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3761#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12:38 | 只看该作者
本性禅师:面对抑郁症的痛苦 佛教有办法
2017年08月20日 07:32:55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本性禅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25人参与 7评论



面对抑郁症,年轻人要有梦想、有激情,身体健康,要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承受一些现实压力。


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禅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编者按: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但精神贫乏,物质和精神不平衡,就导致了不幸福,所以有些人老是抱怨。作为现代都市人,生活中有太多的压力和烦恼。如何用禅法的智慧对治现代人的烦恼?2017年6月21日,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禅师做客凤凰佛教原创节目《师父来了》,为你解开烦恼的本源,教你如何快速解决烦恼。并就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在线答疑解惑,以下为本性禅师针对网友提问进行开示。
网友向师父提问:被抑郁症困扰,有一种生不如死来形容抑郁的痛苦。请问师父,要怎么做才能去除烦恼?
本性禅师说,面对抑郁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年轻人要有梦想、有激情,身体健康,要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承受一些现实压力。
二、对房、车等等的过度关注也是病态的观念,如果没有条件,也要量力而行。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怎么能让这些成为各种“奴“的人们开心点呢?佛教经济学的观点是,贫穷是一种灾难。佛陀说法时,饥饿的人要先解决他的温饱问题。佛教对经济并不排斥,本身没有善恶,属于一种无记,是善是恶取决于运用的人。佛教对财富的观点要用几分法:一份拿去日常生活;一份购置物品;一份储蓄;还有一份用于做善事。
时刻保持好的心态,所有的关都不是难关,福祸相依,退步是向前。压力大也许促进了更努力的工作,总之要有一个好的心态,通过佛教的方法来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62#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12:43 | 只看该作者
佛教徒可跟异教徒通婚吗?
2017年08月20日 07:21:51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圣严法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8人参与 4评论



佛教不像那些民族化或家族化的宗教,佛教没有这种种族歧视或宗教歧视。


台湾佛光山举办的佛化婚礼(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异教”Heathenism原是犹太人及基督教给异民族的鄙夷之称,佛教中称“外道”,不作鄙夷想。
佛教不像那些民族化或家族化的宗教,佛教没有这种种族歧视或宗教歧视。宗教信仰虽与家庭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婚姻又是组成家庭的基础,但对一个佛教徒而言,并不要求改变了对方的宗教信仰然后再行结婚。但是,一个正信而有修养的佛教徒,必定能在婚后的夫妇生活中,促成对方来改信佛教。
这在佛教的经典中,是有根据的。曾有一个佛教徒的妹妹,嫁给了外道信徒室利笈多,那个外道信徒最初极端地反佛乃至害佛,最后皈依了佛教(根本目得伽卷七卷八)。另有佛的信女须摩提,也嫁给了外道的信徒,感化了外道的信徒。
因此,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在四摄法的“同事”的原则之下,不但不要求配偶首先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甚至可以先去投合对方的宗教信仰,结婚之后再来潜移默化,转变对方的宗教信仰。这就是先使自己同于他,再使他来同于己。
当然,婚姻是终身的大事,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一个初机信佛的佛教徒,不必利用婚姻作为传教的手段而致造成不幸的后果。所以,婚姻的主要条件,不应该是宗教的信仰,而是彼此之间的情投意合。
因此,如果没有把握感化对方,最好选择同一信仰的配偶,如理组成佛化的家庭,否则,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导致婚姻的悲剧,那是很不幸的。
再说,组成佛教化的家庭,虽是佛教徒的应有责任,万一由于配偶的信仰不同而坚持他的不同信仰,一时之间又无法改变他的信仰,那么,宗教的容忍,应该能使互相尊重各自的信仰。正信固比迷信好,有信仰也比没有信仰好。在如此的情形下,应当信仰是信仰,夫妻是夫妻;教堂(寺院)是教堂(寺院),家庭是家庭。因为,佛教本来不是家族化的宗教,而是自由化的宗教。佛陀不障碍他人信仰外道,佛陀不反对他人供养外道,乃至要对弟子说:“汝当随力供养于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6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0:27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820课堂笔记128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813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707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73,16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热线公告】鱼象鱼说
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清爽,白发变黑。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64#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6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57 | 只看该作者
印光大师:仅念四字佛号不如法2017年08月21日 08:49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印光大师:仅念四字佛号是很不如法的
  译文
  收到你亲笔写来的信,知道你成佛和救度众生的心愿宏深、广大,修行功夫朴实而绵密。
  请只是一心念佛就好,不必祈求见印光,能否见到,只好随缘。能够详细阅读《文钞》,依照其中的开示实行,这就是见印光的心意,难道不比见面亲切吗?
  人苦于天天生活在烦恼之中,自己还不知道是烦恼。如果知道是烦恼,那么便可以消灭烦恼了。
  比如把窃贼看成是自家人,所有的家财就都会被他偷去,如果知道他是贼,他就会逃走了。
  金子不炼不纯净,钢刀不磨不锋利。不在烦恼中磨练过的人,一旦遇到烦恼的境界,就会使得正念失去安身之所。
  如果能知晓它原本没有什么威势可言,之所以会发生忧劳、干扰心神的原因,都是我自寻烦恼而已。
  佛经中说:“如果知道我是空寂的,谁又是那受到诽谤的人呢?”在此照例套用经文:“如果知道本来没有我,烦恼又从哪里生起呢?”你信中所说的比喻很有道理。
  古人说:“ 一切的境界原本就是空闲寂静的,只是人心自己发生纷扰而已。如果不生起妄心,真如自性的境界自然能寂默、不动。”
  早晚功课既然做得习惯了,也不必再去更改。只是必须都要以念诵的功德回向往生为主。
  念佛应当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或者先念六字,到念佛要结束的时候再念四字“阿弥陀佛”。如果始终都只念四字“阿弥陀佛”,很不如法。
  因为“南无”二个字,就是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等的意思。许多念佛人每每贪图念得快念得多,所以往往只有念四个字的。
  常听到有人主张专修的好处,只让人念四字名号,而发愿和拜佛,都说不用。这样就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了。只顾着自己用功,不知道求佛慈悲神力加持。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旨。那些人只在行门上着力。而行门之中又去掉了礼拜,这样的行就难得有十分的恳切了。时间长了便会退堕为漫不经心。
  请按照《文钞》修行,不要依照那些人的观点去做。那些人是属于依照凡夫自己的知见,不是在依照净土法门宗旨修持。
  众生的心性,必须要用各种善巧的方法调整对治。比如吃饭,必须要有菜肴辅佐。
  只有在规定期限的打佛七之中,可以专心执持一句佛号,其他所有的经咒,都不持诵。
  然而也不能连礼拜、发愿都全部废除的。除了打佛七之外,照常持念礼诵,这些都没有违碍。
  修行人最怕的就是自出心意、不依成规。常听到某人天资、根性本来很好,可惜的是见解认识上偏颇。
  只是专心念阿弥陀佛还是可以的,而废除礼拜、发愿等修持,这就大错特错了。
  你不必闭关,就在家中自修就行了。现在到处充斥着兵匪,你长住在家里,邻近的坏人还不至于生坏心。
  如果你不常在家里,那些坏人或者乘机偷窃以及抢劫,这是非常令人忧虑的。
  倓虚法师特意留你在庙里修持,而没有考虑到时局的现实状况,他可能也不怎么懂事务。因此,千万不要离开家,在家率领妻子、儿女、媳妇、孙子等共同修持,这样的功德更加殊胜的太多了。
  印光经历世事六十八年,虽然所学的佛法,未能超出他人之上,至于考虑事情,似乎比人家稍微周到一点。你既然相信印光,不可以又依照自己的意思去蛮干。
  只可在家中修行,千万不可以来极乐寺闭关。就是打佛七,也不可以在极乐寺打,因为这时候不能按太平时局的情形来做事。
  就是在太平时期,离家修持,虽然不会有意外的忧虑,也难以让眷属同种善根。等到闰月印光到上海后,把黄智海居士编著的《弥陀经白话解》寄几包给你。
  白天有空闲的时候,为家里人开示开示,这样大家都能对佛法生信心,从而修持净土法门,以期望能共同生西方。
  临终时的瑞相,不必预先期望得到。只是平时念佛必须能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临终的时候自然得以跟随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佛弟子敬译
  原文
  接手书,知愿心宏大,功夫淳密,不胜欣慰。但祈一心念佛,不必祈求见光。见与不见,一任因缘。能详阅文钞,依之而行,即见光心,岂不如见面之亲切乎。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譬如窃贼认做家人,则所有家财悉被彼窃。若知是贼,彼即逃去。金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利。不于烦恼中经历过,一遇烦恼之境,便令心神失所。能识得彼无什势力,其发生劳扰心神者,皆吾自取。
  经云,若知我空,谁受谤者,今例之云,若知无我,烦恼何生。汝之所譬,甚有道理。古云,万境本闲,唯心自闹,心若不生,境自如如。功课既做惯了,亦不必改。但须俱以回向往生为主。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
  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却礼拜,其行便难十分恳切。久则涉于悠忽浮泛,祈依文钞,勿依彼说。彼系自任己见,不依净土宗旨者。众生之心,须用种种善法调治。譬如吃饭,须用菜蔬佐助。唯刻期打七,可以专持一句佛号。一切经咒,皆不持诵。然亦不可并礼拜发愿全废之。除打七外,照常持诵,俱无所碍。
  修行人最怕师心自立。常闻之资性固好,见识有偏。专念一佛尚可,废弃礼拜发愿等,则大错大错。汝不须闭关,但在家中自修即已。现在兵匪充斥,汝常在家,彼等宵小尚不至生别种心。汝若常不在家,彼等或至乘隙偷窃,及与抢劫,可虑之至。倓虚师特为汝留,不计及此,殆亦不甚洞事务。千万不可离家。在家领妻室儿女媳孙等同修,其功德更为殊胜多矣。
  光阅世六十八年,虽所学佛法,未能出人之上,至于虑事,似比人稍详审点。汝既信光,不可师心自是。只可在家修,千万不可在极乐寺闭关。即打七,亦不可在极乐寺,因此时不可按太平世道论。若在太平世道,虽无意外之虞,亦难令眷属同种善根。待光闰月到上海,将黄智海所著之弥陀经白话解,寄几包来。日间有暇,与眷属说说,则大家都好生信心,修净业,以期同生西方也。临终之瑞相,不必预为期冀。但平时须念佛相应。临终自得随佛往生即已。 ——《文钞》之《复陈飞青居士书四》印光大师著述(来源:学佛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66#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2:08 | 只看该作者
追求财富与道德是否对立2017年08月19日 09:06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追求财富和道德并不是矛盾的
  文/济群法师
  在传统的儒家哲学中,往往将义和利对立起来,因此很少谈及利益。至少在表面上,大多数人都耻于言利,似乎金钱就是庸俗的代名词。应当看到,尽管君子固穷的清贫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落实到生活中,还是不乏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因为利益是如此地实际而富有魅力,使人很难抵挡它的诱惑。
  而西方人本思想则肯定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对利益的追求就是道德的。正如思想家狄德罗所说的那样:“一切人类社会的经济都依赖一普遍而又单纯的原则:我愿意幸福,但是我和别人一起生活,他们和我一样,也愿意幸福;让我们寻求使自己、同时也使别人幸福、至少不能妨碍别人幸福的方法。”
  佛教所说的善,也就是道德的内涵,同样是结合利益来说明的。《成唯识论》卷五曰:“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就自身而言,善行不仅对现世有益,更能惠及未来生命;就自他双方而言,善行不仅能使自己获利,同时也能利益社会大众。相反,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无视法律的存在,只顾个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死活,这种行为不仅和道德相冲突,从究竟意义而言,和利益也是根本对立的。佛教中这样的一首偈:“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生活中,非法行为往往也能给人们带来眼前的利益,或许有些无知者会感到羡慕,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却不会动心。因为通过非法行为而得到的利益只是暂时的,这种风光决不会长久。
  作为在家居士来说,我们的行为首先要符合法律规范,同时还要符合戒律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利益。无论经商还是为人,信誉都是极为关键的,用现在的话说,信誉就是品牌,就是无形的资产。信誉从哪里来?就是从道德行为而来。在激烈的商战中,能够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拥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而唯利是图的投机者,必然会落得“害人终害己”的下场。
  因此,追求财富和道德并不是矛盾的。如果说道德是追求利益所应遵循的准则,那么,利益就是道德行为带来的果实和收获。
——摘录自济群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67#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2:12 | 只看该作者
智敏上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求加持佛学苑腾讯佛学智敏上师2017-08-21 07:48
[url=]分享[/url]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25评论 收藏

一份信心,一份加持 (资料图)

文/智敏上师

什么叫“加持”?加持就是说,“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佛菩萨的力量,任持是自己拿的力量。这个我们早就说过了,佛菩萨要加持你你还要能够拿到。你没有去拿,再加你持不了,不能加持。这个打的比喻就是说,如来的大悲,佛菩萨的大悲心跟众生的信心,两个合拢来了,就是加持。佛菩萨的法身遍虚空尽法界,不断地加与众生。众生要有信心,佛菩萨的力量才能够达到他身上。

佛假使是太阳,太阳的光在天上,只要有水,都能够照出太阳的影子来。但是,佛的这个太阳固然是天上永远存在,这个水有没有,就看众生信心有没有了。有信心的,水又是清的,又是定的,不动的,那个太阳的影子就很清楚地现出来了,加持力量就来了。

如果你水混的,或者尽动荡的,那个影子就现不出来。或者你根本没有水,那你这个太阳的影子怎么现呢?再怎么加,你持不了。所以说,加是佛菩萨的力量;持要自己任持,把这个佛菩萨力量自己拿下来了。你说要有加没有持的话,这个感应也不会有的。

所以有的人他信佛了之后,几年没有什么感应,他就怀疑。怀疑,这是他自己不懂,你根本三心二意,不诚不专的,你这样子修佛法的话,佛菩萨的加怎么到你身上来呢?我们经常跟大家说,一分的信心,一分加持。

你信心有十分,十分的加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持名入观的,设入大火,火不能烧;设入大水,水不能漂。这是最大的神通,通过观音菩萨的加持,都到你身上来了,你还要追求什么气功呢?那就比气功的神通大得多,直接可以从观音菩萨加持到你身上。但是,你没有信心,持不了,那就没有办法了这个,菩萨再慈悲,那对没有信心的众生是度不了的。

所以说,我们要求加持呢,不要总想着占便宜,这是佛菩萨一方面的事情,我不要持的,只要佛菩萨加好了。加了之后,你持不了的话,那你就白白地加了。所以说,我们佛教修行,不是讲迷信,不是单靠人家的,要靠自己的。你自己能持了,佛的力量就加上来;你持不了的话,天天加,天天加,加在你身上,一点也没有。

你拿个茶杯倒起放,再大的雨,甘露水下来,你杯子里边半点都没有。那你就是没有办法的了。所以说,你要得佛的加持,你自己要努力。那么自己要有信心,要专诚,加持力决定会有。

反之,你没有专诚,没有信心的话,那你不要怪佛菩萨,要怪你自己。你单是靠佛菩萨慈悲,自己不努力,睡在床上,最好明天睡一觉醒来,成佛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呢?你这样子,想贪便宜,懒汉思想,不但成不了佛,恐怕什么东西都成不了。

那么,这个“求加持”,求三宝的加持,求历代祖师的加持。加持什么?什么事情都得求加持,那个内涵就多得很。我们修行都要求加持了,你自己凡夫有好大能耐呢,你如果想自己闯一条路出来,那是千难万难,可能是佛没有成呢,魔倒成就了。尤其是末法时期,你不求加持的话,你修行要成就的话,那就是说,可以说他的机会是百分之零点零零几的,这个是极少的。那么,不断地求加持,才有一个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68#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2:19 | 只看该作者
念“南无阿弥陀佛”和念“嗡阿惹巴杂那的” 有什么区别吗?佛学苑如瑞法师法语如瑞法师2017-08-21 11:16
[url=]分享[/url]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0评论 收藏

五台山大智文殊菩萨(图源:网络)

文:如瑞法师

佛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法门呢?实际都是根据我们众生的需要,程度的高低,爱好的不同而设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和念嗡阿惹巴杂那的,在佛法上是真的平等平等的。但对我们众生来讲,念嗡阿惹巴杂那的就想着:我愿成文殊菩萨的果,愿文殊菩萨的智慧加持我,文殊菩萨给我智慧。

实际上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光明就是智慧,寿就是福德的。所以,任何菩萨的功德名号,表达的无非都是妙智慧妙吉祥。就像是释迦牟尼佛,他的名号是能仁寂寞的意思,仁就是讲慈悲,寂寞就是讲智慧。如果没有慈悲,肯定不会帮助众生;如果没有智慧,那就不能彻底地来帮助众生。所以,想要帮助众生,就必须具备智慧和慈悲。

实际上每一尊佛菩萨都是慈悲的,都是有智慧的。你说观世音菩萨就光有慈悲了吗?要是没那么大的智慧,她能有那么大的慈悲吗?文殊菩萨有那么大的智慧,他也相应地有那么大的慈悲。地藏菩萨他发了大愿,没有智慧他能发大愿吗?他的大愿是度众生,不就是慈悲吗?

所以,任何佛菩萨的功德名号,虽然文字不同,但是它表达的只有一个意思,只是它根据需要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和念嗡阿惹巴杂那的的的,只要你真心地虔诚地信仰三宝,都能得到加持。要说信仰,你说自己真信观世音菩萨,那你肯定就能得到加被。如果你光口上念,心发不起来,那你念得再多,得到的也是有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69#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2:27 | 只看该作者
这部经的功德太大了!佛都不敢说
2017年08月21日 07:12:15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30人参与 16评论



编者按:受持《金刚经》的功德之大是难以用言语说清楚的。正如经典中所述,见了《金刚经》就如同见佛本身,这在一般人看来是难以相信的。佛说这个金刚经的经义不可思议。你不要以为金刚经文字看懂了,就以为懂了金刚


功德之大不可思议(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编者按:受持《金刚经》的功德之大是难以用言语说清楚的。正如经典中所述,见了《金刚经》就如同见佛本身,这在一般人看来是难以相信的。佛说这个金刚经的经义不可思议。你不要以为金刚经文字看懂了,就以为懂了金刚经,它一层一层道理多得很。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金刚经》
【备注】佛告诉须菩提说,未来世上,有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所得功德之大,他说啊!我都不敢讲出来,我怕讲出来以后,有人听了会狂乱发疯,甚至于对佛法都不相信了;觉得牛吹得那么大,没有这回事。所以佛说,不敢说,说了有人会不相信的,会怀疑的,会发疯的。义是道理,这个理不可思议,不是你的知识范围所能想像的。因此,这个经的果报,功德的果报,也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0#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2:44 | 只看该作者
寂静法师:教育孩子要用智慧和巧劲 比如这8件事
2017年08月21日 07:07:28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寂静法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3人参与 1评论



做给孩子看,不是只说不做。只有言传没有身教,等于无效,不但无效,还会起反作用。带领和引领孩子去做而不是去领导。


教育孩子要用智慧和巧劲(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编者按:寂静法师,1965年出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发动机专业,曾供职于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1998年于四川德阳万佛寺剃度出家。之后四处游访参学,足迹遍及全国,远涉印度、肯尼亚、南极等地。自2012年起,每年都举办夏令营和冬令营等心灵体验活动。巧妙地将佛法深奥的原理深入浅出地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短时间内迅速让孩子和家长获得巨大的心灵成长,迅速改善教育、学习观念以及家庭关系。本文摘自寂静法师著作《让孩子成才的秘密》中的“八个巧妙的教子方法”章节:
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能不能把住一头牛的头或角,或者脖子,让牛听你的话跟你走呢?
相信你的回答一定是:肯定不能,那人一定是个很笨!使笨劲怎么能呢?
那怎样才能把力气比我们大很多的牛控制得住呢?
农民最懂这一套,就是给牛穿一个鼻环,使巧劲,然后牛就乖乖牵跟着他走了。
农民对牛都懂得使巧劲,轻松驾驭。现在想想,你对自己孩子的管教,使用的是智慧还是执着?使用的是笨劲还是巧劲?
一、少说多做
做给孩子看,不是只说不做。只有言传没有身教,等于无效,不但无效,还会起反作用。带领和引领孩子去做,而不是去领导。
二、最好的教育是第三方
父母如果有什么话,尽量请孩子佩服或尊重的人讲出来,或者请孩子的好朋友讲出来,这样比父母自己讲出来要好得多。
三、开口说孩子,要尽量鼓励,给予正面能量
不要打击,不要给孩子灌输负能量。永远记住,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废品源于时时打击,极品源于处处鼓励。
四、父母平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交好朋友,建生活圈
自然树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同时带给孩子一个好圈子。养成开口就说积极、正面的话的习惯,不抱怨社会国家,而是反省自己。这就是不花钱、无形中、随时随地的积善积德。
五、父母一定要先建立自己的梦想,然后帮助孩子建立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
梦想就像一粒种子,它会自动吸引宇宙的能量为己所用。就像苹果种子,它会自然把天地的能量转化成苹果。
六、学会为自己和孩子祈祷、祝福
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不是人能够左右的,我们唯一的做法,是把解决之道用祈祷和祝福的方法交给老天。可以向老祖宗祈祷、老天祈祷、圣贤祈祷。
七、比补课重要的是,把孩子放进特定的、有能量的环境中,点燃孩子的发动机,唤醒他的智慧和爱心
如果孩子成绩好,但是身心出了问题,对于父母而言,人都没有了,成绩还有什么用呢?难道那些跳楼的、高科技犯罪的、对人生绝望的、反对国家社会的,都是学习成绩差了吗?
八、放养而不是圈养
抓大放小,把握一个大的原则,给孩子一个空间。从动物世界就可以看到,放养的动物比圈养的动物活泼可爱,而且智商更高、更敏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1#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2:52 | 只看该作者
“菩萨”是什么意思?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2017年08月21日 07:03:42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圣严法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95人参与 7评论



菩萨的本义,和民间的观念不大相同,菩萨是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


观音菩萨像(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它的意思,菩提早觉,萨埵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物,那也就是动物。萨埵是觉悟的有情,并且也能觉悟一切众生的痛苦,同情一切众生的痛苦,进而解救一切众生的痛苦。所以,通俗都将乐善好施及扶困济恶的人,称为‘菩萨心肠’。
菩萨的本义,和民间的观念不大相同,菩萨是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绝对不能称为菩萨。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们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不过,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圣位菩萨,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2#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3:08 | 只看该作者
西藏千年古寺“90后”住持:喜欢读《三体》
2017年08月21日 08:14:02
来源:中国西藏网 作者:张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4人参与 2评论



2017年8月15日,“喜迎党的十九大•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记者团来到了林芝市巴宜区布久喇嘛岭寺。恰逢寺中举办“四讲四爱”主题活动,喇嘛岭寺住持白玛赤列向僧尼们讲解“四讲四爱”,组织僧尼们交流学习体会。记者采访了前来参加“四讲四爱”学习活动的布久拉康寺住持桑阿尼玛。


布久拉康寺住持桑阿尼玛(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
罗刹女地图(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
[原标题]喜迎党的十九大•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对话千年古寺的“90后”住持桑阿尼玛
2017年8月15日,“喜迎党的十九大•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记者团来到了林芝市巴宜区布久喇嘛岭寺。恰逢寺中举办“四讲四爱”主题活动,喇嘛岭寺住持白玛赤列向僧尼们讲解“四讲四爱”,组织僧尼们交流学习体会。记者采访了前来参加“四讲四爱”学习活动的布久拉康寺住持桑阿尼玛。
桑阿尼玛1993年出生,今年24岁,是林芝宁玛派寺院布久拉康寺的住持。他曾先后在西藏佛学院和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各学习了两年,是第一个从林芝考到高级佛学院的僧人。2016年6月,他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顺利获得藏传佛教中级学衔“智然巴”后回到布久拉康寺。
记者:按照年龄来算,您是一名“90后”,对于在当代弘扬藏传佛教您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桑阿尼玛:现在整个社会高速发展,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这对于藏传佛教的弘扬,我个人认为是有利也有弊的。有利方面,比如我们寺庙的僧人每天要念的日常经文,我会做成PPT、电子书的形式,这样他们如果去外地只要带着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就可以观看,而不需要携带厚厚的经书,这就体现出了现代科技的便捷性。弊端在于,藏传佛教的密宗就需要有一个秘密的学习方式,大部分都是需要上师亲自传授给自己的弟子,这是不能够大肆张扬、大肆宣传的。
记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布久拉康寺?
桑阿尼玛:布久拉康寺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始建于七世纪初。相传大昭寺始建时,几次建成又被毁,文成公主解释说,青藏高原就是一个罗刹女仰卧,必须建寺镇压,于是松赞干布兴建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13座寺庙,分别镇压在罗刹女的心脏和各关节点上,以保平安。布久拉康寺就是建在其右肘上的“镇肢寺”。殿内共两层佛阁,在历经多番重建后,依旧精致。
记者:布久拉康寺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寺院,在保护它的历史文化传承方面,您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桑阿尼玛:布久拉康寺是一座千年古刹,木头和墙体都有很大程度的损坏,一些设施也是年久失修,现在寺庙还在修缮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为僧俗信众举办法事、佛事以及传统活动,以弘扬佛法,传承传统文化。
记者:目前寺内“四讲四爱”活动的开展情况如何?
桑阿尼玛:每周四,喇嘛岭寺、布久拉康寺还有其他寺院的僧尼都会利用几个小时在喇嘛岭寺举办“四讲四爱”的学习活动。学习“四讲四爱”,就我个人而言很容易接受,因为它的内容与佛教经典里的内容是相通的。
记者:您在北京的两年学习,对您今后的佛法研究都有哪些帮助?
桑阿尼玛:我们的学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在北京两年期间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是很多的。在那里我不仅学习了《般若》等经文课程,还学习了辩经。除了基本的佛学著作以外,我们还要学习历史、法律和语文课程,我们的考试有笔试、辩经考试、口试(解释经文)以及期中、期末考试。在北京的两年学习对于我的佛法研究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我之前都是在寺里学习,初到北京时,很多东西都不适应。后来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氛围逐渐影响到了我,也让我的佛法修行有了更深层次地发展。在北京的学习经历对我个人来说是相当有价值的,不仅在学习佛法方面,个人的知识面也有一定程度地拓展。
记者:您平时除了研究佛法以外,还有哪些娱乐活动?
桑阿尼玛:空闲的时候,我会看一些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影视作品我比较喜欢看央视的纪录片和国家地理的纪录片。我个人比较喜欢现代科幻题材的小说,比如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作品。
记者:林芝环境优美,您对环境保护有哪些看法?在保护环境方面您做出了哪些努力?
桑阿尼玛:西藏受外界污染的情况还是很少,现在的西藏总体来说环境还是很好的,有一些信众和民众不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不强。我也经常会告诉我的僧俗信众,要积极地保护环境,通过宣讲的方式,告诉他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前我个人对于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方面了解比较少,后来我决定以身作则,如今寺庙的垃圾处理、水电节约等情况也在慢慢改善。我认为我们的最大贡献就是对信众传播环境保护知识。“四讲四爱”也有一点是讲贡献爱家园,地球是整个人类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9:59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821课堂笔记164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813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707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73,16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热线公告】鱼象鱼说
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清爽,白发变黑。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4#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9: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1:24 | 只看该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2017年08月20日 08:36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在面对痛苦时,如果能以正知正见去对治,痛苦就不一定有害
  文/慈诚罗珠堪布
  很多佛教徒虽然懂得不少佛教理论,甚至还学过五部大论——中观、因明、慧度等深奥的佛法精华论著,但因为修行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无法处理好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无法将学到的佛教理念落实、应用到生活当中,时常被生活中千奇百怪的难题弄得焦头烂额。
  按理来说,修行人与普通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但因为我们的学佛,往往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修行却没有跟上,所以只有听经闻法的福德,而不会有实际的效果。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时,也与非佛教徒毫无两样。在这一点上,我们都需要进步、需要成长。
  如何面对痛苦
  六道轮回处处皆是痛苦,不是苦苦就变苦,不是变苦就是行苦,尤其是末法时代,更是离不开痛苦。尽管所有生命都不愿意接受痛苦,但不管愿不愿意,所有的生命都要面对痛苦,谁都无法逃避。
  世人没有面对痛苦的方法,所以渴望幸福,害怕痛苦。包括动物也一样——都希望不愉快的事情早点过去,幸福快快来临。在这样的期盼中,一生就这样蹉跎过去了。
  修行人也会面临痛苦和幸福这两种境遇,如何把幸福,尤其是痛苦,转变成修行的助缘、顺缘,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痛苦和幸福就会变成修行的障碍,这样不但修行没有进步,连正常的生活都会受影响。
  在面对痛苦时,如果能以正知正见去对治,痛苦就不一定有害;反之,如果没有正知正见,痛苦就会让我们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甚至走上绝路。
  我曾经写过麦彭仁波切的一个《病苦转为道用》的修法(见《慧灯之光》),但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病苦,而是现实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痛苦,该怎么样去面对呢?
  此处我不是凭自己的经验,而是根据以前的高僧大德们丰富的修行经验、教言与证悟,来为读者作简单的引导。
  面对痛苦的方法,可分为四个阶段:一、认定什么是痛苦;二、确定痛苦的来源;三、战胜痛苦;四、解决痛苦的方法。
  一、什么是痛苦
  从佛教的观点简单地说,痛苦不是物质,也不是任何物质的运动,而是精神的一种特殊感受。
  感受是属于精神领域特有的东西,钢筋、水泥、砖头、玻璃等物质不会有感受——既不会感到痛苦,也不会感到幸福。人死了以后,尸体也和石头、砖头一样,在接触外界的任何东西——地、水、火、风时,都不会有反应。因为它没有意识,所以感觉不到任何痛苦或幸福。
  精神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分别精神,也即“分别念”;另一种叫做无分别精神,也即“无分别念”。
  眼、耳、鼻、舌、身的感受,只有感受没有思维,所以叫无分别念。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管我们的意识怎么样想,身体却能分分明明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痛苦,这就是无分别念。
  当看到、听到一个东西的时候,以第六意识去思维、分析对境的好坏与否,就叫做“分别念”,第六识所感觉到的痛苦,就叫做分别念的痛苦。
  二、痛苦的来源
  因为痛苦或者快乐产生时,能检测到大脑某个部位的脑波会有所变化,所以有些人认为:痛苦与快乐是大脑活动的产物。其实并非如此,大脑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意识依靠大脑,可以辨别、感受外面的东西,但痛苦与快乐本身,却不是由大脑产生的。
  佛学经典中多次探讨并论证过,痛苦来自于我执或执着,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讲的;此处的结论是,痛苦和幸福的产生,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与我们自己的观点、习气或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的执著创造的。
  无分别识的痛苦多半与我们的意识没有太大关系,但修行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也可以转变无分别识的痛苦。但目前我们要转变的,是第六意识的痛苦,也即分别识的痛苦。
  譬如,当我们开着一辆昂贵的名车时,也许会觉得很有面子、很了不起,傲慢当中夹杂着轻飘飘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来自于第六意识。从无分别识的感觉而言,开名车与开好一点的普通车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别,但第六识却觉得非常不一样。同样,当我们穿名牌衣服时,也会有满足、快乐、洋洋得意的感觉,这也不是名牌衣服创造的,而是我们的意识创造的。因为从无分别识的角度来看,质量好一点的衣服与名牌衣服的触觉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辨别牌子的真假,另一个人拿一件普通衣服给他穿,并告诉他那是世界顶级名牌,他也一样会产生满足、快乐的感觉。
  当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名车,穿不起名牌;或当我们发现邻居有更好的房子、车子时,痛苦又开始萌生了。虽然我们仍然有衣服穿,不会挨冻受饿,无分别识已经满足了,但分别识却会觉得丢人现眼、低人一等。可见,这些感觉都是第六意识创造的。
  虽然佛陀不否定物质生活也可以带来一部分幸福,世上有少量表面的幸福,也来自于外界。幸福与痛苦,并不是与外界完全没有关系,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关系。幸福本身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要想获得幸福,只有往内心去寻找;要真正解决痛苦,也只有往内心寻找解决方法。所以,我们不能迷迷糊糊地做着金钱能带来所有幸福的美梦,因为金钱不能带来所有的幸福。
  启蒙运动时代的代表人物——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机械唯物主义者拉梅特利在内的很多西方哲学家都认为,痛苦与快乐来自于外界,幸福不可能从内心产生,要寻找、追求幸福,一定要在外界去寻找。因此,西方人长时以来,一直鼓励人们往外追求幸福、寻找快乐。
  一般人本来就误以为,幸福快乐来自于外界,再加上这些学者们的大肆鼓吹,所以在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的几百年中,大家都拼命往外去追求幸福,但众所周知,尽管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收入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觉到,这种追求是错的,一切的努力可以说已经走向失败了。
  佛教的精神导师们一再告诉我们,内心不要太脆弱。内心脆弱的人,更容易产生痛苦。
  什么叫做内心脆弱?什么样的人会内心脆弱呢?
  坚强和脆弱也许与遗传也有一点关系,有些人生来就比较坚强,有些人先天就比较脆弱。但绝大多数与环境、教育背景以及自己的习惯有很大关系。从小生长在富裕家庭当中,然后又在贵族学校读书出来的人,相对来说精神比较脆弱。因为精神脆弱,所以在任何问题上都很计较、很挑剔。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会越来越严重,以致发展到对任何人、任何事和任何环境,都产生强烈反感,所有东西都看不顺眼,找不到真正的满足感。最后的结果,是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没有乐趣,最终可能会走上极端的路。
  所以,我们要学得坚强一些,不要让痛苦轻而易举地就在心里生起。
  总而言之,痛苦的主要来源,就是自己的执著。
  三、战胜痛苦
  此处所谓的战胜痛苦,并不是彻底断除痛苦的根源,从此以后再也不发生类似的痛苦。只有最后解脱的时候,才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就目前而言,用修行的方法把痛苦转为道用,使痛苦不至于影响自己的修行与生活,就叫做“战胜痛苦”。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痛苦,有可能来自于金钱、感情、婚姻等等,没有修行的普通人,很难战胜这些痛苦。一般人会在外界中去寻找痛苦的根源,他们解决痛苦的方法,也是改变外境。比如说,假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很不满,若不解决这个心病,就会一直窝在心里,让自己很痛苦。为了解决这个痛苦,他就可能会去打人、杀人,最终实际上并没有战胜痛苦。只有名副其实的修行人,才不会受到痛苦的影响,才能真正地战胜痛苦。
  四、解决痛苦的方法
  我也了解过一点儿心理学的治疗方法。我个人认为:虽然那些方法对有些人有帮助,可以让当事人暂时轻松一点,但终归是临时性的帮助,而不是行之有效且一劳永逸的办法。
  有一位心理医生说:有人因为婚姻问题而痛苦时,他会告诉当事人,想象把对方装在一个箱子或口袋里,关严上锁以后,从十几层楼上的窗户扔出去,然后想象这个人再也没有了,从这个世界、从自己的生活中消失了,这样心里也就比较容易离开对方、放下对方。再出问题时,又故技重施。这个办法虽然看起来很好笑,但对有些人还是有一点缓冲高压的作用,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凡夫总是这样,每当遇到痛苦时,第一个反应,是想把外在世界的痛苦连根拔掉,但对凡夫而言,有些东西是无法推翻和断除其根源的,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用卓有成效的不同方法去面对。
  佛教解决痛苦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解决;二是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解决。
  (一)世俗谛的方法
  当遇到痛苦、自己做错事或失去执着之物等等的时候,应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第一、通过修行,减轻痛苦;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将痛苦转为道用。
  1、制止、消除或减轻不愿意接受痛苦的心态。
  应当思维:我这样痛苦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伤心痛苦也是有害身心的。
  轮回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痛苦等待着我们,每个凡夫的命运都大同小异——都有生老病死,所有人终究都会死掉。怎么样死去,谁都说不清楚。父母可能会离开我们,婚姻、家庭、感情、金钱、工作上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遇到痛苦的时候,如果始终都是拒绝、抵抗、逃避,不敢面对、不敢承受,只能说明我们的抗压能力很差,内心不堪一击。因为内心非常脆弱,无法面对和接受痛苦,出于本能而习惯性地逃避痛苦,时间长了,我们的内心只会越来越脆弱。任何问题都斤斤计较、挑三拣四。外在环境再好都没用,什么都看不顺眼。
  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内心越来越容易受到伤害,没有任何东西让自己感到幸福。这样给我们带来的创伤更大,最终肯定会在痛苦面前倒下,使自己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而没有任何益处。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没有遇到问题之前,一定要锻炼自己的心智,否则即使理论上知道痛苦和幸福来自内心,但关键时候却用不上。
  不同的人看相同的问题,结果也不一样,这也与当事人的内心有着很大关联。一般来说,凡夫的内心脆弱易感,而圣者的内心却非常坚强。譬如说,在佛陀即将圆寂时候,周围有很多阿罗汉和修行人围绕着。虽然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要圆寂了,自己将失去一位伟大且不可多得的导师,但所有在场的阿罗汉都很平静,唯有阿难因为没有证悟,只是凡夫,所以在释迦牟尼佛床角哭哭啼啼、悲痛异常。阿罗汉们并不是不恭敬佛,但因为他们已经证悟了空性,所以超越了痛苦。
  综上所述,痛苦不一定是痛苦,幸福也并不一定是幸福,关键在于怎么去看待。
  最好是通过打坐的方式静下来去思维,而不是边工作、边走路、边想。
  比如说,当自己失去某个心爱之人或物,感到痛不欲生的时候,就打坐去思维:失去的东西能不能恢复呢?如果能恢复,那就不需要像现在这样伤心欲绝,只需恢复、还原就可以;如果永远都不可能恢复如初,那我就只能面对、接受这个现实。
  也许刚开始没有效果,甚至宁可痛苦、难受,也不愿意这样去想,但只要坚持,慢慢就会想通这个问题。失去心爱的人或物,是轮回中必定面临的自然规律,不仅我一个,所有人都将会有这样的一天,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痛苦只能折磨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修行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反反复复地思维,就能说服自己。虽然这些方法比较简单,但若能真正运用到生活当中,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家都应该去试试。
  若能依靠这个简单的方法去面对痛苦,就能闯过一个个的难关,之后就会发现,不但再大的痛苦自己都能顶得住,而且痛苦也可以不再是痛苦,其自身也有很多优点,它的正面作用要比负面作用多得多。就像有些治疗手段虽然让病人很难忍受,但治疗结果却出奇地有效一样。所以不能习惯于抗拒痛苦,而要学会面对痛苦。
  但是,在修四个对治力的时候,却不能这样得过且过,而是要对过去的罪业深深地感到后悔,并对罪业的苦果生起极大的怖畏之情。对罪业越有后悔心,清净的能力就越强。
  世间人也许会不理解:为什么要接受痛苦呢?正因为如此,他们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佛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当国王的时候,过着豪华奢靡的生活。因为没有忍受过一点不舒服,所以在铺了十八层各种丝绸床单的下面有一粒豌豆,他都能感觉到,并且不能忍受;后来他不但失去了王位,而且一贫如洗,过着贫苦窘困的生活,只好到山上砍柴维持生计,因为连一件上衣都没有,他只能光着膀子背柴。天长日久下来,他不但丝毫感觉不到痛苦,还觉得很正常。
  虽然这只是个故事,但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如果遇到一个痛苦时,不去消极地抗拒,而是勇敢地面对。过了这一关,下次遇到类似痛苦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平静地接受,这就是战胜了这个痛苦,自己也就是这次与痛苦较量的胜利者。这样长此以往,就可以增强自己的心力,战胜所有的痛苦。
  2、对痛苦发起欢喜心,勇敢地面对、接受痛苦,化痛苦为修行的助缘。
  若能掌握内心的奥秘。一旦遇到痛苦,不但能勇敢、坦然地面对痛苦,还会因为懂得痛苦和幸福是难得的修行机会,而生起欢喜心。
  世间常听到一句话:化悲痛为力量——把伤心、难过、悲痛甚至痛不欲生的情绪,都转化为修行路上前进的动力。
  如何转化呢?有七种修法:
  (1)化悲痛为出离心
  这个修法的原理是:把痛苦和出离心融合在一起修持,就可以把悲痛欲绝的痛苦,转化为出离心,而且效果非同寻常。
  修法有两种:1、打坐观修;2、出坐以后的思维
  打坐的修法:
  先以毗卢七法坐式坐在禅垫上,然后依次修皈依、发菩提心、排浊气、祈祷上师三宝化光融入自心。之后开始思维:
  轮回当中不可能没有痛苦,所有众生都一样会有痛苦。上至国家总统、高官富豪,下至平民百姓、小偷乞丐,乃至蚊蚁等小生灵,都有痛苦。遇到痛苦的时候,金钱、权利都无法解决,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痛苦转化为道用。
  给我造成痛苦的,就是我自己的执着。对任何东西有执着,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所以佛经上一再告诫我们:要放下!
  放下就是不执着,只要不执着,就不会痛苦。
  佛陀告诉我们:因缘产生了世间的一切。痛苦与快乐的缘,是客观因素;因,是我自己的执着。
  比如说,上一世或再上一世造成的善业或罪业,都是让我们流转轮回的因缘。即使是阿罗汉,此生也有很多过去的业没有消尽。若能断除执着,过去的因就无法成熟。就像种田,即使有了种子这个因,但如果没有潮湿、温度、阳光等缘,也没办法发芽。我们过去的善恶,就像一粒种子。如果没有执着,也没办法成熟。
  佛陀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是无常、有漏、痛苦、空性的,不值得我们去执着。若能通过修行,体会到佛说的这些道理,就能放下执着,远离痛苦,获得解脱。
  在轮回这么一个恶劣的环境当中,一切都是变幻莫测、不由自主的,包括我自己的内心,也一点都不自由。贪心、嗔心、愚昧、嫉妒、傲慢等烦恼会让我心烦意乱、不得解脱。没有自由的人一定会跟着外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很正常,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如果我能像佛菩萨和阿罗汉那样,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如如不动、平稳悠然的心态该多好啊!
  遇到这样的痛苦,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了。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我肯定经历过成千上万次类似的痛苦,甚至还有过更大的痛苦。在没有得到一地菩萨的果位之前,所有凡夫不仅曾经有很多痛苦,未来还会面临更多、更残忍的痛苦。但我到现在还没有厌倦这个世界和轮回,还没有出离心,还希望在轮回中得到幸福。我真是愚昧透顶、蠢不可及。
  尽管对我自己而言,这次经历的痛苦是巨大的痛苦,但与地狱、旁生、饿鬼的痛苦相比,我这个痛苦根本不算什么。如果这点痛苦都无法接受,以后又如何去面对地狱、旁生、饿鬼的痛苦呢?如此看来,除了修行与解脱以外,世上任何东西——金钱、名声、地位、婚姻、家庭、感情等等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没有意义。我一定要好好修行、追求解脱,如果再不修行,后果是非常可怕的。这就是出离心。
  出坐以后的思维
  当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走路、坐车等随时随地都可以思维上述的内容。
  这样观修之后,就能把痛苦转化为修行道路上前进的动力,这也称为化痛苦为道用。
  这个修法可以起到两个作用:第一是通过思维,可以平静地接受痛苦。第二,不仅能接受痛苦,还能把痛苦转化为道用,变成修出离心的动力。
  修出离心、菩提心,就是断除执着的有效方法。
  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处理事情,要将一切矛头的焦点对准执着,将执着彻底斩除。没有针对性的烧香、拜佛、念经等善法虽然好,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一点非常关键。
  就像有些专修断法古萨里的人,会故意去到一些鬼神出没的地方,砍断树木、破坏神山,以激怒山神、鬼魅等等,之后就会出现打雷、刮风等各种各样的恐怖景象。因为能感觉到鬼神的存在,所以此时我执会特别明显,即使是平时胆大包天的人,也会吓得魂不附体——这次我逃不掉了,只有死了,怎么办啊?!当这个想法出来的时候,立刻观修般若波罗密多的断心修法,效果会出奇地好。
  同样,遇到巨大痛苦的时候修出离心,与没有痛苦的时候修出离心,前者的效果要好得多。
  常听到有人说,这种痛苦为什么又轮到我头上了?肯定是我们呀,我们的内心如此不自由,痛苦必然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没有修行的人,因为不相信轮回、因果,以为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所以往往会走上极端的路。
  修行人却可以通过佛陀的教育知道轮回的本性,继而勇敢面对痛苦,并生起强烈的出离心。这就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结果。
  (2)悲痛转化为皈依
  由于亲身经历了巨大的痛苦,所以能真切地体会到轮回就是痛苦的聚集地,无论再有钱、有地位,都不能避免痛苦。
  比如说,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夫妻、兄弟、姐妹非常好,大家都希望能这样一辈子在一起,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但总有一天,其中的某个人会去世,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家人就会感受巨大的痛苦。
  金钱、名声等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越是有执着,越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只要流转轮回,痛苦就无法解决。
  唯一能解决痛苦的,不是其它怙主或依处,既不是科学家、哲学家,也不是父母、朋友、同学、同事,而是佛、法、僧三宝——依靠佛陀与僧众,按照佛的指导去修行佛法,才能断除烦恼与执着,放下执着之后,世上所有的痛苦,都能在当下一瞬间彻底断除。
  但很多人的想法恰恰与之相反,遇到痛苦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设法控制自己的心,放下执着,而是千方百计想创造一个外在的条件,来让自己不痛苦。这是凡夫无始以来的一贯做法,但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从来没有成功过,所以至今都是凡夫,没有断除烦恼、得到解脱。
  如今依靠过去的福报,让我们有机会得到一个人身。我们一定要利用此人身脱离轮回,其首要条件,就是皈依三宝。在深深体会到佛法僧的伟大和能力之后,就会虔诚、急切地希望皈依。
  没痛没病的时候,虽然也知道医生和药物的作用,但感受却不是那么真切与强烈;只有自己生病的时候,才能深深体会到医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皈依也是一样,因为已经亲身感受到痛苦的逼迫,所以想逃离的意念要比平时修皈依的急迫感强得多,这样就能把悲痛转化为皈依的因缘,并修出发自内心的皈依感。这样一来,悲痛不但不是违缘,反而成为修行道路上前进的动力了。
  若能想通这些道理,就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执着,执着降低一点,痛苦也将随之而减弱;痛苦减少了,修行也会有进步,这样就有了双重的利益。
  (3)消除傲慢心
  平时如果有点钱财、权利、才华、学问或其他值得夸耀的东西,就会非常傲慢,自以为了不起,是上层人物、社会精英;有些佛教徒因为没有好好修行,稍微闻思了一点佛教理论,或守持了某些清净戒律,就会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当痛苦来临的时候,一切都崩溃了,那时就能深深体会到:虽然修了这么长时间,但遇到这么小小的痛苦,我都承受不了,可见自己的修行是多么的差劲,我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这样一来,不但傲慢心自然而然荡然无存,而且以后也会加倍努力地闻思修。
  如果没有亲历难以堪忍的痛苦,仅靠观想式的修行,是很难达到这个效果的。所以我们要对痛苦充满欢喜心,通过痛苦的磨砺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坚强起来。从此以后,再大的痛苦和违缘都不怕,任何困难都不但不会阻碍我们的修行,反而会让我们的修行有长足的进步。
  (4)清净罪业
  遇到巨大痛苦时,相信因果轮回的人就会去思索:虽然我这辈子没有做错过什么错事,但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地从天而降。每个痛苦都有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因为我过去造了罪,现在才会承受这个果报;仅仅这么小的一点痛苦,都把我折腾得这么厉害。如果有一天更严重的罪业果报成熟了,我将如何面对?如果现在仍不悔改、继续造罪,以后还将承受更大且无穷无尽的果报,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将永远无法摆脱轮回。就像生病必须清除病根一样,如果不要有痛苦,就必须清净过去所造的杀、盗、淫、妄等罪业。
  清净罪业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未受果报之前忏悔罪过,从而消除业障,以后不再承受果报;二是接受罪业成熟后的果报,从而消除往昔所欠的业报。
  痛苦在无形中告诉我们: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就像粮食成熟的时候,它的种子也不存在了一样。感受痛苦以后,很多罪业也随之而清净了。承受就是消业,幸亏自己的业没有成熟在地狱、饿鬼、畜生道中,而是成熟在人间,这应该是好事,我应该为此而高兴。若我懂得取舍,就可以利用这个痛苦,做很多对今生来世有帮助的事情,而且能让我意识到清净罪业是多么的重要,之后会全力以赴地以四对治力修金刚萨垛,把悲痛转化为解脱的顺缘。
  另外还应该想到:这个罪业的果报是如此地残忍和难受,虽然给我带来了一些好东西,但我还是不希望这样的痛苦重演。那所有的众生也不会希望这样的痛苦降临,我们还应该为救脱众生的苦难而发菩提心。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长期的闻思修,就是为了面临生老病死等痛苦。虽然学习因明、中观等五部大论很好,我们非常赞叹,但这些理论对现实生活的支撑力究竟有多大?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如果没有证悟空性,这些都无法发挥作用。遇到痛苦的时候,即使理论学得再好,也一样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修行、生活都会乱套。而此处介绍的方法,却是很基础的修法,对实际生活非常实用,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以致用。希望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都能即时采用这种方法,这样就能无所畏惧地面对困难了。
  修的时候,专修一种,还是每种都修,可以自己安排,怎么修都可以。但在一座当中,最好只修一个法。
  (5)痛苦转化为行善的动力
  在承受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转念一想:好在自己还是在承受人间的痛苦,如果真有一天,自己必须面对地狱、饿鬼道、旁生道的痛苦了,那又该如何应付呢?所以我应该为眼前的痛苦而庆幸。
  想不接受痛苦,就一定要积累福德,制造不痛苦的因,那就是行善,这是因果的自然规律。
  虽然平时我们也懂得这些道理,但在面临痛苦的沉重打击之后,才能深深体会到世间轮回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幸福,而是苦难重重。这样就能把痛苦转为行善的动力。本来学佛的人在行善、断恶方面就比较精进。通过体验痛苦,就会更加努力地精进修行。
  (6)痛苦转化为慈悲心
  大乘佛法的灵魂,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基础,是慈悲心。没有慈悲心,就不可能有菩提心。
  什么东西能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产生慈悲心呢?那就是痛苦。当深深体会到轮回众生都会面临巨大痛苦,自己哪怕再痛苦,还听过一些佛法,懂得一些佛教道理,知道所有的痛苦都是自作自受,是过去罪业造成的因,可以用因果道理来安慰自己,但其他众生却不懂这些道理,所以就会仇恨满腹、怨恨不休,同时更是痛苦不堪,更没有自由回避和逃避痛苦。这时,我们就很容易产生同情心和慈悲心,诚心诚意地希望所有众生远离痛苦,愿意将自己的幸福与他众的痛苦相交换,就叫做慈悲心。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修悲心。在修悲心的过程中,会有两种结果和利益:第一,在修慈悲心的过程中,因为懂得了这些道理,所以能减轻我们的痛苦;第二,通过面对痛苦而产生大悲心,再面临痛苦时,也能应对自如了。
  从很多人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最急于要学的,既不是大圆满或其他密宗大法,也不是中观和因明等高深理论,而是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病痛、衰老、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谐等等。
  这些修法平时要认真对待,如果平时不修,遇到痛苦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就不会有任何效果了。
  (7)痛苦转为利他心
  痛苦的根源,是自己从无始以来直到现在都有的爱我执。在任何问题上,首先把自己的事情作为头等大事,一切为自己考虑——为自己的幸福,去破坏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健康,去毁坏他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丝毫没有利益众生和爱护众生的心。为了这个爱我执,造了罄竹难书的罪业。如今感受的痛苦,只是无数果报汪洋之一滴,但对我的打击都如此沉重,让我伤痕累累、无力直面。
  我们清楚,所有痛苦的来源,就是爱我执。因为有了爱我执,就一定会造业,会为了自己的种种利益去杀盗淫妄,之后必将面临成熟的果报。承受果报之际,又不懂得一切都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而将一切都怪罪于他人,继而产生无法遏制的仇恨,并因仇恨而继续造业,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永无休止的苦难轮回。如果不想再感受痛苦,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有爱我执,一直都为自己算计,不替他众着想。从此以后我要无私利他,关爱、护持一切众生。
  《入行论》中有自他相换和自轻他重的修法,大家一定要修。其中首先讲的道理就是:遇到痛苦时,要去寻找痛苦的根源。其中会有客观因素,但它不是制造痛苦的根本因缘,而只是一个助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制造的罪业。凡夫都有贪心,加上过去的因,罪业就会成熟。所谓贪心,就是爱我执,它就像种庄稼的肥料,能促使罪业果报的成熟。而阿罗汉那样的成就者,虽然也有业的习气或种子没有完全清净,但因为阿罗汉断除了贪心,所以这些业不会让他流转轮回。我们常说要发菩提心,要自他相换,但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是事事处处为自己打算,所以生生世世都很倒霉、很受挫,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爱我执。尽管凡夫不可能一下子就断除爱我执,但通过菩提心的修法,就能逐步减少爱我执。
  以后不管遇到巨大或轻微的痛苦,都应观修自他相换:将呼吸作为载体,呼气的时候,把自身过去、现在、未来所造的所有善根,再加上目前肉体与精神上的所有幸福和快乐,都通过呼出去的气,分享给天下所有的众生,然后观想所有众生都得到了自己所有的幸福;吸气的时候,将众生所有精神与肉体上的痛苦,都变成黑色的气体,吸到自己的体内,并融入到驻扎在心脏内部的爱我执上面,并将爱我执彻底摧毁。所有众生的痛苦都由自己一人承担,让所有众生都远离痛苦,最后再修无我。这是一个普通的自他相换修法。
  另外,每次受到痛苦的时候,都要诚心实意地发愿:愿以我这次的痛苦,能代替所有众生的痛苦。希望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感受这种痛苦。能够毫无造作地发愿最好,实在做不到,则即使是造作的也非常有功德。许多佛经里讲过,这个修法的功德是无量的。以后遇到痛苦的时候,都要这样发自内心去观修,这样痛苦就可以变成修法的助缘,我们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排斥痛苦了。因为有了痛苦,才可以代替所有众生的痛苦,才有资格去发心、发愿。虽然自己承受痛苦还是难以忍受,但如果能成为修行的助缘,我们就会甘愿去承受。经过长期的修行,就会养成习惯,即使是在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这样去观修。在这种情况下感受痛苦,都是值得的。
  无始以来,我们承受过无数次痛苦,却从来没有通过这个痛苦减少众生的痛苦,或积累过什么资粮,没有发过菩提心,只是白白地承受痛苦而已。现在通过这个痛苦,可以对众生发菩提心,还可以自他相换,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
  以上七个修法,都是简便易行且见效快捷的重要修法,不但要打坐去修,还应兼以平时的训练。任何一个修法,都应持之以恒,并坚守先易后难的次第。先从比较小的轻微痛苦入手,经过天长日久的积累,才有可能把一个巨大的痛苦转为道用。若能按此原则长期坚持修下去,效果会非常明显,遇到痛苦的时候,就能显示出强劲的力量。
  修法的目的,不能太自私。如果仅仅只在遇到痛苦的时候,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而去修这些法,也会有一些作用,但意义不是很大,因为这是出于自私心,并不是为了真正发菩提心、慈悲心而修。
  出座以后,应该回向:祈祷上师三宝,让我能顺利成功地面对这次痛苦,并将痛苦转化为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等等。
  很多佛教徒天天念护法,希望自己一切顺利,就是因为我们内心非常脆弱,不敢面对任何痛苦。当修法比较成功,内心不再脆弱的时候,还可以祈祷上师三宝赐给自己痛苦、压力和不顺,请护法神给自己制造一些违缘,以强化自己的心力,提高修行的境界。
  以上内容,是出座以后的修法,也即世俗谛当中的修法。
  很多人以为,烧香拜佛或捐钱做慈善就是佛法融入生活,其实这些只是佛法融入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肤浅、最表面的一部分。真正的佛法融入生活,就是修皈依、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与空性见等等,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二)胜义谛的方法
  只有在证悟空性以后,才能真正以胜义谛的方法对治痛苦。证悟空性的人,能深深体会到,现实生活就像一场梦。在梦里梦到父母或亲人死亡,悲恸欲绝、生不如死之际,若能突然从梦中醒来,则不需要任何对治与安慰,痛苦一下子就消失无踪了。如果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梦中,或理论上知道,却没有亲身的感受,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化解;但在尚未证悟空性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训练、观修:通过中观的推理方式,把给自己制造痛苦的外境,或者感受痛苦的内心断定为空性。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痛苦和幸福本身,只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精神的一种表现,并不仅仅是敌人、灾难等外境造成的。外界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物质都没有痛苦,痛苦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当中。如果没有感受,痛苦也没有立足之地,因而也就不可能成立。一切都如梦如幻,都是心的一种现象而已。
  有智慧的人,是往内追求幸福,寻找痛苦的根源。他们知道:外界物质只是临时的助缘,幸福和痛苦的种子缘起,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因为方向正确,所以最终彻底断除了痛苦,得到了绝对的幸福与自由——解脱。而凡夫却会往外寻找根源。因为寻找的方向错了,所以永远无法了断痛苦,于是世世代代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就是凡夫和圣者的差别,
  不是仅仅通过逻辑或者理论来推断、说服自己,而是让心静下来,用闭关入座的方式去观察自心。心里不要有任何杂念,不追究过去,也不迎接未来。本来过去的心已经消失不复存在;未来的心尚未诞生,如果有一颗心,那只会是当下一瞬间的心。那我去看看它是否存在呢?如果之前的加行修得好,就能在观察的同时一下子明白,当下的心就是光明、空性。虚幻的痛苦表象背后的本来面目,也像《定解宝灯论》中所讲的一样,像藏地高原清澈、纯净的虚空,一切都是空性。阿底峡尊者在中观论著里面也讲过:心的本性,就像秋天的天空。秋天的虚空,是如此的碧蓝通彻、一无所有。在这一瞬间,所谓的痛苦早已化为烟云,荡然无存且无影无踪了。
  本身证悟是非常容易的,可惜我们没有修加行,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没有积累资粮、忏悔罪业,所以静下来就是昏沉、困倦。
  证悟境界不稳固的人,在没有寻找心的本性的时候,又会回到世俗当中,内心的烦躁与痛苦又会产生。就这样在梦幻与现实,胜义谛和世俗谛当中穿越,直到境界稳固为止。
  如果你迫切希望能尽快进入这种状态,让所有痛苦一下子消失,就要好好修加行。妄图不修加行,而通过其他方式直接进入这种状态,是永远不可能的。
  所有修法最后的结果,就是把痛苦转化为修行的助缘、顺缘与力量。如果达到这个标准,就是修好了菩提心和出离心。很惭愧,我也没达到这个标准,但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修行、一起成长。没有一个凡夫,是一开始就达到标准的,也没有一个人永远达不到这个标准,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本来凡夫在一起,相互间肯定会发生一些摩擦,从而引起大大小小的痛苦。除了佛菩萨以外,连阿罗汉都做不到永远只给他众带来幸福,而不制造痛苦,凡夫就更不用说了。
  痛苦虽然会让人难受,但如果懂得窍诀和方法,就能使我们的修行有收获、有进步,能让我们的心灵有所提升,并且充满欢喜。当欢喜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肉体上的病痛也能被压制、覆盖,变得不再明显,心胸也更为宽广、坦荡,面对痛苦不会过分计较,与人相处也更加愉快,所以我们应该以包容甚至欢迎的态度来接受痛苦。就像针灸治疗,虽然病患者要承受针刺的苦楚,但大家仍然愿意花钱去买这种痛苦,因为我们知道,痛苦可以换来健康。同样,我们现在的痛苦,不需要花钱去买,通过直面痛苦、转化痛苦,就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健康、幸福,甚至解脱。
  但缺乏智慧与勇气的人通常会害怕和逃避痛苦,一辈子的努力奋斗,就是为了逃避今生的痛苦,而没有想到来世的解脱,原因都是不了解痛苦的本质与作用,是内心脆弱的表现。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心胸越来越狭窄——怕自己以后生活出问题、家庭出问题、老的时候出问题。因为愚痴与恐惧,就会不由自主地拼命造业。通过上述的修行,就能断除这样的思维方式,从此勇敢地面对痛苦,与人相处心胸也会更加宽广,生活处处充满了愉快的氛围。
  虽然用大圆满的方法去面对痛苦是最有效的,但前面讲的胜义谛方法,也即中观的逻辑思维推理,特别是中观的修行体会,有时候与大圆满也没有太大区别。但高深的理论与修法,我们暂时也不见得用得上。对很多人来说,这个修法简单又具体,所以比大圆满、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都重要。
  佛经中所说的末法时代,就是指现代社会。在末法时代,人必须要这样修法才能前进。即使理论再好,正知正见再高,遇到痛苦和压力的时候,我们也没办法前进,因为我们修行的能力很弱小。若能应用这些窍诀,就能借助痛苦、违缘的力量往前走,这样连痛苦都可以转化为动力了。
  大家要重视这个修法,要如理如法地去修。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让痛苦既不会折磨自己太久,也不会成为修行退失的违缘。
  如何面对幸福
  一、幸福也需要佛法
  凡夫面对痛苦的时候,因为无法承受,痛苦就成为修行的阻碍,生活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同样,因为过去的福报,而得到一些“幸福”——发财、升官、有名声的时候,若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就会心生傲慢,继而歧视乃至欺负社会底层的人或其他生命。
  傲慢心最大的坏处和负面作用,就是自以为超越一切,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最终丧失恭敬心。另外还会产生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感觉不到修行与解脱的重要性,从此更加沉迷于物质享受,没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别人劝他念阿弥陀佛、好好修行。他会回答说:我现在各方面都一帆风顺、毫无缺憾,为什么还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就这样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更不愿精进修行。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很有代表性的现象。
  在这些烦恼的操控下,修行也会变得艰难起来,所以凡夫的修行道路是荆棘满布、障碍重重的。若想修行一帆风顺,必须要有一些对治的方法。
  凡夫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世间知识——怎么挣钱,怎么生活等等,但因为没有经过闻思,没有接受佛教教育,在解脱等深层次的人生问题上一无所知,所以价值观是错误且颠倒的——只看眼前,不去思考更长远的问题。不了解金钱、物质等身外之物的本质,最终导致傲慢心与懒惰思想的滋生。
  很多人比较向往中庸的生活——既不是很痛苦,也不是很幸福,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同时好好修行。但即便是这种普普通通的生活,也不一定是长久的,因为生老病死等八大痛苦,谁都无法避免,更何况保不准还会出现一些大起大落的人生,如果没有佛法,我们将如何面对?
  所以,不仅面对痛苦的时候需要佛法,面对幸福的时候也需要佛法,以佛法的智慧与力量去面对幸福,把幸福分享给众生,幸福就不会成为修行的障碍。
  如果没有佛法的教育和修行,面对痛苦,人一般还能承受;面对幸福,却很难保持从容淡定。因为再苦,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有钱、有权、有名的时候,人就会狂妄自大、忘乎所以,无法再和以前一样平平淡淡地过普通人的生活,更无法静下心来闻思修,整日过着奢侈的生活,减损自己的福报。
  很多人自来就羡慕有钱人的生活,他们错误地认为:物质生活会给自己带来所有的幸福;再加上后天西方物质主义思想的侵蚀,更是不遗余力地追求物质享受。但除了一些懂得佛法,并努力修行的人以外,很多有钱人不但不觉得幸福,反而比一般人更浮躁、更痛苦。如果深究有钱人挣钱、花钱的渠道,或许会发现其背后都是无边的恶业,这又何谈什么福报呢?
  所以,佛陀和很多成就者都告诉我们:三界当中,尤其是欲界众生,没有绝对的幸福。虽然现实生活当中存在幸福,但这些幸福都是短暂的、相对的,其中包含着不幸福的种子。
  无论现实生活当中短暂的幸福,或是超越轮回以后永久的自由幸福,都不是来源于外在的物质生活,而是来源于内心的安静与自由。当心里有嗔恨心、自私心、贪欲心时,就不会自由。要得到终极、永恒的自由,就必须祛除内心当中的贪嗔痴慢。
  若有佛法甘霖的浸润,人生再怎么大起大落,都能保持平稳的心态。
  二、具体方法
  具体的方法,还是闭关打坐。此处所说的闭关,不是两年三年或几个月的闭关,而是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闭门修行。
  (一)世俗谛的方法
  1、首先按照《普贤上师言教》中讲的寿命无常的道理来思维:我现在虽然发财了,但这些财产只是因过去的小小福报而带来的,它们随时都可能失去,所以我不能执着这些钱财,更不能心生傲慢。还要思维:今生的钱和地位,都是相对的,我走的时候,全部都只能归零,和我降临人世的时候完全一样,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只是多了一大堆杀盗淫妄的罪业。我不能因为一点点世间小福报,就愚蠢到不修行、不学习的地步,而是要更加精进地闻思修行、利益众生。
  这样反复思维之后,就能把傲慢心降低。当然,只有在证悟一地以后,才能断除傲慢心的种子。
  寂天菩萨在《集学论》中引用大量佛经讲述了一种心态:有菩提心的国王或企业家会认为,这个钱并不是我所拥有的,我只是负责保管或分配这些钱的工作人员,我的任务,就是把钱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地方,做对众生有益的事情。
  如果没有用菩提心去对待,世间的钱财都是害人的痛苦之因,它会让我们不得解脱。
  2、同时也要思维:虽然有漏的东西都是痛苦之因,但因为前世的福报,让我暂时拥有一个平淡且相对幸福的生活,这个幸福是来之不易的。佛经里面讲过:能在人间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同时又有机会闻思修行,才是人间顶级的高端享受,是真正的福报,人间的幸福顶多不过如此了。在轮回当中能同时拥有二者的人,是非常稀有罕见的。
  要知道,做高官、富豪、社会精英,不算什么稀有,六道众生中的天人、非天,以及饿鬼道一些众生的富裕程度,也是人类中的大亨富豪们千分万分不及其一的。但是,虽然他们家财万贯、应有尽有,但他们却缺乏佛法的闻思修智慧以及慈悲心。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他们只能是贫乏、可怜的落后分子。
  两相比较,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富有,所以,我要用福报去换佛法,然后用佛法去换取更深层、更恒久的幸福。让幸福生活与闻思修行,成为相互促进的因缘。
  3、还要思维:当拥有幸福的时候,一定要能感知到当下的幸福。同时学会感恩,并习惯于朴素、低调、低碳、简单的生活,并懂得少欲、知足、感恩和分享,学会布施多余的东西。虽然这只是钱财上的微小布施,但也可以同时具备六度,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做布施,可以积累很大的资粮。这样,心就会慢慢平静下来,在这个平静当中,可以感受到自由、幸福与快乐。还要提醒自己,我不能沉醉在这小小的福报当中,我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积极闻思修行。
  可所有的凡夫却不会这样想,当他们获得了世间的幸福之后,仍然不以为足,不但感觉不到幸福,还想再去寻找另外的幸福。身体和语言被贪欲心操纵、支配着,这种人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4、遇到痛苦的时候,可以修自他相换;遇到幸福的时候,同样也要修自他相换。
  从世间的角度来说,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叫做享受幸福;从解脱的角度来说,这叫做浪费福报、浪费幸福。佛经中一再提醒我们:千万不要把幸福浪费掉了!所以,在事业成功、心情舒畅、幸福无比的时候,一定要修自他相换。
  呼气的时候,把自己当下的幸福,与幸福之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的善业、福德,全部观想成白色气体呼出去,融入天下所有众生的身心。观想天下所有的众生,都得到自己分享的幸福与幸福之因,并远离一切痛苦等不幸。
  如果没有这些窍诀的指引,没有尝试着去观修这些修法,很多佛教徒的心也与不学佛的人一样。只要遇到一点点微乎其微的痛苦,就伤心欲绝、一蹶不振,不但修行无法正常进行,连基本的正常生活都无法维持。稍有一点强于他人的福报,又洋洋自得、目空一切,谁都看不起,事事唯我独尊。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做、去落实。这样长此以往,以后即使在梦中遇到苦乐境况,都会下意识地这样观修。若能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则不管以后的生命中遇到再大的起伏落差,都能保持平稳的心态,都不会阻碍自己的修行。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个修法显得很简单,不能和大圆满、大幻化网、大中观等高深大法相比。但是,对我们这些位于修行初段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这些修法了。心灵的成长,有一个过程,要从零开始,不是一下子就能一蹴而就的。经过长时的努力,最终一定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幸福不在于金钱的多少,地位的高低。即使没有钱,过着清贫的生活,人一样可以有理想、有悲心,品行高尚、尊重因果,既不伤害其他生命,也不破坏周围环境。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自己都感觉很愉悦、很开心,这就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但很多人目前的生活却与之截然相反——没有任何内在的成分,精神空虚无聊,情绪焦躁不安,道德衰败、尔虞我诈、穷凶极恶、互不信任,过度地开发、破坏环境,金钱凌驾于一切之上,并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所有的地球人都变成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希望了,人类也没有希望了。
  很多人虽然学佛了,但由于没有足够的闻思修,所以素质和不学佛的人一样低下。佛教团体中互不团结、互不理解,抱怨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为什么没有修行?就是因为不知道人身多么难得,不知道现在的机会多么难得。一个人买再大的房子,再贵的名车,都没有用。要珍惜当下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机会,这个非常难得。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是最幸福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幸福,还不修行的话,再往后走,就是下坡路了。
  (二)胜义谛的方法
  胜义谛的方法,就是修空性。具体包括两种修法:
  1、中观推理
  如果用中观的理论去推理,就能知道这个世界都是梦幻泡影,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就像昨天晚上的一场梦,梦到自己做高官,梦到自己很有钱,当时感觉似乎与现实生活是一样的,但今天醒来之后会明白,梦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同样,虽然我们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当高官、做富豪,但总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现实生活也是假的。现实与梦幻之间只有时间长短的差别,而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2、直接观心
  这也是最好的方法:在观修之前,首先要明白,所谓痛苦与幸福,都是内心的感受,它不在于金钱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权利的大小。这一结论不仅是佛经里面早就说过的,而且心理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在研究了半个多世纪以后,也得出了不谋而合的结论,并且也有很多数据的支撑。
  就像到了夏天,或太阳升起、气温上升的时候,雪人、冰雕都会融化,不复存在。或在有些时候,蓝天上白云朵朵,有些像动物,有些像建筑物等等,但仅仅在一瞬间,所有的乌云都在空中消失无踪,仅剩一片虚空,不留一丝痕迹一样。虽然在尚未证悟的时候,心的现象实在且鲜活,但在证悟心的本性之后,就能现量觉察到,心或意识的本性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像虚空一样,附着在心或意识之上的痛苦和幸福也会像云彩和冰雪一样瞬时无影无踪。正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观修方法:
  首先静下来,第一步,是修上师瑜伽。此处上师瑜伽中的上师,是法王如意宝。其他所有上师,都可以包含在法王如意宝当中。观想法王如意宝和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形象或相貌是莲花生大士,本体是法王如意宝,修完上师瑜伽以后,观想上师融入自己的心。然后静下来,看心的本性。此时一下子就能明白心的本性,从无始以来就是这么清净,从来没有诞生、存在或消失过任何念头,它本来就是这样清净、宁静、安静、光明、空性。此时会感觉到一切都是空性,无论痛苦还是幸福。
  起坐以后,在现实生活中,也要知道一切都是如梦如幻,这样无论遇到任何境遇,都会安之若素、游刃有余。
  所有的修法都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能把自己从人群中隔离开来,寻找一个相对比较僻静的地方去修,这样效果会更明显。即使没有条件到安静的地方去修,也应该安住在自家佛堂里面,关严门窗为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每天坚持闭关一两个小时。这样长期坚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应用娴熟之后,则无论住在吵闹的城市,还是安住在寂静的圣地,内心始终就像住在净土一样宁静祥和,丝毫不受末法时代之娑婆世界的沾染。身处不净红尘,心住清净佛刹。
  驯心若驯象
  调伏内心,就像驯服动物一样。当它孤独绝望、颓废失落的时候,就修如何面对痛苦的法,把痛苦转化为力量,鼓励自心,给心以勇气,让它重新站起来,走上解脱道。当它洋洋得意、不可一世的时候,就观修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之类的法,以克制过度的傲慢。让心不走两个极端,始终处于中立、正常的状态当中。
  唯有释迦牟尼佛,才知道最彻底、最有效的调心之方法,这是其他所有的科学家、哲学家等专家,神通超人的外道,以及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成就者、神仙都没有掌握的独门绝技。
  佛经中讲过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印度很多小国家的国王都是非常虔诚的佛弟子,但有个国王因为不了解佛教,所以没有信仰。
  一次,国王获得了一头非常珍贵的大象,他找到一位驯象技术远近驰名的驯象师,让他驯服这头大象。驯象师施展了各种技巧,最终把这头大象驯服得非常驯顺、调柔。大功告成之后,他便请国王来当场鉴定。
  他和国王一起骑在大象背上,四处巡视溜达。突然,大象开始疯狂地往前冲,翻了一山又一山,根本不听驯象师的口令。当大象跑到一座森林里面的时候,无计可施的驯象师连忙叫国王抓住一根树干,这样才脱离了象背,大象仍然不顾一切地拼命往前狂奔。
  脱离险境的国王气急败坏、怒火冲天。他指着驯象师说道:你胆大包天,居然敢欺骗我!你根本没有驯服大象,却让我坐在大象背上,居心何在?我要把你的头砍下来示众。
  驯象师委屈地回答说:我确实是把它驯服得服服帖帖了,如果您不信,就等两三天,大象自己肯定会回来,到时候就可以一见分晓了。
  国王虽然怒气未消,但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便勉强回答说:再给你几天时间,等大象回来,如果不是你说的样子,就一定要砍掉你的头。
  过了两三天,正如驯象师所言,大象的确自己回来了。驯象师为了证明大象已经被自己驯服,便将一个烧红的铁球放在面前,并给大象下了一个口令,大象当即毫不犹豫地准备用鼻子去抓那个烧红的铁球。驯象师当即对国王说:因为它已经被我驯服了,所以一定会去抓这个铁球,但抓了以后,它一定会马上死掉,国王您看着办,如果您需要这头大象,就一定要制止它去触摸铁球,否则就来不及了。
  起初还将信将疑的国王看到大象真的扑向铁球时,不得不相信了,连忙出手制止了大象的愚莽之行。但国王同时也百思不解,便好奇地问驯象师:为什么那天你一再下口令,它却充耳不闻、一路狂奔,今天却如此服帖呢?驯象师说:我只能驯服大象的身体,却无法驯服大象的心。因为大象闻到母象发情时的气味,所以生起了贪心,在贪心的驱使下,就会失去理智,又怎么会听从我的口令?今天它恢复了常态,所以会对我言听计从。
  国王听了驯象师的陈诉,才心服口服。之后若有所思地问道:天下有没有人能够驯心呢?驯象师说:有,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国王顿时对佛陀生起了无比的信心,连忙前往释迦牟尼佛座前皈依、供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世间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可以控制人的部分语言和行为,却无法调伏人心;驯服内心的唯一导师,就是佛陀。
  以上所讲的,就是调伏自心的方法。
  如果没有这些方法,很多人在遇到沉重打击的时候,会极度绝望,甚至以自杀的极端行为,来让自己宝贵的生命走到尽头。据2003年《光明日报》报道:仅于2003年,中国就有二十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夫俗子都有这样的通病,遇到一点点痛苦,就承受不了,要死要活;稍有一点点世间成就,又立即变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人类历史上诸种不堪回首的惨剧,绵延不断的战争,都是心造出来的,都是欲望无限膨胀的结果。我们都知道,西方惨无人道的黑奴买卖,可以持续长达四百年时间,把黑人当成猪狗不如的商品来进行交易,这是多么丧尽天良的事情啊。这一切,都是人的欲望没有得到控制的极端表现。
  所以我们要调伏自心,不让它主宰我们的肉体,让我们饱受痛苦的折磨,甚至走向绝路;通过调心,就能给它以勇气,从而把痛苦转化为力量;并给它以希望,使它重新走上解脱道。
  痛苦或幸福,都是变幻莫测的人生之路中在所难免的。如果没有调服内心,又如何能保持平稳的心态呢?
  以后不管是修行,还是面对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波动,都要用佛法去调整心态,这种做法不但当下对大家有利,而且对所有生命的未来,都有着不可思议的缘起。
  上述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佛法的具体方法。很多人也意识到要将佛法融合到现实生活当中,但如果没有修行,没有正知正见,又用什么东西来融入现实呢?
  出座之后的修法,就是将入座时体会到的正知正见,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
  希望大家在现实生活中,能尽量运用、落实这些修法。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我们千万不要错过。假如今生今世没有修出什么结果,什么时候再有这样的机会,就非常难说了。所以务必要珍惜这些修法,珍惜这个机会。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丰富、更发达,但现代人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更忙碌、更紧张。巨大的生活压力,激烈的竞争环境,已经把我们推向了精神崩溃的边缘,我们太需要修行了!只有修行,才能最终自利利他。
  我们现在虽然压力很大,但获得了暇满人身,还是比较幸福、比较自由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不修行,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是任何人都说不清楚的。尽管大家都在说“明天更美好”,但会不会美好,谁敢打包票?自然灾害、饥荒、战争、暴动随时都有可能降临。把握住当下吧!
  ——摘录自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2:22 | 只看该作者
世间人知足则幸福常存2017年07月10日 08:27  显密文库  我有话说(8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世间人知足则幸福常存
  文/慧律法师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
  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
  古人说:‘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这是教导我们行善时,不要想‘我有在作善事’喔!我有在帮助人喔!真正的‘纯善’,是牺牲而不是获得,是奉献而不是占有。
  由牺牲奉献当中你才会懂得,帮助别人是真正的幸福之道。只有透过与别人的分享,你的成就才有意义,你的自私才得以融解,你才会知足、感恩,心也才会安啊!
  心安的人,自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可以是推动你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是主宰你堕落的源头。
  人生的浮浮沉沉,欲望乃是最大的滥觞,因此,自我控制的层次,亦可视为个人修持成就之指标。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当然就得不到安祥。
  嘴巴喜欢说是非的人,朋友远离,没人尊重,欲望太高,喜欢涉足不正当场所的人,内心无法清净,怎能安祥?耳朵整天只听是非,不懂得听闻佛法,那么幸福又从何而来?心猿意马的人,专心都谈不上了,那谈得上有什么修行的成就?
  所以,一定要‘宰制官能,惩治我欲’。
  人,就是欲望太多,才会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我们如果能在每一个刹那,自我观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祥。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则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也就掌控在你的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7#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1:33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822课堂笔记251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813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707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73,16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热线公告】鱼象鱼说
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清爽,白发变黑。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8#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9#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2:21 | 只看该作者
净慧长老:把当下一念孤立起来2017年08月22日 15:36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6人参与) 收藏本文      


妄想来了,不要有意识地去压制它、排斥它。不理它就行了,不理自退。
  昨天讲到“参话头”与“看话头”,我说参与看有区别。参偏重于慧,看偏重于定。作为初用功的人,还是以“看话头”作为入门的方便比较容易得手。昨天我还讲到“看”就是观照。观照什么呢?禅宗里讲不观七识,也不观八识,就是观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实际上就是观第六识。所谓观,就是要时时刻刻盯着现前的一念心,让它孤立起来。
  怎么孤立呢?就是和过去的念头不接续,和未来的念头不联系,使现前一念时刻呈现在当下。当然,所说的当下转瞬即成为过去。但是如果你能死死盯住当下这一念心,那么当下这一念就孤立起来了。大家也看过禅宗方面的书,所谓“历历孤明,不续前,不引后”,就是让现前的一念心历历孤明,像点着的一盏灯,没有风吹,火焰完全是向上的、孤明的,不会摇摆。
  古人讲“不以万法为侣”,就是叫我们把当下的这一念心孤立起来,不与万法做伴侣、做朋友。所谓“伴侣”、“朋友”,就是妄想、烦恼,就是无明。另外,古人又说“不与诸尘作对”。我们不与万法为侣,也不要把万法当成我们的对立面。因为有了对立面,这一念心同样也孤立不了。“不与诸尘作对”,就是说我们要以一种包容的心,把所有东西、所有尘垢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加以含摄和消解。就是说,妄念起来了,我们不与它做对,而是不理它就完了。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真正能够使当下一念心历历孤明,并且使它保持下去,那么功夫就开始上路了。如果能够从五分钟延续到十分钟,从十分钟坚持到一刻钟、一支香,那么这支香一弹指间就过去了。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在蒲团上扭来扭去,腰酸腿疼,觉得一支香比一天还长。这就是说我们的心既在与万法为伴侣,又在与诸尘对立。这一念心孤立不了,这一念心在念念分别,念念生灭,念念迁流,念念攀缘,用功就难得上路。我们这一念心本来光明自在,无挂无碍,就是因为我们攀缘多,才不能解脱,本有的光明不能显现。
  唐朝有一个叫张拙的秀才,他写过一首悟道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话:“一念不生全体现”,我们用功到一念不生的时候,我们的真如佛性就会体现出来。“六根才动被云遮”,如果六根与六尘一相接,就生起了妄想,又不能及时觉照,那么我们这一片真心的光明就会被乌云遮蔽。“断除妄想重增病”,这就是刚才说的“不与诸尘作对”,你要着意去断除妄想,这本身又是一个妄想、一种病。
  妄想来了,知道就行了,所谓念起即觉。妄想来了,不要有意识地去压制它、排斥它。不理它就行了,不理自退。他还说:“趣向真如亦是邪”,如果我们着意要求开悟,今天要见真如,明天要见真如,而不认真地修行,这也是一种妄想。佛教讲,只要你努力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不要天天把成佛挂在嘴上,天天说要见性、要开悟,重要的是你去行。只说不行,永远也成不了佛,永远也见不了性、开不了悟。
  ——节选自净慧老和尚《柏林禅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80#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2:27 | 只看该作者
净慧长老:《坛经》无相颂破执着2017年07月20日 15:30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8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偏执一边了,那就不合中道。如果你合乎中道,就没有执着了。
  文/净慧长老
  我在七、八年前就说《六祖坛经》是佛法的一个大宝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也是指导我们人生生活的宝典。我们能够真正吃透这本《坛经》,然后依之而行,可以说学佛的大事就完成了。关于《六祖坛经》的种种问题,写出来的书和研究的文章,要比《六祖坛经》本身的字数超过一千倍。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是肯定它还是否定它,说明人们都是很重视这本经典。
  我今天既然讲这个题目:《六祖坛经》与生活禅,我想推荐大家学习其中的两首《无相颂》,真是说得好。我不用讲,希望大家回去以后,一定要把下面这首《无相颂》背诵下来。背诵这首《无相颂》,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修行中来加以运用。我们不妨在这里念一遍: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常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多好,对很多的问题,就是三言两语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我再一次希望大家很好地把这首《无相颂》背诵下来,能背诵了,受用无穷。还有一首《无相颂》,内容上是相互发挥的。我们大家在口头上经常说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我们读这两首《无相颂》,究竟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归结到本题来讲,首先是教我们破执,破除偏向一边的执着。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偏执一边了,那就不合中道。如果你合乎中道,就没有执着了。执着从对待中产生,自他是对待,人我是对待,是非是对待,有无是对待……。《六祖坛经》里指出有三十六对,把三十六对都能很好地运用了,就能破除这些执着。所以《六祖坛经》的第一个颂子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重点不是否定菩提树,也不是否定明镜台,而是要我们破除执着。
  “执着”就是在事物的本身以外人们强加上去的种种分别计执。如其本来地认识一切事物,那就是中道。我们强加在那个事物上面的种种的分别计度,就是执着,不是如其本来,所以它就是执着。把一切事物上因人们的妄想而附在其上的执着去掉就是中道。
  唯识宗关于三性三无性的道理讲得非常好。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这三性有一个比喻,圆成实性比喻麻,依他起性比喻用麻搓成的绳子,遍计所执性比喻晚上走路,看到麻绳执以为蛇,并产生种种恐惧,怕得要命。麻绳就是麻绳,如果执它是一条蛇,那就是我们不明事实真相,在麻绳上起种种分别、种种计度,所以叫遍计所执性。能在依他起性上去掉分别、计度,去掉遍计所执,看破了,明白了依他起性,当下就能证得圆成实性。这里并不是说离开了依他起,还有一个圆成实。就是把一切事物上的妄想、执着、分别、计度排除干净了,它所显示的如其本来的那种境界,那就是圆成实性。
  要破除执着,所以说菩提本无树。你要说菩提是一棵树,那就错了。那菩提是不是一棵树呢?如果我们不加计度、分别,只是作为一个比喻而言,也可以讲。神秀大师讲“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他讲的并没有错,只是说他还没有真正达到绝对待、离分别的那个境界而已。所以,六祖慧能就在他的那首偈子上反其意而用之,实际上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破除执着。这是很高明的,这是佛教辩论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以六祖大师开了悟以后,尽管他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他能够运用辩证逻辑、辩证思维来破除对方的执着。这显示出六祖见地的高明,显示出他充满着无漏的智慧。
  破执是不是目的呢?我觉得不是目的。佛法不破世间相。破执是指我们在修证上的一种境界,一种体验,一种对法的认可。于法认可了,达到这种境界了,还要入世度生。菩提道路还漫长得很。所以从大乘的角度,从禅宗的角度来讲,出世是为了要入世,要度众生。破执实际上就是出世,就是妙华法师昨天引用朱光潜的那两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两首无相颂,都充分地说明了破执是为了什么。
  入世以后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入世还要修行。怎么修呢?这就是禅宗经常讲的“保任”。因为从教下来讲,要到八地菩萨才不会退转,八地是不动地。保任的功夫有深有浅。你破执入世,你要保任;我们平常所谓照顾脚下,照顾当下,实际上也是一个保任。保任什么呢?保任你那个正念,使你不会在日用云为当中失去了你的正念,不会在生死当中被生死转。在这个地方讲生死,世间就是生死,出世间就是涅迷就是生死,悟就是涅。这个生死大体上讲应该有两种:一种是念念生死,一种是一期生死。念念有生灭,就是念念生死。我们哪一念觉悟了,我们那一念就是了生死,我们如果念念觉悟,那就念念在了生死。谈到生活禅,我自己从学习佛法、修持佛法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禅是最难的修行法门,是最高的修行法门,是最契合如来本怀、契合历代祖师本怀的法门。佛说三藏教典,教我们做什么?教我们照管此心。这是个什么心呢?在迷的时候就是妄想心,打破了妄想就是真心,所以我们首先就是要照管这个妄想心。保任有两个意思,在我们没有大彻大悟的时候,就要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正念,明明朗朗,清清楚楚。
  前两年我对这种境界有一个概括,就叫轻安明净。就是说修行人一天24小时能否做到身体轻安,心地明净。我们修道的人做到轻安明净了,初步能够做到这一点,哪怕仅仅是一分钟、一秒钟做到这一点,你就要抓住它,不要放过它,要好好保任它、保持它、照管它。这是我们在迷失的时候,在用功的过程当中,保任、照管你那个正念。在你开悟了以后,你就要保任你那个悟境和体验,不要再被尘劳、烦恼染污。有的人总在说,我们应该怎么修行怎么修行,把这个修行弄得支离破粹,把佛的法门弄得支离破粹。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心是念念生灭、念念生死,我们要对治这个心,要调伏这个心,调伏、看管此心,即是观心。观心法门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就不妨给你一个敲门的瓦片,给你一个拐杖,叫你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是把你的千百个妄念集中到一个念头上,集中到一句佛号上面,你就可以以妄治妄。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目的就是要我们调伏这个妄心。阿弥陀佛又说要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要把我们每个人追求财色名食睡的念头转移到追求往生净土上来,要想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无非是要制伏我们的妄心。当你一旦桶底脱落,真正证得的时候,原来阿弥陀佛所说的极乐世界就已经到了;到那个时候,你到哪儿去都是极乐世界。在地藏菩萨的眼中,地狱就是极乐世界,所以他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因为他是乘愿而去,不是随业流转。
  所以我们说生活里到处有禅,但是,要把生活真正禅化,何其难哉!我希望各位在学佛的过程当中,要立大志,走险道,攀高峰,这样才能够显示出我们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包括女营员在内,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男女相,人人都是大丈夫。在这里,可能有很多修净土法门的人,净土法门是我们当今最流行的一个法门。净土法门同样可以纳入到生活禅里面。因为离开了禅,没有法门可以说。一切法门,禅,是一个总的归口。“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4 04:25 , Processed in 0.09596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