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3-3 21:47 编辑
【双语汇】从齐天大圣到人猿泰山
核心提示:如果每种动物都代表某种性格,那么猴子就代表活跃、淘气、不安分。中文里有猴急、猴精、杀鸡给猴看等说法。 如果每种动物都代表某种性格,那么猴子就代表活跃、淘气、不安分。中文里有猴急、猴精、杀鸡给猴看等说法。“猴”本身也作形容词。所以,大闹天宫的只能是猴子。但齐天大圣(Monkey King)的“闹”和“耍”出于任性,没有什么高尚的目标。 古诗有时借用猿猴的形象或叫声来烘托景色的蛮荒。李白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长江。杜甫用“猕猿垒垒悬”刻画夔州这座孤城绝塞。屈原的《九歌·山鬼》以“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借景抒情(英国汉学家霍克思把这段译为:The thunder rumbles;rain darkens the sky/The monkeys chatter;apes scream in the night/The wind soughs sadly and the trees rustle/I think of my lady and stand alone in sadness)。 在西方文化里,猴子象征自然、神秘和野蛮,经常扮演人类的“他者”,ape(猿)、monkey(猴)、chimpanzee(黑猩猩)和gorilla(大猩猩)都在此列。1933年问世、后来被翻拍两次的影片《金刚》(King Kong)讲述了一群电影人在骷髅岛遭遇一只名叫金刚的巨型大猩猩,大猩猩爱上了一个女演员,后来大闹纽约,爬上帝国大厦,最终被打死。影片结尾有句著名的台词:It was beauty that killed the beast(杀死野兽的是美女)。身高50英尺的金刚狂野残暴,荷尔蒙爆表,但对女演员的爱却单纯温柔,与人类的孱弱和心机形成鲜明对照。 美国作家埃德加·赖斯·伯勒斯1912年开始发表的《人猿泰山》(Tarzan of the Apes)系列小说,以猩猩养大的白种人泰山为主角——泰山是“猿名”,他在人类社会叫约翰·克莱顿,格雷斯托克勋爵。他能够作为一个文明人融入社会,但用伯勒斯的话说,他宁愿“剥掉文明的轻薄伪装”(strip off the thin veneer of civilization)。小说中有一段描写对比了泰山和他的表亲威廉·克莱顿各自吃猪肉的场景:“泰山可不会这么蠢地浪费好肉,他狼吞虎咽地吃掉一大块生肉……油乎乎的手指在光着的大腿上抹了几下……在遥远的伦敦,另一位格雷斯托克老爷却因为排骨没熟将其送回后厨;就餐完毕,他把指尖在一只银碗盛着的放了香料的水里浸了浸,然后用一块雪白的锦缎擦干。” 伯勒斯认为,文明社会的一大坏处就是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产生主宰自然的错觉。事实上,人永远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孙猴子、金刚和泰山的经久不衰说明,文明的外衣下,野性在咆哮。(赵菲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