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3021#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2:16 | 只看该作者
六度中的精进波罗密分为哪几类2017年06月01日 10:51  昌列寺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若不精进,不得成就
  文/嘎玛仁波切
  大部分学佛的人都有一颗虔诚的心,知道要学发菩提心,学习布施、持戒、忍辱。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的认知上,不付诸行动,是没有意义的。
  很多人认为自己现在很忙,等以后有空再修行。于是,今天等明天,今年等明年。在等待的过程中,浪费了宝贵的光阴,修行的机缘也在世俗红尘中逐渐消失。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精进来鞭策自己。
  精进波罗密分为三种:披甲精进、加行精进、不厌足精进。
  一、披甲精进
  披甲精进就好像一个战士上战场打仗,必须全身披上盔甲一样。我们知道,诸佛菩萨以及古代高僧大德们,比如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士、龙钦巴大师、密勒日巴尊者、龙树菩萨、吉美林巴大师等等,他们为了佛法,付出无比的艰辛和精进,这都是启发我们修行的动力。
  二、加行精进
  有些人虽然听闻了很多佛法,也知道要精进修行。可是却日复一日,虚度光阴,有修法之心,无修法之实。如果能随时随地以无常警示自己,连一分一秒都不空过地修持正法,就是加行精进。
  很多学佛的人偶而会提醒自己,应该要好好修行,不能再懈怠了。常会帮自己定一些功课,心想:好吧,该要用功了,今天先修这个法,修完再修那个法。可是,接着又想:今天已经修了不少,明天再说吧!
  过了明天,又等后天,慢慢地就不修了。懈怠心一产生,会很习惯把修行的事往后拖延。一个月两个月,甚至过了一年两年,再回过头一看,怎么什么都没有修。那时才会被自己的懈怠吓到。
  三、无厌足精进
  当我们精进修行时,无论是闭关专修或平日持咒念佛。修任何法门,有一点成就的时候,都不要因此而满足。要知道,活到老学到老,要永无止尽地修行。在自己还没有得到果位之前,要像川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昼夜勇猛精进。
  想要出离轮回,成就佛果,只靠平常一点努力是不够的。很多人念诵佛经、持咒观想或行善布施,修行一段时间以后会感到疲倦。这时就要马上策励自己,提醒自己学佛修行之目的。这样很快就会克服倦怠感,继续努力精进。
  很多出家法师,刚开始带着一片虔诚心出家。出家五年六年间,修得还不错。十年下来,却不知道自己在修什么。因为,每天都在重复念诵经文,不知道经典里到底在讲些什么。久之,甚至连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家都莫名其妙,这是很可悲的。
  四、若不精进,不得成就
  以前阿底峡尊者到西藏弘法的时候,每天都很精进。为了帮自己增加福报,他就拿个小佛像印模,把泥土装入佛像印模里,印出很多小佛像,我们叫作“嚓嚓泥佛”。
  他的弟子看到上师每天两手都是泥巴,把自己的僧服也弄得脏兮兮,担心让信众看了不庄重。就对他说:“上师啊,您不要做这些事好不好?这些杂事留给我们来做,您多休息吧!我们帮您做就好了,您做得很辛苦,别人看了也不好看。”
  阿底峡尊者听后就说:“如果这些事让给你们做的话,那我每天要吃的饭,可不可以请你们帮我吃呢?”大家听了就吓到了,因为上师很少讲这种严厉的话。尊者又说:“这是我在帮自己累积资粮,怎么可以把这事交给你们来做?”阿底峡尊者这么伟大的人,每天都这样精进不懈地累积资粮,何况我们呢?所以,一直到成佛之前,我们要不断地精进修行,累积更多的资粮,让福德不断往上增长。
  如果你有上等的聪明才智,但是精进度不够,那么你只不过是一个下等平凡的修行人。如果你没有什么很高的智慧,但非常勇猛精进修持,最后你会成为最好的修行者。如果你一点都不精进,那么不管你有多聪明,做了多少功德,全都无济于事。
  吉美林巴大师曾经说过,无精进之士,不能达彼岸,犹如商人舟,桨坏必翻覆。不精进的人,就算他很聪明,都不能到达彼岸成佛。就好像一位商人,虽然有一艘船,因为手上的船桨坏了,有船也没有用。也好像车子的马达故障了,无法前进一样。
  所以我们平常生活,饮食睡眠要节制,修行松紧要适中,念兹在兹,要持久地努力。不是有空时,偶而才精进一下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2#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2:25 | 只看该作者
教你一招 解决信仰与家庭关系的四字真言佛学苑腾讯佛学圣严法师2017-06-01 15:58
[url=]分享[/url]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img][/img]
  • 领英分享


6评论

解决信仰与家庭关系的四字真言

文:圣严法师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

一、信

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是多数,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是少数,约占百分之十。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于专业,这种专业比较单纯化,没有一切累赘,所以僧众是住持正法,居士是护持正法。

作为僧众,应该住持正法;居士作为广大的群众,具有各种能力,很多事情僧众不能做,居士可以做,所以居士作为护法是很恰当,而且很实际、很有力量。

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都作为护法,来护持正法。正法是人天眼目,你们护持正法,也就是使众生的法身慧命得到保护,这个功德是很大的。那么作为这一群力量,比较特殊,是在家修行者。

从信仰方面来讲,信仰三宝、信仰因果、信仰业报,有因必有果,有功就有德,要坚定这个信仰。这个信是正信,不是迷信,也不是邪信,而是智慧的信仰、理智的信仰。这样的话,太虚大师讲过,梁启超讲过,欧洲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讲过,所以首先要确立这个观点,建立这个信仰,养成正信,巩固正信。

二、解

从解上来讲,有信必须要有解,从解之中了解基本教理,从而就能够认识到为什么要信,认识到为什么要学,巩固正信,这是解的重要。

我以《维摩诘经》来讲,对于处在家庭来说,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维摩诘经》上讲:“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虽处居家,不著三界”,虽然住在家里面,但是在内心来讲,不要有所贪恋,要认识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是并不安乐的,三界如是,家也如是,所以不著三界。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有妻子有儿女,但是要晓得与家人的聚合都是缘分,缘聚则合,缘尽则散。内心要保持清净,要依照佛法修清净之行,梵行就是清净之行,也就是说不要留恋、不要沾染,要看得清楚。一切都是因缘会合,因缘是有生有灭、有聚有散,要有个正确的观察,这是《维摩诘经》里讲的。

《维摩诘经》中就讲到对于出家的四种鉴别:第一种身出家心也出家;第二种身在家而心出家,等于说我身在尘世、心在山林,那心胸就很清高、很淡泊;第三种身出家而心不出家;第四种就是身不出家心也不出家,这是一般人。

所以说出家有出世俗家、出烦恼家、出三界家,真正意义上的出家应该是出烦恼家、出三界家。出世俗家只能说是形式上离开家庭,穿了一件僧衣,但实际上他心里面没有修养、贪恋红尘,那么就等于没出家。因此,作为在家居士,你只要心里边清净淡泊,看问题清楚明白,有个正确的人生观,也就等于出家。

另外《华严经净行品》里智首菩萨向文殊菩萨提问,他提问的内容有十一个总类,每一个内容里面又有十种问题,实际上是一百一十个问题。这个提问主要就是说做人怎样才殊胜,怎样才有功德?

文殊菩萨就进行了一百四十一个解答,其中就包括从在家到出家、日常生活的语言和行动,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微。禅宗讲,生活就是道,平常心就是道,现实就是道。文殊菩萨的解答,就体现了这个真义。

对于智首菩萨的提问,文殊菩萨有一句总的解答:“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你学佛走正道,你要想获得一切功德,就看你的心,要善用其心。这个善字很重要,等于儒家讲的要正心诚意。儒家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致、诚、正是一种修养功夫,不管儒家、道家、佛家都是共同的,不过浅深不同、宽窄不同而已。

文殊菩萨在这里说要善用其心,为什么众生有烦恼痛苦?世界上有争斗?这是什么原因?就是这些人不能善用其心,不能善用其心就恰恰能招来烦恼痛苦,一定要找出这个原因。

文殊菩萨在解答里讲,不管你出家在家,你的行住坐卧、言语说话、动作走路,存心要善,要一切想到别人,想到一切众生,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当愿众生如何,只想到众生,不是说愿我怎么样,这就是无我精神了。

一百四十一个“当愿”中,开头几首是关于家庭的。

(一)第一首:“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你处在家,就要善对家庭,要认识到家的组合都是缘,有善缘有恶缘,顺心一点就是善缘,不顺心的就是恶缘,都是因缘组合,有聚有散,有分有离,都是性空的,这个要搞清楚,那么这样子就不会受逼迫,不会走投无路。

(二)第二首:“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把父母当成佛想,一切众生在孝养父母时,要把父母当成佛想。这样子的话,你家中有佛,你要恭敬供养,这是彻底的大孝,希望众生都如是,那就可以普度众生,报众生恩。

(三)第三首:“妻子聚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

妻子儿女聚会,其中有怨有亲,怨亲之中你不要有分别执著,亲固然可贵,怨你也要容忍,这就是缘嘛。佛法讲怨亲平等,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要结怨,结了怨世世生生都解不了,那才不得了。怨亲平等,化冤为亲,这样子就免得贪著,从中受痛苦,受缠绕。

(四)第四首:“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你在五欲境界“财色名食睡”之中,就要正确面对这个境界。众生就是留恋于五欲,于五欲之中贪恋不舍就造业受苦。你看现在这个社会,歌舞厅、娱乐厅、卡拉OK厅等很多,吃的、穿的、听的无不是欲,使人贪恋,但是作为学佛的在家菩萨、居家的居士,你就必须要正确对待。就像那个莲花一样,生在污泥之中,保持微妙香洁的品质,不为污泥所染。

要有真正的菩萨行,才可以超脱。我如是,希望众生都如是。“拔除欲箭,究竟安稳”,欲就等于箭一样,箭一射出来到身上,就要致命,丧失法身慧命,就使你不得解脱。能够看清楚欲箭而不沾染,就可以究竟安稳,永远的、彻底的得到安乐稳定,这才是真正的安乐稳定。

这四首诗都是说明在家居士应该建立正确的观点和行动,我们学佛后就必须以正法来解决与家庭和工作的问题,平心静气地平等对待一切,才处得好各种关系。只有这样,在家庭中才能够使一家人欢欢喜喜,在单位里才能与职工、群众和睦相处。

正确处理信仰与家庭关系

三、行

最重要的就是以因果思想,明因识果,修五戒十善之行,结合五戒十善发菩提心,以四无量心,修四摄之行。般若宗的第一代祖师龙树菩萨在《菩提资粮论》里提出菩萨四种真实行,哪四种呢?(1)知性空而求业报;(2)知无我而生慈悲;(3)乐涅槃而行生死;(4)广布施而不求报。

第一,知性空而求业报。

菩萨四真实行是很重要的,修学菩萨行要以这个为标准,我们要相信空的道理,但是不要否定因果业报的道理。由真空而妙有,由妙有而真空,这是辩证的统一,不能说“空”是什么都没得了,业报都没得了,那是错误的。因此,在因果方面,我们就不能违背,处处要从因上着想,有好因必有好果。

第二,知无我而生慈悲。

能够达到了解空的道理,就可以证无我的道理。无我就能达到身心广大、境界广大,视众生平等,他中有我,我中有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平等平等,相资相助。那么众生在苦痛中,我们就要有慈悲心去救拔,要修四无量心,不能只顾我不顾众生。所以知无我而生慈悲,一方面无我,另一方面要生慈悲。

第三,乐涅槃而行生死。

这也是菩萨行,我作为菩萨,希望清净解脱,涅槃就是清净解脱的境界,但是乐住于涅槃、耽住于涅槃那是小乘思想,大乘菩萨他就不乐住涅槃。在生死之中度脱众生,这是一种无住涅槃。什么叫无住?由于大智慧不染生死、大悲心不住涅槃,这是莲花精神。度众生成佛,求菩提,证菩提,就在生死中求证,不是在生死之外另外找个菩提、找个涅槃,这种莲花精神是最现实的,不能忽略这个现实。

第四,广布施而不求报。

在行动上要修六度行,六度以布施为首,修财施、法施、无畏施。虽然行布施,但是不要执著,能施、所施、施果三轮体空,不求报,这是真正的布施。《金刚经》上讲:“布施者即非布施,是名布施。”行布施,你不要执著布施,有执著就不是真布施,没有执著,三轮体空,才是真正的布施。

四、证

证就是果了,有了上面的解和行,能得到什么果呢?身心得到受用,心胸就广大、安静,智慧高,看得远,自己的身心就可以得到解脱,与平常人不同,犹如脱胎换骨。进入因位菩萨境界以后,就与果位菩提相应。

彻悟禅师讲:“以佛果地之觉彻我因地之心,以我因地之心证佛果地之觉,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念佛都是种这个因,念一声佛号,这个佛就是果觉的佛,我们念就是因位的念,果觉的佛与因位的佛心相应,因果相应,就可以走入佛位,走入成佛的因位。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就佛教修行次第的“信解行证”简单讲了一下,希望大家听到以后得到法喜、开启智慧,能很好地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悟到法性,证得涅槃,得到解脱!返回腾讯网首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3#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3:05 | 只看该作者
一日禅:未来比过去美好
2017年06月02日 07:16:13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87人参与 21评论



因为有过去,才有现在;因为有现在,才有未来;因为有未来,才有三世;因为有三世,才有希望。


未来比过去美好(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因为有过去,才有现在;因为有现在,才有未来;因为有未来,才有三世;因为有三世,才有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4#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3:15 | 只看该作者
本焕长老:亲人临终时一定记住这件事不能做 尤其是学佛者
2017年06月02日 07:10:41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本焕长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56人参与 18评论



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福德因缘。什么叫福德?你修庙是福德,念经是福德,行菩萨道也是福德,这些都叫福德。


本焕长老(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曹立君)
问: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本焕长老说: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福德因缘。什么叫福德?你修庙是福德,念经也是福德,行菩萨道也是福德,这些都叫福德。福德很重要,因缘也很重要。
比如某个人,他做了很多好事,有很多福德、功德,本来可以去极乐世界的,但是,他最后要走的时候,家里人这个哭、那个喊,他走不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有情众生**妈妈要走,舍不得,又哭又喊,他/她见你喊他/她,舍不得他/她走,他/她的心也就舍不得你,结果你就把他/她拉得走不了。所以这一点学佛的人一定要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5#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3:18 | 只看该作者
佛弟子为治病可以喝药酒吗?你一定要懂“遮戒”
2017年06月02日 07:04:27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宗性法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61人参与 13评论



这条戒律中的“酒”包括一切麻醉性的东西,吃了这个东西以后,让你的整个思想紊乱,意识不清楚,都是在酒的范畴。


宗性法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佛家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喝醉了酒,回去看到家里有只鸡,这只鸡是邻居家跑过来的,他就把它逮着杀了,煮着吃。这个时候就犯了两条戒,第一个杀生,第二个偷盗。快要吃完了,邻居家的小姑娘过来找鸡。因为他喝醉了酒,又对那个小姑娘非礼,不邪淫戒又犯了。别人来调查,他又说:我没干,不妄语戒又犯了。你看喝了酒,其他四条戒跟着都犯了。所以佛家规定“不饮酒”这条戒,主要是酒会让人乱性,使人变得糊涂。
但是佛又讲,如果你是有病,医生给你开处方,说喝点药酒能治病,这个是可以开许的。但是等到你病好了以后,你就不能再喝了。酒喝多了没有好处,要中毒的。据研究陶渊明的专家考证,陶渊明的儿子都不成器,有的还可能患有痴呆症。直接原因就是陶渊明酒喝得太多了,酒精中毒,结果殃及到他的儿子。
有人是搞营销的,搞市场的,要招待客人,不喝酒不行,但你起码不要喝醉了。而且,喝酒对不利啊,酒后吐真言,你一喝醉,说不定把你有多少钱在银行里就告诉别人了。
所以,这条戒在佛家里面是“遮戒”,那什么是“遮戒”呢?就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灵活对待,可以开许。
这条戒律中的“酒”包括一切麻醉性的东西,吃了这个东西以后,让你的整个思想紊乱,意识不清楚,都是在酒的范畴。
从这个意义上讲,吸毒也算是犯了不饮酒戒。所以我们佛教徒不但是不喝酒,还不能吸毒,不能吃一切带麻醉性、让你意识紊乱的物品。过去祖师持戒到什么程度?连街上担子挑着卖的醪糟也不吃,因为有的人吃醪糟而吃醉了的,它也是属于发酵品,那里面也有酒,也还在酒的范畴之内。
诸位想想,还有哪些属于酒的范畴啊?除了酒和毒品以外,烟也会让人上瘾和沉溺,所以也是。还有摇头丸也算是。再推及开来唱歌跳舞也都容易让人迷失和乱性,严格起来也可以划归到酒戒的范畴。所以酒戒里的这个酒,是广义的酒,不是狭义的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6#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3:22 | 只看该作者
达义法师:湛山精舍北美弘法50年的重要启示
2017年06月02日 07:07:24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达义法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3人参与 2评论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恰好身处西方社会,一直担任在西方社会弘扬佛法的先锋,且有50 年与西方文明对话的经验。


2001年,达义大和尚获得纽约大学亚洲学和心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纽约大学研究院东亚历史硕士学位。(图片来源: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
加拿大湛山精舍开山住持性空长老(右)与加拿大佛教会会长达义大和尚(左)(图片来源: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
1973年,加拿大规模最大的汉传佛教寺院湛山精舍落成(图片来源: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
诚详、乐渡两位长老受到原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和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接见(图片来源: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
编者按:2017年6月15日至20日,由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发起,中国佛教协会、加拿大佛教会、美国佛教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中加美三国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各级政要、相关社团及护法居士近万人齐聚多伦多,围绕“圆融中道,持久和平”的论坛主题展开讨论。加拿大佛教会会长、多伦多湛山精舍主持达义法师作为论坛主要发起者,出席论坛并提交了《佛教文化与文明对话》的主题论文。达义法师在论文中以湛山精舍在加拿大50年弘法历程为基础,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佛教对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他论文中指出,历史上能取得大成就的,总是开放吸收、博采众长、扬长避短的那一支,并由此提出了“西方和东方都需要多元化的视野”的观点。凤凰佛教选编了达义法师论文的部分内容如下。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佛教流传到西方,将使其他在20世纪所发生的历史性事件,相形失色。其意义及重要性,远超过两次世界大战、政治体制的革新、科学上的成就、核子武器的发明,以及太空发展等。也许现在尚未被人发觉,但在几百年之后,回顾历史,就会发觉佛教对西方的社会、文化、精神之影响,远较其他20世纪中任何重大事件,更为深远。”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恰好身处西方社会,一直担任在西方社会弘扬佛法的先锋,且有50 年与西方文明对话的经验。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在加拿大从事实际弘法多年,不但与中国佛教界有友好往来,而且与西方政界、宗教界及民众有密切接触,是佛法西渐的这一历史大趋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此文就这方面的实际层面和理论层面做一些思考和探讨,谨求教于各方方家。
一、佛教文化与西方文明对话的五十年
如果把鉴真和尚东渡成功的天宝十二载做为第一次国际化的标志点,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汉传佛教只是在东亚汉字文化圈里苦苦经营,没有向东继续拓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几位先驱者分别从中国台湾、香港移师北美大陆,开启了一千多年之后的北美弘法之路。
加拿大佛教会和湛山精舍以及美国佛教青年会一直以来是汉传佛教在北美传播的先锋,历代住持都十分重视与外界的对话和交流,同时在探索中提高自身能力,完善弘法机制,做到交流和互鉴。
1、东西方文化的对话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种被称为“多元文化政策”的新文化观开始觉醒。西方社会自我纠偏,各国都鼓励西方人士学习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了解其他宗教特别是佛教。这项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进展加快,基本取得西方社会的共识。在此形势下,汉传佛教在北美站稳脚跟,而且发展壮大。加拿大佛教会和湛山精舍在传法弘法方面的做法有:
(1)积极翻译汉传佛教经典为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建立开放的图书馆系统。湛山精舍开山之一乐渡长老自1963 年从香港移民美国,创立了美国佛教会、美国佛教青年会、旧金山佛教会,及美加佛经翻译委员会。1974 年,在创办和住持美国佛教会和大觉寺十年之后,乐渡长老辞去其他职务,创办美国佛教青年会。这是一座为了专心一致翻译英文佛经而
开设的道场,经过40 多年的辛勤努力,在乐渡长老的努力下已翻译出版了30 多种英文大乘经典,大多数已再版多次,在北美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他是汉传佛教岀家人在北美译经的第一人。美国佛教青年会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主要法务是从事英文佛经翻译,并免费将出版的各种经书赠送到世界各地,还根据世界各地信众来信的要求,由义工包装免费邮寄。这里经常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感谢信,还有不少从美国各监狱及受刑犯寄出的感谢信。
<!--[if !supportLists]-->(2)<!--[endif]-->积极与其他宗教机构特别是基督教教堂取得联系,建立机构和私人的沟通渠道,举办联谊活动,增进友情互动,还在一些实际问题上共同协商、相互支援。
<!--[if !supportLists]-->(3)<!--[endif]-->积极在西人社区内开展佛教活动,初期以西人容易理解的禅修、素食、护生、禅茶和插花等活动为主,贯之以佛教教义,让更多西方朋友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佛法,受益于佛陀智慧。
<!--[if !supportLists]-->(4)<!--[endif]-->积极向其他族群介绍、宣传佛法,特别是选派佛学基础好、精通外语的工作人员专门接待学校组织的学生参观,让佛法种子在此生根开花。随着近年来弘法力度的加强,当地警察局和教育局已把汉传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定期组织人员到湛山精舍参观学习。据统计,从2007 年9 月至2017 年4 月,湛山精舍共接待的各界贤达人士参访团的人数达六万多人次。另外,地处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尼亚加拉大瀑布附近的湛山精舍万佛舍利塔寺,自2001 年7月1日万佛舍利塔开光以来,每年6 至10 月的旅游旺季的周末都安排有中英双语导游,带领游客参观万佛舍利塔,讲解基本佛法,每年的参观总人数都在5000 人次以上。兴建中的加国四大名山就是立足于在多宗教背景下实现多元文化交流、进而发展佛教事业的一个举措。设计初衷就是直观地向北美民众展示佛教文化,在每一位参观者心中种下菩提种子,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加拿大佛教四大名山的第一个工程加国五台山已经初具规模。它不仅欢迎汉传佛教各流派的交流,也欢迎佛教所有传承的交流,而且也欢迎其他宗教的信仰者参观访问。
2、汉传佛教与其他各传承的对话
近代汉传佛教大家,如“民国三虚”禅宗虚云法师、天台宗倓虚法师、唯识宗太虚法师都毫无门户之见,主张相互借鉴学习。倓虚大师在主办青岛佛学院时,邀请律宗大师弘一法师讲学,给学生示范各宗派相互学习的重要性。他在自传中坦陈,自己曾研究过道教、基督教经典,心胸开放,可见一斑。虚云大师的禅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积极主张各宗派在佛法中都处于平等地位,“法无高下,贵在契机。”他曾说:“佛门略开十宗,四十余派。而以禅、净、律、密四宗,摄机较广。善知识:佛境如王都,各宗如通都大路,任何一路,皆能觐王。众生散处四方,由于出发之点,各个不同,然而到达王所,却是一样有效。”
乐渡长老曾经说,各派相互攻击,到底是没有出路的。湛山精舍三位长老对汉传佛教与其他各传承的交流从开始就有清醒的认识,并满腔热情地致力于佛教各宗派的友好往来和交流学习。湛山精舍各道场一直是佛教各宗派讲经说法的舞台。无论来自何方,无论哪个派别,只要是以弘扬佛法为目的,湛山精舍都以现有的场地优势和人员组织优势予以积极的配合。这些做法受到了诸山大德的欢迎和赞赏,他们也十分感谢三位长老多年的开拓,为后来者创造了这么一个平台。
湛山精舍的传统活动“千人素宴贺佛诞”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每年我们除了邀请联邦、安省和多伦多市政要之外,还要邀请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领袖人物参加,各派汇集,欢聚一堂,并举行庄严隆重的“传佛心灯”的仪式。这个仪式其实更具有象征意义,它向社会宣示:我们都是佛陀的弟子,我们有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目标。不管怎样,取得大成就的,总是开放吸收、博采众长、扬长避短的那一支。佛教传播史,甚至基督教传播史都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3、加国佛教与中国佛教的对话
加拿大佛教会和湛山精舍地处北美,身处基督教文化为背景的西方社会,但始终将位于亚洲的两个地方视为圣地;一是佛陀诞生地,二是汉传佛教的中心——中国。我们所有的工作都顺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弘扬如来本业的使命,二是宣扬和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两个重任,我们始终紧密地和中国佛教界保持经常性的友好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有日常往来,还联合举办规模比较大的文化交流和佛事活动。2014 年6 月举办的“加中佛教文化交流周”活动,来自中国的80 名法师举办了加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首届水陆法会”。2015年6 月举办的首届“精进禅七”,邀请中国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10 位法师将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金山禅修古规引进到加拿大。这些都是加拿大汉传佛教传播史上值得记录的历史性事件。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和中国佛教协会学诚会长也曾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国佛教协会对加拿大佛教会及湛山精舍在海外弘扬佛法、促进中加两国人民友谊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西方和东方都需要多元化的视野
出生于东方的英国作家曾经感叹:“东是东,西是西,东西永古不相期!”其实,东西方总有见面握手的一天,而一旦见面,西方知识界立即认识到从东方而来的这一古老宗教的魅力,甚至极端的如哲学家尼采,他在声言“上帝死了”的同时说:“佛教要比基督教千百倍地真实:客观而冷静地提出问题是它的一部分遗产,因为佛教来自于一个经过几百年发展的哲学运动。”自那时以来,佛教文化已经在西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于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和弗洛姆都受禅宗的影响,并认西方人受理性知识体系的束缚,影响了其视野,禅宗为西方人指出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
法国学者阿努瓦·阿布戴尔─马里克认为,当代世界早已不是“三个世界”了,而是呈现两大文明圈格局:一个是印度- 雅利安语系文明圈,一个是中国文明圈。他认为,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动力中心,地处亚洲的中心位置。
佛教圆融、包容、谦和、和平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文化。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向世界介绍佛教文化,推广佛教理念。但这绝不意味“唯我独尊”。佛教教义决定了我们的态度和行动方式。对话的实质是平等,交流的实质是提高。
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引起了很多关注。但人们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亨廷顿思想的另一面,那就是“文明的融合”。他说:“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普世的文明,有的只是一个包含不同文明的世界,而其中的每一个文明都得学习与其他文明共存。”他认为,即使是紧密的经济合作也有赖于共同的文化基础。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全球化的经贸往来必须要有文明的相互包容。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所考虑的重要问题。“西方国家也需要深入了解其他文明的基本宗教和哲学主张,以及洞悉他们是如何理解自身利益的。这需要西方去识别和其他文明间的共通性。”
<!--[if !supportLists]-->三、<!--[endif]-->结语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多样并存、平等交流、相互包容,这些理念与佛教所倡导的核心价值高度契合,也与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十分合拍。作为汉传佛教的海外弘法人和来自中国的僧人,我们十分感佩当代中国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如此透彻,对其在当代世界的价值认识如此深刻,不禁欢欣鼓舞。中国文化的思想体系从来都是沿着家庭—国家—世界的次第而推广和实行的,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线图,其中正心和修身,宗教便可发挥作用,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境地。从个体开始,从内心开始,寻求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之路,因而切实可行。践行佛教的核心价值通过各国政府与民间的协同努力,一定会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7#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3:54 | 只看该作者
农历五月初八 宋代高僧虎丘绍隆禅师圆寂日
2017年06月02日 07:09:27
来源:凤凰佛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48人参与 6评论



虎丘绍隆,宋代高僧,历访诸方尊宿,后赴夹山,随侍临济宗高僧圆悟克勤禅师二十年并嗣其法。高宗建炎四年,居平江虎丘山云岩禅寺,大振圆悟禅风,世称“虎丘绍隆”,久之遂成一派,即“虎丘派”。


虎丘绍隆禅师(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2017年6月2日,农历五月初八,宋代高僧虎丘绍隆禅师圆寂日。
虎丘绍隆(1077?~1136),宋代高僧。九岁入佛慧院,精研律藏。曾谒长芦净照崇信禅师,历访宝峰湛堂文准、黄龙死心悟新诸师。后赴夹山,随侍临济宗杨岐派高僧圆悟克勤禅师凡二十年,并嗣其法。高宗建炎四年(1130),居平江虎丘山云岩禅寺,大振圆悟禅风,世称虎丘绍隆,久之遂成一派,即虎丘派。圆悟示寂之后,与若平共编圆悟禅师之语录。绍兴六年夏感微疾,五月八日,师白众曰:“当以第一座宗达承院事。”众请于郡,从之。事已索笔大书偈曰:“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所以佛法,无有剩语,珍重!”掷笔而逝。塔于本山之阳,世寿六十有五(一说六十),腊四十五。有《虎丘隆和尚语录》一卷,门人嗣端等编。虎丘派之法系,东传日本之后,颇为隆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8#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1:49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602课堂笔记130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524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 ... CEQeQtu7W0k1g1gqrs_
截止20170505-11:22,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6257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新鲜出炉,先睹为快!
【中国军网】国防社区
(1)20161101【鱼眼防务观察】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39-5-1.html
(2)20161101【今日华夏沙龙】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10-1-1.html
(3)20161101【军情哥德巴赫】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56-1-1.html
(4)20161229【鱼象鱼冬泳记】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13-1-1.html
(5)20161229【鱼象鱼游天下】
http://forum.81.cn/forum.php?mod ... 12248514#pid8696887
(6)20161231【鱼象鱼全媒体】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57-1-1.html
冬泳之家【鱼象鱼新媒体】
http://202.107.218.137/bbs/forum ... id=70247&extra=
冬泳之家【鱼象鱼自媒体】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 ... &extra=page%3D1
佛教论坛【正阳发布】
http://www.shixiu.org/thread-224832-1-1.html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鱼象鱼热线公告】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为道日损】【为学日增】【看破,少欲】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五)【天天纯素】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大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愈加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六)【特别珍藏】鱼象鱼,“鱼丝”们都在等着你!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 ... p;extra=&page=1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9#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2:42 | 只看该作者
星云法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2017年05月12日 17:30  佛光山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何为人间佛教基本思想
一、五乘共法是人间的佛教
  二、五戒十善是人间的佛教
  三、四无量心是人间的佛教
  四、六度四摄是人间的佛教
  五、因缘果报是人间的佛教
  六、禅净中道是人间的佛教
  佛光山住持心平和尚、大会主席慈惠法师、各位法师、各位教授、各位嘉宾、各位发表论文的同学们:
  佛光山是提倡人间佛教的,所以刚才主席说,在一九九○年开始这一天,我们举办青年的学术会议,以“人间佛教”为研究的主题,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高兴的。我最近几天都在军中说法,回来时,大会主席慈惠法师邀请我发表主题演说。学术的主题演说,必须作些研究;我也没有时间去准备资料,他们对我说:‘您已提倡人间佛教几十年了,应该说说您的心得。’“人间佛教”,不但早在我心里,在我的行为里,也时时在我的思想里;所以,藉此机会把我心里对人间佛教的一点看法,向大家提出,谈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各位既然以研究“人间佛教”为主题,对于人间佛教的思想应该有所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人间佛教呢?
  我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是人间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一切都以人间为主。佛陀为什么不在其它五道成佛呢?为什么不在十法界中,其它的法界中成道呢?而降世在人间成道呢?再深入来看,佛陀为什么不在过去时间、未来时间成道?而在我们现世的娑婆世界成道?也就是说,佛陀他是以提倡人间为主的。人间的佛陀,他所展现的人间佛教,具有下面六个特性:
  一、人间性:
  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陀的一切都具有人间的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表现他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性的佛陀。
  二、生活性:
  佛陀所发展的佛教,他非常重视生活,对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行住坐卧,处处都有教导,处处都有指示。甚至对于家庭、眷属的关系,参与社会、国家的活动,都有明确的指示。
  三、利他性:
  佛陀降生这个世界,完全是为了“示教利喜”,为了教化众生,为了给予众生利益,以利他为本怀。
  四、喜乐性:
  佛教是个给人欢喜的宗教,佛陀的慈悲教义,就是为了要解决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快乐。
  五、时代性:
  佛陀因一大事因缘,降诞于世,特别与我们这个世间结缘。虽然佛陀出生在二千五百年前,并且已经证入涅槃,但是佛陀对于我们世世代代的众生,都给予了得度的因缘。所以到今天,我们还是以佛陀的思想、教法,作为我们的模范。
  六、普济性:
  佛陀的一生很有普济性。记得过去梁漱溟先生,他从佛教的研究,慢慢转入儒家。他认为佛教的人间性不够,所以当太虚大师在汉藏教理院,请他演讲时,他在黑板上写了“此时、此地、此人”。他说:‘我为什么走入儒家,就是为了这六个字。讲时间,佛教谈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阿僧祇劫,但是我们生命当下的现世很重要。佛教讲到空间、地方,说有此世界、他世界、十方无量诸世界,世界虽然讲了那么多,但我们相处的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去净化它。佛教讲到众生,不但是人,十法界的众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在无量无边的众生中,以人最为重要。’太虚大师在梁氏演讲之后,作了一个说明,佛教虽然讲过去、现在、未来,但是重在现世的普济。空间上,佛教虽然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也是重视此界的普济;佛教讲到众生,虽然有十法界众生,但也是重在人类的普济。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佛教,佛陀在各种经论中,一直强调:“我是众中的一个”,表示他不是神。《维摩诘经》则说:“佛国、佛土在众生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有道可求的。”六祖大师更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我们要成佛,必须在人道磨练、修行,由人才能成佛,在其他诸道中,是无法成就佛道的。
  《法华经》中曾以“人身难得”的譬喻,来赞叹生为人的可贵。经上说:“黑夜里有一只盲眼的龟,想要上岸求救。茫茫大海,闇黑无边,只有一根木头,这根木头有一孔,这只瞎了眼睛的乌龟,在百年一浮一沉的刹那,找到那个孔,才能找到得救之道。”得人身,就是如此困难、希有。《阿含经》中也说到:“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这些都是意谓人身的难得,人间的可贵。
  我有一次在美国三藩市,举行家庭普照。有一个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我们在家的佛教徒,叫我们了生脱死,我们不想;叫我们成佛,我们也没有动念过,因为成佛是好遥远好遥远的事;了生脱死,也是件好渺茫好渺茫的事。我们现在只想知道,我如何能够过得比别人更好一点,比别人更高一点,那就好了。’我听了以后,感触很多,我们的佛教一直偏离了人生。过去关闭的佛教、山林的佛教、自了汉的佛教、个人的佛教,失去了人间性,让许多有心入佛门的人,徘徊在门外,望而却步,裹足不前。所以佛教在度化众生的方面,要加强力量。
  印度佛教最初的一百年至三百年之间,是小行大隐的时代──小乘佛教盛行,大乘佛教隐晦的时代。到了六百年以后,是大行小隐的时代乘佛教盛行,而小乘佛教不彰显的时代。一千年以后,是密主显从的时代,──教为主,显教为从的时代。到了今天是人间圆融的时代。不论是小乘的、南传的、大乘的、西藏的、中国的佛教,今日提出的人间佛教,是要把最原始的佛陀时代到现代的佛教,融合起来,统摄起来。
  以中国佛教的发展来说,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四大名山,是以四大菩萨为主:观世音、文殊师利、普贤、地藏王。这四大菩萨之中,观世音、文殊、普贤是示现在家相,只有地藏王菩萨是现出家相。为什么这些菩萨,大都出现在家相呢?原因是过去的出家众,具声闻性格的多,出世的思想比较浓厚;而在家的佛教,比较乐观、积极、向上,更合乎大乘佛教的宗旨。因此大乘的佛教,更合乎佛陀的本怀。像太虚大师他自己亦谦称:‘比丘不是佛未成,但愿称我为菩萨。’说我是比丘吧!不敢当,比丘戒律不容易受持得很完美。说我是佛吗?我也还没成佛,但愿称我为服务众生的菩萨。菩萨不是泥塑,供养在佛堂的,而是在人间活跃,有觉悟,有度众个性的大有情。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菩萨。所以,太虚大师一生提倡“人间佛教”,最后就归纳到菩萨学处,学菩萨就是人间佛教的旨趣。
  我们人人要有一个目标,追求往生净土,在西方有极乐净土,在东方有琉璃净土。其实净土不一定在东方、在西方,佛教的净土到处都是。弥勒菩萨有兜率净土,维摩居士有唯心净土,我们大众说人间净土。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人间创造成安和乐利的净土,而要寄托未来的净土?为何不落实于现实国土身心的净化,而要去追求不可知的未来呢?所以,在我们本山对于具有某种护教程度的信徒,老年的时候,由本山为他颐养天年,不一定要儿女来养他,甚至也不一定要到往生以后,到西方极乐世界,让阿弥陀佛来补偿他,对他说:‘你对佛教很好,我来养你,给你往生。’以佛光山来说,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寺庙道场,要给予信徒的信念──我这里就是西方净土,我就能给你安养。所以,我所认为的人间佛教,是入世重于出世的,生活重于生死的,利他重于自利的,普济重于独修的。
  不管佛教有小乘、大乘,有显教、密教,不管它怎么分,应该要有人间性,这是很适合时代的潮流。不仅承继传统,而且是时代所趋,人间佛教必然是未来的一道光明。过去最早期以声闻趋向大乘,我们称为正法时期;后来以天乘之天道思想来趋向大乘,我们定为像法时期;以人乘佛教来趋向大乘,可以说是末法时期。既然是末法时代,如太虚大师所说,末法时代提倡人间佛教更为重要。我现在就以“什么是人间的佛教”,作几点说明,我提出六点意见:
  一、五乘共法是人间的佛教A
  我们知道佛教分为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人天乘的佛教,重于入世的;声闻缘觉乘的佛教,重于出世的。我们常讲具有人天乘入世的精神,再有声闻缘觉出世的思想,那就是菩萨道。我们要以菩萨为目标,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自觉觉人,把人我的关系,看成是分不开的,是一致的。自利也是充实自己,并且要能普渡众生,我也能够得到自利。这五乘佛法调和起来,就是人间的佛教。譬如,我今天要到台北去,台北是我学佛的目标,那边是一个净土。我现在坐火车经过台南、台中、新竹,我可以在台南不下车,台中不下车,新竹不下车,直往成佛的目标;但你不能不经过台南、台中、新竹。也就是说,你要成佛,可以直接实践大乘人间佛教的法门。但是也不能不经过人天乘、声闻缘觉乘的佛教来完成自己。
  二、五戒十善是人间的佛教b
  今天有位军校校长问我:‘请你具体一点说,佛教对于国家、社会能提出什么贡献?’我说:‘三藏十二部的圣典,都可以有益于国家社会。’简单的说,只要一个五戒,就可以治国平天下。各位都知道,五戒就是不要乱杀生,不要乱偷盗,不要乱邪淫,不要乱说谎、不妄语,不要乱吃刺激性的东西、不饮酒。
  不杀生,对于他人生命的尊重,不侵犯他人,生命就能自由。不偷盗,对于他人的财产,我不去侵犯,财富就能自由。不邪淫,是对于他人的身体、名节不侵犯,身体、名节就能自由。我不说谎,对于名誉、信用就不侵犯,他人的名誉也就不会受伤害。不饮酒,我不去吃刺激的东西,对我的身体健康不伤害,对于我的智慧不伤害,我也不会乱来对他人伤害。如果一个人能够持五戒,一个人的人格道德就健全。一家都持五戒,一家的人格道德都健全。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能奉持五戒,这个国家必定是个安和乐利的国家、社会。
  我们只要到牢狱里去作一番调查,就可以了解凡是作奸犯科,身陷囹圄的人,都是犯了五戒的人。譬如杀人、伤害、毁容,就是犯了杀生戒。贪污、侵占、抢劫,就是犯了偷盗戒。妨害风化、破坏家庭、重婚、强奸、拐骗,乃至于贩卖人口,都是犯了邪淫戒。诈欺、恐吓、倒会,就是犯了妄语戒。所谓饮酒戒,除饮酒外,包括吃鸦片烟、吗啡、吸速赐康、强力胶等毒品,会让自己恍恍惚惚,这是侵犯自己的智慧,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如果人人能够受持五戒,那么牢狱里就没有犯人了。甚至今天一般的信徒,如果把信仰升华一点,不要沦为民间之信仰,只是拜拜,祈求长寿、发财、家庭富贵、名位高显、身体健康等,只要受持五戒,不必去强求,也会有福报的。
  比方说:不杀生而放生,怎么不长寿呢?不偷盗而布施,怎么能不发财呢?不邪淫而尊重,家庭怎么会不和谐呢?不妄语而诚实,名誉、信用怎么会不好呢?不乱吃而懂得养身,身心怎么会不健康呢?一个五戒,对于我们个人、社会、国家,就有这么大的关系。所以什么是人间的佛教,五戒十善就是人间的佛教。其实十善也是五戒的再扩大罢了!比方说,身业修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修持不妄言、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业修持不贪、不嗔、不邪见。有了邪见,思想错误,自害害人,一生都痛苦不堪。不邪见,佛教称为慧学,最终的目标就是在启发自性智慧,破除邪见。
  三、四无量心是人间的佛教c
  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我常觉得我们中国佛教为什么会衰微?因为佛教徒没有佛法,没有实践佛法。佛教要我们慈悲,多少佛教徒有真正的慈悲?佛教要我们喜舍,多少佛教徒具有喜舍的性格?佛教徒心目中没有真正接受佛教。管你出世的也好,入世的也好,如果没有佛法,那与世俗又有什么不同呢?
  有人说:“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世音菩萨都跑到我们家里的佛堂来,每个人把家中最好的正厅都让给了观世音菩萨,把菩萨供奉在那里。为什么?因为观世音有慈悲的功德。慈悲,才能走进每个人的家庭;慈悲,才能受到每个人的尊重;慈悲,才能真正降伏人心,让大家心悦诚服,恭敬供养。
  佛教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染上悲观的色彩。佛教徒见了面,开口闭口就说:‘人生苦啊!苦啊!无常啊!无常!’。佛教有喜乐的性格,有欢喜的精神,所谓喜无量、悲无量,要把欢喜布满人间。讲苦,是让我们认识苦的实相,如何来解脱苦恼,得到欢喜,才是佛陀说苦谛的真正用心,“苦”不是最终的目的。佛说诸行无常,无常很好,无常可以变幻,坏的可以变好;不幸的命运,因为无常,它会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另有生机;因为无常,所以命运不是定型的。我们如何来散布欢喜的种子,让举世之间都能得到佛法,大家都在幸福美满欢喜中过日子。
  有时候,物质上的生活这么丰富,像台湾经济成长,一切繁荣,也不一定能解决人的痛苦。金钱多、物质多,带给人的烦恼也很多。佛法的欢喜,是要我们从法喜、从禅悦、从真理中去体会内心的自在,内心的安乐。如果我们民间的信仰,只是建立在贪的上面,向菩萨、一切神明要求贪取,要平安,要富贵,要家庭美满,要长寿,中奖券,这种以贪婪为出发点的宗教层次,并不高尚。我们应该把信仰建立在“舍”的上面,信仰宗教是奉献的,是牺牲的,是利众的。人间佛教的利他性格,应该具有这种慈悲喜舍的精神,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
  四、六度四摄是人间的佛教d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六度是人间的佛法。我到美国去弘法,虽然美国不是佛教国家,但我感觉美国人士,有人间佛教、大乘菩萨的性格与精神。比方拿布施来说,美国人很肯布施,上教堂,多多少少都会乐意捐助的。社会有什么事情,都会欢喜的尽一点心力。尤其美国人见到你,就给你一个微笑,给你亲切的一声招呼:‘Hello!How are you!’、‘你好!’到处都是这样,这就是布施。一个笑容,一句问好,都是在实行布施,容貌的布施,语言的布施,他们把布施融会在生活里面。
  持戒,美国人是很守法的,戒律就是守法。他们是法治的国家,但不一定要在法院中讲法。在马路上遇到红灯,没有车子、警察也不会随便抢越马路的。路上只要是一个Stop的记号,他就不会过去,会停一下再通过。排班、排队,也是如此。我们有一次在夏威夷,有不少人去参观夏威夷的土风舞,我们出家人跟观光团,也到了那个地方。那个守卫管理的老先生,他手一指,叫那些人离开那边大树下荫凉的地方,那个地方要给出家人坐,没有一个人有第二句话,个个都乖乖地到那边去。为什么?在美国宗教是受尊重的,同时大家也尊重法制,因为你负责管理,我要尊重你服从你。有时候人多了,守卫来不及把人分配到这边坐,那边坐,就把路口弄条绳子围起来,指挥大家坐在这边,或坐在那边,管他各国的国王、州吏,各州的州长、议员,这一道绳子一拉,个个都守法地站在那里。为什么?这个绳子就象征法律,不能逾越过去的。法律的尊严、神圣,已和美国人的生活、思想融合为一体,老百姓守法,国家自然是个法治的国家。
  相反地,开发中的国家是什么情形呢?不要说一条绳子,就是一道墙,他都要想尽办法爬过去。所以,守法就是戒律,守法与否,关系一个国家的形象,也关系一个国家的进步、富强,我们要建立人间佛教法制的观念。
  谈到忍辱,美国人士也很能够忍耐。忍,不是你骂我,我不回口;打我,我不回手,算了,忍一口气罢了!这些都不是忍。忍,是担当;忍,是有力量的。忍,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牺牲,是一种忍辱负重。美国人工作的时候,难道他不辛苦吗?他在忍受辛苦;排队,依序不超越,这也要忍。所以彼此互相忍让,社会就能井然有序,不会有脱序的现象。
  说起美国人的精进也是众所皆知的。美国人积极、奋发、努力。我们以为美国好像天堂一样,其实美国人很勤劳,对工作认真不偷懒,不苟且,敬业精神正如佛教所讲的精进。佛教说精进,有所谓的四正勤--“未生善令它生起,已生善令它增长,已生恶令它断除,未生恶令它不生。”美国人的不断研究、突破,精益求精,因此使它成为世界强国。
  禅定:有时候,我们在美国的街上看不到人,大人小孩都在家里。讲话,小小声,不吵闹人。坐火车,都是一副悠悠然不计较的样子,这就像禅定一样。
  智慧:有人说美国人好笨,两块钱一个,跟他买六个,十二块钱,他算不出来,要两块加两块加两块再加两块……哦!是十二块。其实美国人并不笨,中国人机巧,有时巧得过头,变成投机取巧。美国人笨拙、呆板,可是他不随便乱来,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所以他们研究科技,能够发达精确,做任何事很稳靠。
  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以为我主张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事实不然,我只是很慨叹:我们推行大乘佛教,实践佛法的国家,我们为什么都那么悭吝、势利、自私、逃避,没有爱心,只顾自己?所以我们要提倡人间佛教,实践布施、利行、同事、爱语,这才是今天人间及社会所需要的佛教。五戒可以安定社会,六度可以建设国家,四无量心可以普利大众。
  五、因缘果报是人间的佛教e
  最近我到军中去布教,将官们对我说军中有一个问题,有些服役的青年认为:我去年就当兵了,他也去年当兵的,他升到班长了,我还是小兵,我心里不平,我们两人种的是同样的因,同时入伍的,为什么产生的结果郤不一样呢?各位要知道:因缘果报,中间有一个“缘”,缘不同,产生出来的果,就不一样。比方这朵花,多浇了一点水,多下了一点肥料,播种的地方肥沃,有和风吹拂、阳光照耀、雨水滋润,这朵花和那朵花,就会不一样呀!虽然同是一朵花,结果不一样,是因为“缘”的不同。
  所以,凡人常怨恨命运,恨世间不公平,挑剔家里的成员这一个不好,朋友那一个不好,社会不好国家不公,为什么不研究自己的因缘,究竟哪里出了毛病?譬如我说错了一句话,也许本来要升班长的,就因为那句话,升迁的机会就失去了。本来竞争的对手没有你好,可是在要紧的时候,他立了一个汗马功劳,负了一个重大责任,说了一句好话,他的缘份加强了,做了班长了。因此,在佛教讲求广结善缘,所谓“要成佛道,先结人缘”,要重视这个缘。日常生活当思一粥一饭,有多少的因缘成就;要感谢因缘,感谢大众给我机会,让我能参加佛教学术会议的听讲;感谢佛光山丛林学院举办此次的活动,一切都这么方便,这一切都要感谢呀!
  我们住在家里,早上报纸就送来,晚上电视一打开,多少演艺人员在表演。假如我们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报纸也不得看,晚上电视也不得看,那种生活多枯燥、无聊?因缘,使散居世界各地的大家和合,他们的辛苦,他们的服务奉献,让我过著很美好的生活,这是因缘的价值。大家给我的结缘,我应该如何回馈大家呢?要处处感恩,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
  谈到因缘果报,因果实在不可思议。我们看到今天社会的人士,大家不了解因果。念佛的人,诸事不顺心时,就怪阿弥陀佛不保佑我,使我的钱给人骗去了,被人倒闭了;买股票没赚钱,也怪阿弥陀佛不灵感;吃素,身体越来越不好,也怪阿弥陀佛不慈悲。信佛吃素和发财致富、强身长寿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果是不能错乱,种的是瓜,如何得豆呢?念佛拜佛,持斋吃素,是信仰上的因果,道德上的因果;发大财得富贵,是经济上的因果;身体要健康,长命百寿,有健康上的因果;需要运动,正常的保健。怎么可以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信仰的阿弥陀佛?所以,今天有太多人都错乱了因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因果。
  有一个过路的人,偷一家果园树上的椰子吃。主人说:‘喂!你怎么吃我的椰子呢?’‘这怎么是你的,它是树上的。’‘嗯!这是我种的呀!’‘你种的椰子是埋在土里的,我吃的椰子是长在树上的。’树上跟土里就没有关系吗?这因果是不能斩断的,因遇到缘就会产生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知道因,不会随便乱做,众生不惧因而乱来,终致榔铛下狱,结果好可怕!
  甚至于我们的佛陀,他在生的时候,和我们常人一样,有老病死生的现象,在因缘里面,都不出因果的范围,这是很伟大的思想,因为,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谁也逃不了因果业报。“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天是什么?天在佛教中就是因果,因果是非常公道的。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今日,应该大力建设,人人有因果的观念,因果非常科学的、是理智的。人人有了因果的观念,就不必要警察、法院了。因果就是自己的警察、导师,因果就是自己法律准则。
  在我的故乡扬州,几十里没有警察,几百里没有法院。人民都不犯罪,很少有什么凶杀案。如果我对不起你,你对不起我,不要争不要吵,我们到土地庙、城隍庙,烧个香,就能化解纠纷;发个誓,彼此认为这样很公平。为什么?因为因果会给我一个交代。现在有所谓的自力救济,没有办法自力救济,投诉无门的时候,他心里还有一个值得安慰的因果,因果不会欺骗我们,因为“善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而已!
  六、禅净中道是人间的佛教F
  佛学很多的内容浩瀚无涯,宗派也林立繁多,禅净、中观的空、中道,这是人间的佛教。说到禅,历代的祖师们,参禅都不求成佛,只求开悟。在人间悟道以后,当下的生活能够解脱能够安住身心,获得现在身心的自在,所谓的明心见性,就满足了。所以禅者是最有人间性了。
  净土也是一样。净土行人希望求往生净土,也是要现世念佛,念佛功夫不够,也是无法往生的,所以把现实的世界,做为立足点,老实念佛、修持,别无捷径。尤其净土对现在家庭,对忙乱的社会人生,净土是安定我们身心的良方。假如你禅净双修,更能契合人间的佛教思想。
  中道的思想,就是空有融合的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间实相。有了中道的般若智慧,就能在现世生活中幸福快乐。有时候,有些人太重视物质的生活,流于世俗热烘烘的追逐,容易忘失了自己。有时候,远离人间,到深山里面去,一个人独处,如枯木死灰,冷冰冰的,对世间生死疾苦,不知关怀。人生太过热烘烘,太过冷冰冰都不好,缺乏中道的圆融。
  所谓中道,是中观的般若智慧,有了这种智慧,遇到了事情,就懂得事待理成,懂得把握其中的原则。遇到一切果,就知道果从因生,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不会随便怨天尤人,会去追查原因。“有”的现象,是由于“空”理。“不空”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空间,我们怎么能在这里聚会?没有虚空,宇宙万有如何建设?“空”中才能生妙“有”,所以,人间佛教是过著一种有物质,也有精神的生活,物质、精神的生活是同等的重要。有向心外追求的,也有心内的世界;有前面的世界,也有回头的世界。不是盲从,一味往前冲,冲得头破血流,也要懂得回头是岸。人间佛教有拥有的,也有空无的;有群居的,也有独处的。把世间所有的一切都调和起来,使人间成为最美好的生活。
  我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正如我为佛光山所订定的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我觉得肯给人的,肯服务的,肯助人一臂之力的,肯跟人结缘,肯给人欢喜的,那就是佛的教示,佛在人间所给我们的教导。本山提倡人间佛教,坦白说,就是要让佛教落实在人间,让佛教落实在我们生活中,让佛教落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上。佛在哪里?在我的心里。净土在哪里?在我的心里。眼睛一闭,宇宙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我这里。天下的人都舍我而去了,但我的佛祖在我心中,没有离开我。
  如何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今天的社会、人间,我们每个人的负担沉重,对于家庭、事业、亲人的种种责任,紧紧地压迫著我们。假如我们现在拥有了人间佛教,就拥有了整个宇宙大地,处处都能幸福安乐,就能如无门禅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能够拥有了心内的世界,不一定要求心外的世界如何大,如何扩大我心内的世界,人间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世界,大概都离开不了我们的心。如何建立我们内心广大无比的世界,唯有不断的修行实践,这才是人间佛教的真正精神所在。
  所谓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我仅概略地提出以上的看法:五乘共法是人间的佛教,五戒十善是人间的佛教,四无量心是人间的佛教,六度四摄是人间佛教,因缘果报是人间佛教,禅净中道是人间佛教。各位在参加“人间佛教”研讨会之前,我仅以这些微意见,贡献给大家。祝福各位!
  时间:一九九○年元月一日
  地点:佛光山
  对象:法师、教授等
  (一九九○年佛光山青年佛教学术会议主题演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3:05 | 只看该作者
因果面前没有行贿受贿 人人平等!佛学苑腾讯佛学宗性法师2017-06-02 11:11
[url=]分享[/url]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img][/img]
  • 领英分享


52评论

烧香拜佛不是贿赂佛菩萨

文/宗性法师

(一)善恶果报不相应和修行没有必然联系

人世间的道德应该以正义为坐标和参照,正义的道德才是人世间真正需要的。换句话讲,就是善意的、符合善的标准的道德修养,才是人世间需要的道德修养;恶的、不健康的道德形式是需要排斥的。可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又总是遇见看似相反的情况:善良的人总是被欺负,恶人往往飞扬跋扈,趾高气扬。

于是常有人说:“佛法不是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怎么我的善是恶报,人家的恶是善报呢?”也曾经有人问我:“我有个邻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现在他的生活条件比我还好,我跟你学佛却穷困潦倒!”我问他:“穷困潦倒和学佛有什么关系吗?”其实,多数人的心里都有这个问题,只不过没有问或是不敢问。

因此,大家在对善恶果报的认识上产生了矛盾,而这种矛盾又给大家的内心制造了障碍。它障碍了大家对善的追求和对恶的憎恶,从而开始怀疑因果报应是否真实。实际上,讲《药师经》就是要让大家正确认识善与恶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了善与恶的关系,才能消除内心对善恶报应的疑虑,才会充满善的修养和勇气。

前面已经讲到:修行中出现的某些身体问题,和修行好不好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划等号。事实上,表面上的善恶果报也和修行本身没有必然联系。可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吗?有,但不能划等号。如果一个人的修行精进用功,他自然会有相应的好的果报。可是,大家往往在修行过程中感觉越修越不顺利,越修障碍越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其实是缘于大家对善恶的认识不够深刻,从而把一些表面上的善恶果报和修行错误地联系在一起,导致大家在修行过程中疑虑甚深。

(二)善恶果报看似不相应的原因

修行中出现表面上善恶果报不相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 来自魔王眷属的干扰

第一个原因,当你修持精进,快要成就的时候,一定会有魔王眷属的干扰。要知道,佛教的祖师大德曾讲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出家人受比丘戒的时候,师父都会告诉大家:“要注意了!受戒的时候,魔障要现前!”据说常有人在传戒期间过世。于是有人不明白了,说:“他发心去出家,怎么受戒还没结束就死了?可能是这个人修行不好吧!”佛法讲,发心出家受戒,就标志着你向出离生死轮回之路迈出了一大步。由于你将来了脱了生死,摆脱了轮回,三界里魔王的眷属也就少了一个。那么,你的修行越好,对魔王就越不利。如果大家都出离了生死苦海,他的眷属就会越来越少,说不定最后成了光杆司令。所以,魔王会不高兴,觉得恐慌,因而阻止修行人出离生死轮回。因此,有出家人在传戒期间过世,并不是因为修行不好。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两个子女,要是父母对年长的孩子好一点,年幼的就不高兴,会想办法告黑状;要是父母喜欢年幼的孩子,年纪大的又不开心,会想办法设置障碍。由此可以看出,得到父母宠爱的小孩就高兴,而另一个小孩则不高兴,会想方设法给得宠的那个小孩设置障碍,要让对方也没法高兴。

实际上,魔王的心态也是这样。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越想要有成就,越想要出离生死苦海,魔王就越不高兴,越会设置障碍,让大家出离生死苦海的愿望变得很遥远。如果大家出现了状况,首先不要害怕;如果害怕,就不能出离生死苦海,会成为魔王的眷属。

善恶因果 惟人自召

2 来自觉照的增长

第二个原因,修行的人和不修行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不修行的人没有烦恼吗?在你没有发心修行时,尽管烦恼很多,但因为愚痴而觉察不到。今天你发心修行了,由于觉照的增长,才觉察到烦恼的存在,因此在修行时会感觉到障碍。其实,这恰恰说明你已经觉醒,修行正在进步,提醒你要继续用智慧去对付烦恼。

3 来自过去造的业

过去的禅师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刚才讲到有的人很坏,可他过得很快乐;有的人从善,可境遇并不乐观。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大家今生的果报是源于无量劫以来造的业。比如:你欠了一万块钱的债,今天就要去打工还债。可是打工并不容易,一年才挣到五千块,能还得了一万块的债吗?显然还不了。同样,今天你也在修行用功,可是你用功的程度还不能克服过去无量劫以来造的业的力量。当修行的力量小于过去造的业的力量时,业力就会起作用,会对你的现实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大家在修行中遇到一些障碍或者不乐观的境遇时,很可能是源于过去的业,而大家必须要承担。

反之,做坏事的人为什么在今生没有得到惩罚呢?很可能是因为他在无量劫中造了很多善业,今生造作恶业的力量没有过去善业的力量大,换句话说,就是过去善业的力量能够压住今生作恶的力量。所以,他今生看起来就会比较顺利。又有人问我:“师父,今生他作恶多端,难道就这样逃掉了吗?”不会。今生修行的善的业力不会枉失,同样今生造作的恶的业力也不会消亡。实际上,我们今生所感受的,绝大部分是对过去业力的承受;而我们今生所造的业力,也必定会对将来产生影响。

过去人常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今天把小麦种到地里,明天就能收获吗?不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收获呢?秋天种下去,得等到明年春天才能收获。因为种子要发芽,长苗:然后开花,结果。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明天就能收获。善恶果报也是一样。今天大家修行而积累的善业,是不会消失的。条件成熟时,自然会在大家的菩提道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反过来,今生作恶多端的,也一定逃不过因果的法网,因为业力不会消失。当他把过去生所积累的善的力量享用完后,一旦触发了恶的力量,所得到的惩罚丝毫不爽。

我常讲:在因果面前,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认为你能把它掩盖,也不要认为给谁施点小恩小惠就能免过一劫。因果,比天下任何一个法庭都合理,比天下任何一位法官都公正。在因果面前,没有行贿受贿,人人平等!千万别想着死前去买几万块的幽冥券贿赂阎王。那东西能打动阎王吗?

因果报应,是自作自受的。做了,就一定会显现结果。希望大家懂得善恶因果报应,然后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的问题。返回腾讯网首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1#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3:14 | 只看该作者
一日禅:处世之道
2017年06月03日 08:11:51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弘一大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69人参与 21评论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侮辱垢秽要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处世之道(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侮辱垢秽要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2#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3:15 | 只看该作者
童子聚沙成塔真相:前世已经成佛
2017年06月03日 08:12:56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210人参与 5评论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编者按:一切苦乐,都是善恶业所感,即使等活地狱当中,风吹一下短暂的快乐,也是善业所感,同样的,即使证了四果的罗汉,都还有痛苦,这也是恶业所感。乃至於佛都还有余报。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注释】:如果有人在旷野中,积聚泥土成为一座佛庙,乃至小孩子游戏玩耍时,聚集沙子成为佛塔。凡是做出以上行为的各种人,他们都已成就佛道。如果有人要为诸佛树立形象,用种种不同的材料雕刻诸佛尊像,这些人都已经证成佛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3#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3:17 | 只看该作者
老酒鬼跌倒摔疼后顿悟 受持五戒得解脱
2017年06月03日 08:05:20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81人参与 12评论



一日,老者又喝得醉醺醺地走在回家路上,一不小心,一脚踢到路边的树根,跌倒在地,疼痛无比。


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沈阳法轮寺编辑中心
佛陀时代,距祇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陀的弟子阿难时常前往劝谏。“我无法忍受这样的限制,所以才不去精舍。”老者不听从阿难的劝导,依然如故地饮酒。
一日,老者又喝得醉醺醺地走在回家路上,一不小心,一脚踢到路边的树根,跌倒在地,疼痛无比。老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痛楚,相当后悔,心想:“阿难尊者常常劝我要亲近佛陀,我却不肯听从,以致现在全身痛不可言。”老者回到家后,告诉家人欲前往佛所,大家听了相当惊讶,心想:“为何一直不肯前去晋见佛陀的老者,会突然改变心意?”
老者来到祇洹精舍的门口,阿难赶紧禀告佛陀:“那位嗜酒如命的老者已经来到精舍了。”佛陀问:“是五百只白象拖他来的吗?”阿难回答:“是他独自前来。”佛陀告诉阿难:“其实这五百只白象已在老者身上。”于是老者在阿难的带领下,顶礼佛足,并且向佛说道:“伟大的佛陀!我久闻您在此说法,却因愚痴而没能早一点来晋见您,请您慈悲赦免我的罪业吧!”
佛陀听完老者的请求,问道:“你说说看,如果累积了五百车的木柴,想要用火将它烧尽,应当用几车的火方能烧尽呢?”老者很有信心地回答:“根本就不用多大的火,只要如豆一般的火苗,便可将其烧成灰烬!”佛陀又问老者:“你身上这件衣服穿多久了?”老者说:“已经有一年多了。”佛陀接着又问:“那么,想要洗去这件衣服上的污垢,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洗净?”老者不加思索地答道:“佛陀,只要有纯灰汁一斗,须臾之间便能洗净。”
佛陀听完后,开示老者:“你所累积的罪业就像那五百车的木柴,亦如同穿了一年多衣服上的尘垢,只要你受持五戒,即能得到清净。”于是佛便为其说法,老者心开意解,即得不退转的菩萨果位。
本文来自于《众经撰杂譬喻•卷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4#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3:21 | 只看该作者
如瑞法师:出家人能役使鬼神 其实你也可以做到
2017年06月03日 08:07:44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如瑞法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96人参与 8评论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由此可知,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了。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其实你也可以做到。(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闫秀勇)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答:“不但出家人能役使鬼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本领。”
问者愣了,说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他不相信。
《小窗幽记》里面有两句话:“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由此可知,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了。这个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有念,有思想,一起心动念,一念的善生起来,吉祥的神就随我们而来;一念的恶,厉鬼、恶神就随我们而来。所以,人的心实在是太重要了!
文殊菩萨教我们善用其心,就是看我们会不会善用这颗心。如果修行有了一定深入的功夫,就会明白万法没有离开自己这一念心。每一种法都好,都是让我们解脱的。这样,当你念佛的时候,就不会羡慕持咒;持咒的时候,也不会羡慕念佛。因为知道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转化我们自己。粗的,要能转化我们的身口;细的,要能转化我们的心。
而这颗念念生灭的心,在什么时候才能转呢?就在一念之间。所以佛才告诉我们世界上什么最快,心念最快。当你不善用其心的时候,一念一念就那样过去了。善过去了,恶过去了,无记的念也过去了,这样你就会丧失很多用功的好时候。
所以,要学会安住自己这颗心,让自己的心住在不躁不动当中,然后去观照。慢慢做到把握住当下的一念,天天来净化自我。我们知道了修行的方法,一定要靠自己亲自去行持,这样才能给自己带来真实的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5#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3:24 | 只看该作者
释迦牟尼是什么意思?这点不知道怎能自称佛弟子
2017年06月03日 08:04:18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05人参与 13评论



佛具足能仁寂默,自利利他的智德与悲德,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像(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释迦”汉译能仁,能以仁爱的心来悯念众生,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心。因为佛能够给众生以安乐,能够拔众生的痛苦,以大慈大悲心去救度众生,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悲德。“牟尼”汉译为寂默,是指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断除烦恼,智慧圆满,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智德。佛具足能仁寂默,自利利他的智德与悲德,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释迦牟尼佛。
据说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一位古佛,名叫释迦牟尼佛。他有大神通妙力,能够观机施教,化度众生。有一天这位古释迦牟尼佛,观察到有一位大光明陶师,名叫广炽。他的善根已经成熟了,应该得度。于是佛就带了阿难、迦叶二位弟子,到大光明陶窑里去教化他。这位陶师一见到佛和二位弟子来到他的瓦窑,万分激动。心想,窑里到处都是烂泥和灰尘,非常脏,伟大庄严的释迦牟尼佛的到来,怎么办呢?当下急中生智,赶快拿了许多稻草,把烂泥盖了起来,铺了三个座位。佛在中间,二个弟子在两边坐了下来。大光明陶师就恭恭敬敬地对佛顶礼。在礼拜的时候,他心里想,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具足悲智二种功德、福慧庄严,实在太好了。就发愿说:愿我将来成佛时候,我的名号也叫做释迦牟尼佛,同样也有阿难与迦叶二位弟子。后来经过多生多世,勤修苦练,依愿行持。到了这一生,坐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就叫释迦牟尼佛。
另一说法,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字,是过去燃灯古佛与他授记的。据《金刚经》说:“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传说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天,善慧童子在路上走,正巧遇到燃灯古佛也在路上走。善慧童子发现地面有一滩污水,心想佛是赤足行走,这污水一定会弄脏了佛的双脚。就顿发大心,亲身扑在地上,把自己的宝贵头发,铺在污水上面,等著燃灯佛从他头发上走过去。当时燃灯佛,看到善慧童子这种布发掩泥的情景,就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文章来源:成都文殊院微信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6#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1:10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603课堂笔记143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524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 ... CEQeQtu7W0k1g1gqrs_
截止20170505-11:22,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6257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新鲜出炉,先睹为快!
【中国军网】国防社区
(1)20161101【鱼眼防务观察】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39-5-1.html
(2)20161101【今日华夏沙龙】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10-1-1.html
(3)20161101【军情哥德巴赫】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56-1-1.html
(4)20161229【鱼象鱼冬泳记】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13-1-1.html
(5)20161229【鱼象鱼游天下】
http://forum.81.cn/forum.php?mod ... 12248514#pid8696887
(6)20161231【鱼象鱼全媒体】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57-1-1.html
冬泳之家【鱼象鱼新媒体】
http://202.107.218.137/bbs/forum ... id=70247&extra=
冬泳之家【鱼象鱼自媒体】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 ... &extra=page%3D1
佛教论坛【正阳发布】
http://www.shixiu.org/thread-224832-1-1.html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鱼象鱼热线公告】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为道日损】【为学日增】【看破,少欲】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五)【天天纯素】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大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愈加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六)【特别珍藏】鱼象鱼,“鱼丝”们都在等着你!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 ... p;extra=&page=1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7#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8#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9#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1:44 | 只看该作者
星云大师:职场特效药2017年06月02日 10:41  菩提之夏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星云大师:职场特效药
  成功者的愿景
  有钱当念无钱日,得意休轻失意人。为道了无寒暑变,利生岂畏路途艰。
  特效药
  有个将军想要出家学道,便去找法师,虔诚恭敬地礼拜后,请求:“我已看破世间红尘,我要修行,随师父出家学道。”法师和颜悦色地说:“不急,不急,你在这个寺院里住住,以后再说。”过了几个月,将军又来问:“请求你为我剃度。”法师还是说:“不急,不急。”
  又过了几个月,将军再也按捺不住,着急地说:“赶快为我剃度嘛。”话音刚落,旁边来了一个人急匆匆地说:“哎哟,将军,听说你老婆在外面偷人呢。”将军一听,暴跳如雷:“我在这里修行学道,她怎么可以偷人呢?”要冲回去找老婆理论。
  法师拉住将军:“你这么放不下,心中烦恼嗔恨重重,一句话就扰得心意怒冲冲,怎能出家呢?”
  人生苦短,所以有些人就想出快速成就的方法:修行的人希望立即开悟;建筑师建造房子希望即日完成;作家为文写作希望倚马可待;经商营业想要立刻致富;生儿育女盼望立刻长大。由于人心求快求速的关系,现在社会上流行快餐文化,不但方便面、快餐晶充斥市面,乃至有快速锅、快速炉等,甚至生病了有各种的特效药,希望立即见效,即刻痊愈。
  其实,世间万事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不能即刻成效。你用药物,使花草快速成长,失去了花的芬芳香味;养猪,猛喂饲料,加速成长,失去了肉味。汽车太快速,会出车祸:飞机太快,声音太大。讲究快速的,揠苗助长;讲究特效的,也会失灵。
  求快求速是一种侥幸的心理,古人常言“大器晚成”,就是要禁得起时间的磨炼。读书强记,不能持久;速成班的学生,到底基础不厚实。佛教讲顿悟,吃了五碗饭,当然最后一碗就能饱了:十里之遥的路程,走了九里多,最后一步当然就会到达目的地。
  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需要经过时间成长的,即使是时间,也是一秒一秒的,才能成分:一分一分的,才能成时,一时一时的,才能成日。春夏秋冬慢慢捱过,才能成年。凡事不循序渐进,哪能有成?就如梅花,不经霜雪严寒的考验,怎么会有扑鼻的香味?父母生养儿女,必须随着时间慢慢成长,假如婴儿不经过抚养,特效药一吃就快速成长,结果三十多岁的父母,快速成长了一个五十岁的儿女,这算什么伦理,又如何相处?
  在太阳下晒久的稻谷才能成熟,经过每个夜晚的露水滋育,万物才能成长。所谓“欲得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没有写完几缸的墨水,哪能成就王羲之的字帖?学习语文也要自然成长,如小孩到了一两岁自然就会讲话,自然还是很宝贵的。
  现在社会人心希望速成,社会的生命就会缩短,人的生命就会畸形。因为快餐的东西快冷、快饿,特效药快好,也会带来其他的副作用。所以,养深积厚才是成功之道。
  ·佛光莱根谭·
  真正会开车的人,能观察空间,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做人也一样,能掌握人我的空间,则事事没有障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0#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1:51 | 只看该作者
恭迎伽蓝菩萨圣诞:伽蓝菩萨精美圣像集  在我国民间,关公被佛教徒称为“伽蓝菩萨”,是中华民族忠义、仁勇、诚信精神的代表。关公原身为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为世代传颂和敬奉的历史人物。后来,佛教普及民间,融合了一些世间信仰,逐渐把关帝奉为伽蓝菩萨。
  关羽(约162-220年),字云长,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将领。关羽最为特殊之处是其倍受中华文化历代推崇,由于其忠义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众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称为关圣帝君、关圣帝、关帝君、关帝等。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不为金银财宝所动,被佛、道、儒三教所崇信。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不但在佛教界担任了警卫局局长,位居伽蓝殿之尊,商贾们更是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把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奉为武财神。
  伽蓝菩萨做关羽形象传说跟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有关。
  传说智者大师一次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时,遇上成为厉鬼,到处惨叫着寻找自己头颅的关羽。关羽愤恨不平,智者大师安抚他,并为他讲说佛法。关羽随即皈依受戒,成为佛弟子,并发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天台宗的寺院开始供奉关羽。
  自天台宗寺院开了供奉关羽的先例后,各宗寺院争相效法,渐渐地,关羽被捧成伽蓝菩萨,跟韦驮菩萨并称,成为中国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在彩绘或塑造的《全堂佛像》可看到站立在韦驮菩萨像右边的关羽像。
  后来更有人把关羽的生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当成伽蓝菩萨的圣诞。有部分佛寺还专门为此举行佛事以示纪念。有少数佛寺还为关羽建了“伏魔殿”(即“关帝殿”)。
  伽蓝神也称伽蓝土地,是保护伽蓝的护法神,具有赏善罚恶、保护寺院及修行者的功能,一般被供奉在与祖师殿相对应的伽蓝殿中。
  佛教最早的寺院是印度的祗树给孤独园。释迦佛时,舍卫国有位乐善好施的长者叫须达多,人称给孤独长老。为了礼请佛陀来舍卫国传教,他选中了舍卫国祗陀太子的花园为佛说法的场所。祗陀太子开玩笑地对长者说,只要你用黄金铺满园地,我就将园子卖给你。结果长者真的这样做了,令太子非常吃惊,有感于他为法的虔诚,太子无偿捐出园地,由长者建造精舍。因为是两人的功德成就了第一座佛寺,就名为“祗树给孤独园”,以纪念这二位护法居士。后来舍卫国的波斯匿王也皈依了佛教,并大力扶持佛教,为佛教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鉴于波斯匿王对佛教的大力支持,他便成了佛教史上第一位大护法。此事《西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看到的伽蓝殿就是为纪念最早维护、支持佛教的三位大护法而建立的。它一般在寺院大雄宝殿的东侧,殿中央供奉波斯匿王,左边是祗陀太子,右边是给孤独长者。有的伽蓝殿两侧还供有十八伽蓝之神。这十八伽蓝之神,是佛说凡是佛教的修行、学习之地,有十八神王暗中保护,使修行人及寺院免受邪魔的侵害。
  佛教护法神造型的关羽,与其他信仰形象身上会多了一条绶带,无风自飘地绕着神像。所以若没绶带的关羽像,则不是佛教寺院护法神的造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30 18:47 , Processed in 0.06639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