睁,马上就能清醒了。对治掉举的办法是把意念移到丹田,注意息相,提起佛号,不要让妄念插入,使净念安住在禅定的状态中。安住同时就是进入,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在安住禅定状态时,要保持意念清明。我平时强调修行要达到“轻安明净”,“轻”是身体健康,“安”是心地安祥,“明”是不昏沉,“净”是不掉举。怎样从禅定状态中出来呢?当我们修完一坐,或者一个小时,或者四十分钟,我们在禅定中非常安定,非常舒服,非常有效果时,要出静就要注意先把意念从息相中引出来,开口放气,想自己的浊气从百脉随意而散,微微摇动身体,擦热双手,抚摩两眼,慢慢睁开双眼,放下两腿。放腿时也要按摩一下,待身热稍歇,方可随意出定。出定时一定要缓缓使身心放松,使自己的意念从安定的状态中走出来,这样就不会因为出入禅定状态的不得法而引起身心不安。

  这些内容不但对大家打佛七用得着,平常自己在家里修行也用得着。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把智者大师的《小止观》从头到尾反复看几遍,对我们修行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祝愿各位在这次精进佛七中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利益,为平常修行打下良好基础,为成就佛道种下金刚种子。

  谢谢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5:24 | 只看该作者
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2018年01月11日 10:09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3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文/星云大师

  现在社会的病态很多,有家庭病态、学校病态、农工法商各界病态,甚至我们的身体、心理都有病。身体患了病──头痛、肚子痛,可以到医院找医生治疗;心里烦恼,精神错乱,也可以找心理医生复健。对于社会的病态,我们找什么人来治疗呢?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不但是一位宗教家、教育家,更是一位大医王,一位千古难逢的心灵导师。他不但可以治疗我们身体上的毛病,对于各种社会病态,也都有治疗的方法。

  佛陀曾于《佛遗教经》里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意思是说,我就像是一位高明的医生,你有病,我开药方给你;你不吃,病不会好,不能怪是医生的过错。

  佛陀又说:‘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意思是说,又好比我是一个向导,为你指出一条人生最好的道路,你不依指引的方向走,找不到你的人生光明道路,过失也不在引导的人。

  下文依照释迦牟尼佛所留传的药方,对社会病态提出四点治疗的方法:

  一、家庭伦理的病态与疗法

  现代社会的家庭中,所潜伏的病态可说已到严重的地步。有一则小漫画,很传神得表达家庭问题:作丈夫的回家了,开门前,怕太太跟他唠叨,问长问短,就在胸前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了三个字:‘别问我’,要太太别问他今天做了什么,去了什么地方,不要罗里罗唆。这个太太一看到先生胸前的牌子,立刻怒气发作,转身拿了一个牌子挂在背后,上面写:‘别惹我!’意思是:我不问你在外面胡天胡地,你也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丈夫进门,到了客厅,他的儿子趴在地上看电视,头上顶着一面牌子:‘别揍我!’意思是:老子管老子,儿子管儿子,别仗着你做父亲的威风打人。这个父亲再走几步,又看到家里的管家和佣人都挂着牌子:‘别叫我!’嫌这个家庭事情太多,不胜其烦,所以拒绝召唤。

  这个漫画暴露了某种病态:今天的家庭里,真是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女不女,很多家庭伦理已经亮起了红灯。

  过去有一首诗偈说:‘记得当初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由他饿,莫叫孙儿饿我儿。’这首诗偈是说一个为人父母的慨叹:记得当初我养儿女的情形,就像我儿女现在养孙儿一样;我的儿女对我不孝顺,让我挨饿,由他去;只希望我的孙儿不要不孝顺父母,也让我的儿女挨饿啊!

  过去社会的家庭问题,顶多是儿女对父母的孝养问题,老年人缺乏照顾,精神空虚,或因代沟问题与子女失和。所以我在宜兰办了‘仁爱之家’,又在佛光山设立‘佛光精舍’,让家庭失调的老人能得到照顾,但是天下孤苦无依、晚景凄凉的老人何其多!杜甫有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指出社会应增设更多养老院,来安置所有需要照顾的老人。

  现代社会的家庭,所潜伏的病态日趋严重,许多家庭伦理已经亮起了红灯。现在的家庭,除了孝养父母的问题之外,如试管婴儿、借腹生子,乃至单亲家庭、外籍新娘、小移民、小留学生……,问题越来越多,也形成严重的家庭、社会问题。

  很多父母在这种工商社会里,只想到赚钱,对于子女的教育,不知道真正关心,结果造成了钥匙儿童、才艺儿童、方便面儿童、维他命儿童……。有的父母忙着应酬、交际,甚少和子女接触,一天跟孩子讲不到三句话,孩子长期孤单寂寞,长大以后还会和父母亲近吗?又者,现代孩子生得少,溺爱孩子,使孩子失去正当人格的发展;外籍新娘多,孩子教养问题也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有的父母对子女寄望过多,要儿女成龙成凤成博士,除了学校的功课,还强迫他们去学钢琴、小提琴、舞蹈、绘画、英文、日文……小孩子背负这么沉重的压力,吃得消吗?长大以后会不会排斥呢?今天青少年问题严重,跷家、逃学、吸烟、赌博、打架……,难道没有原因?

  有一位教育学者说:现在的儿童,不是靠父母的爱和关怀成长的,是靠着牛的照顾长大的,他们喝牛奶、吃牛排、穿皮衣、用皮带、穿牛皮鞋,系牛皮饰物……,就像是牛养大的。所以现在许多青少年性格如牛,过着牛脾气的人生。

  现在都市里大部分实行小家庭制,年长的父母大都单独居住。兄弟姐妹多的,就轮流奉养父母,星期一由台北的老大来养,星期二、五到桃园老二家去吃饭,星期三、四归台中老三照顾,星期六、日到台南投靠女儿,然后再赶回台北老大家,这样东奔西赶,疲累不堪。假如父母也用这种方法来养育子女,今天由父亲照顾儿女,明天由母亲照顾儿女,如此轮流养育的教育方式,家庭不会破碎吗?

  据说现在女孩子嫁人的条件是:第一、要有楼房;第二、要有汽车;第三、不要公婆。过去女孩子选择对象,都会先看看这人是否书香世家?这个人身家是否清白?这人的家庭道德好不好?现在不注重门楣,不注重道德,只重视楼房汽车,甚至嫌公婆累赘,像这样没有家庭伦理观念的社会,其病态是很严重的。

  古人说:‘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泆字;讨人厌,离不开一个骄字。’对于家庭伦理的疗法,我们可以说,救家庭离不开一个佛字。

  依照佛经的教示,治疗家庭破碎的方法,必须先从家庭里的主要份子──夫妻说起。怎么样做一个丈夫?怎么样做一个太太?

  《玉耶女经》里面曾提到,一个成功的女人,必须具有母妇、臣妇、妹妇、婢妇、夫妇五种妇德。此外,好太太平时要用温柔的言语慰问先生的辛劳,烹调营养卫生的美味佳肴,而且将家里整理得窗明几净,富诗情画意,夫妻、亲子之间彼此坦承相处,同心齐力。如此,必然能建立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乐园。

  另外,《善生经》则告诉我们怎样做个好丈夫。一个真正的男人必须是:

  第一、负责任,能担当:有宽阔的肩膀承担,也有魄力担当。

  第二、讲信用,守道义:有诚恳正直的心胸。

  第三、肯勤劳,创事业:有谦冲务实的作为。

  第四、性宽厚,心有容:有泱泱大度的君子之风。

  第五、能慈悲,多慧解:有慈悲的爱心,有中道的智慧。

  一个家庭里,夫妇相处得好,家庭伦理就能端正,身为一家之主的丈夫,除了做到上面五项男德,更应该奉行做为人夫的四条守则,即吃饭要回家、身边少带钱、外出说去处、应酬成双对。

  子女和父母的伦理也是相生相成的,孝顺的子女,必须以五事来对待父母:

  第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

  第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

  第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

  第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第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

  慈爱的父母,也必须以五事对待儿女:

  第一、教育子女,不让为恶。

  第二、指其善处,使有品格。

  第三、慈爱关怀,教其学问。

  第四、善为婚嫁,务使满意。

  第五、随时供给,助成事业。

  家庭,是一种连锁关系,父母子女像锁链一样环环相扣,绝不可分割,人人尽其在我,相敬相爱,家庭伦理就美满幸福了。

  二、农工职业的病态与疗法

  今日在工商转型为高科技的过程中,许多问题缺乏调适,许多情况无法掌握,结果造成职业困境及精神空虚等种种病态。

  由于都市发展蓬勃,农村青年渐有‘为农者贱’的观念,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到城市,引起劳力不足、农地废耕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学农学院和农专毕业的学生,买不到农田耕种,无法取得自耕农的资格,有志于农业的人,反而没有农田。

  由于工业的发展,交通的需要,我们的农地愈来愈少,甚至没有农地,难道我们可以吃机器,吃声光歌舞吗?难道我们能吃钢筋水泥维生吗?农药的使用也愈来愈多,造成河川及土地污染,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像号称东亚最大的台中德基水库,也无法避免上游的农药污染,连中横公路美丽的环山部落,都成为滥施农药的死地。造成这些农业病态的原因,就是功利心。

  工商业的病态也是如此,人们都讲求功利,要发财,要成功。等真正有钱了,却不会用钱;真正有权势了,却滥用权势,于是成为今日社会罪恶的源流。工业发展制造了许多暴发户,又由于大财阀的控制,造成了经济垄断,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享乐歪风,不会用钱,只知享受;光是交际酬酢、酒食饮宴,一年就吃掉了几条高速公路。

  今日工商业的发展,也带来许多公害、污染,以及自然生态的破坏,这也是很严重的病态。不过,更糟糕的是精神上的污染,钱多了不会用钱,反而污染了自己的心性,污染了自己的灵魂,污染了社会风气和道德;这种人性道德的破坏更可怕。

  比方说,商品的仿冒、走私、漏税、盗用商标、恶性倒闭、倒会卷逃、空头支票满天飞等等,这个社会常常不顾工商道德,有一种‘能欺则欺,能骗则骗’的心理。很多人有了钱,就逢场作戏,金屋藏娇,不顾妻儿,不重家教,每日酒食争逐,忽略家庭,因此制造了许多青少年问题,直接遗害下一代。

  另外,也有许多职业病的问题,职业病不光是身体机能的障碍(例如静脉曲张、坐骨神经痛、痛风、五十肩、视力伤害等),心理上的麻木更严重。尤其很多电子工厂、成衣工厂都实施一贯作业,完全不用人脑,只是零件、机械的装配,整天做着相同的动作,像螺丝钉一样,没有思想,没有感觉,成了简单的、没有智识的人,日子久了,精神能不苦闷吗?

  现在的社会,由于注重科技发展,人们也变得越来越机械化了。譬如电视是遥控,不必走动;快餐品越来越多,不必烹饪;洗衣脱水,用计算机;领款购物,用刷卡。这样发展下去,人越来越懒,都不必下厨房、上班了,按一个钮,牛奶来了,面也做好了,数据也传真了,公文也上网联机了,一切按钮、按键盘即可,人都可以不用走动了。

  农工商职业的病态,是由于社会多了金钱、色情与暴力,少了礼义、美德与善知识。对于这些职业的病态,该怎么治疗呢?

  (一)要有因果道德的观念

  说到因果,一般人总会想:世间因果也不准确,很多好人遭遇不幸,很多坏人升官发财,那里有什么因果呢?其实,因果甚至比现在的计算机还要准确。计算机会出错,但是因果绝没有错误的时候。有的人做人很好,很乐善好施,但是过去欠了债,不能赖账,不能因为现在人好就不还钱,好人还是要背负过去的债,所以好人也有灾难。有的人很坏,居然还能步步高升,可能是因为他从前种了善业,而现在造恶的报应未到;他银行里的存款尚未用完,不会因为他坏就不给他挥霍。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想知道过去做了什么,只要看现在所受的果,就可推知过去的因。同样的,想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报应,看看现在做的事,就可预知将来得什么果,因地不同,果报自然不同。

  很多人不明了因果,误会了因果──我念佛、拜佛,怎么不发财呢?为什么反而被人倒闭呢?要知道,发财有发财的因果,念佛有念佛的因果。种豆得豆,怎么会长出西瓜呢?念佛是求了脱,怎么可能发财呢?这是错误的观念。所以,信仰有信仰上的因果,健康有健康上的因果,经济有经济上的因果,因果是不可以错乱的。

  在佛门里,有时候用人不讲究此人有无能力,而讲求有没有因果观念。如果他有因果观念,一定会有道德观念,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敬畏因缘,慎于始,不随便乱来,而凡夫和众生却不知防微杜渐。譬如暴饮暴食,吃到病痛缠身,才去看医生;开车猛闯,出了车祸,伤了人命,才悔不当初;为了贪婪而贪污舞弊,出事被揭发,法院传单一到,就插翅难逃,后悔莫及了。

  我们常常怀有一种侥幸心,以为做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一念苟且,后患无穷。任何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因果尤其会知道。诗偈云:‘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所以有因果观念的人,只要不违背因果的原则,自然功不唐捐,这种功德是不会消除的。

  (二)要有律己持戒的行为

  中国儒家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律己的工夫。佛教讲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侵犯众生生命;不偷盗,是不侵犯任何财富;不邪淫,是不侵犯他人的身体与名节;不妄语,是不侵犯大众人格与信誉;不饮酒,是不藉酒麻醉自己,甚至醉后乱性。五戒的原则,是不可先侵犯了自己的意志,又去侵犯他人。

  安和乐利的社会,应该人人互相尊重,互相成全。倘若大家都能持守五戒,每一个人的生命不会受侵犯,金钱不会被劫掠,名节不会受玷辱,信誉不会受污损,不必惧怕一切意外的侵犯,大家律己持戒,社会病态自然会逐渐减少。持守五戒,正是去除社会病态的一种疗法。

  (三)要有勤俭感恩的美德

  社会上的许多病态,都是由自私而起,只知利己,不知利人,结果人人相争相夺,勾心斗角,各种畸形的病态都会出现。针对这种贪婪、自私的病症,必须以勤俭、感恩来对治。

  不要只想别人给我多少,要想我能给别人多少。我给予,我奉献,表示我富有,如果一味接受别人赠与,向别人求取,反而显得我贫穷。

  勤俭感恩的美德由内心发出,可以表现在很多事情上,我爱惜公物,表示我的品德比他富有;我常说几句好话,我的善良比他多些;我们常常微笑待人,我们的欢喜心比较多;我重视礼节,‘向你说请,跟你对不起、谢谢你’,我的慈悲增长,比财富的增加还快;我总想到与你结缘,为你服务,我的愿力比你大……。所以,今天的工商社会,不一定从金钱上来竞赛,不一定用洋房、汽车、珠宝来比富裕,精神上的快乐、心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

  (四)要有忏悔向善的精神

  佛教不计较过去,无论过去犯了怎么样的罪恶,只要一念回心向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个‘悔’字,就是最大的福根。我们的身体脏了,可以用水洗净;心里污浊了,可以用忏悔法水涤清。不断的忏悔,可以不断的净化,经上说:‘犯已惭愧,发露忏悔,名为勇健得清净者。’我们要做一个勇健清净的佛弟子,去除贪瞋痴慢的种种病态。

  今天农工商的社会需要因果,需要五戒,需要感恩,需要忏悔,需要用这些来治疗我们内心的病苦,健全我们的人生。

  三、教育道德的病态与疗法

  现在的社会道德逐渐式微,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也有很多病态。记得我幼小的时候,在外面跟人家争吵,被人欺负了,回家后,父母还会再责罚我,然后带我到对方家里去道歉。现在的社会风气就不同了,有些儿童在外面被人家打了,吵架了,回到家里一哭诉,做父母的就会怒斥:‘哭什么,没用的东西,你怎么不把他打倒。’然后带着孩子找对方兴师问罪,这种童年教育的护短病态很普遍。

  过去小孩在学校里顽皮,被老师打手心,挨打以后,回家还不敢讲,因为讲出来会再挨父母打,被父母带到学校向老师道歉,拜托老师再多多严格管教。但是现在学校的老师打了学生,就不得了了,做父母的立刻找校长告老师,甚至告到市议会,告到教育局,告到法院,这样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百病丛生?

  青少年教育的病态也很严重,其中最祸国殃民的是升学主义。在升学主义挂帅的今天,‘升学升学,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之’。它不但埋没了个人的性向与禀赋,造成选才制度的僵化,而且阻碍了学生兴趣与情绪的发展,使学生缺乏生活上的适应能力,甚至牺牲了个人价值与尊严,产生学非所用的弊病,间接毁掉了青少年宝贵的一生。

  现在的人,生了一个漂亮女儿,有许多男孩追求,父母就高兴,认为面子光彩,连带的助长了少女的虚荣心。儿子念大学,还能摆地摊、拉保险赚钱,自己买车,父母很高兴,认为儿子有办法,无形中加深了他的功利心态。像这样只注重虚荣和功利,而不教育他们真正做人处世的道德情操,这样的社会教育,能不病态深重吗?

  从儿童到青少年,从青少年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硕士、博士,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病态是:

  第一、只重知识不重道德─看分数,不看品格。

  第二、只重功利不重精神─争名利,缺乏胸襟气度。

  第三、只重接受不重思维─能灌输,不能启迪。

  第四、只重个人不重利他─自私,不肯牺牲奉献。

  上面这些教育道德的病态,可以从很多小地方看出来,例如各级学校很少有至圣先师孔子像,儒家之学不能普遍于社会,有关单位常常举办纪念毕加索、纪念猫王、纪念贝多芬、纪念爱迪生等活动,却很少纪念玄奘大师、鉴真大师或民族英雄,由此可以看出缺乏对中国历史古圣先贤见贤思齐的道德教育。教育界普遍弥漫着功利风气与乡愿心态,直接间接戕害了我们的下一代,这是很严重的国弊。

  针对这些病态,可以用下列方法来治疗:

  1。以鼓励代替责备:年轻人意气盛,经常率性行事,对于他们的缺点,人人要多涵容,用鼓励来劝勉向上。春风怡人,总比酷暑炎风熏人好。

  2。以慈爱代替呵骂:温言爱语胜过严呵厉责。像仙崖禅师感化夜游弟子,就是很好的例子:有一个徒弟常常夜游,三更半夜爬梯子翻墙外出,被仙崖禅师知道了,就把梯子撤掉,在墙下等候。徒弟夜游回来,翻墙而下,没有注意到梯子不见了,一脚踩在仙崖肩头,顺势跳下,站定了一看,糟糕!刚刚踩的不是梯子,是师父呀!这下子徒弟慌得不知如何是好。仙崖禅师不怒也不骂,只是殷殷叮咛:

  ‘夜深露重,小心着凉了,快回寮房睡吧!’

  天大的祸患一言而解,这位弟子感受到仙崖的关爱,从此不再逾越本分,成为一名恪守清规的徒弟了。教育,不就是以慈心化导戾气,以爱心平伏干戈吗?

  3。以关怀代替放纵:过分溺爱,不依法理,容易形成放纵与姑息,不但不能达到正面教育效果,反而使青少年走上叉路,形成偏颇的人格。只有在清明的环境中,才能培养清明的子弟;在关怀的气氛里,才有宽怀大度的人才。

  4。以同事代替隔阂:同事,就是设身处地,凡事以他的立场为他着想,不端架子,不闹意气,视之如兄弟姊妹。像有名的海伦凯勒女士,因为是个聋人,脾气很坏,后来遇见了一位懂得教育的良师,用同事心与她相处,视她如己,同甘共苦,她难过就跟她一起难过,她睡地上就跟她一起睡地上,完全与海伦凯勒无隔阂,无私无己,最后终于感化了海伦凯勒,教育她成为一代伟人。

  我们教育子女,不是只教他们怎样努力考试、赚钱,应该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我们要灌输他们因果观念,教他们认识因缘,有慈悲的精神,有道德的行为,使他们学会尊重自己,热爱别人,进一步爱社会、爱国家。

  四、健康养生的病态与疗法

  今天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过着晨昏颠倒的生活,晚睡晚起,熬夜作乐,吃宵夜成了习惯,早餐反而不吃,使肠胃在该休息时得不到休息,该进食时得不到养分,而伤害身体。很多人因为忙,或为了省钱,常常以方便面或罐头食品裹腹,忽略了营养价值,毁坏了身体机能。也有很多职业父母工作繁忙,下了班不想煮饭,三餐两顿都上馆子打发应付,加上交际酬酢不断,使台湾处处餐厅林立,吃喝风气惊人,连带地形成肝病、肥胖、胆固醇过高等现代病。

  今日的经济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却不见提升。很多人一出门即以车代步,使得街道壅塞,废气漫天,影响环境质量与心理健康。周末假日宁可在家里穿凹凸拖鞋,踩健康器,或到酒廊饭店听歌跳舞,而懒得去青山绿水中徜徉,如此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健康自然走下坡了。很多妇女不耐烦做家事,喜欢出去跳土风舞、慢跑、做瑜珈,吃补品健身,或打针减肥,实在是舍本逐末,不正确的养生之道。

  尤其今日社会处处吃喝成习,菜式花样不断翻新,东西杂脍,满街横陈,似乎中国文化的精髓只在‘吃’上。过去流行吃猴脑,现在吃虎肉、狮肉、鼠肉、蛇肉、狗肉,几乎什么都吃,就差没吃人肉了。这种吃法,对健康养生究竟有多少益处?

  针对这些不如法的饮食生活态度,提出四点疗法:

  1。正当的饮食:饮食定时定量,使内脏均匀清爽,是养生第一诀。《梵摩难国王经》说:‘夫欲食,譬如人身病服药,趣令其愈,不得贪着。’意思是说,我们吃东西如吃药,是吸取其中的养分,保护身体不出毛病,不应贪爱而暴饮暴食。所以在寺院的斋堂里,有‘食存五观’的偈语,其中第四观就是‘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2。正当的情爱:不正当的情爱,会使我们身心烦恼。佛教不提倡私情乱爱,鼓励法爱与道情。我们要有奉献的感情、慈悲的感情、法乐的感情,也就是真理的、快乐的、般若的感情。

  3。正当的工作:正当的工作,是积极性的,利益社会大众的。很多人觉得工作辛苦,有压力,那是因为把工作当成赚钱途径,沽名之道。如果在工作里蕴含了慈悲喜舍,供养了佛心法味,‘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服务’,把工作当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乐了。

  4。正当的生活:对于衣食住行,一切都要如法,不循私、不邪僻,正正当当的过日子。佛教讲修行,就是在生活上修,在行为上修,一直修到身心密密处。像昭引和尚毕生以化缘度众,专门化缘生活上的陋习。遇到爱发脾气的信徒,就说:‘居士,怒气由瞋心而来,瞋心源于无明,我来跟你化缘,你把瞋心和无明给我,我来替你发脾气,你来享受我的宁静好了。’

  于是昭引和尚就学那信徒的样子,大发脾气一场,信徒看了,十分惭愧,脾气就改好了。

  听说信徒的儿子很贪睡,令父母忧愤交加,不知如何改正,昭引和尚就到信徒家,把贪睡的儿子摇醒:‘起来起来,我化缘你的睡觉,你把睡觉给我吧。’于是他上床蒙头大睡,睡醒了叫那儿子准备饭食,吃完又睡,这样睡了吃,吃了睡,睡了吃,吃了睡。那儿子看在眼里,好像透过镜子看见自己,终于觉悟了。

  听说有夫妻吵架,他去化缘吵架,一顿火爆毛躁,化解了双方的戾气;信徒贪酒,他去化缘,代他喝酒,伤身伤神,使贪杯者深自儆戒,幡然悔改。

  昭引和尚以身作道场,牺牲奉献自己作信徒的镜子,感化许多信徒过正当的生活。这种舍身感化,是很不容易的范行。

  除了健康要如法,养生更要如法。以下提供四个方法:

  1。正当的行为:行为端正,胸襟宽大磊落,少有烦恼忧愁,是养生的正途。

  2。正当的语言:经上说:‘行怨得怨,骂人得骂。’又说:‘祸从口出,千殃万罪,还自缠绕。’言语不正当,就像汽车轮胎没有定位好,行驶在任何平稳的路上都会颠簸,徒然增加生活里的怨尤。口齿清净,不说粗言恶语,才能修身。

  3。正当的做人:做人,宁可正派而不足,不可邪恶而有余。不贪取五欲六尘,不着五蕴三界,而有正当的人生观。

  4。正当的处世:俗云:‘处世无奇但率真’,这个‘率真’,就是‘心净则国土净’,我们如果能以佛法治心,以佛法养生,处世自然圆融无碍,所谓‘浮云任来去,明月在天心’,就是如法的境界。

  面对社会各种的病态,我们要能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家人、朋友及周围的人帮助,让他们的心灵能得到一些营养,增加一些生活的福缘,那么,社会病态自然能够减少一点,我们的社会就更和乐安详了。(来源:佛光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2:41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112课堂笔记210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1118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712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04,253个文件。
截止20171215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00,611个文件。突破十万大关!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20170906计500篇)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甘露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素食素衣素言,无执无贪无嗔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3:12 | 只看该作者
本性禅师:避开人生的陷阱
2018年01月12日 15:55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0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因缘的大世界、联系的大社会是复杂的,但又是规律的。

  文/本性禅师

  因缘的世界决定了世界的因缘。

  联系的社会决定了社会的联系。

  人,于世界于社会,只是其中一环一扣一点。对于大世界大社会而言,人,没有自己的大人生。也就是说,人,从全局从整体上看,在一定程度上他必随着共业而转。这就如:大地震、大火山、大洪水等的爆发,全体或个人对之是无能为力的,倍受威胁的。

  既然世界因缘、社会联系,则世界、社会又是因果的,个人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自我把握的。因此,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有积极作用的,并且,将影响到全体的命运。一个领袖的出生,改变了许多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一个好医生的产生,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因缘的大世界、联系的大社会是复杂的,但又是规律的。从人的主观能动性上看,人于其中,还是可以趋利避害的,还是可以力争躲开其中的危险或陷阱的。

  我们平时说,独善其身,进而广结善缘,就是为了达到避开危险或陷阱的目的。当然,这是在认清、随顺甚至把握大世界大社会大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独善其身,自身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遭遇危险的因素;广结善缘,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落入陷阱的隐患。

  我很敬佩有胆量有勇气者,但我悲悯鲁莽盲目的人。在这山川大地,有许多的悬崖深涧绝壁险峰,是天然的危险与陷阱。虽然,崖边涧顶、壁上峰颠时有灵芝等生长,作为智者,应是唯恐避之不及,岂可前去试探。发生危险或落入陷阱的多是这些试探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3:22 | 只看该作者
不再被妄想欺骗 | 看我们的心是怎样受到伤害的?         (2018-01-11 17:28:45)[url=]转载▼[/url]

分类: 精品推荐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


  一般人常会要求生活周遭的条件:


  房子宽敞、厕所干净、灯光明亮……。


  但却往往不知道要装饰自己的内在,


  点亮内心的智慧。


  有一次孟子就讥笑众生:如果家里的羊走失了,人们会去找回来;但良心掉了,却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去找。


  一个人若没有在修行,又不认识这个心,他的心就会走样变形;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染上尘埃,又像太阳被乌云遮蔽,无法看到事务真实的面貌。


  人生、宇宙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很多人都茫然不解,所以,必须透过修行、修心来体证真理。

  我们要修哪一个心呢?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心无法控制,有打坐经验的人,更可以体会倒这个心妄想纷飞,杂乱无章。佛经中提到心有八万四千个,总结起来有善、恶、无记三种。


  经中常说到「心是恶源,形为罪薮」,这是从执着、分别、无明的角度而言;所以心是罪恶的来源。没有修行的凡夫,心是恶的;看到名、利、财、色就不断追求,这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缘故。


  但是另一方面,祖师大德也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说法,意思是成佛的也是这个心。我们的心,亦即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光明、圆满、具足大智慧的,所以佛教认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皆可成佛。


  所以,心又可分为佛心、罪恶的心两种,简言之就是善与恶、真与妄。我们的本性是真实的、永恒的,是慈悲喜舍的;而凡夫的心却永远在变化,虚妄不实在的,因此,我们要从不断地观照中来修正我们的心,回复到我们生命本来的面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的话伤了我的心!”“你的行为伤了我的心!”“我的心被这件事伤害了!”……。说这些话的人显然内心正处在痛苦的状态之中,而且他们认为内心的痛苦是外面的人或者事情强加给自己的,所以理应对带给自己痛苦的人或事生起嗔恨心,或者以牙还牙地去报复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人。


  其实,站在一个理智的立场上仔细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自己的心被外境上的人或事伤害了”的断论,完全是人们的一种观察错觉,不是事实的真相。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来客观地观察一下心是怎样受到伤害的。

  例如,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讥讽、诽谤或谩骂时,别人的讥讽、诽谤或谩骂能够伤害我们的身体吗?绝对不会!因为我们的身体是一堆有形的肉体,而别人的话语只是一些声波的振动,这些声波的振动不可能对肉体造成任何伤害。


  这个事实可以通过如下的实验加以证明:用耳塞堵住我们的耳朵,用黑布蒙住我们的眼睛,此时即便我们身边有一百个人在用最恶毒的话语来谩骂我们,由于耳朵听不到这些人发出的声音,眼睛也看不到这些人,虽然这些人所发出的声波可能会触及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的身体也不会感到有丝毫的不适。这个实验就充分证明了别人谩骂我们时所发出的声波绝对不会伤害我们的肉体。


  其次,别人的讥讽、谩骂或诽谤能够伤害我们的心吗?也不会!因为心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存在。正如经书上所说,心犹如虚空一般,没有任何形状和颜色,没有任何来处、住处和去处,而声波是一种物理的存在。


  既然如此,物理的存在如何能对如虚空一样的心造成伤害呢?如果有一个人宣称:“我用刀砍伤了虚空”或者“我用声波使得虚空裂成了很多块”,我们一定会认为这个人的脑袋出了问题,因为任何有形的物质不可能对虚空造成任何伤害。


  同样的道理,别人所发出的声波根本不可能直接将我们的心碎成很多块,或者使得我们的心出现裂痕!外境上的一个有形的东西可能可以损害另外一个有形的东西,譬如,我们可以用有形的刀将另外一个有形的东西碎成很多块,但是外境上有形的东西如何能够伤害我们内在无形无相的心、将我们的心碎成很多块呢?


  佛在《宝积经》中对迦叶尊者说:“此心者,于外不随有,于内不随有,二者之中不随有,若遍寻之,无有可缘也。”在《楞严经》中,佛陀也向阿难“七处征心”,结果经过仔细辨别发现,阿难所说的心在“身内、身外、潜伏根内、开合明暗、随所合处、中间、一切无著”这七处都无法成立。


  既然心的本质是了不可得的,那么说“别人的话语伤害了我们的心”则根本不可能是事实的真相!

  众所周知,一个人是由“身”和“心”这两个要素构成的,除了身心之外,再也不会有其它所依。既然外在的声音等既不能伤害我们的身体,也不能伤害我们的心,那么“外境诽谤我们的声音伤害了我”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心和外境只能是感知和被感知的关系,而不可能成立伤害和被伤害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承许心通过耳根感知了外境的声音,通过眼根感知了外境的色法,但是外境的声音和色法根本无法伤害我们的心。


  那么,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心,使得我们的心隐隐作痛或者悲愤难忍呢?是心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我们的耳朵听到别人的诽谤或谩骂的那一刹那,心还不会有任何痛苦。如果心进一步分辨:“这是谩骂和诽谤我的话语。”此时,内心也不会有痛苦。


  内心的痛苦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呢?是内心开始对这些话语分辨之后,进一步产生厌恶、痛恨、忧愁、畏惧等情绪时,痛苦才在内心真正诞生!如果我们的心在听到并分辨外境上的诽谤或谩骂的话语之后,并没有进一步产生任何厌恶、痛恨、忧愁和畏惧的情绪,则内心根本不会有痛苦的感受。


  由此可见,我们内心的痛苦并不是外境造成的,而是内心生起的厌恶、痛恨、忧愁和畏惧等情绪造成的。所以,心灵的一切痛苦,完全是心自己造成的,根本不是外境造成的!


  心的这种“自我伤害”的秉性是一种病,这种病也被称为烦恼,去除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这种病是修习佛法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当我们将存在于自心之上的这种疾病去除之后,我们的心就获得了自在。


  有时候,我们说外境系缚了自己的心,其实这也不是事实,外境根本不会系缚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心以外境为缘,自己系缚了自己。当自心不再被内在的烦恼习气所系缚,我们的心就获得了自由。

  如何才能去除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这种“自我伤害”的疾病呢?要修习安忍!所谓安忍,就是在六根感知不悦意的外境之后,内心学会如如不动,继续保持安乐与祥和,坚决不让忧愁、痛苦、怨恨等负面的心态在心中生起来。六根感知不悦意的对境之后内心开始忧悲苦恼,是我们凡夫无量劫以来所养成的不好的“条件反射”。所谓安忍,就是通过训练,建立新的条件反射——面对逆境保持内在的安乐与祥和,以此来抑制原来的不好的条件反射。


  《入菩萨行论·安忍品》中说:“心意无形体,谁亦不能毁。若心执此身,定遭诸苦损,轻蔑语粗鄙,口出恶言辞,于身既无害,心汝何故嗔?”意思是说,我们的心是无形无相的,外境上的任何事物实际上是无法伤害它的。


  有人认为:心将身体执为我所,身体是能以痛苦加害的,所以伤害了身体就等于伤害了心。这种说法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别人的轻蔑语、粗鄙语以及恶语等,根本无法伤害我们的身体。既然别人的诽谤等对我们的身心都不能造成伤害,我们的心为何对别人生起嗔心呢?所以,对不悦意的外境生起嗔心是愚人的习惯,而对其修习安忍是智者的所为。


  如果一个人的肉体之上害了一个脓疮,则稍微碰一下这个脓疮,这个人的肉体就会感到痛苦难耐。事实上,很多人的心灵就和这脓疮一样,稍不如意的外境现在其面前时,内心就会感到深深地刺痛。这是一味纵容自心,让自心随随便便就“自我伤害”的结果。所以,从此之后,在面对种种不悦意的逆境时,我们要拒绝痛苦和忧愁,学会坚强、学会安忍,学会用一种全新的态度来面对!

  有一次,我看到街道上有块公益广告牌上写到:“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就是自我这座山!”其实,这句话极其富有哲理。我们固然可以战胜无数的外境、翻越无数外境上的崇山峻岭,但这并不是佛教中所赞叹的英雄。佛教中所赞叹的英雄是战胜了内在烦恼、翻越了自我这座高山的修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4:00 | 只看该作者
佛学博大精深 但学佛者应该有科学的态度!
2018
01/13
07:39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url=][/url][url=][/url][url=][/url][url=][/url]
评论
121


  文/张倩
  最初从民间信仰开始接触佛教,到后来在寺院接受正信佛教的熏化,尔来几度春秋;从想成为一个佛学研究者,到成为一个学佛人,尔来数度寒暑。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佛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
  的确,佛学博大精深,微妙难思,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
  学佛者应该有科学的认知态度,以内修的心看自己。
  为什么有的人在学佛之前,本是一个智慧颇浅、想法不多的平凡人,学佛之后,却变得见解很多,见到同修或师父们就喋喋不休,一味地陈述自己的看法,说的要么是小道消息,要么与修行无关,根本不听他人意见。
  另一种是只顾向师父诉说烦恼,好像全世界人都对不起他,社会不公平,人心太险恶,根本没有意识到是不是自己有问题。
  当师父看到他的痛苦时,慈悲心起,对他开示劝导,他却置若罔闻,他找师父,不是想通过听取师父的教诲来完善自己的修行,而是来求证和认可自己所为的正确性。
  我在参加终南山佛教文化夏令营时,就碰到一位师兄,在宽严法师开示结束之后,她将问题写在本子上,站起来提问。
  法师一一作答,她却认为法师的观点不是她想要的答案,于是法师回答,她想要的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法师只说正确的答案,而不是说她想要的答案。
  从根本上说,这也算是一种执着,对自己见解认识的正确性的执着。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就把自己作为唯一的尺度来认识这个世界。可是认识的科学性呢?科学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运用工具的人。
  学佛者,应该有圆融无碍的胸怀,以慈悲的心看世界。
  修行的某一个阶段,外在的干扰太多确实对学习不利,而学习的目的,是学到知识智慧,用来改造和改善外环境,而不是逃避,也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我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内视内求,向内观照。
  人都有两只眼睛,向外看是无比宽广的世界,向内看是无比深邃的内心。而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喧嚣无尽,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定力去抗拒外在的诱惑。
  我们可以暂时隔离外界对我们的刺激,不受外界的影响,从而调整内心世界的秩序,提高自我的觉察力,使之趋向和谐与宁静,回归清凉的自性。
  但是,这也有个度的把握,凡事适度最好,过犹不及,要坚守中道。
  通过内视反观我们内心有哪些习气污染,去掉污染执着,放下包袱,而不是把它们包裹得更紧。
  擦镜子,是为了更好地照清楚内在和外界,而不是以擦镜子为借口和理由,把自己和镜子一起包得严严实实,不见天日,如埋头的鸵鸟,生活在自恋的世界中。
  假如人把内敛变成自我习气,就会走向反面,变成一个失聪的人,一个听不懂别人说话的人,即使善知识亲自点拨,也不能明心,又何谈见性?
  只是在内心中打转转,陷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去觉察心外的世界,这是一种轻度的自闭现象,我们应该避免。
  学佛者,应该有与时俱进的眼光,以超越的心看经验。
  世间普通的人往往仅以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来判断一切事物,但这是不可靠的,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骗自己。
  比如说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东升西落,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可是我们学的地理知识告诉我们,事实并非我们看到的那样。
  在看电影时,观众认为电影里人物的动作是活灵活现、连续不断的,但懂得一点电影原理的人都知道,电影的放映实际上是由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串起来的,因为播放的速度很快,所以人的肉眼觉察不出来,误认为是连续的动作。
  又如一个瓶子,在没有破碎之前,对于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瓶子,人们都会认为是完全相同的一个瓶子,但佛陀告诉我们,它是在刹那地变化坏灭!
  因此,人类的经验往往就是对事物表层现象的一种虚假体验。对此,科学家们也有类似看法。
  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物理学家威斯柯夫说:“量子力学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非物质能力,可是并不因它不可看见,我们就不能认识它和不相信它。在科学上几乎每一件事都是超过你的直接经验的。”
  而佛教里一些高深的道理,比如说空有不二的教义,更是超越一切相状,是凡情不可思议不可测量之处。
  现在的人们不会仅凭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者是因为自己不能理解,就随意去指责当代科学家们的发现是“唯心”或者“迷信”。
  而对更加微妙难思的佛法,人们就更不应该在没有深入观察之前就任意下结论。
  佛陀当时在菩提树下证悟后,曾经自语道:“甚深离垢染,光明如虚空,甘露微妙法,我今已获得。我虽欲示说,他人莫能解,意欲趣林薮,不说默然住。”但后因梵天王的劝请及忆念起以前的大悲愿力才开始转法轮。
  有些对于佛法基本道理都不懂的人,却好望文生义,比如对于空性,误解为:既然佛教认为“四大皆空”,就是悲观主义,消极逃避,等等。这样随意猜测,妄加诽谤,显然曲解了佛法里所讲述的甚深道理。
  我们做事说话都应该经过详细周密地观察,特别是对流传影响达数千年,具有精深博大的哲学文化内涵的佛教,更应该慎重才对。
  康有为曾说:“佛学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容,尤为深远。”
  学佛者,应该有客观公正的理性,以求证的心看智慧。
  我们研究学问的时候,必须要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场上去寻求真理,谁的宗派有最真实、最殊胜的道理才跟随它。
  我们并不因为我们是佛弟子就赞叹佛法,就像印度著名学者迦罗在《胜天赞》中所讲的那样:“我不偏向于佛陀,亦不歧视外道宗,何派具有胜道理,我即依此为导师。”
  当我们不偏向佛教或现代科学,而是以非常公正的态度和最细致的观察来审视佛经时,确实会印证真实不虚的教义。
  这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在自己的闻思修行过程中真实的感悟。所以当我们按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真正地去实践时,便会有很多真切的感受。
  人们相信科学,是因为所受教育和广泛的宣传,使当今科学技术已深入到人类生活思想的各个方面。
  人们对科学的了解接触比较多,而对佛法知之甚少,但不能以此来否认佛法里面所讲的那些真理,否则,就会像在科学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古人,或是现在与世隔绝的那些原始部落的人,在听到科学真理或发明时,他们会固执己见,根本不肯相信,说这是在骗人或者迷信,您又作何感想呢?
  斯里兰卡著名的弗那多博士说:“佛教不强人盲从,但凡有思想智慧的人,就佛教道理深思谛观,则未有不怡然焕然、心安理得者。”
  实际上,对自我以及任何已有知识的过分执著,都会对认识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宇宙真知的终极发现构成障碍。
  而佛教就是破除这种认知障碍最有力的一个武器,它总是不带任何主观片面色彩而平等地看待世界上一切发生的现象。
  剑桥大学的名教授,得到过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奖的白赖恩·约瑟芬博士,就是一位认真研习佛经论典和修习禅观的科学家,他每天都坐禅,以求进入客观的真正内明的状态。
  英国的诺曼·裴耐斯教授则认为:“我们需要佛陀教理,这道理就是‘中道之教’。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觉悟,引导我们达到和平光明的大道,并能获得大智慧。”
  祈愿我们能以清净平和的心境,准确感知外界而心无染著,在正信的前提下,汲取佛教的智慧,深入了解妙法宝藏,成为真正的“觉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4:1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阿弥陀佛今天来接引 需要做什么准备?
2018
01/13
07:27
近代高僧大德开示集
企鹅号

分享
[url=][/url][url=][/url][url=][/url][url=][/url]
评论
21


  南无阿弥陀佛!
  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
  一、一个设问
  如果阿弥陀佛今天就现身来接我们往生极乐国土,我们将会作何反应?是心无旁骛、一无挂碍地随阿弥陀佛乘莲西归,还是想要跟阿弥陀佛申请推迟一段时间,好安排种种未了事宜,又或者叶公好龙,完全手足无措,根本不想走了呢?
  当这个问题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我在几秒钟的欣喜过后,脑海中马上闪现出很多很多问题:父母、亲人会不会伤心,能否接受;工作如果停下来,需要跟很多人交接;还有自己的存款、房子车子怎么处理等等,一瞬间连很多早已淡忘的事都清晰浮现了。这时才发现,还有一件心事没有了,还有一个人想要再见一面,心中有种种眷恋陡然而生……不知道想了多久,这才一下子回过神来,不禁对自己会有这些想法非常失望。
  作为一个多年修学净业、发愿求生净土的行人来说,我知道自己这样的反应显然非常愚痴,才知道自己还是如此地留恋娑婆世界五欲六尘,才知道自己欣求极乐的心悠悠忽忽毫不迫切。但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这样一个自问自答的过程,让我及早认识到自己还有种种的分别执著没有放下,这些都是以后往生的障碍。《念佛镜序》中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我们要提前为往生做好准备才行,千万不能被这些牵绊住我们西归的脚步。
  二、学习放下
  我们的一生,就好像是蝜蝂这种昆虫一样,从生到老,一路上不断地拣起那些我们以为珍贵的东西放在心上。亲情、爱情、友情;财富、名声、权势,我们想要的总是很多,在追逐这些的同时,又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恩怨、是非,出演着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而我们所捡起的每一样东西,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反而都将成为我们心灵的桎梏,染污着我们的真心。它们其实是世间所有痛苦的来源。
  《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本)云:“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善恶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复得相值。”这才是世间的真相,我们割舍不下的种种,在临命终时终究还是无法留住。我们追求终生的成功和金钱买不到感情和健康,而感情和健康也会变质、会失去。得不到的偏偏最在乎,拥有的往往不珍惜。人生无常,快乐总是短暂的,而痛苦经久常存。眼前的安逸不是永远,就算眼下事事如意,也逃避不了死亡。死亡后,我们还能保证得人身、闻佛法吗?我们现在身处末法,浊恶充满,一念一行,无不在造作恶业。造作恶因,必感恶果。
  这一生我们能遇到净土法门,是无比殊胜的因缘,是累劫的善根成熟,所以要珍惜,要在今生成就净业。同时,我们必须要学习放下,看破世情唯虚妄,一句弥陀作大舟。将身心安住在阿弥陀佛的名号当中,将世间狭隘的情感转换为智慧和慈悲,在声声佛号中恢复自性的清净无染、建立自性的依正庄严。
  三、真信切愿
  回过头来重新思考,我之所以还有那么多的放不下,舍不得,根源还在于对阿弥陀佛的信愿不够真切,包括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确实信,也确实愿,但就是惰性大,不精进。其实这问题的根源就在信愿上,没能真正认识到娑婆世界的众苦交煎,生不起迫切的出离之心。信愿之心是我们往生的根本,说起来很简单,但真能做到真信切愿的人,少之又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依现代最前沿的心理学,一个人的意识的能力,据保守估量,只占他的潜意识(与佛教中的末那识及阿赖耶识相对应)的三万分之一。如果我们只是在意识中相信阿弥陀佛,发起了了信愿,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通过不断的自我暗示、观想,把信愿打进自己的潜意识,变成金刚种子,这样,才能挖掘出那三万倍的能力,助成我们的道业。
  按《要解》中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六信的标准,我们还差的很远。蕅祖云:“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信深愿切,必然促使我们勇猛精进。从哪里坚固我们的信心愿心?要多研读《净土五经一论》,多听法师讲经,多看祖师大德的注疏著作,真正去认识娑婆之苦,苦在哪里,阿弥陀佛用五劫思惟建立起来的极乐世界又乐在何处。认清了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短暂、无常、失去、痛苦的真相,还能不努力、不精进吗,还会留恋一时一地的舒适吗?
  印祖云:“人生世间,具足八苦。纵生天上,难免五衰。唯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畏惧。人命无常,速如电光。大限到来,各不相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于此犹不惺悟,力修净业,则与木石无情,同一生长于天地之间矣。有血性汉子,岂肯生作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高推圣境,自处凡愚。遇大警策而不愤发,闻圣贤佛祖之道而不肯行。是天负人耶?抑人负天耶?”以此愿与所有净业同修共勉。
  来源:净土杂志
  念佛养老院
  关于念佛
  关于敬僧
  关于素食
  南无阿弥陀佛!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整理者读者三宝大德居士法界有情
  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2:16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113课堂笔记208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1118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712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04,253个文件。
截止20171215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00,611个文件。突破十万大关!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20170906计500篇)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甘露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素食素衣素言,无执无贪无嗔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2:55 | 只看该作者
茗山长老: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2018年01月08日 15:00  学佛网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24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茗山长老: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而急欲救其痛苦。《大乘义章》曰“爱怜曰慈,怆恻曰悲”,又曰“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智度论》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即是此义。“主义”,即是“由思想而生信仰,由信仰而生力量”之谓。“慈悲主义”的意义,就是以慈悲心为一切思想行动的中心指导者,换句话说,就是把我一切思想行动使符合并依归于慈悲之道。

  我少小时随母在家庭中,早晚常常拜佛念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由此种下了“慈悲”的种子。十九岁出家后,在小庙上晚殿,总要念忏悔文:“大慈大悲利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又听人说:“佛教是大慈大悲救人救世的宗教。”由此才相信“慈悲”是可宝贵的东西。二十一岁在焦山,听讲《心地观经》“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又读《法华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大悲心是”,由此才懂得一点“慈悲”的意义,然而并不知怎样去行持?更不知行持有什么益处。二十四岁在南岳,听到灵涛法师一次剀切的训话,他说:“自七七事变以来,战火日见蔓延,我们处在这个乱世界,随时随地都有丧身失命的危险,真是可怕!

  观察战争的起因,实由于少数野心家的贪瞋猛炽、众生的共业招感;要断灭贪瞋,忏悔共业,消弭人类残酷战争,促成世界永久和平,我们必须力行‘慈悲三昧’!我又觉得地狱饿鬼趣中的有情所受各式各样的痛苦更是人间所未有、梦想所不及,我们看经论中所说的苦状,谁不怕到那里去受苦?再观察地狱饿鬼的起因,也实由于有情的放纵贪瞋、广造逆恶。要降伏贪瞋,忏悔逆恶,救拔受苦有情,度脱地狱饿鬼,也必须力行这‘慈悲三昧’!假若你们个个力行慈悲三昧,不但世界得以和平,有情得以解脱,就是你们自己也能免除战争的危险,免除恶趣的痛苦,所得功德利益无量无边。”我听了这一次的训话,深深地感动,觉得慈悲有这些胜义与妙用,发誓努力奉行。

  从那时起,自己规定每周星期日为慈心纪念日,星期一为悲心纪念日,牢牢记住那两天,无论如何,总要做两件给人快乐、救人苦难的事,或戒杀放生,或广修供养,或忍辱无瞋,或存心不害,或以同情的态度赞美他人的长处,帮助他人的工作,救济他人的急难,自己吃些亏便宜把人讨,舍己利人,见义勇为,使他人离苦得乐,等等。如此行了两年,星期日和星期一便成为我的欢喜日了,他人给予我的快乐、救助我的苦难,恰是我过去利人救人的如数以偿,甚至加一倍十倍百千万倍的收获,实使我感激涕零!由此格外加功用行,除于星期日星期一实行慈悲外,更于星期二至星期六,将与慈悲有关的喜舍、四摄、六度、五戒、十善、十一善心所、三十七道品等一切善法轮流行持,最低限度日行一善。

  然而我的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行之既久,未免懈怠心生:或闻讥谤而退悔,或将行施而难舍,或因病忙而疏忽,或虑利害而迟疑。但常常鞭策自己勉力行去,因而获得的感应更奇、效验更多:日间安乐,夜无恶梦,逢凶化吉,遇险为夷,灾难消除,人人敬爱,甚至回瞋作喜,转祸得福。得了这些效验后,对慈悲主义更加深信不疑,力行不懈,随时随地,尽心尽力,以种种方便利济众生;并于日记记之,考核勤惰,日日自警,日日行持,一日不行,即一日不能自安,久而久之,习以成性,自作自受,乐趣无穷!

  上来已述我实行慈悲的缘起与经历,但“慈悲为室,方便为门”,要由方便之门,方入慈悲之室,我实行慈悲的十三种方便:一、利他;二、同情心;三、恒顺众生;四、公而无私;五、不害;六、广修供养;七、忍辱无瞋;八、戒杀放生;九、看护病人;十、不说使人烦恼的话;十一、和悦的容态迎人;十二、弘扬佛法;十三、报恩的心愿。以上十三种方便略就我常常运用而谈,假使详细演述,四摄、六度、五戒、十善、十一善心所、三十七道品等莫不是我实行慈悲的方便。

  实行慈悲不但与他人有利,即我自己亦有大益,兹将我获得的十个效验略述于后:

  一、昼夜吉祥——我所遇见的都是如意的境、吉祥的梦,因为我慈悲、我没有怨仇,人们也不会害我,所以我日间安心工作,夜间安心睡眠,总觉得“心神旷怡,胸怀坦荡”。

  二、菩萨保佑—— 衡阳城自民国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不断地被敌机轰炸,全城房屋毁去殆半,死伤人民不知若干,我有时听到警报,走出城郊或避在山林,有时不及走避,静坐佛前,或躺卧床上,惊心动魄的炸弹,有许多次只隔一河、隔一巷、隔一山头,甚至仅隔一壁,那些炸片、灰尘、浓烟纷纷落在眼前、笼罩身边,我每临这种极危险的时候,就想到我是行慈悲利众生的人,打死我就等于打死一切众生,一心默念观世音菩萨,把生死置于度外,幸蒙菩萨暗地呵护,身体从未碰破一点。

  三、人人爱敬—— 我的父母师友个个都喜欢我,人人都说我好,呼我为“老实人”“老菩萨”。间或有极少数的人对我有所疑虑或误会,然而不久因我的真诚,往往回恨作喜;间或我对人有所违犯或责备,然而人们会谅解我的善意,往往会心微笑,还有些人受我恩惠、受我一颗善心的感动,替我忠实做事,替我拚命效劳,不能尽述。

  四、少病少恼——我本是多病善愁的人,每年都要大病几次、大怒几次,自行慈悲以后,精神上好像受了一个转变,故近年来我的病渐渐减少了,烦恼渐渐减轻了。

  五、免刀兵灾—— 衡阳沦陷后,日兵不分僧俗,任意掳人替他们挑担子,每担重有七八十斤,每天要走七八十里,挑不起走不动就被凌辱,稍有叽唔便遭毒打、刺杀,而且看守甚严,又不易逃返,所以十去九死,难得一二生回。我因收租往演陂桥,正是日兵往来之区,他们天天到各乡村打掳,我和同伴也天天走避山野,有一次正向前走时,忽从山右转出三个可怕的日兵来,措手不及,被他们擒住,向我们提包摸了两把,对我们问了几句听不懂的蛮语,我无心无意答了一声“阿弥陀佛”,他们把手一挥,放了我们回来,否则被他们掳去,我还有活命吗么?

  六、晚年狱灾—— 民国三十年秋,友人江斌由南岳进香返衡阳,坚邀我和澄源师同看电影,幕完后同被警备部逮捕入狱,次日提讯,方知江为仇人诬害,说他组织暗杀团,我们无辜受累,随即函请宝生老和尚保释,经五六日未接回音,澄师性急如火,又促我拍电报虚大师求救,我默想明日是星期日,后日是星期一,是我得乐离苦的日子。考之以往总有感应,想至此似觉有一道灵乐闪烁,约我以有希望的暗示,乃再三劝他静候两天,果然于星期一之晨,该部得宝老信派专车送我们出狱返岳。

  七、免水火灾—— 我常常冒着暴风雨过江,有几次,遇着大风大浪,江潮汹涌澎湃,明明看前面有只船被白涛声所没,我这只船也摇摇欲翻,我急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也要船上人同念,因而渡过那些危难。又有几次从枪林弹雨中逃出,许多人死伤于炮火,我又幸免。最险者:是三十三年衡阳大战时,六月廿一日我同救护队人员离开城区,廿三日全城便遭兵燹。像这些事,真令人不可思义。

  八、盗贼不侵——衡阳沦陷时期,有很多土匪窜扰各乡村,趁火打劫,或伪装日兵、冒充游击,夺人家财物,或乘日兵打掳,百姓逃散,抢人家银钱,杀人放火,无所不为,我却未受过他们侵害。

  九、福常随身—— 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我以为不尽然,在我的遭遇,反觉得不如意事仅十之一二,而如意事恰有十之八九:身心的安乐,师友的爱敬,灾难的远离,烦恼的轻薄……这一切都使我无忧无虑。我读书每感到头头是道,乐以忘忧;我写文每感到左右逢源,用之不竭;我出行,一到码头、车站就搭到舟车,不曾久等过;我用钱,一到用完时接着就有钱来,不曾受逼过……这一切又使我自由自在。古人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这些话,我觉得丝毫不错。

  十、得生净土—— 我能不能往生净土?这是死后的事,不敢预定;然而根据净土经论及祖师语录所说,像我这样行世仁慈的人,又读诵大乘经典,受持三聚净戒,孝敬父师长,并且对净土法门有深切的信仰,至诚和回向,恒常笃实的行持,依理推测,想必得生净土。有一次在岐山七期第三天,于似睡非睡的朦胧中,梦见阿弥陀佛来到面前,告慰我说:“你很慈悲,又认真念佛,愿你继续精进,将来你可坐四品以上的莲台。”我得了这个预兆,想死后往生净土不成问题了。

  以上十个效验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有事实可查,有师友可询,绝不敢妄语欺人。他如逢凶化吉、遇险为夷的事很多,说不能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3:14 | 只看该作者
心累了,该如何休息呢?
2018
01/14
08:01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url=][/url][url=][/url][url=][/url][url=][/url]
评论
116


  文/太桥旦曾堪布
  身体累了,可以躺下来休息,心累了,该如何休息呢?
  从究竟意义来说,心的本质是空性。
  《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并没有一个叫做“心”的东西需要休息。
  心就像广大清净的虚空,而妄想杂念就像虚空中的乌云,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
  圣者的心就像虚空,如如不动;凡夫的心就像乌云,起伏不定。
  乌云是虚空的庄严,而非阻碍;杂念是自心的庄严,而非染污。
  乌云让虚空更加多姿,杂念令自心更加精彩。
  由于杂念是因缘合和时就产生,因缘消散时就消失,所以并不需要对治,只需要觉知。
  我们并非因为杂念而流转轮回,而是因为没有觉知。
  禅宗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我们不需要断除杂念,只要像一个观众一样,在杂念生起的当下觉知它,然后不跟从,不追随,不执着,杂念就不会影响我们。
  正如密勒日巴尊者说过:“内在产生的一切心识,不明白其本质时,它是无明,并造成一切业烦恼之根本;当你明白时,它是智慧,一切功德与众善之根源。”
  一旦发现我们的心跟着杂念走了,要立刻把它抓回来,就像发现坏人要把自己的孩子拐走,必须立即把孩子抓回来一样。
  在《恒河大手印》中有这样一个比喻,一艘船航行在辽阔的大海中,船上落着很多鸽子,无须担心鸽子飞走后一去不回,因为除了这艘大船之外,海上并没有其它的落脚之处。
  杂念也是如此,除了自心之外,它无处可去。
  所以,修行人不必害怕杂念,修行不是要让念头越来越少,而是要了解其本质,随时随地觉知杂念。
  我们要学习孙悟空,让自己的觉知保持机敏、活泼,不要像猪八戒一样整天浑浑噩噩,总是睡懒觉。
  我们要在打坐、做功课、走路、开车、行住坐卧任何时刻都保持觉知,对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从前,我们正是因为缺乏觉知,才会说错话、做错事,甚至在说错、做错之后还茫然无知。所以现在要提高觉知的串习力,所谓“串习”,就是要养成觉知自心的习惯,这就是最好的禅修,也是最直接的禅修!
  真正的修行是直接在心上安立,修好了心,身、语的修行自然就会达成。如果只修身、语而不修心,最后达不到修行的效果。
  一位大德曾经说过,佛教的很多修行方法是先断烦恼障,再断所知障,而噶举传承是先断所知障,再断烦恼障,这是噶举的特色。其它法门是通过观察外境来抉择空性,比如观察桌子是不是空性,房子是不是空性等。而噶举是观察自己的心,在心的本质上观修,直接断除所知障。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训练自己的心不散乱,可以在禅修时进行这样的训练。
  比如说,一开始在十分钟的禅修中可能有九分钟都是散乱的,生起杂念时,可以学孙悟空那样眨眨眼睛,意识到自己的心在散乱,把心抓回来,过一会儿杂念又生起时,觉知到自己的心在散乱,再眨眨眼睛,让心回来。
  这样坚持下去,让散乱的时间逐渐减少,减少到六分钟、五分钟……一分钟,最后能时刻保持不散乱。
  这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坚持训练,觉知力自然会提高。
  同时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也训练自己的觉知力,从观察粗大的杂念开始,慢慢能够觉察到更细微的念头,直到对自己当下的念头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时,我们的心就能得到彻底的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5:14 | 只看该作者
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何只称自己四岁?真相令人落泪

2018年01月14日 08:06:38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203人参与 4评论


耄耋老人为何只称自己四岁?(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编者按:要体会佛法真理,追随圣贤者行迹,必须先学会放得下。有些人常有自我的主见,以为谦让会使自己吃亏;或认为身边事物都是恒常、坚固的,所以不愿让步。这些见解如同用一条绳子将自己绑住,真是苦不堪言啊!如果我们不将过去的凡夫心赶快放下,又如何能学圣贤行呢?其实要学会付出、放下,不是很困难;要达到身轻心安的境界,也很容易!只是众生我执放不下,才会这麽辛苦!能够放得下,佛法就在眼前啊!
佛在世时,有一位波斯王出城巡游。他乘坐在高大的白象上,一群随从围绕其身边。途中,波斯王从远处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过来,他深怕这位老迈的长者受到惊吓,即吩附身边的随从:“停下来!停下来!”让老人能慢慢地走过来。
这位老迈的长者远远看到国王时,也稍微停下。他望见随从的队伍也停下时,才放心地向前继续走。当长者走到这群人的面前,国王以慈祥、轻柔的声音呼唤他说:“老人家!看你白发苍苍,好像年纪不小了吧!”
老人仰头看着国王,展露天真的笑容,并伸出四个手指头对国王说:“我才四岁。”
国王很怀疑地说:“你四岁?”
老人坚定地说:“对!我才四岁。因为,我在四年前所过的生活,是很糊涂、懵懂的人生,那不是真正的人生。後来很幸运地得闻佛法,所以我接受佛陀的教育才四年。”
“如今,我凡事都放得下,一心只想要施舍,在我有生之年尽力去付出。在这当中,体会到付出是多麽欢喜、快乐的事;与人不计较是如此的自在!由此,了解到心无烦恼,才能身轻心安!”
“这四年来,我过得很逍遥自在,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所以,我真正会做人的年龄才四岁。”
波斯王听了欢喜地说:“老人家!人生确实要放得下、舍得付出,与人无争、与事无争,这才是最逍遥的人生。我很羡慕你!虽然你听闻佛法才四年,但你的人生已经很有价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3:18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114课堂笔记234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1118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712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04,253个文件。
截止20171215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00,611个文件。突破十万大关!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20170906计500篇)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甘露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素食素衣素言,无执无贪无嗔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4:25 | 只看该作者
打坐如何观想?【萝卜开会】






        一信徒问师:法师您好!请问打坐如何观想!谢谢。
        师答:如果你已经有依止的老师,或有长时熏修的法门,那就按照老师的指导和法门的教理去禅修就行了,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受益,省去了盲修瞎练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小僧觉得,学习禅修是个渐进的过程。可能一开始,我们也许只能静下来几秒钟,过没多久,各种念头、情绪和感官知觉就汹涌而来。基本的教法就是不要跟随这些念头和情绪而走。无论心中有什么念头起落,别太在意它,也不要试图压抑它,只要看着它来来去去就好了。
        一旦开始追逐某个念头,就无法认清当下发生的一切,接着就会开始想象出各种幻相、评论、记忆,以及跟当下实相风马牛不相及的情节。
        刚开始禅修时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也不是非要观想出一个什么东西,这样“一点一滴”地修持,你会发现自己逐渐挣脱了心理与情绪的枷锁:这些枷锁正是疲累、失望、瞋恨和绝望的来源。你便会发现原本就存在内心的清明、智慧、精进、寂静和慈悲的无限泉源,这也是我们打坐禅修所追求的目的。能随时掌控自己的念头,就是最好的观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4:26 | 只看该作者
公案小故事:外面天黑
2018年01月12日 11:03  禅风网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2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公案小故事:外面天黑

  德山宣鉴禅师,四川剑南人氏,参龙潭崇信禅师悟道。德山禅师初到龙潭的时候,因为受点心婆子的教训,似乎牢骚满腹,在山门外大声叫道:“说什么圣地龙潭,既不见龙,又不见潭!”

  崇信禅师在山门内应道:“你已到了龙潭!”

  德山禅师闻此应声,有所契悟。从此,德山禅师随侍龙潭崇信禅师参禅。

  一日夜晚,德山禅师站在崇信禅师身旁,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时间已经不早,你怎么不回去休息?”

  德山禅师向门外走了几步,回头说道:“外面天黑!”

  龙潭禅师点了纸烛给德山禅师,德山禅师正想用手去接,龙潭禅师一口气又把纸烛吹灭,德山禅师于此大悟,立刻向龙潭禅师顶礼,良久不起,龙潭禅师便问道:“现在一片漆黑,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说道:“弟子心光已亮,从此不再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

  德山禅师悟道后,侍奉龙潭禅师三十余年,八十四岁圆寂!

  德山禅师为了不同意禅门顿悟的说法,特地担了他的《金刚经》批注,到南方挑战,刚到南方,被点心婆子一番教训,指示他参访龙潭禅师。德山禅师未能服膺顿悟的禅道,总因众生一向对自我的自信不够、肯定不够,而总希望诸圣加被,渐渐觉悟。他以为不见龙不见潭,但崇信禅师告诉他,已到了龙潭,这便是给他一个当下即是的感受。崇信禅师又把烛光吹熄,这也说明了不可依赖别人,一切要靠自己,德山禅师终于顿悟,即刻表明心迹,依赖性一除,所谓心灯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5:22 | 只看该作者
遇到肯骂你的师父 要好好珍惜!
2018
01/15
08:05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url=][/url][url=][/url][url=][/url][url=][/url]
评论
154


  有句话说:“年复一年的禅修,不及忆念师父的一刹那。很深奥的道理……”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迟早会遇到自己的师父。
  当多生累劫的那份缘份成熟,师徒相遇的时候,弟子的内心总是有莫名的触动。或悲怆,或欣喜,或释然,或感伤······难以言表。
  多数是师父找弟子,有时也看似是弟子找上门来,但师父心中自然明了。当师父一眼认出了弟子时,而你却全然不知。
  01
  师父会以特殊的方式来点化你,使你自己来到师父的面前。
  接下来是艰难的磨合,总要两三年的时间。
  如果是你真正的师父,他也许会责骂你,摆布你,冷落你,抬举你,宠爱你,放任你,经过不断地热炒冷拌,让你云里雾里,高山谷底,天上人间,摸不着底。
  因为不打你不醒,不弃你不安,不伤你不懂,不折你不乖,不痛你不歇,不压你不服······真是爱恨交加,受尽折磨。
  然后你也不断试着逃开,而又无可奈何的乖乖溜回去,因为你发现你根本无法离开你的师父,你必须依止他。你还会急于知道接下来他又会给你一点什么颜色瞧瞧。
  师父像烈焰,太近会被烧灼得遍体鳞伤,太远又感觉到寒冷,要保持恰当的距离太难。此是师父强化有为,而令弟子进入无为中道。
  02
  为弟子的总在不断表白自己,然而你总是一败涂地,师父根本对你的表白置之不理。你只能乖乖地降服自心。
  甚至你会发现你十分渴望见到你的师父,乃至于提及你师父时心中那份喜悦,难以言喻。
  有时见到师父你又会紧张异常,恩师就像一面明镜,从内在散发的那种清净,觉性,智慧,让弟子照出了自己业障深重。在师父面前,弟子惭愧万分无地自容,满腹话语,又难以启齿。
  这样来来回回的磨练,等弟子身上粗重的习气磨掉后,你才能建立内心对师父完全的“信任”,这时师徒间才会有传承性特质的沟通。
  这时你才有能力感受和领悟到师父语笑言谈中无尽的悲心,你才能体会师父为弘法利生一路走来的苦难与辛酸,你才能看懂师父的钵中饭,杯中茶,笑中泪……做弟子难,为师更难。
  03
  具德的上师是延续慧命,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走向解脱到达光明彼岸的大恩人。
  师尊之恩恩深似海,纵粉身碎骨难以为报。如不是恩师的慈悲,弟子尚不知要在人生的歧路上流浪到何时,弟子必会生生世世报答师恩。
  04
  在恩师的调伏下,你发现你的眼神越来越来柔和,总是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与善良之处。
  你的言语越来越温和,生怕伤害别人的心。
  你的心越来越软,甚至于对伤你最深的人,你也会生起无尽的慈悲,为他找到合适的理由。
  当你静静地忆念师父的时候,师父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音容笑貌,那清净的本心和雀跃的姿态,时而如孩童般的纯真,时而如佛菩萨般的慈悲,时而犹如长者般的庄肃,时而如春风般的和煦,师父时时处处散发着自然的魅力。
  05
  师父就像一块吸铁石,而弟子就是一块未经淬炼的生铁,牢牢地被师父吸引,无法逃离。
  你完完全全被他摄受,甘愿降服自己于你的师父。以你清净的身语意供养你的恩师。
  那些良善的特质像光芒一样渗透你的心扉:敞开,接纳,宽容,慈悲,清静,觉性,智慧,安详,淡定……
  甚至那犹如亲人般的温柔,勇士般的愤怒,都像一场场清凉的甘露法雨,长久涤荡着你的心灵,你内在同样的特质被激发出来,你多么愿意像你的师父那样。
  证悟者的一切所为,都是随缘恒顺利益众生的方便示现,其本身已无任何过患,是光明心性的自然流露。
  渐渐地,你发现你的心胸越来越敞开,心量越来越大,身心越来越柔软,能承担的越来越多,你在回归自性。而这些都源自于师徒间心心相印的传授,无需言语。
  弟子视恩师如佛,师徒间相应法的修持,有着无量的功德与利益。
  你得到了最亲近的法脉传承,得到了活生生的所谓的“法”,这也必须具德具缘。世上有多少缺陷就有多少种修行的方法。
  06
  在师父面前不要隐瞒你自己,把自己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你的师父,无论你有怎样的缺陷,请相信你的师父,他会以最大的慈悲心来救治你。
  你越是执着什么,上天越会给你出什么考卷,非要你放下,这是佛菩萨的慈悲,上天对你的恩赐。
  就看你明不明白。挺不挺得过。就在最弱处修,哪儿跌倒哪儿站起来,站稳脚跟。
  07
  找到能激发你惭愧心,出离心,让你对佛法生起大信心的师父,全身心的依止他。
  用心悟,用心修,用心行,直到把心放下,直到你对这个生灭无常的世界再没有任何意见,任何牵挂。
  证悟之前,不要离开善知识,若相应,就恭恭敬敬的依止你的师父吧,他将帮助你得以证悟,引领你走向解脱。
  在师承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听话。
  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你的师父到底是谁。大解脱自在的师父可遇不可求。若你忆念他,那么请相信,他也许正在忆念你。
  或许在某个路口,某一天,某一刻,你努力的机缘成熟了。宿世的因缘,不懈的努力,总会相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5:32 | 只看该作者
憨山大师:深心誓出爱欲海 念佛顿断生死流
2018
01/15
07:47
拜佛去
企鹅号

分享
[url=][/url][url=][/url][url=][/url][url=][/url]
评论
21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修念佛求生净土一门,目的是要这一生就了脱生死,所以说念佛了生死。我们现在发心因为要了生死,才肯念佛。但光是说念佛可以了生死,如果不知道生死的根子,又怎么了得生死呢?
  因此想得果,要先求因;想断树,要先断根。了生死是我们的目的,了生死一定要知道生死的根在哪里,要拿什么样的利刀把它斩断,如果不知道就不能了生死。相反,知道生死的根在哪里,念念在这上面斩断,就一定能了生死。不是说到了临终才了生死,念念都是了生死的时节,就看知不知道生死的根在哪里,是不是在断根上用功。
  什么是生死的根呢?古人说:“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如果不是业很重,就不会生在娑婆世界,如果不断掉对世间的爱就生不了净土。如果心中听任爱增长,就会随爱的驱使而又生在三界里,所以爱不断不生净土。这就知道,爱根是生死的根子。从十二缘起看,由于自心有了爱,就随着爱的驱使而有取,以取就有三界的果报。尤其临投胎时,一念爱心就往驴胎马腹里去了,好的也只不过生到上界,无非是由于三有爱的驱使而受生在娑婆的。
  对三有的爱根不断掉,那就没办法受生净土,所以现在要把三有的爱转成对净土的爱。对净土的爱是对清净佛土殊胜功德庄严的欲求,这就是愿的内涵。如果净土的愿超过了对娑婆的爱,那就可以往生,也因此,要断的根株就在这个爱上。
  我们推究这个爱根,不是今生才有的,今生的投胎是由前世的爱的势力驱使,前世的爱根是由再前世的爱根来的。这样推,凡是在轮回里流转,取著各种境界,爱自己、爱家人、爱异性、爱名利、爱享受、爱风景、爱玩乐、爱财富、爱天界等等,这无量无数的爱都不是今生才有的,也不是一生、两生、三生有的,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都是爱欲流转。没有爱不会出现轮回的业以及三有的果报,不会有这一世一世的受生,一世一世的生老病死,或者上天下地等等。
  这样发展到今天,反思从前哪里有一念暂时离过爱根呢?像这样,爱根种子不断地滋长、繁茂、积劫根深,就是已经在多劫当中积累、积集,所以达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也因此,由于爱根一直没断掉的缘故,有根就有枝叶花果,有因就有果,导致生死无穷无尽。爱就是轮回的动力,由于这个动力一直没消减,而且在不断地增长,就使得轮回的业流和生死无穷无尽地发展。
  我们今天才发心念佛,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根的名字都不知道,哪里有一念断着了爱呢?如果不知道生死的根在哪里,一边念佛,一边听任生死的根不断地增长,这样念了若干年,生死的根也长了若干年。这叫轻忽养识,你念得很轻忽,里面轮回的识还照样地在长。
  就像我们口里念的这一句佛,它是表皮上的,一点都不是真心里出来的,而对于三有轮回的爱,妻子、儿女、名利、五欲享受等念念都很炽然、真实、有力量。这样的话,表面上在不断地应付,不断地念,里头轮回的根越长越厚。这样念了几十年,到了最后才发现,生死爱根现前了,那时候才知道念佛不得力,却埋怨念佛没有灵验,后悔就晚了!
  所以劝现在念佛的人,先要知道爱是生死的根本,念佛念念要断这个爱根。就是日常现前的生活里,在家念佛,眼睛见到的儿子、女儿、孙子、家里的各种因缘琐事、财产、受用,没有一件是心里不爱的,也就没有一事没有一时不是生死活计,这就像全身都在火坑里一般。不是说念佛时心里的爱根没有一念放得,正念佛时只说我念得不切,不知道里面的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这样你尽管在念,佛任你去念,爱也是随它在长。
  看看我们到底是干轮回的事,还是净土的事,这要看你的真心。如果心里念佛只是应付,念一念就完了,而心里对世间的名利、享受、声色、子女、权位、钱财等等是非常爱的,一心追求的,那就整天都是搞轮回事,心里没有一念要去净土的心。真实去净土是对这儿非常厌离,一心想去净土,想要脱出牢狱的心,那是真实的,那是一心要去净土的。轮回的爱尽量地放下,尽量地去掉,这样子的话,他的心里有真诚地求生净土的愿,也就是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内涵,这个时候缘起才是往净土走的,一心往净土去的,所修的才是净业。
  如果只是口里表面化地念几句,心里一直都是在追求世间法,那就是表面上的听他念,其实心里主宰的是爱。心里的流向全部都是往轮回走,而且是求现世法往恶趣走。这样的话,其实念佛是一种虚假的。
  所以要让念佛成为一个主宰性的行为,就必须要有真切的愿,这个欣厌之心或者说出离心就是直接要对治掉轮回爱的。如果对治不掉,那就是往轮回里走,这个就很可怕。
  眼前儿女之情现前时,要回光看看这一句佛,果然能敌得过这爱吗?能断得这爱吗?如果断不了这爱,那怎么了得生死?因为生死根本的爱一直在起作用,没有在根上去断它,它还是在长。因为爱这方面的因缘多生串习得太熟了,念佛才发心,很生疏,又不切实,所以就不得力。现在要检验,如果你眼前在爱境现前时你主张不得,譬如儿女之爱、异性之爱、名誉之爱、声色之爱、五欲享受之爱、地位之爱等等,当它现前时,发现心马上就跟着走了,一点做不了主,那临终的时候,这个一起来,不就做不了主了吗?随着这个爱就往生死里去了。如果平时都做不了主,那临终毕竟做不了主。
  所以劝念佛人,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切就是要有真正的出离心、真正厌娑婆欣极乐的心,如果这个心不切,那整个流向都是往生死里走的。如果这个心切,虽然没有证到空性,断不了它的种子,但实际上力量可以敌过其它爱,心的趋向势力还是往净土走的,这就有希望。
  往生净土能否成功,就在于有没有真信切愿。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凭持名之深浅。”所以憨山大师教导,第一要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那就念念是了生死的时节了,哪里要等到腊月三十号才见分晓?到那时才着急已经晚了!必须在现前就要训练,在任何生死爱境前能不能做主?当爱心起来的时候,能不能及时地用一句佛号把它给打消,如果这个生死的爱心没办法打消,没办法敌过,那临终就危险了。
  一句佛号化掉生死业识,念念不断咬定,不能放松的,任何境界现前的时候,要看看这一句佛过得了关吗?就像这样,念念都是了生死的时节,这里的断就是看心一起来的时候,一句佛号能不能转过去。无论它是什么样的心,我这一句佛要咬定,不断念下去的时候,把原来的心化掉,这个是关键。而且愿力坚强,一心往极乐世界走,不往娑婆世界走。如果境界里把得住,往净土走的心力强,那就有希望了。
  要知道,现前的这一切都是生死事,全部是轮回,而且大多数是往恶趣走的,必须要有很深的因果见解。还要知道,不要等到以后,要目前就了得生死空。目前过不了关,毕竟不得力。所以修行要念念当下修,当下看看过得去吗?念佛得不得力,就看你当下能不能了得生死空。要知道这一切全是虚假的,没有任何实义,唯一地提一句佛号,往极乐世界走,天天这样在这上面训练,天天都在这上面考试。一天下来,如果没有粘著娑婆世界的事,一心在净土上,那就是目前了得生死空。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不断地坚持下去,那就是净业成熟毕竟往西方走。如果眼前只是在皮面上应付,那就是生死根不断增长,到了临终的时候就恐怕不得力。
  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样用心,如果不出生死,那佛就堕妄语了。所以,在家出家只要认识生死心是什么,在什么上断,就是当下出生死的时节,哪里更有什么妙法呢?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分享转发,自利利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6 14:05 , Processed in 0.1213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