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宇航员会犯太空病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6 1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3-6-26 21:20 编辑

2013

  神十26日“回家”,宇航员会犯太空病吗?回答是肯定的,50%以上的宇航员都会犯太空病,但根据人个体质情况不同表现而各有轻重差异。

  太空适应综合征(SAS)或者称太空病会影响过半的宇航员,它主要是由零重力、失重和其它与重力有关的改变所引起的。人进入太空后头几天经常出现的病症,症状与在地面上晕车、晕船和晕机等运动病差不多。如头晕、目眩、脸色苍白、出冷汗、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有的还出现唾液增多、嗳气、嗜睡、头痛和其它神经系统症状。


【第一次对太空病的发现】
  太空适应综合征太空适应综合征也叫航天运动病,最早出现航天运动病症的,是1961年9月苏联第二名上天飞行的航天员格·季托夫。他在绕地球飞行第二圈时开始头晕、恶心和腹部不适。在做头部运动时,这些症状加重。在睡眠后症状减轻。返回地面后症状消失。

  据苏联对执行“上升”计划的5名航天员和执行“联盟”计划中的22名航天员的统计,患航天运动病的分别占40%和40.9%。美国在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时,对15名第一次飞行的航天员统计,患航天运动病的占40%。由此可见,大约有40%的航天员在首次太空飞行时会患航天运动病。有了一次太空飞行经历后,患航天运动病的比率会下降。如美国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有过1次以上飞行经历的18名航天员,只有5人患航天运动病,占27.8%。

  但也有例外,如美国执行“水星”和“双子星座”计划的所有航天员,都没有患航天运动病,而在“天空实验室”计划中,有55%的航天员患航天运动病,可见航天运动病的复杂性。

【太空病的病症】
  航天运动病虽不是严重病症,而且经几天适应和返回地球后,症状会自行消失。但是,航天运动病会降低航天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美国马凯特大学的研究表明,尽管宇航员们经常锻炼,但在执行长时间的太空飞行时,他们在身体上会遇到许多艰难的挑战,从地球引力引发的暂时性眼前昏黑,到肌肉和骨骼的萎缩、力气变小等。这样就会降低他们在太空中的工作效率以及回到地球后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在太空中呆上半年后,宇航员的工作能力降低的程度超过40%,这相当于暂时将一个回到地球的宇航员在工作能力上变成一个80岁的老人。其主要表现为骨密度下降,尿钙排出增加,导致骨质疏松、软组织钙化、肾结石等病理现象,甚至出现重力再适应障碍,在重返地球时有发生骨折的危险。
  
  由于发病率高,从而会严重影响航天任务的完成。这就使它成为一个严重的航天医学问题。因此,各航天大国都很重视对航天运动病的研究。

【患太空病的原因】

  太空适应综合征的成因很多,据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失重环境中,前庭器官功能紊乱造成的。前庭器官是协调运动、维持人体平衡的内耳神经系统。在地面上,两岁以下前庭器官发育尚不健全的儿童和丧失前庭器官功能的聋哑人,一般不会晕车、晕船和晕机,这可能是佐证之一。可见,这里又是失重在弄人。

  载人航天器绕地飞行一周大约90分钟,24小时内可有16个昼夜变化。宇航员长期习惯于地球上的昼夜周期,对这种短暂的昼夜变化很不习惯,会出现睡眠不好,易醒、易疲劳,工作效率降低等表现。针对这种情况,航天医学工作者将宇航员的作息制度按24小时为一个昼夜周期安排,并配合以人工光源,基本上与地球昼夜周期同步,这样就有效地克服了太空中快速的时差变化。

【常见太空病症状】

  【空间骨丢失】

  指在失重环境中,作用于人体腿骨、脊椎骨等承重骨的压力骤减,同时肌肉运动减少,对骨骼的刺激相应减弱,骨骼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导致骨质脱钙,并经肾脏排出体外,这样,航天员会出现骨质疏松、高血钙症、软组织钙化、肾结石等,严重时回到地面重力环境后也较难逆转。

  【足底蜕皮】
  在适应零重力环境之后,宇航员的身体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变化。失重环境导致体液四处流动,主要流向躯干和头部,致使宇航员面部肿大和炎症,例如鼻塞。在太空长期逗留期间,宇航员总是处于蜷缩姿势,就像胎儿一样――“站直身体”需要有意识地用力。失重状态会导致宇航员的足底像一些爬行动物那样蜕皮,暴露出下面的粉红色皮肤。由于失重导致的腹肌松弛,很多宇航员出现放屁现象。

  【细菌】
  生活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细菌和真菌达到234种,这还不包括宇航员身体上的细菌。虽然这些微生物绝大多数对宇航员有益,但其中也不乏“害虫”。太空中的有害细菌可导致结膜炎、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牙齿感染。研究发现,为宇航员准备的抗生素需要达到更高的浓度,并且效用也不及在地球上使用时达到的功效。在零重力环境下,最可怕的病菌可能当属鼠伤寒沙门氏菌。

  【骨质和肌肉损失】
  失重状态导致的最为人所熟知的影响可能就是骨骼和肌肉退化。在太空逗留一个月,宇航员平均的骨质流失量在1%到2%之间,促使美国宇航局将骨质流失列为长期太空飞行最严重的健康危害之一。与骨质流失相比,宇航员遭受的肌肉损失更为严重,逗留一周的平均肌肉损失量高达5%。由于骨骼中的钙进入血液,宇航员的肾结石患病风险提高,一旦患病将陷入极大痛苦之中。此外,缺钙的骨骼也变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发生骨折,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宇航员在着陆之后需要躺在担架上。

  【太空失明症】
  太空失明症是指宇航员的视力逐渐下降。在太空逗留的时间越多,太空失明症的症状越严重。在执行短期任务时,大约有30%的宇航员出现视力模糊,执行长期任务的宇航员比例增加一倍。科学家尚不确定导致太空失明症的具体原因,一些人认为可能与头部液压升高有关,压迫眼球的视神经。如果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宇航员的视力可能永久性损伤。

  【太阳风暴和辐射】
  太阳风暴和辐射是长期太空飞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由于失去地球磁场的保护,宇航员受到的辐射远远超过正常水平。他们在低地球轨道受到的累积辐射曝露量超过核反应堆附近的工人,癌症风险因此提高。由于目前只有24名宇航员进入低地球轨道以外的太空区域,地球磁场外辐射暴露的长期影响仍是一个未知数。太阳耀斑和其他太阳爆发能够产生大量危险的X射线和重带电粒子,穿透宇航员的身体,破坏DNA并提高癌症患病风险。

  【有毒尘埃】
  细小的月球尘埃会刺激和磨损宇航员的眼睛及皮肤。如果进入肺部,后果更为严重。但对于月球尘埃的毒性,科学家知之甚少。它们可能像石棉纤维一样,提高吸入者的癌症风险。与月球尘埃相比,火星尘埃的危险性更高,里面的氧化铁会腐蚀塑料和橡胶等有机化合物,同时还会灼伤人的皮肤。火星上的风暴会卷起尘埃,让它们穿过最狭小的缝隙。未来执行月球和火星任务的宇航员需要采取严厉的预防错放,应对有毒尘埃入侵。

  【心理考验】
  生活和工作在太空是一次压力极大的经历,考验着宇航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太空中,他们与世隔绝,居住空间狭小,身边没有家人和朋友。过去,任务控制人员为宇航员制定的日程非常紧张,几乎导致宇航员造反。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其中包括情绪低落或者波动、精神脆弱、焦虑和恐惧,例如担心出现阳痿和患上阑尾炎。



“神舟十号”飞船已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发射。本次飞行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现在,在太空中遨游15天的神州十号飞船将于6月26日返回地球。他们值得我们敬仰也值得我们去关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大地牧歌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3-6-26 19:40 | 只看该作者
           向宇航员致敬!向为航天事业付出辛劳的专家致敬!

点评

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发表于 2013-6-26 2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6-26 19:50 | 只看该作者
   祝贺三名宇航员胜利归来!

点评

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发表于 2013-6-26 2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6-26 22:09 | 只看该作者
常言道:求人难,登天难。现在登天对某些人来说已不再难,可是能否适应太空环境,将是因人而异。

点评

谢谢牟哥加分!  发表于 2013-6-27 04:50
航天员那是凤毛麟角,是亿里挑一!  发表于 2013-6-27 04: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20 17:36 , Processed in 0.08616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