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人对长跑态度趋极端:勿把长跑妖魔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6 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大连日报
作为欧美国家一项传统体育项目——马拉松,近几年在中国大受欢迎,北京、厦门、大连、兰州、广州等30多个城市都拥有了自己的马拉松赛事。但是,广州马拉松“猝死”事件,突然让人们一下子警觉起来——原来长跑也是一项高危运动。
  连锁反应很快出现,广州、武汉、西安等地多所高校运动会都以“安全原因”取消了长跑项目,全国很多中小学生体育课的长跑运动也消失了。中国人对长跑的态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2004年北京马拉松比赛就出现过选手猝死事件,但这个意外并没有影响马拉松运动在中国迅猛发展。广州的首届马拉松比赛就出现猝死,让长跑运动在中国,突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在“生命之花”猝然凋零面前,对于长跑运动的反思和重新认识,是一个必要的态度和反应。
  据国外权威统计,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死亡率在五万分之一,因此马拉松和赛车、柔道、滑雪、搏击等运动一样,都被视为高危运动。
  专家说,马拉松比赛选手需要进行长期专业性训练。在北京、广州马拉松比赛中出现的猝死,都是发生在业余爱好者身上;专家还说,马拉松比赛需要专业性强的保护和抢救措施。防范措施缜密的东京马拉松比赛,从2007年开始至今无猝死事件发生。这些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我们避免和减少马拉松比赛中的意外发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马拉松比赛也存在专业选手发生猝死的可能。2007年,美国马拉松冠军瑞安·谢伊在奥运会马拉松预选赛中猝死;2001年,西班牙马拉松名将迭戈·加西亚训练时心脏病突发死亡。而且专家也解读过,马拉松比赛中发生猝死意外,抢救成功率极低。这就意味,如果你选择长跑运动,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有的准备和防护,都无法从根本上完全避免意外的发生。
  在这种生命的风险面前,我们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长跑这项运动呢?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8:02 | 只看该作者
我国部分高校和中小学的做法是,放弃中长跑这项运动。这种放弃不仅仅表现在长跑上,我们很多中小学体育课已经没有了鞍马和双杠,没有了跳高和足球。学校害怕受伤,家长害怕受伤,学生更害怕受伤……是导致很多体育运动和学生无缘的主要原因。在很多学校通过放弃的方式,成功规避高危体育运动带来伤害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在下降。  马拉松作为一项高危运动,能在欧美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它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锻炼方式,对参与者体能、毅力、精神的锻炼,效果十分显著。当中国多个准备筹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开始观望时,当很多校园公开拒绝长跑运动时,这种态度与欧美国家的坦然面对相比,不免显得有些过于敏感和消极。
  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逃避态度。卢梭说:“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运动。”大部分体育运动都存在危险性,在体育运动对体能增强、意志磨砺的作用是无法替换的情况下,如果因为惧怕意外发生而因噎废食,我们为之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
  德国心理学家弗里兹·李曼在《直面内心的恐惧》一书中写道,我们只能试着培养抗衡(恐惧)的力量……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接纳恐惧,分析研究恐惧,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恐惧奋战。”在体育运动面前,直面运动存在的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才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态度。回避,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已诞生2500年的马拉松运动,是从一个人的死亡开始的,但那个关于传递战争胜利消息的故事并不悲剧。犹记得北京奥运之前,风靡全国的奥运知识问答中有一题:参加古代奥运的精神口号是什么?“要么取得桂冠,要么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8:03 | 只看该作者
就在前几天,首届广州国际马拉松赛10公里终点线上,21岁的年轻生命陨落,让人唏嘘不已。陈杰用100分钟跑完10公里,显然他并不是为了夺取桂冠,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挑战自己,但最终却付出生命的代价。有报道指出,陈杰在5公里过后身体不适,因为前5公里跑中,陈杰还能边跑边发微博。“跑完5公里!”是他的微博绝句。于是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在身体不适的时候能选择停下来,寻求医疗帮助,悲剧就完全可以避免。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可能人人都听过,但运动不是玩命,这个道理却不是所有人都懂。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造成最近几桩体育“大新闻”的根源。
  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对有的学校取消体操课的做法大为不满,但他聪明地拿国足来说事儿:“你看中国足球运动员,进了球连个空翻都不会……”华中科技大学校运动会临时取消男子5000米和女子3000米项目,理由是“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太高,怕受伤……”
  弃体育运动如敝履,视个别项目如洪水猛兽,已经成为中国目前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端,显然师者们是直接把运动和玩命画上了等号。即使在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下,校方却更喜欢让学生伴随音乐抱着足球做操,也决不能容忍几十个孩子追逐一个足球满场跑。
  古希腊“飞毛腿”裴里匹底斯的死亡,让马拉松成为经典。陈杰的逝去,给近年来国内各地频繁创办的大型马拉松赛敲响警钟,同时也促使我们再度反思中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的严峻问题。
  但笔者更希望的是,“死亡”不要成为普通人加入马拉松和体育运动的绊脚石。如果你无惧于高出马拉松死亡率250倍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仍然选择开车出门,那么“跑,还是不跑”对你来说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8:04 | 只看该作者
马振国:不必恐慌 量力而行  昨日上午,就广州马拉松选手猝死引发的话题,记者采访了大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简称体科所)所长、研究员马振国。马振国从2000年开始担任大连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医务部部长,同时也是我市运动医学科研首席专家,他认为对马拉松猝死感到恐慌是没有必要的,普通人参与马拉松运动需要量力而行。
  陈杰因“力竭”而死
  官方给出陈杰的死亡原因是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室颤动、猝死。常年坚持进社区为百姓做科学健身讲座的马振国喜欢用较为通俗的说法,“力竭而死”。“年轻人运动猝死确实十分令人惋惜,很大程度上还是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马振国说,“挑战自我也是需要有限度的,很多人相信突破极限就能到达‘第二呼吸’的境界,但事实上是,只有专业运动员才能感受到‘第二呼吸’。”
  体科所曾为我市自行车运动员做过高强度运动后的植物神经实验,其研究报告还在配合北京奥运举办的奥林匹克科技大会上做发言。该实验结果显示,即使是有运动基础的人,突然大量高强度运动后,植物神经也会极度紊乱和体力衰竭,造成体内各脏器、特别是心脏的衰竭,从而导致死亡。“你跑步腿累了会抽筋,心脏也一样,所谓心室颤动说白了就是心脏抽筋。”马振国说,“所以参加马拉松,腿抽筋就是危险信号,还有呼吸困难也是,这种状态下继续跑,严重的就会危及生命安全。”
  业内人士都明了,马拉松的运动伤害甚至死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并非无法避免。马振国表示,每年大连国际马拉松前,组委会通过选手手册和新闻媒体进行大量的参赛须知宣传,同时赛中的医疗急救措施周全,是保证近年来大连马拉松顺利举办的主要原因。他还表示,对运动者本身来说,“量力而行”是最关键的。
  “参加全程马拉松的选手,至少要在此前3个月内有连续、规律和足量的基础训练。即便练了,赛前一周患感冒等急性疾病、赛前三天有过醉酒的人也不能参赛。”马振国说,“像不少大学生赛前猛练1个月,那不行,这时身体运动疲劳正积累到高峰,再参赛很容易发生危险。”
  而针对日常健身,马振国给出的建议是:跑不了1000米就跑500米,由短距离到长距离;45岁以上的人可以用快步走代替跑步,能减轻跑步震动给关节和脏器带来的损伤,同时也能达到相同的健身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8:04 | 只看该作者
王军霞:勿把长跑“妖魔化”  在广州马拉松赛发生猝死事件后,很多人认为这是国人体质下降的体现。奥运冠军、退役后一直致力推广健康跑的王军霞却不这么看:“所有强度大的运动都存在危险性,马拉松也不例外。跑马拉松死亡,并不能简单地用体质问题归结。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运动强度增大后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这也是运动中猝死的最重要因素。”
  对于马拉松赛上频繁上演的运动员猝死现象,王军霞认为,马拉松赛对人的体能要求非常高,这样一项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超负荷运动,极易导致人体系统功能的枯竭,因此比赛中出现猝死现象很常见。“业余选手平常锻炼少,加上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从而导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些没有系统训练的人老跟着队伍跑,这样超负荷的情况其实很危险。要知道专业运动员比赛中一般都会带着表,根据自己的训练节奏跑。当然,专业运动员猝死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其中绝大多数的原因是运动员本身身体便存在潜在的问题,但自己不知道,通过马拉松赛诱导出来。”王军霞分析说。
  那么,如何杜绝这类悲剧再次发生呢?王军霞指出:“平常不锻炼的人是不能参加全程马拉松赛的,如果参加10公里比赛,至少要提前半年准备,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慢慢增加运动量。即使是专业运动员,一年之内参加马拉松比赛最好不超过两次,因为每次比赛之前,都需要花半年的时间进行恢复、上量以及加强度。此外,赛前的热身准备一定要充分。过去做运动员时,我一般都要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去热身,进行一些诸如5000米慢跑及拉韧带、深呼吸的动作,逐渐把心跳调整到比赛的状态。”
  在广州马拉松赛发生了不幸的一幕后,现在很多人是谈“跑”色变,对此,王军霞表示:“运动虽然有时会给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但风险很低,好处还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千万别把长跑妖魔化。马拉松没有错,但只有明明白白、轻轻松松地跑起来,这项运动才能摆脱阴影,回到健康的原点。业余马拉松选手需要有长年坚持训练的基础,参加比赛更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目乱跑。而赛事组织者也要在赛前加强安全的宣传,有必要强制性地要求选手提供体检报告,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住风险的底线。”本报记者 杨大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8:05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近年马拉松赛中发生的猝死事件
  能够完成一次马拉松,曾被认为是体力好、身体健康的象征。然而,几乎每年都会有关于马拉松选手中途猝死的报道出现。用业内人士的话说,马拉松的运动伤害甚至死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近年来马拉松比赛发生的猝死事件:
  ●2012年,在第16届香港国际马拉松赛上,一名男选手在完成比赛后晕倒,送医院后被证实死亡。同年在英国伦敦国际马拉松赛上,一名30岁的女子在离终点不到1公里处晕倒,后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2011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上,两名参赛者因心脏病突发死亡,其中一名21岁亚裔男子在终点倒下,另一名40岁的白人男子在距离终点线400米处倒下。二人均被送往附近医院,随后医生宣布两人因心脏病突发死亡。
  ●2010年,美国圣地亚哥“银滩半马拉松公开赛”,32岁的华裔参赛者在跑到离终点不到1公里处突然倒地,陷入昏迷,送医院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2009年,在底特律进行的第32届马拉松比赛中发生了不幸的一幕:3名参赛者在比赛中突然死亡。
  ●2008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成为马拉松爱好者一显身手的机会,轰轰烈烈的比赛后,却传来噩耗: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一名研究生在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时突然倒地,后抢救无效身亡。
  ●2007年,28岁的美国马拉松赛冠军莱恩谢伊猝死在美国纽约马拉松赛上。
  ●2006年,共有4万人参加的香港国际马拉松赛造成了1人死亡,22人入院以及4800人抽筋的现象。
  ●2005年,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暨第六届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上,一大学生跑至约27公里处晕倒,终因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2004年,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有13名参赛运动员途中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其中两男子猝死,一死者为北京交通大学学生。
  医学专家表示,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脏疾病。专家提醒,参加大运动量比赛前要衡量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要做心脏专科体检,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曾经发生过晕厥的患者,更要认真体检后再参加运动;感冒没有痊愈的人,不要参加激烈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1-26 18:58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心脏病,跑步要注意保护,不舒服就休息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1-26 19:09 | 只看该作者
迎冬 发表于 2012-11-26 18:05
链接  近年马拉松赛中发生的猝死事件
  能够完成一次马拉松,曾被认为是体力好、身体健康的象征。然而 ...

过量的运动并非健身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1-26 19:12 | 只看该作者
死亡”不要成为普通人加入马拉松和体育运动的绊脚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1-26 19:44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样的运动都要科学合理的,超负荷运动,危及健康危及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11-26 2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1-27 06:19 | 只看该作者
长跑运动,一项很好的运动,需量力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11-29 01:47 | 只看该作者
量力而行,不能太过于逞强,要做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9 02:02 , Processed in 0.05209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