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主流媒体首播纪录片 12日晚,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首次播放纪录片《英国被忘却的军队》,讲述14万中国劳工在一战期间远渡重洋来到欧洲,协助英法军队作战的故事。这是英国主流媒体首次制作纪录片回顾这段历史,肯定华工对一战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这部时长为一小时的纪录片首次公开展示了最近发现的部分有关一战华工的信件、日记和文件,并从华工后代和历史学家的口中追忆这段在英国未被记录的历史,其中包括华工当年是如何被招募来到英国和法国,他们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修建公路、战壕,维修铁路、坦克,甚至拆除未引爆的炸弹。 这些资料来自一位英国退休老人约翰·鲁西,他在翻看外祖父40年前留下来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很多关于中国劳工在英国的珍贵照片。老人的外祖父威廉·詹姆斯·霍金斯是一名英国军官,曾在中国经商。他到山东为英军招募劳工,陪同他们前往法国战场,并担任他们的长官。在此过程中,霍金斯用相机记录下了中国劳工被招募、踏上旅程、在战场上工作以及返乡的全过程。 据记载,英国战时内阁在1916年批准征募中国劳工,并将劳工部队正式命名为“中国劳工旅”。在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先后招募了约14万名中国劳工,而根据英联邦战争坟墓委员会的统计,这14万中国劳工里,9.6万人由英军支配,3.7万人被分配给法国,1万多人在美国赴欧远征军中服役。中国劳工们主要来自山东,也有部分来自辽宁、吉林、江苏、湖北、湖南、安徽和甘肃等地。 在远离中国的欧洲战场上,中国劳工的工作异常繁重。他们每天工作10至18个小时,每年只有3天假期——春节、端午、中秋。战争结束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还被留下来清理战场,埋葬死者,将饱受战争蹂躏的废弃土地重新开垦成农田…… 然而,很久以来,西方社会并未对华工的重大贡献给予足够认可。一战结束后,英国各地修建了6万多座战争纪念碑,其中不乏交战国德国人,甚至动物的纪念碑,但没有一座专为华工建立的纪念碑。 纪录片讲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在一战结束三周前,一幅名为《战争的圣殿》的巨画在巴黎公开展出。这幅画作构思于1914年,描绘了法国在盟友簇拥下的胜利景象。但在画作即将完成的1917年,美国参战了。为在画中加上美国人,创作者只得掩盖之前应有的场面,原画中的中国劳工旅因此被完全涂掉。 纪录片还采访了不少一战华工的后代,英籍华人苏惠玲就是其中一员,她祖父一战期间在法国工作,战后本来计划从法国搭船去美国,然而却阴差阳错在利物浦下船,从此定居英国,以开中餐馆、洗衣店为生。 苏惠玲告诉记者,尽管她的祖父在她8岁那年就去世了,她是从家人口中才得知这些故事,但她还是很珍视这段历史。她说:“认可百年前华工的贡献,对现在在英国生活的华人有重要意义。” “他们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可他们的贡献却一再地被从历史中抹去,”纪录片的制片人贾丝·高恩斯对参考文化记者说,“所以我决定和同事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让一战华工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导演西蒙·楚直言不讳地说,这部片子讲述的就是中国在一战期间是如何被同盟国背叛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